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最近,朱茵好事不断,不仅马上要和黄贯中结婚,而且即将荣升为妈妈。曾被选为“男性眼中最令人心动的女人”的她,现在年过40,依然保养得当。朱茵透露,她的保养秘诀就是喝茶。她认为,喝茶能够让人越活越年轻,更重要的是,喝茶能够调理肠胃,帮助人体内排除毒素。而一些天然的花草茶不仅能够放松身心,还能很好的调理肠胃,帮助体内排除垃圾,促进自己的新陈代谢。她还建议,在喝茶的同时最好能够加强身体上的锻炼,每天按时做一些诸如俯卧撑之类的简单运动,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养生方法。

朱茵爱喝茶。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提倡的传统养生方法。喝茶,让人心神宁静,在心浮气躁、快节奏的当今,这的确是一种有效缓解疲劳和压力的方式。女人如花,女性喝花茶,有助于容颜娇美。比如玫瑰花茶,枸杞子茶,红枣桂圆茶等、美容养颜、补铁养血、温经通络。另外,喝茶,还补充了大量的水分,女人是水做的,细嫩的皮肤离不开水分的补给。每天喝茶,摄入足够的水分,能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利于排除体内毒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喝茶虽好,但还要根据体质来选茶,你的体质寒凉,就不太适合喝绿茶;你的体质燥热,就不适合喝温热性质的茶,比如桂圆茶等。所以,喝茶还要注意茶的性味和宜忌。而孕妇选茶,最好咨询一下医生。普通人喝茶再加上运动,内外一起排毒,效果会更好。

扩展阅读

清秋,逃禅霞雾山


“韩禅祖庭”霞雾山古南庵附近的霞雾茶,远处为万寿亭、千佛塔。

晴明无争登霞峰,伸眉望极开心胸。太湖万顷白潋滟,洞庭两点青蒙茸。

立秋后三日,与好友“种茶人”结伴,再访湖州境内的“韩国临济宗祖庭”霞雾山(一名霞幕山)。

到了霞雾山,泊车,攀缘主峰。沿途,清荫繁茂,夏木翳如;耳畔,时闻蝉鸣;山峦之上,茶茗遍植。登临峰顶,极目南眺,绿雾红霞,群山巍峨,“清凉世界”莫干山、横岭、西湖顶隐约可辨。旋至霞峰之阴,但见白茶漫坡,更有嵯峨山岩突兀而出。抒怀北望,云霞复幕,千嶂涵青。

循霞幕古道,往灵塔高耸的东南峰。行经道口,突然,飞来一只梵黄色的蝴蝶,宛如通灵一般,萦绕左右。心念一动,难道,清明问茶邂逅的天湖“禅蝶”再现?那,岂非是元代石屋清珙禅师的化身?果然,这只神奇的蝴蝶且行且止、一路引领,直至千步之遥的万寿亭畔、千佛塔前。这,无疑是佛祖西来的“直指”呀!大为惊异之余,不由频频合十示礼。

金灵千佛塔矗立于山梁之上,旁边,有座新修的万寿亭。此处,视野开阔,水湄仙境一览无遗。山下,连绵群山间,怀抱着一湖碧莹,原来是霞幕山水库。东北侧山谷里,为石屋清珙结庵及天湖遗址,附近,还有历代高僧枉驾后的灵塔。西北山坞,则是“天湖三庵”南庵故地,即后建的“云林禅寺”。庙宇前,还有一泓“放生池”。700多年前,石屋清珙卓庵霞雾,曾吟唱道:“重崖之下,目对千山。一根返源,六处皆闲。白云飘飘,绿水潺潺。动静自忘,别是人间。”禅境空灵如此,使人顿生几分归隐之心。

沿来时之路,赴云林禅寺。这回,一双蝴蝶迎面而来,竟然一路护送至路口。今日奇遇,想必源自般若法缘,感叹。

步入云林寺,里面一片清寂。瓦檐上,蛛网高悬,一只蜻蜓被牢牢地粘住,已无法挣脱俗世的羁绊。土墙外,一竿翠竹斜伸而入,仿佛折服于梵颂呗吟。在屋角处,发现一只盛有清水的大石钵,“钟敲寒夜月,茶煮石池冰。”这是当年石屋禅师遗留的么?想问山僧讨杯茶喝,遇见一位老者,告知师父们在观音殿做法事,只得作罢。

商量偕隐谋非错,检点逃禅事亦难。从后山返回,不意与基隆坞茶场擦身而过,忆起昔日,曾结缘基隆坞白茶,颇感亲切。又经过一家小茶厂,瞥见“白云”、“月光潭”字样,不禁浮想联翩,多么富有禅情诗意的名字,是得自问道石屋的高丽僧白云么?

天湖水湛琉璃碧,霞雾山团锦嶂红。据说,霞雾最美惟金秋,届时,你我是否再度相约呢?

茶艺师,落入凡尘的仙子


她是90后,却有8年的职业茶龄

她是世博龙井茶仙子

受到联合国副秘书长的嘉奖

为众多政要名人表演过茶艺

她是职业茶艺表演家

她的茶艺表演队几乎垄断杭州市场

她是宫诗语,一个舞台上的仙子

她的美,如岩茶,岩骨花香。岩骨来自她东北人的品性,花香则因她滋润了杭州的灵气。

第一次见她,沉熟和干练,让我诧异她是90后。

她16岁只身从东北来到杭州,机缘巧合进入湖畔居做茶艺表演,遇上了茶。

一个女孩子独自一人在外闯荡,家人难免牵挂。谈到一个人在杭州生活的不易,她只是淡淡一笑,说希望遇到一个懂她的人,相互有个依靠,也好让家人放心。

19岁,通过层层选拔当选世博龙井茶仙子,她感谢老师和领导对她的厚爱。

20岁创建自己的茶艺表演队,活跃在各种场合表演茶艺。

她擅长西湖茶礼、九曲流芳、禅茶茶艺等各种茶艺表演,曾接待过众多国内政要、国际使节。虽取得佳绩,她却仍不断在创新、开拓新的茶艺表演领域,已在筹办一个文化公司,进一步推广茶文化。

提到她擅长的、喜爱的茶艺,她说:“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茶艺表演的审美特征是通过外观来追逐内在美,其内在美即“物我两忘”、“自然和谐”的茶道。欣赏茶艺表演实则是在动静之间洞察万物玄妙、领悟人生哲理、感受人文精神,是审美主体无形的心灵感受、是情绪体验化为有形物境与物感的过程。

宫诗语,带着她十六岁就遇到的茶,一直走到现在,还将继续走下去。

宫诗语:

2008年3月,我偶然走进了“湖畔居茶楼”,当时特别崇拜那里的一切,不管是茶,还是西湖,都特别的美,那种平淡里有穿透心扉的力量。

我喜欢喝茶,在启蒙老师沈黎明的引导下学到了我的第一道茶艺:掺茶——长嘴壶,从此便对茶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2008年年底,我开始跟随师傅进行公益演出,参加一系列的茶文化推广活动。2010年,我很荣幸地获得“中国世博茶仙子”的荣誉,至此,我对茶有着更加浓郁的情感。随后几年,在朋友老师的帮助下,我组建了自己的茶艺表演队,更多喜爱茶的小伙伴加入到团队当中。我们对茶有着浓烈的兴趣和丰富的感情,我们走南闯北,希望能为茶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刘琳和她的“绿雪芽白茶体验馆”


 古琴、流水、方桌、陶坛、水竹……走进石家庄“绿雪芽中国白茶体验馆”,三五友人围炉煮茶,水烟袅袅,茶香飘荡,一切都显得雅致清幽。身穿米色茶服的店员端坐煮茶,一举一动温婉沉静。让人不由自主安静下来,与她们一起细细体味茶韵,感受白茶独有的纯净。

茶楼的主人,河北信德茶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琳不施粉黛,一袭砖红色茶服,典雅端庄:“我想让更多人了解白茶、喜欢白茶、喝上健康的白茶。”

偶遇“绿雪芽”结缘纯净白茶

了解越多,白茶的淳朴、自然就越是感染着她。

“一次帮着朋友办婚礼,为表示感谢,朋友送给我一套很精美的茶具。”看到那么多精美的茶具,却无从下手,刘琳决定学茶。她每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赶到茶楼,一呆就是一整天。她被茶迷住了,从识茶、学茶、再到品茶,一年的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对茶的执着让她成为一名习茶者。

“最初是被泡茶的优美动作吸引。”刘琳每天回到家,就用瓶瓶罐罐充当茶具,练习茶艺,“当我终于能将所有的动作连贯下来的时候,心里非常自豪。”

那时的刘琳对茶性并不了解,还没有自己的观点和坚持。“先喝铁观音,只是因为香;接着喝普洱,因为听说能减肥。”刘琳笑着说,“我是跟风喝茶。”不过她天性大方,喜欢分享,听说什么茶好,就买上几提,放在汽车后备箱,遇到朋友就送给人家,“我买的茶大部分都送给朋友了。”

一天,一家茶店老板提议她试试白茶。“是有机产品,据说有延缓衰老抗氧化的作用,知名品牌的化妆品中就有白茶提取物。”刘琳一听很感兴趣,就让这位老板打电话给白茶生产商,从福建买了10斤白茶。“没想到,这一喝就再也离不开白茶了。”

每天泡上几道白茶,“自然萎凋,不炒不揉”所带来的茶叶本身的芬芳,让她如沐阳光,身心愉悦,小火慢煮冲泡过的白茶,醇厚的茶香,让浮躁的内心沉淀下来,白茶所带来的体感,让刘琳再也离不开它了。

2009年,刘琳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北京,见到绿雪芽福鼎白茶生产厂家——天湖茶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林有希。林有希的第一句话就打动了刘琳:“茶是要喝到肚子里的,做茶就要做良心茶,不然是会死人的。人做事不能贪,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行,要做能传宗接代的事。”一席话,让刘琳感到了林有希的真诚和坦荡。她坚定了选择“绿雪芽”的决心。

2010年4月,刘琳和两个朋友在石家庄一家商城开起了“绿雪芽”福鼎白茶专卖店。当时的石家庄白茶市场仍未打开,很多人都不认识白茶,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白茶,她天天桥东桥西跑,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止她高涨的热情。

为了更加深入学习白茶,刘琳去了福鼎。在福鼎,她了解到天湖茶业是中国茶业行业百强企业和白茶国家标准起草单位。白茶的淳朴、自然感染着刘琳。“白茶让我知道自然、健康的才是最好的,内在拥有比外在浮华重要得多。”静下心来的刘琳泡出的白茶味道纯正、柔和,非常受客户们欢迎。

选择“绿雪芽”执着白茶生活

天湖茶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将茶园定位“有机”,在追求技术进步、质量管理等方面不遗余力。

“选择代理‘绿雪芽’品牌,不仅因为它的有机健康,更是因为我敬佩林有希董事长的睿智和责任感。”刘琳说,林董事长是制茶世家传人,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将茶园定位于“有机”。当年,他包下6个荒废的茶园开始整理,人工除草、施肥料、研究种植方法,为探索茶叶的有机种植付出了不少代价。2009年,福鼎茶园的虫害让他损失了三分之二的茶叶,但即使这样,他都坚决不用农药。因为林董事长知道,茶青原料对白茶成品影响非常大,土壤干净与否,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口感大不一样,什么也掩盖不了。如今,天湖茶业在福鼎太姥山已经开发了3000亩规范化管理的有机茶园,土壤和周边环境也都没有污染。“茶园要求每隔5米就要种天竺葵和樱花,保证水土不流失。”

“白茶所以叫白茶,就是因为它的成茶外表满披白毫,如银似雪,是最古老、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属轻微发酵茶,人们形容它是‘百草之王、百病之药’。”谈起白茶的特性和优势,刘琳眼里放出光彩,“因采摘制作标准不同,白茶分为太姥银针、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新工艺和老白茶饼等,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喜欢鲜爽的可以喝新白茶,口味重的喝老白茶。而且,老白茶还有宝贵的保健功效,有‘三年为药、七年为宝’之说。”

端坐茶几前,刘琳娓娓道来:“我做专柜后经常与林董事长见面。2012年,我去北京,闲聊中,林董事长问我饭店生意怎么样?我说,从2011年开始,经营状况就不太好。说来也巧,这时饭店经理打电话说,旁边的银行要扩建,想收购我的饭店。林董事长一听就建议‘做我们的河北总代理吧’。我动心了,因为我真心喜欢白茶,如果做了总代理,能让更多人了解白茶、喝上白茶。”

回到石家庄,刘琳马不停蹄,开始寻找店面。“很多朋友都不支持我开店,认为做茶叶很难赚钱。”可刘琳有自己的想法,开店不只为利润,只要能养住店面就行,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白茶、喝上白茶,身心受益。“万幸的是,老公很支持我。”刘琳笑着说。

2012年12月31日,刘琳的“绿雪芽白茶体验馆”开业了。

感悟“绿雪芽”坚守白茶理念

她的白茶体验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只能喝茶、看书,不能打牌。她只做清茶馆。要在喧嚣的城市中保持一个安静的角落,让大家看书品茶,传播茶文化。

刘琳爱茶,但不善于营销,刚做总代理时客户不多,起初的四个月,生意没有起色,几乎没有收入,房租、水电、员工工资等都是不小的支出。她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加上自家饭店转让事宜没有谈妥,亲戚朋友也都不支持开店等等,资金周转很紧张。刘琳终于坐不住了,她开始领着店员发宣传册,尝试各类白茶营销方式,“成绩还不错。”终于,随着白茶市场的火热,生意渐渐步入正轨。

“但生活总是苦乐参半的。当初找店面只想到了面积大、好停车,对周围环境考虑的少。紧邻二环路的嘈杂,着实不适合白茶‘安安静静的沉睡’。”在爱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刘琳又开始找房子,她发现了现在的底商,两层楼,透过窗户还可以欣赏到周围的景色,虽然整体面积不大,但每一间茶室都可以观景,还可以感受到午后丝丝暖阳,这种外围环境正符合白茶的淡然的个性,也正是她一直追寻的感觉。刘琳果断转让了西二环店,搬到了公园旁。

“环保、优雅、朴实是我们的宗旨。”她和爱人亲手设计装修了这个体验馆,墙面以宣纸代替墙纸,“书吧”里是用竹子搭的书架,装饰品是古朴自然的陶器和他们淘来的旧门楣、古琴等老物件,一切都与白茶的自然淳朴相呼应,雅致的环境让来这里喝茶的客人们感到安详和放松。

搬到新店,刘琳依然坚持不执意推销。“只要客人来喝茶我们就欢迎,即使喝一年我们也一样热情,只有用心去做、用真诚去做,才能让更多人喜欢白茶,才能吸引更多的茶客、分销商。”刘琳知道,培养客户急不得,就像制白茶的老化过程,没有捷径,一定要尊重自然,只有用心做才会行。“做白茶,萎凋、烘干都有技巧,要选好原料,用对加工工艺,还要看茶做茶、看天气做茶,萎凋不当,味道就会变坏,有闷味。要恰到好处、慢慢地让水走清楚、走透,让茶通过岁月的沉淀产生自然微发酵的过程,才能有白茶特有的毫香蜜韵,对人体才更有综合的保健功效。”

“三年前,天湖茶业就研发出一种松压技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利于白茶内部营养转化,还节省空间。”刘琳拿来一个茶饼,“厂家将松压后的白茶整整存放了三年。经过测试,活性酶依然很有活力,营养成分还在不断增加。今年才投放市场。天湖只做好茶,始终不急功近利。林董事长曾打了个比喻,做茶就像用毛笔写‘一’字,可能谁都会写,但是怎么能写漂亮就很要功力。”

刘琳的白茶体验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只能喝茶、看书,不能打牌。“我只做清茶馆。要在喧嚣的城市中保持一个安静的角落,让大家看书品茶,传播茶文化。”刘琳要求员工们多读书,因为茶文化不是单纯的茶,而是很多内容编织起来的。“做茶做久的人,会和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渐渐靠近,更懂得如何做人,这就是茶的魅力。我们的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讲究心安则人安,人安事则成,就像要享受老白茶的韵味,一定要尊重白茶的本性,让茶安定存放几年。

制茶讲求清洁内心,正气做人,以雅为贵,万物相合,刘琳的茶人生活也是如此,她坚守“清正和雅”理念,真心爱茶,专心做茶,努力让更多人喝上健康茶。

土家四道茶的秘密


土家四道茶是把数百年前容美土司(今湖北鹤峰、宣恩、五峰一带)土家人按一年四季款待贵客的“贝锦卡茶道”,集合在一起展示土家茶文化的茶道。第一道茶——白鹤茶。茶道小姐在茶道乐团演奏《鹤峰采茶谣》、《茶歌》、《柑子树》等轻松愉快的茶道音乐中,端着古色古香的茶具给客人上白鹤茶(现名富硒茶)。

相传一只白鹤从武陵山去大巴山取仙丹,逢容阳大旱,白鹤遇难茶山,被土家阿哥咬破手指滴血相救。白鹤取回仙丹,又见阿哥吃力打井找水,遂吐丹于枯井,枯井溢满了清泉,白鹤却献出了生命。白鹤井由此得名,白鹤井水泡茶,叫白鹤茶。

第二道茶——泡米茶。沿习了土家人的咂酒遗风。此茶制作精细,是将糯米蒸熟后干成“阴米”,用河砂爆炒成泡米。冲泡米茶时,要将开水慢慢地从碗边旋至中间,否则,泡米就会蹦出碗外。然后在碗上放一支竹筷,供客人搅拌糖和泡米。这只竹筷就象征咂酒用的竹管或麦管。

第三道茶——油茶汤。不来贵客,不筛油茶。土家人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制作麻烦是原因之一。将富硒茶,时令新鲜果实如玉米、黄豆等油炸后冲泡而成。做油茶汤,用茶油最好,炸出来的食品,要呈棕黄色,特别香脆;富硒茶最好是中等炒青;春夏季做油茶汤,用新制茶叶,味道更加鲜美可口;伴料可选择玉米花、泡米花或油炸糯米花和花生米、豆腐丁、瘦肉丁、油炸鸡蛋等等。综上所述是制作油茶汤的准备工作,接着是做油茶汤,先将适量的油放入锅中,把茶叶捞起来,加入冷水,放盐,待油汤烧至开而不沸时,把油炸茶叶撒入锅中,然后将油茶汤冲入盛有玉米花等伴料的碗中即可食用。

第四道茶——鸡蛋茶。一般是土家新郎新娘在婚期或儿媳在父母寿庆时孝敬双亲的一道茶,吃茶必有馈赠,名曰茶钱。每碗茶放三个蛋,土家人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现在,筛给客人的鸡蛋茶不收茶钱,只是作为一种礼仪,客人送给主人的是祝福,主人送给客人的是吉祥。目前,土家四道茶已成为接待贵客的特别节目,能增进山内与山外的相互了解,是加深人们感情的纽带和桥梁。在茶道晚会上,客人不仅仅品尝了土家人不同节日或喜庆时待客的“四道茶”,还欣赏了茶道音乐、茶具工艺等。

中原茶仙子彭静的茶事业之路 “六如茶痴”的关门弟子


“六如茶痴”的关门弟子,中原茶仙子文化工作室的掌门人。谁也不会把这两重身份跟一个正值花信年华的小女子联系到一起,然而万万没想到,我们这次要拜访的一位茶艺与茶道兼修的大师级人物,却正是这样一位看上去很娟秀很温婉的信阳女孩,她就是彭静,也是信阳呈祥茶仙茶文化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中原茶仙子彭静的茶事业之路“六如茶痴”的关门弟子

一个30岁不到的女孩,却有着数不清的头衔和桂冠。中原茶仙子,国家级高级茶艺师,国家级高级评茶师,河南省的责任感。

在彭静看来,茶艺应该是简单的、可复制的。正是基于这些,她开班办学,让更多的人感受茶艺之美,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茶养

生,以道养心,把茶艺和茶道融为一体。

听说“茶仙子”在信阳开班办学,信阳师院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都表示欢迎,并和工作室签订了合作协议。职业技术学院的吴院长说:“茶文化进校园,不但能够充实空乘学员的文化内涵,而且也能推动信阳茶文化的普及,我们是非常支持的。”

素心紫壶艺无限


素心紫壶艺无限

◆闵学平

紫砂花货的美,美在它出人意料的风格,美在它自由自在的艺品。和其他类型的紫砂壶不同,紫砂花货的形象,它可以是大自然中任何打动人心的场面,是日出东方、旭日东升时的汹涌澎湃,是春华秋实、一花一叶的生命历程;紫砂花货的造型,它可以是各种器皿的借形改装,是高僧头上的僧帽,带着沉静的禅意,是渔人的斗笠,散发着亲切的生活气息。在黄丽萍的眼中,紫砂花货的种种艺术特色都浓缩为对生活的提炼升华,是感性的情感表达。黄丽萍是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出生于陶艺家庭,她的父亲是紫砂工厂的元老之一,不仅老人自己善于调配紫砂泥,而且和众多的老艺人交情颇深。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黄丽萍早早地就对紫砂泥有了深层次的了解,而且在父亲和老艺人的交往过程中,还早早地锻炼了黄丽萍的眼界,眼界对艺术的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对她后来紫砂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丽萍的紫砂艺术不仅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且从她进入紫砂行业时,就投入了名师的门下。她先后跟随多位紫砂名人高手的门下,集合众名家之所长,最终凝聚成她独特的艺术理念。

从供春壶的树瘿开始,紫砂壶就与自然结缘,黄丽萍也延续了这天人合一的缘分,把自然与紫砂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紫砂花器来。在《萍水相逢壶》(见图)中,黄丽萍一手策划了葫芦与葡萄在紫砂壶上巧遇。此壶的壶身仿佛是一粒被艺术夸张了的葡萄,硕大圆润,展示出了饱满与力度,具有生命的活力。壶流和壶把则是粗藤弯曲而成,舒展自然有力。壶钮是一个横卧的葫芦,不知从什么地方就长了出来,柔软而弯曲的细细的茎叶铺盖在壶盖上,甚至一直延伸到了壶身。从壶把这跟粗长的藤上伸出的葡萄,也开始在壶身蔓延,渐渐地和葫芦相遇了。这两个爬藤类的植物在此处偶遇,却又给人以完全自然的姿态,似乎是大自然的妙手偶成,葫芦与葡萄的萍水相逢,之后又是各自生长,即使是擦肩而过,也是难得的缘分。

薄胎壶,是紫砂艺术花园中,最为娇嫩的一朵。它是紫砂艺术中令人惊艳的神乎其技,原本薄胎的是瓷器的制作方法,后来被才能出众的紫砂人运用到了紫砂壶的创作中,人们常常会用“薄如蝉翼,轻似浮云”来形容,让紫砂壶的艺术世界更加的妙曼动人。虽然从外表上看去,它和一般的紫砂壶几乎没有差别,也是一副沉静端重的样子,但是拿到手上,却轻得叫人惊奇,让人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对待,仿佛一用力就怕它会受伤一样,是名符其实的掌中明珠。薄胎壶比一般的紫砂壶要轻了许多,胎体极薄,成型困难,这是对纯手工制壶技艺的一大考验。由于薄胎紫砂壶的技艺要求之高,其传世的作品并不多。但是今天却有幸能看见黄丽萍新作的薄胎壶。

在黄丽萍的心中,紫砂艺术是神圣的精神追求,是人们对美的享受和感念。她在创作每一把紫砂壶时都特别注重艺术的审美,和内在文化的底蕴。

紫砂:紫玉生香诗情来


紫砂

◆闵学平

究竟是宜兴让紫砂出了名,还是宜兴的能工巧匠让紫砂出了名,抑或是紫砂造就了宜兴的能工巧匠,更是让宜兴出了名,谁也考证不清了吧!自明代以来,紫砂界人才辈出,艺人们在继承传统的时候,更是追求创新,融入新的元素,注入自己的情感,让每一把壶都有其独特之处。

刘梅仙,生于陶都丁山,长于陶都丁山,从小喜欢紫砂壶艺,八十年代初便开始学习制壶技艺。期间得到舅舅马金旺以及徐汉棠等多位大师的悉心指导,把传统和现代制作工艺融会贯通,更好地处理紫砂造型的各种比例及形式变化。用她自己的话说方法有二:一种是用重复的方法,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另一种是对比的方法,是在变化中求统一。日积月累,技艺精湛,作品深得藏家喜爱。

现供职于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刘梅仙就是这样在她的每件作品上都独具匠心,同样的题材,同样的泥土,在她的手中总能表现出不一样的形式,让人不由自主地眼前一亮。她的“荷花乳香壶”(见图)圆润饱满,灵动雅韵。壶型如母亲饱满的乳房,充盈着香甜的乳汁,让人的思绪,一下子似乎又回到母亲那温暖的怀抱。壶身捏塑的泥绘荷花不仅高洁美丽,且寓意吉祥,带着些许禅意,与飞旋的蜻蜓让壶显得更加灵动、飘逸而又圣洁、典雅。整把壶造型简练端庄,给人以温馨之感。

第一眼见到她的“仙桃壶”,立马让我想起了中国神话故事中王母的蟠桃园中的蟠桃。西王母诞辰,以蟠桃宴请众仙,孙悟空偷吃蟠桃的故事深入人心。杜甫也曾有诗云: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因此,“桃”自古以来被寓“福、寿”吉祥之意!细观“仙桃壶”壶身用硕大丰满的寿桃为主体,圆润有气度;盖上竖一小桃、折枝为钮、盖面又贴一桃叶;壶嘴处也以折枝、小桃、桃叶加以修饰;卷曲树枝为把,枝干苍劲有力,枝节老练干脆,毫无雕琢之气。

紫砂是一种传统文化,所以对于紫砂的创作而言,传承与开拓,两者缺一不可。刘梅仙在对紫砂艺术的追求道路上,孜孜不倦,每件作品注入她的智慧、心血。

每一种相遇都是一种缘分,不管人与人,还是人与物,而刘梅仙与紫砂相遇,也是一种缘,结了壶缘。岁月的长河,静静的时光,一间屋子,一个人,一张泥凳,一捧五色土,一颗智慧的心,一双灵巧的手,不惊不扰,从容淡定,在紫砂的世界里追求着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

名家书写紫玉金砂的绝世芳华


时大彬,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时大彬制壶技艺全面,在泥料配制、成型技法、器形设计以及属款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邵大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最负盛名的制壶大家,为人慷慨豪爽,年少成名。有一壶千金亦不可得之说。邵大亨承上启下,继时大彬之后,继承推崇发扬紫砂艺术,并以简洁为特征,以把玩为准则,把紫砂艺术的内涵综合体现在材质形体工艺上。其作品和他本人的精神情操融合为一体,在客观上为紫砂素器的发扬光大创造了条件。这对后来产生像顾景舟这样的紫砂艺术的代表人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顾景舟,曾在《宜兴紫砂壶艺概要》中写道:经我数十年的揣摩,觉得邵大亨的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大成,改变纤巧糜繁之风,从他选泥的精炼,造型上的完美,技艺的高超,博得一时传颂。

后人多以“大亨”作品为楷模,临摹仿制。而邵大亨的真品几经流落到现在已经为数不多。这件大亨壶充分运用刮、压、削、勒、推等工艺技法,整体圆浑质朴,肌里丰富,口盖严密。壶把用暗接法粘连,与壶身浑然一体,顺畅自然,充分体现严谨工整,古朴雅致。此壶原藏于山东济南府,民国时期由一位藏家用一对明代朱砂花瓶换得,流传至今,现藏于北京古玩城三层168厅10号恒生堂。

顾景舟的紫砂三部曲

顾景舟1915年出生在中国江苏省宜兴市川埠乡上袁村一个紫砂世家,18岁时凭借其深厚的文学内涵以及严谨的制壶工艺一举成名,跻身壶艺名家行列。由于其高超的陶艺,曾被上海郎氏艺苑聘请,做仿古陶。这一时期可以说是顾景舟制壶生涯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因为他有幸接触到了一大批古代名家的珍品,他每遇历代名作,都反复揣摩,悉心研究,吸取并掌握了中国陶艺的博大精华。

顾景舟紫砂小仿古

新中国成立后,顾景舟多次参加宜兴地区古窑址的发掘研究工作,对蠡墅羊角山宋代紫砂窑址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证。顾景舟对紫砂陶的历史沿革、名人传记、古陶鉴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资料收集工作,先后发表数十万字有关紫砂陶艺的论文。

1985年,顾景舟担任宜兴紫砂研究所所长,将紫砂艺术从商品化宣传上升到艺术品的文化层次。顾景舟觉得明代中期至今的紫砂艺术可以像书法、绘画一样,分为神品、极品、精品、能品。明代供春、时大彬,清代陈鸣远,作品造型完整,技术高超,他们将紫砂技术发扬光大,并与中国文化艺术结合起来,他们的代表作,应尊为神品。清代陈曼生承前启后,“曼生壶”就是紫砂艺术与诗书画艺术的结合品,即便技艺有所不足,若是真作,也可称为极品。顾景舟坦言,历史上紫砂仿古之作不少,他自己亦有一段时间专门仿古,虽然壶形依旧,但随着社会进步,技艺上则超越前人。东西是仿的,但质量是好的,堪称精品。而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今人制作的高档紫砂茶具,则为能品。顾景舟将其紫砂生涯总结为少年仿、中年创、晚年变三部曲。

创造当代紫砂经典

紫玉金砂的馨香穿透了时空,今天,紫砂壶的灼灼芳华更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人雅士、达官显贵,布衣庶民,皆心仪紫玉金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时光流转到1985年,紫砂壶制作大师赵建旗先生创立了“宜珍紫砂”品牌,建立了紫砂博物馆,先后收藏明清紫砂壶标本万余件,明清时代紫砂名壶一千余件,填补了我国紫砂壶相关领域的空白。

双色南瓜壶赵建旗作品

2007年,“中国紫砂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联合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中国紫砂壶研究会,共同开通“宜珍紫砂”官方网络平台。该平台是目前国内最专业的宜兴紫砂壶交易平台,旨在弘扬中华文化,宣传和普及宜兴紫砂壶的专业知识;立志于汇聚紫砂名家,融合古典紫砂工艺和最前沿的设计理念,打造“宜珍紫砂”艺术品牌,创造当代紫砂经典。

平台设有紫砂商城、紫砂名家、鉴定评估、紫砂专栏、老壶捡漏、博物馆等多个实用性、参考性极强的板块。平台从最专业的角度规范市场,严格把关,从原矿料到每一位制壶艺人都精心挑选,无论制壶高手还是民间大师,均可无偿在此平台展示技艺、展现展销作品,现已汇聚了千余名制壶大师,潜力巨大的实力派高手,其作品泥古又别具创新,充分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广大藏友也可在此得到放心壶。

今天紫砂文化已经蓬勃兴起,并已走向世界,它的生命力是专存的、延续的、发展的、强盛的,已经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国陶艺文化的一支奇葩。前进的路没有终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宜珍紫砂正在书写紫玉金砂的绝世芳华,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为了华夏文明的精髓永远熠熠生辉。

赵建旗简介

国内最具专业的历代紫砂器研究鉴定专家、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宜珍紫砂创始人;中国紫砂壶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中华古玩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当选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中国紫砂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授予“民间文物鉴定家”称号;中国民间文物传世工程组委会评为中国十大古玩研究会会长;2014年3月,应邀在美国加洲大学讲学;2014年5月,当选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双色南瓜壶”被美中收藏家协会永久收藏;“裙花提梁壶”被美国加洲大学东亚图书馆永久收藏;“中华四方壶”作为国礼被意大利大使永久收藏;“中华四方壶”在2014年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稀少的邵友兰款紫玉金砂壶现世


“想不到,存世稀少的紫玉金砂壶居然在杭州有一把,而且还是邵友兰款的,这件藏品保存完好,太不容易了。”在今年五月的杭城某民间鉴宝活动中,老张的这把壶第一次亮相,鉴宝专家端详良久,给出了紫玉金砂壶的结论,这让现场识货的藏家们万分激动,而此时对紫砂壶知之不多的老张却傻眼了。老张来自收藏之家,他自幼喜爱古玩,现已成为杭城资深的民间藏家,他甚爱瓷器、玉器和青铜器,却对紫砂壶并不关注,于是,家里的这把紫砂壶被他随意地收在鞋盒后,堆在储藏室内,老张也忘记了它的存在。直到近期搬家,紫砂壶终于被发现了。

恰逢杭城有民间鉴宝活动,老张报名参加了,带上了精选的两件瓷器和这把紫砂壶,结果,只有紫砂壶入围评选,成为一百件收藏精品之一。

“邵友兰为清道光年间人,是当时的制壶名家之一,也是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祖母的前辈人。邵友兰善做仿古器型,尤以"配泥精致,质坚如玉为一绝"。邵友兰制作了许多精美的紫砂器,为后人所喜爱。”自紫玉金砂壶入围后,老张自学了许多紫砂壶的知识,也收获了不少藏壶心得。

我们仔细端详这把“邵友兰款双环直筒紫玉金砂壶”,壶高为16.65厘米,盖口外径为9.2厘米,盖口内径为5.8厘米,壶嘴至壶柄长为15.8厘米,壶钮双环单圈直径为1.9厘米。轻敲壶身,发出如敲打玉器一般的声音,能感受到壶的质地较硬。端起壶,感觉壶总体比较重。

此壶造型简单古朴,整体比例十分协调,壶嘴、壶身、壶柄成一条直线。其壶身为直筒,并无纹饰,长柄直流,执握舒适。壶身“色不艳、质不腻”,上面呈现出油润的光亮,包浆很自然。

开合壶口盖,口盖密合严谨。打开壶口盖,壶口盖背面刻有“友蘭”二字。我们将电筒光束照进壶内,惊喜出现,浅棕色的壶内身上,隐在泥中的金砂和金丝历历在目,十分美丽。再看壶底,壶底正中有烙印,为带边的方章“聚陶监制”。

品壶现场藏友问老张,是否要将紫玉金砂壶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我还是比较喜爱瓷器、玉器和青铜器,如有爱壶之人喜爱此壶,我愿意让之。”老张回答道。

《茶道养生》


今年的长安,瑞雪纷飞,银妆素裹,空气较往年格外清新。林治君以新著《茶道养生》见示,净几明窗间,映雪清赏,位觉惬意。

现代社会是一求效率的社会,大街阡陌上,到处都是匆遽的身影。天下攘攘,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记得西安东大街曾立有唐代白居易的《过天门街》诗牌:“雪尽终南又一春,遥怜翠色对红尘。千车万马九衢上,回看看山无一人。”不独古时如此,在当今社会,能够歇下脚步,静下心来,品一杯清茗,聆山水清音,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

追名逐利并不可非,正是在众生的汲汲奔走中,人类的物质文明不断地进步,生活水准也不断地提升。只不过,在这些不遑歇息的脚步中,在心力交瘁的倦影里,有不少才杰之士过早地走到了生命的终点。近年来,各种精英人物“过劳死”的新闻,时时见诸报端。一批批知识分子、文艺明星、商海巨子英年早逝。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研究,世界上有60%~70%的人群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而越是成功人士汇聚的地方,亚健康状态乃至于英年早逝的比例就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压力大,工作节奏快,生活没规律。

寸阴尺璧,生命如金。在匆忙劳碌的现代社会,行之有效的养生之道,对于现代人,特别对大多数处于亚键康状态的现代人,就显得非常重要。

所谓养生,就是调养、润泽我们的生命,使生命的机能保持在一种协调、安定、健康的状态。它的实质,则是养性。因为,只有调养我们的心性,我们的色身才有可能得到长久的安定与康宁。在这个方面,创造了生命奇迹的中国茶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根据茶道界的说法,饮茶者得“茶寿”,即是将“茶”字拆开来,“艹”为二十,加上底部的“八十八”,为一百零八岁。茶道界多寿星,他们通过有效的茶道养生,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快乐地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成为活力四射纯净幸福的现代人。

中国的哲学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修身养性。而茶道,则能将中国哲学养生的精微之处,通过明洁高雅的形式,在茶香氤氲、佛道诗禅中,进行生动鲜明的演绎与呈现。

在茶道界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注重心灵的感悟与提升,而忽略了基本形式的训练与磨砺;另一种是注重基本程式的训练与磨砺,而忽略了心灵的感悟与提升。这两种倾向,实际上体现了形下与形上、生理与心理、器物与大道、方内与方外的难以融合,故而各有侧重,分庭抗礼。展读林治君此书,最大的感受是,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以茶养身”和“以道养心”两个层面,是一本既有理论见解,又有实际体证,知行并重、身心兼养的佳作。

欲明茶道,首先必须明白茶技和茶艺。

循着这样的思路,本书提出了“品茶三境界”——得味(从茶的色香味品出茶的类别、品种、新陈、优劣)、得韵(将茶事活动上升为艺术)、得道(以茶为媒去沟通自然,内省自性、澡雪自我、契悟大道)以及品茶之际的“三看”(一看外形,二看汤色,三看叶底)、“三闻”(一闻未泡前茶香的纯度,二闻茶在冲泡后显露的本香,三要闻茶香的持久性及变化)、“三品”(一品茶叶制作时的火工水平,二品茶叶的品种特色滋味,三品茶的韵味)、“三回味”(口腔回味甘醇,舌本回味甘甜,喉底回味甘爽)等由茶技、茶艺进乎茶道的要诀,循序渐进、丝丝入扣地引领读者进入茶道天地。在介绍了儒释道三家与茶道养生之后,又由圣入凡,倒驾慈航,介绍了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花茶、普洱茶的日常泡法。再之后介绍的武夷留春茶(道)、六如禅茶(佛)、普洱岁月(儒),则是心术并重,道艺兼弘。

茶艺是在茶道精神指导下的茶事实践,是一门生活的艺术,包括品茶的技能和艺术。在本书的茶技和茶艺部分,作者介绍了中国名茶的种类、茶艺方法等茶道养生的物质基础,提出了以茶养生的十大功效,诸如提神益思、消炎灭菌、降脂降压、美容养颜、保肝明目、延年益寿等;区分了饮茶的两大类型即清饮与混饮;作者还提出,茶道养生时,根据人数的不同,可以体验不同的氛围:独品得神,对啜得趣,众饮得慧。凡此,都可作为养生宝鉴,启人暇思。

诚如作者所言,“茶艺与茶道互为表里。茶艺主技,载茶道而成艺;茶道主理,因茶艺而彰显。茶道是茶艺的灵魂,在修习茶艺时必须‘以道驭艺’;茶艺是茶道的表现,在实践中必须‘以艺示道’。”在本书的茶道部分,作者阐发了茶道的基本精神:和(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静(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茶道修习过程中茶人的身心感受)、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并介绍了美学与茶道养生、道家与茶道养生、佛家与茶道养生、儒家与茶道养生,指出内涵丰富的中国茶道,既包含了积极入世、大济天下的儒家思想,又包含了天人合一、守璞全真的道家思想,还包含了茶禅一味、见性成佛的佛家思想。茶道荟萃了儒、释、道三教的思想精华,所以最合于修身养性。

在“佛教与茶道”一章中,作者从“茶禅一味——学法悟道的根本”、“无住生心——幸福快乐的源泉”、“活在当下——人生智慧的心灯”、“一期一会——为人处世的法宝”四个方面,论述了佛教思想与茶道的深层联系。读者诸君对其中的任何一点,只要细心回味,都可终生受用无穷。以“一期一会”而言,《金刚经》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应作如是观。”林治君曾用此偈意,作成上联,并足成下联云:“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如泡影,惜花惜月惜情惜缘惜人生。”他开设的茶艺馆就叫“六如轩”。而从林治君的这对妙联来看,叫“六如轩”固然好,叫“六惜轩”也不错。珍惜缘分是佛学的一个基本素养。有两句唐诗说:“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短暂的人生,充满了四病八苦,因此就要更加珍惜。我在拙著《佛缘丛书》的序中说:“佛缘本是前生定,一笑相逢对故人”。佛说五百世的修行,方换得今生今世匆匆的一瞥。可见我们每个人此时此刻的相见,都是生命中的长久的预约。因此,为茶人所钟爱的《虚堂录》中的两句诗是我们所应当经常回味的:“相送当门有修竹,为君叶叶起清风。”——当茶会结束后,主人送客人到门前同,连台阶边修长的竹子,在清风吹拂中婆娑起舞,发出沙沙的声响,也在代主人殷勤地挽留客人。“客至心常暖,人走茶犹温”,这既是茶禅之道的妙谛,也是处世待人之道的妙谛。

读林治君此书的另一个较深的感受是,林治君的这本著作,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是以一个茶人的空灵与坚实,遍访茶乡,深入仙佛窟宅,一步一步地丈量出来的。作为《中国茶道》、《神州问茶》的作者,林治君十余年来,披星戴月,跋山涉水,访茗探泉,芒鞋踏破岭头云,在天地的清和正气中,陶铸性情,变化气质。正如书中所云:“茶字草当头,木字底,当中是人字。即‘人在草木中’。”如果没有这一番历练,林治君就不可能在书中对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普洱茶、花茶这些基本茶类的“茶性”有那么精到入微、如数家珍的阐发。非独如此,林治君还通过自己的独到体悟创制了六如禅茶的程式,其基本步骤如焚香礼佛、法海听潮、*轮常转、佛祖拈花、菩萨入狱、如人饮水、圆通妙觉、再吃茶去等,都是深得佛教禅宗的三昧。由此看来,林治先生又不仅仅是一个茶人,同时更是一个妙得佛家三昧的禅者。因此,这本散发着清雅、醇厚的茶香禅韵的著作,就宛如空谷幽兰,暗香浮动,令人如痴如醉。亦如古持钟声,杳杳悠悠,使人神清意远。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唐代杜牧的这两句诗,形象地传达出了茶禅一味、反省自我、妙悟人生的底蕴,千古以来,为茶人所喜爱。记得有一句茶谜说:“人间草木知多少”,其谜底乃是“茶几”。是啊,人间草木到底有多少?能够欣赏人间草木的人又有多少?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对好友张怀民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停下匆遽的脚步,休歇尘缘,静静地品一杯茶,在享受这难得的“浮生半日闲”之际,其心灵也必将得到澡雪与升华,从而心物一如,归家稳坐,方能蓦地发现本来面目,摸着娘生鼻孔,方知这人生这世界原来竟是如此的美丽:眼横鼻直,水穷云起,春生夏长,柳绿花红……

林治先生从茶乡武夷山来到西安,主持品位高华的“六如轩”茶艺馆,致力于茶文化的推展工作。“六如轩”东与大雁塔紧相毗邻,将雁塔佛影尽收其中。在林治先生来西安推广茶文化的这段时间里,西安的茶道界朋友纷纷前来,欣赏茶艺,品茗论道,六如轩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弘扬茶禅文化的一个重心。记得林治先生说过,在六如轩品茶,有三个最好的时节,一是每月阴历十六七的晚上,当皓月临空之时,“灭烛怜光满”,于茶室品月,晶莹剔透,神清气爽;一是在雨天,在茶室观赏雁塔雨景,淅淅沥沥,长养禅心;一是在雪天,于茶室赏雪,表里澄澈,神意俱清。现在,值林治君此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们衷心祝愿林治先生和六如轩茶艺馆,继续不遗余力地弘扬茶禅文化,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充分展现其活力而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中国茶文化深入人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相信本书的出版,将为知识分子了解茶道、走近茶道、品味茶道,提供一个绝佳的读本。也祝愿天下的茶人禅人,与茶禅有缘的读者诸君,养生有道,福寿安康。

名师佳作助阵紫泥茗芳


何道洪制圣珠提梁壶

韩美林设计、周桂珍制凤鸣壶

吕尧臣制华径壶

昨日,由福建省艺术品行业协会主办的“紫泥茗芳——何道洪紫砂作品品鉴会”落下帷幕,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设计并制作的二十二把百万级名壶在短短三天时间里吸引北京、上海、宜兴等地专业紫砂收藏家陆续来榕观展并与本地壶友展开学术研讨,现场氛围热烈。而在10月下旬,同样名为“紫泥茗芳”的紫砂茶器专场拍卖即将举办,一个月之内,榕城连续举办两场高规格紫砂活动,紫砂已成为当前福州收藏市场的热点话题。

展览、拍卖同步 藏友钟情福州

据了解,“紫泥茗芳”是今年福建东南秋季艺术品拍卖会紫砂专场的雅称,该专场由福建东南拍卖与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共同举办,昨日展览中何道洪作品圣珠提梁壶和乐圆壶即是此次拍卖的重要拍品,福建省艺术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海峡文交所总经理叶少波表示:“展览与拍卖协同开展,我们期望不仅能够产生市场聚焦效应,更能够起到学术引领市场的作用。”而何道洪本人也对此次展览极为重视,亲题墨宝“紫泥茗芳”赠予主办方。展览期间,各地收藏爱好者展开积极的探讨交流,来自宜兴的紫砂爱好者、宜兴电视台主持人咸阳月表示:福建茶文化底蕴深厚,紫砂的收藏潜力十分可观。

汇集当代名家经典 探寻榕城市场潜力

而叶少波对这个问题更是深有感触:“福建有好茶,也有好茶器,更有好藏家。这一两年来我们不断举办紫砂交流会、展览以及拍卖,可以感受到福建藏家不论是购买力还是鉴赏品位,都是可与北京、上海相媲美的。只是长期缺乏专业的推广与引导,导致福建紫砂收藏市场广而不精、大而不强。我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过,在市场培育阶段,文化引领的意义远远重于经济收益,我们通过展览、拍卖等形式,核心在于以市场的手段进行文化推广,业界须联合起来,以长远的目光和诚信的运营树立行业整体的品牌形象,从而取得整个福建茶文化产业的共赢。”而海峡文交所与东南拍卖共同举办的紫砂专场拍卖数据也验证了这一观点,该专场自2013年春拍推出以来已有三届,不仅成交金额持续放大,呈现稳健增长的态势,拍品档次亦逐步提高。此次“紫泥茗芳——紫砂茶器专场”拍卖除之前何道洪两件典型风格作品之外,还包括吕尧臣华径壶、周桂珍凤鸣壶在内的众多当代紫砂名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其中凤鸣壶的设计者为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韩美林先生,其鲜明的风格颇为抢眼。据了解,此次“紫泥茗芳”专场拍卖是东南拍卖历届紫砂专场品质最高的一届,福建紫砂收藏市场潜力究竟有多大,或可在今秋便知分晓。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紫霞仙子和她的养生秘密》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