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记者日前从省经信委获悉,作为我省在全国有较高影响力的重要产业,茶产业发展提质增效。2015年,我省精制茶产量25.7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0.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7亿元,同比增长8.9%;实现利润5.8亿元,同比增长6.8%;出口4.2万吨,创汇1.9亿美元,两项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

近年来,省有关部门加大对茶企技术改造升级支持力度,提升茶产业制作装备水平;积极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化深度融合,支持茶企建设茶园栽培远程监控、茶品储运信息管理系统等,茶产业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推进皖茶全国行活动,借台、搭台、找台展销促销,全力为茶企做好服务,如组织省内骨干茶企参加青洽会、烟台东亚食品博览会等展示展销活动;充分利用我省将举办国际徽商大会、安徽省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对接会等省内大型活动,选好接入点,通过知名企业和徽商向国内外市场辐射皖茶影响力;到北京、上海、广东和国内茶产业生产薄弱省份,传播皖茶品牌,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精选阅读

西双版纳普洱茶企业参展南博会交易十分火爆


西双版纳普洱茶企业参展南博会交易十分火爆

2013南博会期间,西双版纳州茶叶企业参展的各类茶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各茶企独具特色的展厅前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陈升茶叶有限公司带来了由公司生产的20多种普洱茶产品,其中以今年生产的新品生茶——南糯茶王、美典大树、金班章为主要推介对象。

公司人员说,这3种新品茶口感香醇,茶色晶莹,是用上好的大树茶、小树茶制作而成,此次参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客商宣传公司的新品茶,让更多人了解公司的新茶品,寻找合作商,扩大营销范围。在场企业代表对新品茶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与公司商讨进一步合作事宜。

“以前就听说过易武的茶,今天终于真正尝到了味道,真是名不虚传!”参加本次南博会的印度商人在品尝了祥源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品后赞不绝口。在公司展厅内,身着哈尼族服装的工作人员热情地邀请客商免费品尝各类茶品。

据了解,祥源茶叶有限公司第一次参加昆交会,为了做好宣传和营销,公司带来了生产的五大茶叶品牌——云岭山庄、金色庄园、正山贡源、普洱小镇、祥源二十年参加展销,总共有12个品种。这些茶叶的原料全来自易武本地。记者在此采访时看到,来公司展厅接洽生意的国内外客商络绎不绝,交易十分火爆。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黄茶。君山银针在众多茶叶品种中能够位列前十,必有其出众之处,君山银针,属于黄茶类,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的功效:

1.君山银针茶有清热降火、明目清心、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工作效率、缓解压力的功效。君山银针茶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消化酶和茶多酚能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

2.君山银针茶有解毒抗菌、利尿、强心解痉、止咳化痰、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的功效。君山银针茶内含有的咖啡碱和茶多酚能减少肠胃对脂肪的吸收,减少油腻,从而达到帮助消化的作用。

3.君山银针茶有醒酒敌烟、防龋齿,美容养颜、塑身健美、消食去腻、除痘祛斑的功效。君山银针茶能穿入脂肪细胞,使脂肪细胞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恢复代谢功能,将脂肪化除的作用。

4.君山银针茶还有杀菌、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的功效。君山银针茶有兴奋解倦,益思少睡,消食祛痰,解毒止渴,利尿明目,增加营养的作用。

君山银针茶内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E,可溶糖等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所以君山银针茶的功效还具有抗癌症,抗衰老,帮助消化,减肥,兴奋解倦,益思少睡,消食祛痰,解毒止渴,利尿明目,增加营养的作用。

关于君山银针的功效就介绍到这,君山银针富含众多有益人体健康的营养物质,大家闲暇时不妨泡杯君山银针茶来喝,以此达到健康养生的效果。

君山银针的冲泡方法:

准备:君山银针茶叶、透明的玻璃杯、水壶。

茶具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并用玻璃片作盖。每杯用茶量为3克。

冲泡君山银针用的水以清澈的山泉为佳,茶具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并用玻璃片作盖。杯子高度10-15厘米,杯口直径4-6厘米,每杯用茶量为3克,其具体的冲泡程序如下:用开水预热茶杯,清洁茶具,并擦干杯,以避免茶芽吸水而不宜竖立。用茶匙轻轻从共罐中取出君山银针约3克,放入茶杯待泡。用水壶将70度左右的开水,先快后慢冲入盛茶的杯子,至1/2处,使茶芽湿透。

稍后,再冲至七八分满为止。约5分钟后,去掉玻璃盖片。君山银针经冲泡后,可看见茶芽渐次直立,上下沉浮,并且在芽尖上有晶莹的气泡。

当启开玻璃盖片时,会有一缕白雾从杯中冉冉升起,然后缓缓消失。赏茶之后,可端杯闻香,闻香之后就可以品饮了。

君山银针相关知识:君山银针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岛上,属于黄茶类针形茶,有“金镶、玉”之称。君山茶旧时曾经用过黄翎毛、白毛尖等名,后来,因为它的茶芽挺直,布满白毫,形似银针而得名“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的鉴别:

鉴别时,通常先用双手捧起一把干茶,闻茶叶的气味。凡具有茶叶固有的清香者,为真茶;凡带有青腥气或其他异味者,为假茶。要是取少量茶叶用火灼烤,真茶与假茶的气味更易辨认。

其次,可从茶叶的颜色来区别。抓一把茶叶放在白色的瓷盘上,放开茶叶,细致视察,若绿茶深绿,红茶乌黑,乌龙茶乌绿,为真茶实质。若颜色紊乱而不相调和,或与茶叶实质不相同等,即有假茶之嫌。

如果闻香观色还难以判断,那么,可取少量茶叶放入杯中,加入沸水冲泡,进行开汤审评,进一步从茶叶的色、香、味、形,特别是从展开的茶叶叶片上来进行识别。虽然茶树叶片的大小、色泽、厚度各不相同,并因品种、季节、树龄、产地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不同而有差异;叶片的形状、叶绿、叶尖也因茶树品种而有不同,但某些形态特征,却是各种茶叶所共有,而其他植物所不具备的,这是区别真茶与假茶的主要依据所在。

君山银针相关介绍:君山银针,色、香、味、形俱佳。芽头细直,色泽黄亮,状如银针,故名银针茶。君山银针的品质特点的:外形芽头白毫满披,底色金黄鲜亮,有“金镶玉”之美誉。汤色杏黄明净,香气清鲜,滋味甜和鲜爽。

君山的银针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水泡下后,一根根的茶叶就像是得了命令的士兵一样,站直了竖在水面下。随着水面飘荡,煞是壮观。随后茶叶满满沉入水底,但还是竖直不倒,就像不倒翁一样。

君山银针――十大历史名茶之一


五千年华夏沧桑,多少世杯中沉浮,终铸就了王者风范的世界名茶——君山银针茶。

传奇品质,忧乐情怀,无时无刻不彰显着它的尊贵、优雅与从容。君山银针只有两种类型——绿茶型君山银针(新工艺型君山银针)和黄茶型君山银针(传统型君山银针)。

绿茶型君山银针泡于杯中,汤清色绿,根根直立杯中,直指天空,不时上下轻轻舞动,向世人展示着年轻帝王般的青春活力和那锐意进取,永不言败的王者气息,兼具争分天下、舍我其谁的霸气。

黄茶型君山银针相比绿茶型君山银针而言,少了几分年轻气盛的轻狂、浮躁,多了几分历经沧桑,洗尽铅华的成熟、稳重气息,少了一份清新锐气,多了一份胜券在握、成竹在胸、天下在手的气势。一代帝王的气度在它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金黄色的银针在杯中上下翻腾,最后静立于杯底,偶尔上下浮动,而或轻轻摇曳,将自己的光辉遍洒杯中,淡黄、明亮、清澈,仿佛诉说着宽广的忧乐情怀,这份从容经历了无数的沧桑!

茶,是一种文化。品茶需要涵养,需要氛围;品茶是一种艺术,精神和感官的双重享受。浮生偷的半日闲,闲来无事坐楼头,头顶白云眼观湖,湖光山色令人醉,醉不为酒只为茶,茶道尽处是君山。试想一下,静坐君山岛,眺望岳阳楼头,泡上一杯君山银针,细细欣赏着杯中风情,时而上下飞舞,时而万笔书天,时而刀枪林立,而或静静直立,轻轻摇曳;此等情景,再以岛前一望无际,碧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和那在烟雨朦胧中若隐若现的神韵,如此湖中青螺的君山岛,如此风光,怎能不醉!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之关于蒙顶黄芽的介绍


蒙顶黄芽为中国十大名茶,至今还在保留闷黄工艺的顶级黄芽茶。特级蒙顶黄芽茶青采用明前全芽头制作、每市斤干茶需要4万—5万个芽头。蒙顶黄芽做工精细,采用传统炒闷结合的工艺,采用嫩芽杀青,草纸包裹置灶边上保温变黄,让茶青在湿热的环境下自然发酵,然后做型,再包黄烘干。口感鲜醇甘爽。

蒙顶山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从现存世界上关于茶叶最早记载的王褒《童约》和吴理真在蒙山种植茶树的传说,可以证明四川蒙顶山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蒙山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为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号称“天漏”雅安与名山两地之间。蒙顶山山势巍峨,峰峦挺秀,绝壑飞瀑,重云积雾。古人说这里“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杉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据史料记载:“禹治水功成,旅祭于此”。蒙山有上清、菱角、毗罗、井泉、甘露等五顶,亦称五峰,远眺蒙顶山,五峰突兀,型似莲花,蒙顶山既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更是我国名茶最早发祥地,名山名茶相得益彰。

制作过程

蒙顶黄芽制造分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四炒、烘焙八道工序。由于芽叶特嫩,要求制工精细。

杀青:用口径50厘米左右的平锅,锅壁表面平滑光洁,采用电热或干柴供热。当锅温升到100℃左右,均匀地涂上少量白蜡。待锅温达130℃时,蜡烟散失后即可开始开杀青。每锅投入嫩芽120-150克,历时4-5分钟,当叶色转暗,茶香显露,芽叶含水率减少到55-60%,即可出锅。

初包:包黄是形成蒙顶黄芽品质特点的关键工序。将杀青叶迅速用草纸包好,使初包叶温保持在55℃左右,放置60-80分钟,中间开包翻拌一次,促使黄变均匀。待叶温下降到35℃左右,叶色呈微黄绿时,进行复锅二炒。

复炒:锅温70-80℃,炒时要理直、压扁芽叶,含水率下降到45%左右,即可出锅。出锅叶温50-55℃,有利于复包变黄。

复包:得炒以后,为使叶色进一步黄变,形成黄色黄汤,可按初包方法,将50℃的的得炒叶进行包置,经50-60分钟,叶色变为黄绿色,即可复锅三炒。

三炒:操作方法与复炒相同,锅温70℃左右,炒到茶条基本定型,含水率30-35%时即可。

梅占茶


原产于安溪芦田。无性系品种。其由来有两种传说:一种是,清道光元(1821)前后,芦田有一株茶树,树高叶长,但不知其名。有一天,西坪尧阳王氏前往芦田拜祖,芦田人特意考问王氏那株茶叫名?王氏不知,一时答不上来,抬头偶见门上有“梅占百花魁”联句,遂巧取“梅占”为其茶名。另一种是,清嘉庆十五年(1810)前后,安溪三洋农民杨奕糖在百丈坪田里干活,有位挑茶苗的老人路过此地,向杨讨饭,杨尽情款待,老人以三株茶苗赠送。杨把它种在“玉树厝”旁,精心培育,长得十分茂盛。采制成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甘香可口。消息一传开,大家争相品评,甚为赞赏,但叫不出茶名来。村里有个举人根据该茶开花似腊梅的特征,将其命名为梅占。此后三村五里广植扩种,就逐渐驰名各地。

梅占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分枝较稀,节间甚长;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滑内折,叶肉厚而质脆,叶缘平锯齿疏浅。开花多,结实少。育芽能力强,芽梢生长迅速,但易于硬化。

梅占 - 产地介绍


梅占是一种茶树的名称,又名大叶梅占,高脚乌龙,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芽种,分枝密度中等。梅占植株较高大,树姿直立,主干较明显,老枞梅占高者可达1.6米,冠1.1米,分枝颇盛,只略低于水仙,叶厚,叶长成椭圆形,色呈浓绿,深于肉桂,清于铁观音。梅占的原产地是福建省安溪县芦田镇三洋村,已有10O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北部茶区,台湾省有引种。20世纪60年代后,福建全省和广东、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苏、广西等省区有引种栽培。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4-1985。

梅占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合氨基酸3.6%、茶多酚27.5%、儿茶素总量18.1%、咖啡碱4.4%。梅占生长适应性强,产量较高,在不同产地能适应制各种茶类,她不仅适制乌龙茶,还适制红茶和绿茶,制乌龙茶,香味独特,品质较佳,而制红茶,香高似兰花香,味厚;制炒青绿茶,香气高锐,滋味浓厚。

皖西制茶习俗


皖西地区留存下了许多有关茶的习俗,成为并丰富了皖西地区茶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皖西茶俗主要表现在采茶、制茶、售茶、饮茶方面。下面是介绍制茶习俗:

制茶是男人们的事情。旧时成品茶的品种繁多,大抵以采摘期早迟、叶质老嫩、炒制工艺、成品茶形状等分为银针、雀舌、旗枪、蕊尖、贡尖、客尖、龙芽、莲心、一枝春、一枝兰等,由于制作精细,多是朝廷贡茶,产量很少。但皖西茶区大宗茶则是皖西黄大茶和六安瓜片茶。清光绪年间,皖西茶乡市场上出现了瓜片、提片、梅片,因成品茶是一片一片的,形如瓜子,故而得名片茶。制法上是将采下的鲜叶进行分类,芽头制成银针或芽茶(现称毛峰);芽下的叶子,一片片扳下,按老嫩、大小分置一处,制成片茶;在嫩叶中挑选最好的制成提片。在谷雨前采制成的茶就称雨前瓜片;梅雨季节采制的称为“梅片”。现代将这三种茶统称为六安瓜片茶。

鲜茶叶采摘回家后,要及时摊放和加工。旧时芽茶上午采,下午制;瓜片茶上午采,晚上炒烘;黄大茶则日采夜制。如果制作瓜片则需要进行扳片工序,按照芽头、大小、老嫩程度进行扳片分类,分别放置。皖西茶乡均制绿茶,因此需要入锅炒制,称为杀青。炒时火力要均匀、适度,防焦防红,这样制成的茶叫“毛茶”。瓜片茶的老嫩片要分开炒,每次炒茶锅只投叶二两左右。杀青后的瓜片茶还要进行造形,经过“挑、揉、踏”,使叶缘弯叠、微翘,形成片状,宛如瓜子形。皖西黄大茶炒茶方法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锅相连,序贯操作。生锅是将鲜茶叶杀青,待叶质变软、叶色暗绿,可入二青锅继续进行杀青和初步揉条,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于叶面,可进入熟锅进一步做细茶条,反复操作,炒至条索紧细,发出茶香味,约三四成干即可出锅。经过理条造形后的毛茶要进行初烘,俗称“拉毛火”。选取十多斤栗炭(用壳斗科的麻栎、栓皮栎烧制的木炭)堆架燃火,罩上烘篮,投放叶量根据烘篮大小而定,篮中均匀投叶,初烘约十秒钟翻动一次,翻烘要勤要轻,烘至六七成干即可摊晾回润,为半成品茶。黄大茶在初烘后,还要进行堆积,主要对茶叶半成品进行黄变过程。将初烘叶趁热装篓压紧,置于高温干燥的烘房内,经5——7天,待叶色变黄,香气透彻,即为适度。近代中国着名茶叶专家、六安人胡浩川在《六安茶改良刍议》一文中对皖西黄大茶有“在初制过程中,炒青因用竹帚不似一般之用指掌,火力故能持强,且经生锅、熟锅之调节,又特形其充分之熟,炒干概用银炭亦非他处所及。六安茶之香气,清隽高爽,能为国内青茶之冠者以此。惟炒时,以用竹帚盘旋,出锅后,即不行揉捻,较老者,始有之。因之外观之形状,极不紧结”的评论。制作成品茶还需要进行一次复烘,俗称“拉老火”。复烘时翻动时间要短,仅间隔二、三秒钟,至绿叶带霜时下烘,入容器包装。旧时贮存茶叶的容器是用竹编制的竹篓,外放数层干燥箬竹叶,内置桑皮纸进行包装;现今则多用白铁桶或瓦罐,密封置于干燥通风处,忌冷、温及与香料,药物等杂处。茶乡的茶农可将制成的毛茶、半成品茶售卖给茶庄或茶行进行深加工。

旧时皖西茶乡销售黄大茶习用竹篓包装。普通篓为长腰形,长约一尺四寸、宽约一尺,高约九寸,可装茶叶十斤。因篓编花纹成箱状,名“花箱”装头。二交春茶两箱一连,两连箱再包以大蔑包,包内衬以笋壳编成,俗称“虎皮”,每两大包配为一担,重约一百斤。“板篓”用篾片编织为平板状,无花纹,形状略如扁园形桶,高约一尺五寸,底面长径约一尺二寸,短径约九寸,十斤装,当地名“青拼”。三交茶及子茶单独不连,不用大篾包,一般每担6件。大篓是用五十至一百斤装,内衬箬叶,每两篓为一担。销售瓜片茶、黄芽茶用白铁圆桶盛装,每桶是斤或五十斤装,封口焊牢,贴上标签。

霍山黄芽历史产量 关于霍山黄芽历史产量


霍山黄芽源于唐朝之前。唐中李肇《唐国史补》把寿州霍山黄芽列为十四品目贡品名茶之一。霍山黄芽唐时为饼茶,唐杨晔《膳夫经手金录》载:“有寿州霍山小团,此可能仿造小片龙芽作为贡品,其数甚微,古称霍山黄芽乃取一旗一枪,古人描述其状如甲片,叶软如蝉翼是未经压制之散茶也。”

《史记》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六霍旧寿春故也。一曰仙芽,又称寿州霍山黄芽。六安州小岘春,皆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自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州县县贡。县户采办者例应汇州总进。

六安州岁贡芽茶二百袋,每袋重一斤十二两。自明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后,随定额分办,州办茶二十五袋,县办茶一百七十五袋。

国朝因之,至康熙二十三年奉文增办一百袋,州承办三十七袋,计六十四斤十二两,县承办二百六十三袋,计四百六十斤四两。每年州备价发县代买一色芽茶。

今天下产茶处不下数百,致贡者仅十余处,而明朝上供专用六安,其余悉以市焉。每岁上供,霍多至三百六十封,又有副封以补其乏。州额不及什二,是霍倍其力,而六享其成。——清顺治十七年《霍山县志·贡茶》。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皖茶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