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黄山毛峰是绿茶吗】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与颉顽,往郭次甫亟称黄山……”(明·许次纾《茶疏》)。又据《徽州府志》记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祐,兴于明之降庆。”由此可知,黄山产茶历史悠久,黄山茶在明朝中叶就很有名了。

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记述:“黄山有云雾茶,产高山绝顶,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其柯有历百年者,气息恬雅,芳香扑鼻,绝无俗味,当为茶品中第一。又有一种翠雨茶,亦产黄山,托根幽壑,色较绿,味较浓,香气比云雾稍减,亦轶出松萝一头。”另有《黄山志》载:“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轻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云雾茶。山僧就石隙微土间养之,微香冷韵,远胜匡庐。”据考证,黄山云雾即为黄山毛峰的前身。

黄山毛峰是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徽州商会资料》)。该茶庄创始人谢静和,歙县遭溪人,以茶为业,不仅经营茶庄,而且精通茶叶采制技术。1875年后,为迎合市场需求,每年清明时节,在黄山汤口、充川等地,登高山名园,采肥嫩芽尖,精细炒焙,标名“黄山毛峰”,运销东北、华北一带。到抗战前,高级黄山毛峰年产量已达百担以上。

黄山为我国东部的最高山峰,素以苍劲多姿之奇松,嶙峋维妙之怪石,变幻莫测之云海,色清甘美之温泉闻名于世。明代徐霞客给予黄山很高评价,写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把黄山推为我国名山之首。黄山风景区境内海拔700~800米的桃花峰、紫云峰、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一带为特级黄山毛峰的主产地。风景区外周的汤口、岗村、杨村、芳村也是黄山毛峰的重要产区,历史上曾称之为黄山“四大名家”。现在黄山毛峰的生产已扩展到黄山山脉南北麓的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区、歙县、黟县等地。这里山高谷深,峰峦叠翠,溪涧遍布,森林茂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5~16℃,年平均降水量1800~2000毫米。土壤属山地黄壤,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透水性好,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磷钾肥,呈坡性(PH4.5~5.5),适宜茶树生长。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黄山毛峰自然品质风格的形成创造了极其良好的条件。

黄山毛峰采摘细嫩,特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l~3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分别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初展。特级毛峰开采于清明前后,1~3级黄山毛峰在谷雨前后来制。鲜叶进厂后先进行拣剔,剔除冻伤叶和病虫为害叶,拣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叶、梗和茶果,以保证芽叶质量匀净。然后将不同嫩度的鲜叶分开摊放,散失部分水分。为了保质保鲜,要求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夜制。

黄山毛峰的制造分杀青、揉捻、烘培三道工序。

杀青:用直径50厘米左右的桶锅,锅温要先高后低,即150~130℃左右。每锅授叶量,特级200~250克,一级以下可增加到500~700克。鲜叶下锅后,闻有炒芝麻声响即为温度适中。单手翻炒,手势要轻,翻炒要快(每分钟50~60次),杨得要高(叶子离开灶面规厘米左右),撒得要开,捞得要净。杀青程度要求适当偏老,即芽叶质地柔软,表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即可。

揉捻:特级和一级原料,在杀青达到适度时、继续在锅内抓带几下,起到轻探和理条的作用。二、三级原料杀青起锅后,及时散失热气,轻揉1~2分钟,使之稍卷曲成条即可。揉捻时速度宜慢,压力宜轻,边揉边抖,以保持芽叶完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

烘焙: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时每只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第一只供笼烧明炭火,烘顶温度90℃以上,以后三只温度依次下降到80℃、70℃、60℃左右。边烘边翻,顺序移动烘顶。初烘结束时,茶叶含水率约为15%左右。初烘过程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初烘结束后,茶叶放在簸箕中摊凉30分钟,以促进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待初烘叶有8~10烘时,并为一烘,进行足烘。足烘温度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装入铁筒,封口贮存。

黄山毛峰分特级及1~3级。特级黄山毛峰又分上、中、下三等,1~3级各分两个等。特级黄山毛峰堪称我国毛峰之极品,其形似雀舌,匀齐壮实,峰显毫露,色如象牙,鱼叶金黄;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其中“金黄片”和“象牙色”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

黄山不仅盛产名茶,而且多有名泉。“黄山旧名黟山,东峰下有朱砂汤泉可点茗,泉色微红,此自然之丹液也”(《图经》)。名山、名茶、名泉,相得益彰。用黄山泉水冲泡黄山茶,茶汤经过一夜,第二天茶碗也不会留下茶痕茶叶知识

cY260.com编辑推荐

洞庭碧螺春的制作过程


洞庭碧螺春炒制需要高超的工艺,包括:高温扑青(杀青)、热揉成团、搓团显毫、文火烘干四个工序。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炒茶全凭双手在锅中不停地焙弄,掌握温度,方能做到“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整个炒制过程大概需要30分钟(采摘越是往后的茶炒制时间越长,炒青炒制时需要1小时左右)。

高温扑青,也即杀青。当锅底温度达到150~180°C时投放1斤4两鲜芽,高档碧螺春温度稍低,低档的则温度稍高点。扑青时间大概在3~4分钟,直到鲜芽略失光色,手感柔软,稍有粘性,始发清香。扑青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动作轻快。要求先抛后闷,抛闷结合,扑透扑均。先抛,以散发水分,挥发“青枝气”,使茶叶清香;后闷,则加速抑制霉菌,使汤色清,叶底匀。抛得过长则不利杀透,易产生红茎;之闷不抛,有黄熟味。闷抛结合,后期以闷为主,则清香持久,叶底柔匀,色泽嫩绿。

黄山毛峰的冲泡过程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优绿茶之一,主要产区在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等地。黄山风景区内的桃花峰、云谷寺、慈光阁一带所产的黄山毛峰品质最优,且口感也非常的好,那黄山毛峰如何冲泡呢?相关的介绍如下!

黄山毛峰的品饮方法

1、水温

黄山毛峰的品饮,冲泡时水温也以80℃左右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续水冲泡2—3次。

2、茶水比例

直接反应的是茶的浓淡.浓淡要合适才好,使我们能够品尝到茶的色和香,同时,适当的浓淡对于茶叶中的物质的浸出是有影响的,这不但影响到茶水的色、香、味,也影响到茶水对人体影响作用。浓淡可以科学计测,但是平时很少有人去理会这一指标的,还是要自己把握,一般是宜淡不宜浓。大致上说,一般绿茶,茶与水的重量比为1:80。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放茶叶3克。一般玻璃杯,每杯可放2克。

3、时间

一般也就是3到10分钟。泡久了不但茶的口味不好了,还容易将茶中对人体不利的物质泡出来。将黄山毛峰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入开水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水温高、茶叶嫩、茶量多,则冲泡时间可短些;反之,时间应长些。一般冲泡后加盖3分钟,茶中内含物浸出55%,香气发挥正常,此时饮茶最好。

4、次数

一般3到4次就好了,俗话说:“头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赶快爬。”意思是说头道冲泡出来的茶水不是最好的,喝第二道正好,喝到三道、四道水就可以了。饮茶时,一般杯中茶水剩1/3时,就应该加入开水,这样能维持茶水的适当浓度。

由于采摘茶叶方式和采摘季节上存在不同,所出品的黄山毛峰也是有点差别的,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讲黄山毛峰茶分为四个等级来看,分别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其中特级毛峰茶是在清明前后采摘出展茶叶的一芽一叶;而其他级别的鲜叶是在谷雨前后采制的一芽多叶。

黄山毛峰的冲泡步骤

步骤一:温杯

取开水壶,往透明玻璃杯中冲人约占杯容量1/3的热开水进行烫杯,烫杯的作用是可以温杯和进一步洁杯。

步骤二:凉水

冲泡黄山毛峰只能用80℃-90°C的开水,在烫洗了茶杯之后,我们不用盖上水壶壶盖,而是敞着水壶,让水壶中的开水随着水汽的蒸发而自然降温。

步骤三:置茶

投入3-5g左右的黄山毛峰茶叶,置入温热的空杯中,轻摇杯身可闻干茶中浓郁的火香味。投茶量可根据个人浓淡喜好适量增减。

步骤四:摇香

将90°C左右的新鲜开水,注入杯身1/3处,摇杯润茶3-5秒,观茶闻香。

步骤五:注水

提壶冲水入杯,利用水的冲力,使茶叶和茶水上下翻动,使茶汤浓度一致。冲水量为杯总量的七成满左右,意在“七分茶,三分情”或俗语说的茶七饭八酒满杯。

步骤六:品茶

优质的黄山毛峰茶,冲泡后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回味甘甜,舌口生津。

黄山毛峰什么口味

1、黄山毛峰的品饮,冲泡时水温也以80℃左右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续水冲泡2~3次。

2、高档茶的外形芽多且肥,呈全芽或者一芽二叶,色泽嫩黄绿带金黄。

3、中档茶一芽二三叶,芽叶较肥,色泽黄绿,略带金黄片。

4、低档茶细瘦的一芽三叶为主,色泽呈青绿或深绿色。

5、高档茶清香带花香,滋味醇厚,中档茶清香或略鲜爽,滋味醇和,低档茶香气纯正。

温馨提示:要想喝黄山毛峰,合理的冲泡很关键喔!

凤凰单丛茶的制作过程 2020凤凰单丛茶的制作过程


采青

一般选在晴下午采摘,做到眼紧,手快,轻采,轻放,采一个放一个,避免茶青紧压。

晒青

晒青即日光萎凋。晒青时间最好在有阳光的下午4-5时。鲜叶薄置,不宜重叠。一般而论,若气温在22℃~28℃,晒15~20分钟;20℃~25℃,晒20~30分钟;28℃~33℃时,晒10分钟左右。具体操作时,应依品种、气候、鲜叶含水量等不同情况,确定晒青时间的长短。通过晒青,使“茶叶晒贴筛”,鲜叶水分消失10%~15%,便算适度。晒青作用:蒸发叶子的部分水分,为促使叶内部产生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成品茶的色、香、味。

凉青

凉青又称“复式萎凋”。是指将晒青后的茶叶,移置阴凉处的凉青架凉青。凉青属静置阶段,一般1~2小时为宜。凉青的作用:凉青实际上是短时间内的自然萎凋,让叶内的各种生化变化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均匀而缓慢地进行,继续增加水解产物,进一步强化叶细胞膜的透性,提高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发展香气。

碰青

碰青也称“做青”,俗称“浪茶”,是形成乌龙茶色、香、味的关键,也是半发酵和半萎凋(即轻发酵和轻萎凋)的综合过程。碰青的空气适宜温度一般为18℃~20℃,适宜的相对湿度一般为75%。碰青时间大约从晚上6:00~7:00开始,直到第二天天亮,历时需10~12小时;约隔2小时碰一次,全过程需碰青5~6次;每次适度碰青约2分钟。碰青包括碰青、摇青与静置反复交替的过程。这个过程慢不宜快,谨防发酵不足或发酵过度。若叶片出现“叶缘二分红,叶腹八分绿”(俗称红边绿腹),叶脉透明,叶形呈当汤匙状,香气久存,这便是碰青适度的标准。碰青的作用:使茎脉及叶片组织中的各种有效物质成分得以充分利用和发挥。是凤凰单枞茶初制中最复杂、细致之工序。

炒青

炒青也称“杀青”。碰青结束,堆放一小时后才能进行炒青。其方法是将青叶投入锅内,先扬炒,后闷炒,均匀炒;锅温控制在150℃~200℃之间。炒青要坚持炒熟,以柔软有粘手感手握成团、青臭味转为清香味为适度标准。炒青的作用: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终止发酵作用,因定发酵成果;与此同时,使青叶水分汽化蒸发(减重率一般为20%~30%),叶质转柔,便于揉捻。炒青工序实质便是凤凰单枞茶内质基本定型的过程。

揉捻

从轻揉到重揉,再轻揉,中间解块2~3次。要揉得均匀,使条索紧结,叶细胞破碎在40%~50%之间为适度标准。揉捻的作用:揉捻是在炒青时破坏了局部叶细胞组织及酶的活性之基础上,又一次对叶细胞组织的更大破坏过程,从而促成叶细胞内含物进一步渗出混合,并粘附于叶表,使茶叶色泽油润,外形美观,味香耐泡。揉捻后要及时摊开,及时烘干。解块:将茶条分散,使之不成团结块,便于茶条散去热量,散走水份停止发酵。

烘焙

烘焙俗称“焙茶”,用炭炉烘干。烘干应坚持“悠火薄焙”,并经两次以上的分次烘焙。烘焙时温度要适宜;操作时手法要轻巧。一般而言,初焙约40分钟,七成干即可,然后取出松之。30分钟后第二次入焙,20分钟后熄火,停止鼓风,就焙笼中搁置到完全干后取出,即为成茶。烘焙的作用:烘焙过程的物质变化,以热催化作用为主导,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发挥与利用,提高成茶的色、香、味水平,并且有利贮藏。

母树单株产量1公斤以上。1993、1996年每公斤成交价逾万元。无性系,小乔木,中叶类,中生种。属CamelliaSinesis种,二倍体。

蒙顶黄芽生制作过程


蒙顶黄芽制造分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四炒、蒙顶黄芽烘焙八道工序。由于芽叶特嫩,要求制工精细。

杀青:用口径50厘米左右的平锅,锅壁表面平滑光洁,采用电热或干柴供热。当锅温升到100℃左右,均匀地涂上少量白蜡。待锅温达130℃时,蜡烟散失后即可开始开杀青。每锅投入嫩芽120-150克,历时4-5分钟,当叶色转暗,茶香显露,芽叶含水率减少到55-60%,即可出锅。

初包:包黄是形成蒙顶黄芽品质特点的关键工序。将杀青叶迅速用草纸包好,使初包叶温保持在55℃左右,放置60-80分钟,中间开包翻拌一次,促使黄变均匀。待叶温下降到35℃左右,叶色呈微黄绿时,进行复锅二炒。

复炒:锅温70-80℃,炒时要理直、压扁芽叶,含水率下降到45%左右,即可出锅。出锅叶温50-55℃,有利于复包变黄。

得包:得炒以后,为使叶色进一步黄变,形成黄色黄汤,可按初包方法,将50℃的的得炒叶进行包置,经50-60分钟,叶色变为黄绿色,即可复锅三炒。

三炒:操作方法与复炒相同,锅温70℃左右,炒到茶条基本定型,含水率30-35%时即可。

堆积摊放:目的是促时叶内水分均匀分布和多酚类化合物自动氧化,达到黄叶黄汤的要求。将三炒叶趁热撒在细篾簸箕上,摊放厚度5-7厘米,盖上草纸保温,堆积24-36小时,即可四炒。

四炒:锅温60-70℃,以整理外形,散发水分和闷气,增进香味。起锅后如发现黄变程度不足,可继续堆积,直到色变适度,即可烘焙。

烘焙:烘顶温度保持40-50℃,慢烘细焙,以促进色香味的形成。烘至含水率5%左右,下烘摊放,包装入库。

蒙山茶不愧为我国名茶中的一颗灿烂明珠。人们对蒙山茶的品质赞扬不已。《蒙山图经》云:“蒙顶有茶,受阳气之全,其茶芳香。”历代名人学士皆留粗许多称颂蒙山茶的诗篇。宋代文同《谢人寄蒙顶新茶诗》有:“蜀士茶称圣,蒙山味独珍。”宋代文彦博《蒙顶茶诗》云:“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清代赵恒《试蒙山茶》诗中,亦有“色淡香长品自仙”之句。可见蒙顶茶在我国历史上享有崇高之声誉,且久兴不衰。

蒙顶黄芽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直,色泽微黄,芽毫毕露,甜香浓郁,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匀齐。为蒙山茶中的极品。

2020蒙顶黄芽制作过程


蒙顶黄芽制造分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四炒、烘焙八道工序。由于芽叶特嫩,要求制工精细。

杀青:用口径50厘米左右的平锅,锅壁表面平滑光洁,采用电热或干柴供热。当锅温升到100℃左右,均匀地涂上少量白蜡。待锅温达130℃时,蜡烟散失后即可开始开杀青。每锅投入嫩芽120-150克,历时4-5分钟,当叶色转暗,茶香显露,芽叶含水率减少到55-60%,即可出锅。

初包:包黄是形成蒙顶黄芽品质特点的关键工序。将杀青叶迅速用草纸包好,使初包叶温保持在55℃左右,放置60-80分钟,中间开包翻拌一次,促使黄变均匀。待叶温下降到35℃左右,叶色呈微黄绿时,进行复锅二炒。

复炒:锅温70-80℃,炒时要理直、压扁芽叶,含水率下降到45%左右,即可出锅。出锅叶温50-55℃,有利于复包变黄。

复包:得炒以后,为使叶色进一步黄变,形成黄色黄汤,可按初包方法,将50℃的的得炒叶进行包置,经50-60分钟,叶色变为黄绿色,即可复锅三炒。

三炒:操作方法与复炒相同,锅温70℃左右,炒到茶条基本定型,含水率30-35%时即可。

堆积摊放:目的是促时叶内水分均匀分布和多酚类化合物自动氧化,达到黄叶黄汤的要求。将三炒叶趁热撒在细篾簸箕上,摊放厚度5-7厘米,盖上草纸保温,堆积24-36小时,即可四炒。

四炒:锅温60-70℃,以整理外形,散发水分和闷气,增进香味。起锅后如发现黄变程度不足,可继续堆积,直到色变适度,即可烘焙。

烘焙:烘顶温度保持40-50℃,慢烘细焙,以促进色香味的形成。烘至含水率5%左右,下烘摊放,包装入库。

蒙山茶不愧为中国名茶中的一颗灿烂明珠。人们对蒙山茶的品质赞扬不已。《蒙山图经》云:“蒙顶有茶,受阳气之全,其茶芳香。”历代名人学士皆留粗许多称颂蒙山茶的诗篇。宋代文同《谢人寄蒙顶新茶诗》有:“蜀士茶称圣,蒙山味独珍。”宋代文彦博《蒙顶茶诗》云:“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清代赵恒《试蒙山茶》诗中,亦有“色淡香长品自仙”之句。可见蒙顶茶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之声誉,且久兴不衰。

蒙顶黄芽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直,色泽微黄,芽毫毕露,甜香浓郁,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匀齐。为蒙山茶中的极品。

蒙顶黄芽制作过程


蒙顶黄芽制造分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四炒、烘焙八道工序。由于芽叶特嫩,要求制工精细。

杀青:用口径50厘米左右的平锅,锅壁表面平滑光洁,采用电热或干柴供热。当锅温升到100℃左右,均匀地涂上少量白蜡。待锅温达130℃时,蜡烟散失后即可开始开杀青。每锅投入嫩芽120-150克,历时4-5分钟,当叶色转暗,茶香显露,芽叶含水率减少到55-60%,即可出锅。

初包:包黄是形成蒙顶黄芽品质特点的关键工序。将杀青叶迅速用草纸包好,使初包叶温保持在55℃左右,放置60-80分钟,中间开包翻拌一次,促使黄变均匀。待叶温下降到35℃左右,叶色呈微黄绿时,进行复锅二炒。

复炒:锅温70-80℃,炒时要理直、压扁芽叶,含水率下降到45%左右,即可出锅。出锅叶温50-55℃,有利于复包变黄。

复包:得炒以后,为使叶色进一步黄变,形成黄色黄汤,可按初包方法,将50℃的的得炒叶进行包置,经50-60分钟,叶色变为黄绿色,即可复锅三炒。

三炒:操作方法与复炒相同,锅温70℃左右,炒到茶条基本定型,含水率30-35%时即可。

堆积摊放:目的是促时叶内水分均匀分布和多酚类化合物自动氧化,达到黄叶黄汤的要求。将三炒叶趁热撒在细篾簸箕上,摊放厚度5-7厘米,盖上草纸保温,堆积24-36小时,即可四炒。

四炒:锅温60-70℃,以整理外形,散发水分和闷气,增进香味。起锅后如发现黄变程度不足,可继续堆积,直到色变适度,即可烘焙。

烘焙:烘顶温度保持40-50℃,慢烘细焙,以促进色香味的形成。烘至含水率5%左右,下烘摊放,包装入库。

蒙山茶不愧为中国名茶中的一颗灿烂明珠。人们对蒙山茶的品质赞扬不已。《蒙山图经》云:“蒙顶有茶,受阳气之全,其茶芳香。”历代名人学士皆留粗许多称颂蒙山茶的诗篇。宋代文同《谢人寄蒙顶新茶诗》有:“蜀士茶称圣,蒙山味独珍。”宋代文彦博《蒙顶茶诗》云:“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清代赵恒《试蒙山茶》诗中,亦有“色淡香长品自仙”之句。可见蒙顶茶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之声誉,且久兴不衰。

蒙顶黄芽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直,色泽微黄,芽毫毕露,甜香浓郁,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匀齐。为蒙山茶中的极品。

关于蒙顶黄芽生制作过程


蒙顶黄芽制造分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四炒、蒙顶黄芽烘焙八道工序。由于芽叶特嫩,要求制工精细。

杀青:用口径50厘米左右的平锅,锅壁表面平滑光洁,采用电热或干柴供热。当锅温升到100℃左右,均匀地涂上少量白蜡。待锅温达130℃时,蜡烟散失后即可开始开杀青。每锅投入嫩芽120-150克,历时4-5分钟,当叶色转暗,茶香显露,芽叶含水率减少到55-60%,即可出锅。

初包:包黄是形成蒙顶黄芽品质特点的关键工序。将杀青叶迅速用草纸包好,使初包叶温保持在55℃左右,放置60-80分钟,中间开包翻拌一次,促使黄变均匀。待叶温下降到35℃左右,叶色呈微黄绿时,进行复锅二炒。

复炒:锅温70-80℃,炒时要理直、压扁芽叶,含水率下降到45%左右,即可出锅。出锅叶温50-55℃,有利于复包变黄。

得包:得炒以后,为使叶色进一步黄变,形成黄色黄汤,可按初包方法,将50℃的的得炒叶进行包置,经50-60分钟,叶色变为黄绿色,即可复锅三炒。

三炒:操作方法与复炒相同,锅温70℃左右,炒到茶条基本定型,含水率30-35%时即可。

堆积摊放:目的是促时叶内水分均匀分布和多酚类化合物自动氧化,达到黄叶黄汤的要求。将三炒叶趁热撒在细篾簸箕上,摊放厚度5-7厘米,盖上草纸保温,堆积24-36小时,即可四炒。

四炒:锅温60-70℃,以整理外形,散发水分和闷气,增进香味。起锅后如发现黄变程度不足,可继续堆积,直到色变适度,即可烘焙。

烘焙:烘顶温度保持40-50℃,慢烘细焙,以促进色香味的形成。烘至含水率5%左右,下烘摊放,包装入库。

蒙山茶不愧为我国名茶中的一颗灿烂明珠。人们对蒙山茶的品质赞扬不已。《蒙山图经》云:“蒙顶有茶,受阳气之全,其茶芳香。”历代名人学士皆留粗许多称颂蒙山茶的诗篇。宋代文同《谢人寄蒙顶新茶诗》有:“蜀士茶称圣,蒙山味独珍。”宋代文彦博《蒙顶茶诗》云:“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清代赵恒《试蒙山茶》诗中,亦有“色淡香长品自仙”之句。可见蒙顶茶在我国历史上享有崇高之声誉,且久兴不衰。

蒙顶黄芽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直,色泽微黄,芽毫毕露,甜香浓郁,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匀齐。为蒙山茶中的极品。

黄山毛峰制作方法


黄山毛峰采摘细嫩,特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1~3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分别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初展。特级毛峰开采于清明前后,1~3级黄山毛峰在谷雨前后采制。鲜叶进厂后先进行拣剔,剔除冻伤叶和病虫为害叶,拣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叶、梗和茶果,以保证芽叶质量匀净。然后将不同嫩度的鲜叶分开摊放,散失部分水分。为了保质保鲜,要求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夜制。黄山毛峰的制造分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杀青:用直径50厘米左右的桶锅,锅温要先高后低,即150~130℃左右。每锅投叶量,特级200~250克,一级以下可增加到500~700克。鲜叶下锅后,闻有炒芝麻声响即为温度适中。单手翻炒,手势要轻,翻炒要快(每分钟50~60次),扬得要高(叶子离开灶面20厘米左右),撒得要开,捞得要净。杀青程度要求适当偏老,即芽叶质地柔软,表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即可。

揉捻:特级和一级原料,在杀青达到适度时,继续在锅内抓带几下,起到轻揉和理条的作用。二、三级原料杀青起锅后,及时散失热气,轻揉1~2分钟,使之稍卷曲成条即可。揉捻时速度亦慢,压力宜轻,边揉边抖,以保持芽叶完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

烘焙: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时每只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笼烧明炭火,烘顶温度90℃以上,以后三只温度依次下降到80℃、70℃、60℃左右。边烘边翻,顺序移动烘顶。初烘结束时,茶叶含水率约为15%左右。初烘过程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初烘结束后,茶叶放在簸箕中摊凉30分钟,以促进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待初烘叶有8~10烘时,并为一烘,进行足烘。足烘温度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装入铁筒,封口贮存。

普洱茶生茶的制作过程分享


普洱茶生茶的制作过程分享采茶

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夹住新梢芽尖或一二片嫩叶,小心用力采下。

摊晾

散失鲜叶中一部分水分。

在走水过程中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部分大分子酯容性糖水解为小分子可容性糖。

杀青——传统锅炒杀青。

因鲜叶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快、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条。

揉捻——破碎茶叶细胞。

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掌握揉至基本成条为宜。

晒青——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

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称重——标准七子饼为357克/饼,200g/饼。

蒸压——根据成品的要求把晒青的茶叶称足重量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晾干——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根据不同的原料等级,和制作工艺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3%以下。 包装——用食品白棉纸包装茶饼,用笋売扎为一筒。

黄山毛峰的来历与制作流程


黄山毛峰的来历

黄山毛峰乃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

黄山毛峰的小故事

关于黄山毛峰的传说: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毛峰的制作流程

采摘

谷雨前后,有50%的茶芽符合采摘要求时采用人工开采,每隔2—3天重复采摘一次,至立夏结束。特级黄山紧条毛峰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开采于清明前后;1~3级黄山紧条毛峰的采摘标准分别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一、一芽二、三叶初展,在谷雨前后采制。鲜厂后先进行拣剔,保证芽叶质量匀净。

摊青

采摘回来的鲜叶按不同的嫩度分开摊放在竹匾里,厚度6cm左右,置于通风处晾放3h左右.

吹青

将摊晾好的鲜叶置于不锈钢丝网的方形架上,厚度6~7em,在底部用小功率鼓风机进行吹青2h,鲜叶色泽从嫩绿变为暗绿,有淡淡的清香挥发出来为宜。

杀青

采用电热滚筒流水线杀青机进行杀青,温度控制在40~150%,杀青时间5~8rain,杀青有风扇既可使鲜叶冷却Y叮吹掉散叶和杂质。

整条

杀青后的茶叶放人敞口理条机进行整条,温度200℃,理条5min。出锅的茶叶进行摊晾冷却、分筛,大小分开。

揉捻

筛后的茶叶按大小分别倒人不同的智能揉捻机进行轻揉,待茶叶快成型时逐步减小压力,恢复轻揉。时间25~30min,要求保持叶色鲜艳和芽尖上白毫。3~4小时要对揉捻筒、盖、底盘进行清洗一次,以保证茶叶的颜色和质量。

解块

将揉捻好的茶叶放人电动解块机解块,部分解块机不能解散的茶叶采取人工辅助。

干燥

采用热风炉烘干机,烘焙分初烘、二烘、三烘、老烘四个步骤。初烘:将茶叶放人带孔单层筛匾里,置于热风炉烘干机的烘干槽内进行烘焙,保持温度70

这样烘干后在冷却的茶叶就可以包装了!

黄茶的制作工艺,盘点黄茶的4个制作过程!


黄茶是中国特产,属于轻微发酵茶,与绿茶想必,黄茶经过了焖黄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决定黄茶品质的过程,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黄茶的制作工艺。

黄茶制作工艺

1、杀青

黄茶通过杀青破坏酶的活性,杀青锅温一般在120℃—150℃,采用多闷少抖,造成高温湿热条件,为形成黄茶醇厚滋味及黄色创造条件,对香味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2、揉捻

黄茶初制的塑型工序,通过揉捻形成其紧结弯曲的外形,并对内质改善也有所影响。

3、闷黄

闷黄是黄茶制法的特殊性,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在闷黄过程中,由于湿热作用,多酚类化合物减少,改变了多酚类化合物的苦涩味,形成黄茶特有的金黄色泽和较绿茶醇和的滋味;同时也保留较多的可溶态多酚类化合物。

4、干燥

黄茶干燥分两次进行。干燥温度先低后高,过程中芳香物质由于高温作用显露,这是形成黄茶香味的重要因素。

黄茶的产地

1、黄芽茶产地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边的君山,君山是一个小岛;蒙顶黄芽产于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远安黄茶生产地域共有三条河流,即东有漳河、中有沮河、西有西河。

2、黄小茶茶地

北港毛尖产自岳阳市康王乡北港湖一带;沩山白毛尖产于湖南省宁乡县西部的大沩山;平阳黄汤产于浙南泰顺、平阳、瑞安、永嘉等县,品质以泰顺东溪和平阳北港(南雁荡山区)所产为最好;远安鹿苑产于湖北省远安县鹿苑寺一代。

3、黄大茶产地

皖西黄大茶为安徽霍山、金寨、大安、岳西所产;海马宫茶产于贵州省大方县的老鹰岩脚下的海马宫乡;大叶青为广东的特产。

以上就是黄茶的制作工艺,从上面的介绍大家就可以发现,在黄茶的制作过程中杀青、揉捻、闷黄、干燥是黄茶必不可少的工艺!

体验普洱茶“七子饼”的制作过程


体验普洱茶“七子饼”的制作过程

办年货时,不妨也买些茶,春节长假和亲朋好友一起喝,解酒、解腻,还养生。

茶叶,原本是大自然中一片普通的小树叶,从种到收,人们将智慧发挥到极致,层层工序下,制作出了茶,将茶的清香带入生活,滋润生活。日前,记者走进哈西万达后身、哈尔滨大街555号的壹品茶城,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现场体验了普洱茶“七子饼”的制作过程。

时间:1月7日上午

地点:壹品茶城大厅

解说人: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负责人娄茗

从16日至春节,在红博会展中心“HAH!空间”展区,壹品茶城将现场展示各种优质茶叶及精品茶具

普洱茶,在中国有2000多年历史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普洱“七子饼”以其七饼一提的包装形式逐渐流行。在传统民族文化中,“七”是一个吉祥的数字,象征着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圆圆满满。近日,记者在壹品茶城,跟随我市普洱茶专家现场感受制作普洱“七子饼”的过程,在袅袅蒸汽中,片片茶叶就变成了寓意美好的普洱“七子饼”。

第一步称357克茶

在传统的制作工艺上,普洱“七子饼”每个饼重量有严格的规定,一个饼重357克,这个重量七个饼重正好是5斤茶。每个茶饼357克,不多不少,正好适合存放和后期转化。“在云南著名的茶马古道上,运茶全靠马驮,运的几乎都是普洱茶,这样大小的茶饼正适合运输。”娄茗说。

第二步152℃蒸茶

在152摄氏度的蒸汽中,普洱茶被蒸热,茶叶慢慢变软、慢慢释放出茶叶内天然的果胶……“152摄氏度也是一个标准温度,蒸茶时要是低于这个温度,茶叶内的果胶释放不出来,茶饼不成型,要是高于这个温度,茶就蒸熟了,影响到茶叶的味道。”娄茗说。

蒸茶时间不确定,全凭制茶师傅的经验,根据茶的干湿程度不同而确定蒸茶的时间,“刚收的新茶比较湿,就要少蒸一段时间,所以制茶是功夫活。”娄茗说。

第三步装布袋揉碾

热气腾腾的茶蒸完后,就是装袋定型。刚蒸完的茶,温度也得有100摄氏度以上,很烫手,要将茶装入布袋,用手揉碾茶叶,这也全看手上的功夫了。

第四步石模子定型

装入布袋的茶用手揉碾成型后,放在制茶的石模子内定型。石模子一般重40多斤,圆盘下面有个凹槽,茶就放在这个位置,经挤轧后成为茶饼的形状。

第五步3天摊晾

在云南,茶从种下到收获采鲜叶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摊晾。因为云南特有的海拔,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大片的阳光,才产生了普洱茶独有的味道。在制作“七子饼”时,茶定型后要放置在通风的木架子上,阴干3天,这样茶才会把过多的水分挥发掉,将清香内藏于一片片茶叶中。

第六步包装

茶干后,装入布袋,一提七个饼,捆绑好,就成了普洱“七子饼”。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黄山毛峰的制作过程》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黄山毛峰是绿茶吗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