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其中回族的先民在古代时从事游牧业,并以牛羊肉、乳酪为主食。故其对茶之消食除腻作用特别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尤其爱好饮茶,并以茶代酒。长期以来,回族的各种茶俗甚盛。下面介绍的是回族的饮茶习俗——盖碗茶。

回族喝茶的一大特色是都喝盖碗茶,即俗称的"三件套"、"三炮台",由茶碗、茶盖、茶托组成。有的茶盖上还绘有蓝色的花纹或红色的小花朵,有的还绘有绿色或黑色的阿拉伯文"清真"字样,精巧美观,方便耐用。

用盖碗茶喝茶,既防尘又保温,又能边喝边"刮"(茶汤、茶叶),回族人不但自己喝,还用盖碗茶招待客人,以示欢迎的最高礼遇。"客人远至,盖碗先上"。回民家中来客,都以盖碗茶招待。先将盖碗擦洗干净,放入茶叶和佐料,揭开茶盖(半遮半掩)将沸水注入,在茶碗中冲出一圈一圈的浪花,冲泡5分钟后,双手递给客人,并说"请喝茶"。

客人边饮边用碗盖刮茶场面,还得注意不用嘴吹或吸出响声,否则视为不懂礼貌,无教养。饮茶时不得一次将茶喝干,要留存茶汁,边喝边由主人续水。"刮"时,用左手捧托盘,用右手大拇指和二拇指抓住盖顶,用第四指卡住盖口,"刮"一下喝一次,茶要露汤色,常喝常有,清香爽口,连续不断。

回民以茶待客,注重"轻、稳、静、洁"的饮茶礼节。"轻",指冲、刮、喝要轻,不得出声。"稳",指沏茶要稳要准,落点准,似"蜻蜒点水",不溅不溢、不漫不流。"静",指环境幽雅,窗明几净,无干扰,无噪音,凝神品味。"洁",指茶碗、茶水清洁卫生,一尘不染。

回族的茶谚说:"吃油香要掰呢,喝盖碗子要刮呢!"回族人吃油香要用手掰开,一小块一小块地吃,切忌囫囵吞咬,不然为不懂礼貌。而喝茶时要用碗盖一下一下地"刮"动,使茶叶和佐料加速溶解,使汤汁尽快变温,喝时不烫嘴。

回族茶谚又说:"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变清汤。"即是说,"刮"第一遍时只能喝到最先溶化的糖甜味,"刮"第二遍时,茶叶与佐料经过泡制,香味则完全散发,其时味道最佳。而"刮"第三遍时只剩下茶叶淡淡的汤色,只能起解渴作用。

回族饮的盖碗茶非常富有营养。盖碗茶亦茶亦药。因其不但放置茶叶,还要放入糖、红枣、核桃仁、枸杞、元肉等多种营养果品,营养价值较高,故常饮盖碗茶对健脾生津、强身健体大有裨益。"回回老人寿数长,早起礼拜喝茶汤"。回族老人长寿的较多,仅宁夏地区的百岁回族老人就达50人之多。这同他们戒烟酒,嗜饮茶,讲卫生有较大关系。

住在宁夏南部和甘肃东部六盘山一带的回族,除了与汉族相同的“盖碗茶”、“八宝茶”饮俗以外,还有与回族杂居的苗族、彝族、羌族一起有喝罐罐茶的习俗。在当地,每户农家的堂屋地上,都挖有一只火塘(坑),上置一把水壶,或烧森柴,或点炭火,这是熬罐罐茶必备器皿。清晨起来,主人第一件事,就是熬罐罐茶。

喝罐罐茶,以喝清茶为主,少数也有用油炒或在茶中加花椒、核桃仁、食盐之类的。

由于罐罐茶的浓度高,喝起来有劲,会感到又苦又涩,好在倾入茶杯中的茶汤每次用量不多,不可能大口大口的喝下去,但对当地少数民族而言,因世代相传,也早已习以为常了。

喝罐罐茶还是当地迎宾接客不可缺少的礼俗,倘若亲朋进门,他们就会一同围坐在火塘边,一边熬煮罐罐茶,一边烘烤马铃薯、麦饼之类,如此边喝酽茶、边嚼香食,野趣横生。

cy260.COm小编推荐

回族八宝盖碗茶


盖碗茶也称“三泡茶”“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是居住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回族和东乡族人待客的传统饮料。在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们都以八宝盖碗茶招待亲友。民间叫盅子,上有盖子,下有托盘,盛水的茶碗口大底小,精致美观,而且用这种茶具泡茶,有盖可以保温,端起来喝茶又不烫手。盖碗茶具常有名人绘的山水花鸟或者避火图,连同茶托为十二式者;十二碗加十二托为二十四式,可备茶会之用。清代茶托花样繁多,有圆形、荷叶形、元宝形等等。夏天,喝盖碗茶解渴;冬天,回族群众围坐在火炉旁,烤上几片馍,吃上点馓子,"刮"几盅盖碗茶就更是别有一番滋味了。宁夏回族的人均寿命长,这主要得益于回族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其中之一就是常喝盖碗茶。

综观回族的饮茶民俗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回族十分重视饮茶的保健功效。回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注重科学配方,,借鉴、吸收、发展并总结形成了本民族饮茶养生之道。二是回族人民喜欢饮糖茶,这是回族饮茶习俗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回族不论自己平时饮茶,还是待客都要在茶叶中配以白糖或红糖、冰糖、方糖等。如果客人来了不用糖茶招待,视为对客人的不尊重、不热情。近年来,回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饮茶、品茶的习俗越来越盛,同时,为越来越多的兄弟民族所了解和吸收,对中国的茶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回族的盖碗茶配料不一,名目繁多,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茶叶。夏天以茉莉花为主,冬天以陕青茶为主,还可用"碧螺春"、"毛峰"、"毛尖"、"龙井"等等。人们还根据不同人的身体情况选配不同的茶水:如清热泄火可用冰糖窝窝茶;胃寒的人可用红糖砖茶;消食的人可用白糖清茶;需要保健可常用“八宝茶”,即除了放茶外,还放白糖、红糖、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枸杞等,喝起来香甜可口,滋味独具,并有滋阴润肺、清嗓利喉之功效。一般回族家庭饮“八宝茶”,多饮用“三香茶”(茶叶、冰糖、桂圆肉);有的饮“白四品”(陕青茶、白糖、柿饼、红枣);还有的喜欢“红四品”(砖茶、红糖、红枣、果干)和“五味茶”(绿茶、山楂、芝麻、姜片、白糖)等。

回族群众泡茶很讲究,好茶还要好水泡。人们认为,雪水、泉水和流动的江河水泡出来的茶最佳。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族群众喜欢用甘甜的黄河水泡茶。居住在山区的回族群众冬天用雪水泡茶,夏天用雨水泡茶。因为雪水、雨水、黄河水杂质少略带甜味,泡茶不会影响茶叶本身的香味。回族泡盖碗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料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约为二至三分钟。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

回族群众把饮茶作为待客的佳品,每当开斋节、古尔邦节或举行婚礼等家里来客人时,主人会热情地给您先递上盅盖碗茶,端上些油香、馓子、花花等干果让您下茶,到回族群众家里作客,会深深地感到,回族兄弟好客大方,茶香,情更浓。

敬茶也有许多礼节,即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将碗里放入茶料,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送。这样一方面是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过的余茶,另一方面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如果家里来的客人较多,主人根据客人的年龄辈分和身份,分出主次,把茶先捧给主客。回族喝盖碗茶也很讲究,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荷地,而是用盖子刮几下,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卤变清汤。每刮一次后,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不能端起茶盅接连吞饮,也不能对着杯盏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慢地饮。

在喝茶中,如果喝完一盅还想喝,就不要把茶底喝净,要留点,这样主人会给您继续倒水。如果已经喝够了,就把茶盅的水全部喝干,用手把碗口捂一下,或从碗中捞出一颗大红枣放到嘴时,表示已喝够了,主人也就再不谦让倒茶了。由于饮茶的益处多,回族人民不仅养成了饮茶的习惯,而且走亲访友、定婚时,还喜欢送茶礼。例如回族定亲时,一般要送砖茶、细茶、桂圆、红枣、芝麻、葡萄干等,所以定亲也叫“定茶”。在回族结婚之日,除主人招待外,其它亲戚朋友协助待客叫“喝茶”,同时还有早茶、偏茶、晚茶之分。

回族的八宝盖碗茶


盖碗茶也称"三泡茶""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是居住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回族和东乡族人待客的传统饮料。在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们都以八宝盖碗茶招待亲友。

民间叫盅子,上有盖子,下有托盘,盛水的茶碗口大底小,精致美观,而且用这种茶具泡茶,有盖可以保温,端起来喝茶又不烫手。盖碗茶具常有名人绘的山水花鸟或者避火图,连同茶托为十二式者;十二碗加十二托为二十四式,可备茶会之用。清代茶托花样繁多,有圆形、荷叶形、元宝形等等。夏天,喝盖碗茶解渴;冬天,回族群众围坐在火炉旁,烤上几片馍,吃上点馓子,"刮"几盅盖碗茶就更是别有一番滋味了。宁夏回族的人均寿命长,这主要得益于回族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其中之一就是常喝盖碗茶。综观回族的饮茶民俗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回族十分重视饮茶的保健功效。回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注重科学配方,借鉴、吸收、发展并总结形成了本民族饮茶养生之道。二是回族人民喜欢饮糖茶,这是回族饮茶习俗中的一个显着特点。回族不论自己平时饮茶,还是待客都要在茶叶中配以白糖或红糖、冰糖、方糖等。如果客人来了不用糖茶招待,视为对客人的不尊重、不热情。近年来,回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饮茶、品茶的习俗越来越盛,同时,为越来越多的兄弟民族所了解和吸收,对中国的茶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回族的盖碗茶配料不一,红茶招商名目繁多,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茶叶。夏天以茉莉花为主,冬天以陕青茶为主,还可用"碧螺春"、"毛峰"、"毛尖"、"龙井"等等。人们还根据不同人的身体情况选配不同的茶水:如清热泄火可用冰糖窝窝茶;胃寒的人可用红糖砖茶;消食的人可用白糖清茶;需要保健可常用"八宝茶",即除了放茶外,还放白糖、红糖、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枸杞等,喝起来香甜可口,滋味独具,并有滋阴润肺、清嗓利喉之功效。一般回族家庭饮"八宝茶",多饮用"三香茶"(茶叶、冰糖、桂圆肉);有的饮"白四品"(陕青茶、白糖、柿饼、红枣);还有的喜欢"红四品"(砖茶、红糖、红枣、果干)和"五味茶"(绿茶、山楂、芝麻、姜片、白糖)等。

回族群众泡茶很讲究,好茶还要好水泡。人们认为,雪水、泉水和流动的江河水泡出来的茶最佳。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族群众喜欢用甘甜的黄河水泡茶。居住在山区的回族群众冬天用雪水泡茶,夏天用雨水泡茶。因为雪水、雨水、黄河水杂质少略带甜味,泡茶不会影响茶叶本身的香味。回族泡盖碗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料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约为二至三分钟。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

回族:盖碗茶与罐罐茶


回族茶艺是从回族迎宾宴中的献茶技艺挖掘、整理出的茶道,茶艺中还穿插着源自回族民间的“宴席曲”等,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表演主要是介绍茶具、鉴茶、净具温杯、配茶、摇香、沸水沏茶、敬茶、品茶等。优雅的茶道表演、动听的旋律、曼妙的舞姿,这些艺术的融合让我们体会到美的享受。

回族中的“罐罐茶”和“盖碗茶”,是回族茶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具有广泛的普遍性(生活化)和民族性。回族民间茶俗甚多,有待客敬茶、三餐泡茶、馈赠送茶、聘礼包茶、斋月散茶、节日宴茶、喜庆品茶等茶俗,而且还从选茶、赠茶、用茶、点茶、配茶、煎茶、冲茶、递茶、加水、品饮、宴请等诸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茶事礼俗。可以说回族民间茶文化内容丰富,兴旺发达,经久不衰。饮茶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盖碗茶

回族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盖碗茶”,亦称“三炮台”,民间也称其为“刮碗子茶”宁夏回族民间有谚语云:“不管有钱没钱,先刮三响盖碗。”每个回族家庭至少有两套盖碗盅子,有的多达十几套。他们喜用盖碗子饮茶,不用缸子和杯子。“客人远至,盖碗先上。”家里来了客人,宁夏回族多用盖碗茶来招待。饮茶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回族婚礼中的提亲裹包,以茶包为主,订婚时亲邻喝“定亲茶”,结婚时喝“喜宴茶”,婚后与老人喝“阖家茶”。某人干事业决心很大,也用“下茶”来形容,表示坚决,与古代“茶不移木”同出一辙。

用料:

茶叶、冰糖、多种干果(如苹果干、葡萄干、桃干、红枣、桂圆干、枸杞子、白菊花、芝麻之类,通常多达八种,故盖碗茶也有“八宝茶”之称)。

茶具:

茶碗、碗盖、碗托或盘。茶碗盛茶,碗盖保香,碗托防烫。

方法:

将茶叶与佐料放于茶碗中,揭开茶盖半遮掩,将沸腾的开水注入盅碗内,冲出一圈一圈浪花,恰似牡丹开花。随即加盖,经5分钟后开饮。喝茶时,一手提托,一手握盖,并用盖顺碗口由里向外刮几下,这样一则可拨去浮在茶汤表面的泡沫,二则使茶味与添加食物相融,刮碗子茶的名称遂由此而生。

口感:

第一泡以茶的滋味为主,主要是清香甘醇;第二泡因糖的作用,就有浓甜透香之感;第三泡开始,茶的滋味开始变淡,各种干果的味道就应时而生,具体依所添的干果而定。

罐罐茶

居住于甘肃陇中及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族群众喜欢饮用罐罐茶,也叫“熬茶”。

茶具:

粗陶罐或金属茶壶。

用料:

热性的紧压茶或砖茯茶,盐、鲜奶、大红枣、荆芥、杏仁、核桃仁等;调料有草果、姜皮、花椒、芝麻等。

方法:

先用石臼将茶捣碎,然后将其放入粗陶罐中煮饮,有时会加一小撮盐调味,还会放些草果、姜皮、花椒等调料,使香气更浓。城市中的回族居民一般用金属茶壶来煮茶。

回族简介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人口约9,820,000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是人口较多的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青海、河南、新疆、云南、河北、安徽、辽宁、吉林、山东等省及北京、天津等城市。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三大节日。

中国回族的饮茶习俗


宁夏回族民间茶俗甚多,有待客敬茶、三餐泡茶、馈赠送茶、聘礼包茶、斋月散茶、节日宴茶、喜庆品茶等茶俗,而且还从选茶、赠茶、用茶、点茶、配茶、煎茶、冲茶、递茶、加水、品饮、宴请等诸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茶事礼俗。可以说回族民间茶文化内容丰富,兴旺发达,经久不衰。

宁夏回族民间有谚语云:“不管有钱没钱,先刮三响盖碗。”每个回族家庭至少有两套盖碗盅子,有的多达十几套。他们喜用盖碗子饮茶,不用缸子和杯子。饮茶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回族茶谚云:“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那些上了年纪的回族老人每天清早礼完“榜布达”(晨礼),有喝早茶的习惯。他们围在火炉旁,烤上几片馍馍,总是要“刮”一碗子的。这碗子也叫“盅子”,是一种陶瓷器皿,古代叫“茶盏”,底小口大。茶碗、茶盖、茶托(长方形叫盅船、茶船)配套,俗称“三泡台”(好似战地碉堡)。有的茶盖上绘有蓝色的花纹或红色的小花朵,还有的绘有绿色或黑色阿拉伯文“清真”字样,既精巧美观,又方便耐用。喝茶先备一壶滚烫的开水,把茶、糖等原料放入盅内,用开水冲泡5~10分钟再喝。用盖碗盅子喝茶有很多好处,民谚云:“一防灰(清洁),二防冷(保温),三防茶叶卡喉咙(安全)。”

择茶、泡茶、配茶种类甚多,都依经济条件、茶宴大小、宾客身份、生活需要而定。一般常见的有红糖清茶、冰糖窝窝茶、三香茶(糖、枣、茶)、红四品(红茶、红枣、红糖、枸杞)、白四品(白毛尖茶、白糖、芝麻、白葡萄),还有开胃化食的五味茶,即绿茶(苦)、山楂(酸)、芝麻(香)、白糖(甜)、姜(辣),健脾强肾、提神明目的五珍茶(龙眼、枸杞、葡萄干、杏脯、祈门红茶),生津养胃、健身美容的元宝茶(珠茶、红枣、枸杞、桂元肉、葡萄干),提气补虚、强身健骨的八宝盖碗茶(茉莉花茶、冰糖、红枣、芝麻、元肉、枸杞、葡萄干、核桃仁)等。一般回族家庭除山区喝罐罐茶以外,川区回民多喝“三香茶”和“白四品”,所选茶叶有茉莉花茶、毛尖茶、陕青茶、红茶、砖茶、珠茶等。家庭条件好的喝龙井、乌龙、碧螺春等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宁夏回族群众还根据需要,自制了明目清心的枸杞泡茶、止咳化痰的锁阳膏茶、滋阴补肾的羊骨髓茶和八宝甜面茶。

“客人远至,盖碗先上”,家里来了客人,宁夏回族多用盖碗茶来招待。他们先将盖碗擦洗干净,盛上茶叶和佐料,揭开茶盖半遮掩,将沸腾的开水注入盅碗内,冲出一圈一圈浪花,恰似牡丹开花。泡约五分钟,双手递给客人。客人饮茶边喝边“刮”,不得用嘴吹或吸出声响。否则会被视为不懂茶礼、没有教养之人。喝茶时要留茶汗,不得一次喝干,要边喝边添。左手擎着托盘,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抓住盖顶,第四指卡住盖口,“刮”一下,喝一下,茶露汤色,常喝常有,清香爽口,连绵不断。这一套茶事活动,就贯穿了“轻、稳、静、洁”的饮茶礼节。“轻”指冲、刮、喝要轻,不得出声;“稳”指沏茶要稳要准,落点准确,一次沏妥当,似蜻蜓点水,不浅不溢,不漫不流;“静”指环境幽雅,窗明几净,无干扰,无噪音;“洁”指茶碗、茶水清洁卫生,一尘不染。

宁夏回族喝茶全在于“刮”,不会“刮”就等于不会喝茶。俗话说:“吃油香要掰呢,喝盖碗子要刮呢!”回族吃油香要掰开,一小块一小块地吃,禁忌囫囵吞咬,否则被视为不懂礼节之人。喝茶要用碗盖一下一下地“刮”动,使茶叶和佐料加速溶解,使汤汁尽快变温,喝时又不会烫嘴。使用茶盖不仅可以防尘防灰、保温,而且还可起到搅拌茶叶的作用。民谚说:“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变清汤。”意思是说,“刮”第一遍时只能喝到最先溶化的糖的甜味,“刮”第二遍时,茶叶与佐料经过泡制,香味完全散发出来了,这时的味道最佳。“刮”第三遍时只剩下茶叶淡淡的汤色,能起到解渴的作用。回族先民用茶消食,以茶代药,以茶代酒,继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茶文化传统。回族婚礼中的提亲裹包,以茶包为主,订婚时亲邻喝“定亲茶”,结婚时喝“喜宴茶”,婚后与老人喝“阖家茶”。某人干事业决心很大,也用“下茶”来形容,表示坚决,与古代“茶不移木”同出一辙。

“金茶银茶甘露茶,比不上回族的盖碗茶。”因为盖碗茶多有糖、红枣、核桃仁、枸杞、桂元肉等配成,本身就是“长寿果”、“益寿果”,营养价值极高,所以各类盖碗茶对强身健体大有裨益。“回回老人寿数长,早起礼拜喝茶汤”、“不抽烟,不喝酒,盖碗子不离手”,这些都是回族养生保健的宝贵经验,从中不难发现饮茶在回族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性。

盖碗茶的五个茶礼 盖碗茶具摆放有讲究


中国的茶具据《茶经》“四之器”载,有二十五种,一般可按其选型分为碗、盏、壶、杯等几类。选择何种茶具为佳,可根据各自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审美观念、所处环境,从方便适用着眼而各取所需。

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

从前盖碗茶具的摆放是有讲究的,每一种茶阵,都蕴含了各自的暗语。看似普通的盖碗茶,居然有这么多门道!解开盖碗密码,在茶席上不当一名失礼的茶客。

茶盖朝下靠茶船

茶盖朝下靠茶船

含义:堂倌,我要添水了。

用这种方式请堂倌单独为客人添水,一般只能添两次。如果你想要堂倌给自己第三次添水,那就只有等到茶馆给所有茶客统一添水时才行。

茶盖上放片树叶

茶盖上放片树叶

含义:暂时离开,莫收盖碗。

老茶馆一般是先付钱后喝茶。客人有事想暂时离开,可以在茶盖上放个小东西,火柴、石子甚至树叶都行。

茶盖朝外斜靠茶船

茶盖朝外斜靠茶船

含义:外地人,有困难。

如果外地帮会的人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找本地帮会的人寻求帮助,就会如此摆放茶具。堂倌看到暗语后便会在茶馆里寻找,介绍双方认识。

茶盖立起放茶碗旁

茶盖立起放茶碗旁

含义:钱没带够,要赊账。

喝茶时忘了带茶钱,如有朋友在场,为了避免尴尬,可以此示意茶馆老板,先赊着茶钱,改天再补。茶馆老板也懂得,不会点破,给客人留面子。

茶盖朝上放进茶碗

茶盖朝上放进茶碗

含义:可以收桌子了。

通知茶馆老板,你喝完茶走人了。

满族盖碗茶


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茶俗,而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茶文化,这次要说的就是满族的茶俗——盖碗茶。

满族民间农忙时日食三餐,农闲时日食二餐。主食多是小米和高梁米、粳米、干饭,喜在饭中加小豆或粑豆,如高梁米豆干饭。有的地区以玉米为主食,喜以玉米面发酵做成“酸汤子”。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满族还有吃水饭的习惯,即在做好高梁米饭或玉米馇子饭后用清水过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时捞出,盛入碗内,清凉可口。这种吃法多在夏季。

满族的饽饽历史悠久,清代即成为宫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满族点心萨其玛也成为全国著名糕点。较著名的还有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北京小吃墩饽饽,河北承德小吃油酥饽饽,湖北荆州小吃猪油饽饽等。

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没有新鲜蔬菜,满族民间常以秋冬之际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为主要蔬菜。据传用腌渍的方法储存蔬菜,始于清顺治年间。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肴。

满族人民爱吃猪肉,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辽宁沈阳市的满族餐馆那家馆有100多年历史的,该店经营的白肉血肠,被誉为正宗的满族风味。

不同民族的茶俗都是历史发展和生活地域下,逐渐发展而成的。每一种茶俗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名著中盖碗茶的喝法


茶有茶道,器亦当体其道。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嗜茶者,爱品茗,好茶道,也极重茶器,无意或有意中体现和完成了茶器道与实用并重之目的。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其中,自有道理。

中国的茶具据《茶经》“四之器”载,有二十五种,一般可按其选型分为碗、盏、壶、杯等几类。选择何种茶具为佳,可根据各自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审美观念、所处环境,从方便适用着眼而各取所需。不过若从休闲鉴赏、品茗论道角度而言,却颇有区别,自有高下之分。

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失散,不耐喝且失却趣味。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会下降而色败香散。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写到此,我也要弃壶而用盖碗了。

盖碗茶——茶桌上的天地人和


鲁迅先生在《喝茶》中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

此言不虚。茶人喝茶讲究茶道,茶器也必合乎其道。

盖碗为什么会受到茶人的青睐,盖碗茶中又蕴含了什么智慧哲理——今天,我们就与沐莲堂主人郭雪女士共同来探讨。

焚香与品茗常常是相伴随行的,作为一位沉香收藏家、鉴赏家,郭雪女士对于茶道亦深有感悟。

一“喝”一“品”差异大

不同的茶器真的会影响茶的口感吗?对此,郭雪女士为我们做了深入的讲解。

古人说“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茶器和水质对茶的影响是很大的。就茶器而言,《茶经》中记载的茶具有二十五种,包括碗、盏、壶、杯等几类。一般人们选择哪种茶具,与其自身的生活习惯、所处环境和审美观念等等都有关系。比如有些人认为,喝茶就是为了解渴,器具不是本质,是没有任何错误的;但是品茶则不同,它还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如此色、香、味、形兼具,才能称其为“品”。“品”茶会关注到每一个细节,眼所见、鼻所嗅、唇所感、舌所染、喉所润,乃至入腹后的回味,都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所以,“喝”茶不必计较茶具,“品”茗则需茶器适当。选择茶器要与所选的茶叶相匹配,如乌龙茶最好用紫砂茶具煮,绿茶大多用没有盖的玻璃杯泡,花茶适宜用盖碗,闷出茶香。

盖碗茶:品鉴有讲究

对于鲁迅先生钟爱的盖碗茶,品鉴之中还有很多讲究,郭雪女士介绍道:

盖碗上有盖,中有碗,下有托。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托又不会烫手;品尝盖碗茶时,用茶托托起茶碗,拿盖子在碗口刮几下,使茶水上下翻转,茶汤浓酽,轻刮则淡,重刮则浓,自得其意——这便是盖碗较之其他茶器的好处。

在别人家做客时,主人奉上盖碗茶,客人要细细慢饮,若喝完一碗还想再喝,就不要喝完,在碗底留一点水,主人便会意会添茶;反之,客人将茶水饮尽,主人便不再盛情续水。

若是在茶馆,将茶盖放在桌面上,说明茶喝完了,茶博士便会来斟茶;若临时离开茶桌,便将盖碗放在竹凳上,跑堂的会把你的茶碗包括小吃代为看管。

禅茶一味:天地人和盖碗茶

郭雪女士说,盖碗茶具以盖为天,以托为地,以碗为人,因此又称“三才碗”。茶碗在盖、托之间,如人立于天地之间,顶天立地为君子之担当;碗中茶汤或浓或淡,经历过诸多磨砺,才更能品味到苦涩之中沾染在舌尖的丝丝清甜,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的生活哲学。

“古人说‘上善若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俯身至微而圆融近道;我想,上善亦如茶,几番沉浮而心不动,坐忘无己而意通禅。”

盖碗茶:茶桌上的天地人和


鲁迅先生在《喝茶》中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

此言不虚。茶人喝茶讲究茶道,茶器也必合乎其道。

盖碗为什么会受到茶人的青睐,盖碗茶中又蕴含了什么智慧哲理——今天,我们就与沐莲堂主人郭雪女士共同来探讨。

焚香与品茗常常是相伴随行的,作为一位沉香收藏家、鉴赏家,郭雪女士对于茶道亦深有感悟。

《大开眼界》录制现场(左起):著名主持人水均益、沐莲堂主人郭雪、著名主持人王刚

一“喝”一“品”差异大

不同的茶器真的会影响茶的口感吗?对此,郭雪女士为我们做了深入的讲解。

古人说“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茶器和水质对茶的影响是很大的。就茶器而言,《茶经》中记载的茶具有二十五种,包括碗、盏、壶、杯等几类。一般人们选择哪种茶具,与其自身的生活习惯、所处环境和审美观念等等都有关系。比如有些人认为,喝茶就是为了解渴,器具不是本质,是没有任何错误的;但是品茶则不同,它还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如此色、香、味、形兼具,才能称其为“品”。“品”茶会关注到每一个细节,眼所见、鼻所嗅、唇所感、舌所染、喉所润,乃至入腹后的回味,都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所以,“喝”茶不必计较茶具,“品”茗则需茶器适当。选择茶器要与所选的茶叶相匹配,如乌龙茶最好用紫砂茶具煮,绿茶大多用没有盖的玻璃杯泡,花茶适宜用盖碗,闷出茶香。

盖碗茶:品鉴有讲究

对于鲁迅先生钟爱的盖碗茶,品鉴之中还有很多讲究,郭雪女士介绍道:

盖碗上有盖,中有碗,下有托。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托又不会烫手;品尝盖碗茶时,用茶托托起茶碗,拿盖子在碗口刮几下,使茶水上下翻转,茶汤浓酽,轻刮则淡,重刮则浓,自得其意——这便是盖碗较之其他茶器的好处。

在别人家做客时,主人奉上盖碗茶,客人要细细慢饮,若喝完一碗还想再喝,就不要喝完,在碗底留一点水,主人便会意会添茶;反之,客人将茶水饮尽,主人便不再盛情续水。

若是在茶馆,将茶盖放在桌面上,说明茶喝完了,茶博士便会来斟茶;若临时离开茶桌,便将盖碗放在竹凳上,跑堂的会把你的茶碗包括小吃代为看管。

禅茶一味:天地人和盖碗茶

郭雪女士说,盖碗茶具以盖为天,以托为地,以碗为人,因此又称“三才碗”。茶碗在盖、托之间,如人立于天地之间,顶天立地为君子之担当;碗中茶汤或浓或淡,经历过诸多磨砺,才更能品味到苦涩之中沾染在舌尖的丝丝清甜,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的生活哲学。

“古人说‘上善若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俯身至微而圆融近道;我想,上善亦如茶,几番沉浮而心不动,坐忘无己而意通禅。”

英国的饮茶习俗


英国是传统饮红茶的国家,已有300多年历史,当今茶仍是英国的第一大饮料,消费量占饮料总消费的44.5%,有饮料习惯的人占70%-80%,茶可谓是英国的“国饮”。英国人把饮茶视为是“思考和谈话的润滑剂”。1990年以来英国年进口茶叶18万-20万吨,除转口外净进口茶约14万-15万吨,每人年平均饮茶3千克。目前在英国除家庭饮茶,其他如“饮茶舞会”、“茶会”等也有复苏,茶馆、茶室也卷土从来。习惯上泡茶冲水次数,根据茶类的不同也有差别,武夷小种红茶冲泡红茶2-3次,工夫红茶冲泡2次,绿茶、珠茶冲泡3-4次。普通饮茶都加入牛奶或奶酪,多数人用冷牛奶掺和,但也有的喜爱热饮,先在茶杯中放入牛奶,然后注入茶汤,再加糖调味。苏格兰人采用奶酪与牛奶交互使用。英格兰人多用牛奶,有的在杯中放一片柠檬。英国的茶室遍及都市城镇,可随时随地饮茶,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消费国。英国人有习惯于早上躺在床上看报,不洗脸先喝茶,每天上午10时或下午3时为喝茶时间,也有把下午喝茶称为“下午茶”除爱喝红茶外也有少数饮绿茶、花茶和乌龙茶。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回族的饮茶习俗——盖碗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