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叶。

云南茶叶办主任:大连有望成为普洱茶集散地普洱,一个因加工工艺的“特殊性”而备受争议的茶品。日前,在大连第四届茶博会上,云南省茶叶产业办公室主任杨善禧在考察了大连的茶叶市场后,提出大连有望成为领跑东北的普洱茶集散地。云南茶叶办主任:大连有望成为普洱茶集散地

普洱的“储存价值之争”即将有定论

普洱存在之初,从厂家到茶庄,许多商铺都打出“陈年普洱”的牌子,以吸引大批的消费者。近些年,随着人们对普洱认知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提出:普洱并非年限越久越好。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在2007年普洱价格飞涨之后,今年其价格回落到历史平均水平。对于这样的变化,云南省茶叶产业办公室主任杨善禧称,“普洱的年限之争随着《普洱茶国家标准》的出台,将不会再有争议。”

杨主任认为,普洱不具有储藏价值。在他看来,“茶不是用来收藏的,而是要喝的”。普洱茶是消费品,而非收藏品、投资品。

大连有望成为普洱茶集散地

大连茶博会无论从展出规模还是展品品质上都堪称高档,大连人喝茶的氛围与对茶文化的热爱都给杨善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几天的深入了解,杨善禧认为,就大连市民的消费能力来讲,大连处在东北茶叶行业的上游,而大连的这种茶叶消费环境将会影响到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长此以往,大连有望成为东北地区普洱茶的集散地。届时,云南各大普洱茶商将会云集大连,使大连的普洱茶市场更具品牌效应。

虽然杨善禧的这番话只是对大连茶叶市场的一个预测,但在预测之时,记者可以看得出来杨善禧的表情是诚恳的、坚定的。cy260.cOm

CY260.com扩展阅读

电商成为云南普洱茶发展新势力


电商成为云南普洱茶发展新势力

对于云南普洱茶来说,近年来最明显的就是低端和高端两头取得大跃进般的发展,而中端市场和成品茶处在萎缩的状态。电子商务对于传统市场的冲击和消费模式的改变不可小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电商成为云南普洱茶的一股新势力。

目前,从普洱茶B2C网上零售的交易规模上看,天猫、京东、当当等综合电商平台占到了整个交易规模的90%,而垂直网站仅占到了10%。从模式上看,普洱茶类垂直B2C厂商可以分为两类,一种为整合全产业链的运营模式,从上游茶园种植采摘、加工、再到线上的产品销售和配送等服务,该模式的代表厂商为买买茶。另一种为专注线上渠道营销,通过与茶商合作的方式完成货源情况,而B2C企业主要负责网店的运营和销售工作。

另一方面,应市场需要,普洱茶B2B平台也从信息门户向交易平台转变,以中国普洱茶交易网为代表的普洱茶专业B2B网站,为不同层次的普洱茶企业发展电商提供了绝佳的网上销售平台、品牌展示平台和供应链管理平台,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社交化优势,快速聚拢从普洱茶企业到普洱茶爱好者的产业链,大大提升网上交易机会。

事实上,有些茶企在传统宣传模式相对制约的情况下开始加强电商市场的拓展;有的茶企不断地被电商这块市场的潜力和前景所诱惑;也有茶企在电商的冲击下不得不去重视这块市场。但是,很多茶企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跟上了电商市场潮流。之后,很多困惑就接着而来,加入淘宝这样的网购平台就是打价格战、投入近百万的广告才能见到收效,实际成本很高。而自己所建设的所谓电商平台,起不了太大作用,维护成本还昂贵。这是当前很多企业入驻电商后出现的问题。当前B2C主流电商平台模式的高成本不是每个茶企都适合,而垂直细分的B2B专业平台将是普洱茶企电商发展之道。

很多传统茶企进入电商,并不是因为线下经营不好,相反往往是线下渠道非常好,但看到了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强劲势头,为抢占机遇而进入电商。云南普洱茶品牌企业龙润茶,在今年入驻淘宝天猫同时,也快速抓住B2B电商机会,与国内B2B领先服务企业中国网库合作,成为中国普洱茶交易网首批入驻会员。

茶行业电子商务的开展由于理念的落伍、人才的匮乏、技术经验的不足、发展模式的分歧……成为传统企业借电商转型中遇到的绊脚石。而中国普洱茶交易网的合作模式是以中国网库提供平台搭建、运维推广及数据支撑,企业参与到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中,企业可以主导平台的应用,免去网站运营后顾之忧。

普洱茶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成熟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需要茶企不盲目跟从潮流,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平台模式。

普洱茶生虫怎么办?


普洱茶生虫怎么办?

有不少朋友问,老茶上都有一些小虫子,这茶还能喝不?也有一些客人在买茶叶时问,这茶这么多“虫眼”,还能喝不?对此,估计很多朋友都一知半解不太了解,为了让大家对“茶虫”有更多的了解,融昌普洱特意去请教一些老行家和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首先,关于“茶虫”,我们应该要分为2种,一种是大家经常看到的白色小虫,另一种是灰黑色的小虫。实际上我们看到较多的是白色小虫,这种小虫并不是吃茶叶的“茶虫”,它们只是喜欢吃包装棉纸的“纸虫”,而另一种灰黑色的虫子才是真正的“茶虫”,据了解这种“茶虫”只吃茶叶,可惜在市场上见过这种虫子的人寥寥无几。

【纸虫】

白色小虫,市场上的人都管他叫“纸虫”,至于“纸虫”是昆虫科上的哪个品种,作为一个外行人实在难以鉴定。在市场上,大家不难发现一些普洱茶的棉纸出现各种小洞,这些小洞行内人管他叫“虫眼”,这些“虫眼”正是纸虫所为,幸好这种小虫只爱吃棉纸,所以对普洱茶的品质也没多大的影响,话是这么说,但总要处理它们,要想对付这些“纸虫”,很简单,大家先用毛刷把茶叶扫干净,然后把爱茶放于通风透气并且干燥的地方存放即可,然而对于网上较为极端的“暴晒法”和“冷冻法”,个人表示不太认同,因为茶叶经过暴晒或者冷冻后极有可能影响其品质。

【茶虫】

真正的“茶虫”是灰黑色的,生命周期不长,多半是死在茶里面,久了就和茶叶混为一体。据一些老茶人所说,“茶虫”是极为有益的,在一些品质好的普洱茶成品里会出现,它们专门吃茶,而且爱吃好茶,死后即会成为茶的一部分,据说这种茶泡出的汤色、口感、耐泡程度都比陈了50年的生普更漂亮更好喝(对此,由于小编无缘品尝,也无法告知大家这茶口感究竟如何)。说起“茶虫”,不得不说的是“龙珠茶”(也称虫屎茶),这种茶是指“茶虫”吃了茶叶后拉出的便便经过特别加工而制成的,虫茶的营养价值高于普通茶叶。

虫屎茶的特性

该虫屎茶系利用云南的陈年普洱生茶作为茶底,通过在适当温度、湿度和特殊的自然环境,使普洱茶中自然生长出米缟螟的幼虫,而这些虫子在吃了充满活性物质的普洱茶后,所排出的虫屎和本身的陈年普洱茶一起,就是形成以下图片所示的“虫屎茶”。

在它并不看好的外表下,你无法想象这种茶不但有陈年普洱茶的陈香,特别在一两泡后,那茶的清香与醇厚,让你味觉豁然舒展,喉咙慢慢回味着淡淡的甘润;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药用价值,是如此独到,它对清热解毒、肠胃疼痛不适、消化不良等肠胃症状非常有效,一般每天饭后喝上几泡,大概3-5天症状便会渐渐消去,大人和小孩都可饮用。由于普洱茶底品质高,年份久远,且所产生的“虫屎”乃纯自然所作,现在所展示的这款茶,存货已不多,系市场上无可复制、难能可贵的无价之宝。

此茶香气独特,略带熟像,滋味醇和,汤色红浓。常饮此茶无腻感,尤其适宜糖尿病、便秘、

高血压人群饮用,经常饮用虫茶,能止渴提神、降血压、促消化、利尿、顺气化

痰、解毒消肿,对鼻出血、牙龈出血、痔出血、腹泻等病均有一定疗效。是纯正的

天然健康饮品。

【营养价值】

虫茶是一种很好的医药保健饮料,据记载,虫茶具有清热、祛暑、解毒、健胃、助消化等功效,

对腹泻、鼻衄、牙龈出血和痔出血均有较好疗效,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的清凉饮料。

据初步分析,虫茶的营养价值高于普通茶叶,含有18至19种氨基酸,一定量的粗蛋白、粗

脂肪、糖类、单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虫茶的营养价值高于普通茶叶。它含有近20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一定量的粗蛋白、粗脂肪、糖

类、单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茶收贮经久,又能消痰顺气,因此它是一种很好的医药

保健速溶饮料。经常饮用虫茶,能止渴提神、降压利尿、健脾养胃、帮助消化、顺气化痰、解毒消

肿等。据科学分析,它除了具有一般茶叶所含的鞣质和各种维生素外,还含有昆虫激素和止血物质,

人们常用它来治疗腹泻、鼻衄、牙龈出血和痔疮便血,久服对预防高血压、心脏病有一定作用。

虫茶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虫茶饮起来馥郁甘冽,醇香宜人。但说到底,这总是虫类排泄物,有

人会对它产生一种不舒服的心理,但如果品尝过它的清香并了解它的保健作用,你可能就会喜欢它。

普洱茶受潮之后怎么办?


普洱茶受潮之后怎么办?

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茶,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是后发酵的必要条件。当遭遇了高温多雨的天气万一保存不当,让普洱茶受潮了该怎么办?遭遇了高温多雨的天气后,普洱茶收藏爱好者应特别注意观察藏品的变化,要及时增加藏茶室环境的通风透光,尤其是要加速空气的流通(可以用电风扇来帮助空气的流通),尽量降低室内的温度。

对于已经发生受潮霉变的茶,进行分类,设法进行晒、焙干等干燥处理,处理后的藏品,应转移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下分开来储藏。

普洱茶是神秘的“生物食品”,按理说微生物的繁育的结果对于在发酵的茶品来说不见的就都是毁灭性的破坏,有些可能却有利于茶品的。但黑色的霉变对茶品却有不利的影响,常有"麻,挂喉,叮喉"感,使人不悦。其中的奥秘,只有待专家进一步研究了。

需要申明的是,尽管普洱茶是神秘的“生物食品”,但对于发生“霉变”的普洱茶,作为普通的收藏者,我们认为还是要持谨慎的态度,倡导以食品卫生的安全性为原则,未经适当的处理,切勿草率饮用的。

普洱茶之存储地昆明:芳香之城


普洱茶之存储地昆明:芳香之城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在普洱茶成品的储存中,不论生茶或熟茶,在良好的条件下,都能够通过数年至数十年的后熟作用,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口味,使普洱茶具有相对的越陈越香的特点和某些特殊的对人体的保健功能。

热湿条件催熟

普洱茶的后发酵、实质是成品茶中还具有黑曲菌,根霉毛霉、酵母菌等真菌的孢子和菌丝体,他们依靠茶叶作为营养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就能够进行生长繁殖。这些真菌在摄氏15度以上,空气湿度在60%以上,孢子能够萌发,菌丝体能够产生包子,进行无性和有性繁殖,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可以是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就完成一个时代的交替。在摄氏35度的液体培养基里,真菌的繁殖速度是极快的。普洱茶叶对真菌来说,是一个丰富的粮仓,笔者曾对60年代的勐海茶厂的生饼做过微生物培养试验。经过严格消毒的茶叶能够在培养基上长出毛霉、根霉、青霉和黑曲霉。在接种第3-6天,毛霉、根霉的菌丝体象棉花团般的布满整个培养瓶,说明培养初期,根霉、毛霉这些易生长繁殖的真菌占优势。

但三周以后,黑曲菌开始逐渐占优势,至一月之后,固体培养瓶的培养基表面,主要是黑曲菌的群落了。

这个实验初步表明,40多年的普洱茶还具有营养物质,他还能供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40多年的普洱茶还是“活茶”,他还进行着后发酵过程。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以黑曲菌为主的真菌群的繁殖速率是很重要的,在真菌酶作用及氧化作用下,茶黄素转变为茶红素、茶褐素,茶多酚和茶碱逐渐分解,毛霉的糖化作用等生化反应,使茶汤由青、黄向宝石红转化,可溶性物质增加,口感逐渐醇厚、甘甜,感觉变得更加滋润。

在广州、香港、云南西双版纳储藏普洱茶,因为高温、高湿,真菌繁殖速度快。因此茶界人士认为,在广州、香港和西双版纳。普洱茶的后熟比昆明、北京等地要快一倍,这是有科学道理的,本人也赞同,并总结为“热藏熟”。

热湿催熟的作用使某些茶商过分追求快熟、快销,以假年份牟取较高的利润。但是,普洱茶在温度和湿度过高的条件下,茶叶含水量超过15%,在茶叶暴露的条件下,是很容易滋长杂菌的。茶商有意识的进行湿仓、洒水,易造成杂菌污染。湿仓茶中,由于毛霉、根酶和某些杂菌在茶叶表层占优势,所以霉味较重,已经不是优质的普洱茶。如果茶叶发酸,再沾染有害微生物,就会变成对人体有害的废品茶了。

冷藏条件增香

普洱茶属于发酵食品,在许多发酵食品如葡萄酒、白酒、啤酒、奶酪、老酱和火腿中,都有相对时间内越陈越香的特点。香的生化机理比较复杂,有蛋白质的熟化、糖的焦化反应,但更重要的是糖类转化为醇,醇类转化为酯,芳香酯等是多数发酵食品香气的源泉。普洱茶在漫长的储藏年代中,真菌能产生糖化酶、醇化酶和酯化酶,在不同茶本质和不同年代和生化条件下形成特异的芳香酯,使普洱茶越陈越香。发酵食品中,老酱、火腿和陈酒,需要数年到数百年,普洱茶的后熟作用可以延至数十年以上。

发酵食品中醇类在酶促作用下的酯化方应,所需要的温度较低,芳香酯在较低温度下更有利于保存和缓慢释放,这就是许多发酵食品冷藏增香的机理。

普洱茶香是茶本质和茶内微生物酶酯化作用的产物,这与大叶品种茶树共生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的樟树和其他产生芳香油的植物没有多大关系。

在昆明的温度湿度条件下,3至11月份,普洱茶内的真菌已经有了繁殖的条件,6至10月是后熟的良好时期,而冬季的昆明,菌丝体产生酯化酶,使普洱茶逐渐积累芳香酯。在不同茶本质的基础上,就能在不同的时期,产生特异的香气。普洱茶香具有多样性,其中的奥秘还等待生物化学学者们去研究和揭示。

在昆明收藏的不同地区,不同茶山的普洱茶与港台、广州储藏的普洱茶比较,收藏生茶前5年港台、广州茶熟得快,但藏到10年以上,茶叶的色泽、油亮度、香味和冲泡茶的汤色、口味及香气,都远远超过港台、广州的入仓茶,这是许多业内人士和港台名商都认可的。

根据理论和收藏实践,笔者认为,让普洱茶存放在不同气候型的地区,如北京、上海、西藏、昆明等等,相当于给普洱茶内的真菌提供了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只要在干净、清新的储藏条件下,就能储藏出别具风味的普洱茶。热藏熟,冷藏香,让自然的环境,冷热的交替,季节的轮回来滋润普洱茶,使普洱茶越陈越香,让茶友们享受普洱茶的神奇的滋味和保健功效。

原文地址:

云南省三地普洱茶品牌价值达612.73亿元


云南省三地普洱茶品牌价值达612.73亿元

资料图

日前从云南省质监局获悉,“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发布,云南省普洱、临沧、西双版纳三地“长期以来因缺少合理的评价标准,普洱据介绍,“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经济日报社、中国国际贸促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是我国连续第四年举办的品牌价值发布活动。(资料来源:云南电视台)

关于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好就好在一个“陈”字上,“愈陈愈香”及“陈韵”是普洱茶爱好者最为推崇的一点。经现代医学证明,它对于降低胆固醇、抑制血脂及心脏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不象一般药物那样会产生副作用,因此随着人们养生观念的加强,它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云南作为普洱茶的故乡,这已经得到了公认。顾名思义,很多人认为普洱茶的原产地就在位于云南西南部的普洱县。其实普洱茶的真正的主要产地在云南的昌宁县以南,沿着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凤庆、临沧、双江、永德、勃海、思茅、景洪等县,其中尤以西双版纳一带为最多。而实际上普洱县只是普洱茶的集散地,本身并不生产茶叶。

每年春天的二月下旬直到十一月止都是普洱茶的采摘时期;而春茶的采摘又依据时间的早晚分为“春尖”、“春中”、“春尾”,夏茶的采摘俗称为“二水”,然后才是秋茶采摘,又称为“谷花”。茶叶采摘季节的不同,它的品质也有高下之分。茶叶专家认为云南的茶在一年当中要以“春尖”及“谷花”两个时期所产的品质最好。春茶清香爽口为上品,夏茶味道浓烈但不带苦味,而秋茶则是香中带苦,苦后回甜,值得细品。目前云南真正高级的普洱茶都是以“春尖”为主体制成的。

我们真正喝到的普洱茶是经过了加工精制的成品茶,刚采摘下来的茶叶只能称为毛茶。而几乎所有的毛茶都是集中到下关去精制加工的。所有的毛茶在送厂之后,专家会视其水分及茶梗的多少是否合于规定,将毛茶依次分为十个等级和三个等外级,然后再严格的按照一个拼配比例表来压制各种成品茶。普洱茶作为一个知名的茶品,为了维持其品质的稳定,因此每个厂家都必须严格的按照统一的拼配表制作茶叶,以确保每种类型的普洱茶规格一定相同。

普洱茶研究:云南茶叶产业整合方案研究


普洱茶研究:云南茶叶产业整合方案研究

云南茶叶产业整合方案研究

更新日期:2006-05-1601:30:25

云南茶叶产业是涉及一、二、三产业的传统产业,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三,有普洱茶、沱茶、滇红茶三大著名品牌,但茶叶产值仅排全国第十位、出口量排第八位。要做大做强云南茶叶产业,促其进一步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自然条件优越,茶叶品质良好。云南茶叶主产区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带,土质肥、日照足、云雾多、湿度大,茶叶特别是名优茶生长的自然环境好;茶叶种质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已发现的37个种、3个变种中,我省就有33个种、2个变种,且有25个种、1个变种为云南独有。我省茶叶萌芽早,采摘期长,有利于均衡生产;多数茶园分布在远离污染源的山区和半山区,茶叶污染小,农残量低,具有发展绿色“无公害茶、有机茶”的生态优势。目前,全省已有24家企业、29个系列产品通过绿色食品和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云南是世界优良茶树品种大叶种茶的产地,种植面积255万亩,占全省的95%,占全国的15%。生长环境自然系统平衡完善,发育旺盛,芽壮毫丰,叶大质软,持嫩性好,茶多酚、咖啡因等内含成分高于小叶种茶30%~50%,已开发的保健茶、普洱茶、滇红茶、下关沱茶等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凤庆滇红茶外形内质上乘,可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媲美。

(二)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园面积全国第一。云南具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茶树原产地中心,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滇红茶”的诞生地、“下关沱茶”的创始地;凤庆县小湾香竹箐被誉为“茶王之母”的大茶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双江勐库拥有的古茶树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全省有15个地(州、市)近100个县生产茶叶,2002年,茶园面积277万亩,其中采摘面积214万亩,居全国第一;产量8.36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1.2万吨,总产值9.3亿元;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23.5万余亩,占全国的7.8%。

(三)加工工艺日臻成熟,名优品牌逐步形成。我省茶叶生产加工历史久远,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工艺的有机结合,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大力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茶叶生产和加工经验,探索出了云南独有的大叶种茶加工技术,建成了云南省茶科所、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及思茅、临沧和保山等地的一批科研院所,由于引进一系列成熟的加工技术和CTC红碎茶、绿碎茶生产线,使茶叶加工生产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在品牌开发方面,滇红集团生产的特级工夫茶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从1958年起一直被外交部定为外事礼茶;下关沱茶先后3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3次荣膺世界食品“金冠奖”,“松鹤牌”、“下关沱茶”获“国家原产地标记产品注册”;思茅龙生集团生产的“宫廷普洱”,在今年第六届普洱茶叶节举办的“普洱茶王”评比中荣获“普洱茶王”桂冠。

(四)产业基础基本形成,产品市场潜力明显。云南茶叶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云南茶苑集团、云南滇红集团、下关沱茶集团、云南龙生集团、云南普洱茶集团、耿马蒸酶茶集团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规模经营的雏形,发展龙头企业集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云南普洱茶淳厚耐泡,止渴解腻,消脂减肥;滇红茶汤色浓艳,鲜爽俱佳;绿茶香味浓郁,回味无穷,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包括浙江、福建、四川、湖南等产茶大省在内的全国20多个省区市纷纷到云南采购茶叶,每年约有70%以上的茶叶销往省外。

云南茶叶出口潜力极大,世界红茶贸易量占茶叶总贸易量的80%。我省为大叶种茶产区,其红茶品质普遍高于其他产茶省,有利于红茶出口,最好年景年外销红茶7000~8000吨,占全省茶叶出口量的70%以上,约占全国的1/4;我省普洱茶以其独有的风格和品质享誉港、澳、台、日本及东南亚市场,逐渐打入西欧及美国市场,1998年以来出口量逐年增长;沱茶一直畅销美国、加拿大及西欧市场;世界绿茶贸易90%由我国垄断,贸易量虽然仅占茶叶总贸易量的10%左右,但呈逐年上升趋势,我省大叶种炒青绿茶已打开中亚市场,进入波兰、德国、俄罗斯市场,所出口的绿茶深受当地消费者钟爱,市场前景广阔;引进CTC设备生产的红、绿碎茶,已批量出口西欧市场。

二、云南茶叶产业整合势在必行

(一)茶叶产业地位特殊,加快发展尤为重要

1.茶叶产业是全省重要的传统产业。茶叶是最能发挥山区优势的产业,适宜我省山区多坝区少的现状。在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中,茶叶是颇具发展基础的“绿色产业”。全省涉及茶叶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业的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1/4,是我省茶叶产业可持继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茶产业也是我省传统的出口创汇产业之一,正常年景茶叶自营出口均在1万吨以上,创汇约2000万美元,在出口农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外向型茶叶经济有较大的潜力。

2.茶叶产业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不可替代的产业。对于我省大部分山区、半山区,茶叶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讲,起着“生命产业”的特殊作用,具有其他经济作物不可替代的作用,茶叶产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同时,茶叶产业还是“带一方劳力,富一方群众”的产业,如龙生集团实施的“云南省易地开发扶贫工程”,解决了从昭通市转移到思茅地区的1.6万特困群众的脱贫问题。

3.茶叶产业已成为一些地区的重要产业。在临沧、思茅、版纳、保山、德宏等茶叶主产区,茶叶产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凤庆县每年来自茶叶的财政收入达15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0%,临沧、思茅、保山、西双版纳等地(州、市)的重点产茶乡(镇),占到25%以上,最高的达70%。

(二)茶叶产业问题突出,实施整合势在必行。云南茶叶一流的品质、二流的品牌、三流的价格,与其所处的地位极不相符,亟需加快发展。要加快发展,必须通过整合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下述困难和问题。

1.种植水平粗放,经济效益低下。我省茶园面积虽居全国首位,但种植水平低,茶园基础差,零星分散,老茶园、低产茶园所占比重大。全省现有低产茶园100万亩,亩产不到30千克;良种化程度低,高优生态茶园建设及无公害茶、有机茶推广滞后,种植面积小,仅占茶园总面积9.4%;名优茶产量少,仅占总产量14.4%。全省茶园亩均产茶39.1千克,比全国水平低13.6千克;每千克均价不到10元,低于其他省区18.5元的水平。

2.加工技术落后,名优品牌甚少。我省茶叶生产基本上处于传统工艺、传统产品阶段,绝大多数初、精制茶厂生产设备属上世纪70年代水平,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与外省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茶叶新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方面与国内外的差距更大,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新产品的开发及提取茶多酚、咖啡因、茶氨酸等深加工项目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茶产业联动作用小。“有茶叶、无茶业,产好茶、名牌少”,对云茶的独特优势认识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名优茶开发能力弱,形不成大叶种茶的优势品牌。全省茶叶品种上百个,品牌多、乱、杂,全国性知名品牌不多,尚未形成像浙江龙井、福建铁观音、安徽黄山毛峰等具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

3.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全省有茶叶初制所3000多个,有独立法人茶叶企业309个,中小企业约占98%,大型企业屈指可数。除个别大中型茶叶企业为国有控股和参股外,其他均为民营企业。企业布局分散,经营规模小,多数企业靠生产、销售普通毛茶维持经营,导致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突出,形成了云茶大量外流进行精制茶加工的不合理状况。大型茶叶企业普遍管理体制陈旧,经营机制不活,资产质量差,加上基地建设致使债务沉重,融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弱,不能形成规模竞争优势,难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4.市场培育滞后,无序竞争突出。我省的茶叶专业市场刚刚起步,批发市场建设缓慢,专业营销人员匮乏,与茶叶产业的地位极不相称。已建成的茶叶批发市场和交易市场,档次低、规模小、设施简陋,大多局限于批发、零售。云南茶叶批发市场和楚雄广通茶叶交易市场年经营量仅分别为5000吨和7200吨,对全省茶叶产业的发展形不成带动作用;投资2000万元的思茅茶叶批发市场,由于政策不配套、功能不健全、辐射面窄等原因,尚未形成茶叶集散功能;茶叶销售与新型流通业对接滞后,“行商”意识差,习惯于“坐商”,市场开拓不力;茶叶质量体系建设和云南茶叶地方标准制定严重滞后,产品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竞相压价、无序竞争现象突出,导致云茶销售信誉下降。

5.茶叶出口下滑,销售形势严峻。目前世界茶叶年消费量达250万吨,年人均饮茶0.5千克,并且呈逐年增长趋势。2002年,世界茶叶出口总量150万吨,比上年增长7.5%,比1992年增长47.7%。近十年来,我国茶叶贸易始终保持增长趋势。2002年,我国出口茶叶25.23万吨,占茶叶总产量的35%,创汇3.32亿美元。其中,浙江省出口量10.3万吨,创汇1.33亿美元;福建省茶出口量2.29万吨,创汇0.65亿美元,两省茶叶出口均保持增长趋势。

1997年以来,我省茶叶出口严重下滑,2002年全省茶叶出口4839吨,创汇938万美元,分别比1997年下降60.7%和63.3%;茶叶出口量从占全省总产量的17.4%下滑到5.7%。以出口拉动全省茶叶产业发展的作用受到极大的削弱,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受到较大影响,茶叶价格大幅下跌,茶叶企业大范围出现亏损,茶农收入减少,地方财政减收。

6.管理体制不顺,支撑体系薄弱。云南茶叶产业处于多部门多头管理的状况,其种植、加工、包装、营销等管理脱节。省茶叶行业协会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未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全省对茶叶产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政策扶持主要集中于茶叶基地、高优生态茶园建设,忽略了龙头企业培育、名优茶品牌打造、产业化经营以及市场开拓等,缺乏全面推进;科技支撑体系薄弱,科技队伍总体素质较低;渠道单一且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对设备更新改造的资金投入不足;税费过高,税费标准各地执行不一,现行县域财税征收体制挫伤了茶叶精加工的积极性,阻碍了茶叶企业跨区域合作,致使大量优质毛茶外流,严重制约了我省茶叶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三、云南茶叶产业整合的基本思路、目标与原则

(一)基本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产权为纽带,以壮大市场主体、壮大云茶品牌为核心,强化规模化生产,强化专业化经营,强化产业化发展;组建外向型大型茶叶销售集团和生产销售一体化茶叶集团;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科技创新为支撑,打造名优品牌;建设茶城,挖掘、弘扬茶文化,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业;加大投入,综合开发,深度加工,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鼓励经营者持大股,创新企业体制和经营机制;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强化茶叶行业协会职能,搞好协调、服务与管理,不断推进云南茶叶产业化。

(二)整合目标

1.定性目标。以云南茶苑集团为依托,组建茶叶销售集团,实施内外贸拉动战略;以现有的三个优势品牌企业为基础,发展壮大形成三个品牌性茶叶集团,构建以“1+3”(一个茶叶销售集团,云南下关沱茶、云南滇红茶、云南普洱茶三个品牌性集团)为核心的云南茶叶产业发展格局;树立云茶品牌的整体形象,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云茶品牌;建设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辐射广、带动力强的集商贸、旅游、文化为一体的云南茶城;理顺茶产业管理体制,合理配置资源,强化茶叶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扶持方式。通过整合,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把茶叶产业培育成全省的重要产业和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产业。

2.定量目标。到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280万亩,建设无性良种茶园50万亩,茶叶产量10万吨,产值13.5亿元;2007年,面积稳定在280万亩,建设无性良种茶园65万亩,建设生态茶园15万亩,茶叶亩产及售价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茶叶产量14.56万吨,产值24.02亿元;2010年,茶园面积300万亩左右,高优生态茶园面积达60%以上,产量15.6万吨,产值31.2亿元,年产名优茶5万吨,无公害茶7万吨,有机茶6000吨,出口5万吨,创汇1.5亿美元(详见下表)。

(三)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品牌为纽带,政策调控为引导,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坚持市场化运作。

——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同时,加快国有资本退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茶叶产业,引进浙江、福建等产茶大省的茶叶种植、加工、管理和先进技术,提升我省茶叶产业整体水平。

——产业整合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产业整合的同时,督促龙头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施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整合后快速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品牌建设与龙头企业培育相结合的原则。高度重视云茶品牌建设,把优势品牌赋予龙头企业的发展之中,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名优品牌的打造。

——应用现代技术与建设绿色生态产业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树立云茶“绿色”形象,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四、云南茶叶产业整合的主要内容

整合的主要内容:做大企业,做精品牌,做深加工,做广市场,做强产业。

(一)做大企业。主要工作是通过整合,尽快形成四个有实力、有影响的龙头企业集团,即组建一个以外向型为主的茶叶销售集团;以云茶的三个优势品牌企业为基础,组建三个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品牌性集团。集中力量把这“1+3”共4个集团做大做强,各集团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对其他茶叶企业实施重组。具体为:

1.以云南茶苑集团为依托,实施“内外贸”拉动战略,构建外向型大型茶叶销售集团,使其成为在我国实力较强、影响较大的外向型茶叶销售集团。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多内容的整合,不断壮大云南茶苑集团,以带动全省茶叶销售,扩大云茶市场占有率。主要内容是:

(1)实施多途径的产权整合,构建集团母子公司体制。通过整合,使茶苑集团净资产增加到3亿元左右,总资产规模超过10亿元,年外贸出口茶叶1~3万吨,实现出口创汇2000~6000万美元,并带动省内的茶叶销售。具体是:

——将省财政厅和省外经贸厅对云南茶苑集团公司的借款转为国有股权形成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国有法人股权。

——将省财政和省计委对云南龙生集团公司、腾冲清凉山茶有限公司、云南耿马蒸酶茶集团、绿春玛玉茶业公司等4户企业的借款转为国有股权,统一由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通过云南茶苑集团公司间接持有,最终形成云南茶苑集团公司分别对4户企业的参、控股股权。

——将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持有勐海茶业有限公司的国有法人股权,划转为对云南茶苑集团公司持有的国有法人股权,形成茶苑集团公司对勐海茶业有限公司的法人股权。

——在云南茶苑集团通过对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做大下关沱茶集团。

——大力吸引省内外战略投资者投资持股,鼓励经营管理者持股,实现云南茶苑集团的增资扩股。

(2)明确发展方向,不断壮大省茶叶销售集团。一是千方百计做大。

云南为古茶树办“身份证”


云南为古茶树办“身份证”

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景迈、芒景一带,有着千年万亩古茶园,但千年万亩古茶园里,究竟生长着多少棵古茶树?每年产量又是多少?这一直都是一个谜,日前记者从澜沧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获悉,他们正为那里的古茶树办理“身份证”。届时,古茶园里究竟有多少棵古茶树、产量有多少都会一清二楚。

记者在景迈、芒景古茶园看到,许多茶树上都挂上了一块火柴盒大小的纸片,纸片一面写着序号,另外一面写着茶树的树高、树幅等相关信息。

澜沧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为古茶树办理“身份证”。据介绍,景迈、芒景两村位于澜沧县惠民乡,距离县城72公里。那里的茶园面积达2.8万亩,其中连片可摘的古茶园面积约16900亩。据介绍,古茶园系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驯化、栽培,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为此,景迈、芒景的茶园亦被称为千年万亩古茶园,在古茶园里,茶树与其他树木一起生长,由于栽种历史悠久,许多茶树长得很高,采茶时,茶农们还需爬上茶树。

“景迈、芒景万亩古茶园是惠民旅游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古茶园数字化管理工作,对古茶园古茶树进行标识,同时对茶叶产量作限量,更好地保护古茶园品牌。”澜沧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9月,他们开会为古茶树办理“身份证”,用GPS对其定位,标识牌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

“我们的古茶园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共有十余个寨子涉及到古茶树。”惠民乡党委书记李雪松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完成景迈大平掌核心区古茶园登记挂牌和电脑录入工作,今年内其余登记挂牌和电脑录入工作亦将完成。

别让“古树”成为普洱茶“负资产”


别让“古树”成为普洱茶“负资产”

春茶在望不安生,网上近日流传一篇文章“你喝的不是茶,是农药”,大肆渲染茶叶农残超标。后面发现此文实乃旧闻,且里面许多谬误已被澄清,让茶客们虚惊一场。细究起来,这也折射出消费者对茶叶生态安全的不放心。也是因此之故,普洱古树茶成为市场的骄子,不打农药、口感更优异成为无往不利的卖点,一火就是十几年。但凡事有利有弊过犹不及,如今“古树茶”渐成整个行业的“负资产”,怎一个乱字了得!

不信你到云南的茶城、全国卖普洱茶的店铺看看,不摆几饼“古树茶”,就是业内菜鸟。要是追问一下:你这古树多少年了?回答基本看店家的胆量:少则一两百年,多则三五百,千年古树茶也不在话下。一般消费者云山雾罩中买的古树茶,其实不知道里面是不是古树?有几成古树料?是纯料还是拼配料?更有甚者,可能买来的“古树茶”仅是一纸包装。怪哉!不喝古树不甘心,喝着古树不放心,成了普洱茶消费的常态。

稍懂普洱茶历史的人都知道,传统普洱茶多是有性繁殖的茶园茶,俗称乔木茶、大树茶。后来随着茶树新品种和台地茶的推广,“乔木茶”不便采摘、卖相不佳一度被打入“冷宫”,计划经济时代尤其如此。阴差阳错,古树茶2000年前后扛起“老茶”之后的普洱茶大旗,对2007年普洱茶“崩盘”之后的市场复苏和成长居功至伟。如今,市场又开发出古树熟茶、古树红茶、古树单株等品类,古树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古树茶是普洱茶也是云南的独特优势,已经并将继续造福广远,值得善待善用。

遗憾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客气地说,“古树茶”作为茶类概念被用滥了,作为市场营销手段被弄玄了,作为科研对象和文化遗产面临危机,甚至有被污名化的倾向。由于一些山头古树茶利润丰厚,加之被承包、被“领养”,过度采摘催肥增产的例子不少,对这笔珍贵的资源造成破坏。其中最让人遗憾的,是过度推崇“古树茶”带来行业造假流行,“古树茶”的标签随便贴,业内似乎对此习以为常、不以为耻,成为普洱茶的“诚信硬伤”,几为普洱茶这潭水“既深又浑”的罪魁祸首。

说古树茶成为行业“负资产”,还在于过度推崇古树茶给外界造成误读:台地茶不安全,不好喝,一律都是品质低劣的代名词。试想一下,云南的六百多万茶农,多少家有古树茶?笔者亲眼见过台地茶一斤春茶十几块还没人要的酸楚场面,茶农辛辛苦苦种茶最后只能撂荒,采摘压根收不回成本。有人可能以为“这是活该”,台地茶就该这种待遇。如果按这种逻辑,我国几大茶叶主产区的壮阔茶园都该被淘汰。

关于古树茶的营养价值是否优于台地茶,业内一直说不清或者不愿说清。那么口感呢?其实茶叶的滋味香气来自品种、产地和工艺,如果从全行业来说,工艺才是“核心竞争力”。现在普洱茶推崇自然生态过了头,似乎冰岛、老班章怎么都好喝,大树就一定比小树的好,如此还要制茶工艺作甚?不潜心研究、精益求精地追求普洱茶工艺技术,一味宣称是名山、是古树,这个偏向荼毒深远。

那该怎么办?“古树茶”的消费偏向果真是市场选择,政府、业界都无可奈何吗?不然。作为单个的商家可能是逐利和盲目的,但负责任的企业、真正的专家、诚信的店家和茶客,尤其是把方向、谋长远的行业主管部门,须有为“古树茶”纠偏、驱魅的诚心和魄力,坦诚引导消费者:古树茶没那么神。如果主管部门真对古树茶造假较真,克服取证等畏难情绪,拿出云南整顿旅游市场的勇气,杀一儆百让卖假茶者提心吊胆,“不信东风唤不回”。另外,茶叶最终靠产品说话,淡化古树茶概念,用生态茶园的好产品去征服味蕾,才是行业正道。

“古树茶”是祖先留给这代茶人的遗产,不光是财富也是责任。为古树茶“纠偏驱魅”,才能持续保护利用它。行业也该自觉理性,而不是急吼吼地去迎合误导不成熟的茶叶消费。

云南普洱茶:文物化的普洱茶


云南普洱茶:文物化的普洱茶

⊙林梦达

很多人都记得,两三年前,普洱茶市场出现了类似炒股和期货市场的现象,所谓“普洱茶证券化”。2008年岁末,嘉德四季高调推出普洱茶专场拍卖,拍品均为20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其中80年以上的,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作为商品,普洱茶在广东一带的拍卖活动屡见不鲜。而作为“能喝的古董”,普洱茶以专场形式,出现在中国嘉德这种档次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可是头一遭。

传说中种下第一株普洱茶树的诸葛亮,肯定想不到,茶,这种历经千年的日常饮品,现如今,不仅能让人惊喜交集,还能让人惊魂不定。最近几年,普洱茶收藏经历了一系列财富泡沫的洗刷。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进下,在茶商们的苦心经营下,在投机者的跟风炒作下,2003年至2007年,恨不得全国人民总动员,疯狂地追捧普洱茶。头几年,云南普洱市的茶农说,摘茶如摘人民币。后来的事态发展,应了一句老话,物极必反。时至2008年,普洱茶在国内行情大跌,茶农的说法变成了——摘茶也要亏本。但此时,从中国大陆到中国台湾,从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到英国、法国,普洱茶的消费市场已经形成,上百万人规模的收藏群体也已经养成。据说,30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70%被纳入台湾藏家的口袋。

市场基础稳固,收藏群体成熟,就是拍卖公司推出专场拍卖的适当时机。嘉德四季选择2008年岁末,推出普洱茶专场拍卖,其实,从收藏中国深厚的茶道文化角度,确定了陈年普洱茶的“文物”身份。普洱茶界“泰斗”邓时海,在拍卖会后评价说,这次中国嘉德的普洱茶拍卖,可以称为“空前之举”。

表面上看,普洱茶里的变身秘密,已经被曝光得很彻底了。现在,清朝以前的普洱茶,堪称“文献级”文物。清朝中叶以后的,属于“贡品级”,如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光绪年间普洱金瓜贡茶。清朝末年以后的,被划分为“号记级”,如嘉德四季拍卖会推出的福元昌、吉昌号、敬昌号。此外还有,上世纪50至70年代,中茶公司等几大国营企业出品的“印记级”普洱茶。

让思考再深入一步。是否还存在另一种力量,将像普洱茶之类的民间藏品,推入文物艺术品拍卖进程?在全球艺术市场负有盛名的Artprice,公布过一个统计数据:首次购买艺术品的新买家,每年增幅达到20%。相对而言,迎合大量新买家们口味的,那些知识和财力门槛较低的拍卖品种,少得可怜。事实上,这种比例上的不协调,在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领域相当突出。公众耳熟能详的,绝大部分是高层次的拍卖公司,高档、高价的传统拍品。或许,定位于“周末拍卖”的小品种、新品种,以后会大受欢迎?在整个市场被金融危机“修理”过后,拍卖公司要吸引更多的新买家,就需要提供更多的特色与实惠。

无论成交结果如何,嘉德四季首次推出陈年普洱茶专场拍卖,都是一次热情的“试水”行动。倘若“茶仙”陆羽天上有灵,会如何评价众口称绝的普洱茶呢,应是拍场第一茶?

云南普洱茶:大厂、小厂普洱茶之说


云南普洱茶:大厂、小厂普洱茶之说

很多人关注如何选选择大厂与小厂茶的问题,大厂小厂产品应怎样看对待。中和的众多茶友的意见以及普洱茶的现状来看看大厂与小厂或者手工作坊的产品应该如何看待。

大厂的情况设备先进,工艺环节细化,生产技术专业,产品体系完整。经营策略规模化经营,库存原料丰厚,以拼配手段保证量产产品质量,抗风险能力强。2007年后普洱茶行业处在一个相对低潮期,各企业都在很抓产品质量指标,从生产资料到产品结构,包装体系都有一个较大的改观。力挽市场份额。说白了大厂产品就是大众化的量化产品,有量,精品不多,适合中低端消费市场。

小形茶企和一些民间作坊夹缝中求生存,产品精细化是小形茶企和一些民间作坊生存之本。没有大的产量,没有太大库存原料的压力。因为没有量产的要求小型茶企在选择生产原料上选择面更广范,工艺上可以更细至,个性化更明显,选料上也可以按自已的经营思路去要求,有茶德小型茶主会做更多的传统工艺的精品茶,这些是大厂无法做到的。但小型茶企经营成本生产设备无法以大厂比较,所以在熟茶这块还是大厂的相对要好很多,生茶还是小厂能保证传统工艺及好茶青。

我个人认为与紫砂壶一样,玩精品是玩家,行家的事,选择小厂绝不会错,所以自己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对品茶水平的考评。

我想要领略普洱茶的精髓应有一个博爱的胸襟,只要是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我们都应当愉快的去接受,接受它比谢绝它来得更地意义。给自已一个机会,也给茶一个认识您的机会。

总之:大厂也好、小厂也好、我个人认为都是学习普洱茶不可少的渠道,但喝茶就要看自己的情况了,没有好茶缘的渠道,你就是有钱,想做个茶发烧友都没有办法的,还是先保证有健康的茶喝,养成喝茶的习惯是前提哈,要喝到更多的好茶就要靠自己对茶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有更多的茶友的支持。

有一颗不断探索的心,努力学习是一直要做的事,但在生活中喝茶还是要多一份理想才好,还是我的观点:平常心、生活茶,要不断学习同时也要把茶简单化,茶是为我们服务的,不要到时成了茶的奴隶。

云南普洱茶知识:怎样选购普洱茶?


云南普洱茶知识:怎样选购普洱茶?

选购普洱茶时,最好能掌握一些常识,避免几个常见误区:

A、不要简单认为年代越久远越好。只有质量合格的产品在合适的储存条件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茶品的品质会朝“好”的方向转化。一款茶品如果起初质量未能达标,或者是后期储存不当,那么不论放上多长时间,茶叶品质都很难脱胎换骨。

B、不要仅仅根据包装判别茶叶的真伪。比如几十年的老茶现已很稀少,但市场上却是要多少有多少,价格也与其原本的稀有不相称的便宜,所以我们不能仅凭茶饼棉纸包装上的繁体字就认定其年份和茶品的真伪。

C、不要仅凭茶汤颜色的深浅来判断茶品的品质。汤色仅仅是用来考量茶叶品质的一个因素,即便是汤色这一指标,除了要看其颜色深浅外,还应考察其透明度。

D、不要盲目迷信大树茶或者野生茶。普洱茶的品质不仅受原料的影响,还受后期加工工艺和储存方式与条件的影响。目前最为经典的陈年普洱茶产品,所用原料主要都是台地茶。

选择普洱茶时的一个简便方法是,尽量选择知名企业或知名品牌的产品,因品牌背后是规范生产体系、良好管理水平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优良产品品质的支撑。

云南普洱茶:云南格朗和哈尼族乡茶叶发展记


云南普洱茶:云南格朗和哈尼族乡茶叶发展记

“南糯山是块种植茶叶的沃土,南糯山茶叶香飘万里……”这是每个格朗和人都是会唱的歌,唱出了以南糯山为代表的格朗和茶文化的历史,唱出了格朗和茶农与茶的一世情缘。

■格朗和乡茶叶发展现状

格朗和哈尼语意为吉祥、如意、安康,素有“噢嗒耶撒姥和—美丽的天水”的美誉称号。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东部,东部和东南面与景洪市嘎洒镇接壤,西南面和西部与勐海县勐混镇相连,西北部与勐海镇交界,北抵流沙河与勐海县勐宋乡隔河相望,属山区农业乡。最高海拔2196.8米,最低海拔600米,平均海拔1596米,年均气温17℃—18℃,年均降水量1350—1500毫米。格朗和全乡辖南糯山、苏湖、帕真、帕沙、帕宫5个村民委员会,74个村民小组,3906户16024人。

格朗和是勐海县境内的一个古老茶区,茶叶一直是全乡广大农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经过千百年的耕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已形成了一整套集科研、种植、加工为一体的茶叶生产技术,茶叶产业的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已成为格朗和哈尼族乡稳定的支柱产业之一。全乡现有茶叶种植面积49403亩(其中古茶园1.5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的14.5%,百年以上古茶园占全县的32.8%,2009年茶叶总产量1565.4吨,农民人均从茶叶中收益1536.1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5%,全乡人均茶叶面积3亩,户均10亩多。

格朗和哈尼族乡茶叶资源十分丰富,新式、丰产型台地茶种植有34403亩,古茶园更是得天独厚,遍及全乡5个村委会,面积达15000亩,其中面积较大的有3个村委会。

南糯山古茶区,现有古茶园12000亩。南糯山,系傣语地名,“南”即水,“糯”即竹笋,是哈尼族集居地,位于格朗和乡东面,隔流沙河与勐宋茶山相望。南糯山海拔1400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常年云雾笼罩,是个神秘的雾区。全年降雨量在1500~175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年雾日为120多天,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南糯山具有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由于雾日多,茶山常笼罩于云雾之中,故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具有“香气高,苦味淡,甜味重”的特点,全国名茶“南糯白毫”原料就产于此,是众多古老茶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在南糯山村委会半坡老寨附近的山坡密林中,人们又发现一株较为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经有关专家实地考察,其树高5.3米,主干基部直径0.76米,胸径0.4米,树姿开张,树幅宽大,为大叶柳芽茶种,树龄800多年。

帕沙古茶区,现有古茶园2000亩。帕沙是哈尼族集居地,西部与勐混镇贺开古茶区交界。其中帕沙老寨已有500年的建寨历史,其寨内生长着一棵高2.1米的茶王树,被云南省茶科所命名为帕沙1号。

帕真古茶区,现有古茶园500多亩。2006年2月8日、3月7日,经茶叶界专家实地考察,初步确定有600年以上的历史,但还不能确定是人工栽培的还是野生的。整片茶园分布在5座山林上,间隔的4个山凹流淌着清澈的山泉。山林中多是20至30米高的阔叶乔木,树下混生着连片的刺竹林。古茶树最高的一株高18.96米,径围1.95米,两人才能合围。茶树枝叶高度大多在10米以上,采摘非常困难。采摘下来的古茶叶片叶面光滑,不像人工栽培的台地茶有一层细细的茸毛,叶肉较单薄。含一片鲜叶在口中,苦味很重,过后感到喉咙回甘。

■格朗和乡茶叶发展地位

格朗和种茶历史悠久,是西双版纳历史最久、面积最大的古茶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也是世界茶文化之乡,800—1200年的古茶园面积15000亩,享誉中外的800年树龄的人工栽培型茶王树印证着格朗和种茶历史的悠久。15000多亩古茶园中300年以上的古茶树占了大多数,古茶树枝叶茂盛。格朗和古茶树对研究云南茶树的品种、分类、形成和变化,以及云南古茶史有重要的价值。

南糯山古茶树面积1.2万亩,主要分布在半坡老寨,是我州乃至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古茶区之一,也是云南省机械制茶的发祥地。1938年4月,受云南省财政厅委派,白耀明(字孟愚)到南糯山创办云南省思普区茶业试验场第二分场,采取梯台栽种。次年,建立南糯山制茶厂,从印度引进制茶机,机制出第一批红茶、绿茶,产品远销香港、缅甸、印度。古茶区内,生长着2棵树龄800多年的栽培型古茶树,见证了南糯山先民悠久的植茶、制茶、用茶历史。从1938年就在南糯山创办云南省思普区茶业试验场第二分场的历史来说,当初为什么不选在勐腊或景洪等比较有名的古六大茶乡,在勐海县也不选勐混、布朗山、勐宋等地而是选在格朗和南糯山,说明南糯山古茶园面积大,资源丰富、质量上乘,产量和品质有保障,创办云南省思普区茶业试验场第二分场和建立南糯山制茶厂,奠定了南糯山茶叶在勐海茶叶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对促进和发展勐海茶叶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格朗和乡茶叶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茶产业,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可以使广大农民迅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之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格朗和哈尼族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茶叶生产,在今后的工作中,格朗和哈尼族乡茶叶生产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变到质的提升,打造格朗和茶叶品牌。

———挖掘和开发以南糯山为代表的“格朗和古茶”品牌价值。

要大力开发独特的“格朗和古茶”文化品牌。南糯山,被誉为“茶王”之乡,“普洱茶”的故乡之一。要在思普区茶叶试验第二分场(新中国成立后为省茶科所良种试验站)和南糯山制茶厂(南糯二厂和一厂)的基础上,注重挖掘和整理两个厂的制茶历史,把南糯山古茶园和两个厂连成一体同步开发,掀起以南糯山为代表的“格朗和古茶园”品牌投资开发热潮。如何实现古茶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格朗和哈尼族乡党委、政府正在积极探索的重点工作。

———加强宣传,打造“格朗和古茶”系列品牌。

格朗和哈尼族乡古茶树资源丰富,目前有古茶园1.5万亩,主要分布在南糯山、帕沙、帕真等村委会,占全县古茶园的1/3,这是不可再生的、独天得厚的资源优势。打造“格朗和古茶”品牌,就是要对全乡茶资源进行统一包装、宣传,在“格朗和古茶”这一品牌下,全面开发个性化系列品牌。格朗和乡不仅有“南糯山古茶”、“帕沙古茶”、“帕真古茶”等古茶园,还有捌玛等名山名茶,加强宣传、推荐“格朗和古茶”系列品牌是重振格朗和茶产业的关键。对外要针对不同古茶园的规模、品质和特点,加大宣传力度;对内不断扩大对古茶树资源保护宣传和教育力度,提升各族群众保护、开发和利用好古茶园的意识。

———挖掘弘扬哈尼族茶文化,提升“格朗和古茶”文化内涵。

格朗和乡古茶园资源丰富、茶文化底蕴深厚,乡党委、政府注重挖掘弘扬哈尼族茶文化,不断提升“格朗和古茶”文化内涵。于2007月12月31日到2008年1月2日,举办了首届“原生态哈尼民歌邀请大赛暨阿卡老博大赛”。同时,坚持“秉承传统、传承传统、凸现传统、延续传统”的思路,将原生态哈尼民歌与“阿卡老博”文化有机结合,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保护和挖掘、开发和利用哈尼民族文化和哈尼茶文化(阿卡老博),努力打造茶品牌。从首届“原生态哈尼民歌邀请大赛暨阿卡老博大赛”到“原生态哈尼民歌”邀请大赛暨首届“勐海普洱茶阿卡老博”赛茶大会,到2010年升格为“勐海茶王节”活动,举办规格的每一次提升,都增强了勐海茶产业和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品牌的效应,提高了勐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展现了勐海茶产业中蕴藏的深厚民族传统茶文化。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云南茶叶办主任:大连有望成为普洱茶集散地》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云南普洱茶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