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品茶是一个非常具有品味的过程,特别是当下茶文化的盛行,让品茶活动在各种高端场所进行。

在品茶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具,尤其是能够用来载物的茶盘、茶台以及茶池。

细心的人们能够发现,茶盘、茶台、茶池在品茶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都是几近相同的。

同为茶具,那么茶盘、茶台、茶池这三者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以一起了解一下。

茶盘

茶盘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食以及茶宠这种浅底的器皿,一般适用于功夫茶具的使用。

茶盘的材质有很多种,但是其中以木质的最为上乘,也最受人们的喜爱,因为茶文化与木雕文化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

茶盘的大小没有规定,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在选择的时候主要还是看摆放的空间,以及招待的人数。

茶盘的形态可以是方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扇形,或者是任意形态,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茶盘有单层的也有夹层的,夹层主要是用来盛放废水,可以是抽屉式的也可以是镶嵌式的,单层的是用一根塑料管链接排除废水。

茶池

茶池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茶船,主要分上下两层,上层有镶嵌一筚,主要是用来放置茶壶、茶杯等茶具,也用来漏水。

茶池的下层是一个水盘,接盛在品茶过程中溢出来的茶水或者是烫茶杯时所产生的废水。

一般茶池的之地也很多,有竹制的,还有复合材质的,但是其中以花梨木等红木的为上等材质。

茶池的形态一般都是长方形,但是也有正方形、荷花以及扇面等特殊形状,在茶池上面会有一些精美的木雕雕刻图案。

也有的茶盘上面会有茶诗等字样,放在茶室之中,不单单是实用的茶具,更是一种幽雅而又古朴的装饰品。

茶台

茶盘以及茶池虽然大小不一,但是相对来说,茶台的体积更大一些,是茶盘以及茶池的数倍之多。

茶台一般主要放置在茶庄或者是茶馆之中,是人们泡茶时用的类似大根雕式的一种茶具。

大多数的茶台都是用树根进行雕刻的,将树根顶部加工成一个平面或者是在平面上有凸起部分。

在饮茶时,可以将茶壶、茶杯等茶具摆放在茶台之上,也可以摆放一些茶宠以及绿植进行装饰。

根据茶台的材形,都会设置有出水道或者是有弃水的水管,方便茶台上茶水或者是废水的流出。

茶台的材质也是具有多样化,目前比较常见的有金丝楠茶台,榉木茶台等等,颜色大气,非常具有质感,能够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三者的不同之处

能够从上述中得出茶盘、茶池以及茶台的区别,茶盘多是一些随形的,而茶池多见长方形,茶台是大的根雕。

无论是哪一种,作为品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盘、茶池、茶台,带给我们的都是品味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在茶盘、茶池、茶台使用后,一定要尽快的进行清洁,避免茶垢沾染在木质上,影响美感。

只有将这些茶具保养好了,才能够增加其使用寿命,陪伴我们度过更多的品茶时光。

扩展阅读

茶盘什么材质的好


在众多材质的茶盘中,最好的茶盘是石质茶盘和紫砂茶盘了,石质茶盘无论是玉石茶盘和乌金石茶盘都极具中国特色与韵味,且质地刚硬耐腐蚀,岁月蹉跎也是美感。而紫砂茶盘陶质典雅,不媚不俗,也很完美。刚兴起的电木茶盘不但具有木质的典雅,清新自然气息,还因材料本身有一定弹性,不易伤壶,深受专业壶商和资深壶友推崇。

其实每种茶盘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缺点,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

茶盘的材质:

一、金属材质茶盘;

金属茶盘以实用优点而使用者甚广,如无恶意破坏基本不会破裂变形,而且容易清洁无异味。但相比来说,金属茶盘可说是无半点中国味道,使用时与其它茶具也是相映成拙,品茶氛围也是大大打折。如果只是单单用来喝茶,考虑实用方面,价格便宜的金属茶盘也是足够的了。

二、石材质茶盘;

石质茶盘优点也是多多的,石茶盘不易吸水、不易变形,遇冷遇热都不会干裂褪色,不易沾茶垢,易清洗,排水也顺畅,而且外形美观,露高贵典雅之气。石质茶盘中也分多种质地,有玉石茶盘、砚石茶盘与九龙壁石茶盘。

三、木材/竹材茶盘;

1、木材:茶盘中木质茶盘应该是应用最广泛且最为人熟知的。说到木质茶盘,首先想到的就是红木茶盘,其次还有黑檀木茶盘和近几年来流行桌面与茶盘为一体的根雕茶盘。木质茶盘具典雅,清新自然气息,与茶文化是相当配搭,所谓古色古香,也很好的衬托其余茶具,韵味十足。好的木质茶盘为品茶氛围增色同时又会给人们实用,养得好的会岁月独有的光感与终身的陪伴,但木质茶盘对比其它茶盘硬度与耐腐性都略差一筹,且如今市面上的木质茶盘多为用杂木仿造,购买时要慎重。

2、竹:

竹质茶盘常给人自然、脱俗、谦恭、清寂之韵,也象征着节气与高尚的情操,竹质茶盘往那一摆,一阵清新之风便迎面吹来。竹质茶盘轻巧好看,向来与茶道合称为最佳拍档,但竹质茶盘以吸水,防腐性能有较低,不宜长期使用,而且要加以耐心照料,清理。

四、电木材质茶盘;

电木茶盘最初在台湾兴起,后传入中国大陆,也逐渐流行起来;电木茶盘非木质茶盘,而是用酚醛树脂加工而成的橡木质的塑料。遇热遇冷不变形,耐腐性高,容易清理而且环保。它比石质茶盘柔软,比木质茶盘耐用,而且价格实惠又有木质茶盘的韵味,着实是不错的选择。台湾专家有说过,养得好的电木茶盘还可以养出红木的效果呢!

五、陶质茶盘;

陶,经熊熊烈火的焚烧而就,茶具基本都是陶制。陶瓷的美感想是不言而喻了。陶质茶具中,紫砂茶具最为著名。紫砂茶盘在茶盘在也是较好的一种;陶质典雅,不媚不俗,在古代文人中备受誉名,时至今日地位也不曾被动摇。不易吸水,不易沾茶垢,易清洗耐腐蚀,独特的美感与久远的历史故事,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完美。

茶台什么材质的好


茶台实木材质的好,其突出特点就是充分利用实木的自然造型,发挥人的智慧,做成实用、装饰、收藏价值与一体的特殊产品。当然每个人的审美理念以及喜好都有所不同,有的喜欢现代感的金属茶台,有的则喜欢古香古色的木竹材质的茶台。

茶台相关材质类型简介:

1、金属茶台,

金属茶台若非外力恶意破坏,永远不会开裂,兼价格便宜,所以用者甚广。不锈钢茶台长久不清洗而蒙茶垢,略经擦拭即可光亮如新,只是这西洋光很是有些舶来品的感觉,不如其它材制更见中国味道,但在闽地安溪,经营铁观音的茶商多喜此物,家家必备,亮晶晶的一字排开,颇为壮观。

2、石茶台,

石茶台不易吸水、不变形;遇冷、遇热不干裂、不褪色;不生异味、不易沾茶垢,使其更易清洗、排水更加顺畅不塞管,而且新颖美观大方,高贵典雅。同时,石材茶台还富有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内涵,能体现中国茶文化之独特韵味。伴随岁月蹉跎,不但是一件与众不同茶具,同时也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特殊石材如玉、寿山石、和紫砂制作的茶台古朴厚重,别有韵味,但其硬度和紫砂壶、瓷杯接近,使用时需小心,最好有壶垫杯垫相托。

3、木竹茶台,

木竹茶台自然雅致,加工水平逐年进步,以竹之清寂、谦恭、直而有节,历来为中国文人所推崇,所以竹制茶台天生就是茶道组合的最佳搭档。至于那些精雕细琢、富丽堂皇、镶嵌螺钿的仿红木茶台,于茶台上喧宾夺主,非但不能作为平和静穆之背景衬托,反而有失饮茶品位。

茶台知识简介

茶台就是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也有各种款式,可方可圆或作扇形;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夹层,夹层用以盛废水,可以是抽屉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单层以一根塑料管连接,排出盘面废水,但茶台下仍需要一桶相承;其选材广泛,金、木、竹、陶皆可取。以金属茶盘最为简便耐用,以竹制茶台最为清雅相宜。此外还有檀木的茶台,例如绿檀、黑檀茶台等。

茶池怎么用


茶池的用法一般是用来放置茶壶的,茶池也叫茶船。

茶池的用法:

茶壶里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又称茶池或壶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正确的品茶步骤:

第一壶茶为洗茶——“若琛出浴”,不喝,沸水倒入壶中,迅速倒出。

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称:洗杯。

第二壶茶,就可以准备斟茶了。“玉液回壶”——将壶中茶倒入公道杯,为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于茶盘。

将茶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此过程称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

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将茶倒入品茗杯(将品茗杯扣在闻香杯上,一指扣品茗杯,两指夹闻香杯,向内翻转。),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最后,就可以品茗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大指和二指捏杯两端,中指托杯底),分三口轻啜慢饮。——“三龙护鼎”。

乌金石茶盘好吗


乌金石茶盘是很好的,乌金石茶盘,乌金石色呈乌黑,似有金属结晶之闪耀,俗称乌金石,属火成岩。因为乌金石产地不同,为了加以辨别,便以产地冠名区别。其中山西黑、蒙古黑是乌金石的代表石。

乌金石茶盘分类

1、火烧面:用氧化火烧出凹凸的表面,属仿古工艺。

2、喷砂面:贴膜,然后用喷砂机,喷出各种图案,沙子撞击到石头,石头就脱落,贴膜地方不会,形成精细的图案,一些喜欢忽悠人的商家,都把这种工艺,吹嘘成为雕刻,实际上石头是无法雕刻到那么精细的工艺,这个是不可能的任何雕刻机都不可能。

3、荔枝面:用带有几个钉的锤子,锤在茶盘上,产生锉刀面。

4、抛光面:使用400目砂轮打磨、然后再800目、3000目,形成光滑表层,上蜡再抛光对于制造门槛最高的。

乌金石茶盘保养

石凝五行,结自然,雕历史,刻光阴!石有灵气,需要养,人石合一显灵气,好东西要保养好。如果对它不好,它会变的很难看。奇石的保养讲究水养、手养、体养、蜡养、油养。保养相对简单,水养、茶养即可!饮茶完毕,拿开茶盘上的茶具,用茶巾或茶刷浸满茶汤,均匀擦拭茶盘表面,包括四周侧面,不留死角,清除茶盘上面的茶叶等杂物,保障石头呼吸畅通,使茶汤均匀渗入石肤,也可在喝茶的同时用茶刷蘸茶汤涂抹盘面,随心所欲,日久即可现包浆,使石头愈加温润莹澈,流光溢彩,容光焕发!真正领悟乌金石上的韵味。

不同的茶,应该用什么茶具?


1、绿茶:可选用透明无花纹的玻璃杯,或是白瓷、青瓷、青花瓷无盖杯、盖碗等。

以无花纹的玻璃杯为最佳,因为这种茶具可以更好的观赏绿茶的形态和色泽。

2、黄茶:可选用奶白瓷、黄釉瓷器和以黄、橙为主色的五彩瓷壶、杯具、盖碗、盖杯等。能够使茶的颜色被衬托得更艳丽。

3、白茶:可选用白瓷壶杯具,或反差很大的内壁施黑釉的黑瓷茶具,以衬托出茶的白毫。

4、红茶:可选用内壁施白釉的紫砂茶具,白瓷、红釉瓷的瓷壶、盖碗、盖杯等。能更好的烘托红茶如玛瑙般的茶色。

5、乌龙茶:可选用白瓷质地的壶、盖碗、盖杯,或是紫砂质地的茶具。衬茶色,聚拢茶香。

6、黑茶:可选用紫砂壶、白瓷杯具,或是飘逸杯等茶具。

7、花茶:可选用青瓷、青花瓷、粉彩瓷器的瓷壶、盖碗、盖杯等。

因为花茶是需要闷泡的茶品,盖子可使香气聚拢,揭开盖的时候,才能香气扑鼻,最好的体现出花茶的品质。

本着以上的原则,对于不同种类的茶进行茶具的搭配,就可以更好的衬托茶的色泽、形态、香味。

使品茶的过程趋于完美。茶具的造型各异,色彩繁多,精美别致。是品茶时不可或缺的情趣。

相信大家一定能在日常的品饮中,体会出茶具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来源:中国茶文化知识,

用盖碗泡出的大红袍有什么不同?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中国人喝茶讲究喝热茶,方能泌脾、提神、清心。盖碗茶,可以说真正是把饮茶艺术实用化了。这个茶碗上大下小,盖入碗内喝茶时不易滑落,下面有茶船避免烫到手。人们一只左手就可以端起茶船,重心平稳,不必揭盖,半张半合,就可以从茶碗与茶盖缝隙间细吮茶水,用杯盖遮挡茶叶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腾出的右手来,可以用茶盖在水面刮动,这叫做翻江倒海,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很科学的。

盖碗泡茶法是一种为节省时间的喝茶法。没有很多讲究的。为单次、短时间使用的个人用简便品茗茶具。它区别于紫砂壶的第一大好处就是:盖碗泡茶泡得多,时间短。另外,盖碗它宜于保温,所以后来各地都流行。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盖碗泡茶需要注意的是,盖碗泡茶不能像用壶那样一次七八泡,一般盖碗只泡一两次,茶叶就老了。有条件的茶友最好还是配着公道杯来泡,这样虽然麻烦一点,但不会浪费好茶。

盖碗可以控制盖口的大小,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把茶汤沥尽,叶底又一目了然,它不添加什么、也不隐去什么,这些都是盖碗的好处。紫砂用好了,确实可以出神入化,但必须要熟知每把壶的壶性,一把壶只能泡一种茶甚至一款茶,局限太大。便宜的盖碗几块钱就可以买一个。但是好的盖碗可不比紫砂便宜。精品瓷器一样有悠久历史和精彩文化。

大红袍茶的品饮和冲泡之盖碗冲泡法:此法有利于提高冲泡温度,提高茶叶的香气,比较适宜于冲泡粗老大红袍茶。但对于一些细嫩茶,要求冲泡者要手艺娴熟,否则会出现“水闷气”或烫熟茶叶的现象。盖碗冲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器皿对茶汤醇度的影响,比较适合评茶。

用盖碗泡大红袍的好处:

1、形状开放。不会限制叶片在冲泡过程中的舒展

2、材质是瓷,不会影响大红袍细微表现。

3、冲泡上可闷可放。不会有壶泡带来的闷气或蒸煮的感觉。

4、时间控制有优势。出水快。甚至可以2秒出水。

5、温度容易控制,入水的角度和位置,水流的大小和力度,都随心所欲。

6、甚至可以随心的翻动和挤压茶底。同样造成口感的差异。

7、观察容易。茶色,汤色,叶底等等。

而这些都是壶泡大红袍无法做到的。盖碗泡茶不失茶味、实用、不会串味,可以泡出大红袍茶的原味。简单说,纯熟的高手,可以用盖碗泡出你不敢相信的变化。

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

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胡润百富·润岩茶寿文化大会堂”,已经成为百富榜企业家、艺术家等人群的交友、交流平台;“润岩茶寿”作为中国茶叶品牌,为成功人士提供“至尚至善”的生活方式:为爱茶人士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简捷的阅读途径;“润岩茶寿”伴随您的健康快乐。

不同的茶选不同的茶具


泡茶要选择与茶相应的茶具,才能把茶本身的品质、香味和口感发挥出来。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

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茶具材料多种多样,造型千姿百态,纹饰百花齐放。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茶具,也需要根据茶叶的种类、人数的多少以及各地饮用习惯而定。北方人特别喜欢花茶,花茶一般常用瓷壶冲泡,或者直接用瓷杯进行冲泡和饮用,冲泡的瓷壶大小视人数多少而定,而南方人喜欢炒青或烘青的绿茶为多,就要用盖碗冲泡。

茶与茶具的关系甚为密切,好茶必须用好茶具泡饮,才能相得益彰。茶具的优劣,对茶汤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都会产生直接影响。一般来说,现在通行的各类茶具中以瓷器茶具、陶器茶具最好,玻璃茶具次之,搪瓷茶具再次之。

究竟如何选用?这要根据各地的饮茶风俗习惯和饮茶者对茶具的审美情趣,以及品饮的茶类和环境而定。如东北、华北一带,多数都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碗饮用。江苏、浙江一带除用紫砂壶外,一般习惯用有盖瓷杯,直接泡饮。在城市也有用玻璃杯直接泡茶的。四川一带则喜用瓷制的“盖碗杯”饮茶,即口大底小的有盖小花碗,下有一小茶托。

茶,是一种平民文化,只有真正怀着一颗平民的心,才能真正体会到茶的妙处

俗话说,鞋是否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同样的,茶是否好喝,也只有自己才能体会清楚。茶具的选择也是如此的!

生活中,我们不能跟风,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主张,喝茶如此,茶具的选择亦是如此。生活中要过出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味道,喝茶选器同样如此。(文章来源:西南茶院;

新人选购紫砂壶 这三点要注意


紫砂壶既是一件艺术品,又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紫砂壶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为此,很多茶友泡茶时都会选择紫砂壶。不过新人选购紫砂壶时,这三点要注意,以免上当受骗。

一、好泥不细

一块好玉,不会把它切成碎玉来卖。同样,上乘的紫砂矿,不会把它做成粉料。且不说矿石粉碎要花钱,如果紫砂的质感降低了,泥性变差了,壶也会卖不起价。壶家不会做这种费力不讨好,有钱不会赚的事。所以“好泥不细”。

当然,用洗泥法练泥的细料和粉碎中产生的细料,俺可就顾不上了。反正料太细宜茶性降低,而且少了点紫砂味,不要也罢。

二、好工不差

中国的四大名绣,没有哪家把花绣在麻袋上,所以稍贵一点的壶都不会用太差的泥。泥的成本在壶价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工”比“泥”值钱多了。不会有壶家在烂泥上下苦功夫,这样的壶家早已经饿死了;也不会有壶家在好泥上用烂工,这样的壶家已经被老板打死了。那么多人削尖脑袋往“工艺师”的堆里扎,只是想贴个“工好”的标签。烂泥烂工只能忽悠菜鸟,要忽悠“行家”还是要一点成本的。

所以壶家不会用“泥”来拖累“工”。除非“烧”坏了——壶烧坏了,或者脑子烧坏了。

所以,重“工”的壶友比重“泥”的壶友少交了好多学费。

三、好料不加

首先说明:本定律不适用为特定艺术目的和原矿料互配的加料行为。

一种泥料,加料比不加料卖的价钱要高,而且加料的钱要不找回来,所以好料不能加差料,差料更不会加好料。加料会让紫砂“看起来更好”,除了特定的艺术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让假的象真的,次的象好的。

料加得越多就离“紫砂”越远。对壶友来说,“加料”所得到的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而失去的却是紫砂最可宝贵的天然属性和人文基础。

新壶拿到手,这三件事别忘了!


新买回来一把紫砂壶,怀着喜悦的心情,打开包装盒。那接下来该做什么呢?

查壶

新壶购买回家后,首先要经过查壶、理壶程序。

新买的紫砂壶,先要查看壶盖、壶口是否吻合,气孔是否阻塞,茶嘴出水是否顺畅,壶内、壶底、壶壁是否遗留泥屑等。

如发现泥屑留存和阻塞,则应用木质或竹质物将其除掉。将里外刷洗干净,将壶内残留的砂粒彻底清除。

开壶

新壶在使用之前,需要处理,这个过程就叫开壶。网上流传着很多“玄乎”的开壶方法,大多只是噱头,其实并没有这么复杂。

我开壶其实很简单,将干净的沸水,注入用干净的冷水洗净内外的壶中,加盖“闷”10分钟左右倒掉。

将干净的沸水,注入空水后的壶中,接着放入适量的茶叶,加盖“闷”10分钟左右倒掉。做完这两点,就可用来正常泡茶了。

养壶

新壶经由开壶程序后,就可以正式使用了,养壶的过程更加漫长,需要很有耐心(一定要在品茶的过程中养壶,而不是在养壶的过程中品茶)。

一把养好的壶,应该呈“黯然”之色,这种光泽应该是“内敛”的,犹如谦谦君子,端庄稳重。

如果急着养出包浆,泡茶时,可把茶汤浇在紫砂壶上,这样茶汤容易被壶热蒸发,同时,也容易被壶体表面吸收。(这是外养)

在日积月累的茶汁浸泡之下,紫砂壶会越发柔和绚丽,人称此法为“茶汤养壶”。(内养)

如果壶表面有茶渍,这就需用养壶毛笔或软毛牙刷在壶表面轻轻刷洗,以保持清洁。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茶盘、茶台、茶池这三者有什么不同?》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