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文化】

茶文化、茶休闲:茶饼

茶饼:又称饼茶、团茶。北宋初“丁晋公为福建转运使始制凤团”,后又作龙团。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龙团凤饼作为宫廷贡茶,一直沿用至明朝。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由此可见,茶饼的发展历史已有了相当长的时日。

而我们家乡安化黑茶茶饼的由来,据史料记载,那是随着千两茶或百两茶等巨型茶种出现之后才相伴产生的。而最早出现的百两茶诞生于道光元年(1821年)左右,距今已有190多年的历史。其需经过绞、压、跺、滚、锤等工艺,在自然条件下晾晒七七四十九天,“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的复杂工序后,方形成一支正宗的百两茶。而经营者为发挥黑茶越陈越香的特殊风味,又能更好地方便于销售与饮用,便将其切割成了一饼一饼的,就形成了比较独特的黑茶茶饼。

而我第一次见到我们家乡的黑茶茶饼,那是我到一家茶企去参观,正逢车间里的几名工人正在锯一批千两茶。他们用的是一台电动切割机,随着“嘶嘶嘶”的机械摩擦声,不一会一支支的千两茶就在他们手里像变戏法似的变成了一饼一饼的了,然后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切割好的千两茶茶饼整齐地装载在拖车上,送进了包装车间。包装车间里有十来个女工,她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戴着“清一色”的工作帽,个个都正襟危坐似的。只见她们将茶饼放在一张正方型的包茶纸中央,把包茶纸的一个边对着茶饼的中心位置,然后从外向内,一手挨着对折,一手按住对折口,并不时地用手将包茶纸压平,最后用一张自先设计好的标贴用浆糊粘在中央处,这样一饼对折分明的黑茶茶饼就如此般地呈现在了我的眼前。我在她们身边站了好一会,发现那黑茶茶饼被她们披上一身外衣之后,是那样的精致漂亮,不得不让人赞叹她们的心灵手巧。

我在车间里逗留了好一会儿后,那扑鼻而来的茶香味儿,早就让人情不自禁地陶醉万分了。我连忙来到品鉴接待中心,又恰好看见了一名茶艺师小姐正在撬一饼黑茶茶饼。她将茶饼放在一个茶盘上,用一把“千两茶工艺茶刀”慢慢地插入到茶饼的侧面,来回摇晃,并向下施以暗劲,茶饼受力后就开始慢慢松散开了,之后重复着上面的动作,那茶饼就被撬开了。我瞪着眼睛一直望着这个小姑娘,万没想到她那纤细的手居然能撬开那厚厚的茶饼。她似乎察觉到了我的意思,连忙告诉我不管是撬茶饼还是撬其他什么砖茶,是需要用巧劲的,巧力要用在刀刃上,熟能生巧了就能轻轻松松灵活自如。

她或许说得对,我曾多次撬过茶砖之类的,可每次撬的时候都觉得很是费劲,有一次还不小心将手给弄伤了。而茶艺师小姐很会招呼客人,她见我还心存一些疑惑,便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还告诉我如何冲泡黑茶饼茶。她说冲泡黑茶饼茶有很多方法,其中主要有如下两种:一种是清饮冲泡法。即直接用飘逸杯或煮水器及品茗杯就可以了,操作灵活方便,在家中、办公室及茶馆等休闲场所都很适宜。在泡制前要先将优质山泉水,或日常饮用的纯净水烧至100摄氏度,将所用茶具烫淋一遍,以提高壶温杯温,把碎开的茶饼投入飘逸杯的上层泡茶杯中,投茶量一般以茶水比1:30为宜。沸水淘茶后再加开水,盖上杯盖浸泡12秒钟左右即可滤汤分杯品饮。二是清饮烹煮法。即通过煮茶的方法来品饮,将用开水温润过的适量茶饼茶(茶水比1:35)投入可以烧煮的茶壶中,然后注入冷的山泉水置火上烧煮至沸腾,沸腾30秒钟后即可将茶壶取下,待10秒针即可将煮好的茶汤用过滤网过滤至公道杯中,然后依次分入品茗杯中即可品饮。

那天,茶艺师小姐为让我眼见为实、学以致用,还特意给我操作了一次千两茶饼茶的清饮冲泡法。她说第一冲用90多度的水,3秒钟就可以了;第二冲,用90多度的水,用5秒润茶,让茶稍稍伸展一下,为后续冲泡做好准备工作。她停了停打接着说,关于洗茶和润茶这两个目的可以分两冲实现,也可以6、7秒一冲体现。第三冲,5秒出汤,汤色黄橙发亮,三泡冲下去,茶香四溢,充满了整个茶室。第三泡加第四泡的汤色,以及第四泡到第八泡均为5秒出汤,这几泡色香味都很均匀,略带陈香,汤水滑爽厚实,回甘明显,茶气充足,汤色逐步由黄橙变成橙红,始终通透明亮。到了第6、7泡汤色红橙通透明亮,口感十分舒畅。从第九泡开始到第十六泡逐步加长冲泡时间,茶气依然饱满。

千两茶茶饼的口感和风味是尤为独特的,其外表古朴,形如树干,成茶结构紧密坚实,色泽黑润油亮,汤色红黄明净,滋味醇厚,口感纯正,常有寥叶、竹黄、糯米香气。热喝略带红糖姜味,凉饮却有甜润之感。新鲜的千两茶茶饼有一种“霸气”,涤烦闷,扫腥膻,非凡茶可比。陈年的千两茶茶饼醇酽隽永,善饮者将其放置一段时间,待其“睡醒”再畅饮,有琼浆玉液不易之妙。

我听得很是入神,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坐在了明窗净几的教室里,很是虔诚地聆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李峰/)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茶文化、茶休闲:茶饼》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