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啥是花茶】

茶叶“杀青”,杀的到底是啥?

@徐文兵: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氧化酶的活性,抑制鲜茶叶中茶多酚等的酶氧化,蒸发鲜茶叶中的水分,使茶叶软,便于揉捻成型,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形成的一种制茶步骤。

其目的是保持茶叶的青绿和味道,不让其酶自身工作,因为茶叶自身的酶就像成长激素一样,会让茶叶逐渐变黄变老。而经过高温的处理,氧化就停止了,这就叫杀青。

@艳玲在水一方:一是短时间内利用高温破坏鲜叶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多酚类酶促氧化,使内含物在非酶促作用下形成绿茶、黑茶、黄茶、普洱茶的色、香、味等品质特征。二是去除一部分水分,使叶片从硬变为柔软,方便揉捻。便于塑形。三是除去鲜叶的青草气,散发迷人茶香。

@偃月坊:功用上类似于家里炒青菜,道理一样一样的,散失掉水分,散失掉绝大部分青草气,保留一部分就成了茶的清香,高温钝化酶的活性,阻止茶中的酶促氧化,这一做法在绿茶、乌龙茶、黄茶、普洱茶中都要利用。

@三农大师:茶叶中富含多酚氧化酶,如果不进行杀青,多酚类物质就会在酶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发酵,这样茶叶就会很快的失去色泽,然后坏掉。

杀青的作用:

1、钝化氧化酶活性,杀青的本质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

2、便于揉捻成形,茶叶杀青的目的其中之一就是便于揉捏,杀青过程还能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捏成形。

3、促进茶香形成,茶叶杀青可以通过高温对茶香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潮汕茶肆:茶叶中含有一种叫做酶的物质。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能够加快或减缓生化反应的速度,但是不改变反应的方向和产物。酶大多数由蛋白质组成(少数为RNA),其活性易被温度、化学环境(如pH值)等因素影响。

酶在高温作用下,其蛋白分子结构会遭到不可逆的破坏,从而完全散失酶活性。茶叶的“杀青”,正是利用了酶的这种高温失活的性质,及时制止鲜叶中氧化酶(特别是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的活动。

cY260.com编辑推荐

“叩指礼”到底是怎么“叩”?


“叩指礼”到底是怎么“叩”?

乾隆微服南巡时,到一家茶楼喝茶,当地知府不小心知道了这一情况,也微服前往茶楼护驾,怕万一出事,自己担待不起。

到了茶楼,也就在皇帝对面末座的位上坐下。皇帝心知肚明,也不去揭穿,久闻大名、相见恨晚地装模作样寒暄一番。

皇帝是主,免不得提起茶壶给这位知府倒茶,知府惶诚惶恐,但也不好当即跪在地上来个谢主隆恩,于是灵机一动,弯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桌面上轻叩三下,权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于是这一习俗就这么流传下来。

如今喝茶的人很多都知道的礼节,可是,懂茶道的人一看这个“叩指礼”就知道对方的“道行深浅”。小叶子就看过很多种“叩指礼”:有些是伸出两根指头点两下,有些是大拇指、食指中指三个合拢,象小鸡啄米一样的“啄”,有些是用食指中指指面“磨”两下桌面……

小叶子表示,通常叩指礼(客人专用回礼)是这样的:

⒈>>用五个手指并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礼,那是晚辈向长辈、下级向上级行的礼;敲桌面可以敲三下,相当于三拜,如果是遇到特别尊敬的人,可以敲九下,相当于三跪九拜。

图仅供参考|来源于网络⒉>>用食指和中指并拢,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是平辈之间行的礼;敲桌面必须敲三下,相当于三作揖。

图仅供参考|来源于网络

⒊>>用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点头,长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行的礼;敲桌面只须敲一下,相当于点一下头。

图仅供参考|来源于网络

另外,主人给客人每冲泡一次茶品的时候,客人都应该行“叩指礼”作为回礼的。

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喝茶却绝对不止“叩指礼”这么简单。再看看我们喝茶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赏茶

主人为体现对你的重视,给你献上一款好茶时,主人会先给你赏茶,这时,作为客人的你,需要对茶叶做个简单的点评。不是说非得要这样做,只是出于对主人的尊重。所以学习一点茶常识,是很有必要的。

图|茶频道闻香

主人洗茶后会给客人公道杯闻香。客人需双手接过公道杯,闻香后你也要做出简单的点评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不过要注意的是,千万别把公道杯拿在嘴边边闻边说话,你得将公道杯传递给下一个人或者归还主人后再说话,否则说话时你的口气和唾液溅到公道杯中,影响了他人闻香不说,看起来也很不舒服。

图|来源于网络品茶

品茶时拿品茗杯的手势也有一定讲究,一般使用大拇指与食指拿在杯口下方位置,中指托在品茗杯底部慢慢品茶。可不要一口干哦,记住你是在品主人精心给你准备的好茶,不是拼酒。按照礼节,我们至少要分三口再喝完。

图|茶频道制作GIF

>>喝茶忌“一口闷”或者“亮杯底”的,毕竟喝茶和喝酒还是有区别的。

>>喝茶严禁抽烟。实在忍不住了,也应是喝了五泡之后,征询一下主人的意见,得到同意以后方可吞云吐雾的。才坐下就发烟的,视为失礼!

>>有时候,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茶叶已经泡得很淡了,主人却没有再换茶。这时你也许会以为是主人疏忽,其实不然,这是主人暗示你该回家了,可别还死赖在主人家里,主人可能还有别的重要事情。

讲了这么多,其实依旧还只是茶文化的冰山一角。最后说一句,喝茶,礼仪只是门面,太过拘泥反而做作,与人喝茶最重要的还是对他人真诚的态度和心。

“冬茶”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茶?


“冬茶”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茶?

今年的冬茶上市一段时间了。

爱茶懂茶的朋友,对茶叶的季节是敏感的。春季的茶品质尤佳,而其他季节的茶,也各有各的特色。

冬茶因为产量少,风味与众不同,受到了好些茶友的痴迷呢。今天杯小茶就来说说冬茶。

什么是冬茶?

冬茶又叫冬片,也叫雪片。雪片一词我们在单丛茶里面听得比较多,其实其他的茶也可以做成雪片茶。

虽名为冬茶,却并非在冬天采制,只是人们习惯把一年最后一次的收成称作冬茶。

霜降(或10月下旬)往后采制的茶,一般就可以称为冬茶了。等天气再冷一点,可能不再采茶。还有一点,就是像台湾一些高山茶区,气温要比平地低很多,冬茶的时间可能会更早。

冬茶有什么特点?

人们常说“春水秋香”,大意是春茶滋味更好,而秋茶香气突出。冬茶与秋茶类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香气高扬,甚至比秋茶更胜一筹。

当节气到了霜降以后,气温逐渐降低,天气也变得比较干旱,此时茶芽长得非常缓慢,甚至休眠而暂停生长。

这个时候的茶芽,在短日照和低气温下,代谢合成的多酚类物质减少。为应对寒冷,茶中的大分子糖类物质也会水解成小分子糖来提高细胞液的浓度,降低凝固点,避免冻害。较大昼夜温差,有利于茶树积累不少香气物质。

因此,冬茶可谓是“香高水甜”,人们甚至把它的香形容为“冷香”。

其实,冬天采茶有点“逆天而为”的意思。按理说,冬天应该让茶树充分休眠,积累养分,以助春茶萌发。采冬茶要注意适度,否则造成来年减产甚至茶树早衰,结果得不偿失。

冬茶贵,确实与它的稀有不无关系。

冬茶都有哪些种类?

冬茶一般以乌龙茶居多,因为乌龙茶重香,别具一格的乌龙茶冬茶获得了好口碑。广东凤凰单丛、闽北岩茶、台湾高山茶,都有制作冬茶的习惯。

其他茶类也有制作冬茶的,但由于茶树保养的需要,产量都不会很高。

每一个季节,天气都不尽相同,茶树中各种成分的比例有差异,据此,茶农也摸索出其制成什么茶类更合适:

春茶各方面物质含量丰富,制成各类茶品质都可谓最佳,绿茶非常讲究早春采制;

夏茶多酚类物质多,适合制成发酵程度最高的红茶;

秋季可制茶类也较多,大多数茶常规只制春秋两季;

冬季制高香乌龙茶较常见,其他茶类也有少量。

喝冬茶,是爱茶人冬天里的盼望,它独特的味道却又稀少的产量令人着迷不已。杯小茶只能说,且喝且珍惜吧!

莫干黄芽到底长啥样?


莫干黄芽到底长什么样?记者发现,每一家茶场的茶叶各不相同,色泽有绿有黄,深浅不一;外形也各不相同,有兰花形、尖头形、球形、卷曲形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导致了一些外地的茶叶品牌滥竽充数“混”入莫干黄芽的队伍。

前几天,武康云岫南路的一家商店负责人莫老板就遇到了这样的事。他到街上买了两斤新茶,拿到店里打开包装请朋友们试喝。结果懂行的朋友一看,这茶叶根本不是莫干黄芽,而是来自外地的茶叶。莫干黄芽大部分新茶叶都在树上长着,街上怎么就有这么多的莫干黄芽新茶呢?莫老板问这个朋友:莫干黄芽到底长什么样?朋友支支吾吾说不上来。莫老板最后长叹一声:做了快50年德清人了,喝了几十年的茶,竟不知道莫干黄芽到底长什么样!

莫老板的不知并非是稀奇事,事实上,就连是懂行的茶人也未必能说出莫干黄芽到底是啥样的。记者从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茶叶感官品质样品库中,查到2014年度全国茶叶代表性样品莫干黄芽的感官特征:干茶呈小兰花形、略卷曲、显毫、色泽嫩绿鲜润,汤色嫩绿、清澈明亮,香气高鲜、嫩栗香显,滋味甘醇、鲜爽,叶底嫩厚匀齐、嫩绿明亮。但仅从这个特征,依然不能迅速判断出是不是莫干黄芽,且小兰花形也不是莫干黄芽的标准形状。

为此,记者还去请教了我县上世纪80年代创制莫干黄芽的第一代茶叶资深专家、高级农艺师戚国荣。戚国荣认为,真正的莫干黄芽肯定不是卷曲形的,卷曲形的是碧螺春。他说,安吉白茶的辨识度高,因为它的品种单一,就是白叶一号,加工方式也简单,只需要杀青、理条,烘干,无需揉捻,因此它的样子、色泽与规格就比较统一。但莫干黄芽的形状、色泽与规格因各种原因,确实很难统一。

戚国荣回忆说,当年创制时,莫干黄芽的形状有两种,一种是芽头偏直,看起来很好看。另外一种是芽头稍长,锅里理条时它会略弯曲,形状在当初就不完全一致。莫干黄芽出自各种茶树,有自横岭一号、洛舍一号、鸠坑群体种、浙农113、浙农119、迎霜、乌牛早、中茶108等。再加上各家茶场的加工方式不一样,有的手工,有的机器,设备不一加工出来的茶叶也不一样,就形成了莫干黄芽外形的“千姿百态”。

莫干黄芽的样子没个准儿,让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副院长杨秀芳也深感遗憾,作为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的她大声疾呼:莫干黄芽急需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让莫干黄芽这个区域性的茶叶名牌能具有强烈的品质特征,鲜明统一的外形色泽,标准规范的加工技术,这样才可能形成一个拳头打出去。

令人高兴的是,这个莫干黄芽没个准样的局面,即将迎来破冰。浙大湖州茶叶联盟首席专家龚淑英教授透露,新的莫干黄芽全国行业标准将在明年正式实施,今年已进入制订程序,目前正在征求全县莫干黄芽茶农的意见,首先要对莫干黄芽的外形、规格作出统一规定,希望全县茶农在今年6月以前将这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反馈到县茶叶协会。

茶叶到底是不是牙齿变黄的“罪魁祸首”?


牙齿,是一个人笑容的秘密武器。看到电视广告,明星拥有一口亮白的好牙,心里多少都会羡慕。自己也常幻想如果拥有一口白牙,气质肯定会增加不少!那么茶叶到底是不是牙齿变黄的“罪魁祸首”?

但事实是,普通人很少能保养出一口白牙。甚至也有人提到:“一口黄牙,全是喝茶造成的!”

特别是看到茶具上附着的茶垢,爱喝茶的人更容易联想到自己牙齿上也附着茶垢的样子,让这杯好茶喝起来都“忧心忡忡”。

在这里,小编可以明确告诉大家:牙不好、牙变黄,真的不能赖喝茶!

牙黄不是因为茶垢

茶垢,俗称茶渍,是茶水和空气发生了氧化反应,产生了有难看颜色的难溶性物质,并附在茶具表面形成的。

因为茶垢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空气,而人的牙齿并不是随时都暴露在空气中的,所以大家根本不用担心牙齿上会出现茶垢。

但茶垢的存在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若不及时清理,茶具上的茶垢会随着茶水经口腔进入消化系统,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使肾脏和胃等器官产生炎症。

解决茶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每次喝完茶都要认真清洗茶具,一旦出现茶垢,要赶紧使用牙膏刷掉。

牙齿发黄的原因

牙齿发黄有很多原因,内因有牙齿发育期营养不良或生过病;外因有不注意口腔卫生和随着年龄增长的正常变黄现象等。

如果说喝茶会对牙齿产生影响,那应该就是不注意口腔卫生这一方面了。

从原理上来讲,喝茶也有可能使牙齿发黄,茶汤里的多酚类物质,容易附在牙齿间缝隙和其他隐蔽部位里。

有长期饮茶的习惯,刷牙却不认真仔细的人,漏掉这些细节导致牙齿发黄也不奇怪。

我们总说柑普火爆,那到底是个怎样的爆法?


我们总说柑普火爆,那到底是个怎样的爆法?

柑普这个滋味清爽、外表可爱诱人的小妖精,其中以小青柑为首,它们最近两年无疑占据各大茶友朋友圈头条版面,甚至可以一天追加好几条跟踪报道。

茶企更是先后搭上了柑普这趟列车,譬如润元昌就是其中之一,上车上得早自然现在在柑普界春风得意起来。

总的来说,柑普的走势不亚于当年娱乐圈的F4和周杰伦,就算你觉得称不上,你也得承认它至少得算个SHE,不过分吧?

但很多人对这样的状态的感受是,既有爱又有疑惑,甚至可以说疑惑更多,因为大家似乎都有点捉摸不清是从什么时候进入茶友视线,柑普究竟为何而火,火得有道理还是没道理……

这些疑问,我们可能在随着一泡一泡的柑普茶汤的浸润,开始日益显露清晰,不过茶语网()怎能放过这样一个科普的好机会,所以此篇稿件现已落成,希望能够尽可能地为你把柑普的前世今生、多个维度和各个角度一次性地给看清了。

你以为柑普是一夜爆红?那叫厚积薄发

自2013年开始,柑普崭露头角,也已悄悄潜入一些资深茶友的茶席间,可以说,那是茶人们少范围开始的与柑普的接触起点。

之后的2014年,在广州茶博会的二楼,一些规格偏小的展台也带着卖柑普了。至此,柑普开始进入很多茶友们的视线中,进入起步阶段。

转眼2015年,柑普创下了一个销售传奇,仅在广州茶博会四五天的时间里,某展位就以柑普单品创下了好几百万的销售额……也是在那时,茶博会的一层展位区域,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铺位也都在开始销售柑普。这时,我们开始说,柑普火了!

眼看2016年就要过去了,柑普的火爆势态在这一年用井喷状态来形容并不为过,从去年到今年它依然占领市场的势头已经发展到,各大品牌都已经有了柑普的产品系列,以至于可以说柑普演变成了普洱茶的一个种类。

从多维度再看,柑普不仅在销售端火辣辣地跳动着,在广大茶友圈里也是出镜频率极高的宠儿,今年的朋友圈里,总不一会儿就有人发出萌萌的小青柑的玉照,还有刚掰好的二红柑和大红柑也总是透过手机屏幕飘出橘皮清新的果香来。

热门的柑普背后的商业价值也冷不起来

柑普的名头已经炼成,人们的眼光不自然地就开始关注身边那些生产柑普的茶企来。很多业界公认的大茶企都相继推出柑普系列产品,但其中还有一些较为新晋的茶企也从柑普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举个例子,润元昌团队就从柑普这个小妖精上创造出了不少的价值。

据润元昌营销总监王奋斗介绍:“我们去年柑普茶的产销量超200万颗,今年预计的产量为500万颗。”

不仅如此,王奋斗还说:“润元昌今年也在新会设立了一家专门生产柑普茶的工厂柑润堂,主要为了控制成本、把控品质和产能,加上合作工厂,润元昌在八九月份最高峰时有超过1200名生产工人同时在生产。”

在这惊人的数据中,小青柑和大红柑主打出了润元昌的柑普价值,不愧是柑普中的大小担当,小青柑对得起那傲人的颜值,而大红柑也对得起那诱人的口感。

市场下的商机,谁才真的抓住了?

为什么润元昌就能够从小青柑的市场中拔得头筹?可能还真需要一些远见才行!

在2013年柑普才被较少部分的茶人所了解的时候,润元昌就颇具眼光地关注到了它们的身影,经过一年多的前期准备和研究,于2015年初秋率先推出多款柑普产品,占得市场先机,算是搭上了柑普市场的早班车,这趟列车一开,自然也就成为了前驱者。

前驱者不只是说的时间,更多是对市场的把控程度,制作柑普的柑橘本就不算很多,是以前制作陈皮的专属区域和品种,主要集中在广东和广西一带,其中以新会最优。那些柑橘树一旦饱和,就算挤也很难挤进去了。

当然,还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无论是做什么茶类都必须具备的一点,那就是品质。

柑普之所以流行起来也并非无迹可寻,可以说,柑普具备了茶叶应该流行起来的各种因素,包括口感容易接受、具备药用价值、外形新颖好看。

而润元昌的柑普不敢说把它们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致,但可以说做出了合格且优质的柑普供大家品饮。

那么,喜欢柑普的茶友们一定要学会辨别柑普内部分类的区别以及辨别好坏的区别,才会在柑普的道路上不被坑才是。

小青柑、二红、大红,你拎得清吗?

小青柑

柑青皮:指果皮未着色,生理未成熟时(通常指农历立秋至寒露)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这个时段的柑果称之为青柑。

外表色泽青褐色至青黑色,有无数微凹入的油室,不显皱缩。内表紧密光洁,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质硬皮薄,味辛苦、气芳香。青皮的油酮类物质丰富,所以成品青皮含有丰富的挥发芳香油,泡水时更耐泡。

青皮普洱:用青皮和普洱茶制作而成的柑普。

二红柑

微红皮:指果皮开始着色,但未完全着色,生理仍未充分成熟时(通常指农历寒露至小雪)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也叫二红皮、黄皮。这个时段的柑果叫二红柑。外表色泽褐黄色至棕黄褐,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较明显。质较硬,皮较厚,味辛带苦略甜。苦涩中略带有清甜之味。

二红皮普洱:用微红皮制作而成的柑普。

大红柑

大红皮:指果皮已基本着色,生理已基本成熟时(通常指农历小雪至小寒)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也称为红皮。这个时段的柑果称为大红柑。

外表色泽棕红色至红黑色,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十分明显。内表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海绵浮松状明显。质软、皮厚,味辛带甜香。冲泡后滋味温和甘甜。

大红皮普洱:用大红皮与普洱茶制作而成的柑普。

如此细致的罗列,现在肯定分得清了吧。

辨别好坏这事儿,还真得细细说

分辨得了种类,还得看得懂好坏。

总的而言,建议茶友们在购买柑普的时候,除了先看一看有没有原料问题、工艺问题、后期存储问题(更多干货信息请点击文章《如果需要在这几款烂柑普前加几个字,那一定是:非常烂的柑普》查看),还是要挑选包装完整,产品信息完整,最好去产品来源可靠的渠道购买。

除了注意上面的几点外,还有其他四个建议,简单来说就是一看,二闻,三尝,四捏。

一看:看外表(就是这么肤浅,看颜值);包装完整,无霉斑。柑果保存完整。柑皮颜色自然,柑皮软硬度适中,有韧性。茶汤清亮透明,无沉底。

二闻:闻香气;热闻香气,无霉、烟、酸等异杂味。柑普香气带着淡淡的果香味,类型纯正。

三尝:尝滋味;茶汤口感醇和,饱满,无尖锐的刺激感,饮后自然生津回甘,无烟、馊、霉味。

四捏:捏叶底;轻捏叶底,色泽鲜活,柔韧有弹性。并且叶底无其他夹杂物。

不过根据润元昌营销总监王奋斗的介绍,还有一些可以辨别柑普好坏的原则可循。他说:“润元昌经过无数次的探索调研,才最终让春茶发酵的熟茶与正宗优质新会柑二者完美融合,既保证了柑普茶产品的柑、茶味平衡协调,又保持了柑皮的活性,延续越陈越香的优良传统。”

但其实这样的条件,似乎并不是真与假、合格与不合格的问题,而是优质与否的问题了。(文/黑侠摄影/茶语网视觉组)

到底是谁使得普洱茶一跌再跌?


到底是谁使得普洱茶一跌再跌?

今年普洱茶市场的惨淡程度出乎许多人的意料,甚至让人联想起07年的那次普洱茶暴跌。如果说07年那次还算有迹可循的话,这次的暴跌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作者天火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一位在芳村的朋友这样描述普洱茶当前的市场行情:“往年7、8月份虽说是普洱茶销售的淡季,但大家都已经在为8月以后的市场做准备。而今年完全是看不到希望的惨淡,过去的一些抢手货依旧跌个没完,就像有人操纵一样,这样下去很多店今年年底都要关门。”

对于今年普洱茶市场的暴跌显然出乎大部分茶商的意料,如果说2007那场暴跌尚有迹可循,自2014年下半起普洱茶市场的阴跌完全是莫名其妙。有人说是热钱的流出,也有人说是大益的连续补货,还有人说是大益雨林的市场地位之争。说法很多,也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些都是市场现象却不是问题根源,

所有普洱茶产品的投资都有一条基本原则:低买高卖。比如在老班章毛茶价格相对较低的时候买入到了行情最火爆的时候一定大赚。这是刚进入这个市场的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实际上所有亏钱的人之所以亏损都是因为忘记了这点。

几乎所有收藏普洱茶的人在投资的过程中心态都会被市场改变,尤其是在一些热门茶的连续升值面前,本来谨慎的投资心态由低买高卖变成“买涨不买跌“,一旦拥有这样心态的人上升到一定规模,普洱茶投资就变成击鼓传花式的庞氏骗局。随着升值的进一步发展,即使有金融杠杆的作用,资金也会跟普洱茶价格脱节,随后就发生暴跌。之所以这次普洱茶市场的回落速度比较慢,是因为如今的普洱茶市场相比2007年扩大了数倍,零售市场的资金能够使很多茶商支撑下去。否则此次普洱茶市场的暴跌会比07年更为剧烈,这里有一点要明确:07年很多天价茶能起死回生是因为三公消费的大力支持,如今没有了三公消费,13、14年的天价茶还有得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太多人改变了投资初衷是15年普洱茶市场冷清的元凶。尽管这样的事情未来还会再次上演,但要想目前的市场尽快走出泥沼,所有投资者还是要将心态调整到“低买高卖“的状态。虽然当前的茶市不一定是最赚钱的,但起码是有的赚的茶市。这总比在高峰时去接手几万元一片的天价茶要好的多。

普洱熟茶的堆味、仓味、腥味、糯米味到底是指什么?


普洱熟茶的堆味、仓味、腥味、糯米味到底是指什么?

很多茶友喝了N年熟普,虽说喜欢,却搞不懂种种味道,本文为你一一解读。

堆味:熟茶渥堆产生的特殊味道,不同的发酵地区会产生不同的风格(即使采用同种原料),传统国营厂时代的三个大厂勐海、下关、昆明正式三种发酵风格的代表。一般而言,新制熟茶堆味最重,经过长时间陈化堆味会逐渐逸散。

仓味:与堆味有区别。渥堆熟茶工艺创制目的便是仿制港仓老生茶以满足香港市场需要,但生茶做仓与渥堆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差别(渥堆工艺可近似看做超越极致的湿仓),同样的发酵菌种(黑曲霉)产生了不同的产物,进而使得茶品呈味不同。

仓味实际上还可进行具体区分,港仓和广东仓(发酵菌种为白地霉)具有明显区别。但现今市场以干仓为主流,不少人没有品饮过正路的老茶,或是仅仅喝过造假的仿制老生茶,便以抨击湿仓为己任,实在贻笑大方。

腥味:题目描述中的应为熟茶渥堆风格中勐海厂的传统风格——勐海味,一般而言会认为其近似鱼腥味。

熟茶味道的区分传统上是按照三大厂进行大的划分,然后每个厂的茶品再根据不同的唛号(拼配嫩度,发酵度)进行区隔。现在国营厂早已不存在,且工艺、原料等与旧时相比多有创新,此时味道的区分并不重要,在具备足够的品鉴能力后根据品质和个人喜好(再结合价格)进行取舍即可。

注:熟茶在国营厂时代没有区分山头一说(一则国营厂茶品从不以山头为卖点——晚期茶商订制茶另说,另外熟茶渥堆的最终风格受发酵地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水影响更大,勐海茶厂也有使用临沧地区毛料发酵),现在则因山头村寨概念的兴起和工艺的多样化,确实有不少新的风格产生,不过依旧与产地关联不大。印象中仅有南伞料渥堆后会带所谓“野樟香”因而受香港茶商欢迎。

糯米味:熟茶在发酵得宜散堆到位且经过一定时期仓储后,会产生近似糯米香的味道,但并不是特别相同,迷你沱茶中的糯米香系在茶品中掺入糯米草所致。

迷你沱茶在普洱茶中本来就是相当不入流的货色(绝大多数茶品都是用碎末、副茶甚至“扫地茶”制作),在茶品中靠添加外来物增加香气,起码在中国饮茶观念中也多被认为是入了下乘。因此不是糯米香“不太上讲”,而是“迷你沱茶”、“糯米香茶”是不入流货。

黄芽到底是黄茶还是绿茶?怎样区分莫干黄芽是


中国有六大茶类,唯独对黄茶品尝甚少。家住浙江德清县的表哥来闽,为我带来两盒的莫干黄芽。福建盛产茶叶,当初并不在意,可仔细一品,却发现别有洞天。

莫干黄芽是黄茶吗?

上网查询百度,回答肯定:“莫干黄芽是黄茶的一种,由当地茶农创制的名茶,产于浙江省德清县的莫干山,为浙江省第一批省级名茶之一。”

网上鱼目混珠,未必确切,于是查教科书,居然有两种截然不同说法:

一是施兆鹏主编的《茶叶加工学》,1997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说的是绿茶;另一是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学辞典》,1995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说的是黄茶。

都是业界权威。这让我犯迷糊了,黄芽何以不黄?这会不会像与德清县毗邻的安吉县,那里盛产安吉白茶,其实不是白茶,而是绿茶?

有机会到湖州市南浔区开会,会后取道德清县,在看望表哥一家的同时,也有一个小小愿望,求证莫干黄芽是绿茶还是黄茶?

莫干黄芽的由来

行前略做功课,了解莫干黄芽的由来。莫干黄芽产自莫干山。作为天目山余脉,莫干山位于浙江德清县境内。以“竹、云、泉”和“清、静、凉”蜚声海内外,是我国著名的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素有“清凉世界”的美誉。

莫干黄芽的缘起是有故事的。1956年春,著名茶学家庄晚芳在莫干山休养,一日,他在荫山街散步,遇见一位卖茶的老妇,索价10元一斤,询问茶产何地?老妇笑而不言。庄晚芳认为这是本山土茶,买了一些品尝,觉得香味极好,足以媲美其他名茶。

庄晚芳当然深谙莫干山产茶的纪录。不论是陆羽《茶经》还是清代《武康县志》,以茶产塔山者尤佳,茶吸云雾,芳烈十倍。有感赋诗道:“试把黄芽泉水烹,香佳味美不虚名。塔山古产今何在?卖者何来实未明。”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直至1979年,庄晚芳才与浙农大茶叶系的张堂恒教授联手,和德清县有关部门共同创制了“莫干黄芽”。日后还列入了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

此后业界有人甚至放言:没听说莫干黄芽还好意思说会喝茶!牛吧!

抵达德清后,表哥找来当地一位经销莫干黄芽的陈洁红女士。她告诉我,目前市面上经销的大都是莫干黄芽绿茶。她是2006年开店从事莫干黄芽的专营,早先一年只能卖到200多斤,经过十年的推广,一年销量是2000多斤。价格也从200多元一斤上涨到1000多元,但从整体市场来,人们对黄茶的接受度还是相对较低。

图为:莫干山生态

较之安吉县,德清县对莫干黄芽的推广为时已晚,力度也不大。直至2012年12月才成立了德清莫干山黄芽茶业有限公司,是第一家股份制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农业企业。当听说德清茶企在统一品牌组建股份制企业的过程中,吸收了安吉茶企作为大股东参股,让成熟品牌企业参与到新兴品牌建设中,这让我刮目相看。

这不完全是为了后起之秀,而是为世人留下黄茶。在浙江的名茶谱里,不只有“莫干黄芽”,温州“黄汤”也属于稀有的黄茶类名茶。但是,温州“黄汤”早已失传。与全国众多的黄芽类产品一样,莫干黄芽也没有坚守黄茶类产品特色,“黄茶不黄”是普遍现象。

恢复传统黄茶制作工艺,还莫干黄芽本真。在业内人士不断呼吁下,莫干黄芽作为浙江省唯一黄茶类名茶,当地政府才开始有意识地整合品牌。

怎样区分莫干黄芽是绿茶还是黄茶?

那么,怎样区分莫干黄芽是绿茶还是黄茶呢?陈女士为我解疑释惑,关键在独特的工艺上。莫干黄芽绿茶加工工艺,鲜叶摊青、杀青、揉捻、初烘、理条、足干、干茶整理。而莫干黄芽黄茶加工则在加工过程中的“初烘”之前加一道“闷黄”工序,使原来的绿茶变得更纯。传统莫干黄芽是黄茶。

所谓的“闷黄”,是将揉捻叶专用清洁纯棉布包裹茶团,在烘焙至转黄,中途翻动透气1-2次。看似简单,实则攸关品质。

我们知道,中国茶类是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发酵)程度的不同进行划分:白茶(轻微发酵)、黄茶(轻发酵)、绿茶(不发酵)、青茶(乌龙茶、半发酵)、红茶(全发酵)、黑茶(后发酵)。外观与茶汤都有所不同,逐步渐变。由此可见,莫干黄芽是绿茶还是黄茶,除了发酵,就是“闷黄”,促使茶柸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叶黄汤”。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绿茶都可以“闷黄”的,湖南君山银针、安徽霍山黄芽、雅安蒙顶黄芽以及莫干黄芽才可以制成黄茶。受制于极为严苛的闷黄发酵过程,以及相对其他茶类更低的出品率,上佳的黄茶市场上所见愈发稀少,物以稀为贵,有时甚至有市无价。

在陈女士店里品鉴时,她冲泡了几款均不理想,她不无歉意地表示,真正好的莫干黄芽外形紧细莲心,多显茸毫,汤色润黄明亮,香气高爽甜香、滋味醇厚甘爽,叶底嫩黄成朵。

日前有机会重访福建天福茶博物院,将六种茶类分别塑成不同雕像,赋予人生的不同阶段,旨在说明,茶是伴随着人的一生成长。其中“黄茶”,雕像是懵懂黄毛(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应当说,别有韵味,回味无穷。

少不更事,茶需静品。都说黄茶是小众茶,此言不虚,“闷黄”的过程,最难掌握的主要是发酵程度,在“闷黄”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酵过头,对口感和香气的影响很大,而这些工艺目前只能说完全靠经验,需要花时间去感觉、去尝试,摸索和把控。

唯有匠心不负好茶。黄茶由于制作工艺烦复而归于最小众的茶别,再加上当今能够安静做好茶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匠心不存,何来好茶?想要振兴黄茶,恢复传统的制作工艺,首要的是要有专心致志的制茶师。

此行探寻黄茶之旅,虽然没有品尝纯正黄茶滋味,但弄明白了黄茶何以不黄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进一步认识了制茶过程中的匠心之可贵。本文刊登于《茶道》杂志2018年3月刊(总第43期),

3分钟搞懂,品茶师口中的“收敛性”到底是指什么?


经常会从评茶师的口中听到,“这款茶的收敛性很好或这款茶的收敛性较差”的评价。

我们在喝茶时,最平常的做法,也就以适口来评判一款茶的好喝与否,收敛性这个词虽不陌生,但要真正摆到台面上说,还是会有很多疑惑。

收敛性字面上给人一种收缩内敛的感觉,放在普洱茶上却能够解读出不一样的美。

东方人对茶饮,既追求茶滋味带给身体的直接感受,又在茶饮的基础上追求灵性美。二者结合,给一款茶的收敛性增添一缕别样的色彩。

普洱茶的收敛性和茶叶中所含的多酚类物质有着直接关系。

当这些物质溶于茶汤,被我们饮用后,与口腔中的唾液蛋白、糖蛋白发生反应,然后我们就会感受到苦涩味。

苦涩通常是一起出现,区别在于是苦味重于涩味,还是涩味重于苦味。苦涩出现到退去变成回甘生津的这一过程,即为收敛性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收敛性强与弱的情况。

收敛性主要表现在茶汤咽下后,能够明显品尝出苦涩味,要么是苦涩均有,要么是苦强于涩,要么是涩强于苦;

当苦涩被人的口腔快速感知到,后迅速化为回甘生津,回甘生津持久且伴随着喉咙、口腔出现的舒适感,如气韵从喉咙游走到全身时的舒畅感,或喉咙中的清凉甜润感等,此过程称之为收敛性较好。

当苦涩被人的口腔较慢感知到,随后产生的回甘生津速度慢,持续性弱,同时苦涩在口腔中层层累积不化,给口腔造成不适感,而气韵、喉韵要么几乎没有,要么较弱,此过程称之为收敛性较差。

收敛性是一种各种感官交织后的复合感受,除了给身体造成的直接感受外,还有更深层次的便是能否让人喝茶后感觉身心愉悦,喜欢这款茶。

第2页/(共3页)

如在品饮南茗佳人2017年《老曼峨》古树春茶时,茶汤入口后,味觉能够尝出干净利落的小苦,涩味几乎没有。

清苦转瞬化去,随即回甘生津宛如泉涌现,两颊、舌底开始不断生津,整个口腔清润中带着最自然的甜。

▲老曼峨茶汤|南茗佳人摄

3杯入腹,一股挟裹着茶味和甜香的气流从下往上经过喉咙喷薄而出,喉咙有一种突然宽阔的感觉,就像当你从密林中走出到达山顶后,视野呼吸都瞬间宽阔的感觉;体感强烈的人会开始频频打嗝,手心发烫;这一现象可持续到整泡茶结束。

茶汤顺滑咽下后的那股霸猛之气,给人醍醐灌顶之感,春困的午后,5、6杯茶汤下肚,头脑瞬间清醒大半,身心愉悦。

收敛性在整个过程中,从一而终,先是味觉感受到的轻微利落之苦,到迅猛的回甘生津,再到强劲的气韵散布全身,宛若被洗涤过一般,舒爽怡人。

第3页/(共3页)

这样的收敛性可谓之好,因它不仅在味觉上表现出了丰富的变化,而且在身心上给人以舒畅通透之感。

茶品饮下,使得感官交织后的复合感受是令人愉悦的,可将其赞为好茶。

反之,喝了茶后,不仅口腔出现不适,而且身体并未达到所期望的良好感受的,茶的品质就有待商榷。

茶饮最基本的就是喝下茶汤后,口腔舒适,不会产生令人不喜欢的味道。

收敛性的好坏,基于茶品原料的生长环境,茶叶中内含物质的积累,以及后期的制作工艺。

茶树的生长受到气候、土壤、周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生长环境使茶形成独特的地域特征。

▲老曼峨古茶园|南茗佳人摄

老曼峨的茶树围绕老曼峨寨子分布,与森林草木共生,土壤肥沃,干湿季明显,南阿河流经寨脚,水源充足,为茶树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所以用这里的茶树鲜叶制成的茶,冲泡品饮后,茶汤中茶滋味浓烈,回甘生津迅猛浓强,气韵霸猛,余韵悠长,收敛性的过程是一个舒适的体验,喝一口就会令人对老曼峨产生向往,可以说是一款收敛性较好的茶。

喝茶时经常感受到的收敛性,本文就说到这里,它是一种各种感官交织后的复合感受,并非是单一的,所以当判断一款茶的收敛性是好还是差的时候,需要结合各方因素去考量。

普洱茶中的“马蹄”叶到底是什么?


普洱茶中的“马蹄”叶到底是什么?

这里说的马蹄,非马的脚蹄,而是指茶中的木质化老梗。春茶时,雨水少,茶叶生长缓慢,嫩茎短,茶农在采摘时,往往不能完全按照提采法采摘,而是用指甲去掐,就会出现采老的现象,初制后,在干茶中,就会出现类似马的脚蹄一样的木质化老梗,俗称“马蹄”。

少量的“马蹄”,对茶质影响不大,多了,就不好了。

夏茶时,雨水充分,茶叶生长快,采摘极少带“马蹄”,所以,“马蹄”,又称为辨认春茶的一种辅助手段。

看看,这是春茶的照片,嫩茎很短,很容易出现“马蹄”:

马蹄不是鉴定春茶的标志,只是辨别是不是春茶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辨别春茶还是要凭口感的,之所以会出现马蹄,一是雨水较少,二是采摘不当。

所以夏季雨水充沛时茶叶生长快,马蹄较少。秋季的云南雨水也比较多,所以马蹄也比较少。

马蹄能够增加茶叶重量,春茶产茶量本来就少,在加上古树茶每棵树产茶量也少,所以,这样无形之中就增产。马蹄采多的话也会对古茶树带来一定影响,把茶梗掐断本来就是对树的一种创伤!

马蹄是否是区分台地与古树的一种标志:因为台地茶便于管理,浇水施肥比较方便,所以相对古树而言茶叶生长较快;而古树则主要生长于大森林或者原始森林里面,不便于管理,主要吸取自然之精华,所以茶叶生长相对缓慢。

相对而言古树的马蹄较多,但是不能用马蹄的多少就辨别是古树还是台地,辨别古树和台地主要还是口感,汤色等。

英国人喝的下午茶,到底是什么茶?


众所周知,英国的下午茶文化已不单单影响着本国居民,这种英氏慵懒、优雅的饮食文化已风靡全世界。

英国下午茶所用的红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正山小种那类红茶,而是一种叫红碎茶的红茶。

红茶最早的起源便是小种红茶,在19世纪,我国的红茶制法传入印度和斯里兰卡,之后他们效仿我们红茶的制法,将叶片切割成碎片后再发酵、干燥,这种茶便成为了红碎茶。在1954年,我国对红碎茶重新进行了研究,时至今日,我国已是世界上红碎茶出产第一大国。

红碎茶在英国被玩出了许多新花样,红碎茶用沸水冲泡后,茶汁浸出快,浸出量也大,适宜于一次性冲泡后加糖加奶饮用,因此欧美人将牛奶兑入到红茶中,得到了既包含有牛奶的浓香又有红茶茶香的饮品,该种喝法的问世立即受到上层贵族的追捧,普通民众也对之喜爱至极。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杯这样的茶配上精致的糕点,便可抵得十年的尘梦。

这种方法简单易学,你也可以尝试一下,在红碎茶汤中加入热牛奶,牛奶要适量,好的茶汤要求加入牛奶后仍能尝出明显的茶味,且茶汤入口两腮要有明显的刺激感,这样才说明茶与奶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

黄芽到底是黄茶还是绿茶?怎样区分莫干黄芽是绿茶还是黄茶?


中国有六大茶类,唯独对黄茶品尝甚少。家住浙江德清县的表哥来闽,为我带来两盒的莫干黄芽。福建盛产茶叶,当初并不在意,可仔细一品,却发现别有洞天。

莫干黄芽是黄茶吗?

上网查询百度,回答肯定:“莫干黄芽是黄茶的一种,由当地茶农创制的名茶,产于浙江省德清县的莫干山,为浙江省第一批省级名茶之一。”

网上鱼目混珠,未必确切,于是查教科书,居然有两种截然不同说法:

一是施兆鹏主编的《茶叶加工学》,1997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说的是绿茶;另一是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学辞典》,1995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说的是黄茶。

都是业界权威。这让我犯迷糊了,黄芽何以不黄?这会不会像与德清县毗邻的安吉县,那里盛产安吉白茶,其实不是白茶,而是绿茶?

有机会到湖州市南浔区开会,会后取道德清县,在看望表哥一家的同时,也有一个小小愿望,求证莫干黄芽是绿茶还是黄茶?

莫干黄芽的由来

行前略做功课,了解莫干黄芽的由来。莫干黄芽产自莫干山。作为天目山余脉,莫干山位于浙江德清县境内。以“竹、云、泉”和“清、静、凉”蜚声海内外,是我国著名的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素有“清凉世界”的美誉。

莫干黄芽的缘起是有故事的。1956年春,著名茶学家庄晚芳在莫干山休养,一日,他在荫山街散步,遇见一位卖茶的老妇,索价10元一斤,询问茶产何地?老妇笑而不言。庄晚芳认为这是本山土茶,买了一些品尝,觉得香味极好,足以媲美其他名茶。

庄晚芳当然深谙莫干山产茶的纪录。不论是陆羽《茶经》还是清代《武康县志》,以茶产塔山者尤佳,茶吸云雾,芳烈十倍。有感赋诗道:“试把黄芽泉水烹,香佳味美不虚名。塔山古产今何在?卖者何来实未明。”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直至1979年,庄晚芳才与浙农大茶叶系的张堂恒教授联手,和德清县有关部门共同创制了“莫干黄芽”。日后还列入了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

此后业界有人甚至放言:没听说莫干黄芽还好意思说会喝茶!牛吧!

抵达德清后,表哥找来当地一位经销莫干黄芽的陈洁红女士。她告诉我,目前市面上经销的大都是莫干黄芽绿茶。她是2006年开店从事莫干黄芽的专营,早先一年只能卖到200多斤,经过十年的推广,一年销量是2000多斤。价格也从200多元一斤上涨到1000多元,但从整体市场来,人们对黄茶的接受度还是相对较低。

较之安吉县,德清县对莫干黄芽的推广为时已晚,力度也不大。直至2012年12月才成立了德清莫干山黄芽茶业有限公司,是第一家股份制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农业企业。当听说德清茶企在统一品牌组建股份制企业的过程中,吸收了安吉茶企作为大股东参股,让成熟品牌企业参与到新兴品牌建设中,这让我刮目相看。

这不完全是为了后起之秀,而是为世人留下黄茶。在浙江的名茶谱里,不只有“莫干黄芽”,温州“黄汤”也属于稀有的黄茶类名茶。但是,温州“黄汤”早已失传。与全国众多的黄芽类产品一样,莫干黄芽也没有坚守黄茶类产品特色,“黄茶不黄”是普遍现象。

恢复传统黄茶制作工艺,还莫干黄芽本真。在业内人士不断呼吁下,莫干黄芽作为浙江省唯一黄茶类名茶,当地政府才开始有意识地整合品牌。

怎样区分莫干黄芽是绿茶还是黄茶?

那么,怎样区分莫干黄芽是绿茶还是黄茶呢?陈女士为我解疑释惑,关键在独特的工艺上。莫干黄芽绿茶加工工艺,鲜叶摊青、杀青、揉捻、初烘、理条、足干、干茶整理。而莫干黄芽黄茶加工则在加工过程中的“初烘”之前加一道“闷黄”工序,使原来的绿茶变得更纯。传统莫干黄芽是黄茶。

所谓的“闷黄”,是将揉捻叶专用清洁纯棉布包裹茶团,在烘焙至转黄,中途翻动透气1-2次。看似简单,实则攸关品质。

我们知道,中国茶类是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发酵)程度的不同进行划分:白茶(轻微发酵)、黄茶(轻发酵)、绿茶(不发酵)、青茶(乌龙茶、半发酵)、红茶(全发酵)、黑茶(后发酵)。外观与茶汤都有所不同,逐步渐变。由此可见,莫干黄芽是绿茶还是黄茶,除了发酵,就是“闷黄”,促使茶柸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叶黄汤”。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绿茶都可以“闷黄”的,湖南君山银针、安徽霍山黄芽、雅安蒙顶黄芽以及莫干黄芽才可以制成黄茶。受制于极为严苛的闷黄发酵过程,以及相对其他茶类更低的出品率,上佳的黄茶市场上所见愈发稀少,物以稀为贵,有时甚至有市无价。

在陈女士店里品鉴时,她冲泡了几款均不理想,她不无歉意地表示,真正好的莫干黄芽外形紧细莲心,多显茸毫,汤色润黄明亮,香气高爽甜香、滋味醇厚甘爽,叶底嫩黄成朵。

日前有机会重访福建天福茶博物院,将六种茶类分别塑成不同雕像,赋予人生的不同阶段,旨在说明,茶是伴随着人的一生成长。其中“黄茶”,雕像是懵懂黄毛(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应当说,别有韵味,回味无穷。

少不更事,茶需静品。都说黄茶是小众茶,此言不虚,“闷黄”的过程,最难掌握的主要是发酵程度,在“闷黄”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酵过头,对口感和香气的影响很大,而这些工艺目前只能说完全靠经验,需要花时间去感觉、去尝试,摸索和把控。

唯有匠心不负好茶。黄茶由于制作工艺烦复而归于最小众的茶别,再加上当今能够安静做好茶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匠心不存,何来好茶?想要振兴黄茶,恢复传统的制作工艺,首要的是要有专心致志的制茶师。

此行探寻黄茶之旅,虽然没有品尝纯正黄茶滋味,但弄明白了黄茶何以不黄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进一步认识了制茶过程中的匠心之可贵。本文刊登于《茶道》杂志2018年3月刊(总第43期),作者:戎章榕,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的杀青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普洱茶品质决定在杀青的环节,杀青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普洱茶的品质高低。杀青的过程与制茶品质关系很大,杀青的好坏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杀青方式、温度、时间、鲜叶质量等,下面就为您介绍下普洱茶的杀青决定品质吗。

1.杀青方式:

目前我国茶叶的主要杀青方式有滚筒杀青、锅炒杀青、热风杀青、蒸汽杀青、微波杀青、蒸汽-热风混合式杀青等。由于杀青机种类不同,其杀青效果不一样,因此制茶品质也不尽相同。微波杀青总体杀青质量较好,但现有的微波杀青机普遍存在产量低、成本大、能耗高等问题,因此没有被普遍应用。

蒸汽杀青是提高绿茶色泽的理想方式,具有能有效地保持鲜叶的绿色,一般日本蒸青绿茶多采用此方法。锅炒杀青(滚筒杀青)是我国茶叶传统的杀青方式,目前除少数名茶高等级别(特级至一级)的还采用手工杀青外,大多数茶叶都选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一般可达到干茶及茶汤色绿、香气高长、滋味浓爽的要求。

2.杀青温度:

杀青首先要求迅速、及时地破坏酶的催化。温度是影响酶的催化作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部分茶类杀青时要遵循“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首要原则,即刚开始杀青时温度要高,使酶的活性在较短的时间内受到破坏,随后温度降低,促进内含物的转化,保证杀青的理化变化程度都能达到茶叶品质的要求。

鲜叶中所存在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对叶中内含物的变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红茶品质形成最重要的工序——“发酵”,就是根据这一原理使茶多酚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等物质;而绿茶为了保持其“绿叶绿汤”的特征,必须利用杀青来高温使酶失活,防止“红变”。多酚氧化酶热失活的临界温度为60-65°C,要阻止鲜叶因酶促氧化而红变,必须迅速(最长在2min以内)使杀青叶温上升到80°C左右,并持续1min左右。

但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过高温度对茶叶品质不利。杀青温度过高时,叶片易焦边,这是目前有些茶叶烟焦味重,茶中碎末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叶绿素破坏较多,叶色泛黄;咖啡碱、茶氨酸、可溶性糖类等含量下降,造成茶叶品质的改变。温度过低易产生杀青不足,易造成红梗红叶,成茶有青味甚至是酸味,温度低且杀青时间过长会使茶叶在杀青锅里就会变暗发黑。因此正确掌握温度是保证杀青叶质量的前提。

杀青火温还与品种、叶种、时间等有关系。叶片大而厚、含水量较多的品种、火温应高些;春茶早期嫩叶肥厚宜高,夏秋茶嫩叶瘦薄宜低。

普洱茶的杀青与其它茶类不同。绿茶杀青的目的在于停止发酵,而普洱茶杀青则是抑制酶活,减缓发酵速度。为了后期有良好的陈化效果,普洱茶制作时杀青温度要比绿茶低,而时间要更长一些。普洱茶强调在存放过程中的持续后发酵,而在杀青以及之后的低温干燥过程中没有被杀死的”酶“,仍然保持一定的生物活性,对于普洱茶的后发酵而言较为重要。

以上就是关于普洱茶杀青的介绍了,您知道了吧。常喝普洱茶能养胃暖胃、抗衰老、抵抗疾病,增强免疫力。另外,普洱茶分为生茶、熟茶,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群选购普洱茶要注意生茶与熟茶的区别,科学饮茶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喝茶容易饿的生理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喝茶容易饿的生理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不少刚开始喝茶的茶友都会感觉喝茶之后特别容易饿。尤其是在饭点之前不久喝茶,饥饿感不是一般的强烈。

喝茶为什么会容易饿呢?

通常问到这个问题,一般人会给你这样的回答:因为喝茶助消化嘛。但是,我们又不提倡吃完饭后马上喝茶。

那么,喝茶容易饿的生理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一、喝茶的饥饿感是怎样产生的?

首先,我们说说茶里面有哪些物质导致了饥饿感:

1、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种多酚化合物的总称。儿茶素在茶多酚中约占50—70%,是茶多酚的主体物质。

2、咖啡碱

茶叶中含咖啡碱大约为3.5%左右,同时较嫩的茶叶富含的咖啡碱更丰富。咖啡碱具有分解脂肪、利尿的作用。茶叶中除了咖啡碱还有少量的茶碱。

3、有机酸

茶叶中富含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等。品茶后,这些有机酸参与身体的代谢,使得身体的酸碱处于平衡状态。

4、维生素

茶叶中富含维生素C、B类、E、A等,以维生素C较多。一个人每天必须摄入的维生素C大约为50毫克,而生茶中的维生素C能够提供人体需要量的一半左右。

以上这些物质,都是能够更明显地刺激胃酸地分泌,加快肠胃的蠕动,加速消化系统代谢的。

所以,当我们喝下的茶达到了一定量,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肠胃,让我们比正常情况下要容易饿的快了。

注意,这些物质大多也是较为细嫩的茶芽中含量更丰富的。

二、哪类人喝茶更容易肚子饿?

一般来说,人的生理活动能量直接来源于血液的血糖,血糖来源于小肠等消化器官从食物中获取的营养物质。

女性的生理特征决定:她们对铁元素的摄入需求量要高于男性,而很多人又很难做到真正的营养均衡。

很多女性对食物的摄入量会低于男性,身体的血糖浓度就不如男性高。

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同样是喝茶,女性会更容易感到饥饿。

三、喝哪类茶不容易感觉饿?

喝茶容易饿,这跟选择喝什么茶当然也有关系。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相比乌龙茶、黄茶、白茶或是没有发酵的绿茶和花茶,红茶,安化黑茶,熟普都是全发酵茶,性质会更温和。

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叶随之减小。

而且全发酵茶中所含的膳食纤维具有调理肠胃,清肠胃,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的作用。

四、怎么喝茶更适合:

1、不饿的时候(饿的时候还喝茶?只能说明你太爱茶了);

2、不撑的时候(撑的时候喝茶,不利于食物的消化);

3、饭后一小时(一般这个时候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血糖浓度也比较正常,喝茶不会有太大影响)

4、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茶类(容易感到饥饿的人尽量避免喝茶多酚、生物碱含量高的茶,例如天尖茶,生普。建议选择喝口感更加柔和的千两,茯砖,熟普)

5、适量喝茶(每次喝茶不要喝太多、太快,以免饥饿来得猝不及防)

最后来说,喝茶的时候也可以配上一些小茶点,这样既能享受茶与食的美味,也不容易感觉到饿了。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茶叶“杀青”,杀的到底是啥?》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啥是花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