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黄茶,似乎从来就是珍稀而尊贵的茶种。就像一位隐士,充满着智慧和荣耀,温热而有力。讲真,笔者以前对黄茶的了解也只是很浅显。认真学习,发现黄茶,真是一座金山,真是一个宝藏。

源起之妙

明代闻龙《茶笺》在记述绿茶制造时说:“炒时,须一人从傍扇之,以祛热气,否则色黄,香气俱减。扇者色翠,不扇色黄。炒起出铛时,置大瓷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这对绿茶加工中产生黄变的原因、黄变对绿茶质量的影响、防止黄变的措施作了正确的阐述。

变化之炫

随着制茶技术的发展,人们进一步发现,在湿热条件下引起的“黄变”,如果掌握适当,也可以改善茶叶香味,味觉甘醇,因而发明了黄茶。

贵气天成

一千多年前赵懿有篇《蒙顶茶说》就说到:二千年不枯不长,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气蒙复而上,凝结不散,以其异谓“仙茶”。

明朝万历年间王毗翁为霍山黄芽写过《黄芽焙茗诗》曰:“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采须忙。家家篝火山帘下,每到春来一县香。”寿州霍山黄芽为当时名茶之一。

四川名山县的蒙顶黄芽最早出名,唐李肇《国史补》和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都曾记载:“古人论茶,黄茶第一,紫笋第二。”

1983年出版的《中国名茶漫谈》书中,俞寿康教授生前写的《三登莫干山》:“万绿丛中阴山径,竹林深处住人家,春秋盛赞莫干剑,如今称道黄芽茶。”

种种史料说明,黄茶在中国是由来已久的名茶品类之一,而蒙顶黄芽尤为出名。

传承技艺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近似绿茶,但在制造过程中加以闷黄,使叶绿素大量破坏,黄色物质显露出来,同时多酚类化合物在湿热作用下发生非酶性自动氧化,并产生一些黄色物质,因此具有黄汤黄叶的品质特点。

其基本的工艺流程包括杀青、闷黄、干燥三道工序。我国生产的黄茶,主要有湖南君山银针、北港毛尖、沩山毛尖,四川蒙顶黄芽、安徽霍山黄芽、皖西黄大茶、浙江平阳黄汤、湖北远安鹿苑茶、广东大叶青等,按其鲜叶老嫩通常分为黄小茶和黄大茶两类。

黄茶之美

黄茶品质特征除了共同点黄叶黄汤外,各种黄茶的造形和香味各具特色。近些年来,中国各茶区创制和恢复不少名茶,其中有浙江德清县的莫干黄芽,安徽休宁白岳黄芽等等,虽然也称为黄芽,但与蒙顶黄芽的品质特征有显然区别,白岳黄芽“叶色翠绿泛黄”,莫干黄芽色泽是“绿中显出嫩黄”,而且没有闷黄工序。由此可见它们不属黄茶,乃属绿茶类。

蒙顶黄芽

蒙顶黄芽产于四川省名山县蒙顶茶场,是蒙顶名茶传统产品的一种。蒙顶茶产地四川省名山县蒙山,地跨名山、雅安两县,为邛崃山脉尾脊,山势巍峨,峰峦挺秀。蒙山产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

皇级贡茶

蒙顶茶自唐开始,直到明、清皆为贡品,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贡茶之一。蒙顶茶是蒙山所产名茶的总称。唐宋以来,川茶因蒙顶贡茶而闻名天下。当时进贡到长安的名茶,大部为细嫩散茶,品名有雷鸣、雾钟、雀舌、鸟嘴、白毫等。以后又有凤饼、龙团等紧压茶。50年代初期以生产黄芽为主,称“蒙顶黄芽”,为黄茶类名优茶中珍品。

蒙山天养

蒙顶山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4-15℃,年平均降雨量2000mm左右,阴雨天较多,年日照仅1000h左右,一年中雾日多达280-300天。多雨、雾多、云多,是蒙山的一大特点。蒙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湿热同季。茶园土层深厚,pH值4.5-5.6,适宜茶树生长。所以人们说,蒙山上有天幕(云雾)覆盖,下有精气(沃壤)滋养,是茶树生长的好地方。

写到这里,忽然想喝一盏黄茶,暖暖心,暖暖胃。

CY260.com扩展阅读

人生如茶,淡而清香


人生如茶,淡而清香

人生如茶,淡而清香

同样的生活,

有人可以过得活色生香,

乐趣十足;

有人从容淡定,素雅妥帖,

不卑不亢,和善温柔。

我们不能断定哪一种生活更高级,

但去素来喜欢那些浮华褪去,

内心笃定,

收敛起锐利锋芒的茶人。

温和,如春风拂面,

和茶人聊天总能让人内宁安静下来,

一杯茶,能够过滤掉城市的喧嚣,

回归自然的淳朴,宁静而安详。

外表的美能取悦人的眼睛,

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

人生如茶,不在乎外表的艳丽,

越是质朴,滋味越醇厚。

人也一样,越朴素从容的人,

心海湛湛,明净而高远。

做人,

侧重于外在美,

难免流于俗气;

多注意内在美,

方显雅致。

很多时候,我们都太过注重外在

反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内在

李白说: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美丽的皮囊终究逝去,

但真诚、学识、修养却是永恒

君子之交,淡如水,醇如茶

淡而不腻,方能真诚持久

君子之交,不是你侬我侬

而是相对独立,互不打扰

虽然天涯相隔,但牵挂不变

百年悠悠岁月,

成功、财富只是外在的荣光,

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的简单。

多一份舒畅,少一份焦虑;

多一份真实,少一份虚假;

多一份快乐,少一份悲苦,

给人生做减法,还心灵以宁静。

停下匆忙的脚步,闲雅度日,

疏雨未歇,轻寒独知,

茶烟昼青,酒眠悟诗,

有雨观雨,有风听风,

或写几行短笺,遥念故友,

于静中求简,淡泊中求雅,

活出真我,活出本色。

人生,从内到外,

保持质朴淡雅的气质,

才能悦人悦己。

人生如茶,

淡而清香,回味无穷。

喝黑茶,从来不是一件简单事


喝黑茶,从来不是一件简单事

黑茶可以从日常生活上升为审美文化,能从中悟出人生的禅意和哲理。

喝黑茶可以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过就是心到意到,给心灵放片刻的假,让茶香浸染梦境。

喝黑茶,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怎么喝一杯黑茶,也体现着生活的智慧。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就像喝黑茶一样,追求简单的乐趣,以和为美,宁静恬淡。因此说喝黑茶本就是一种生活智慧的表现。时间成就了黑茶,在喝黑茶的时间中,又成就了人生的智慧。

黑茶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黑茶是一种健康饮品,传递着健康、享受等信息。悠闲、安静、康泰与祥和是黑茶的传统文化基因,也是黑茶传承的原动力,也是品黑茶的人心中固有的茶境界。

说起茶境界,有观点认为,“人有人品,茶有茶品,人品是人寄身世间的根本,茶品自然是茶为人所珍惜的特殊品质。

茶品的最高境界乃‘无味之味’,多少省悟、多少历练、多少善,多少大悲悯,以及多少极致的功德和个体的脱尘之感,全部存之于一壶,由你自个儿去品、去悟。茶禅一味,道出的是一分宁静,一种境界。”

喝黑茶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解决身体需要的过程,也是一种满足精神享受的过程。如果喝黑茶让你静了心、清了志、明了理,让你的心灵和行动更和谐与统一,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茶中自有天下。

当我们面对着积累着时光的黑茶,当我们静静地品尝着它的芳香,当我们以那散开的叶片作为媒介去体会自然的味道,我们的内心,就会在品饮的过程中充满一种清淡、平和,从而获得身心的超脱与放松。

茶最早生在中国,茶道也最先在中国萌生。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高雅和文明呢?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那些灿烂的文化传统,不应该在我们手中消失。

喝黑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是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鸟儿飞过天空,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理由。今晚推开窗看看,明月如洗,清风拂面,约上朋友,喝黑茶去吧!

普洱茶为何要紧压而不散存?


普洱茶为何要紧压而不散存?为什么普洱茶要紧压而不散存?这或许是个很无聊却最基本的问题。

普洱茶为何物,为啥要做成紧压茶?不论你是熟悉普洱茶的人,还是天天品饮它的老茶客,在第一次与普洱茶饼见面的时候,都会不经要问,为什么普洱茶要紧压而不散存?尽管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能将普洱茶做成散茶,但普洱茶紧压的形状依然不变。在市面上可以发现,普洱茶较多以紧压茶为主,例如茶饼或者茶砖,很少会有散装的普洱茶。

普洱茶饼具有超长生命力,在茶叶中素有“能喝的古董”之称。《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曾写道:“普洱茶饼黑而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暑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也”。

为什么普洱茶要紧压而不散存?这或许是一个很无聊的问题,但却是最基本的问题。大家知道普洱茶为什么要压制成茶饼么?如果你是老茶客,那一定是知道这个原理的,如果你是新茶友,一定也对于这个问题基于表面的一个理解。很多的茶友,觉得把普洱茶饼做的紧压状是为了方便存储,或是就觉得紧压更好。

普通紧压茶分为饼茶、沱茶、方茶、砖茶等几种。当前很多人都感觉饼茶比较好,这也是个误区。依照以前的说法,一、二级作散茶,三、四级作沱茶,七、八级作饼茶,九、十级作砖茶;然则目前的普洱茶,其外形与其质量早就无关了,砖、饼、沱、散茶等都有原料凹凸之分。

其实一开始普洱茶的紧压,只是为了在那一段时期,解决交通不便引起的运输损失。普洱茶多为饼状压制的方式储藏以及运输,历史上一饼357克,七饼为一挑,方便计算以及骡马驮运。云南的茶叶在古代大多通过茶马古道将之运送到西藏等地方,长途跋涉,为了运送方便同时能多运送茶叶,所以就有了砖、饼、沱等形状。还有,这样加工出来的茶在香味口感营养方面会好一些。

且散茶占地方,另外是一些生茶的原有香气容易散掉,紧压茶可以香气保持的时间长一些。就普洱茶追求“越陈越香”的特点来看,收藏普洱散茶较有利于品质的陈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较为理想的效果。

从普洱茶的后期存放转化角度

普洱茶在后期的存放中,茶叶会自动氧化。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微生物作用的转化,这些转化的因素,主要有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线。

第一,普洱茶紧压成饼,水分的吸收与蒸发对于紧压的普洱茶影响度不大,因此,微生物跟香气都能更好地保存下来。

第二,普洱茶紧压成饼,那样空气中的温度对紧压茶的内部影响不大,茶叶中的微生物能更好地存活下来。

第三,氧气和光线与普洱紧压茶的接触面积相对缩小了很多,多酚类、酮类与叶绿素的氧化就缓慢了很多,茶质就能更好地保存。

当然,普洱茶后期的转化,基础还得靠茶叶本身的品质,在茶叶原料本身品质有保障的前提下,再辅以优良的工艺,紧压成饼,才能转化出优质的普洱陈茶。

从普洱茶的收藏角度

如果考虑到喝普洱茶是“品味历史”的精神享受、考虑到普洱茶以茶品年代久远为珍贵、考虑到普洱紧压茶有别于其它茶叶形制带来的鉴赏愉悦以及收藏爱好者储藏空间的局限等。有专家认为,家庭收藏普洱藏,则应以收藏压制以后的普洱紧压茶为好。

首先,收藏普洱茶的目的在于获得良好品质、实现价值增值。同一时间生产的普洱茶,不论生茶或熟茶,经高温蒸压、烘焙过的紧压茶,除比散茶卫生外,其滋味远比散茶来得醇厚、甘爽,一些低沸点青涩味物质,也随高温蒸、烘、焙而挥发减少。奠定了紧压茶收藏时品质的初始基础优于散茶。

其次,紧压茶经蒸压以后,茶体较散茶紧实,尽管它的透气性能不如散茶好,但占据的存茶空间小、有利于较小空间的大量储藏,降低藏茶成本。而且紧压茶茶体内部的温、湿度比较稳定、陈化均勻持久、耐储藏。

第三,紧压茶因有一定的形制,具有一定的可观赏性,品饮时,比有“草茶”之称的散茶多了把玩、鉴赏的快乐。何况普洱紧压茶多为“方”、“圆”两种形制(沱茶亦圆、茶柱亦圆),它巧妙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圆”的饼茶是宇宙孕育世界的“天”的象形,“方”的砖茶是承载万物的“地”的象形。爱茶人在这“天”与“地”的交融、庇佑下,悠悠然不亦悦乎?(中国茶业全媒体)

“峨眉雪芽杯”茶博会:茶旅线路新鲜出炉珍稀


在峨眉山举行的第二届茶博会上,进行了茶旅精品线路评比大赛和亚太茶茗大赛。其中八条茶旅精品线路新鲜出炉,将采茶、做茶、品茶、看茶、说茶、售茶等彰显茶旅的独特魅力和绚丽风采的国内旅游线路。而在亚太茶茗大赛上,八款珍稀好茶脱颖而出,包含绿茶、红茶、白茶等种类齐全。

茶博会

在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茶乡峨眉山国际茶文化博览交易会”上,作为重头戏之一的“峨眉雪芽杯”中国首届茶旅精品线路评比大赛颁奖典礼在四川峨眉山景区隆重举行。

世界茶旅联盟与第二届峨眉山国际茶博会组委会,共同主办了“峨眉雪芽杯”中国首届茶旅精品线路评选活动。其中8条茶旅精品线路从数百条征集线路中过关斩将、脱颖而出。不仅如此,茶博会期间还进行了“亚太茶茗大赛峨眉山国际评比复评暨颁奖活动”。究竟是哪些茶旅精品线路榜上有名?又有哪些名茶喜获大奖?答案马上揭晓!

八条茶旅精品线路,八次值得尝试的精彩茶旅

为挖掘中华深邃的茶文化底蕴,彰显茶旅线路的独特魅力和绚丽风采,推进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与繁荣发展,活动于今年6月1日上线运行后,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全国100万名网友踊跃参与了投票活动。截至7月3日,经过两轮激烈角逐,共有8条茶旅精品线路从数百条征集线路中过关斩将、脱颖而出。

茶博会

面向全国征集的一条条茶旅精品线路,彰显了茶旅融合的独特魅力和绚丽风采,包含了采茶、做茶、品茶、看茶、说茶、售茶等中华茶文化特质的国内一日游、二日游或多日游旅游线路。

约一个月的时间里征集到精品茶旅线路120条。全国网友踊跃参与投票活动,转发量屡创新高。最终,经网络征集、材料审查、两轮网络投票、专家复评、结果公示等环节,评选出8条中华茶旅精品线路。

茶旅精品线路分别为:

高端普洱茶为何“逆市”而动


高端普洱茶为何“逆市”而动由于“三公”消费受限,今年全国碧螺春、龙井、铁观音等知名茶叶价格都在下降,而沉寂数年的高端普洱茶,却“逆市”涨价。记者昨天在南京国展中心举行的2013江苏茶业博览会上发现,受干旱、人工及资本炒作等因素影响,以古树茶为代表的高端普洱价格,又开始飙升,平均涨幅达到20—40%。“今年整个茶叶市场都不景气,秋茶上市以来,大部分品种都在减产、降价。”一位来自福建的茶叶经销商黄先生向记者介绍说,以秋茶中销量最大的铁观音为例,每斤千元以上的高档铁观音,买的人明显减少,茶商不得不在新上市后没几天就降价促销,跌幅大的有30%以上;每500克500元的中档铁观音,价格也平均降低了20%左右,“不少老板觉得利润太少,都不愿意大量收购,上市量也明显降了。”与这些秋茶的“惨淡”相对,普洱则成了市场的“宠儿”。“是各种因素综合,抬高了今年普洱身价。”云南一家普洱生产厂景谷天成顺宏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07年普洱茶市场“泡沫”破裂后,云南普洱价格大跌,一直处在“疗伤期”,坚持下来的茶厂少了,整体产量也恢复到了理性水平;而且主要产地已经连续四年干旱,“干旱严重时候,晒死了不少直径在5厘米左右的茶树,其余的大树也因干旱减产,一棵树本可产3千克干茶,现在只能产1.5千克多,减产近五成”;此外,人工成本也不断在涨,日薪100多元都很难找到熟练采茶工。不过与2007年那轮疯涨相比,该负责人称,这轮价格追涨比较理性:“物以稀为贵,现在带动涨价的主力军是有收藏价值的古树茶。”记者了解到,树龄在500岁以上的古树,在普洱茶树中确实比较珍贵,一般一棵古树能收100—200千克茶叶,1千克可以做3个普洱茶饼,但这种茶很难采摘,一个人一天只能采5千克鲜叶,制不到1.5千克干茶。昨天茶博会现场的行情,也体现了“一分价钱一分货”。普洱500年-1000年的古树新茶,一个饼价价格在几千块;1000年以上的古树,新茶价格在1.5万元左右一个饼;而一个重达40千克的巨型古树普洱茶饼,直径90公分,售价达到了2.8万元。此外,云南普洱茶主产区的6座名山所产的“名山茶”,定位高端,涨幅也在20%以上,其中冰岛茶饼已经卖到4650元,易武茶饼也在3000元以上。“普洱与其它茶叶‘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并不意外:后者在普通的品味和保健之外,为高端产品注入了收藏功能,所以受到了资本又一轮追捧,对市场的抗风险能力自然就提升了,目前看涨幅还是在理性范围内。”一位江苏茶产业资深人士分析称。

黄茶黄小茶黄大茶,品种不同的黄茶!


对于平时喜欢喝茶的人来说,往往会把茶叶搞混淆了,尤其是一些比较相似的茶叶,往往会让人傻傻分不清楚。一般来说,黄茶分为有黄大茶,黄小茶,黄芽茶三类。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黄小茶黄大茶的区别!

黄小茶

采摘细嫩芽叶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南宁乡的"沩山白毛尖",湖北远安的"远安鹿苑",安徽的"皖西黄小茶"和浙江温州、平阳一带的"平阳黄汤"。

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岳阳自古以来为游览胜地。其产北港茶在唐代就很有名气。北港发源于梅溪,全长2公里余,因位于南港之北而得名。岳阳市康王乡北港湖一带,是现今的北港毛尖产地。北港毛尖一般在清明后5-6天开采,鲜叶标准为一芽二、三叶,选晴天采摘,不采虫伤叶、紫色叶、鱼叶不带蒂嫩度分特号、1-4号五个档次。

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产于湖南省宁乡县西部的大沩山,商品销甘肃、新疆等省。沩山毛尖制造分杀青、闷黄、轻揉、烘焙、拣剔、熏烟六道工序,烟气为一般茶叶所忌,更不必说是名优茶。而悦鼻的松烟香,却是沩山毛尖品质的特点。沩山毛尖的品质特点是,外形叶缘微卷,色泽黄亮油润,白毫显露,汤色橙黄明亮,松烟香芬芳浓厚,滋味醇甜爽口,叶底黄亮嫩匀。沩山毛尖颇受边疆人民喜爱,被视为礼茶之珍品。

黄茶的种类和特点,

黄大茶

采摘一芽二、三叶甚至一芽四、五叶为原料制作而成。主要包括:安徽的"皖西黄大茶",安徽金寨、霍山、六安、岳西和湖北英山所产的"黄大茶"和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地的"广东大叶青"。

安徽的皖西黄大茶

皖西黄大茶为安徽霍山、金寨、大安、岳西所产。品质最佳者当数霍山县大化坪,漫水河,金寨县燕子河一带所产,干茶色泽自然,呈金黄,香高、味浓、耐泡。

黄大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吉相连形似钓鱼钩,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叶底黄中显褐,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黄大茶产品按品质优次分3级6等。

黄大茶大枝大叶的外形在我国诸多茶类中确实少见,已成为消费者判定黄大茶品质好坏的标准。前些年一些茶区也仿制黄大茶,但因外形缺少"大枝大叶",故而"鱼目混珠"。

广东的大叶青

为广东的特产。制法是先萎凋后杀青,再揉捻闷堆。这与其它黄茶不同。产品品质具有黄茶的一般特点。所以也归属共同茶类。其产地为广东省韶关、肇庆、湛江等县市。广东大叶青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肥壮、紧结、重实,老嫩均匀,叶张完整,显毫,色泽青润显黄,香气纯正,滋味浓醇回甘,汤色橙黄明亮,叶底淡黄。产品分1-5级。

贵州海马宫茶

产于贵州省大方县的老鹰岩脚下的海马宫乡。海马宫茶采于当地中,小群体品种,具有茸毛,持嫩性强的特性。谷雨前后开采。采摘标准;一级茶为一芽一叶初展;二级茶为一芽二叶,三级茶为一芽三叶。海马宫茶属黄茶类名茶。具有条索紧结卷曲,茸毛显露,青高味醇,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黄匀整明亮的特点。

黄大茶和黄小茶都是黄茶,其包括的品种不同。但在在保健功效方面都是不错的,只要适量的饮用即可!

云滋味(生) | 七彩云南珍稀净土孕育纯粹滋味


云滋味(生)|七彩云南珍稀净土孕育纯粹滋味

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散文《云南看云》,让许多人对云南变化出奇、素朴单纯、毓秀而雅丽的云心生向往!在这片神奇的天空中,云不仅是摄影师拍摄的绝佳素材、构建高山云海奇景的元素、甚至是观天时知晴雨的媒介,同时,它也昭示着好茶的孕育。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在云南茶山的珍稀净土上,萦绕着朵朵云彩,云端之上孕育出了云南大叶种普洱茶的纯粹滋味!

七彩云南茶业有着一款“以云为名”的普洱茶——云滋味。它从原料到滋味口感都算得上是纯粹普洱味的代表作,而其原叶正是出自七彩云南有机生态茶庄园,同样也是七彩云南庄园级茶品的代表作!

对于农业产品来说,庄园代表着行业品牌在源头的专业地位,在行业内拥有持久的影响力。一说起庄园,大家想到的第一个行业便是红酒了。的确,以法国波尔多地区的拉菲、拉图等五大酒庄为代表的红酒庄园,数百年来都影响着红酒生产、文化、历史的进程。现今,如红酒庄园般品牌化的“茶庄园”却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茶叶行业尚未全面确立起“茶庄园”的意识!

七彩云南茶业尽心打造的“万亩有机生态茶庄园”位于布朗山乡新班章村和老曼娥村交界地带,理想的自然环境当然是发展茶庄园的第一要素,而七彩云南茶庄园的选址亦印证了这一点,海拔1700—19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1374毫米,年平均气温18℃~21℃,具备云南大叶茶生长的优越自然条件。它开启了“当代普洱”的庄园时代,是持续发展普洱文化的第一步!

优越的生长环境为生产优质的云滋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云滋味原叶的甄选上,可谓精益求精,由七彩云南经验丰富的采茶人,严格根据一天中雨露、湿度、阳光、温度,以及具体采摘时间,采摘最新鲜饱满的嫩芽。在一般人看来,这已是无可挑剔的上好茶芽,但在七彩云南看来,完美要精确到茶芽的新鲜、细嫩、饱满,乃至芽形的完美弧度。只有体态完整挺秀,芽叶锋苗紧细秀丽的新鲜独芽,才能称得上是传承普洱茶纯正血统的特级独芽。

在这些特级独芽面前,如何淬炼出口感浓稠柔滑厚重、香气纯正浓郁、滋味淳厚回甘的普洱茶,无须细闻便可嗅出其味,这正是源于七彩云南独特的工艺所致:七彩云南普洱茶的工艺保留了最传统的制作工艺——晒青,利用太阳的自然光,不超过60度,远低于烘青、炒青。晒青温度低,多酚类化合物及氨基酸等香味物质保存完整,再通过自然发酵分解了生普中的苦涩味及对人体肠胃有刺激性的物质,一杯来自云端的至纯茗香由此淬炼而成。

“云滋味”生茶饼型端正匀润,条索清晰、显毫,芽头肥大、叶肉厚实,内含物质丰富,显示出其优越的出身和顶级的血统;泡之香气高扬持久,有山野之气,仿似置身于风光旖旎的茶山之上;汤色绿黄明亮,滋味爽口、醇和回甘,即使最挑剔的茶友亦能被这纯粹滋味征服;品饮此茶,犹如在云海之间,山野烂漫之处,放逐身心,呼吸最纯净的味道。

云南易武历史悠长而深厚的普洱茶


云南易武历史悠长而深厚的普洱茶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勐腊县有一个群山环抱的小镇,这里就是名满天下传统普洱茶的重要原产地易武。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带您走进这座古朴的易武小镇,去探访和了解普洱茶悠长而深厚的历史。

易武种茶的历史始于唐代,明朝末期,江西人和云南石屏人开始进入易武种茶,到清雍正年间,清政府实行“茶引”制,放宽茶叶专卖并把易武定为贡茶采办地,易武因此成了茶人眼里的“朝圣地”,大批茶人涌入易武垦地种茶。而易武大庙正是见证普洱茶繁荣与兴旺之所在。据说清朝年间,易武大庙的大殿里供奉着关羽的泥塑,来往茶商在这里完成交易后都要在易武大庙里进行祭拜、举行启程仪式,之后就统一从这里出发,带着普洱茶走南闯北。

如今,易武大庙已成为记载普洱茶历史的博物馆。博物馆讲解员刀易学告诉我们,从清乾隆年间开始,易武就已是普洱茶的中心集散地,各种商号、茶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兴起,易武大庙内镌刻着“茶山执照”的石碑就是最好的见证。刀易学说:

“茶山执照是乾隆54年的时候,(由当时的相关部门)颁发给易武的汉民,同意他们在这里落户,在这里种植、经营茶叶。”

此外,在普洱茶作为贡茶的历史当中,还有一件写着“瑞贡天朝”四个大字的牌匾不得不提。可惜的是,历史上的一场大火,损毁了它。而今挂在易武大庙里的"瑞贡天朝"是后人根据史实仿制的,但这并不影响易武人对这段历史的自豪感。刀易学说:

“‘瑞贡天朝’那块匾是易武这儿的几家(大茶庄)像车顺号、安乐号等字号完成贡茶任务完成的质量好,国家就颁发给他(们)‘瑞贡天朝’的牌匾。”

这些有实物为证的历史赋予了易武丰厚的人文色彩和历史背景,更为深厚的是普洱茶在云南这片土地上的缘起,这要从3000多年前说起。云南省农科院茶研究所茶文化研究室主任陈红伟介绍说:

“(云南这里)最早濮人种茶。濮人是现在的布朗族、德昂族(和)佤族。”

据陈红伟介绍,在民间,云南澜沧江流域的各民族聚集地,关于普洱茶如何成为饮品的传说也是不胜枚举。

“哈尼族小伙子打猎的时候,打到一只豹子,他一高兴就邀请全寨的人来跳舞。跳舞累了,他就烧了一大锅开水,这时刮来一阵风,一棵树上的叶子落到里边,大家就发现锅里的水变黄了,大家就尝尝,那个味道苦中带凉,回甘特别好,就发现了茶叶。其他民族,如苦聪人,打猎迷了路就爬的树上看方向,顺手抓了片叶子放到嘴里尝尝口感特别好,就认识了茶叶。”

在陈红伟讲述的故事里,当时的普洱茶还只是一种植物,因为在上千年前,它还没有被命名。据史料记载,普洱茶的命名源自普洱府。

普洱,是云南的一个地名,清雍正七年设置普洱府,这里是当时滇西南茶业交易的重要市场和贸易重镇。普洱府地域广大,位于澜沧江中下游。在这块土地上,海拔差异大,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纯净、阳光通透,因此孕育了高品质的大叶种茶。自清朝起,在普洱地区制茶的人们开始称这种大叶种茶为普洱茶。

云南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梁明志说,普洱茶的得名还和它与众不同的制作工艺有关。

“普洱茶用云南的大叶茶作为晒青原料,通过加工工艺,一个(是)压制成形的(叫)生茶,还有(一个是)渥堆发酵后加速陈华叫熟茶。按照普洱茶加工工艺生产的茶,都叫普洱茶。”

清朝初期,初制普洱茶时,茶农们将采摘的茶杀青后在阳光下曝晒,之后先制成晒青毛茶,而后蒸压成形,制成圆形紧茶。将这种晒青毛茶也就是生茶从产地运出,人背大约需要12天,马驮大约需要6天,运到位于普洱府的集散地。此时,这批茶叶在运输的过程中便基本完成了一个初步的冷发酵过程,由生茶变成了发酵较轻的熟茶。

易武镇中有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路是当年清政府为保证茶叶进贡皇家专门修建的,曾经远至思茅,连结到了昆明的茶马驿道。后来,它还曾向边境延伸,把这里的茶香带到了东南亚等地。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台湾和香港人无意中发现了一批保存了数十年的陈化普洱茶,他们根据这些普洱茶的外包装知道了易武,并沿着普洱茶的足迹找到了易武。易武文化站的许爱萍回忆说:

“(19)94年,台湾茶叶协会的会长拿着地图来到易武。父辈画下的草图,按照地图来找,终于找到了易武镇山了,非常的高兴。”

许爱萍带着我们穿梭在易武古镇的巷道之间,一一辨寻着百年前赫赫有名的老茶庄。在那些斑驳的砖瓦之间,我们似乎还能看到当时易武茶业昌盛的景象。

当路过福源昌号的旧址,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林世兴一时激动起来,他告诉我们,福源昌号曾制作的普洱茶被称为茶叶王侯,让我们更为惊奇的是,这些老字号生产的普洱茶,目前还辗转在一些爱茶人的手中。林世兴说:

“市面上还喝得到祖辈做的茶,上百年的。福源昌号,是老茶四大天王之一,四大天王就是同庆、车顺、福源昌、宋聘号。”

记者:“(这些老茶)流传到哪里去了?”

林世兴:“香港。(现存)很少了,(大概)车顺号4片,同庆号50片,福源昌号(的老茶所剩)也不多了。”

林世兴的话有史料为证。有记载说,易武的茶业有两个时期发展较快、成就较大:一是从雍正二年到乾隆六十年约70多年间,是易武茶山最强盛时期,形成了“山山有茶园,处处有人家”的格局,年产茶最高达七万担;二是从道光二十五年至民国二十六年约90多年间,是易武茶业最兴旺的时期,这里一度曾是普洱茶的交易和集散中心。当时,正规茶庄30多家,其中同庆号、同兴号等10多家大茶号在香港,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开设商号,"易武正山"七子饼茶名振海内外,至今在香港和台湾还有人珍藏,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价值高于黄金。

易武茶山也是目前云南古茶山中保护最好、古茶园古茶树最多、产茶量最大的茶山之一。穿行在易武古茶山之中,随处可见上百年的大叶种古茶树。在易武乡种茶人苏红进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易武茶山最古老的茶树。苏红进介绍说:

“据有关专家来看,估计这棵树(存活了)800年左右,(而)具体的到底有多少年,要等到(这棵树)死了以后看它的年轮才能确定。这棵树(现在)很不摘(茶)了,现在我们做了保护措施。”

易武茶山现已查明的古茶树约有7000多亩,树龄大都有数百年之久。世世代代以茶为生的茶农,对于祖辈留下的宝贵财富达成了共识:谁都不能破坏这些古茶树,都不能做任何对这些古茶树不利的事情。

黄茶制作闷黄,闷黄对黄茶品质的影响!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其制法特点主要是闷黄过程,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其后多酚物质的氧化作用则是由于湿热作用引起,并产生一些有色物质。变色程度较轻的,是黄茶,程度重的,则形成了黑茶。黄茶的制作工艺流程主要是杀青、闷黄、干燥。今天我们来了解下闷黄对黄茶品质的影响!

闷黄对黄茶品质的影响

闷黄是形成黄茶品质的关键工序。依各种黄茶闷黄先后不同,分为湿坯闷黄和干坯闷黄。

湿坯闷黄在杀青后或热揉后堆闷使之变黄,由于叶子含水量高,变化快。消山毛尖杀青后热堆,经6-8小时,即可变黄。平阳黄汤杀青后,趋热快揉重揉堆闷于竹篓内1-2小时就变黄。北港毛尖,炒揉后,覆盖棉衣,半小时,俗称"拍汗"促其变黄。

干坯闷黄由于水分少,变化较慢,黄变时间较长。如君山银针,初烘至六七成干,初色40-48小时后,夏烘至八成干,复色24小时,达到黄变要求。黄大茶初烘七八成干,趁热装入高深口小的篾篮内闷堆,置于烘房5-7天,促其黄变。霍山黄芽烘至七成干,堆积1-2天才能变黄。

总之,尽管各类黄茶堆积变黄有先有后,方式方法各有不同,时间长短不一,但都是闷黄过程,这就是黄茶制法的特殊性。

黄茶的闷黄是在杀青基础上进行的,虽然杀青温度不是太高,但要求达到破坏酶的活性,制止酚类化合物的酶性氧化。如果在杀青初期和杀青后残余酶作用存在的活,只是短暂的,极其有限的,而起主导作用的则是湿热的作用促进叶内化学变化。

在闷黄过程中,由于湿热作用,多酚类化合物总量减少很多,特别是C-EGCG和L-EGC大量减少,由于这些酯型儿茶素自动氧化和异构化,改变了多酚类化合物的苦涩味,形成黄茶特有的金黄色泽和较绿茶醇和的滋味。

闷黄过程中,总量减少很多,但水溶性部分减少得较少,这说明多酚类化合物在热的作用下冲酶性氧化与酶促氧化不同。经过杀青后,叶内蛋白质凝固变性与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产物--茶红素的结合力减弱,从而保留较多的可溶态多酚类化合物。

此外,叶绿素由于杀青、闷黄大量破坏和分解而减少,叶黄素显露,这是形成黄茶黄叶的一个重要变化。

黄茶-霍山黄芽


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属于黄茶,为中国名茶之一。该茶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唐朝李肇《国史补》把黄芽列为14品目贡品名茶之一。自唐至清,霍山黄芽历代都被列为贡茶。据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显示,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共有46种之多,同时还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等生化成分,具有降脂减肥、护齿明目、改善肠胃、增强免疫力等功效。2006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霍山黄芽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9年霍山黄芽茶在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名茶评比中获金奖。

地理简介

霍山地处大别山腹地,古属淮南道寿州盛唐县,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霍山产茶之记载。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记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寿州有霍山之黄芽,”黄芽为唐代近二十种名茶之一。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寿州霍山黄芽为当时的极品名茶之一。清代霍山黄芽为贡茶,历年岁贡三百斤。可见霍山黄芽盛名数百年,然而经过历代演变,以后竟致失传,霍山黄芽仅闻其名,未见其茶。现时的霍山黄芽是1972年创制并恢复生产的,于89年获省优质奖,90年获商业部奖,同年获“七五”星火科技奖,97年获第三届“中茶杯”一等奖。

地理简介

霍山地处大别山腹地,古属淮南道寿州盛唐县,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霍山产茶之记载。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记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寿州有霍山之黄芽,”黄芽为唐代近二十种名茶之一。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寿州霍山黄芽为当时的极品名茶之一。清代霍山黄芽为贡茶,历年岁贡三百斤。可见霍山黄芽盛名数百年,然而经过历代演变,以后竟致失传,霍山黄芽仅闻其名,未见其茶。现时的霍山黄芽是1972年创制并恢复生产的,于89年获省优质奖,90年获商业部奖,同年获“七五”星火科技奖,97年获第三届“中茶杯”一等奖。

霍山黄芽自明代列为贡品。六安州志载:明时六安贡茶制定于未分霍山县之前原额茶二百袋,霍山办茶一百七十五袋。霍山县志载明人曹琥"注黄芽茶疏"中说:臣查得本府额贡茶岁不过二十斤,祖宗以来圣贤相承不闻以为不足……宁府正德十年之贡(1515年)取去芽茶一千二百斤,细茶六千斤,不知实贡朝廷几何……芽茶一斤,卖银一两,犹恐不得。

清乾隆四十一本(6-2)《霍山县志》贡茶产地载:六安茶六安与霍山所并产也其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以似凿(寨本名六万,讹称六安)。顾霍邑山多绕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而贡额州不县之什二)……产茶之地惟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出西南,迟在雨后,帮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今为详著其地此霍被六大较可睹矣。东山……贡茶岁居其八九(东山25处属县境的有磨子潭、与儿街、但家庙、单龙寺、东西溪等21处)。又据《霍山县志》载:“光绪年间,以南乡雾迷尖(即乌米尖),挂龙尖二山所产为一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

霍山自古多产黄茶,金枝玉叶的黄大茶产于霍山,金芽黄叶的黄小茶的黄芽也产于霍山。

霍山黄芽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成为唐朝名茶。据唐朝李肇写的《国史补》中,关于开元至长庆(713-821年)年间史实的记载,有一段这样说:“寿州有霍山黄芽,蕲州有蕲门团黄,而浮梁商货不在焉。”这说明当时的霍山黄芽很出名,但这里可能是指黄色的嫩芽,因唐朝都是生产蒸青团茶,象现在的炒青散茶还未出现。

霍山黄芽作为贡茶,有史可考是自明代始。据《霍山县志》记载:朱明王朝把霍山黄芽列为贡茶。明初规定年贡20斤。正德十年(1515年)贡宁王府芽茶1200斤,细茶6000斤。芽茶1斤买银1两,尤恐不得。

霍山黄芽自古能挤入贡茶行列,还是因其品质超群。明王象晋(1620年)《群芳谱》曰:“寿州黄芽佳品也”。《六安州志》同治十一年(1872年)记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六(安)霍(山)旧隶寿春,霍山黄芽故也一名仙芽,又称寿州霍山黄芽,六安州小岘春皆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霍山黄芽虽在明朝就已成为贡品,但建国前后,仅闻其名,未见其茶。1971年为恢复和挖掘名茶生产,进行研究炒制,形成现在的霍山黄芽叶茶,又称芽茶。

采摘的区别

黄大茶的鲜叶标准一芽四、五叶,其它黄茶则要求细嫩匀整。属于黄小茶的如黄芽的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远安鹿苑茶、平阳黄汤、沩山毛尖等。

制法特点

霍山黄芽炒制技术,分炒茶(杀青和做形)、初烘、摊放、足火、摊放、复火等过程。炒茶用小芒花扫帚,分生锅和熟锅,生锅起杀青作用,炒时扫帚要在锅中旋转并轻巧地挑动叶子,兼用手辅助抖散,避免产生闷味或不匀。熟锅起做形作用,炒时要炒中带轻揉,使叶子皱缩成条。初烘至六成干,摊放1~2天,叶片变黄,拣去红梗老叶等杂物;再上烘至八、九成干,任其回软1-2天,最后进行一次烘焙。霍山黄芽的品质特点:芽叶细嫩多毫,形似雀舌,叶色黄绿,汤色绿黄带黄圈,叶底嫩黄,滋味浓厚鲜醇,有熟板栗香。霍山黄芽的主要产地在霍山大化坪金字山的金鸡、乌米尖和漫水河、金竹坪等地,品质以金刚台出产的为最优。据考证,霍山黄芽以前销往淮河、长江两岸和济南、北京、天津一带。

与绿茶区别

主要是通过闷黄工序,使其叶片中叶绿素破坏,酚类物质发生氧化。氧化程度不同,变黄程度就不同。闷堆技术有几种形式:杀青后趁热闷堆,如台湾省黄茶;揉捻后闷堆,如黄汤;初干后闷堆,如黄大茶;纸包低温闷黄,如君山银针;薄摊闷堆,如霍山黄芽。采取不同的闷堆技术,芽叶变黄程度不一样,形成黄茶品质也各有不同,霍山黄芽在黄芽中的变黄程度算是轻的一类,因而品质接近绿茶。

霍山黄芽原料要适时分批按标准进行采摘,采摘手法采用折采,总体要求幼嫩匀净。幼嫩即偏嫩采摘。匀净即匀齐一致,不带其他杂质,使外形整齐美观,达到形状、大小、色泽一致。采摘时严格进行拣剔,并做到“四不采”,即无芽不采,虫芽不采、霜冻芽不采、紫芽不采。采回经拣剔后薄摊在团簸内,厚约3-5公分,晴天露水叶摊放2-3小时,阴雨天摊放4-5小时,散发青草气和表面水份,待芽叶发出清香,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即可付制,一般上午采,下午制,鲜叶不过夜。制作工艺包括杀青(生锅、熟锅)、毛火、摊放、足火、拣剔复火等五道工序。成茶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

六堡茶因祛湿功效而扬名海外


六堡茶因祛湿功效而扬名海外

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属于黑茶后发酵茶,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因产自广西梧州六堡镇而得名。千百年来,当地人一直把六堡茶当“保健茶”饮用,民间有“三年药,五年宝,十年丹”的说法。晚清民国时期,六堡茶因其祛湿调理肠胃的显著功效,成为华人矿工的日常标配,饭与茶不离身,从此在东南亚国家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侨销茶”。

历史上岭南为瘴气之地,多雨潮湿,环境恶劣。为了除湿去热,广府人喜饮凉茶,尤其是广州人,老广们都是喝着凉茶长大。产于广西梧州六堡乡的六堡茶,消暑祛湿作用明显,在两广地区盛行的茶楼里,就普遍用六堡茶来当凉茶饮用,六堡茶也因此融入广府文化之中,被岭南人民广泛接受。

时至今天,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六堡茶由于富含各种促进和维持人体健康的物质成分,在黑茶品种中的保健功效更加显著,能适应不同地方和年龄的人群需要。

六堡茶茶性平和,有很好的保健功效,长期发酵茶叶的茶多酚经过转化,含量已经很低,所以很少出现醉茶的情况,解放前很多去南洋的华工就用它来消暑祛湿,现代的女性朋友也喜欢喝六堡茶减肥降脂。有的初喝六堡茶的朋友,反应喝了六堡茶会出现度腹泻的情况,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有些人的确在第一次喝六堡茶时会腹泻,这是身体一种适应过程,就像水土不服一样,因人而异,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腹泻的现象。只要身体适应了,还是可以继续喝的,不过建议喝泡第二遍的六堡茶,或者喝泡得淡一点的六堡茶,这样身体比较容易适应。

六堡茶的功效是具有温胃暖胃的,对于体质虚寒、胃肠功能弱的人,较为适用。为了避免第一次喝六堡茶会腹泻,不妨把茶水泡得淡一些,以后再逐渐增加浓度。还可以在茶中加些枸杞、菊花,以调和口味。

六堡茶可以祛湿调肠胃,喝六堡茶出现轻度腹泻的情况,这种腹泻和平时吃坏肚子的腹泻感受不一样,腹泻过后,往往感觉身体变轻松了,往往就是排毒祛湿的功效。

在众多茶当中,六堡茶最突出的功效,是滋养肠胃功能,在民间也叫祛湿、调理肠胃,历史上早已得到印证,也是六堡茶扬名海外的重要原因。

清末年间,大量华工下南洋谋生活,马来西亚锡矿区成为华工最集中的地方。由于当地气候炎热潮湿,加上长期的体力劳动,导致华工水土不服,常有中暑、风湿、痢疾等疾病发作。而六堡茶是两广人的家乡茶,其祛湿解毒,清热消暑的功效,使以上症状得以缓解消除,六堡茶因此在矿区流行。

六堡茶在南洋之初,是被当成药来喝的,素有“保命茶”之称。每天饮用大量的六堡茶,成为华工的必需品。目前,在马来西亚,很多人还保留着品饮六堡茶的习俗。因其祛湿、调理肠胃的功效显著,在20世纪中后期曾作为保健品风靡日本。六堡茶以独特的品质区别于其他茶类,这与六堡茶有效成分及含量息息相关。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黄茶,从来珍稀而尊贵》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