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花茶。

这里生产出了7581——探寻昆明茶厂历史(下)提到昆明茶厂,就不得不提7581熟砖。这款在普洱茶届闻名遐迩的茶品,是什么缘由产生在了昆明茶厂?

一直以来,云南几个重要的茶厂都有自己的主打产品。比如下关茶厂主推沱茶,勐海茶厂主要生产饼茶……而砖茶,则是昆明茶厂的传统产品。昆明茶厂工人工作稳定、技术熟练、责任心强……这些都为后来生产7581熟砖奠定了基础。

1975年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认为云南的普洱茶产品,应该在散茶出口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系列化、多样化,于此实现产品的增值。在前期对香港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决定生产一种适合客户等级品质要求的普洱茶砖。公司在决定了茶砖的外形内质后,交由昆明茶厂执行生产。首批出来的这款茶品,就定名为“7581”。

那为什么会叫“7581”呢?说起来,这跟当时“唛号”的编制有关。从1975年开始,云南的普洱熟茶开始大量出口,为了区别产品,就开始给每种产品制定一个特定的“唛号”。这个唛号包含了该产品的一些基本信息,如级别、产地、生产时间等。这样,出口的时候不用开箱,茶叶也不会拿错。

回到7581熟砖,据原昆明茶厂副厂长、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办公室主任杨维仁先生回忆,因为当时签合同时要标明茶号,现场临时就这么写了。由于这个编法符合公司茶号系列编制原则,于是沿用至今,7581熟砖也就成为了昆明茶厂的定型产品。

根据当时编号原则,普洱茶编号为四位数。前两位为该茶品创制的年份(此数次固定不变),第三位为拼配原料中主要毛茶原料的级别,最后一位代表厂名。当时四大茶厂的标号分别为:昆明茶厂-1,勐海茶厂-2,下关茶厂-3,普洱茶厂-4。

由此,我们就不难知道“7581”确切的意思了。“7581”指的的就是昆明茶厂1975年开始创制的,以8级茶菁为主要拼配原料的普洱茶。

该款茶品的创制成功,迅速占据了熟砖市场,甚至“主宰了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的熟砖体系”。同时,昆明茶厂还生产了以外销为主的吉幸金瓜贡茶和金鸡沱茶,也为同时期的知名茶品,但是产量并不多。

CY260.com扩展阅读

霍山黄芽生产历史 关于霍山黄芽生产历史


霍山黄芽自明代列为贡品。六安州志载:明时六安贡茶制定于未分霍山县之前原额茶二百袋,霍山办茶一百七十五袋。霍山县志载明人曹琥注黄芽茶疏中说:臣查得本府额贡茶岁不过二十斤,祖宗以来圣贤相承不闻以为不足……宁府正德十年之贡(1515年)取去芽茶一千二百斤,细茶六千斤,不知实贡朝廷几何……芽茶一斤,卖银一两,犹恐不得。

清乾隆四十一本(6-2)《霍山县志》贡茶产地载:六安茶六安与霍山所并产也其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以似凿(寨本名六万,讹称六安)。顾霍邑山多绕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而贡额州不县之什二)……产茶之地惟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出西南,迟在雨后,帮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今为详着其地此霍被六大较可睹矣。东山……贡茶岁居其八九(东山25处属县境的有磨子潭、与儿街、但家庙、单龙寺、东西溪等21处)。又据《霍山县志》载:“光绪年间,以南乡雾迷尖(即乌米尖),挂龙尖二山所产为一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

霍山黄芽曾一度失传。1971年以来开始挖掘、研制,恢复生产。1972年4月27日至4月30日,县茶办室选派农业局茶厂、坝上茶站三位茶叶技干,在乌米尖同三位七、八十岁高龄的茶农共同炒制黄芽茶,共计14斤茶样,当即用白铁桶封装六斤上报国务院进行鉴评。翌年县土产公司又布点三处,正式生产黄芽,金字山为重点,数年来,由审评室老茶师负责技术辅导。其余两处为乌米尖和金竹坪。此后,经过大化坪区农技站、茶站的技术人员反复切搓,试验改进,黄芽茶采制技术有所提高,品质规格趋于固定。黄芽茶收购量1973年178公斤,1980年644公斤,1985年多渠道收购量猛增至3700公斤,每斤茶价8.50元。

花茶的生产历史


花茶(Scented tea),又名香片, 即将植物的花或叶或其果实泡制而成的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类再加工茶。其是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花茶又可细分为花草茶和花果茶。饮用叶或花的称之为花草茶,如荷叶、甜菊叶。饮用其果实的称之为花果茶,如:无花果、柠檬、山楂、罗汉果、有花果。其气味芬香并具有养生疗效。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黄绿尚润;内质香气鲜灵浓郁,具有明显的鲜花香气,汤色浅黄明亮,叶底细嫩匀亮。花茶主要以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配以能够吐香 的鲜花作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根据其所用的香花品种不同,分为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花茶、珠兰花茶等, 其中以茉莉花茶产量最大。

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上等绿茶中加入一种香料--龙脑香的制法。13世纪已有茉莉茶窨茶的记载,明朝(1592)程荣所著的《茶谱》一书,对花茶的制法有较为详细的叙述:“木樨、茉莉、玫瑰、蔷薇、蕙兰、莲桔、栀子、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放,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扎花为拌。三停茶,一停花,用磁罐,一层茶,一层花,相间至满,纸箬扎固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清道光年间,吴人顾禄的《清嘉录》载:“珠兰、茉莉花于薰风欲拂,已毕集于山塘花肆,茶叶铺买以为配茶之用者。……茉莉则去蒂衡值,号为打爪”。

清雍正元年(1723年),苏州茉莉花茶批量运销东北、华北、西北市场。花茶较为大量的生产始于1851年至1861年的清咸丰年间。到1890年花茶生产已较普遍。花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1949年后,中国花茶生产有较大的发展,产销量逐年增加,主销东北、华北、山东等地,出口东南亚各国,行销港澳地区。 1955年起,出口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以及东欧、西欧、非洲等地。

霍山黄芽生产历史


霍山黄芽自明代列为贡品。六安州志载:明时六安贡茶制定于未分霍山县之前原额茶二百袋,霍山办茶一百七十五袋。霍山县志载明人曹琥"注黄芽茶疏"中说:臣查得本府额贡茶岁不过二十斤,祖宗以来圣贤相承不闻以为不足……宁府正德十年之贡(1515年)取去芽茶一千二百斤,细茶六千斤,不知实贡朝廷几何……芽茶一斤,卖银一两,犹恐不得。

清乾隆四十一本(6-2)《霍山县志》贡茶产地载:六安茶六安与霍山所并产也其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以似凿(寨本名六万,讹称六安)。顾霍邑山多绕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而贡额州不县之什二)……产茶之地惟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出西南,迟在雨后,帮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今为详著其地此霍被六大较可睹矣。东山……贡茶岁居其八九(东山25处属县境的有磨子潭、与儿街、但家庙、单龙寺、东西溪等21处)。又据《霍山县志》载:“光绪年间,以南乡雾迷尖(即乌米尖),挂龙尖二山所产为一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

霍山黄芽曾一度失传。1971年以来开始挖掘、研制,恢复生产。1972年4月27日至4月30日,县茶办室选派农业局茶厂、坝上茶站三位茶叶技干,在乌米尖同三位七、八十岁高龄的茶农共同炒制黄芽茶,共计14斤茶样,当即用白铁桶封装六斤上报国务院进行鉴评。翌年县土产公司又布点三处,正式生产黄芽,金字山为重点,数年来,由审评室老茶师负责技术辅导。其余两处为乌米尖和金竹坪。此后,经过大化坪区农技站、茶站的技术人员反复切搓,试验改进,黄芽茶采制技术有所提高,品质规格趋于固定。黄芽茶收购量1973年178公斤,1980年644公斤,1985年多渠道收购量猛增至3700公斤,每斤茶价8.50元。

霍山黄芽的生产历史 关于霍山黄芽的生产历史


霍山黄芽自明代列为贡品。六安州志载:明时六安贡茶制定于未分霍山县之前原额茶二百袋,霍山办茶一百七十五袋。霍山县志载明人曹琥"注黄芽茶疏"中说:臣查得本府额贡茶岁不过二十斤,祖宗以来圣贤相承不闻以为不足宁府正德十年之贡(1515年)取去芽茶一千二百斤,细茶六千斤,不知实贡朝廷几何芽茶一斤,卖银一两,犹恐不得。

清乾隆四十一本(6-2)《霍山县志》贡茶产地载:六安茶六安与霍山所并产也其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以似凿(寨本名六万,讹称六安)。顾霍邑山多绕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而贡额州不县之什二)产茶之地惟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出西南,迟在雨后,帮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今为详著其地此霍被六大较可睹矣。东山贡茶岁居其八九(东山25处属县境的有磨子潭、与儿街、但家庙、单龙寺、东西溪等21处)。又据《霍山县志》载:“光绪年间,以南乡雾迷尖(即乌米尖),挂龙尖二山所产为一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

霍山黄芽曾一度失传。1971年以来开始挖掘、研制,恢复生产。1972年4月27日至4月30日,县茶办室选派农业局茶厂、坝上茶站三位茶叶技干,在乌米尖同三位七、八十岁高龄的茶农共同炒制黄芽茶,共计14斤茶样,当即用白铁桶封装六斤上报国务院进行鉴评。翌年县土产公司又布点三处,正式生产黄芽,金字山为重点,数年来,由审评室老茶师负责技术辅导。其余两处为乌米尖和金竹坪。此后,经过大化坪区农技站、茶站的技术人员反复切搓,试验改进,黄芽茶采制技术有所提高,品质规格趋于固定。黄芽茶收购量1973年178公斤,1980年644公斤,1985年多渠道收购量猛增至3700公斤,每斤茶价8.50元。

中茶普洱“典藏昆明茶厂1973”研发背景


中茶普洱“典藏昆明茶厂1973”研发背景中茶牌普洱“典藏昆明茶厂1973”茶砖是云茶公司新任总经理邹广田先生携研发团队近40个日日夜夜辛勤研发的一款为了铭记昆明茶厂“普洱(熟茶)发酵工艺”研制成功40周年熟茶经典产品,她的诞生不仅是普洱熟茶精湛技艺的体现,同时还是普洱熟茶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以及普洱熟茶的标准产品。这款由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昆明茶厂奉献给广大消费者经典之作,除给您带来美妙的口感外,更是馈赠、品饮、收藏之珍品。历史呈现普洱茶以古时云南茶叶集散地普洱县得名,普洱茶历史源远流长,茶马古道上留下的传奇故事谱写了普洱茶厚重而华丽的篇章。1973年,中茶公司派出茶厂技术人员赴广东考察普洱茶人工发酵技术,以云茶公司及其下属的昆明茶厂为主体,在吸收、借鉴和创新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熟茶”发酵工艺,实现了普洱茶产业的革命性创新,标志着现代普洱茶时代的到来。跨时代普洱茶历史从1973年翻开了炫丽的一页,它改变了千百年来人们认为熟普只能由生普经数年的自然陈化的观念,突破了传统工艺局限,将原来只作为皇家贡品的普洱茶推向寻常百姓家,是茶叶发展史上一项壮举,这项伟大技术革新,曾一度轰动了整个茶叶界,奠定了现代云南普洱茶(熟普)产业发展的基础。1974年云茶公司在昆明、勐海、下关、普洱四个茶厂推广加工渥堆发酵普洱茶,1975年逐渐实现普洱茶规模化生产加工,推动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品牌故事“云茶公司”是世界500强之一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成员企业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茶”牌商标注册于1951年12月15日,是中国茶叶行业第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也是新中国最悠久的商标之一。“中茶”牌商标注册后,由中茶公司授权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云南中茶”前身以下简称“云茶公司”)在普洱茶产品上使用。2006年9月26日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商标:中茶)经过国家商务部的审批,被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2012年4月28日,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依法认定为驰名商标。精湛技艺从昆明茶厂1973年“普洱(熟茶)发酵工艺”研发成功到运用于大规模生产普洱熟茶至今,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探索、总结和提炼,其工艺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普洱茶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和赞誉,销售逐年扩大。勐海普洱茶发酵基地—勐海中茶普洱茶发酵有限公司为中茶牌普洱茶品质的稳定提供优质熟茶原料。奉献自然与健康本品甄选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境内古生态茶园乔木优质原料发酵,历经四年岁月积淀,纯干仓存放,自然醇化,茶韵天成;经精心调配,秉承传统工艺精细制作,每片净重为2000克/盒。砖型厚重饱满;品相大气;条索紧结匀整,清晰舒展,显金毫;汤色红浓透亮,赏心悦目;滋味醇厚滑润,喉韵甘醇,回味甘爽绵长;陈香馥郁;饮后心情舒畅。堪为熟茶之典范,经典之再现。在中粮集团“产业链、好产品”战略理念指引下,云茶公司将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安全、健康的茶叶产品与服务”为企业愿景和方向,并期待与有识之士共同谋划美好明天。

走访行业龙头梧州茶厂 探寻三鹤六堡茶备受追捧的原因


走访行业龙头梧州茶厂探寻三鹤六堡茶备受追捧的原因

提起六堡茶,许多茶友都会想到梧州茶厂的三鹤六堡茶。到底三鹤六堡茶为何赢得广大消费者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扬?今天,大家就随六堡聚一起走进梧州茶厂寻找答案吧。

梧州茶厂创建于1953年1月18日,由“中国茶业公司广州分公司梧州办事处加工场”发展而来,历经六十多年的拼搏发展,在吸收传承六堡茶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首创了现代六堡茶生产的独特工艺。

▲三鹤六堡茶陈列馆

梧州茶厂,坐拥深厚的六堡茶历史文化底蕴,又极具鲜明的时代特征,堪称中国六堡茶发展的缩影,“老”的底蕴和“新”的气息交辉相应。

▲左:1973年,安进才厂长带领职工将六堡茶运进仓库(右一:安进才)

右:六十年代老厂长安进才(中)与技术人员在对六堡茶进行审评

走进梧州茶厂,深入挖掘,我们终于找到三鹤六堡茶受到众多茶友所喜爱的原因:与它的独特品质有密切关系,而三鹤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形成,又离不开其加工工艺——特别是拼配、发酵和仓储这三个关键环节。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梧州茶厂如何造就一杯好六堡吧!

从一张鲜叶到一杯茶汤,期间会经历繁琐而又需要精益求精的过程。六堡茶的加工工艺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重要环节,六堡茶制法大致可分为初制加工工艺和精制加工工艺:

▲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地标

在一系列六堡茶精制加工工艺环节里,茶友比较好奇的莫过于拼配、渥堆、仓储了,因此,六堡聚也把部分茶友提出的疑问带到茶厂,并获得广西梧州茶厂副厂长何梅珍老师(下文简称何老师)的热情接待和耐心解答。

▲何老师与六堡聚小伙伴交流探讨六堡茶

一、拼配

优化组合,扬长避短

许多茶友不解,为什么六堡茶要拼配,拼配的六堡茶有什么特点?而有些茶友把茶叶的拼配简单地理解为:把不同等级的六堡茶混合在一起就是拼配,甚至有的茶友可能会认为六堡茶拼配茶不好,其实不然。

了解六堡茶的茶友也许知道,六堡茶不像绿茶一样“排斥”茶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用来制作现代工艺六堡茶的嫩芽,在发酵过程中比较容易“烂掉”,而且内含物比较容易流失,这样做出来的六堡茶耐泡度较低。

而适量添加一些嫩茶梗,可以比较好的改善上述的问题,且茶梗含有丰富的香气物质,此外,嫩梗中氨基酸的含量高于单芽的含量三倍左右(注:氨基酸是决定茶叶香气和鲜爽滋味的主要成分)。

▲三鹤六堡茶拼配审评环节

上述提到的其实相当于六堡茶拼配中的一种拼配方式——不同等级拼配,这样做,除了可以“美其形”即调整茶叶外形上的搭配,更重要的是可以调剂后期制作出来的成品茶,更符合品饮的需要。

此外,还有采摘于不同季节、不同产地或者不同山头的茶,其外形和内质都有所不同,甚至存在较大差异,而通过拼配,重新组合再精制加工,却可以弥补不足:使得各部分的茶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即优化组合,取长补短,相互调剂,达到出厂要求,进而达到茶叶生产及品质稳定的目的。

从品饮角度来说,未经拼配的茶,或许在香气和滋味方面有比较突出的特点,因此会给人比较纯粹的感官感受;而拼配则是通过拼配人员的感官经验和拼配技术,从形、色、香、味等方面进行综合调剂,使茶的滋味口感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两者可以说各有春秋。

二、发酵

双蒸双压与冷水渥堆

刚接触六堡茶的茶友,常常会问:为什么六堡茶属于黑茶,而它的色泽却多呈红色?这与六堡茶的制作工艺特别是发酵工艺有很大关系。

三鹤六堡茶的发酵方式主要两种:

一种是“热发酵”,即利用蒸汽的热传递作用加速六堡茶内含物质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从而达到预期所需要的茶品内质转化效果。

另一种是“冷发酵”,即冷水渥堆发酵,利用洒水、堆积茶叶,营造茶堆内外不同温湿度条件,在湿热作用、酶促作用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促进多酚类物质、糖类物质及芳香类物质的转化,使茶叶色泽黑褐,汤色红浓,滋味醇厚,发出陈香。通常冷水渥堆发酵时长持续一个月左右。

梧州茶厂在建厂初期(1953年~1958年),加工六堡茶主要用双蒸双压发酵技术——即热发酵工艺;五十年代末至今,主要用冷水渥堆发酵技术,也有少量双蒸双压六堡茶生产。

据何老师介绍,茶厂选用哪种发酵技术,主要根据六堡茶原料在初制工艺中堆闷发酵轻重程度而定:

在初制时堆闷工序中发酵重的,精制时,一般选用双蒸双压工艺,这样制作出来的六堡茶,经过一段时间陈化后涩感逐渐淡去,汤色更为透亮,入口清爽,口感醇厚,香气高扬。

相对的,若是初制时发酵轻的则用冷水渥堆,这样制作出来的六堡茶滋味更绵柔、醇滑。

但是无论采用哪种工艺,其中技术的把控都十分关键:若发酵过重,导致多酚类等物质氧化加剧,这样做出来的六堡茶,可能出现香气偏低,汤色偏深,但滋味淡的情况。

发酵过轻,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不足,这样做出来的茶可能带着青味,汤色偏浅,滋味苦涩。此外,更有甚者,若在操作时若稍有不慎,即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可见,做一杯好茶之不易。

三、仓储

窖藏与木板仓,各具特色

六堡茶与其他茶类不同,经发酵后,要形成六堡茶的独特风味还有一个重要工序——陈化。首先陈化的环境就尤为讲究,因为不同的陈化环境,对六堡茶内含物后期转化具有重要的影响。木板干仓和窖藏是梧州茶厂六堡茶仓储的两大特色所在。

01

窖藏

何老师带我们去到位于珠山脚下、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茶窖,据何老师介绍,这个茶窖用于传统箩装六堡茶的前期陈化,通常六堡茶在茶窖存放五个月之后,再转移到木板干仓。

▲六堡茶天然陈化茶窖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后期,经过梧州茶厂多次扩建和改造,现茶窖实用面积达4000平方米,茶窖的规模、设施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改善。

从外部环境来说,梧州独特的地理、气候、水土等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不可复制的、不可移植的微生物种群,因而说六堡茶有鲜明的地理特征。

▲绿树环绕的梧州茶厂

从内部环境来说,茶窖通风良好,冬暖夏凉,常年温度保持在22℃—26℃,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适宜窖内独特和纯化的微生物种群(有益菌类)的生长繁殖。

这些有益菌生生不息,与窖藏的六堡茶形成完整的生物链,促进了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又使六堡茶香气纯正,滋味醇厚,具有独特的“六堡茶韵”。

02

木板干仓

当我们来到木板仓库门口,顿时阵阵浓郁的木香和六堡茶香交织扑鼻而来,走进木板仓库,更真切的感受到三鹤六堡茶独特的陈化环境。

这座堪称“中国六堡茶第一仓”的六堡茶木板仓库,始建于1953年,600多平方米,独具特色,直到目前仍在使用——砖木结构建筑,木材是多孔性的材料,具有调节温湿度的作用,同时可以吸附茶香,也为微生物的附着、繁殖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和空间结构。

▲木板干仓内部环境

此外,何老师特别提到,木板仓库里用来存放六堡茶的棉布袋、竹篓等材料均用六堡茶茶水煮过,这样不仅去除杂味(比如布料的味道,竹子的味道),还可以防虫蛀。

▲用竹篓、棉布袋装的六堡茶

六堡茶在阴凉的木板仓库储存,一般存放半年到一年(当然也可以适当延长),使得六堡茶的香气更纯正,滋味更醇厚。

眼前这些被岁月和茶香熏染至暗沉的木板、残留于木板墙壁上模糊而零碎的贴纸,见证了梧州茶厂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传承。

▲岁月留下的痕迹:见证梧州茶厂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传承

四、三鹤六堡茶之特色

金花、槟榔香、窖藏、木板仓四大系列

作为后发酵的黑茶六堡茶,因“越陈越香”被茶友誉为“可以喝的古董”,三鹤作为一个“老字号”,有不少老六堡以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陈醇的口味和平稳上升的收藏投资空间,颇得六堡茶爱好者的喜爱。

▲制作梧州茶厂五十周年纪念饼的压膜

三鹤六堡茶的“老”是伴随梧州茶厂的历史文化发展的,而风格越来越多样化,则是其继承传统,不断开拓创新的体现。

据何老师介绍,自2014年以来,梧州茶厂成功探索了六堡茶发金花关键控制技术、六堡茶发酵工艺自动控制技术、槟榔香六堡茶制作工艺,成功研发出槟榔香、金花、木板陈仓、窖藏等特色系列产品,并受到许多茶友的喜爱。

▲陈列馆珍贵历史资料01

金花六堡茶

我们平日说到的六堡茶“金花”,指冠突散囊菌产生的金黄色闭囊壳,一种有益于人体的金色菌类孢子——在渥堆发酵过程中大量生长繁殖,孢子能耐短期的高温处理(汽蒸压箩)而不被杀死,再在适宜的陈化环境下萌发生长。

▲长“金花”的六堡茶

◈闭囊壳是子囊菌门、不整囊菌纲的子囊果(产生子囊孢子的结构),呈球形,无孔口的封闭状。也就是说,我们肉眼看见的金黄色小圆球状的不是冠突散囊菌,而是黄色的子囊果,类似小圆球,相当于菌类住的“房子”。

“金花”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却是可遇不可求的:需要特定的温湿度以及其它可能因素,换句话说,金花只是加工、陈化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恰到好处”的一个结果。

据何老师介绍,“金花”可以由工艺技术调控发花,但是目前梧州茶厂还是采用自然“发花”。产生“金花”的温度通常在20℃~30℃之间,湿度在75%~85%之间,其中茶叶含水量的控制是关键。随着年份的增长或是存放环境的不适宜,“金花”由金黄色转变为白色,最后“消失”。

在六堡茶前期陈化阶段,在“金花”形成的过程中能分泌出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从而促进茶叶内含物质转化,使茶叶汤色变红浓明亮,消除青涩味,在口感上更加醇厚柔和,甜滑回甘,并形成独特的风味,这是金花六堡茶好喝的秘密所在。

03

槟榔香六堡茶

六堡茶槟榔香一直是茶友们热议的话题,在何老师的感官评价体系里,六堡茶的槟榔香是这样的呈现:“我感觉六堡茶的槟榔香,类似成熟的槟榔种子的味道,或者说更像熏制后的槟榔的香味,但是没有烟味。

一般8~10年的老茶会出槟榔香。槟榔香的形成,是六堡茶品质在后期的陈化发展演变的方向之一,虽然现在可以通过工艺调控,使得三年以上的六堡茶也会有槟榔香,但不及真正的老茶那样有韵味,所以我们不必刻意追求。

但是我们能做的是,通过对六堡茶槟榔香的形成机理进行专题研究,调整、优化生产工艺,使槟榔香六堡茶韵味持久,品质更佳。”

03

窖藏六堡茶

“入洞立闻六堡香,出窖赞叹三鹤茶”这是对三鹤窖藏六堡茶的美誉。前面我们提到,窖藏是梧州茶厂仓储六堡茶的方式之一,窖藏系列六堡茶,经过茶窖存放的六堡茶,滋味更醇更香,层次感更丰富。

04

木板干仓六堡茶

通常情况下,刚制作出来的六堡茶新茶,前期的陈化是用窖藏,之后才转移到木板干仓。六堡茶经过木板干仓的陈化,茶叶内含物质不断转变,有利于后期陈化过程中槟榔香、木香、陈香和药香等多种香型的形成,茶香与木香融合,进而形成具有木板干仓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六堡茶:香气纯正,滋味醇滑、陈韵明显。

▲制茶师傅正在运送待加工的六堡茶原料

五、展望未来

传承与创新

六堡茶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喝六堡、藏六堡的人也越来越多。谈到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变的市场,梧州茶厂未来走向时,何老师说:“首先,前辈传承下来的好东西我们不能丢,要传承、丰富和发扬六堡茶品质特色和文化,积极打造'中国六堡茶第一品牌',把茶厂建设成为集制茶、品茶、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身的六堡茶龙头企业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我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卫生安全,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等等,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坚持'绿色、生态,养生、保健'的生产理念,为喜爱三鹤六堡茶的消费者生产更满意的的六堡茶!”

中华老字号“三鹤”——是梧州茶厂企业实力和三鹤六堡茶品质得到社会认可的证明,在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三鹤”这个品牌,让六堡茶为更多人所知、所重视,所喜爱。除了注重自身产品质量的提升、品牌的推广以及生产管理的改善,梧州茶厂还参与了多项六堡茶地方标准的制定,引领六堡茶产业向标准化迈进。

但是,我们在肯定成就的同时,也要正视不足。一方面,不少专业加工、销售六堡茶的企业都存在一个类似的现象,有了好的产品,但因为种种原因,向茶友分享的过程变得略显漫长而遥远,或者在了解终端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要求、差异化要求方面,存在一些隔阂。

另一方面,不管对于刚接触六堡茶的茶友还是资深茶客,都会存在一系列困惑,因为除了懂得品鉴好茶,还不够,还要拥有好的茶源。

六堡聚,作为专业的六堡茶文化传播自媒体与电商平台,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不断寻找好“茶源”,并将其与终端的六堡茶爱好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好的六堡茶更好地呈现给茶友,或者将茶友最真切的心声传达给“茶源”,促成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

大益勐海茶厂8582 、紫天的历史


大益勐海茶厂8582、紫天的历史

大益8582唛号青饼属于一款传统青饼,1985年第一次面世,是香港南天公司定制的茶品,连年专供香港南天公司经销,采用5-10级粗壮新老茶菁拼配,滋味醇浓,回甘生津,茶气足,日后转化快,一面市就深受港台茶商和茶客的喜爱,成为继7542后勐海茶厂另一款普及面极大的传统青饼。

与之配对的熟茶是8592,属于甜香性茶品。大家在品尝8582的味道的同时,不仅要对香港南天公司产生兴趣,究竟是什么样的公司,为何要定制,为何选择8582的唛号等等,这些问题我转述普洱茶界的泰斗“邹家驹”老先生的故事,再现当年的场景,了解8582的来由。

据邹家驹先生讲述:“香港南天公司老总周琮先生祖籍云南腾冲,父亲周禾书早年到缅甸从事宝石生意,任云南旅缅同乡会会长、《新仰光报》编辑等职,是云南人在缅甸的侨领。周老先生思想进步,一直同云南地下党保持往来。在楚图南的支持下,中华职教社负责人孙起孟发起组织“九老会”的定期集会,与各界人士切磋时政,楚图南借此宣传中国**团结抗日的统一战线政策。“九老会”其实不止九人,除孙、楚外,还有李公朴、冯素陶、周新民、杨春洲、刘达夫、艾志诚、郑一斋、周禾书、张天放等人。

1948年中共云南省工委成立后即利用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通过张天放、陈复光和周禾书等人与早期同盟会会员杨杰经常出席演讲的“星五聚餐会”和“丙戍聚餐会”联系和呼应,并争取到周钟岳、李根源和社会贤达苏鸿纲、秦光第、杨克成等人的支持。以缪云台为名誉会长、马筱春任会长的聚餐会经常讨论时事,对李、闻被刺表示义愤。

尤其是1949年秘密提供胶鞋、大道生土布等物资支援边纵余卫民部。在昆明保卫战中,马筱春与杨青田、吴少默等取得联系,组织居民联防,并以物资和现金支援驻守南郊的云南保安团,全力抗击国民党26军对昆明城区的进攻。1948年,周禾书为民盟携带文件,被缅甸当局逮捕下狱,关押1年。

1950年6月,中缅建交,周禾书被释放出狱。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访问缅甸,周禾书积极组织侨胞欢迎。1957年,周禾书应邀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一届委员会扩大会议。他还应缅甸政府的邀请,参加了缅甸庆祝独立日的国宴。“文化大革命”期间,周禾书受到无端迫害。粉碎“四人帮”以后,他虽然年事已高,患半瘫痪症,仍然关心国家大事,拄杖参加各种会议和社会活动。

周琮先生开始在云南旅港巨商伍集成先生处做事,随后自己开了南天贸易公司。三年困难时期,周琮先生孝敬老人的办法,只能是邮寄一些猪油或汇点钱进来。那时,什么东西都凭票限量供应,从肉食、棉布、肥皂、豆腐皮到茶叶。海外汇款,收款人会同时得到一些极有价值的“侨汇卷”,可替代所有的票证购买紧缺商品。泰国北部山区生活着许多云南人,云南代代相传的种茶习惯自然发展过去。

文革造成混乱,中国香港地区茶叶供应不足,周先生做宝石业务的同时也做起了普洱茶生意,在泰北茶区亲自组织生产人工发酵普洱茶。改革开放初期,海外人士对祖国的政策不了解,不敢进来、特别是不敢到云南这种许多地方尚未对外开放的地方做事。当时的云南省委副书记赵增益找周禾书老先生谈话,让他动员儿子回来。

70年代后期,周琮先生回昆明看老父亲,同时了解云南方面的环境情况。省统战部杨一堂部长幼时与周琮同窗,他多次说服周琮先生回云南做点事。1979年到1980年间,周先生提出来长住一段时间协助云南改进人工发酵普洱茶品质。周先生年轻时离开家乡,长期在海外低海拔地区生活,回云南已不适应高原气压。记得他有几次血压不稳定,肺上也有出现了一点问题,还住了医院。最长的一次,他在云南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昆明茶厂和勐海茶厂间走动,出主意,交流经验技术。

1984年,国务院文件通知放开国内茶叶市场。虽然茶叶出口仍然没有放开,但亦有一定程度的冲击,影响到传统的香港茶叶经销体系。南天贸易公司经营云南普洱茶,同原来的经销商产生了矛盾。计划经济安排的茶号,在多年的经营运行中有了较为固定的分配模式,哪几家经销商做哪几个茶号,一般不轻易变动。初期,公司将个别老茶号的部分货单拨给南天公司经营,同港九茶叶商会的经销商发生了矛盾,有关联的经销商纷纷到香港德信行告状。为避免冲突,公司安排出口科老业务员黄又新具体落实新增茶号工作。周琮先生专门从市面上买回一批老茶饼,逐块分析制作上的优缺点,学习和总结经验。

1985年12月3日,黄又新从勐海茶厂出差回来,汇报了周先生对七子饼茶新号的想法。主要内容是调整配料比例,增加粗大原料和茶饼的疏松透气性,以加速自然陈化发酵。长期以来,云南收购晒青毛茶的标准分五个等十个级,即一等一、二级,二等三、四级,三等五、六级,四等七、八级,五等九、十级。

邹家驹先生正担任经理,征求审检科王星银科长和出口科临时负责人陈宝航的意见后,确定生饼编号8582,青毛茶拼配比例为:三等五级10%,三等六级20%,四等七级20%,四等八级20%,五等九级20%,五等十级10%。

“在实际市场运作中,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七子饼茶分生饼和熟饼,但外包装纸没有区别,没有茶号,只在运输包装里塞一张纸,标明品种茶号。举例来说,如7452和7572,零售时要打开包装纸才能认出来。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云南各茶厂并没有像现在一样,以包装的纸张和印刷字样来区别茶号和品质。货进到省公司仓库,仓管员在竹篓上挂一张纸条,填写上茶号数量。因仓库管理简单,时有发错货品的情况发生。香港地区是云南普洱茶的传统消费市场,茶客对原料比例变化极其敏感。

8582和8592在零售过程中如不慎混为其他茶号出售,会影响南天贸易公司的信誉。南天公司的邱敏小姐打来几次电话讨论解决办法。周琮先生专门回昆明一趟,商订好在包装纸上加盖一个“天”字。编制新号和加盖区别文字,在当时是极其特殊的。特别是包装纸上的“天”字,更是绝无仅有。使用新增的8582和8592茶号后,南天贸易公司同港九茶叶商会其他经销商的矛盾缓和下来。

1987年港九茶叶商会会员在德信行茶叶部经理彭树东先生、云港茶叶陈宝航先生组织下到昆访问并参观西双版纳茶区。一同来访的有东荣茶叶有限公司郭宏隆夫妇、汇源茶行谭松发先生、利安茶行黄建国先生、南天贸易公司周勇父子、广源茶行张乙生先生、大来公司黄子敬先生、鹤达行陈小文先生。“宋文庚经理的惟一嗜好,就是抽一口烟。周先生回云南,会顺便带一两条免税健牌香烟。那年头,大陆人吸洋烟是比较抢眼的。

1989年底,老宋退休,继任人不了解历史和业务,认为老宋吸洋烟同其对南天贸易公司的做法有关联,安排特种茶科昌金强科长发函发电,打算取消对南天公司的特殊做法。谈判崩了,周琮先生的血压也升高了。周先生个性比较强,立即去找省里有关部门反映。省外经贸厅何桐厅长和李华雄副厅长出面宴请周先生吃饭,继任人和老宋都参加了,目的是缓和一下矛盾。两位厅长在饭桌上说这件事先摆一摆,待管业务的邹副经理回来处理。周琮先生对云南人工发酵普洱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有一点特殊做法也有利于云南普洱茶扩大推销,改变做法,损失远远会大于几条烟,因而坚持并确定原定对南天贸易公司的做法保持不变。

昌金强科长转过来按这个意见办,问题暂时解决了。一年以后,继任人突然召开会议,调整班子分工,后来问了班子成员陈献祥先生、汤一平先生和魏谋城先生,他们都很正直,说继任人会前找他们通过气。这种情况很不正常。调整是针对昌金强科长来的。公司的业务出现混乱情况。外经贸厅何桐厅长、李华雄副厅长和沈国文副厅长亲自到茶叶公司开会解决问题。

1992年,继任人调走了,厅里通知邹家驹先生主持工作,8582也就这样保留下来。”文/祝永国

历史上著名的四大普洱茶厂


历史上著名的四大普洱茶厂

普洱茶在改革开放之前,都是由国家统一经营,属于国营企业,用于换外汇。后由国营茶厂改制为现在的普洱茶四大茶厂。中国普洱茶的历史主要是由云南省的国营茶厂书写的。茶友们囗熟能详的印级茶、文革砖、七三厚砖、八八青饼、九九绿大树、红丝带等等经典普洱老茶,都是老国营茶厂的杰作。

1975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茶叶总公司给四家最好的大厂设定了编号:昆明茶厂为1(现名:云南中茶茶业),勐海茶厂为2(现名:大益茶业集团),下关茶厂为3(现名:下关沱茶集团),普洱茶厂为4(现名:云南普洱茶集团)。分别经营的品牌:云南中茶公司——中茶牌,下关沱茶集团——松鹤派、宝焰牌、南诏牌,大益茶业有限公司——大益牌,云南普洱茶集团——普秀。

一、昆明茶厂

1.历史

1944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1950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

1950年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政府接管后,改为昆明茶叶加工厂。

1951年中国茶叶总公司注册“中茶牌”;

1960年茶厂正式命名为云南省昆明茶厂;

1964年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

1966年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

1971年中国土产进出口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茶叶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

1972年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合并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成立——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

1973年以云茶公司及其下属昆明茶厂为主体,在吸收、借鉴粤港茶叶加工工艺基础上,首次在昆明研制成功普洱茶“熟茶”人工渥堆发酵工艺,实现了普洱茶产业的革命性创新;

1978年昆明茶厂组织制订普洱熟茶加工工艺并推广全省,再次推动了中国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中茶”普洱已经成为经典普洱茶的代名词,成为中国普洱传世经典的里程碑;

1988年外贸体制改革——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

1992年该公司经省工商局的批准完成了企业名称的变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名称早已不存在;因成本考量、茶菁调拨等因素,昆明茶厂结束营业,宣布破产。昆明茶厂结束营业后,厂里面的员工为了维持生计,于是依循着“员工自行接单生产”的模式,由厂里的职工接掌茶厂,自行出货,一直维持着倒而不闭的尴尬状态;

2003年后,省公司停用中茶牌,出品的茶都为吉幸牌,并标明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

2006年省公司重获中茶牌商标——中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昆明茶厂顺势开张,在目前的新址重建昆明茶厂。

2.经典产品

云南中茶成立以来,开发了包括“7581砖”、“7541”、“7571”、“中茶红印”等经典系列产品。

3.品牌释义:

绿色“茶”字,表达“对自然与健康的向往和追求”;红色“中”字象征生机勃勃的中华大地及“金色中华,精品中茶”的产品定位和追求,蕴含了中茶“根植中华大地,奉献自然与健康”的理念。“茶”字笔划平直,“中”圆润有流动感,“茶”居中而“中”在外,寓意“刚正平直,流转自如”的人文传统;“中”字互相连接成齿轮状,意指传统茶叶的现代化,并蕴意“中华茶文化,饮誉世界、弘扬八方”。

二、勐海茶厂

1.历史

1938年,为振兴中华茶产业,受当时中国茶叶总公司委派,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的范和钧先生与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石城先生带领90多位茶叶技术工作者赴勐海县筹建茶厂;

1940年“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佛海实验茶厂”(勐海茶厂前身)正式成立,范和钧任厂长;

1951年省茶司派王兴、杨秉葵、唐庆阳等筹备恢复佛海茶厂的生产;

1952年正式开工生产,公司名称为:“中国茶叶公司佛海茶厂”。当时由中国茶叶总公司统一注册「中茶」牌商标,并要求全国国营茶厂统一使用此商标,佛海茶厂的产品除藏销茶品外,都使用中茶牌商标;

1953年茶厂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西双版纳茶厂”,同年接管了主要生产红茶的南糯山茶厂;

1954年佛海茶厂更名为“云南省茶业公司西双版纳茶厂”,茶厂开始加工紧压茶、绿茶;

1956年更名为思茅专区勐海茶厂,中国茶叶公司改为中国茶叶出口公司;

1961年更名为“勐海县茶厂”,同年中国茶叶出口公司改名为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总公司;

1963年茶厂更名为“云南省勐海茶厂”;

1972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成立,茶厂又更名为“勐海县茶厂”。所见到的“云南七子饼茶”大多是这一时期以后出品的;

1982年更名为“勐海茶厂”。周培荣去世。如果以范和钧为第一任厂长,周培荣是文革后被任命的勐海茶厂的第二任厂长;

1983年云南七子饼茶获省优质产品、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同年唐庆阳被任命为第三任厂长,并于年底退休;

1984年邹炳良接任勐海茶厂厂长,为勐海茶厂的第四任正厂长;

1985年勐海茶厂应香港南天公司要求,创制出8582、8592两种新茶号;

1989年“大益”商标注册成功,作为茶厂自主品牌开始了海外市场推广。勐海茶厂此举是对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要求属下各茶厂使用中茶牌商标时必须缴付使用费的一个对策;

1996年“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公司(茶厂)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独立核算的经营管理模式,开始多种经营,投资啤酒厂、玩具厂等领域;

2004年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全面接手勐海茶厂,企业转制。勐海茶厂现隶属于云南大益茶业集团;

2007年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注册成立,《云南省普洱茶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勐海茶厂挂牌;

2010年大益茶业集团正式签约成为第16届亚运会茶产品供应商,大益茶道院正式注册成立;大益茶业集团新成员——东莞大益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大型茶业集团,旗下包括勐海茶厂(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大益茶业有限公司、北京大益茶文化交流中心、北京皇茶茶文化会所有限公司和云南大益快乐品茗在线服务有限公司等。

2.经典茶品

红丝带青饼、7572、7562、7542、8592、大蓝印、黄印等。

3.品牌释义

茶为健康之饮,以其绿色生态、及富含对人体多种有益物质。此为身体之“益”;

茶为文明之饮,是修心养性、启迪智慧的媒介。此为精神之“益”;

茶为和谐之饮,雅俗共赏,是人与人之间友好、文明交往的桥梁。此为沟通之“益”。

三、下关茶厂

1.历史:

1941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与蒙藏委员会在下关共同筹建康藏茶厂,即后期的云南省下关茶厂。主要加工紧茶、饼茶销西藏地区,加工沱茶销四川。至目前为止,紧茶与沱茶仍然是下关茶厂主要的特色产品;

1942年加工的紧茶销往西藏、四川,及云南省当地少数民族地区,注册商标为「宝焰牌」;

1950年康藏茶厂改名为中国茶叶公司下关茶厂;

1955年永昌祥、复春和、茂恒等各在商号的茶叶加工厂并入下关茶厂;

1959年恢复为云南省下关茶厂;

1960年批准量产250g普洱方茶;

1962年开始生产125g沱茶;

1968年为配合茶厂定量供应的原因,沱茶重量从原来的125g改为100g;

1972年经省茶叶公司批准,恢复七子饼茶的生产。同年六月,省茶叶进退场门公司合并省土畜产进退场门公司,才正式成立中国土产畜产进退场门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经省公司批准恢复七子饼茶生产;

1973年昆明茶厂吸取下关茶厂紧茶渥堆发酵的原理,再经高温高湿人工速成的后发酵处理,制程现今的云南普洱茶(熟茶);

1976年省公司召开全省普洱茶生产会议,要求昆明、猛海、下关三个厂加大生产普洱茶(渥堆熟茶),并决定茶品标号。下关厂为76开头,末尾为3;

1990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宝焰牌(紧茶、饼茶、方茶)注册商标正式启用;

1992年松鹤牌沱茶(内销)注册商标正式启用;

1994年云南下关茶厂,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重庆茶叶公司等五家共同发起,依托云南下关茶厂,成立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

1987年1988年,由于普洱茶市场滞销,厂家暂停生产;

1989年厂家的库存逐步清空后,恢复生产;

1996年茶厂决定将厂徽图形做为产品标志,压制在甲级沱茶上,以取代原来压制在甲级沱茶上的「甲」字;

2000年由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改制为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通过国企改制成为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经典产品

有甲沱、下关铁饼等

主要代表有T8603、T8613、T8633、等。T代表铁饼,前面2个数字代表研制配方的年份,第三个数字代表茶青的级别,第四位数「3」是生产厂家的代码,T8653即:铁饼,86年研制的配方,五级茶青制作,云南省下关茶厂出品。

四、普洱茶厂

历史

1975年国营“普洱茶厂”成立;

1977年开始专供云南省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

1994年普秀牌商标注册成功;

2004年香港长泰实业(深圳)有限公司收购宁洱县(原普洱县)普洱茶厂,企业完成整体改制,成立了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续展使用普秀牌商标;

2005年集团公司更改了“普秀”商标LOGO;

2005年公司投资重组,更名为“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下面分设四个子公司:普洱县普基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普洱县贡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普洱普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昆明普秀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并成立了北京销售分公司(北京马莲道茶城);

2008年成立四大区域市场营销部门:南方市场部、北方市场部、西南市场部、国际市场部,进一步细化集团公司国际和国内的销售市场,并设立了东莞和济南分转仓库;

2009年组建重庆办事处、长春办事处、济南分公司、深圳分公司、兰州分公司;

2013年集团战略布局高端普洱茶市场,成立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易武普洱茶厂,专注古六大茶山及易武小产区茶市场。

品牌释义

正式启用以“大叶种茶叶”及“马”为主要表现元素,马帮精神渗透其中的“普秀”牌新商标,旨在有效推动树立“正宗、传统、专业、领先”的企业形象。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秉着“冒险、创新、亲和、诚信”的茶马古道马帮精神,力求实现“自发向上、务实客观,创一流普洱茶专业企业的自我价值。

大益的前世和今生(勐海茶厂历史故事记录)


大益的前世和今生(勐海茶厂历史故事记录)

勐海是西双版纳州的一个县,著名的布朗山就在其境内,易武正山及古六大茶山则在版纳的勐腊区域。朋友经常问我,礼节性的送礼买什么普洱茶,答“大益”,普洱茶里耳熟能详的第一品牌,原因有二,普通送礼的茶,知不知道比好不好喝好像更重要,其二,大厂对安全品质的要求比例上比小厂要严格,原因很简单,大品牌出错的成本是很高的。我自己基本不喝96紫大益(7542)之后的产品,原因很个性,今后再聊,还是看勐海茶厂的简历吧!勐海是云南西南的一个县,这里原先是车里宣慰司(土司中级别较高的)的领地,这里有成片的古茶林。由于缺少文献的佐证,这些茶林的种植者和种植年代有些模糊。1910年,清政府帮助车里土司平定了勐海土司和勐遮土司之间的内讧,同年,汉族商人张堂阶在勐海开设了勐海历史上的第一个茶庄。当时,勐年产茶叶不足两千担(每担相当于50千克),全部运往思茅加工。1923年以后,由于经缅甸、印度进入西藏的茶路的发现,很多人到勐海设立茶庄,压制茶叶后直接出境。1938年初,刚成立的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决定派遣范和钧、张石城两先生赴勐海(当时叫佛海)调查茶叶产销情形,并筹建年产5000箱机制茶的实验茶厂。4月,由云南省财政厅投资的“云南思普区茶叶实验场南糯山(当时南糯山归车里县管理)制茶厂”成立。4月1日,范和钧、张石城由昆明出发,经大理、保山、腊戌、仰光、景栋等地,最终于5月26日到达佛海。8月1日,南峤(在今勐海县勐遮)农场场长李升(字茂堂)率本公司技工25名赴佛海工作,月底到达。同月,招收9名本地学生进入进厂。9月下旬,制茶十八日,计制成白茶一种,红茶三种,绿茶二种,砖茶二种,藏销紧茶一种,老青茶三种,合计得一千一百七十斤。10月14日,范和钧离开佛海,茶厂由张石城代为管理。1940年1月1日,“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佛海实验茶厂”(勐海茶厂前身)正式成立,范和钧任厂长。2月27日,第二批工人、学生、职员队伍四十余人抵达佛海。本年1月,由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认垫新滇币二十六万元,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及云南富滇新银行各认垫新币十二万元,成立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佛海服务社。范和钧暂任经理。本年,佛海实验茶厂生产红茶93担,绿茶39担,圆茶400担(委托同昌号和玉溪人陈玺加工)。另外,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佛海服务社生产紧茶1000担。1941年,佛海茶厂主要生产红末茶,同时,佛海茶厂和佛海服务社大量收购私商紧茶,从1941年秋到1942年春,收购紧茶超过一万两千担,部分运到葛伦堡销售,部分被炸,部分疏散在勐海各茶庄。1942年,由于日军攻入缅甸,佛海茶叶出境通道被阻,同时,日机轰炸佛海,佛海茶厂大多数员工撤退,茶厂进入保管期,厂方物资由佛海服务社李拂一负责接收,刀国栋、周光泽等留守。1943年,佛海茶厂生产高档白茶318市斤。1945年,李拂一将部分1942年存留的紧茶卖给马鼎臣的鼎兴号。1946年,佛海茶厂1942年所收购的紧茶数千担被售与思茅恒盛公,后者将这批茶全部销往西藏。1947年,佛海茶厂留守的职员周光泽,利用佛海茶厂的油印机开办《佛海旬刊》,共出版10期。1950年3月,佛海县临时人民政府接管佛海茶厂。茶厂共有:三层楼房一幢,二层楼房两幢,25千瓦发电机一台,18千瓦发电机一台,24千瓦发动机一台,2千瓦电动机一台,牛力发动机一台,烘茶机两台,切茶机一台,牛力揉茶机一台,平圆机一台,冲床、车床等多种。1951年,省茶司派王兴、杨秉葵、唐庆阳等筹备恢复佛海茶厂的生产,王全面负责,杨负责行政,唐负责业务。1952年正式开工生产,少量加工红茶;大量收购青毛茶,同时收购私商洪记、可以兴、云生祥等茶庄生产的紧茶交省公司销售。公司名称为:“中国茶叶公司佛海茶厂”。九月十四日,由中国茶叶总公司统一注册「中茶」牌商标,注册证号为第8071号,并要求全国国营茶厂统一使用此商标,佛海茶厂的产品除藏销茶品外,都使用中茶牌商标。1984年以前,勐海茶厂全部出口茶和大部内销精致茶均须调至昆明,由“省茶司”再行分配转调。1953年9月,茶厂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西双版纳茶厂”。同年接管了主要生产红茶的南糯山茶厂。由于公司业务、人事管理并不一致,因此,勐海茶厂很长时间没有正厂长,只有负责人,(副厂长中的一员),这些负责人中有:刘国栋、胡杰、严振儒、周培荣等。由于当时全国的国营茶厂统一使用“中茶”商标,勐海茶厂作为中国茶叶公司的业务下属单位,茶厂名称的更改并不一定反映在包装上,旧的包装和图章仍可以使用。1954年4月,佛海茶厂更名为“云南省茶业公司西双版纳茶厂”,茶厂开始加工紧压茶、绿茶。1956年2月,更名为思茅专区勐海茶厂。中国茶叶公司改为中国茶叶出口公司。云南侨销圆茶和青毛茶均调广东省茶叶公司出口或重新拼配。1957年,茶厂改隶云南省商业厅经济作物局。茶厂改革制茶机具,加工能力猛增。1958年,勐海茶厂为解决运输难等问题,开始将勐海县调运公司内部的毛茶原料经过蒸软压成大方块运输,昆明、下关茶厂收到原料后再复蒸解块。1959年,勐海茶厂开发出“勐海方茶”、“普洱方茶”、“勐海沱茶”、“勐海砖茶”等新产品。1961年1月,更名为“勐海县茶厂”。新茶路1号现址和老茶厂自由街和平路8号同时使用。同年,中国茶叶出口公司改名为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总公司。1963年1月,茶厂更名为“云南省勐海茶厂”。1964年,勐海茶厂副厂长周培荣参与了云南省在勐海进行的云南大叶种茶全面测定和用云南大叶种制做高品质红茶的技术研究。1966年,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成立。1967年,将心脏形的紧茶改为长方砖形,使用中茶牌商标。1970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成立,专营茶叶出口业务。茶厂又更名为“勐海县茶厂”。1972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成立。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云南七子饼茶”大多是这一时期以后的。1974年,生产普洱茶(熟茶)6担,以后逐年增加。当时,由于发酵技术的原因,勐海茶厂的高级别熟散茶(如三四级、五六级茶)因汤色、老味等指标达不到外商要求,因此,以“云南青”名义出口。1976年,云外茶业字第84/45号文件为勐海茶厂普洱茶规定了如下七个茶号:云南七子饼75727682云南普洱茶7409274102云南青(茶)743427456274782。昆明的7581砖,7663沱、7763砖等茶号也在这一文件中给以规定。这里,散茶第三、四位、紧压茶第三位代表原料等级;散茶第五位,紧压茶第四位代但表茶厂,昆明茶厂1,勐海茶厂2,下关茶厂3,普洱茶厂4。1978年,普洱茶(熟茶)的加工量跃居各精制茶之首。这一年,勐海全县共加工精制茶27797担,其中绿茶3675担,红茶7403担,紧压茶(普洱生茶)6936担,特种茶(普洱熟茶)9783担。1982年,更名为“勐海茶厂”。周培荣去世。如果以范和钧为第一任厂长,周培荣是文革后被任命的勐海茶厂的第二任厂长。1983年,云南七子饼茶获省优质产品、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同年,唐庆阳被任命为第三任厂长,并于年底退休。1984年,邹炳良接任勐海茶厂厂长,为勐海茶厂的第四任正厂长。1985年,勐海茶厂应香港南天公司要求,创制出8582(生茶)、8592(熟茶)两种新茶号。1986年,普洱茶10级、8级分获省优称号。1988年,勐海茶厂在八达、布朗山开辟两个万亩茶园基地,为以后勐海茶厂的原料供应打下很好的基础。同年,勐海沱茶获全国营养食品“熊猫杯”银奖。1989年,“大益”商标注册成功,作为茶厂自主品牌开始了海外市场推广。勐海茶厂此举是对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要求属下各茶厂使用中茶牌商标时必须缴付使用费的一个对策。同年,普洱茶散茶79562、79092、79102获省优称号。1990年,勐海沱茶、普洱方茶等获得省优称号。1992年,“宫廷普洱”被授予云南名茶称号。1993年,勐海茶厂重新调整、规范了各茶号普洱茶的拼配比例。1993年以后,政府组织的茶叶评奖渐渐被各种协会、活动组委会等所组织的评奖所代替,勐海茶厂获得过众多的金、银、铜奖,不录。1996年1月,“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公司(茶厂)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独立核算的经营管理模式,开始多种经营,投资啤酒厂、玩具厂等领域。1996年~1998年,卢云任厂长1998年10月~2002年,阮殿蓉任厂长。1999年,勐海茶厂获绿色食品和有机(天然)食品双认证。2002年~2004年,郑跃任厂长。从2000年到2004年,勐海茶厂的产品丰富而多样,很多产品是经销商订制茶,部分还是来料加工茶,这使得大益茶的辨认成了一门复杂的学问。2004年10月,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全面接手勐海茶厂。2005年11月25日,勐海茶厂率先在西双版纳州取得食品生产质量安全(QS)许可证。2006年1月1日,勐海茶厂全面启用包装防伪系统。勐海茶厂巴达基地被列为国家级勐海县普洱茶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7年,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注册成立,《云南省普洱茶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勐海茶厂挂牌。2008年,勐海茶厂通过ISO9001HACCP认证;大益发起设立“中华爱茶日”,在勐海正式启动。在国家商务部、外交部要求和安排下,大益普洱茶作为国礼茶赠送给到访的俄罗斯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成为中国茶行业普洱茶的代表;大益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大益茶专营店授权系统全面启动,针对渠道客户的认证、授权、监督的建立。2010年,大益茶业集团正式签约成为第16届亚运会茶产品供应商,大益茶道院正式注册成立;大益茶业集团新成员——东莞大益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勐海茶厂喜迎七十周年华诞;十二月,大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仪式在勐海茶厂举行。2011年,大益集团投资开发的项目——“西双版纳茶禅世界旅游度假区”成功签约成为第十四届西双版纳边贸会引进的二十二个重点项目之一。勐海茶厂入选国家商务部评定的“中华老字号”名录。

湖南安化黑茶生产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湖南安化黑茶生产曾有过辉煌的历史,由于其独特的产品属性--消食去腻、降脂减肥的功效,特意适宜于以肉为食的边疆牧民饮食,各个时期均受到政府的扶持和保护,作为边销茶维持边疆少数民族的民族茶。生产厂家习惯了这种垄断经营模式。到1990年代后期,茶叶市场开放,湖南几大边销茶厂一度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

近年来,以普洱茶为先导的一些黑茶产品的耐贮藏性和良好的保健价值获得了人们的全新认识,一股黑茶消费热潮悄然兴起,并迅速蔓延。湖南黑茶在恢复传统的黑茶产品生产的同时为适应市场需求,加快黑茶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新开发了百两、十两的花卷茶以及不同等级、规格和型号的茯砖茶、天尖茶等,以及黑茶保健茶如黑玫瑰,湖南黑茶呈现出新的强势发展态势。

当前,湖南省政府和黑茶生产区的地方政府及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湖南黑茶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对黑茶产业的扶持力度,把做大做强湖南黑茶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城乡就业和重振湘茶的重大举措来抓。

湖南黑茶黑玫瑰,走向世界

目前,湖南黑茶产品已经走出仅为边销的局限,不同类型的黑茶产品已销售到港、澳、台和北京、广州、西安等国内各大中城市,还出口到了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成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的湖南黑茶新产品研发将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涌现出白沙溪、怡清源、湘益等黑茶品牌企业,湖南黑茶已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这里生产出了7581——探寻昆明茶厂历史(下)》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生花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