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对于一款好的普洱茶来说,好的原料,是其品质的基础,而加工则是茶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手段,仓储则是后期口感等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价值保障。

环境对普洱茶的后期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一款茶,要是在不同地方、不同仓储环境下存放多年,再去品饮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的口感会完全不同。普洱茶仓储的地域环境繁多,可以说是“一地一仓,仓仓不同”。

今天和资深茶客杨哥边喝茶边聊天聊到普洱茶仓储这个问题,杨哥说关于普洱茶仓储这个问题一直比较受争议,就像家务事一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南方人说北方干冷常年温湿度偏低,一年当中只有夏季三四个月温度能到25度,湿度能到70%,春秋冬三季,温度只有20度以下,湿度50%以下,再加上秋冬季供暖系统空气更较为干燥,存出的普洱茶苦涩感强、汤水薄、刺激性重、不够温润,茶韵不足,整体转化速度慢。北方人听了不高兴了,说南方常年温湿度偏高,每年春转夏三四月份“回南天”梅雨季节经常墙面地面都挂水滴空气太潮湿,存出的普洱茶香气不扬,口感不清爽、有仓味(特指广东的仓库闷仓味)整体转化速度过快。

仓储聊完了,茶也淡了,杨哥重新换了一款茶。细品一口,坐我旁边的茶友突然惊呼:“这个茶好喝,这是什么茶”?话音刚落,杯中已空,自己就伸手拿起装着茶汤的公杯倒茶了。

杨哥卖关子道:“你猜猜”。

茶友:“我喝茶少,猜不出来,反正比刚刚喝的那个好喝,是不是这个要贵一点的”。

杨哥笑道:“其实都是下关2005年的沱茶,只是刚刚喝的那款是甲级沱茶,广东仓的,现在喝的这款是乙级沱茶,昆明干仓的”。

茶友疑问:不是说甲级的原料比乙级的原料要好一点,为什么乙级的比甲级的要好喝,并且这个汤色看着就像是四五年左右的茶,我家里面十几年的老茶汤色比这个深,还有你看这个叶底还是绿的。

杨哥耐心的解答茶友的疑虑:这个就要回到刚刚我们说的仓储环境了,沱茶压的紧,存在昆明虽然转化的慢,但是香气纯正,没有杂味异味,即使是十几年汤色也没有多大变化,金黄透亮,喝进去嘴里的层次感是丰富的,饱满的,细腻的,醇厚的,广东仓除了比昆明仓润一些,整体的口感是没有昆明仓好的,昆明干仓的茶除了汤色变化不大,叶底也是一样变化不大,慢中出细活,老茶客就喜欢昆明干仓的茶,只是昆明干仓的茶少,没有渠道你喝不到,也买不到昆明纯干仓的茶。

所以年份茶我首先考虑的是仓储,仓储干净是首要的标准,我更看重的是转化后能给口腔带来的愉悦感,如果价值几十万的“印级茶”仓储不好,有霉味,仓味......,让我口腔排斥,那我宁愿喝仓储干净的几百元的茶。

很多茶友在喝茶的这条路上交了不少学费,今天小玉非常真诚的分享这款2005年下关沱茶,私人珍藏14年,昆明纯干仓,转化优良,希望茶友们能和其他仓的茶对比喝一下,因为这款茶喝起来辨识度也是非常高的,增长一些口腔上的经验,在以后选老茶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CY260.com扩展阅读

沱茶:下关风吹 茶香百年


沱茶:下关风吹茶香百年

正宗的白族三道茶的“头道茶”一定离不开下关沱茶,浓郁的茶水带来的“苦味”能让人深刻地体味到“苦尽甘来”的滋味。而在白族人们生活中,下关沱茶更是招待贵客、婚嫁大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礼品。

201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年沱茶出下关

下关并不产茶,可作为云南主要的茶叶集散地,大理市下关汇集了来自云南省内各地最好的制茶原料,所以,这里才诞生了采用多种云南优质大叶种晒青茶作为下关沱茶原料的沱茶制作工艺。这仅仅只是下关能生产出优质沱茶的重要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一年四季吹拂不绝的“下关风”还为下关制茶中的干燥环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因此1941年下关茶厂的前身“康茶厂”选址时,还特意将茶厂建在了下关一个称为“江风寺”的风口上。

把紧压的沱茶拿在手里细细端详,听听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部企划主管李其康讲解它的制作工艺,才知道沱茶真的很不简单:仅制作工艺而言,手工揉制茶叶至今依旧是下关沱茶的核心环节,手工揉制出的沱茶外形精妙绝伦,非常独特,而且具有“层次分明”的重要特点。再来细细品味下关沱茶,滋味醇厚、浓郁,且经久耐泡,往往一壶茶续上七、八泡水,依旧能品味到沱茶的醇厚口感。

作为支撑整个沱茶茶型的“底茶”,沱茶的底茶选用了味道浓郁的毛茶原料制作。而位于中间的“二盖”则选用了略比“底茶”鲜嫩的春尖茶;整个沱茶表层“头盖”,选用的则是最为鲜嫩、品相最好的“白毛尖”制成。

李其康自1968年进入下关茶厂从事沱茶生产以及企业茶文化工作已经足足43年了,见证下关沱茶发展的他专注茶文化研究的同时,还参与了下关沱茶技艺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工作,他与下关沱茶早已有了深厚的缘分和感情。

“下关风”吹出的茶香

喜欢云南普洱茶的人一定不会对“下关沱茶”这个品牌感到陌生。这个出自大理市下关的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至今已有109年的历史,从1902年始创至今,这个“窝窝头”模样的沱茶,依旧保持着手工揉制成型的传统制作方法,而这也是至今机器无法替代的传统技艺。

还没走进位于大理市下关镇建设西路13号的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能闻到一股沁人肺腑的茶香。要知道,大理下关可是和新疆喀什齐名的“风城”,从制茶工艺上来说,这可是任何地方也难以比拟的条件。千百年来著名的“下关风”穿城而过,正是得益于此,1941年云南省下关茶厂最终选址下关。绵绵不断的下关风带走了茶叶中的水分,也将著名的“下关沱茶”茶香吹向了世界。

大理下关,位于著名的“茶马古道”与“蜀身毒道”的交汇处。历史上,下关一直作为滇西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发挥着自己的重要作用,几乎所有从产地运来的茶叶在下关都要经过检选及加工后又分路运出,而这里更是云南普洱茶销往西藏的必经之路。千百年来,大理白族人发挥出自己对各种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的作用: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将白族优秀文化融入其中,创造出了属于大理独特的文化,这其中,就包括颇具传奇的下关沱茶。

清代咸丰年间,云南茶叶集散地逐渐从滇南转移到了交通方便和工商、手工业更为便利、发达的大理下关。得益于此,下关汇聚了各种云南各种优质茶叶。当地白族“喜洲商帮”在吸收这些优质普洱茶各自优点的同时,也将各种制茶工艺、文化相互融合,研制出了沱茶“窝窝头”独特的形状。

玲珑“窝窝头”:茶马古道的特殊记忆

曾几何时,马铃悠悠响起时,就代表着马帮正往来于通往西藏的茶马古道上。从大理带上货物穿过茶马古道去西藏,单程最快也要80多天,一个马帮往返大理和西藏之间一趟至少也得花上半年时间。云南出产的普洱茶,经过一路颠簸和反复的装卸货物,运抵西藏时总会出现大量的损耗。

随着茶市西移,1902年,下关“永昌祥”等几个商号对传统普洱茶形状做了一定的改进,率先研制出了形状独特的“沱茶”,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普洱茶运输途中的损耗及淋雨变质等问题。

“沱茶利用巧妙的设计,可以说走出了云南制茶发展历史上关健的一大步。制作工艺的改进,极大地推动了茶马古道的茶叶交易,这是下关沱茶为茶马古道做出的巨大贡献。”李其康说。这些被白族人称为“沱茶”的紧压茶有着极其独特的造型--犹如一个用茶叶紧紧压成的“窝窝头”,精巧而玲珑。

造型独特而小巧的紧压茶,比起传统的团茶来说更小巧和便于运输;中空的形状不但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同时又充分考虑到了防止团茶因过厚而内生霉变,使传统的团茶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的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能有效地促进沱茶在运输途中缓慢地自然发酵,不但有效地避免长途运输中风雨等造成的茶叶发霉问题,也为沱茶长期贮藏提供了可能。

“沱茶借鉴了云南景谷‘姑娘茶’的模样,让茶体具有了更强的抗压性,我曾尝试单脚站立在一个沱茶上,70公斤的体重落在沱茶上,沱茶依旧完好无损。”李其康说。

“沱茶”二字是汉字记录的白族语,白族人称沱茶为“tuazao”,“tua”意为用模具托出来的东西,有别于散茶,指的是“用模具压出的紧压茶”。又因茶叶要用水来冲泡,故雅化为用三点水旁的“沱”字,就写成了今天的“沱茶”二字。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张锡禄做出了他的解释。

下关沱茶历史

1902年下关沱茶由下关“永昌祥”商号成功定型,至今已有一百零九年的历史。

1941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有限公司和蒙藏委员会合资兴办“康藏茶厂”,1948年4月改名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新康藏茶厂”。1950年4月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下关新康藏茶厂”,后又相继改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下关茶厂”、“云南省下关茶厂”。

下关沱茶控必看,详解百年下关!


说起下关沱茶来,似乎在普洱茶行业,几乎没有人不认识的,因为它不仅历史悠久,还是曾经的四大国营茶厂之一。而四大茶厂在生产上各自突出的特点“昆明砖,勐海饼,下关沱,普洱散”也造就了自身的同时,也在成就他人,就比如像下关茶厂则以沱茶见长,因沱而兴,因沱而盛,在近现代普洱茶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从“永昌祥”到下关茶厂

1902(另一说是1903年)由下关“永昌祥”商号成功定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后经过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半个多世纪的精心加工和培育,使其成为与云南白药、云烟,誉为“滇中三宝”。

下关茶厂生产的茶品多为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现代工艺精致加工而成。除了散茶外,紧压茶包括:沱茶、紧茶、饼茶、茶砖等,另还生产有绿茶、白茶、花茶、感通茶、白族三道茶、袋泡茶(茶包)等等。

从沱茶到下关沱茶

有人说下关沱茶最大的贡献在于发明了沱茶,其实不完全对,不管是从以前还是现在看来,下关沱茶只是云南沱茶的一部分,但普洱茶沱茶最早确实是大理下关发明的,因为在清朝年间(十九世纪之前)就已经有沱茶了,因此并不能说明沱茶是“下关”发明的。

据史料,在1903年之前下关本地早已以户为单位制作沱茶了,大多用于政府敬献清廷之用,而商用极少,并且也没有大批量的留向当时的市场,没有正牌的商号和商标来给它规范起来。说得直白点,政府管控商用极少,且就沱茶本身来讲,制作出来的就是一个“裸沱”或顶多拿一张纸包起来,并无任何正规生产经营性商标的外包装。

因此在“永昌祥”诞生后,使用了“永昌详记”的商标及外包装,加之后来系列商号相继起来,使得下关的沱茶得以批量性的被生产制作出来流向市场,请注意,这时的沱茶再也不仅仅是制作,而是“生产制作”,换句话说,就是有质量、有数量、都有了统一规范的管理,再也不是小家子的小打小闹了。

从此,“下关沱茶”正式登上了商用、政治、经济、民生、社会、民族的历史舞台。而“永昌祥”、康藏茶厂、下关茶厂历经岁月演变,时代变迁,也成就了如今的下关沱茶。那么,不得不提它发展进程中的事件,贡献及成就。

下关茶厂的历史之“最”

最早生产沱茶的茶厂

最早生产铁饼的茶厂

最早生产红印“圆茶”的茶厂

最早探索和实验渥堆发酵紧压茶原理的茶厂

下关旗下三大茶品牌

一、下关

二、松鹤

三、宝焰

下关普洱茶饼中的“下关三宝”

50年代的圆茶铁饼、70年代的中茶牌简体字及80年代的中茶牌繁体字青饼三类饼茶堪称为“下关三宝”。

下关·沱茶系列

A、碗臼沱茶

B、心型沱茶

C、蘑菇沱

下关·沱茶种类

甲级沱茶;乙级沱茶与一级沱茶;丙级沱茶与大众沱茶;特级沱茶;苍洱沱茶;大理沱茶;销法沱茶及普洱沱茶

别具风格的下关沱茶风味

下关(沱)茶在过去多年中,茶品的最大特点便是“烟香味”,此味成为了辨识下关茶与其它品牌沱茶的最大区别点,同时也是大众消费的口粮茶中最明显的口感特征。

多年来在茶叶市场上,下关茶厂生产的茶叶不管是品类、品质、价格上虽有调整和改变,但相较与其他茶企茶厂来讲,总体上还算比较平稳,这可能是得益于它深厚的底蕴和背景。

就单从沱茶上来讲,其口感和价格是它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因为下关沱茶一直沿袭经典的传统制作方法,好喝的同时确实也不贵,人人都喝得起。

像下关甲沱、甲级沱、乙级沱、甲沱便装、销法沱、苍洱沱、特沱、特级沱等,除了很有年份的,有哪一个贵得人们喝不起么?几乎没有;又有哪一种实在难喝,并且没有经过长时间市场检验的?也没有。

只是在这普洱茶特有属性展现出来的口感风味,是不是你喜欢的罢了,若论服务于大众,下关做到了……

如今的下关,历史沿革的下关

所以可以看出,虽然“下关”这些年也在随着市场的改变而改变,但是它以沱茶见长,以沱茶而兴的本质并没有变,始终能长期居于普洱茶三大知名品牌之列,绝对是做到了别人难以超越的地步。

如今“下关沱茶”已经走过一百一十多年,其尘封的岁月和历史的厚重,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完的,它对曾经困顿的中国给予了一丝的希望和支持是难能可贵的,对民族产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对外销、藏销、川销,民族团结,民族经济起到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有时候我们只能通过一些零散的资料和实物来管窥云南普洱茶、云南茶叶、中国茶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发展历程,通过它们,可以更进一步了解云南民族、经济发展状况、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风土风物。

只不过,这一路上,下关始终坚守自己的东西,为自己、为市场的同时,也为民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百年沱茶:从景谷到下关(上)


百年沱茶:从景谷到下关(上)沱茶从诞生到当下,已接近百年。对大多数人来说,百年已经超过他的一生;对于历史,百年仍然保留着适度的鲜活。在《普洱》杂志本2011年10月刊上,笔者曾就沱茶的历史和意义做了概括性的阐述,当时的阐述更偏重于文献。从本期开始,笔者将就前文遗留的一些概念做一点补充阐释,同时通过对一些沱茶家族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采访,给大家讲述一些有趣的创业故事和传说。沱茶是不是横空出世的?沱茶的诞生有人说是1902年,有人说是1916年。即使是1916年,也已经接近百年了。一百年前,那个窝头形状,中间有个背窝的沱茶不是横空出世的,他有兄弟,也有前辈,他的前辈是五子圆茶,他的兄弟是藏销紧茶,两种茶似乎都可以叫姑娘茶。到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香港人仍然管蘑菇头紧茶叫作姑娘茶。沱茶的传说是这样开始的。1902年,有个景谷人叫李文相的,在景谷开设制茶作坊,仿制姑娘茶开始揉制景谷半圆形紧压茶。什么是姑娘茶?姑娘茶应该是女儿茶的另一种称谓,是一种由少女采制的老秤四两重的团茶。早期,它可能是球状,1793年来中国的英国史团副使史但顿勋爵在《出使中国记》说,皇帝赏给他的女儿茶是球型的圆茶。到李文相时代,这种球型茶变成了馒头型的茶。云南话里称一小堆一小堆的东西为“一坨”,同时,云南的月饼也是这种形状,重量相似,称为“四两坨”。也许,就因为这个“四两坨”的“坨”字,这种新出现的形状就在小范围内被称为了“坨茶”。这种如馒头形状的普洱茶,“形色味皆盛,所出无多,价亦数倍,多为外人购去。即在滇省,殊不易得。”大约在1908年前后,云南大理的汪姓茶商和陈姓茶商到景谷学习“坨茶”制法,随后在大理的下关开设制茶作坊,用景谷料、勐库料制作“坨茶”。当时,在滇西和康定地区已经经营得风生水起的永昌祥商号就雇佣他们代工,生产销往四川的茶。1916年他们将这种馒头型茶的中间揉出一个后窝,更利于通风保存。因为永昌祥的这种茶主要销往四川,而四川又有个沱江,他们就将“坨”字改为“沱”,很快,沱茶之名顺长江漂流,成了全国的知名产品。沱茶的创制就是在汪姓茶商手上完成的。随后,大约在30年代,汪姓茶商退出,永昌祥建立自己的制茶厂,聘请陈姓茶商为总技师,继续生产制作沱茶。

普洱茶仓储的干仓、湿仓、港仓、莞仓


普洱茶仓储的干仓、湿仓、港仓、莞仓

关于普洱茶的仓储的问题,很多茶友还是不怎么明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干仓、湿仓、港仓,以后大家购买普洱的时候就知道怎么回事。

湿仓 

湿仓是一种加速普洱茶转化的捷径催熟法,将普洱茶放在一个潮湿又高温的环境里让其加快发酵,湿仓没有对温度和湿度进行科学的控制,所以出来的茶很多有比较浓重的仓味儿,存放不好的湿仓茶甚至会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发现有霉变的茶是不能喝的。

左边湿仓茶,右边干仓茶

干仓 

比较简单的理解就是自然存放的茶,不用任何手段,自然存放自然发酵的茶都可以叫干仓茶。但中国地大,各个地方气候条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自然存放的同一款的茶,几年后转化的程度都会不一样。

干仓茶

现在中国的普洱茶绝大多数集中在云南、广东、台湾、上海、北京等地区,其中广东、台湾气候湿润,常年温度较高,因此这里的普洱茶转化的速度会快很多,另一方面,云南、上海、北京地区常年温度平均较低,湿度也低,所以存放这里的普洱茶转化的会慢一些。

按照经验,在有一张绵纸包装下的同一款普洱,放在北方地区或云南地区10年相当于放广州4年!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主要就是温度+湿度。有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发酵只有在一定温度和一定湿度的条件下才会发生,云南气温常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北方地区夏天热,但一年也就只有3-4个月是夏天,其他时候温度也低,所以这里的普洱茶转化的相当慢。

当然,影响普洱转化的条件也有其他,包括仓库环境、包装、所以说普洱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茶就是这个道理,但还是那句话,再好的茶也是要喝的,只要是自己感觉好的茶就是好茶,至于其他条件,根据个人情况有所选择吧!

港仓 

港仓茶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叫法,也是最容易忽悠人的叫法,为啥这样说呢?一般的掌柜会解释港仓是放在香港仓储的茶,其实,说白了,港仓也是一种普洱茶的催熟方法(加速普洱生茶转化),只是比湿仓要技术含量高些,口感好,存放合理不会滋生有害菌。港仓其实也是一种湿仓,只是将温度湿度控制的很好,可以将生茶逐步一点一点催化,最后出厂是让人感觉新生茶转化成老茶的速度很快。同理,大马仓大多也都是一样。

香港1970年代兴起了技术仓,取代了长时间的自然仓储。通过入仓及退仓的手段,使茶品经过五六年达到当地人习惯的口感,提前上市销售。香港这种做仓方法,是有严格操作步骤的技术活。但这种做仓方法,虽然加速了茶陈化进程,却对普洱茶的内质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同时,经过入仓的茶也会变得不那么干净。

早期香港有刚入行的茶商因不懂入仓技术,就没有对茶品进行做仓处理,保留到现在反而成就了干仓XX青。也有人尝试瓦房仓储,防空洞仓储,海边仓储……云南还有人去元江仓储,以为在高温高湿的地方就会藏出好的普洱茶,但效果呢?之所以有五花八门的仓储,首要原因是没有理解仓储的核心要素。

莞仓

因空间、气候和经济等原因,东莞存放的大量老茶、科学仓储的探索经验和全民喝茶风尚的形成是东莞独有的优势。

近年东莞茶业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经济规模,是全国主要茶叶集散中心之一,有大小茶馆7000多家。经过多年实践,东莞的天得茶业、双陈普洱、昌兴存茶等专业茶仓,以及于众多茶庄仓、家庭仓,积累了不少存茶经验。东莞这个不产茶叶的地区在全国茶类行业中,占据了茶行业环节中举足轻重的贮存环节。

未入仓茶

定义相对于入仓茶,没有刻意加湿、加温、不通风、添加其他药剂或物质,随自然四季变化,自然储存于人类可以长时间生活生存的空间,此为未入仓茶。

未入仓生茶,汤色从金黄、黄红、浅琥珀色、透亮琥珀红……依年份与制程、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共同特色与关键在于:汤色清亮,且泛油光。

茶品即使存放于湿度稍高环境(如两广、福建、台湾一带),只要不经过刻意高湿、高温、不通风环境,不容易出现入仓茶锁喉感与仓味。

“果酸”是稍有年份未入仓生茶品主要特色,口感清爽不腻、回甘强,茶韵足、杯底留香。四、五十多年的印级茶,如果没有入仓,以重手浸泡仍微带苦涩味。

“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首次品享会在昆举行


“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首次品享会在昆举行

30年的普洱茶,历经多年岁月的沉淀,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1月27日,“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首次品享会在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会议室举行。

会议由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亚太茶业和云南云沐堂茶业有限公司承办。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终身荣誉会长李师程,以及陈正荣、何学鹏、胡炳、卢明革、密其宝、江涛、李国标、方一知、陈玖玖、朱澄、陈建祥、陈罗斌等专家、知名茶人与新华社记者,共计30余人参加了本次品享会并进行了现场品鉴。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认知普洱陈茶

如何界定老茶、陈茶,普洱茶界众说纷纭。会上,李师程会长首先从哲学的高度,从时间、空间的角度讲起,对“陈茶”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对于物质来讲,大到宇宙,小到基本离子,它存在的条件,第一是时间,第二是空间。而普洱茶的转化,同样离不开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条件。空间不像时间好理解,比如这个老茶是什么山的原料,生存在什么空间,后期摆放在什么空间?什么样的环境、气候,什么样的生物菌种?摆在昆明,还是版纳,或者易武,差别很大。产品原料的生长环境、制作环境、后期的存储环境,这些都是空间范畴内的问题。

李师程表示,在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之下成立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目的之一就是要强化研究的功能。为什么称“陈茶”而不是“老茶”?老的概念很混乱,陈的含义更包容,既包括陈年还涵盖陈放、陈化的意思。普洱茶越陈越香,这个陈字需要时间和空间两个条件同时具备。

加大研究力度,推动建立仓储标准

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主任、云南云沐堂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涛,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从事茶叶销售业务,90年代工商注册“云南普洱茶昆明经营部”,是较早与台湾人进入易武茶区的云南本土茶人,也是最早加盟大益普洱茶的经销商。他用30多年时光,见证了普洱茶的后期仓储变化,尤其是昆明仓的普洱陈茶不同年代的转化状况。江涛认为,没有仓储陈化这一环节,普洱茶就是半成品。只有经过岁月的沉淀,普洱茶的生命历程,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江涛说,从厂家原料出来的产品,需要我们的中转商后期来存放它。作为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的发起单位,我们2018年的工作计划之一,就是组织专家和资深茶人,分课题进行陈茶的研究,特别是推动制定仓储标准。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还要建立云南普洱陈茶博物馆。

六、七年前,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开始尝试建立普洱陈茶数据库。中国普洱茶网掌门人付颖介绍,2006年是一个标准线,06年以后的容易认知,05年之前的需要搜寻很多史料。与江涛先生结识后,给我们一个启发,即找样本茶,找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昆明仓标本茶。这次我们共同推出了两款30年的纯昆明仓陈茶样本,就是通过大家的品享,能客观、公平、公正地来评判昆明仓,评判普洱陈茶的转化,从而记录下靠谱的数据和有价值的信息。

关于普洱陈茶的两种泡法

与会嘉宾分别品味了“1986年昆明纯干仓宫廷熟普”及“70年代末期蓝印”。两款陈茶分别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泡法,一种是常规泡法,一种是大投茶量的“游氏重泡法”。70后理工男、有着12年普洱茶从业经历的游贤用先生,用他钻研的一套冲泡方法,20g的大投茶量,洗茶5遍,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顿时气氛活跃起来,一片茶趣盎然。

国家一级评茶师、茶专家朱澄现场评茶:宫廷必须是90-95%以上含芽量,这个86年的茶就非常好。再说蓝印模具的问题,省公司的模具和压制会厚一点,饼中心高度2公分,边缘过渡到1公分,周长18.5到19.5公分。

来自深圳的茶商陈罗斌先生,向嘉宾介绍了茶、水、器、火四者的关系。利用活火茶灯,将水温升至沸点,冲击茶叶,高香更为显著。再经过“游氏重泡法”大投茶量的拍打冲泡,茶与水深度融合,茶汤饱满,甘甜润滑,糯糯的香味令人妙不可言。

30年昆明仓样本茶的核心价值

茶行业独立观察者白马非马李国标回顾了普洱陈茶的发展脉络,以前的话语权在香港仓,后面过渡到东莞仓,2014年以后,昆明仓开始热。白马非马李国标认为,昆明仓有两个特点:第一,比较慢,商业价值变现非常慢。在广东放三年到五年,相当昆明放十多年。广东的茶相对是速成茶,昆明的是一种慢养仓。昆明以香气取胜,广东柔顺滑。第二,普洱茶是时间的艺术,通过时间来提升品质,转化价值。昆明仓虽然慢但比较安全。比如86年代宫廷,到现在32年,从厂家直接到仓库,茶叶放在昆明一个是安全,一个是靠谱。

企业外脑专家方一知的外脑观点是,“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首次品享会,贵在首次。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三个关键词组合首次使用,刷新了广大茶友对老茶、陈茶的认知和印象,表明昆明仓年份茶在普洱茶市场上的一席地位,某种意义上引领了市场流向,这在普洱茶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亮点。

在会议的最后,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正荣总结道,南北口味不同,陈茶争议多,希望这样的品享会能够一直延续下去,让每一位爱茶人喝到纯昆明仓的普洱陈茶,争取在云南培养出一批专业评鉴人才来。希望陈茶专业委员会组织力量,尽快开展昆明仓普洱陈茶的研究、传播和推广,以推动云南普洱茶的持续发展。

黑茶茶企介绍:百年沱茶-下关茶厂


黑茶茶企介绍:百年沱茶——下关茶厂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云南省下关茶厂,创建于1941年。公司位于云南最大的紧压茶加工中心和茶叶集散地大理市下关。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苍山洱海优良的生态环境,大理地区悠久精湛的制茶技艺,为下关沱茶的优良品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994年改制为“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通过国企改制成为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拥有当今世界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和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才。现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国家边销茶定点生产和原料储备企业。2007年,公司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公司产品包括各种紧压茶、绿茶、特种茶、袋泡茶等共四大类近200个品种,其中创制于1902年的“松鹤”下关沱茶,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知名品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先后三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三次荣获世界食品金冠奖;获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标记产品注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认证为中国绿色食品,被评为“中国茶叶名牌”,首批“云南省名牌产品”等3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2008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名牌农产品”荣誉。公司实施下关沱茶全国连锁专卖营销战略,3年多来,下关沱茶连锁专卖店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欧盟、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及台、港、澳地区,享有良好声誉。2003年以来,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全国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QS认证)。“松鹤(图)”商标2003年、2006年两次被评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民委、国家经贸委等七部委指定的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自建厂以来产品一直销往西南、西北等少数民族地区,深受藏、彝、回、傈僳、普米等民族同胞的喜爱;“宝焰牌”下关砖茶被评为“中国茶叶名牌”、“云南省名牌产品”、“云南省消费最喜爱商品”,“宝焰牌”商标2004年、2007年两次被评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发展历程: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云南省下关茶厂,始建于1941年,是我国西南地区建厂较早、规模较大的茶叶加工企业,是驰名中外的“云南下关沱茶”的发源地,也是国家定点生产边销紧压茶的重点厂家。

上世纪二十年代,自下关逐渐成为滇茶交易的集散地和加工交易中心后,大理地区的商家把茶叶作为主要经营商品,各类茶叶加工厂家相继出现。1941年春,云南中国茶叶贸易有限公司和蒙藏委员会合资兴办“云南中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康藏茶厂”,1948年4月改名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新康藏茶厂”。新中国建立以后,人民政府于1950年4月接收了新康藏茶厂,将其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下关新康藏茶厂”,后又相继改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下关茶厂”、“云南省下关茶厂”。

光阴荏苒,下关茶厂的全体员工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已把一个作坊式的小厂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茶叶精制加工企业。1995年,经云南划分企业类型领导小组、云南省经贸委审核批准,下关茶厂被划型为中一型企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按照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下关茶厂在发起成立了“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几年后,又跨地区、跨行业组建了控股的“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在企业总资产已达到亿元以上。产品销售区域已从国内20多个省市拓展到欧盟、美国、日本、港澳台等地区。公司积60余年的茶叶加工之经验,踏着与时俱进的步伐,依靠科技进步,取得了可喜的业绩。

上世纪九十年代,公司实施了“八五”技改工程,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和改造了仓库、生产车间,购置了与生产相适应的辅助设备,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茶叶加工机械,与云南某高校联合成功研制了沱茶压机,从而一举改变了以往落后的生产方式,并使公司的基建规模和技术装备上了一个新台阶。

公司一贯坚持“质量兴企”方针和实施名牌战略,不断保持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所生产的云南下关沱茶连续四次评为“云南省优质产品”;连续三次获“国家质量银质奖”,并获国家级名茶、“中国茶叶名牌”、云南省首批名牌等荣誉称号;外销的下关沱茶获省优、部优产品称号,三次获“世界食品金冠奖”;云南下关砖茶、沱茶袋泡茶、苍山雪绿茶、感通茶分别获“云南省优质产品”、“中国茶叶名牌”、“第十届产品质量欧洲金奖”、“云南省名茶”等称号。公司优质产品率达80%以上。产品年产销率达98%以上。

公司从创建至今,经历了六十五个春秋。六十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公司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和所走过的坎坷而曲折的艰苦创业之路令人难忘。65年的风雨铸就了“关茶人”的脊梁,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磨练出“关茶人”的胆识。历史要求“关茶人”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现代“关茶人”必然担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任。公司在2004年国企改革、国有净资产公开拍卖基础上实现重组,以新的战略、新的机制、新的管理,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市场商机,迎接市场挑战,做强做精下关沱茶产业,使这枝茶苑奇葩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更加璀灿,再铸辉煌。 

关于下关沱茶


沱茶是一种制成圆锥窝头状的紧压茶主产地在云南,茶坨的分量比一块茶砖要小得多,更容易购买和零售,包装很好看,要选购色,香,味俱全的沱茶,我建议大家还是选下关的好。下关沱茶是大理市下关茶厂生产的名牌产品之一,原名“团茶”,1902年由下关“福春恒”商号生产,大都销往四川叙府(今宜宾)等地,用四川沱江之水泡茶,味道甚佳,因此更名“沱茶”。在国外,人称“减肥茶”、“美容茶’、“益寿茶”。在中国,下关沱茶与云南白药、云烟被誉为“滇中三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有关沱茶的相关信息吧:

(一)香气口感与陈化特征

相较于其它紧压茶,沱茶使用茶菁较细嫩、紧压度略高。若以相同之茶区、茶种、茶树生长型态与制程,在以上共同条件下来做分析讨论沱茶的香气口感与其它紧压茶的差异性。沱茶细嫩茶菁,相较于饼茶所使用的青壮叶,其质感较细腻、香扬,苦涩味都较不明显,汤水较短、甜而薄、层次变化少、黏稠感不明显。

其陈化特征,因为较为紧压、接触空气面少,在没有入仓的状态下,茶菁出现油光、沱身松开的时间都略较饼茶慢,相对香气口感的转化稍慢。但也因为紧压,以致于在稍有湿度的情形下(轻微入仓),与中茶牌铁饼相同,容易出现类似花香的口感。这也成为喜爱沱茶之人,除了形状与口感外,最主要的原因。[图片:后期下关沱茶,纸张和早期的油面纸不同]

(二)如何选购

从外观辨识,以新制、没有入仓的沱茶而言,色泽不要过于杂沓,以墨绿色为优,芽毫显露、茶菁肥壮,没有枝梗碎末、紧压适中为佳。由汤色观察,金黄色由优质,避免出现碧绿色或是暗红色。叶底以完整为佳,过多碎末枝梗不仅外观不佳、冲泡不易控制,也将影响后续陈化。叶底也须柔韧有弹性,避免有糜烂之叶底。

入过仓的沱茶,外观色泽最好也能保持干净油亮,叶底仍保持柔韧,汤色虽深红但为清亮。因为沱茶紧压度高,所以时常出现外观干净,但内部仍满布白霜,这也是选购时应注意的事项。另外,若有茶菁十分干净,但却出现异常红变,且外观与内部茶菁颜色差异甚大,也避免选购。(图片:有经验的茶人可以根据沱茶的形状判断其生产年代??掣C是重要的鉴定依据)

(三)冲泡要点

沱茶因为紧压、使用茶菁较为细嫩,冲泡时茶叶延展性会较明显,所以置茶量要比一般青壮叶压制的饼茶或砖茶为少。水温稍低、浸泡时间稍短。

若品茗新制未入仓茶,使用盖杯或瓷器类,也是不错的选择,突显出其香气特色。若冲泡老沱茶、入仓沱茶,仍建议以紫砂壶为佳,扁腹、宽口有利于温度散发与茶叶伸展。

普洱茶的干仓、湿仓、港仓


普洱茶的干仓、湿仓、港仓

关于普洱茶的仓储的问题,很多茶友还是不怎么明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干仓、湿仓、港仓,以后大家购买普洱的时候就知道怎么回事。

湿仓 

湿仓是一种加速普洱茶转化的捷径催熟法,将普洱茶放在一个潮湿又高温的环境里让其加快发酵,湿仓没有对温度和湿度进行科学的控制,所以出来的茶很多有比较浓重的仓味儿,存放不好的湿仓茶甚至会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发现有霉变的茶是不能喝的。

港仓 

港仓茶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叫法,也是最容易忽悠人的叫法,为啥这样说呢?一般的掌柜会解释港仓是放在香港仓储的茶,其实,说白了,港仓也是一种普洱茶的催熟方法(加速普洱生茶转化),只是比湿仓要技术含量高些,口感好,存放合理不会滋生有害菌。港仓其实也是一种湿仓,只是将温度湿度控制的很好,可以将生茶逐步一点一点催化,最后出厂是让人感觉新生茶转化成老茶的速度很快。同理,大马仓大多也都是一样。

香港1970年代兴起了技术仓,取代了长时间的自然仓储。通过入仓及退仓的手段,使茶品经过五六年达到当地人习惯的口感,提前上市销售。香港这种做仓方法,是有严格操作步骤的技术活。但这种做仓方法,虽然加速了茶陈化进程,却对普洱茶的内质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同时,经过入仓的茶也会变得不那么干净。

早期香港有刚入行的茶商因不懂入仓技术,就没有对茶品进行做仓处理,保留到现在反而成就了干仓XX青。也有人尝试瓦房仓储,防空洞仓储,海边仓储……云南还有人去元江仓储,以为在高温高湿的地方就会藏出好的普洱茶,但效果呢?之所以有五花八门的仓储,首要原因是没有理解仓储的核心要素。

干仓 

比较简单的理解就是自然存放的茶,不用任何手段,自然存放自然发酵的茶都可以叫干仓茶。但中国地大,各个地方气候条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自然存放的同一款的茶,几年后转化的程度都会不一样。

干仓茶

现在中国的普洱茶绝大多数集中在云南、广东、台湾、上海、北京等地区,其中广东、台湾气候湿润,常年温度较高,因此这里的普洱茶转化的速度会快很多,另一方面,云南、上海、北京地区常年温度平均较低,湿度也低,所以存放这里的普洱茶转化的会慢一些。

按照经验,在有一张绵纸包装下的同一款普洱,放在北方地区或云南地区10年相当于放广州4年!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主要就是温度+湿度。有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发酵只有在一定温度和一定湿度的条件下才会发生,云南气温常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北方地区夏天热,但一年也就只有3-4个月是夏天,其他时候温度也低,所以这里的普洱茶转化的相当慢。

当然,影响普洱转化的条件也有其他,包括仓库环境、包装、所以说普洱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茶就是这个道理,但还是那句话,再好的茶也是要喝的,只要是自己感觉好的茶就是好茶,至于其他条件,根据个人情况有所选择吧!

未入仓茶

定义相对于入仓茶,没有刻意加湿、加温、不通风、添加其他药剂或物质,随自然四季变化,自然储存于人类可以长时间生活生存的空间,此为未入仓茶。

未入仓生茶,汤色从金黄、黄红、浅琥珀色、透亮琥珀红……依年份与制程、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共同特色与关键在于:汤色清亮,且泛油光。

茶品即使存放于湿度稍高环境(如两广、福建、台湾一带),只要不经过刻意高湿、高温、不通风环境,不容易出现入仓茶锁喉感与仓味。

“果酸”是稍有年份未入仓生茶品主要特色,口感清爽不腻、回甘强,茶韵足、杯底留香。四、五十多年的印级茶,如果没有入仓,以重手浸泡仍微带苦涩味。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下关沱茶|昆明纯干仓14年,转化优良,选它,喝》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