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白茶。

高峰:全力推进普洱景迈山古茶园申遗

11月11日至12日,省政府副省长高峰深入到普洱市澜沧县调研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工作,重点研究景迈山古茶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关问题。

省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省文化厅负责人,市委书记卫星,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赵联涛,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忠民,市政府副市长童书玮分别陪同调研。

高峰一行走进澜沧县职业中学、澜沧县人民医院、澜沧县县小、惠民镇卫生院了解当地教育卫生发展情况,深入酒井乡老达保文化传习场所和景迈山古茶园核心区大平掌、惠民镇翁基布朗族古村落、糯干傣族古寨实地考察,同当地茶农和少数民族群众交谈,详细了解相关情况。

12日下午,在听取了普洱市申遗工作情况汇报后,高峰对普洱市在古茶园生态保护、古村落风貌保持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景迈山古茶园申遗有利于弘扬挖掘普洱茶文化,实现普洱品牌价值升级,解决“三农”问题,将为普洱发展助力,为云南添彩,为国争光。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明确目标,打好基础,强化保障,统筹推进申遗的各项工作。要尽快完成申遗文本、保护规划制定工作,力争在2016年实现申遗成功。高峰要求,普洱要发挥特色和优势,打好绿色、文化、幸福“三张牌”,推动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要进一步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认真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努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办人民放心、满意的教育;要围绕“文化乐民育民富民”,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和谐优势、发展优势;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引入和发展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卫星说,高峰副省长深入普洱市调研,指导景迈山古茶园申遗工作,为我们下步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卫星强调,申遗是普洱的大事,云南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全市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申遗有利于提升普洱的国际国内形象;有利于用文化包装普洱,提升普洱品牌的含金量;有利于宣传推介普洱,推动普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干部群众的保护意识,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文化遗产保护负责的态度,增强推动申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卫星表示,普洱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将申遗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谋划、来推进,进一步加强领导,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制定保护法规,加大投入,严格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全力以赴推进申遗工作。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澜沧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调研。

cY260.com编辑推荐

云南景迈山古茶园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云南景迈山古茶园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连日来,普洱市加快推进景迈山古茶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目前,景迈山古茶园已通过了国家文物局遗产专家现场考察评估,并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作为申报文化景观类遗产的景迈山古茶园,是目前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首家以茶为申报主体的项目。申遗范围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景迈、芒景2个行政村,申报的遗产区面积2.8万亩,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栽培型古茶园。该市邀请和组织了多批国际国内遗产专家对景迈山古茶园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和基础研究,聘请北京大学申遗专家团队到古茶园进行考察,对茶园保护与管理规划和申遗文本进行专题编写。

为保护好景迈山的自然生态、古茶树、古村落,普洱市采取了多种手段和保护措施,通过立法工程加以规范和保护。自2009年以来,先后出台了保护景迈山古茶园和景迈芒景古村落的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法规。同时,在上景迈山的路上设立关卡,禁止外面的茶叶、未审批的钢筋水泥建筑材料、违禁农药化肥等流入景迈山,对不符合规划的茶厂和民居建筑进行拆除,还逐步引导景迈山申遗区居民逐步搬迁,减少景迈山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保持申遗区原有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另外,普洱市加大对景迈山自然生态的保护力度,实施退耕还林、生态恢复造林等工程,切实保护好景迈山的一草一木。

云南力推茶马古道申遗 论证工作正有序进行


云南力推茶马古道申遗论证工作正有序进行

茶马古道(资料图)

沙溪古镇戏台

深深浅浅的马蹄印、清脆于耳的驼铃声、满目沧桑的古镇……昔日的茶马古道上,流淌着喧嚣的过往,倾述着不被忘记的曾经。历史的积淀,让这个曾经的中国重要商贸通道越发凸显其价值,对与其有深厚渊源的云南人越发珍贵。

自提出茶马古道申遗的建议后,今年的云南“两会”上传递出令人振奋的消息:保护茶马古道的建议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下一步云南申遗的重要内容之一。

“茶马古道申遗涉及面广、过程复杂,目前正在国家文物局的牵头下开展工作。”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厅厅长黄峻表示,申遗工作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是召开专家论证会,对“申遗是否可行”进行多方论证;第二是进行前期研讨,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对茶马古道进行考察,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定义保护主题;第三,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先行申报列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造条件。

2009年8月,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茶马古道研究中心在丽江成立,致力于茶马古道申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对茶马古道的文化遗迹,如集市、骡马店、桥梁、保存完好的路段及其他实物进行调查;还深入调查茶叶种植和制作的传承人,茶叶的种类、性能等,为茶马古道申遗做准备。

近年来由于公路、铁路和新型交通工具的引入,气候变化、环境污染,风化、水患腐蚀等病害侵蚀,以及因对遗产认知不清导致的人为破坏等因素,茶马古道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据专家统计,目前云南茶马古道保存较完好的仅有丽江束河古镇、大理沙溪寺登街以及思茅、高黎贡山的部分路段,茶马古道遗迹正在逐渐消失,文化遗产面临生存威胁,对古道的保护成为各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申报世界遗产是向国际范围内宣传其价值,展示保护成果,并主动接受国际监督的一种途径,并将提升古道的知名度。无论成功与否,茶马古道作为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通道,将是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同时也对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具有非凡意义。”黄峻说到。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抵西亚、西非红海岸。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和丽江、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抗日战争中,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随着现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发达,茶马古道已被214、317、318国道所代替,默默地沉寂于无声。然而在人们的心中永远有着一条可以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亚洲大陆历史上最为庞大和复杂的古代商路。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讨论会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讨论会

3月19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讨论会在北京中国文化院举行。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门的申遗专家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遗文本出谋划策、把脉问诊。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熊正益,市政府副市长童书玮参加讨论会。会上,申遗文本编制团队就申遗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文本的编制情况进行了演示说明。听取介绍后,参会的专家们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其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富有见解性的意见和建议,并说明理由和修改意见。大家认为,在文本编写及申遗过程中,要以深入的遗址研究、严谨的价值阐述以及充分的现场展示和完美的保护,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遗奠定基础。童书玮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各位专家对普洱申遗工作给予的帮助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文本编制单位要按照要求,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尽快修改和完善文本,再发现问题、再核实情况、再深入研究、再简练文字,对编制中不充分、不准确的地方做到字斟句酌,使其更加完善,为文本编制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市、县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为文本编制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同时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熊正益要求要尽快修改完善申遗文本,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推进申遗工作。市、县要建立工作机制,加大申报遗产区的保护力度,科学维护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的价值意义及其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申遗成功。据了解,我市启动申遗工作以来,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2012年9月,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2012年6月,普洱景迈山古茶园通过了国家文物局遗产专家现场考察评估,2012年11月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5月,普洱景迈山古茶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得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入场券”;今年1月,申遗文本通过云南省专家初审,文本将在修改完善的基础上,于今年3月底前上报国家文物局。

澜沧古茶:景迈陈醇 纯粹之味


澜沧古茶:景迈陈醇纯粹之味

澜沧古茶洋洋上千款茶品里,为人所熟知的,多不胜数,它们价格有高低,品质皆上乘,每一款茶品都凝聚了古茶人的智慧与汗水,并在澜沧古茶的历史长河里,闪耀出各自别样的光辉。景迈陈醇,便是其中的一员。

景迈陈醇诞生于2008年,至今共有三代,其选用3—5级,及少量7级景迈大树茶为原料,并拼配古树料压制而成,陈香明显,醇滑甘甜,是一款口感优良、性价比高的常规经典熟茶,深受大众茶友,特别是熟茶爱好者的喜爱。

一直以来,即使是在日常品饮的常规茶品中,澜沧古茶都会适量拼入古树料作为“调味剂”,以提升茶品的品质,景迈陈醇也不例外。通常,在古树熟茶的发酵过程中,所有的古树毛料会被成堆进行整体发酵。原料发酵成熟后,经过分筛,最终会被分为不同等级。级别较粗老的原料,蔗糖、还原糖等甜味物质的含量较精细原料多,其甜味感也更加明显。而景迈陈醇,正是因为加入了这些原料等级较粗老的古树料,品质得到了提升,口感更加醇甜可口,并依然能保持大众化的价格。

于茶友而言,景迈陈醇是一款有着优良口感且性价比高的日常口粮茶。而对于澜沧古茶,它更是一款镌刻了深刻历史痕迹的茶品,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8年景迈陈醇2008年,在整个普洱茶行逐渐摆脱2007年普洱茶风波的影响,整体行情好转的大背景下,澜沧古茶也从普洱茶风波的阴霾中慢慢走出。为了重新拓展新渠道,2008年景迈陈醇应运而生。当年的景迈陈醇为250克沱,与景迈春香搭配为一生一熟组合。凭借优良的口感、大众化的价格,景迈陈醇稳扎稳打,成功为澜沧古茶打开了新的市场新渠道,并吸引了一批忠实的粉丝。越来越多的茶商、茶友,也通过它认识了澜沧古茶,恢复了对普洱茶,特别是对澜沧古茶的信心。

经过了五年的转化,如今的08年景迈陈醇已是凸显出特别的陈年老味,香气浓郁高扬,还隐隐透出一股奇特的杏仁香,汤色更加红亮,滋味醇滑甘甜,成熟纯粹的气质明显。

2009年景迈陈醇:由于08年景迈陈醇受到了众多茶友的喜爱,公司选用2006、2007年景迈大叶种优质茶叶为原料,于2009年继续推出规格为357克的景迈陈醇饼。

这一代的景迈陈醇继承了08年景迈陈醇口感优良、性价比高等特质,也被公司作为开发经销渠道的重要产品,当年一上市,便吸引了各地大批收藏家、茶商蜂拥购入。通过大力的推广,2009年景迈陈醇也再一次为公司的市场新渠道开拓立下了汗马功劳,成功地完成历史使命。

2013年景迈陈醇:

时隔4年,为了让茶友们能重新找回久违的味道,澜沧古茶选用2011、2012年澜沧江流域大叶种乔木茶为原料,于2013年再度推出357克景迈陈醇大饼。上两代景迈陈醇成功的市场定位,也为2013年景迈陈醇推出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景迈陈醇继续以超高的性价比,成为各地合作伙伴、经销商开发渠道、拓展市场的首选产品。

新一代景迈陈醇延续了上两代的优良口感,且内含物质更加丰富,其香气显陈香、甜香,香气沉稳,滋味醇滑,甜润感明显,口感刺激性低,冲泡后期汤质如米汤般绵滑,给人以纯粹的味觉感受与踏实的心灵体验,非常适合作为日常品饮的口粮茶。

景迈陈醇也许是粗犷、平凡的,然而,它却简单得如此纯粹,纯粹得让人感觉亲切。它,陪伴我们慢慢地走过似水流年,在经历时光的淬洗后,散发出成熟的芬芳,为我们平淡的生活,装点出蜜样的甜润。

贵州黔南州全力推进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和品牌


茶园面积由2013年初的75万亩扩大到95.12万亩;今年预计总产量1.3万吨,产值24亿元

记者从州茶办了解到:截至9月份,全州在工商注册茶叶企业833家(含专业合作社),全州茶叶从业人员30万人;茶园基地规模由2013年初的75万亩扩大到95.12万亩,新增茶园基地面积22万亩;全州共有茶青交易市场32个,其中:2013年新建12个;今年春茶产量9938.6吨,实现产值15.08亿元,同比增长14.6%,预计全年总产量1.3万吨,产值24亿元。

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把都匀毛尖品牌打出去”的指示精神,我州按照《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以都匀毛尖茶为抓手,把茶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加快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创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州委、州政府在去2013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南州2013-2016年州直部门推进茶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整合方案》基础上,及时研究出台了《创建都匀毛尖世博名茶知名品牌三年行动计划纲要》,对茶产业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科技兴茶及品牌培育等工作推进作了全方位部署。

近年来,我州通过强领导、严督查,抓基地,扩规模,抓品牌、扩影响,抓法制、修标准,重科技、促提升,重招商、抓投入等一系列措施,推进都匀毛尖品牌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都匀、贵定、平塘、瓮安等重点产茶县(市)正开足马力,推进茶产业发展。目前全州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逐步由过去的地方性传统产业步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推进的发展快车道。

据介绍,下一步我州将强力推进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和品牌培育工作,继续狠抓基地建设,重点突出“百里毛尖长廊”,并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乡村旅游等,进一步完善全州茶产业发展布局规划。重点围绕将都匀毛尖打造成为世博名茶知名品牌为核心,积极筹办都匀毛尖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庆典,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加快都匀毛尖茶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工作,力争明年上半年完成茶博园建设工作。同时,将研究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广大企业投身都匀毛尖茶市场开发和营销。

景迈茶的滋味特点


景迈茶的滋味特点

1、树龄古老。景迈山古茶园的茶树主要以数百年的茶树为主。

2、生态环境好。景迈山古茶园的茶树没经过人为矮化,而且全部同山上的原生古树混生在一起,在古茶园里,百分之六十的老树茶是需要攀爬才可采摘到的,这种混生正是景迈茶香气独特而强烈的源泉。

3、景迈山古树茶有大叶型也有中小叶型。叶型呈现多样化特征。

4、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由于景迈茶与森林混生,茶中具有强烈的山野之气,是乔木古树茶中山野气韵最明显的,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茶香。在与普洱茶中景迈茶的香应该用普洱茶香气中最高境界的香——花香,而且是兰花之香。

景迈三香

一是:干茶香,嗅茶饼就有十分明显的兰香,其香气强度只有像千家寨野生茶之类的优质野茶才能产生。

二是:茶汤突显而持久。纯正景迈茶在茶汤中能品出兰香味,而且可以持续到十多泡后。

三是:杯底留香。杯底香是展现古乔木茶山野气韵的最直观表现,景迈茶由于混生于山野之中,山野之气强烈,杯底香强而持久,十多泡后仍可嗅到。香是景迈茶最大优点,也是人们喜爱景迈茶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景迈茶更容易鉴别的原因。景迈茶的香气强烈程度与采摘时间相关,春茶香强,夏茶弱,秋茶也弱。同时还与茶叶的老嫩度有关,景迈茶是越嫩越香。

5、甜味明显而持久。这也是景迈茶难于做假的又一特征。一般茶的甜是苦后回甘的甜,而景迈茶的甜是直接的快速到来的,同时又是持久的。品饮景迈茶时,茶汤一入口就可以出甜味,而且持久性长,好的景迈茶上午喝了,只要中午没有吃过分影响味觉悟的食物,睡中午觉起来,口中舌上都还有甜感。

6、苦弱涩强。景迈茶属涩底茶,苦味有但不强,是涩味较为明显。

7、汤质厚而口感显薄。这是一个很难解释的矛盾现象。纯正的景迈茶冲泡后会发觉汤质很黏稠,甚至有时会出现汤中气泡浮在中间不移向杯壁的现象,这是汤质黏稠才会出现。但黏稠的景迈茶汤进入口中产生的却是“薄”的感觉,这可能是涩味掩盖了醇厚感。

解析景迈与芒景普洱茶的区别


一位景迈的茶人的个人感受,说的是景迈与芒景普洱茶的区别,仅供参考。

1、从色泽上区别,景迈比芒景茶要白。

2、从香气上基本无区别。

3、从口感上,芒景茶比景迈茶更涩,茶气不入景迈。

4、从价格上景迈比芒景高近一倍。景迈芒景最大的特点: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是茶叶天然林下种植方式的起源地,是茶叶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的发祥地,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保存完好的茶树基因是未来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库;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缩影,是传承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最重要的实物载体,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气息和自然人文底蕴独一无二,是挖掘古茶文化的基因库和活化石。景迈普洱茶是普洱地区的骄傲:景迈村位于云南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景迈山,有古树茶园二万多亩,其中能商业采摘的有一万多亩。有云南已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万亩古茶园。普洱古茶树上的寄生物——螃蟹脚(台州的市场价在300多元/斤)就是在这里被发现的,整座景迈山的大树茶年产量有100多吨,小树茶也很多,去年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茶农开始把栽种过密的小树茶进行疏理,具体方法是每10棵小树茶挖掉7—8棵,用这种方法来发展大树茶。景迈大树茶的特点:以中小叶种为主,条索较短,茶青颜色青绿,白毫丰满,茶汤清亮微黄色,入口时苦弱涩强,但化的较快,回甘也蛮快的,在上颚中段有清甜略带花香的感觉,舌面中段甘韵表现佳,喉部蜜香甘甜滋润。但是茶汤不够厚,涩味也较明显。

普洱景迈芒景山人的茶叶经:将古茶做出品牌


普洱景迈芒景山人的茶叶经:将古茶做出品牌

古茶需爬到树上采摘

布朗小伙张光明

景迈芒景山中的布朗族古寨,除了茶有名还是一个旅游景点。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冬日里的景迈芒景山,漫山村落与茶园从沉浸于云海中的甜梦里醒来,云雾升腾,翠峦舒展。

芒景村翁基小组的布朗族小伙张光明,开始冲泡早餐后的第一道生茶,一口下去,提神生津。“接待游客的客栈要抓紧了,制茶的厂房也要尽快搞好,将来申遗成功了,等着我们的事儿还多呢!”张光明一面品茶,一面打理着生意。

而10公里外景迈村芒埂小组的傣族姑娘仙贡,打开了自家经营的特色农家乐的大门,准备迎接南来北往来收茶、旅游的客人。“将自家的茶叶品牌推向市场,做出名气,精深加工,提高茶叶附加值……”仙贡对于自家茶叶的发展之路,很有想法。

祖祖辈辈生活在景迈芒景山的人们,尽管是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却皆因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近10年来,普洱茶热潮将这座山的居民们捧上一夜致富的云端,却也让他们经历泡沫经济的破灭。幸运的是,当普洱茶最终回归理性消费时,许多山人因茶而富,一些山人因茶而名,千年万亩古茶园景迈芒景山,给予山人的最好馈赠也将踏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漫漫征程。

千年古茶园,被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

车辆行进在景迈芒景山,弹石路的颠簸仍止不住那满眼的绿色。位于大山中的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是这座大山的灵性所在。古茶树分布于景迈、芒景等10余个傣族、布朗族村落,总面积达2.8万亩,有林成片采摘面积超过1万余亩。

据专家考证,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由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驯化、栽培,迄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生长在万亩丛林中的古茶,靠自然肥力生长,无任何污染,品质优良,是纯天然的绿色产品。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是目前保存完好、年代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保存完好的茶树基因也被视作未来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库。

看着翠绿的青山,张光明有些出神,生长于斯,他眼前的这片绿色是他重要的根,无论年少时走南闯北,还是如今五湖四海地跑,他总恋着这里,对他来说,赖以生存的便是这采不完的茶叶、数不完的茶树。说起张光明,许多外地人都认识他。张光明的布朗族名字叫“倪罗”,之后,他向外人介绍时,更多的是用张光明。

而对于早已是当地名企业家的仙贡而言,这片绿意味着更好的生活、更高的追求。仙贡是传统的傣族名字,事实上,上学时,老师也为她也取了个学名——朱艳芳,不过,多年以后,她更愿意向外人介绍“我叫仙贡”。自从读书回山,仙贡的命运再次与绿色茶山息息相关,仙贡爱这片绿,不止是固守,更是发展。“在普洱、昆明已开有专营店,做精茶产品,让景迈山的气息深入大城市。”仙贡在谋划着自己的绿色版图,书写着自己的创富故事。

大山的古茶,没人料想能成为摇钱树

在同样的年龄里,张光明和仙贡有着同样的记忆:从古树上辛苦采回来的茶叶,似乎并没有更多的经济价值。张光明家只将这些茶叶粗制一下,当做劳作间的普通饮品。仙贡家则将多余的茶叶存下来,等到有人进村收茶时,交换一些生活用品。

1983年,仙贡出生在景迈村芒埂小组的一个傣族家庭。3年后,10公里外芒景村翁基小组布朗族小子张光明也来到了世界上。两人关于童年的回忆,均与采茶相关。

那时的古树茶,对于生长在景迈芒景山的孩子们来说,经济意义远没有现今那么重要。采茶,只是沿袭传统的农业活动。5岁时的张光明,第一次跟着大人到两公里外的茶林采茶,那时他还不会爬树,只能仰头看着大人们从高高的树上把绿色摘下。大人们会把绿叶夹在自家带来的豆腐中,混合着一并吃下,这样一顿简单的饭便是一天劳动最大的犒劳。竹箩里背着一天劳动的果实回到村寨,开始了炒茶,揉捻,晒干;有时,被蚊虫叮咬过后,大人们会教他采一片鲜茶叶,或者用泡过的茶渣,嚼碎后擦一擦,不到5分钟,就能消痒止痛。事实上,布朗族的祖先帕哎冷,当年看中的就是茶叶的药效,在他们的眼中,这种称为“腊”的东西,药用功能远不止消痒止痛。

茶,在傣族同样称之为“腊”,在仙贡的记忆里,采茶更像是一次愉快的旅行,除了就着茶尖吃下的午饭外,采茶时节里,无论走进哪户傣家,都能看到炒茶,“空气中都能嗅到令人神清气爽的茶香味。”

20多年前的景迈芒景山,古茶树如此野蛮地生长着,世代生存于此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几乎没有人上心的绿色,会在日后成为摇钱树。当仙贡站在茶树下仰望,张光明第一次爬上茶树,两个少年的生活依旧是贫穷和无助的。

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张光明没读完小学就辍学了,他甚至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到最近的集镇,30多公里的山路,只能看运气才能坐到出山的拖拉机,他的愿望,是有一辆摩托,而那时,整个山寨别说摩托,就是拖拉机也只有两台。1999年,张光明试图将一些从古茶树上摘下的茶叶出售,没有人买,因为茶商们更喜欢条索更为均匀、饱满的台地茶。

仙贡还清晰地记得,以前走出大山赶集是件辛苦而又幸福的事,天还未亮,就得点起火把,背上茶叶,走几小时到集市,最后买回或换回一些生活用品,还可以美美地吃上一碗米干。“那时我就想,我一定要读书,离开这个地方,到城里找工作、生活。”仙贡当年的梦想很简单。命运在那时眷顾了仙贡,1999年仙贡如愿以偿考上了重庆的一所中专学校,她背着书包,离开了家。

回家做生意,芒景古茶赚得金钵满盆

2004年,普洱茶开始大热。茶价几乎打着滚翻了几个番,古树茶的价格涨到了每公斤50元,在茶厂做出纳的仙贡最明显的感觉是,来的客人增多了。“一车茶就能有好几千元的收益,而我每个月苦死苦活只有300元。”仙贡第一次动了在茶叶上找钱的心思。

“老树茶没有人要,也没人采老茶树,我也没有做茶叶的打算。”回顾起最初几年的景象,张光明说,那时的自己,心思根本没有放在茶叶上,刚刚具备了劳动力的他,在离家2公里的地方,挖了6亩地种甘蔗。辛苦一年,亩产11吨的甘蔗以95元/吨的价格被人收走,除去成本,张光明赚了3500多元。2003年,拿着人生第一笔“巨款”,他到惠民镇以6500元的价格买了翁基小组第一辆摩托,“当时还是赊了一半钱买的。”张光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同一年,张光明继续在地里种甘蔗,他渴望着和上一年同样的收成,没想到,山寨放养的牛把甘蔗吃得个半残,最后只剩得10多吨,装了辆车,连工本费都没有苦到,望着远去的甘蔗车,张光明蔗农的生涯结束了。

2002年,仙贡读书回到澜沧,在县城找了一份打字员的工作,她完全没有回乡的打算,而是准备复习考公务员。当年9月,仙贡在公务员考试面试环节以0.3分之差与心仪的岗位失之交臂,她在熟人的介绍下回到了景迈山,来到了当地引资来的一家茶厂当出纳、做饭等,月薪300元。更早时候,仙贡的妈妈已经活跃在芒埂一带做茶叶收购生意,2002年家里在村寨建了个加工茶叶的小厂房,那时,仙贡对茶叶还没有更深的认识,只是觉得10多元/公斤的价格收来的毛茶,经公司一倒腾,竟然能卖到50元/公斤,相比之下,妈妈收购鲜叶卖出去所赚到的钱就太少了。

2004年,伴随普洱茶的火热,芒景一带台地茶价格也有了起色,从2002年的10元/公斤上涨了不少,不过那里的古茶树,还是无人问津。不过,比古树茶更为赚钱的生意还是有的,倒卖古茶树上的螃蟹脚(衍生在古茶树上的植物),收购价就达到了400元/公斤。那时的张光明,窥见了商机,在当地收了不少螃蟹脚,然后走10公里路送到景迈大寨,每公斤能赚1元多辛苦钱,一晚上弄200公斤左右,赚的钱也就水涨船高。

2005年初,仙贡辞去了茶厂的工作,专心回家打理自家茶厂。此前一年,她家已经通过收茶卖茶淘到了第一桶金,除去成本,银行卡上有了超过5万元的积蓄。经过在外茶厂一年多的工作学习,仙贡已经认识了不少客户,而且摸清楚了如何通过茶叶赚钱的商业规则,加之本来家里就有收茶制茶的基础,2005年一年,仙贡家茶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一些一次性订购2吨、3吨茶叶的大客户主动找上门来。为了这些客户方便,仙贡家在村口花20余万元钱盖起了一幢小楼,有4个房间可以接待9个客人同时居住。

同一年,张光明回到了翁基,在走南闯北中,他结识了一个陈姓的四川商人。“他觉得我们这里的茶叶不错,就叫我做茶算了,他来收。”张光明回忆道,“我就开始在山寨里收购鲜叶,然后拉到2公里外的翁洼进行加工,加工好的茶叶13元/公斤,弄到勐海就可以卖到30元/公斤。”

冰火两重天,茶价暴跌戳破泡沫经济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山人们以为茶叶会一直走向高位时,命运开了个玩笑。价值规律成为了戳破普洱茶泡沫经济虚假繁荣的那颗针,美梦破灭了。仙贡和张光明成为了击鼓传花游戏的失败者。

2006年~2007年,普洱茶从大热到暴跌,许多人义无反顾投身茶业,有的很快暴富,有的却空手而归,而有的则赔得血本全无。2006年,仙贡家迎来了重大转折,租地、扩大原来的岩勐茶厂规模。仙贡家的茶厂已经有了50吨左右的规模,到年底厂房扩建完成,原计划60万元搞定的事情最后竟花了90多万元,可没有人在意这些,节节上涨的茶价,让他们充满了希望。在2007年初茶价高位时,用当年第一批春茶赚来的钱买了一辆帕拉丁越野车。这在村寨引起了轰动,从没有摩托到越野车代步,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仙贡一家通过茶叶完成了飞跃。“当时来的客人多了,需要到机场接,没有点像样的车不行。”仙贡对记者说。

2006年,张光明到勐海等地收茶,因为不懂技术,在天气上吃了很大的亏,收了水汽重的鲜叶,屡创新高的茶价并没有让他们得到多少实惠,吃点中间差价的他们,最终以每人亏本1.8万元散伙。张光明没有后悔,他注意到从这一年开始,芒景一带古树茶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虽然产量不高,当地的古树茶最低也能卖到70元/公斤,而越发稀少的螃蟹脚更是逼近1000元/公斤的大关。2007年,张光明揣着以前卖螃蟹脚剩下的5000元,向一个朋友借了款,拉回了一台制茶机,将自己的初级茶叶加工厂办了起来。

在2007年初一天一涨价的行情下,张光明以120元/公斤的价格向老乡们收购了差不多9吨茶叶,钱还没付,他想再屯一屯,卖上更好的价钱,殊不知,下半年一瞬间茶价崩盘了,跌到了大约9元/公斤,原收购价450元/公斤的老树茶直接就无人问津。“突然间差了乡亲们90多万元,我觉得天旋地转。”张光明悻悻地对记者说道。

张光明把这9吨茶拉到了思茅,一呆就是3个月。有家不敢回,茶叶卖不掉,他觉得完了。“当时也有人出到20元/公斤买茶,这么多茶才卖18万元,我拿什么还账?”张光明感到了绝望。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张光明无奈之际,遇到一个曲靖老板愿意以原价购买张光明部分茶叶,当年9月,张光明以125元/公斤的价格把1.6吨茶卖给了这位老板,拿着到手的20万元,张光明一分钟不敢耽搁,立即赶回老家,先兑付了一部分钱给老乡。

靠着慷慨的曲靖老板,张光明分批次卖出了一些茶叶,拿到当年最后一笔茶叶款12万元,张光明并没有及时兑付给老乡,而是回乡买了120亩茶山。这时,张光明的总欠账也达到了50万元。2008年延续了2007年的茶叶寒流,生态茶的价格甚至低到了11元/公斤,这让张光明感到悲哀。张光明硬是咬着牙,靠着茶价每年理性上浮15%,一点一滴地将欠下的账,用了3年时间还完。

仙贡日子也不好过,虽说有长久合作的大客户,她还是欠下了乡亲们近50万元的茶叶款。因为2006年底的扩厂,仙贡的库存有所下降,在2007年茶价泡沫中虽然有损伤,但不至于伤了元气,加之有稳定的客户来源,随后的两年,收来的钱还了前年的鲜叶款,账很快就还完了。

古茶将申遗,助推芒景茶叶品牌发展

景迈芒景山的两个不相识的小伙伴,在2013年的冬天,终于对未来有了同一种美好的期待。当然,这种期许还不仅仅来源于经济。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已经踏上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征程,这是张光明和仙贡最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茶价回归正道,受益的还是土生土长的当地茶农。从2009年开始,仙贡瞅准了进山收茶人越来越多这个契机,扩大了原先客栈的规模,将原先可以吃点便餐,随便住宿的小楼庭院扩大成独具特色的景迈人家农家乐。

靠着当年种下的百余亩茶园,张光明在2011年迎来了收获,不仅有了10多万元的盈余,还成了家。因为资金不足,张光明本想做个客栈的计划稍微推迟了些,可看着茶价平稳,张光明心里越来越敞亮。他认真地考虑了未来,到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翁基这个商标,虽然他的茶厂还不是很大,仅有8吨左右的库存,可是他已经设计好了6个品种的茶叶。“布朗族的翁基古茶,最高可以卖到3000元一饼。”张光明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道。

仙贡要想得更长远些。早在以弟弟名字命名的岩勐茶厂建立之初,她就虚心请教每一位来景迈山的客人,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购买书籍,查阅资料,虚心学习,掌握了先进的茶叶制作和管理机制。去年底仙贡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了860万元。有了钱,仙贡有更大的规划。“以前,茶叶不好卖的时候,我们都是送茶,心想着送10个客人总会有2个客人过来买茶叶吧,果不其然。”仙贡说。到如今,仙贡也想通过类似的方式把景迈山的茶做成品牌推向市场。一定要做品牌,这样才有高附加值。仙贡的想法还不仅如此,通过3年左右的市场反馈,仙贡想采用独家定制等方式为消费者做茶服务。“以后,我们只做半年茶,然后用半年时间来为客户服务。”仙贡说。在她的版图里,和弟弟妹妹齐心协力,延伸茶叶产业链,做精深加工也将提上议事日程。

在张光明、仙贡的眼中,景迈芒景的名声之所以不断远扬,正是因为祖辈们为他们留下了茶树这一宝贵财富。因茶,景迈、芒景的茶农们收入越来越高,生活得到不断改善,年收入几十万元不再是神话,收入上百万元的也大有人在。在当年看似高端、奢侈的摩托车,现如今已变得再普遍不过,许多人家都拥有了轿车。同样因为茶,景迈芒景也成为绿三角旅游环线开发建设的重点景区。目前,景迈芒景一带还被列为茶祖历史文化旅游景区核心区域,此项工作也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在打造茶祖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的同时,千年万亩古茶园的申遗工作也正徐徐拉开帷幕。景迈芒景大山的子民们知道,如果申遗成功,又将多一个金字招牌,游客的增多,必然带动茶价的上涨。同时,他们也希望因茶而形成的古老、传统的生活方式被世界所熟知,景迈芒景的独特普洱茶,亦能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

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产品将在蒙顶山茶叶交易所上线交易


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产品将在蒙顶山茶叶交易所上线交易

3月6日,蒙顶山茶叶交易所普洱市运营中心与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正式签署产品挂牌协议,标志着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产品即将在茶交所智慧贸易平台上线。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理事长南康、蒙顶山茶叶交易所普洱市运营中心总经理王俊杰出席仪式并代表双方签字。

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是在普洱市政府的推动下,由澜沧古茶、澜沧县芒景古茶农民合作社、澜沧景迈布朗公主茶厂、澜沧景迈金山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澜沧古老茶山庄景迈山茶厂联合发起成立的。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章程》规定:加入诚信联盟的茶企业必须向诚信联盟申报自有或者建立合作关系的古茶林面积,诚信联盟对申报面积进行核实后,合理确定联盟企业的古茶林普洱茶产量并公示。诚信联盟确定的古茶林面积和古茶林普洱茶产量须报澜沧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和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审定,确保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原料的真实性。对制假售假,损害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声誉的联盟企业,一经发现,立即终止联盟企业资格,并终身不得加入诚信联盟。

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产品产自海拔1100-1662米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其内含物质丰富,天然健康,口感醇厚,具有“明显的幽兰香或蜜香、杯底留香持久”的特征。为确保消费者能喝到真品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联盟严格实行质量管控体系。

一是引入官方认证。通过诚信联盟认证的企业获得试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的专用标志”,该标志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普洱茶的专用标志,使用这个标志必须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的批准,目前加入诚信联盟的5家企业已经获得普洱茶专用标志的使用权;第二部分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的产品名称;第三部分是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普洱景迈山古茶园保护管理局、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个单位的名称,它的主要作用是以国家行政机关和检验机构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来确保产品的真实性;第四部分是产品的二维码,主要功能是满足消费者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产品的查询和追溯需要。

二是制定产品标准。诚信联盟在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配合下,制定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生茶)紧压茶》产品标准,该标准规定:只有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范围内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明显的蜜香、杯底留香持久”特征的普洱茶(生茶)紧压茶才能叫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同时,该标准在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的基础上增加了97项检测项目,检测项目达100余项。

三是实现生产过程全程监控。运用技术手段,从鲜叶采摘到毛料制作到压制成型,全程实行视频监控,监控中心可随查看现场情况,避免造假制假。

四是严格进行质量检测。联盟产品要有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报告。

景迈山柏联精品酒店中缅边境旁的普洱居所


景迈山柏联精品酒店中缅边境旁的普洱居所

能让大家不惜长途跋涉,来到这家距离中缅边境只有三十多公里、被群山环绕的精品酒店,原因就是这千百年来生长于景迈山上、南朗河畔的万亩普洱古茶园。所以酒店从整体形象设计到客房内部细节,无一不围绕着普洱茶主题来展开。

深夜,一行人努力与困意及劳顿作斗争,捕捉窗外隐没于夜色中的边境风土人情。从凌晨4点出发,经历18小时的转机、延误等周折后,我们来到距离中缅边境只有35公里的景迈山一带。途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少数民族居住区域,其中以“曼”字打头的傣族同胞居住村寨占据了绝大多数。而一路上边防检查的武警则不断提醒我们正身处边陲小镇的事实。

此行目的地是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惠民乡的景迈山柏联精品酒店。与城市里的酒店不同,景迈山柏联精品酒店的围墙形同虚设,整个酒店反而像个大花园,周围被景迈山那千年万亩的普洱古茶园所环绕。半夜一点,看着满园的热带植物和花卉,一个疑问也升上心头:美则美矣,交通如此不便,此处会有客人入住吗?担任陪同的酒店管家Jack却告诉我们:整个4月份酒店客房已经全部订满。一部分用于政府接待,散客也为数不少。

大家之所以不惮于长途跋涉,来到这家群山之中的精品酒店,原因大抵只有一个:为了这千百年来生长于景迈山上、南朗河畔的万亩普洱古茶园。理所当然,整个柏联精品酒店的设计,从整体形象包装到客房内部细节,无一不围绕着普洱茶进行。我们入住的标间每晚近5000元,富有民族特色的钥匙上系着中国结和佤族的吉祥物小葫芦。房间里另有全套茶具和普洱小沱茶,客人可以随时自煮自饮,拂去旅途劳顿。

(提示:以上内容为会员自行转载或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其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请慎重判断。)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高峰:全力推进普洱景迈山古茶园申遗》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古树白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