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白茶。

云南加速从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转型4月14日,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平华向媒体发布:力争到2020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稳定在600万亩右右,高优茶园面积达到70%以上;茶叶产量稳定在35万吨,其中精深加工比重提高到80%以上;综合产值达8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而目前云南省的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已居全国第二位,综合产值居全国第三位,精深加工比重在68%左右。

5年时间,面积、产量变化不大的基础上,如何让产值增加一倍以上?

王平华用了21个字来回答:强基地、提品质、调结构、强龙头、拓市场、树品牌、秀文化。他告诉记者,云南茶产业发展具备6大独特优势。一是茶树物种资源丰富。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属茶组植物有47个种和3个变种中,云南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得天独厚的云南大叶种茶树占种植面积的90%以上,其芽叶肥壮、萌发早、生长旺盛、采摘期长,内含物丰富,味浓、回甘、耐泡,是制作普洱茶、滇红茶的优质原料;二是自然生态环境良好。云南地处高海拔、低纬度,生态良好、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空气清新,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普洱、临沧、西双版纳、保山、德宏等茶区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洁净,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干物质的转化积累,品质优良;三是品牌建设成效突出。云茶产品主要有普洱茶、红茶和绿茶三大类,普洱茶为云南特有,产量达11万吨,约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1/3,因其良好的保健养生功效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多年来,普洱茶连续被评为全国十大区域公用品牌,2014年品牌价值达51.10亿元,市场竞争力第一;四是加工体系较完善。云南全省有茶叶初制所(厂)8000多个、精制厂1000多个,精深加工规模居全国第二,已经初步形成了勐海、凤庆、翠云木乃河3个以茶叶为主的工业园区;五是市场营销网络初步构成。据初步统计,全国有2万多个云茶代理店、经销点,营销人员达3—4万人,网络铺盖国内各省(市、区),尤其是北方市场,代理商及产品销售年均以20%递增,同时,大益、滇红、澜沧古茶等企业已步入国际市场,在国外设立办事机构,云茶出口量稳步递增。2014年全省茶叶出口(含转口)近3万吨,创汇近一亿美元;六是民族茶文化特色浓郁。云南茶区多位于少数民族地区,茶文化中融入了很多丰富多彩、纯朴生态的少数民族元素,每年春茶开采期,成千上万茶商、茶人自驾聚集古茶山,吃住在茶农家,品鉴、购买古树茶,成为茶山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成为展示云南丰富多彩民族茶文化的一张名片。

据统计,2014年,云南普洱茶产量11.43万吨,同比增加1.7万吨,普洱茶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1.3亿元。2014年滇红茶产量5万吨,品牌价值11.61亿元。全省产值超1000万元的茶企有170多家,超亿元的茶企20多家,产品销往全国31个省(市、区)和30多个国家(地区)。

“茶产业正从一产独优逐步迈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道路。”王平华说。

cY260.com编辑推荐

云南茶叶产业实现逆势加速升级


云南茶叶产业实现逆势加速升级

在全国茶价略降的大势下,“云茶”逆势加速产业升级。去年,我省茶产业实现茶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价格、茶农收入“五增”;茶叶综合产值达223.29亿元,同比增加53.29亿元,增幅达31.34%;600万茶农来自茶产业的人均纯收入达924元,增幅34.11%。我省茶园面积达580万亩,居全国第一,改变散、弱、低,实现茶产业升级更显迫切。去年,我省从茶园建设入手,选择澜沧等10个茶叶主产县,采取“以奖代补”办法,由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千亩连片优质标准茶园,集成优质茶生产技术向周边茶区扩散,全省新增无性系茶园10万亩,达到220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37.93%;无公害茶园面积达520万亩,占总面积的89.66%,实现优质高产,茶叶总产量达27.35万吨,增11.68%。茶叶精深加工全方位推进。普洱茶从传统的“砖、饼、沱”向“袋泡、茶粉”等延伸;滇红集团、澜沧江集团、云南天士力生物茶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茶膏、茶精、茶饮料、茶多酚等茶系列深加工产品,开启“云茶”以产业链延伸带动产业整体升级的新阶段。全省成品茶总产量达17万多吨,比上年增加3.3万多吨,产品的精制率显著提升,成品茶价每公斤较上年涨2元,茶产业的工业产值首次超过百亿元,创历史新高。茶企业纷纷将品牌打造、知名度提升、文化内涵发掘等作为建立品牌美誉度、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拓宽市场的重头戏,全省茶业已取得著名商标16个、云南省名牌产品5个,“凤牌”“高黎贡山”“普洱茶”获中国驰名商标。勐海茶厂、双江茶厂、勐库茶厂等企业采取建立直销点、发展加盟店、开设连锁店等方式构建营销网络,“云茶”销区的版图扩大,销售价格上涨,出口创汇量价齐增。去年,全省茶叶平均销售价每公斤比2010年涨8.41元,涨27.45%;出口1.05万吨,较2010年增长83.48%,出口平均价增长32.45%。

云南省景谷县生态茶园彰显茶叶产业蓬勃张力


云南省景谷县生态茶园彰显茶叶产业蓬勃张力

雨后的景谷民乐镇,入秋后田野依然郁郁苍苍,山巅云雾缭绕,原生态环境自然天成。正是夏初时分,放眼漫山遍野青翠欲滴的茶园,田垄间相隔一段距离,有序地排着一行行的香樟树,色彩鲜艳的“色诱”牌和光诱灯,无不昭示着茶园的“生态”气息。

“10多年来种茶让我们一家找到了一条稳定的发家致富门路,可是再好的茶种,不搞生态茶就是卖不出好价格。”民乐村湾水寨的杨应刚望着截枝后已抽新条的长势喜人的大白茶高兴地说,自从今年政府提倡规划实施生态茶园开始,他是积极响应,将自家150亩茶园纳入了生态茶园建设管理,“今年政府在生态茶园建设上还给我们投入,这是多好的机遇啊。”杨应刚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家这些茶园的收入也就10万元左右,有了生态茶这一品牌后,少说也要增加五成的收入呢。

茶产业是景谷县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全县栽培的茶树品种较多,统称云南大叶茶、大白茶、紫茶。全县有10个乡镇127个村1144个村民小组种植茶叶,涉茶农户50000余人,全县茶园种植面积15.5万亩,采摘面积为12.24万亩,平均单产54.97公斤/亩,茶叶总产量达6728吨,平均单价88元/公斤,实现产值5.9亿元。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普洱市生态茶园工程建设的要求,景谷于2010年开始启动全县生态茶园建设,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市级下达的15.5万亩生态茶园建设任务。

自2010年以来,景谷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原生态环境为根基,以严谨的科学管理为依托,以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复合生态茶园为目标,聘请国内知名茶叶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GAP的生产技术标准,实施园区科学化管理,在基础建设及硬件投入上更是不惜血本,加大绿化力度,兴修水利。所有这一切,只有一个主题,就是为了确保普洱茶以恒久的至好品质走向市场。

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景谷茶叶产业蓬勃发展,截止2012年8月底,全县有茶叶加工企业49家,其中工商部门注册有法人实体44家,实力强有一定规模,并通过QS认证的有19家,上规模,符合普洱茶精深加工标准的企业14家,年生产加工量200吨以上,产值上千万元的有5家,县内茶叶加工企业自有茶叶基地5万余亩,龙头企业通过预购农用物资和技术辅导等形式辐射带动1万余户种植茶园10多万亩,加工产品主要有普洱茶、名优绿茶、炒青、烘青、晒青。

民乐镇镇长王景说,民乐通过20余年的发展,种植茶园30000余亩,年茶叶产量1600余吨,茶产业成了全镇富民的绿色产业。生态茶园建设工作是民乐镇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镇上成立了8个挂钩工作组,分别负责8个村委会生态茶园建设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并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的时间节点、建设要求、工作步骤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工作。全镇茶农的积极性高涨,纷纷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民乐镇结合实际,采取示点先行,总结推广的方式,在5个村民委员会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6个,目前合作社运转正常,作用得到发挥。

位于民乐镇东部的秧塔村民小组有农户53户、215人。多年来,秧塔村民小组在镇党委、镇政府和村“两委”领导下,以打造茶叶专业小组为目标,致力开发种植大白茶,形成了茶叶专业村民小组,组建了茶叶专业合作社。目前,秧塔村民小组种植的茶叶面积1080亩,其中农户的有600亩,人均2.79亩,古茶树有1万余株,其中大桥木古茶树3000余株,年总产值400多万元。通过开发大白茶,秧塔村民小组走上了致富道路,全组有小车5辆、摩托车50多辆,各种家用电器齐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

拥有2000亩茶园的景谷大白茶有限责任公司,牵头成立了白象专业合作社,有102户村民入社,共有1000亩茶园纳入生态茶园建设管理。董事长李大昌说,政府实施生态茶园建设非常及时,有了这样一个大生态茶园的环境,我们茶企业开发高端产品就有了大背景,市场的品牌效应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

景谷三合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也是景谷县的一个茶业龙头企业,公司正在对芒玉茶厂基地茶园进行特色茶园改造。董事长温源森说,特色茶园改造是实现茶叶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主要途径,配合政府实施生态茶园建设,通过优化配置,改善优化茶园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保证古茶资源的延续,还能创建“绿色、生态”品牌形象,也必将有利于整个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该公司准备通过申请项目、资金、技术的扶持,将特色茶园改造、芒玉大峡谷旅游景区开发相结合,打造千亩观光茶园,全面促进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笔绘出一方春!景谷生态茶园建设,使全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的魅力、生态产业的活力,以及生态经济的张力!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

龙润集团获“云南省百户优强民营企业”称号


龙润集团获“云南省百户优强民营企业”称号

龙润集团行政总裁灵晓燕博士(左三)代表企业上台领取奖牌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和全省推动工业跨越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快云南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步伐,云南省人民政府开展了“云南省百户优强民营企业”和“云南省百名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活动。

8月28日,昆明海埂会堂,洋溢着释放民资活力、激发创业热情的浓厚氛围,云南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会议总结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经验,部署下一步工作,全面推进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作重要讲话。

会议还表彰了100户“云南省优秀民营企业”,龙润集团在经过涵盖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能力等“云南省优强民营企业评分标准”中,一举获得“云南省百户优强民营企业”称号。龙润集团行政总裁灵晓燕博士代表企业上台领取奖牌。

创新发展迈向卓越

中国驰名商标。龙润集团,是以生物资源开发、地产开发、有色金属开发为三大版块发展的国际化企业。云南为植物王国,其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成就了龙润集团的药、酒、茶、食品。

创新是龙润集团超常规发展的核心。创新涉及企业运作方方面面,包括管理创新、科研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人才创新等,正如龙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焦家良博士所言:民营企业就是靠创新而活着。

龙润集团历来注重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自创建之日起,药、酒、茶、食品、地产等板块共注册的商标共达:475枚,2010年新申请注册的商标94枚。申请专利146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共19项,实用新型专利85项,外观专利42项。创建了“生力胶囊”、“云南绿”、“龙润茶”、“爱伲含片”、“茶物语”等知名品牌。

龙润始终严把质量关,做道德企业,做良心产品,重诚守信,数次荣获“诚信单位”、“诚信产品”称号。杨林肥酒相继获得国优酒认证、中华老字号称号等,龙润茶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驰名商标、钓鱼台国宾馆指定用茶、中国茶第一家上市公司(2898.HK)、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生产商、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生产商等殊荣。极大地推动了龙润集团又快、又稳发展。

目前,龙润集团以及下属企业共拥有处方药、保健药、云南绿酒、白酒、保健酒、传统普洱茶、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以及最新一代深加工茶产品——境界普洱茶珍、爱伲含片(滇橄榄、芒果味、草莓味、玫瑰味、甜酸角)等共500多款产品,涉及药、酒、茶、食品等生物资源产业,产品行销国内外。

“健康房·龙润造”,龙润地产以一种为生命负责的态度,提出了健康房的理念,首家编写了健康房的标准。龙润健康房,将以绿色、

生态、环保的姿态崛起于城市之中,成为理想居住的典范。“天润康园”、“珠光宝气国际城”等不断开发的地产项目,成为龙润金字塔企业构架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版块。

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资源。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龙润参与到有色金属的开发。拥有1100平方公里的采矿权和探矿权,主要涵盖了铜、铁、铅、锌等矿种。

以人为本做一个有道德感的企业

龙润集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积极为员工打造自主发展空间和平台。龙润营销网络遍布中国大陆60万个零售终端,在就业上,为社会解决了5000多人的就业。企业在发展中,从未拖欠员工工资,并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建立健全员工福利待遇,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还多次发起对困难员工、单亲员工、外地员工等帮扶资助,并兴建盘龙云海社区,为广大职工解决住房问题。

此次,荣获“云南省百户优强民营企业”称号对龙润集团是一个极大地鼓舞。龙润集团行政总裁灵晓燕博士介绍说:“龙润集团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大机遇,依靠云南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不断创新,提高市场驾驭能力和运作水平,以更强的实力做后盾,更优的机制为载体,更好的创业团队做保障,以‘云南省百户优强民营企业’为契机,加快新品研发、引进全新人才,做大、做强龙润品牌。”

《云南省普洱茶保护条例》议案


《云南省普洱茶保护条例》议案

近日,2012年云南省第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在昆明召开,沈培平等23位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定《云南省普洱茶保护条例》的议案。

代表们提出,在普洱茶的生产、加工、宣传、营销和科研开发的各个环节,存在一些需要保护、规范的问题:一是云南大叶种茶树资源及古茶园的保护亟待规划,以强化珍贵的资源保护和促进合理利用;二是茶叶市场上还存在散、小、弱及无序竞争的问题;三是在宣传、执行普洱茶地方标准和国家地理保护产品普洱茶标准方面存在很大差距,茶区内还有众多企业不使用地理证明商标,不利于充分利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

2011年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在省政府支持下,已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报普洱茶为中国驰名商标,以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国内市场对普洱茶产品的保护。代表认为,要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普洱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普洱茶产业生产的标准化,市场竞争的规范化,促进各种相关服务体系的建设,以保证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强云南省茶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除了政府各部门加强,协调和监管外,十分有必要通过制定地方性行政法规,规范普洱茶的科研、生产、加工、营销,加强和保护云南特有的普洱茶品牌。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云政办发〔2017〕120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1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16〕11号)精神,按照《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云政办发〔2016〕7号)要求,为促进全省茶产业提质增效、茶农持续增收、茶区脱贫攻坚,以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制定本方案。

一、明确发展要求,打造大产业

充分发挥我省茶产业物种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产品特色、民族文化等优势,着力推进基地提升、主体培育、品牌打造、质量保障、科技创新、市场开拓、消费透明、文化引领等重点工作,打造新时代千亿云茶大产业。

(一)发展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发展8大产业的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为重点,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茶农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

(二)目标任务。通过3—5年发展,全省茶业经营主体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品牌带动力大幅提高,现代市场营销体系基本形成,公平、透明、放心且具有公信力的消费环境深入人心。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茶叶生产、加工、贸易、文化和茶旅游重要基地,实现茶企、茶农、消费者多方共赢。到2020年,全省茶叶面积稳定在630万亩左右,茶叶产量达到38万吨,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从2900元增加到4000元;打造综合产值5亿元以上重点县、市、区30个,其中,50亿元—100亿元2个、20亿元—50亿元10个。

到2022年,全省茶叶面积稳定在630万亩左右,茶叶产量达到40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打造综合产值5亿元以上重点县、市、区35个,其中,100亿元1个、50亿元—100亿元2个、20亿元—50亿元15个。

二、夯实茶园建设,做优大基地

按照“高效、优质、生态”的要求,坚持“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重点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将全省茶园建设成为国内茶叶重要基地、云南美丽乡村的载体、旅游休闲度假的重要目的地。

(一)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基础设施跟着产业走”的思路,以茶叶重点县、市、区为主区域,大力推进茶园水利工程建设,重点配套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设施;以改土、改形、改路、改机、改种、控药、控肥、节水“五改两控一节”为重点,加大低质低效茶园改造力度,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建设。实施茶园物联网建设,实现茶园管理、茶园生态环境、产品品质等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应用。到2020年,全省高效优质生态茶园面积达到300万亩左右、有机茶园70万亩左右;到2022年,全省高效优质生态茶园面积达到350万亩以上、有机茶园80万亩以上。(省农业厅牵头;省水利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大力推进机制模式创新。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支持茶叶企业积极构建农户管茶园、合作社统基地、初制所初加工、龙头企业精加工和营销的产业格局。鼓励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采用订单生产、股权合作等方式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到2020年,全省打造万亩连片生态、有机茶叶示范基地25个,基地订单生产比重由45%提高到50%以上;力争到2022年,全省打造万亩连片生态、有机茶叶示范基地30个,基地订单生产比重提高到55%以上。(省农业厅牵头;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加快茶叶初制所提升改造。2018年公布《茶叶标准化初制所建设技术规范》,建立茶叶初制所备案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初制所标准化生产管理;2018年出台《茶叶初制所改造提升扶持办法》,加大初制所厂房改建、设备更新、新技术运用的扶持力度,将茶叶初制所加工设备购置纳入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每年改建20个标准化示范初制所,辐射带动初制所产能、技术和装备水平全面提升。(省农业厅牵头;省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四)着力打造古茶名山基地。2018年启动古茶树保护和利用立法工作,制定我省古茶园、古茶树管理技术规范。组织开展全省具有代表性的古茶园区域划定、认定工作,对代表性古茶树植株实行挂牌保护。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古茶树保护——我们在行动”活动。突出古树茶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特征,着力打造30个知名古茶树(园)基地,将古茶树(园)打造成为我省高效益、有特色、竞争力强的茶产业名片。(省农业厅牵头;省林业厅、法制办,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培育新型经营组织,做强大主体

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组织,切实提高产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

(一)精准施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全省茶叶龙头企业信息化监测管理平台,制定全省茶叶企业评价分级标准体系,以普洱茶、滇红茶产品为主开展茶叶龙头企业动态监测。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意见》(云发〔2011〕1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壮大农业小巨人的意见》(云政办发〔2015〕90号),对茶产业龙头企业给予倾斜;鼓励支持茶叶企业采取合资合作、兼并重组、股份制等方式,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实力。以培育茶业大集团、“小巨人”和龙头企业为重点,实施梯度培育、分级负责,省级重点扶持年产值5亿元以上茶业企业10户,州、市、县、区重点扶持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茶业企业30户。(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农业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加大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培育力度,加强农村种植能手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茶叶专业合作社500个,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3000个,每年培训茶农50000人次。(省农业厅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推动精深加工升级。大力发展茶叶深加工及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衍生产品,延伸产业链。推进茶叶精制企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升级换代,提升精深加工水平。落实茶叶加工园区土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茶企向加工园区集中,重点打造凤庆县、勐海县、思茅区3个茶叶加工园区。到2022年,全省茶叶精深加工比重提高到80%以上,3个茶叶加工园区产值总和达到100亿元以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四、紧扣优势特色,打造大品牌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围绕云茶品种、品质、区域特点,着力推进原产地保护和品牌建设,全面提升产品质量、附加值和产业效益。

(一)加强普洱茶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国家标准明确规定,普洱茶是指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普洱茶熟茶两个种类;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指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地域范围。有关州、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加大贯彻落实《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国家标准和普洱茶地方标准体系的力度,严格种植、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组织申报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尤其对知名古茶名山,如班章、冰岛、景迈山等要加快地理标志产品的登记、认定和保护。加大《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园登记证明》推广应用,从田间到车间品种、种植、加工全过程标准化生产的管控,强化加工工艺标准的实施,支持各地、有关企业开展茶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鼓励有关协会和机构,配合政府部门规范普洱茶地理标志及商标的使用和管理,切实增强普洱茶原产地保护的公信力。(省质监局、农业厅根据职能分别牵头;省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州、市人民政府,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营造品牌建设环境。突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等云茶品牌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加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支持各地、有关企业积极申报云南名牌农产品认定和品牌价值评价。加强品牌维护和保护,构建企业、行业和司法相结合的品牌维护和保护机制。加大茶叶产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力度,到2022年,力争全省“三品一标”茶叶认证面积达到300万亩以上。为打造品牌营造良好环境,不断提升云茶品牌溢价水平和知名度。(省质监局牵头;省工商局、农业厅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实施云茶大品牌战略。统一打造“云茶大品牌”,积极构建“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系列。加强宣传和推介普洱茶、滇红茶公共品牌,支持每个重点产茶州、市打造1—2个区域品牌,全省着力打造10个区域品牌。积极推动普洱茶生产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开展国际可持续认证(GAP、UTZ和RA),围绕大型龙头企业,择优重点培育10个有规模、有前景、基础好、效益好的企业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国际认可度。到2022年,品牌产品占成品茶销售量比例达到70%以上。(省质监局牵头;省商务厅、农业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五、加强质量监管,构建大安全

建立完善茶叶质量生产控制标准、检测检验和监管体系,严格云茶市场准入、流通、仓储各环节管控,实现云茶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采取最严厉措施、实施最严格监管,千方百计提高云茶质量安全的“公信力”。

(一)抓实投入品源头管控。从源头上把好茶园投入品准入关,推行茶园农资投入品的经营销售备案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茶园专用绿色环保农药产品目录,建立可追溯机制。加大对茶园投入品销售、使用监督检查,对未取得农业投入品经营许可证、违规经营投入品、未建立购销台账的销售网点依法依规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媒体及社会公众监督。(省农业厅牵头;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以国家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国家标准为大纲,开展普洱茶标准体系制(修)订,成立普洱茶标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开展普洱茶地方标准体系的编制工作,制定普洱茶标准实物样。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普洱茶标准体系的编撰、初审、申报工作,并组织所发布标准的实施。(省农业厅负责。实施期限:2018—2020年)开展《云南大叶种茶种植生产技术规范》《普洱茶原料(晒青茶)加工技术规范》《古茶树、古茶园保护及开发利用技术规范》《普洱茶冲泡技术规程》《普洱茶感官审评技术规程》等标准的编撰指导、申报列项、审定和发布工作。(省质监局负责。实施期限:2018-2020年)开展《普洱茶产品加工技术规范》《普洱茶仓储技术规范》《普洱茶产品标准》《普洱茶产品检验检测技术规程》等标准的编撰指导、申报列项、审定和发布工作。(省卫生计生委负责。实施期限:2018—2020年)进一步强化《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国家标准、《有机茶生产技术规范》(DB53/T614-2014)等地方标准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引导和支持制定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加大标准宣传和执行落实力度。鼓励企业开展SC、ISO、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省农业厅牵头;省质监局、卫生计生委,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0年)

(三)构建质量监管体系。实施“普洱茶质量生命线工程”,严格按照《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要求,加大对茶叶企业生产环境、加工人员、设施设备等执法监管和整治力度,推进初制所配备产品质量检验员、精深加工企业配设检验室和检验员,开展日常检测。加强对茶叶基地建设的质量管控。(省农业厅负责。实施期限:2018—2022年)加强初制所的执法监管和体系建设。(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省卫生计生委、工商局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加强精深加工产品及市场流通环节监管体系建设和执法监管。(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省卫生计生委、工商局、农业厅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质量监管体系全覆盖,严格把好茶产品市场准入关。(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省卫生计生委、农业厅、工商局,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四)建设质量安全服务平台。依托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各级质量检测中心,积极搭建云茶质量安全检测服务平台,严格规范市场,加大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等云茶产品质量抽查抽检监管力度,定期发布有关信息,让消费者在云南市场买到的都是质量安全、性价合理的放心云茶。鼓励支持建设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服务企业、服务市场。积极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追溯、消费者可查询的全省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服务体系,提高云茶质量安全“公信力”。(省质监局牵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0年)

(五)加大市场整治力度,维护消费者权益。明晰部门职能职责,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强化市场监管横向协作,采取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市场管理的强大合力。组织专项整治工作组,以茶叶生产企业、茶叶销售市场、电商营销为重点整治范围,以普洱茶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编造年份为重点整治内容,对企业生产、市场销售、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无死角严格监管,及时公布检查结果,从严从重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的取缔企业的生产、加工、经营资格或移交有关司法部门处理。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强化社会监督,畅通消费者权益维护渠道。完善茶叶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加大违法失信经营主体惩治力度,及时曝光失信经营者黑名单,塑造规则清晰、公开透明、公平合理、诚信经营的有序市场。(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省卫生计生委、工商局、商务厅、质监局、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长期)

六、增强科技支撑,做好大服务

以增强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为重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主体,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实现技术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一)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整合教育、科技、农业、企业、社会等资源力量,支持通过人才进企业、科研进企业、文化进校园等措施,建立科研院校和企业人才互补的良好机制。开展“百千万”茶专业人才培养行动,着力培养100名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中级职称业务骨干、10000名实用技术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专场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企业家把握发展方向、应对市场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省农业厅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轻纺工业行业协会,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共建创新技术平台,鼓励支持科研院校和茶叶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加大茶树新品种选育力度,推动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落实对科技人员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依托国家、省茶产业技术体系及试验站,加大高效节水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统防统治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全程机械化、发酵储存、新产品研发等茶园管理综合配套技术和深加工技术推广力度。(省农业厅牵头;省科技厅,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涉茶企业等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推动科技服务建设。坚持协作攻关、创新联动,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校合作,建立省级普洱茶、滇红茶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利用我省农业大数据资源,为云茶产业发展提供业务指导、智力咨询和舆论支持。鼓励支持科研院校与茶叶加工园区、茶叶企业合作建立茶叶研究院,开展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关键工艺技术、基础性研究等重大项目攻关。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推动信息资源、仪器设备共享,使企业、园区成为产品创新主体。(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七、顺应消费需求,做强大市场

抢抓全国茶叶市场从“名茶”到“民茶”向理性回归的机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搭建多元营销网络,构筑放心云茶体系,努力提高云茶市场竞争力。

(一)瞄准重点市场。进一步厘清目标市场、细分市场以及消费群体、消费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拓展对策措施,稳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巩固华南地区传统市场,开拓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新兴市场,扩大藏茶(边销茶)市场份额,培育华东、华中地区潜力市场,深入拓展欧美、中东、东南亚、南亚等国际市场,努力构建云茶市场新格局。(省商务厅牵头;省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完善营销网络。坚持线上线下市场并重,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加快云茶国际交易中心建设步伐,拓展服务功能,扩大贸易量。以一线城市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在全国省会城市择优建立10个云茶展示贸易中心,辐射带动二三线城市设置营销中心、分公司,大力发展经销商,开设专营店、代销店、体验店等,项目实施纳入“云品连锁(专卖)”补助范围。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在国际目标市场逐步构建云茶国外展销中心。鼓励支持网商、网店发展,努力构建交易中心、茶城、茶店、网店齐头并进的云茶市场网络体系。(省商务厅牵头;省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创新营销方式。充分借助南博会、茶博会、农博会及省外展会等重大活动平台,积极举办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品鉴会和品牌推介活动。持续举办“云茶中国行”活动,扩大云茶知名度。推广“茶产业+互联网+金融+现代物流”的创新运营模式,推动茶产品连锁经营、直供直销、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交易方式。大力引进培训电商人才,推广O2O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开展电子商务进茶区综合示范,在全省创建10个茶叶“淘宝村”,提高电商覆盖范围。定期发布云茶产品产销供求信息、价格指数,提升市场话语权。(省商务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八、突出文化引领,促进大融合

加强对云茶文化的挖掘、研究和推广,大力推进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提升产业竞争软实力。

(一)丰富茶文化活动。按照有关规定举办不同形式、丰富多彩、民族风情浓郁的茶文化活动,支持建设一批具有浓郁茶文化特色的茶博览园、茶博物馆、茶体验店等。以“健康云茶·世界共享”为主题,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行动。深入挖掘“茶马古道”文化价值,举办普洱茶、滇红茶文明之旅和滇茶进藏等活动。(省文化厅牵头;省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挖掘茶文化潜力。深度挖掘云茶文化内涵,实现世界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结合。传承普洱茶传统技艺,开展制茶工艺大师评选活动。培养一批宣传云茶文化的学者和专家,作为弘扬云茶文化代言人。收集、整理与云茶有关的历史、传说、传奇故事,采取茶陈列馆建设、茶艺表演、拍摄影视剧、创作文学作品等方式,丰富云茶文化表现形式和内涵。(省文化厅牵头;省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推动茶旅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茶产业与特色旅游、民族风情文化、绿色餐饮、“大健康”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茶产业的生态、休闲、文化和非农价值。集聚茶产业、人文历史、休闲度假、观光体验、健康养生、文化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等资源,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新业态,推进茶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拓展茶产业功能。到2022年,打造3个茶产业三产融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个以茶叶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园区、10条茶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建设100个秀美茶园、美丽茶乡村。(省旅游发展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文化厅、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九、强化保障措施,推进大跨越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省加快推进茶叶和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协调、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有关州、市、县、区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将茶产业发展纳入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机构和责任人,层层细化目标任务,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引导行业组建企业联盟,发挥涉茶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以行政、科技、市场、金融、法律等手段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每年6月、12月底向省加快推进茶叶和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茶叶产业发展办公室(省农业厅)报送有关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省农业厅牵头;省加快推进茶叶和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强化政策扶持。重点茶产区各级政府要对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各级财政要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在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金框架下,设立云茶产业发展基金,吸引金融机构并引进国内专业团队,为云茶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发挥农业担保机构的杠杆作用,推进“三权三证”抵押贷款,采用“基金+担保”等金融组合手段,创新适合茶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促进金融机构对茶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鼓励探索开展茶叶农业保险试点,为茶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省财政厅负责。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大力招商引资。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储备包装一批好项目,积极推进以商招商、茶事活动招商,每年举办一次招商引资洽谈会,主动引入国内外大型企业的资金、人才、市场等要素投入云茶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省招商合作局牵头;省商务厅、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四)强化舆论宣传。突出普洱茶、滇红茶两大品牌,制定宣传计划,以车站、机场、宾馆、广场等重点公共场所为依托,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为平台,采取播放云茶宣传片、印制出版刊物、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全方位加强云茶知识普及和社会宣传,提升消费者对云茶品牌的认知度、认可度和信赖度。注重培养云茶宣传人才,建立一支既懂传媒业务又懂茶知识的专业宣传队伍。(省新闻办牵头;省农业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五)强化跟踪问效。建立云茶产业发展评估报告机制,有关州、市人民政府每季度向省加快推进茶叶和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茶叶产业发展办公室(省农业厅)报送一次本地茶叶产业发展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汇总形成《云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报领导小组审定,为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云茶产业提供基础性、科学性、前瞻性的决策依据。建立云茶产业发展督导机制,由领导小组成立督导组开展专项督导,及时通报督导结果。强化跟踪问效,对工作推动扎实、成效显著的地区,在省级年度茶产业发展资金上给予倾斜;对工作推动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地区和部门(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省农业厅牵头;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云南省主要产茶县面积及产量简表


云南省主要产茶县面积及产量简表(单位:亩、吨)

县名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凤庆县

208004

6818

238191

10550.7

262895

11580

290024

15500

294925

17940

勐海县

224500

9600

238240

11000

290332

11505

301680

11300

332172

11740

景洪市

148000

6400

164607

7776

185300

8696.7

210000

8840

239900

10524

昌宁县

101500

4850

105000

5450

116200

6877.3

153600

7342.8

163000

8458

澜沧县

180690

6400

167094

7207

204208

9800

254520

6593

257874

8081

江城县

52695

6600

82430

6935

97289

7000

115801

7584

120740

7650

思茅区

76290

5800

96800

5996

103022

7648

114875

6526

123000

7500

潞西市

77263.01

3572.8

94024

4553

129764

5787

148754

6505

151899

7046

腾冲县

100200

4480

102200

5380

104090

6506

119800

6753.3

134800

6850

广南县

94000

3400

110012

4172

249000

5335.7

263765

6433.5

290400

6429.2

景东县

119520

4100

133839

4683

187477

8000

197715

6116.1

196000

6276.9

云县

120368

3975

126392

5101

163153

6342

143662

5451

158822

5944

龙陵县

78000

2850

81400

2930

100000

3318

104300

4860

109400

5198

合计

1581030

68845.8

1740229

81733.7

2192730

98395.7

2418496

99804.7

2572932

109637

千年云茶香满华夏:云南省茶叶产业锻造创新品牌之路


千年云茶香满华夏:云南省茶叶产业锻造创新品牌之路

【新理念·名品牌】

聆听着千年马帮的铃铛回音,来到茶马古道的源头云南省普洱市。如今的普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普洱茶生产基地,一个个普洱茶叶品牌正在树立。

目前,普洱市已取得有机认证的茶园面积达5.7万亩,通过认证,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产品售价明显提高。在普洱祖祥高山茶园,记者看到翠绿的茶叶叶片上遍布白色的蜘蛛网,茶树下土鸡四处出没寻食,验证着茶园的原生态和安全性。普洱祖祥高山茶园公司董事长董祖祥介绍,为了保证有机茶的品质,祖祥高山茶园只用农家肥,通过灯光粘板、鸡、蜘蛛来杀灭虫害。“因为不用农药,有机茶园的产量要比普通茶园低1/3。但我要坚持搞有机茶,因为这是我们的品牌,也是茶叶发展方向。”董祖祥说。

云南一些茶叶企业走出了传统作坊粗放型制茶的模式,向现代化企业转型,茶叶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普洱市木乃河工业园茶祖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艳新介绍,茶祖茶业利用太阳能制作普洱茶,建成国内目前唯一的无烟普洱茶生产厂,真正将普洱茶制作推向现代化、科技化。

“我们是国内第一家做速溶普洱茶的企业,现在还要把中国茶文化推向世界。”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卢念东说。该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机构合作,成立了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中心普洱茶分中心。目前帝泊洱已获批或被受理专利118件,先后获得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的有机认证。

“普洱茶的品牌价值有55.7亿元,但云南多数茶叶企业的品牌意识比较薄弱,普遍存在散、小、乱、弱的问题。”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陈勋儒直言云南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他认为云南应该从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高度来集中打造普洱茶和滇红两大品牌。

“质量标准体系是树立云南茶叶品牌的基础和保障,但目前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管理处处长张戟认为,要尽快建立云南茶叶品牌认定的技术标准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系,促进云南茶叶品牌的发展。

云南许多茶叶产区采取联手抱团、统一标准的办法来做强品牌。普洱市2016年以景迈山古茶林申遗为契机,建立景迈山茶企业诚信联盟,打造景迈山古茶林品牌。在临沧市凤庆县,出口红茶数十年的滇红集团具有较完善的国际标准体系,滇红标准已成为滇红茶品牌和质量的重要保障。(光明报记者张勇任维东)

云南省档案馆永久收藏龙润茶


云南省档案馆永久收藏龙润茶

据悉,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民族文化强省战略要求,为永久保存普洱茶生产历史记忆,此次云南省档案馆联合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以普洱茶实物建立的茶档案,将作为普洱茶历史文化发展的真实记录,反映和展现千百年来云南人开发茶产业、创造地方特色茶文化的劳动和智慧。

2011年11月,经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普洱茶协会组织“云南省品牌普洱茶入馆收藏评审会”审定,龙润816(生茶)、龙润826(熟茶)、龙润钓鱼台特供礼盒(熟茶)被云南省档案馆永久收藏。

据了解,本次品牌普洱茶实物档案入选申报企业、产品必须符合《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的规定,并且企业要具有一定的规模,普洱茶产品年产量不低于10吨,产品商标须取得国家商标局注册商标证,企业的茶产品及企业本身符合国家产业、安全、卫生、环保以及社会责任等法律法规规定,且产品质量稳定,达到国家有关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标准,获QS许可,企业有诚信,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并曾多次获奖等。

此次云南省档案馆收藏的三款龙润茶,选料精致,工艺地道,生茶香高持久、回甘生津;熟茶陈韵悠然,浓醇鲜爽,是极具收藏价值的茶品。龙润816(生茶)、龙润826(熟茶)荣获云南普洱茶春茶博览会“最具收藏价值奖”、龙润钓鱼台特供礼盒(熟茶)荣获“云茶杯”优质普洱茶评比熟茶散茶金奖。龙润普洱茶还获得了“云南名牌农产品”称号等殊荣。

三款优质的龙润茶被征集进省档案馆入馆收藏,这对于记录和展示龙润茶多元化产品,同时也为振兴云茶产业,弘扬茶文化,为今后云茶品质鉴定、保藏和保健功效等提供考证利用,同时,也为当代和后世的学者对云茶,特别是龙润茶产品进行研究和查考,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云南省档案馆

云南省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直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是云南省档案保管的基地和档案利用中心,负责统一管理和提供利用省委、省政府省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的档案、资料。1998年11月经国家档案局评审晋升国家一级档案馆,经省委、省政府和昆明市委、市政府批准为云南省和昆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普洱拟制定《云南省普洱茶保护条例》


普洱拟制定《云南省普洱茶保护条例》

近日,2012年云南省第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在昆明召开,沈培平等23位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定《云南省普洱茶保护条例》的议案。

代表们提出,在普洱茶的生产、加工、宣传、营销和科研开发的各个环节,存在一些需要保护、规范的问题:一是云南大叶种茶树资源及古茶园的保护亟待规划,以强化珍贵的资源保护和促进合理利用;二是茶叶市场上还存在散、小、弱及无序竞争的问题;三是在宣传、执行普洱茶地方标准和国家地理保护产品普洱茶标准方面存在很大差距,茶区内还有众多企业不使用地理证明商标,不利于充分利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

2011年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在省政府支持下,已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报普洱茶为中国驰名商标,以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国内市场对普洱茶产品的保护。代表认为,要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普洱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普洱茶产业生产的标准化,市场竞争的规范化,促进各种相关服务体系的建设,以保证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强云南省茶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除了政府各部门加强,协调和监管外,十分有必要通过制定地方性行政法规,规范普洱茶的科研、生产、加工、营销,加强和保护云南特有的普洱茶品牌。

前所未有!部省联合主办,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


茶为国饮,做强茶产业,做大茶品牌,不但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更是传播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方式,事关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实施。

为做强茶产业,做大茶品牌,提升中国茶国际影响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于2017年5月18日至21日,以品茗千年中国好茶为主题在浙江省杭州市共同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

据了解,这是农业部历史上首次亲自参与组织主办茶叶博览会。这也意味着,茶产业的振兴与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有助于全面展示我国茶产业发展成就,搭建国内外茶业交流贸易平台,推动国内茶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知名度与竞争力,为中国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

根据农业部韩长赋部长部省合力,把茶博会办好办大,办出水平,办出影响,办成品牌的指示精神,组委会办公室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的积极性,动员全国20个茶叶主产地,在全国知名茶企的助力下,合力办成一台高品质、有内涵的精品展会。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大背景,农业品牌建设是其中的重点之一。2016年农业部利好茶产业的消息不断,农业部文件中大篇幅强调品牌化。农业产业品牌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产区品牌+企业品牌,作为小产区茶的代表品牌,小产区+祥源茶正是祥源茶一直在做的事情。

5月的这场国际盛会,你还等什么!

1

主题与内容

本届茶博会立足全国、放眼全球,以品茗千年中国好茶为主题,以成就展示、贸易洽谈、合作交流为主要内容,全面展示我国茶产业发展成就,博览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业态,培育塑造知名茶叶品牌,促进茶产品营销,传承推广茶文化,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合力打造符合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方向的权威茶叶品牌展会。

2

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7年5月18-21日(展期4天),15-17日布展。

地点: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杭州峰会主会场)。

3

组织机构

本届博览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供销合作社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协办。组委会由相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

4

规模与布局

本届茶博会主会场设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一层,展示展销总面积3.5万平方米,分为A、B、C、D四个馆。其中,A馆为茶叶成就展示区,包括国茶成就展示厅、各产茶省展示区和品牌推介互动区;B、C、D三个馆为展销区,包括各茶叶主产省组团展销区、国际茶咖展销区、茶机茶具展销区、台湾展销区等。

目前,全国20个茶叶主产省全部组团参展,千余家知名企业齐聚,30余个国家意向参展,汇聚了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和黑茶等六大茶类和咖啡产品近万种,力度前所未有,盛况值得期待。

5

重大活动

茶博会将举办多项高规格重大活动。届时国内外政府官员、商界领袖、专家学者将齐聚杭州,深入探讨和互动分享,彰显本届茶博会的品质和内涵。

5月17日下午,将举办中国当代茶文化发展论坛,从文化角度探讨中国绿茶发展。

5月18日上午,举办开幕式,公布中国十大茶叶品牌推选结果,十大最具影响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将正式揭晓。

5月18日下午,将举办中国茶业国际高峰论坛,届时将宣布成立中国茶产业联盟。

5月19日上午,将举办国际茶咖对话活动,中外企业界、科学界、文化界将就茶与咖啡的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等话题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

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将邀请世界茶叶生产、消费国客商、国际茶叶组织负责人、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有关嘉宾及茶叶组织负责人、企业代表,世界主要咖啡生产国客商和企业代表参加。

5月的这场国际盛会,你还等什么!

祥源茶将亮相本次展会!相关持续信息请关注祥源茶,小编将推出系列报道。

设定目标1200亿!云南省发力茶产业绿色发展


设定目标1200亿!云南省发力茶产业绿色发展

“力争到2022年,实现全省茶园全部绿色化,有机茶园面积全国第一,茶叶绿色加工达到一流水平,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一(普洱茶),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200亿以上”,记者从27日召开的云南省委常委会上获悉,即将出台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茶产业基地提升、加工升级、品牌打造、质量管控、科技攻关、产业融合等6个方面发力,打好“绿色食品第一牌”。

目前,全球茶叶市场出现供给过剩,云南茶产业在质和量上都居全国前列,如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省委书记陈豪说,茶叶是云南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具潜力的绿色食品产业,有能力走在全国前面,亟需做大做强做优。该《意见》共计十条,包含了许多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措施,并对严格保护古茶树资源专门规定了一条。

按照《意见》规定,到2022年,云南省有机茶园基地面积将达到150万亩以上,其中古茶山(园)30万亩,对面积500亩以上,获得国内外权威机构绿色认证、有机认证的,省财政分别给予每亩100元、200元的补助。到2019年底,实现茶叶初制所全部规范化,对验收合格的茶叶初制所,省财政对其配备快速检测设备给予一次性补助一万元。对龙头企业新增种植、加工、冷链物流等资本性投资5-10亿元的,省财政按投资额的5%一次性奖补,投资10亿元以上的奖补投资额的10%。对基地面积500亩以上,获得欧盟、雨林等国际认证机构和国内权威机构认定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费用由省财政全额承担。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第一条是“严格保护古茶树资源”,责任单位为云南省农业厅、林业厅、法制办和有关州市人民政府。这意味着农业厅将承担起保护古茶树的“牵头责任”,一起研究制定《云南古茶树保护及开发利用条例》。古茶树保护从资源普查、划定古茶园(山)保护区域、严禁对古茶树移栽过度采摘、减少对古茶园(山)的开发等人为破坏等方面入手,保护古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独特性。省领导还在会上要求,今后要建立名山茶与乡村的利益分享机制,采取知识产权、品牌收费等办法充实村社集体经济,逐步禁止外地企业直接转租古茶园、茶树,利用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把流通环节的利润更多留在当地。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云南加速从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转型》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云南大白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