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洋桶壶

紫砂洋桶壶是紫砂茗壶名种里较为常见的一种款式,亦是一种茶壶款式的专用名称。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是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嗜好、收藏而成为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俞国良、汪宝根、储铭、顾景舟、何道洪等等艺人,无不为紫砂洋桶壶的流行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僧帽壶

元代创制的瓷器造型。壶式之一,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造型为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元器形体敦实、壶颈较粗、壶流略短,明器壶流略长,清器颈略高,腹部略瘦。最早为元景德镇青白瓷器。它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元代,最早出现时的载体为瓷器。明以后随着大量瓷器工匠转移到紫砂器方面的制作后也将此器形移植了过来。它的用途初期专为佛教僧侣饮茶,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变成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的茶壶。

潘壶

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字德畬,为清道光广东番禺人。先世以盐贾起家,累官至两广盐运使。由于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紫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紫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紫砂壶称为[潘壶]

潘仕成祖籍福建蒲田,用朱泥小壶喝茶的习惯应源于此,因而所有正宗由潘仕所设计订制的潘壶均应是朱泥小紫砂壶!一般是三款,分标为高潘、矮潘、中潘。

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潘壶一般为闽南人家泡工夫茶用,但据当地乡人表示,潘仕成祖籍莆田一地,因以潘氏为荣,在女儿出嫁时必以一潘壶为嫁妆,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荣华富贵。所以多要求为宜兴紫砂潘壶,绝少用土产的汕头壶。通常这种随嫁的紫砂壶潘壶并不一定用作泡茶,也有置於梳妆台装发油之用,且女主人百年之後,多作为陪葬物,以示对娘家养育的感念之意。

匏尊

匏páo,《说文》:从包从瓠。包,取其可包藏物也。”按瓠”(h),葫芦,一种圆大而扁的葫芦,即匏瓜。匏尊:以干匏制成的酒器。苏东坡《前赤壁赋》的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一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黄州生活和匏尊”的命运,何其相似?匏瓜,瓜不供食仅于做水瓢,由此引喻人不受重用,不得出仕,或久任微职,不得升迁。陈曼生设计的十八式中有四款壶是有关匏瓜的,经典的匏尊”壶,就是他匏壶”的升华。看来陈曼生也是读懂了苏翁的匏尊”和他在黄州的艰辛生活与辞赋创作,不然如何解释他四分之一的创意都来自有苦意的匏瓜

孟臣壶

紫砂壶中的微小紫砂壶,为冲泡功夫茶”的茶壶名。广东潮州、汕头、福建厦门漳州、泉州一带喜欢功夫茶”,茶叶独取乌龙,冲泡方法也诸多讲究:所用茶叶”大不盈握,壶底刻有孟臣”的铭记。孟臣壶名源自明代宜兴陶艺师惠孟臣制作的紫砂小壶,因其造型精美,别开生面,且落款孟臣”,故而得名。

 

小编推荐

紫砂壶应该怎么鉴赏?(方法大全)


很多壶友买壶,往往是凭一时眼缘,一见钟情。若问他为什么喜欢,他可能说不清楚,反正就是喜欢。如果我们从审美角度去分析,肯定是因为壶的某个方面或多个方面打动了你。正所谓“细节是魔鬼”,一件艺术品,打动人心的往往正是它们的细节。

一件好的紫砂作品,通常在细节处理上很到位,哪怕只是一件看似简单的光素器,要表现出精、气、神,细节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壶肩好比人的肩膀

如果这部分足够挺且充满张力,就能让人感到精气足。肩的饱满程度,是直接影响整把壶精神的关键,亦是对作者功力的考验。

壶盖好比人的头部

头需占足够比例,但不能夸张,不能抢占身子的视觉比例。壶颈要比盖子窄,这是人体比例的特征之一。

从经验来看,壶钮的形状和细工程度,是体现整把壶细工的关键。看到壶钮做得细不细,就可以断定整把壶做得细不细了。一件上品的壶钮形状要均匀对称,要饱满不臃肿。

壶腹是体现身筒线条美的收官部分,胖一分则显稳重,瘦一分则显挺拔,壶腹是壶体中心掌握的关键点。

远观,子母线上下厚薄近乎一致,宽厚统一,意为天下合。近观,子母线上宽下窄,上厚下薄,其要表达的意思:头要压得住脖子。

很多作品,盖上盖子觉得很好看,但把盖子摘掉之后,就会觉得比例不对,尤其是流和把所占比重问题。好的壶,应该是把盖子摘掉,一样能感觉到左右均衡。

漂亮的一捺底,线条柔和,光净整洁,而且均匀对称,一气呵成,衔接过渡自然。

除了以上几点细节之外,还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01.粗细

这一点体现在流把钮上尤甚,好的作品在三部件上都分别有着细微的粗细韵律变化,大家可以看下这款石瓢壶型。每个部位间粗细变化自然,一眼看着就非常舒服,一点也不突兀。

02.明针

这点也非常重要,老一辈艺师都非常注重这一点,好的明针呈现出的那种不养即成的质感也是气韵的重要体现。

03.曲面

紫砂壶器是由多根线条构成的立体实物。我们以手工成型的紫砂器为实际参照物,只要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不管是圆器、方器还是筋纹器,构成手工紫砂壶器的几乎所有线条,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直线,反之,每一根都是弧线。这些弧线的表达方式包括圆弧线、抛物线和S线,由此构成了一个个曲面。

04.整合度

很多作品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掰开各部件,每样都不差,但就是完成装配后聚不到一起,非常的涣散。大多数壶型的钮,盖,颈,流把,身桶,足都可以依次想象为头肩颈手身脚,是有生命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当体会到一把壶的各部件不可拆分时,会激动万分。比如下面这款柿子壶,你不难发现,把嘴、身、钮任何一部分去掉都非常不协调,会失去完整性。

05.过渡

除了看结构以外,还可以看部件相接的过渡技法,简单的拼接往往是没有气韵的。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仿古壶的过渡是非常完美的,一眼看之令人瞬间怜爱。

紫砂壶“潘壶”名称的由来


晚清,有名仕到宜兴订紫砂壶,作为往还交际之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潘壶」。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字德畬,为清道光广东番禺人。先世以盐贾起家,累官至两广盐运使。由于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紫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紫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紫砂壶称为[潘壶]。

潘仕成祖籍福建蒲田,用朱泥小壶喝茶的习惯应源于此,因而所有正宗由潘仕所设计订制的潘壶均应是朱泥小紫砂壶,一般是三款,分标为高潘、矮潘、中潘。

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潘壶一般为闽南人家泡工夫茶用,但据当地乡人表示,潘仕成祖籍莆田一地,因以潘氏为荣,在女儿出嫁时必以一潘壶为嫁妆,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荣华富贵。所以多要求为宜兴紫砂潘壶,绝少用土产的汕头壶。通常这种随嫁的紫砂壶潘壶并不一定用作泡茶,也有置於梳妆台装发油之用,且女主人百年之後,多作为陪葬物,以示对娘家养育的感念之意。

细说紫砂壶之五味


众所周知,泥,形,工,款,识是紫砂壶的五味。

一、紫泥有源

目前已知的第一部专写紫砂壶的专著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将紫砂壶的发源时间定格在明金沙寺僧。而“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诗句又将时间往前推了数百年至北宋。手握一把紫泥小壶,回望历史,横隔着重重迷雾,心底却真实地感慨感染着一份文化的厚重。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每读此句,都会强化紫砂泥料贵重的印象。五色之土:紫泥、红泥、本山绿泥蕴于丁蜀,真乃天赐沃土,令爱陶者艳羡和追逐。把玩茶壶的人能把泥料弄得相称透的,特别是一眼便有定论的高手级玩家,我一贯很佩服。在我看来,泥这东西,特别是有些泥的锦绣叫法,连制壶巨匠都云里雾里的年代,更是让我心中赞叹不已。看泥,需要识别泥的经验,好泥是有紫砂独特的颗粒感的,而且有其特有的润泽之光。每看到一把茶壶,总觉得它来之不易,从开采紫砂矿石开始,要经由:选矿、摊晒风化、碾磨、吸铁过筛、浸泡、陈腐、炼泥等工艺流程。其中炼泥相称重要,好的炼泥师傅炼泥是有着其严格的工艺流程与尺度的。据我所知好料,是用清纯的泉水来炼制。每每听到有人说,“我这把壶的料是80年代一厂的老紫泥”,我老是会心的一笑,我明白那言语间透着的夸耀与开心。实在这一个“老”字说的就是陈腐。陈腐时间是一把壶贵重程度的一种体现,亦有人称之为“养土”,陈腐的时间愈长的泥当然愈好,可进步可塑性和烧成后的温凝润泽度,减少壶坯阴干过程中的开裂。

说到泥,我也想说到养壶,我很少专门与人讨论养壶之事,由于我觉得没有那么大惊小怪的,只要泥好不经意间它天然会有变化,天然会锋芒显见,那么这种变化又何需那么刻意而为之呢!

二、形神兼和

形,是一把壶的外观呈现,形有边际,方中寓圆,它是一种体量和姿态。我一直把紫砂壶艺定位于造型艺术的经典。紫砂文化自有宋以来,发展至今,历代巨匠和匠人,包括文人的介入,对壶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开发、立异。亲近紫砂,不能健忘一位文人,那就是走下官船,步入陶坊和窑场的陈鸿寿(1768-1882)陈曼生,曼生十八式的泛起是紫砂壶发展上的一次革命,是文人与土壤的一次伟大的亲吻。亲近紫砂,终究也不能健忘那些紫砂大师: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杨彭年……当然还有朱可心、裴石民、顾景舟等近现代陶艺巨匠,他们是紫砂天际中一颗又一颗恒星,传承着紫砂的光明。放眼望去,当前各种传统壶形,如石瓢、合欢、西施、文旦、仿古、掇只、方钟等经典样式,是历经前代高手创作并经后人改进才逐渐定型。壶形呈现和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惟和情怀,是人文精神和文化人格的完美结合。同时,我们要知道,赏壶也必需有从形中感知其韵味的悟性和眼光。线条在曲直中转换,刚柔在虚实中交替。从一把壶的形中,不管光素器、筋纹器、花塑器,我们能感慨感染到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喜欢紫砂壶?它的形神之间与我们生命清晨的记忆以及个体文化底蕴,到底有着某种契合呢?一时好像还很难回答。这也恰是紫砂耐人寻味的魅力。

三、巧夺天工

纯手工是当下紫砂艺人和玩家双方值得玩味的一个概念。每次面临这个名词我总有些尴尬的感觉。由于紫砂壶的制作有着其独特而严格的传统方法,这是绝对区别于注浆和拉坯工艺的。艺人聚精会神的精扣细熨会令一个粗粗的壶坯气愤但愿盎然。这个精扣细熨的过程一定是离不开竹片、明针、刀具及用这些材质制作的其它专用工具。粗粗糙拙的壶坯已接上了颈、脚、嘴、把,进行精细的括平、修整,这是紫砂壶与粗陶俗物的区别,是其成为工艺品的枢纽。在这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中粗粗糙拙的坯体逐渐整平,隆起的颗粒向下挤压,坯面平整妥贴。这个过程的结果要的是工的神巧细致,而非匠气、俗气!说到工确也是离不开形来谈论的,记得一位工艺师高女士说得很好:模具壶看工;全手工取形。依形施艺,当曲则曲,当拙则拙,让每一个转角每一条曲线都生动,活泼起来。“工”是紫砂壶价值的灵魂所在,若无技艺的娴熟与匠心独运的考究,“神”、“气”、“态”就失去了立足的根本。

一把上佳的光器在手,无须繁缛的细节,无须堆砌的润饰,大乐无声、真水无香,简简朴单地素面朝天,就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四、钤款点睛

我所理解的款公式是:款=字画刻绘+作者(商号)名款。也见过有人把它分为两个领域来谈论的。这都无可厚非,这只是一件事物上的两个柔美的元素,仿佛一把宝剑上镶嵌的红绿宝石,同样的弥足贵重。

款是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字画包括金石艺术在紫砂壶上的成功应用,在我看来那是一幅经窑火烧结的立体的中国式的金石书画。赏识着杨彭年的那把子冶石瓢图片,又何尝不是在赏识一幅颠倒的扇面上创作的字画呢!我们无法想象一幅没有提款和朱印的水墨画会是什么样的缺憾,我们同样也不愿意紫砂壶上泛起中国字画和印款这个重要审美和信息元素的缺失。因为文人,直接介入,紫砂陶刻艺术形成了“很中国”的味道,这种味道就是:具有记事、寄意、言志、寄情、简练、蕴藉等浓厚的“文人味”。这一派“文人味”的风雅,也使紫砂壶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那就是紫砂的包容性。中国文学艺术,金石艺术,字画艺术,以及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构图章法等等,这些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和技法,可以在这一坯陶土上和协共处。而赏识者则从中获取着启迪和情趣,然后心旷神怡。

据紫砂文献明末周高起所著《阳羡茗壶系》记载,宜兴紫砂壶是从紫砂艺人时大彬开始才泛起款识(名款)的。后来,因为印记的大量使用,紫砂壶刻款现象相对少见。对于现代人的购买行为而言,款识也有着“商标”和“品牌”的意义。总之优秀的款,会大大晋升紫砂壶的艺术性和珍藏性。

五、功得手亲

功就是功能,就是实用性,赏识与实用性相结合是紫砂茶壶存在的独特地义。这与其它工艺品纯赏识性有着较大的区别。中国古代良多用于纯祭奠、纯赏识的艺术精品,纷纷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作文明的碎片残存在人们的记忆中。而紫砂壶却与其它实用性强的艺术品一道,以日用品兼工艺品的身份活生生的存在于我们的案头,把玩于我们品茗者的掌心。

合用、好用、用着惬意,不流涎、不挂嘴即为好壶。壶之可喜,赖之人之爱壶。

紫砂壶“五美”,玩壶必备!


紫砂壶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壶上有造型艺术、绘画艺术,有金石篆刻、诗词铭文。紫砂真正打动人心之处在于文化,尤其是紫砂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五美”。

紫砂壶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壶上有造型艺术、绘画艺术,有金石篆刻、诗词铭文。紫砂真正打动人心之处在于文化,尤其是紫砂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五美”。

和之美

“和为贵”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并不是与“斗争”相对而言,而是与“同”相对而言。

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是对多样性的坚守。紫砂壶的和之美就体现在对万物多样性的尊重,在于一视同仁的胸怀。

和一切茶。爱茶人都知道,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乌龙茶需用盖碗,但是紫砂壶作为泡茶器皿,既可以用来喝绿茶,也可以喝现在时髦的普洱茶。

自明代人们饮茶习惯发生改变以后,紫砂壶成了最好的饮茶器皿,那时还只有绿茶。直到清中叶以后,有了发酵工艺,茶的种类多了起来,人们发现,紫砂壶适合于各种茶,能冲泡出最好的效果。

茶具砂为首,无论是高贵的普洱、龙井,还是乡村野老的茉莉花茶,置于紫砂壶中,都可氤氲出最醇正的香气,流淌出最本真的色泽。

和天地万物。天地万物皆可幻化为壶,皆可把玩于掌心之中。瓜果梨桃、人物众生,在做壶人手中一跃而出,自然会把不同的情感愿望带到壶上。

融之美

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要素。大千世界,万水争流,汇入大海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人生的至高境界既在合而不同,又讲博采众长,互相吸收。

《周易》所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刚柔相济也是这个道理。壶小乾坤大,万事万物相互依存、彼此交融的哲理皆融于一壶之中。

融金木水火土。书画纸张由树木加工而来,遇火立刻成灰。而紫砂本身是土,又含铁质,遇水成泥,逢火成陶,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在烈火中融为一体,锻造出一个通透的新生命。这一锻造过程不需任何修饰,不像瓷器那样需要包上一层彩釉。紫砂壶可以说是表里如一,素面素心。

融方圆刚柔。紫砂壶不仅造型上有方圆之分,壶身、壶把、壶嘴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壶上的线条更是有曲有直、刚柔相济。即使看似圆形的筒身,其横截面也可以是方形,真是方中寓圆,圆中有方。再细观壶之神韵,即使气质刚强似猛士,曲水流长处也自有侠骨柔肠。

用之美

苏东坡仰天长啸“天生我才必有用”,道出了顶天立地的豪情!用,是气魄,是价值所在,更是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做有用之才不仅是历代文人侠士的人生追求,也是衡量事物价值的标准。顽石可填海、可补天,落叶化作春泥更护花,万物之美也在用中得以充分体现。

紫砂壶的美存在于使用当中,将沸水注入壶中,观壶色莹润如玉,听泉眼细流汩汩,茶香袅袅而来,壶在你眼中亦真亦幻,龙飞凤舞,却又触手可及。拿来摩挲把玩,心中顿生愉悦亲近之感,亦可舒筋活血,强身健体。紫砂壶能在使用当中愈发光彩照人,越用越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养壶”。

紫砂壶的用之美也并非逞一时之强。紫砂壶与茶文化相伴而生,只要茶在,它就有用武之地,就可以日日提醒你不可一日无茶,不可做无用之人。

奇之美

紫砂材质特殊,这是一奇。它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可以适合一切茶,泡茶隔夜不馊。而且紫砂材质有类似海绵的吸附性,常沏茶的壶,就是不放茶叶,水中也有茶香。

紫砂还可以独立成陶,是世界上不需要添加其他矿物而独立成陶的陶土,它本身具有很好的黏结度和可塑性,具备单独成型的能力,是世上的泥土中最奇特的一种。

用这种被称作“泥中泥岩中岩”的五色土做成壶,出窑时形比冶铜,入手光可鉴人,且越用越有玉感,不能不谓之奇。

紫砂壶表现力强,又是一奇。我们看一幅油画往往会产生真实的幻觉,当眼睛近距离观察一幅油画时,除了笔触就再也无法看到所表现的其他物体质感。

紫砂就不一样了,用紫砂做成的牡丹壶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芒果壶看上去就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芒果,无论从造型、颜色还是质感来看,都惟妙惟肖。远看如是,近看也如是。

紫砂做出来的动物、鸟虫更是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此外紫砂壶形态上“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大师级的壶每次都是创作,每一把都有不同,变化多端,幻化无穷。艺术贵在变化,紫砂壶把变化的奇美表现到了极致。

隐之美

隐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由来已久。大隐隐于市,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精英的主流人生观。从姜太公钓鱼,到诸葛亮隐居茅庐,传统文人的人生哲学是才能得不到施展时韬光养晦,一旦被重用便会鞠躬尽瘁、豪气冲天。紫砂壶也有这样的气魄。

古人评价紫砂土与黄金争价,紫砂壶可与商鼎周彝比肩,甚至感叹:“人间珠玉安足取?不及阳羡一抔土。”可见在爱壶人眼中,紫砂壶虽不是金子却也一样发光。

一把好的紫砂壶流落到哪里都不怕被埋没,它在日月精华中休养生息,等待人们发现它的真正价值。而一旦被发现,它尊贵的气质使它即使放在皇宫里也不会失色。虽然仅是一抔泥土,却能化高贵于其中。

紫砂壶表面无釉色,不以浮华悦人而藏温润光泽于泥内,只有在不断使用当中才会越来越美。这种含蓄、深沉的姿态也是一种人生的启迪。

紫砂壶的“五美”是经过艺人的创造赋予的,这五美要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在万事万物的联系中得到体现。品读紫砂壶的文化底蕴是一种精神的修养,寓教于乐,可以净化心灵。

细说紫砂壶的五大特点


紫砂陶与其它陶瓷相比较,在生产工艺、造型、装饰以及实用性能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特点一,用单一的紫砂原料就能装成紫砂陶。

紫砂泥为沉积型陶土,是一种由矿物组成富含铁的黏土―石英(属云母系),大自然的神功,已为生产紫砂陶配制好直接可用的泥土。从紫砂泥的矿物组成、颗粒组成、化学组成、可塑性、结合性、干燥和烧结性能等测定和分析结果来看,都已具备成陶的条件。紫砂泥中的石英,在坯体中起骨架作用,并与其它矿物形成黏度高、数量少的玻璃相,对降低坯体的干燥、烧成收缩十分有利。较高的氧化铝含量,扩大了坯体的烧成温度范围,有利于结晶相的生成,赋予高的强度和热稳定性;高岭石矿物的存在和较合理的颗粒级比,赋予制坯泥料足够高的可塑性和压延能力。适量的氧化钾、钠的存在,有利于烧成温度降低;赤铁矿在氧化焰气氛烧成中使坯体呈现紫红色调。因此,紫砂泥的单独成陶是有充足的科学依据。

特点二,紫砂陶的成型技艺独特。

自从紫砂陶形成以来,历代制陶艺师们,在紫砂陶的成型上继承和发展,并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手工制坯和表面精加工技艺。手工制坯是一种不用任何模型而脱空成型的方法,这种技艺不是一般陶工所能掌握的。表面精加工,系指用竹片、明针、刀具等工具,对已成型好的毛坯进行精细的刮平、修整、压磨,这是紫砂陶,特别是壶类、工艺品类产品成型的关键工序之一。其作用因紫砂泥中的颗粒大小不一,毛坯表面凹凸不平,通过表面精加工,可将隆起的粗颗粒向内挤压,使坯面致密、平整光润。在壶艺师手中,能使制品达到“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坯体处理得当,器形结构严谨,轮廓线条分明,纹理清晰,珠圆玉润,浑成整体的艺术效果。

特点三,紫砂陶造型丰富多彩,千姿首态,可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紫砂陶尤其紫砂壶类的创作,从“自然”到“生活”,从“传统”到“现代”,从“现实”到“抽象”,有着取之不尽的素材。历代比较典型的代表作品有“供春壶”、“大彬壶”、“曼生壶”等,形制优美,设计精心。现代紫砂工艺师们更讲究造型完美,不拘一格。制壶大师顾景舟在造型设计及新产品创作中注重“创新三要素”,即形、神、气。只有做到形、神、气三者融会贯通,方可称为佳作,也只有达到形、神、气兼备,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特点四,紫砂陶具有独特的装饰风格。

紫砂泥含有较高量的着色氧化物,在高温作用下,呈现极丰富的色调。因此,紫砂陶的自饰能力极强,加之紫砂泥料固有肌理质感,便形成了朴素雅致,古色古香的自然装饰效果。紫砂陶刻(简称陶刻),从明季至清代嘉庆年间,由于文人的介入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装饰艺术。陶刻装饰最成功的艺术,就是把书法、诗词、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融于一炉。装饰手法独到,以刀代笔,驰骋自如,铁画银钩,神韵怡然,是其它陶瓷所不及。

特点五,紫砂陶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

紫砂陶能成为世界名陶,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紫砂陶具有优越的实用功能。经实践证明和科学的论证,用紫砂壶泡茶确有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坯胎透气而不渗水,注茶盛暑越宿不馊,日久不起腻苔,使用越久,器身色泽越发光润,砂质传热缓慢,既保温又不炙手,热稳性良好,用火炖烧也不易炸裂。总之,紫砂陶采用特定的原料,特殊的工艺,决定了它优良的性能特征。

紫砂壶修复方法大全,干货全在这里!


生活中有许多人使用紫砂壶喝茶,那如果不当心紫砂壶磕着碰着该怎么做呢?紫砂壶修复方法大全,一起来参考下。

紫砂壶常识

相信大家对于紫砂壶都不陌生吧,紫砂壶是人们及其喜欢的茶道用具,尤其以宜兴紫砂壶最为出名。而要是不小心紫砂壶破损,可能大家会不忍扔掉,但又不知紫砂壶修复的方法,其实对于紫砂壶的修复,除了传统的锔钉修补,还有很多紫砂壶的修复方式。笔者就以具体修补案例说明紫砂壶的修复方法。

1、紫砂壶盖子裂了

如果我们的紫砂壶知识盖子裂了,不要急于扔掉,我们可以使用强力胶,修补紫砂壶缺损的角落,用自调的紫砂填补。裂片粘好后,口沿用银包边,起固定的作用。完全可以正常使用。

2、紫砂壶身有裂纹

如果我们的紫砂壶是壶身出现了裂纹应该怎样修补呢?紫砂壶破损出现裂纹,倒水后会渗水。可以打钉子修补。

3、紫砂壶身严重受损

采用铜钉“锔”,钉子最好是民国老铜做的,修补使用后,钉子金光闪闪,极其夺目。建议大家根据自己喜好的修复效果,并与修复的人事先沟通好修复的办法、细节。这时对费用也能有清晰的预计。

最后,希望壶友好好爱惜自己的茶壶,爱惜好自己手中的物事。紫砂壶修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紫砂壶修复后其收藏价值明显降低,希望广大壶友好好保护手上的紫砂壶。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紫砂壶名称大全(五)》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