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种类。

普洱是个蛋,简称茶叶蛋——杨镇瑜访谈录

时间:2012年5月13日下午

采访人:青翠紫丁香

受访人:杨镇瑜

丁香:镇瑜你好。在你的新著《去边境走私风景》中,有大量关于普洱茶的描写。其中涉及到澜沧的景迈、镇沅的千家寨、勐腊的易武,都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你曾在边疆生活过,能和我们说说普洱茶吗?

杨:哈哈。让我来谈普洱茶,好比让一个农民伯伯来谈卫星如何发射升空。我愿意把我知道的告诉你。我的优点一是比较帅,二是不说假话。很多时候,我宁愿不说话。

丁香:你怎么看待普洱茶价格的大起大落?

杨:在我的眼里,普洱是个蛋。简称茶叶蛋。茶叶蛋你吃过吧?经济、实惠、营养,但显得不太有档次。普洱茶价格的起伏,缘于人为的炒作。这种炒作,让茶农、茶商、消费者全面受伤。现在省外还有很多人不懂、甚至不知道普洱茶。也就是说,普洱茶被炒“夹生”了。真正的好茶与普洱爱好者之间,还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普洱茶的价值与价格是不等的。省外的好茶动辄几千元一市斤,至于普洱茶,你懂的。由于普洱茶门槛太低,大量家庭作坊和无良商人的存在,造成了普洱茶市场的长期鱼龙混杂。

一句话,普洱茶价格太高或太低都对市场不利。太高了拒斥消费者,太低又伤害茶农积极性。现在的市场需要理性、健康、良性的发展。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它的价格贵贱与我关系不大。我认准它了,没办法。

普洱茶发展的瓶颈在于缺少市场准入机制、缺少统一评价标准,在于无序竞争。这种乱象需要整合。我看到了云茶网和51普洱网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这很好。

丁香:你认为应该如何推广。当然,这纯属个人偏好。因为我在老树生普上能看到时间的力量。朱澄老师说得很好:时间是个魔术师。他让一饼普洱从小男孩长成小伙子、青壮年,直到变成一个沉默的智者。这些死亡的、晒干的树叶依然是有生命的,而且老而弥香。外省的茶叶为小叶种茶,放满一年,就基本上可以当垃圾扔掉了。而普洱相反。这也是普洱茶的优势与迷人之处。

丁香:普洱茶为什么多销往省外呢?

杨:这叫墙内开花墙外香。云南大部分地区都产茶,而且绿色无公害,老百姓田间地头收收采采就够喝了。昆明作为省会,应该有一个庞大的普洱茶群体。但他们东走走西逛逛,亲戚朋友送一点儿,也够喝了。而省外很多城市对于普洱茶而言还是空白,大量潜在的消费群体还等待着有人来给他们上课。

如果能借助电视和网络的力量,搞一些普洱茶鉴别、收藏、品饮的普及,用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让大家了解普洱茶,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要靠政府、行业和行业协会的力量,靠一两个人没用。

丁香:你认为应该怎样培育普洱茶消费人群?

杨:每人赏一个大耳朵瓜子——喝茶,喝普洱茶。这样的办法肯定简单有效,但估计警察叔叔也肯定不是吃素的。哈哈哈。喝茶的人是有福的。让那些没福的人滚一边呆着,该干嘛干嘛去。

拉拉杂杂地说了这么多,我看自己有成为某某、某某某那样的“名人”的倾向。在一个全民装叉的时代里,请原谅我的道貌岸然。谢谢。

CY260.com编辑推荐

台湾阿婆茶叶蛋的“大陆缘”


今年82岁的阿婆邹金盆,从二十多岁开始在日月潭玄光寺码头旁卖茶叶蛋,一卖就是近一个甲子。她表示,从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因为大陆游客而令自己的茶叶蛋一夜爆红,更被誉为“全台湾最好吃的日月潭茶叶蛋”。

据称,阿婆一天可以卖出五六千颗茶叶蛋,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赴台访问的湖北省长王国生等都直夸“好吃”。

一颗小小的蛋,因何有这么大的魅力?

阿婆对中新社记者说,生意好,茶叶蛋有独特的配方是一方面。她利用南投当地的阿萨姆红茶及埔里香菇,放置在山泉里,熬制独特卤味的香菇茶叶蛋。整个熬制流程包括选蛋、洗蛋、煮蛋、敲壳、卤蛋等多道工序,一个生鸡蛋变成“阿婆茶叶蛋”,至少要5-6个小时。

阿婆强调,生意真正好,是2008年7月台湾开放大陆居民直接赴台旅游以后的事情。“2008年7月之前,一周有三天大概在休息。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后,日月潭的游客多很多,每天生意都很好,每天像过年。”

年过八旬的阿婆,每天9点开门迎客。因为生意好,阿婆的摊位意外成为观光景点,她的摊位因此搬进景区专门设计的木屋内,她也获得唯一的摊贩执照。

谈起卖茶叶蛋,阿婆称,纯属偶然。她说,从小就在日月潭畔长大,18岁开始在日月潭附近贩卖一些纪念品,后来看到旺季时许多撑船的人忙得没空儿吃饭,灵机一动,就卖起方便食用的茶叶蛋。那时,加上一些台湾游客及外地游客,每天可以卖到七八百颗。

数字显示,台湾开放大陆居民来台旅游4年来,累计近466万陆客来台观光。其中,平均每月有超过10万大陆游客造访日月潭。

那么,阿婆现在一天究竟可以卖多少颗蛋?阿婆笑而不答,因为媒体的报道,令阿婆每月缴税额增加上千元,“就怕国税局再来查税”。

一旁的大女儿詹秀珍笑称,就是因为没有数一天卖多少个,妈妈的头发才不会白。阿婆的大媳妇林香莲介绍说,现在全家基本都在做蛋,考虑到成本没有请帮工,“三个人在家做蛋、三个人在摊位卖蛋”,因为都是手工来卤蛋,生产的数量有限,每天卖完就收摊。

采访中,客人络绎不绝。一位来自广西的游客王广平称,是从电视上看到有关阿婆茶叶蛋的报道,慕名而来。他一口气买了10颗蛋与家人分享。

一批大陆观光客搭船离开,阿婆不敢闲下来,她趁这个空档把一个、两个、十个等不同数量的茶叶蛋装进塑料袋里,等待下一波人潮。

阿婆茶叶蛋名声大噪,日月潭不但出现“山寨版”阿婆茶叶蛋,也有人看到新商机。

与阿婆一潭之隔的“所长茶叶蛋”,是台南新化知义派出所所长廖世华以新化当地生产的东成酱油、可乐以及十几种中药制成卤包,用大约4天时间制成。很多旅客吃过后也很惊喜,会与阿婆茶叶蛋来“比一比”。

对于竞争,阿婆称,无所谓,有钱大家赚,“七八月份又是最繁忙的时候,客人买来觉得好吃最重要”。

#水滴茶名人访谈#拼配大师李文华访谈录(一)


问一:象山熟饼的口感,它的味道很特别,令人一品难忘。当时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拼配出这款茶品?在您拼配的熟茶里,您心里认为它大概能排到第几位?过程中有什么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答:象山普饼是05年新研发的第一款熟茶,总结了过往的产品,跳出了级别拼配的理念,以个性特征、口感舒适度为追求,想开创一个陈香、稠滑、甜润、不失厚重的勐海风格茶品,这也是历史条件下应对市场挑战之举。为什么起名象山,象山是勐海镇的圣山,过去高点为勐海土司所据,勐海老街依山而建,的返生、透亮、稠度降低、砂化现象。品70年代的7572,感到明显的醇甜、砂化现象。

 5年后的象山普饼,稠滑、浓厚会减少,顺滑、醇厚会增加,可能会出现砂甜的现象,陈香还是以谷物、坚果类的陈香为主。

 看象山普饼,可以总结的是,最传统熟茶,红熟发酵与多层次拼配是必然之选,而轻发酵、或轻发酵拼配则是另外一个熟茶的走向了,道之不同。

华夏茶联创始人马玉峰做客《小超访谈录》


马玉峰,男,汉族,1975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莒南县,华夏茶联、御青股份创始人。山东省茶行业协会副会长,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先后被誉为建国60周年影响山东60位新鲁商、济南市十大创新人物等。

2002年马玉峰创建日照御青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至今,现已成为中国首家全产业链控制的集团化企业,2012年11月26日,依托华夏茶联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和科技支撑,成功登陆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市值一亿元以上,成为中国北方茶企第一家挂牌上市企业和创新型新农业的标杆企业,为中国茶产业崛起开辟了新的模式。

如今由他创建的华夏茶联则是中国领先的智能化商业系统提供商。

以电子商务为业务重点及增长引擎,同时带动线上线下全产业链运作的茶产业综合平台企业,业已成为中国茶产业全案综合服务上,其独立开发的买商城是中国茶产业最大最专业的在线交易、服务及传播平台,更是中国茶叶全网销售的总入口,中国茶行业标杆企业和电子商务交易量最大企业。

此次访谈马玉峰还介绍了以茶产业、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游戏动漫、云计算为两翼经营格局的产业群组,介绍了他们企业开发的中国茶产业首款基于CRM的《开心茶园》动漫游戏,这是一款利用互联网思维,思考中国茶行业消费者的体系建设的休闲体验游戏,旨在培养80后、90后新一代年轻群体在轻松互动中对中国茶文化全面的认知,并浓厚兴趣,爱上中国茶,为中国茶行业培养了更多的消费群体,全方位的为中国茶产业提供基于互联网思维创新的专业服务。

要想了解更多茶叶的相关知识,马玉峰对茶产业的认知,他的创业历程和人生思考,欢迎大家关注近期播出的《小超访谈录》。

邓时海:普洱茶所承载的文化之美(”普洱茶第一人“视频访谈录)


“喝熟茶、品老茶、藏新茶。”

——邓时海

理想是否能照进现实?当下普洱茶的消费市场真相又是如何?

探寻符合普洱茶市场发展规律的良策。请看本刊专访近代”普洱茶第一人“邓时海教授。

亚太茶业内参专访于广东中山

一直以来,享有中国“普洱茶第一人”、“普洱茶王”等美誉的邓时海教授,似一座高峰,给茶友和业内更多是神秘。百闻不如一见,近日,我们赶赴广东中山,看望前辈良师之余,也就当下普洱茶的热点及发展,口口相传地请邓时海教授释疑解惑。

【本刊视频采访邓时海】

为何独选“冷”凤庆

我们好奇,为何十年前,邓时海教授不选择其他热门茶山,而选择当时并不被重视的“凤庆”。

对此,邓教授告诉我们,翻开普洱茶历史,你会发现,早期它不叫普洱茶,叫云茶。汉朝已开始有,更多的是边销茶,其实边销茶都是低档次的普洱茶。饮用时多是加入多样其它配料,如:加酥油、糖、奶等。却不知还有一条销售运送精品普洱茶的“官马大道”,这些精品普洱一般供应宫廷以及官马大道上的富贵人家,如,红楼梦里“女儿茶”就是普洱茶。邓时海总结,最好的茶事,就是“卫生自然泡好茶”!

普洱,文化深远的陈老艺术

邓时海说,普洱茶的“老”是深远艺术,茶艺使文化广大深远。“未被《茶经》收录,普洱茶学者耿耿于怀”,其实是“陆习之遗憾”。普洱型制代表了古之传统“龙团凤饼”,陆先生独漏了普洱。深与远是中华文化之最美,陆先生又漏了,普洱是文化深远的陈老艺术。

“本来文化历史流长,广博而深远,也不是一人所能齐之,吾辈尚需努力呀!”

改制是一个转身 ——杨云鹏


杨云鹏,云南瑞贡茶业、弘益茶文化中心董事长;云南普洱茶协会副会长;大益西南团团长。2004年加入大益,都经历了非常精彩的黄金十年,我们经历过创业的艰辛,经历过市场的跌宕起伏,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很多,比如收获了自己的事业,比如因为茶而结交了很多朋友。如果要说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对茶的信仰,对事业的坚持和对大益的热爱吧。

益友网:这十年来,您在大益体系内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为什么?

杨云鹏:这些年来印象最深刻的事,对于我个人而言应该是2006年的“CCTV我的长征遵义爱心拍卖”。那天在贵州的遵义广场上,几万人共聚革命老区,同述家国情怀,在那时候,我第一次感受到一片树叶也可以对国家对社会有巨大的意义。

那天,我拍卖下了当时编号为70号的长征纪念茶,恰逢长征七十周年嘛,这个编号非常有意义。而我所捐献的38万元善款用于在贵州习水县援建大益希望小学,当时学校孩子也来到活动现场,他们站在我身边,很腼腆,面对台下那么多人非常紧张,小手都是冰凉的。那时候真的是出于一种母性的本能,我伸手把这个孩子搂在怀里,眼泪忍不住就下来了。从那时候开始,我就知道,大益茶是一个有温度的事业,是一个有情感的事业。

益友网:您旗下的弘益茶文化中心与大益茶道院渊源颇深,可以说是大益最早开始做文化推广尝试的机构。在2007年市场状况非常低迷的情形之下,您却选择不遗余力地推动茶文化建设,当时是如何考虑的?

杨云鹏:其实很早就想做文化事业,但是市场好的时候每一天都在忙,根本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反而是市场低迷的时候,开始有时间细细思量该做些什么。当时,我们和吴总达成了共识,一个企业要长久发展,必须要注入文化品格,必须要提升品牌形象!所以决定开始做茶文化。建设弘益茶文化中心的整个过程也得到了吴总和大益团队的大力支持。

现在回头看看,这个举措是完全正确的。如今,大益的茶文化发展已然自成体系,大益茶道院的茶道表演、茶道培训都已步入正轨,文化的力量为大益茶增加了更为深远的魅力。

益友网:作为与大益共同走过了十年的老朋友,您对大益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待?

杨云鹏:世上商人有很多,我相信茶商是最优雅的那一种。也许是因为茶的特殊性,带给人更多平和、从容的生活态度以及更多面对自我内心的机会。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普洱茶,选择了大益,从而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本真”与“初心”。对大益未来的发展也抱着同样的希望,希望在未来,能不忘初心,继续用一杯大益茶来代表中国之美,用中式茶生活感染更多的人,这就是我对大益及自己最大的期许!

益友网:对自己未来十年的事业或生活,您有什么特别的规划吗?

杨云鹏:到我这个年纪了,不再需要太多的豪言壮语了,如果非要对未来做一个规划,那就是好好做人,认真做事,多些淡定与从容,在有限的生命中,做一些能做、该做、益人益己的小事。希望在未来,我们普洱茶人和普洱茶一样,认真付出的生命与事业,都可以越陈越香。

云南阳溢茶业总经理吕杨阳访谈


吕杨阳:从茶仙子到茶老把,把灵魂、使命和梦想融为一体,吕杨阳,生于茶山边,长于茶山边,以茶悟道,把使命和梦想融为一体。回归茶的品质,做自己的品牌。

甜甜的笑容,话语间透释着单纯与可爱,第一眼,她是一位青春活泼还稍有可爱的女孩。当拿起茶杯,喝茶的那一刻,她脸上稍有丝丝品茗的气质,第二眼,她或许是一个很懂茶的女孩。但或许谁也想不到,她已经是云南10家茶叶连锁店的创始人——吕杨阳。“传承茶仙子的大爱,给人们传递阳光、能量、健康和幸福。”“带领那些阳光灿烂,有理想和大爱精神,敢付出行动的女孩走向成功。”吕杨阳这样定位自己的“地盘”——云南阳溢茶业有限公司。

生于茶山、长于茶山

“生于斯、长于斯,不爱这土地,爱谁呢?”吕杨阳是一位“80末”的女孩,从小就是生长茶香之家,父母早年是从事普洱茶种植的茶农,普洱茶就像他们家庄稼一样养活着一家人,至今他们仍做着普洱茶的活。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生于茶山旁,长于茶山边”。

其实,小时候在吕杨阳眼中,茶就是一种印刷品,解渴的水而已。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她和妈妈到茶山,没有带水也找不到水,妈妈就告诉她“嚼茶叶可以解渴”。她尝试嚼了几片,那一种苦涩使她忘记了口渴,但随后的甜又让她再嚼了几片。现在加快起来,那种先苦后甜的感觉,至今让她十分贺喜,她将此比喻成我们的人生: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困难与磨难,才能感觉到欢乐与幸福的滋味。这种深感至今让她十分回味。

即使如此,可能由于年轻时的天真和梦幻气息过重,所以她最初的梦想并不是女承父业,而是想当空姐。

出乎意料的是,2003年上学时,由于家庭因素。吕杨阳被迫选择了茶艺专业,这一切似乎又将沿着茶的道路继续。“刚开始确实有点不喜欢茶艺,但随着后来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经历。我慢的越接触就越喜欢。”或许是因为她骰子里本身就有茶仙子的因子。在学茶蕊的过程中,她逐渐把茶艺当作一种职业。也曾想过有一天,回到家庭的茶厂工作。

2006年毕业之后,她如愿地进入了茶厂工作。那一年,她也参加了云南首届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加快起2006年的这次茶坥会,她用了“盛况”这个词语来形容。这一届呈现出回暖的迹象。但价格依然在理性当中,吕杨阳认为,普洱茶的理性回归让更多的人更懂茶了。也回归到了全国化、大众饮正道上。她坚信普洱茶的明天会更好。她坚信普洱茶的明天会更好。而对于自己的普洱茶之路,梦想之路。她也将毅然走下去。相信不客是茶叶行业和她的梦想都如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般。

杨中跃:普洱茶亟待研究的20个问题


普洱茶是一个地方特种茶类,中国茶叶界长期没有重视过对普洱茶的研究,过去大学茶学专业不学普洱茶,茶叶研究机构也不研究普洱茶,当70年代普洱茶渥堆熟茶技术出现后,由于渥堆熟茶的技术相似黑茶,于是把普洱茶定义为黑茶类,把渥堆熟茶定义为发酵茶,把普洱生茶定义为后发酵茶,受此定义的误导,90年代以来对渥堆熟茶的研究较多,对普洱茶生茶的研究则多偏向于后发酵的研究。在存贮实践中人们想方设法的去制造后发酵的环境条件让普洱茶“发酵”,例如人为的加温、加湿、通风透气等。其结果是使普洱茶越存越不香。要想得到越存越香的普洱茶要靠茶叶内部酶的催化,不能让茶叶发生发酵。目前国内外对酶对红茶变化作用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成果,但对酶对普洱茶变化作用的研究几乎没有起步。其实普洱茶生茶的变化主要就是靠酶促作用来推动的。由于发酵说的误导,普洱茶在制作、存贮的很多问题上已经走入误区,需要普洱茶的研究机构、研究人员,需要普洱茶的爱好者们多做研究,为普洱茶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制作和存贮体系。根据本人对普洱茶的研究和思索,普洱茶有以下问题亟待研究。

1、驯化型茶树的定性和研究。

在目前茶树的分类上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三大类。其实在实际中还存在一种驯化型茶树,在景东、凤庆、云县一代有一种当地人称为“本山茶”、“大山茶”的茶树,当地居民也称这些茶树为野茶。这些茶树从树型、叶片、茶叶制成品的外形、制成品的口感滋味等方面都明显不同于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三大类,其特征比较偏向于野生型。这些大茶树其本身是野生茶树,由于生长于村子附近,毒性小,因而长期被当地居民采摘制茶饮用,长期的采摘使茶树的毒性不断减弱,变得更加适合饮用。对这些茶树的研究可以弥补茶叶发展史上我们祖先是怎样开始驯化、利用茶资源的这段历史。

2、古茶园中小叶种的由来和与大叶种的对比研究。

在普洱茶原产区的50多个古茶园中有十多个古茶园中有小叶种分布。过去曾有专家认为这些小叶种是大叶种变异的,但从大小叶种的树龄相似和口感滋味、耐泡度差异明显等方面看,变异说是不成立的。有倚邦茶因为有小叶种才受皇帝喜爱的说法。对小叶种的由来和品质进行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3、大叶种的内含物与普洱茶越存越香的关系。

普洱茶的制作原料是大叶种,目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大叶种的内含物质多于小叶种。普洱茶具有可以长期保存,存法得当可以越存越香的特点,但是关于普洱茶大叶种的内含物质与越存越香的关系、不同内含物质对越存越香的作用尚无明确而系统的研究。

4、乔木老树茶与台地茶内含物质的对比研究。

在普洱茶界只要是有一定基础的饮茶者都能明显感觉到乔木老树茶与台地茶在口感滋味和耐泡度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是由乔木老树茶与台地茶内含物质的差异造成的,这种差异是由于内含物质的种类差异还是含量差异造成?或者是由于乔木老树茶的物质结构更加稳定造成?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5、生态环境对茶叶内含物和品质的关系研究。

在实际品饮中已经发现生态环境好的茶其品质和口感滋味更好,生态环境对茶叶的影响是造成茶叶内含物质种类的差异还是含量的差异?生态环境对茶叶的影响除了内含物质的差异外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

6、海拔高度对茶叶内含物质和品质的关系研究。

在普洱茶原产区的50多个古茶山中,品质最好、名气最大的古茶山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米~1800米。老班章1700米,景迈1500~1600米,冰岛1670米,曼迈1510米,章朗1590米,困鹿山1640米,南糯山1400米,娜卡1650米。海拔超过2000米茶味偏淡、茶气偏弱,海拔过低则涩度加大。海拔高度对茶叶内含物质有何影响?为什么海拔1400~1800米的茶叶会茶味更足、茶气更强?

7、纬度、光照对茶叶内含物质和品质的关系研究。

普洱茶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1°30′~24°30′之间,50多个古茶山呈现出纬度越低茶气茶味越强的特点。澜沧江以外的江外茶山茶气茶味普遍强于江内茶山。江外茶山中班章、章朗、曼迈、老曼娥等属于茶气茶味强的茶山都位于纬度最低的21°30′附近。纬度越低光照时间越长,光照强度越强,茶叶吸收的能量就越多,茶气茶味也就越强。除了光照低纬度对茶叶的品质还有什么影响尚待研究。

8、茶叶内酶的分类及对茶叶变化的影响研究。

目前的研究和实验已经证明普洱茶生茶要想得到越存越香要靠茶叶内部酶的催化,不能让茶叶发生发酵。目前国内外对酶对红茶变化作用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成果,但对酶对普洱茶变化作用的研究几乎没有起步。其实普洱茶生茶的变化主要就是靠酶促作用来推动的。酶的种类多达数千种,茶叶内部有哪些酶?在普洱茶制作到存贮的过程中分别是哪些酶在起作用?不同的酶对茶叶变化的作用是什么?制作方法和存贮方法对酶的催化起什么影响?要怎样来加速酶的催化作用?能否人为的调控酶的催化?普洱茶内部酶的问题搞清楚了普洱茶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9、普洱茶制作环节与酶的催化活性的关系研究。

在红茶研究中发现,茶叶萎凋过程中,在0~16个小时中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不断加大,如果超过16小时则活性下降。而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研究发现20℃以下酶活性下降,45℃~50℃时酶活性最强,60℃后活性下降,70℃后活性基本终止,80℃后酶的生物学特征逐步终止。普洱茶生茶的变化是由酶的催化为主的作用过程,普洱茶制作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研究制作方式对酶是促进还是抑制。包括采摘时间与酶的活性关系,萎凋温度、时间与酶的活性关系,杀青温度、时间与酶的活性关系,日晒干燥与烘房干燥对酶活性的对比,压饼松紧度与酶活性的关系,压饼后日晒干燥与烘干对酶活性的影响,压饼后烘干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等。

10、茶叶内水分含量与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茶叶内部细胞水分是酶存活和活性发挥的重要条件。但水分含量过多会让茶叶外部细菌繁殖发生发酵导致茶叶不会越存越香,寻找一个既可以防止茶叶发生发酵又有利于酶活性发挥的茶叶水分含量的临界点是一个研究课题。

11、普洱茶的存贮与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普洱茶生茶的变化主要是靠酶的催化进行,普洱茶存放环境、方法、条件都会对茶叶的变化产生影响。存放的湿度、温度、氧气量、密闭度与酶活性的关系是普洱茶存放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存贮研究还包括存放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过程研究。

12、土壤中微量元素与茶品质的关系研究。

目前普洱茶品质与土壤的关系研究主要在一般的例如氮磷钾等常规性的研究。对微量元素对茶叶品质的研究不足。法国对葡萄酒的研究认为影响葡萄酒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微量元素,因而在研究不同山头普洱茶品质的时候应该增加土壤微量元素的对比研。

13、茶叶能量释放的方式与成分研究。

普洱茶的变化过程也是一个茶叶内部的能量释放过程,酶是能量释放的一个重要动力源,除了酶是否还有什么推动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在茶叶的能量释放过程中除了我们比较容易感知的热量、香味之外还有那些方式那些成分需要研究。

14、茶叶香味物质释放与茶叶内含物质变化的关系研究。

普洱茶生茶的变化过程中香味是能量释放的重要方式。随着香味的释放,茶叶中的物质也在减少,在这个过程中茶叶内部的物质发生了那些变化?释放的主要是那些物质?难于分解的是那些物质?这也是普洱茶变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15、茶叶香味分子的运动方式与越存越香的关系研究。

普洱茶生茶的能量释放是以香味释放的方式为主进行的,香味释放又是以分子运动的方式进行的,越存越香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特定存放条件下香味分子在茶叶中的沉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香味分子以什么方式运动?香味分子的沉积方式怎么样?这是有关普洱茶越存越香的重要环节。

16、冲泡水温与茶叶内含物质释放的关系研究。

普洱茶冲泡时水温控制非常重要,一般原则是泡熟茶、老茶水温要高,高才能提香。五年内的生茶要适度降温,降温可以降低苦涩。这一经验说明冲泡水温与茶叶内含物质的释放有直接关系,所以需要研究不同水温下茶叶内含物质的释放情况、不同水温下茶叶内不同的物质释放。

17、树龄与茶叶内含物质含量的关系研究。

在普洱茶的品鉴实践中茶的树龄与品质的关系是十分明显的,树龄越老的茶其口感滋味、滑厚感、耐泡度都越好,是内含物质的含量还是老茶树的物质结构更稳定造成的需要进行研究。

18、月亮变化对茶叶内含物质与品质的关系研究。

月亮对地球的引力可以引起海洋潮汐。日常生活的实践发现,月圆时的萝卜容易泡心,月圆时砍伐的竹、木容易被虫蛀,这说明月亮对地球植物有明显的影响。在茶叶制作时将月圆与月黑时的茶分别加工后对比,月黑时制作的茶比月白时的重,月黑时制作的茶比月白时制作的茶味更重、更耐泡。这说明月亮对茶叶的内含物质和品质有影响。

19、散茶与紧压茶与茶叶能量释放的关系研究。

传统的普洱茶概念中包含紧压茶与散茶,新的普洱茶标准排除了散茶。从普洱茶的存放实践看,用传统自然存放方法存放的普洱茶,紧压茶更容易保存茶香,但散茶变化速度会更快,原因是紧压使茶以香味分子运动方式进行的能量释放受到了阻碍,能量释放速度减缓,而散茶的空隙多而大,能量释放可以快速进行。在实践中还发现如果使用密封保存,则散茶既可以快速变化又可以很好的保存茶香。

20、乔木老树茶与台地茶释放的香味物质的种类与数量对比研究。

在普洱茶的品鉴中已经发现,乔木老树茶的香气比台地茶强烈,泡出香气的持久度也更久,香型也更丰富,这说明乔木老树茶有更丰富的香型和更多的香味能量,这既是普洱茶的魅力也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访谈】杨普号:独辟蹊径 立意先行 以传媒思维做茶


聚焦茶企新模式系列报道

策划:编辑部

本期人物:杨普号创始人杨普龙

稿件采写:罗春燕

“码字出身,做茶谋生。”云南昆明杨普号茶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杨普龙,调侃自己是“做茶里面码字比较好的,码字工里做茶比较专业的。”

茶文化码字工、茶书的编写,都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茶行业,除了茶山、茶农以及茶的品质外,还关注整个行业的策划、创意等等。本期“聚焦茶企新模式”系列报道,()走进杨普号,和杨普龙边喝边聊:有着策划思维、懂传播、懂创意的媒体人,到底如何独辟蹊径,“品质+策划思路”“玩”出不一样的普洱茶?

杨普龙在与记者交谈(摄)

从码字工到茶人

“爱茶,做茶,独钟普洱。

为稻粱谋,亦为爱好。

为茶文化码字多年。

精,不敢说;通,似可道。

策划几本书,还是茶文化。”

做点地道普洱,对爱茶人负责。”

博客开头寥寥数语,形象地勾勒出杨普龙这些年的历程,以及做茶的初衷。

2005年,杨普龙开始以记者、编辑身份进入茶行业,长期在茶山上行走,接触了很多茶农、茶商、茶厂,掌握了大量一手的资料和源头。又因为媒体的特殊性,与专家学者们打交道比较多,不仅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也积累了广泛的专家资源。接触越多了解越多,慢慢地,杨普龙开始自己创业,做实体经济。但于老本行,其依然没有放弃,开始围绕普洱茶,出书、办杂志,不断地“折腾”。

在试水实体经济,与出书办杂志混合经营几年后,杨普龙笑言,从“码字工”彻底沦为“商人”,创办“杨普号”,开始做自主品牌。

“为什么创办杨普号?原因很简单啊,就是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嘛。”搞文字出身的杨普龙,说话却很直白。“那个时候办杂志、出书,都是需要金钱基础的。因为你需要别人买你的书,或者需要企业在你的杂志上放广告,不然没办法生存,更别说养团队了。所以接触普洱茶越多,对这个行业了解越多,就越顺其自然的开始做茶了。”

2012年,杨普龙开始正式全力投入做茶。

但其实,“杨普号”的前身是“何其芳”,也是其最早启用的那么大,杨普号只要做好、服务好,其中一部分人、一部分市场,就够了。”

普洱茶“疯子”杨旭


在云南普洱茶界,他因偏执狂般的坚持而荣膺“茶叶疯子”的“美誉”;

在大家熟视无睹的普洱茶包装中,他慧眼独具,经过不懈研究探索,想办法通过天然的材料来改变传统普洱茶中有可能会污染茶的印刷品,经过不懈努力后实现量产,申请了三项健康专利。

他,就是云南知木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旭。

800元的坚持

“8”这个数字似乎和杨旭有着不解之缘,2008年的杨旭用仅剩800元的全部资金熬过了他的寒冬。

2008年的金融危机波及各行各业。坚持做普洱茶高端产品和品牌的杨旭和所有商人一样,也难避此次危机的影响。与众不同的是,这次风险来自他的主动选择。

2007年的普洱茶经历了前两个月的暴涨之后,进入5月份,普洱茶市场在各地的价格都大幅跳水。仅仅半个月时间,各地普洱茶价格均大幅回落。2007年下半年,普洱茶几乎在一夜间坠入谷底,当年600万元一公斤的茶王身价也只值10多万元,跌去50多倍。

面对2007年普洱茶的冰河期,很多手中压着大批普洱的茶商都不敢轻举妄动。

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笃信巴菲特投资理念的杨旭,这一次选择了贪婪:进军普洱茶。

“那是我当初经营茶叶以来最大的投资。”得知杨旭将所有资本和积蓄两百多万都投资到茶区,他的茶友和家人都劝他不要冒险,他却坦言:“不怕,大不了我破产,用存的茶去开一个小茶馆。”

他也因此疯狂举动和对茶的热爱被同行称作“茶疯子”。

杨旭坚信健康的普洱茶市场和需求是不变的,所以回暖期一定再回来。而这个回暖期太长,没想到受金融危机影响一直持续到年底。

整个2008年的8月到10月,连着三个月他没有卖出一饼茶。“9月份我能拿得出来的所有现金仅有800块钱,每天只能吃4块钱左右的盒饭来熬日子。”

200百多万的投入变成800块钱的窘迫境地,这是一种冒险,而今看来却是一种胆识和智慧。

“曾经也无奈的出手过库存的茶叶来换取生活费,每天亲自带着产品上门推销。偶尔一个一千元的小单子也算是雪中送炭。”

2009年初,春天的到来也带给了杨旭茶叶的回暖。存在库里的茶品在销售中也获得了翻倍的价值。

熬过寒冬,杨旭和他的茶叶逐渐走上了升温的道路。订单接踵而至,从几万到上百万。

一片茶叶的创新

“伟大源于细节的积累。第一代老板靠胆子,现在的老板就要靠脑子。”杨旭坚信微利时代更要求精细化管理。

正是这种极致的细微之处,为他赢得了市场。他成功研发并申请了三项普洱茶行业健康专利,实现了普洱茶非天然瓶颈的突破。

第一项专利就是环保的普洱茶茶树叶内飞。

2004年杨旭就带领他的团队研制环保的可食用内飞,经过各种努力实验,2005年底选定了可食用树叶(含茶树叶)。起初因很多技术性问题,不能量产。

2009年经过多次的设备改进和更换,终于实现了量产。“食用树叶内飞不会污染茶品,因为它本身就是天然的,所以整个茶饼都是可食用的。”

“我们第二项专利体现在包装上,传统的茶品包装是用印刷纸包裹。印刷纸油墨对茶品有污染,可能会致癌。而我们先用白棉纸(白棉纸选择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包裹,然后再套上印有公司信息标志的棉布袋,这样不仅古朴典雅,而且还避免了传统印刷纸的污染。”全环保的包装使产品由内而外更卫生更健康。

杨旭的第三个专利是天然竹片做茶砖标志。“我们将以往的印刷纸标志,改用有防脱落技术的竹片。在压得时候会很好的贴在茶饼上。形成了竹片与茶砖的完美结合,不仅外观精美,而且天然、环保。”谈起这个研究阶段,杨旭也表示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做了很多的改良。

小小的一片茶叶,却融合了三项专利。这不仅仅是创新的体现,也更多的是“茶疯子”对茶叶的挚爱和钻研。

他的这三项普洱茶专利是茶界的一大突破,是茶业史上的一次飞越,在传统基础上,发展创新,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超越有机

在人们纷纷推崇有机食品,有机茶叶的时候,杨旭却坚持古树茶天然健康的特色,力推百年古树茶。

“有机茶还是需要人为管理的。在云南古树茶的价格之所以越来越高,是因为上百年的古树可以自己生成生态链,实际上比有机茶更环保更健康。有机茶不管施有机肥还是农家肥,都是要施肥的,而且还有病虫害,有病虫害还得用粘胶或是蛛网去消灭害虫。而古茶树自然的生态链不需要施肥打药。这就避免了很多的污染。天然的就是最好的。”

杨旭瞄准市场定位,走差异化道路。重推高端茶叶及定制。以三项专利为特色,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我们是小企业,不和大企业比量产,我们比质量。我们走高端市场,所以量上就能很好的控制,茶叶质量就能精益求精。”

杨旭追求纯天然普洱茶从茶的原料就已经开始抓起,他拥有两座将近九百多亩的古树茶山,采用纯天然古茶树的头春茶做原料。拥有的两座茶山环境都地处2000海拔以上,日照时间超过十个小时。

“土地贫瘠,茶树的生命力就相应提高,生产出来的茶的品质就高。茶色素以及生成的氨基酸含量就高。茶的鲜爽度和甜度就好,香气四溢,口感回甘。”杨旭的解释专业而不深奥。

“我们的纯天然不仅仅体现在茶的原料上,那只是做好纯天然茶品的第一步。”杨旭强调说,“我们的茶叶环保天然,还体现在两次手工捡蒂,两次风选,纯手工石磨压制。”传统石磨压制工艺既延续了传统又保留了茶的纯天然优点。

市面上大部分销售的茶叶都是机器加工,这样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然而不知道多少人深受这种机器设备和各种印刷污染带来的危害。

纯手工工艺,避免了机器的二次污染。手工杀青,保留香气和内涵物质,手工石墨压制,避免机器设备加工环节带来的污染,生产出更天然、更卫生的普洱茶。

纯手工公益的健康理念是好,可是也着实让茶叶损耗不轻。杨旭说“以30%以上的损耗换取茶叶的卫生、健康,值得!”

一直秉承当初经茶理念的杨旭,经过08年的历练后更加的坚定和执着。谈及知木以后的发展,杨旭表示“‘木易坊’作为知木的老牌号依然走高端产品,‘知木’走中端品牌,我们的产品品牌也在消费者的口碑中逐渐向企业品牌转化。”

知木现有的规模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铺向全国的大小城市。以实体店经营为主,网路营销为辅的模式也逐渐成效。独立网站和淘宝店也在新形式下做的红红火火。

杨旭也为知木的未来做了三五规划,争取做到行业内的顶级品牌。用更高的品质做到更好,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不管是熟茶还是生茶,我们都力求做到最好,希望普洱茶爱好者能正确的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品。也希望知木生产的环保健康茶,为更多的广大普洱茶爱好者服务满意。我们的想法是:把天然健康的普洱美茶带给全世界!”

《茶录》论茶


色: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瞟人气色也,隐然察之于内。以肉理润者为上,既已未之,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故建安人开试,以青白胜黄白。

香: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间皆不入香,恐夺其真。若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正当不用。

味: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味皆重,莫能及也。又有水泉不甘能损茶味。前世之论水品者以此。

藏茶:茶宜箬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湿冷。故收藏之家,以箬叶封裹入焙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体温温,则御湿润。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

炙茶:茶或经年,则香色味皆陈。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一两重乃止,以钤箝之,微火炙干,然后碎碾。若当年新茶,则不用此说。

碾茶:碾茶先以净纸密裹捶碎,然后熟碾。其大要,旋碾则色白,或经宿则色已昏矣。

罗茶:罗细则茶浮,粗则水浮。

候汤: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辩,故曰候汤最难。

熁盏:“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

点茶: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是个蛋,简称茶叶蛋——杨镇瑜访谈录》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种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