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近几年来,经国内外科学家研究证实,尤其是日本科学家研究证实,铁观音中的化学成分和矿物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特殊的功能,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抗衰老作用

通常,常用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它们均能有效地防止不饱和脂肪酸的过度氧化。而最近日本研究人员表明,铁观音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能防止过度氧化;嘌呤生物碱,可间接起到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二、抗癌症作用

早在1983年,日本冈山大学奥田拓男教授就曾对数十种植物多酚类化合物进行抗癌变作用筛选,结果证明:儿茶素(EGCG)具有很强的抗癌变活性。其他科学家在证实铁观音抗变异的研究中,认为铁观音茶多酚是这一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化学物质致癌的研究中,肯定了铁观音茶多酚的防止癌变作用。此外,铁观音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阻断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对防治癌症有较大的作用。

三、抗动脉硬化作用

研究证明,铁观音中的茶多酚类化合物和维生素类可以抑制血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日本三井农林研究所原征彦博士,在多年的研究中也确认,茶多酚类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而且可以明显改善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咖啡碱能舒张血管,加快呼吸,降低血脂,对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四、防治糖尿病作用

日本医学博士小川吾七郎等人临床实验证实,经常饮茶可以及时补充人体中维生素B1、泛酸、磷酸、水杨酸甲酯和多酚类,能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对于中度和轻度糖尿病患者能使血糖、尿糖减到很少,或完全正常;对于严重糖尿病患者,能使血糖、尿糖降低,各种主要症状减轻。

五、减肥健美作用

每天服减肥茶12~14克,15天为一个疗程。经过两个疗程的观察,患者的血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都有明显下降,体重也随之减少,治疗总有效率达70%以上。

六、防治龋齿作用

饮茶可以保护牙齿,在我国古代早已应用。宋代的苏东坡在《茶说》中云:“浓茶漱口,既去烦腻,且能坚齿、消蠹。”现代科学分析,铁观音中含有较丰富的氟,而一般食物中含氟量很少。铁观音中的氟化物约有40%~80%溶解于开水,极易与牙齿中的钙质相结合,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氟磷酸钙,起到防酸抗龋的作用。

七、杀菌止痢作用

在安溪民间早有采用铁观音治疗痢疾和肚子痛的做法。我国古代医学书籍中也有不少利用茶叶来治疗细菌性痢疾、赤痢、白痢、急性肠炎、急性胃炎的记载。铁观音为什么能起到杀菌止痢作用呢?主要是茶多酚化合物。由于茶多酚进入胃肠道后,能使肠道的紧张功能松弛,缓和肠道运动;同时,又能使肠道蛋白质凝固,因为细菌的本身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茶多酚与细菌蛋白质相遇后,细菌即行死亡,起到了保护肠胃黏膜的作用,所以有治疗肠炎的功效。

八、清热降火作用

茶叶是防暑降温的好饮料。这是因为茶汤中含有茶多酚类、糖类、氨基酸、果胶、维生素等与口腔中的唾液起了化学反应,滋润口腔,所以能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同时,由于铁观音中的咖啡碱作用,促使大量的能量从人体的皮肤毛孔里散出。

九、提神益思作用

铁观音可提神益思,其功能主要在于茶叶中的咖啡碱。咖啡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增进思维、提高效率的功能。因此,饮茶后能破睡、提神、去烦、解除疲倦、清醒头脑、增进思维,能显著地提高口头答辩能力及数学思维的反应。同时,由于铁观音中含有多酚类等化合物,抵消了纯咖啡碱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这也是饮茶历史源远流长、长盛不衰、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十、醒酒敌烟作用

铁观音不仅能醒酒,而且能敌烟。由于铁观音中含有一种酚酸类物质,能使烟草中的尼古丁沉淀,排出体外。同时,铁观音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把人体血液中的尼古丁从小便排泄出去,减轻和消除尼古丁带来的副作用。当然,这种作用不仅仅是咖啡碱的单一功效,而是与茶多酚、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协同配合的结果。

CY260.com编辑推荐

茶叶的十大奇葩怪事,还真有!


中国是古老的产茶国,一片小小的树叶,在历史的沉淀中也玩出了许多花样,快来和小编看看,关于茶叶,这十种你不知道的奇葩事儿!

1.女儿茶采法最奇葩

始于清雍正七年即1927年的普洱金瓜贡茶,是选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制成团茶上贡到朝廷,这种团茶又称人头茶。

人头贡茶的原料,据说都是由未婚少女采摘的一级普洱芽茶,采摘后先置于怀中,积到一定数量才取出放到竹篓里,所以女儿茶的采法感觉超级奇葩。

2.安吉白茶归属最奇葩

安吉白茶产于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之所以叫“白茶”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

但有意思的是,它的制法却完全是绿茶的套路,所以,哪怕它名称再嘻哈,她也是属于绿茶的行列。

3.碧螺春名字来源最奇葩

碧螺春原本是不叫碧螺春,它有一个俗到爆的名字,叫“吓煞人香”,是形容其香气了得,香到“吓煞人”,小编也真是醉了!

直到康熙三十八年,皇帝开南巡,品饮到这样的好茶,觉得其名字难登大雅之堂,于是依据其形状改名为“碧螺春”。

4.“油炸雀舌”吃法最奇葩

乍一看这个标题,小编也吓一跳,阿弥陀佛,油炸雀舌多残忍,其实这里的“雀舌”是指的黄山毛峰中的极品,茶叶来的。

将茶叶泡开沥干,放入油锅中炸炒并放入鸡蛋翻炒均匀,有没有像香葱炒蛋的做法哟?这一盘算下来也是蛮贵的,茶叶这样吃,也是奇葩够了!

5.千两茶外形最奇葩

做茶就做茶,不能安静做个小清新吗?千两茶就是这样一个大老粗,做成长条形的千两茶动辄上百斤,哪怕它很值钱,小偷也不会偷,因为,根本扛不动!

6.虫屎茶混搭最奇葩

虫屎茶又名"龙珠茶",是生活在广西、湖南、贵州三省区交界处的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喜欢饮用一种特种茶。

少数民族的喜好真是有些大胆,虫屎、蜂蜜、茶叶这些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居然活在一起做成茶,小编表示接受无力。

7.凤凰单丛,鸭屎香叫法最奇葩

凤凰单丛依据香型分类有十多种,什么芝兰香啦,肉桂香啦,但最奇葩的莫过于鸭屎香。

茶本来是文艺高雅的东西,怎么用鸭屎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茶香,这样真的好吗?

8.九曲红梅,干茶细得最奇葩

九曲红梅是红茶中珍品,产于钱塘江畔,风韵独特,色香味形俱佳。

说到九曲红梅的奇葩之处,就在于它的干茶细若发丝,弯曲细紧如银钩互相勾在一起,也正是一副难分难舍的样子,够奇葩,小编服了!

9.六安瓜片,原料最奇葩

都说茶树芽头是精华,可六安瓜片就是这么任性,芽头不要!在采摘过程中去掉了芽和梗,所以六安瓜片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由单片叶子制成的茶,真奇葩!

至于六安瓜片茶树的芽头到底去了哪儿,众说纷纭,有的说做成了黄芽茶有的说拿去提取高科技物质,甚至还有搞笑的朋友说是不是拿去泡脚了,也真是吓得小编我跑焦了。

10.七子饼茶357g,重量最奇葩

喝普洱茶的朋友都知道,市面上的七子饼茶都是357g一饼,小编第一次见到也觉得纳闷,好好的整数斤两不好吗?偏要整成357g。

二十世纪中国十大茶学家


在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年出版、王泽农主编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中,中国茶学界公推出20世纪的十大茶学家。现据《中国科技专家传略》,摘录他们的生平事迹。考虑到吴觉农、王泽农、陈椽、庄晚芳、张天福五位为大家所熟知,故从简。

吴觉农(1897—1989)

吴觉农,浙江上虞人,著名茶学家、农业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茶业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20年代发表《茶树原产地考》,最早论述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20世纪30年代与胡浩川合著《中国茶业复兴计划》和《祁红茶叶复兴计划》、与范和钧合著《中国茶业问题》等书,晚年还主编《茶经述评》和《中国地方志茶叶历史资料选辑》。筹创了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叶专业和全国性茶叶总公司,又在福建武夷山麓首创资源调查和良种选育、西藏新茶区考察开发、山东地区南茶北引等试验研究。主编《中国茶树栽培学》。1979年聘为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是中国茶叶学会和浙江省茶叶学会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

张天福(1910—)

张天福,福建福州人,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长期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创制制茶机械,提高乌龙茶品质等方面有很大成绩,对福建省茶叶的恢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晚年致力于审评技术的传授和茶文化的倡导。

现代中国十大茶学教育家


二十世纪是中国茶业、茶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世纪,在二十世纪,实现了从传统茶业、茶学向现代茶业、茶学的转变并建立起现代茶业制度和现代茶学体系,茶叶生产、科技、教育、经济、文化都取得显著的成就。作为茶业、茶学基础的茶学教育更是从无到有,建立了从职业中学、中等学校到大学乃至硕士、博士的完整的茶学教育体系,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涌现出了一大批献身茶学教育的教师、名师和教育家,而王泽农、吕允福、陈椽、庄晚芳、陈兴琰、陆松侯、张堂恒、莫强、王镇恒、刘祖生等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几乎都是终身站在茶学教育的讲坛上,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为茶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作出巨大贡献。

一、王泽农

王泽农(1907—1999),江西省婺源县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叶生物化学专家。参与筹创中国高等教育第一个茶叶专业。主编《茶叶生物化学》、《中国农百科全书·茶业卷》等,编译《关于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著有《茶叶生化原理》等,是我国茶叶生物化学学科的创始人。

1925年9月,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当时正值军阀混战,肄业。1928年2月,考入国立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31年7月毕业。

1933年至1938年,先后在比利时颖布露国家农学院和颖布露国家农业试验场留学和工作,除钻研农业化学外,他还深入研究植物生理、生化、生物物理等生物学科。在比利时所从事的农业化学以及植物化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为他回国后创建我国茶叶生物化学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从比利时回国,协助李亮恭筹建复旦大学农学院。除担任教学工作外,还担任农场农产制造组主任兼技师

1940年,吴觉农在重庆复旦大学农学院农艺系筹建茶叶组、茶叶研究室和茶叶专修科,王泽农参与筹建工作,并担任教师和研究人员。

1946年,受聘为上海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修科任教授兼主任。因抗战原因停招两年的茶叶专修科恢复招生,王泽农为恢复茶叶专科倾注了大量心血。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王泽农除继续在茶叶专修科任教外,筹建了复旦大学农业化学系,担任系主任。除教学工作外,他还担任复旦大学教学改革组副主任。但他始终坚持搞好教学工作,从没有放弃课堂讲授,为培养人才作贡献。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调至安徽大学农学院,王泽农也随着来到在芜湖的安徽大学。1954年安徽农学院在合肥独立建校,他又由芜湖调至合肥。一直在茶业系任教,先后担任过土壤农化教研室主任、茶叶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科研处处长、教务长、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王泽农在我国高等院校茶叶专业首先开设茶叶化学课,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创建和完善了茶叶生物化学学科课程体系,建立茶叶生物化学教研室,招收研究生,培养了大批茶叶生物化学科技人才。

王泽农早期所讲授的茶叶化学,还局限于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过程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研究,属于植物成分化学范畴。从廿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他开始讲授茶叶生物化学课。1961年出版了由他主编的全国第一部统编教材《茶叶生物化学》。他主编的全国第二部统编教材《茶叶生物化学》,1980年出版;增订的第二版,1988年出版,突出了该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加强了茶叶特征成分的论述,从而完善了茶叶生物化学课程体系。

1955年,安徽农学院茶业系在王泽农主持下成立了茶叶生物化学教研室,为了培养和加强师资力量,除了从本校吸收一些茶叶专业毕业生外,还从外校调来了学化学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在王泽农的指导下,进修了有关茶叶生化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后来都成为茶叶生化专业人才。

王泽农在三次主编国家统一教材《茶叶生物化学》,引导大家在广泛搜集专题资料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为全国茶叶生物化学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扩大,起到了重大作用。他还为他校培养茶叶生化进修教师,向其他学校和单位输送攻读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生。他不遗余力,为培养茶叶生物化学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二、吕允福

吕允福(1907-1990),浙江省新昌县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树栽培专家,西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创始人。长期从事茶学教育和科研工作。20世纪三四十年代筹建浙江茶业改良场,为浙江茶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建国后,赴重庆执教,培养了大批茶叶专业人才。

1927年,考入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农艺系。1931年,毕业留校在实验农场。1933年,由吴觉农介绍到金华农校任教。1934年,出任浙江省第五区农场技术主任。1935年,协助吴觉农创办浙江省农林改良场(1937年1月更名为浙江省茶业改良场,今三界茶场),吴觉农兼任场长,吕允福出任技术主任。同年5月,继任该场场长。

1949年10月,复旦大学聘请吕允福为茶叶系主任,并登报公告,却因茶场交接工作稽延未能到任。后调东北农林部农业处任稻麦组组长,兼任北京中国茶叶总公司技师。1951年,调至西南贸易专科学校,任茶叶科主任(副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西南贸易专科学校并入西南农学院,任西南农学院茶叶专修科主任、茶叶教研室主任、院学术委员等职。

参编《制茶学》(1961、1965)、《作物栽培学》(1963)、《四川茶叶》(1977)、《茶树栽培学》(1961、1979),并担任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树栽培学》1979年版副主编。

三、陈椽

陈椽(1908—1999),福建省惠安县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家,制茶、茶史专家,中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主编《制茶学》、《茶叶检验学》、《茶叶商品学》、《茶叶市场学》等教材,著有《茶树栽培学》、《茶叶制造》、《制茶管理》、《制茶技术理论》、《茶业通史》等。

1934年,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先后在茶场、茶厂、茶叶检验和茶叶贸易机构工作。1940年,赴浙江英士大学农学院任教。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到处狂轰滥炸,英士大学数迁校址,教学与生活都十分艰难。但他照旧认真备课、讲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鼓励学生为发展祖国的茶叶科学而努力学习。没有教材,他就深入茶场、茶厂搜集资料,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高校茶学教材《茶作学讲义》。这本教材包括茶业通论、茶树栽培、茶叶制造、茶叶检验等方面的内容。抗日战争胜利后,受聘到复旦大学任教,继续为创立茶业教育体系而努力。先后编著了《茶叶制造学》、《制茶管理》、《茶叶检验》、《茶树栽培学》等4部教材,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教学的同时,他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他自愿要求到工作、生活条件较艰苦而盛产茶叶的安徽工作,担任安徽农学院副教授兼茶业系主任,亲自抓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和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为该系的创办、教学科研逐步走上正轨化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1957年晋升为教授。两次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制茶学》以及《茶叶检验学》,出版了《茶树栽培技术》、《安徽茶经》等专著。

“文革”结束后,他回到了教学、科研第一线,这时虽年事已高,但精神更加焕发。1977年,他向国务院提出了茶业教育事业发展的设想。1978年,建议并参与在安徽农学院茶业系创办全国唯一的机械制茶本科专业。1978年9月,他不顾自己年迈体弱,不畏路途遥远,带领9所院校茶叶专业的教师深入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茶区,历时1个多月,搜集有关茶叶生产的资料,以充实《制茶学》内容。之后,他又编著《制茶技术理论》,作为研究生必修课的教材。主编《中国名茶选集》,作为制茶学的补充教材。在完成上述教材后,他又着手编写茶业经济专业的教材,主编了《茶叶商品学》,受农业部乡镇企业管理局委托编写了《茶业经营管理学》,还编写了《茶药学》、《茶叶市场学》、《茶叶贸易学》。

执教半个多世纪,除了2年制的专科生和4年制的本科生外,又先后招收了制茶、茶机、茶叶检验、茶史、茶叶贸易、茶叶市场学等方面的硕士研究生。为了加速高校的师资培养,1986年开办了全国制茶助教进修班,亲自编写教材并讲授《制茶技术理论》课程。并多次配合农业部、商业部等单位举办全国性制茶技术训练班,以及通过下场、下乡举办短期学习班等方式,培训基层技术力量。通过多层次的教学,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茶叶人才。

四、庄晚芳

庄晚芳(1908—1996),福建惠安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树栽培专家,中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毕生从事茶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主编《茶树栽培学》,著有《茶作学》、《中国的茶叶》、《茶树生物学》、《中国茶史散论》等。

1924年,考入集美高等师范学校。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农学院。1934年毕业后,到安徽祁门茶叶改良场工作。1938年,在福建省福安农校讲授茶叶课。1939年,担任福建省茶叶管理局副局长,曾到崇安筹办福建省示范茶厂。不久,他转至浙江衢州协助吴觉农筹办东南茶业改良场。1943年,福建省农林公司聘为总经理。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复旦大学农学院、安徽大学农学院、华中农学院和浙江农业大学从事茶学教育。1965年,他首次培养茶学研究生,成为我国茶学研究生教育的开端。

庄晚芳知识渊博,曾讲授过《茶作学》、《茶叶概论》、《茶树栽培学》、《茶叶加工学》、《茶叶经济》、《茶叶贸易学》、《茶叶审评》、《茶树生理》等课程。在教学中,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重视课堂教学,又亲自带学生到茶区调查研究,参加栽茶、制茶等实践活动。他坚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更新教材,采取启发式教学。他对学生要求严格,并言传身教。

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教材建设。1961年、1979年和1988年曾3次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树栽培学》。每次编写,从提纲拟定,内容取舍,初稿讨论直到最后定稿,他都严格把关,从而提高了教材质量。

庄晚芳是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重视并善于总结群众丰富的茶树栽培经验,主持并参加茶树栽培基础理论研究。1956年,编著的《茶作学》,是中国现代茶树栽培学的一本重要专著,既系统总结了我国茶农的宝贵经验,又全面介绍了苏联种茶的先进技术,对我国茶树栽培的实践及理论,都有较大的影响。1957年,另一本关于茶树栽培的理论著作——《茶树生物学》出版了,这是中国第一本系统论述茶树生物学特性的专著。

庄晚芳学术论著数量多,内容广,有独特见解,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他编著的《茶作学》,早在1959年就被译为俄文,在苏联出版。他撰写的《中国的茶叶》及主编的《中国名茶》和《饮茶漫谈》均被译为日文,在国外发行。

五、陈兴琰

陈兴琰(1911-2001),广东省三水县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家和茶树育种专家。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奠基人。长期从事茶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主编《茶树育种学》,为中国茶树育种和茶学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1933年,考取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学系农艺门本科学习,主修茶作学。1937年,大学毕业后,由吴觉农介绍,赴安徽省祁门茶叶改良场任技术员兼栽培组组长,之后相继任广州商品检验局和上海商品检验局技士、技正,主持出口茶叶的质量检验工作;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业处派驻香港富华公司和昆明复兴公司,负责茶叶生产技术训练班的教学和云南的茶叶出口工作;江苏南通学院茶业课讲师。

1952年,到湖南农学院任副教授、教授,是湖南省茶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学科带头人。历任湖南农学院茶叶教研室主任,园艺系副主任、主任,茶叶研究室主任,和红茶的品质,为茶学教育和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20世纪50年代末,浙江农学院开始接收茶学外国留学生,张堂恒任茶叶加工方向的指导教授,开始指导培养外国留学生与进修生。1987年他被聘为中国茶学学科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并招收了第一位博士研究生,这标志着中国茶学教学进入了更高的层次。1989年,张堂恒被评为茶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八、莫强

莫强(1919-1984),广东省广州市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和茶树栽培专家。长期从事茶学教育和科研工作。创建华南农业大学茶叶专业,培养了大批茶叶技术人才。副主编《茶树栽培学》,著有《茶叶制造》等。

1944年,进入中山大学农学系学习。1948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农业试验所农艺系水稻育种试验室任技士。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3年起一直在华南农业大学任教,从助教晋升为讲师、副教授、教授,曾担任农学系副主任等职。他在茶叶制造、茶树栽培和农产品加工方面造诣深厚,经常深入茶区调查,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为开发新茶区,指导茶叶生产做了大量工作。在教学上,他一丝不苟,把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莫强曾作为《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编委参加编写工作;是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树栽培学》副主编;著有《茶叶制造》、《野生资源从化白毫》、《茶树育种》、《农产品贮藏加工》等教材;平易近人,严谨治学,刻苦研究,为人表率,是广东茶叶界受人尊重的老专家。

1972年,莫强开始筹建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当时,学校的各项工作受到“文革”的冲击,困难重重。尽管如此,他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多次上访广东省农业厅,一次又一次找校领导、学校各负责部门,为茶学专业的创办奔波。最后,经过努力终于在1974年成立了华南农业大学茶叶教研室,莫强担起了教研室主任的重担。要尽快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及创办“茶叶专业”,首先需要的是充实人员,建立教师队伍。经他多方联系,从一些茶区和研究单位调来一批具有茶叶生产经验和科研能力的知识分子。他则亲自编写教材“茶树栽培”、“茶叶技术专题讲座”等。训练班自1974年起共办20多期,为广东、海南及广西、云南、江西等省的茶叶生产单位和有关部门输送了大批茶叶技术人才。在创办茶学专业和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的过程中,在人力、物力、基地建设等方面,都花费了大量精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华南农大茶叶专业从1977年起招收本科生,实行规范化的教学,为广东和其他省(市)培养高素质的茶叶技术人才。

九、王镇恒

王镇恒(1930-),浙江省温州市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家与茶树栽培专家。长期从事高等茶学教育,培养了大量茶学人才,为我国茶学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在茶树解剖、茶树生态研究、科技扶贫中,取得显著成绩。主编《茶树生态学》、《中国名茶志》、《中国茶文化大辞典》、《茶学知识读本》等。

1950年,进入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修科学习。1952年毕业后,分配到安徽省农业厅工作。适逢六安实验茶场筹建,遂被派去茶场担任技术员。

1956年,安徽农业院茶叶专修科改制为本科,王镇恒调到安徽农学院茶叶系从事茶树栽培学的教学工作。在执教的同时,他积极开展茶树栽培、解剖、生态、生理的研究。

1974年,担任安徽农学院茶叶系主任,1981年出任安徽农学院副院长,负责教学、科研及日常行政工作。1983年8月,作为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考察团”成员,赴美国考察高等教育。在美国考察期间,被任命为安徽农学院党委书记。在主持校党委工作期间,大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学为中心,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前进;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大力培养各级各类农林专门人才,使学校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自1983年起任研究导师,长期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主讲茶树栽培学、茶树优质高产理论等课程。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鼓励学生学农爱农,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对学生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视同子弟。

从1960年起,担任安徽农学院茶业系副主任、主任长达20多年。在主持茶业系工作期间,力抓师资、学科、教材和教学基地建设。兢兢业业,作风踏实,工作有条不紊;实行管理民主,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致立于开拓茶学教育新局面。受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委托,创办机械制茶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茶业科技、教育、生产、经营人才。

王镇恒从事教学、教育40多年,为国家培养了众多英才,桃李满天下,为发展中国高等茶学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刘祖生

刘祖生(1931-),湖南省安化县人,茶学家、茶学教育与茶树育种栽培专家。长期从事高等茶学教育与茶叶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育成浙农12、浙农113、浙农21、浙农25等一批茶树新品种;在茶树矮化密植速成栽培和苦丁茶资源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创建中国第一个茶学博士点和学科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主编《茶用香花栽培学》等。

1950年秋,考入武汉大学农学院创办茶叶专修科(后并入华中农学院)。1953年2月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4年10月,华中农学院茶专科并入浙江农学院(1960年更名浙江农业大学),与庄晚芳教授等一道调来杭州,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茶学教学生涯。茶学是一门涉及农、工、商、文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刘祖生深感自己基础理论准备不足,为了适应教学、科研需要,他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办法,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营养。几年中,他跟班听课,进修了十几门课程。1962~1963年,他又在本校遗传育种教研室脱产进修1年,与研究生一道听课、做实验,重点学习了遗传学、细胞学、生物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1964年初夏,在蒋芸生引荐下,专程赴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单位短期进修。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科学的春天来到了,刘祖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茶学教育与科学研究中去,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其中包括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1项,省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1986年晋升教授,1990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1984-1992)、浙江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1998-2001)、茶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1991-2001),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曾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主讲“茶树育种学”等8门课程,主编、副主编和参编全国统编教材各1本,即《茶用香花栽培学》、《茶树栽培学》和《茶树育种学》。主持创建中国第一个茶学博士点和茶学国家重点学科。

西湖龙井是十大名茶之一


西湖龙井是绿茶,龙井茶属于绿茶扁炒青的一种,扁炒青品质特点是形状扁平光滑,因产地和制法不同,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

西湖龙井是十大名茶之一

西湖龙井位列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1200多年历史,明代列为上品,清顺治列为贡品。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龙井茶,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龙井茶始产于宋代,明代益盛。在清明前采制的叫“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叫“雨前茶”。向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说法。龙井茶泡饮时,但见芽芽直立,汤色清洌,幽香四溢,尤以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枪”者为极品。

其余各级龙井茶随着级别的下降,外形色泽由嫩绿一青绿一墨绿,茶身由小到大,茶条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转向浓粗,四级茶开始有粗昧;叶底由嫩芽转向对夹叶,色泽由嫩黄一青绿一黄褐。夏秋龙井茶,色泽暗绿或深绿,茶身较大,体表无茸毛,汤色黄亮,有清香但较粗糙,滋味浓略涩,叶底黄亮,总体品质比同级春茶差得多。

茶桌十大礼仪:千万别在喝茶的时候失礼


俗话说,吃有吃相,睡有睡相,喝茶也是一样。喝茶成为茶友们日常生活习惯,也是待客的必须,喝茶也被称为品茗,讲究的是品尝,品茶不单是喝茶的味觉享受,也是喝茶最基本的礼仪。

《红楼梦》里女尼妙玉说:一杯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明人许次料说:一壶之差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

在当下,如何喝茶?更是成为了大家研究和注意的商务接待和公关不可忽视的重要礼仪,喝茶礼仪牵扯到一丝一缕的细节问题。一般来讲为解渴而喝茶那不需要注意太多礼节,但是上升到品茶或是在正式场合饮茶我们就要注意了。

1“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2“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3“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4“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5“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6“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泡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7“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8“暗下逐客令”

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9“无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欲有“某人无茶色”。

10“茶三酒四秃桃二”

本地人习惯于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于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喝茶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之一,虽然现在喝茶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事情,但在与茶友一起喝茶的时候,不管你是以茶艺师还是茶客的身份,注意这些喝茶的礼仪,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尴尬,也不会失礼于人。

没有经过琢磨的钻石是没有人喜欢的,这种钻石戴了也没有好处。但是一旦经过琢磨,加以镶嵌之后,他们便生出光彩来了。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他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

季广成获评湖北十大制茶能手


11月26日,从湖北省农业厅传来喜讯,谷城县五山镇秦家畈第三茶场场长、鄂西北茶王大赛三届“茶王”季广成,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制茶能手。

季广成,今年47岁。2003年,在外打工多年的他,梦想着能在家乡有点出息,经过深思熟虑,他在五山信用社的贷款支持下,一次性买断村里400亩茶园和1400多亩山林30年经营权。从此,一个山里汉子开始了艰辛创业。

2006年,五山信用社客户经理带队外出学习取经,季广成深受启发。在信用社的引导和茶叶专家帮助下,季广成决心从生产有机茶和制作精品茶入手,改变茶叶销售难、价格低等问题。

2007年,季广成加盟了玉皇剑,在茶园的剪枝、施肥、采摘、制作等各个环节,全改由专家现场“把脉”;他还购置了扁型制茶机等机械,请来制茶高手,几经反复,终于制成了金剑、银剑、剑王等无公害有机茶。当年,仅“剑王”茶叶就生产70多公斤,产品打入市场后,深受消费者喜爱,供不应求。

尝到精品“剑王”甜头的季广成,对生产有机茶和制作精品茶越发“上心”了。他的茶园每年只在3月底至4月底采摘生产一个月的时间,其余时间就是管理再管理,确保这一个月采制出上好的精品剑王茶叶。一年到头,整个茶园从不打药、不追化肥。有人劝他:你一年只采摘一个月的茶,是不是太浪费了点?季广成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剑王”一流的品质。

2009至2012年,由谷城县委、县政府主办,成功举办两届“玉皇剑杯”鄂西北茶王茶艺大赛和农村生态旅游节,使茶王赛这个原本是镇域内的茶事活动提升为引领鄂西北茶叶产业和生态旅游的著名节会。季广成连获三届茶王,四届一等奖。

(马明刚李世成)

get到喝茶的十大注意事项,你离喝茶养生就不远了


许多人被饮茶禁忌搞得晕头转向,想喝又不知道喝了是否对身体有好处,说好的茶叶是种健康饮料,为啥到了自己身上都是心肝脾胃肾,到处都出毛病?是不是真这么玄乎?下面小编为您整理出饮茶的十大禁忌!

喝茶的十个禁忌

一忌、空腹饮茶空腹饮茶,茶性入肺腑,会冷脾胃,等于“引狼入室”,我国自古就有“不饮空心茶”之说。

二忌、饮烫茶太烫的茶水对人的咽喉,食道和胃刺激较强。如果长期饮用太烫的茶水,可能引起这些器官的病变。另据国外研究显示,经常饮温度超过62oC茶者,胃壁较容易受损,易出现胃病的病症。饮茶的温度宜在56oC以下。

三忌、饮冷茶温茶,热茶能使人神思爽畅,耳聪目明;冷茶对身体则有滞寒,聚痰的副作用。

四忌、浓茶浓茶含咖啡因,茶碱多,刺激强,易引起头痛,失眠。

五忌、冲泡时间太久冲泡时间过长,茶叶中的茶多酚,类脂,芳香物质等可以自动氧化,不仅茶汤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尝价值;而且由于茶叶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P,氨基酸等因氧化而减少,使茶汤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同时由于茶汤搁置时间太久,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茶汤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直菌)数量较多,很不卫生。

六忌、冲泡次数过多一般茶叶在冲泡3-4次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茶汁了。据有关试验测定,头开茶汤可含水浸出物总量的50%,二开茶汤含水浸出物总量的30%,三开茶汤则为10%,四开茶汤却只有1-3%,再多次冲泡就会使茶叶中的某些有害成分也被浸出,因为茶中的微量有害元素往往是在最后泡出。

七忌、饭前饮茶饭前饮茶会冲淡唾液,使饮食无味,还能暂时使消化器官吸收蛋白质的功能下降。

八忌、饭后马上饮茶茶中含有鞣酸,能与食物中的蛋白质,铁质发生凝固作用,影响人体对蛋白质和铁质的消化吸收。

九忌、用茶水服药茶叶中含有大量鞣质,可分解成鞣酸,与许多药物结合而产生沉淀,阻碍吸收,影响药效。所以,俗话说:“茶叶水解药”。

十忌、饮隔夜茶因隔夜茶时间过久,维生素已丧失,而且茶里的蛋白质,糖类等会成为细菌,霉菌繁殖的养料。当然,未变质的隔夜茶在医疗上还是有它的作用的。如:隔夜茶含丰富的酸素,氟素,可以阻止毛细血管出血;如患口腔炎,舌痛,温疹,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疮口脓疡等可用隔夜茶治;眼睛出现红丝或常流泪,每天用隔夜茶洗眼多次,可奏奇效;每天早上刷牙前后或吃饭以后,含嗽几口隔夜茶,不仅可以使口气清新,还有固齿的作用,等等。

茶多酚有抑制和杀害病菌的作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我们应该多喝点茶。尽量避开这些误区,养成良好的饮茶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铁观音鉴别


安溪着名茶师和老茶农观形闻香即可鉴别茶叶优劣,道行高者甚至能品断此茶产何地何村、几年生茶树,特点突出者还能品味出自何名茶师之手。外行人品饮铁观音可从“观形、听声、察色、闻香、品韵”入手来辨别茶叶优劣。观形: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听声:精品茶叶较一般茶叶紧结,叶身沉重,取少量茶叶放入茶壶,可闻“当当”之声,其声清脆为上,声哑者为次;察色:成品茶色泽鲜润,带砂绿色,红点鲜艳,叶表带白霜。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清澈,茶叶展开后叶底肥厚明亮(铁观音茶叶特征之一叶背外曲),具绸面光泽,此为上,汤色暗红者次之;闻香:精品铁观音茶汤香气浓馥,其独特香气芬芳扑鼻,且馥郁持久,令人心醉神怡。品韵:古人有“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之妙说。细啜一口,舌根轻转,可感茶汤醇厚甘鲜;缓慢下咽,韵味无穷。以上种种,正是安溪铁观音之魅力所在。

另外铁观音的茶艺别具一格,自成一家。首先,必须严把用水,茶具,冲泡三道关。“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

安溪铁观音的制作


安溪铁观音的制作综合了红茶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特点,属于半发酵的品种,采回的鲜叶力求完整,然后进行凉青、晒青和摇青。

摇青是制作铁观音的重要工序,通过摇笼旋转,叶片之间产生碰撞,叶片边缘形成擦伤,从而却激活了芽叶内部酶的分解,产生一种独特的香气。就这样转转停停、停停转转,直到茶香自然释放,香气浓郁时进行刹青、揉捻和包揉,茶叶卷缩成颗粒后再进行文火焙干,最后还要经过筛分、拣剔,制成成茶。

茶青

茶青的采集以茶芽〔心〕伸长叶面开面后,采取它的一心二叶,俗称“开面采”。茶菁的采集在整个制茶过程当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采集茶菁时是不能在下雨天及阴天中采,否则将很难行成甘醇的之味及香气,正铁观音茶只能早上九点采集到下午四点。

日光萎凋

日光萎雕也简称退青,退青也就是将采回的茶菁分散摊在阳光下亮晒,使茶叶本身的水份发散,太阳不可太大。

静置及搅拌

茶叶经过日光萎雕完成,就必须移至屋内静置,隔一段时间翻动搅拌,好让水分继续发散,使茶叶含有高香成分易于挥发出来。

浪青

浪菁是运用浪菁机来破坏茶的叶脉,使茶里的水分不在流失,并使茶里的各种物质大量释出至表面来,之后再将茶菁推置起来形成温暖更适合发酵的状态,铁观音茶要浪菁到叶边出现红边。

杀青

杀青就是以高温破坏茶中酵素作用,用[炒菁机]将茶菁的菁味炒到消退,茶香浮现,茶需炒到用手大力搓揉茶菁不再出水为止。

揉捻团揉

茶青杀青后将茶裹在布包里,用机械加手工挤压搓揉后解开布包,再热炒,就这样重复进行25回才大功告成。

最后程序

依喜好生熟茶干燥烘存。

铁观音茶叶的特征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外形:条索肥壮、圆整呈蜻蜓头、沉重,枝心硬,枝头皮整齐,叶大部分向叶背卷曲,色泽乌黑油润,砂绿明显(新工艺中,红镶边大多已经去除)。

内质:香气浓郁持久,音韵明显,带有兰花香或者生花生仁味、椰香等各种清香味;茶汤金黄、橙黄,滋味醇厚甘鲜,稍带蜜味,鲜爽回甘。

叶底:枝身圆,梗皮红亮,叶柄宽肥厚(棕叶蒂),叶片肥厚软亮,叶面呈波状,称“绸缎面”。

最核心特征:干茶沉重,色墨绿;茶汤香韵明显,极有层次和厚度;评叶底应肥厚软亮。

鉴别精品铁观音是一项高深的学问,安溪着名茶师和老茶民观形闻香即可鉴别茶叶优劣,高者能品断是茶产何地何村,几年生茶树,特点突出者还能品味出自何名茶师之手。外行人品饮铁观音可从“观形、听声、察色、闻香、品韵”入手,辨别茶叶优劣。

观形: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蜒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

察色:汤色金黄,浓艳清澈,茶叶冲泡展开后叶底肥厚明亮(铁观音茶叶特征之一叶背外曲),具绸面光泽,此为上,汤色暗红者次之。

安溪铁观音的历史


福建安溪是我国古老的茶区,铁观音境内生长着不少古老野生茶树,茶叶在蓝田,剑斗等地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7米,树冠达3.2米,据专家考证,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安溪产茶始于1725,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在宋.元时期,铁观音产地安溪不论是寺观或农家均已产茶。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安溪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畅销海外。

到明代产茶稍盛,明嘉靖《安溪县志》有“茶,龙涓,崇信(今龙涓,西坪,芦田)出者多”。“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的记载。武夷从唐朝起生产蒸青团茶,明末罢贡茶之后,茶农积历代制茶经验的精髓,创制了武夷岩茶。清初,安溪茶业迅速发展,相继发现了黄金桂,本山,佛手,毛蟹,梅占,大叶乌龙等一大批优良茶树的品种。这些品种的发现,使得安溪茶业步入了鼎盛发展阶段。清代名僧释超全有“溪茶遂仿岩茶制,先炒后焙不争差”的诗句,这说明清代时已有溪茶生产,安溪茶农创制了乌龙茶。铁观音属于什么茶,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是我国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之一。乌龙茶采制工艺的诞生,是对我国传统制茶工艺的又一重大革新。安溪乌龙茶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超群的品质备受青睐。

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是乌龙茶的代表。据载,安溪铁观音茶起源于清雍正年间,当时安溪茶农选育出许多优良茶树品种,其中以铁观音制茶品质为最优。茶树良种铁观音树势不大,枝条披张,叶色深绿,叶质柔软肥厚,芽叶肥壮。采用铁观音良种芽叶制成的乌龙茶也称铁观音,因此,“铁观音”既是茶树品种名,也是茶名。

铁观音问世后,迅速传播到周边的虎邱.大坪.龙涓.芦田.尚卿.长坑等乡镇,因其品质优异.香味独特,各地相互仿制。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安溪人张乃妙.张乃乾兄弟将铁观音传至台湾木栅区。并先后传到福建省的永春、南安、华安、平和、福安、崇安、莆田、仙游等县和广东等省。这一时期,安溪乌龙茶生产技术也不断向海外广泛传播,铁观音等优质名茶声誉日增。

清末,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诗人连横在《剑花室诗集》中,曾以“茶”为题做诗22首,其之七为:安溪竞说铁观音,露叶疑传紫竹林。一种清芬忘不得,参禅同证木樨心。

安溪茶最为著名的“四大名旦”是铁观音,黄金桂,本山和毛蟹。铁观音功效其中,铁观音闻名海内外,被视为乌龙茶中的极品,且跻身于中国十大名茶和世界十大名茶之列,以其香高韵长,醇厚甘鲜,品格超凡而驰名中外。

新中国成立后,安溪茶业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特别是其生产了乌龙茶中的珍品铁观音,奠定了安溪作为中国名茶之乡的地位。

改革开放后,在安溪人不懈的努力下,茶业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了安溪县支柱产业和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铁观音的十大功能》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