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品茶,贵在用心,做人亦然,用心品茶味中味,用心做人人上人。这天,窗外毛毛细雨下个不停,闲来无事,特邀约三五茶友书友小聚。友人围桌而坐,三五杯热气腾腾的三峡毛尖。好茶奉上,大家一边品茶,一边聊天,其乐融融。

席间,一个穿红衣服的友人话锋一转,抑扬顿挫地吟咏了一首打油诗:“生在青山一大窝,采回家去炒一锅。老的生的不能吃,煮汤喝,”言毕,他呷一口上好的三峡毛尖茶,环视众人,意味深长地说:“这打油诗还是一个谜语,大家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茶友书友一听是谜语,纷纷来劲,你一言我一语,可是猜来猜去都不对。我一直沉默不语,自顾自喝茶。出谜语的友人问我有何高见,我含笑说:“高见没有,我的确知道是什么。可我是东道主,诸位是贵客,由我说出谜底岂不无趣?”红衣友人笑笑说:“但说无妨。”大家洗耳恭听,众人点头称是。我便说:“是茶叶。”红衣友人不再言语,良久才说:“既然如此,不管它是什么,也不管你的答案是对是错,你都得给大家伙剖析一下。”众人纷纷附和。

我欠身离座,拱手抱拳,说:“承让。”然后娓娓道来:“第一句,生在青山一大窝,回头想想,茶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乃是神农遍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也就是说一开始,茶树生长在青山,都是野茶树,一窝一窝的,到后来,兴农事,野茶树移栽,方才有了田地栽种茶树,一行行,一片片;第二句,采回家去炒一锅,这不就是采茶制茶工序中的杀青炒青嘛;第三句,老的生的不能吃,想想看,茶树上的老叶子,能吃吗?茶叶生的,能吃吗?第四句,煮汤喝,一般口语上,我们都说茶水,而在书面语,多叫茶汤。结合这四句,不是茶叶是什么。”

听我说得头头是道,出谜语的红衣友人连说有理。其实之前,他也考过很多人,虽然问题很简单,却十有八九的人猜不着谜底,如今到底有人解出了,猜着了,可谓知音。我想,问题那么简单,关键在用心,用心想,用心悟,做生活之中的有心人。cY260.CoM

说说笑笑,时间好过,不知不觉,雨渐渐小了,停了,天色也暗了,友人们纷纷起身告辞。屋里桌上,三五杯茶水,微微冒着气,如烟,如雾,如云。

送走友人,梳洗完毕,躺在床上,夜不能眠。品茶如做人,要用心,用心品茶,方能品出真味,用心做人,方能做个真人。

cy260.COm小编推荐

品茶如人生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我喜欢喝茶,但是,我不能随便喝茶;因为我属寒性体质人,所以,很多的茶不适合我喝。

茶叶,经开水一冲,茶叶在开水冲泡的作用下,上下翻滚,起起落落,一起一伏,散出的香气,沁人心扉。

俗语说:头道茶苦,二道茶香,慢慢品饮,没有了茶香,也没有茶色了,茶水就趋于平淡了。

人生如泡茶,人的一生,上上下下,起起落落;坎坎坷坷,最终都趋于平淡,了却一生,走完一生·······

喝茶能增进人们的感情,我和先生,每每泡一壶茶,慢慢品。随饮随冲,边品边聊;大到国家世界事,小到私家邻里曲;无所不谈,无所不说,悠哉悠哉。

年轻时,各忙各的,长时间静不下心来交流交流,两人有点小摩擦,就会起口舌之战。偶然发现,抽点时间,泡一壶茶,坐下来慢慢品饮,茶香四溢;喝茶的同时聊聊天,也是不错的选择;再忙,我们尽也要抽出点时间来,品茶聊天,慢慢地误会少了,笑声多了;两个人的心情也好了。

好的不是茶,是人;香的不是茶,香的人心;品的不是茶,是生活!

捧着一杯茶,还未放在嘴边,一股清香之气悠然飘起;令人心旷神怡,如此生活,好生惬意!

常喝茶,对人体有好处:

红茶,性温和,适合体质虚弱的人喝,每天喝几杯能温暖四肢寒凉。

绿茶,适合年轻人喝,防辐射;用电脑多的,可以喝绿茶;能使人精神饱满,头脑清醒,还能提高记忆力。

乌龙茶,适合肥胖人喝,有减肥的作用;还有抑制胆固醇上升的作用,还能燃烧脂肪,所以又减肥又抑制胆固醇。

玫瑰茶,我的最爱,玫瑰花调经理气、活血化瘀、疏肝解郁、调理脏腑,最适合女性的一道好茶;还能美容养颜呢!

女士们记得:春天喝玫瑰茶是最最适宜的时间哦!

因为,一冬天的进补和敛收,使得身体产生许多邪气。到了春季,春天是个生发的季节,花儿草儿开始露芽,整个大地蠢蠢欲动,所以,人的身体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也要往外散发邪气。这时,来杯玫瑰茶,既赏心悦目,又能推动驱除邪气,对身体大大滴好,何乐而不为呢,女士们赶紧行动起来吧!

男士们,也能喝玫瑰茶,一样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

还有薄荷茶,菊花茶,金银花茶······因人而异,因季节而异······

也有不适合喝茶的人,比如:缺铁性贫血,胃溃疡,神经衰弱,孕妇,哺乳期妇女,心脏病······任何东西,都有它的两面性;有利也有弊。

有人喜欢,三五知己,围坐一起,高谈阔论,大碗喝茶,喝茶侃大山;他们属于梁山好汉型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哥们义气!

我是属于爱静的人,闲暇时,沏一杯玫瑰茶,捧在手中,放几首舒缓的音乐;听着小曲上着网,悠闲自在,慢慢品饮;诗意生活,自娱自乐。在品茶中,享受悠闲、舒畅的感觉。

有时,也和邻家的几个少妇们喝喝茶,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你问我答,你说我接,好不热闹,生怕话儿掉在地上;你谈我侃,嘻嘻哈哈,笑声四起;也别有一番情调!

我在品茶中体会到的感受就是一杯清茶,那种淡淡的滋味;初尝苦涩,醒脑提神;再尝甘美;香甜生津。茶养生气,除病气;散郁气,驱睡气。一个人在茶中有品味,自然在生活中有感悟。对生活有感悟的人,自然对情感真诚;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品茶使我宁静、淡泊,坦然面对一切。茶在中国已经不单纯像可口可乐那样是一种饮料,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表达了对情感、对生命的态度,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一个人若能品出茶味,自然对生活、对情感、对生命会热爱。这就是在品茶中,悟出来的道理!正是如此,我们中国才有如此深厚的茶文化吧!人生如茶,品茶如人生。

一杯清茶在手,享受到的芬芳与风雅之时,又慢慢地从中感悟到许多。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全部精华。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诱人的清香,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所关注,所品位的已经不再是那片片茶叶,而是这杯中之水了。这一切又何尝不像人的一生!在茫茫人海之中,每个人都宛如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溶入这变化纷纭的大千世界。在融合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贡献出自己的一生,走完自己人生的历程。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品茶如人生······

陈军专栏:如茶,如我!(品茶悟道)


奔波着,就习惯了这种状态,忙忙碌碌,自以为然。

一个叫牛顿的人,没有被一颗苹果打蒙,居然说这是万有引力,厉害。

牛顿是哪里人?以现在的逻辑,他应该是美国人。但不是,他是英国人,那时候,英国是大哥,美国是小弟。

牛顿是什么人?他是个苦思冥想的穷酸秀才?是个反动的知识分子?是个苦出身的孩子?不是。

现代社会人们最为称道的职称,他都有:教授,会长,庄园主。

现代人没有的称道,他也有:绅士,爵士。

但这些称呼,对牛顿来说,都不足为道。他不是一个凡人,他生在一个强大的国家,英国人没有全盘否定历史,也没有一杆子打倒旧例,他们要做的,就是开拓和遵从,至于如何定义,他们不急,那是后来人的说道,无关紧要。于是乎,这种强大的张力振奋了一个民族的灵魂,他们无疑是当时的霸主,因为他们有着无与伦比的灵魂。

说起英国,不得不讲讲茶,牛先生的下午茶,与平常没有什么区别,那个时候,还没有立顿这个牌子,况且茶这物什,当时还是权贵阶层的专属物,当然他喝的是中国的TEA,这个时候的中国,正处康乾盛世,对一个坐船来的人长得金发碧眼国家,真的一点都不感冒,没有当做怪物,已是天外开恩,强大的好处就在这里,你说了算。

牛顿的下午茶自然没有当时大清帝国皇家和墨客的讲究,他是为了消磨一下无聊的下午时光,那个时候,大清国的茶客用的是盖碗,一壶热水浇过去,香气四溢,满足中,有着自豪,当然也有着点点滴滴的说道和讲究。

老祖宗的讲究,是要花大价钱的,但不是用钱就可买来的,他们在骨子里有着对文化的尊崇,这种时尚,是不会过时的,它引领着文化的潮流,金字塔的顶端,有钱,有权,有名,有利,但这些只是他们的附庸,其所追求的是对文化传承和精进的喜乐,那里是文化沟通和精神交流的殿堂,如果你没有这样的风雅,断然是入不了流的,花花公子,提笼架鸟,游走于街头,不过是市井里的盲流。

你不见那个叫唐寅的少年,即便流落街头,也要起个文化人的范(POSE),引得天街花容争相窥探,中华的汉字里,有词叫郎才女貌、才子佳人,这些,都在引导人们去追寻文化的潮流,做一个秀才。

不管你曾经是瘪三,还是阔少,只要蹬上了文化的高峰,做了状元郎,皇家的公主亦成为你枕上的娇妻,这条途径,给了天朝少年多少的青春美梦,即便是那个叫范进的老哥,不也让自己的老泰山油腻的手掌发起抖来么!

从来,中华儿女这种隐忍和奋发,是骨子里的,时光来到了二十一世纪,你不见,即便是暑假里,街头中年人驼着子女赶着一个个补习班,特长班,兴趣班,为的是有朝一日孩子们能长大成人,出人头地,不管朝代如何更叠,百姓人家的生活永远是如此的琐碎又真实,柴米油盐,粗茶淡饭,但不能少了盼头。

奔波成了习惯,人容易丢了魂,看着忙忙碌碌的人们,看着车来车往,不由得一声叹息,我们赤条条来到这个世间,匆匆忙忙地完成了学业,成家,立业,养育子女,服侍老人,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有过争斗,有过口舌,有过无助,有过得意,对生的留恋,对死的恐惧,一切如云烟散去,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想着前生今世,当咽下尘世间的最后一口气时,还有着太多的放不下。

如此说来,都是罪人,三生的超度,也化不了此生的缘,来了,就是为了还债,转世时,依旧的债,众生相,莫不是我悲,我喜。

那一天,坐在闹市的角落,有一间静室,有一杯清茶,看着周星驰先生的喜剧,他说: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怎不流下两股浑浊的泪来,悄悄抹去,站起来,招呼一声:客官,要什么茶!数钱的时候,记得沾点口水!

李英:做茶贵在坚持


的。”有很多时候机会是自己把握的,但也是自己放弃的,李英抓住了她的机会,靠自己的汗水,创造了一个属于她的世界...

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有很多人认为一辈子只专注于做一件事,那太浪费时间了,可是,如果要把一件事做好,那可能花一辈子的时间都不够....而李英就把做茶当做是一生的事业来看待,她没有想要把自己的事业做得多大,要让多少人知道,她只想踏实地做好。当笔者问到,“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让您曾想过放弃做茶?”她不假思索地说:“我从未想过要放弃做茶”,她认为,在漫漫长路的人生中,当然会有绊倒过你的石头,但要不要站起来继续走下去,就要由你自己来决定站起来与否。当你坚持并专注于做好某一件事时,即使它的过程是多么的艰难,也不会对此感到一丝的苦,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笑对生活中的一切。从事茶行业17年,她并没有为自己今天事业上所得到的成功而骄傲过,相反,她认为每天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无论做茶过程中所经历的苦与甜,她都不放在心上,只把所学到的道理牢牢记在心里,提醒自己下一次要做的更好。态度决定一切,李英那份专注于茶的态度,甚是让人感到钦佩。

李英告诉笔者,她做了那么多年的茶,也品尝了不少的茶,可她却一直钟情于“中茶7581”,这是中茶普洱1975年的经典茶,代表着昆明茶厂,而正是这款茶伴随着她一路走来,她喜欢这款普洱茶的圆润厚重。普洱是越陈越香,包容性很强,而陈年的普洱茶必须用沸水才能调出骨子里的陈味,就像与长者交流,要有相称的智慧,才能相谈甚欢,也正如她在茶行业打滚多年,看尽人生百态,已经宠辱不惊。

如何才能谈得上“懂茶”?她认为,“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可能真正爱茶,而爱得深时,自然就懂了。我将会一生为茶,茶成了我的精神寄托。”做茶确实能为李英的生活提供物质基础,但她更看重茶能让她交上志同道合的朋友,“只要爱茶的人,我都可以与他成为朋友...”无聊时,约上几个朋友,围坐在一起,沏上一壶茶,聊聊家常...李英,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人。

继中茶普洱马饼在东莞首发后,而再次选择东莞作为中茶蝴蝶牌白茶的首发地的原因是,“不但可以填补白茶在东莞的空缺,同时可以让全国更多的人开始注意和了解白茶。东莞是一个藏茶、品茶且茶文化底蕴很深的地方,东莞人也热衷于藏茶,再加上东莞的消费能力非常强,因此东莞的茶业市场非常大。近些年,东莞更是作为全国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它的一举一动都在牵动全国普洱茶市的神经。”李英回答道。

李英是个很实在、很谦虚的人。在她看来,茶叶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向并不重要,因为她只想做好当前。她相信只要用心做好茶,树立好的口碑,增强客户的信心,这才能走得更远,爬的更高。“未来的事我预测不了,我只能把握好现在,把现在做好了,才实在!”

李英从97年做茶至今,促使她一路走来的是“坚持”二字,她坚信当初选择了作为“中茶普洱”东莞总经销商是正确的,“选对了一个品牌,一直坚持做下去,不能随市场的变化而轻易言弃。在茶叶市场里不分新手老手,不分男人女人,只要选定了一个方向,再苦再累也要坚持走下去,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李英坚定地说。

茶如人生 人生亦如茶


有人说,茶如人生,人生亦如茶。如此说来,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和瞬间,似乎也都像一杯茶,充满了玄机和韵味,只要慢慢去感受和品尝,就会觉得其味无穷。

双手捧着盛着春绿的茶杯置于鼻前,让浓郁得化不开的栗香在口鼻之间弥漫、缭绕,然后深深地吮吸、品味,这种感觉,美得无以言表。很久,我舍不得用开水将这种难得的感觉冲淡。在茶叶三品中,最让人留恋的就是鼻品了。

这里所说的春绿,指的是春天生产的绿茶。具体地说,就是绿茶中的名茶,也可以理解为高档绿茶,清明节以前采摘茶青,经过精细加工而成。茶叶聚天地之灵气,沐日月之精华,作为开春的第一批嫩叶,其营养成分丰富,没有任何污染,是茶叶中的上品。

懂得茶道的人都知道,茶叶品饮分为目品、鼻品和口品三个阶段,也可说是三个层次。

所谓目品,是指用目光欣赏茶叶浸泡前后的颜色、形状和姿态。有一次,我得到一些刚刚上市的龙井,打开包装,那股蕴含着新春气息的清香,迎面扑来,令人心旷神怡。我连忙烧了一壶开水,用透明玻璃杯泡了一杯,先品为快。

制作龙井茶的原料,多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茶青,泡法大多为下投,即先茶后水。将开水倒入茶杯后,我看到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下,慢慢张开的茶叶上下翻飞,左右躲闪,仿佛翩翩起舞的蝴蝶,又似含苞欲放的花朵,更像展翅欲飞的春燕,精彩绝伦,美不胜收。大约过了一分钟,茶叶一部分浮在水面,一部分沉入水底。这时,只见一枚已经泡开铺展成一芽二叶的茶叶,像一只美丽的凤凰,从水面慢慢地沉降到中间,然后轻轻地摇动着身子,很久很久,它就静静地浮在那里,像是故意展示它漂亮的身姿。还没尝到茶叶的滋味,已经先欣赏到茶叶的美丽,这无疑为接下来的品饮准备了一份好心情。

鼻品即闻香,这个“香”,包括茶叶和茶水的香味。一套完整的功夫茶具,以紫砂材质的为例,大体包括茶盘、茶壶、茶洗、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茶匙、茶荷、茶漏、茶巾等。闻香杯约比大拇指粗长,专为鼻品茶香而制。茶艺师将泡好的茶水,从公道杯里倒入闻香杯后,立即将品茗杯倒扣在闻香杯上,然后迅速地将二者合在一起,倒置过来,再放回茶盘上,这时,闻香杯就倒立在品茗杯里了。质量上好的杯具,在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下,能够充分地咬合在一起。茶艺师在向上提闻香杯时,常常会连品茗杯带茶水同时提起来,然后以很快的速度送到你的面前,让你双掌合十捧在手心,再凑到鼻前感受茶水氤氲的气息和特有的芳香。这是鼻品的一种。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冲泡前的鼻品,那才叫沁人心脾,难能可贵。

茶人心境贵在闲适与静雅


罢定磬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

品茶是品茶人心的回归,心的歇息,心的享受,心的澡雪。因此,品茶时要有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即心境,才会真正体味到品茶的真谛,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古人品茶时,是很讲究心境的。唐时的冯可宾在《茶笺》中为心境设定了13个条件,把“无事”放在了首先的位置。无事,是指品茶人神怡心闲,悠然自得,无牵无挂,无忧无虑。这个内涵,不仅指品茶人有宽松裕如的时间,还必须有“无欲无

求”的心态。做到“心远红尘,神离三界”,功名利禄声色犬马于我如浮云矣。希贵希富希官希达之人,希车马声色金钱豪宅之人,绝没有“无事”这个条件。其次是要“清静”。清静不仅指品茶的环境清幽雅静,更指品茶人的内心环境。

静,是中国茶道的修习之要,只有心静神清,才能做到心为“天地之鉴,万物之镜”,才能在品茶的茶悟中涤洗人格,超越自我,而使精神受到澡雪和滋润。其三是“佳客”。佳客必为知己高士,心中敬慕之人,志趣相投之人。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了佳客,方能让心境活起来、悦起来,得品茶之趣,纳品茶之慧,是谓心境之致。最后是“会心”。这是心境的相互对流与释放。有了清心闲适,有了佳客高士,自然在品茶中能“心有灵犀一点通”,相互启迪灵性,达到契悟自然,彻悟人生。

在对心境的禅悟上,唐代诗人杜荀鹤有诗曰:“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寿何曾有百年。罢定磬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我虽未似师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诗人把品茶时的心境与佛性相印在一起,体味出心境的闲适与淡远。有人说,用心品茶的人,才会品出茶的真谛与情趣,而良好的心境则是“心品”的前提与条件。品茶时的心境虽然也会因人而异,但心境贵在闲适与静雅,应是心境的最高境界。

紫砂术价值贵在创新


一年一度的茶博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紫砂壶友徜徉其中,琳琅满目的紫砂作品让壶友欣喜也让壶友犯难,如何选一把具有升值潜力的好壶,的确是个问题。

买名家的作品当然是毫无疑问的选择。如顾景舟、蒋蓉、汪寅仙的作品,买上一把放着,升值是必须的。可是能有几人能玩得起这等档次的好货,普通藏家和入门新手只能另辟奇径,奇径在哪?奇径在“新”。

艺术价值贵在创新

紫砂工艺师分成三类:下工、上工与艺术家。紫砂制作是手艺活,下工连基本手艺都不过关,明针粗糙、接缝明显、造型生硬。上工手艺精湛,质量上乘。由上工上升为艺术家须迈过一个坎,许多人做了一辈子壶,手艺精湛但永远停留在工匠的层次,原因在于缺乏创造力。艺术贵在创新,一辈子做别人创作的壶,一辈子模仿别人创作的壶,永远成不了大家。古今中外,能成为艺术大家者都是既有技艺更富有创造力。远的如时大彬,近的如顾景舟、蒋蓉、吕尧臣等等,这些紫砂大师莫不是新作频出,创意泉涌,令人拍案称奇。

近年,紫砂壶界繁荣昌盛,人才辈出,在茶博会紫砂展区,记者发现许多创新作品引人入胜。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赵洪福告诉记者,近年每年都会举行全国性的紫砂壶评选活动。这些评选比技艺,更比创意,这些评比极大推动了紫砂壶创作活动。在这些评奖活动中,“中国十大紫砂茗壶评选”就高举创新大旗,以创作促繁荣,每次获奖的紫砂壶都是创意非凡的作品。

收藏紫砂壶就要收藏那些富有创造力的工艺师的作品,未来的紫砂大师必然来自于拥有创造力的工艺师,收藏紫砂壶作品当以“新”为贵。

紫砂壶创新三领域

创新反映了工艺师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水平,创新过程中既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成功与否体现在艺术审美,创新了新的审美就是成功的创新,没有带来审美愉悦就是失败的创新。赵洪福介绍说:紫砂壶创新包含三个领域,一是材料创新,二是工艺创新,三是造型创新。

材料创新是在紫砂矿泥上下功夫,例如吕尧臣首创了绞泥,把不同颜色的泥料混杂在一起,创出了特殊的效果。工艺创新是在紫砂壶制作过程中引进一些其他领域的工艺手法,如把珐琅彩作为壶表的装饰、把镂雕工艺引入紫砂壶制作等等,都是工艺创新的范例。造型创新最为广泛,紫砂壶经历近400年发展,出现了上百种壶形,如明代的石瓢、清代的曼生十八式在当时都是出类拔萃的创新。当代工艺师在造型创新上更是百花齐放,如吕尧臣的太极壶,把2个壶合在一起组成太极图,又如赵洪福的洪福齐天壶把2个半球体组合在一起,都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

创新作品何处寻

对于一般的藏家或初入行的玩家,如何寻找紫砂壶创新作品,如何鉴别紫砂壶创新成功与否呢,部分紫砂壶藏家介绍了几条捷径。

一是看专利。当代紫砂界仿冒盛行,许多新手并不了解紫砂作品的原创作者是谁,专利提供了便捷途径,不妨看看紫砂作品有没有专利,拥有专利者毫无疑问就是原创者。

二是看获奖记录。现在每年都有多个紫砂壶作品评选活动,尽管获奖有各种因素,但不可否认,一些严谨的评选活动其获奖作品基本上都是创意独到工艺精良的作品。

婚姻如茶


一向喜欢喝白开水的我,最近爱上了喝茶,因为我喜欢那淡淡的清香,喜欢那份远离喧嚣的宁静,喜欢那股与世无争的静谧。沏一杯热茶,站在窗前,看着从杯口慢慢飘向杯底的茶叶,闻着茶叶散发出的清香,袅袅婷婷的热气扑面而来,很温暖很舒服。

忽然间觉得,婚姻就像这杯淡淡的清茶。沏茶时,茶叶开始都飘浮在水面上,慢慢地,叶子才一点一点舒展,直到沉入杯底;水的颜色也一点一点变深,清醇的香气随之扑鼻而来。这就好比我们的婚姻。

相恋时,两个人花前月下,轰轰烈烈,当终于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开始新婚生活时,才发觉生活并不像原来想像得那样简单。随之而来的柴米油盐的琐碎家务使两个人发生分歧,互不相让。在一起生活久了,就慢慢知道两个人之间是要互相体谅、互相包容、互相磨合的。于是,生活又归于宁静,夫妻双方都开始尽力扮演好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奉献出各自的爱心。婚前的浪漫已经开始转化为心中沉甸甸的责任,化为对对方无尽的体贴与关怀,两个人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心、自己的情倾注到这个家中,家也因此而弥漫着爱的味道与温馨的情调,就像泡好的一杯茶,浓郁的香气飘满小屋。

爱情似酒,浓烈;婚姻如茶,淡雅。爱情需要浪漫,而婚姻则需要互相关心与呵护,需要精心培育与经营,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疲惫时有人为你敞开怀抱;悲伤时有人陪你流下泪水;孤独时有人同你聊起童年;彷徨时有人给你无穷力量,这才是一份成功的婚姻。

守住自己如茶的婚姻吧,虽平淡但温馨,虽不再有往日的激情,但却质朴纯真得让你温暖一辈子。

茶如人生


生命如此精彩,但是很多精彩随着年龄和阅历才会展现。茶便是如此。

35岁之前我都没怎么喝茶。现在却变成了茶不离手。有时想想为啥呢?年少不识茶滋味。

有趣的是,第一次强烈地想喝茶的时候,我不在中国。2003年在英国短期学习,很可能是本地食物的作用,我发现很想喝浓郁的红茶。虽然舌头不觉得好,但是身体很需要。

对英国茶文化早有所闻,所以我为英国朋友带去了绿茶,但是很失望地发现,人家客套两句,就回去喝斯里兰卡红茶去了。后来我发现,英国人虽然好茶,自己却不产茶。而中国虽然是茶叶的故乡,红茶产量却屈居世界第三,落后于斯里兰卡和肯尼亚。

不久后我回国,开始写美食,不断遇到茶圈儿的朋友,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茶知识。原来世界范围人们喝的最多的是红茶,而中国人生产和消费则是绿茶居首。另外,中国人更爱喝所谓“原叶茶”,即叶片完整地制作而成的茶,而全世界人民主要以喝红碎茶为主。

中国人喝的茶可能是世界上最贵的。国外一般的红碎茶几个美金一磅(合0.91/斤),而我们在国内200-400元买的茶只能算是中低档。明前茶更是动辄上千一斤。

尽管如此,生为中国人很幸运,因为中国的茶类太多了。如果按地域分,估计有2,000多种茶,包括600多种地方名茶。更简单的分类是用颜色和发酵程度分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红茶和黑茶。

据说中国茶的历史已有5,000年。《神农百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像这样的小故事,吸引着我这样的茶爱好者不断学习。

品茶如人生。有时候确实淡而无味,但也有时会充满惊喜。甚至偶尔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最好的是,你知道总有更多的好茶等着你去尝试。

女人如茶


从来都以为,茶是一种最经典的植物。生于青山,长于幽谷,结庐林间。从唐人陆羽的《茶经》走出,饮尽山灵水秀,自然也就意蕴人间风情了。每每捧盏独品,总不由地心骛八极。苏轼云:“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茶清雅的氤氲里,有了许多丰富的意味在缭绕。

最爱的是茉莉香片。那隔了一季的花香,虽是经过培制翻炒等工序,闻来却依旧生动如初。仿佛初恋情怀的芳醇。茶气中,有如少年季节重回,一素衣少女隔了岸浅笑低吟。

淡雅的是碧螺春。单名字就不仅让人想起眉清目秀、风姿陌的秀丽村姑。淡淡的一口,面前幻化出古典的旧式女人。深闺大院,相夫教子。虽美丽而不外敛,气质的清芬却常常在举手投足间似有若无地飘散出来。

云雾有种矜持的冷。沸水注入后升腾起的依然是漠漠的烟雾,有几分超然向外的禅意。象生性沉静的女人,很难真正被热情点燃。她总在云里雾里气定神闲地看你,你却很难走入她的内心。

毛尖最言情。温柔缠绵,风韵十足,散发着高贵成熟的女人气息。有种女人生来柔骨而就,媚而不俗、甜而不腻,象苏州城精致的绿豆糕。当然,此茶需得好水冲了,再加上适当的品茶方式,你方能品尽其中的韵味。

茶缘——用心泡茶得真味


一位和尚来买茶,茶人见和尚面目慈祥,举止端庄,遂与之闲聊。不料两人性情相和,话语投机,竟视如知己和尚出家前为检查官,掌管犯人之生死;茶人做茶前从事餐饮,常造杀业。和尚因出家受戒而吃斋,茶人因品茶渐恶荤腥而好素食。和尚以佛结缘,送茶人以佛经,佛书;茶人以茶结缘,供养和尚以茶叶,茶具。和尚与茶人说佛法,茶人与和尚论茶道。

和尚道:色不异空,空即是色。

茶人道:水不是茶,茶就是水。

和尚道:老实念佛证菩提。

茶人道:用心泡茶得真味。

和尚道:明心见性,度化众生,是佛陀。

茶人道:遇水舍己,济人无数,为茶饮。

和尚道:心就是佛。

茶人道:佛就是水。

两人相视一笑,原来茶汤中有佛法,佛法就在茶水里。茶与佛,其道不同,其理相通也。和尚与茶人和掌道别。

茶人悟而得一联

两头是路,品几杯顿悟茶道。

四大皆空,坐片刻难得壶途。

禅茶:心素如简,人淡如茶


心素如简,人淡如茶

生活中,有的人喜欢华丽,有的喜欢古朴,有的喜欢淡雅。而我偏偏喜欢淡雅。

淡者平淡,雅者雅致。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有人说:用心素如简,人淡如茶,来形容一个女人,是多么的贴切,而我说:用清新淡雅来形容一个男人,也别有滋味,不是吗?淡是态度,雅是品味。

记得苏东坡的一句诗“淡妆浓抹总相宜”。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由此,想到了咖啡与茶。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咖啡与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喜欢咖啡的人生活中多是性情中人,激情与刺激。而喜欢茶的人刚好相反,多是在喧闹中寻求平静,平淡与知足。我呢,平常只喝茶,尤其是绿茶。喜欢绿茶的清香、典雅,清澈中透着馨香,甘醇而又解渴,让人一眼看得透彻。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

或许生活中不能缺少激情,但是每个人的激情都是一刹那的事,生活终将归于平淡。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淡雅是一道最美丽,最凝重,最隽永的诗。如果你用心解读,会拥有一种心境,它是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正如徐志摩说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以……”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也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心放平了,人的步子也就不踉跄了。

心素如简,人淡如茶,很好的一句话,带出了我所有的心态。淡雅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机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雅之美的境界。人生在世,求淡雅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美美的一段幽梦,像一条小小的溪,缓缓的润着万物,不会使观者痴迷,不会使赏者沉沦,更不会使恋者疯狂。淡名,淡利,无争,无夺。一切自然了,一切脱俗了,一切入了幽美邈远的意境了。方为一盏无味而至味的茶。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都在那蓦然回首的感悟里。

做个淡雅的人,并非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奋斗。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一种积极。

以淡定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这种境界也许难以企及,但是我走在追求这种境界的路上,努力去收获那份淡,那份雅。

淡雅,吾之所求。淡雅,吾之所愿!

美女如茶


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它传承了中国古老文化。古人云:女人如茶,男人如水。中国古代四大美人好比中国四大名茶。

西施,春秋战国时期出生在越国,有沉鱼之貌。越王勾践施美人计,献西施于吴王,让其从此沉溺于酒色不能自拔,终于打败吴国。西施一生浸透悲苦、屈辱,为此有的人把她比做“龙井”。龙井是我国第一名茶,品龙井时,口齿生香,略有些苦涩,这苦涩正如西施悲剧的一生。

王昭君,汉宣帝时的一个宫女,自愿代公主出嫁匈奴,她为汉、蛮两方友好相处献出了一生。有的人把她比做“乌龙茶”,乌龙茶因生长环境恶劣,采集困难而驰名中外。王昭君不畏艰险,能在塞外那样的条件下生存,这正如乌龙茶的特质———生于悬崖,留香于人间。

貂禅,汉朝大臣王充的养女,能歌善舞。貂禅为了报答王充的养育之恩,离间了董卓与吕布的关系,借吕布杀了董卓,但最后却还是未得善终。有的人把她比做“茉莉花茶”,茉莉花茶又叫做“报恩茶”,它有色绿、味醇、形美、香郁的特点。

杨玉环,唐朝时的一位贵妃,又名杨贵妃,雍容华贵,风姿万方,她的美貌有“闭月”之称,但也改变不了她悲惨的结局。有人把她比做“白牡丹茶”,这种茶为手工扎制名茶,其外形如牡丹色泽白而得名。牡丹,花中之魁,正如杨玉环人中之凤。

这四大美人都是空前绝后的,而古往今来,多数女人都是相貌平平。但容貌平平,品行高雅的女人,依然是一杯耐品的茶。

杨世华:用心打造名山普洱


提至人们面前,这对于品茶爱好者来说,有可能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

杨世华对茶叶的热爱可以用“痴”这个字来形容,他说:“我吃饭、睡觉的时候都在想怎样把茶叶做好。”杨世华定居深圳,但他因为长驻勐海,皮肤被热带阳光晒得黝黑。他告诉记者,其实做茶就是在做人,要纯粹一些,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做对了人,才能做成事。他喜欢喝茶农打交道,每年春季收茶的几个月我都会长驻勐海,亲自上茶山寻找最好的原料,组织各个茶园基地采茶、做茶。他收获的不仅仅是优质的毛料,更重要的是收获了茶农和茶友的信任,这一点他更是珍惜很珍惜。

始终坚持做好“全产业链”

中吉号的优势就是始终坚持做“全产业链”,即拥有茶园(源头资源)、工厂(生产环节)、销售与市场(销售环节)同时兼备,并且自己拥有的源头资料,大多是百年以上的古树茶。“全产业链”在普洱茶界其实很少见,投入大、周期长,不仅意味着无尽辛劳,也承担着市场波动的风险。但是,多年来的沉淀让市场对中吉号的产品高度认可,又给予他极大的信心。

据了解,最早普洱茶都是按等级来区分,中吉号率先提出“古树茶”概念,并以08年出产的“纯麻黑”为标志开启了普洱茶以产地划分的分类标准。杨世华告诉记者:“我是云南人,了解各个茶山出产的茶叶风味,但是拼配的产品很难分辨出茶叶最本真的原味,售价也偏低。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做一个细分市场,提升云南茶叶的价值,把原汁原味的茶展示给大家,后来就定位只做货真价实的‘名山普洱’。”十多年来,中吉号一直致力于云南乔木古树茶的资源探索、产品研究与开发,汲取云南传统名山和茶庄的制茶经验,如今“好产地出好茶”已经是业内外公认的的评判依据了。责任编辑:zdsh

心素如简 人淡如茶


生活中,有的人喜欢华丽,有的喜欢古朴,有的喜欢淡雅。而我偏偏喜欢淡雅。

淡者平淡,雅者雅致。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有人说:用心素如简,人淡如茶,来形容一个女人,是多么的贴切,而我说:用清新淡雅来形容一个男人,也别有滋味,不是吗?淡是态度,雅是品味。

记得苏东坡的一句诗“淡妆浓抹总相宜”。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由此,想到了咖啡与茶。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咖啡与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喜欢咖啡的人生活中多是性情中人,激情与刺激。而喜欢茶的人刚好相反,多是在喧闹中寻求平静,平淡与知足。我呢,平常只喝茶,尤其是绿茶。喜欢绿茶的清香、典雅,清澈中透着馨香,甘醇而又解渴,让人一眼看得透彻。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

或许生活中不能缺少激情,但是每个人的激情都是一刹那的事,生活终将归于平淡。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淡雅是一道最美丽,最凝重,最隽永的诗。如果你用心解读,会拥有一种心境,它是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正如徐志摩说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以……”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也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心放平了,人的步子也就不踉跄了。

心素如简,人淡如茶,很好的一句话,带出了我所有的心态。淡雅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机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雅之美的境界。人生在世,求淡雅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美美的一段幽梦,像一条小小的溪,缓缓的润着万物,不会使观者痴迷,不会使赏者沉沦,更不会使恋者疯狂。淡名,淡利,无争,无夺。一切自然了,一切脱俗了,一切入了幽美邈远的意境了。方为一盏无味而至味的茶。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都在那蓦然回首的感悟里。

做个淡雅的人,并非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奋斗。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一种积极。

以淡定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这种境界也许难以企及,但是我走在追求这种境界的路上,努力去收获那份淡,那份雅。

淡雅,吾之所求。淡雅,吾之所愿!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品茶如做人 贵在用心》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