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品质】

品质引领普洱市茶产业未来走向

近日,笔者写的《普洱茶行业将进入品质时代》一文在业内引起不小的反响。提出“品质时代”的概念,并不是说以前普洱茶行业不太注重品质,而是说品质在未来将得到空前的强调,成为茶企乃至茶区决胜未来的终极武器。

《普洱茶行业将进入品质时代》主要谈的是,茶企该如何布局未来。而本文想从大茶区的角度来探讨,普洱茶行业进入“品质时代”,将给普洱市茶产业带来哪些空前的黄金大发展机会。这仅仅是笔者的一家之言,权当抛砖引玉,期待方家指正。

众所周知,云南主要有三大茶区,即普洱、临沧、版纳。就宣传与茶产业的深度培育而言,没有比普洱市委、市政府做的实事更多的了。但长期以来,让人不解的是,普洱市在布局茶产业方面发了那么多的力,虽然普洱市的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名气、茶价及品牌企业的影响力等方面不如版纳,甚至不如后起的临沧。而这两个茶区的政府、部门虽然也非常重视茶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但在理念与执行力方面普洱市可谓更胜一筹。做得最优秀的,没有获得最好的回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是普洱市做的更多的是前期的战略布局,而市场与行业还没有发展到爆发的临界点。而到了“品质时代”,普洱市前期做的铺垫工作将受到尊重,并将普洱的茶产业带入波澜壮阔的时代,从而真正实现茶产业的腾飞。

我们梳理普洱茶的发展历程,2002年底到2007年是普洱茶的炒作时代,只要是普洱茶就不愁卖,这个时候许多企业也在强调品质,但更多的时候是在赚快钱,靠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2007年下半年,普洱茶市场崩盘了,市场上到处是同质化的中低端产品,很难走动货。这时,许多茶企茶商从2008年起被迫走上茶山去寻找稀缺资源,于是古纯市场被挖掘出来,重塑了普洱茶的价值,在大益等品牌茶与名山古纯茶的努力下,普洱茶市场从2009年开始复苏,2011年进入了茶价快速上涨通道,直至迎来了2013年与2014年的辉煌。但到了2014年上半年,以大益为代表的品牌茶和名山古树茶价格冲高回落,这宣告了行业稀缺性资源占主导地位之时代的终结,普洱茶行业将通过深度调整而进入“品质时代”。

在2008年――2014年上半年,也就是稀缺是王道的时期,虽然也强调品质,但更多的是强调名山茶、古纯茶等稀缺性资源的品质,而云南最为广袤的台地茶园被归为不入流,卖不起价,许多茶园乏人采摘,甚至被抛荒。难道所有的台地茶园品质都不行吗?显然不是,台地茶也有好茶,尤其是台地茶可以通过生态茶园改造而焕发出并不输于古树茶的品质。但当大家都去追求名山古树茶价值的时候,台地茶园在某种程度上就被妖魔化了,被低估与误读了。同时,市场上将云南茶区分为三六九等,最好的茶区认为是版纳,易武与勐海成为茶商与茶客的圣地;接下来是临沧,勐库茶成为市场的新贵,尤其是冰岛茶屡创价格新高,继老班章之后成为新的王者。而普洱茶区被认为虽然有景迈山、困鹿山等个别亮点,但整体品质不行,是做绿茶的宝地,但不适制普洱茶。

说普洱市茶区整体品质不行,显然是市场先入为主的误导。众所周知,普洱茶最先兴起于港台与广东。广东人喝茶是重口味的,喜欢苦涩浓酽,回甘生津强劲的茶,有“不涩不是普洱茶”之说。而普洱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广东人执牛耳,在他们的引导下,整体茶质偏向清香淡雅的普洱市茶叶被挡在市场主流之外。随着普洱茶近几年一路向北,北方市场与华东市场被迅速挖掘出来,这些新的销区市场不见得都喜欢浓酽的茶,相反清香淡雅的茶叶更适合他们。由此可见,云南茶区很多,茶山与茶寨更是多如恒河沙数,不同的地区因为气候、土壤与茶种及加工制作方式等影响,口味呈现千姿百态,这正是云南普洱茶博大精深,具有广泛的深度体验价值的一种表现。而中国地有南北东西,人分男女老少,每个人的口感都是不一样的,即所谓的众口难调。云南普洱茶的最大魅力在于,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款茶,而且可以换着口味体验不同茶区、不同口感的茶。由此观之,普洱市茶叶内质不够,整体偏淡之说法,纯属市场的惯性与偏见使然。版纳、临沧与普洱这三大茶区,从整体品质上看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坚定消费群体,没必要厚此薄彼。随着北方市场、华东市场的迅速开拓,大量喜欢淡雅香高茶品的消费人群的加入,普洱市茶区将得到正名,成为市场的最新热点。

其实,笔者想表达的是,在片面强调古纯与重口味的年代,普洱茶品质的价值观被严重扭曲。在炒作风气下,大家都去说版纳、临沧的茶好,而没有认真去看看普洱市茶区所拥有的雄厚品质资源底蕴。只有等市场平淡以后,比如2014年的夏天以后,茶商与消费者变得日益理性,才会去想什么是真正的品质,而不是戴上有色眼镜来谈品质。当尘埃落定之时,才是真正的品质时代降临的时候。在未来的时代,普洱市先天禀赋优异的茶区资源将得到再发现,而普洱市委、政府所做的巨量卓有成效的前期工作将真正发力,从而撬动茶产业的迅速腾飞,普洱市茶产业的后发优势将由此而彰显――笑傲普洱茶的品质时代。

从2008年以来,普洱市一直在倡导科学普洱与有机生态茶园,并大力推行以柏联为代表的普洱茶庄园经济。相对于数量有限的古树茶,用科技深度开发普洱茶的价值,用生态观念再造台地茶园,以及作为时代投资高地的茶庄园与普洱茶深加工产业,更能代表行业的主流,因为它们的数量远比稀缺的古树茶庞大,存在着做成大产业的可能。普洱市在野生茶与古树茶资源方面并不输于版纳与临沧,近年来许多茶商从版纳与临沧的一二线茶山开始转战普洱市的古茶山,而普洱市的本土茶企也在进行提质增效的工作,用高品质塑造普洱市古树茶的未来。

在未来的品质时代,云南茶产业将呈现以下的发展态势:

1、版纳与临沧的名山古树茶将向普洱市乃至保山、德宏、大理、红河等地的古树茶资源延伸。普洱市越来越多的优质古茶山将被挖掘出来,受到市场的认同。

2、行业除了继续重视古树茶等稀缺资源以外,将空前强调对台地茶进行生态茶园改造与有机茶园转换,从而使得云南茶叶的整体品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3、建立在有机茶园基础上的出口型茶叶将受到越来越多茶企的青睐,从而激活云南茶叶的高端外销市场。

4、科技、文化创意、庄园经济、茶山旅游、茶叶深加工、茶叶快消等等将成为未来的流行词,在这些流行概念的推动下,千亿云茶不是梦。

5、未来不但使得普洱茶受益,也会惠及滇红、滇绿,甚至是云南乌龙茶。从而使得云茶由普洱茶一枝独秀,变成三驾马车并辔齐驱,甚至是加上云南乌龙茶在内的四轮驱动。

6、普洱市近年来在指导企业和市场推介中改变以往的一些思想,回归到让普通大众消费者能够喝到高品质的普洱茶理念,消费才是硬道理。从原料基地入手,不过分炒作名山古茶。

而我们可以发现,普洱市茶产业的培育,长期以来就是朝这6个方面而努力,十年磨一剑,必将在未来的品质时代爆发惊人的力量。普洱市茶产业究竟能走多远,请让我们拭目以待!

延伸阅读

“陈普”将引领普洱茶未来市场?


“陈普”将引领普洱茶未来市场?

从2006年以来,全国储藏的普洱茶量在40万吨左右。普洱茶具有储藏、投资的特殊功能,但其本质还是消费品,只有消费了才能可持续发展。如果大家都把普洱茶储藏20年后成了老茶才喝,哪是不科学、不划算的,物以稀为贵,多了就成大众茶品。近10年来茶界一直提倡“存新茶、喝老茶”,我看现在要提倡“存生茶、喝陈茶”,一字之差可能会掀起一场普洱茶品饮文化的革命。我个人预测几年之后“陈普”会成为普洱茶消费市场的主流,引领普洱茶未来消费市场。“陈普”一词也会成为下一个热门词。

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标准对理化指标中茶多酚的规定普洱生茶≥28.0%,普洱熟茶≤15.0%。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茶多酚大多在28.0%—35.0%之间。如以普洱市思茅区为自然仓贮(称为干仓茶)条件下,生普紧压茶的多酚如果要下降5个百分点需6年左右时间,要让茶多酚下降15个百分点,一般需要15年以上的时间。也可以理解为当年生产的晒青普洱茶仓贮6年以上,其茶多酚一般小于28.0%,也就是说仓贮6年以上的生普不能算生普了。行内一般把仓贮时间15年以上,茶多酚下降到20%以内的干仓普洱茶称为普洱老茶。现在的问题是茶多酚28%—20%,仓贮时间6-15年之间,所谓“半生不熟”的这部分普洱茶既不是生普,也不是普洱老茶或熟普。这种“半生不熟”的普洱茶该有一个科学的名称,我建议命名为“陈普”比较靠谱,存放了八年就叫八陈普、十年就叫十陈普等。这样普洱茶就要重新分生普、陈普、老茶和熟茶几种类型。

普洱茶的发酵过程需要四个要素来实现,湿度、水分、氧气(空气)、时间。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分为干仓与湿仓。茶多酚在相同时间内“湿仓”下降快于“干仓”。“湿仓”、“干仓”普洱在口感、味道方面区别是很大的。“湿仓”茶在香港、广东等地流行,因为人们喝了几十,喝习惯它的味道,在全国其他地区接受它的就不是很广。“陈普”、“老茶”形成的口味人们常以陈酽暖润、滋味醇和、爽滑,汤色红褐明亮、褐中泛红,老茶至淡等说法。

云南普洱:茶产业引领绿色发展


云南普洱:茶产业引领绿色发展

现代茶园

茶叶加工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普洱”所呈现的内涵愈加丰富,从最初的一片茶叶,到成为一座城市的名字,再是代表着一种绿色发展方式。

这样的变化,源于普洱市茶产业的砥砺奋进,推动普洱茶从“边销茶”发展到风靡全国的网红产品。从规模种植生态茶园筑牢产业发展基础开始,普洱茶产业不断跃上新台阶,特别是从2004年以来,产量从当年仅有的2万吨,增长到了2017年的13.9万吨,增长了近7倍。

产量倍增的同时,普洱茶的品牌、文化价值也在不断提升。“2018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普洱茶品牌价值连续两年位居首位,高达64亿多元。一生一熟、越陈越香,这样的普洱茶文化体验正被越来越多人熟知。

普洱茶,从一片生态绿叶,到一种文化现象。如今,在普洱,茶叶美了一方环境、兴了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普洱市作为茶马古道的源头,2013年,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普洱市“世界茶源”称号。围绕“普洱茶文化之源”发展定位,普洱市致力于把茶产业打造成大生态、大产业、大文化、大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

长成“衣食万户”大产业

俯瞰普洱大地,漫山遍野的现代茶园,生机盎然的古茶林,独具特色的茶景、茶街、茶庄园,成为普洱自然底色、大地本色。

经过几代人的耕耘,普洱市茶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茶园面积300多万亩,其中现代茶园165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12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18万亩。“茶产业覆盖全市10个县区,茶农130万人,占总人口的一半,去年全市茶产业实现产值23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0%以上。”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负责人说,茶产业已经成长为普洱“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农民来自茶的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许多农民通过茶叶实现了脱贫致富。

普洱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目标,始终坚持把茶产业作为普洱最有优势、最具特色、最惠及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重点打造,坚持抓品牌、抓标准、抓“互联网+”、抓融资、抓庄园、抓整合,形成百姓增收、企业增益、产业增效——全产业链持续提质增效的良好局面,普洱茶成为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品质的绿色产业。

做大做强普洱茶产业,普洱市最有希望、最有条件、最有潜力。普洱市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不断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全力实施好有机茶园基地建设计划、标准化生产提升计划、品牌战略营销计划“三个计划”,为云南打造“千亿云茶”产业目标贡献普洱力量。

叫响“世界茶源”品牌

普洱景迈山已有近2000年的种茶历史,家家种茶,户户饮茶,人茶相依,伴茶而生。丛林深处少数民族村庄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古朴典雅,与美丽的山水和千年万亩古茶林交相呼应。为有效保护澜沧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这一人类共同的自然人文遗产,普洱市全力推动景迈山古茶林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普洱市不仅有景迈山的栽培型千年万亩古茶园,还拥有距今3500多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至今还存活着2700余年的千家寨野生型“茶树王”和野生茶树群落,还有邦崴千年过渡型茶树为代表的一批过渡型古茶树。完整的茶树进化景观,让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茶源”。

叫响“世界茶源”品牌,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普洱市把打造普洱茶品牌,作为主动服务“千亿云茶”战略的具体行动,以八大古茶山普洱茶品牌打造为突破口,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机制,出台景迈山、普洱山、凤凰山等名茶名山古茶林普洱茶产品标准,确保每一片古茶林都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知道茶原料来自哪里,是哪个厂家生产的,质量、标准、价格一目了然,完全可以放心消费。

从普洱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到全市推出“名山名茶”品牌,普洱市坚持“高端精品”和“大众大量”两条腿走路,推行“联盟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模式,深入实施“古茶山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做优大基地、培育大主体、建设大数据、建成大仓储、擦亮大品牌、发展大产业,推动普洱资源禀赋变为物质财富,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本,“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不久前,第十三届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在普洱市举办,成立刚好10年的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会上发布了2018年普洱茶产业创新成果,普洱茶基因组、茶发酵微生物、茶功效、茶工艺设备、茶新产品开发等一系列创新研究令人对普洱茶有了全新认识的同时,“科学普洱”理念正推动普洱茶各类基础研究和研究成果的转化。

位于普洱市的帝泊洱生物茶谷完美诠释了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普洱茶的融合,公司研发制备了数控自动化罐组逆流提取生产线,最大程度地提取出茶叶中的有益成分,创新开发现代生物普洱茶、即饮普洱茶饮料等系列产品,把普洱茶从单一的农产品打造成一个全面升级换代的高科技产品。这得益于“科学普洱”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普洱茶的种植、采集和产业链全程建立了严格的标准控制体系,结束了普洱茶仅凭经验感官评判的传统历史。目前,仅公司在普洱茶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已受理和获批100多项专利。

在绿色生态新理念下,普洱茶的种植、加工各环节均取得突破。传统普洱茶烘干技术中,引入纯太阳能烘干系统和蒸汽系统,将清洁能源运用到普洱茶的生产加工环节中,不仅极大地节能减排,更加清洁卫生地保证了茶产品质量;出台《普洱市有机茶发展规划》,目前全市已建成生态茶园165万亩,已有30多万亩茶园通过有机认证和进入转换期。力争到2020年,全市60万亩的茶园实现有机化,100%的茶园将走上绿色安全生态之路。

茶是普洱的根、普洱的魂、普洱的历史和文化,是普洱人的依恋。普洱茶已深深融入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个领域,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已成为普洱传承不息的靓丽名片。(来源:云南日报沈浩/文李奕澄/图)

全国茶叶标准园引领普洱茶产业发展


全国茶叶标准园引领普洱茶产业发展

参加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茶叶)创建培训的代表,在祖祥高山茶园参观考察

祖祥高山茶园茶中有林

记者钟云文/图

核心提示:

目前,普洱市已建成多个全国茶业标准园。全国茶叶标准园创建以产业平台的方式,成为普洱探索茶业产业化的示范路径,为普洱从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业转型,提供了新动能和鲜活的成长样本。

茶叶标准园,是全国性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本,但是又有显性的区域现代农业特色。普洱作为云南省的茶叶大市,在茶产业发展的探索中迈出了新的步伐。

现场

“茶叶标准园建设令人震撼”

6月28日,经过前几天雨水的“洗礼”,普洱的空气格外清新。下午1时,参加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茶叶)创建培训的16个省(自治区)的120多名代表登车启程,来到普洱祖祥高山茶园,对普洱的茶叶标准园建设进行参观考察。

创建“农业部茶叶标准园”是国家农业部近年来对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是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营方式创新,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创建项目对茶园的环境、空气、土壤等生态环境和灌溉用水、基础设施、栽培管理、施肥除虫、员工培训等都有严格的规范,明确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必须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2001年以来,普洱以茶叶标准园建设为抓手,推动普洱茶叶产业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方面再上新台阶,加速引领茶产业转型升级。此次培训现场考察点就包括我市茶叶标准园建设样板——普洱祖祥高山茶园。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是农业部茶叶标准化示范创建基地之一,拥有有机茶连片生产基地2000亩。其位于大山深处,森林覆盖率高,终年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湿度大,生态环境特优,是公认的全国茶叶生产适宜区之一。

“相对传统的茶园,标准化茶园采用更先进、更标准的技术,比如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禁止使用化学农药,从根本上确保茶叶产品的品质。”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负责人董祖祥告诉记者,通过“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项目的实施,企业尝到了甜头。目前,企业年加工生产能力达4500多吨,产量、产值同期相比增长;茶农收入也“水涨船高”,年户均增收20000多元,并幅射带动附近村民进行有机茶园改造2万亩。

“参观了祖祥高山茶园之后,感受很深。普洱茶叶标准园建设的起点高,示范引领作用很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朝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得益于园区合理的规划,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李朝昌告诉记者,他回去后还要带队来普洱学习管理生态茶园的经验,特别是茶叶标准园建设规划方面的经验。

在参观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大产茶区的专家都找到了“目标”和“榜样”。来自中国名茶“信阳毛尖”产地——河南省信阳市的黎登峰先生在祖祥高山茶园基地不停地用手机拍摄视频。和记者聊起“观后感”,黎登峰说“非常震撼”,并直言“我们也是生产有机茶的,普洱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普洱标准化茶园不仅自然环境优越,而且生物防治和有机物的运用做得好。”黎登峰说,“我要把普洱管理生态茶园方面好的做法、先进的经验带回去,把我们自己的国家级茶叶标准园建设好!”

探访

一个茶叶标准园的成长史

核心提示: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是全国茶叶标准园,公司每年生产的六成以上的有机茶出口欧洲、美国和日本,每公斤价格近300元,是国内市场价格的2倍多。2013年,其中约800公斤精选的“有机春茶”每公斤价格达2000多欧元。

在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相关负责人看来,祖祥高山茶叶在国外市场连续多年一路走俏,与坚持走茶叶标准化道路发展有机茶密不可分。近日,记者走进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探访祖祥高山茶叶发展背后的故事。

●茶中有林打造有机茶园

6月28日,记者走进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放眼望去,环绕一湾碧水,漫山遍野茶树葱绿,与别处在烈日下泛黄的茶园形成了鲜明对比。

“与普通茶园不同,我们的茶园每亩土地只种植8到10棵茶树,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负责人董祖祥告诉记者,为了建好茶园,他先后前往多地考察。建设之初,高山祖祥茶园就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种植,在采用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虫黄板等物理防控手段的同时,注重茶园的生态防控。

在祖祥高山茶园内,除了茶树,还有大花紫薇树、药用香樟和杨梅树,林茶间种,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系统,为生态茶园建起了一道“生态屏障”。“比如樟树上的虫可以吃掉茶树上的虫,杨梅树的虫又会吃掉樟树的虫。”董祖祥说。目前,祖祥高山茶园拥有有机茶园基地2000亩。

祖祥高山茶园生产的有机茶,先后通过了国内OTRDC有机认证、欧盟EU有机认证、美国NOP有机认证、日本JAS有机认证、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QS认证)等多项国内外质量认证,该公司商标“无量翠环”“祖祥+TEA+图形”先后获“云南省著名商标”认定;“无量翠环”产品先后获第八届国际名茶评比银奖和第四届中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成果金奖;“祖祥”宫廷普洱茶(熟饼)先后获“新中国六十华诞‘国庆杯’”云南名优茶金鼎奖,“云南茶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辉煌杯’”云南名优茶金奖;并先后获“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重点省级龙头企业”“云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荣誉称号。

●有机成就精品

十多年前,思茅区大力发展茶产业,祖祥高山茶园创始人董祖祥加入到种茶“大军”。但他“特立独行”走了一条有机茶之路:在承包经营的2000多亩茶地上,从种植、管护到采收都不使用化肥、农药。肥料全部是农家肥,治病虫害则使用“三宝”——灯光粘板、鸡、蜘蛛。

较之于化肥,每亩茶园使用农家肥的投入是化肥投入的2倍多。因为不使用农药,每亩茶园的产量要比一般茶园低三分之一。

其间,董祖祥遭遇了市场、资金等困难,但他坚持下来了。

“有机”的春天终于来临了。经过严格检验,欧盟、美国等地相关机构派人员直接到董祖祥的茶园随机抽样检验,结论是其茶叶的几百项标准全部达到国际最严格的有机农产品要求。这成为董祖祥的茶品走进欧美市场的“通行证”。

董祖祥成了当地茶农的领头人,也成了有机茶的一个“标杆”。他组建了茶叶公司,与海外多个代理商建立了长期业务联系。他还牵头成立了一个茶叶合作社,引导周围农户以“不施化肥农药”方式进行管护,茶园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

●标准化加速市场化

“祖祥高山茶园的成功之路,偶然中带着必然。为了推进祖祥茶园有机茶持续稳定发展,我们开始建设高标准茶园。我们从加强投入品控制抓起,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在加工工艺上不断提高、改进。”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建设高标准茶园以来,祖祥高山茶园在有机茶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了。

为了杀灭虫害,他们在茶园里养鸡,并按标准配置了杀虫灯和粘虫板,还以抓到一条虫就支付五分钱的方式鼓励茶农不使用农药。

在肥料使用上,祖祥高山茶园形成只用羊粪、塘泥及其它生物制剂渥堆发酵的自有配方农家肥,只使用经有机认证的有机肥。

而在茶园建设上,祖祥高山茶园明确了按每亩茶园种植8至10棵树苗,不少于6种树种的技术要求,高标准进行标准生态茶园建设,并在茶园里安装了滴灌装备。因此,祖祥茶园的茶叶保持了茶叶传统的风味特色,茶香持久温和,口感饱满回甜,并带有优雅的兰花香气,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好评。

在加工工艺上,2015年,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新建的标准化、规范化年产4500吨有机茶的生产车间建成投产,形成了绿茶、红茶及普洱茶的产品线。

标准园建设确保茶叶质量的稳定,客户更加放心,在市场销售上也取得了新进展。

在销售市场上,目前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还通过自建连锁专卖店和授权经销商两种销售模式,在全国市场构建销售网络,北京马连道茶城和普洱城区均开设有祖祥高山茶园旗舰店,在广东省东莞市还设有祖祥高山茶园公司的办事处和专卖店。目前,祖祥高山茶园公司的产品已经在北京、昆明、甘肃、湖南、陕西、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

另外,国外贸易取得新进展。据悉,从2011年起,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便通过第24届德国纽伦堡有机产品博览会、波兰第十八届世界茶叶博览会等有机食品展会和国际茶叶展会等活动,开拓了国外市场。目前,公司已经跟德国、美国、法国、日本、巴西等国建立合作关系。与星巴克公司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与德国的kktee公司合作等,进一步开拓了国外市场,公司的产品研发和客户服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14年,该公司出口产品21.7吨,创造外汇收入330万元。“下一步,在保证茶园面积稳定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标准化,注重产品品质提高的同时,加大培育力度,打响品牌。”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负责人董祖祥说。

安溪铁观音未来将走向品牌高端化


要说到铁观音最出名的产地,那无疑就是福建安溪,安溪铁观音俨然成为了茶界,尤其是乌龙茶中一块屹立不倒的金字招牌。随着安溪铁观音的声名远播,在茶界的发展也开始变得多元化,力求向品牌化突围。

以前,安溪人到外地卖茶,大都在当地的茶叶批发市场或随便开个小店,只要茶好就行;外地人经营安溪铁观音,基本上从当地的批发市场进货或与由安溪的批发商供货,很少有品牌的意识。现在,市场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没有品牌的茶很难卖,一方面是因为QS市场准入制度推行后,在许多城市,没有QS就不能入市;另外一方面,随着茶叶市场的成熟,品牌开始深入人心,选择品牌,自己喝品质有保证,送人有面子。于是,许多外地商人开始选择加盟大品牌。

在泉州,品牌化已经成为共识,八马、魏氏、日春、裕园等主流品牌不断强化自己的品牌,一些中小企业也努力着手规范企业,向品牌化发展。三秋名茶的谢总介绍说,作为泉州的新品牌,三秋名茶今年将完善企业各项规范制度,加强品牌营销与推广,以品牌促经营,以品牌拓市场。在外地,许多安溪茶商热情参与评茶员、评茶师、茶艺师培训,加强茶文化的修养与交流,积极参加茶王赛等可以提高知名度的茶事活动。苏兴茂介绍说,安溪铁观音市场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只有以规范创品牌,以品质塑品牌,走品牌化之路才能赢得市场。

上述就是关于安溪铁观音未来的发展预测,我们也相信,随着茶道养生的观念的不断深入,安溪铁观音也会不断壮大。

普洱市普洱茶大产业 小税源


普洱市普洱茶大产业小税源

普洱茶风靡全国,产业越做越大。在大产业的背后,它的后继发展空间也很大,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普洱茶面临“大产业小税源”的尴尬。在普洱茶产业日益发展壮大的同时,“普洱茶”却形不成普洱的支柱财源(税源)产业,“普洱茶”对国家、对政府税收贡献率低。近年来,普洱市把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先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推介会、交易会,大力宣传“普洱茶”独特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让沉淀多年的“普洱茶”厚积薄发,极大地推动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全市茶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茶农收入、企业效益、市场份额大幅增长,“普洱茶”已经成为普洱市的支柱产业。全市103个乡镇、994个行政村基本上是“村村有茶山,山山出佳茗”。2012年,普洱市茶产业总产值达60.4亿元。在普洱茶产业日益发展壮大的同时,“普洱茶”却形不成普洱的支柱财源(税源)产业,“普洱茶”对国家、对政府税收贡献率低。2010年,全市茶产业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收入1710.44万元,只占西双版纳州某公司同期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收入8193.56万元的20.88%;2011年,全市茶产业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收入1619.49万元,仅占西双版纳州某公司同期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收入10071.17万元的16.08%;2012年,全市茶叶产量7.95万吨,其中:工业茶产量3.83万吨,比2011年增长54.3%,实现工业产值305691万元,全市国税登记的茶叶企业654户(其中:一般纳税人85户),实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收入2036万元,税收贡献率不到10%,与西双版纳州某公司2012年实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收入16332万元相比,相差近14300万元,只有该公司一家企业一年上缴国家税收的八分之一。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工业茶产量19435吨,实现产值121585万元,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收入675万元,占西双版纳州某公司同期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收入8732万元的7.73%。“普洱茶”可谓是“大产业、小税收”。之所以形成这样“尴尬”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普洱市的“普洱茶”缺少一个优质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粗放,产品附加值不高。主观上,社会税收遵从度认知度不高,税收征管尚需加强。经过多年努力,无论是税务机关的服务意识还是企业的纳税意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部分生产经营企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不足,自愿遵从观念不强,对履行纳税义务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纳税自愿遵从意识有待提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税收作为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的改善息息相关,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的性质决定了税收为了民生、惠及民生。相关人士建议:一方面要思考如何用好用足国家各种鼓励性政策和手段,帮助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真正培育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广大纳税人主人翁的责任感,搭建诚信税收平台,在法治与诚信中建立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为建设国家经济绿色实验示范区汇聚正能量,共圆“中国梦”“普洱梦”,让普洱茶释放更大的“红利”惠及民生。

普洱思茅区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引领茶产业发展


普洱思茅区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引领茶产业发展

近年来,普洱市思茅区按照市委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大品牌战略要求,以现代农业引领茶产业发展,有计划、有步骤推进生态茶园建设,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止2012年底,全区茶园面积达14.3万亩,采摘面积12.3万亩,茶叶产量14500吨,实现茶产业产值7.59亿元,同比增长63.5%。已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为1.94万亩,有机茶园转换面积2.13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2.4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11.8万亩。现有茶叶生产企业189户,其中茶叶初制所93户,绿茶精制企业14户,普洱茶企业82户;年生产加工能力500吨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10户,其中省级1户、市级4户、区级5户;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茶叶品牌有65个,获云南省著名商标2个,初步形成了以国际有机认证“祖祥”、“原生”及国内有机认证“龙生”、“古普洱”、“双兄”、“帕卡”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知名品牌。今年全区春茶产量3200吨,同比增300吨,增长10.3%;产值10.25亿元,同比增2.11亿元,增长25.9%。

据统计,思茅区茶园面积13.64万亩,按每亩茶园种植10株覆荫树不少于6种树种的标准实施13.64万亩,种植覆荫树167万株。完成市、区、乡(镇)领导生态茶园建设示范样板65块4.3万亩,其中:市级领导示范样板5块0.5万亩,区级领导示范样板29块1.88万亩,乡(镇)领导示范样板31块1.93万亩。实施高密度留养茶园0.2万亩;生态茶园建设套种绿肥示范样板0.2万亩;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为1.94万亩,有机茶园转换面积2.13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2.4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11.8万亩。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任务32个;完成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园登记7个乡(镇)、60个村委会、22家茶产业、11386农户、13.5万亩,建立生态茶园建设农资专用服务门市(店)14个;组织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培训247场次,培训人数12033人次;共投入生态茶园建设资金4041.388万元,其中:2010年投入619万元,2011年投入500.3万元,2012年投入2922.088万元;投入600万元对12户茶叶初制所进行改造;投入180万元对两户省级茶叶龙头企业进行扶持。

《普洱市茶叶产业调研报告》通过评审


《普洱市茶叶产业调研报告》通过评审

6月5日,《普洱市茶叶产业调研报告》项目评审会在普洱市茶咖局四楼会议室召开,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邀请了云南农业大学邵宛芳教授、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姜东华高级工程师、普洱茶树良种场杨柳霞推广研究员等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简称“茶叶所”)与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简称“茶咖局”)共同编制的《普洱市茶叶产业调研报告》进行评审。茶咖局卢寒局长、刘伦副局长,茶叶所何青元副所长(主持工作)、刘本英副所长、刘杰博士等参加了会议。

首先何青元副所长代表茶叶所对本次调研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针对调研的结果,根据省政府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和千亿云茶产业以及普洱市委市政府“六抓”战略的精神指示,从普洱市茶产业新发展、新优势、新挑战、新路径、新任务和新领域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普洱市茶产业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各位专家对本次调研报告做出了充分肯定,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提出问题和看法。茶咖局领导也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何副所长表示将充分听取各位专家的建议并尽快进行修改完善,助力普洱市茶产业健康发展。

通过咨询、答凝、讨论,专家组同意《普洱市茶叶产业调研报告》通过评审,建议尽快完善并上报普洱市委市政府。(审核人:刘本英)

评审会议现场

携手共创普洱茶产业的美好未来


携手共创普洱茶产业的美好未来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的咖啡文化、可乐文化所不能代替的。并且,在几百年前,中国茶就已开始影响西方。美国独立战争打响的第一枪波士顿倾茶事件就与茶相关。英国贵族的下午茶,成了欧洲风靡一时的生活方式。

盛世兴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生活的追求通常通过茶来实现。人们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示礼、以茶养性、以茶作诗作画、以茶歌舞,茶发挥了其超强的吸附性,三五好友或新交围着一壶茶坐下来,谈天说地,不亦乐乎。佛道一家,禅茶一味,也是把茶作为历史精神物质的见证。茶是生活禅。茶成了社会的和谐剂,心灵的调和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呈现的巨幅“茶”字长卷,使全国茶人为之振奋。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茶和茶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所以,我们积极地倡导“茶为国饮”,宣传饮茶有益健康,引导人们饮茶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饮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各种各样的茶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科学饮茶和健康饮茶的行列中来,不断地扩大茶叶消费群体,从而不断地促进茶产业的发展。

我们还利用各种方式,向世界各国人民宣传中国茶文化,让世界上更多的人接受中国的茶与茶文化,让其成为我国连接世界的桥梁与纽带。2006年,《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与韩国株式会社布朗达成版权输出协议,使韩文版的《春·夏·秋·冬》在韩国出版发行。据有关专家评价,在茶业类的连续出版物中,只有《春·夏·秋·冬》有外文版,并且是持续输出,用我国优秀的茶文化持续影响周边国家。在目前“韩流”盛行的时代,中国文化影响韩国也有其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在2008、2009、2012年连续三年授予《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输出版优秀图书奖,在云南省实现了该奖项零的突破。

中国是茶的故乡。天赐普洱,地育茶香,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茶树资源,是世界茶科植物的起源中心和多样性分布中心。茶是云南各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还是和谐共处的一种重要媒介,表现出了云南民族茶文化的多样性。勐海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是普洱茶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树龄1800年的巴达野生茶树王和900年的南糯山栽培型茶树王,是目前世界上古茶园面积保存最大的县。贺开、布朗、班章、老曼娥、帮盆、勐宋、南糯等等已成为耳熟能详的名山名寨,为茶人们所津津乐道。正因为勐海有如此丰富的茶树资源及“高海拔低纬度”的特殊环境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当年白孟愚才会选择南糯山种茶建厂;国民政府才会派范和均先生到勐海筹建佛海茶厂;也才会在勐海建立省茶科所和“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保存有珍稀茶种质资源1000余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同志到勐海考察并指出:“勐海要致富,茶叶是支柱。”勐海有大益、七彩云南、海湾、六大茶山、八角亭、陈升号等龙头企业品牌,加上众多的中小企业,托起了勐海茶业的一片天,形成了最受广大茶客青睐的,最具普洱茶魅力的“勐海味”!

普洱茶是云南省独有的历史传统名茶,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历史上传统的普洱茶没有生茶与熟茶的称呼,只称“普茶”或“普洱茶”。自20世纪70年代应用人工快速后发酵产生普洱熟茶以后,才有了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的区分。再加上清末、民国初年及几十年前遗存下来的号字级、印字级等自然后发酵普洱茶,称为普洱老茶,形成了普洱生茶、熟茶、老茶三条既独立又交叉的线路,再加上台地茶、古树茶;拼配茶、纯料茶;大树茶、小树茶;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大叶种、乔木型等等的名词称谓,越陈越香、微生物发酵、干仓、湿仓等等的概念以及唛号、茶票、外包等等的知识,搞得想喝普洱茶的人一头雾水,望而却步或误入歧途,形成错误的认知,曲解了普洱茶独特的陈香风味。同时,在2004年前后,要寻求相关普洱茶知识的图书少之又少,市面上,流行的台湾版邓时海先生著的《普洱茶》一书,成为了茶友认识普洱茶的教科书。在后面简体字版的出版中,又订正了其中不少的疏误。浙江杭州梅家坞的西湖龙井,狮峰山的御茶十八棵,福建安溪的铁观音等等的故事,为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而普洱茶作为历史传统名茶,云南省内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历史悠久、底蕴厚重、地域特色突出的种植、品饮的民族茶文化,在运输途中还逐步形成了闻名于世的茶马古道文化。由此,在2004年普洱茶热起来的时候,需要一本传播普洱茶资讯、科技、文化的出版物,《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应时而生了。

从《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第一期开始,经过十年普洱茶发展的黄金时期,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一百多种茶业类的图书,使云南科技版茶业图书在全国成为知名品牌。图书作为文化和科技知识的载体,对其产业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在出版过程中,周红杰教授的《云南普洱茶》《普洱茶与微生物》《普洱茶化学》,汪云刚研究员主编的《古茶树资源保护论文集》《云南茶树病虫害防治》以及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主编的《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学揭秘》等图书的出版,较为全面地从普洱茶特有的保健成分,保健功能,尤其是普洱茶中降脂成分普洱他汀类的发现,普洱茶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糖、抗氧化等方面的医学研究,普洱茶毒理学与饮用安全性评价研究,普洱茶的发酵机理、发酵进程、生化与品质形成的研究,普洱茶仓储陈化的化学变化与品质等方面诠释了普洱茶。研究者们以科学家的严谨态度,用事实、数据还普洱茶本来面目,用科学普洱、数字普洱为普洱茶正本清源。并在这10年的黄金期中,明确提出了普洱茶的定义,阐明了普洱茶在茶学学科中的地位,为系统地展示普洱茶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依据,从理论上充分证实了普洱茶是最佳保健饮品、功能饮料、养生妙品!

这些图书的出版,使正确的普洱茶知识得以迅速地传播,助推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扩大了普洱茶的消费人群。而且随着普洱茶消费者成熟度的提高,盲目跟风炒作和普洱茶价格的暴涨暴跌现象逐步受到扼制,消费、收藏更趋合理和理性,市场发展会更加稳步和健康。普洱茶从10年前的“瞎子摸象”到现今的“科学普洱”以至“人文普洱”。在这10年的黄金期中,普洱茶有过波折和起伏跌荡,整个普洱茶产业现今虽然还有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其已渐趋成熟。文化和科技是普洱茶腾飞的两翼,现今是普洱茶发展的历史机遇。

笔者认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不能够只靠极小众的个性化茶品。放眼天下普洱市场,市场潜力究竟有多大?只要严格选用云南普洱茶产区生产的茶叶,按照普洱茶的生产规范和卫生标准生产的普洱茶,都应该是好的普洱茶,这样才能适应不同消费层次和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云南普洱茶真正的品牌发展前景是既要做高端个性化的,但也要做规范化的、标准化的、大众化的产品。古树山头茶对于玩茶的人来说是有好处的,可以让玩茶人更熟悉某一地方的气候、生态、环境、物种,对茶的档案、背景更加清楚,对怎样去收藏、冲泡、品饮就心里有数。但是对绝大多数喝普洱茶的人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卫生的,有益健康的,口感又比较舒适的茶品。所以,普洱茶要走规模化、大众化、精品化的道路。

固步自封是不能与时俱进的。目前适应快速消费和便捷品饮的茶膏、茶粉、茶珍等等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大品牌的产业化与中小品牌的个性化应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在打好普洱茶大品牌的旗帜下,合理开发资源,维护普洱茶市场健康,共同发展,共创未来!

《云茶产业》与普洱市茶业局共推专版


《云茶产业》与普洱市茶业局共推专版

为进一步弘扬普洱茶文化,提升普洱茶品牌的知名度,扩大原产地普洱茶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普洱市茶业局与云南法制报•云茶产业合办的专版《妙曼普洱·世界茶源》,于2014年2月11日正式同广大读者朋友们见面了。

云茶产业《妙曼普洱•世界茶源》

云茶是我省的一张独具特色的名片,云茶产业正处于蓬勃的发展之中。云茶产业要进一步发展,需要积极启动走出去战略,利用各种媒介资源向外界展示云茶。鉴于此,经过精心酝酿,云南法制报于2013年3月26日推出《云茶产业》,依托专业化的团队,向茶界提供最具价值资讯、深度报道、营销策划、媒介整合等全方面服务,矢志打造“云茶第一报媒”,做“茶企宣传的好帮手”。《云茶产业》为对开4版全彩刊物,每个月出两期,是云南唯一一家覆盖昆明全部茶城所有商户的茶叶刊物,并向省内产茶区的茶企茶商进行覆盖,目前正筹划在北京马连道、广州芳村等省外重点茶叶批发市场发行。

云茶产业《妙曼普洱•世界茶源》

专版以“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产品开发、科研创新、市场开拓、品牌打造、历史与文化、茶企业与茶名人、名优茶产品”等为主要宣传内容,开辟世界茶源、普洱茶讯、优秀茶企巡礼、科学普洱、政策解读、茶业局工作动态等栏目,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普洱市茶产业进行宣传报道,营造浓郁的茶文化氛围,提高普洱茶品牌知名度,兴盛普洱茶产业,为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普洱国际品牌而努力。

普洱市茶业局在创版寄语中热情洋溢地说:春天即将来临,香茶即将萌发。《妙曼普洱·世界茶源》专版带着兴盛茶产业的希望与广大读者见面了。从此,每月两期的普洱茶产业及文化资讯,将如期在《云南法制报》上与广大读者朋友相约相见,它将以丰富多彩的茶产业、茶文化资讯为读者朋友打开一扇深入了解普洱茶产业及茶文化的窗口。普洱市茶业局为市、县区主要领导,县区茶办(局),普洱市茶叶协会主要会员单位或个人订送《云茶产业》350份。《妙曼普洱·世界茶源》专版希望得到广大读者朋友的关爱和支持,有了您爱的阳光和雨露,它便会茁壮地成长。

普洱市副市长盛军畅谈普洱茶未来发展趋势


普洱市副市长盛军畅谈普洱茶未来发展趋势

1月7日,昆明茶叶流通协会正式成立了,普洱市副市长、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博士出席了当天的庆典。也就是在这一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云南普洱茶网有幸请到了盛军博士坐客我们网站的高端访谈栏目。访谈中,盛军博士给我们讲解了云南普洱茶产业未来发展的趋以及普洱茶养生研究的话题。

下面是盛军博士对我们整个云南茶产业的现状、云南普洱茶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普洱茶作为健康饮品发展的概括。

普洱茶是中国名茶中非常优秀的茶之一,经过省委省政府多年的努力,我们全云南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普洱茶由过去的不知名到现在的知名以及未来的著名,从国内走向国际市场大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目前普洱茶产业由小到大,经历了风风雨雨,尤其2007年的普洱茶产业风波,引起了我们云南人的思考,如何突破这种困境让普洱茶产业快速发展,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很多的意见、政策以及发展规划。在2011年云南省省委省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对云南茶产业做了发展规划和制定。在这些指定的规划过程当中我也参与了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从调查研究到现实的思考以及到未来发展去世的预测,我们取得了很多的共识。从过去到现在,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过程来看,普洱茶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大叶种茶,这一种大叶种茶就区别于国内所有其他茶,所以它的地域特征是普洱茶能够在众多的茶当中发展出能够有自己云南特色的茶类。

在2008年普洱市委政府提出了科学普洱理念,科学普洱的五个一工程,通过这样一些系统的产业打造,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一方面在研究茶的过程中感觉到中国查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感觉到普洱茶的研究跟其他的茶相比确实确实还是比较少,数据也比较少。另一方面在普洱茶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普洱市委政府也采取了也采取了很多非常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比如说:生态茶园改造,组织大批的专家学者进行研究以及联系大企业打造现代的茶产业,对普洱茶差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制定质量标准等等。这一些努力为云南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借鉴。

云南的茶产业的现状以及对未来趋势预测

茶与健康的结合

在现代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提倡茶产业从很多的领域进行探索或者说是“突围”。比如说:在茶的健康功效研究方面,云南农业大学以及各个大学、科研院所都做过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科研成果。如:普洱茶如何降血脂、降血糖以及普洱茶如何让刮油等等一些与其他茶相比很好的一些功效都得到了证实。另一方面在茶的日化用品方面,目前云南省的很多企业也开始介入这个行业,是这个产业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第三个领域是普洱茶的药用品,在这个方面未来的潜力非常巨大。

2006年美国批准了第一个茶多酚的抗病毒的药物以来,世界对中国茶的功效的升入研究取得了很多很好的成果。同时,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就普洱茶而言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经过调查发现,世界上发表的论文一共有18000多篇,红茶的有1400多篇,而普洱茶的只有72篇,这样巨大的反差告诉我们普洱茶的研究任重道远。所以这方面省委省政府近些年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搞基础研究、定义基础研究去的非常好的效果。

茶与食品开发相结合

在日本和很多喜欢喝茶的国家,包括印度和斯里兰卡等,这些国家对茶的食品开发非常的发达,茶的各式各样的饮品,以及茶的各式各样的食品以以及茶作为最天然的添加剂应用到很多的领域。在日本,空调上要加很多的茶多酚来抗细菌,所以在茶烟酒发达的国家有很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所以茶的健康饮品、茶的日化用品、茶的医药用品以及食品等大的领域,今后会成为我们茶产业、茶行业的重要支柱系列产品。所以,我们未来的产品规划和产业规划叶应该培养这样一些领域来进行规划。从正常产业链角度来讲,调整产业结构的角度、从生机的角度来进行规划,进行调整,这样为云南茶产业打造未来1000亿、2000亿乃至更多的一些产值打下良好的基础。

普洱茶与健康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在茶与健康这个领域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我们大家都知道,“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茶而解之”于是人们对茶的认识也就由此开始。这就说明了茶是由功效被人们认识和发展的,后来由于人们对它的依赖,对健康的需要,所以形成了很多后来的饮食文化和传统的茶文化,所以禅茶一味、茶能够聚天地之灵气等,这些茶文化的描述实际上都是茶离不开人类,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一个因素。所以我们对茶文化研究得非常堵塞深,包括他的发觉也相当的到位。

但是,如何对茶健康进一步在健康饮品这个领域能够独领风骚,我们应该加强对它的基础和运用基础的研究,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也非常的有信心的,能够对不同的茶进行比对研究,找出各个茶的优势,例如:绿茶有绿茶的优势,红茶有红茶自己的特点,普洱茶尤其得天独厚的一些功效定位。绿茶抗辐射、氧化效果较好,红茶对调节人体代谢和预防骨质疏松有非常好的效果,而普洱茶对刮油、降血脂、降血糖以及降低胆固醇的效果很好。不同的功效通过科学研究吧茶文化与茶健康结合起来之后,这样就能够做到品德是口味和口感,但体会的是健康和科学,所以这些信息、数据的积累也为我们把茶推向世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为什么安溪铁观音会做得那样的好,安溪茶做得好的是推广、是营销,他们有140万人,有15万人在推销安溪铁观音。所以,我们的云南茶应该要通过这样一些方式来推广,来扩大我们的知名度来扩大市场,来利用好的渠道和打造新的渠道,另外我们更强调的是茶是一个有健康科学功效的一个产品,我们应该加大茶健康体验的营销力度。

最后,建议各个茶行业、茶文化与茶人,无论是新茶人还是老茶人都要携起手来共同推进茶行业的发展,共同打造完美云南自己的普洱茶,通过不断的体系构建、系统打造以及品牌培育,最后让我们的茶能够真的走出云南省,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最后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茶树之地。

江西浮梁:茶产业引领富民强县新征程


云带钟声采茶去,月移塔影啜茗来。当前正是采茶、制茶、品茗的好时节,江西浮梁县各大产茶区都呈现出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浮梁县茶业生产十三五发展的号角已然吹响。

十二五期间,浮梁县立足一县一业,围绕茶产业的有机化种植,无害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生态化发展的目标,茶产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截至2014年,该县茶园总面积达13.6万亩,可采面积达11.1万亩,全年茶叶总产量达到5973吨;茶企和茶叶专业合作社达到159家,茶业从业人员达5.4万人。全县实现茶叶总产值7.95亿元,茶农人均涉茶收入7940元。

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同时,浮梁茶品牌价值也在不断壮大,2014年入选首批中国茶叶品牌馆,2015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评估价值达12.14亿元。此外,浮梁茶在江西近700个茶叶品牌中,被列为省四绿一红(狗牯脑、婺源绿茶、庐山云雾、浮梁茶、宁红茶)5个重点扶持品牌。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该县将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加强自身建设,规范管理制度,提升企业文化和茶文化内涵,调整产品结构,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品销售平台,不断增强浮梁茶国内外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此外,加大以茶引资、以茶招商力度,制订以茶招商、以茶联姻的优惠政策,努力搭建招商、联姻平台,营造良好的氛围,筑巢引凤,把浮梁的茶叶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展望普洱茶产业未来: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报告会


展望普洱茶产业未来: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报告会

4月17日下午,普洱市人民政府和云南省农业厅联合举办的“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报告会”在普洱市行政中心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杨卫东副市长致辞并介绍了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分别是:第九届云南省政协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陈勋儒;杭州市政协原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忠焕同志;云南省农业厅厅长王敏正;云南农业大学盛军教授;湖南省农业大学茶学系博士生导师刘仲华。普洱市委书记卫星等相关领导也出席了此次报告会。

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向大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在第十五届中国普洱茶节隆重举行之际,我们在这里举办‘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报告会’,共同探讨推动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促进茶产业优化升级的大计,对于我们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做好茶产业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普洱是“七彩云南”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缩影,是“世界茶源”、古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源头;普洱是一张茶产品的响亮名片,是产品名称和地域名称结合得最完美的地方。茶是普洱的根、普洱的魂、普洱的历史。茶产业是普洱名副其实的“衣食万户”大产业,覆盖全市10个县(区),有茶农130万人,占总人口的一半,农民来自茶产业的收入占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左右,茶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卫星强调说,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洱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服务和融入云南“千亿云茶”战略,按照陈豪书记和阮成发省长的指示要求,以打造中国的普洱、华人的普洱、亚太的普洱、世界的普洱为目标,统筹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通过抓标准、抓品牌、抓融资、抓“互联网+”、抓庄园、抓整合,不断强化标准、品牌、品质、规模、影响力“五要素”,着力破解品牌培育滞后、品牌分散、组合不够、知名度不高、号召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2016年,普洱市有野生茶树群落118万亩、栽培型古茶园18万亩、现代茶园164万亩,茶叶产量10.7万吨,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203.4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前列,普洱茶俨然已经成为“云茶”“中国茶”的一张响亮名片,正大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产业融合发展是信息化时代的大趋势。作为普洱茶的主产区和贸易集散地,如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实现茶产业“接二连三”,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推动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做大做强普洱茶产业,是普洱市面临的紧迫课题。

云南省农业厅厅长王敏正、杭州市政协原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忠焕同志、云南农业大学盛军教授、湖南省农业大学茶学系博士生导师刘仲华等专家学者在报告会上分别就“如何建立普洱茶标准体系、提升产品品质、弘扬茶文化、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纷纷献出良策,提出高招。

此次报告会把“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作为主题,充分体现中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神,完全符合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云茶”战略,切中了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的要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品质引领普洱市茶产业未来走向》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品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