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如今,大众收藏之风日益盛行,书画、紫砂、奇石等,在艺术市场里此起彼伏。作为炙手可热的藏品之一,紫砂壶看起来人人可玩,但没有点专业知识,容易陷入收藏误区。

今天,我们来聊聊紫砂收藏者常犯的那些错误,看看你犯了没有。

只看年代不看艺术?

许多人以为紫砂壶越老越好,专门收藏旧壶、老壶以待其升值。其实,这种做法是有风险的。

收藏的老壶是否值钱?这个问题我们最近说了很多。衡量一把紫砂壶收藏价值的高低,关键还是看艺术价值。

从艺术价值而言,除时大彬、陈鸣远这类具有标杆性、创造性的明清制壶大师的作品外,老紫砂壶大多按照日用器制作,只是当时的一门手艺,不会像现在的紫砂壶精雕细琢。

有的壶年份足却并不具备艺术性,更重要的还是要考虑其成型技艺、做工、艺术造型、原料等各种因素,年代短的壶很多时候都比年头久的更值钱。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完好的老紫砂非常少,且老紫砂壶鉴定大部分是根据买家的经验鉴定,而市场上有的投机者用新壶做旧来欺骗消费者,经验不足的收藏者一不小心就会着道。

知名度越高越有收藏价值?

收藏紫砂壶的朋友往往看制壶艺人的知名度。诚然,作者知名度是投资收藏的一项考虑,但并不等于“知名度越高越有收藏价值”。

比如说当代的名家,他们一般有早、中、晚创作阶段,每个时期的作品品质相差甚远,可能某个时期的作品质量不佳,其收藏价值也就不大。

有的收藏者一味追求工艺师的知名度和高职称,却忽视了紫砂壶藏品本身的工艺性和艺术性,也是不足取的。

要知道,收藏的是紫砂壶本身而不是壶底的名字。有的紫砂壶工艺师的名气和职称很高,可是他有的作品也会做工欠佳、艺术性不足,这样的紫砂壶也不值得收藏。

因此,对于知名度高的名家壶,我们要理性看待。作品的品质比制壶者的名字更重要,做工优秀、神形兼备的可以考虑,一件比例不协调、看着呆板的名家壶,买来升值空间也不大。

市场表现为收藏投资依据?

我们很多收藏者会特别关注紫砂拍卖市场,落槌价往往被拿来当做标尺,回过头来衡量同类紫砂壶的身价。

市场表现是投资收藏和风向标和晴雨表,这话不假。但是许多艺术品的市场表现与其实际的艺术价值往往不同步,其“风向标”并不一定指向未来。跟风“入仓”的紫砂壶也有可能不符合未来审美,难以上升高价。

因此,拍出高价的就是好作品,并将此为“入仓”依据的做法,是有失偏颇的。

紫砂收藏者要想有较好的投资回报,必须爱好学习,善于钻研,吃透紫砂艺术领域,才能养成良好的市场预判能力。

总而言之,紫砂壶收藏绝非易事,除了不被以上几点误导之外,还要用心去学习、去了解、去感受、去实践,才能真正领略紫砂艺术的魅力。

小编推荐

紫砂收藏很贵吗?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紫砂壶都是艺术品,价格不菲,不是普通百姓能玩儿得起的。紫砂壶里有没有能称得上艺术品的?当然有!但是我们平时购买的大多是实用壶。做一把好壶的时间相对来说较长,对做壶人的工龄手艺,以及其对于壶型的理解和把握,具体的操作,各方面都有要求,因此做好壶花费的时间也不会太短。

如是所说,好壶既然廉价,但做起来时间长,那还不如做把差壶,都知道差壶做起来快,因此同样时间,做低级壶的收益就相对快了。这里一定要注意,玩紫砂壶么,不要想着贪便宜。不要乱砍价这对任何行业都如此,谁也不喜欢捣蛋和没诚意的人,白浪费时间和精力。胡乱报价和还价了不买,都把自己人品降低了,你后面即使真想买人也不愿搭理你了。

在紫砂收藏行业,有的人可能胡乱报天价,有的人可能报价就比较实一些。你如果对行情懂就不用说了,不懂的话就参考下相类似器物的拍卖价按一定比例还价;或者找懂的人咨询,或者在网上查看类似器物的均价。或者按你真想买能出的最高价浮动10%问价,大部分还是可商量的。关键是是否诚心想买,不是真想买,还的价就是胡乱还价。

还价是门学问,精品你当普品还价,人肯定认为你不懂行懒得理你;真品你当赝品还价,摆明了胡扯;赝品你当真品还价,那自己就成冤大头。一把制作精良、又有创意、又有美感、比例又很不错的名家真迹,您觉得会便宜吗?切记,紫砂界,无漏可捡。紫砂壶是好东西,但也不能神话,否则就是捧杀。

紫砂器的收藏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首先,值得一说的是,很多收藏家收藏紫砂壶时,并不是依照一定的根据来选择的。他们感兴趣的是被普遍认为好的东西,而不考虑自己的感受。他们要的是值钱的,而不是精美的;要时髦的,而不是独特的。因此,也就出现了很多名壶在手,但却是仿品的窘迫情况。

其次,作品的品质比艺术家的名字更重要,人们不能仅靠耳朵去欣赏视觉作品,仅凭艺术家的名气来鉴定壶的品质。名家艺术大师固然能使此壶价值倍增,但是作为我们买家来说,要想买到好壶就必须得熟识与了解一个艺术家,除了他特有的一些防伪标记外,还要对他的作品有所把握。从泥料、器型、做工、神韵、签名、章款等方面,去全面衡量、把握。因为造假者很难把每个方面都仿效得毫无差别。往往熟悉以后,一看便知。

有的壶友认为紫砂水太深,奸商太多,太容易上当。如果你首次接触紫砂壶,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那首先应该学会的是检查壶的基本做工,在买壶之前,其实可以考虑先购置2-3本实用的工具书来认真看看。

一般书上,都会有紫砂基础的介绍,标准器的参考,审美标准,壶的鉴赏评述等。多看,多听,多问。不明白的,尽量向经验丰富的同好求教。在对紫砂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计划寻找购买目标。在买壶时候,你要了解自己买壶的目的是什么。是用来泡茶修身养性还是收藏或者投资。这是很重要的。

若只是自己泡茶的话,对壶的适茶性要求会高一些,包括一些大家都知道的评判标准。如泥料好、窑温足、实用度高、清理茶渣方面等条件是必须具备的。若买来收藏或作为投资的,选择面会相对不同,要考虑包括作者名气、作品风格、成品时间、系列套组等很多条件。

紫砂收藏很贵吗?

要从壶的本质出发,投资不可能马上就能兑现到利润,所以不怕卖贵,但绝对不能买错。马未都曾说:“这个(收藏)领域没有神仙。”人性的弱点是会被人利用,事后的总结修正才是万全之策。唠唠叨叨,词不达意,无非是想表达:玩壶不是急行军,除了不被以上几个误导之外,还要用心去感受、去了解、去实践、去付出,才能真正领悟玩壶的乐趣,感受紫砂艺术的魅力。

紫砂壶赏玩之道,你是哪一种


一、玩投资

选择投资紫砂壶,应该充分了解、认识和研究紫砂壶。首先应该认识和研究所投资壶的泥料,要明确泥料的来源、存储时间以及泥料所能够表现出作品的质感魅力;其次要对所投资壶的工艺进行研究,一把好壶一定是设计理念独到、做工考究精致、整体完美无瑕的一件作品。第三要研究壶的造型。这不仅是对你的“眼力”和欣赏、判断水平的肯定和考验,使你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物质享受和经济效益。这也许就是能够让人们对紫砂壶情有独钟的另外一种魅力所在。

二、玩茶道

品茶是一种享受。在我国,茶被视为健康的饮料、生活的享受、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备受国人的喜爱。因而饮茶也得到大家的推崇,被视为“道”。通过玩壶品茶,既能提高品茶技艺、规范品饮方法,又能交流思想、陶冶性情。

三、玩朋友

因为紫砂壶收藏热,现在紫砂壶的热爱者也越来越多。通过收藏,可以认识很多壶友,可以互相交流知识,探讨一把作品,交流把玩紫砂壶艺的心得和体会。在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繁重的今天,壶友们一起品茗论道,真是其乐融融也。

四、玩历史

紫砂壶从宋代开始出现。明代紫砂壶制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艺体系,此时名家辈出,做工讲究规整精巧,紫砂壶以其实用性和艺术性鉴赏性的统一,成为传世佳品。明代中叶,制壶名家辈出,壶式千姿百态,技术精湛,迎来了中国紫砂陶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万历年间继起的名家有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师徒三人,他们壶艺高超,在当时就有“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誉。每把经典的壶都有它独特的历史故事,因此把玩紫砂壶也是对历代紫砂大师的致敬。

紫砂壶艺本身就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文化和艺术价值,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珍爱之物,所以把玩紫砂壶就要从心里喜欢和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紫砂壶的保养,特别是按照紫砂壶的习性进行养护,保持壶的品质和洁净,一件布满茶垢的紫砂壶,无论身价再高,也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浅谈紫砂壶的收藏价值


紫砂壶集壶泥、壶色、壶形、壶款、壶章、题铭、绘画、书法、雕塑、篆刻等诸多艺术于一身,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丰满、最全面的载体之一。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安碧说,一把上好的紫砂壶,至少集中了五个价值,一是稀有紫砂陶土的价值,二是多姿多彩的造型艺术价值,三是独一无二的制作工艺的价值,四是高雅精致的装饰艺术价值,五是艺人与文人结合的人文价值。

紫砂壶不仅贵在紫砂材质和工艺上,其投资价值更源于名家创造的文化艺术价值。

随着仿真技术的进步,高仿壶在市场上越来越多。名家壶的款式可以通过电脑技术轻松仿制,很多高仿者本身就是能工巧匠,工艺水平已接近前辈经典壶或同代名壶的水准。只苦于自己没名气,壶价太低才剑走偏锋,其高仿壶足以乱真。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买壶人涌向宜兴的丁蜀镇,结识制壶名家,直接从名家手上买壶。

分析紫砂壶艺术品的拍卖行情,业内人士认为,乾隆早期及以前的高古壶,涨势不可逆转,因其极为稀少,现存优秀的可能不足200个。已被业界公认的、已故名家的作品,例如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等“紫砂七老艺人”的名壶风头正劲,它们和个别坚挺的当代名家作品,与高古壶一并成为名家壶的三大板块。而初入门的紫砂壶投资者,可从那些工料俱佳、具有成长潜力、工艺职称较低的陶艺师的作品入手。

业内对紫砂壶评价如此之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把上好的紫砂壶其价值不可简单估量。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紫砂收藏的N种死法,你中了几枪?》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1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