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碧螺春和蒙顶甘露都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外形条索纤细,茸毛遍布,白毫隐翠;泡成茶后,色嫩绿明亮,味道清香浓郁,饮后有回甜之感。蒙顶甘露紧卷多毫,浅绿油润,叶嫩芽壮,芽叶纯整,汤黄微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那么碧螺春和蒙顶甘露是怎么制作的呢?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

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其炒制手法是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杀青

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

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

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搓团显毫

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炒青

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成品碧螺春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产于早春。

蒙顶甘露的制作工艺

史料最早记载是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四川总志》、《雅安府志》记有“上清峰产甘露”。明代《茶笺》在记述当时名茶工艺时有“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即相当于现代的杀青时的抖、扬作用),否则黄色、香味俱减,炒起出铛,置大瓷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入铛文火炒于入焙”。

蒙顶甘露的制法工艺沿用明朝的“三炒三揉”制法。鲜叶采回后,经过摊放,然后杀青。杀青锅温为140~160℃,投叶量0.4公斤左右,炒到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匀称,茶香显露,含水量减至60%左右时出锅。

为使茶叶初步卷紧成条,给“做形”工序创造条件,杀青后需经过三次揉捻和三次炒青。“做形”工序是决定外形品质特征的重要环节,其操作法是将三揉叶投入锅中,用双手将锅中茶叶抓起,五指分开,两手心相对,将茶握住团揉4~5转,撒入锅中,如此反复数次。

待茶叶含水量减至15~20%时,略升锅温,双手加速团揉,直到满显白毫,再经过初烘、匀小堆和复烘达到足干,匀拼大堆后,入库收藏。

蒙顶山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揉捻工艺,和普通的绿茶相比,滋味更加鲜嫩醇爽。

成品甘露茶紧凑多银毫、嫩绿色润,香气馥郁芬芳鲜嫩,外形美观,浅绿油润,香气高爽,味醇甘鲜,茶形状纤细,叶整芽泉,叶嫩芽壮;色泽嫩绿油润;茶汤似甘露,碧清微黄,滋味鲜爽,浓郁回甜。嫩绿色润,内质香高而爽,味醇而甘,汤色黄中透绿,透明清亮,叶底匀整,嫩绿鲜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沏二遍时,越发鲜醇,使人齿颊留香。

综上,碧螺春和蒙顶甘露的制作工艺是不同的,也是因为加工的不同导致其外形、香气与滋味等的不同。

cy260.com小编推荐

蒙顶黄芽和蒙顶甘露哪个好


蒙顶黄芽和蒙顶甘露这两种茶都很好,各有千秋,看自身需要来选择。二者茶类不同、外形不同、汤色不同、滋味不同、叶底不同等。蒙顶甘露为绿茶,其茶汤汤色黄中透绿、透明清亮;而蒙顶黄芽为黄茶,茶汤汤色黄亮透碧、滋味鲜醇回甘。

蒙顶黄芽和蒙顶甘露的区别

区别一:茶类不同

蒙顶甘露为绿茶类,为卷曲型绿茶的代表;而蒙顶黄芽为黄茶类,为黄茶之极品。

区别二:外形不同

蒙顶甘露,外形美观、叶整芽全、紧卷多毫、嫩绿色润,其卷曲的特点尤为明显;蒙顶黄芽外形扁直、芽条匀整、色泽嫩黄、芽毫显露。两者外形的区别,还是挺明显的。

区别三:汤色不同

蒙顶甘露为绿茶,其茶汤汤色黄中透绿、透明清亮;而蒙顶黄芽为黄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因而蒙顶黄芽茶汤汤色黄亮透碧、滋味鲜醇回甘。

区别四:滋味不同

蒙顶甘露的滋味为内质香高而爽、味醇而甘,而蒙顶黄芽的滋味为甜香浓郁、香味鲜醇。

区别五:叶底不同

蒙顶甘露的叶底匀整、嫩绿鲜亮,而蒙顶黄芽的叶底全芽嫩黄,两者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蒙顶黄芽和蒙顶甘露的特征

蒙顶黄芽品质特征: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黄芽茶芽叶细嫩,显毫,香味鲜醇。由于品种的不同,在茶片选择、加工工艺上有相当大的区别。

蒙顶甘露品质特征:紧凑多银毫、嫩绿色润,香气馥郁芬芳鲜嫩,外形美观,浅绿油润,香气高爽,味醇甘鲜,茶形状纤细,叶整芽泉,叶嫩芽壮;色泽嫩绿油润。

蒙顶甘露和都匀毛尖的区别


都匀毛尖,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蒙顶甘露为中国十大名茶、中国顶级名优绿茶、卷曲型绿茶的代表。这两种茶叶都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也有很大的区别。

蒙顶甘露和都匀毛尖的区别是:

创制历史不同

【都匀毛尖】

黔南《农业名特优资源》(黔南州农业区划办公室主编,1988年6月)上说:“都匀毛尖茶有悠久的历史,成名也较早,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毛尖茶中的‘鱼钩茶’、‘雀舌茶’便是皇室贡品,到乾隆年间,已开始行销海外”。

【蒙顶甘露】

蒙顶甘露源自历史上的蒙顶茶历史上的“凡茶”,是国内最早出现的卷曲(揉捻)型绿茶,是在宋代蒙山名茶“玉叶长春”(公元1112年)和“万春银叶”(公元1120年)演变而来。

产地不同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哨脚、大槽一带。都匀、贵州、都是都匀毛尖的主要产地。

【蒙顶甘露】

蒙山茶主要产于蒙山山顶,故被称作“蒙顶茶”。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产于地跨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地的蒙山,四川蒙顶山上清峰汉代甘露祖师吴理真手植七株仙茶的遗址。蒙顶甘露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工艺流程不同

【都匀毛尖】

手工制作方法:采摘→杀青→揉捻→搓团显豪。

机械加工方法:筛分→摊放→杀青→揉捻→解块→理条→初烘→摊凉→复烘。

【蒙顶甘露】

蒙顶甘露的制法工艺沿用明朝的“三炒三揉”制法。鲜叶采回后,经过摊放,然后杀青。杀青后需经过三次揉捻和三次炒青。再经过初烘、匀小堆和复烘达到足干,匀拼大堆后,入库收藏。蒙顶山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揉捻工艺,和普通的绿茶相比,滋味更加鲜嫩醇爽。

品质特点不同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茶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份丰富。都匀毛尖“三绿透黄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成品都匀毛尖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毫显露、条索卷曲、香气清嫩、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芽头肥壮。

【蒙顶甘露】

甘露在梵语是“念祖”之意;二说是茶汤似甘露。甘露茶采摘细嫩,制工精湛,外形美观,内质优异。其品质特点:紧卷多毫,浅绿油润,叶嫩芽壮,芽叶纯整,汤黄微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

获奖情况不同

【蒙顶甘露】

新中国成立后,蒙顶名茶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发展,蒙山茶场运用现代制茶技艺,按照古传贡茶的特点,恢复石花、黄芽、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生产。1959年,蒙顶甘露被评为全国名茶。蒙顶名茶多次被评为国家、省优、部优产品,已成为国家级礼茶。蒙顶茶以其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制艺,娟秀的外形,悠久的历史,灿烂的茶文化而蜚声中外,载誉史册。

【都匀毛尖】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优奖,后人誉为“北有仁怀茅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1956年,毛主席品尝后批复:“茶很好,可在山坡上多种些,此茶可叫毛尖茶”。都匀毛尖茶由此得名并名气大增;1982年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名茶评比会上,都匀毛尖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2007年获“贵州省名优绿茶奖”;都匀市获得“中国毛尖茶都”称号;2008年获“中绿杯全国名优绿茶金、银奖”、“中绿杯全国名优绿茶优质奖”;2009年获上海豫园国际茶文化艺术节“中国鼎尖名茶奖”、上海第十六届国际茶文化节“金牛奖”、“恒天杯全国名优绿茶金奖”。

综上所述,蒙顶甘露和都匀毛尖虽然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它们的功效却差不多,都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脂减肥以及防癌、防治坏血病和护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蒙顶甘露和都匀毛尖区别


蒙顶甘露和都匀毛尖都是绿茶中的名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是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更多,具体如下:

都匀毛尖和蒙顶甘露的区别是:

1、品质特点不同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茶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份丰富。都匀毛尖“三绿透黄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成品都匀毛尖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毫显露、条索卷曲、香气清嫩、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芽头肥壮。

【蒙顶甘露】

甘露在梵语是“念祖”之意;二说是茶汤似甘露。甘露茶采摘细嫩,制工精湛,外形美观,内质优异。其品质特点:紧卷多毫,浅绿油润,叶嫩芽壮,芽叶纯整,汤黄微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

特点:紧凑多银毫、嫩绿色润,香气馥郁芬芳鲜嫩,外形美观,浅绿油润,香气高爽,味醇甘鲜,茶形状纤细,叶整芽泉,叶嫩芽壮;色泽嫩绿油润;

汤色:茶汤似甘露,碧清微黄,滋味鲜爽,浓郁回甜。嫩绿色润,内质香高而爽,味醇而甘,汤色黄中透绿,透明清亮,叶底匀整,嫩绿鲜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沏二遍时,越发鲜醇,使人齿颊留香。

2、创制历史不同

【都匀毛尖】

黔南《农业名特优资源》(黔南州农业区划办公室主编,1988年6月)上说:“都匀毛尖茶有悠久的历史,成名也较早,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毛尖茶中的‘鱼钩茶’、‘雀舌茶’便是皇室贡品,到乾隆年间,已开始行销海外”。

【蒙顶甘露】

蒙顶甘露源自历史上的蒙顶茶历史上的“凡茶”,是国内最早出现的卷曲(揉捻)型绿茶,是在宋代蒙山名茶“玉叶长春”(公元1112年)和“万春银叶”(公元1120年)演变而来。

3、产地不同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哨脚、大槽一带。都匀、贵州、都是都匀毛尖的主要产地。

【蒙顶甘露】

蒙山茶主要产于蒙山山顶,故被称作“蒙顶茶”。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产于地跨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地的蒙山,四川蒙顶山上清峰汉代甘露祖师吴理真手植七株仙茶的遗址。蒙顶甘露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4、工艺流程不同

【都匀毛尖】

手工制作方法:采摘→杀青→揉捻→搓团显豪。

机械加工方法:筛分→摊放→杀青→揉捻→解块→理条→初烘→摊凉→复烘。

【蒙顶甘露】

蒙顶甘露的制法工艺沿用明朝的“三炒三揉”制法。鲜叶采回后,经过摊放,然后杀青。杀青锅温为140~160℃,投叶量0.4公斤左右,炒到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匀称,茶香显露,含水量减至60%左右时出锅。为使茶叶初步卷紧成条,给“做形”工序创造条件,杀青后需经过三次揉捻和三次炒青。

“做形”工序是决定外形品质特征的重要环节,其操作法是将三揉叶投入锅中,用双手将锅中茶叶抓起,五指分开,两手心相对,将茶握住团揉4~5转,撒入锅中,如此反复数次,待茶叶含水量减至15~20%时,略升锅温,双手加速团揉,直到满显白毫,再经过初烘、匀小堆和复烘达到足干,匀拼大堆后,入库收藏。

蒙顶山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揉捻工艺,和普通的绿茶相比,滋味更加鲜嫩醇爽。

综上,蒙顶甘露和都匀毛尖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品质特征、加工工艺、创制里和产地等四个方面。

蒙山石花和蒙顶甘露的区别


蒙山石花和蒙顶甘露的区别1、茶多酚含量不种形状名优茶的茶多酚含量有所不同。通常认为:蒙顶石花揉捻叶时直接做形,水热气能及时散发,其茶多酚的含量略高于扁形茶。蒙顶石花虽经较长时间的理条做形,捺压过程细胞也受到破坏,但杀青叶毕竟未经揉捻,做形过程茶多酚变化较慢。2、氨基酸含量众所周知,名优绿茶在加工中氨基酸含量都有增加,由于加工工艺的不同,其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也是不同的。通常来看,卷曲形茶的氨基酸含量略大于蒙顶石花,故描述蒙顶甘露的滋味时采用醇爽。

3、可溶性糖含量不同工艺制作出的名茶的可溶性糖含量也略有不同,糖在制茶过程中的变化,主要受杀青温度、干燥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蒙顶石花经过较高温度的理条,而后再经过适当温度做形、干燥,有利于其糖类物质的分解和可溶性糖的积累。故蒙顶石花的含糖量高于卷曲形茶的含糖量,所以蒙顶石花在描述其滋味特征时采用的是甘爽。另外含糖量较高对香气也有较大的影响。

蒙顶黄芽是怎么制作的?蒙顶黄芽制作工序介绍


蒙顶黄芽产于四川省雅安市的蒙顶山,是芽形黄茶之一,蒙顶黄芽是蒙顶山茶区的传统名茶。因其黄色的外形黄色的茶汤,且口感清爽,饮入的滋味醇和,目前,蒙顶黄芽在市场上并不多见,它的产量极其小。蒙顶黄芽的黄芽非常珍贵,且在加工工艺上也是十分复杂,那么蒙顶黄芽是怎么制作的呢?接下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蒙顶黄芽的制作工艺:

蒙顶黄芽制造分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四炒、烘焙八道工序。由于芽叶特嫩,要求制工精细。

杀青:用口径50厘米左右的平锅,锅壁表面平滑光洁,采用电热或干柴供热。当锅温升到100℃左右,均匀地涂上少量白蜡。待锅温达130℃时,蜡烟散失后即可开始开杀青。每锅投入嫩芽120-150克,历时4-5分钟,当叶色转暗,茶香显露,芽叶含水率减少到55-60%,即可出锅。

初包:包黄是形成蒙顶黄芽品质特点的关键工序。将杀青叶迅速用草纸包好,使初包叶温保持在55℃左右,放置60-80分钟,中间开包翻拌一次,促使黄变均匀。待叶温下降到35℃左右,叶色呈微黄绿时,进行复锅二炒。

复炒:锅温70-80℃,炒时要理直、压扁芽叶,含水率下降到45%左右,即可出锅。出锅叶温50-55℃,有利于复包变黄。

复包:得炒以后,为使叶色进一步黄变,形成黄色黄汤,可按初包方法,将50℃的的得炒叶进行包置,经50-60分钟,叶色变为黄绿色,即可复锅三炒。

三炒:操作方法与复炒相同,锅温70℃左右,炒到茶条基本定型,含水率30-35%时即可。

堆积摊放:目的是促时叶内水分均匀分布和多酚类化合物自动氧化,达到黄叶黄汤的要求。将三炒叶趁热撒在细篾簸箕上,摊放厚度5-7厘米,盖上草纸保温,堆积24-36小时,即可四炒。

四炒:锅温60-70℃,以整理外形,散发水分和闷气,增进香味。起锅后如发现黄变程度不足,可继续堆积,直到色变适度,即可烘焙。

茶叶常见问题汇总茗茶

最养生的喝茶原则:淡茶温饮,性情合一

6大茶类的传奇起源

蒙顶甘露与蒙顶黄芽的区别厉害了“蒙顶茶”


蒙顶甘露和蒙顶黄芽都是我国名茶,均产于四川蒙山山顶,但是很多爱喝茶的朋友在喝蒙顶甘露与蒙顶黄芽的时候会感觉有很多的不同,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下蒙顶甘露与蒙顶黄芽的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蒙顶甘露与蒙顶黄芽的区别

区别一:茶类不同

蒙顶甘露为绿茶类,为卷曲型绿茶的代表;而蒙顶黄芽为黄茶类,为黄茶之极品。

区别二:制作工艺不同

蒙顶甘露的制法工艺沿用明朝的“三炒三揉”制法。为使茶叶初步卷紧成条,给“做形”工序创造条件,杀青后需经过三次揉捻和三次炒青,和普通的绿茶相比,蒙顶甘露滋味更加鲜嫩醇爽。

蒙顶黄芽的制作工艺分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四炒、烘焙八道工序。其中的“初包”与“复包”为包黄的工艺,闷堆渥黄是形成蒙顶黄芽品质特点的关键工序,这也是蒙顶甘露与蒙顶黄芽比较明显的制作工艺不同的地方。

区别三:外形不同

蒙顶甘露,外形美观、叶整芽全、紧卷多毫、嫩绿色润,其卷曲的特点尤为明显;蒙顶黄芽外形扁直、芽条匀整、色泽嫩黄、芽毫显露。两者外形的区别,还是挺明显的。

区别四:汤色不同

蒙顶甘露为绿茶,其茶汤汤色黄中透绿、透明清亮;而蒙顶黄芽为黄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因而蒙顶黄芽茶汤汤色黄亮透碧、滋味鲜醇回甘。

区别五:滋味不同

蒙顶甘露的滋味为内质香高而爽、味醇而甘,而蒙顶黄芽的滋味为甜香浓郁、香味鲜醇。

区别六:叶底不同

蒙顶甘露的叶底匀整、嫩绿鲜亮,而蒙顶黄芽的叶底全芽嫩黄,两者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蒙顶甘露茶的功效

1.蒙顶甘露有助于延缓衰老

蒙顶碧螺春和洞庭湖碧螺春


蒙顶碧螺春和洞庭湖碧螺春一样都是碧螺春,所以它们的制作工艺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产地却是不一样的。具体如下:

蒙顶碧螺春和洞庭湖碧螺春的制作工艺

杀青

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

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

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搓团显毫

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炒青

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蒙顶碧螺春和洞庭湖碧螺春的产地介绍

蒙顶碧螺春

蒙顶茶是中国传统绿茶,产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产地全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2000~2200mm,常细雨蒙蒙、烟霞满山。这种生态环境,能减弱太阳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有利于茶叶中合氮物质的形成。

相传西汉时,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吴理真,“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吴理真在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树。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久饮该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寿,故有“仙茶”之誉。

这种云雾弥漫的生态环境,能减弱太阳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有利于茶叶中合氮物质的形成,也增加了氨基酸、蛋白质、咖啡碱、茶素、维生素C的含量。

洞庭湖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西山镇(今金庭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都种茶。重点茶区在秉场、石公堂里、东村、衙甪里、东河、缥缈村一带,其余东蔡、林屋、庭山、蒋东、元山各村也有分布。茶园面积965公顷。东山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中,茶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莫厘、碧螺、双湾、杨湾、陆巷五个村。

洞庭山分东西两处,洞庭东山为三面环水的半岛;洞庭西山则为太湖上的小岛。东西洞庭山均为果茶间种。这里,太湖碧水,烟波浩渺。茶树与批把、桔子、杨梅等果树交错相间,枝叶相连,根脉相通;从果树枝叶中透过来的稀疏的阳光,浸透着花果之香。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以上就是对蒙顶碧螺春和洞庭碧螺春的介绍了,碧螺春的主要产地是江苏省洞庭湖,蒙顶山也有产,但蒙顶山最著名的茶叶是蒙顶甘露,该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蒙顶甘露和都匀毛尖的外形等特点不同


蒙顶甘露和都匀毛尖虽然都属于绿茶,都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它们的外形等特点是不同的,具体如下:

蒙顶甘露的外形等特点

一、品质特征

甘露在梵语是“念祖”之意;二说是茶汤似甘露。甘露茶采摘细嫩,制工精湛,外形美观,内质优异。其品质特点:紧卷多毫,浅绿油润,叶嫩芽壮,芽叶纯整,汤黄微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

特点:紧凑多银毫、嫩绿色润,香气馥郁芬芳鲜嫩,外形美观,浅绿油润,香气高爽,味醇甘鲜,茶形状纤细,叶整芽泉,叶嫩芽壮;色泽嫩绿油润;

汤色:茶汤似甘露,碧清微黄,滋味鲜爽,浓郁回甜。嫩绿色润,内质香高而爽,味醇而甘,汤色黄中透绿,透明清亮,叶底匀整,嫩绿鲜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沏二遍时,越发鲜醇,使人齿颊留香。

二、鉴别技巧

(一)外形完整美观

1.干茶紧细显毫,身骨重,锋苗挺显,色泽浅绿油润。

2.入水后外形完整成朵,黄绿鲜活,具有观赏性。外形完整的名优绿茶很多,如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但因原料、工艺的不同,蒙山甘露的完整外形更为来之不易。尤其是单芽所制甘露,要将其完整揉捻开来而又不破碎,极其困难。

(二)汤色杏绿明亮

优质绿茶的汤色皆是黄绿、明亮,甘露也不例外。但因原料嫩度很高,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成品入水容易产生“毫浑”,为求汤色明亮而不产生明显“毫浑”,其工艺要求也很高。

(三)香气馥郁芬芳

1.香型芬芳如兰。高品质的甘露,其香味为多种香型综合,浓郁、持久,但不高扬,与兰香最为相似。

2.香味馥郁幽长。如清代名山县令赵懿所说“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久凝不散”,饮后让人齿颊留香。

(四)滋味鲜爽醇厚

1.鲜爽。绿茶以鲜为特色,甘露之鲜爽,在绿茶中最具代表性,鲜味足而持久。

2.甘醇。首先是指入口即觉甘甜如露,即使感觉有微微苦、涩,也能迅速化掉。其次是指回甘强。饮后回甘明显,持久生津。

3.层次饱满。若以传统玻璃杯留根泡法,可七泡有余,而每泡之香、味不同,由清洌而到浓郁饱满,至水中无味亦有余香。

都匀毛尖的外形等特点

一、品质特征

都匀毛尖茶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份丰富。都匀毛尖“三绿透黄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成品都匀毛尖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毫显露、条索卷曲、香气清嫩、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芽头肥壮。

珍品:紧细卷曲,白毫满布,匀整,绿润,嫩香,持久,鲜爽,回甘,黄绿,明亮,嫩匀齐,鲜活。

特级:紧细卷曲披毫,匀整,绿润,嫩香,持久,鲜爽,回甘,黄绿,明亮,嫩匀,鲜活。

一级:紧细卷曲白毫显露,匀整,绿尚润,嫩香,鲜醇,黄绿,尚明亮,嫩绿,明亮。

二、鉴别技巧

1、看,好的毛尖茶的表面满是白色的小绒毛,看起来感觉是有点白色的,绒毛越多越均匀越好

2、摸,用手摸感觉,清明节前产的毛尖是最好的,就是一颗心,用手捏起来感觉比较实心,比较紧。

3、闻,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还夹着一点金银花的香气,是很舒服的那一种。不刺鼻。

4、泡,放在杯子里,倒上开水,静静等候几分钟,泡出来的茶,是微黄青绿色透明的,均匀的悬浮在杯子里一粒一粒的,没有开叶。

5、品,用嘴巴轻轻的呼噜的吸一小口,入口有点微苦,但唇齿留香,回味甘甜。

以上就是对蒙顶甘露和都匀毛尖的外形等特点的介绍了,这些知识大家能掌握的话尽量掌握,只要掌握这些知识,那么在买茶的时候就不用担心买到假货了。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碧螺春和蒙顶甘露是怎么制作的呢》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