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普洱茶等级区分: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档分等级。高档次茶如:金瓜贡茶、宫廷、礼茶、特级;中档次茶如:一级、三级砖茶,沱茶、一级到五级散茶;低等级是六到十级的散茶。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

1、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就是老的计量单位:七两,每七个为一筒,表示七七四十九,代表多子多孙的含义,故名七子饼。

2、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3、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4、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5、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6、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分为用整张茶叶制成的索条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7、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cY260.com编辑推荐

野生茶、台地茶、乔木茶、古树茶,都指的是什么?


野生茶、台地茶、乔木茶、古树茶,都指的是什么?

所谓台地、乔木、古树,至今未有权威性的定论,很大程度上依存于各茶人、茶商和茶农如何介定与茶友如何理解而已。今天简单为大家提供几个简易的观点,希望对普洱新手们有所帮助。

坊间所说的台地茶,主要有这么几个特征:树龄不是很长,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密集性种植,一方面根系入土较浅,吸收不到土壤深层的养分,另一方面由于密集性种植,土壤提供不了足够的养分。由于天然养分不够,人工裁剪以促进茶树更新生长。因其“圈养”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如“放养”的茶树来得更原生态、更原汁原味。

所谓乔木、古树,实质上就是“放养”的茶树,区别于台地茶,主要有这样的特征:树龄比较长,种植密度低,根系深入土壤,充分吸收各种天然养分,与周遭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共生共长,适应自然界优胜劣汰的规律,适者生存,靠自身的能量抵御各种风险灾害。作为个体,茶树其实已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具体到易武台地、乔木、古树的特点,首先是共性:一脉相传的树种、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决定易武茶均有入口绵柔、回甘清甜、久泡仍有甜韵的特点。比较大的区别在于:厚度、耐泡度、回甘回甜的持久度、喉韵的深度以及口感的平衡度。

所谓厚度,也可称为饱满度,是由茶的内涵物质的丰富程度决定的,茶叶泡开后,给到口腔饱满、厚重之感,是谓饮之有物,有厚度。茶树吸收土壤的养分越多,内涵物质相对也更为丰富些。

耐泡度、回甘回甜的持久度同样与内涵物质的丰富程度息息相关,茶叶的内涵物丰富相对要更为耐泡、回甘回甜也更为持久。

喉韵的深度是分辨树龄长短的一个关键,树龄较短的易武茶,回甘回甜往往只停留在舌面,或只表现在口腔,只有树龄较长的易武茶,才能享受到其甘甜及喉,树龄更长者,甚至有甘甜直达胸腔之感。

口感的平衡度主要指易武茶的苦、涩、酸、甘、甜等各种味道的平衡性。因“圈养”的特性,台地茶在口感平衡度上要差一些,苦涩度更高,甘甜偏弱;而作为“放养”的乔木古树茶,口感平衡度表现要优异很多。

关于普洱老茶你不得不知的: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


普洱茶界关于老茶有很多名词或概念,比如常见的“号级茶”、“印级茶”等。

这些名词是按照年份来划分的。号级茶又称古董茶,一般指的是清末到解放初期,也就是50年代中后期之前私人商号出品的普洱茶。当时的私人茶庄均以“号”来命名,所以生产出来的普洱茶统称号级茶。以圆茶为主,石磨压制,一饼350克,七饼一桶,外用笋叶包装,包装顶面有制茶商号标志。茶饼不像现在用棉纸包装,裸饼,没有内票,有内飞,上面记录着宣传文字和商号负责人姓名。

宋聘号:红标宋聘

同庆号:双狮同庆

代表性老茶有宋聘号、福元昌号、同庆号、车顺号等。值得一提的是,易武正是号级茶的发源地。现今市面上遗留下来的号级茶,大多都是易武茶。

雍正年间,清政府设立普洱府专门控制茶叶生产,因此产生了云南贡茶,普洱茶也由此走向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当时在云南的各大产茶区中,以六大茶山名震天下,其中又以易武名列六大茶山之首。从道光至民国初期的90多年,是易武茶业最兴旺的时期,茶庄、茶号遍布。当时在易武开办的茶庄商号成为今天号级茶的主阵容。同兴号、宋聘号、同昌号、同庆号、福元昌、车顺号等等,各个易武号级古董茶奠定了普洱茶老茶的历史地位,也同时堆叠出易武茶山百年的荣辱兴衰。

印级茶: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期,私人作坊散去,普洱茶生产进入公私合营或国营时期。国营茶厂出品的普洱茶饼,外包纸印有“中茶牌圆茶”和“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中文字样,以其中间“茶”字的颜色分别命名品种。分别有红印、绿印、蓝印、黄印四种。所以这一时期的出产的普洱茶,亦被称之为“印级茶”。

50年代无纸红印

代表性老茶有大红印、无纸红印、红印铁饼、蓝印铁饼等。(注:所谓“铁饼”,就是用金属模具直接压制成型的饼茶,因为机器压力较大,茶饼压制得非常紧实,坚硬如铁,故而得名。)印级茶的制茶师傅都是从之前的号级茶庄募集而来,选料开始以勐海茶区为主,所以印级茶时期可以看做是集中力量开发勐海茶区的一个时期。

七子饼茶:从文革时期圆茶改名为七子饼,在1972年之后,国营茶厂生产的普洱茶饼,外包纸印有“云南七子饼茶”并附印拼音字母,中间“茶”字以绿色为主,个别印红、黄色“茶”。较为常见有勐海茶厂出的7542、7572、8582、7592等,还有下关茶厂8653、8633等。

七子饼时期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海外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逐渐增大,进出口公司为了统一规范而逐渐形成的体系。为出口需要,也为使各厂家生产的茶品有统一的识别标志,1976年,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对普洱茶进行了编号,规范唛号的使用。

▲88青饼是勐海茶厂于1988年至1992年生产的7542青饼的统称,是业内对这段时期勐海茶厂生产的7542青饼的一种特定称谓。

饼茶唛号用4位数字表示,前两位数字为该厂创制该品号普洱茶的年份,第三位数字表示该产品主拼料级别,第四位数字为该茶厂的代号(注:当时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给四家大厂定了编号:昆明茶厂1,勐海茶厂2,下关茶厂3,普洱茶厂4)。不过,以上只是当年国营体系主导下的做法。现在,随着国营体系对普洱茶生产管控的弱化,随着民营普洱茶企的不断增加,唛号的做法现在不再是规范了。

古树茶、乔木茶、台地茶的区别


古树茶、乔木茶、台地茶的区别

古树茶原始型古茶树特点:野生、数百年树龄、树高可达10米;栽培型古茶树特点:人工栽培、数百年树龄、树高3~5米;生态型茶树特点:在自然原生态环境生长,未经人工干扰和处理。原始型古茶树与栽培型古茶树,因为这些乔木型茶树属于深根性植物,有一主根,一直向红土壤深处生长(云南当地人认为“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吸取到的养分较灌木茶树充足,茶叶品质佳,但因产量不高,所以比较珍贵。同样是刚刚采摘下来的茶菁,前两者的价格可能是灌木茶的十几倍。所以,收藏首选由原始型古茶树与栽培型古茶树采摘茶菁制作的普洱茶。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乔木类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所以一棵要长到6-31米以上的茶树,需要几十年至几百年的时间。

乔木茶指采制于百年以上的古老茶园的茶,这种茶树是乔木茶。这些老树茶病虫害少,不需用药防治,也不进行修剪、中耕施肥等管理措施,是一种地道的天然老树茶。也可以说是天然茶,其产量当然较台地茶低得多了。

台地茶是指采制于建国侯发展起来的密植茶园的茶,该类茶园的基本特点是“集中连片、高产”,伴随的是“喷药施肥、中耕修剪”。该类茶人工栽培后一直处于相对比较好的管理之中,如修剪、施肥、打药等措施是台地茶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措施。所以台地茶也可以说是人工养殖茶。

台地茶,是从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园里采取茶青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普洱茶。云南“台地茶”绝大部分茶区的茶种,其种性,都是乔木型的大叶种茶树,只是经过人工种植和修剪,强度采摘后,改变了茶树自身的生育条件,但茶树的种性,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当解除各种“限制”和“刺激”后,这些树型低矮的茶树,就会长高,长大而恢复它“乔木”的本来面目。

区别:

1、看外观

乔木(古树)茶的叶子相对台地茶壮硕,叶面革质感明显,叶脉清晰,叶边齿状无规律状,叶背毛少;台地茶因为是栽培的,叶身比较单薄,叶子裙边起波浪,叶边齿状呈规律性,叶背多毛。

2、品香气

乔木(古树)茶香气深沉而厚重,停留时间长,台地茶香气则飘扬而短暂。

3、凭口感

乔木(古树)茶会带来感觉丰富的口感,且感受到一股来自高山阔野般的气息,茶汤的细密度和醇厚度较高、渗透力顺畅;而台地茶让人感觉口感单薄且有时味会杂些,茶汤的渗透难以让舌根感到舒畅,有的虽入口时感到霸气,苦涩味比古茶也重。

4、观叶底

乔木(古树)茶冲泡后叶子舒展程度好,肥大且弹性、柔韧性好;而台地茶不易舒,质感薄小且脆硬。

5、论韵味

乔木(古树)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涩味所化出的甘性让口腔生津,韵味久留于口腔、喉头,陈茶的能量释放得慢些,茶气的表现也慢慢体现出来,让人体感觉舒服的指数高。而台地茶的后度及留存在口腔中的茶味短暂,生津不明显,韵味短暂,陈茶所含的能量也相对较少且释放得快,人体口感的舒服程度也偏弱。

云南普洱茶:七子饼的传说


云南普洱茶:七子饼的传说

相传,在一个无法考证的年代,今普洱县凤阳乡宽洪村困卢山,有一卢姓人家,家境贫寒,种茶为生。家有七子一女,长子哀牢、次子布朗、三子基诺、四子阿瓦、五子爱尼(因父母想要一个女儿,故为五子取名爱尼,意为喜欢女儿的意思)、六子拉祜(第六个仍然是儿子,则取名拉祜,拉一个姑娘来的意思)、七子无量(老人觉得儿子太多了,想女儿的愿望恐怕无望了,故将七子取名无量)、第八个生了个女儿(哈哈,太高兴了,终于是个妮子,故取名哈尼)。

儿女倒是一大窝,可是人口多了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俗话说“儿多父母苦”,夫妇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穷人命贱,虽没吃没穿,但儿子们个个身体壮实,小女哈尼也长得如花似玉。看着孩子们个个乖巧,夫妇俩十分高兴,但毕竟家境贫困,山林田地甚少,收入甚微,养家糊口都十分困难,眼看七子一女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怎么办呢?父母脸上的笑容不见了!

一日,卢老汉将七子聚于家中茅堂,商议如何维持生计及儿女婚娶之策,共商议了七天都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长子哀牢说:“我们去捕鱼”,但河流被有钱人家所霸占;次子布朗说:“去狩猎”,但其父一心向善不愿杀生。三子四子说去帮工、放牧,但都不如老人所愿。因为爱茶如命的卢老汉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要七个儿子继承祖业。按老人的话说“茶可解毒、益寿”,为百草之首的灵药。种茶、制茶不但可以满足自己的品饮之好,更可有益百姓,造福苍生,是人生一大善事,因此仍然希望儿子们个个种茶制茶,以茶业为生。

但家庭贫困,无力购买土地山林,无法实现老人的这一愿望。卢老汉气得口吐鲜血,卧床不起,身体日渐虚弱,共在病床上躺了七七四十九天,其间水米不进,昏迷不醒,气若游丝,但就是咽不下最后一口气。七个儿子四处寻医问药都无济于事。第四十九天,七子无量到离家很远的原始丛林中给父亲采药,无意中发现了一棵很大的茶树,心想父亲一生爱茶,何不采点回去在老人弥留之际了却他的一点心愿呢?于是无量采了些大茶树上的鲜叶,回家后煎出茶汁,掰开父亲的嘴灌了几滴。半个时辰后,卢老汉居然一声叹息,悠悠转醒……(困卢山山名由此而来,困卢山目前仍有上千亩野生栽培大茶树,据专家考证仍有栽培价值)。

醒来后,七子无量将事情原委讲给父亲听了,卢老汉顿时精神陡增,遂叫七子又煎了两碗野茶喝下去。第二天居然容光焕发,下床干活了。

受到七子无量采野茶的启发,卢老汉心想,我们现在家境贫困,又无力购置山林田地,深山老林有那么好的野茶何不叫儿子们分头去采摘回来,既能卖得好价钱,又解决了无钱购置山林土地之急呢!于是每天叫七个儿子都分头到深山采茶。

从此,七兄弟每天背竹篓,带上绳索,翻山越岭到森林峡谷中采摘野生茶叶——

他们顺着澜沧江流域越走越远。日久天长,兄弟七人各自有了自己的采茶线路和地域,并就地和当地姑娘结婚、安家、生子(历史上至今都有男到女家,俗语称“上门”的习俗),各据一方,并将野茶苗、茶种带回家种植,种茶为生。(可以考证的四千多年前布朗人的历史文献《奔闷》一书中的《得贵腊普》,记述了布朗人的迁徙史和普洱茶的开发过程)随着日月推移,七兄弟在各自的地域生息繁衍,子孙后代都种茶,并带动当地山民种茶,这便形成了长子哀牢山,次子布朗山,三子基诺山,四子阿佤山,五子爱尼山,六子拉祜山,七子无量山的产茶区域。后来的名字成为了少数民族的名字和山的名称。(后来的六大茶山即是在七兄弟的领域之内的典型)卢老汉夫妇及女儿哈尼留守困卢山,仍以种茶为业,老人将爱女哈尼采制的茶称为“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清《普洱茶话》阮福著】,《红楼梦》中的普洱女儿茶,即名出于此。在今天的普洱县凤阳乡,困卢山的栽培型古茶树群仍保存完好,据专家考证仍有栽培价值。可见普洱是普洱茶的发源地之一。

由于七兄弟平时都忙于自己的事业,只有每年父母生日才回到普洱(历史上传为美谈的“七子拜寿”)。他们深知父母爱茶如命,都将自己采制的最好的茶用棉布小袋装好带回普洱。由于路途遥远,只有骑马,茶叶在路途中日晒夜露、受潮,东西又多,相互挤压,到了普洱打开后都挤压成饼了,但味道比刚制时候更好。由于七个儿子送的茶一个比一个的好,老人十分高兴,倍加珍惜,将每个儿子送的茶拿出一个用竹壳包扎在一起(据说竹壳无异味,透气有利茶叶陈放)存放家中,待来年或多年后,家中来了好友、上宾,拿出来招待客人。客人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后赞不绝口,问及茶之来源和名称,老人自豪地指着竹壳对客人说:“这是我的七个儿子”。

日久天长,“七子拜寿”和“七子饼茶”在当地传为佳话。普洱七子饼茶在当地名声越来越响,许多茶人,茶商纷纷慕名而来,指名要卢家“七子饼茶”,更有许多茶坊、奸商纷纷仿效。普洱七子饼茶美名远扬,流传至今。

起初的七子饼茶,大小重量各有差异。孝顺的七个儿子在了解父亲的这一喜好后,为了让父亲便于收藏,七个儿子共同商议,将茶饼统一制成大小一样的圆形,背后一个小圆窝,重量七两五(375克,现在的七子饼茶大多为357克实际是历史变迁对数据的混淆,没有依据的)。“圆形”代表天上的圆月,象征合家团圆,背后中心的小圆窝,象征七兄弟共同的家,象征父母,重量为“七两五”,“七”为七兄弟,“五”即“吾”,即为“七子中的我”的意思,极具含义。(普洱七子饼茶的外形,大小,重量一直沿袭至今,一直成为渴望团圆,尊崇孝道的古今茶人推崇“普洱七子饼茶”的原因。有诗为证:“山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其中“龙团”、“小团月”即为普洱七子饼茶。

由于七个儿子所在茶山的地理位置、地貌结构、土质气候各不相同,茶树周边的植被气味影响,“普洱七子饼茶”的茶味各具特色,香气各有不同,有“樟香、梅香(梅子香)、栗香、枣香、橙香、荷香、兰香”等。有诗为证:“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浩月轮。爱惜不尝唯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宋朝名仕王禹对“普洱七子饼茶”和“七子拜寿”的美誉.

父母年岁已高,七个儿子经过商议,将父母住地由困卢山移居至普洱的西门山。西门山山青水秀,终年云雾缭绕,是修养生息的极佳的地方。卢老汉到了西门山后,仍喜种茶。由于西门山地理、气候环境和卢老汉高超的种制技艺,西门山茶被列为历代供奉京师之首茶。历代皇帝视之为异珍,称之为“诸茶之首,众茶之冠”(普洱西山碑考为证)。

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七个儿子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数亦较频繁。他们时常将自己手制的上好普洱茶带回普洱,与家人分享,并与慕名而来的茶商、茶人交易。年复一年,子孙拜祖,商贸往来,一代传一代,普洱自然引来了天下客商,逐步形成了原产地和云南最大的普洱交易集散地。(这便是普洱之所以成为茶叶集散地的重要人文依据),茶马古道应运而生,各地茶商纷纷在普洱开设茶庄、茶号,普洱茶的加工制作逐步完善,普洱府极度繁荣,名扬天下。“普洱七子饼茶”亦因其品质上乘,有寓意(象征团圆和崇尚孝道的美德)以及便于携带和收藏在普洱茶中独树一帜,久盛不衰,更是当今茶人品饮普洱茶之首选。

为了祭奠普洱茶的祖先,卢氏七子的后人们在普洱东门上建造了一座塔,名为东塔,塔高十八层(喻示祖宗十八代),主塔九层,第一层喻示祖宗基业,以上七层代表七子,喻示发展,第九层代表哈尼,以上九层代表子孙后代的生息繁衍,久历不衰。该塔于文革期间被毁。近年普洱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按原样在原址重建,为普洱县一大奇观。

“东塔倒影”、“东塔西影”,为当今普洱人所骄傲。“东塔倒影”、“东塔西影”即每天太阳出来时,刚好从东塔处缓缓升起,东塔的影子就随太阳光倒映在西门山下的龙潭中,极为壮观。它为古老神奇的茶乡普洱增添了一道令人神往的景观,并为普洱茶文化增添了光辉一笔。

“七子饼茶”和“七子圆茶”到底是什么关系?


“七子饼茶”和“七子圆茶”到底是什么关系?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前些天,茶友“小溪流”问了懂茶帝一个问题:“在朋友家看到一款老茶,说是有好几十年了,饼纸上写着‘中茶牌圆茶’,这个所谓的‘圆茶’和我们现在的‘七子饼茶’有什么区别吗?”

茶友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历史性话题,那就是:现今的“七子饼茶”与历史上的“七子圆茶”是什么渊源?云南七子茶是从什么时候由“圆”改成“饼”的?

清代的“七子圆茶”

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的象征,早已深入人心。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七子茶”,其实建制是从清朝才开始的。七圆一筒,是当时政府为了规范计量、规范生产和运输说制定的一个标准。

《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1.8千克),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

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朝的七子圆茶是什么形状?由于相隔久远,没有实物,比较难判断。也就是说它有可能是馒头形的圆茶,也有可能是圆饼形的圆茶。但不管当时是什么形状,这个“圆茶”的称谓被保留下来,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没有改变。

在清代,茶叶的形制似乎与重量有关系。比如,重量比较轻的小圆茶,形状如馒头,一直是五个一包装,在清末被称为“小五子圆茶”。这种小五子圆茶后来被下关的商家发展成为沱茶,每圆重8两(旧制,也就是半市斤),每包装仍然是五个。

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也并不具有强制的规范性。

中茶时代的“圆茶”

民国时期,在一些文献上我们看到了“七子饼”的叫法,比如,云南中茶公司经理郑鹤春先生就曾经在他写的文章中使用“七子饼”的叫法,但是,在所有云南中茶的正规统计报表和电报中,都用“圆茶”或“七子圆茶”这一称谓。

因为在当时,饼茶被专门用来指一种特定的茶,即专门销往维西、怒江一带的一种小饼茶(又名筒子茶),它的用料粗老,包装也是7个一筒,产量较小。

建国后,新成立的中国茶叶公司接管了云南中国茶叶公司,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开始用中茶公司的“八中”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

“圆茶”过渡到“饼茶”

耿建兴先生在《普洱茶续》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20世纪60年代的七子饼茶茶样,我们看到外包装盒上写有“七子饼茶茶样”,同时,在标签上标明品名为七子饼,昆明茶厂生产。但是这个包装盒却只能装一饼茶。

▲60年代的七子饼茶茶样

曾经有学者做过深入调查,走访了一些老人,也查找了一些资料,但仍然无法确认,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云南茶叶公司是否生产过七片一筒的常规包装的“七子饼茶”或者是单片盒装的七子饼茶。

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云南七子饼茶”。这次更改是全面性的。从此,圆茶的称谓也渐渐地退出舞台,七子饼紧压茶的霸主地位逐渐确立。

至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包装纸上印有“云南七子饼茶”字样的,都是1972年以后的茶品。至于20世纪60年代盒装七子饼茶,除样茶外,我们没有看到实物,因此,我们无法判断1972年以前,是否有批量的“七子饼茶”生产。

小懂花这么多篇幅跟大家介绍“七子圆茶”是如何演进到“七子饼茶”的,并不是掉书袋。这些历史知识对于喜欢普洱茶的我们来说真不是可有可无,它对我们理解七子饼,鉴别七子饼都是很有帮助的。

不是常有茶友被老茶迷惑吗?关于七子饼茶的这些历史,你一定得知道一些。

古树茶、乔木茶和台地茶的区别


古树茶、乔木茶和台地茶的区别

古树茶[原始型古茶树特点]:野生、数百年树龄、树高可达10米;[栽培型古茶树特点]:人工栽培、数百年树龄、树高3~5米;[生态型茶树特点]:在自然原生态环境生长,未经人工干扰和处理。原始型古茶树与栽培型古茶树,因为这些乔木型茶树属于深根性植物,有一主根,一直向红土壤深处生长(云南当地人认为“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吸取到的养分较灌木茶树充足,茶叶品质佳,但因产量不高,所以比较珍贵。同样是刚刚采摘下来的茶菁,前两者的价格可能是灌木茶的十几倍。所以,收藏首选由原始型古茶树与栽培型古茶树采摘茶菁制作的普洱茶。乔木茶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乔木类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所以一棵要长到6-31米以上的茶树,需要几十年至几百年的时间。乔木茶指采制于百年以上的古老茶园的茶,这种茶树是乔木茶。这些老树茶病虫害少,不需用药防治,也不进行修剪、中耕施肥等管理措施,是一种地道的天然老树茶。也可以说是天然茶,其产量当然较台地茶低得多了。

台地茶台地茶是指采制于建国后发展起来的密植茶园的茶,该类茶园的基本特点是“集中连片、高产”,伴随的是“喷药施肥、中耕修剪”。该类茶人工栽培后一直处于相对比较好的管理之中,如修剪、施肥、打药等措施是台地茶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措施。所以台地茶也可以说是人工养殖茶。台地茶,是从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园里采取茶青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普洱茶。云南“台地茶”绝大部分茶区的茶种,其种性,都是乔木型的大叶种茶树,只是经过人工种植和修剪,强度采摘后,改变了茶树自身的生育条件,但茶树的种性,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当解除各种“限制”和“刺激”后,这些树型低矮的茶树,就会长高,长大而恢复它“乔木”的本来面目。

【区别】1、看外观--乔木(古树)茶的叶子相对台地茶壮硕,叶面革质感明显,叶脉清晰,叶边齿状无规律状,叶背毛少;台地茶因为是栽培的,叶身比较单薄,叶子裙边起波浪,叶边齿状呈规律性,叶背多毛。2、品香气:乔木(古树)茶香气深沉而厚重,停留时间长,台地茶香气则飘扬而短暂。3、凭口感:乔木(古树)茶会带来感觉丰富的口感,且感受到一股来自高山阔野般的气息,茶汤的细密度和醇厚度较高、渗透力顺畅;而台地茶让人感觉口感单薄且有时味会杂些,茶汤的渗透难以让舌根感到舒畅,有的虽入口时感到霸气,苦涩味比古茶也重。4、观叶底:乔木(古树)茶冲泡后叶子舒展程度好,肥大且弹性、柔韧性好;而台地茶不易舒,质感薄小且脆硬。5、论韵味:乔木(古树)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涩味所化出的甘性让口腔生津,韵味久留于口腔、喉头,陈茶的能量释放得慢些,茶气的表现也慢慢体现出来,让人体感觉舒服的指数高。而台地茶的后度及留存在口腔中的茶味短暂,生津不明显,韵味短暂,陈茶所含的能量也相对较少且释放得快,人体口感的舒服程度也偏弱。

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所代表的三个普洱茶发展阶段


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所代表的三个普洱茶发展阶段

还记得小编刚入行的时候,经常听到哪些普洱茶大咖们念叨印级茶、号级茶,那神情!那架势!啧啧,让我是无比钦佩和神往啊!

今天,小编就从普洱茶的历史发展层面同大伙儿分享一下普洱茶家族中的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

涨姿势,长知识,从现在开始:

“号级茶”时期:指的是1938年以前,当时的私人茶庄均以“号”来命名,所以生产出来的普洱茶统称号级茶。当时比较著名的有宋聘号圆茶、鸿泰昌圆茶、同昌黄记圆茶、龙马同庆圆茶、鼎兴圆茶、敬昌圆茶、可以兴砖茶、车顺圆茶等,主要分布在易武茶区。

这个时期的号级茶都没有外包装纸,只是在每一桶的包装内有一张相应茶庄的内票。而下图的鸿泰昌是小编喝过的号级茶里面茶饼较为完整的,是鸿昌号转移到泰国后所生产。从号级茶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普洱茶的起源是以易武区为主的。

另外在90年代中后期随着普洱茶的再次兴起,逐渐有一些私人茶企开始再次生产普洱茶,同样以“号”来命名其企业,而这些就是现代的号级茶,所以如果别人要请你喝一泡号级茶,最好先确认是不是传统的号级茶哦!

“印级茶”时期:在1938年至70年代中,国营茶厂出品的普洱茶饼,外包纸印有“中茶牌圆茶”和“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中文字样,以其中间“茶”字颜色分别命名品种。分别有红印、绿印(大小字之分)、蓝印、黄印四种。印级茶的制茶师傅都是从之前的号级茶庄募集而来,选料开始以勐海茶区为主,所以印级茶时期可以看做是集中力量开发勐海茶区的一个时期。

“七子饼茶”时期:在1972年之后,国营茶厂生产的普洱茶饼,外包纸印有“云南七子饼茶”并附印拼音字母,中间“茶”字以绿色为主,个别印红、黄色“茶”,较为常见有勐海茶厂出的7542、7572、7562、8582、7592等,还有下关茶厂8653、8663、8633等,下关茶厂的外包纸与勐海茶厂的最大区别是在“云南七子茶饼”下面无拼音字母。七子饼时期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海外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逐渐增大,进出口公司为了统一规范而逐渐形成的体系。(本期监制/邵春,编辑/唐海东、陈杰华,资料来源:双陈普洱茶)

普洱七子饼茶喝法及冲泡程序


普洱七子饼茶喝法及冲泡程序

七子饼茶,是中外历史上,用国家法律来规定外形、重量、包装规格的唯一茶品。“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茶的品评,由此看来普洱茶早在古代就皇帝所品饮。七子茶饼产于云南,属于紧压茶,其外形美观,其普洱七子饼茶喝法及冲泡程序及其讲究的。

七子饼茶,又称圆茶,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茶厂生产的一种传统名茶。七子饼茶也属于紧压茶,它是将茶叶加工紧压成外形美观酷似满月的圆饼茶,然后将每7块饼茶包装为1筒,故得名“七子饼茶”。七子饼茶外形结紧端正,松紧适度。熟饼色泽红褐油润(俗称猪肝色),汤色红浓明亮,滋味浓厚回甘,带有特殊陈香或桂圆香。

普洱七子饼茶喝法:

1、先观其汤色,泡出的七子饼茶汤色红黄鲜亮。

2、其次闻其香,茶汤清香,有淡淡的桂圆、玫瑰、樟、枣、藕等香味并伴有特殊的陈香。

3、最后品其味,啜饮入口,茶汤入口略感苦涩,让茶汤于喉舌间略作停留一下,边吸气边在舌尖打转,即可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并由舌根产生甘津送回舌面,满口芳香,甘“生津”,令人神清气爽。

七子饼茶冲泡程序:

1、将切开的茶饼置入滤杯中,约10克,再煮开的沸水注入约茶具容量1/4的位置,盖末茶叶。

2、等待片刻,拿出滤杯,弃去第一道茶水;再次注入沸水,盖末茶叶,盖上杯盖,静置20秒左右。

3、打开杯盖倒置,取出滤杯,稍稍滴去茶汁,置于杯盖内;第一杯香浓醇和的七子茶就泡好了。

4、在品茶之余可别忘了滤杯中的茶叶,不用弃掉,普洱是非常耐泡的,在将喝完第一道时,可以将滤杯放回茶杯中,再次注水,盖上,静置小会儿,第二杯七子茶又泡好了。

5、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汤可以混着一起喝,综合茶性,以免过浓。

6、第四次以后,每增加一泡即增加15秒钟,以此往后推。

关于普洱七子饼茶喝法及冲泡程序就介绍到这,希望本文的介绍对大家了解此知识有所帮助。其实,茶叶的冲泡过程中有很多讲究,特别对于泡功夫茶来说,在茶具上的选择就及其重要。建议大家根据自己喜欢的口感来泡饮相对应的茶品。

七子饼茶是怎样来的呢?


七子饼是普洱茶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形态,以往的茶饼都是357克,当然现今的茶厂为了饼形更丰满,制作成380克或400克也叫七子饼。普洱圆茶是寄托,因此七子饼茶又称为“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

说法一

“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的圣喻。普洱紧压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时间下诞生的。在老的度量衡中一斤有十六两,当时为了运输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团之,紧压成型。”因七两重一片,七片装一筒(笋壳包),七子饼从而得名,现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

说法二

为什么七子饼只装七张饼?一种说法是七子饼茶原先是从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简称茶马市,交易的时候是七张饼捆扎好外加一张饼一共八张过数的。另外那张分离的饼做啥用?用来上税。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说法三

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七”是吉祥数字,象征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圆圆满满。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七子饼茶常作为儿女结婚时的彩礼和逢年过节的礼品,表示“七子”同贺。七子饼茶畅销于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在海外华人中被视为“合家团圆”的象征。普洱圆茶是寄托,因此七子饼茶又称为“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

云南七子饼茶与357克的来历


云南七子饼茶与357克的来历

前2天写了“普洱茶之神秘数字357”小文章,本意不是讲云南七子饼茶与357克的来历。平时357克的饼茶,饼径19-20厘米,为紧压茶的主流,太普及,以至于生产、销售,大家都习惯用这个规格的每片单价计价,其他规格,200克、380克、400克等茶品在销售或消费上,都没有特别的竞争优势,为什么大家都喜欢357呢?也许357这个数字蕴含着些传统文化的哲理,由此发挥写了一些附会之辞,供大家娱乐。

要说到云南七子饼与357克之来历,详细的资料却是不多。茶友提了些问题,特别是新茶友更是不清楚为什么叫七子饼茶,为什么是357克。就我了解的做些解读,茶友如果有更细的史料证据请多多指正。

七子饼茶之来历:

明清时期,明代主要为团茶(明代谢肇?《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清代,普洱茶之型制,有了圆茶与团茶,故宫博物院现存的茶品可以为证。

圆茶在清代成了主流,为了税引的方便,规定了圆茶的包装为七圆一筒(《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就是七子圆茶之来历。清末民国后,七子圆茶消费主流随华侨到了海外,侨销圆茶历史由此展开。

六十年代,侨销为主的饼茶统称圆茶,藏销茶为“紧茶”,即蘑菇茶。蘑菇茶后来由于推广机械制茶,发展成了250克的砖茶,这就是云南“紧茶”,即边销砖茶的来历。清末民国的圆茶,七子是标准,也有五子、八子等规格。云南省在六十年代,为了侨销茶出口创汇,调整圆茶的称呼,统一为“云南七子饼茶”,由此开创了普洱茶的新时代。

357克之折算:

七子圆茶,七圆一筒,每圆七两,重四十九两,折合每片357克,每筒5斤(7*357=2499kg),这是政府征税需要决定的。另外,由于马帮运输的关系,形成了30kg/件,笋叶竹篮包装的普洱茶传统包装形式,每匹马2件60kg,每件84片12筒,这就是俗称的大件七子饼产品。07年前这种包装很多,这些年15kg纸箱装小件产品为主了。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七子饼茶贡级野生乔木古树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