茶叶文化。

一、焐灰的方法

1、茶壶必须烧成以后再焐灰

2、古时是用稻谷的谷糠掩埋在匣钵里封好,放在龙窑的炉头部分再烧一次。现在都是用木炭粉放在已烧好的壶的匣钵中,其作用是将壶与空气隔绝开,使其处于缺氧的状态下二次烧成。温度控制在1000度以下,烧成后,黑灰透蓝,以黑灰色调为主。

二、焐灰的原理

紫砂泥主要的着色元素是铁,比如紫泥和朱泥,烧成后成紫色或红色。而焐灰的作用则是将紫红色变成黑色,主要就是利用其中的铁元素在不同状态下呈色不同的原理,在第一次烧成是有氧气氛中进行铁元素和氧充分反应变成氧化铁(Fe2O3),呈现紫、红色,而在焐灰则是缺氧状态下(还原气氛)烧成,铁元素在缺氧状态下,在木炭粉(元素C)发生反应,碳元素(C)结合了氧化铁(Fe2O3)中的氧离子,变成二氧化碳逸出,而氧化铁(Fe2O3)也被还原成氧化亚铁(FEO),氧化亚铁呈黑色,所以焐灰的作品呈黑色。

此可见,焐灰的原理就是泥料中主要的着色元素氧化铁在缺氧的环境中和木炭粉发生反应,被还原成了氧化亚铁,所以焐灰没有任何有害化料的加入,只是铁元素改变了存在的形式而引起了颜色变化,因此使用焐灰壶是对人体没有危害的。且焐灰壶也不会褪色,只有当把焐灰过后的壶放进窑里重新烧制,焐灰壶就会还原成原先的底泥色彩,只是颜色比底泥色要略深而已。且焐灰壶的通气性也不会在焐灰过程中变差。

但我们也要看到,理论上只要是着色离子是铁离子的,在缺氧状态下都可以烧制,但在具体操作上难度较大,焐灰对火温要求比较特殊,朱泥类结晶程度较高,出现液相相对较早(温度偏低),因此焐灰成功几率趋近零,而且段泥的含铁比较少,焐灰后颜色不好看,不是全黑色的,所以不用段泥壶来焐灰。紫泥类的紫砂壶最适合焐灰。

编辑推荐

焐灰工艺处理的紫砂壶会褪色吗?


在紫砂壶中有一种壶,其色如墨一般,十分特别。这不是因为加了色料也不是因为泥色本就如此,而是因为施加了一项特别的工艺——焐灰。

“那这样工艺有何特别之处呢?焐灰后的紫砂壶好泡养吗?会不会褪色?”

很多壶友被焐灰壶吸引,但对它仍有疑虑,不确定捂灰壶是否容易泡养,迟迟不敢下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捂灰壶。

焐灰壶的起源

相传紫砂名匠时大彬烧制了一批壶,待从窑中取出后却发现全部花泥了,绝望之余正欲全部销毁。

一个年轻人却将他拦下,声称自己可以补救,只见这个年轻人用稻谷的谷糠掩埋在匣钵里封好,紧紧包围住壶身,又将紫砂壶放入窑中重新烧制了一遍。

出窑冷却后一看,壶身色泽如墨,却又有着别样的美丽,焐灰壶就此诞生了。

捂灰工艺,追求的是火与自然的美。

“焐”,是指用温度高的东西接触温度低的东西,使其增温。

以前是紫砂生胚烧好第一遍后,再用稻谷的谷糠掩埋在匣钵里封好,放在龙窑的炉头部分再烧一次。

现在是用木炭粉放在匣钵内,将壶与空气隔绝,窑温控制在1000度以下,再烧一遍。

虽然古人最初运用焐灰工艺或许是为了补救“花泥”了的壶,但在漫长的探索应用中,捂灰已经发展成了一门独特的工艺。

焐灰壶会褪色吗?

有壶友疑惑,既然焐灰壶不是原矿泥就是黑的,那焐灰壶使用后会不会褪色呢?

这一点无需担心,焐灰壶不会褪色,捂灰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主要就是利用铁元素在不同状态下呈色不同的原理。让铁元素与木炭粉发生反应,氧化铁被还原成氧化亚铁,氧化亚铁呈黑色,所以焐灰后的壶呈现墨黑色。

焐灰壶如何泡养?

焐灰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紫砂壶装饰工艺,在出窑的时候全身满是“灰尘”,所以新壶使用前要先里外清洗。

然后用茶水先泡养两天,将炭灰与茶碱中的酸性物质充分中和,以便排出混浊物质。壶嘴、把、口盖等洗刷干净,将残留的炭灰彻底清洁,再使用起来就不会出现混水现象了。

之后的使用过程中,在泡养初期,壶表面可能会出现类似金属光泽的班痕,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壶在还原烧成的过程中,部分铁离子被直接还原,经过水的浸泡后起的氧化反应所致。

可以用普通的百洁布蘸湿后,用力擦拭即可消除这类斑痕,而且不会对壶身有所损害。

久经泡养后的焐灰壶,润似墨玉,质如乌金,是收藏与把玩的佳品。

焐灰壶,其黑色犹如上好的徽墨,色黑而不板,有一种温润之感,是火与木交融之美。这样的壶,谁又不心动呢?(来源:紫砂文化馆,

捂灰紫砂壶会褪色?


在紫砂壶中有一种壶,其色如墨一般,十分特别。这不是因为加了色料也不是因为泥色本就如此,而是因为施加了一项特别的工艺——捂灰。

“那这样工艺有何特别之处呢?捂灰后的紫砂壶好泡养吗?会不会褪色?”

很多壶友被捂灰壶吸引,但对它仍有疑虑,不确定捂灰壶是否容易泡养,迟迟不敢下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捂灰壶。

01.捂灰壶的起源

相传紫砂名匠时大彬烧制了一批壶,待从窑中取出后却发现全部花泥了,绝望之余正欲全部销毁。

一个年轻人却将他拦下,声称自己可以补救,只见这个年轻人用稻谷的谷糠掩埋在匣钵里封好,紧紧包围住壶身,又将紫砂壶放入窑中重新烧制了一遍。

出窑冷却后一看,壶身色泽如墨,却又有着别样的美丽,捂灰壶就此诞生了。

02.捂灰还是焐灰?

捂灰工艺,追求的是火与自然的美。

“捂灰”不可写作“焐灰”。“捂”,是指严密地封蔽住或遮盖住。“焐”,是指用温度高的东西接触温度低的东西,使其增温。

以前是紫砂生胚烧好第一遍后,再用稻谷的谷糠掩埋在匣钵里封好,放在龙窑的炉头部分再烧一次。

现在是用木炭粉放在匣钵内,将壶与空气隔绝,窑温控制在1000度以下,再烧一遍。

虽然古人最初运用捂灰工艺或许是为了补救“花泥”了的壶,但在漫长的探索应用中,捂灰已经发展成了一门独特的工艺。

03.捂灰壶会褪色吗?

有壶友疑惑,既然捂灰壶不是原矿泥就是黑的,那捂灰壶使用后会不会褪色呢?

这一点无需担心,捂灰壶不会褪色,捂灰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主要就是利用铁元素在不同状态下呈色不同的原理。让铁元素与木炭粉发生反应,氧化铁被还原成氧化亚铁,氧化亚铁呈黑色,所以焐灰后的壶呈现墨黑色。

04.捂灰壶如何泡养?

捂灰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紫砂壶装饰工艺,在出窑的时候全身满是“灰尘”,所以新壶使用前要先里外清洗。

然后用茶水先泡养两天,将炭灰与茶碱中的酸性物质充分中和,以便排出混浊物质。壶嘴、把、口盖等洗刷干净,将残留的炭灰彻底清洁,再使用起来就不会出现混水现象了。

之后的使用过程中,在泡养初期,壶表面可能会出现类似金属光泽的斑痕,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壶在还原烧成的过程中,部分铁离子被直接还原,经过水的浸泡后起的氧化反应所致。

可以用普通的百洁布蘸湿后,用力擦拭即可消除这类斑痕,而且不会对壶身有所损害。

久经泡养后的焐灰壶,润似墨玉,质如乌金,是收藏与把玩的佳品。

捂灰壶,其黑色犹如上好的徽墨,色黑而不板,有一种温润之感,是火与木交融之美。这样的壶,谁又不心动呢?

如果你手上恰好有一把正宗的捂灰壶,只要仔细泡养,它定不会让你失望。

日本铁壶的益处及保养方法


近年来,日本铁壶的价格在中国拍卖行是一路飙升,但是人们的收藏热情却是愈发的高涨,毫无疑问,日本铁壶的养生效果以及历史文化价值吸引着中国的收藏者们,那么日本铁壶到底有什么好处呢?这么珍贵的壶又该如何保养呢?

一、使用日本铁壶的好处

1、用铁壶煮水,一方面铁壶会吸附水中的氯离子,另一方面铁壶煮出的水会释放人体易吸收之二价铁,可以补充人体每日所需的铁质,还可预防及降低高血压,对有高血压的人很有帮助。

2、铁壶煮水能提高水的温度,因使水温够高,水分子重新组合,具有软化水质,让水变得甘甜,顺口,口感厚实饱满顺滑,对身体十分有益。

3、在品饮好茶,用老铁壶煮水,有事半功倍加分之效,茶汤细腻厚实,加分效果更为显注,特别适合泡老普洱茶或煮茶用。

二、如何使用日本铁壶

1、铁壶可用电炉、电磁炉、或黑晶炉,但不可用微波炉加热,加热功率不要太高(一般在1000W左右),最好是用日本的老火钵炭火,既实用又有品味。

2、因皆整理过,第一次使用时,只需煮水2-3次,煮至水滚,再沸腾10-15分钟,倒至白色杯或碗里,若无色无味即可开始使用,之后皆无需再处理。第一次煮水时,或一段时间未使用后,水中有杂质为正常现象,此为壶内干燥石灰质释出,2至3次后即会消失,此对人体无害,请放心使用。

3、注水时不要注满,6分满为宜(一般不要超过壶嘴与壶身的结合口)。煮水沸腾时,水蒸气会从壶口或壶盖喷出,注意灼伤。

4、尽量避免干烧。在壶内无水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再加热。因为反复而持续的空烧,会缩短铁壶使用的寿命,也有可能将铁壶烧裂。

5、防止温差过大。因铁壶特别是老铁壶当下在使用时,应防止温差过大。所谓温差过大指的是:壶体温度与水温,两者温度相差过大时。如:壶温低时加入热水,或壶温高时倒入冷水。有类似上述情形时,会有裂壶的风险。

比较好的做法是:一是可采用加热水的方式来补充壶内不足的水量,这么做可以避免温差过大的状况;二是使用两把以上的铁壶交替使用。

6、保持铁壶干燥。铁壶在使用完毕后,壶内还留有水分的话,很容易生锈。所以,每天或每次使用完后,请务必使壶内干燥(但不可干烧),可利用壶身和炉的余热,蒸发壶内残留的水分,放置冷却,以确保壶内的水分完全蒸发,达到壶内干燥。

严禁用(浇)冷水急速降温,因会出现强蒸汽,或破裂。

7、加热后因壶身及壶盖都比较烫,在倒水时可用一毛巾轻按住壶盖,防止壶盖掉落;开盖时也用毛巾轻按住壶盖摘扭再开盖,防止烫伤。

三、日本铁壶的保养及注意事项

1、壶内已养成石灰质(水垢),此石灰质为山泉水中矿物质结晶,可防止减缓壶内生锈,请勿刷洗去除。

2、铁壶不能用清洁剂洗清洁,壶体不能用尖硬物质擦拭。

3、若想养壶,可于壶身外侧涂上薄茶水或苦茶油或橄榄油。

4、若长时间不使用,可于壶内放入木炭或不用的报纸,保持干燥。

5、保持把手固定并与壶身垂直,不要随意掰动把手,若把手松动了且不能立直,将大大降低铁壶的价值。

捂灰壶,有没有毒?看着那么黑能用吗?


很多人都知道紫砂壶中有一种壶叫"捂灰"壶。“捂灰”其实是一种烧制工艺,并不是壶的泥料。

一、什么是捂灰

“捂灰”不可写作“焐灰,“捂”,是指严密地封蔽住或遮盖住。“焐”,是指用温度高的东西接触温度低的东西,使其增温。

紫砂壶的捂灰烧制工艺是通过运用其他介质人为地对窑变现象的一种应用,在烧成过程中使紫砂壶变色均匀的一种烧成工艺。

紫砂壶捂灰最开始出现时,它的作用就是为了遮丑。很多紫砂壶窑烧时,由于温度控制不好,将壶烧花了,或者壶表有轻微磨痕,或者泥料陈腐久了,烧出来的壶出现花泥了。

尤其是花泥最常见,即烧成的紫砂壶表面泥色不匀,有一块块的黑斑等。于是想补救泥色,便对其进行捂灰,捂灰后即能够统一泥色,您再也看不到花泥或者磨痕了。

但出人意料的是烧成的焐灰壶竟然如此美丽,色墨而不板,越是好的泥料烧出的效果越好,泥色愈加温润,质地也似铁石。如图,捂灰后的子治石瓢。

今天,焐灰的技术日益成熟,成品率也越来越高,更由于焐灰后呈乌金色,色泽黑而不闷,泡养后非常漂亮,犹若墨玉,越来越收到壶友的追捧,所以现在也被当作一种常用的装饰手法使用,不是泥色不匀的作品也有经过焐灰后售卖的。

二、捂灰的原理

要了解捂灰原理,先要知道紫砂泥的成分,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铁。我查了下资料向大家介绍下原理。

紫砂泥主要的着色元素是铁的氧化物。比如紫泥和朱泥含铁成分高,所以烧成后成紫色或红色。段泥含铁成分少,所以段泥壶一般不是紫色或者红色。而捂灰的作用则是将其他颜色变成黑色,主要就是利用其中的铁元素在不同状态下呈色不同的原理。捂灰的具体原理分析如下:

紫砂泥主要的着色元素是铁,比如紫泥和朱泥,烧成后成紫色或红色。而捂灰的作用则是将紫红色变成黑色,主要就是利用其中的铁元素在不同状态下呈色不同的原理

紫砂壶从生胚到熟胚,是我们说的第一次烧成。这个过程是有氧气氛中进行铁元素和氧充分反应变成氧化铁(Fe2O3),呈现紫、红色,而捂灰则是缺氧状态产生还原反应,捂灰的原料用的是碳或者草木灰,它们在窑烧缺氧状态下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CO

于是:在900℃条件下通过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即在还原焰中加热氧化铁)产生如下化学反应:Fe2O3+CO→2FeO(黑色)+CO2

但是,FeO在570℃以下的温度下是呈不稳定相,会分解为-Fe和Fe3O4。所以在反应温度下,即使生成FeO,如果冷却不及时,生成物中就会含有-Fe和Fe3O4。紫砂壶捂灰烧成后都是慢慢降温的,这正好符合上述的化学反应条件:“冷却不及时”。

试想,如果要做到冷却及时,采取骤冷式降温,那后果可想而知——所有的壶都会炸裂,那还捂什么呢?

FeO冷却不及时条件下相关反应:FeO在低于575℃的条件下具有热不稳定性,可以分解生成铁和Fe3O4:4FeO═加热═Fe+Fe3O4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捂灰壶最后呈色的最大可能应该是Fe3O4,而Fe3O4正是黑色。

大家了解捂灰的原理之后,就可以解答两个有关紫砂的悬案了。

(1)捂灰有毒吗?

从捂灰的原理我们看出,泥料中主要的着色元素氧化铁在缺氧的环境中和木炭粉发生反应,被还原成了氧化亚铁,进而变成四氧化三铁,所以捂灰没有任何有害化料的加入,只是铁元素改变了存在的形式而引起了颜色变化,因此使用真正的紫砂壶来捂灰,是对人体没有丝毫危害的。

(2)黑色的磁性紫砂壶

市场上某些壶商或者艺人,在卖黑色的壶的时候,说自己的这个紫砂泥料很珍贵,很神奇,具有磁性,能让水磁化,甚至说这个磁化水能包治百病,他们一般都会煞有介事地搞个小磁铁吸附在壶的表面,让玩壶新手感到神乎其神,大呼过瘾。

也许高中学过化学就很容易帮我们拆穿这个小把戏了:因为捂灰,所以产生了Fe3O4,因为Fe3O4自带磁性,所以捂灰的壶有轻微磁性,甚至能吸附磁铁。

三、捂灰的方法

在讲如何捂灰之前,大家必须明白:茶壶必需烧成以后再焐灰,不可能拿生胚去捂灰的。古时捂灰,是用稻谷的谷糠掩埋在匣钵里封好,放在龙窑的炉头局部再烧一次。

如今“捂灰”具体来说,就是把壶放入陶瓷钵头内,再用柴草灰或者木碳粉焐好密闭,在低温(1OOO度以下)缺氧状态下烧制,即用还原气氛烧制,利用紫砂泥料中含有的主要着色成分的铁离子在一定化合价状态时呈现灰黑色的原理,让壶的外表变成灰黑色,从而达到壶体颜色统一的效果。

无论过去采用谷糠做填充料来焐灰,还是如今采用木炭粉等物来填充,原理和结果都是一样的。

四、捂灰的不易

火温要求:

理论上只要是着色离子是铁离子的,在缺氧状态下都可以烧制,但在具体操作上难度较大,捂灰对火温要求比较特殊,朱泥类结晶程度较高,出现液相相对较早(温度偏低),而且段泥的含铁比较少,捂灰后颜色不好看,不是全黑色的,所以不用段泥壶来焐灰。紫泥类的紫砂壶最适合捂灰。

成品率低:

捂灰工艺难度较大,成品率低,有人便用化工料配制近似“捂灰”效果的仿捂灰泥料,但是,这种泥料质感差,壶色虽可接近,却质感平滑,颗粒感差,颜色呆板。

五、捂灰的好处

目前,捂灰不仅仅为了弥补花泥或者消除磨痕,而是慢慢变成一门真正的紫砂装饰工艺,让紫砂壶呈现出另一道风景。

如今捂灰的技术愈加成熟,废品率也越来越低,加上捂灰后壶呈乌金色,色泽黑而不闷,泡养后十分漂亮,犹若墨玉,壶的透气性也没什么变化,也不会褪色,所以越来越受到壶友的喜爱。所以如今也被当做一种常用的装饰手法运用。

六、真假捂灰壶的检验

捂灰虽然对健康无害,也有很多壶友非常喜欢捂灰效果的壶。但刚刚堂主讲过了,捂灰很贵啊,真正的捂灰,平均一个壶不会低于一百元的成本。那么如何降低成本呢?那就出现了假的捂灰:在泥料里面加色素,让生胚烧出窑之后就是天生的黑色。

简而言之,真捂灰是后天变黑,假捂灰是先天变黑。市场上也有不少奸商用化工黑料当成捂灰壶来卖,这又给紫砂爱好者出了道难题,下面我根据其他壶友经验谈一下个人看法:

1.正常捂灰壶烧成后颜色呈黑灰略透青蓝,以黑灰调为主,段泥壶捂灰后颜色以灰为主,红泥壶捂灰后颜色黑灰偏黑色,化工黑料的壶颜色呈死黑死黑的。

正常捂灰的壶在不同灯光下会呈现不同光泽,显得有灵性。而化工黑料壶在不同灯光下就一个呆色,黑色。

2.正常捂灰壶的截面呈现原来泥料的颜色

2.正常捂灰壶截面呈现原来泥料的颜色,只有壶的外表面是黑色。而化工黑料都是黑色的

3.捂灰壶重新放到窑里有氧煅烧,还能烧成原来泥料的颜色,只是泥色比原来的要深。

七.关于捂灰壶的泡养

捂灰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紫砂壶装饰工艺,在出窑的时候全身满是“灰尘”,所以新壶使用前要先里外清洗,然后用茶水先泡养两天,将炭灰与茶碱中的酸性物质充分中和,以便排出混浊物质。

壶嘴、把、口盖等洗刷干净,将残留的炭灰彻底清洁,再使用起来就不会出现混水现象了。之后的使用过程中,在泡养初期,壶表面可能会出现类似金属光泽的班痕,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壶在还原烧成的过程中,部分铁离子被直接还原,经过水的浸泡后起的氧化反应所致。

解决的方法:

可以用普通的百洁布蘸湿后,用力擦拭即可消除这类斑痕,而且不会对壶身有所损害。久经泡养后的焐灰壶,润似墨玉,质如乌金,是收藏与把玩的佳品。

茶具的选配及变迁


选配茶具,除了看它的使用性能外,茶具的艺术性、制作的精细与否,又是人们选择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如果是一位收藏家,那么,他对茶具艺术的追求,更胜过对茶具实用性的要求。

因茶制宜:古往今来,大凡讲究品茗情趣的人,都注重品茶韵味,崇尚意境高雅,强调“壶添品茗情趣,茶增壶艺价值”,认为好茶好壶,犹似红花绿叶,相映生辉。对一个爱茶人来说,不仅要会选择好茶,还要会选配好茶具。

因此,在历史上,有关因茶制宜选配茶具的记述是很多的。唐代陆羽通过对各地所产瓷器茶具的比较后认为:“邢(今河北巨鹿、广宗以西,河南沙河以北地方)不如越(今浙江绍兴、萧山、浦江、上虞、余姚等地)。”这是因为唐代人们喝的是饼茶,茶须烤炙研碎后,再经煎煮而成,这种茶的茶汤呈“白红”色,即“淡红”色。一旦茶汤倾入瓷茶具后,汤色就会因瓷色的不同而起变化。“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今安徽寿县、六安、霍山、霍丘等地)瓷黄,茶色紫;洪州(今江西修水、锦江流域和南昌、丰城、进贤等地)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而越瓷为青色,倾入“淡红”色的茶汤,呈绿色。陆氏从茶叶欣赏的角度,提出了“青则益茶”,认为以青色越瓷茶具为上品。而唐代的皮日休和陆龟蒙则从茶具欣赏的角度提出了茶具以色泽如玉,又有画饰的为最佳。

从宋代开始,饮茶习惯逐渐由煎煮改为“点注”,团茶研碎经“点注”后,茶汤色泽已近“白色”了。这样,唐时推崇的青色茶碗也就无法衬托出“白”的色泽。而此时作为饮茶的碗已改为盏,这样对盏色的要求也就起了变化:“盏色贵黑青”,认为黑釉茶盏才能反映出茶汤的色泽。宋代蔡襄在《茶录》中写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今福建建瓯所造者绀黑,纹如免毫,其坯微厚,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蔡氏特别推崇“绀黑”的建安兔毫盏。

明代,人们已由宋时的团茶改饮散茶。明代初期,饮用的芽茶,茶汤已由宋代的“白色”变为“黄白色”,这样对茶盏的要求当然不再是黑色了,而是时尚“白色”。对此,明代的屠隆就认为茶盏“莹白如玉,可试茶色”。明代张源的《茶录》中也写道:“茶瓯以白磁为上,蓝者次之”。“明代中期以后,瓷器茶壶和紫砂茶具兴起,茶汤与茶具色泽不再有直接的对比与衬托关系。人们饮茶注意力转移到茶汤的韵味上来了,对茶叶色、香、味、形的要求,主要侧重在“香”和“味”。这样,人们对茶具特别是对壶的色泽,并不给予较多的注意,而是追求壶的“雅趣”。明代冯可宾在《茶录》中写道“茶壶以小为贵,每客小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阁。”强调茶具选配得体,才能尝到真正的茶香味。

清代以后,茶具品种增多,形状多变,色彩多样,再配以诗、书、画、雕等艺术,从而把茶具制作推向新的高度。而多茶类的出现,又使人们对茶具的种类与色泽,质地与式样,以及茶具的轻重、厚薄、大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般说,饮用花茶,为有利于香气的保持,可用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饮用大宗红茶和绿茶,注重茶的韵味,可选用有盖的壶、杯或碗泡茶;饮用乌龙茶则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饮用红碎茶与工夫红茶,可用瓷壶或紫砂壶来泡茶,然后将茶汤倒入白瓷杯中饮用。如果是品饮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细嫩名茶,则用玻璃杯直接冲泡最为理想。至于其他细嫩名优绿茶,除选用玻璃杯冲泡外,也可选用白色瓷杯冲泡饮用。但不论冲泡何种细嫩名优绿茶,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大则水量多,热量大,会将茶叶泡熟,使茶叶色泽失却绿翠,其次会使芽叶软化,不能在汤中林立,失去姿态;第三会使茶香减弱,甚至产生“熟汤味”。此外,冲泡红茶、绿茶、黄茶、白茶,使用盖碗,也是可取的。

在我国民间,还有“老茶壶泡,嫩茶杯冲”之说。这是因为较粗老的老叶,用壶冲泡,一则可保持热量,有利于茶叶中的水浸出物溶解于茶汤,提高茶汤中的可利用部分;二则较粗老茶叶缺乏观赏价值,用来敬客,不大雅观,这样,还可避免失礼之嫌。而细嫩的茶叶,用杯冲泡,一目了然,同时可收到物质享受和精神欣赏之美。

因地制宜: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饮茶习俗不同,故对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样。长江以北一带,大多喜爱选用有盖瓷杯冲泡花茶,以保持花香,或者用大瓷壶泡茶,尔后将茶汤倾入茶盅饮用。在长江三角洲沪杭宁和华北京津等地一些大中城市,人们爱好品细嫩名优茶,既要闻其香,啜其味,还要观其色,赏其形,因此,特别喜欢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泡茶。在江、浙一带的许多地区,饮茶注重茶叶的滋味和香气,因此喜欢选用紫砂茶具泡茶,或用有盖瓷杯沏茶。福建及广东潮州、汕头一带,习惯于用小杯啜乌龙茶,故选用“烹茶四宝”──潮汕风炉、玉书碨、孟臣罐、若琛瓯泡茶,以鉴赏茶的韵味。潮汕风炉是一只缩小了的粗陶炭炉,专作加热之用;玉书碨是一把缩小了的瓦陶壶,高柄长嘴,架在风炉之上,专作烧水之用;孟臣罐是一把比普通茶壶小一些的紫砂壶,专作泡茶之用;若琛瓯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的2~4只小茶杯,每只只能容纳4毫升茶汤,专供饮茶之用。小杯啜乌龙,与其说是解渴,还不如说是闻香玩味。这种茶具往往又被看作是一种艺术品。四川人饮茶特别钟情盖茶碗,喝茶时,左手托茶托,不会烫手,右手拿茶碗盖,用以拨去浮在汤面的茶叶。加上盖,能够保香,去掉盖,又可观姿察色。选用这种茶具饮茶,颇有清代遗风。至于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至今多习惯于用碗喝茶,古风犹存。

隋及隋以前的茶具


一般认爲我国最早饮茶的器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这种器具是陶制的缶,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韩非在《韩非子》中就说到尧时饮食器具爲土缶。如果当时饮茶,自然只能土缶作爲器具。史实表明,我国的陶器生産已有七八千年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黑陶器,便是当时食具兼作饮具的代表作品。

但按现有史料而论,一般认爲我国最早谈及饮茶使用器具的图片马家窑舞纹彩陶钵是西汉(公元前206-8年)王褒的《僮约》,其中谈到:“烹荼尽具,已而盖藏”。这里的“荼”指的是“茶”、“尽”作“净”解。《僮约》原本是一份契约,所以在文内写有要家僮烹茶之前,洗净器具的条款。这便是在中国茶具发展史上,最早谈及饮茶用器具的史料。

但这里的“具”,可以解释爲茶具,也可以理解爲食具,它是泛指烹茶时所使用的器具,还不能断定是专用茶具。这种饮茶用的器具由何物制成,什麽式样,做什麽用,也都不得而知。另外,对“烹荼尽具”中的“荼”亦有不同理解,有人认爲指的是苦菜,那麽,其“具”也就不成爲饮茶之器具了,当爲食具论。不过近年来,在浙江上虞出土了一批东汉(公元25-220年)时期的瓷器,内中有碗、杯、壶、盏等器具,考古学家认爲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具。

但是,明确表明有茶具意义的最早文字记载,则是西晋(公元265-316年)左思(约公元250-约305年)的《娇女诗》,其内有“心爲茶荈剧,吹嘘对鼎。”这“鼎”当属茶具。差不多与左思处同一时代的杜育,他在《荈赋》谈到:“器泽陶简,出自东偶”、“酌之以匏,取式公刘”。“东隅”一词,有人认爲是指东方,即指浙东的宁波绍兴地区;也有人认爲“东隅”即“东瓯”,是指浙东南一带。而其中提到的当时饮茶用器具“匏”,又称“瓠”,原本是酒具,其式似古代公刘使用的葫芦状的壶。唐·陆羽在《茶经·七之事》中引《广陵耆老传》载:晋元帝(公元317—323年)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接着,《茶经》又引述了西晋八王之乱时,晋惠帝司马衷(公元290—306年)蒙难,从河南许昌回洛阳,侍从“持瓦盂承茶”敬奉之事。所有这些,都说明我国在隋唐以前,汉代以後,尽管已有出土的专用茶具出现,但食具和包括茶具、酒具在内的饮具之间,区分也并不十分严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两者是共用的。

古今茶具的区别及联系


古代茶具与现代茶具的概念稍有不同。唐宋时期所言的茶具”似有大概念与小概念之分。如唐、宋、元、明许多诗人笔下的茶具”主要指与饮茶有关的茶罏、茶壶、茶杯等器具,所以是小概念的。从大概念来看,依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所指出的有十大件,其中包括制茶、盛茶、烘焙茶具、饮茶有关的器具,甚至包括茶人、茶舍。又按《云溪友议》提到有二十四种”茶具,显然,后两者是大概念的茶具,这一概念与今有许多不同。茶、壶两者在中国的饮茶文化上,是有着相当大的关联性且密不可分。喝茶讲究茶汤之香气、韵味,而茶壶的欣赏在於外观的视觉、内在骨胎质料的坚润性及吸收茶汤后的肌理变化。

茶壶的把玩、鉴赏,亦随着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与层次而异,不论是具有历史年代价值的古壶、宜兴壶、手拉坯壶或是具有台湾文化色彩的陶壶,都各有其吸引人之处。茶壶的好坏也不是以价格的高低去衡量,璞石之中含有璧玉,从一个创作者的作品,可看出其所下的苦心和它的精神内涵,这是需要慧眼者与其产生共鸣的。选购时,应考虑其实用性及艺术性兼具,但最重要的还是茶壶的原料、烧成。茶壶的造型变化多端、层出不穷,由于市场的变革,使得许多茶具徒有外形,而根本谈不上基本的实用要求。许多人赶着玩茶壶的风潮,盲目抢购,至于什么是好玩的茶壶?还是要您用心来体会。

 

茶宠的挑选及寓意


茶人的宠物是一种情结,与通常的宠物所不同的是,茶人的宠物是可以真正做到不抛弃、不放弃的。

茶人的宠物,称为茶宠。

所谓茶宠,顾名思义就是茶水滋养的宠物,其实是一些紫砂或澄泥烧制而成的小工艺品,比如小象、小龟、蟾蜍、貔貅、小猪等。

有些茶友觉得茶宠可爱,想买来把玩或者送人,却不知道选购一款什么样的茶宠,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不同茶宠的寓意。

灵猴:灵猴与马在一起表示马上封侯,升官的意思。大猴背小猴表示辈辈封侯的意思。捂住眼睛、嘴巴或耳朵的,表示不看、不说或不听的意思。

貔貅:貔貅是有口无肛的神兽,它以金银珠宝为食,只有进没有出。雄兽代表财运,雌兽代表财库,一般成对出现,代表招财藏宝、镇宅守护的意思。

麒麟:“麒麟”亦写作“骐麟”,简称为“麟”,据说麒麟能活两千年,性情温和,不伤人畜,不践踏花草,故又称为“仁兽”。古人把麒麟当作瑞兽,用麒麟象征祥瑞,相传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时此兽才会出现。

龟:龟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长寿”,因此具有“长生不老”的美好寓意。

金蟾:金蟾是“金钱”的谐音,金蟾背上背着钱的,代表金钱一串串进家门。金蟾嘴巴中含钱可以转动,代表赚钱的意思。金蟾嘴中没有含钱,则代表吸钱的意思。

大象:大象因善于吸水而闻名,水为财。大象秉性祥和,有吉祥如意,吸财的意思。

蝙蝠:蝙蝠代表福从天降的意思,有五个福字表示五福献寿。和铜钱放在一起表示福在眼前。与日出或海放在一起表示福如东海。与天官放在一起表示天官赐福。

佛腳

佛腳又被稱為如意足,它的原型為嬰兒的腳丫,由硯石製成。如意足的足背、足底、足跟豐滿圓潤,宛若凝脂;五個腳趾造型各異,動感十足,神態俏皮可愛,令人眼前一亮。

如意足所要展示的心境為:知足、常樂、心安、理得。佛腳茶寵有著平步青雲,知足常樂,祈福平安,趨吉避凶等美好寓意。

弥勒佛:弥勒佛卧姿、坐姿的比较多,很少有立姿的,大多都表示吉祥如意、延年益寿等等。

猪:猪肥肥胖胖,圆润饱满,像一个金元宝,历来是富足、祥瑞的象征。

茶人一旦拥有了自己心仪的茶宠,将会是穷尽自己一辈子的光阴来养护它。

它不仅为品茶氛围增添了雅性和生趣,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还能反映出玩茶人的修养与内涵,品味和性格。

茶宠或有吉利寄意,或有文化气味,或是搞笑逗乐,或是趣味童真,或是招财招福,全看主人喜好。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焐灰的方法及原理》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