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和白茶。

25个山头普洱茶的基本特性和口感

热爱普洱的人,一般都相信时间的力量。新茶的苦涩浓强令人充满希望,未来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希望才能转变为真正的美好。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帆过尽,斜晖脉脉”的恬淡。

【冰岛特征】

入口苦涩度极低,几乎没有感觉,喉咙部位渐渐有股凉气出来,慢慢的转化为舌头中后部双呷生津,入口的时候几乎没有觉察出有茶味,茶味是渐渐的从喉部延伸到整个口腔。生津效果明显持久,主要集中在双呷部位,茶汤糖香,浓度(饱满度)非常高!!杯盖杯底高香,冷杯后闻出点冰糖香。

【易武特征】

其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汤色淡黄明亮、口感厚重香甜苦涩味低、回甘生津持久、叶底鲜活、均匀整齐,茶质优良极耐冲泡。

【南糯特征】

条索较长较紧结;一年的茶汤色金黄,明亮;汤质较饱满;苦弱回甘较快,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有生津;香气不显;山野气韵较好。

【老曼娥特征】

条索黑亮稍粗长,芽头肥大,茶味重,苦涩强,茶质好,汤质饱满,山野气韵强,饮后口中滑润感好、回甘强且久。

【布朗特征】

香气比较充实,茶汁滑度高,汤色明亮,缺点是苦底重,有的化的较慢,有涩味留存,但这些可以通过泡茶手法,如投茶量,泡茶器皿选择,出汤时间等来控制。

【倚邦特征】

芽头较小,条索黑亮较短细,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香气显,由于长于山野,环境好,山野气韵好,杯底留香。

【勐库特征】

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劲扬,不若六大茶区汤质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江城特征】

条索黑亮较粗长、泡条,苦涩弱,汤中带甜,回甘较好,汤尚饱满。若与易武茶比,条索颜色比易武茶略深,芽头稍多,汤质没易武醇厚。

【勐宋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较好,苦涩较显,苦又更突出,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茶香纯正。

【无量山特征】

条索稍长,汤色黄绿尚亮,苦显涩弱,但涩较长,回甘较好亦生津,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有山野气韵。

【景迈山特征】

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由于与森林混生,具有强烈的山野气韵,是乔木古树茶中山野气韵最明显的古茶之一,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花香。兰花香是景迈独有的香。甜味明显而持久。景迈的的甜是直接的快速来,同时又是持久的。苦弱涩显,景迈茶属涩底茶,苦味有但不强,是涩味较为明显。条索紧结,较细且黑亮。

【攸乐山特征】wWW.Cy260.com

条索黑亮,比易武要紧结,苦涩比易武要重,回甘较好,汤质较滑厚,有山野气韵。

【邦崴特征】

条索较粗长,色较黑亮,汤色金黄叶底黄绿,苦涩较显,苦能化甘,回甘较久,涩退稍慢,汤质饱满,生津,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

【巴达章朗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强,干茶与杯底香强烈且持久,苦涩较显,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滑顺,茶香纯正明显,茶气强烈。茶气茶香回甘已接近老班章。

【关双特征】

条索稍粗长,色黑亮,汤色金黄明亮,苦能化甘,回甘较久,涩稍久,汤质饱满,醇厚,叶底黄绿,山野气韵较好,杯底香较持久。

【那卡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较好,苦涩较显,苦又更突出,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茶香纯正。

【曼糯特征】

条索紧结较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茶香纯正,苦显涩长,汤中有甜,回甘稍慢但较好,汤尚饱满。 

【贺开特征】

条索黑亮紧结、稍长汤色金黄明亮,稍苦涩,涩显于苦,苦化甘较快,涩稍长,汤质饱满,山野气韵较强,杯底香明显,且较持久。

【保塘特征】

条索紧结、较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山野气强,干茶、杯底香强且持久,苦较突显,涩较长久,回甘稍慢,回甘一般。

【哀牢山特征】

条索黑亮较细,汤色金黄,尚亮,苦显于涩,苦能化甘,稍长,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

【勐库大雪山特征】

头春新芽,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而优雅,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此茶采摘极难,纯正的千年野生型古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产量极低,弥足珍贵,是为普洱之无上珍品。

【昔归忙麓山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黄绿明亮,苦较突显,且苦显于涩。苦在舌两侧及舌根,苦退得比涩快,苦退后回甘较好,茶汤苦中带甜。杯底有古树茶特有之杯底香。但强烈程度一般,汤质滑润感和茶气较好。

【忙麓山忙麓团茶特征】

忙麓茶主要区别在于入口淳和滋润、回甘持久,杯底留香持久,三四泡后更觉爽口,其香不减,其甘不减,苦涩皆无,特别适宜不会喝高浓度生茶者品赏。就算是只喝茶,不品茶,忙麓茶喝到一定时候,其“霸强”性逐渐显露,去喝其他茶便觉“不堪入口”,总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之感。

【帕沙特征】

第一泡至三泡汤色为青绿色,香气高扬,水路比较细,喉咙没有干燥感,反而很清爽,舌面回甘生津很好,能感觉到一点苦味,涩味也很轻,化得比较快。第四至八泡汤色还是青绿色,香气高扬,汤水柔软,舌面回甘生津持续,层次变化明显,有苦味,基本感觉不到涩味。至十五泡汤色青绿,香气还是很好,汤柔水甜、生津不减,有层次变化,略苦无涩。十五至二十泡色较淡,香气减弱,汤柔水甜,舌尖还有生津,略苦无涩。

【老班章特征】

老班章生态好、树龄长,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老班章的香气很强,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老班章的苦涩退化很快,一分钟左右就转而回甘,饮过老班章之后整个口腔和咽喉会感到甜而滑润,而且时间会很长,如果没有吃什么刺激性食物,这种甘润感会持续几个小时。老班章长于山野,树龄久远,故而老班章的茶气强,在饮时可以感觉到,而且饮后手、脚、头、背等会发热微汗,当然这种发热感因各人的身体感悟不同会有差别。在正常投茶量的情况下可以冲泡十多道仍有香甜和回甘,且叶底也有老树茶特有香气,不会出树叶味。老班章叶底应该比较整齐,若非解饼时撬碎则应该叶、芽完整,而且叶、芽粗壮,三五年内的叶底黄绿色。

cY260.com编辑推荐

普洱茶的成分和口感


普洱茶的成分和口感

关于“口感”,还要先费几句口舌。

人类舌头味蕾能分辨的基本味道只有酸、甜、苦、咸、鲜五种,这是人类适应自然的结果。酸味提示食物可能腐败,甜味是碳水化合物,苦味警告食物可能有毒,咸味是体内酸碱平衡的需要,鲜味是蛋白质(氨基酸)的表现。其他的味道是由这五种基本味道组合而成,多种味道的组合会有不同的味觉表现:

------在某种呈味物质中添加其他呈味物质,可使该呈味物质的味觉更加突出。例如在糖水中添加少量盐会使糖的甜味更加突出。

------某种呈味物质可减弱另外一种呈味物质味觉的强度,这是味的拮抗作用。如甜味可降低苦的滋味。

------两种具有相同味感的物质进入口腔时,其味觉强度会数倍增加,这是味的协同作用。

------多种呈味物质相互影响可导致味感改变。如吃橄榄后喝水会觉得水是甜的。

------长期受到某中呈味物质的刺激会感觉该刺激的强度减弱。

口腔尤其是咽喉部有敏感和丰富的触觉感受系统,可以感知到食物的软硬、粘性、形态等,称为“物理味觉”。人自身的情绪、健康状况、环境及个体喜好等又形成特定感觉,这被称作“心理味觉”。鼻腔内的嗅觉感受器较舌头味蕾更多也更灵敏,我们通常说的“味道”与嗅觉密切关联的。

口感,是味觉、嗅觉、触觉对茶叶茶汤产生的各种刺激所形成的综合的主观感受。

普洱茶的口感源于其水浸出物,而茶叶的本质是基础。通常普洱茶水浸出物为40-50%,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口感各有其特性。

一、茶多酚类的口感。

显现口感的主要是茶单宁,也称单宁酸、鞣酸,表现为涩味。涩味是单宁酸在口腔中使蛋白质凝固而产生的收敛感。单宁酸的化学组成复杂,因原料而有较大差异。可分为两大类:可水解单宁(又称酯型儿茶素)和缩合单宁,前者刺激性较强,涩味明显,并使口腔感觉“粗糙”;后者刺激性弱,使口腔感觉“爽口”、“顺滑”。“涩”在口感中非常重要,它能促使其他的呈味物质更好的显露滋味,其本身也是“茶气”的表现之一。某些茶入口后涩感重而不散,口腔舌面或上腭明显感觉“腻”或“麻”,这是因为该茶汤中含有较多的可水解单宁,而这类单宁在茶汤温度下降后其水溶解度迅速降低,导致茶单宁析出并残留于口腔中,口腔粘膜被过度刺激所制。这类茶单宁同样也会刺激胃肠道粘膜,这是喝茶后胃肠道不适的主要因素。这样的茶汤放于透明容器在温度降低后有明显的絮状物。品质好的茶入口“抓”舌头,但很快松开,这种感觉被称为“化”,这样的茶即便在茶汤温度降低后也不会留有过重的涩底。有茶客把“抓”舌头的力度、“化”的时间长短作为评判茶叶品质的依据。

二、生物碱类。

表现出的口感是苦。苦味是“回甘”的基础,生津是“回甘”的源泉。通常苦味重者回甘明显,这与味觉出现“错觉”有关,而这种错觉正好符合人们的意愿。苦味在口中的刺激程度以及散化的快与慢也是判断茶叶品质的因素之一。苦味不散或是过于强烈都会让人反感。

三、氨基酸类。

表现多样。他们与其他呈味物质有很强的协同作用。氨基酸的鲜、酸、甜味都会促使唾液分泌,导致“生津”。

鲜味: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

甜味:甘氨酸、丙氨酸等;

酸味:谷氨酸、天冬氨酸等;

香味(花香):谷氨酸、丙氨酸;

四、糖类。

在味觉表现为甜味,在嗅觉为甜香味。甜味对口感有很大影响,在人的本能需要中糖是最首要的,味觉及嗅觉对甜味都非常敏感,甜味能让人产生愉快的感觉。糖类中的果胶对口感有重要的作用。果胶在嫩度适中的茶叶中含量最高,达干茶的4-5%,水溶性好,有粘性,能让口腔感觉“稠”、“滑”。陈化过程中果胶可降解为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从而增加滋味。

五、芳香物类。

呈现香味。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茶叶所呈现的香味有很大差异,随着存储年份的增加香味由清香→果香→花香→蜜香→木香→陈香转化,香气的挥发性由“扬”变“稳”,芳香物的化学成分也出现分子结构逐渐加大的规律,这是陈化过程中化合物氧化聚合所致。

同期采制的新茶有的表现为清香,而杯底往往留有尿臭味,这种让人不爽快的尿臭味是吲哚类产生的。台地茶通常给人这样的感觉。

高山茶、古树茶通常呈现出花、蜜香,而且杯底也留有明显的蜜、甜气味,而且这类茶叶在存储时转化较快。

其他口感:

生津

直接的原因是茶汤中各种化合物刺激口腔而兴奋唾液分泌中枢所致。往往在停止刺激后唾液还会持续分泌,这更多是由于茶氨酸兴奋副交感神经的缘故。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较为持续的胃肠蠕动及唾液分泌。唾液的持续分泌让口腔及咽喉润泽,唾液腺中的粘液性腺泡所分泌的糖蛋白与茶汤中其他呈味物质的协同作用而产生“回甘”、“润喉”的感觉。唾液不但可以保持口腔清洁,还有帮助消化、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古人非常重视唾液与养生的关系,美其名曰“琼浆”“玉液”。

饱口

茶汤中茶叶水浸出物多,入口滋味浓烈,茶叶的味道充分显现。这是普洱茶应有的表现。与饱口相反的口感是“薄”、“水”。类似的感觉是“醇厚”。

锁喉

咽下茶汤后咽喉感觉发痒、紧缩、异物感等不适感。产生的原因:茶叶原料品质低劣;杂质过多;茶叶被不良霉菌、化学药剂污染(如黄曲霉、杀虫剂);渥堆程度过重;烘干温度过高;存储不当。类似的感觉:“叮”、“挂”。这样的茶可能对人体有害,没有什么价值。

堆味

茶叶渥堆时所特有的气味,类似“草席”的味道,通常要存放一两年后才会散去。这对茶叶的品质没有影响。

箐味

茶叶带有草腥味,是加工过程中杀青不足所致,看叶底可见叶脉叶梗发红。通常这样的茶叶涩味也较明显。刚加工的新茶也有草醒味,一两个月即可散去。

火焦味

类似高温时的焦糊味,是茶叶渥堆时温度过高烧心或成型后烘干时温度过高所致。人为做仓(加湿后再加温干燥)的茶也会有火焦味。这样的普洱茶已丧失价值。

烘青味

茶叶香气类似烘青绿茶,带有糊香或豆香味。普洱茶毛茶的干燥只能是日光晒干,用烘干机或烘房干燥便有烘青味,而烘青茶不能作为普洱茶。

火烟味

阴雨天毛茶不能及时干燥,放置于室内吸附了木柴烟火的气味。雨水季节的茶基本会有火烟味,而这种火烟味数年也不易散走。

这样的茶也没有太大价值。

霉味

茶汤气味让人不适,刺鼻而有霉味或异味,通常会有锁喉的感觉。茶叶有明显的霉变痕迹。此种情况多是因为存储的湿度过高霉菌孳生所致。对于这样的茶只能敬而远之。

酸味

茶叶加工或存储不当所导致,此类茶不适合饮用。

茶气

茶叶内含物所显现的“力度”,如同酒的酒精度的高低。好的高度酒并不辣喉也不上头,只让人荡气回肠。茶亦是如此。

韵味

古人说:味之有余谓韵。韵味是茶汤中各种呈味物质比例均衡,入口爽快舒适,滋味厚重馥郁又具有层次变化,让人愉悦地感受到某种超越味道的味道。这是普洱茶能带给人们的更深层次的享受。这种感觉或许能让人们在品茗过程中感受到某种美好的意境,而此意境“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宗白华

古树普洱茶五个关键的特性


1、生津的速度

生津是很容易的,很多原因可以令人生津。所以,过份注意生津的感觉反而会混淆。从茶汤入口到舌面散发感出现的时间为生津的速度。同样品种者,速度越快,则越优。

2、回甘的彻底程度

真正优质的茶,从回甘一开始,苦涩就彻底结束,没有舌面附着感,整个口腔有种很甜润的感觉。

3、香气的融合度

闻起来和喝下去后的香气程度比例,优质新普洱的香气是喝下去后再从喉咙里面出来,持续很长时间,很清悠。不能喝完茶后有「不适」、「不悦」之感。

4、喉感的深度和持久度

喉感很深的茶,喝起来会有口腔感觉没有喉部感觉强烈的体验,且喉咙深处的触感会有一段时间的持续。

5、喉韵清雅悠长

喉韵是指:在喉部的甘化开之后,形成的甘甜生津及香韵四溢的舒爽感受,也是品茗的一大关键。无底韵者则失于粗鄙。韵者,以舒爽高洁、持久稳定为上。喉韵愈是悠长,则茶性愈是稳定。茶性愈稳定者,其收藏价值亦愈高。

此外,须留意2个误区:

【把“回甘”当“甜”】

“甜”是“入口即甜”的感觉,也只有内质丰富的好茶,才能入口就能感受得到。能够回甘者,则多矣!丝毫不足为贵。

【古树茶误区:以“苦涩”为“霸气”】

时常听闻一些商家以“不苦不涩的茶,便没有霸气、没有转化提升的空间”来忽悠茶客。事实上,好的普洱生茶的苦、涩味会迅速被口腔感受到,又迅速地消退,转成甜味,好的古树茶就是这样的表现。反观劣茶,则苦、涩味则消退很慢,乃至历久不退,令人极其难受。

普洱茶的七个方面的独特性


第一:我们普洱茶产区一个优越的独特性,普洱茶的主要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度以南的普洱市,版纳市,临沧等地方,这些都属于南亚热带,属于气候和北热带的类型,日照比较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都在17到22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到1800,那这样的环境对我们的茶叶生长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一千毫米以上的降雨量,是比较适合的。由于这一块的高山水流分布广阔,一般在到1200到1800范为内,属于高海拔地区,土壤中以酸壤和赤褐壤为主,ph酸碱度4到6,适宜茶树的生长。茶树的生长比较适宜的酸碱度范围就在4到6,这为茶叶的生长创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第二:核心资源,我们云南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中心,也确实是茶树原产地的一个核心范围。植物种子资源相对丰富。世界目前研究的话,茶种植物有380余种。云南就有31种,42个类。云南有31种,那就说明云南是比较丰富的。而且我们云南是独有的24个,占了世界茶种的80%以上,那么现在已经发现的野生型、过渡型到栽培型千年以上的古茶树,有30多株。百年以上的古茶树也有20多万亩,经过研究和深入的考量,可能这个面积在逐渐的增多,现在可能有二三十万亩,没有一个具体的统计需要我们去研究。

第三:普洱茶的加工工艺有一个独特性,比其他的五大茶类相比,普洱茶属于黑茶类,加工这块是比较独特的,首先是一个潮水渥堆的过程。也是我们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关键,渥堆也就是所谓的后发酵,那么后发酵的微生物,跟我们的红茶所谓的发酵,为什么概念会不一样呢?红茶的话来讲的话是属于氧化茶,会被茶多酚氧化,氧化以后形成一些色素,茶黄素之类的,普洱的后发酵,他属于真正的发酵,所以这一块呢我们要跟红茶区分开来。那根据发酵或者怎么样,我们的普洱茶又可以分为普洱生茶、普洱熟茶两大类,传统的普洱茶生茶呢其实是云南大叶种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晒干而制成的晒青毛茶,这种传统的制作方法,赋予了我们普洱茶生茶的后续发酵的广阔成长空间。现在的普洱生茶是将晒青毛茶,紧压以后,自然存放,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变成“熟茶”。为了满足市场对普洱茶的要求和需求,可以通过人工后发酵,生产熟茶,那么近代普洱茶熟茶后发酵过程当中需要特定的温湿条件和微生物的参与下完成,所以这种特殊的工艺就是我们云南特有的,也是普洱茶特有的地方特性。

第四:是品质特征的特性,现在喜欢喝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普洱茶的条索肥壮,这是最主要的特点,色泽来讲,普洱熟茶在这块来讲叫红褐,俗称猪肝色。内质来讲是滋味醇厚,汤色为褐红(也称红酒色),陈香显著,叶底红褐的一个特点。那么普洱茶生茶是由大叶种,晒青茶,或普洱散茶,经过高温蒸压塑形而成,外形端正、松紧适宜,规格一致,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橙黄明亮的一个特点,具有独特的花果香,我们的普洱茶有陈香这样一个特点,适合在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在科学合理的条件下可以长期储存,这些品质特征是我们的普洱茶特有的。

第五:形状的独特性,普洱茶有饼茶,柱型的,沱茶,砖茶等等。像我们以前的金瓜贡茶特有的外形,只有普洱茶有这样的一些形状特征,那当然现在随着一些企业的创新,茶叶的外形有了更多的各种各样的形状,但历史上来讲,只有我们普洱茶具有这样的独特的外观形态的独特性。

第六:包装的独特性。云南民族的特点,原始的特点,普洱茶的包装这块是比较传统的,而且普洱茶的大部分外包装这块,分为内包装、外包装,比如说内包装有棉纸,这对后续的存放比较好,棉质的透气性比较好。外包装一般用,笋叶、竹篮,捆扎用竹条、麻绳之类的,这种包装的形成是因为普洱茶的原产地来自的这个少数民族地方,像我们的竹子啊竹笋呀都比较丰富。我们的祖先比较聪明,利用丰富的资源,而且价钱比较廉价。最重要的一点呢,这种包装透气性非常好。但我们也说了,越陈越香。但是陈香后续还要氧化。陈化过程都属于氧化的过程,竹叶包装的透气性比较好。氧化要和氧气接触,所以透气性比较好有利于我们普洱茶后发酵,这样有利于提高普洱茶的品质,就是我们的第六个特点。

第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特有性,云南民族比较多,各种少数民族在长期的饮茶用茶过程当中形成了各自的一种差异比较明显的文化习俗,形成了我们丰富多样性的民族茶文化,比如说我们的布朗族,哈尼族彝族傣族的,少数民族在普洱茶的加工品饮、茶艺及茶具等方面存在诸多的不同。这些生生相关的文化形成了各民族对普洱茶的不同理解,构成了我们个性鲜明的茶文化背景,这是其他茶类不能比拟的。

普洱茶山头文化背后的山头保护


普洱茶山头文化背后的山头保护

普洱茶的山头文化可能源于普洱茶“一山一味”的特点,像刷脸一样,现在出了名的山头,大家如雷贯耳的比如冰岛、老班章,成了大家纷纷用来刷脸的符号,也就是说,不一定是真的冰岛、老班章,但是包装上标上“冰岛、老班章”,至少从广告宣传上,是非常有利的。

有人说,以“冰岛、老班章”来刷脸,岂不是把这两个牌子用烂了?

真相是,确实用烂了。在没有糜烂之前,它还是有利用价值的。

逐利的本能,让商家做一些以次充好、以假论真的事情,固然是不对的。但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出现这样的情形也是毫无办法的事情。

谈到此,就引出一个山头保护的概念。

前不久,有一则名为《普洱景迈山:立村规民约保护景迈茶》的新闻,里面详述:“村规民约规定:村民自筹25万元,用于景迈山路口设卡开支;严禁施用违禁农药、化肥,用药必须符合欧盟认证要求;严禁使用塑料(尿素、饲料袋)做茶叶背带;任何个人或公司不允许以任何名义在古茶林里挂牌,经劝说不听者,责令取出牌子,罚款2—5万元;古茶林不准捕猎野生动物,发现一次罚款1000—5000元,并扣留工具(车辆、枪支等)交公安部门处理。村规民约还制定出了具体的处理办法以防止外来鲜叶、干茶进入芒景村,即劝阻无效,当场销毁鲜叶、干茶,扣留运输工具移交交警队处理;对偷运茶叶处以茶叶价值3倍的罚款。”

我们当然不知道这样做取到的效果如今有多大,但是这样做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是必须去做的事,在危机处理的问题上,要么事前防范,要么事中纠结,要么事后救场。

如果不能及时自我保护,形成有效制约和规范,那就只能万物生长靠太阳了。

人性的种种利好,市场经济里的商业游戏,往往让很多事情失去控制,或者野蛮生长成另一种生态文化,抑或是良性生态文化,抑或是恶性生态文化。

普洱茶山头文化涉及多方的利益,到头来牵涉的都是消费者的神经,谁让消费者爱上了喝茶,而且爱上了喝好茶呢?

普洱茶界的“山头主义”


普洱茶界的“山头主义”

伟哥论茶

旧时武林门派森然,武当、少林、峨嵋、崆峒……不一而足。今日普洱茶界盛行的“山头主义”,其浓郁的江湖味也颇类武林之风。玩茶玩到一定境界,如果说不清自己出自哪个门派,还真不好在茶界立足。

起初,“山头主义”泛指玩家对某个山头茶品独特口感、滋味的推崇。老班章的霸气,易武的阴柔,冰岛昔归的香气,不同玩家心有所属,各有所好。也因了这些名山的名气,玩家们的品位也好像一下子提升了不少。

不过茶毕竟是茶,再昂贵的山头茶也有个价钱摆在那里。要玩茶玩得更牛,能让一众茶客俯首称臣,得有压仓底的干货才行。于是,有人想到了攒书,东拼西凑出几本“专著”到处签售;有人想到了老茶,带着各种“祖辈传下来的”号级茶、印级茶唬人;有人想到了“占山为王”,自封某某仓的创始人、第一人,腆着脸抢占业界话语权的制高点等等。

还真有一位经常来东莞转悠的茶界“泰斗”忍不住搞了个收徒仪式。据目击者的说法,徒儿们一律要下跪,向端坐台上的师傅行三跪九叩大礼,并依长幼次序敬茶。现场的气氛、仪式像极了black社会。描述这个情景时,该目击者口气中充满了不屑,“不就是泡泡茶嘛,还真把自个儿当成武林盟主了。”

想起不久前在东莞某茶庄喝茶,一位泡茶的小妹言必称“师傅”如何教导泡茶“师傅”如何选料,“师傅”做的茶如何比别人家的好云云,语气里充满了恭敬与骄傲。几位在座的老茶客相视而笑,却没人接话茬,因为他们都很清楚这位“师傅”的来头:一饼临沧料的新茶能卖到近千元,其实卖的正是“师傅”的名头。

山头原无名,有一天忽然插上了旗子,山头已经不是原来的山头了。心理学范畴的光环效应,正是许多“师傅”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光环可遮蔽浅陋,让一切都神圣起来。可让泡茶小妹臣服于脚前,行跪拜大礼。

如果说旧时武林争霸比的是实力、义气,今日茶界的扰攘更多同利益挂钩。泡茶小妹追随“师傅”是为了茶好卖、钱好赚,“师傅”受人朝拜是为了更好推销自己的品牌,这一切背离了品茶的淡泊心境。

不过,玩茶的江湖也有“好玩”之处,“师傅”们私下总会准确指出对方的“命门”:诸如“他的仓库里都是垃圾货”、“他那批几十块一斤的毛料在哪里收的我都清楚”、“他那几本书都是在网上抄的”……说得唾沫星子乱飞,只不过这些话不好让买茶的消费者听到罢了。

普洱茶安全卫生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普洱茶安全卫生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一、安全卫生是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基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病从口入”,饮食不卫生不安全,又是百病之源。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发布了“强化国家食品控制体系的导则,———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该导则突出了食品安全,把保证食品安全放在质量的前面,可见食品安全性是食品质量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受消费者广泛喜爱的饮品,普洱茶的卫生安全性极其重要,一方面,普洱茶产品卫生品质保证是其能否作为商品的前提条件,是决定普洱茶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普洱茶产品的安全卫生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确保消费普洱茶产品时身心健康不被侵害的必需条件。

如上所说,卫生品质是决定普洱茶产品能否被安全食用,能否作为商品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来,普洱茶市场多次发生因卫生事件带来的严重冲击,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普洱茶曾一度热销日本,后由于螨虫事件,导致普洱茶在日本市场的发展遭受打击;又如在2001年普洱茶市场处于高速成长期时,《一周刊》“金门、广州、云南全线追踪普洱茶”借题大肆攻击普洱茶不卫生、不安全的不实报道,使得2002年普洱茶市场严重萎缩,产品积压,价格下跌,给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2005年下半年,普洱茶生产卫生风波再一次严重冲击了普洱茶市场的发展,这些事件都基于一些不实报道最终被平息,但它们都给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冲击,说明了普洱茶卫生安全问题的脆弱性。随着我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认证)的全面推进,卫生安全已成为普洱茶生产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而获得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等安全食品认证的普洱茶产品和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较高的评价和收益,卫生安全也将是普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提。

二、普洱茶安全卫生的涵义

普洱茶的安全卫生是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那么什么是普洱茶的卫生安全性呢?作为食品之一,普洱茶的卫生安全问题实际上从属于食品安全问题,它与食品安全相紧密联系,是食品安全的分枝,普洱茶的安全卫生是根据食品卫生的一般原则来实现的,因此首先弄清楚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一般原则是理清普洱茶的卫生安全问题所必需的。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食物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于生存的基础、食物经人类加工成为食品,在食品加工经营过程中,人和环境都会给食品造成有利或不利的影响、食品卫生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食品对人安全、有益,预防和控制食品污染、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关于食品的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1984年在题为《食品安全在卫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的文件中,曾把“食品安全”(foodsafety)与“食品卫生”(foodHygiene)作为同义词定义为:“即保证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造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健康并且适合人类食用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据此可以把普洱茶的安全卫生释为:为确保普洱茶在生产、加工、贮存、分配和制造过程中,确保普洱茶制品安全可靠,有益健康并且适合人类饮用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

严格来讲,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分属两个范畴,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表的《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把食品安全性与食品卫生分别定义为:食品安全性是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种担保”,食品卫生则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食品的安全性可区分为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两种不同的概念。绝对安全性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即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相对安全性则指:“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用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种食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其制作、食用方式是否合理,食用数量是否适当.还取决于食用者自身的一些内在条件。相对安全性的定义更符合生活实际,因此普洱茶的安全性一方面要强调其生产、加工、贮藏、流通中的卫生可靠,具体地讲:在普洱茶产品中不得检出或检出剂量不得超过某个阈限值之外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另一方面还要提倡科学饮用普洱茶。如饮用方式是否合理,饮用量是否适当等内容。

普洱茶口感名词解析


普洱茶口感名词解析

茶性:

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与苦涩度,以强弱形容。

茶质:

专指茶汤入口后,汤质饱满度、滑度、甜度、回甘、韵底,以及耐泡程度。以厚薄、重淡之分。

香气:

鲜叶因杀青、揉捻、干燥等制程产生香气,主要由游离型儿茶素所产生。口腔对于香气的感觉,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都可能感受到,依产区与制程差异,会有不同香气与感应位置。尤以吞咽间之香气,且能有层次变化是为上品。然而,普洱茶应避免上颚前端有高温烘干之甜香味,以及任何异杂味。

苦涩:

茶叶的苦多由内涵物质中的茶碱产生,涩感则由脂型儿茶素导致。一般来说,苦涩度与茶质茶性强烈厚重与否相关。然苦化甘、涩转甜的转化速度,代表茶种的适应性与制作成败。苦不化甘、涩不生津,则可能与茶种特性及制程不当有关。

青味:

杀青温度不足,锅内温低于180°C(锅外温度230℃以下),或是杀青时间不足所引起。

甘韵甜质:

甘与甜,是令品茶者最回味的部分。若品茶完后3-5分钟内,仍有喉头与两颊的回韵甘甜,是为佳品。

层次感:

层,重重叠叠;次,先后顺序。层次分二类:一是口中的香气与甘韵的转变,香气如何从舌面与上颚间的转换,甘韵如何从舌面、二颊,以及咽喉间的转换。第二种是每一泡茶汤香气口感的纵向转变。层次感通常容易出现在拼配茶与优质纯料茶菁中。

烟熏味:

少数民族传统制程中,揉茶后、毛茶干燥期间阴雨或是夜间无日照时,会以炭火低温熏干,木炭烟熏味由此而来。雨季茶亦有可能会出现烟味。

为什么普洱茶有特殊的口感和浓醇的滋味?


为什么普洱茶有特殊的口感和浓醇的滋味?

普洱茶,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加工而成的茶叶,饮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的茶文化中有着比较重要的位置,属于中国名茶之一。

普洱茶生茶微寒、熟茶性温,茶汤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等其他有机的营养元素,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健康绿色饮品。

长期的坚持饮用普洱茶,对于人体来说是有着非常好的医疗保健做用的,在日常生活中饮茶可以起到提神、防止疲劳、帮助消化,偶尔感染细菌疾病时,普洱茶对于一些较小的肠道细菌感染、口腔炎症,有着非常好的消除炎症、杀灭细菌的做用,夏天时候饮用普洱生茶还可以起到降温防署,生津止渴的作用。

普洱茶的发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其漫长的过程中,茶黄素和茶红素在氧化的过程中会变成茶褐素,这些茶褐素在沸水冲泡时候,都是可融于水的。所以茶汤就会由原来的亮黄色转变为红色,时间越长的红色也会慢慢的变为褐红色,红色会越来越透亮。这就是为什么时间越长汤色越来越红的原因。

茶叶在漫长的氧化过程中,新茶的苦涩口感慢慢的也被分解反应掉了。所以口感会越来越醇,茶汤也变得越来越红褐色,加上普洱茶原料不同的香气,形成了普洱茶的特有的口感和浓醇的滋味。

普洱茶:有些“山头茶”泡沫严重


普洱茶:有些“山头茶”泡沫严重

如果普洱茶行业能够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牢牢锁定品饮消费需求,那么市场仍有逐步扩大的可能。

当前普洱茶国家标准的定义中,有三个关键词: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这三个词分别对应着普洱茶的三个重要特点:第一,云南优良的生态,使得这里所出产的茶叶尤其“干净”;第二,大叶种茶,以其丰富的内质而闻名于世;第三,普洱茶的晒青工艺和后发酵陈化工艺,造就了普洱茶的独特内质,进而形成普洱茶相对其他茶而言的独特保健功效。如果普洱茶行业能够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牢牢锁定品饮消费需求,那么市场仍有逐步扩大的可能,而可收藏的年份茶市场将逐步成熟并继续细分。

普洱茶因在合适的储存条件下和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其品质因时而变的特性,产生了年份茶市场。与年份茶市场相对应,产生了收藏需求及其市场。而收藏需求作为中间需求,最终是为品饮需求服务的。不过,这种中间市场,却成为了普洱茶非常独特的一个市场特点。因此,可以认为,普洱茶市场主要由品饮市场和收藏市场组成。随着普洱茶市场的不断发展,品饮市场和收藏市场将有望形成一个动态平衡,不同年份的茶品也将形成一个动态的相对平衡。

此外,多数农产品的品质都与其产地关系密切,茶叶也是如此。包括土壤、地形、海拔、气候、光照等因素在内的“地利”,对于茶叶鲜叶的品质非常重要。而云南普洱茶产地的低纬度高海拔所导致的立体气候,形成了众多差异化的小生态环境,从而形成了茶叶品质的多样性。在普洱茶大众市场发展到目前规模的今天,再假以时日,必将出现稳定的小产区市场。一个很好的类比就是西方的红酒市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红酒大众市场和酒庄酒市场。

小产区市场,主要由普洱茶发烧友和老茶客组成,这些消费者大体属于玩家级或类专业级,喜欢钻研和把玩茶,有自己的品鉴标准,通常有自己的一个圈子并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随着普洱茶市场的逐步扩大,小产区也将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细分市场。近几年颇为热闹的易武(勐腊)、班章(勐海)、冰岛(双江)和景迈(澜沧)等“山头茶”,可以作为小产区的一个示例。之所以说“示例”,是因为目前被热捧的山头,其中有些总体产量规模过小,不足以成为稳定的细分市场,有些“山头”甚至泡沫严重。也即是“山头”概念和“小产区”概念,有交叉之处,但并不等同。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不妨将“山头”概念当做“小产区”概念的萌芽,将“酒庄酒”当做“小产区”概念未来前景的类比。而易武茶区是古代普洱茶的中心地区,它的这种自古出产顶级普洱茶产区的基因和血统,使得其有望在未来的小产区机会中拔得头筹。

“渥堆”决定普洱茶口感


“渥堆”决定普洱茶口感

热门收藏

在上周刚结束的深圳茶博会上,普洱茶依旧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不过,不少对普洱茶一知半解的消费者甚至连生茶和熟茶的概念都没搞清楚就贸然开始藏茶。据行家介绍,生茶和熟茶是工艺截然不同的两种普洱茶,并非像某些人宣传的“生茶存放一定时间后便可转化为熟茶”。生茶和熟茶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经过“渥堆”这道工序。

文/图记者郭晓昊

“在‘渥堆’工艺出现之前,市面上只有生茶,放得年头再久的也都是生茶。”合和昌茶业董事长钟广林告诉记者,“生普”和“熟普”具有本质上的区别,而绝非像某些人宣传的“生茶存放一定时间后即可转化为熟茶”。“许多茶友都问我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生普和熟普就像男人和女人,天生不同,男的一辈子都是男的,女的一辈子都是女的。”

据他介绍,普洱茶“渥堆”技术的成熟,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70年代初期,经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汤桂林、张诚等人研发成功后,再由昆明茶厂吴启英等人组团到广东学习、考察,将“渥堆”技术带回云南进行推广、普及。

普洱熟茶与生茶最大的差别在于“渥堆”,“渥堆”工序也左右着质量优劣的关键。每次取用青毛茶十吨左右为一“渥堆”单位,潮水量(洒水)视季节、茶箐级数与发酵度而定,通常是茶量的30%~50%左右,毛茶堆高度在一米左右。茶堆内部温度不可过高,视制作当地的温湿度与通风情况来进行翻堆,使茶箐充分均匀发酵,若堆心温度过高会导致焦心现象,即茶叶完全变黑焦炭化。经多次翻堆后,茶箐含水量接近正常时,便不再继续发热。整个渥堆工序时间,视所需发酵度状况不同而异,一般传统做法约四至六周。近几年有厂家为减轻堆味、增加口感而改良工艺,低温、少量多次潮水、长时间发酵,已将“渥堆”时间增长至八至十二周。

“渥堆”可加速茶叶发酵

“以前是‘爷爷做茶孙子卖’,因为普洱茶的自然转化时间较长,往往有几十年的巅峰期。为让消费者能早日喝到普洱茶,‘渥堆’工艺才逐渐普及起来。”钟广林表示,“在‘渥堆’期间,普洱茶的发酵要40多天,这样制成的熟茶毕竟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是人工催熟的,其品质和价值都与自然陈化的生普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据悉,部分2003年高品质生茶,放到现在要3000元一饼,甚至更高,其中包含了时间成本和存放成本,而同样年份的熟茶摆到现在也就五六百元一饼,今后的差价可能会更大。记者观察发现,由于中低档普洱茶市场已经过于饱和,合和昌、八角亭等坚持高端定位,从原材料开始把关,建立严格标准,无论做生茶或熟茶,在按既定标准收回毛茶后,再进一步考虑这款茶需要怎样拼配才发挥其最佳口感;熟茶则在拼配好后,再按一定比例放入发水池里面渥堆。钟广林表示,渥堆可以加速茶叶发酵,让消费者更早地感受到普洱茶的口味。不过,一旦处理不好会过熟、炭化。“有可能只有甜水、淡香,而缺乏丰富的内涵。”钟广林还认为,“茶叶应按加工工艺不同进行分类。例如云南的茶叶原料,按不同的加工工艺既可做成绿茶、红茶,也可以做成普洱茶,勐海地区的原料,更适合做出高品质的普洱茶。”

“渥堆”人工熟化除了氧化作用外,其发酵基本上是利用湿度来培养微生物,再借微生物产生大量的热能与分泌的酶来进行化学反应,使儿茶素与多醣类氧化降解,除了让茶汤有特殊香气与口感醇化外,许多抗氧化性成分更有益人体健康。在制作过程中,不同的温度、湿度及酸碱值,会产生不同的菌种,也因此对普洱茶质量起决定性的影响。

普洱茶的树龄与口感


普洱茶的树龄与口感

普洱茶的口感与她的树龄有很明显的关系,具体信息今天小编将为您介绍。

千年野生古茶树(树龄1000年以上)

树龄千年以上的古茶树,极其稀有,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树,一般胸径50cm、胸围160cm、树高15m以上。千年以上的古茶树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6-9对之间)完全不同。持嫩度高,一芽两叶,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树茶的三倍重。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普洱茶的价格也极高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最为明显。

大茶树(树龄500-1000年)

大茶树一般都是该茶园树龄最老的几棵或是最大的茶树王,云南滇南茶区的茶农,把树高5m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通常,大茶树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5-15m左右,树龄多在500-1000年之间。用大茶树嫩芽做的晒青绿茶叫做大树茶。正确采用普洱茶的泡法,茶汤温润,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口感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树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温润。

原生态古茶树(树龄300-500)

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原生态古茶树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

生态古茶树(树龄100-200)

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生态古茶树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大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

老茶树(树龄60-100年)

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

小茶树(树龄35-60年)

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明显不足,多为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

台地茶树(树龄0-35年)

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以及普洱茶的价格叫前几种树龄的普洱茶最低,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

普洱茶的基本味觉因素


普洱茶的基本味觉因素

普洱茶生长于高海拔地区,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环境非常好。普洱茶也就是选用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从茶树上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三叶等采摘,经过加工制成毛茶、再把毛茶按不同比例的搭配,再次经过工序制成普洱茶饼,因内含物质丰富,就形成了普洱茶多变的口感。我们一开始喝茶的时候,其实从茶汤进入口腔那个时间,是可以感觉到茶汤给我们带来的滋味,有的茶是先涩后苦、也有的茶是先苦后涩,过一会还会有甜味,不管怎么样,茶与水相融后,的确是有了不一样的味道。那这些味觉是怎么来的呢?有哪些因素能使茶汤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今天简单的先来了解下:

普洱茶的基本味觉因素

苦味

主要由茶多酚、咖啡碱构成茶汤的苦味,苦味是所有的茶都不可缺少的滋味,如果没有苦味,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涩味

涩味是口腔中感到干燥、收敛的一种感觉。主要是茶多酚在起作用。苦味、涩味共同形成了茶汤的浓度、刺激性。鲜味

类似味精的鲜爽味,主要由茶中的氨基酸构成。鲜味能缓解茶的苦涩味,增强甜味,嫩茶的鲜味尤其明显。

甜味

主要由茶中的氨基酸、糖类物质构成。甜味是人人都喜欢的味道,苦与甜的平衡是茶最让人着迷的因素之一。

看了以上几点,也大概知道了会产生这些滋味是因为茶叶的内含物质在起着作用,所以我们喝茶时候才会有这些味觉存在。

那些“同名同姓”的普洱茶山和山头 你都能分辨么?


那些“同名同姓”的普洱茶山和山头你都能分辨么?

历史上的普洱茶产地位于遥远、偏僻的滇西南境内,世世代代与茶树相伴而居的滇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水平的远远落后于更为发达的中原内地。

所以对他们对所居之地、所用之物的命名词汇十分缺乏,甚至对与其紧密联系的族群之人,大多都安排行以“X大、X二、X三…”依次命名,至今南糯山、布朗山、和易武茶山等一带的少数民族还保存着这种命名习惯,他们居住的寨子中,往往十多户人家,同命同性的小孩就有七八个之多。同样,普洱茶原料的重要产地也就多了很多同名同姓的茶山和山头。

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同名同姓”的普洱茶山和山头,尽管地方相隔甚远,所产之茶品质均是一流,名气也都很大!又往往容易弄混淆,必须追根溯源,分别对它们的详细家世详细了解,方能一一甄别。

三角关系——三个大雪山

喝普洱茶的都知道,有一款茶叫大雪山,大多茶友也知道这个大雪山是一款临沧茶,可你知道临沧有几个大雪山吗?这款茶又是属于哪个大雪山呢?

从地理位置上看:临沧有三个大雪山:邦马大雪山、邦东大雪山、和永德大雪山。这三个大雪山从地图上看,邦马在下,永德和邦东分居上方两侧,连上线像一个倒三角形。

1、邦马大雪山

属于云南临沧市的双江县勐库镇,位于临沧市的东南,邦马大雪山的主峰即“勐库大雪山”,海拔3233.5米。通产我们听到的“大雪山”如果不指明具体地点,多指邦马大雪山。以冰岛为首的著名的勐库十八寨东西半山的名茶都在这片。

2、邦东大雪山

属临沧市临翔区,位于东北方向的澜沧江西岸。通常我们所说的“临沧大雪山”就是指邦东大雪山。邦东、昔归、那罕等名茶便出自此山。

3、永德大雪山

属永德县,位于临沧市以西北部,永德也是临沧一大重要茶区,有“普洱茶味精”之称的忙肺茶山便位于永德县勐板镇,大雪山乡的曼来茶山也是临沧重要的古茶树资源。

大小关系——两个勐宋

普洱茶最出名的产区西双版纳有两个勐宋茶山,根据其行政辖区大小,分别有“大勐宋”和“小勐宋”之称。

1、大勐宋

勐海的勐宋是个乡名,版纳人称之为大勐宋。勐宋古茶山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拥有古茶园3800亩,又以那卡、保塘等寨子的茶最为出名。

2、小勐宋

位于景洪市勐龙镇的勐宋村委会,版纳人称之为小勐宋。从西双版纳州州府景洪市出去还有100多公里,它独居南隅不与任何茶山相连,距最近的布朗茶山也有五六十公里,山路遥远,云遮雾盖,由于没有受到多少人为摧残,几千亩古茶树长得枝繁叶浓,油绿光鲜,全无裸枝光杆的现象,看上去浓浓密密,铺山盖沟,大气而盎然,小勐宋古树茶味道浓烈,苦味较重,回甘持久耐泡。在普洱茶界有苦茶之乡的美誉。

包含关系——两个景谷

景谷县有个景谷乡,景谷乡有条景谷街,从景谷街去苦竹山采茶。

1、景谷县

普洱市有一个县叫景谷,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古称"勐卧",傣语"勐"为地方;"卧"为井,意思为有盐井的地方。景谷县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树约30042亩,在景谷县有名的古茶山共有五座,即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南板黄草坝古茶山,联合龙塘古茶山,团结古茶山。著名的景谷大白茶便是产于景谷县民乐乡大村秧塔。当然大名鼎鼎的景谷茶代表却是出自文山古茶山的苦竹山茶,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文东村以糖香型为代表的古茶树。

2、小景谷

景谷县有个景谷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景谷,历史上云南沱茶的前身“谷茶”便出自小景谷。位于小景谷东北的苦竹山便是景谷县乃至整个普洱市最出名的茶山之一。

南辕北辙——两个曼糯

两个曼糯同在勐海县,都是布朗族寨子,一个是版纳十二大茶山之一,一个是当今最具炒作价值的布朗山的名寨之一,都在版纳的边界,却一个向北,一个往南。

1、勐往曼糯

澜沧江流出普洱便进入西双版纳,进入西双版纳后滋润的第一块土地便是勐往乡了,曼糯就在这里,是勐住乡最大的布朗族聚居地,也是勐海位置最靠北的古茶园,2000多亩尚存的古茶园,便是曼糯留给人们为它重新定位的珍贵史料。

2、布朗山曼糯

曼:寨子;糯:鸡嗦果,因果多得名。该村属于边境村寨,山上野果野花特多。曼糯村与缅甸接壤,村民出入便捷。在寨周围的森林中,遍布古茶树,都属于原始“大叶”见证了茶树种植历史。这个茶区的茶叶具有“白毫显著,芽尖厚亮,滋味厚重、浓烈、霸道、回甘,耐泡、穿透力强”的特点,是制作普洱茶的绝好原料。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25个山头普洱茶的基本特性和口感》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和白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