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人们常说文学作品基于现实而高于现实,因此,从一部文学作品中之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出一些小说之外、生活之中的故事。

老舍的《茶馆》中曾经描述过一个大茶馆,他选取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的三个历史阶段,透过茶馆这一窗口,呈现出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生死沉浮,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变迁;描绘了一幅近半个世纪旧时代的历史画卷。

透过老舍的《茶馆》,我们可以了解一个社会,但也能够得到这样一个信息:老舍爱茶。事实上,老舍本人茶兴不浅,不论是绿茶、花茶、红花,都爱品尝一番。边饮茶边写作是一生习惯,而且茶瘾很大,爱喝浓茶,一日三换。他对北京茶馆非常熟悉,1958年,他在《答复有关<茶馆>几个问题》中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三幕,可是写了50来年的变迁。在这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据说,老舍先生一天离不开茶。他到莫斯科开会,苏联人知道中国人爱喝茶,倒是特意给他预备了一个热水壶。可是,他刚沏了一杯茶,还没喝上几口,一转脸,服务员就给倒了。老舍先生很愤慨地说:"他妈的!他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一天喝茶喝到晚,也许只有中国人如此。外国人喝茶都是论"顿"的,难怪那位服务员看到多半杯茶放在那里,以为老先生已经喝完了,不要了。

如此看来,《茶馆》背后确实有一个酷爱茶的老舍无疑了,至于老舍是不是确实经常去所谓的北京老裕泰茶馆饮茶则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与探究。

延伸阅读

老舍:万物静观皆自得


巴金喜欢喝茶,却不太讲究,家家户户都有的白瓷杯就是他的茶具。泡茶方法也和农夫村妇一样,抓把茶叶,用开水一冲,味道自然也很一般。而且,他喜欢把茶叶丢在书柜里,这样,茶水就有了油墨的味道,外人实在难以下咽。

好友许四海是制壶大师,实在看不下去巴金这样糟蹋茶叶。于是,他送了他一只自制的仿曼生壶,还专程从家里带了一套,为他表演茶艺,用特别的手法冲泡的茶,还未喝,香味已经在房间里弥漫,巴金喜不自禁,一边喝一边感叹:“没想到这茶还真听许大师的话,说香就香了!”

老舍则认为“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他喜欢一边喝茶一边写作,如果没有茶,喝多少水都觉得不解渴。出国或外出体验生活,都不忘随身携带茶叶。饮茶,是老舍一生的嗜好。他在《多鼠斋杂谈》说:“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

一次,老舍到莫斯科开会,苏联人知道他的嗜好,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个热水瓶。老舍颇为开心,赶紧泡好一杯茶,准备慢慢品。没想到刚喝了几口,一不注意,服务员端起杯子给倒掉了,老舍很生气:“难道她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其实,这是东西方茶文化的不同,人家以为老舍喝剩了,很体贴地倒掉呢。

后来,嗜茶如命的老舍居然提出要戒茶,原因是物价高涨,“不管我愿不愿意,近来茶价的增高已教我常常起一身小鸡皮疙瘩。”粮食涨,茶也凑热闹,茶和粮食确实一样重要,难怪老舍只是叫嚷一阵,并不见他真正戒茶。

郭沫若故乡四川乐山沙湾镇曲曲弯弯的茶溪,青翠欲滴的茶山,从小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1岁就写下了“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诗”的句子。

他到全国各地,遇到好茶,都少不了品茶的环节,一开心,忍不住就题首诗写个字。被他题了诗写了字的茶就红遍了全国。因为喜爱茶,所以连剧本都不放过。在1942年写的剧本《孔雀胆》中,他借主人公的口,说出自己的泡茶心得:

“在放茶之前,先要把水烧得很开,用那开水先把这茶杯茶壶烫它一遍,然后再把茶叶放进这壶里面,要放大半壶光景。再用开水冲茶,冲得很满,用盖盖上。这样便有白泡冒出,接着用开水从壶盖上冲下去,把壶里冒出的白泡冲掉。这样,茶就得赶快斟了。”

生活是一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趣味就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微微暗些,再明起来,则暗得有趣,而明乃更明。正如一杯好茶,每一片茶叶须得经过在滚烫的开水中跌宕起伏,方能清香四溢。

茶俗:茶馆与饮茶


当子女离开了家庭出外工作和结婚后,他们就较少探望自己的家人。故此,祖父母也就很少和孙儿见面。前往茶楼品茗就成了家庭相聚的一个重要活动。每逄星期天,中式茶楼常常满座,特别当人们庆祝节日时。这个现象反映了中华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

根据中国古典典籍,最早的茶馆出现在唐朝开元年间(713年-741年),叫茗铺。

明朝出现私家园林,有的设有私家茶寮;“茶馆”一词也开始出现。张岱所着《陶庵梦忆·露兄》写道:“崇祯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

清代茶馆发展成为大众娱乐场所。京师茶馆,列长茶案,可以自己带茶叶,可以提鸟笼,入座买水。乾隆末年江南有河滨茶馆、卖茶、瓜子、糖果、春卷、烧卖、水饺子。上海茶馆最早出现在同治初年,“丽水台”茶楼,楼高三层。到了光绪丙子上海有了广东茶楼,卖茶和各种小吃,早茶卖鱼生粥,午茶有点心、蒸粉果;夜茶有莲子粥、杏仁露。不久上海还出现东洋茶馆。苏州茶馆、除去喝茶、品尝点心外,还可以欣赏苏州评弹和说书;北方茶馆有说书、相声。

当代,源自台湾的茶艺馆开创了新一代休闲娱乐场所的先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茶艺馆已经从台湾开始,进入到大陆各省市及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人聚居区。与之前的茶馆不同的是,茶艺馆里面一般仅提供茶艺服务,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在客人面前进行茶艺的表演,而不提供其他饮食服务。对茶文化的高度重视使得茶艺馆具有一定的文化深度,从而提升其消费品味。

茶事、茶馆的话剧与电影


随着我国戏剧事业发展,戏剧舞台上也出现了一批以茶事、茶馆为背景的话剧与电影,着名的有老舍先生的《茶馆》、《嘉鹊茶歌》等。

《茶馆》是我国着名作家老舍的力作,全剧以旧时北京裕泰茶馆为场地,通过茶馆在先生不同三个时代的兴衰及剧中人物的遭遇,揭露了旧中国的腐败和黑暗。此话剧在国内久演不衰,在巴黎献演以后,还轰动了法国和整个西欧。同时,茶在世界各国的戏剧中,也早已有反映。例如1692年英国剧作家索逊在《妻的宽恕》一剧中,就特地插进了茶会的场面。英国剧作《双重买卖人》和《七副面具下的爱》,也都有不少饮茶及有关茶事的情节。

再如荷兰1701年就上演的《茶迷贵妇人》,至今在欧洲有些国家,仍作为古典戏出现在舞台上。至于东邻日本,在他们的影视中,饮茶、茶道的情节,随处可见,还创作了《吟公主》这样以茶道为主要线索的电影。

《吟公主》讲的日本茶道示师千利休反对权贵丰臣秀吉黩武扩张,最后以身殉道的故事。其主要宣传的,也即是要人们热爱平和、尊长敬友和清心寡欲的所谓“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

传说背后的古老传承:龙窑


龙窑的来历:说的是太湖里的一条乌龙,瞒着玉帝将雨水喷向干旱的丁蜀地区,犯了天条,在与天兵天将争斗后,身受重伤,跌落在白宕的一座小山坡上。,当地百姓感激它,挑土将它埋葬了。多少年后,土堆出现了许多洞口,里面的尸骨不见了有人当窑烧陶器,一试果然又快又好,又透气又省柴。后来,人们照乌龙窑的样子造窑,就形成了以后的龙窑。

古代龙窑烧制出来的紫砂壶,从色彩过渡到色彩与器型的完美搭配都是恰到好处。这是由于用松木烧窑,松木富含油脂,在燃烧过程中这些油脂随着温度升高慢慢挥发出来,刚好滋润正在窑烧的紫砂壶。而且通过这种柴窑烧制陶器,陶器是慢慢受热,会再受热过程中挥发出一些水汽,这些水汽与釉料有机结合,烧出来的紫砂壶看上去就会显得非常滋润。

龙窑是中国古代陶业工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种依山坯用砖砌筑成的斜坡式弯状隧道,形状就像古人所说的长龙。其长度为30-70米,顶端高约12米,倾斜角为8-20度,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龙窑隧道两旁,每隔1.3米开着投放颜料的小洞(俗称鳞眼洞)。

目前,除了个别的龙窑还在使用外,一经采用煤、油或电力做热能来烧制紫砂壶。现代电窑就是通过电热元件把电能转化成热能,再通过控制电热元件来调节温度。电窑内空间密封,加热强度很高,热效率也很高,空间内干净整洁,不会出现灰渣或烟气影响紫砂壶的烧制质量问题。

茶馆的星级标准化 中国茶馆走进“星时代”


“拿出手机,点开大众点评等手机APP,按星级评比就可以进行选择要去哪里喝茶。”生活在都市的你,也许经常按照此类方法去咖啡厅,去酒店,去餐馆。但不久之后,传承千年的中国茶馆也可以这样被你选择。

近日,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华东地区评审工作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州、宁波等地举行。继四川省星级茶馆首评工作后,该评审工作引起了全国茶馆业界的高度共鸣和响应,诸多茶馆业者称中国茶馆将进入“星时代’”。

据了解,2014年,中国商务部正式颁布《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行业标准,规定茶馆等级划分依据及标识、等级划分要求及评定、划分基本条件、等级评定和管理原则,适用于正式营业的茶馆。

作为《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行业标准的执行单位,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于2015年4月30日起正式启动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工作,并于6月24日至27日完成中国首期星级茶馆四川站的评审工作,7月18日起,开启华东区评审。

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将依据商务部去年发布的《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行业标准,按照茶馆企业规模、设备设施、技术力量、茶叶及茶水质量、服务能力、管理水平以及环境卫生状况等,对全国正式营业的茶馆打分评级,所有茶馆将划分为五个星级,最低为一星级、最高为五星级。

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倪闻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茶馆多是自身摸索,经营。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茶馆的地域性特征明显。现阶段,相比于咖啡、酒吧等行业,茶馆业的标准化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整体较为凌乱。

“商务部的标准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对中国茶馆业进行管理。国标是最低、最基础的标准,之后的省标,市标都会高于国标,标准的推出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将提升消费者识别力,引领茶馆业未来健康发展。”倪闻说道。

倪闻也表示,商务部标准也不是强制性的,如若强制会对庞大却又发展参差不齐的茶馆业造成冲击。“首批星级茶馆也就几百家,但是这几百家是从无到有,将起到标杆作用撬动行业“裂变”。”

据了解,作为全国首期星级茶馆评审的第二站,本次华东地区评审将严格执行《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邀请相关权威专家严把质量关,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首期全国星级茶馆评审工作的首站选择四川,第二站华东地区始于杭州,地域的选择上颇有深意。

倪闻对此认为,茶馆在中国具有千年历史,目前四川茶馆数量多,杭州茶楼文化兴盛。“2000年左右,杭州就有名茶楼的评选,杭州茶馆的经营管理,服务培训等实践通过放大整合也成为全国茶馆标准中的一部分。”

“无论是四川还是杭州还是北京,中国各地区对茶馆的理解不同,茶馆对自身个性化的保护也很强调,目前申报评选的茶馆数量不是很多,但评审不是评比,标准化评审中严肃,严谨以及规范是第一,目前是以质取胜,标杆引领,层层推进。”倪闻说道。

茶,在亚洲以及中国,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千年以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展现。此次,中国茶馆标准的颁布以及评审工作的展开,不仅将推进中国茶馆经营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的轨迹,对于茶文化的传承亦意义深远。

“中国的茶文化将因为星级茶馆的存在而有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根据标准,星级茶馆对于茶空间、茶馆环境、茶艺师、茶艺演绎台等等文化要素也有一定的要求。是否常规化操作也成为后期星级茶馆发展的一个抓手,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倪闻说道。

对于中国茶馆的未来发展,深耕茶业20余年的倪闻有自己的希冀。“茶馆的星级标准化可以让茶馆获得更强的经营能力,消费认可与行业尊重。其实践过程中有疑难有快慢,但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希望企业及机构能融入并助推中国茶馆的健康发展。”(完)

茶叶外号的背后故事


茶在被称为“茶”之前有许多称呼,也有许多趣味雅称,这些“外号”背后或是一个让人莞尔一笑的故事,或是一股流行风潮。闲来无事,不如一探茶叶3个趣味别称背后的故事吧。

不夜侯

原文出自西晋张华的《博物志》,内称:“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意思是喝了茶水之后,让人消除睡意,便封其为“不夜侯”,以表彰茶叶的“功绩”。

水厄

南北朝时期,茶有个代用语唤为“水厄”。喝茶为啥成了“水难”。

原来在晋惠帝司马衷时代有个叫王蒙的士大夫,此人特好饮茶。凡从他门前经过的必被请进去喝上一阵,不嗜茶者简直苦不堪言,又怕得罪了主人,只好皱着眉头喝。久而久之,士大夫们一听说“王蒙有请”,便打趣道:“今日又要遭水厄了!”

漏影春

漏影春其实是一种大约出现于五代或唐末、流行于宋代的玩茶方法。

宋代陶谷《清异录》中,比较详细地记录了这种做法。大意为用绣纸剪出镂空的艺术形状,铺在茶盏中,撒上茶粉后取出绣纸。再用其他的食材摆出一张精美的茶画,观赏之后用沸水激荡冲饮。因此,茶在宋代的一段时间便唤作“漏影春”。

“以茶代酒”背后的悲惨故事几人知


中国的饭桌上总是少不了酒的,但也总有不能喝酒的人,那么这礼仪上得过的去,就得提提“以茶代酒”的习俗了。茶也是同酒一样是中国待客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那么这“以茶代酒”的习俗又是从何而来呢?

提起“以茶代酒”的典故,就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话得从头说起,公元252年,吴太祖孙权病死,其子孙亮继位,由干后宫政变,孙亮之兄孙休上台,到孙休临终时,遗诏儿子继位,任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

荒淫、残暴、滥杀,孙皓的罪恶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罄竹难书。相貌堂堂的好青年怎么就变成一个恶魔了呢?有人分析,这是他小时遗留的恐惧种下的祸根。父亲当了太子,后被废又被杀。全家的境况急转直下,从天堂跌到地狱,他从小颠沛流离、担惊受怕,尝尽世态炎凉。而对他家下毒手的,又是血缘最近的亲人,心中的仇恨无以言说。

他戴上了面具,小心翼翼,实际灵魂已扭曲变形,变得乖张暴戾。等他掌握生杀大权,能呼风唤雨,曾经压抑的愤怒终如火山爆发,有悖常论的疯狂,才能让内心得到发泄和满足。

大选美女扩建皇宫

孙皓继位之初是释放宫女,很快走向反面,开始大肆选美。

孙皓规定:东吴凡是2000石(大致相当于现在部级)以上的官员,家中有女儿要上报。女孩到了15岁,必须让孙皓先挑选一遍,看不上的,才能出嫁。他的后宫有数千人,但他还是嫌少,又派亲信到各地选美。

偶尔碰到个美女会当个宝。真正满眼绝色,也就不值钱了。后宫之中,遍是佳丽,孙皓怎么可能珍惜她们呢?弃之如草芥。他在宫中引入水流,环绕殿堂,每天在后宫晃悠,看到哪个美女不顺眼,马上杀掉,扔到水中。美女们吓得魂飞魄散,躲在宫中不敢出来。

女人多了,总要安排个宫室。孙权建的太初宫就显得太小气了,孙皓在太初宫东边新建了一座昭明宫,位置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成贤街及偏东一带。

官职在2000石以下的,都要参与这个浩大的工程。老百姓到山上砍木材当苦力,官吏到山中做监工。太初宫周长约700多米,建成后的昭明宫约1200多米,宏伟壮观,富丽堂皇。

宫中有数以千计的各种首饰,孙皓让美人们戴上首饰,看她们追逐打闹。经常早上戴下午就坏,工匠们也趁机偷盗,国库挥霍一空。

滥杀大臣令人发指

孙皓在内杀美女,在外杀大臣,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就看他的心情。孙皓杀人的方式很多,剥人脸皮,挖人眼睛,多种多样,残酷至极。

中书令(帮助皇上在宫廷处理政务)贺邵因为中风,不能说话,也没有办法上朝。孙皓怀疑他装病,命人严刑拷打,割断他的头,烧成了灰。

大臣王蕃在宴会上喝醉了,孙皓怀疑他作假,先送走他,又召见他。王蕃这个人好面子,不希望自己失态,在孙皓面前强装镇定。孙皓看他举止正常,认定他是装醉,立即处斩。然后,孙皓率群臣出宫登到山上,命令亲信扮成虎狼,把王蕃的人头抛来抛去,最后人头完全粉碎。

“以茶代酒”故事与他有关

东吴一个人的遭遇,可以看作是大臣们悲惨命运的缩影。

他叫韦曜,博学多才,为人正直。孙休就很赏识,但宠臣张布忌惮他,总是搬弄是非,说他坏话。孙休为了保全张布的面子,一直没有重用他。

等到孙皓即位,初期很贤明,韦曜一路升迁,封为高陵亭侯,任中书仆射(中书令的主要属官)。孙皓嗜酒,常常从早喝到晚,还有一个恐怖的规定,不论宴会上的人酒量大小,都设了一个最低限。如果换算成现在量,接近3斤(度数没有现在高)。哪个喝不掉就硬灌进去。

韦曜的酒量很小,孙皓对别人都不宽容,对韦曜却特别优待,担心他出洋相,暗中命令侍从,替韦曜倒酒的时候换成茶,这就是“以茶代酒”典故的由来。

韦曜很感激孙皓,决定报答他。于是忠心耿耿,经常向孙皓提出合理化建议。孙皓气得不行,对你这么好,反而在我耳边聒噪。脸色越来越阴沉。此后在酒宴上,对待韦曜,不仅不再换成茶,反而强迫他多喝酒。

孙皓有个变态的爱好。大家喝得面红耳赤时,孙皓随意点一个大臣,大家轮流说说他有什么短处。如果这个短处,孙皓不以为意,那一笑而过。如果这个短处让孙皓听了极不爽,那这个大臣当场被抓或被杀。

大臣们都崩溃了,参加宴会如同上了刑场,不揭发,要自己命;揭发了,要别人的命。韦曜看不下去,劝孙皓取消这个规定,孙皓不想跟他啰嗦了,让他到阎王那里去韶吧。罪名是不忠心,逮捕下狱,随即杀死,亲人家属全部流放。

东吴人心惶惶。但没有最疯狂,只有更疯狂,孙皓在位第二年就宣布了一个无比荒唐的决定,举国上下,都惊得瞠目结舌。

看完了“以茶代酒”的典故,是不是突然觉得没有那么美好了呢?其实不然,“以茶代酒”在现今社会还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酒驾十分危险,有了“以茶代酒”个习俗,逃酒安全驾驶,又不失礼仪,一举两得。

安徽合肥首家茶馆式剧场开业 天津名流茶馆助阵首演


安徽省合肥市首家“茶馆式剧场”罍街茶馆15日开门迎客,天津著名相声团队“名流茶馆”亮相助阵首演,来自中国“曲艺之乡”的津味相声引爆合肥平民文化市场,展示“哏”文化的独特魅力。

天津名流茶馆成立于1991年,是改革开放茶馆行业复苏以来天津第一家具有传统民俗特征和举办民间演出性质的天津相声茶馆。历经20余年,名流茶馆几乎见证天津曲艺发展史,其老茶馆、原生态的演出也成为全国相声院团学习的典范。

名流茶馆是在老舍先生夫人胡絜清,吴同宾等先生的指点协助下策划、设计的。相声名家马三立先生亲笔题写“名流茶馆”的匾额,老舍夫人胡絜清为名流茶馆题写“名流”二字,为茶馆提升了品位。

历经20余年,“名流茶馆”几乎见证天津曲艺发展史,被誉为“最具津派相声相声风格的演艺团队”。骆玉笙、马三立、尚长荣、苏文茂、郭德纲等曲艺界名流均在此登台献艺。

长期以来,名流茶馆坚守津门,为天津观众奉献了许多欢乐。近年,该团体受到全国平民娱乐场所的瞩目和邀约,开始尝试走出天津,传播津味相声。2015年春节期间,受上海梅花节的邀请,名流茶馆入驻进行了长达月逾的演出,轰动沪上。

此次亮相安徽合肥,亦是受合肥市首家“茶馆式剧场”罍街茶馆之邀演出。罍街是合肥市传承传统文化、复现城市记忆的地标性特色街区。而罍街茶馆是包河区滨湖集团为市民打造的又一文化休闲新去处。其与天津名流茶馆以及合肥演艺集团合作,让市民在品茶的同时欣赏到相声、庐剧、黄梅戏、话剧等多元文化表演。

罍街茶馆负责人、合肥滨投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锐锋介绍,罍街茶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是合肥最大的也是第一家茶馆式剧场,弥补了合肥文化产业市场相关空白。此次能邀请天津著名的名流茶馆驻场演出,开展安徽天津曲艺互动交流活动,对于合肥市平民文化娱乐市场的繁荣,将是一次积极的推动。

“名流茶馆走出天津,在安徽试水演出,既能促进两地文化交流,也能锻炼演员,感受各地的风情文化。”天津名流茶馆总经理于承艳表示,近年,相声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了很多变革,名流茶馆在对百年笑声传承的同时也在创新,积极地走出去,走向全国,服务于全国,服务于平民。

据悉,罍街茶馆7月17日将迎来首场正式演出,天津名流茶馆的相声演员将带来原汁原味的天津曲艺专场,一直到8月2日。届时,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也将亮相演出。

我国茶馆的取名逸事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种类之多,冠盖全球;茶馆名堂之多,绝无仅有;茶馆内涵之丰富,堪称世界之最。今就民国时期的茶馆取名与南京的茶馆概况,稍作叙述。

五花八门的茶馆及取名

茶馆作为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载体之一,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承功能是极其重要的。民国时期,既有专卖粗茶水的野茶馆,亦有卖茶又卖点心酒菜的茶酒馆(北京人称之为荤茶馆);既有说评书唱鼓词的书茶馆,亦有供茶客品茗对弈的棋茶馆;既有供生意人集会牟利、手艺人待雇的清茶馆,亦有供高级流氓聚会议事的茶馆。真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光顾的茶客亦是三教九流,上自颐指气使的达官贵人,下至打流混世的小混混,无所不有。茶馆内发生的各类故事,更是千奇百怪。

茶馆出现以后,不论其店家大小,招牌不可没有。开茶馆办茶楼自然想招财进宝,没有哪个店老板不想“财源茂盛达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的。因此,一般说来,茶馆的店名都不会缺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如意的字眼。有人曾总结出中国八句店铺:“国泰民安福永昌,兴隆正利同齐群,协益长裕全美瑞,合和元亨金顺良。惠丰成聚润发久,谦德达生洪源强,恒义万宝复大通,新春茂盛庆安康”这56个字,虽未将店名中的吉祥文字囊括殆尽,可是开店者只要从中取出1个字或2个字,甚至3个字,都可以组成店名。比如:玉壶春茶社、兴隆轩茶楼、天福聚茶座、义顺茶馆等等。

不过,也有不少有一定文化教育修养的店主附会风雅,往往撇开传统文化中招财进宝的俗字,而选用儒雅的字、词作为店名的。例如:来今雨轩茶社、雅园茶社、松风阁、青莲阁、天香阁、宛在轩……真可谓琳琅满目,争奇斗妍。

至于一些文化人开设的茶社,其店名招牌自然是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了。上海九江路口小花园附近有一家茶楼,是民国时期书画家俞达夫开的,取名“文明雅集”,四壁悬挂名人字画,环境布置一洗俗尘,茶具清洁雅致,因而所来茶客都是些斯文中人。

历史学家卫聚贤,抗战时期在重庆除在大学任教,创办“说文出版社”外,在1943年冬还开了一家茶楼,叫“聚贤楼”,茶客大多是大学教授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像郭沫若就是它的常客。但就“聚贤楼”而言,是不能一目了然知道它就是茶社。

有的茶馆坐落在历史上文化遗址或名胜古迹之处,店名招牌也就“攀龙附凤”。如坐落在南京城西、被称为“金陵第一名胜”的莫愁湖内就有一间“胜棋楼茶社”。相传胜棋楼乃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第一开国功臣魏国公徐达(死后追赐中山王)下棋之处,徐达与明太祖下棋时赢了皇帝,并将棋子在棋盘布成“万岁”字形,朱元璋大喜,遂将此楼赐给徐达,取名“胜棋楼”。开在这里的茶馆即以此命名。南京夫子庙自明清以来就是著名的繁华热闹区,十里秦淮从夫子庙前潺潺流过,河中画舫荡漾,真是“长留画幅天地间”。从唐以来,南京就被称为之为六朝古都,坐落在夫子庙旁的一家茶社就因此得名,叫“六朝居茶社”。上海静安寺有一口古井,井水向上腾涌,称为“涌泉”,好事者把它品评为“天下第六泉”,坐落在此处的茶社也就取名“品泉楼”。北京的北海公园原为皇家花园,坐落在其中的茶社店名自然不落俗套,分别取名“双虹榭”、“漪澜堂”、“道宁斋”……江苏镇江东郊(今梦溪广场)有个梦溪茶园,因此处原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住所梦溪园而得名。

还有把古人的姓名作为茶馆店名的。上海南京路上的“仝羽春茶馆”,把唐代的卢仝、陆羽两位嗜茶名家的名字合而为一作为店名,且十分贴切自然。南京路上的易安居茶馆取自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易安居士”。广州有家茶馆干脆就用古人名,称“陆羽茶室”。香港德辅道横街上也有一家叫“陆羽茶室”的茶馆。

也有借古人诗句,或取自古人书中,或直载了当取古人书名作为茶馆店名的。浙江省嘉兴南湖有家茶社叫“烟雨楼”,取自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诗句“多少楼台烟雨中”。民国前期,大资本家黄楚九(艾罗补脑汁就是他搞出来的)在上海新新舞台的屋顶开了一家茶社,名“楼外楼”,这取名既写实,亦是取自南宋士子林升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南京的“大观园”茶馆,其名取自曹雪芹的《红楼梦》一书。北京有个“马思远”茶馆,“马思远”乃是一出戏名。也有用近代人的书名为店名的,如南京虎距北路有一家茶馆兼饭店的,取名“朝花夕拾”茶餐厅。这“朝花夕拾”乃取自鲁迅的文集名。

也有以茶馆所在地风景优美而得名的。北京有一家“绿柳轩野茶馆”。因地处郊外,故谓之“野”;茶馆就坐落在一个土山凹里,四周杨柳重重,主人开池引水,种满荷花,极富诗情画意,故名“绿柳轩”。扬州城北丰乐街有一家“香影廊茶社”。该茶社“面河(有)水阁数间,朱栏一曲,相掩映于溪翠柳间,颇为幽绝”,每到月明星稀,芳香四溢,枝影摇曳,店主遂请当地著名文士取名,题为“香影廊”。

也有以店主姓名加吉祥如意一类字词作为店名的,如马聚兴茶馆、聂顺兴茶馆;或直接以店主姓为店名的,魏家茶馆、鲁记茶馆、石记茶馆。不过一般说来,这类茶馆规模都不是很大,来的茶客也大都是下层劳动人民以及这类人中的老年人。民国时期南京的此类茶馆基本集中于城南和城北一带。

至于乡野山村的许多茶馆干脆无名。有趣的是北京天桥有家“王八茶馆”,店主姓王,排行老八,故名。

中国古代茶馆的发展历史


茶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百姓休闲消遣的大众场所,代表着我国传统地文化特色。古代称为茶寮、茶肆、茶坊、茶楼、茶房、茶店、茶社、茶铺、茶亭等名称。而茶馆这个名词,明代才见于文献记载。

六朝时期,江南品茗清谈之风盛行。当时有一种既可供人们喝茶,又可供旅客住宿的处所叫“茶寮”。饮茶之风到唐代盛行,《封氏见闻记》中说:“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唐代的城市已有煮茶出卖的店铺。

宋代饮茶之风更盛,自京城至各州县,到处设有茶坊。北宋建都汴梁后,城内的几条繁华街巷都设有茶坊。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梁城就有茶坊饮茶的画面。南宋都城临安(杭州)的茶馆装饰十分讲究,据《梦梁录》记载:“今杭州城茶肆亦好之,种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宋代的茶馆经营也相当灵活,除白天营业外,还设有早茶、夜茶,同时还供应汤水茶点等。

宋代茶馆多称为“茶坊”,也有叫“茶肆”、“茶楼”的。元代时一般茶馆称“茶房”,也有叫“茶坊”、“茶店”的。明清茶馆更为发展,城市乡村,到处都有。“茶馆”的名称明代才出现,明张岱在《陶庵梦忆》一书中就有关于“茶馆”的记载。随着制茶技术的提高和饮茶方法的改进,明代城市里的茶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清代是我国茶馆的鼎盛时期。茶馆不仅遍布城乡,其数量之多,也是历史上少见的。据记载,清代北京有茶馆30多家,上海有茶馆60多家。清代的茶馆经营方式各有不同,有的以卖茶为主,也有的兼营点心,茶食、烟酒,还有的兼营说书和演唱。北方多见于大鼓书和评书,南方则偏重评话和讲唱兼用的弹词,一直延续到现代。

现在,我国各地的茶馆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四川人喜爱在茶馆里饮茶的风俗是全国出名的。可以说,四川茶馆甲天下,而成都茶馆又甲四川。成都的公园都有茶馆,一般都设在最佳景点,品茗观景,其乐融融。成都有一种比较高雅的茶馆,名曰文化茶馆。不仅是喝茶品茗之处,也是文化娱乐场所,人们在那里一边喝茶一边欣赏四川清音、巴山名歌或是京剧清唱。江南,尤其是江、浙、沪一带,茶馆、茶座也相当兴盛。像扬州富春茶社、成都春兰茶社、北京老舍茶馆等,都是闻名国内外的。

春节期间多数茶馆选择歇业 带餐茶馆销售火爆


1月25日至2月1日的百度输入法大数据显示,茶是国民最喜欢谈论的年货。茶叶的输入热度指数高达1212万次,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牛羊肉。春节小长假期间,记者走访茶店、茶馆总结得出:春节期间餐饮服务类茶馆更受欢迎。

“茶馆春节营不营业?”这个问题在几年前并不成立,因为大多数茶馆在春节期间门庭若市。春节假期,记者对部分清茶馆和带餐饮和棋牌功能的茶馆进行调查,总结得出结论,带餐饮的茶馆节日期间更受欢迎,大部分清茶馆选择春节歇业。

原因有三点:第一,体恤员工,希望他们可以和家人一起过年;第二,过年期间员工工资翻番,成本过高;第三,2015年茶馆生意难做,与往年相比营业额较少,没必要春节再营业。

广东聚缘堂茶文化会馆总经理王进峰告诉记者:“春节期间聚缘堂选择不营业,第一,春节作为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希望全体员工能与家人团聚共欢。作为一个清茶馆的主人来说,注重的也是让茶馆像个家,让大家感到人文关怀与和谐共存理念,当然就是自己也要好好享受春节的欢乐气氛;第二,平时茶馆以服务、产品质量来面对大众,每年都是放假8天已经形成惯例,顾客也就形成习惯性了;第三,作为真正的清茶馆,大都市广州春节期间出城率较高,节日期间除了饭馆吃饭的人比较多,其他场所较为清闲,这也是茶馆放假的原因。”

北京品清轩茶艺馆总经理李小慧告诉记者:“品清轩茶艺馆从腊月二十八到正月初四歇业,正月初五照常营业。不开门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店里的员工年龄普遍偏小,过年员工流动性也大,他们希望可以和家人团聚过年;第二,碍于今年茶行业整体的经济状况,茶馆业经营状况没有往年好,所以选择歇业;第三,往年春节期间员工工资要翻番,也考虑到了成本问题。在我观察,北京地区茶馆春节期间大部分都歇业。”

老舍茶馆常务副总经理唐波告诉记者:“春节期间,老舍茶馆照常营业,并且营业额是平日的两倍。原因显而易见,在春节期间,老舍茶馆有戏曲演出、相声表演,也有餐饮等,北京市民的朋友聚会、家庭聚餐会选择到我们茶馆。”

浙江杭州湖畔居茶楼总经理楼明告诉记者:“湖畔居茶楼大年三十没有营业,初二正常营业。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基本爆满,餐饮很受欢迎。粗略统计了一下,从初二到初六收入5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涨了一倍多。”

对此,中国茶叶零售实战讲师戴高诺告诉记者:“2015年,茶行业的两大关键词是‘生意难做’和‘互联网+’,茶馆茶店在‘系统提升赢利力’的基础上,做好‘盈利模式多元化、经营产品多元化、销售渠道多元化’后,春节对于他们来说,将变为一个维护客户关系,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良好时机,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利润和销量’双指标。”

借助春节,打一副“情感营销”牌,为老顾客、新顾客提供一个具有浓厚“春节文化气息”的价值服务,不仅能加深茶馆、茶店与顾客的关系,而且能实现产品销售,这远比单纯产品促销的效果更好、更有意义、更长远。

过眼烟云老上海的茶馆


茶馆,老上海风情旧景之一。清末,沪城内外,南市北市、沿河傍桥、十字街头茶馆遍布,茶客如云,茗香醉人。有人认为茶馆这种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南方两广之地多称茶楼。各地更有茶肆、茶寮、茶屋、茶室、茶坊,叫法各异。旧上海茶馆多以楼、馆、园、阁、居、社之称。茶馆题名亦雅,如:秋月楼、碧玉春、鹏飞白云楼,江南一枝春、品泉楼、香雪海等颇具诗情画意。

据说,上海滩最老的茶馆大概是咸丰元年(1951年)。清同治初年沪上茶馆开始兴盛,著名老茶馆丽水台建于洋泾浜三茅阁桥边,高阁临流,背靠东棋盘街,坐落于青楼环绕之中,当年茶座间有“绕楼四面花如海,倚遍栏杆任品题”之句,成为文人雅士、富绅阔少流连之地,有歌咏道:“茶馆先推丽水台,三层楼阁面河开,日逢两点钟声后,男女纷纷杂坐来。”晚清庙园均设茶肆,旧时沪城有“城中庙园茶肆十居其五”之说。尤其在城隍庙附近茶馆丛集,有鹤亭、船舫厅、乐圃阆、群玉楼等十余家。其中,西园湖心亭是南市茶馆的代表,这西园原来是豫园故址,湖心亭筑于清乾隆四十九年,由大布商祝韫辉等人集资建楼于老庙九曲桥旁荷花池中央,嘉道年间是青蓝布商贾聚会之地,咸丰五年改为也是轩茶楼,楼内花梨木茶几、云石台面老红木圆桌、蛋圆形红木凳、名人字画布置甚雅,暑中坐饮,荷风徐来,清香拂面,饮者尘心顿滤,两腋生风,龙井、碧螺芬芳欲醉,申江品茗消夏胜处也。

19世纪60到70年代,上海大马路(今南京东路)、宝善街(今广东路中段)、四马路(今福州路)一带茶馆林立,有一壶春、桂芳阁、阆苑第一楼、升平楼、菁华楼、一洞天等,当时沪人把去宝善街上松风阁茗饮列为沪北十景之一。而光绪初年,沪上三胜楼、开东楼、玉川品香社这类茶馆内有二八妖姬、高髻盘云陪人调笑,那是走了茶味的东洋茶馆以色情招揽客人的场所。旧时南京路上,老茶馆五云日升楼位于浙江路口,西对面是易安居茶馆,后来广东商人把它买下后开先施公司;易安居南对面是陶陶居茶馆,郭家盘下后改为永安公司。著名茶馆青莲阁的前身是华众会茶园,旧址在现外文书店。当年楼上卖茶,楼下百戏杂呈,有西洋镜、哈哈镜、幻灯片、珍禽异兽等供人参观。有人统计,清宣统元年(1909年)上海约有茶馆64家,到民国8年(1919年)增加到164家。民国以后至抗战时代的孤岛时期,沪上茶馆业逐渐走向衰落,一些晚清极负盛名的老字号茶馆因门庭冷落纷纷关门,但数量增多的小茶馆及“老虎灶”式的平民茶馆仍能吸引不少社会底层的茶客。

老茶馆场景

从前,茶馆伙计叫茶房也称茶博士。他们冲茶时手握铜壶,壶嘴离桌数尺,瞄准茶碗一举一落可连注数盅不见一滴在外。旧时茶资视茶馆档次而定,从十多文钱至百余文钱不等。有一种元宝茶在农历大年初一供应,店家在盖碗上加了两只青橄榄,美名“元宝茶”,讨个吉利口彩。早年青浦朱家角放生桥两侧的桥楼茶馆地处雅静,茶客来此择个靠窗座位沏上一壶上好香茗,啜茶、赏景、谈天、看书或独坐冥想,偷得浮生半日闲,悠然而乐。这是上海老话“孵茶馆”的写实,有此瘾者一日不可或缺。据说从前老茶馆客进入茶馆坐定点茶不必开口,可用手势表示:食指伸直是绿茶、食指弯曲是红茶、五指齐伸微弯是菊花茶,伸手握拳是玳玳花茶,伸个小指是白开水,伙计一看心领神会。有老茶客告诉我,茶馆业有行业术语,俗称“切口”如:一、二、三、四、五,叫摇、柳、搜、埽、崴,茶叶叫“淋枝子”,好茶叶叫“尖淋”,次茶叶叫“念嘬淋”,客人叫“年子”,来客叫“入窑儿”等等,一般人是听不懂的。

老上海各行各业以茶楼为场地洽谈生意交流信息。晚清营造厂商主要集中在青莲阁举行茶会,建筑商多聚在福州路496号长乐茶园,一些小包工则在湖北路天香阁及附近的一乐天茶楼活动,花卉行业在老西门外万生桥阿德茶馆设台交易,品芳楼是旧汽车及配件的交易场所,四美轩是珠宝玉器市场之一,浙江路萝春阁是木业聚集地,一洞天茶馆成了各报社的“新闻聚会”中心。旧时三教九流都涌向了茶馆这声“风水宝地”。巡捕、密探、包打听混迹其中,娼妓时隐时现,吸毒的、诈骗的、算命的、传教的、赌博的、拉皮条的、不务正业的都在此亮相、游动。旧时男女私奔大半是约定以茶楼为出发地点,新闸路大王庙、西安茶园、永嘉路康兴园、老西门中华楼、徐家汇彩云楼等低档茶馆内有穷苦工人在等待雇主招工,俗称“孵豆芽”。流氓白相人为抢地盘、分赃不均而来茶馆“吃讲茶”,一言不合,板凳、茶壶、碗盅横飞大打出手,茶楼倾刻变战场。不过这“吃讲茶”的也有讲文明的,那是20世纪初上海青年工人离婚谈判多在茶馆里进行,双方各请几个朋友来“吃讲茶”,双方客客气气谈好条件,男方付给女方一部分钱,离婚即告完成。

老茶馆文化

有人说”戏曲是用茶叶浇灌起来的一门艺术”,清代上海最早的戏院“三雅院”吃茶带看戏,实际上仍是茶馆,每天下午才搭台演昆剧等戏,茶馆兼营戏曲是其功能延伸,老茶馆常依靠评弹演出来吸引茶客。

任伯年入室弟子、画家俞达夫从扬州老话“早上皮包水,午后水包皮”中得到启发,在九江路“洗清池”浴室隔壁开了文明雅集茶馆,当年一批文人、书画家喜欢到此雅集,煮茶论艺事。著名灯谜社团“萍社”常借此地举行活动,茶座间悬挂着灯谜,给寻常的茶馆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艺术色彩。棋盘街广式茶馆同芳居的粤式点心虾饺、蛋挞和潮汕功夫茶小有名气。这里还有一种叫“摩尔登”的进口糖果形如围棋子,色淡红淡黄,据说西方“茶花女”最爱吃。南社奇才苏曼殊十分景慕“茶花女”,自然也成了这里的熟客,每次回家少不了带上几瓶“摩尔登”糖。苏曼殊的许多诗文是在此品茶时抒发写就的。

从前老茶馆对联颇多,上海八仙桥老虎灶老板曾请人撰过一联:“灶行原类虎,水势宛喷龙”。沪上书家洪丕谟先生曾书录过茶馆妙联两对:“来不请,去不辞,无拘无束方便也;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另一联:“四面皆空,坐片时间何分你我;两头是路,喝一盏各自西东”。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老舍与茶——《茶馆》背后的老舍》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