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福建乌龙茶】

问道福建寻韵漳平水仙茶

四季如同转动的时间风车,永不停歇,转眼又是一年。千里迢迢奔赴福建,再次入闽地访茶。2017年10月9日,仰望笼罩在安溪上空的乌云,心生惴惴不安,天气预报说是有台风即将至此,我们驱车上路,沿着蒲永高速一路向西到达闽西漳平市,继续我们今秋的寻茶之行。去年的访茶情形让人觉得仿佛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私下笃定的认为,这是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带乱了自身的生物钟。此番前来原是为了弥补去年的遗憾,却未曾想到又多添了一份念想。乌龙茶发源于福建,经历数百年演变,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地域特色。相比大多数身形娇俏的名优绿茶,乌龙茶形体是以肥硕为感官特色。自古及今,绿茶最为注重的是产地季节造成的差异,而后来崛起的乌龙茶也继承了这一特征。除此之外,乌龙茶更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品种体系,每个乌龙茶的品种都拥有不同的风格,如梁山好汉般各显神通。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水仙品种,诞生于百多年前的闽北建阳市祝仙洞,成为闽北主力乌龙茶树品种。闽南水仙最早由建阳传入永春,而后传到闽西漳平大山深处的南洋、双洋镇一带兴旺发达。

去年冬季,从北方河南的寒冬中衣带寒霜走来,来到东南地暖的福建,与大学同学郭志颖、校友白艳玲相聚漳州,相约寻茶。一行人驱车顺永漳高速直达漳平市,来之前与郭志颖通话,问他:“月底是否有时间?”他用惯有的慵懒低音回答:“来吧!”听了顿时让人心情爽朗满天地!

从郑州乘飞机飞扺厦门,再从厦门转道漳州,扺达目的地时夜幕已至,加之一路暴雨,不分昼夜地下个不停。让人兀自有些担心,能否完成预定的行程。第二下午,雨后初晴,心情为之一震。傍晚时分,西边天上的火烧云更加让人放心了。俗话说:早烧云不出门,晚烧云行千里。

2016年11月27号晚上,到达目的地闽西漳平市南洋镇梧溪村,寻至天福茶学院的校友伍李炳兴家,不巧的是朋友恰好外出了。阿姨接待了我们一行人,客人来了有好茶,一款款漳平水仙茶出现在我们眼前,不同于其他产区的水仙茶,漳平水仙茶以方方正正的巧克力小块形态示人,样子极为可爱,一块一泡,暖心又体贴。我常常会想,或许这种茶最能展现出爱的味道。

穿越梧溪村而过的溪流两岸,都是暗自沉默矗立的大山,时而抬头仰望着山上,时而低头品饮浓郁芬芳的水仙,仰俯之间,心里念想的都是这漳平水仙茶的曼妙。

虽说是源自同一茶树品种,但这里孕育出的水仙茶,给人的感觉着实大有不同。闽北的武夷水仙,滋味甘滑醇厚,茶汤柔软。这里出产的漳平水仙茶,口感清淡,犹带一丝丝辛烈的味道。香气浓郁,茶汤入口清爽,犹如绝世而独立的佳人,少了凡尘中的烟火气息。见我们好生喜欢水仙,阿姨又拿出来一款小方块形的茶,色泽灰褐泛白,这是难得一见闽南水仙白茶。阿姨介绍说:这是叔叔去年试着做的。细加品味,此种风格应属新工艺白茶,毫香与甜味结合,别有一番境地。闽地茶人守候着土地,传承着过去的制茶工艺,却又师古而不泥古,常常有别具风格的新颖茶品。

是夜,沿着闽西茶乡南洋镇洁净的道路漫行,仿佛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三人不约而同选择住在了镇上的旅馆,望着窗外夜空中的点点繁星,久别重逢之感,才下眉头却又上心头。

翌日早晨,早早的醒来。昨天问过了阿姨,得知今天还可以采茶。2016年,气候炎热,雨水也多,茶季较往年延长了些时日。想着已经同阿姨约好,今天上午去釆茶,突然就兴奋了起来,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茶山就在梧溪村后的大山上,开车三十多分钟就到了。上山的路道路旁,有棵硕果满枝头的橘子树,却无人釆摘,让人觉得好奇:好吃的人们都去哪了?山上单条栽的茶树,生长的整整齐齐,远看黑黑的茶园里有几行黄黄的茶树十分醒目,那就是要采的水仙茶嫩梢。同样是开面釆摘鲜叶,漳平这里的水仙,大多采小开面嫩梢,整体嫩度高,比起闽北水仙茶青体积要小得多。熟练的釆茶人双手快速翻飞釆茶,才只劳作半个多小时,就收获了大半筐茶青。上午11点钟,山上的紫外线依然很强,大太阳热辣辣的,还是很晒人的。当地人讲:往年的秋季,天气已经转凉。如今已经是初冬时节,气候仍显暖热。气候在最近这些年和往年相比,变的有些很不一样,是老天要变心了!

2017年的10月上旬又到漳平寻茶,今年时间依然太赶,原本计划想看的水仙茶母树又一次错过了。2016年到了南洋镇北寮村,这里素有漳平水仙第一村之称。听说山上遗存有水仙古茶树,我们校友三人在并无向导带路的情况下,开车一直向山顶前进,走到汽车已无法再走下去的羊肠小路岔口停下,再步行前往,路的尽头是一个几乎废弃的土坯房,养了一群大白鹅,伸着长长的脖子看着我们。就这样带着万分遗憾不得已原路返回,石牛岽的水仙古树只能错过。

回到到山腰处,已经是正午时分,看到一户茶农,正在忙着烧火做饭,款待两位好友。车停下来,看到他家门口立有茶厂的牌子,就上前去问一下情况。主人热心招待我们喝茶,不忍心拂了人家的一番心意,就坐下来喝了一壶茶,聊过之后得知,两位大哥,一位是北寮村的王添秀村主任,一位是中村的蓝源村主任。两位村主任告知我们:“茶季基本结束了,要看可以明年再来。想看水仙母树,王添秀村主任可以带你们去。”正当中午用餐时分,不好过分打扰,就婉言谢绝后相约下次再来。孰料想,到了2017年10月份,在行知茶文化讲习所马哲峰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再次兴冲冲前来,寻访水仙母树的愿望却再次落空,却有了意料之外的收获。到了漳平市南洋镇梧溪村,同是天福茶学院校友的伍李炳兴家,又是到了中午,阿姨说:他出去参加婚宴了。一番电话后,他急急忙忙的赶了回来,问清楚我们此行目的后,带着我们去了梧溪村后山的大用山有机茶场参观,厂长周世须先生热情的招待了我们一行。一问得知:10月10日,就是今年正秋时节最后一天加工水仙茶。为了一睹水仙茶诞生的过程,我们临时决定不下山了,留下来参观水仙茶的釆制技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漳平水仙茶的加工了,回想起2016年11月,在北寮村山脚下村口处,看见一户邓姓茶农在晒青,上前一起聊天喝茶,闲谈后获知:这里邓姓人家大都是客家人,从广东移民过来。作为南方的一大族群,客家话、闽南话与普通话,他们多种方言并用。我问他:“上午晒得茶青,是不是该摇青了?”他点头称是。进到做青室里,空调柜机里吹出的冷风带来阵阵凉意。让人感叹国土面积真心广大,逢此时节,在北方家乡的清晨,冷风比这空调更让人觉得透心凉了。

水仙茶初制工艺中,一般头两道摇青的目的主要是摇匀,所以摇得比较轻。现代化的水筛摇青机,与滚筒摇青机二者结合,既可以小批量精心制作,也可以大幅提高工效。通过四、五次的摇青,并与凉青结合形成水仙茶的自己风格。漳平水仙茶最有特色的工序是木模做形,原理就像盖章一样,将揉捻后、挑拣过得揉捻叶,放入木制模具中紧压成型,方如印章。来不及细看,惊鸿一瞥之后,就恋恋不舍的匆匆离开了。2017年的10月10日,这次来到大用山茶场后,因为校友伍李炳兴的举荐,我们可以畅快的细细观看。大用山茶场清洁化的生产线,也让人印象深刻。从萎凋工序的晒青开始,接下来到做青工序,晾青与摇青交替进行。殊为难能可贵的是,水仙茶还在沿用传统的手工摇青,这道工序异常辛苦。刚开始,茶场的制茶师傅未曾知晓我们的来意,任由我们去看,却很少讲话。慢慢熟悉后,边看边聊,大家脸上都不自觉的洋溢着笑容。真情是会传染的,我们的坦城与执着让师傅们感到了善意,之后大家愉快的交流。

茶厂的大师傅讲:这两年天气很奇怪,十几年前进入秋季后,到了十月份,山上就会很冷,太阳落山要穿个外套,那时的温度做茶最香。这几年晚上都穿短袖T恤的,天气太热了不好做茶。看着师傅一遍遍摇青,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让人倍感好茶得来不易。下午三点以后,我们一行五人步行到茶园去看采茶。山下的茶园看上去黑黑的,按照过往的经验判断,那是已经采过了。山上茶园中的茶树有些横生枯枝,有些发的旺盛。听釆茶大姐说:“你们看见的那些是因为太旱没发芽。”我们还以为是采过了呢。她问我:“要采茶不?”我踊跃参加,顺坡滑下去,开始动手釆茶,一对比才发现:论釆茶的速度,她们双手开釆至少是快我十倍。于是自叹不如:“看来我要采茶为生,非饿死不行。”釆茶的大姐们听了,一个个爽朗的哈哈大笑。后来发现了一个奥妙:她们双手食指处都捆绑有小刀片,手起刀落,茶青落在掌心。每个地区的茶工都有充满地域特色的釆茶神器。这个釆割水仙的刀片使用十分巧妙,不容易发现,宛如小李飞刀,来去无形无影。下午四点钟,采茶大姐们的工作结束。抬头仰望发现,再晚一点,高耸的山顶遮挡住了太阳,没有了阳光,下午五点钟以后就不能晒青了。

水仙茶的加工,人力的利用与时间的安排非常充分。下午四点钟归来采茶工,现在摇身一变成为压茶工了。小农经济并不像现代化的工业分工那般十分明确,这里的师傅们,有些甚至可说是十项全能选手,也是毫不夸张的。一直等到晚上七点钟,看了水仙茶最后一道烘干工序,才驱车下山。头顶满天的星斗,车灯刺破前方漆黑的夜暮,照亮我们崎岖坎坷的寻茶之路。

为了调节寻茶带来的疲劳,夜宿南洋镇,11月11日,就起了大早,凌晨五点钟从床上爬起来,紧赶慢赶上山去看日出。在日出东山的那一刻,感受到了久违的单纯与快乐。城市生活中的低头族们,需要不时远望天空看日出、日落,那也是梦想的坚守与等待。制茶的过程是漫长的等待与辛勤劳作的产物,欢快的笑声来自心间,从茶园中、车间里到茶桌前。茶人藉由一盏茶,将来自于自然界的美好,传递到世间,滋润人们的心田。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问道福建 寻韵漳平水仙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福建乌龙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