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黄茶是由绿茶演变来的?

此说法正确。

明代闻龙《茶笺》在记述绿茶制造时说:“炒时,须一人从傍扇之,以祛湿热,否则色黄,香味俱减。扇者色翠,不扇色黄。炒起出铛时,置大瓮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这是制茶中色泽黄变现象的最早记载。同时,也对黄变的原因、防止黄变的措施,黄变对绿茶质量的影响作了正确的阐述。

随着制茶技术的发展,人们进一步发现,在湿热条件下引起的“黄变”,如果掌握适当,也可以用来改善茶叶香味,因而导致了黄茶的发明。其起源,在明末清初。

一、黄茶有什么特点?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不仅叶底黄,干茶也显黄亮,冲泡时香气清悦,味厚爽口。相比绿茶,黄茶在鲜爽的基础上更柔和、甜醇。适合更广泛的人群。

黄茶的制法特点是“闷黄”。这是在正常绿茶“杀青”之后增加的一道工序,其目的是让湿热作用引起非酶性氧化(通俗地说,就象炒青菜后加盖子焖一会儿),叶绿素破坏,多酚类化合物产生茶黄素等(青菜颜色变黄、口感变软糯)。

二、有哪些有名的黄茶?

黄茶按鲜叶老嫩分为黄小茶和黄大茶,细嫩芽叶制成的统称为黄小茶,用粗老原料制成的,称为黄大茶。知名的黄小茶有君山银针、沩山毛尖、蒙顶黄芽、莫干黄芽、霍山黄芽等;黄大茶的代表是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

1、君山银针

君山位于湖南岳阳城西,是洞庭湖中的一个山岛。自古产名茶,唐朝末年就有栽植。相传君山有48庙,一庙一茶园。南北朝梁武帝时就作为贡茶。

君山银针外形芽头壮实笔直,茸毛披盖,色泽金黄光亮,称为“金镶玉”;内质香气高纯,汤色杏黄明澈,滋味爽甜。采制全部是芽头,经杀青、摊放、初烘、初包、复烘、复包、干燥等工序制成,其中“初包”是形成品质特点的一个重要工序。芽坯在湿热作用下,叶绿素破坏,茶黄素产生,芽色呈现橙黄。

2、沩山毛尖

沩山地处湖南宁乡县,为高山盆地,自然环境优越,茂林修竹,奇峰峻岭,溪河环绕,芦花瀑布一泻千丈,常年云雾飘渺,罕见天日,素有“千山万山朝沩山,人到沩山不见山”之说。山中有武则天所建、名相裴休修葺的“十方密印寺”,是禅宗分支沩仰宗祖庭。

清同治年间《宁乡县志》载:“沩山茶,雨前采摘,香嫩清醇,不让武夷、龙井。。。密印寺院内数株味尤佳。”文革中发现密印寺大佛像体内存有茶叶三十余斤,也是一桩轶事。

沩山毛尖外形属松散形,叶边微卷,略呈片状,叶色黄亮,白毫显露;内质松烟香气浓厚,滋味甜醇爽口,汤色橙黄明亮,叶底黄亮嫩匀。

它在“闷黄”时采取杀青叶堆积,上盖湿布6-8小时的方式,轻揉后在特制的烘灶上烘焙。燃料采用枫木或松柴慢火烘干,经拣剔,还有一道独特的“熏烟”工序:先在茶叶上均匀地撒注清水,促使叶条回潮湿润,再用新鲜的枫球或黄藤进行暗火缓慢烘焙熏烟,约16-20小时。因此形成了浓厚的松烟香气。

3、蒙顶黄芽

蒙山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为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从现存世界上关于茶叶最早记载的王褒《僮约》,和吴理真在蒙山种植茶树的传说,可以证明四川蒙顶山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蒙顶山山势巍峨,峰峦挺秀,绝壑飞瀑,重云积雾。古人说这里“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杉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

蒙顶黄芽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直,色泽微黄,芽毫毕露,甜香浓郁,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匀齐。

制造分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四炒、烘焙八道工序。由于芽叶特嫩,要求制工精细。包黄是形成蒙顶黄芽品质特点的关键工序。将杀青叶迅速用草纸包好,使初包叶温保持在55℃左右,放置60-80分钟,中间开包翻拌一次,促使黄变均匀。

央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对蒙顶黄芽有详细介绍,感兴趣的茶友可以一观。

4、莫干黄芽

莫干黄芽主产地南路乡位于德清县西部,“清凉世界”莫干山的北麓。那里植被茂密,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生产。当地人历来注重茶树栽培和茶叶的采摘、制作,成功地生产出了“黄迥云雾”、“南路炒青”、“青龙茶”、“龙山翠峰”、“雨前春”、“雨花春”、“莫干山云露”等地方名茶。这些均以色翠、香永、叶厚、味醇而享有盛誉。1979年开发的“莫干黄芽”更是堪与“西湖龙井”媲美的茶中珍品,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名茶之一。

它外形细紧多毫,色泽绿润微黄,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浓醇,汤色黄绿清澈,叶底嫩黄成朵。茶汤中有独特的玉米甜香,非常宜人。

5、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

霍山县以山为名,地属安徽省六安市管辖。海拔1774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就位于该县境内。霍山黄芽之名,最早见于唐中书舍人李肇所著文献《国史补》:“风俗贵茶,茶之名品亦众……寿州有霍山黄芽。”但唐朝都是生产蒸青团茶,像现在的炒青散茶还未出现,更不用说黄茶制法。直到明朝,黄茶的制茶技艺才渐趋成熟。当时霍山就有黄大茶、黄小茶和黄芽等系列黄茶,并有独特的加工工艺,小茶摊黄,大茶堆焖。据《霍山县志》记载:朱明王朝把霍山黄芽列为贡茶。民国以后,贡茶随着末代皇帝垮台而被取消,霍山黄芽也濒临绝迹,仅闻其名,未见其茶。此后,霍山所产之茶也多为炒青绿茶和黄大茶。

1970年安徽省正式启动恢复开发名优茶运动,恢复的第一个历史名茶就是霍山黄芽。

1972年4月,县农业局茶叶生产办公室派茶叶技干胡翠成、李胜修、谢家琪在乌米尖同近八十高龄的詹绪纯等3位茶农共同炒制黄芽14斤,用白铁桶封装6斤上报国务院鉴评,作为国家招待贵宾之用。后安徽农学院教授、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教授亲临现场教制“霍山黄芽”技术,形、色、香、味进一步提高,从此声名远扬。

该茶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

延伸阅读

黄芽到底是黄茶还是绿茶?怎样区分莫干黄芽是绿茶还是黄茶?


中国有六大茶类,唯独对黄茶品尝甚少。家住浙江德清县的表哥来闽,为我带来两盒的莫干黄芽。福建盛产茶叶,当初并不在意,可仔细一品,却发现别有洞天。

莫干黄芽是黄茶吗?

上网查询百度,回答肯定:“莫干黄芽是黄茶的一种,由当地茶农创制的名茶,产于浙江省德清县的莫干山,为浙江省第一批省级名茶之一。”

网上鱼目混珠,未必确切,于是查教科书,居然有两种截然不同说法:

一是施兆鹏主编的《茶叶加工学》,1997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说的是绿茶;另一是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学辞典》,1995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说的是黄茶。

都是业界权威。这让我犯迷糊了,黄芽何以不黄?这会不会像与德清县毗邻的安吉县,那里盛产安吉白茶,其实不是白茶,而是绿茶?

有机会到湖州市南浔区开会,会后取道德清县,在看望表哥一家的同时,也有一个小小愿望,求证莫干黄芽是绿茶还是黄茶?

莫干黄芽的由来

行前略做功课,了解莫干黄芽的由来。莫干黄芽产自莫干山。作为天目山余脉,莫干山位于浙江德清县境内。以“竹、云、泉”和“清、静、凉”蜚声海内外,是我国著名的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素有“清凉世界”的美誉。

莫干黄芽的缘起是有故事的。1956年春,著名茶学家庄晚芳在莫干山休养,一日,他在荫山街散步,遇见一位卖茶的老妇,索价10元一斤,询问茶产何地?老妇笑而不言。庄晚芳认为这是本山土茶,买了一些品尝,觉得香味极好,足以媲美其他名茶。

庄晚芳当然深谙莫干山产茶的纪录。不论是陆羽《茶经》还是清代《武康县志》,以茶产塔山者尤佳,茶吸云雾,芳烈十倍。有感赋诗道:“试把黄芽泉水烹,香佳味美不虚名。塔山古产今何在?卖者何来实未明。”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直至1979年,庄晚芳才与浙农大茶叶系的张堂恒教授联手,和德清县有关部门共同创制了“莫干黄芽”。日后还列入了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

此后业界有人甚至放言:没听说莫干黄芽还好意思说会喝茶!牛吧!

抵达德清后,表哥找来当地一位经销莫干黄芽的陈洁红女士。她告诉我,目前市面上经销的大都是莫干黄芽绿茶。她是2006年开店从事莫干黄芽的专营,早先一年只能卖到200多斤,经过十年的推广,一年销量是2000多斤。价格也从200多元一斤上涨到1000多元,但从整体市场来,人们对黄茶的接受度还是相对较低。

较之安吉县,德清县对莫干黄芽的推广为时已晚,力度也不大。直至2012年12月才成立了德清莫干山黄芽茶业有限公司,是第一家股份制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农业企业。当听说德清茶企在统一品牌组建股份制企业的过程中,吸收了安吉茶企作为大股东参股,让成熟品牌企业参与到新兴品牌建设中,这让我刮目相看。

这不完全是为了后起之秀,而是为世人留下黄茶。在浙江的名茶谱里,不只有“莫干黄芽”,温州“黄汤”也属于稀有的黄茶类名茶。但是,温州“黄汤”早已失传。与全国众多的黄芽类产品一样,莫干黄芽也没有坚守黄茶类产品特色,“黄茶不黄”是普遍现象。

恢复传统黄茶制作工艺,还莫干黄芽本真。在业内人士不断呼吁下,莫干黄芽作为浙江省唯一黄茶类名茶,当地政府才开始有意识地整合品牌。

怎样区分莫干黄芽是绿茶还是黄茶?

那么,怎样区分莫干黄芽是绿茶还是黄茶呢?陈女士为我解疑释惑,关键在独特的工艺上。莫干黄芽绿茶加工工艺,鲜叶摊青、杀青、揉捻、初烘、理条、足干、干茶整理。而莫干黄芽黄茶加工则在加工过程中的“初烘”之前加一道“闷黄”工序,使原来的绿茶变得更纯。传统莫干黄芽是黄茶。

所谓的“闷黄”,是将揉捻叶专用清洁纯棉布包裹茶团,在烘焙至转黄,中途翻动透气1-2次。看似简单,实则攸关品质。

我们知道,中国茶类是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发酵)程度的不同进行划分:白茶(轻微发酵)、黄茶(轻发酵)、绿茶(不发酵)、青茶(乌龙茶、半发酵)、红茶(全发酵)、黑茶(后发酵)。外观与茶汤都有所不同,逐步渐变。由此可见,莫干黄芽是绿茶还是黄茶,除了发酵,就是“闷黄”,促使茶柸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叶黄汤”。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绿茶都可以“闷黄”的,湖南君山银针、安徽霍山黄芽、雅安蒙顶黄芽以及莫干黄芽才可以制成黄茶。受制于极为严苛的闷黄发酵过程,以及相对其他茶类更低的出品率,上佳的黄茶市场上所见愈发稀少,物以稀为贵,有时甚至有市无价。

在陈女士店里品鉴时,她冲泡了几款均不理想,她不无歉意地表示,真正好的莫干黄芽外形紧细莲心,多显茸毫,汤色润黄明亮,香气高爽甜香、滋味醇厚甘爽,叶底嫩黄成朵。

日前有机会重访福建天福茶博物院,将六种茶类分别塑成不同雕像,赋予人生的不同阶段,旨在说明,茶是伴随着人的一生成长。其中“黄茶”,雕像是懵懂黄毛(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应当说,别有韵味,回味无穷。

少不更事,茶需静品。都说黄茶是小众茶,此言不虚,“闷黄”的过程,最难掌握的主要是发酵程度,在“闷黄”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酵过头,对口感和香气的影响很大,而这些工艺目前只能说完全靠经验,需要花时间去感觉、去尝试,摸索和把控。

唯有匠心不负好茶。黄茶由于制作工艺烦复而归于最小众的茶别,再加上当今能够安静做好茶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匠心不存,何来好茶?想要振兴黄茶,恢复传统的制作工艺,首要的是要有专心致志的制茶师。

此行探寻黄茶之旅,虽然没有品尝纯正黄茶滋味,但弄明白了黄茶何以不黄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进一步认识了制茶过程中的匠心之可贵。本文刊登于《茶道》杂志2018年3月刊(总第43期),作者:戎章榕,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西湖龙井茶的历史演变


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

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汉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早在北宋时期,西湖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也是当年与苏东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之处,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西湖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

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国都,茶叶生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元代,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露面,有爱茶人虞伯生始作《游龙井》饮茶诗,诗中曰:“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詹卜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可见当时僧人居士看中龙井一带风光幽静,又有好泉好茶,故结伴前来饮茶赏景。

到了明代,西湖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平常百姓所饮用。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之说。万历年《钱塘县志》又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此时的西湖龙井茶已被列为中国之名茶。明代黄一正收录的名茶录及江南才子徐文长辑录的全国名茶中,都有西湖龙井茶。

如果说在明代西湖龙井茶还介于诸名茶之间的话,到了清代,西湖龙井茶则立于众名茶的前茅了。清代学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西湖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从此,西湖龙井茶驰名中外,问茶者络绎不绝。近人徐珂称:“各省所产之绿茶,鲜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龙井,色深碧。茶之他处皆蜷曲而圆,唯杭之龙井扁且直。”

民国期间,著名的西湖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扶持西湖龙井茶的发展。茶区人民在政府的关怀下,改旧式柴锅为电锅,选育新的西湖龙井茶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栽培采制技术,建立西湖龙井茶分级质量标准,使西湖龙井茶生产走上了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

从西湖龙井茶的历史演变看,西湖龙井茶之所以能成名并发扬光大,一则是西湖龙井茶品质好,二则离不开西湖龙井茶本身的历史文化渊源。所以西湖龙井茶不仅仅是茶的价值,也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价值,里面蕴藏着较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饮茶方式的演变历程


茶叶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以后,对它的利用方式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演化,才进展到如今天这种“开水冲泡散茶”的饮用方式。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仅仅是把茶叶当作药物。这与《神农本草》记载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相吻合的。茶叶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等功能,至今仍被某些地区的群众当作药用。那时人们从野生的茶树上砍下枝条、采下芽叶,放在水中烧煮,然后饮其汁水,这就是原始的“粥茶法”。这样煮出的茶水,滋味苦涩,因此那时称茶为"苦荼"。

至迟到秦汉时,人们创造了“半茶半饮”的制茶和用茶方法,即不直接烧煮鲜叶,而将制好的茶饼在火上灸烤,然后捣碎研成细末,冲入开水,再加葱、姜、橘子等调和。这种在茶中加入调料的饮法,在我国的部分民族和地区中沿习至今,如傣族饮的“烤茶”,就是在铛罐中冲泡茶叶后,加入椒、姜、桂、盐、香糯竹等调和而成。

到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大盛,当时人们最推崇福建的建溪茶,这种压成团饼形的茶,制作十分精巧,茶饼的表面上分别压有龙凤图案,称为“龙团凤饼”。饮茶时先将团茶敲碎,碾细,细筛,置于盏杯之中,然后冲入沸水,这就是所谓的“研膏团茶点茶法”。当时皇宫、寺院以及文人雅士之间还盛行茶宴,茶宴的气氛庄重,环境雅致,礼节严格,且必用贡茶或高级茶叶,取水于名泉、清泉,选用名贵茶具。茶宴的内容大致先由主持人亲自调茶或亲自指挥、监督调茶,以示对客人的敬意,然后献茶,接茶,闻茶香,观茶色,品茶味。茶过三巡之后,便评论茶的品第,称颂主人道德,以及赏景叙情、行文做诗等等。

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有感于制作龙团凤饼劳民伤财,于是亲自下诏:“罢造龙团,惟芽茶以进。”这里所说的芽茶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散茶叶了。从此以后人们不必将茶先压成饼,再碾成末,而是直接在壶或盏中沏泡条形散茶,使饮茶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样的饮茶方式使人们对茶的利用简单而方便了。人们把盏玩壶品茶,也使盏、壶的制作更加精美,使茶具成为艺术。这种饮茶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目前,除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一部分人饮用即冲即饮的速溶茶,或为了治病保健的需要,饮用含茶或不含茶的保健茶外,饮茶的方式、方法自明朝以来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普洱茶品质演变的过程


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产茶历史悠久,但在云南茶叶生产区域内的众多少数民族,历史上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或因文化落后,使得包括普洱茶生产在内的许多茶事都无法留下载诸史册,直到至今三、四百年前,才正式有了关于普洱茶的相关记载。

现代书籍记载:“普洱茶名目较多,有普洱散茶、普洱沱茶、圆茶(七子饼茶)、紧茶、饼茶……”,“普洱茶是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采摘其鲜叶,经杀青后揉捻晒干的晒青茶(滇青)为原料,经过泼水堆积发酵(沤堆)的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历史上的普洱茶,泛指原思茅区(今思茅地区、西双版纳自治州)生产的,集中于普洱府所在地(今普洱县)销售的,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制成的晒青毛茶,以及用其压制成的紧压茶。”尽管表述略有不同,但已表明普洱茶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的茶。即按演变到今天的公认商品形式的普洱茶,无论是散茶或压制成各种形状的紧茶,都具有其固有的品质特征。事实上,从其品质特征来看,与原初的普洱茶有明显区别,已非过去的普洱茶。普洱茶这种演变是有赖于过去的基础,它的存在和发展是人们对茶叶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消费的需求的变化以及制茶技术的改进密切相连。

普洱茶饼的转化是由内而外还是由外而内?


普洱茶饼的转化是由内而外还是由外而内?

普洱茶的茶饼,在陈化过程中是由饼面向中心陈化(由外到内)还是由中心向饼面陈化(由内到外)?普洱茶陈放过程中的变化,可以简单地分为氧化模式和非氧化模式两种。

由于环境不同,氧化与非氧化两种模式发生的程度也不同。

氧化模式就是指在有氧环境中茶叶内含物质被氧化的过程,饼面接触氧气的机会无疑要更多,所以在氧化模式的路径上饼面的陈化度比饼心的陈化度要深。

反过来,在非氧化路径上就不太需要氧气,其中厌氧微生物的转化最为重要。要保证这种转化,需要去创造微生物适宜的环境,让茶叶有稳定的足够的含水量。

一般来说,干茶有10%的含水量会比较利于非氧化路劲的转化。而饼心无疑要比饼面环境更为稳定,在这个路径上,饼心的陈化就比饼面的陈化要深。

所以,饼面和饼心的陈化过程是同时发生的,没有从内而外转化,或者从外而内转化的说法。与普洱茶品质更为相关的转化主要是侧重在非氧化路径上。

普洱茶包装的历史演变过程


普洱茶包装的历史演变过程

历史上,普洱茶的包装设计艺术,归纳起来大体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即:号字茶时期、印字茶时期、七子茶时期、改革茶时期和现代茶(当代茶)时期。

"号字茶时期"普洱茶包装设计艺术

清末民初,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广为流行着一种发明于元代、盛行于明清的古老印刷术,叫"木活字印刷"。那时,古"六大茶山"有的私人作坊、茶庄所制作的普洱茶外包装纸的印刷,就是靠这种古老的印刷术完成的。

从中国印刷术发展的年代来看,清末民初时期,云南普洱茶产地的民间是私人制茶商号,印制茶品商标、票号大多采用雕版印刷(木板印刷)。雕版印刷所用材料,一般选用适于雕刻的枣木、梨木。方法是先把文字和图案写在薄而透明的纸上,字面朝下贴到板上,用刀把文字和图案刻出来;然后在刻成的版上涂以水性油墨,把纸张盖在版上,用刷子轻匀地揩试,揭下来,文字和图案就转印到纸上成为正字或正确图案。木刻印刷"同庆号"大票

这一时期的普洱茶包装印刷,一般都是单面印刷,亦称"一枚印"。这种印刷技术,就是一张包装纸只印一面。通常保存时无须折迭,如古代的瓦版报纸、街头告示、商业广告等。印刷油墨大都采用"植物油性油墨"、"水溶性油墨"和民间自制的油墨。

"印字茶时期"普洱茶包装设计艺术

"印字茶"时期,普洱茶票号的设计、印刷及包装,渐渐加入了一些少量的艺术色彩,印刷技术已开始采用了小规模的平压印刷机,实施单色机器印刷。普洱茶的设计、印刷及包装的外包装用纸,除了沿用传统手工土制绵纸以外,渐渐开始采用了一些机械抄纸,即机制纸。机械抄纸是手工抄纸的对称。适合于大量生产,费用较低。与手工抄纸相比,重量、厚度较为一致。"印字茶"时期,普洱茶的包装设计元素,主要是与"八中茶"字为核心,向外辐射出制茶厂家名称,由此构成"印字茶"茶品的设计理念,以及简洁、大方的设计美学思想。"印字茶"茶品的平面设计十分简单,设计元素主要集中体现在茶品外包棉纸中央的一个30mm美术体"茶"字上。"茶"字周围再由八个20mm的扁体隶书"中"字围绕,设计创意俗称"八中茶"。外包棉纸"八中茶"的商标外围是由大半圈,上方从右至左书写"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宋体字组成,下方从右到左书写,"中茶牌圆茶"繁体美术字,设计分为繁体字版和简体字版两种。

"七子茶时期"普洱茶包装设计艺术

"七子级"时期,普洱茶的设计、印刷及包装,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设计无风格,商标无头序,包装也混乱,印刷我行我素,人称这一时期是普洱茶包装文化的战国时期。令人头疼的混乱包装,让人难以辨认的茶品就多达数千种之多。这是普洱茶包装设计艺术的苍白时期。

"改革茶时期"普洱茶包装设计艺术

"改革开放"时期,普洱茶的设计、印刷及包装,添加了一些视觉艺术元素,印刷技术采用了压凸印刷、浮雕感印刷,打造出了压凸烫金套印的代表性茶品,有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生产的"普洱方茶"等。"改革开放"时期,普洱茶的外包纸,除了沿用传统手工土制绵纸以外,一般是根据茶叶外贸出口的要求,一些外销茶品除外包纸外还加了硬纸盒包装。普洱茶包装也开始使用一些现代包装材料,如,硬纸箱、袋装和盒装,硬纸外包装最为流行。

"现代茶时期"普洱茶包装设计艺术

"现代茶"(当代茶)时期,普洱茶的设计、印刷及包装,都加入了更多的时代特征、企业文化和现代艺术元素,印刷技术也采用了高保真彩印法、自动套准彩印法,借助现代先进的彩色印刷机械,实施彩色印刷。这一时期,普洱茶的票号图案、设计包装除了新颖、考究以外,品种繁多。

茶品的包装印刷仍保持着传统手工绵纸单面或双色印刷工艺。茶品的外包装(硬盒)、手提带,都选用了铜版纸、特种纸、轻型纸、纤维布料,采用现代彩色凹印技术,凸版烫金套印等高科技印刷工艺。设计五花八门,包装琳琅满目,印刷光彩夺目,体现出改革开放的新成果。

霍山黄芽加工技术,由五道工序制成!


霍山的黄芽直直,形状略呈张开状,形状均匀均匀成花,形状像麻雀舌头,淡绿色,香味持久,口感清新醇厚,味道甘甜,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浅黄明亮,是一种难得的好茶。霍山黄芽是如何加工的?

霍山黄芽采摘要求

霍山黄芽鲜叶原料需要先发育一芽、一叶和两叶。根据1984年大华坪农业技术站的调查和测定,各级鲜叶原料的机械组成标准为:特级、一芽一叶、发展初期;一级,开始时70%的一芽一叶,30%的一芽两叶;二是一芽二叶60%-70%,一芽二叶30%-40%初步发育。三级,一芽一叶占50%-60%,两叶初步发育40%-50%。采摘时,要求芽和叶均匀一致。只要严格控制从一个芽的第一片叶子到两片叶子的第一片叶子的采摘标准,就不需要相同的叶子数量,但需要相同的长度。新鲜的叶子薄薄地撒在风选碗中或厚度约为3-5厘米的干净水泥地面上。没有露水的芽叶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播撒2-3小时,在阴天里播撒4-5小时,散发出青草和表面水分。芽叶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叶子的颜色可以从鲜绿色变成深绿色。

霍山黄芽油炸技术

霍山黄芽的煸制过程可分为杀青(成型)、羊毛火蔓延、脚火采摘和再火五个过程。

1.杀青:分成生锅和熟锅。生锅需要高温和快速油炸,锅内温度应控制在120-130℃,鲜叶放入锅内后有油炸芝麻的声音。刀片没有爆炸点。除了五米尖地区的传统炒制方法外,大多数地区都改用手工炒制。每个锅里放50-100克手工油炸的叶子。将新鲜的叶子放入锅中后,用双手或单手擦拭,将其擦拭干净,抖掉,充分分散水分,当叶子变软变暗时,将其转移到煮熟的锅中。烹饪锅主要是成型的,成型的姿势是将茶叶放入锅内抓、扔、摇,搅拌,使茶叶受热均匀,然后四个手指合拢,拇指张开,茶叶抓到锅内侧,然后扔掉,直到手感觉有点热,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抓握和摇动来释放水,并且重复抓握、投掷和摇动的组合,直到芽叶被收集形成麻雀舌头并从锅里出来。离开锅时冷却15-20分钟,当叶子又冷又软时烘烤。

2.羊毛火:温度为110-120℃,烟叶量为3-4罐。采用高温、频繁翻转、快速干燥。转动和干燥大约在2分钟内进行一次。干燥进行约5分钟,直到茶有轻微的刺痛的手感,香气溢出约70%的时间。

3.涂抹:在火下加热时,将其放入锅中,冷却2-3小时,直到叶子变软,然后烘烤。

4.脚火:最高温度90度,甩叶量0.5-0.75公斤,每3-4分钟翻叶烘干一次。转动和干燥动作应轻而慢,持续15分钟。手握着带刺的手的感觉,揉捻时茶叶会碎。当90%的茶叶干燥后,黄芽绿茶经干燥、摊凉后出售。

5.拣货、拣货、还火:一般由采购站进行。生茶收集后,会以不同的等级堆积起来。浮叶的杂质将被去除,颜色将被匹配以使颜色一致。复烤温度约为90℃,每次烘干放入的茶叶量为1.5-2公斤,每隔4-5分钟翻一次,随着茶叶烘干程度的提高,翻次和烘干逐渐减少,翻次和烘干轻、快、频繁,时间为15-20分钟。直到茶叶用手捻成粉末,茶香浓郁,露出白发,然后将茶叶烘烤、加热,装入圆筒密封。

虽然“wofen”对茶叶的作用机理和变化尚未完全了解,但国内外专家认为,“wofen”并不通过化学作用破坏酶的活性,而是在“湿热”的作用下,促进叶片中的化学变化,使酯型儿茶素能够自动氧化和异构化。裂解作用改变了多酚类化合物原有的苦味,从而形成了黄茶与绿茶相比独特的金黄色和醇厚独特的口感。

君山银针绿茶还是黄茶


君山银针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为包含“银针”二字,常有人将其认为是白茶。但经过证实君山银针不是白茶。那么君山银针是绿茶还是黄茶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君山银针的品质特征

君山银针是中国名茶之一。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属于黄茶。

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

“金镶玉色尘心去,川迥洞庭好月来。”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据说文成公主出嫁时就选带了君山银针茶带入西藏。

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

君山银针茶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白毫如羽,芽身金黄发亮,着淡黄色茸毫,叶底肥厚匀亮,滋味甘醇甜爽,久置不变其味。

冲泡后,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观。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君山银针的制作工艺

君山银针的采摘和制作都有严格要求,每年只能在“清明”前后七天到十天采摘,采摘标准为春茶的首轮嫩芽。制作这种茶,要经过杀青、摊晾、初烘、初包、再摊晾、复烘、复包、焙干等八道工序,需78个小时。

其中初包和复包都是著名的焖黄工序,而焖黄工序是黄茶的标志性工艺,所以君山银针是黄茶无疑了。

初包

初烘叶稍经摊凉,即用牛皮纸包好,每包1.5公斤左右,置于箱内,放置40~48小时,谓之初包闷黄,以促使君山银针特有色香味的形成,为君山银针制造的重要工序。

每包茶叶不可过多或过少,太多化学变化剧烈,芽易发暗,太少色变缓慢,难以达到初包的要求。由于包闷时氧化放热,包内温度逐升,24小时后,可能达30℃左右,应及时翻包,以使转色均匀。

初包时间长短,与气温密切相关。当气温20C左右,约40小时,气温低应当延长。当芽现黄色即可松包复烘。通过初包,银针品质风格基本形成。

复烘

复供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蒸发水分,固定已形成的有效物质,减缓在复包过程中某些物质的转化。温度50℃左右,时间约一小时,烘至八成干即可。若初包变色不足,即烘至七成干为宜。下烘后进行摊凉,排凉的目的与初烘后相同。

复包

方法与初包相同。历时20小时左右。待茶芽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即为适度。

足火

足火温度50~55℃,烘量每次约0.5公斤,倍至足干止。

加工完毕,按芽头肥瘦、曲直、色泽亮暗进行分级。以壮实、挺直、亮黄者为上;瘦弱、弯曲、暗黄者欢之。

综上,君山银针是黄茶,而不是绿茶。

君山银针是绿茶还是黄茶?


君山银针是绿茶还是黄茶?君山银针的采摘和制作都有严格要求,每年只能在“清明”前后七天到十天采摘,采摘标准为春茶的首轮嫩芽。制作这种茶,要经过杀青、摊晾、初烘、初包、再摊晾、复烘、复包、焙干等八道工序,需78个小时。其中初包和复包就是著名的焖黄工序,是黄茶的典型工艺,所以君山银针是黄茶。

君山银针是黄茶,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主要原因就是君山银针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和1959年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中评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作为全国排名前十的一种名茶,它的所属茶类是很明确的。

黄茶的制作工艺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其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其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

君山银针的制作工艺

杀青

在20°的斜锅中进行,锅子在鲜叶杀青前磨光打蜡,火温掌握“先高(100~120℃)后低(80℃)”,每锅投叶量300克左右。

茶叶下锅后,两手轻轻捞起,由怀内向前推去,再上抛抖散,让茶芽沿锅下滑。

动作要灵活、轻巧,切忌重力摩擦,防止芽头弯曲、脱毫、茶色深暗。约经4~5分钟,芽蒂萎软清气消失,发出茶香,减重率达30%左右,即可出锅。

摊凉

杀青叶出锅后,盛于小篾盘中,轻轻杨簸数次,散发热气,清除细末杂片。摊凉4~5分钟,即可初烘。

初烘:放在炭火炕灶上初烘,温度掌握在50~60℃,烘20~30分钟,至五成干左右。初烘程度要掌握适当,过干,初包闷黄时转色困难,叶色仍青绿,达不到香高色黄的要求;过湿,香气低闷,色泽发暗。

初包

初烘叶稍经摊凉,即用牛皮纸包好,每包1.5公斤左右,置于箱内,放置40~48小时,谓之初包闷黄,以促使君山银针特有色香味的形成,为君山银针制造的重要工序。

每包茶叶不可过多或过少,太多化学变化剧烈,芽易发暗,太少色变缓慢,难以达到初包的要求。由于包闷时氧化放热,包内温度逐升,24小时后,可能达30℃左右,应及时翻包,以使转色均匀。

初包时间长短,与气温密切相关。当气温20C左右,约40小时,气温低应当延长。当芽现黄色即可松包复烘。通过初包,银针品质风格基本形成。

复烘

复供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蒸发水分,固定已形成的有效物质,减缓在复包过程中某些物质的转化。温度50℃左右,时间约一小时,烘至八成干即可。若初包变色不足,即烘至七成干为宜。下烘后进行摊凉,排凉的目的与初烘后相同。

复包

方法与初包相同。历时20小时左右。待茶芽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即为适度。

足火

足火温度50~55℃,烘量每次约0.5公斤,倍至足干止。

加工完毕,按芽头肥瘦、曲直、色泽亮暗进行分级。以壮实、挺直、亮黄者为上;瘦弱、弯曲、暗黄者欢之。

制作而成的君山银针茶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白毫如羽,芽身金黄发亮,着淡黄色茸毫,叶底肥厚匀亮,滋味甘醇甜爽,久置不变其味。冲泡后,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观。

综上,君山银针是黄茶,而不是绿茶,这是确认无疑的。

君山银针是黄茶还是绿茶


君山银针是黄茶还是绿茶?君山银针是黄茶,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君山银针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要经过杀青、摊晾、初烘、初包、再摊晾、复烘、复包、焙干等八道工序,需78个小时。其中初包和复包起焖黄的工序,所以君山银针是黄茶。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其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其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

君山银针的焖黄工序是:

初包

初烘叶稍经摊凉,即用牛皮纸包好,每包1.5公斤左右,置于箱内,放置40~48小时,谓之初包闷黄,以促使君山银针特有色香味的形成,为君山银针制造的重要工序。

每包茶叶不可过多或过少,太多化学变化剧烈,芽易发暗,太少色变缓慢,难以达到初包的要求。由于包闷时氧化放热,包内温度逐升,24小时后,可能达30℃左右,应及时翻包,以使转色均匀。

初包时间长短,与气温密切相关。当气温20C左右,约40小时,气温低应当延长。当芽现黄色即可松包复烘。通过初包,银针品质风格基本形成。

复烘

复供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蒸发水分,固定已形成的有效物质,减缓在复包过程中某些物质的转化。温度50℃左右,时间约一小时,烘至八成干即可。若初包变色不足,即烘至七成干为宜。下烘后进行摊凉,排凉的目的与初烘后相同。

复包

方法与初包相同。历时20小时左右。待茶芽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即为适度。

足火

足火温度50~55℃,烘量每次约0.5公斤,倍至足干止。

加工完毕,按芽头肥瘦、曲直、色泽亮暗进行分级。以壮实、挺直、亮黄者为上;瘦弱、弯曲、暗黄者欢之。

君山银针的功效是:

君山银针茶有清热降火、明目清心、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工作效率、缓解压力的功效。君山银针茶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消化酶和茶多酚能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

君山银针茶有解毒抗菌、利尿、强心解痉、止咳化痰、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的功效。君山银针茶内含有的咖啡碱和茶多酚能减少肠胃对脂肪的吸收,减少油腻,从而达到帮助消化的作用。

君山银针茶有醒酒敌烟、防龋齿,美容养颜、塑身健美、消食去腻、除痘祛斑的功效。君山银针茶能穿入脂肪细胞,使脂肪细胞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恢复代谢功能,将脂肪化除的作用。

君山银针茶还有杀菌、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的功效。君山银针茶有兴奋解倦,益思少睡,消食祛痰,解毒止渴,利尿明目,增加营养的作用。

综上,君山银针是黄茶。

野生茶,你究竟是何物?


野生茶,你究竟是何物?

野生茶,是何物?顾名思义,不难理解,野生茶,就是非人工栽培的茶树。自然生长的野生茶树上采摘下的鲜叶,加工制作成的茶品。它是存在于天然林和开发过的天然林中已有成百上千年之久远与栽培茶种有亲缘关系的茶组植物。是没有被人类栽培驯化、大量利用的茶树。野茶是茶饮最早的源头,不论是饮茶之始还是历史名茶研发,都是从野茶开始的。目前,野生茶由于长时间经过人的驯化和栽培,很大程度上已经变为过渡型栽培型的茶树了,因此野生的数量并不多,在云南,集中分布在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大雪山。普洱镇沅县千家寨,都是野生茶树的生长集中地。

秦灭蜀之前,史上最早饮茶的古巴蜀先民利用的就是野茶树,2300年前的古巴蜀人还处于原始、简单农耕生活状态,生产落后,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和驯养家禽、家畜,对自然界的野生动、植物有相当高的依存度。因此对茶叶的利用,时间上可能已经超过3000年,利用方式上肯定比较原始。最早食用鲜叶,之后是摘下叶片晒干收藏、烹煮羹饮。另外几乎所有历史上有名的茶叶,其发明时所采用的鲜叶原料都是野茶,比如大红袍、铁观音、金骏眉、福鼎白茶、西湖龙井等等,因此把野茶作为茶饮之源,应该是毫无疑义的。

野生茶,茶色墨绿,偏黑色,茶面没有毫毛,从发现以来,褒贬不一致,有人说野生茶性寒凉,饮用要注意自身的体质。而也有一部分人则觉得野生茶性凉,饮用口感比凉茶好,具有普洱的口感,又带有凉茶的茶性。所以很忠于饮用野生茶。

野生茶的饮用价值,从一开始被发现,便是众说纷纭,一直没有一个定论,而野生茶,也被放在一个争议的立场上,褒贬不一。从品饮角度出发,野生茶,入口苦味极淡,甜度在口中的程度较为明显,新茶稍涩,若是存放一到两年,入口苦涩味基本全无,在口中的茶汤只表现出甜感。茶香香气久留,杯底能闻到浓郁且持久的香气。

正因为野生茶的入口的滋味,很大一部分茶友喜欢野生茶,加之野生茶的功效,对于野生茶也是印象极好。而野生茶,在品饮人群的选择中,确实是需要谨慎的。野生茶,茶性相比一般普洱生茶较为寒凉。体质寒凉的人群,确实不宜饮用。正是因为野生茶的茶性,所以也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茶品。

对于野生茶的好与坏,不可片面界定,毕竟野生茶的口感和价格,是适大众品饮的。只是茶性,使品饮的人群要谨慎选择。(资料来源:普洱茶吧)

霍山黄芽和绿茶的区别霍山黄芽的辨别法


当一件同类型的东西多了的时候难免会让人拿来作比较,例如茶叶也一样。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霍山黄芽和绿茶的区别。

【霍山黄芽和绿茶的区别】

1.霍山黄芽是属于黄茶中的一种,也属于名茶。霍山黄芽有着很独特的口感,外形看起来非常均匀好像麻雀的舌头那般尖尖的,色泽非常嫩绿细腻,闻起来的香气更是非常持久又清香自然。冲泡出来的霍山黄芽也是有着清澈的黄绿色,给人很美好的视觉效果。

2.绿茶是很受欢迎的一种茶,一年四季都适合喝,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着减肥功效,深受女性朋友喜爱。绿茶的外形非常嫩绿优美,冲泡过后的绿茶更是给人灵动的视觉效果,尝起来的味道给人自然浓郁的茶香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霍山黄芽和绿茶的区别

而霍山黄芽和绿茶的区别其实也不多,主要在于制作工艺方面。霍山黄芽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的工序,这一项工序会使叶绿色发生破坏,所以两者的变黄程度不同,这就是区别了。因为变黄的程度不同,所形成的外形色泽以及口感也会有所不同。霍山黄芽和绿茶两者在口感上的区别也是各有不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口感。

看完霍山黄芽和绿茶的区别,接下来小编再为大家介绍霍山黄芽的辨别法~

【霍山黄芽的辨别法】

看外形

辨别霍山黄芽的方法首先要观察它的外形,真正的霍山黄芽它的外形是粗细一致且非常均匀的,外形呈条索状,色泽看起来非常有光泽的嫩黄色,表面有着一层绒毛是正常现象。在进行辨别的时候可以准备一张白纸,把茶叶放在白纸上面进行辨别查看。

闻香味

第二步当然是通过闻来辨别了,但因为霍山黄芽都有着不同的产地以及气候不同,或者工艺不同的原因,所以霍山黄芽的茶香味也是有所不同的。不过在目前为止,霍山黄芽的香气大概有三种,分别是:花香,熟板栗香以及清香。辨别的方法可以通过闻茶香的方法,一般遇到香气高并且茶味非常纯正那么就是优质的霍山黄芽了。

含水量

另外还给大家介绍一个最简单的鉴别霍山黄芽的方法,就是观察霍山黄芽的含水量。真正的霍山黄芽它的含水量是不超过百分之五的,鉴别霍山黄芽含水量的方法只需要用手轻轻揉捻一下茶叶即可,如果轻轻揉捻后是粉状那就是真的霍山黄芽了。而假的霍山黄芽是无法做到这么干燥的哦,这个方法是最方便简单有效的。

汤色

如果是已经购买回来的霍山黄芽或者别人送的,也可以通过查看汤色来进行辨别。好的霍山黄芽它的汤色是黄绿明亮色,非常清澈好看,给人清而不浊的美好效果。不过最好冲泡后等待上三分钟再进行辨别,这样会更加有效。

喜欢喝茶的你看完霍山黄芽和绿茶的区别、以及霍山黄芽的辨别法等内容相信对你自身也有了一定的帮助,现在天气逐渐变冷了多喝茶暖身子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黄茶竟是由绿茶演变来的?》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