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普洱茶喝法】

普洱七子饼茶喝法及冲泡程序

七子饼茶,是中外历史上,用国家法律来规定外形、重量、包装规格的唯一茶品。“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茶的品评,由此看来普洱茶早在古代就皇帝所品饮。七子茶饼产于云南,属于紧压茶,其外形美观,其普洱七子饼茶喝法及冲泡程序及其讲究的。

七子饼茶,又称圆茶,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茶厂生产的一种传统名茶。七子饼茶也属于紧压茶,它是将茶叶加工紧压成外形美观酷似满月的圆饼茶,然后将每7块饼茶包装为1筒,故得名“七子饼茶”。七子饼茶外形结紧端正,松紧适度。熟饼色泽红褐油润(俗称猪肝色),汤色红浓明亮,滋味浓厚回甘,带有特殊陈香或桂圆香。

普洱七子饼茶喝法:

1、先观其汤色,泡出的七子饼茶汤色红黄鲜亮。

2、其次闻其香,茶汤清香,有淡淡的桂圆、玫瑰、樟、枣、藕等香味并伴有特殊的陈香。

3、最后品其味,啜饮入口,茶汤入口略感苦涩,让茶汤于喉舌间略作停留一下,边吸气边在舌尖打转,即可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并由舌根产生甘津送回舌面,满口芳香,甘“生津”,令人神清气爽。

七子饼茶冲泡程序:

1、将切开的茶饼置入滤杯中,约10克,再煮开的沸水注入约茶具容量1/4的位置,盖末茶叶。

2、等待片刻,拿出滤杯,弃去第一道茶水;再次注入沸水,盖末茶叶,盖上杯盖,静置20秒左右。

3、打开杯盖倒置,取出滤杯,稍稍滴去茶汁,置于杯盖内;第一杯香浓醇和的七子茶就泡好了。

4、在品茶之余可别忘了滤杯中的茶叶,不用弃掉,普洱是非常耐泡的,在将喝完第一道时,可以将滤杯放回茶杯中,再次注水,盖上,静置小会儿,第二杯七子茶又泡好了。

5、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汤可以混着一起喝,综合茶性,以免过浓。

6、第四次以后,每增加一泡即增加15秒钟,以此往后推。

关于普洱七子饼茶喝法及冲泡程序就介绍到这,希望本文的介绍对大家了解此知识有所帮助。其实,茶叶的冲泡过程中有很多讲究,特别对于泡功夫茶来说,在茶具上的选择就及其重要。建议大家根据自己喜欢的口感来泡饮相对应的茶品。

精选阅读

黑茶知识:普洱茶“七子饼”的由来


黑茶知识:普洱茶“七子饼”的由来

七子饼是普洱茶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形态,以往的茶饼都是357克,当然现今的茶厂为了饼形更丰满,制作成380克或400克也叫七子饼。普洱圆茶是寄托,因此七子饼茶又称为“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

七子饼是怎样来的呢?

说法一:“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的圣谕。普洱紧压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时间下诞生的。在老的度量衡中一斤有十六两,当时为了运输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团之,紧压成型。”因七两重一片,七片装一筒(笋壳包),七子饼从而得名,现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

说法二:为什么七子饼只装七张饼?一种说法是七子饼茶原先是从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简称茶马市,交易的时候是七张饼捆扎好外加一张饼一共八张过数的。另外那张分离的饼做啥用?用来上税。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说法三: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七”是吉祥数字,象征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圆圆满满。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七子饼茶常作为儿女结婚时的彩礼和逢年过节的礼品,表示“七子”同贺。七子饼茶畅销于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在海外华人中被视为“合家团圆”的象征。普洱圆茶是寄托,因此七子饼茶又称为“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王洛)

“七子饼茶”和“七子圆茶”到底是什么关系?


“七子饼茶”和“七子圆茶”到底是什么关系?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前些天,茶友“小溪流”问了懂茶帝一个问题:“在朋友家看到一款老茶,说是有好几十年了,饼纸上写着‘中茶牌圆茶’,这个所谓的‘圆茶’和我们现在的‘七子饼茶’有什么区别吗?”

茶友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历史性话题,那就是:现今的“七子饼茶”与历史上的“七子圆茶”是什么渊源?云南七子茶是从什么时候由“圆”改成“饼”的?

清代的“七子圆茶”

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的象征,早已深入人心。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七子茶”,其实建制是从清朝才开始的。七圆一筒,是当时政府为了规范计量、规范生产和运输说制定的一个标准。

《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1.8千克),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

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朝的七子圆茶是什么形状?由于相隔久远,没有实物,比较难判断。也就是说它有可能是馒头形的圆茶,也有可能是圆饼形的圆茶。但不管当时是什么形状,这个“圆茶”的称谓被保留下来,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没有改变。

在清代,茶叶的形制似乎与重量有关系。比如,重量比较轻的小圆茶,形状如馒头,一直是五个一包装,在清末被称为“小五子圆茶”。这种小五子圆茶后来被下关的商家发展成为沱茶,每圆重8两(旧制,也就是半市斤),每包装仍然是五个。

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也并不具有强制的规范性。

中茶时代的“圆茶”

民国时期,在一些文献上我们看到了“七子饼”的叫法,比如,云南中茶公司经理郑鹤春先生就曾经在他写的文章中使用“七子饼”的叫法,但是,在所有云南中茶的正规统计报表和电报中,都用“圆茶”或“七子圆茶”这一称谓。

因为在当时,饼茶被专门用来指一种特定的茶,即专门销往维西、怒江一带的一种小饼茶(又名筒子茶),它的用料粗老,包装也是7个一筒,产量较小。

建国后,新成立的中国茶叶公司接管了云南中国茶叶公司,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开始用中茶公司的“八中”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

“圆茶”过渡到“饼茶”

耿建兴先生在《普洱茶续》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20世纪60年代的七子饼茶茶样,我们看到外包装盒上写有“七子饼茶茶样”,同时,在标签上标明品名为七子饼,昆明茶厂生产。但是这个包装盒却只能装一饼茶。

▲60年代的七子饼茶茶样

曾经有学者做过深入调查,走访了一些老人,也查找了一些资料,但仍然无法确认,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云南茶叶公司是否生产过七片一筒的常规包装的“七子饼茶”或者是单片盒装的七子饼茶。

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云南七子饼茶”。这次更改是全面性的。从此,圆茶的称谓也渐渐地退出舞台,七子饼紧压茶的霸主地位逐渐确立。

至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包装纸上印有“云南七子饼茶”字样的,都是1972年以后的茶品。至于20世纪60年代盒装七子饼茶,除样茶外,我们没有看到实物,因此,我们无法判断1972年以前,是否有批量的“七子饼茶”生产。

小懂花这么多篇幅跟大家介绍“七子圆茶”是如何演进到“七子饼茶”的,并不是掉书袋。这些历史知识对于喜欢普洱茶的我们来说真不是可有可无,它对我们理解七子饼,鉴别七子饼都是很有帮助的。

不是常有茶友被老茶迷惑吗?关于七子饼茶的这些历史,你一定得知道一些。

体验普洱茶“七子饼”的制作过程


体验普洱茶“七子饼”的制作过程

办年货时,不妨也买些茶,春节长假和亲朋好友一起喝,解酒、解腻,还养生。

茶叶,原本是大自然中一片普通的小树叶,从种到收,人们将智慧发挥到极致,层层工序下,制作出了茶,将茶的清香带入生活,滋润生活。日前,记者走进哈西万达后身、哈尔滨大街555号的壹品茶城,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现场体验了普洱茶“七子饼”的制作过程。

时间:1月7日上午

地点:壹品茶城大厅

解说人: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负责人娄茗

从16日至春节,在红博会展中心“HAH!空间”展区,壹品茶城将现场展示各种优质茶叶及精品茶具

普洱茶,在中国有2000多年历史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普洱“七子饼”以其七饼一提的包装形式逐渐流行。在传统民族文化中,“七”是一个吉祥的数字,象征着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圆圆满满。近日,记者在壹品茶城,跟随我市普洱茶专家现场感受制作普洱“七子饼”的过程,在袅袅蒸汽中,片片茶叶就变成了寓意美好的普洱“七子饼”。

第一步称357克茶

在传统的制作工艺上,普洱“七子饼”每个饼重量有严格的规定,一个饼重357克,这个重量七个饼重正好是5斤茶。每个茶饼357克,不多不少,正好适合存放和后期转化。“在云南著名的茶马古道上,运茶全靠马驮,运的几乎都是普洱茶,这样大小的茶饼正适合运输。”娄茗说。

第二步152℃蒸茶

在152摄氏度的蒸汽中,普洱茶被蒸热,茶叶慢慢变软、慢慢释放出茶叶内天然的果胶……“152摄氏度也是一个标准温度,蒸茶时要是低于这个温度,茶叶内的果胶释放不出来,茶饼不成型,要是高于这个温度,茶就蒸熟了,影响到茶叶的味道。”娄茗说。

蒸茶时间不确定,全凭制茶师傅的经验,根据茶的干湿程度不同而确定蒸茶的时间,“刚收的新茶比较湿,就要少蒸一段时间,所以制茶是功夫活。”娄茗说。

第三步装布袋揉碾

热气腾腾的茶蒸完后,就是装袋定型。刚蒸完的茶,温度也得有100摄氏度以上,很烫手,要将茶装入布袋,用手揉碾茶叶,这也全看手上的功夫了。

第四步石模子定型

装入布袋的茶用手揉碾成型后,放在制茶的石模子内定型。石模子一般重40多斤,圆盘下面有个凹槽,茶就放在这个位置,经挤轧后成为茶饼的形状。

第五步3天摊晾

在云南,茶从种下到收获采鲜叶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摊晾。因为云南特有的海拔,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大片的阳光,才产生了普洱茶独有的味道。在制作“七子饼”时,茶定型后要放置在通风的木架子上,阴干3天,这样茶才会把过多的水分挥发掉,将清香内藏于一片片茶叶中。

第六步包装

茶干后,装入布袋,一提七个饼,捆绑好,就成了普洱“七子饼”。

七子饼茶是怎样来的呢?


七子饼是普洱茶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形态,以往的茶饼都是357克,当然现今的茶厂为了饼形更丰满,制作成380克或400克也叫七子饼。普洱圆茶是寄托,因此七子饼茶又称为“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

说法一

“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的圣喻。普洱紧压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时间下诞生的。在老的度量衡中一斤有十六两,当时为了运输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团之,紧压成型。”因七两重一片,七片装一筒(笋壳包),七子饼从而得名,现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

说法二

为什么七子饼只装七张饼?一种说法是七子饼茶原先是从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简称茶马市,交易的时候是七张饼捆扎好外加一张饼一共八张过数的。另外那张分离的饼做啥用?用来上税。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说法三

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七”是吉祥数字,象征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圆圆满满。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七子饼茶常作为儿女结婚时的彩礼和逢年过节的礼品,表示“七子”同贺。七子饼茶畅销于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在海外华人中被视为“合家团圆”的象征。普洱圆茶是寄托,因此七子饼茶又称为“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

云南七子饼茶与357克的来历


云南七子饼茶与357克的来历

前2天写了“普洱茶之神秘数字357”小文章,本意不是讲云南七子饼茶与357克的来历。平时357克的饼茶,饼径19-20厘米,为紧压茶的主流,太普及,以至于生产、销售,大家都习惯用这个规格的每片单价计价,其他规格,200克、380克、400克等茶品在销售或消费上,都没有特别的竞争优势,为什么大家都喜欢357呢?也许357这个数字蕴含着些传统文化的哲理,由此发挥写了一些附会之辞,供大家娱乐。

要说到云南七子饼与357克之来历,详细的资料却是不多。茶友提了些问题,特别是新茶友更是不清楚为什么叫七子饼茶,为什么是357克。就我了解的做些解读,茶友如果有更细的史料证据请多多指正。

七子饼茶之来历:

明清时期,明代主要为团茶(明代谢肇?《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清代,普洱茶之型制,有了圆茶与团茶,故宫博物院现存的茶品可以为证。

圆茶在清代成了主流,为了税引的方便,规定了圆茶的包装为七圆一筒(《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就是七子圆茶之来历。清末民国后,七子圆茶消费主流随华侨到了海外,侨销圆茶历史由此展开。

六十年代,侨销为主的饼茶统称圆茶,藏销茶为“紧茶”,即蘑菇茶。蘑菇茶后来由于推广机械制茶,发展成了250克的砖茶,这就是云南“紧茶”,即边销砖茶的来历。清末民国的圆茶,七子是标准,也有五子、八子等规格。云南省在六十年代,为了侨销茶出口创汇,调整圆茶的称呼,统一为“云南七子饼茶”,由此开创了普洱茶的新时代。

357克之折算:

七子圆茶,七圆一筒,每圆七两,重四十九两,折合每片357克,每筒5斤(7*357=2499kg),这是政府征税需要决定的。另外,由于马帮运输的关系,形成了30kg/件,笋叶竹篮包装的普洱茶传统包装形式,每匹马2件60kg,每件84片12筒,这就是俗称的大件七子饼产品。07年前这种包装很多,这些年15kg纸箱装小件产品为主了。

云南普洱茶中的七子饼是怎样来的?


云南普洱茶中的七子饼是怎样来的?

七子饼是普洱茶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形态,以往的茶饼都是357克,当然现今的茶厂为了饼形更丰满,制作成380克或400克也叫七子饼。普洱圆茶是寄托,因此七子饼茶又称为“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

七子饼是怎样来的呢?

说法一:“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的圣喻。普洱紧压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时间下诞生的。在老的度量衡中一斤有十六两,当时为了运输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团之,紧压成型。”因七两重一片,七片装一筒(笋壳包),七子饼从而得名,现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

说法二:为什么七子饼只装七张饼?一种说法是七子饼茶原先是从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简称茶马市,交易的时候是七张饼捆扎好外加一张饼一共八张过数的。另外那张分离的饼做啥用?用来上税。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说法三: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七”是吉祥数字,象征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圆圆满满。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七子饼茶常作为儿女结婚时的彩礼和逢年过节的礼品,表示“七子”同贺。七子饼茶畅销于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在海外华人中被视为“合家团圆”的象征。普洱圆茶是寄托,因此七子饼茶又称为“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

云南普洱茶历史:云南七子饼茶与357克的来历


云南普洱茶历史:云南七子饼茶与357克的来历

李文华

前2天写了“普洱茶之神秘数字357

”小文章,本意不是讲云南七子饼茶与357克的来历。平时357克的饼茶,饼径19-20厘米,为紧压茶的主流,太普及,以至于生产、销售,大家都习惯用这个规格的每片单价计价,其他规格,200克、380克、400克等茶品在销售或消费上,都没有特别的竞争优势,为什么大家都喜欢357呢?也许357这个数字蕴含着些传统文化的哲理,由此发挥写了一些附会之辞,供大家娱乐。

要说到云南七子饼与357克之来历,详细的资料却是不多。茶友提了些问题,特别是新茶友更是不清楚为什么叫七子饼茶,为什么是357克。就我了解的做些解读,茶友如果有更细的史料证据请多多指正。

七子饼茶之来历:

明清时期,明代主要为团茶(明代谢肇?《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清代,普洱茶之型制,有了圆茶与团茶,故宫博物院现存的茶品可以为证。

圆茶在清代成了主流,为了税引的方便,规定了圆茶的包装为七圆一筒(《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就是七子圆茶之来历。清末民国后,七子圆茶消费主流随华侨到了海外,侨销圆茶历史由此展开。

六十年代,侨销为主的饼茶统称圆茶,藏销茶为“紧茶”,即蘑菇茶。蘑菇茶后来由于推广机械制茶,发展成了250克的砖茶,这就是云南“紧茶”,即边销砖茶的来历。清末民国的圆茶,七子是标准,也有五子、八子等规格。云南省在六十年代,为了侨销茶出口创汇,调整圆茶的称呼,统一为“云南七子饼茶”,由此开创了普洱茶的新时代。

357克之折算:

七子圆茶,七圆一筒,每圆七两,重四十九两,折合每片357克,每筒5斤(7*357=2499kg),这是政府征税需要决定的。另外,由于马帮运输的关系,形成了30kg/件,笋叶竹篮包装的普洱茶传统包装形式,每匹马2件60kg,每件84片12筒,这就是俗称的大件七子饼产品。07年前这种包装很多,这些年15kg纸箱装小件产品为主了。

七子饼茶贡级野生乔木古树茶


普洱茶等级区分: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档分等级。高档次茶如:金瓜贡茶、宫廷、礼茶、特级;中档次茶如:一级、三级砖茶,沱茶、一级到五级散茶;低等级是六到十级的散茶。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

1、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就是老的计量单位:七两,每七个为一筒,表示七七四十九,代表多子多孙的含义,故名七子饼。

2、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3、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4、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5、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6、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分为用整张茶叶制成的索条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7、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铁观音冲泡程序 2020铁观音冲泡程序


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安溪铁观音茶的泡饮方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首先,必须严把用水,茶具,冲泡三道关,“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

冲泡按其程序可分为八道:

白鹤沐浴(洗杯):用开水洗净茶具。

观音入宫(落茶):把铁观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悬壶高冲(冲茶):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使茶叶转动。

春风拂面(刮泡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关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韩信点兵(点茶):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

鉴尝汤色(看茶):观尝杯中茶水的颜色。

品啜甘霖(喝茶):乘热细缀,先闻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闻,浅斟细饮。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喉底回甘,心旷神怡,别有情趣。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七子饼茶喝法及冲泡程序》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喝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