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石昆牧的普洱茶情结

石昆牧的行迹总是捉摸不定,因为他总是在找茶、品茶的路上,能够和他面对面静静地饮茶非常地不易。他的头衔很多,能耐很大,茶人所知就是一个“全球十大杰出普洱茶人”,实际上按他所说这只是他的“第四职业”。2007年3月,他的一句“普洱茶已经成为股票”一语惊天下,他喜欢别人称呼他为“石老师”,而他经常看着一饼老茶慢慢地对你说:这个茶全世界可能只有我能说清楚……Www.cY260.COm

“2008年什么茶会涨,我说了算”

2007年的普洱市场和中国股市一般跌宕起伏,一切仿佛还历历在目。对于“普洱炒作”一词,石昆牧很不以为然,他说道:“什么叫贵?LV(路易威登)的塑胶皮一片值1万,劳力士手表都走不准、丧失手表的基本功能了还值3万,铁观音随随便便一斤要2000元……对于这些来说,普洱的价格应该是价值的正常回归。严格地说,应该是普洱的价格合理,但涨幅不合理。因为出现了有利可图,一下子被社会关注,很多不正常的资金和人进入普洱这个领域,问题终究要爆发,越早爆发越好,这样就把很多不正常的东西过滤掉了。”

石先生说他从来不同情因为炒茶而被套牢的人,因为做普洱的门槛太低了,目前按他估算真正懂茶的茶商不到10%,其他都是跟风进来炒作的。因此,石先生提醒要进入这个领域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基本功,具备一定的水平,懂茶、爱茶,这样的经营风险就能降到最低。

对于茶人最为关心的2008年普洱市场什么饼要升值,石先生笑道:“其实这些都在我们的掌控中,未来5年、10年,市场怎么走,都已经在我的脑海里了。每个年份茶的好坏、数量直接决定这个年份茶的升值空间,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还有一个规律是茶经过七、八年的陈放后,最形成最佳的口味,因此对应年份的茶会出现极大的提升空间。比如今年,肯定是2000年和2001年生产的茶会出现大幅上涨,涨幅应该在50%以上,不过这些茶早几年就已经集中在部分人的手中了。”

这几年茶质量状况,石先生说,奇数年普遍较好,具体说就是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这个与气候适合等因素息息相关,其中2007年是2003年后最好的茶。目前,老茶的升值空间非常大,而新茶好坏需要甄别。因为市场空间大,茶树有限,一方面采摘过于频繁影响质量,另一方面不够采摘了一般都是拼配,因此新茶的数量可以放得很大,质量也不稳定。

普洱茶最终能走出怎样的曲线,石昆牧语重心长地说:“云南普洱茶,只有走出云南才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正确理性地看待茶市,而不是哄抬,要规范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目前,普洱茶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

“普洱,茶人的最后一站”

酷爱普洱的石昆牧对于普洱的发展一直坚持乐观的态度。目前普洱占六大茶类品饮总量的5%,按石先生的估算,未来普洱市场有6倍的增长空间,达到茶叶市场的30%,它的发展也将远远超过其他茶。而普洱最先吃到的应该是铁观音的市场,因为这是两种口味最重的茶叶,目前铁观音占据着40%的茶叶市场。

在石老师看来,普洱茶品质厚重,与其他茶汤一样,可以有视觉、味觉的享受,但普洱更突出的是身体的感觉,有更多层次的身体感受。而这就为普洱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用石昆牧的话说,普洱是茶人的最后一战。

对于如何选购普洱,石先生介绍道:如果是新手,我推荐你们买大厂的茶饼,因为大厂产品的质量比较均衡,不高不低,比较好掌握。只要是茶身工整、密实、无杂质、无粉末,均是好茶。而如果是入行的茶人则不建议走大厂路线,更多的好茶需要道各级厂商中去找寻。

对于老茶的选购,石昆牧一语道破:找一款老茶,不如找一个好人。老茶的学问非常高深,滋味的变化也很奇特,一般的茶人根本无法判断,因此这时候一个有经验人来带一带,对与新手喝茶的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外观、年代、厂家、仓储状况、口感综合地去评判一款老茶,这些都是需要经验的传承。

石昆牧说,普洱的茶性变化多端,气温、气压、海拔、水质都会对茶的制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活性越强的茶受气候影响就越大。在冲泡过程中,因为地域不同产生的不同气压,对于水温的控制就越发严格,水温上不去,茶就不会好喝。而仓储状况也是影响普洱质量的重要因素,林林总总,可以说,对于普洱的判断,有这很高的学问。

在近二十年与普洱结交的过程中,石昆牧天天泡茶,不停地去感受茶、水、茶具、气候组合的奇妙变化,慢慢去感受,去体验那种意境。放在空调房一天的茶,石先生就能闻地出来,就是在长期的品饮过程中练就这样的功夫,而他更愿意把普洱比喻成一面镜子,下了功夫的好茶就是专注、精致生活的体现。

“花同样的钱,我可以让茶变得更好喝”

与石昆牧的言谈,自然少不了喝普洱,拿出一块七子茶饼时,石先生讲解道:“从包装纸的包装手法就能看出一个饼的真假,像88青饼就是标准的两个动作,纸张摊开,饼放中央,左手沿着饼沿压过来,右手再压过来,两个动作,就结束了。”

当我们要从茶饼上取茶时,石先生道:取茶也是有点功夫的,同样的茶取得不对,味道也会差很多。因为茶的芽头都在茶面上,所以茶应该是一点点掰下来,而不是在背面一直挖。因此我常说普洱的味道应该是“掰出来”的。

在石先生看来,开出来的茶就应该喝掉,而不是舍不得一直留着。而泡茶的手法直接决定这道茶能不能泡出最佳的口感。石先生常跟茶人说的那句:不是茶不对,是你的泡法有问题。标准的手法应该是,水壶的高度要低,缓缓地将水注入杯中。水壶拉太高,茶马上“死”,出来的茶会锁喉。而应该根据茶杯的大小要觉得一次投入的茶量,放多了就顶盖,泡少了又不香。最佳的的量应该是茶遇水膨胀后,能够达到杯子的七八分满,泡时水,水温100℃最好,要完全淹没茶,以免香气跑掉。

茶人朋友一直非常关心茶的卫生问题,一般都认为第一泡茶应该先洗茶,第二泡开始再喝,更有茶人洗茶还不止一次。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石昆牧时,他却反问我道:“洗茶,你想洗掉什么?”我便答道:灰尘,还有化肥农药的残留。石先生大笑道:“灰尘怎么不能吃,天天呼吸都在吃灰尘,至于化肥和农药是根本洗不掉的,喝了十道茶,还会有。那些说要洗三次才能喝的茶,根本就不要喝。说白了,洗茶根本就是心理作用,按我的理解应该叫‘醒茶’。”

石先生常说,好茶难求,一泡好茶可以坚持一小时的回甘,越喝越热,喝到毛孔都伸张开。而以泉水冲泡的茶香气最足,因为泉水的PH值是碱性。很多初饮普洱的人都不习惯普洱的苦涩,石先生却道:茶不怕苦,不怕涩,因为普洱的味道在喉,而不在口。而茶能冲泡的次数也很讲究,每次泡一泡停一下,可以泡16道,每次连续泡两道,茶可以坚持12道,如果是每次连续泡3道,那只能坚持9道了。

对于茶性的把握,石昆牧说:泡茶应该是项细腻活,你泡茶的动作越粗糙,出来的茶就越差,同样的茶完全可以泡出不同的结果。因此,对我来说,茶没有好坏之分。

链接:博学多才性情人

石昆牧,实际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大学老师。他涉猎范围之深,为茶人所测目,用他的话说“玩”得很广。当他谈及自己的专业特长时,他列举了他的专业特长,首先是伤害医学,其次是篮球、保龄球等技术学门,第三是植物学、中医药学,可以识别1000多种药用植物和200多种可食用植物,最后才是茶。1973年,6岁的他第一次接触茶,13年后接触普洱,1988年开始研究普洱,从此一发不可收。2005年4月从高校离职,全心投入普洱茶经营与推广。

1999年9月与夫人慧琪共同创设台湾普茶庄茶业,2003年与友人在广东省东筦市共同创立大陆普茶庄分店,2004年于深圳市设立普茶庄大陆总公司,2006年底前大陆普茶庄直营加盟快速成长十余家。2006年10月为实现推广

Cy260.com精选阅读

石昆牧淡谈普洱茶收藏门槛


石昆牧淡谈普洱茶收藏门槛

“品藏普洱,门槛到底有多高?”这个问题一直让众多爱茶人感到困惑。日前,被评为“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的台湾资深茶人石昆牧先生来到省会石家庄“皇茶会”,专门与茶友会面,煮茶论道。席间,记者就普洱的文化、市场、品茗和收藏“门槛”等问题访问了石昆牧先生,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茶缘”,石昆牧回答了广大茶友所关心的问题。

“老的普洱茶有许多散落在民间”、“大凡普洱都是可以用来收藏的”、“经过一段时期的普洱热后,如今普洱收藏和销售在迅速滑坡,曾经的普洱热都是炒作出来的”……一直以来,人们相信这些说法的正确性,于是,不了解普洱文化与市场的众人也口耳相传。日前,普洱专家石昆牧来石时指出,持上述说法者,关键在于他们对普洱的品茗和收藏市场缺乏了解,“无知”导致收藏和购买上的盲目是不可避免的。

品赏入门首选“大众”

并不是凡普洱都可以收藏,事实上,一些程式化、制作粗糙的所谓普洱,非但不可以用来入藏,品茗都让人缺乏信心。那么,刚刚打算品藏普洱的人士,从哪些茶品上入手才不至于走上弯路呢?石昆牧讲,如果你对普洱还一无所知,选择大众品牌入手应该是个良举,比如从大“益”入手就可以。像大“益”这种品牌制作比较规范,价位也低,新进入者不至于面临高价位,也不至于因为不懂而选择到劣品。

“一些有了一定鉴赏水平的人,目前都喜欢购藏文化普洱‘观自在’,因为‘观自在’选茶精良,加上包装上所独有的文化气息,是跨越品赏门槛的那一部分人追逐的理由。但是,‘观自在’目前毕竟不属于大众茶品,它走的是精致高端的路子,是可以收藏的普洱,受制于其他的原因,不太可能大力推广。”因此,石昆牧建议,大“益”品类繁多,价格参差不齐,生产量庞大,适合大众消费。初入门的爱茶人,可以先接受大“益”,待有了品茗经验后,再向精良高端跨越。

品赏普洱需要“资本”

茶友具备怎样的“档次”才达到品赏级别?石昆牧讲,喝茶者首先要分辨清生茶和熟茶;其次要了解什么是古树茶和台地茶;第三要对仓储年限有所掌握。这三条可以说概括起来容易实施起来难,需要茶友多品、多看、多观察,最好到产茶实地去考察一番,否则想跨越到“品赏级”这个门槛也是一种奢望。

石昆牧重点讲了“生茶”和“熟茶”的基本知识。他说,品茗时,辨清生茶与熟茶是基本功。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堆捂等几道工序。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有科学依据表明,茶汤里的“苦”来自茶叶里的咖啡因、茶碱。“涩”来自茶叶里的酚类物质,有时也会呈现较强的收敛性。“滑”、“厚”是茶叶里的果胶渗出物。“舒适的口感”来自茶叶里丰富的氨基酸。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生茶制程: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生茶品。茶菁颜色由青绿至墨绿色为主,有些部分转黄红色。香气方面,通常新制茶饼味道不明显,若经高温则有烘干香甜味,口感强烈,刺激性较高。若经高温,清香水甜而薄,微涩。汤色以黄绿、青绿、琥珀色为主。叶底上,新制茶品以绿色、黄绿色为主。活性高,较柔韧有弹性。

熟茶制程: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生散茶经人工快速后熟发酵、洒水渥堆工序,即为熟散茶,也就是我们现在常喝的普洱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熟茶品。

熟茶茶菁颜色呈黑或红褐色,有些芽茶则为暗金黄色。有浓浓的渥堆味,发酵较轻者有类似龙眼味,发酵较重者有闷湿草席味。口感浓稠水甜,几乎不苦涩,泡水长。汤色方面,发酵度较轻者多为深红色,发酵重者以黑色为主。叶底洒水渥堆,而发酵度较轻者叶底红棕色,但不柔韧。重发酵者叶底深褐色或黑色居多,较硬而易碎。

需要说明的是,普洱茶的陈化,从茶区、茶种、制程、包装、储存等都会影响茶品的香气与口感,甚至改变其外观、汤色与叶底。所以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性概论,不能一以概之,许多现象还是需要品者依照自己的经验去判断。

陈年普洱少之又少

记者在日常采访中就听到过不少“发现普洱老茶”的故事。有的说在拆迁过程中,自家老宅子的夹缝中发现了百年普洱;有的说在某某拍卖会上高价拍回了几饼清代普洱茶砖,这些故事的真实性让石昆牧看来可能性都不大。他讲自己曾多次被邀请到藏家那里鉴赏“老普洱”,绝大多数的结果是一打开器皿便宣判藏品为假。“事实上,普洱和其他藏品不同,过去的年代人们并没有像现今一般来重视收藏它,即使一些大户人家有存放的意识,但经过若干年世道变迁,能够存下来的也少之又少。人们真正开始大规模收藏普洱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所以,如有人说他有清代、民国普洱要出手,一定要找专家看看,不要盲目购进。”

古树浓厚台地清雅

在品茶时,人们经常会提到某某为古树茶、某某为台地茶,那么,到底什么是“古树”,什么为“台地”?首先,如果是紧压茶,比如日常所见的饼茶,从饼面看,古树茶条索肥大,饼面看去显得粗枝大叶,芽头相对少;台地茶则条索细嫩,芽头相对多。其次,泡茶出汤,如果是古树茶,滋味更浓厚,也格外耐泡,在水温、浸泡时间、投茶量、器具相同条件下,古树茶可冲泡次数较台地茶多50%以上。如果对古树、台地分辨不清,采用此法识别虽看上去拙笨倒也实用。

如果无条件对比,品者可以取茶5克放入大盖碗内冲沸水浸泡5分钟,如此重复四次以上,如果四泡以上茶味还足,那么当为古树茶无疑。

石昆牧最后强调,茶品除了健康需求外,没有好坏与对错,全凭消费者个人感受与需求。原则上来说,一年左右新制生茶饼,适合立即品饮,通常如一般绿茶清香而不刺激,汤水较清而薄;而适合长存久放的茶品,则口感较为浓烈,茶汤有胶质感、饱满感,回甘足而韵长。他提出自己的上述说法,只可作为消费者选择的基础,但并非惟一标准,消费者可依自己的喜好再做适当调整。

链接:博学多才性情人

石昆牧,实际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大学老师。他涉猎范围之深,为茶人所测目,用他的话说“玩”得很广。当他谈及自己的专业特长时,他列举了他的专业特长,首先是伤害医学,其次是篮球、保龄球等技术学门,第三是植物学、中医药学,可以识别1000多种药用植物和200多种可食用植物,最后才是茶。1973年,6岁的他第一次接触茶,13年后接触普洱,1988年开始研究普洱,从此一发不可收。2005年4月从高校离职,全心投入普洱茶经营与推广。

1999年9月与夫人慧琪共同创设台湾普茶庄茶业,2003年与友人在广东省东筦市共同创立大陆普茶庄分店,2004年于深圳市设立普茶庄大陆总公司,2006年底前大陆普茶庄直营加盟快速成长十余家。2006年10月为实现推广与文化起步阶段,对业界与市场,甚至产区云南省都有实质性的影响。2005年2月出版「经典普洱」,2006年8月出版「经典普洱~名词解释」二本普洱茶相关专著。

结识石昆牧,总是掺杂着很多的情愫,他既有年轻时尚的狂野不羁,又是内敛深厚的行业高手。跟他谈茶、喝茶,轻松愉悦中你可以深刻感受他学者的气息,一种严谨、专注的行业态度,更多的是一颗为普洱痴迷的心。去年宁洱县发生地震,石先生一方面捐款捐物,同时携家人亲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地震灾区,察看震后情况,受到了茶人的极大拥戴。

石昆牧:解密普洱茶仓储周期律


从一片树叶到杯中香茗,为保证茶汤的完美呈现,必须确保原料、制作工艺、仓储、冲泡每一个环节的完美。因普洱茶“越陈越香”之特性,使得仓储对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可以说对于普洱茶而言,科学合理的仓储无异于加工“制程”的延续。那么,普洱茶仓储究竟有何规律可供遵循?

石昆牧老师通过多年仓储普洱的数据与经验的累积总结,发现了普洱茶仓储转化的周期性规律。此规律对于普洱茶仓储与转化的把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仓储环境

石昆牧老师经过长期仓储普洱茶发现,普洱茶对于存放条件的要求并不严苛。实际上,只要人类能够长时间生活居住的地方,就会适合普洱茶的存放。

在仓储环境要素中,影响普洱茶陈化的四大主因有:温度、湿度、通风度、无杂味。次要条件为:重压、翻仓。石老师所观察的普洱茶存放环境为:温度20~30℃,相对湿度65%~75%,相对通风无杂味,但因数量少没有重压与翻仓的问题。对于多数茶友而言,重压和翻仓确实是少有遇到的现象,只要把握好“温度、湿度、通风、无杂味”四大要件便可确保普洱茶存储的基本需求。

茶品影响

不同的茶品,在经过同样的仓储条件、仓储时间后,也会有不同的转化结果。茶品的原料(树龄、管理方式、产区、等级)、初制制程、紧压形式等等都会对结果有所影响。其中茶品原料的影响尤为明显。以同茶区近似工艺制作的生茶而言,台地茶/小树茶达到相同转化效果所需时间要远远长于古树茶品。

以中医“寒凉平温热”之理论进行分类,台地茶/小树茶新茶茶性属寒,而古树茶新制生茶茶性属凉(以两者初制工艺正确为前提)。经仓储转化,茶品的茶性会呈现出“寒→凉→平→温热”的转化趋势,以每次茶性转化点为划分,会发现茶品转化会呈现近似相同的周期性规律。

在前述的环境条件下,石昆牧老师发现,台地茶/小树茶的转化周期约为七年,而古树茶的转化周期约为五年。经过一个仓储转化周期后,茶品不但茶性有所改变,其品饮表现亦会达到一段时期内的高峰。由于古树茶与台地茶/小树茶先天茶性的差异,加之茶质的区别,可以说随着仓储年限的增加,两者的品质与品饮感受的差异会愈发扩大。

以2006年景迈有机系列之土饼为例,同样的茶品,在北京与台湾高雄两地截然不同的仓储环境中经过8年的时光,已然产生明显的仓储差异。从外表上看,北京仓储的茶品包装纸表面仍保持洁净,而台湾仓储的茶品在相对平均温湿度较高的环境中茶品包装纸上有明显可观察到的“油渍”。

这种“油渍”是由于存储环境的平均湿度较大造成的,在更为湿润的南方,茶品表面出油的情况会较为普遍,即便在北方较干燥的环境下,如果茶品存储的年份足够老,或者堆放在底层比较受到重压的茶品,也会出现同样的“出油”现象。很多刚接触普洱茶的朋友,尤其对于老茶接触较少的茶友,对类似出油的情况缺少相应的经验与科学认识,会认为这是受潮或入仓导致,这是不正确的观点。

从汤色上看,北京仓储土饼的汤色相对偏浅,但汤色更为明亮;台湾仓储的茶品则更为红浓。北京仓储的茶品,香气更为高扬,口感较为清冽,茶品气感清晰而强烈;而台湾仓储的茶品,汤感更为细腻润滑,茶韵更深,气感也由表入里。两者可谓各有千秋。

从叶底上看,台湾仓储茶品叶底颜色明显较北京仓储为深,也体现出两地仓储转化速度与周期的差异。

需要指出的是,古树茶五年、台地茶/小树茶七年的转化周期规律,是石昆牧老师在台湾南部(高雄)特定气候环境下经多年观察所总结出的规律,当环境改变,仓储周期自然应有所调整。一般而言,若环境年平均温湿度均低于前述环境条件,则这个环境中茶品转化周期应相应拉长。比如茶品在北京仓储,其转化周期就应比台湾南部仓储的同样茶品拉长1~2年。

石昆牧老师最早于2003向业界无私地分享他多年以来仓储的转化经验数据,但业内部分不肖业者在剽窃石老师的发现同时,又忽略了石老师在数据中注明的环境条件,以至于将一套转化规律生硬的套用在了每一个地方每一种茶品的仓储之上,以至闹出不少笑谈。

转化方向

不同仓储条件除会导致转化速度与周期的差异,还会对产品转化的方向产生影响。一般而言,在年平均温湿度相对较高的地区,茶品转化周期相对较短,茶品刺激性褪去较快,汤感也更为醇厚;而在年平均温湿度相对较低地区,茶品转化周期相应拉长,但茶品的香气留存度较高,茶品气感也会有更为优异的表现。

沉默期

在茶品转化周期一半左右的时间,由于茶品各种内含物质各自转化周期的不协调,以至于其无法达到相辅相成之效果,茶品口感会呈现无香、淡、寡、薄,甚至酸、杂等现象,仿佛茶品本身的优秀内质沉默不出,故而称为沉默期,又称尴尬期。在需年份转化的红酒中也会有类似情况发生。遇到沉默期,只需静待其结束,茶品的香气、口感等就会逐渐回复,并进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此相信许多有多年存茶经验的茶友都会心有戚戚焉。

若茶品经过了一个以上的转化周期,其内含的活性物质逐渐趋向转化为惰性物质,故而从第二个转化周期开始,茶品沉默期持续时间会有所缩短,茶品在沉默期内发生的品质偏差也会有所缩小。因此最为明显的沉默期一般只会在第一个转化周期被观察发现。

【石昆牧专栏】我的茶气之道


未来能感受气感的人,肯定越来越普遍,就像2001年港澳台茶商一致不认同我推崇古树与干仓,08年批判我提出日本老铁壶优点,09年说我怪力乱神说沉香。自小能感受能量流动,08年至今提到气感时,一样饱受批评。只是批判之人,无法真实感受茶气,诚如无法感知心跳、喉韵,只能微笑而不与争辩。

经典普洱体系对于茶气理论认知,来自中医基础,而不仅只是单纯身体感受。中医论万物有归经,属性寒凉温热,归经十四正经、奇经八脉,属性与经络也为现代医学证实存在,只是少有人能像心脏血管一样感受到。

自古,茶是食品也是药物,自然也有属性、归经。典籍记载茶属寒凉,入肝、心、脾、肺、肾等五脏经络,但这是在普洱茶未出现之时。普洱茶归经更加广泛、深入,目前除五脏外,小肠、心包、三焦、膀胱、带脉等等亦入经。以致,只要是茶,就会有茶气,无论新老、生熟、大小树、制程、干湿、优劣,只是茶气走向、顺逆、旋堵等不同。

新茶寒凉,以膀胱经、肺经等较显,老茶以胃经、脾经等为主;无论新老茶,心经、膀胱经必走。任督脉则非必然,许多茶友误将膀胱经感受为督脉上行。若有农药化肥,主伤肝经、肾经、膀胱经等为主。甚或对脉轮有感受的人亦知,茶与脉轮的相关亦十分清析。茶的药理在身体作用,能感受到身体经络流动,甚至脉轮旋动,这即是经典普洱体系的茶气感受。

然古代人能感受与理解中医药物属性与归经,现代人身心繁忙、不清净,越难感受茶之气感。大概还要五六年才会些许人理解,尤其经典普洱体系内茶友为主。虽然已经有人在调查所谓气感,观之为停留在口感刺激性,抑或身体寒凉温热、酸麻胀痛,打嗝出汗等体感,而体感是经络行气之表象,并非真实体悟经络气感。但此仍为进一步感受经络气感之快捷方式,若再一步静心,应可体悟真实茶气。

若时常品饮有施打农药化肥除草剂之茶类,更会导致经络气滞,比不喝茶问题更大,因茶为至清至洁之物,能清理体内杂秽,若再有农药化肥,反而带入更深层,这也是为何经典普洱体系坚持洁净茶的原因。

感受到茶气,并非用来炫耀能力,而是能理解与分析怎样的人,在什么时候,该喝什么茶,藉以利益他人。真实体悟茶气之人,身体必然敏感而精壮,少近杂浊之物,此可鉴之。

石昆牧2014.12.30

石昆牧老师话冬日熟茶养生(上)


12月20日,石昆牧老师结束了江西南昌、新余两地的讲座行程后回到北京。北京的茶友们也迎来了入冬以来与石老师欢聚的首场茶会。

本次茶会的主题是“冬日养生话熟茶”,茶友们如约而至,旧友新知济济一堂。

今天第一款茶品,是石老师早期收藏的一款熟散茶——十五年陈入仓老熟茶。

石老师介绍,这款茶是他早年在台湾收藏的一款优质熟茶,收藏之初由于有轻度入仓,口感还未达到石老师的理想状态,所以一直在精心仓储退仓。至今已经退仓完整,迎来了品饮高峰状态。

第一道茶,茶汤入口带有明显樟香,石老师介绍说这是低温高湿入仓茶特有的典型味道,也是早期港台普洱茶爱好者们倍加推崇的香型。

藉由这款茶,石老师为大家介绍了老熟茶品饮中的几个特征,例如入口的细腻滑润程度、茶汤的厚度、陈化年份带来的凉气感等等,石老师介绍说,这款茶仍然属于轻发酵熟茶,入仓程度较轻且控制较好,所以茶汤陈韵十足不失活力,厚滑度上佳,回甘生津好。最为难能可贵的是,由于石老师的精心仓储退仓,这款茶品原本基于入仓茶所特有的一些缺点几乎已经完全退去,喉部不干不燥,胸口的闷顿感也几乎消失,作为一款日常品饮的优质老熟茶,是再合适不过的。

熟茶养生贴士

石老师说,单就保健意义而言,熟茶对于降低血脂、血压以及尿素过高等现代病来说,其实是较生普洱茶更合适的。早期世界上对于普洱茶保健价值的科学研究,大多也是针对熟茶开展的,其中法国、日本等国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对绝无仅有的气感,会冲击身体的不同部位。石老师表示,这是他制茶十余年以来,唯一无法可控复制的一款茶品,其他的茶品无论再好,只要有足够好的原料都可以复制出来,唯独这款茶品,需要原料、制作、气候、压力、干燥工艺等诸多条件天衣无缝的配合方可再现,对于这个,目前云南还没有厂家敢保证。也许,这款茶会成为熟茶史上的绝唱....

石昆牧老师话冬日熟茶养生(下)


接下来是石昆牧老师在今年年末最后制作的茶品之一——2014勐海熟砖。

这款茶品在上个月刚刚上架,便因其优异的性价比备受经典茶友的喜爱,以至于石老师不得不临时更改计划,在年末补单加量,以满足茶友所需。勐海熟砖曾于2008年制作过一批,后来因一直未能寻找到符合石老师严格要求的高性价比原料,这个系列直至6年之后方才再次与茶友见面。

茶汤入口,茶友们纷纷表示,入口浓酽饱满,药香浓郁,堆味轻,甜滑度良好。

在座的老茶友从这款茶品上察觉到一种难以言明的似曾相识的味道。石老师解释说,这款茶的拼配手法,很类似1992年之前昆明茶厂大名鼎鼎的7581熟砖,7581作为早期熟茶的标志性茶品之一,最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茶品就是“文革砖”,采用5-8级轻发酵原料拼配,口感微酸不厚,而2006年昆明茶厂复厂之后,7581则采用高发酵原料制作,与早期昆明系熟茶大相径庭,石老师这次拼配的勐海熟砖,在原料等级上与7581的手法类似,但使用勐海原料,口感上相比7581更加厚滑宽广,且药香更佳,别有风味。

经验分享

这款熟砖口感较7581厚重很多,平时喜爱冲泡浓茶的朋友,可以适当降低投茶量,这样口感更佳。

最后,是石老师今年定制的最后一款优质熟茶——醇韵。

石老师介绍,在冲泡新制熟茶的时候,切记泡具不要加盖,这样更容易泡出优秀的口感,同时还便于新制熟茶的异味逸散。

茶汤入口带浓郁典型的传统国营有些许燥感,但作为冬季暖身,则再合适不过,如果购回后放置到春节前后再拿出来品饮,效果将会更佳。

茶会的最后,是炖煮了四个小时的“醇韵”熟饼分享。入口丝滑,带纯正的枣香,喝到的茶友笑称,喝到这款茶,真的不知道喝的还是不是普洱茶了,壶里是不是偷偷加了枣子?

熟茶养生贴士

如果冬季不小心染了风寒,可以先炖煮熟茶2小时以上,之后加入少量老白茶,闭火后加盖闷泡五分钟,大杯饮下,对于祛除风寒有奇效。

至此,今天的茶会顺利结束,与石老师欢聚的时光永远都是这么短暂而丰富,感谢石老师无私辛勤的传播普洱茶的正向知识,最后再次向石老师致敬。同时,欢迎大家常来经典普洱做客,在寒冷冬日共同分享石老师的好茶^_^

石昆牧万木茶堂专访茶友记事


2013年11月20日,石昆牧老师在繁忙的制茶工作间隙,特拨冗接受了茶友的专访,在万木茶堂与给大家讲诉了他迷上普洱的故事。现特将专访记事转载,以飨茶友。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风声水起,山鸣谷应。

石昆牧,台湾资深茶人,曾荣获云南省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石昆牧先生曾是一位大学教授,精通运动医学、生物学、心理学,如今却沉浸在普洱茶的世界中;他从70年代便开始喝茶,绿茶、红茶、青茶……一路走来,最后坚定不移地选择了普洱茶。是什么,让他迷上普洱茶?

2013年11月20日下午,石昆牧先生于百忙中抽出时间,在万木茶堂与给大家讲诉了他迷上普洱的故事。

石昆牧先生第一次接触普洱茶,是在1983年。因当时他仍习惯台湾茶品的清香甜韵,也未能接触到真正的好普洱,对普洱熟茶的第一印象便是色黑、无扬香、味陈。然而几年后,当他开始了解、研究、实验后,才真正领悟普洱茶之真性,从此浸淫、沉淀在这“陈年的历史岁月”。

先生能够接纳普洱茶,最初始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健康。当今世界大多数茶叶均产自现代管理的茶园,少不了要打农药。而许多人并不了解,得益于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古茶树的特殊状况,云南普洱古树茶鲜有施用农药。在2005年欧盟全力打压中国农产品时,使用十倍商检标准,全中国的茶叶几乎无法出口,但云南茶叶依旧直销欧洲等西方国家,便得益于此。石昆牧先生之制茶理念中便有一条坚持至今:绝不使用施用过农药或是含有农药残留的茶叶。

其次让先生迷上普洱茶的,便是它随岁月而增色的独特魅力。“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茶能做到陪着你一起成长一起变老——那就是普洱茶。”一饼茶从成饼到收藏,在岁月的沉淀中,它总能带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以及无法预测的变化。

石昆牧先生是2001年古树茶与干仓的主要推动者,著有《经典普洱》、《经典普洱名词释义》、《迷上普洱》等著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普洱茶学的研究与的推广。一下午的相处,他以茶人的严谨精神与谦和气度,使得在座茶友多有茅塞顿开,感触良多之感。

正是因为在通往普洱茶的道路上有许多像他这般前驱指路的导师,后继者才能循一路馨香,并矢志不渝。

石牧昆:99-00绿大树之疑


石牧昆:99-00绿大树之疑

2001年与叶姓茶商见面时的这句话我似乎没有写出来(但记得有多次在网路上提到此事),叶董说「二个包装间同时盖章,有蓝印色,有红印色,但双方时常会交换印章印色,所以出现紫色,这也是"紫色"颜色也多变的原因。」我说”红蓝票”,也就是指红蓝(紫)票」

为什么我会说红蓝票,而不是紫红票?

2003年又与某台湾重量级代理商在勐海遇见广州某一知名茶商备好南糯料为主、已经产能极限,无法接单,因而委托LM茶厂压制,这就是我见到的黑票绿大树(当时有见到内飞与包装纸)。后来,2004年接获黑票绿大树数件,品质尚可,但价格不高,就接手。但是否有一模一样的包装、内飞,我不敢斩钉截铁的肯定。

后来,有人把这批茶当第一批绿大树时,我真是叹为观止,后来以高价转手卖给这位操盘手数件黑票。最后一件黑票以更高价转手卖给另一台商,而留下自己喜欢的红蓝票一二件,再十年后与99易昌慢慢喝。销售前,还是把故事跟这位茶商说过一次,这是我的习惯,希望把资讯交代清楚,因为我认为这是茶商该有的专业精神的责任。

2001-03年间与我走最近的重量级代理商,也就是我说的「旁边还有其他人」,大家也应该知道是谁。但时过境迁,又涉及重大利益,现在去问这些当事人,谁会直白说明,各凭良心了。

经历许多普洱茶界事件,也公布过许多茶品资讯与自己相关,很多事亲友都希望我留下纪录;今天,看着纷扰与过往,如实写下它,给相信我的人有个依据。

2011.6.6于台湾冈山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石昆牧的普洱茶情结》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