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黄茶】

据六安新闻网报道,近日,国家标准委发布通知,霍山县申报的国家黄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获批第九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据了解,该项目计划执行时间3年,项目由该县抱儿钟秀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该县市场监管局、农委参加,重点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标准化示范,2019年底完成示范项目任务。国家标准委将根据上年项目执行情况给予项目建设补助。

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有效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搭桥、农民积极实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从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产品、食品安全。

霍山黄大茶是霍山具有地域特色十分鲜明的历史名茶,已于201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次黄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成功获批,确立霍山黄茶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发展路子,通过制定黄茶生产标准、建设黄茶标准化示范区,起到强农业、富农民、美农村的综合效益。

cy260.com小编推荐

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化、产业化项目通过鉴定


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化、产业化项目通过鉴定

12月15日,《基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六堡茶标准化、产业化研究和实践》项目鉴定会在南宁市举行,评审委员会经过认真评审,同意该项目通过鉴定。

项目鉴定评审委员会由来自国家质检总局、自治区农业厅等七个单位的专家组成。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提出利用地理标志产品的法律特征及其不可复制的区域特征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我国其他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产业化,尤其是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达到了广西区内首创、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广大地区探索出一条依靠特色产品资源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据悉,该项目课题组对六堡茶产业的中观和微观层面作了深入的研究,勾划了基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六堡茶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分析特色产品产业发展机理,并将理论成果应用于实践。该课题由自治区质检部门牵头,梧州市农业局、梧州市六堡茶协会、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加。

广西梧州: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建设拓宽茶农致富路


广西梧州: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建设拓宽茶农致富路

去年12月22日,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在苍梧县六堡镇理冲村开工。“茶旅融合”的产业发展规划,让当地茶农对家乡日后的开发充满信心。现有六堡镇茶园茶农采茶图片

这片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总规划面积2000多亩,选址紧邻即将开通的G355国道。基地一期工程计划建设观景台、景观道路、观赏植物带、优质茶业种质资源圃展示区。同时,采用“深种低覆盖”种植、“低位压枝”高效栽培等快速成园技术,使茶园能够在三年内投产,每年还可降低管理成本近五成,该模式经推广普及后,效益会更加明显。

理冲村村民谢勇劲对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开工期盼已久。从去年年中以来,他已经投资60多万元在基地旁建设家庭农场。近日,农场配套的果园、鱼塘、养猪场、酿酒厂已投入使用,餐饮和旅宿等设施也在加紧修建。

六堡镇山色

早年,谢勇劲曾在广东创业,参观过当地不少市郊标准化农场。订单农业以及“农游合一”的经营模式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去年初,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在村里调研时提议流转土地建设标准化茶园,推广种植利于机械化采摘的良种茶苗,还要把茶园打造成为景区,村民既可以参与务工也可以自己投资搞农家乐。这让谢勇劲很动心,他毫不犹豫流转了20多亩林地,还动员亲戚们参与进来。

谢勇劲介绍,理冲村种植的六堡茶面积虽广,但各茶园栽植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人工采茶成本高、利润微薄。建设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不仅可以带动茶农优化种植结构,还能通过开发旅游增加收入来源。

理冲村党支部书记黎炳祥同样看好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的发展前景。他认为,基地由国有企业投资建设,给村民吃下了“定心丸”。村集体未来还可以通过成立土地合作社,统一流转村民的闲置农田、林地给企业开发,提高茶园效益,增加村集体收入。

加快推进标准化茶园和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是公司去年主抓的一项重点民心工程,寄希望从国营茶园建设入手,推动全市标准化茶园基地建设。公司联合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广西绿异茶树良种研究院等多家科研研究机构,建设茶树种质保护圃和六堡茶优良种苗繁育基地以及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和梧州茶树品种园,加强试验示范,扩大优质种苗资源储备。当前调整生态公益林2000亩,预计年内出圃优良六堡茶种苗超500万株。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拓展协议原料基地,计划在5年内在长洲区和苍梧县六堡镇建设茶园种植面积近万亩,通过科技引领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提高生产效率,不断助力六堡茶产业扶贫。

标准化- 普洱茶发展的基石


标准化-普洱茶发展的基石

最近的文字,说到普洱茶中庸之道,有感于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普洱茶产业状况。各种追求、理念让人目不暇接。这种凌乱之中,让不少人迷失了方向,今天追求这样,明天又追求另外的东西。

今天的世界,网络信息化来得太快,喝茶者、藏茶者、制茶者,市场已经形成了及时互动,理念相互影响着。如果没有清晰正确的理念,只能在普洱茶大潮中随波逐流,是否有所收获不得而知。而理念正确者,不为浮躁所动,坚持理念,坚持一些处事的规范,有这份耐心,作为一个“庸者”(庸,坚持也),在普洱茶领域里必定有所收获。

简单看看普洱茶界的一些躁动:

有追寻历史的,复古理念,或“概念”就十分流行,什么“xx工艺”?什么“古法制造”,如果再加入了地域、山头之别,加入了文化的内涵,加入了“纪念”的意义,会让人肃然起敬。

有追求“创新”的,创新是普洱茶发展的动力自不必说。现在,也有某些过分的躁动,以及某些不合时宜的创新。

微生物概念、医药概念纷纷引入,拓展了普洱茶的视野。但就茶而论,是一种饮品,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农产品,至今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

普洱茶,可能成为“保健功能食品”,但,按“功能食品”要求的规范去做,还要走很长的路,不是一般企业能够做的,普洱茶也可能经过深加工成为药品,但这些产品最后都脱离了茶,成了其他产品,非普洱茶也。

如此说来,对制茶人或即将投资于普洱茶制茶业的人,记住“普洱茶是饮品、普洱茶是农产品、普洱茶是食品”的概念尤为重要。

而某些不合时宜创新,如“轻柔捻、松泡条索,仿造大树茶的做法”,这是市场的误区,消费者简单的以为“大条索”就是“乔木茶”(通俗的概念,不准确的说法)大树茶,这样,经某些不良商人,或不懂的商人(他们自以为是古法,或传统制法,反而上山指导茶农。),形成毛茶初制加工的错误导向。这种做法,导致茶菁内质单薄,最终饼茶产品,有其形而无其味也。。。。还有很多,“不杀青”制法,部分红茶发酵制法等,都是不按标准规范的胡乱“创新”。

既然,定位了普洱茶是一种饮品、食品,那么标准,就是这个产业的基础了。

古法制茶,又没有标准?

有!故茶山的先民传承至今,制造晒青茶,对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的少数民族来说,是基本的技能。

老字号、古董茶,有没有标准?

有。看着史料,以及民间通俗的制茶语言。为过去的标准,感到叹服。

老字号,古董茶的内飞,都要说到,“精选某某春尖”,“拣剔xx嫩芽”,。。。。。“请认准内飞”等。

史料上还有一些,当年茶饼配方的描述,可以说老字号正是以标准、配方为核心竞争力的。

分享一下当年标准,以及配方的用语:

尖子茶、二梭、黑条、粗茶;头水、二水、谷花茶。。。。。

尖子茶:比较细嫩,带芽茶比较多的茶,推测,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采摘加工,类似现在的1-4级晒青毛茶。这部分料主要是春茶,这就有了老茶品上春尖的描述。而第一波春茶,往往含有一定的小黄片,所以某些古董茶内飞上说“拣剔透心”,表明他们加工精细,挑拣尽了这些小黄片。

二梭,类似于现在的5-6级茶,有嫩度,也带有一定的毫,老字号多用来做盖茶也。

而“黑条茶”,是成熟度稍高,肥壮少芽毫的茶叶,类似7-9级晒青毛茶了,这部分茶叶,条索肥壮尚紧结,揉捻稍重,色泽自然乌润,所以称为“黑条”。

而粗茶,则是十级或级外了。

综观历史上老字号配方的产品,圆茶以及饼茶,用尖子、二梭、黑条拼配制成,而藏销之“紧茶”(牛心茶、蘑菇茶),则低一个档次,用二梭、黑条、粗茶加工。

回顾这些历史,可以看出标准与配方的重要性。

许多追求“大树茶纯料”的制茶人或消费者,获取、研究这些历史信息,无疑会受益非浅。

2004年以来,继承勐海茶厂传统,以及标准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首先,2005年组织重新制定了企业标准,这就是包装上可以见到的产品标准:“Q/MHC0002-2005”(普洱茶熟茶标准),“Q/MHC0003-2005”(青茶标准)。

标准里,严格按照国家强制的标签标识管理规定:GB7718-2004“食品预包装通则”的规定,规范了批次等定义。

2004年前,一个批次,按贸易方便性确定,为100件产品,是历史因素使然。新标准执行后,2005年开始,一个批次的定义,按GB7718规定,执行“一次拼配,在一个加工周期内完成的产品”为一个批号,每批产品就不是定额的了。

标准化普洱茶产品,是普洱茶走向世界的基础,人们在发挥普洱茶个性的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2004年以来,我设计的所有产品,都遵循了这个理念。新配方的确立,如勐海之春、勐海之星、金针白莲、0622、V93等,都是在充分考虑原料、工艺的基础上,实现能够重复,能够量产的方案。

普洱茶,会在标准中,在产品配方的风格化下,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中获得发展。

如果说,普洱茶营销的最高境界,可以实现期货交易,或者是象荷兰花卉一样搞拍卖,标准化必不可少。目前可以实现这种愿望的产品,莫过于大益标准化的产品,7572、7542、7262、......等。这就是标准的典范与力量。

还有没展开的,再叙了。。。。

梧州新添广西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


梧州新添广西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

近日,广西苍梧六堡黑石顶茶业有限公司获得广西科技厅授予的“广西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称号,这是梧州市首家获得此称号的茶业公司。

广西苍梧六堡黑石顶茶业有限公司现有茶园面积约2000亩,其中老茶园500亩,规划发展成为万亩生态有机茶园,黑石顶贡品茶不施化肥,不喷农药,是无农药残留的高山有机茶,2013年通过北京东方嘉禾有机认证公司有机茶转换认证。该公司坚持文化打造企业,是一家集茶科研、加工、销售以及旅游、观光、度假、茶文化传播为一体的企业。黑石顶茶业有限公司将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探索茶业科技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目前,梧州市有自治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3个,分别是:澳洲坚果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岑溪市信畅坚果山茶开发专业合作社)、古典型岑溪三黄鸡标准化养殖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岑溪市外贸鸡场有限公司)、广西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广西苍梧六堡黑石顶茶叶有限公司)

梧州茶厂再次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复审


让标准化助力“三鹤”六堡茶腾飞-----梧州茶厂再次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复审8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组,对广西梧州茶厂“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进行了复审确认。专家组查看了该厂2010年以来有效运行本企业标准体系的工作报告,并对企业的标准体系文件和相关记录进行了复核。专家组认为,广西梧州茶厂各项标准化工作开展良好,标准体系文件齐全;对原不合格扣分项进行了整改,新拓展的业务也建立相关标准,满足了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需要,企业标准体系运行有效,一致同意梧州茶厂保持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AAA级。标准化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确认工作,是对试点企业建立的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以及体系运行的效果和标准化管理工作,是否符合《企业标准体系》国家标准而实施的评价活动。作为目前六堡茶行业唯一的“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企业”,梧州茶厂2010年12月获得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证书》以来,继续做好企业标准化工作,提升生产安全优质“三鹤”牌六堡茶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生产经营有序、高效和持续发展。

【行业十年】吴平:六堡茶标准化进展概述


【行业十年】吴平:六堡茶标准化进展概述

摘要:目的:对2003年以来梧州市六堡茶标准化进展进行总结,为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探索道路。

方法:通过六堡茶行业性标准体系建设、企业标准建设、实施标准的作用、实施标准存在的不足及标准的创新发展进行疏理归纳。

结果:2003年以来,从无文字标准变为行业标准形成体系,企业标准适应产品创新要求,确保六堡茶产品的质量安全。

结论:六堡茶产业快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六堡茶标准化的推动作用尤其显著。

关键词六堡茶;产业;发展;标准化;进展

中图分类号:TS207.2;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有着悠久历史的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2003年以来,随着六堡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进程的开展并最终获得保护,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至2016年底,产量达12000t、产值12.8亿元,创下了六堡茶有记载以来发展的最高峰,其发展历程值得探讨和总结。

二、标准体系建设

1.行业性标准化建设

六堡茶一直以来是以出口为主的茶叶,在以往的出口贸易活动中,由于出口外贸经营公司在2003年以前没有形成文字的产品标准,在对外贸易洽谈中,外贸公司的业务人员一般拿着经外贸公司制成的标准茶号样品到广州交易会上与客商洽谈,国外客商看中了那一个标准茶号样品就签订合同订购该样品所代表的货物,这称为凭样品成交。

在货物出口时,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也以成交的标准茶号样品作为评判标准,只有货物与成交的标准茶号样品相当或高于成交样品,则才会判定为合格并且放行出口。2002年,为了顺利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而制定的GXCIQ88--2003《六堡茶》标准,是六堡茶行业性的第一个标准,也是出口标准,该标准首次提出了六堡茶、六堡香等术语及其定义。

此后,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相继制定7个六堡茶省级地方标准、4个市级地方标准、1个国家标准。这些标准覆盖了茶树种植、六堡茶加工、六堡茶产品检验等环节,并且根据相关政策变化及产业发展进行了适时改版完善,或者制定新标准替代原有标准,其相互衔接形成动态的标准化体系,促进了六堡茶产业的规范化发展。详见图1。

图1六堡茶现行有效的行业性标准及其适用范围示意图

图22003年以来六堡茶有效的标准数与六堡茶生产企业数、总产量的关系

由上可见,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催生了行业性标准的产生,行业性标准的实施又反过来促进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其影响是相互促进的。

2.研究机构参与标准化建设

随着六堡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壮大,梧州市的六堡茶研究机构应运而生,2011年1月成立了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2013年1月成立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3年8月成立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7年1月13日成立中国广西六堡茶研究院,2017年7月18日成立梧州六堡茶研究会。

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25名委员,其中23名是由梧州本地的政府主要监管部门技术人员、六堡茶主要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组成。该委员会随即组织技术力量着手修订DB45/T435—2007、DB45/T479—2008两个广西地方标准,并制定《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

2014年11月26日,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了DB45/T435—2014《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DB45/T479--2014《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DB45/T1114--2014《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等三个广西地方标准,这三个标准相互匹配协调,形成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体系框架。

在2014年至2015年,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还组织科研人员参加了《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广西地方标准及《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国家标准的制定。

目前,正在已经获得立项的广西省级地方标准有《六堡茶冲泡及饮用方法》、《六堡茶包装标识运输贮存技术规范》、《六堡茶感官审评方法》、《六堡茶茶园机械化修剪与采茶技术规程》、《六堡茶产品批号编码规范》等5个标准,目前正在制定中。

上述研究机构的成立和运作,实现了梧州六堡茶技术力量的整合,有力促进了六堡茶标准体系的完善和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3.生产企业的标准化建设

梧州茶厂曾于1995年4月10日发布首个六堡茶企业标准Q/WC003-1995《六堡茶》,2001年3月26日发布了改版后的Q/WC003-2001《六堡茶》标准;茂圣公司先后制定有企业标准Q/MSCY01-2005《六堡茶》、Q/MSCY01-2008《六堡茶》;广西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中茶公司前身)制定有Q/CYJCK01-2006《六堡茶》。

随着DB45/T581地方标准于2009年6月30日的实施,所有六堡茶生产企业依法规规定放弃了企业标准的执行改为执行统一的广西地方标准。

至2016年底,获得生产许可证(QS/SC)的六堡茶生产企业多达50家,其中梧州茶厂、中茶公司、茂圣公司、天誉公司、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苍梧六堡茶公司)、广西芊河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芊河公司)、广西苍梧县银泰六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银泰公司)等龙头企业无论在生产的历史、规模、专业人才、技术水平、创新能力、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无疑更加具有领先的实力,因而其技术人员成为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员,并且积极参与了相关六堡茶标准的制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这几家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六堡茶相关地方标准的起草、讨论、确认标准送审稿和报批稿,并参与了这些标准审定会的答辨;其中前三家龙头企业还参与了六堡茶国家标准的起草。

(2)认真贯彻六堡茶行业性标准并获得多种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

(3)部分龙头企业在六堡茶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研发新产品,随着新产品研制的成功,及时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实现规模生产,如茂圣公司制定有Q/MSCY0001S-2013《金花六堡茶》、Q/MSCY0002S-2013《六堡茶珍》、Q/MSCY0003S-2016《六堡珍姜茶》、Q/MSCY0005S-2016《茂圣调味茶》(含陈皮六堡茶、柠檬六堡茶、菊花六堡茶、甘草六堡茶、金银花六堡茶、桂花六堡茶、茉莉花六堡茶、姜味六堡茶、枸杞六堡茶、薄荷六堡茶、茂圣花茶、玫瑰六堡茶)等企业标准,中茶公司制定有Q/WZZC0001S-2014《窨制花茶》(含桂花六堡茶、茉莉花六堡茶)、Q/WZZC0002S-2016《调味茶制品》(含陈皮六堡茶(六桔茶)、柠檬六堡茶、菊花六堡茶、桂花六堡茶、玫瑰茶六堡茶、荷叶六堡茶、山楂六堡茶、金银花六堡茶、姜味六堡茶、枸杞六堡茶、甘草六堡茶、罗汉果六堡茶、薄荷六堡茶、茶树花六堡茶)等企业标准。

由上可见,六堡茶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产品的成功研发催生了多样化的企业标准,而企业标准的实施又反过来保证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其影响也是相互促进的。

4.实施六堡茶标准的作用

六堡茶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及《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的实施,有效地打击了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为梧州的六堡茶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实施标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是促使生产企业积极地在梧州辖区范围内建立茶叶原料基地或采购梧州本地原料;

二是促使企业树立起按标准规定生产的意识和观念,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标准要求;

三是促进生产企业在洞窖贮藏条件、产品微生物检验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不断完善、提高;

四是促使企业提高生产过程自检自控的能力;

五是促进企业及全行业提升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

一言敝之,标准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六堡茶这个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优化了产业结构,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创新标准获政府奖励

作为创新成果的集成,有13个六堡茶项目成果先后获得市级和省级政府的奖励,如《DB45/T1114-2014〈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梧州检验检疫局等,2015年)获得梧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标准的实施提升了六堡茶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生产效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增强了六堡茶产品的竞争力。

三、结论

以上事实和数据表明:2003年以来,梧州市六堡茶行业性标准,从无文字标准发展到标准形成体系,企业标准适应产品创新要求,而六堡茶的行业性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则促进了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见,六堡茶标准化对产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讨论

标准作为科技成果的结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在规范秩序、保证质量、提高效率、促进和谐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目前,六堡茶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生产经验积累等方面越加深入,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其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还没有充分发挥,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1)全行业应加大现有六堡茶标准在广度、深度方面的贯彻力度。

(2)少数企业新创制产品(如金花六堡茶、柑桔六堡茶等)并制定有企业标准,若有较多企业跟随生产同样产品,则应当适时制定该新产品的行业性标准。

(3)及时将专利技术成果融入到企业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强化标准话语权,提高竞争力。

(4)鉴于国务院已经发布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旨在建立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面对这一潮流和机遇,六堡茶生产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要勇于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争取成为本领域标准的领跑者。

茂圣六堡茶:标准化保企业做大做强


茂圣六堡茶:标准化保企业做大做强

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淑梅

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是六堡茶原产地最大的生产厂家之一,也是梧州第一家六堡茶民营企业。

茂圣茶业是第一批六堡茶科学示范基地,2010年被列入中华名牌名茶,2012年又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007至2009年茂圣连获12个金奖。

记者:茂圣六堡茶如何在全国茶业市场中角逐获胜?

苏淑梅:品质决定品牌,2006年参加中国国际茶博会,茂圣获得六堡茶首个黑茶类金奖,随后进驻老舍茶馆;2010年成为上海世博会中国六堡茶唯一特许产品,茂圣逐渐被人们了解,始终坚持品质第一,多方互惠共赢。

记者:作为梧州第一家六堡茶民营企业,优势和责任分别是什么?

苏淑梅:作为行业标准化的践行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带领整个行业规范化发展,带动茶农致富。

记者:今年您作为政协委员参加自治区“两会”,有什么新的想法和规划?

苏淑梅:作为企业家,参加“两会”了解到很多惠农、补贴政策,六堡茶是广西历史名茶,发展前景很大,随着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和规划,形成良性循环。

梧州六堡茶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试点


梧州六堡茶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试点

近日,广西自治区质监局批准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广西芊河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家六堡茶生产企业,立项开展自治区级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企业创建工作。这是自梧州茶厂获得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企业称号后,梧州市质监局在帮扶六堡茶企业开展和践行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今年以来,梧州市质监局依托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企业这一载体,鼓励和引导企业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等一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建立完善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相配套的标准综合体,并组织有关力量,从行政管理、技术创新及产品出厂检测等各方面支撑企业有效运行,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均实行标准化管理,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至2012年,梧州市茶园面积已超6万亩,六堡茶产量接近9000吨,产值超9亿元,获食品生产许可证(QS)六堡茶生产企业增至28家,由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广西梧州六堡茶研究院标准化茶园课题顺利通过


2016年6月7日上午,科技厅组织相关专家及财务审计人员对我所(院)承担的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梧州六堡茶茶园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示范”课题进行了结题验收。验收会上,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同志进行了课题汇报。专家组在听取了工作汇报后,查阅有关资料,并经质询和讨论,认为农科所完成了项目的全部内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评审。

该课题由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广西苍梧六堡黑石顶茶业有限公司共同承担,是近年来我所(院)在自治区级科研课题的新突破。经过两年的努力,课题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1)通过引进和推广良种良法,推广标准化种植、机械化生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开发生态旅游,建成了2000亩集生产与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有机茶园基地,辐射推广2万亩。(2)通过课题实施,制定地方标准2项,申报国家专利2项(受理),发表论文2篇,完成调研报告1篇,注册品牌商标1个,编制《苍梧县贡品六堡茶发源地黑石顶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旅游总体规划。(3)培养茶叶考评员1名,评茶员3名,新增就业岗位170个,大学生实习基地8个,在六堡茶产业主产区派送5名自治区贫困县科技特派员。

(4)基地产品综合效益提高10%,效益显著。在以后的工作中,农科所会进一步加强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六堡茶产业增效和茶农增收。

据了解,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是指根据自治区科技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科技发展需要,以自治区本级财政经费支持或以科技政策调控、引导,由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具备条件的单位承担,在一定时限内围绕预定目标和任务进行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三三三精品推荐三三三江苏大闸蟹产地直发

梧州市标准化茶园建设专题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梧州市标准化茶园建设专题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标准化茶园建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六堡茶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和《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梧政办发〔2017〕33号)中标准化茶园建设的有关要求,有效解决标准化茶园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促进我市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9月6日9:00,在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会议室召开标准化茶园建设专题工作会议。

会议现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茶产业办主任叶剑强召开并出席会议,相关部门、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由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武卫国主持。

本次会议共有四项议程,分别为:

一、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汇报本地标准化茶园建设情况及需协调解决的问题;

二、各茶企负责人汇报茶园建设情况;

三、其他与会同志发言;

四、叶剑强同志讲话。

在认真听取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茶企关于标准化茶园建设情况的汇报后,叶剑强对各县(市、区)政府和相关茶企标准化茶园建设所取得的工作成效表示肯定,并对相关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是要正视现状,提高认识,增强发展六堡茶产业的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

二是要打好基础,继续前进;

三是要全力做好今年工作,及早谋划好明年工作;

四是各县(市、区)要落实有力措施,坚决完成今年标准化茶园种植任务。

中国品牌普洱茶消费联盟在昆成立 将促普洱茶标准化


中国品牌普洱茶消费联盟在昆成立将促普洱茶标准化

据中国品牌普洱茶消费联盟执委会消息,中国品牌普洱茶消费联盟9月9日在昆明雄达茶城成立。

联盟的宗旨是以市场化模式整合产业资源,搭建产业服务平台,以弘扬云南茶文化,促进普洱茶走标准化、品质化、特色化、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为打造产业驰名产品品牌服务,维护普洱茶产业形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据了解,联盟将开创普洱茶产品资源与市场渠道整合新模式,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的普洱茶产业生态圈,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联盟产品产销直营服务网络,以绿色为本,以特色为亮点,品质为保障,以平等自愿、诚实守信、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紧密型的全产业链战略合作平台,实现生产有引导,质量有监管、言行有监督、服务有保障。

云南省茶叶产业办公室,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云南省民族文化茶文化研究会,云南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协会等单位对联盟发起表示支持,并一致认为联盟的建立将有助于我省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黄茶-霍山黄芽


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属于黄茶,为中国名茶之一。该茶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唐朝李肇《国史补》把黄芽列为14品目贡品名茶之一。自唐至清,霍山黄芽历代都被列为贡茶。据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显示,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共有46种之多,同时还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等生化成分,具有降脂减肥、护齿明目、改善肠胃、增强免疫力等功效。2006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霍山黄芽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9年霍山黄芽茶在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名茶评比中获金奖。

地理简介

霍山地处大别山腹地,古属淮南道寿州盛唐县,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霍山产茶之记载。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记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寿州有霍山之黄芽,”黄芽为唐代近二十种名茶之一。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寿州霍山黄芽为当时的极品名茶之一。清代霍山黄芽为贡茶,历年岁贡三百斤。可见霍山黄芽盛名数百年,然而经过历代演变,以后竟致失传,霍山黄芽仅闻其名,未见其茶。现时的霍山黄芽是1972年创制并恢复生产的,于89年获省优质奖,90年获商业部奖,同年获“七五”星火科技奖,97年获第三届“中茶杯”一等奖。

地理简介

霍山地处大别山腹地,古属淮南道寿州盛唐县,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霍山产茶之记载。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记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寿州有霍山之黄芽,”黄芽为唐代近二十种名茶之一。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寿州霍山黄芽为当时的极品名茶之一。清代霍山黄芽为贡茶,历年岁贡三百斤。可见霍山黄芽盛名数百年,然而经过历代演变,以后竟致失传,霍山黄芽仅闻其名,未见其茶。现时的霍山黄芽是1972年创制并恢复生产的,于89年获省优质奖,90年获商业部奖,同年获“七五”星火科技奖,97年获第三届“中茶杯”一等奖。

霍山黄芽自明代列为贡品。六安州志载:明时六安贡茶制定于未分霍山县之前原额茶二百袋,霍山办茶一百七十五袋。霍山县志载明人曹琥"注黄芽茶疏"中说:臣查得本府额贡茶岁不过二十斤,祖宗以来圣贤相承不闻以为不足……宁府正德十年之贡(1515年)取去芽茶一千二百斤,细茶六千斤,不知实贡朝廷几何……芽茶一斤,卖银一两,犹恐不得。

清乾隆四十一本(6-2)《霍山县志》贡茶产地载:六安茶六安与霍山所并产也其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以似凿(寨本名六万,讹称六安)。顾霍邑山多绕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而贡额州不县之什二)……产茶之地惟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出西南,迟在雨后,帮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今为详著其地此霍被六大较可睹矣。东山……贡茶岁居其八九(东山25处属县境的有磨子潭、与儿街、但家庙、单龙寺、东西溪等21处)。又据《霍山县志》载:“光绪年间,以南乡雾迷尖(即乌米尖),挂龙尖二山所产为一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

霍山自古多产黄茶,金枝玉叶的黄大茶产于霍山,金芽黄叶的黄小茶的黄芽也产于霍山。

霍山黄芽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成为唐朝名茶。据唐朝李肇写的《国史补》中,关于开元至长庆(713-821年)年间史实的记载,有一段这样说:“寿州有霍山黄芽,蕲州有蕲门团黄,而浮梁商货不在焉。”这说明当时的霍山黄芽很出名,但这里可能是指黄色的嫩芽,因唐朝都是生产蒸青团茶,象现在的炒青散茶还未出现。

霍山黄芽作为贡茶,有史可考是自明代始。据《霍山县志》记载:朱明王朝把霍山黄芽列为贡茶。明初规定年贡20斤。正德十年(1515年)贡宁王府芽茶1200斤,细茶6000斤。芽茶1斤买银1两,尤恐不得。

霍山黄芽自古能挤入贡茶行列,还是因其品质超群。明王象晋(1620年)《群芳谱》曰:“寿州黄芽佳品也”。《六安州志》同治十一年(1872年)记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六(安)霍(山)旧隶寿春,霍山黄芽故也一名仙芽,又称寿州霍山黄芽,六安州小岘春皆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霍山黄芽虽在明朝就已成为贡品,但建国前后,仅闻其名,未见其茶。1971年为恢复和挖掘名茶生产,进行研究炒制,形成现在的霍山黄芽叶茶,又称芽茶。

采摘的区别

黄大茶的鲜叶标准一芽四、五叶,其它黄茶则要求细嫩匀整。属于黄小茶的如黄芽的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远安鹿苑茶、平阳黄汤、沩山毛尖等。

制法特点

霍山黄芽炒制技术,分炒茶(杀青和做形)、初烘、摊放、足火、摊放、复火等过程。炒茶用小芒花扫帚,分生锅和熟锅,生锅起杀青作用,炒时扫帚要在锅中旋转并轻巧地挑动叶子,兼用手辅助抖散,避免产生闷味或不匀。熟锅起做形作用,炒时要炒中带轻揉,使叶子皱缩成条。初烘至六成干,摊放1~2天,叶片变黄,拣去红梗老叶等杂物;再上烘至八、九成干,任其回软1-2天,最后进行一次烘焙。霍山黄芽的品质特点:芽叶细嫩多毫,形似雀舌,叶色黄绿,汤色绿黄带黄圈,叶底嫩黄,滋味浓厚鲜醇,有熟板栗香。霍山黄芽的主要产地在霍山大化坪金字山的金鸡、乌米尖和漫水河、金竹坪等地,品质以金刚台出产的为最优。据考证,霍山黄芽以前销往淮河、长江两岸和济南、北京、天津一带。

与绿茶区别

主要是通过闷黄工序,使其叶片中叶绿素破坏,酚类物质发生氧化。氧化程度不同,变黄程度就不同。闷堆技术有几种形式:杀青后趁热闷堆,如台湾省黄茶;揉捻后闷堆,如黄汤;初干后闷堆,如黄大茶;纸包低温闷黄,如君山银针;薄摊闷堆,如霍山黄芽。采取不同的闷堆技术,芽叶变黄程度不一样,形成黄茶品质也各有不同,霍山黄芽在黄芽中的变黄程度算是轻的一类,因而品质接近绿茶。

霍山黄芽原料要适时分批按标准进行采摘,采摘手法采用折采,总体要求幼嫩匀净。幼嫩即偏嫩采摘。匀净即匀齐一致,不带其他杂质,使外形整齐美观,达到形状、大小、色泽一致。采摘时严格进行拣剔,并做到“四不采”,即无芽不采,虫芽不采、霜冻芽不采、紫芽不采。采回经拣剔后薄摊在团簸内,厚约3-5公分,晴天露水叶摊放2-3小时,阴雨天摊放4-5小时,散发青草气和表面水份,待芽叶发出清香,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即可付制,一般上午采,下午制,鲜叶不过夜。制作工艺包括杀青(生锅、熟锅)、毛火、摊放、足火、拣剔复火等五道工序。成茶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

建设标准化茶园 打造独特茶旅文化 六堡茶产业进一步升级


建设标准化茶园打造独特茶旅文化六堡茶产业进一步升级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霍山黄茶入选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黄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