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霍山黄大茶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吉相连形似钓鱼钩,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叶底黄中显褐,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霍山黄大茶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

看外形

霍山黄大茶是以大枝大叶的外形为特点,因大枝大叶的茶比较罕见,所以极易辨识。通常以此特征来鉴别霍山黄大茶的真伪。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部似鱼钩;色泽鲜亮、金黄油润;叶底绿黄,叶质柔软厚实。

看色泽

霍山黄大茶干茶外形紧索,呈黄褐色。黄茶的品质特色是“黄叶黄汤”。霍山黄大茶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叶底黄中显褐。

嗅香气

茶香被誉为“天下第一香”历来为茶人看重。凡称的上好茶者,必须具有讨人喜欢的香气。霍山黄大茶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黄大茶产品按品质优次分3级6等。

品茶味

通常一杯好茶必须具有丰富的滋味,它不但要求茶汤的味道有不断滋生的感觉;而且咽下后,任然产生无穷的回味和余韵,霍山黄大茶滋味浓厚醇和。

CY260.com扩展阅读

皖西黄大茶的选购


皖西黄大茶,属黄茶,亦称霍山黄大茶。

看外形

霍山黄大茶是以大枝大叶的外形为特点,因大枝大叶的茶比较罕见,所以极易辨识。通常以此特征来鉴别霍山黄大茶的真伪。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部似鱼钩;色泽鲜亮、金黄油润;叶底绿黄,叶质柔软厚实。

看色泽

霍山黄大茶干茶外形紧索,呈黄褐色。黄茶的品质特色是"黄叶黄汤"。霍山黄大茶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叶底黄中显褐。

嗅香气

茶香被誉为“天下第一香”历来为茶人看重。凡称的上好茶者,必须具有讨人喜欢的香气。霍山黄大茶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黄大茶产品按品质优次分3级6等。

品茶味

通常一杯好茶必须具有丰富的滋味,它不但要求茶汤的味道有不断滋生的感觉;而且咽下后,任然产生无穷的回味和余韵,霍山黄大茶滋味浓厚醇和。

皖西采茶习俗


历经千百年,皖西地区留存下了许多有关茶的习俗,成为并丰富了皖西地区茶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皖西地区盛产茶,茶叶生产亦为重要农事。每年春风春雨过后,满山遍野的茶树嫩枝绿叶绽开之时,就是茶乡采茶的季节。俗谚“假忙除夕夜,真忙采茶叶”当是对茶乡人采茶忙碌景象的高度概况。

皖西地区的采茶季节,一般在清明以后的农历三月份(公历4月份)。清明至立夏者为头茶,又称春茶;立夏之后为二茶,又称夏茶,也有称为紫茶者;最后为秋茶,也称三茶、秋露白。春茶开采,外山在公历4月初采茶,内山芽茶在公历4月中下旬,瓜片茶在公历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黄大茶在立夏后三四日,高寒山区比丘陵区要迟7——10天。外销夏茶在6月中旬,黄大茶在6月下旬。春夏茶之间萌发出的茶叶叫“混子茶”,俗语云“尖对尖,中间40天”。皖西茶乡的茶农常把春茶后期茶树上所有单片、鱼叶、梗桩摘除干净,叫“翻棵”,因茶乡有“春茶不采净,夏茶不发芽”的说法。皖西茶乡一般不采秋茶,俗语有“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摘不得”和“卖儿卖女,不摘三水,采了秋露白,来年没茶摘”的说法,如果采摘了秋茶,就会影响到来年的茶叶产量和质量。旧时外山只采春夏两季茶,内山只采一季春茶,夏茶轻采养棵。现今黄大茶、春茶不蓄茶头,采夏茶,留鱼叶,不翻棵,不捋老瓦(老叶),不放茶飘。皖西山区新开辟的茶山一般要三年才能开园采摘,叫做“破庄”;老茶山每年开始采摘时,称为“开山”。旧时“开山”时节,主家还要奖励请来的摘茶“尖子手”,一般奖大钱一串。

皖西茶乡鲜茶叶的采摘因成品茶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旧时制作的银针、雀舌、芽茶,仅需采初展芽头的一针一叶或两叶;制作兰花茶则采一芽二叶或三叶;制作黄大茶需采一芽四叶或五叶;制瓜片茶需采一芽三叶或四叶。旧时采成年茶树,春茶按十留1片叶采,夏秋茶留鱼叶采。先采突出枝,再采蓬边对夹叶,后采枝杆茶;采大留小,采高留低,采面留里,见对夹叶就采;不掏茶肚,不翻棵洗蓬,保持茶树蓬面宽、平、齐、厚,常绿不衰。老年茶树,春夏茶留鱼叶采,及时采摘对夹叶,停采秋茶,及早封园。

皖西茶乡采茶人多为女性,故称为茶姑和采茶姑娘。采茶讲究眼明手快,一个采茶能手一天可采鲜茶叶达上百斤,她们挥动着快疾如风的双手,茶叶在她们的手下翻飞,来时一片亮绿的茶棵,去时变成一片乌褐的茶枝。整个采茶季节,鲜嫩的茶汁会将她们的双手染得乌黑,一时很难洗掉。俗语“下田会栽秧,上山能采茶”,则是皖西茶乡人评价女性是否能干的一条重要标准。皖西茶乡由于茶多人少,每到采茶季节里,都要通过亲朋好友从外地雇请一些采茶女工。她们三五成群,七八成队,结伴而来,走进茶家农户。她们的欢声笑语为茶乡添彩,遍及茶山的采茶女,为皖西茶乡的茶季营造出一幅亮丽的风景。通过茶季的交流,有些采茶姑娘还与当地小伙子互生爱情,永远把根留在了茶乡,谱写出一段采茶的动人佳话,留于人们饭后论说。

“风光只有春三月,处处山头唱采茶”。皖西茶乡采茶时节,遍山茶歌,男女应答调笑,轰轰烈烈,成为茶山一道亮丽的风景。虽然采茶艰苦,但在山风习习、白云相伴的茶园里,采茶姑娘和小伙子们在共同劳作中享受采茶的特有欢乐。如“茶山的歌挤破喉,茶叶满篓歌满篓,茶山为啥多茶歌,采茶的姑娘十八九,个个姑娘是歌手”;“(男唱)小小茶棵矮墩墩,手扶茶棵叹一声;一叹家中儿和女,二叹家中老母亲,三叹回家无盘缠。(女唱)叫声小郎不要焦,郎的盘缠我办了;毛竹扁担扳一条,开山毛尖数十包,小郎回家一担挑”;“(男)大别山上云雾罩,(女)茶棵青青是我们的宝;(男)妹子背箩溪边忙,(女)哥哥攀爬半山腰;(男)妹妹呀,你的歌儿唱得好,可别嫩黄芽丢了;(女)哥哥呀,高山采茶要心细手快,脚跟可要站得牢。”这歌声当自是采茶人们感情的真实流露。

皖西制茶习俗


皖西地区留存下了许多有关茶的习俗,成为并丰富了皖西地区茶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皖西茶俗主要表现在采茶、制茶、售茶、饮茶方面。下面是介绍制茶习俗:

制茶是男人们的事情。旧时成品茶的品种繁多,大抵以采摘期早迟、叶质老嫩、炒制工艺、成品茶形状等分为银针、雀舌、旗枪、蕊尖、贡尖、客尖、龙芽、莲心、一枝春、一枝兰等,由于制作精细,多是朝廷贡茶,产量很少。但皖西茶区大宗茶则是皖西黄大茶和六安瓜片茶。清光绪年间,皖西茶乡市场上出现了瓜片、提片、梅片,因成品茶是一片一片的,形如瓜子,故而得名片茶。制法上是将采下的鲜叶进行分类,芽头制成银针或芽茶(现称毛峰);芽下的叶子,一片片扳下,按老嫩、大小分置一处,制成片茶;在嫩叶中挑选最好的制成提片。在谷雨前采制成的茶就称雨前瓜片;梅雨季节采制的称为“梅片”。现代将这三种茶统称为六安瓜片茶。

鲜茶叶采摘回家后,要及时摊放和加工。旧时芽茶上午采,下午制;瓜片茶上午采,晚上炒烘;黄大茶则日采夜制。如果制作瓜片则需要进行扳片工序,按照芽头、大小、老嫩程度进行扳片分类,分别放置。皖西茶乡均制绿茶,因此需要入锅炒制,称为杀青。炒时火力要均匀、适度,防焦防红,这样制成的茶叫“毛茶”。瓜片茶的老嫩片要分开炒,每次炒茶锅只投叶二两左右。杀青后的瓜片茶还要进行造形,经过“挑、揉、踏”,使叶缘弯叠、微翘,形成片状,宛如瓜子形。皖西黄大茶炒茶方法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锅相连,序贯操作。生锅是将鲜茶叶杀青,待叶质变软、叶色暗绿,可入二青锅继续进行杀青和初步揉条,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于叶面,可进入熟锅进一步做细茶条,反复操作,炒至条索紧细,发出茶香味,约三四成干即可出锅。经过理条造形后的毛茶要进行初烘,俗称“拉毛火”。选取十多斤栗炭(用壳斗科的麻栎、栓皮栎烧制的木炭)堆架燃火,罩上烘篮,投放叶量根据烘篮大小而定,篮中均匀投叶,初烘约十秒钟翻动一次,翻烘要勤要轻,烘至六七成干即可摊晾回润,为半成品茶。黄大茶在初烘后,还要进行堆积,主要对茶叶半成品进行黄变过程。将初烘叶趁热装篓压紧,置于高温干燥的烘房内,经5——7天,待叶色变黄,香气透彻,即为适度。近代中国着名茶叶专家、六安人胡浩川在《六安茶改良刍议》一文中对皖西黄大茶有“在初制过程中,炒青因用竹帚不似一般之用指掌,火力故能持强,且经生锅、熟锅之调节,又特形其充分之熟,炒干概用银炭亦非他处所及。六安茶之香气,清隽高爽,能为国内青茶之冠者以此。惟炒时,以用竹帚盘旋,出锅后,即不行揉捻,较老者,始有之。因之外观之形状,极不紧结”的评论。制作成品茶还需要进行一次复烘,俗称“拉老火”。复烘时翻动时间要短,仅间隔二、三秒钟,至绿叶带霜时下烘,入容器包装。旧时贮存茶叶的容器是用竹编制的竹篓,外放数层干燥箬竹叶,内置桑皮纸进行包装;现今则多用白铁桶或瓦罐,密封置于干燥通风处,忌冷、温及与香料,药物等杂处。茶乡的茶农可将制成的毛茶、半成品茶售卖给茶庄或茶行进行深加工。

旧时皖西茶乡销售黄大茶习用竹篓包装。普通篓为长腰形,长约一尺四寸、宽约一尺,高约九寸,可装茶叶十斤。因篓编花纹成箱状,名“花箱”装头。二交春茶两箱一连,两连箱再包以大蔑包,包内衬以笋壳编成,俗称“虎皮”,每两大包配为一担,重约一百斤。“板篓”用篾片编织为平板状,无花纹,形状略如扁园形桶,高约一尺五寸,底面长径约一尺二寸,短径约九寸,十斤装,当地名“青拼”。三交茶及子茶单独不连,不用大篾包,一般每担6件。大篓是用五十至一百斤装,内衬箬叶,每两篓为一担。销售瓜片茶、黄芽茶用白铁圆桶盛装,每桶是斤或五十斤装,封口焊牢,贴上标签。

皖西饮茶习俗


皖西城乡人素有爱喝茶习俗,明代皖西人姚武英《煮茶》诗云:“早起山童扫雪皑,瓦瓶煨沸仗炉灰;月团荡漾金瓯舞,雀舌轻盈玉盏开。风味陶公今想见,仙灵卢老又重来;碧云不遂清风断,香气馡馡几度回。”尽述了明代皖西人好茶的情状。皖西地区一年四季都有茶。每当新茶上市,人们各凭嗜好,或选毛峰、片茶,或选绿茶、花茶,最次也要买一些黄大茶,竟相购足一年所需,封存备用。旧时,只有豪门富户才有条件享用其中上品好茶。乡下人喝茶不太讲究,多只能喝黄大茶一类粗茶。山区多喝用干茶叶研成的细末(叫茶叶面)。也有把桂花晒干放进茶末内的,用时把茶末放进茶壶(有锡、瓦两种)内,开水冲泡。冬天里一般喝热茶,多是用锡壶泡茶捂在火桶里,还有将瓷茶壶或锡茶壶泡茶放在木制茶壶桶里,木桶外留出壶嘴,木桶内则用稻草、棉絮之类塞紧,以确保壶温。夏天则喝凉茶,通常用大瓷壶或陶壶泡茶,下田地劳作时带在身边。

旧时皖西城镇居民有品茶习惯,则多去茶馆喝茶。早晨宁可不吃东西,也要喝茶。清早起来便上茶馆,品茗谈天,消磨时光。人们把它与晚上洗澡联系起来,有“早上皮包水(喝茶),晚上水包皮(洗澡)”的说法。旧时皖西县城集镇茶馆极为兴盛,即使三、五户之小村,亦必有一小茶馆,农闲季节,座客常满。皖西城镇的茶馆、茶楼,人不分贵贱,茶不分优劣,器不分粗细,从清早至下午三四点钟,皆是人流不断。皖西人认为茶馆是个相对平等的去处,发财的人去那里泡一壶茶,吹几句大话;背运的人去那里喝一口茶,出出心中的晦气。

人们习惯于在茶馆里交友、会客、议事、交易,商贾们于饮茶之间,洽谈生意。乡下农人在赶集买卖后,也总爱到茶馆泡一壶香茶,所谓“清茶一杯,精神百倍”,借以歇息提神解乏。茶馆因此成了人们社交之重要的场所。茶馆中有时还起着调解邻里纠纷之事,谈天说地,别有一番情趣。

旧时六安是不足二万人的小城,就有茶馆三十多家,对内卖茶,对外卖开水,同时备有各色佐茶点心,如蒸炸、汤面饺、糕点、瓜子花生等。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上茶馆品茶之饮茶习俗逐渐消失,茶馆也逐渐绝迹。直至上世纪末,随港台商人的进入,六安人上茶馆品茶的习俗又已恢复。六安城区开设有许多新茶馆,诸如“品茗轩”、“一壶春”、“避风塘”等茶馆,都装饰考究,有的还有茶道表演和古乐器演奏,极具高雅之趣,然非一般平民所能天天光顾的。

旧时农村或山区主要通道,三、五、十里的独店,都设有茶棚或茶亭,供过往行人歇脚饮茶解乏。但一般都是价格较为低廉的黄大茶或茶末。

俗语云:“客来不敬茶,山里无鲜花”。皖西境内素有“客来先敬茶”之习尚。旧时皖西人家每有贵客临门,都要办“茶点”。主人家要在桌上摆放集市上买回的糖果、糕点、瓜子、花生等,沏上好茶,请好友乡邻作陪,边饮边吃,话叙家常。宴请客人时务求茶好、水好、茶具好,以博取客人之赞誉。茶好,一般要求火色好、清香、味浓,以名茶敬客最为荣耀,成为主人的口风。沏茶之水,以山泉水为上,江、河水次之,井水最次;煎茶之火要用活火,即用栗炭火烧至三沸。旧时六安龙穴山天池是天下名泉,十数里内乡民,皆取此水售卖煮茶。茶具崇尚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所出产的细瓷细陶,一般为上有盖、下有托的三部件组合式茶盅。煮茶水之用具则崇尚陶制或锡制的壶罐。送茶敬客时,主人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双手将茶杯送到客人手中或置于桌上。

皖西地区以茶代礼的风俗极为普遍。过春节时,常以“元宝茶”敬客。所谓“元宝茶”,就是在茶杯内放两枚“青果”(橄榄果)或“金桔”,以示新年吉祥如意。“谷雨”那天,皖西茶乡的村民,都要互敬新茶一杯,这是一年采茶开始,含有竞赛意味。旧时小孩去私塾蒙馆,要请私塾先生吃“启蒙茶”。年轻人当学徒,要请师傅喝“拜师茶”、吃拜师酒。农忙季节,雇工栽插和收割,傍晚时还要请吃一餐晚茶。村民之间发生矛盾,解决纠纷时饮茶,称为“吃讲茶”。

皖西茶乡旧时男女订婚以茶为礼,女方接受男方聘礼,称为“下茶”或“茶定”,也称“受茶”或“吃茶”。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引《经验广集》说:六安茶与山楂、陈皮等配置“太上五神茶”,可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伤食吐泻”诸症。因此,皖西人十分注重饮茶技艺,将日常生活中的饮茶经验,概括为《饮茶诀》一首,曰:“姜茶能治痢,糖茶能和胃。菊茶可明目,烫茶伤五内。饭后茶消食,酒后茶解醉。午茶长精神,晚茶难入睡。空腹饮茶心里慌,隔夜剩茶伤脾胃。过量饮茶人黄瘦,淡茶慢饮包年岁。”在城乡人中广为流传。

皖西黄大茶要点


皖西黄大茶,主要产于安徽霍山、金寨、大安、岳西一带。这里地处大别山北麓的腹地,因由高山屏障,水热条件比较好,生态环境适宜皖西黄大茶的茶树生长。

其中,以霍山县大化坪、漫水河,已经金寨县的燕子河一带品质最佳,霍山大化坪黄芽茶曾被评委2008奥运五环茶。

皖西黄大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四五叶,春茶主要到立夏后才开采,春茶采3—4批,夏茶采1—2批,鲜叶原料比较粗老,但要求茶树长势好,叶大梗长,已给新梢上长4—5个叶片以上,才能制出质量好的皖西黄大茶。

皖西黄大茶冲泡后,汤色淡黄绿明亮,叶底黄中显褐,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

皖西黄大茶性质清寒,有提神、助消化、化痰止咳、清热解毒之功效,有助于减肥和防治食道癌。

当地人形容皖西黄大茶,古铜色,高火香,叶大能包盐,梗长能撑船,皖西黄大茶大枝大叶的外形,在我过茶叶中是非常少见的,已成为消费者判断皖西黄大茶的品质标准。

皖西黄大茶介绍


皖西黄大茶为古代寿州、舒州辖境,唐宋以来盛产茶叶,这里所产的霍山黄芽、天柱香芽等在唐朝就盛名远扬,为文人墨客广为传颂,留下文字记载颇多。而明朝以后,随着炒青制法的出现,皖西一带先后创制出大兰花茶、小兰花茶、绿大茶、绿小茶、黄大茶、黄小茶。大茶一般为一芽三、四叶原料所制,甚至有五、六叶者,叶大梗长,炒焙方法大同小异;小茶为一芽一、二叶所制,又称芽茶,多为贡品。关于这些“大茶”的制法和品质特点,古籍中难以寻踪,而流传于民间的乡土口头文学和神话倒是不少。但是随着朝代变迁,也多自生自灭。

据古籍记载,明末“六安芽茶岁额三百斤”解纳供贡,到清康熙年间,实际已增加到六百三十斤,其后也有增无减。这些史料间接地说明了,自明末以来,皖西茶叶生产发展较快,已成为我国长江以北的主要内销茶产区,盛产大兰花茶、绿大茶、黄大茶。

近50年以来,为适应茶叶外销市场的需要,大茶产区遂改制“霍红”、“舒绿”,但仍保留一定数量的黄大茶、绿大茶生产,以满足内销市场的需求。

明代许次纾《茶疏》记载:“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亦振,河南山陕人皆用之。南方谓其能消垢腻、去积滞,亦共宝爱。顾彼山中不善制法,就于食铛火薪焙炒,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笱,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黄萎,仅供下食,奚堪品斗。”这段记述与现时黄大茶大致相似。焦味和闷黄,正是黄大茶的品质特征和制法特点。可见黄大茶至少有四百多年历史了。据《霍山县志》载:霍山“茶叶远销苏州、京都、山西、山东、张家口和东北一带。”这与现今黄大茶销区亦差不多。

皖西黄大茶为安徽霍山、金寨、六安、岳西所产,与上述地区毗邻的湖北英山、河南商城和固始、安徽潜山等地,过去也曾有少量生产。品质最佳者,当数霍山县大化坪、漫水河,金寨县燕子河一带所产。这里地处大别山北麓的腹地,是我国东部茶叶产区的北缘。因有高山屏障,水热条件较好,生态环境宜茶。

皖西黄大茶的产地


皖西黄大茶的产地为安徽霍山、金寨、大安、岳西,皖西黄大茶是中国名茶,属于黄茶类。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吉相连形似钓鱼钩,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叶底黄中显褐,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

皖西黄大茶产地介绍

皖西黄大茶为安徽霍山、金寨、大安、岳西所产。与上述地区毗邻的湖北英山、河南商城和固始、安徽潜山等地,过去也曾有少量生产。品质最佳者当数霍山县大化坪,漫水河,金寨县燕子河一带所产。

皖西黄大茶的品质特点

黄大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吉相连形似钓鱼钩,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叶底黄中显褐,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黄大茶产品按品质优次分3级6等。

当地人俗称黄大茶:“古铜色,高火香,叶大能包盐,梗长能撑船。”这是茶文化中运用夸张手法之一例,生动形象。黄大茶大枝大叶的外形在中国诸多茶类中确实少见,已成为消费者判定黄大茶品质好坏的标准。它说明制造黄大茶的鲜叶原料长势好,梗长叶肥,内含物丰富。前些年一些茶区也仿制黄大茶,但因外形缺少“大枝大叶”,故而难以“鱼目混珠”。

皖西黄大茶的储存方法


皖西黄大茶的储存方法,避免潮湿、低温避光、分开放置、容器以锡盒瓷罐为佳。

皖西黄大茶的储存方法

1、避免潮湿

当茶叶的含水量达到8.8%时,就有可能发霉;达到12%时,如果温度又适宜,就会迅速滋生霉菌,茶叶上会出现霉点。因此,不要将茶叶放置在厨房等潮湿的环境中。

2、低温避光

阳光和灯光都会对茶叶的品质有所影响,越是高档的绿茶、花茶,对光的敏感性就越强。因此,不要将茶叶放置在窗台或射灯附近。

3、分开放置

买回的茶叶用纸包好后,要再用两层聚乙烯食品袋包裹密封,然后放在干燥处。切忌将茶叶与有异味的物品放在一起,如樟脑丸、香皂、香水、香烟等。

4、容器以锡盒瓷罐为佳

茶叶最好用锡盒或者瓷罐保存,其次是铁盒、木盒、竹盒等,塑料袋、纸盒也可以用来保存茶叶。铁盒尤其要注意置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这样一方面可防止铁盒氧化生锈,另一方面又可抑制铁盒内茶叶变质的速度。也可以用塑料袋装茶叶,但要选择厚实的食品包装袋。

皖西黄大茶的冲泡

一、是盖碗式,乃近代饮茶最主要的方式,上至朝廷、宫府,下至民间,都以盖碗饮茶,清朝康熙年间画家冷枚的赏月图,最足以代表这种茗饮方式。

二、是茶娘式,自古以来民间最主要的饮茶方式,即以大茶壶冲泡分饮,乾隆年间画家丁观鹏所绘的"太平春市图"最能表示此种饮茶方式。

三、是饮茶法则是功夫茶法,主要流行于闽南广东地区。这种饮茶法是从唐代陆羽茶经中演变而来,饮茶时先将泉水贮藏于茶壶之中,放置烘炉上面煮水,等到水初沸,把武夷岩茶投入宜兴壶之中,用水冲之,盖好盖子,再用热水浇壶身,然后倒出来品饮。这种饮茶法的特色就是以水淋壶身,目的在于发挥茶性,到了后来更使用温润泡,内外双重引发。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如何选购皖西大黄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