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泡茶】

从吃法走向品饮的泡茶法

始于五代的点茶法,盛行于宋元时期,北传辽、金,并于宋代东传日本后流传至今,现在日本茶道中的抹茶道采用的就是点茶法。到明朝前中期,仍有点茶法存在。朱权“崇新改易”的烹茶法实际上依旧是点茶法,到明后期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

这时候兴起的就是我们至今仍在采用的泡茶法,而我们对茶叶的利用,也正式终结了“吃茶”时代,步入到了“饮茶”“品茶”的时代,茶叶正式告别了食品形态,以饮品的形式登上历史舞台。明初朱元璋废除龙团凤饼后,散茶独盛,炒青散茶制法日趋完善,绿茶、黄茶、红茶、黑茶均有生产,茶风也为之一变。明代陈师在《茶考》说:“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置茶于瓯、盏之中,用沸水冲泡,明时称“撮泡”,这种方法从此沿用至今。

明清更普遍的还是壶泡,即置茶于茶壶中,以沸水冲泡,再分到茶盏中饮用。壶泡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择水、取火、候汤、投茶、冲泡、酾茶等。现今流行于闽、粤、台地区的“工夫茶”就是典型的壶泡法。

其实泡茶法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只是到明朝全面散茶化后才盛行起来而已。唐代发明蒸青制茶法,专采春天的嫩芽经蒸焙之后制成散茶,饮用时采用的就是全叶冲泡法。这是茶在饮用方式演进过程中的一大进步。散茶品质极佳,饮之宜人,引起饮者的极大兴趣。为了辨别茶质的优劣,当时已形成了审评茶叶色香味的一整套方法。宋元虽然盛行点茶法,但全叶冲泡法也是一直存在的。

至明代,制茶方法以制散茶为主,饮用方法基本上就以全叶冲泡为主了。许次纾对泡茶方法有独到见解,手中撮茶,把热水注入茶壶,然后迅速把茶投入开水中并把壶盖盖严。等大约呼吸三次的时间后,把茶水全部倒在盂中,然后再把茶倒入壶中,等大约呼吸三次的时间,让茶叶下沉,然后把茶水倒在茶瓯中,献给客人。

到了清代,白茶、乌龙茶开始制作,闽粤盛行工夫茶泡法。纵观历史上饮茶方式的演变,其实归纳起来就是一个由简入繁,又从繁出简的过程。

由简入繁是指制茶工艺日趋完善,从直接利用鲜叶到加工制作技艺不断提升,最后演变出六大茶类的过程。从繁出简是指品饮方式日趋精简,从添加各种配料调味到逐步减少配料,直至饮用清茶,追求茶叶原味的过程。

这两者之间,时间上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当制茶工艺不足以满足人们品饮需求的时候,我们需要相对复杂的饮茶方式,而当制茶工艺提升到一定程度时,饮茶方式就可以简单起来。比如现在市场上出现的普洱茶膏、茶珍(粉)等深加工型速溶产品,不仅易于携带和冲饮,而且也便于调饮,未来或许会开创出一种新的饮茶方法也不好说。

回到普洱茶的冲泡本身,尽管普洱茶也曾作为贡茶走进过红墙黄瓦的深宫大院里,但历史上并没有专用的冲泡器皿出现,也没有形成过程序化的冲泡流程。现在普洱茶的冲泡器皿和冲泡方法,实际上是跟乌龙茶学习借鉴后发展起来的。放在大的饮茶方式中,现在的普洱茶当然属于泡茶法。但具体到细微的泡茶方法上,普洱茶因为有生茶、熟茶、新茶、老茶、纯料、拼配之分,再加上仓储情况的不同,以及茶客们对茶性了解的不同,所以在基本冲泡步骤的基础上,一些泡茶手法也就不尽相同,甚至出现了“南泡”“北泡”等不同的流派。然而不论怎样泡,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泡出一杯更好喝的普洱茶。

CY260.com扩展阅读

霍山黄芽的泡法,霍山黄芽的品饮


霍山黄芽为我国黄茶中的一款优质茶品,霍山黄芽冲泡后茶汤颜色鲜艳明亮,茶香四溢,香气持久,品饮起来滋味鲜爽甜醇。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来看看如何冲泡一杯味美醇香的霍山黄芽吧。

冲泡方法

1、茶具准备:泡茶肯定要用到茶具,而不同的茶具冲泡出来的茶汤滋味也有不同,泡霍山黄芽茶推荐用的是透明的玻璃杯,这样可以在冲泡的过程中同时还可以欣赏茶叶在水中浮沉的美景。

2、水的选择:泡茶除了需要好茶外,水也是比较关键的,冲泡黄芽可以用山泉水、溪水、井水等自然活水为佳,这样冲泡出来的汤味更加的好。

3、温杯投茶:泡茶之前先将玻璃杯过一次开水,这样不仅可以洁杯,同时也可以达到温杯效果,然后就可以往玻璃杯中投入茶叶了。

4、冲泡:冲泡时,头遍茶一般我们是用来除去茶叶中的杂质用的,一般泡两三秒后倒掉。然后开始冲水浸泡,可以先注入三分之一的开水,让茶叶溶于开水中,慢慢张开,然后再倒入开水至杯中的七分处就可以了。然后慢慢欣赏茶叶在茶汤中上下浮沉的美景。

5、品饮:冲泡好后,就可以品饮茶汤了。品饮先观赏茶汤颜色,然后闻茶叶的香气,看茶叶在茶汤中舒展开的外形。品饮之,茶汤鲜醇可口,香味在唇齿之间徘徊,令人回味。

恩施玉露的泡法,6个步骤即可品饮!


恩施玉露茶,是中国古法蒸青绿茶的代表,选用叶色浓绿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鲜叶经蒸汽杀青制作而成。恩施玉露的冲泡方法与其它绿茶大同小异,不过由于其制作原料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且恩施玉露还富含人体所需的硒元素,因而其泡法与其它绿茶略有不同。接下来将和大家分享下恩施玉露茶的泡法。

恩施玉露茶的泡法

恩施玉露茶为绿茶,且比较鲜嫩,恩施产茶区没有工业污染,制茶过程不落地,高清洁,所以在冲泡时是可以不用洗茶的。将以透明玻璃杯为例,简单分享下恩施玉露怎么泡比较好喝:

一、温杯

取开水壶,往透明玻璃杯中冲人约占杯容量1/3的热开水进行烫杯,烫杯的作用是可以温杯和进一步洁杯,之后再将烫完后的水倒掉。

二、凉水

冲泡恩施玉露茶宜用80℃~90°C左右的水,在烫洗了茶杯之后,我们不用盖上水壶壶盖,而是敞着水壶,让水壶中的开水随着水汽的蒸发而自然降温。

三、置茶

投入3-5g左右的恩施玉露茶叶,置入温热的空杯中,轻摇杯身可闻干茶中浓郁的火香味。冲泡恩施玉露,茶叶与水的比例大致为1:50,即每杯投恩施玉露茶叶3克左右,冲水150毫升。投茶量可根据个人浓淡喜好适量增减。

四、摇香

将80°C左右的新鲜开水,注入杯身1/4处,摇杯润茶3-5秒,观茶闻香。

五、注水

提高水壶,让水由高处向下冲去,让杯中的茶叶在水的冲激下上下翻滚,促使茶叶中的有效成份迅速浸出,使茶汤浓度一致。冲水量为杯总量的七成满左右,意在“七分茶,三分情”或俗语说的茶七饭八酒满杯。

六、品饮

接下来就可惬意地品饮恩施玉露茶了。恩施玉露素以”干茶翠绿、茶汤清绿、叶底嫩绿”的”三绿”特色著称。经沸水冲泡,芽叶复展如生,初时婷婷地悬浮杯中,继而沉降杯底,平伏完整,汤色嫩绿明亮,如玉露,香气清爽,滋味醇和。观其外形,赏心悦目;饮其茶汤,沁人心脾。

恩施玉露冲泡要点

主要用具:恩施玉露冲泡以透明玻璃杯为主,其次用白瓷盖碗(玻璃杯比较适合于冲泡名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可观察到茶在水中缓缓伸展、游动、变幻。特别是一些银针类,冲泡后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垂垂下沉,如春笋出土似金枪林立)。除此之外,还可以准备公道杯、赏茶盘或茶荷、茶巾、茶匙、奉茶盘、水盂、滤网、热水壶及风炉(电炉或酒精炉皆可)等。

冲泡用水:山上的泉水最好,其次就是井水等,天然的泉水可以让茶汤的味道更加的好。若身边无合适水源,亦可用农夫山泉矿泉水冲泡。

冲泡水温:恩施玉露用80°c~90°c左右的水温,通常是指水烧开后再冷却至该温度;若是处理过的无菌生水,只需烧到所需温度即可。茶叶愈嫩绿,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滋味较苦;水温过低,则香味低淡。

以上便是关于恩施玉露茶泡法的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恩施玉露茶无污染且富含人体必需的硒元素,茶叶平均含硒量1.068ppm,长期日均饮用富硒茶500ml,是人体补充有机硒的最佳途径,具有抗高血压、延缓衰老等诸多功效。

品饮安溪铁观音的好处 2020品饮安溪铁观音的好处


安溪铁观音是珍贵的天然饮料,品饮安溪铁观音的好处很多。

安溪铁观音含硒量很高,在六大茶类中居前列。硒能刺激免疫蛋白及抗体抵御患病,抑制癌细胞发生和发展,同时安溪铁观音对增智还有功效。英国科学家发现,人体大脑体液的酸碱性与智商有关。茶叶是碱性饮料,安溪铁观音碱性显着,因此常饮能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提高人的智商。此外,安溪铁观音中的维生素、咖啡碱、氨基酸、矿物质、茶多酚等富含量高,这些物质同样为科研证实,与大脑发育关系密切,对提高人的智力产生良好影响。

铁观音的粗儿茶素组合,具较强抗化活性,可消除细胞中的活性氧分子,从而使人体免受衰老疾病侵害。安溪铁观音中的锰、铁、氟以及钾、钠含量比,高于其他茶叶,其中尤以含氟量高名列各茶类之首,对防治龋齿和老年骨骼疏松症效果显着。安溪铁观音更是被誉为“美容茶”、“减肥茶”。

糖尿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2亿人患糖尿病,中国有三千多万人患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慢性进行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全身软弱无力。此病中医称“消渴症”,属下焦湿热范畴。得病的主要原因是体内缺乏多酚类物质,如维生素B1、泛酸、磷酸、水杨酸甲酯等成分,使糖代谢发生障碍,体内血糖量剧增,代谢作用减弱。

日本医学博士小川吾七郎等人临床实验证实,经常饮茶可以及时补充人体中维生素B1、泛酸、磷酸、水杨酸甲酯和多酚类,能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对于中度和轻度糖尿病患者能使血糖、尿糖减到很少,或完全正常;对于严重糖尿病患者,能使血糖、尿糖降低,各种主要症状减轻。

由于铁观音含有较多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因此不宜多喝。铁观音虽好,并非人人都能喝,特别是市场铁观音参次不齐。

喝安溪铁观音应该注意:铁观音中还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这些物质还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适量饮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时饮用。

如何品饮铁观音 2020如何品饮铁观音


铁观音的品饮艺术,主要集中讲究观其形、思其美、演过程、表其义、闻其香、品其味、会真韵等七个情节。所谓“观其形”,指“观外形、色泽、形态”,铁观音成品茶重似铁,色泽青褐,显砂绿,有“宝色”、三节色形状。

所谓“思其美”,指“形态美”,铁观音茶条索卷曲紧结秀丽,素有“美如观音”之称,冲泡后叶青绿,叶缘红,有“绿腹红镶边”之美称。

所谓“演过程”,指“沏泡工夫”,冲泡安溪茶要熟练泡茶的三大要素,又要掌握其冲泡技能。

所谓“表其义”,指“含义”,如观音茶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音”、“重似铁,美如观音”等形象特征。

所谓“闻其香”,指“鼻香气”,观音茶的香气特征是清高馥郁,具有天然的兰茶香,香高且长才是好茶。

所谓“品其味”,指“尝滋味”,如观音茶的滋味醇厚、润滑,具“蜜底甜香”之感,即兼有红茶的甘醇和绿茶的清爽。

所谓“会真韵”,指“观音韵”。所谓“观音韵”,似费解释。现以极品铁观音茶王为例作形象介绍。极品铁观音,香气馥郁持久,有特别的“观音韵”,独特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喉韵好,回味悠久,泡至7次仍有余香。

真正的铁观音茶王,香气高强、奇特,具有浓郁持久的兰花香,还稍有一种白桂花香,滋味浓郁醇厚,稍带有天然生人参酒味,品饮之后,齿颊留香,喉底回甘,“香中有味,味中有香”,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冲至10遍仍有原茶真味白桂花香,这才是人世间上等的好茶。

都匀毛尖 - 品饮方法


都匀毛尖茶又叫都匀细毛尖、白毛尖,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都匀产出“鱼钩茶”、“雀舌茶”已列为“贡品”进献朝廷。都匀毛尖采用“清明”前后数天内刚长出的一叶或二叶未展开的叶片,要求叶片细小短薄,嫩绿匀齐。都匀毛尖素以“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三黄”特色著称。成品毛尖茶外形卷曲似螺形,白毫特多,色泽绿润,品质润秀,香气清鲜,滋味醇厚,回味甘甜。

在国内外市场有盛誉。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

用水:纯净水器皿:玻璃杯,容量200~250毫升。

茶量:3~4克。

瀹法:下投。

一水:85~90度,1分钟,留根1/3续水。

二水:85度以上,1分钟以上,留根1/3续水。

三水:85度以上,1分钟以上,留根续水。

余水:85度以上,泡时随感,留根随意续水。

六堡茶的品饮历史


黑茶茶语:六堡茶的品饮历史

六堡茶的品饮历史已相当久远。

成书于公元780年(唐中叶)的《茶经》开篇第一句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

据《桐君采药录》(已佚)记:“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辈。”

瓜芦木,即高大的茶树。显然,南方种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茶都长成高大的乔木了,长成乔木的茶树,人称老茶婆,百龄以上了。“交”即交州府,“广”即广州府。交州府广州府即现今的梧广地区。最重,即重视,看重。文中的“?”是指香茅、桂、姜一类(辈)的香料之属。因为当时饮茶仍不知道怎样去掉茶中的苦涩味,故习惯加一些香料调和。

而这种在茶叶里加上姜、油、盐、香菜等一起炒,然后把茶叶一起打烂煮汤的品茶法,很似现在广西、湖南等地瑶族、侗族同胞的“打油茶”,这是对饮茶历史和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现在“打油茶”,有的还配上炒花生米、炒米、炒黄豆等一同共饮,这是另一个方向的发展。现在都市人,大部分是“清饮”,即专门泡茶、饮茶,在饮中重品。要真正品饮一盏陈年六堡茶,还是清饮为最好。这样最能品出六堡茶的幽香和浓而酽,更能品出它的醇、滑、爽、厚的滋味。

据了解,六堡茶是中国著名的侨销茶,在南洋一带(即现东南亚11国),很受侨胞们欢迎。侨胞们在南洋多数从事工矿业,尤其是在印尼加里曼丹,华人是当地金矿的唯一经营者,19世纪以前,马来西亚的锡矿也几乎全部由华侨开发。侨胞们漂洋过海,远渡重洋,生活非常艰辛,幸好和六堡茶结缘,人到哪里就把六堡茶带到哪里,每天生活里有六堡茶相伴,六堡茶是来自家乡水土的产物,能融合异地的水土,使他们能代代扎根于南洋诸国。现在每年都有足够量的六堡茶输往南洋各国,六堡茶可能是黑茶类中输出国外最早数量最大的品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茶叶产量世界第一,可要优先保证出口,在?内尚要计划供应。20世纪以前,六堡茶在国内,除了桂粤港澳台有售外,其他省市很少有。进入21世纪,六堡茶的保健功能逐渐被人们认识,六堡茶也开始走向全国。六堡茶由于是后发酵茶,从初制开始直至陈化,在漫长的岁月里,天天在变,直至泡在?中,所以说六堡茶是发酵最完备、保健功能最完美的茶类。六堡乡的农民大叔常以山歌形式赞颂六堡茶:“陈年黑石六堡茶,呕疴肚痛不离它,口嚼陈茶敷合谷,小儿惊风当家。”

砖茶的各族饮法


藏族同胞烹煮酥油茶的方法是:先将砖茶切开捣碎,加水烹煮,然后滤清茶汁,倒入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搅拌器中,不断搅拌,使茶汁与酥油充分混和成乳白色的汁液。之后,将它倾入茶壶,以供食用。藏胞多用早茶,饮过数杯后,在最后一杯饮到一半时,即在茶中加入黑麦粉,调成粉糊,俗称糟粑。午饭时喝茶,一般多加麦面、奶油及糖调成糊状热食。

蒙古族同胞的饮茶,除城市和农业区采用泡茶以外,牧区几乎都用铁锅(铜壶〕熬煮,放入少量食盐,称为咸茶,这是日常的饮法。遇有宾客来临或遇节日喜日,则多饮奶茶。奶茶烹煮方法是,先将砖茶切开捣碎,用水煮沸数分钟,除去茶渣,放进大锅,掺入牛奶,加水煮沸,然后放进铜壶,再加适量的食盐,即可成咸甜可口的奶茶。有的还在茶汤中加入适量经过炒焙的炒米(类似于小米).蒙古族牧民一般每天要喝三次茶。晨午两次当饭,晚上一次才算是饮茶。

维吾尔族同胞的煮茶与蒙古族同胞类似,但饮法上有自己的特点,像我们平常吃青菜一样,连汤带汁一起下肚,以弥补水果、蔬菜的不足。

红茶的喝法——冲泡法和煮饮法


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不仅能够修身怡情,同时在正确的时间喝正确的茶对于保健身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方面认为,茶是一种温性的饮品,如果在不同的季节喝不同的茶,对于我们的肠胃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并且还能够起到醒神、促进食欲等等的作用。

不同的茶具有不同的作用,并且饮用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绿茶不适合在秋冬季节食用,否则容易出现胃寒的毛病,所以适合在夏天使用,具有消暑的作用。那么红茶什么时候喝最好呢?中医方面认为,红茶具有暖胃和醒神的作用,所以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食用,这对于增加胃口、帮助消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红茶的作用

现代人的饮食很多时候都是过于油腻,大鱼大肉对于健康并没有好处,反而出现肥胖等威胁身体健康。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这种物质和蛋白质结合之后不利于肠胃蠕动,所以再好不要在饭后食用茶水。

红茶的作用非常的巨大,特别适合具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科学家实验证明,人类在喝了红茶之后的一个小时,经过心脏的血管血流速度会明显的加快。并且每天喝了超过六杯的红茶,那么患有心脏病的可能就会下降一半以上,这主要是由于红茶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钾,所以可以有效的增加心脏血液的循环。

除了这些红茶的作用之外,红茶中还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质,能够有效的延缓衰老,并且阻挡癌症的侵扰。除此之外红茶还具有舒缓压力、改善心情的作用,日常多喝红茶还能够预防流感。那我们怎么喝红茶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按茶汤的浸出方法,可分为冲泡法和煮饮法。

①冲泡法即前面谈到的用茶叶置入茶杯或茶壶中,然后冲入沸水,静置几分钟后,待茶叶内含物溶入水中,即可饮用。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为泛博群众所乐用。

②煮饮法多在客人餐前饭后饮茶时用,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多喜欢用长嘴铜壶煮茶,或用咖啡壶煮早茶。壶内放茶数目视喝茶人多少或壶身大小而定。红茶入壶后加入净水煮沸,然后冲入预先放好奶、糖的茶杯中,分给大家享用。也有的桌上放一盆糖、一壶奶,各人根据自己需要随意在茶中加奶、加糖。至于婚丧喜庆或大型聚会会议时,则往往把茶放入保暖桶中,冲入足量沸水,轻轻搅拌使茶汁溶出然后备饮;或用大茶壶煮好浓茶,然后冲入保暖桶中备饮。前者利便,但出水口易被茶渣堵塞,清洗也较麻烦,后者较为清洁卫生,也易于加水和清理。

乌龙茶的饮法


我国福建、广东两地都偏爱乌龙茶。特别是闽南人、潮汕人,在喝乌龙茶时,对茶品、茶水、茶具和冲泡技巧都十分注意。喝的大多是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乌龙茶上品。

泡茶时选用的是甘净的溪水、泉水;茶具配套,小巧精致,称为“四宝”,即:玉书煨(开水壶)、潮山烘炉(火炉)、孟臣罐(茶壶)、若深瓯(茅杯)。玉书煨是扁形的簿瓷壶,能容水4两;潮山烘炉,用自铁制成,小巧玲珑,以硬炭作燃料,也有用甘蔗或橄榄核当作燃料的,井注意防止烟味冒入壶口;孟臣罐多出自宜兴,颜色以紫为贵,容水约2两;昔深瓯是白色的小瓷杯,容水不过二三钱,多用景德镇等地产品。

饮茶时,把炉子放在墙边,上搁玉书煨煮水,同时用清水洗涤茶具;当水汽从煨日徐徐冒出时,即用沸水烫热孟臣罐和若深瓯,再把鸟龙茶放入罐内,茶量约占罐容量的六七成左右,冲入开水后,用壶盖刮去面上浮沫,然后把盖盖上,再用开水在盖上淋浴,并把若深瓯烫热;二三分钟后,把茶汤均匀地倾入各个杯中,通常一壶茶分注四杯,每杯先倾一半,周而复始,逐渐加至八成,使每杯茶汤气味均匀。这时,一边慢慢品啜,一边又把清水放入煨里,准备冲泡第二壶茶。这种泡法,液色极浓,揭开壶盖,只见满壶茶叶,汤量却很校一只若深瓯只能容二三钱茶汤,也许不满一口,不过此饮法可细细品尝,回味悠长,满口生香,此饮法亦称功夫茶。

品饮乌龙茶时,拿看茶杯,从鼻端慢慢移到嘴边,乘热闻香,细品其味。特别是武夷岩茶和铁观音有一种茶香,闻香时不是把茶杯久置鼻端,而是慢慢由远及近,来回往复,即觉阵阵茶香扑面而来,品饮时甘香适口,余韵不绝。

普洱品饮趣味训练


普洱品饮趣味训练

喝茶,本是件简单的事情,一饮而下即完成了整个饮茶过程。但是,生活的乐趣有时候往往来自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很多茶人曾把喝茶归为技术性喝茶和艺术性喝茶,追求的同样是喝茶每一个最微小的进程所给予人的差异性感受。在闲暇时光用味蕾与身体去感受品饮普洱茶过程中的那些细微的差异,体验点滴生活乐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和分析,我初步整理出了一种普洱茶的饮用方法,暂名就叫作“分步体验式品茶法”。现在写出来,以与各位茶友共享。分步体验式品茶法的品饮重点在于八个字,即“分步体验,综合评估”。这一方法的得出主要来自于一种基本现象。大家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若是一个人失聪了,他的观察力就会格外敏锐;而一个人若是失明,他的嗅觉和听觉也就会比正常人发达得多。这说明一个问题,除了刻苦的锻炼以外,专注是非常重要的。分步体验式饮茶法主要即植根在这一前提下。利用这种饮茶方式,即便是新手也就会很快很深入地体验到普洱茶令人迷醉的快乐了。

首先我们先列举出一泡茶中我们需要和能够体验到的元素。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五类:

1.香气(基于嗅觉)

2.水性(包括了茶汤的柔顺度,绵滑度,粘稠度,水路的粗细度等,指的是茶汤对饮茶的通道造成了什么样的刺激以及该类感觉的程度描述的总称);

3.喉感(也就是茶人们常说的喉韵);

4.滋味(苦涩度对口腔中的各种部位造成的刺激和程度);

5.回味(饮茶过后口腔和舌面等部位的生津回甘情况)。

以上这些元素构成了一泡茶最终给人的感觉。

一般来说,人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大都是混合在一起的;饮茶时,多数人往往同时使用着嗅觉和味觉,把它们综合在一起,这样,大脑接受到的就是一种“综合信号”。而“综合信号”和较单纯的味觉、嗅觉等“单一信号”之间一般有较大的差别。举例来说,当我们喝中药时,如果端起来就喝下去,往往就会感到很大的苦味;而当一个人捏着鼻子喝一些较苦的中药的时候,感觉苦味好像少很多。在前者中,因为味觉和中药对鼻腔产生的嗅觉信号综合在一起,所以就产生了“非常苦”的体验;而在后者中,由于捏住鼻子摒弃了嗅觉的介入,喝药时就只有较单纯的味觉存在,只有单一的信号,所以苦味的感受就淡了许多。

普洱茶品饮技巧


1、普洱茶冲泡宜选腹大的壶,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建议材质宜选陶壶.紫砂壶。

2、普洱茶冲泡份量:冲泡普洱时茶叶份量大约占壶身20%,将茶砖、茶饼拨开后,暴露空气2星期,再冲泡味道更好。

3、冲泡普洱茶:要先冲过一次热水对于普洱茶来说这是不可缺少的程序。因为好的陈年普洱茶至少要储存十年左右,所以可能会带有部分的灰尘在里面。第一次冲泡茶叶的热水除了可以唤醒茶叶的味道之外,还具有将茶叶中的杂质一并洗净。第一次的冲泡速度要快,只要能将茶叶洗净即可,不须将它的味道浸泡出来;而第二次以后浓淡的选择就可依照个人喜好来决定。普洱茶即使变冷以后还是风味十足,所以夏天的时候可以弄得冷一些或者是冰过以后再喝。

4、品饮普洱茶必须趁热闻香,举杯鼻前,此时即可感受陈味芳香如泉涌般扑鼻而来,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兰清菊之下。

5、普洱茶需用心品茗,啜饮入口,始能得其真韵,虽茶汤入口略感苦涩,但待茶汤于喉舌间略作停留时,即可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并由舌根产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时满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气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韵”。

6、普洱茶是否能过夜喝。从理论上讲,任何茶叶都是一样的,放过夜喝对健康都没有坏处。茶多酚的浸出量会较多,比较苦,口感就不好喝了。其实放过夜的茶和从早上放到晚上的茶,其性质是一样的,都是放得久了的茶。就理论上讲,不管从茶汤的新鲜度,滋味的好喝程度,保健功效上,还是卫生角度来看,还是建议大家喝新鲜的茶。几天前泡的茶,时间太久了,当然不喝最好啦。

7、喝普洱茶为什么胀气。喝完普洱茶后会出现有点胀气,喜欢嗳气.还有点便密的迹象.有可能是你刚开始喝还不太适应,过段时间看看,如果还会出现这种情况的话,那就是你的体质不太适合喝普洱了,换种别的茶喝喝。

8、普洱茶应怎样喝最好。普洱茶饭后半小时喝最好。你饮食过少的话,普洱也不宜多喝,不然人还没瘦就要刮油刮得倒下了。其实适当的进餐,餐后普洱,配以适当的运动,减肥的效果还是明显的。

闲谈品饮六堡茶


闲谈品饮六堡茶

喝茶,其实很简单。

但是,其中一些门道,不可不知。

我们先从品饮六堡茶的一些“细节”说起。

一、不吃刺激性食物。

平日应注意保持好的味觉系统,最好少吃刺激性食物。在评茶品茶前数小时内(这个因人而异,自行掌握),不吃具有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如烟、酒、糖、巧克力、辣椒、葱蒜、薄荷等,以保持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

人体的味觉器官——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同对不同味道感受是不一样的。舌尖上的味蕾对甜味最敏感,舌尖主要品评茶叶的“甜味”。舌根部的味蕾对苦味最敏感;舌尖两侧(偏后部)的味蕾可以感受茶叶的酸味;舌头通过搅动用舌侧感受茶叶的醇后度,配合上口腔及咽喉,可以感受茶叶的茶汤“厚度”(感受茶汤的浓稠度和茶汤内果胶类物质)。

这其中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如何感觉茶的韵味?用什么器官?

这个问题很多茶友都会困惑,是啊,平日品茶,茶韵在咽喉处体现的最为明显。这又如何解释呢?

对这个问题,笔者专门查阅了有关资料,原来,味蕾不单在舌头上,还在舌的底面和口腔内咽部、软腭等处有分布,而且,除了味蕾外,舌头和口腔有大量的触觉和温度感觉细胞,并在嗅觉的参与下,形成多种多样复合的感觉,从而,在我们品茶的时候,能感受到各种不同的茶味、茶韵。

二、不要喝太烫的茶汤

品评六堡茶一般以50℃左右较适合评味,但冲泡六堡茶的水必须滚烫,达到全“开”,这样才有利于泡出六堡茶的茶味和茶香。这个并不矛盾。

品饮六堡茶时,茶汤太烫,味觉受高温刺激而瞬时麻木,会影响正常评味;相反,茶汤温度过低,会明显削弱茶香,茶味中的“涩”“苦”也会因此更为明显,影响评定的客观和准确性。

对于“冷香”和“杯底香”,在六堡茶而言,没有其他茶品那样重要。但作为一种辅助的品鉴手段对茶品加以分析也还是可以的。而喝着“凉”的茶汤,茶的一些不易被察觉的“缺陷”也变得容易分辨,不过,这样的做法,往往要建立在一定的品茶经验上,不然容易影响品茶的“客观”性。

三、品六堡的用杯

因为六堡是比较注重“色”的,从茶色可以判断六堡茶的发酵程度、陈化以及工艺、品质。所以,笔者觉得平日喝喝六堡茶可以不拘泥什么杯,随意即可。但要品评六堡茶的时候,必须用内壁白色的杯子,这样才能更真实反映六堡茶的汤色。

市场上有专门的茶叶审评杯卖,但多是绿茶审评杯,跟黑茶略有差异。况且,我们作为爱好者,也不太必要买套审评器具(这样喝着也太累了),况且,认准了内壁为白色这条,更多精美的瓷器可供选择,如现代的仿汝窑、德化的白瓷、景德镇的青花都是不错的选择。

瓷杯宜选择薄壁宽口,杯口向外张的杯型为最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手指的接触面积,不被烫着。

四、品六堡用紫砂壶好?还是用盖碗好?

这个问题历来颇有争论。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后会深入谈到。

用什么泡六堡好,这个问题,其实很明确,关键是看你想品评出这款六堡茶的真实品质,不加任何修饰,那你必须采用盖碗。

而用紫砂壶的问题,就相当复杂。好的紫砂壶,未必能泡好六堡茶。还必须结合紫砂泥料、器型(壶身大小、高低)、出水流畅(工艺)等因素,最关键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及很多茶友都有过这样的看法,有些壶,就是泡不好六堡茶,有些壶,却相得益彰,将六堡茶的神韵冲泡出来,更耐品味。所以,还需要用数种六堡茶具体试泡,才知道这个壶适合不适合泡饮六堡茶。

综合一句,品评用盖碗,家里慢慢喝,可以考虑用壶。

五、怎样看六堡茶汤色

六堡熟茶常见汤色有:红亮:茶叶汤色不甚浓,红而透明有光泽。称“红亮”,光泽微弱的,称红明。(六堡茶的新茶多会带些浑浊,但有一两年,乃至数年的六堡则不应该是浑浊的)观察叶底,多呈暗红微黄,滋味较“浓酽”。

红浓:汤色红而暗,略呈黑色,欠亮。观察叶底,多呈红褐柔软,滋味较醇和。红褐:汤色红浓,红中透紫黑,匀而亮,有鲜活感。观察叶底,多呈褐色欠柔软,滋味较醇和。褐色:茶汤黑中透紫,红而亮,有鲜活感。观察叶底,色多呈暗褐而硬,滋味较醇和。黑褐:茶汤呈暗黑色,有鲜活感。观察叶底,色多呈黑褐质硬,滋味较醇和。这几种色泽和叶底都是比较好的六堡茶的感观,如果六堡茶汤仅仅是微黄,浅浅橙色,叶底色黑而硬脆似炭,滋味淡而寡,估计是发酵过度“烧心”的六堡茶。

而农家六堡茶的汤色又截然不同。

黄绿:是绿中微黄的汤色,清澈鲜亮的茶汤。这类茶品,随着生茶不断陈化,茶汤绿艳消失,逐渐演变为杏黄明亮的汤色。橙黄:茶汤黄中微带红色,似橙色或桔黄色。藏期在3-5年的农家茶即显此汤色,亮度较高。深黄:汤色暗黄,有一定年份的农家六堡茶亦有此汤色,但老茶黄汤者,亮度一定很好。红汤:老茶(自然后发酵充分)方能显出红汤,而且必是晶莹剔透的,属不可多得的好茶。但人为加速陈化的需注意分辨。

六、怎样看叶底

冲泡后的茶叶(叶底),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茶叶的真实品质,包括后发酵和存储方面的信息。

评看叶底,可以发现很多“信息”。

一是靠眼睛看。判别叶底的老嫩、匀整度、色泽和开展与否,有无弹性,是否易烂,同时还可以观察到,有无其它杂物掺入。

二是靠闻,辨别香气,是否添加或茶本身所有。

三是辨别茶青品种品质,从叶底的叶脉络、形态等分析毛茶类型,甚至可以辨别产地。这种更多见于辨别农家六堡。

四是辨别经过“入仓”的六堡茶,通过分析叶底,可以基本分析出后发酵是否恰当,仓储过程“湿”度是否过高。

看叶底是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也可以是杯盖等平面物体)里,个人觉得我们一般平日在家,也不需要个什么叶底盘,我们的用的盖碗的底托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倒的时候要注意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分开理顺、铺开、观察茶叶的老嫩程度、是否均匀整齐、色泽状况、撕扯叶底,感觉茶叶的软硬等。

碧螺春品饮心得意境


碧螺春品饮重在品字和它的回味,必须要有相对充裕时间,抛却一切烦恼的闲适的心境,并且要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眼、鼻、耳、口、心,对于碧螺春茶的外形的细微特征,茶汤所散发出来的香气、滋味的醇厚、叶底等等进行慢慢的观赏和静心的品尝。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欣赏到碧螺春的美,品尝出茶里面的"至味",甚至可以感悟出许多在人生道路上的哲理,这样的碧螺春品饮才能真正进入意境。在这个时侯,我们再来慢慢品尝和回味一下碧螺春茶汤带给我们的滋味,这才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当碧绿的茶汤进入了肚内,不仅仅是舌根回味甘甜,甚至连牙齿的间隙处都是留香尽日,喉咙底下回味甘爽;而且气脉也畅通了,五脏六腑就好像被什么滋润过一样,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有种飘然欲仙的感觉。

满心被茶香紧紧的包裹、为碧螺春茶味而浸润,在唇齿间、在心神间,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它的香味的。难怪有人会不由自主发出这样的感叹:碧螺春茶真的是茶中的珍品,不愧是有"天下第一茶"的美称。

品饮普洱茶的几个要点


品饮普洱茶的几个要点

品饮的基本程序分为以下几步:举杯——嗅香;这一过程主要体验其茶汤有无香气并对其类别和程度做出评估判断——调整呼吸;目的在于让鼻子休息——饮汤;不用吸,喝一口,大概普通小盅的二分之一左右——咀嚼茶汤;两三下即可,判断其粘稠度和柔和度以及融合度——吞咽;这一过程应注意茶汤过舌后部和喉的感觉,评估其水路的粗细——回气;闭住嘴,从鼻腔将气呼出,注意其有无喉感并评估其深度和程度类别——回味;主要体验口腔中各个部位的触感,苦涩味,收敛性,并对其程度做出评估。

这个方法的核心思想在于“分步体验”,因此,在品饮过程中,每一步骤一定要将注意力只放在这一项上,即要专注。嗅香时,要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鼻腔中,努力分辨其嗅觉的种类和强度,因为调整呼吸后,香气的概念和感觉将不再存在。另外,饮汤和咀嚼茶汤时,大家应将注意力放到“汤感”上,评估其柔软度、粘稠度、润滑度,若此时呼吸,则该评估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样,在吞咽的时候,注意力则应当集中在对茶汤经过舌、喉到达胃的整个过程的关注上。若是此时还沉醉在对汤感的体验上,则其评估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回气的过程尤其重要,若是在之前的过程中有呼吸动作,则这个阶段受到的影响就非常大了。回气时注意力的重点要放在“喉部”,这个对于坊间常说的很多名优茶的“喉韵”都有较大的评判意义。而当“喉感”体会过后,注意力则应当马上转移,放到口腔和舌面上,此时,对滋味和生津回甘程度要做出准确的评估,时间、程度、区域的概念必须非常明确,这个,也是一泡茶中内涵物质的客观呈现。

开始时,初学者往往不能够做到注意力快速的转移,那么,则可以采用重点评判法。譬如,第一口主要评估香气,第二口主要评判汤感,第三口重点放在水路,第四口体验喉韵,第五口重点体验滋味和回味。这样比较容易做到,相对来说也深刻一些,然后随着时间和不断的品饮,渐渐的,就能够做到“一口下肚,满盘皆知”的理想境界了。

近年来,普洱茶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时尚的体验之一,其健身作用自不必说,饮茶时得到的陶醉境界更是普洱茶渐趋流行的主要原因。掌握正确地和深入的饮茶方法,在日常生活或闲暇时光中,冲一壶茶,感觉世界之大世界之奇;抿两口入口入腹,感觉历史之悠长深远,人生之无穷怀想,则不是神仙,胜似仙人:飘飘然,淡淡然,物我两忘,优哉游哉。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从吃法走向品饮的泡茶法》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