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建水紫陶“残帖”的装饰艺术,最早出现在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其构思精妙绝伦,手法新颖独特,是建水紫陶别具特色的装饰艺术图案,是建水陶艺师在继承祖国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吸取国画“锦灰堆”艺术精华而发展起来的,体现出传统审美中“残缺美”的艺术境界,事实上“残帖”与“锦灰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残帖”是传统审美艺术在建水紫陶装饰中的继承和发展。残缺美属于美学范畴中一种特殊形态,早在先秦时期,人们用“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表达“残缺之美”。cy260.coM

建水紫陶的“残帖”装饰,正是传统文化中“大成若缺”、“形残神存”、“未尽之美”的体现,对陶器装饰中“残缺美”审美价值的继承与发扬。

建水紫陶舍弃“锦灰堆”中残损实物入画的做法,吸取“锦灰堆”独具特色的文人装饰艺术——“断简残篇”,对“锦灰堆”绘画手法的继承和创新,采用建水紫陶独特的刻填、无釉磨光工艺制作具有断简残篇般古拙苍劲、斑驳残缺的装饰图案,成为建水紫陶特色装饰艺术和图案。

“残帖”以传统书法为装饰主题,在未干陶坯表面使用五色天然陶土色泥,镶嵌入陶坯装饰区域,运用各种书法体形式,把我国历代著名的金石铭文、诗赋、格言等内容装饰于陶坯之上,色区与书体内容之间反复交替,多次覆盖,层层迭压,之后经多道工序技法的综合处理,形成类似“断简残篇”的表象特征。

“残贴”所展现出来的美,是一种蕴含时间、空间和历史的文明之美,一种难以用语言来表述的艺术之美,一种带着古朴、含蓄、浑厚、苍拙的残和缺所创造的极致之美,体现中华传统审美的诉求。

精选阅读

如何看待建水紫陶的“缺憾美”?


不久前一位广西的陶友让我帮忙找一些明显瑕疵的紫陶壶(甚至摔碎成几块的也行),他说想做金缮。他觉得将残缺的部位通过各种金缮的线条再次连接起来,会产生一种奇妙而迷人的缺憾美。

对于有一些残缺的作品,可以通过很多种修补方式产生新的各式各样的风格。原本残缺的部位是一种具体的“无”,你却恰好可以在这个残缺的部位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各种创意,于是在这个“无”的部位就会衍生各种“有”出来。

要进行类似的从“无”到“有”的再创作,有一个前提条件是残缺的主体还存在,以这个主体为基础,你才能想象出、创意出并最终实现各种各样的“缺憾美”。

这让我想起诗人、小说家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他在文章里表达了关于“缺憾美”的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维纳斯丧失了双臂,她的双臂是一种具体的确定的“无”。但恰好因为没有具体的双臂,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给维纳斯“安装”无数双各式形态的双臂,产生无数种形态的“缺憾美”。他写道:

“比如,也许她的左手掌上托着一只苹果,也许是被人像柱支托着,或者是擎着盾牌,抑或是玉笏?不,兴许根本不是那样,而是一座显露着入浴前或出浴后羞羞答答的娇姿的雕像。而且可以进一步驰骋想象——会不会其实她不是一座单身像,而是群像中的一个人物,她的左手搭放在恋人的肩头。”

第二个观点是缺憾美应该以主体的完整为前提,丧失了主体的完整性,或者完全没有主体作为依托,缺憾美也将不复存在。他继续写道:

“除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假定丧失的不是两条胳膊,而是其他的肉体部分,恐怕也就不会产生我在这篇文章中谈到的魅力了。譬如说,眼睛被捅坏了,鼻子缺落了,或是乳房被拧掉了,而两条胳膊却完好无损地安然存在着,那么,这座雕像兴许就不可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了。”

之所以引用清冈卓行的这篇文章,回到建水紫陶这个行业,我也想表达类似的看法。追求完美不止是建水紫陶的理想,也是这个世界大多数事物的理想。即使是缺憾,很多人也要追求完美的缺憾,读起来有点拗口,但实际就是这样。

不过紫陶由人通过大脑去想象和设计,通过双手去制作而成;双手毕竟不是机器,难以做到完全的分毫不差,实际上,机器制作也有自己的误差范围。

出现一些人工的印记,或者更严重一点,出现瑕疵,当然会令人心痛和纠结。当我们习惯于以一种完美主义者的心态去看待一件作品而感到难过时,不妨换一种欣赏“缺憾美”的心态。是的,美的形态有很多种,欣赏美的方式也有很多种。

明白手工艺作品的缺憾无可避免,我们或许可以借鉴一下清冈卓行的审美方式,脑补出心中完美的姿态;只要作品的主体完成度够好,并且我们清楚地知道了问题出现在哪里,那么,当我们选择接受时,或许可以豁达地说一句“瑕不掩瑜”啦。

建水紫陶贵在“珍贵”


有陶友问:为啥紫陶比紫砂贵啊?肯定啦,紫陶是真泥料真手工啊紫的秒回是不是一箭入心?其实紫陶的“贵”还有好多种,最贵的是“珍贵”。

一、【泥料珍贵】

建水紫陶的原料全部取自建水境内碗窑村以西五公里的五彩山。建水境内的砖红壤性红土是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下形成的土壤,土壤中度湿润,质地较黏,PH值5~6,多为黄红色黏土。制作建水紫陶的五色土、黄土、白土、灰土以网带层状与砖红壤性红土共生,含极少量砂粒,黏性极强。建水境内的砖红壤性红土面积138.48万亩,分布于海拔1300~1500米的坝区和丘陵地带。建水紫陶另一种添加土料为紫色土,是亚热带湿润地区紫红色砂叶岩风化形成的土壤,含铁高,酸性强,抗蚀能力弱,面积68.56万亩,分散分布于海拔1300~1600米的地表。

二、【制作精贵】

劳动创造价值,不同的劳动,创造的价值是不平均的。手工劳动的价值成本高于机械加工,个体制作与批量生产,所产生的价值也有天壤之别。流水线产品不是工艺品,工艺之美,在于手工制作,每一个都少有。

一、紫陶制作程序细分有72道工艺,大类工艺都有11道之多,从制泥、拉坯、装饰、雕刻、填泥、烧制、打磨,形成一个个劳作的周期,每道工艺都是必须手工完成。其中最具独特代表性的几个工序:拉坯成型、阴刻阳填、无釉抛光等制作步骤耗时费力且对匠人技艺要求甚高,所有工序所耗费的时间加起来,都是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每一道工序间都有一定的间隔时间,比如刻后填泥每填一次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凉坯再复填。在时间和人力上投资的成本远不是机械工艺价值可以替代的。

二、紫陶制作必须是“各取所长、分工复杂、团体合作”,多为团队协作,多人共同完成。“人无全才,物无极美”,当从炼泥到拉坯刻填..烧制,每一个步骤都交给一双最专业的手去完成,紫陶作品的整体质量必然是一个新高度。而在这些每一个人所特长的步骤中,更需要彼此默契环环紧扣,每个环节都隐藏着高损耗率。即便是一个常规简单器型的壶也需要多人匠心去完成,所以价格自然就不会太低。

三、【精品之贵】

一、建水紫陶的成品率低,一直是所有制陶人最头痛的一件事。对比于其它紫砂、瓷泥,紫陶的泥料收缩率高达18%,质感较为细较柔,越伸拉越拍打泥料越软塌,可塑性定型性低,导致最后烧制的成品率也较低;

二、建水紫陶是属于高温细陶,烧制温度高,烧制温度高于1100°时,壶坯十分脆弱,壶体薄、收缩大就会导致变形,严重时会炸裂;

三、刻填工序虽增光添彩,但是暗地里也增加了残缺几率,填泥所用力度掌握不好,烧制时泥料收缩不同步,也会导致烧制出来的壶坯变形。

四、【艺术之贵】紫陶承载着中国的书画文化

对于建水紫陶而言,书画装饰可谓是其灵魂。而书画的装饰必须是“阴刻阳填”工艺,这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从事艺术这东西,是有门槛的,并非三教九流泛泛之辈一时半会能所为。陶艺匠艺们往往是十年寒窗,习字练画必不可少,每一副画面的背后,每一种风格的树立形成,都饱含了艺人多年的心血与积累。所以在一把紫陶壶实用价值之上,是其更具有无穷的艺术价值。在欣赏使用这些带有艺术的器皿时,才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带来美好的感受。

五、【养心之贵】

迷上紫陶的朋友会发现,紫陶会让人心灵不知不觉地安静。你开始喜欢上生活柴米油盐酱醋之外的点滴小惊喜,留意身边各种美,不自觉各种秀图,偷偷各种学艺。为了满足你自己在紫陶中的专业迷恋之路走得更有价值更有发展空间,你开始了解陶、瓷的区别,修习一切跟茶以及茶周边的技艺。你开始学习插花,学习焚香,精进书画、练习摆拍。

这漫漫的人生之路上,会遇到很多事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往往代表着认可自己,认可别人,认可这个世界的程度。有些阶段,我们往往不假思索的把事与物轻易划上内心所谓的的等值,甚至带着一丝自己的固执偏见。只是在每个往后的阶段,在不同的路口,我们又会遇上及发现更多的人与事和物,一路上不断的学习认识,对新事物的一切认识深度,它来源于我们的积累和记录,记录下你曾走过的路,曾认识的人,带着思考,挥手告别昨日认知的稚嫩和鲁莽。

例如:你慢慢了解紫陶、认识紫陶,下一段旅途不再是独行,有了陶茶的熏陶相伴,接下来任路再崎岖,眼前的风景只会越来越精彩。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建水紫陶:残帖之美》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