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普洱茶】

全国茶叶标准园引领普洱茶产业发展

参加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茶叶)创建培训的代表,在祖祥高山茶园参观考察

祖祥高山茶园茶中有林

记者钟云文/图

核心提示:

目前,普洱市已建成多个全国茶业标准园。全国茶叶标准园创建以产业平台的方式,成为普洱探索茶业产业化的示范路径,为普洱从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业转型,提供了新动能和鲜活的成长样本。

茶叶标准园,是全国性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本,但是又有显性的区域现代农业特色。普洱作为云南省的茶叶大市,在茶产业发展的探索中迈出了新的步伐。

现场

“茶叶标准园建设令人震撼”

6月28日,经过前几天雨水的“洗礼”,普洱的空气格外清新。下午1时,参加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茶叶)创建培训的16个省(自治区)的120多名代表登车启程,来到普洱祖祥高山茶园,对普洱的茶叶标准园建设进行参观考察。

创建“农业部茶叶标准园”是国家农业部近年来对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是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营方式创新,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创建项目对茶园的环境、空气、土壤等生态环境和灌溉用水、基础设施、栽培管理、施肥除虫、员工培训等都有严格的规范,明确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必须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2001年以来,普洱以茶叶标准园建设为抓手,推动普洱茶叶产业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方面再上新台阶,加速引领茶产业转型升级。此次培训现场考察点就包括我市茶叶标准园建设样板——普洱祖祥高山茶园。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是农业部茶叶标准化示范创建基地之一,拥有有机茶连片生产基地2000亩。其位于大山深处,森林覆盖率高,终年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湿度大,生态环境特优,是公认的全国茶叶生产适宜区之一。

“相对传统的茶园,标准化茶园采用更先进、更标准的技术,比如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禁止使用化学农药,从根本上确保茶叶产品的品质。”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负责人董祖祥告诉记者,通过“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项目的实施,企业尝到了甜头。目前,企业年加工生产能力达4500多吨,产量、产值同期相比增长;茶农收入也“水涨船高”,年户均增收20000多元,并幅射带动附近村民进行有机茶园改造2万亩。

“参观了祖祥高山茶园之后,感受很深。普洱茶叶标准园建设的起点高,示范引领作用很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朝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得益于园区合理的规划,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李朝昌告诉记者,他回去后还要带队来普洱学习管理生态茶园的经验,特别是茶叶标准园建设规划方面的经验。

在参观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大产茶区的专家都找到了“目标”和“榜样”。来自中国名茶“信阳毛尖”产地——河南省信阳市的黎登峰先生在祖祥高山茶园基地不停地用手机拍摄视频。和记者聊起“观后感”,黎登峰说“非常震撼”,并直言“我们也是生产有机茶的,普洱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普洱标准化茶园不仅自然环境优越,而且生物防治和有机物的运用做得好。”黎登峰说,“我要把普洱管理生态茶园方面好的做法、先进的经验带回去,把我们自己的国家级茶叶标准园建设好!”

探访

一个茶叶标准园的成长史

核心提示: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是全国茶叶标准园,公司每年生产的六成以上的有机茶出口欧洲、美国和日本,每公斤价格近300元,是国内市场价格的2倍多。2013年,其中约800公斤精选的“有机春茶”每公斤价格达2000多欧元。

在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相关负责人看来,祖祥高山茶叶在国外市场连续多年一路走俏,与坚持走茶叶标准化道路发展有机茶密不可分。近日,记者走进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探访祖祥高山茶叶发展背后的故事。

●茶中有林打造有机茶园

6月28日,记者走进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放眼望去,环绕一湾碧水,漫山遍野茶树葱绿,与别处在烈日下泛黄的茶园形成了鲜明对比。

“与普通茶园不同,我们的茶园每亩土地只种植8到10棵茶树,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负责人董祖祥告诉记者,为了建好茶园,他先后前往多地考察。建设之初,高山祖祥茶园就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种植,在采用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虫黄板等物理防控手段的同时,注重茶园的生态防控。

在祖祥高山茶园内,除了茶树,还有大花紫薇树、药用香樟和杨梅树,林茶间种,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系统,为生态茶园建起了一道“生态屏障”。“比如樟树上的虫可以吃掉茶树上的虫,杨梅树的虫又会吃掉樟树的虫。”董祖祥说。目前,祖祥高山茶园拥有有机茶园基地2000亩。

祖祥高山茶园生产的有机茶,先后通过了国内OTRDC有机认证、欧盟EU有机认证、美国NOP有机认证、日本JAS有机认证、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QS认证)等多项国内外质量认证,该公司商标“无量翠环”“祖祥+TEA+图形”先后获“云南省著名商标”认定;“无量翠环”产品先后获第八届国际名茶评比银奖和第四届中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成果金奖;“祖祥”宫廷普洱茶(熟饼)先后获“新中国六十华诞‘国庆杯’”云南名优茶金鼎奖,“云南茶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辉煌杯’”云南名优茶金奖;并先后获“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重点省级龙头企业”“云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荣誉称号。

●有机成就精品

十多年前,思茅区大力发展茶产业,祖祥高山茶园创始人董祖祥加入到种茶“大军”。但他“特立独行”走了一条有机茶之路:在承包经营的2000多亩茶地上,从种植、管护到采收都不使用化肥、农药。肥料全部是农家肥,治病虫害则使用“三宝”——灯光粘板、鸡、蜘蛛。

较之于化肥,每亩茶园使用农家肥的投入是化肥投入的2倍多。因为不使用农药,每亩茶园的产量要比一般茶园低三分之一。

其间,董祖祥遭遇了市场、资金等困难,但他坚持下来了。

“有机”的春天终于来临了。经过严格检验,欧盟、美国等地相关机构派人员直接到董祖祥的茶园随机抽样检验,结论是其茶叶的几百项标准全部达到国际最严格的有机农产品要求。这成为董祖祥的茶品走进欧美市场的“通行证”。

董祖祥成了当地茶农的领头人,也成了有机茶的一个“标杆”。他组建了茶叶公司,与海外多个代理商建立了长期业务联系。他还牵头成立了一个茶叶合作社,引导周围农户以“不施化肥农药”方式进行管护,茶园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

●标准化加速市场化

“祖祥高山茶园的成功之路,偶然中带着必然。为了推进祖祥茶园有机茶持续稳定发展,我们开始建设高标准茶园。我们从加强投入品控制抓起,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在加工工艺上不断提高、改进。”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建设高标准茶园以来,祖祥高山茶园在有机茶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了。

为了杀灭虫害,他们在茶园里养鸡,并按标准配置了杀虫灯和粘虫板,还以抓到一条虫就支付五分钱的方式鼓励茶农不使用农药。

在肥料使用上,祖祥高山茶园形成只用羊粪、塘泥及其它生物制剂渥堆发酵的自有配方农家肥,只使用经有机认证的有机肥。

而在茶园建设上,祖祥高山茶园明确了按每亩茶园种植8至10棵树苗,不少于6种树种的技术要求,高标准进行标准生态茶园建设,并在茶园里安装了滴灌装备。因此,祖祥茶园的茶叶保持了茶叶传统的风味特色,茶香持久温和,口感饱满回甜,并带有优雅的兰花香气,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好评。

在加工工艺上,2015年,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新建的标准化、规范化年产4500吨有机茶的生产车间建成投产,形成了绿茶、红茶及普洱茶的产品线。

标准园建设确保茶叶质量的稳定,客户更加放心,在市场销售上也取得了新进展。

在销售市场上,目前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还通过自建连锁专卖店和授权经销商两种销售模式,在全国市场构建销售网络,北京马连道茶城和普洱城区均开设有祖祥高山茶园旗舰店,在广东省东莞市还设有祖祥高山茶园公司的办事处和专卖店。目前,祖祥高山茶园公司的产品已经在北京、昆明、甘肃、湖南、陕西、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

另外,国外贸易取得新进展。据悉,从2011年起,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便通过第24届德国纽伦堡有机产品博览会、波兰第十八届世界茶叶博览会等有机食品展会和国际茶叶展会等活动,开拓了国外市场。目前,公司已经跟德国、美国、法国、日本、巴西等国建立合作关系。与星巴克公司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与德国的kktee公司合作等,进一步开拓了国外市场,公司的产品研发和客户服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14年,该公司出口产品21.7吨,创造外汇收入330万元。“下一步,在保证茶园面积稳定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标准化,注重产品品质提高的同时,加大培育力度,打响品牌。”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负责人董祖祥说。

cY260.com编辑推荐

普洱思茅区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引领茶产业发展


普洱思茅区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引领茶产业发展

近年来,普洱市思茅区按照市委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大品牌战略要求,以现代农业引领茶产业发展,有计划、有步骤推进生态茶园建设,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止2012年底,全区茶园面积达14.3万亩,采摘面积12.3万亩,茶叶产量14500吨,实现茶产业产值7.59亿元,同比增长63.5%。已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为1.94万亩,有机茶园转换面积2.13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2.4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11.8万亩。现有茶叶生产企业189户,其中茶叶初制所93户,绿茶精制企业14户,普洱茶企业82户;年生产加工能力500吨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10户,其中省级1户、市级4户、区级5户;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茶叶品牌有65个,获云南省著名商标2个,初步形成了以国际有机认证“祖祥”、“原生”及国内有机认证“龙生”、“古普洱”、“双兄”、“帕卡”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知名品牌。今年全区春茶产量3200吨,同比增300吨,增长10.3%;产值10.25亿元,同比增2.11亿元,增长25.9%。

据统计,思茅区茶园面积13.64万亩,按每亩茶园种植10株覆荫树不少于6种树种的标准实施13.64万亩,种植覆荫树167万株。完成市、区、乡(镇)领导生态茶园建设示范样板65块4.3万亩,其中:市级领导示范样板5块0.5万亩,区级领导示范样板29块1.88万亩,乡(镇)领导示范样板31块1.93万亩。实施高密度留养茶园0.2万亩;生态茶园建设套种绿肥示范样板0.2万亩;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为1.94万亩,有机茶园转换面积2.13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2.4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11.8万亩。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任务32个;完成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园登记7个乡(镇)、60个村委会、22家茶产业、11386农户、13.5万亩,建立生态茶园建设农资专用服务门市(店)14个;组织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培训247场次,培训人数12033人次;共投入生态茶园建设资金4041.388万元,其中:2010年投入619万元,2011年投入500.3万元,2012年投入2922.088万元;投入600万元对12户茶叶初制所进行改造;投入180万元对两户省级茶叶龙头企业进行扶持。

七彩云南引领茶行业标准:首个企业“普洱茶综合标准”出炉


七彩云南引领茶行业标准:首个企业“普洱茶综合标准”出炉

11月21——25日,2013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于在广州琶洲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隆重召开,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专业茶业博览会,广州茶博会历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行业发展。本届茶博会最亮点最抢眼的盛事,是21日下午在茶博会中心舞台隆重举办“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综合标准暨‘一片可以喝的收藏艺术品——作品壹号’”新闻发布会。一流企业引领行业标准近年来,普洱茶以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和独有的健康保健功效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伴随着“普洱茶热”的兴起和普洱茶市场规范化的发展,消费者对于普洱茶品质的综合要求也日益提高。这种要求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普洱茶本身健康品饮功效以及口感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对普洱茶投资收藏价值的追求。七彩云南茶业是国内屈指可数的普洱茶龙头企业之一,多年来秉承“好茶为你”的品牌理念,一直坚持在种植、选料、生产、品控、包装、存储等全产业链环节坚持高要求、高标准,精细到每一个环节,为消费者奉献优质好茶。“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在综合了多年的实践经验与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经过有关部门、科研专家的反复研讨,首个由普洱茶企业提出的《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综合标准在本届茶博会隆重发布。该标准凝聚了七彩云南茶业长期以来在种植和制茶方面的实践,是七彩云南茶业专家研发团队经多年研究制定的从茶园、原料、生产、溯源等多环节、全产业链更高要求的普洱茶制茶标准。与普洱茶行业遵守的“普洱茶国家标准”相比,《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综合标准定义了七彩云南茶业更安全、更严谨、更规范化、更高标准的一套操作规程,从选料上,缩小了茶叶黄金产区的范围,各项理化指标更为严格;茶园管理规程、茶叶加工按照七彩云南万亩生态有机茶园的种植标准和茶叶加工标准,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更为严格和细致全面;同时,规范了七彩云南普洱茶贮存技术的各项指标,增加了古树茶追溯规程等。该标准的颁布,将为七彩云南茶业打造出更完善、更标准的制茶理念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对普洱茶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强而有力的助推作用。从茶园到茶杯,《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综合标准的发布,体现了一个企业对细节的专注和用心,对消费者的真诚和负责。高标准打造高体验作为开门七件事中的“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的普洱茶更是备受人们青睐。按照高标准、高要求打造出来的普洱茶,无论在品饮口感上、健康功效上,还是投资收藏价值上,都将给予消费者更优质的感受和体验。按照《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综合标准生产的普洱茶,首先,原料更优质,口感更好:根据长期的评审研究和实际制茶经验,《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综合标准进一步锁定了黄金核心产区的范围,这些核心产区范围内出产的茶菁,已经被证明是口感更好、内含物质更丰富、更适宜制作普洱茶的原料。其次,健康功效更高:在《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综合标准里,对于普洱茶一些有益内含物质(如茶多酚)的检测标准,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高,意味着按照《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综合标准生产的普洱茶,对人体有更好的保健功效。第三,品饮更安全:《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综合标准增加了一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未强制要求检测的项目,并增加了检测的次数,保证每一片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普洱茶更优质更安全。第四,首次增加了古树茶追溯体系,能够追溯到每一片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的源头,增加了消费者投资收藏的保障。七彩云南茶业以高标准严格要求,打造安全优质的普洱茶代表作,为消费者奉献更纯正、更健康的、更安全保障和收藏价值的“百分普洱”。全球首款跨界艺术收藏茶——“作品壹号”在举办了隆重的“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综合标准”发布后,一款由七彩云南茶业尽心打造的全球首款跨界艺术收藏茶——【作品壹号】也在本次发布会上首次正式亮相。该茶品以“跨界、艺术”为理念打造的高端收藏普洱茶,不仅茶品珍稀罕有,连同茶品包装、与茶品同时限量发行的典藏艺术品,都值得品鉴与珍藏。值得一提的是,该款茶不仅代表庆沣祥古法制茶技艺的高峰之作,更是全球首款拥有生产履历“电子身份”的普洱茶,是七彩云南“古树茶追溯体系”的首次应用。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使其具备与艺术收藏品一样的“永隽经典”的价值。七彩云南庆沣祥【作品壹号】——全球首款“跨界艺术收藏茶”的打造,正是源于这一理念。“跨界”具备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地域跨界”,该款茶品是首款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携手台湾中华普洱茶交流协会倾力打造的收藏品,具备两岸茶文化交流的深刻意义。第二层含义是“艺术跨界”,【作品壹号】配有一幅1:1的国际绘画界公认巨作——潘玉良自画像,潘玉良是30年代留法世界级华人女画家、雕塑家,其自画像融合了印象派技术及东方艺术情调,极具观赏价值;与【作品壹号】超限量顶级礼盒配套的还有一套名为“龙尊”的限量版瓷器,该套瓷器由国际创意大师王侠军精心创造设计,以中华民族的图腾“龙”为主题,展现中国瓷文化之至尊大美,该套瓷器全球仅限量发行222套,弥足珍贵。此外,【作品壹号】的包装棉纸采用来自台湾“凤髓笺”文化用纸,“凤髓笺”曾是著名画家张大千的专用画纸,不仅文化意蕴深厚,更具备传承经典、永续价值之意义。从茶品本身的收藏价值而言,【作品壹号】特选老班章有机生态古茶园内生长健壮、大乔木古茶树的早春鲜叶为原料,沿袭庆沣祥古法制茶技全手工精制而成。数百年的古茶树本身,如国宝一样珍贵稀少,这也就注定了【作品壹号】一次只能诞生1772片,而“1772”是百年茶庄“庆沣祥”始建之年代,这一发行数字,亦是为纪念庆沣祥茶庄的百年风雨辉煌历程。除了原料珍稀罕有,【作品壹号】还是一款大师倾力打造的茶品。它的缔造者是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研究院张俊院长,张院长30载专业事茶,多次代表云南茶界在国际国内做学术交流及宣传;获十余项科技进步奖,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编著出版多部普洱茶专著,被誉为“云茶1号发明人”和“紫鹃之父”。【作品壹号】由张院长独创工艺打造。【作品壹号】茶品的价值,还体现在专注打造的每一个完美细节上。易武笋壳、云南西双版纳的水冬瓜木箱这一切细节的考虑都是为了还原普洱茶最原生态的保存方式,给予【作品壹号】最佳的保存环境。除此之外,【作品壹号】还是全球首款拥有“产品履历电子身份证”的顶级普洱收藏茶。藏家通过扫描RFID电子身份证,可以读取茶园、古树茶的履历等详细信息,增添收藏价值,更方便藏家鉴别藏品的真伪性。【作品壹号】跨越时空,归集所有岁月沉淀,超越单一价值累加,是一片可以喝的收藏艺术品,也是当代普洱的典范之作。

标准化- 普洱茶发展的基石


标准化-普洱茶发展的基石

最近的文字,说到普洱茶中庸之道,有感于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普洱茶产业状况。各种追求、理念让人目不暇接。这种凌乱之中,让不少人迷失了方向,今天追求这样,明天又追求另外的东西。

今天的世界,网络信息化来得太快,喝茶者、藏茶者、制茶者,市场已经形成了及时互动,理念相互影响着。如果没有清晰正确的理念,只能在普洱茶大潮中随波逐流,是否有所收获不得而知。而理念正确者,不为浮躁所动,坚持理念,坚持一些处事的规范,有这份耐心,作为一个“庸者”(庸,坚持也),在普洱茶领域里必定有所收获。

简单看看普洱茶界的一些躁动:

有追寻历史的,复古理念,或“概念”就十分流行,什么“xx工艺”?什么“古法制造”,如果再加入了地域、山头之别,加入了文化的内涵,加入了“纪念”的意义,会让人肃然起敬。

有追求“创新”的,创新是普洱茶发展的动力自不必说。现在,也有某些过分的躁动,以及某些不合时宜的创新。

微生物概念、医药概念纷纷引入,拓展了普洱茶的视野。但就茶而论,是一种饮品,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农产品,至今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

普洱茶,可能成为“保健功能食品”,但,按“功能食品”要求的规范去做,还要走很长的路,不是一般企业能够做的,普洱茶也可能经过深加工成为药品,但这些产品最后都脱离了茶,成了其他产品,非普洱茶也。

如此说来,对制茶人或即将投资于普洱茶制茶业的人,记住“普洱茶是饮品、普洱茶是农产品、普洱茶是食品”的概念尤为重要。

而某些不合时宜创新,如“轻柔捻、松泡条索,仿造大树茶的做法”,这是市场的误区,消费者简单的以为“大条索”就是“乔木茶”(通俗的概念,不准确的说法)大树茶,这样,经某些不良商人,或不懂的商人(他们自以为是古法,或传统制法,反而上山指导茶农。),形成毛茶初制加工的错误导向。这种做法,导致茶菁内质单薄,最终饼茶产品,有其形而无其味也。。。。还有很多,“不杀青”制法,部分红茶发酵制法等,都是不按标准规范的胡乱“创新”。

既然,定位了普洱茶是一种饮品、食品,那么标准,就是这个产业的基础了。

古法制茶,又没有标准?

有!故茶山的先民传承至今,制造晒青茶,对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的少数民族来说,是基本的技能。

老字号、古董茶,有没有标准?

有。看着史料,以及民间通俗的制茶语言。为过去的标准,感到叹服。

老字号,古董茶的内飞,都要说到,“精选某某春尖”,“拣剔xx嫩芽”,。。。。。“请认准内飞”等。

史料上还有一些,当年茶饼配方的描述,可以说老字号正是以标准、配方为核心竞争力的。

分享一下当年标准,以及配方的用语:

尖子茶、二梭、黑条、粗茶;头水、二水、谷花茶。。。。。

尖子茶:比较细嫩,带芽茶比较多的茶,推测,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采摘加工,类似现在的1-4级晒青毛茶。这部分料主要是春茶,这就有了老茶品上春尖的描述。而第一波春茶,往往含有一定的小黄片,所以某些古董茶内飞上说“拣剔透心”,表明他们加工精细,挑拣尽了这些小黄片。

二梭,类似于现在的5-6级茶,有嫩度,也带有一定的毫,老字号多用来做盖茶也。

而“黑条茶”,是成熟度稍高,肥壮少芽毫的茶叶,类似7-9级晒青毛茶了,这部分茶叶,条索肥壮尚紧结,揉捻稍重,色泽自然乌润,所以称为“黑条”。

而粗茶,则是十级或级外了。

综观历史上老字号配方的产品,圆茶以及饼茶,用尖子、二梭、黑条拼配制成,而藏销之“紧茶”(牛心茶、蘑菇茶),则低一个档次,用二梭、黑条、粗茶加工。

回顾这些历史,可以看出标准与配方的重要性。

许多追求“大树茶纯料”的制茶人或消费者,获取、研究这些历史信息,无疑会受益非浅。

2004年以来,继承勐海茶厂传统,以及标准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首先,2005年组织重新制定了企业标准,这就是包装上可以见到的产品标准:“Q/MHC0002-2005”(普洱茶熟茶标准),“Q/MHC0003-2005”(青茶标准)。

标准里,严格按照国家强制的标签标识管理规定:GB7718-2004“食品预包装通则”的规定,规范了批次等定义。

2004年前,一个批次,按贸易方便性确定,为100件产品,是历史因素使然。新标准执行后,2005年开始,一个批次的定义,按GB7718规定,执行“一次拼配,在一个加工周期内完成的产品”为一个批号,每批产品就不是定额的了。

标准化普洱茶产品,是普洱茶走向世界的基础,人们在发挥普洱茶个性的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2004年以来,我设计的所有产品,都遵循了这个理念。新配方的确立,如勐海之春、勐海之星、金针白莲、0622、V93等,都是在充分考虑原料、工艺的基础上,实现能够重复,能够量产的方案。

普洱茶,会在标准中,在产品配方的风格化下,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中获得发展。

如果说,普洱茶营销的最高境界,可以实现期货交易,或者是象荷兰花卉一样搞拍卖,标准化必不可少。目前可以实现这种愿望的产品,莫过于大益标准化的产品,7572、7542、7262、......等。这就是标准的典范与力量。

还有没展开的,再叙了。。。。

普洱茶产业 标准混乱致市场混乱


普洱茶产业标准混乱致市场混乱

“不论是《盛世普洱一跤跌走200亿》还是《普洱茶神话幕后有“黑手”》的报道,我都仔细读了,但您们的报道只揭示了当下普洱茶之乱的表面现象,其根本性的问题是出在‘普洱茶的标准’上”一位曾参与编制《云南省普洱茶综合标准》的成员说。

开创性的“原普洱茶”概念

05年以前,尽管云南已施行了两个普洱茶标准(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03—2003、农业部行业标准NY/T779—2004),但因仅是推荐性产品标准,缺乏“从山头到茶杯”的全过程规范标准管理。

云南省农业厅一官员说:“05年以后,随着云南普洱茶市场的骤热,厂家、商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多到一个县就有559家普洱茶生产厂,由此带来了卫生、质量等一系列影响云南普洱茶声誉的问题。”

从产业健康发展角度出发,2005年6月,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牵头成立了“普洱茶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办公室”(以下简称:新标准),并设立了由15名专家组成的编制小组。

“但是在新标准的起草过程中,围绕晒青茶(普洱茶原料,俗称生茶)是否算普洱茶等问题?专家、厂家、商家等各种利益主体,纷争不断”省生物资源创新办主任助理程达说。

程达提供给记者“诌议普洱茶”的资料显示:当时,有专家认为,晒青茶属于绿茶,是中国茶叶界几十年来的共识和基本常识,不能定义为“普洱茶”。要对科学、对消费者负责。反之认为,古时候的普洱茶就是指晒青茶,应该尊重历史。如果仅包括后发酵茶,那么普洱茶的历史就只有几十年,而不是几百上千年。

后一种观点,实际上代表了厂家、商家等利益主体的主张。如果不把晒青茶(生茶)纳入普洱茶范畴,茶企的产量和业绩将受到很大影响;因为按“后发酵茶”定义为普洱茶的话,不仅生产工艺复杂,而且周期长,显然对茶企的市场拓展很不利。

一边需要规范生产、规范市场,尽可能为茶企预留生存空间;而另一边要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产业健康发展。

纷争不下中,程达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把晒青茶(生茶)称为“原普洱茶”,这既表明了普洱茶的原料身份,又准确定位了普洱茶在完成后发酵过程前的原始状态。将经后发酵加工的称为“普洱茶”。

一只苹果成了普洱榜样

此方案得到了编制小组的一致认可,并写入“新标准讨论稿”。但令编制小组大感意外的是,曾引发最大纷争的普洱茶定义,在报到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后发生逆转——生茶被纳入普洱茶范畴。

对省质监局主导下出现的这一结果,专家组部分成员表示了极大不满,但得到的回答却是:红苹果、绿苹果都能称为“苹果”,为什么生茶就不能算是普洱茶?

为此,有专家组成员拒绝继续参与新标准的编制,并婉拒新标准最后一次评审会的出席和发言。

记者在向省质监局求证这些说法时,有官员认为事过境迁,没有必要再讨论,而且新标准是经国家层面认可过的,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左右的。

对现施行的新标准是否有缺失等问题,时任专家组组长的沈柏华教授,在接受记者电话访问时表达了“胳膊扭不过大腿,现在讨论使人郁闷”后就挂断了电话。

程达认为,将生茶纳入普洱茶定义,既混淆了两类从外观到内在品质、成份都完全不同的茶品,又因原料和产品同称普洱茶,把消费者“忽悠”得找不到北。民间虽有把晒青茶(原料)称为“生茶”;把普洱茶(产品)称为“熟茶”的说法,但时下哪个厂家在产品上标明“普洱生茶”或“普洱熟茶”?

“将生茶纳入普洱茶,迎合茶企和政府的愿望。因为对茶企来说,有了更大了运作空间;对政府来说,普洱茶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了。”

云南省茶业协会秘书长邹家驹说,将一个需要规范、科学性的产品定义,掺进不同利益主体的意见,必然会出现不该出的问题。据邹回忆,在标准最后的评审会结束后,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骆少君也曾私下表示,不久将来,云南人将被自己搬弄的石头砸到自己的脚。

政府缺位市场受罚

省人大农业工作委员会主任潘政扬也认为,普洱生茶作为一种绿茶,在新标准中应该有严格的区分,同时,在产品包装上也应强制注明,即用“普洱生茶”和“普洱茶”两个概念来表述。

省茶业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副会长表示,新标准定义不严肃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后期管理缺位,使云南普洱茶这个本应担负做大做强的产业,被一些图利忘义商家肆意蹂躏,搞得消费者一头雾水,失信于普洱茶的保健功效,成为这次普洱茶大降价的导火索之一。

据了解,由于晒青茶也称为“普洱茶”,而且“享受”普洱茶的高价格“待遇”,自然商家开始转向大量生产晒青茶,少做熟茶或不做。因为做熟茶不仅工艺复杂,而且周期长。

因此,云南省的普洱茶生产企业从2005年前的3000多个,猛增到当下的4500余家,造成原料供应紧张,价格飞涨;到市场环节又被商家和投机者“狂炒”,致使今年4月份后,云南数个知名大品牌普洱茶生产企业的产品价格“大跳水”。

与此同时,还给云南茶叶格局带来了一系列危害。一是由于普洱茶原料价格的高涨,以往一直由政府提供补贴方式指定下关茶厂生产专供藏区的“边销茶”,也因部分商家的囤积等行为,使原本每块17元的边销茶涨到60—80元。二是晒青毛茶价格的飞涨,使素有“世界红茶第一车间”滇红集团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三是香港、东南亚等普洱茶的传统主销区,因产品价格的急剧上涨,当地茶商开始转向越南等国采购。

潘政扬透露,目前,省人大正在调研制定“普洱茶地方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规范普洱茶的生产、流通等环节。目前该草案已进入议案阶段。

不过,大部分业界人士还认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发展期,出现各种炒作的概念和定义并不奇怪,关键是产业或行业主管部门应有长远的主导,不应缺位,听凭厂家和商家的炒作,这将使复杂的局面变得更加复杂。

品质引领普洱市茶产业未来走向


品质引领普洱市茶产业未来走向

近日,笔者写的《普洱茶行业将进入品质时代》一文在业内引起不小的反响。提出“品质时代”的概念,并不是说以前普洱茶行业不太注重品质,而是说品质在未来将得到空前的强调,成为茶企乃至茶区决胜未来的终极武器。

《普洱茶行业将进入品质时代》主要谈的是,茶企该如何布局未来。而本文想从大茶区的角度来探讨,普洱茶行业进入“品质时代”,将给普洱市茶产业带来哪些空前的黄金大发展机会。这仅仅是笔者的一家之言,权当抛砖引玉,期待方家指正。

众所周知,云南主要有三大茶区,即普洱、临沧、版纳。就宣传与茶产业的深度培育而言,没有比普洱市委、市政府做的实事更多的了。但长期以来,让人不解的是,普洱市在布局茶产业方面发了那么多的力,虽然普洱市的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名气、茶价及品牌企业的影响力等方面不如版纳,甚至不如后起的临沧。而这两个茶区的政府、部门虽然也非常重视茶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但在理念与执行力方面普洱市可谓更胜一筹。做得最优秀的,没有获得最好的回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是普洱市做的更多的是前期的战略布局,而市场与行业还没有发展到爆发的临界点。而到了“品质时代”,普洱市前期做的铺垫工作将受到尊重,并将普洱的茶产业带入波澜壮阔的时代,从而真正实现茶产业的腾飞。

我们梳理普洱茶的发展历程,2002年底到2007年是普洱茶的炒作时代,只要是普洱茶就不愁卖,这个时候许多企业也在强调品质,但更多的时候是在赚快钱,靠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2007年下半年,普洱茶市场崩盘了,市场上到处是同质化的中低端产品,很难走动货。这时,许多茶企茶商从2008年起被迫走上茶山去寻找稀缺资源,于是古纯市场被挖掘出来,重塑了普洱茶的价值,在大益等品牌茶与名山古纯茶的努力下,普洱茶市场从2009年开始复苏,2011年进入了茶价快速上涨通道,直至迎来了2013年与2014年的辉煌。但到了2014年上半年,以大益为代表的品牌茶和名山古树茶价格冲高回落,这宣告了行业稀缺性资源占主导地位之时代的终结,普洱茶行业将通过深度调整而进入“品质时代”。

在2008年――2014年上半年,也就是稀缺是王道的时期,虽然也强调品质,但更多的是强调名山茶、古纯茶等稀缺性资源的品质,而云南最为广袤的台地茶园被归为不入流,卖不起价,许多茶园乏人采摘,甚至被抛荒。难道所有的台地茶园品质都不行吗?显然不是,台地茶也有好茶,尤其是台地茶可以通过生态茶园改造而焕发出并不输于古树茶的品质。但当大家都去追求名山古树茶价值的时候,台地茶园在某种程度上就被妖魔化了,被低估与误读了。同时,市场上将云南茶区分为三六九等,最好的茶区认为是版纳,易武与勐海成为茶商与茶客的圣地;接下来是临沧,勐库茶成为市场的新贵,尤其是冰岛茶屡创价格新高,继老班章之后成为新的王者。而普洱茶区被认为虽然有景迈山、困鹿山等个别亮点,但整体品质不行,是做绿茶的宝地,但不适制普洱茶。

说普洱市茶区整体品质不行,显然是市场先入为主的误导。众所周知,普洱茶最先兴起于港台与广东。广东人喝茶是重口味的,喜欢苦涩浓酽,回甘生津强劲的茶,有“不涩不是普洱茶”之说。而普洱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广东人执牛耳,在他们的引导下,整体茶质偏向清香淡雅的普洱市茶叶被挡在市场主流之外。随着普洱茶近几年一路向北,北方市场与华东市场被迅速挖掘出来,这些新的销区市场不见得都喜欢浓酽的茶,相反清香淡雅的茶叶更适合他们。由此可见,云南茶区很多,茶山与茶寨更是多如恒河沙数,不同的地区因为气候、土壤与茶种及加工制作方式等影响,口味呈现千姿百态,这正是云南普洱茶博大精深,具有广泛的深度体验价值的一种表现。而中国地有南北东西,人分男女老少,每个人的口感都是不一样的,即所谓的众口难调。云南普洱茶的最大魅力在于,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款茶,而且可以换着口味体验不同茶区、不同口感的茶。由此观之,普洱市茶叶内质不够,整体偏淡之说法,纯属市场的惯性与偏见使然。版纳、临沧与普洱这三大茶区,从整体品质上看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坚定消费群体,没必要厚此薄彼。随着北方市场、华东市场的迅速开拓,大量喜欢淡雅香高茶品的消费人群的加入,普洱市茶区将得到正名,成为市场的最新热点。

其实,笔者想表达的是,在片面强调古纯与重口味的年代,普洱茶品质的价值观被严重扭曲。在炒作风气下,大家都去说版纳、临沧的茶好,而没有认真去看看普洱市茶区所拥有的雄厚品质资源底蕴。只有等市场平淡以后,比如2014年的夏天以后,茶商与消费者变得日益理性,才会去想什么是真正的品质,而不是戴上有色眼镜来谈品质。当尘埃落定之时,才是真正的品质时代降临的时候。在未来的时代,普洱市先天禀赋优异的茶区资源将得到再发现,而普洱市委、政府所做的巨量卓有成效的前期工作将真正发力,从而撬动茶产业的迅速腾飞,普洱市茶产业的后发优势将由此而彰显――笑傲普洱茶的品质时代。

从2008年以来,普洱市一直在倡导科学普洱与有机生态茶园,并大力推行以柏联为代表的普洱茶庄园经济。相对于数量有限的古树茶,用科技深度开发普洱茶的价值,用生态观念再造台地茶园,以及作为时代投资高地的茶庄园与普洱茶深加工产业,更能代表行业的主流,因为它们的数量远比稀缺的古树茶庞大,存在着做成大产业的可能。普洱市在野生茶与古树茶资源方面并不输于版纳与临沧,近年来许多茶商从版纳与临沧的一二线茶山开始转战普洱市的古茶山,而普洱市的本土茶企也在进行提质增效的工作,用高品质塑造普洱市古树茶的未来。

在未来的品质时代,云南茶产业将呈现以下的发展态势:

1、版纳与临沧的名山古树茶将向普洱市乃至保山、德宏、大理、红河等地的古树茶资源延伸。普洱市越来越多的优质古茶山将被挖掘出来,受到市场的认同。

2、行业除了继续重视古树茶等稀缺资源以外,将空前强调对台地茶进行生态茶园改造与有机茶园转换,从而使得云南茶叶的整体品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3、建立在有机茶园基础上的出口型茶叶将受到越来越多茶企的青睐,从而激活云南茶叶的高端外销市场。

4、科技、文化创意、庄园经济、茶山旅游、茶叶深加工、茶叶快消等等将成为未来的流行词,在这些流行概念的推动下,千亿云茶不是梦。

5、未来不但使得普洱茶受益,也会惠及滇红、滇绿,甚至是云南乌龙茶。从而使得云茶由普洱茶一枝独秀,变成三驾马车并辔齐驱,甚至是加上云南乌龙茶在内的四轮驱动。

6、普洱市近年来在指导企业和市场推介中改变以往的一些思想,回归到让普通大众消费者能够喝到高品质的普洱茶理念,消费才是硬道理。从原料基地入手,不过分炒作名山古茶。

而我们可以发现,普洱市茶产业的培育,长期以来就是朝这6个方面而努力,十年磨一剑,必将在未来的品质时代爆发惊人的力量。普洱市茶产业究竟能走多远,请让我们拭目以待!

全国首届茶馆产业发展峰会在梧州举行


全国首届茶馆产业发展峰会在梧州举行

9月27日,以“新时代·新征程·新茶馆”为主题的全国茶产业发展峰会在六堡茶的故乡梧州举行。本次峰会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梧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回顾中国茶馆业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间的发展历程,围绕行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行业深化改革的新理念、新模式。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茶馆经营者、茶企负责人参加峰会。

梧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浩岭致辞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第五届副会长王秀兰致辞

近年来,中国茶叶产业迎来了茶叶种植、加工、流通、消费的全面繁荣,中国的茶馆业也因此进入了蓬勃发展期,从基础薄弱逐步发展成为一端连接生产、一端连接市场的文化展示平台,承载信息、展示、交际、审美、教化、休闲、餐饮等许多社会功能。当天上午,六省市代表介绍分享改革开放40周年各地茶馆业发展经验,并为参会的茶馆经营者提供发展建议。

北京老舍茶馆董事长尹智君分享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茶馆行业发展历程

湖南省茶业协会茶馆分会副会长谭志平分享改革开放40周年湖南茶馆行业发展历程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张明春分享改革开放40周年云南茶馆行业发展历程

成都市可居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烈分享改革开放40周年四川茶馆行业发展历程

贵州省茶馆业协会会长分享改革开放40周年贵州茶馆行业发展历程

上海秋萍茶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秋萍分享分享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茶馆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馆专业委员会发布梧州宣言

峰会还举行了茶馆业小微论坛,来自福州市帮利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公司、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的嘉宾分别作了《传统茶企的茶饮跨界》《新消费模式下的“互联网+茶馆”》《茶馆行业的模式创新》主题讲座,并与参会人员进行现场互动交流。福州市帮利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发总监曹中柱分享经验

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青分享经验

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国华分享经验

六位特邀话题嘉宾微论坛分享经验

经过本次茶馆产业峰会行业代表的热情分享,相信他们的许多各自商业模式转变、品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经验,都给我们参会的六堡茶企业代表带来许多新启发!祝愿茶馆产业的未来更美好,祝愿六堡茶产业的明天更蓬勃,祝愿中国茶产业的明天更辉煌~新时代!新征程!新茶馆!

普洱茶产业发展迎来新时期


普洱茶产业发展迎来新时期

日前,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阮成发主持召开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第12次会议,研究全省茶产业发展和“一部手机云品荟”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云南省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让古茶树休养生息,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加快打造成为千亿级产业。

为达到这一目标,全省各地各部门将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扎扎实实推动云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加快普洱市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近日,普洱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普洱市茶产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到2022年,普洱市将实现全市茶园全部绿色化,茶叶绿色加工达到一流水平,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

绿色发展建“有机普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如今,普洱茶已成为普洱的一张靓丽名片,彰显着普洱发展的个性特色。

但是,近年来,受古树茶供需矛盾、市场炒作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的人们逐渐忽略了对古茶树的保护,乱采滥挖、掠夺性采摘等行为屡禁不止,不适当的利用行为造成了很多难以挽回的损失。

因此,按照《意见》要求,普洱市要严格保护古茶树资源,严禁对古茶树进行移植、过度采摘,并将开展普查工作、保护及开发重点、行政立法等具体措施,对古茶树坚决做到不炒作、不过度采摘,更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让古茶树休养生息,促进古茶树资源可持续发展。

保护了古树茶,也不能把茶园效益落下。为提高茶园的效益,普洱市对土壤条件、生态环境等达不到绿色要求的茶园选择全部退出或改种其他作物,并通过土壤改良、改进种植方式、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等具体措施提高茶园效益,力争到2022年,实现普洱市茶园全部绿色化。

截至目前,普洱市有有机茶认证企业95户,证书101张,认证企业及证书数均排名全国第一,为普洱发展“绿色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还明确了扩大有机茶园规模,鼓励扩大绿肥种植,使用农家肥、有机肥培肥地力,替代化学肥料使用等具体措施。

采茶云南日报供图

规范生产擦亮“金字招牌”

近年来,普洱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千亿云茶产业”战略,在抓标准、抓品牌、抓融资、抓庄园、抓整合、抓“互联网+”上狠下功夫,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走出了一条具有普洱特色的现代茶叶产业发展路子。

正如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在第十三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暨首届国际普洱茶产业发展大会上所说,茶是普洱的根、普洱的魂、普洱的历史和文化,是普洱人民的依恋。

为了规范云茶产业的发展,普洱市提出了茶叶初制所全面规范化,制定茶叶初制所建设规范、制定产地初制产品标识等具体措施,力争到2019年底前完成全省茶叶重点县初制所规范建设,全省茶叶初制所基本达到规范标准的建设要求。

在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方面,《意见》提出要支持企业新建、扩建标准化精深加工生产线,在环境卫生、加工工艺、操作规程、采收管理、购销行为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到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精深加工产品比重达到80%以上。

为了扩大普洱茶知名度,打造知名企业和产品品牌,提升品牌竞争力,打造“普洱茶”金字招牌,《意见》鼓励积极申报、创建地理标志产品,支持各县(区)积极创建区域品牌,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打响“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力争到2022年,普洱市创建茶叶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以上,重点打造区域品牌10个、企业品牌10个,做大做强普洱茶公用品牌,打造普洱茶文化之源。

对于产品质量管控方面,《意见》提出制定普洱茶生产标准技术体系、风险监测体系以及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并建设普洱茶产业“一心两库三平台”大数据,提升普洱茶产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助推普洱茶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提高消费者对普洱茶产品的信赖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产业必须有过硬的科学技术与科技服务来支撑,为此,《意见》要求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重重大科技攻关,加大普洱茶加工工艺设备智能化应用研究,加大普洱茶加工工艺设备智能化应用研究,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

对于产业深度融合方面,将加快普洱茶中心建设,充分体现“展示、交易、仓储、体验、科研、旅游”6大功能,打造世界一流普洱茶博物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一批茶叶龙头企业,推进茶旅有机结合,促进茶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古茶树上的春茶刚被采摘完彭诗奇摄

政策加码助“茶产底气”

茶产业是普洱重要的绿色产业,《意见》从多个方面着手,全力助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

在对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的支持方面,《意见》明确,对获得权威机构绿色、有机认证的茶园,分别按每亩50元、1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对获得有机认证证书后连续3年续证的每个证书奖励10万元,连续5年续证的奖励20万元。

与此同时,在支持云茶产业绿色加工方面,力度也不容小觑:《意见》提出,市财政每年将安排1000万元资金,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茶叶初所加工绿色化改造,推广柴改电、柴改汽、柴改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并对每年新建或改扩建达到《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并完成绿色能源改造的,给予每个初制厂不低于20万元的奖励。

其次,在金融支持力度方面,《意见》中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普洱茶产业开发创新产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等做法,将能刺激资金流向普洱茶产业。鼓励保险公司为茶叶绿色、有机生产设立收益保险,并探索“政、银、保、担、企”有机协作模式,构建对普洱茶产业复合型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发挥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作用,加大对茶产业信贷支持力度等做法,将为普洱茶产业的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在科技方面,《意见》将加大普洱茶产业基础研究、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等投入力度,重点向普洱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倾斜,优先列项予以支持。市财政还将每年给予安排标准制定、科技攻关、风险监测经费200万元。

此外,在税收奖励方面,《意见》将按市人民政府有关政策对诚信纳税的民营茶叶企业给予奖励。

守住绿水青山,捧出金山银山。不难看出,《意见》的出台和落实,将会为普洱市擦亮普洱茶这块“金字招牌”加油鼓劲、添薪助力。

提升普洱茶产业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提升普洱茶产业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对首当其冲的普洱茶产业如何借力腾飞?如何抓住机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等话题,记者采访了普洱市政府副市长杨卫东。

杨卫东说,普洱的发展、希望、优势和潜力都是绿色生态,希望在山、发展靠绿。普洱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确立了“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思路,把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提升作为普洱发展的基础,把绿色产业作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把茶产业作为全市最具特色、惠及广大农民收入的第一支柱产业来抓,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开拓市场,加快普洱茶工艺创新、功能探索和基础研究,实现了“农业普洱、文化普洱、科学普洱、人文普洱”四个普洱的兼容并蓄、相辅相成、协调发展良好局面。“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它为宣传普洱,弘扬普洱茶文化,提升普洱茶国际地位和品牌树立了新标杆,必将进一步促进普洱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人文普洱”文化传承和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

杨卫东分析,普洱茶价格在2006年、2007年曾经出现了疯狂攀升进而快速回落的一幕。这个事情要从两面看,虽然对广大茶农和一些茶企业造成了一定损失,但也为我们整个茶产业后续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正是从那时起,普洱茶价格回归理性,政府、茶企业、茶农对普洱茶产业发展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绿色生态有机概念深入人心,茶叶品质不断提升,价格逐年上升,茶农茶企得到了实惠。以今年来说,古树茶像澜沧景迈山的卖到了500元/公斤,墨江景星凤凰窝卖到了900元/公斤,宁洱困鹿山卖到了1200元/公斤,镇沅的老海棠、打笋山、老乌山等地的古树茶价格也不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态环境好的古树茶,市场前景广阔,这就是我们茶叶原料的长远战略。杨卫东接着分析,对于种植年代不太久的茶叶,如果走的是“有机”之路,“钱景”同样光明。如董祖祥于2000年组建的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他走的就是一条“有机”之路,施经过高温杀掉大肠杆菌后的农家肥,采用灯光、粘板、鸡、蜘蛛等物理、生物的方法防治虫害。公司的茶叶从育苗、开沟、种植等各个环节都充分体现着“有机”。如今,董祖祥种植生产的有机茶已远销到了北京、广州等地,价格达2800元/公斤,仅今年就出口欧盟10多吨,产品供不应求。由此可见,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对健康重视了,对饮食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有机茶正好符合现代人追求生态、自然、安全、纯净的要求,祖祥高山茶的市场和价格充分体现了有机茶的独特优势。

杨卫东进一步分析,普洱茶如今的良好品质和巨大的市场份额得益于普洱良好的生态系统,茶树的生长环境良好,少施肥、少施药,加之以规范采摘、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环节,从源头上保证了茶叶原料质量。建设生态茶园,就是要通过建立生物多样性立体复合园林,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从茶叶生长环境入手,提升茶叶原料品质。生态茶园改造启动以来,仅今年市、县(区)各级共投入1.4亿元,每亩茶地种植香樟树、樱桃树、灯台叶等树种8-12棵,191万株,现已基本完成了全市生态茶园改造第一步的覆荫树种植工作。

杨卫东指出,从2000年至2012年的13年间,普洱市以普洱茶为重点的茶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全市现代茶园总面积143.66万亩,毛茶总产量6.08万吨,茶叶总产值36.18亿元,古树茶117.8万亩。可以说,茶产业实实在在地成了普洱市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增收致富支柱产业。虽然我市茶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农村茶树资源分散,管理方式落后,茶园建设有规模但质量低,与生态有机茶园要求有较大差距;茶叶企业多、小、散、弱,茶叶产品品牌多、杂、乱,营销滞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全市茶产业的科学发展,落实“科学普洱”行动计划,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全市绿色、有机标准化茶园基地建设和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工作思路,打造“绿色、生态、优质、高效、安全”的良好农业发展模式,引领整个茶产业实现新的跨越。今后,要狠抓基地建设,规范茶园管理,规范农资市场,禁止使用高残留、高毒性的农药和化肥,大力倡导有机肥,提升普洱茶品质。其次是要扶持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开拓市场,促进销售,增加农民的话语权,帮助农民更加方便地获得信息和技术服务,提高市场反应能力。鼓励茶企业申请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农产品质量认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此外,还要发挥普洱茶研究院和普洱茶国际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的技术作用。通过这些措施,提升普洱茶在种植、生产、加工的水平,最终生产出消费者放心的安全食品,消费者满意的优质产品,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茶农和茶企业的收入。

杨卫东说,发展茶产业,要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就是要用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这一品牌,同样的,我们要把这一理念用来推动普洱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着力发展咖啡、石斛等优势产业,着力发展林下资源。同时,要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加大项目、资金的扶持力度。发展普洱的高原特色农业,关键的突破口就是要靠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这是今后一个发展方向。普洱市已成功引入国家重点制药企业天津天士力集团,该公司生产出的速溶普洱茶珍、普洱茶健康饮料和普洱茶因子饮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和追求。最近,惠科、沃森等一大批有实力的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普洱,关注普洱的大农业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吸引更多更大更好的企业到普洱投资,带动普洱市高原特色农业的迅速发展。

杨卫东一再强调,普洱市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以不牺牲生态和破坏生态为前提,而是要走一条绿色、生态、自然、环保、可持续、科学发展之路。

四个平台助推普洱茶产业发展


四个平台助推普洱茶产业发展

8月30日下午,马云“大淘宝”战略之阿里巴巴云南产业带扶持计划普洱发布会在金凤大酒店举行,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分别在发布会上表示,将立足自身的实际优势,给普洱茶产业提供助推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融资平台、品牌展示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

据了解,最近,阿里巴巴和云南联合启动“云计划”,实施阿里巴巴之云南产业带扶持计划,力争3—5年内把云南农产品和生物制品的网络销售额提高到1000亿元以上。目前,我市的云南普洱茶厂等企业已经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协议,并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

阿里巴巴云南运营中心昆明三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白期者表示,以普洱茶为代表的云南特色产业迫切需要打造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之云南产业带扶持计划致力于帮助云南特色产业打开网络销售市场,加入产业带的产品将享受搜索优先、旺铺装修、位置显眼等优势资源,还能享受当地政府和第三方服务的扶持政策。

浦发银行昆明霖雨路支行行长张誉竞则表示,昆明分行推出产业基金投贷联动业务模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开展,在普洱主要针对茶产业、茶企业,立足于普洱茶产业的持续经营,根据贷款主体的资格资质等准入条件,对入伙基金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贷款品种为短期流动资金,期限为1年,额度不超过2000万元,享受浦发银行同类贷款利率。

除电子商务平台和融资平台,普洱市茶叶协会和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为普洱茶产业发展提供品牌展示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品牌展示平台主要是参加茶叶博览会等有关活动,实施普洱茶品牌走出去战略,在更大范围宣传普洱茶,使普洱茶品牌更加响亮,更具影响力。科技服务平台主要是立足检验中心职能,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在科技服务方面助推普洱茶等绿色产业发展,使产业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普洱茶冷思考:呼唤产业健康发展


普洱茶冷思考:呼唤产业健康发展

沉寂多年的普洱茶,再一次被激活,这次被激活的是“山头茶”。而这些山头,就坐落在莽莽苍苍的澜沧江两岸。今年春茶采季,一帮又一帮人结伴上云南茶山访茶。位于云南布朗山的老班章价格,每公斤鲜叶甚至要价1500元,其他“山头茶”的价格同样不菲。

高昂的“山头茶”价,并不代表普洱茶价格的整体水平飙升。云南茶区所有山头的古树茶,产量不过2000多吨,而占普洱茶总量99%的台地茶的茶价和往年相差无几,每公斤就是几十块钱。还因为,普洱茶价格,同其他茶叶价格相比仍处于偏低水平。北京的马连道茶城,是中国茶叶价格的晴雨表,茶城今年的春茶价格平均在每斤200元左右,大大高于普洱茶价的平均水平。

风起于青萍之末。普洱“山头茶”之热,反映了市场需求的细分变化。一方面,是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在绿茶占据主要江山的格局中,市场对红茶、黑茶的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需求层级发生了变化。在安全的需求基础上,市场对茶叶的生态水准需求快速增长。

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我国茶产业正在悄然适应着这一变化。适应需求差异,茶叶种植结构出现了适应性调整。去年,我国红茶和黑茶产量增幅最大,而绿茶增幅出现下降。红茶达到18.1万吨,增长32.2%;黑茶达到17.2万吨,增长24.8%。适应需求升级,茶叶安全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去年我国反映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可靠的无公害茶园面积已经达到2233万亩,增长8.2%。高产优质的无性系茶树良种面积达到1798万亩,增长15.7%。正是以市场为导向,调结构,转方式,满足不同的细分需求,茶农收入实现了稳定增长。去年我国干毛茶总产量176.1万吨,增长10%;总产值953.6亿元,同比增收166.7亿元,增长21.2%。

小小一片茶叶,背负着千万茶农的生计。但市场忽冷忽热,成了茶农的一块心病。市场打摆子,茶农也跟着打摆子。冷,让茶农打着寒颤,茶叶只能贱卖;热,让茶农无所适从,茶叶卖低了怕吃亏,卖高了怕还有更高。市场的冷热骤变,让茶农甚至不知要生产多少和生产什么样的品种。如何引导茶产业健康发展,防止茶叶市场出现大的起落,是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给茶叶市场多一份关爱,给茶叶质量多一份保障,茶农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多了一份支持,这正是普洱“山头茶”热给我们的冷思考。

斗茶标准推动六堡茶产业大发展


斗茶标准推动六堡茶产业大发展

由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由梧州海关牵头起草的《六堡茶斗茶规范》正式实施。这是第一个获得批准发布的六堡茶斗茶标准,也是中外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批准发布的茶叶斗茶标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现代斗茶活动蓬勃发展,斗茶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巨大变化,并与现代茶叶品质和审评方法标准相融合。斗茶的作用也随着现代媒体的宣传而日益扩大,具有宣传茶知识、推广茶产品、引领时尚的重要作用。

“我国各地斗茶形式多样、影响广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各类机构举办的六堡茶斗茶活动层出不穷,先后有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文化研究会、生产企业、茶庄等举办过斗茶。”梧州海关食品工业品监管科科长吴平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参加的斗茶,是在产品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前提下,评比内容主要是感官质量,评比方法参考相应的国家标准,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这些斗茶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不尽相同,效果也是相差甚远。”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斗茶更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过公开渠道检索,国内外至今没有斗茶的标准。

为了更好地继承斗茶传统文化精华,发挥六堡茶斗茶的导向作用,在梧州海关牵头下,联合业内18家单位、29人参与,于2018年2月向原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六堡茶斗茶规范》立项,在经过答辩后于2018年4月获得立项。随后,起草小组对梧州海关提出的标准草案进行了5次内部征求意见,并召开了一次内部研讨会,修改完善标准草案,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最后,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并形成送审稿。2018年12月14日,该标准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专家组的审定。

《六堡茶斗茶规范》具有普遍性、大众化,旨在促进更多的茶叶生产企业通过斗茶交流制茶经验,提升制茶技术,提升整个茶产业的供给质量和消费品味。

定义

斗茶是指由主办机构组织,由专业评委和群众评委按规定的原则、要求、程序和茶产品执行标准规定,对参评茶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由主办机构公布优胜者的活动。六堡茶斗茶,是指以六堡茶为对象的斗茶活动。

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评委组成

专业评委和群众评委通过推荐和媒体公开斗茶消息来征集,经过资格审查后择优录用。

计分办法

无论是专业审评得分,还是群众审评得分,其审评计分办法均为在评委对每一个样品的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其剩余评分的平均值。

此外,根据六堡茶越陈越好的特性,该标准将参加斗茶的样品,按照陈化时间长短规定了4种组别,同组别样品之间进行斗茶。标准最后还明确规定主办机构应按预先确定的计划,在媒体上公布总得分排序靠前的样品情况。

2003年至2017年,六堡茶行业从无文字标准到形成标准体系,从两家企业发展成产业集群,市场定位从中低档茶变为中高档茶,年产值从0.91亿元发展至超14亿元,区域品牌价值从6.73亿元发展至20.17亿元,高于上榜品牌的平均价值,影响力从历史名茶变为当代名茶,推动产品价格连续上涨并进军海外市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六堡茶产业快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梧州海关主动牵头制定标准的推动作用尤其显著。除制定《六堡茶斗茶规范》外,梧州海关还牵头起草制定了DB45/T581-2009《六堡茶》、DB45/T1114-2014《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GB/T32719.4-2016《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DB45/T1291-2016《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DB45/T1647-2017《六堡产品批号编码规范》、DB45/T1114-2014《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等6个六堡茶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GB/T32719.4-2016是六堡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也是广西茶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随着《六堡茶斗茶规范》的发布实施,以及梧州海关服务企业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多更优质的六堡茶在带给国内外消费者味觉、视觉、嗅觉等诸多美好享受的同时,让消费者也收获更多的健康、安全、安心和满意。梧州海关将以更有力的举措继续推进六堡茶规范化、便利化、标准化发展。

链接:

斗茶,即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据文献记载,斗茶源于唐代,最早的目的是应用于贡茶的选送和市场价格品位的竞争,用作斗茶者均为极品名茶。到了宋代,斗茶十分讲究茶的色、香、味,也颇讲究水质和茶器。宋代斗茶活动极具艺术性和娱乐性,深受朝廷和文人、僧人的大力推广。宋代,茶民制茶者玩斗茶,是为了自己的茶得个好名次;商家玩斗茶,是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的茶饼;百姓与文人雅士及皇宫玩斗茶,则是闲情之趣。

六堡茶产业标准建设促进规模化发展记


六堡茶产业标准建设促进规模化发展记

过去十年,在相关部门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六堡茶出口标准、生产技术、加工技术、成品检验四项标准相继出台,六堡茶还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间,六堡茶产量由2003年的不足800吨,提升至2011年的8500多吨;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由2010年的6.73亿元,提升至今年的8.79亿元。

出台标准规范发展

作为历史名茶,六堡茶曾一度风靡海内外。不过,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内市场萎缩,仅靠出口维持生存,六堡茶产业已风光不再。2002年,广西六堡茶生产企业仅存两家,产量不足800吨,产值不足2000万元,65%的产品依靠出口。

“当时的出口标准是实物成交样品。”梧州茶厂党支部书记何志强回忆说。所谓的成交样品,就是凭借外贸部门制备的实物样品与国外客商进行洽谈,据此决定以哪个样品的“标准”组织生产。出口时,商检部门也以相应样品作为产品合格与否的判定标准。然而,样品标准实际就是感官审评,没有量化的指标,而感官审评主观性强,易产生贸易摩擦,不利于维护各方利益。

“只有依靠理化数据,明确质量标准,才能减少贸易纠纷。”何志强说。基于这一原因,2001年,梧州检验检疫部门提出了六堡茶出口标准制定计划,并成功立项。2003年4月,出口标准获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批准和发布,此标准是在总结归纳梧州茶厂和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现梧州中茶)生产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的,是六堡茶行业第一个标准,开启了该产业标准化发展之路。

其间的2001年,西湖龙井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激活了六堡茶产业发展思路。2003年3月,梧州茶厂和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组成联合体,启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但因各种因素影响而一度停滞下来。

2006年5月,市政府成立了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由农业、检验检疫部门联合五家企业,继续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申报工作由此峰回路转。当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正式受理六堡茶的申报材料。不过,由于相关行业协会提出异议,申报工作再度陷入僵局。直到2011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才批准六堡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下转第二版)

十倍扩张,依靠核心竞争力

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过程中,六堡茶生产企业数量激增。由于多数企业为非出口企业,不受六堡茶出口标准的约束,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此,相关部门加快了六堡茶地方标准的申报工作,分别于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制定了六堡茶茶树种植、产品加工、成品检验三项广西地方标准,明确六堡茶生产流程、卫生监控等规范指标。

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高级工程师吴平说,在强化相关标准落实的同时,还应将原材料品质标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准制定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进而推动六堡茶相关标准由“地标”上升为“国标”。

利用标准提升效益

“六堡茶生意更好做了,也更不好做了。”何志强说。生意好做,在于受相关标准的引导,六堡茶行业整体品质,以及六堡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空前提升,市场需求逐年增加。生意不好做,在于六堡茶生产企业数量多了,行业内竞争激烈。

相关统计显示,2003年至2011年间,梧州六堡茶生产企业增加了26家,从业人员3500多人,茶园面积达5.58万亩。目前,这些生产企业中取得QS认证的18家,取得出口认证的3家,取得有机企业认证的4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使用资格的有3家。2011年,六堡茶产值超过8.5亿元。

在标准化生产的带动下,六堡茶的影响不断扩大。2006年至今,六堡茶捧回的茶博会各类奖项达60多批次。去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从全国120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挑选出18个知名产品,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中国知识产权国际合作论坛”及“中国知识产权海外宣传周”宣传展示活动,梧州六堡茶榜上有名。

“提到黑茶,客商们都会提到六堡茶,这是六堡茶的影响、知名度提升的结果。”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实际上,六堡茶的品牌价值与日俱增。不久前,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经网联合课题组,对中国内地93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进行了评估。其中,梧州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8.79亿元,名列参评品牌价值第三十一位、黑茶类第二位。此前发布的两次报告中,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分别为6.73亿元和8.3亿元,品牌价值三年净增2.06亿元。

如今,六堡茶已经成为梧州一张靓丽的名片,六堡茶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功不可没。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全国茶叶标准园引领普洱茶产业发展》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普洱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