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普洱茶的茶叶】

普洱茶独特的传统加工

从普洱茶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不同历史阶段的普洱茶加工工艺是不同的。传统普洱茶的加工,主要由茶号茶庄的制作坊制作加工。清代及民国期间传统普洱茶的加工逐渐成熟完善,形成了普洱茶独特的加工制作风格。可谓包罗万象、异彩纷呈、多姿多彩。

传统普洱散茶加工

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普洱散茶茶农家家户户可加工制作。

杀青。大多采用锅式杀青,因大叶种茶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鲜叶失水均匀,达到杀匀目的。

揉捻。揉捻先用手直接搓揉已杀青的茶叶。揉捻要根据茶叶原料的成分灵活用手掌握力度,嫩叶要轻揉,揉时短,老叶要重揉,揉时长,揉至茶叶基本成条索状为适度。Cy260.Com

晒干。晒干时利用阳光晒干茶叶水分。一般利用篾席将叶薄摊在阳光下晾晒,晒至茶叶干至90%为适度。

渥堆。渥堆即将晒干毛茶堆积保温5至6天或更多的时间,这是普洱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一般是先将茶叶泼水吸水受潮,然后堆成一定厚度,让其自然发酵。经过若干天堆积发酵后,茶叶色泽变褐,有特殊陈香味,滋味变得浓而醇和。

晾干。渥堆达到适度以后,用篾席在室内摊开晾干,使渥堆后的茶叶散发水分,自然风干。

筛分。经渥堆干燥以后的茶叶,先解团松散,用筛、簸、捡等方法扬去细片碎末,捡剔老梗进行分档,剔成普洱散茶。

传统普洱紧压茶加工

传统普洱紧压茶有各种花色品种。传统普洱紧压茶的制作工具主要有特别的铜蒸锅、茶袋、棱片、精工打磨锅的揉茶石,加热产生集中蒸汽和盖实严密的铁锅、锅盖、凉架、竹箩、压茶石鼓、包装纸、笋叶等。操作中使用木杠杆、棒锤、石鼓、铅饼、推动螺杆等手工工具。制作过程分装茶、蒸茶、揉茶、称重、压茶、解茶、晾茶、包茶等工序。一般由多人组成一个加工组,装茶和揉茶的技术要求较高,传统普洱茶紧压茶由茶号茶庄专门聘请的加工师傅制作完成。

传统普洱圆茶制作

传统普洱圆茶于清雍正十三年开始生产至今。传统普洱圆茶制作选上好茶叶为原料,放入铜蒸锅,使散茶受蒸汽蒸而柔软,再将蒸柔软的散茶倒入特制的三角形布袋中轻揉,并将口袋紧接于底部中心,然后放入特制的圆型茶石鼓中,压制成四周薄而中央厚,直径宽约七、八寸的圆型茶饼,即为传统普洱圆茶。包装时每七个圆茶以笋叶包作一包称为“筒”,传统普洱七子圆茶之名由此得来。传统普洱圆茶十二筒为一篮,又称“一打装”,两篮为一担,一匹马驮运一担,约重120斤。

传统普洱砖茶制作

传统普洱砖茶制作选晒青毛茶作原料,制作加工工艺同圆茶基本一致。加工制作时原料茶放入铜蒸锅中蒸软,然后倒入砖形模具和方形模具中压制。传统普洱砖茶的模具上有凸型的“福”、“禄”、“寿”、“禧”等字样,紧紧实压后便制成压印有各种文字的传统普洱砖茶。传统普洱砖茶每四块包作一包,外用竹笋叶包装,每篮十六包,两篮为一担,此茶销往藏区最多。

传统普洱心型紧茶制作

传统普洱心型紧茶制作过程分称茶、蒸茶、压制、定型脱模、干燥、包装等工序。传统普洱紧茶选普洱散茶为原料,蒸至柔软后倒入紧茶布袋之中,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按顺时针方向紧揉袋中之茶,使之形成心脏型茶团,即制成传统普洱心型紧茶。传统普洱心型紧茶每七个以竹笋叶包装为一包,称之为一“筒”,十八筒装一篮,两篮为一担,约重110斤。

传统普洱沱茶制作

传统普洱沱茶以普洱散茶为原料,制作成圆面包状而中间下凹成坨的称传统普洱沱茶。传统普洱沱茶的制作工艺分称茶、蒸茶、袋揉压制、定型、脱袋、干燥、包装等工序。将蒸热后变软的散茶倒入圆底三角形小布袋,把袋口收紧,在压制过程中放入模具加压成型,压好成型的沱茶还需连布袋一起放在盘架上散热冷却后才取出脱袋定型。经干燥后进行包装即制作成为传统普洱沱茶。

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

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以普洱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方法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有着浓厚的民族风味。制作时将一级普洱晒青毛茶放入底层装有糯米的甑内蒸软后,再放入竹筒内,边装边压紧打实,放在烘架上以文火徐徐烤干,冷却后割开竹筒,外用包装纸包装。这种传统的普洱竹筒茶既有茶香,又有竹香和糯米香,竹香和茶香交融。传统普洱竹筒茶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是待客的普洱茶珍品。

cy260.com小编推荐

普洱茶加工:探寻云南传统晒青毛茶工艺


普洱茶加工:探寻云南传统晒青毛茶工艺云南晒青毛茶为普洱茶之母,各种晒青毛茶制造的云南紧压茶,以及渥堆后的普洱熟茶莫不以它为原料。研究云南晒青毛茶的传统工艺,探讨普洱茶越陈越香的道理,是普洱茶人的首先要任务。

云南晒青茶产品的地位

普洱茶近2000年的历史,作为云南民族传统工艺的茶叶产品,可以说普洱茶是云南晒青茶系列产品的缩影,或者说是代名词。只是到了明清时,云南设普洱府,且以普洱为交易集散地,外界才开始知道普洱茶的名号。

从云南茶史来看,普洱茶是云南本土原生的茶类,而其它茶类如红茶、绿茶等对云南来说都是外来的,这些茶类在云南的起源都很晚。

站在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西洋式的红茶文化、江南式的绿茶文化等对云南来说也是外来文化,与云南的普洱茶文化有着巨大的不同。普洱茶文化更深层次的,是源于原生态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这反映在传统晒青茶的加工、存储与消费上。

云南绿茶(滇绿)的普及或者说商品化,可以说是80年代或90年代以后的事。而80年代以前,云南的茶叶多是滇青----即云南晒青毛茶的精制产品。目前,滇青的延续产品----所谓“三春”茶(春尖、春蕊、春毫,散茶制式),云南仍然在大量生产,主要供甘肃等西北地区消费,现在年产量也在万吨以上。

而滇红虽贵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其起源却仅始于1938年----云南中茶公司的成立。

中茶公司为了出口换取外汇,设立顺宁(现凤庆)、佛海(现勐海)及宜良三地茶厂,其目的是利用云南优势资源开发生产红茶。然而,由于传统普洱茶仍然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中茶司的佛海、宜良等工厂后来成为普洱茶的主力工厂,也不足为怪。

据勐海茶厂创始厂长范和均先生回忆,勐海茶厂40年创始,在研发红茶的时候,同时也生产紧压茶。甚至支持与联合勐海的茶农扩大紧压茶的生产,这就是由茶厂担保,富滇银行给茶农贷款,茶农生产紧压茶并交给勐海茶厂,由勐海茶厂统一销售,并返还富滇银行的贷款,利润分配给茶农,这种模式一度很成功,也传为佳话。云南晒青毛茶的重新认识

研究云南晒青毛茶的传统工艺,是探寻“普洱茶越陈越香机理”的关键。过去,由于人们对云南晒青毛茶认识的简单化,许多专业人士及茶叶著作,把云南传统的晒青茶归类于绿茶类。因而,按绿毛茶的质量标准来衡量与指导晒青毛茶生产,就有了“加工技术较粗放,毛茶质量有待改进”之说,我认为这对传统普洱茶的发展是一个误导。

另一方面,过去普洱茶的加工技术被认为是商业秘密,因而教科书与数据介绍都比较少,在《制茶学》等专业教材上,论及滇青、与普洱茶的制法的可谓寥寥可数,误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者,前些年由于信息不全或知识的不完备,有些人出于香气和叶茶体形的考虑,用烘青或蒸青绿茶制饼或沱,希望能开拓新的普洱茶市场,不仅闹出了笑话,而且实践也证明,这种烘青或蒸青团饼茶是不可能越陈越香的。

因而,重新认识云南传统的晒青毛茶,对普洱茶的加工、销售、存贮,以及消费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人把云南晒青毛茶归类为绿茶,而把普洱熟茶或者是长时间陈化后的青茶归类于黑茶,笔者认为都是不完全正确的,首先我们谈晒青毛茶。

通过对云南晒青毛茶传统工艺的梳理与认真研究,我认为云南晒青毛茶不是绿茶,可以说它是具有以下三个特征要素的特种茶:

具有绿茶、红茶以及青茶(乌龙茶)的混血儿血统

杀青不完全日晒干,未经特别高温制程

首先,上述特殊的混血儿血统为“越陈越香”打下了物质基础。说云南传统晒青毛茶是混血儿,早期的茶品是这样的,通过仔细观察叶底,可以发现,多数叶底是绿中透黄,而且,部分叶子有红边或红梗。这种不规则的发酵,活脱脱一幅乌龙茶的品像,然而它又不是乌龙茶,因为杀青不完全,多酚氧化酶活性未被彻底杀死,制成普洱茶后,才有了以后的自然后发酵。

考查研究传统工艺,形成这种混血儿血统,实际上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制程中含有“不规则的自然萎凋与发酵”的缘故,工艺及成因后面会有进一步的叙述。

现在,只要是传统制程的晒青毛茶也莫不如此,具有混血血统。大家有的传统普洱青饼,不妨试试看,仔细观察叶底,定会有所收获。

可以说,是传统的晒青茶工艺形成了“越陈越香”的诸多前导物质,没有这些特殊的前导物质,不会有后来的“越陈越香”。

首先说芳香物质,鲜叶中的芳香物质约有近百种,杀青彻底的绿茶,低沸点芳香物质损失较多,形成的是绿茶独特的新茶香气。

而含有萎凋、发酵制程的红茶与青茶,变化则复杂得多,制成后含有的芳香物质增加到500多种(据《茶叶化学》)。自然萎凋的过程中,作为生命的延续,鲜叶的呼吸作用并未完全停止,因而导致鲜叶中氨基酸与香气物质的复杂变化,发酵制程则进一步对芳香物形成影响。

云南传统的晒青毛茶,不经意间,其粗制过程实际含有了自然萎凋与不规则的发酵,因而比绿毛茶有更多的香气物质,可以认为香气强劲是优良晒青毛茶的标志。

基于上述认识,晒青毛茶如果有偏向于青茶(或者红茶)的香气,则是好晒青的标志。如含有花果香或者蜜香的茶箐,为优质茶箐,如大家喜好的易武茶箐,就有上述特点。而偏向于绿茶的香气(如新茶香,或典型的熟板栗香)的茶箐,为杀青过重,质量就不算优良(至于烘青、蒸青就更别提了,不具存贮价值,时间越长,只会变得越坏,不可能转化为好茶)。

其次,传统晒青毛茶-----杀青不完全

对于云南晒青毛茶的粗制,过去很多人(包括部分专业人士)认为,杀青不匀不透是质量不好的原因之一,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因为他们是从绿茶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从普洱茶的角度来看,传统工艺的“杀青”制程中,锅温偏低,酶活性不能杀死,杀青时间较长,焖炒,因而形成红变、以及绿中透黄的叶底。这些特性,却正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魅力所在。第三个要素,“日晒干,未经特别高温制程”。现在,有一种大家认可的观点,也有不少实验证据说明,普洱茶是微生物食品,其陈化与后发酵,都有微生物的参与,“日晒干与未经特别高温制程”,为微生物的存活打下了基础。如果毛茶经过高温烘焙,不耐高温的微生物被杀灭,肯定会影响普洱茶的后发酵。从这个因素来说,晒青茶制程中如果经历高温,或者短时间内再经历高温,比如蒸压成青饼,由于微生物的因素,对后续陈化与发酵都会有一些影响。传统再制工艺中,晒青茶都是经过一定时期的自然陈化后,再蒸压成饼的(据勐海茶厂创始厂长范和均先生回忆,当年紧茶的生产,是在每年的冬天,用晚常存放的晒青原料,统一开灶蒸压)。

普洱茶的加工工艺


一、晒青毛茶加工

1、杀青:茶农大多采用铁锅或半自动滚筒杀青,而茶厂则用滚筒杀青,因大叶种茶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鲜叶失水均匀,达到杀透杀匀的目的。

2、揉捻:茶农制作这道工序时是用手直接搓揉已杀青的茶叶,现在很多茶农也自己购买了半自动的揉捻机械,而各大茶厂则是用大型揉捻机。最初茶农揉捻茶叶要根据茶叶原料的成分灵活用手及经验掌握力度,嫩叶要轻揉,揉时短;老叶要重揉,揉时长。揉至茶叶基本成条索状为适度。而机揉则没有那么多讲究。但因为手工茶条索揉捻充分且适度,条索松紧适中,空气流通性大,而机制茶条索紧凑,相对来说没有手工茶发酵快,所以市场上还是以手工茶更为走俏。也有很多茶人潜心钻研,用半自动揉茶机控制时间及力度来达到手工茶的效果,有成功案例,但掌握其技术的为数不多。

3、晒青:茶农晒干是利用阳光晒干茶叶水分。一般利用篾席将茶叶薄摊在阳光下凉晒,晒至茶叶干至90%左右为适度。雨季,茶叶总是晒到一半下雨,茶农把未晒干的茶叶收集起来,等到雨晴时候再抬出去晒,如果雨一下几天,茶农们就习惯把茶叶凉在农家的火塘上方,或者制作一个烘茶小灶把他们用烘干。各大茶厂则一律用脱水烘青的机械完成这道制作工序。

4、筛分:用筛分机械筛分等级,手工簸、捡等方法扬去细片碎沫,捡剔老梗进行分档,分出粗细、大小、长短后,根据所作商品茶要求的花色、口感进行拼配,再加工制作成型。比如普洱圆茶、饼茶、砖茶、沱茶等紧压茶。

二、传统普洱紧压茶加工

传统普洱饼茶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开始生产至今,饼圆寓意团圆,中国人讲究多子多福,故而七片一筒,七子饼普洱茶之名由此得来!制作时选上好茶叶为原料,放入铜蒸锅中,使散茶就蒸气受蒸而柔软,再将蒸柔软散茶倒入特制的三角形布袋中用手轻揉,并将口袋紧接于底部中心,然后放入特制的园型茶石鼓中,压制成四周薄而中史厚,直径宽约七八寸的圆型茶饼,既为传统普洱饼茶。

传统普洱紧压茶有各种花色品种。传统普洱紧压茶的制作工具主要有特制的铜蒸锅、茶袋、梭片、精工打磨过的揉茶石,加热产生集中蒸汽和盖实严密的铁锅、锅盖、凉架、竹箩、压茶石鼓、包装纸、笋叶等。操作中使用木贡杆、棒锤、石鼓、铅饼、推动螺杆等为手工工具。制作过程分六个步骤:

1、称重:把茶青具饼型沱型大小而定量,称重;

2、蒸茶:把茶叶具拼配师傅的要求撒面,放上内飞,而后放到一个铁皮做成的圆桶里,桶底有漏蒸汽的小孔,放到特制的铁锅上方蒸软。因为茶叶晒干后很容易脆断,且无一定水分的话茶叶压不成型,所以这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

3、装茶:蒸软的茶叶放到一个定型缝制的布袋子里,裹口定型,这道工序需要工人技术含量很高,才能做出来饼型圆润,厚薄适中,茶窝端正的茶饼,否则茶饼压制出来厚薄不均匀,茶窝歪斜,饼型不圆且茶面条索非常难看。

4、压茶:装袋的茶叶定型完毕放到干净的石板上,压上手工刻琢,内稍微圆弧型的石模!手工力压制十几分钟;各大茶厂则用机器压制!相对来说,机压茶和石模茶最大的区别是机压茶特别是普洱铁饼,紧凑,相对石模饼发酵慢,但饼型保持时间较长;而石模茶较松,发酵相对比机压茶快,但饼型边缘容易松散开来!

5、晾茶:压好的茶饼放到竹子钉做的竹子架上摊晾;

6、包茶:除去外包布袋,用手工绵纸包装,而后用竹壳笋叶、铁丝七片一筒进行包装,传统普洱饼茶十二筒为一篮,又称“一打装”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一件,两篮为一担,一匹马驮运一担,约重70公斤。

民间手工茶一般由多人组成一个加工组,家庭作坊则分工明确!手工茶装茶和揉茶的技术要求较高,传统普洱紧压茶这两道工序由茶号茶庄专门聘请的加工师傅制作完成。“普洱饼茶”多销往香港及国外。

三、传统普洱方砖茶制作

传统普洱砖茶制作选晒青毛茶作原料,传统普洱砖茶的制作加工同饼茶基本一致。加工制作时原料茶放入铜蒸锅中蒸软,然后倒入砖形模型和方型模制中压制。传统普洱砖茶的模制上有凸型的“福”、“禄”、“寿”、“禧”、等字样,紧紧施压后便制成压印有各种文字的传统普洱砖茶。传统普洱砖茶每四块包作一包,外用竹笋叶包装,每篮十六包,两篮为一担,“普洱砖茶”销往藏区为最多。

四、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

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以普洱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方法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有着浓厚的民族风味。制作时将一级普洱晒青毛茶放入底层装有糯米的甑内蒸软后,再放入竹筒内,边装边压紧打实,放在烘架上以文火徐徐烤干,冷却后割开竹筒,外用包装纸包装。这种传统的普洱竹筒茶既有茶香,又有竹香和糯米香,竹香和茶香交融。传统普洱竹筒茶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是待客的普洱茶珍品。

五、普洱心型紧茶制作

普洱心型紧茶制作过程分称茶、蒸茶、压制、定型脱模、干燥、包装等工序。传统普洱紧茶选晒青毛为原料,蒸至柔软后倒入紧茶布袋之中,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按顺时针方向紧揉袋中之茶,使之形成—心脏形茶团,即制成传统普洱心型紧茶。传统普洱心型紧茶每七个以竹笋叶包为一包,称之为一“筒”,十八筒装一篮,两篮为一担,约重110斤,昔日传统普洱心型紧茶主要销往西藏,少数外销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

六、普洱沱茶制作

传统普洱沱茶以晒青毛为原料,制作成圆面包状而中间下凹成坨的称传统普洱沱茶。传统普洱沱茶的制作工艺分称茶、蒸茶、袋揉压制、定型、脱袋、干燥、包装等工序。将蒸热后变柔软的散茶倒入圆底三角型小布袋,把袋口收紧,在压制过程中放入模上加压成型,压好成型的沱茶还需连布袋一起放在盘架上散热冷却,待后才取出脱袋定型。经干燥后进行包装即制作完成传统普洱沱茶,传统普洱沱茶主要专销藏区。

普洱茶加工: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加工步骤


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的加工步骤

生普和熟普的加工步骤:

生普:云南大叶种茶鲜叶——摊凉——杀青——揉捻——晒干——蒸压——干燥

摊凉:散失鲜叶中一部分水分。在走水过程中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部分大分子酯容性糖水解为小分子可容性糖。

杀青: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条。

揉捻:让茶叶细胞壁破碎,使茶汁在冲泡时易溶于茶汤,提高浸出率。使茶叶成条。

晒干: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

蒸压: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

干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熟普:云南大叶种茶鲜叶——摊凉——杀青——揉捻——晒干——湿水——渥堆发酵

湿水:将晒青毛茶洒入一定比例的水,为微生物提供生长条件。

渥堆发酵:将湿水后的茶叶按一定厚度堆积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湿热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风味、品质。

传统普洱茶的唛号标识


传统普洱茶的唛号标识

普洱茶作为商品,过去主要是边销和外销。因此,大多数普洱茶其花色、级别不同均有各自的茶号。而且,在目前关于普洱茶的书籍中,经常提到一些茶号,为了使广大消费者对“茶号”的内涵有所了解,特作如下介绍。

茶号(又叫唛号)是出口贸易工作中用于对某种茶品质特点的标识。主要用于进出口业务。有两点要注意。

第一,茶号不能用来判断茶叶贮藏时间的长短;

第二,不能作为识别经营、生产企业的标识。

从1973年昆明茶厂开始试制普洱茶(人工渥堆发酵)于1975年正式批量生产,出口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了。在几十年贸易活动中,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建立了许多茶号,每一个茶号都包含了特殊的意义:

普洱茶茶号代表一种普洱茶的特定品质,是小包装(散茶)、大包装(整件包装散茶)或紧压茶,为某个生产厂家生产。以普洱散茶的茶号为例,前面两位数为该厂创制该号普洱茶的年份,最后一位数为该厂的厂名代号(1为昆明茶厂,2为勐海茶厂,3为下关茶厂,4为普洱茶厂),中间二位数为普洱茶级别。如"75671”表示昆明茶厂生产的6、7级普洱茶,该厂1975年开始生产该种普洱茶。

下关茶厂的茶号:7663、7653、7633(袋泡)、7643(袋泡)、8653、8663、76563、76073、76083、76093、76103、76113;76153(碎茶)。

勐海茶厂的茶号:7572、7452、8582、8592、7542、79562、79072、79082、79092、79102、79122(碎茶)。

昆明茶厂的茶号:7581、421、75671、75071、78081、78091、78101。

普洱茶厂的茶号:77074、77084、77094、77104。

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在1988年发文并注明品质和级别的茶号:7452(高档七子饼)、7572(中档七子饼)、8582(普洱青饼)、8592(普洱熟饼)、7542(普洱大饼)(青饼)。

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在1991年发文并注明品质和级别的茶号:7542(青饼)、76113(普洱散茶级外)、79122(勐海普洱碎茶)、76153(下关普洱碎茶)。

普洱茶资料:普洱茶的加工和分类


普洱茶资料:普洱茶的加工和分类

普洱茶的加工: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加工而成,分传统和现代两种制作工序。

1、传统普洱茶制作工序:杀青(生晒、锅炒)揉条(手工揉团)晒干

2、现代普洱茶制作工序(人工熟化):杀青(锅炒、滚筒)揉捻(机器加工)干燥(烘干)增湿渥堆(洒水、茶菌)干燥

普洱茶的成型过程:

采茶—杀青—揉捻—晒干—渥堆—晾干—筛选分类—紧压成型.

普洱茶的分类:

(一)依制法分类

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茶性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会转温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种制法。

熟茶:以科学加上人为发酵法使茶性温和,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以1973年后为分界点。

(二)依存放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指存放于通风、干燥及清洁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10~20年为佳。

湿仓普洱:通常放置于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湿仓普洱陈化速度虽较干仓普洱快,但容易产生霉变,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我们不主张销售及饮用湿仓普洱。

(三)依外型分类

1、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75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2、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3、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4、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5、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6、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分为用整张茶叶制成的索条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7、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普洱茶加工: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


普洱茶加工: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

普洱茶膏又称速溶普洱茶,最早起源于何时无史料记载;唐宋以来普洱茶就久享盛誉,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花色品种最多。清·张泓在《滇南新语》中记载:“……普洱茶最粗者熬膏成饼摹印,备馈遗。而岁贡中亦有普洱茶膏,并进蕊珠茶。”早在18世纪,欧洲的茶商就从中国进口一种用普洱茶浸提液浓缩制成的深色茶饼,每块重6—7克,溶化后可供10份早餐用茶,这便是当时的普洱茶膏。主要是靠手工熬制而成。“每年人贡,民间不易得也。”(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

现代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使用的技术主要是速溶咖啡制造技术,包括萃取、浓缩、干燥等。普洱茶膏的品质特点是冲水即溶,杯内不留残渣,浓淡易调节,方便卫生,保健及药用功能较强。还可加各种配料进行调配等。

普洱茶膏的制作下工艺主要包括采摘、处理、浸提、净化、浓缩、干燥、定型、烘干、包装等步骤:

1、采摘及处理普洱茶膏制作所用的茶叶原料可以川鲜叶、生茶、熟茶。原料的采摘、选择和适当拼配很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普洱茶膏的品质汤色而且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一般多选用7~9级:普洱茶或茶叶副产品作原料。为了提高品质及经济效益,可适当地加入20~30%的小上档茶,则可在很大成度上提升终极产品的品质。普洱茶原料在浸提前应进行适当的粉碎,一般通过40~50目筛或轧碎度掌握在0.35mm左右。

2、浸提浸提时一般选择水作溶剂。浸提时要综合考虑茶和水的比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次数和萃取液品质之间的相互影响。浸提用水量不可太多,否则茶汤浓度太低,不利于后期浓缩加工,能耗也大。常用的茶和水的比例为l:9~1:l5之间。萃取的温度也要把握好,水温在100℃左右,浸提的茶水汤色和香气较好,但茶叶苦涩:水温在90℃左右,浸提茶水的味道较好,但汤色、香气较淡。浸提普洱熟茶时,选择温度大约为85℃。浸提普洱生茶时,选择温度大约在95℃。浸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为宜,浸提次数—般为1—2次。

3、净化净化是指除去茶叶浸提液小杂质和沉淀物的过程。在浸提液中常会含有少量茶叶碎片;悬浮物,冷却后时常会产生沉淀物,这些物质必须除去。净化的方法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技术方法三种。

4、浓缩净化后的浸提液浓度较低,须先纤浓缩。使固形物含量增加至30%~50%。即提高了干燥效率,以利于获得低密度的颗粒状普洱茶膏。浓缩的方法有蒸发浓缩,冷冻浓缩和真空浓缩等几种方法目前人多使用高温蒸发浓缩,但使用真空浓缩方法的越来越多。从保证普洱茶膏浸提物的汤色、香气、品质方面而言,冷冻浓缩和真空浓缩是较佳的方法。

5、干燥干燥工序对普洱茶膏的内质、外形及可溶性都非常重要。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真空滚筒干燥和发泡干燥等。喷雾干由于具有干燥效率高,普洱茶膏制品的溶解性好、质量小、体积小、成本低,在定型包装中能获得充满度等优点,因而是首选的方法。

6、定型干燥后制出的是普洱茶膏颗粒状半成品,不易存放,容易吸潮而结块变质,损失香气或汤色加深,所以要加以定型。普洱茶膏定型常用的有两种方法,高压定型和常温风干定型,可将将颗粒普洱茶膏半成品及95%的酒精以100:6的配剂放到模具中高压定型或常温风干即可。

为了提高普洱茶膏的抗吸湿性、保健性及色彩和香型的多样化,亦可添加乳糖、磷酸钙盐、植物胶、糊精、各类营养强化剂、食用色素及食用香精等添加剂。传统的普洱茶膏贡品每为6~7克,呈正方形,由锦匣装盛。现今市场上的普洱茶膏样式较多,小的1克装,大的几十千克,而且包装比较现代,各式各样、丰富而多彩。

举世公认,茶树的栽培与茶叶的利用始于中国;举世公认,中国的古茶树发祥地在云南普洱,现今的云南省境内澜沧江流域。1950年美国及许多西方国家开始研制茶膏(速溶茶)的制作工艺,并不断在设备、技术、生物上加以改进的制作工艺,其实早在明清时期我们云南茶人就已掌握和制作了。1729年普洱茶膏作为“八色贡品”而“瑞贡天朝”,普洱茶膏是贡品之首。普洱茶膏由于制作工艺的现代化、科学化、多样化,使得普洱茶膏形成了冲泡方便、科学卫生、变化多样(可制作各种口味、各种形状)的特点,目前,国内外许多普洱茶学研究专家在茶膏制作方面发明了许多专利技术,普洱茶膏又是可乐、冰茶、果茶、保健茶、奶茶茶及很多药品的原料之一,相信随着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壮大,神奇的普洱茶膏也将再现辉煌。

解读普洱茶加工的工艺原理


解读普洱茶加工的工艺原理

关于普洱茶的渊源有多种传说,我只愿相信其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清朝年间,一次云南人送茶去京城进贡,没有等到毛茶完全晒干,就急急忙忙压饼、装驮,上路。在漫长的旅途中,原本绿中泛白的青茶饼变成褐色。送茶人吓坏了,贡茶变质这可是欺君大罪呀。但又不能不往宫廷里送,第二天,送茶人做好了杀头的准备进了宫。可没有想到,这变了色的茶饼竟然得到了皇帝的赏赐。原来这茶冲泡后,汤色红浓明亮,色泽如红宝石一般,很是抢眼。

端起一闻,一股醇厚的香味直沁心脾,喝上一口,绵甜爽滑,好像绸缎被轻风拂过一样,直落腹中。于是从宫廷传到市井,打造饮普洱茶的时尚,也为中国的茶文化添了一道风景。

传说就是传说,真伪是说不清的,只是这故事讲出了近代普洱茶加工的工艺原理。普洱茶是以云南特产的大叶茶为原料,经过蒸揉、运输、贮藏等综合因素作用产生的产品。通过这个故事,我才明白为什么经年的普洱茶才是上品。茶艺师告诉我,上好的普洱茶饼一定是纹络清晰,不能死板一块,要通空气,因为茶饼中还有微生物继续发酵。她还向我推荐了一本关于普洱茶的著作--云南大学教授周红杰主编的《云南普洱茶》。书中对高品质普洱茶的特点概括了四个字:顺、活、洁、亮。顺是茶汤通过喉咙时有圆润、亲切、自然的感觉,对身体无刺激作用;活是普洱茶优质原料、良好工艺、科学贮藏综合水平的真实反映,是普洱茶有效成分保存量的真实反映;洁是洁净、卫生、安全,是鉴评普洱茶品质的重要因素;洁是普洱茶养生的根本,只有洁净的普洱茶,品饮者在品饮中才能体会其甘、滑之美,醇厚之味,顺柔之态,甜活之质;亮是衡量普洱茶内含生化成分含量高低及协调性的重要指标。它既是鉴评普洱茶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又是鉴赏普洱茶内在美的标志。好的普洱茶其汤色就其品质不同呈现宝石红、玛瑙红、石榴红、陈酒红、琥珀色等颜色。

这些年来,关于普洱茶的保健功能说法很多,总结起来不外美容、益寿、减肥三大作用。至于是否如一些作茶人宣传的那样神乎其神,不敢妄信妄言。但随着临床医学实验的开展,普洱茶的某些保健功效也逐渐得到了验证。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和性能,赋予其特有的养生保健效用,这一点当然是肯定的,但这些功能还是由饮用者根据自身的经验来体味和总结更为合适。如同世间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样,也没有任何一种饮品能满足所有人对提高自身健康指标的要求。

对于普洱茶,不少人追求年代的久远和价格的?贵,以为年头越长,价格越贵就越好。其实也未必。红普普洱茶专营店润和轩的茶艺师介绍说,最适合饮用的普洱茶,生茶的年限是3年到15年间,熟茶应该是3年至8年间。至于百年老茶,实话实说,卖点在于收藏,而非饮用价值了。而对饮茶人来说,适合自己口感和喜好就是最好。有人喜欢年深日久的醇厚,也有人喜欢年份较浅的淡雅,孰高孰低实在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过初饮者还是从较低的品级开始,逐渐向高品级过度。普洱茶以形式可分为散茶、饼茶、沱茶、砖茶等。以加工方式可分为青茶(晒青茶)、熟茶(后发酵茶);以年代分可分为一年普洱、二年普洱乃至陈年普洱。饮普洱茶重在掌握一定的冲泡技巧,冲泡时以相对多的投茶量、高温和较长的浸泡时间为基本原则。多量:取茶5至10克置于壶中;高温:使用沸水冲泡;长时:3至5分钟后倒出茶汤。只要按照以上方法冲泡普洱茶,品饮普洱茶时,色、香、味、形俱佳,就是品质好的普洱茶。选购这样的普洱茶,消费者就可放心饮用了。

品普洱茶在某种意义上是品人生,品历史,品文化,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沉进去才能体会出来。饮普洱茶又仿佛是交朋友,要用心灵一点点相互走近,相互感应。

普洱茶深加工的另类选择


普洱茶深加工的另类选择

从被资本爆炒到价值回归,近10年来,云南普洱茶一直在风口浪尖寻求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或许,普洱茶价值的提升将在它的新一代深加工产品普洱茶茶膏上实现突破,“茶膏能实现普洱茶饮用的通用性。”普洱茶膏生产企业云南贡润祥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光辉向记者揭示了茶膏对普洱茶价值提升的根本所在。

寻找

一直以来,普洱茶都以其固有的制作方法和饮用方式成为云茶产业的中流砥柱,但也因此具有了典型的地方性茶品特征,也注定了其市场发展的局限性。“大家都认为普洱茶好,但为什么不能像"立顿"那样全球通买?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立顿"的通用性。”云南普洱茶企业很早就看到了其中的奥秘:其一,口味恒定并要被更广大的消费者接受,其二,饮用要足够方便。对于云南普洱茶企业来说,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改变普洱茶的饮用方式,使其具有茶饮的通用性,这成了摆在云南普洱茶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解决这个难题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与可口可乐类似的普洱茶瓶装快消饮料、速溶普洱茶、普洱茶茶粉、普洱茶茶珍等各种产品,但这些产品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黯然褪色。

据悉,基本不产茶叶的英国立顿公司2010年的全球茶饮市场销量超过了230亿元,而同年中国茶产业产值也就300亿元,去年“立顿”茶叶在中国的市场规模为88亿元,这一数字是国内上规模茶企销售收入的总和,这让具有茶叶原产地而且种茶规模全国第一的云南汗颜。根据云南省农业厅提供的数据,2010年,云南全省茶园面积达560万亩,茶叶总产量为20.73万吨。目前,云南普洱茶产能估计接近8万吨,年加工能力在2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接近100家,2010年实际加工量为5.08万吨。如何创造一个能被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所接受的通用性普洱茶产品,是云茶产业摆脱依靠出卖原料、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

探索

贡润祥茶叶几年前就开始了探索以深加工方式改变普洱茶饮用方式之路,“我们是用实业的心态来做茶膏的。”张光辉此言不虚,在资本爆炒普洱茶时,贡润祥没有参与其中,而是在普洱茶深加工路上寂寞的探索着。在房地产火爆的数年间,张光辉顶住了房地产暴利的诱惑,把资金投往普洱茶深加工开发中。探索中,贡润祥茶叶的普洱茶价值提升之路转到了普洱茶茶膏开发上。张光辉说,贡润祥茶叶在普洱茶茶膏的现代开发技术上,投入资金1500万元,引进全球领先的小分子纳米筛选技术,融合了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在茶叶萃取方面的科研成果,开创了以山泉水为介质的常温仿生浸提工艺。

据了解,小分子纳米筛选技术能更进一步截除茶叶萃取物中的重金属、有害菌等主要以大分子及大分子团形式存在的有害物质,而茶膏中以小分子形态存在的茶多酚、有益酶等活性成分得以完整保留。科研资料显示,常温仿生浸提工艺,不仅远远领先于过去的高温制膏工艺,也明显优于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低温萃取工艺,一方面保证茶叶中的芳香物质能够充分溶解到茶汤中直到成膏,同时不因高温而过度挥发,另一方面保证了茶叶有益成分的充分溶解,而活性成分不因高温被破坏失去活性,从而能更加充分的保存茶叶原香,使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茶多糖、茶皂甙、茶多酚、有益酶等有益成分达到最高,活性物质保持存活,使其后发酵得以自然延续。据悉,普洱茶中氟含量一般为250毫克/千克,而经过常温仿生浸提工艺截留的普洱茶膏的氟含量为90~120毫克/千克,达到一个人体对氟的正常需求,能大大降低人体饮用普洱茶时的钙流失量。普洱茶萃取液经过常温仿生浸提工艺中的常温纯物理膜浓缩环节,能将融于水中的普洱茶原茶精华元素凝聚提取,在低温环境下让其自然结晶成形普洱茶茶膏。“从最初的研发到实验成功,先后试制出了300多个小样,最后选定了现在茶膏成品。”张光辉解释贡润祥普洱茶膏研发耗时8年的原因。

前景

依靠技术优势,2009年下半年上市以来,“贡润祥”茶膏很快在市场上声名鹊起。张光辉告诉记者,“贡润祥”茶膏在昆明上市时,第一个月的销售收入就只有2万元,3个月后,销售收入达到了300万元,而2010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5200万元,“2011年,我们的销售收入有望达到1.4亿元。”据了解,每100克优质普洱茶只能取得不到5克的“贡润祥”普洱茶茶膏,正是因为这样,张光辉走的是高端营销路线,“最好的茶膏每克能卖50元,一般的茶膏每克售价在20~35元。”为了拓展高端市场,张光辉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开设了66家普洱茶膏直营店,并在北京、河南、山东等省设立了分公司,“我们希望通过努力,把云南茶膏产业打造成为一个千亿大产业。”张光辉说。

普洱茶加工:普洱茶为什么要拼配?


普洱茶加工:普洱茶为什么要拼配?

拼配是茶叶精制加工厂毛茶验收定级,精制加工,半成品拼配三大环节之一。产品质量的优劣,原料的使用价值发挥得如何,通过拼配体现出来;通过拼配使茶叶的色、香、味、形符合标准,符合贸易样,成交样;通过拼配才能做到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才能以质量创品牌,增效益。

1、拼配的技术要领

普洱茶体形粗壮肥实,不像红茶、绿茶那样苗条紧细,拼配时除应注意运用常规的拼配技术达到拼配的目的外,还要注意扬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之长,凸托出普洱散茶粗壮肥实的外形风格和内质风味,使产品别具一格,称雄于国内、国际茶叶市场。我们认为:普洱散茶的拼配技术要领可归纳为12个字:即“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

所谓“扬长避短”主要是指发挥云南大叶种粗壮肥实、苗锋完整的产品风格,使原料经济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因为,每一个厂的产品,由于原料的特点和所采用的工艺不同,都有长处和短处。如某厂生产的普洱茶,他的原料来自多个茶区的春、夏、秋茶,从总体上讲,春茶生产出来的精制茶身骨重实,滋味浓醇,而夏、秋茶生产出来的精制茶身骨轻,梗长条泡,净度差,滋味欠浓,且各茶区之间、同一茶区范围内不同时间地点的茶,它的香气、滋味和外形的塑造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长处和短处,拼配前要把各茶区的在制品分开,春、夏、秋茶分开,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尽量发挥长处,克服短处,以长盖短,突出自己产品的风格。

所谓“显优隐次”主要是指半成品品质的“优”、“次”调剂。因为半成品品质都是单机筛号茶,由于原料的地区之别、级差之别、季节之别、山区和坝区之别,发酵程度轻重、好次之别、各筛号茶又有大小、长短、粗细、轻重之别,其品质有高有低,有优有次,对其中某一筛号茶来说,用茶叶审评八项因子全面衡量,可能某几项因子较好,具有这几项因子的优势,另几项因子较次,成为劣势,拼配时要尽量把筛号茶的优势显现出来。同时要尽可能地减少劣势茶的拼配比例,使成品茶显现出优点,隐去缺点。如用某一茶区原料生产的7级3号普洱茶,条索松扁,多梗含片,但汤色红浓,滋味醇厚,拼配时可选用另一茶区条索紧实的大号茶或该地区上一级的大号茶做面张,拼入下一级的中下段茶,这样外形的缺陷就被“隐去”,内质的优势就显现出来。

所谓“高低平衡”就是以标准样或贸易样、成交样为依据,把品质高的调低,低的调高,使之平衡。同级各筛号茶,由于茶区不同,季节不同,山坝区不同,加工来路不同(本身路、圆身路、轻身路),拣剔净度不同,品质参差不一,需要平衡。并且普洱茶的初制(渥堆)由于受温度、湿度、空气、海拔、水质、茶叶含水量、原料储存时间长短的影响,在发酵过程尚未用仪器、电脑控制的今天,发酵程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忽轻忽重,品质忽好忽次,香气、滋味、汤色、叶底一批与一批不一样的情况,有的会造成滋味上的干差万别,更需要平衡。高低平衡贯穿整个拼配的始终,各级半成品品质高与低,以及成品茶八项因子的高与低达到了平衡,就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

2、拼配应注意的调剂

(1)条索与外形的调剂

条索是外形四项因子中的一项最主要的因子,拼配时要首先掌握条索符合标准,特别是面张茶的条索要符合或稍高于标准,只要面张茶的条索用得好,中、下段茶的条索稍次也无碍大局。如拼配某一级别主茶的面张条索松泡或较松,就应不拼和少拼,可选用高一级的面张茶降低使用,然后拼入稍次的中、下段茶,抓住了面张茶的主要因子,就抓住了外形的整体。

(2)半成品原料的季别调剂

普洱茶原料来自春、夏、秋茶。春茶由于茶树生长旺盛,芽叶肥壮,内含有效物质丰富,果胶质含量多,加工出的半成品,条索紧实,身骨重,滋味浓醇,叶底较嫩;夏、秋茶由于气温较高,茶叶生长快,对夹叶多,易老化,果胶质含量少,加工出的半成品,条索较松,身骨较轻,多梗含片,滋味稍淡,外行内质都不如春茶好。不同季节生产出来的茶叶质量不同,春、夏、秋茶必须分别发酵,分别堆放,按照本企业产品特点,合理调剂拼配比例,使成品品质均衡一致。

转自:石昆牧

拼配概念

1季节拼配(春雨秋).........春茶拼配秋茶为增加口感、降低成本与量产,拼入雨水茶为降低成本与量产。

2茶种拼配(台地古树)........降低成本与量产、增加口感、稳定批次品质。

3级数拼配(盖面)........降低成本与增加美观。

4年份拼配.......稳定品质、增加口感、量产。

5发酵度拼配(少见,包括生熟拼配).....增加、改变口感。

所谓纯料,所辨识的是其缺点而不是优点,因为优质茶的取向非常一致,走向终极,味道都差不多,「香气饱满」、「韵底长而深」、「层次感」、「穿透性」、「香甜苦涩酸的均衡」等等。所以在拼配概念中,要先有「互补」、「强化」概念,也就是扬长补短,而不能出现拼配杂味。在这基础上,可以了解到并非使用最好最贵的料就能拼配出最好的茶,时常好茶之间都有相互?触与矛盾。香型、苦涩、柔滑度、留存度、广度、深度等,都不容易并存,甚至会相互抵销,这也是拼配难度所在;简言之,拼配须达到一加一要大于二的效果。

这几天的纯料辨识与拼配教学,由斗记所提供原料共十六茶山十七款茶(一款巴达荒地)。让大家最感兴趣以讶异的,就是茶菁之间的相互矛盾,尤其是优质茶品之间对等拼配容易出现杂味与水味,竟有种一山不如二虎的感觉,「主次」的观念在普洱茶中也能体现。反而,个性不是很显露的茶菁却时常能对等相容、互补。有些茶适合当主料,有些适合当配料,有些只适合当螺丝钉、当铺底(量大之次料),有些原料连我也掌握不了。?与学,大家继续学习,永无止境的学习,共勉之!

黑茶加工:普洱茶渥堆工序


黑茶加工:普洱茶渥堆工序

渥堆是黑茶制造中的特有工序,也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性工序。经过这道特殊工序,叶内的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从而形成黑茶特有的色、香、味。

渥堆要求有适宜的条件。场所要清洁,无异味,无日光直射,室温保持在25℃以上,相对湿度在85%左右。

渥堆要求操作很细。一、二级叶初揉后解散团块,堆在篾垫上,厚15-25厘米,上盖湿布,并加覆盖物,以保湿保温,促进化学变化。在渥堆进行中,应根据堆温变化情况,适时翻动1-2次。三、四级叶初揉后不需解块,立即堆积起来,堆成高100厘米,宽70厘米的长方形堆,并再加覆盖物。一般不翻动,但堆温如超过45℃,要翻动一次,以免烧坏茶坯。如初揉叶含水量低于60%,可浇少量清水或温水,每百公斤茶坯喷水6公斤左右,并要喷细、喷匀,以利渥堆。在渥堆过程中,为做到保温保湿,还要注意将茶堆适当筑紧。但不能筑紧过度,以防堆内缺氧,影响渥堆质量。

渥堆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春季12-18小时,夏、秋季8-12小时。渥堆程度,以掌握茶堆表面出现由热气凝结的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青气消除,发出酒糟气味,附在叶表面的茶汁被叶肉吸收,黏性减少,结块茶团一打即散为适度。渥堆不足的茶坯,叶色黄绿,有青气味,黏性大,茶团不易解散。渥堆过度的茶坯,摸之有泥滑感,有酸馒气味,用手搓揉时叶肉叶脉分离,形成丝瓜瓤状,叶色乌暗,汤色浑浊,香味淡薄。因此,渥堆过度茶叶不宜复揉,应单独处理,不与正常茶叶混合。

关于渥堆的理论目前茶学界有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和湿热作用等三种学说。但一般认为在渥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水热作用,同时也不否认微生物和酶的作用。水热作用的主要方面是茶坯水分。如茶坯含水量过低,堆温就不容易升高。实践证明,只要茶坯含水量控制适当,即使堆温稍有变化,对渥堆质量影响也不大;相反,如含水量控制不当,即使堆温掌握再好,也会影响渥堆质量。渥堆茶坯含水量以60%%-65%为宜。过高茶坯容易渥烂;过低,渥堆进程缓慢,化学变化不充分。

渥堆需要适宜的堆温,堆温以30-40℃,不超过45℃为宜。在渥堆过程中,堆温是逐步上升的,如开始为30℃,24小时后可升到43℃。随着堆温的上升,化学变化加速进行,因而茶坯的色、香、味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当渥堆进行到16~18小时,堆温升到36-38℃,叶色呈暗黄色,酒糟气味浓烈,黑茶品质特点已趋于完美。

经过渥堆,茶坯的色、香、味都有变化,这是内含物质化学变化的结果。鲜叶经过高温杀青,酶的活性已被破坏,但在水热作用下,茶多酚的非酶性氧化仍在进行,所以茶多酚逐渐减少,尤以渥堆过程减少最多。

在渥堆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叶色,由绿色变为黄褐色,这与叶绿素的破坏有密切关系。经杀青、揉捻、渥堆到干燥,叶绿素含量仅存14%左右。以鲜叶中叶绿素含量为100%%,则杀青叶为79.34%,揉捻叶为71.19%,渥堆叶为35.86%。另外一些色素如胡萝卜素(橙色)、叶黄素(橙黄素)、花黄素(黄色)和花青素等在初制过程中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对茶汤和叶底色泽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茶叶色泽的变化,除受上述各种色素变化的影响外,还受茶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影响。此外,在渥堆过程中,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糖类也有变化,茶多酚氧化的中间产物与氨基酸结合产生一种香味物质,这些都对黑毛茶香味产生良好影响。

普洱茶加工:普洱茶初制所的技术含量


普洱茶加工:普洱茶初制所的技术含量

2010-7-30

经过2009年,2010年的毛茶经验总结,初制所还有细节需要不断完善。好原料,决定好的生茶,这句话更有实际意义。

1、红梗的关注

有某些茶会有少量的红梗,引起茶友的关注,这本身不影响茶的质量。主要原因是采下鲜叶后在竹箩里放置时间过长,有些凋萎;毕竟采茶的茶山离初制所有段距离,还有就是采茶一般是在早上,中午才杀青,有的甚至到下午。如果鲜叶本身就不值钱,那茶农兴趣更不大了。好在古树茶对茶农很重要,他们用心对待。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多找几个采茶人,采完后全部收集起来马上人工杀青。基本可以避免红杆和红叶问题。

2、手工炒茶的效率

传统的手工炒茶远远胜过机器杀青;这个问题的争论已经是多了,书本上的理论是偏向机器,我个人还是比较赞成手工杀青,而且是比较厚的铁锅,这样低温杀青,更均匀,更精细。这就需要当地老茶农,比较有经验,唯一的问题是效率一时无法提高。只有增加铁锅。

3、火候的把握

就像手工炒龙井茶一样,普洱茶的温度控制也是需要经验,一般茶农土灶烧的都是木柴,有时火大,有时火小。如果火太大,人手就翻不过来,有的晒青茶就会有糊边。如果温度太低,前面说的炒成半生熟,杀青没有达到效果。后面饼刚出来,感觉草青味重,茶饼放上半年才回到正味上来。

4、清爽度的争论

清爽度和杀青确实有关注,但并不是立即采立即杀青就叫清爽。而是茶叶本身的品质,就像喝刮风寨,有的茶友说很清爽。或许我们称之为喉韵,是感知的结果,而非闻起味的结果。如果光闻茶表面,那烘青茶更香,但这不是清爽,而是工艺的造假。

普洱茶深加工前景广阔


普洱茶深加工前景广阔

自2009年全面走入普洱茶膏行业,张光辉带领他的团队在短短三年内一路高歌猛进,迅速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的五星级酒店和高端商场开设了100余家专卖店和2000多个专柜,拓展云南茶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但他认为,茶膏仅仅是传统普洱茶产业升级的冰山一角,云南茶企更应该将普洱茶丰富的资源及文化底蕴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全面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

滇商观察:近年来,云南普洱茶市场从疯狂到消沉,到趋于理性,也历经市场的考验。随着整个产业的逐渐回暖,外部环境如何?怎样来看待整个产业在新时期下的发展?

张光辉:云南有丰富的茶叶生产历史,在整个种植面积、产量等方面与福建、浙江相比是他们的近20倍。回顾整个产业前几年的大起大落,都是一种不健康的发展模式。如今整个外部大环境的机遇还是不错的,所以云南的茶企更应该在大浪淘沙环境下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专注普洱茶产品的精深加工,全面延伸产业链发展,才能在新的时期下成就云南普洱茶的大市场、大企业、大产业。

滇商观察:普洱茶产业转型升级?您所指的是贡润祥普洱茶膏吗,它也突破了人们对传统普洱茶的沱茶、砖茶、饼茶的固有印象?

张光辉:要实现普洱茶的产业升级,精深加工必不可少。而茶膏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其实普洱茶还有很多价值不为人知,精深加工的市场前景很广阔。比如它的药用价值,通过植物提纯出有效成分后,都是可以进行产业开发并推广的。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本地茶企加入普洱茶的精深加工行列,全面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转型和大变革。

普洱茶产品要有标准

滇商观察:近年来,云南普洱茶也深陷致癌、农残超标等质疑,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张光辉:具体地说,普洱熟茶制作工艺要经过原料的收购、毛茶的初加工、发酵、翻堆、干燥、分筛、拣剔、拼配,和压制、包装与贮运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极强的技术因素。我甚至在茶山上见过有经验的茶农就在自家茶园用一口大锅就做茶。这一制作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制作者是无法控制有害物质的侵袭,无法控制有益菌与有害菌的数量,产品质量就得不到保障,就无法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滇商观察:这样看来,普洱茶膏如何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能否接受市场的长期考验呢?

张光辉:立顿红茶能在全球通卖,根本原因就是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茶饮行业的通用性、普适性。与传统的普洱茶相比,茶膏制作也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就贡润祥的普洱茶膏来说,是肯定能接受市场考验的。因为云南贡润茶业有限公司是普洱茶膏生产标准的制定者,也是云南第一家获得普洱茶膏QS认证的企业。

为完整保留原茶有益物质和原茶活性,公司独家研发出荣获国家专利的创新科技“常温温仿生浸提工艺”,并结合“小分子纳米筛”技术的应用,既完整保留了原茶活性和醇厚香气,又有效截留了原茶中可能存在的漂移农残、微量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所以在此标准下生产出来的茶膏产品品质是有保障的,能全面接受市场的检验。

传统茶文化的重新挖掘

滇商观察:但也有人质疑茶膏简化了普洱茶的冲泡工艺,茶客无法在冲泡过程放松心情品尝佳茗,不利于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与宣扬?

张光辉:普洱茶的冲泡过程确实是一种享受,这种愉悦感是其他东西无法代替的。但如果在出差、旅游、娱乐的过程中谁还会费劲地带上一整套茶具呢?比如高尔夫球赛活动中,选手也不可能在场地边现泡普洱茶吧!

贡润祥普洱茶膏就是打造一款适合不同消费场合的普洱茶:有冲泡条件的时候,可以用块状茶膏享受普洱茶的冲泡乐趣,特别是随着茶膏如丝如缕缓缓晕染开来,就如同一副中国水墨画一样绚丽;在家里还可以购买罐装普洱茶膏,每次定量冲泡,方便又卫生;出差在外,可以携带简易方便的晶体状茶膏,直接用开水一冲就可以直接饮用,每一杯都是一个味道,既有文化内涵又充满乐趣。

滇商观察:这意味着普洱茶膏还是传统茶文化的延续者?

张光辉:每一个产品都有一个品牌故事。在可口可乐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大多数人并不喜欢这一味道,但他代表着一种美国文化。云南的普洱茶膏则更有历史渊源,本身就有自己的品牌文化故事。从字面意义上,普洱茶膏是普洱茶萃取的精华。自古即被茶圣陆羽、宋徽宗等历代茶界大师推崇,并入注《本草纲目拾遗》。普洱茶膏工艺复杂,其工艺几近失传。如今,普洱茶膏再次面向广大消费者,反而是对传统茶文化的一种传承、推广和重新挖掘。贡润祥目前所做的也只是擦去掩盖在普洱茶膏上面的历史尘埃,让更多的后来者、跟随者受益。

品质才是市场竞争力

滇商观察:继去年成为博鳌亚洲论坛唯一指定的茶饮品,贡润祥普洱茶膏今年又受到博鳌亚洲论坛的青睐。在云南的众多茶企当中,贡润祥作为后起之秀,凭什么能代表云南茶企与世界对话呢?

张光辉:作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对话的高层次平台,博鳌亚洲论坛对指定礼品的选定也是非常严格的。首先,安全性、健康性是必需的;其次是要能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最后产品品质要有市场竞争力,还要易于保存。而贡润祥普洱茶膏都能满足上述所有条件,才能在亚洲众多茶企中脱颖而出,并连续两届成为唯一指定茶礼。

未来5年内,贡润祥很有信心继续守住这个擂台,也希望通过博鳌亚洲论坛这一平台将云南普洱茶膏文化发扬光大,进而引领云南普洱茶膏甚至是中国茶膏产业迈向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和时期。

普洱茶的七个方面的独特性


第一:我们普洱茶产区一个优越的独特性,普洱茶的主要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度以南的普洱市,版纳市,临沧等地方,这些都属于南亚热带,属于气候和北热带的类型,日照比较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都在17到22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到1800,那这样的环境对我们的茶叶生长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一千毫米以上的降雨量,是比较适合的。由于这一块的高山水流分布广阔,一般在到1200到1800范为内,属于高海拔地区,土壤中以酸壤和赤褐壤为主,ph酸碱度4到6,适宜茶树的生长。茶树的生长比较适宜的酸碱度范围就在4到6,这为茶叶的生长创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第二:核心资源,我们云南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中心,也确实是茶树原产地的一个核心范围。植物种子资源相对丰富。世界目前研究的话,茶种植物有380余种。云南就有31种,42个类。云南有31种,那就说明云南是比较丰富的。而且我们云南是独有的24个,占了世界茶种的80%以上,那么现在已经发现的野生型、过渡型到栽培型千年以上的古茶树,有30多株。百年以上的古茶树也有20多万亩,经过研究和深入的考量,可能这个面积在逐渐的增多,现在可能有二三十万亩,没有一个具体的统计需要我们去研究。

第三:普洱茶的加工工艺有一个独特性,比其他的五大茶类相比,普洱茶属于黑茶类,加工这块是比较独特的,首先是一个潮水渥堆的过程。也是我们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关键,渥堆也就是所谓的后发酵,那么后发酵的微生物,跟我们的红茶所谓的发酵,为什么概念会不一样呢?红茶的话来讲的话是属于氧化茶,会被茶多酚氧化,氧化以后形成一些色素,茶黄素之类的,普洱的后发酵,他属于真正的发酵,所以这一块呢我们要跟红茶区分开来。那根据发酵或者怎么样,我们的普洱茶又可以分为普洱生茶、普洱熟茶两大类,传统的普洱茶生茶呢其实是云南大叶种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晒干而制成的晒青毛茶,这种传统的制作方法,赋予了我们普洱茶生茶的后续发酵的广阔成长空间。现在的普洱生茶是将晒青毛茶,紧压以后,自然存放,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变成“熟茶”。为了满足市场对普洱茶的要求和需求,可以通过人工后发酵,生产熟茶,那么近代普洱茶熟茶后发酵过程当中需要特定的温湿条件和微生物的参与下完成,所以这种特殊的工艺就是我们云南特有的,也是普洱茶特有的地方特性。

第四:是品质特征的特性,现在喜欢喝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普洱茶的条索肥壮,这是最主要的特点,色泽来讲,普洱熟茶在这块来讲叫红褐,俗称猪肝色。内质来讲是滋味醇厚,汤色为褐红(也称红酒色),陈香显著,叶底红褐的一个特点。那么普洱茶生茶是由大叶种,晒青茶,或普洱散茶,经过高温蒸压塑形而成,外形端正、松紧适宜,规格一致,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橙黄明亮的一个特点,具有独特的花果香,我们的普洱茶有陈香这样一个特点,适合在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在科学合理的条件下可以长期储存,这些品质特征是我们的普洱茶特有的。

第五:形状的独特性,普洱茶有饼茶,柱型的,沱茶,砖茶等等。像我们以前的金瓜贡茶特有的外形,只有普洱茶有这样的一些形状特征,那当然现在随着一些企业的创新,茶叶的外形有了更多的各种各样的形状,但历史上来讲,只有我们普洱茶具有这样的独特的外观形态的独特性。

第六:包装的独特性。云南民族的特点,原始的特点,普洱茶的包装这块是比较传统的,而且普洱茶的大部分外包装这块,分为内包装、外包装,比如说内包装有棉纸,这对后续的存放比较好,棉质的透气性比较好。外包装一般用,笋叶、竹篮,捆扎用竹条、麻绳之类的,这种包装的形成是因为普洱茶的原产地来自的这个少数民族地方,像我们的竹子啊竹笋呀都比较丰富。我们的祖先比较聪明,利用丰富的资源,而且价钱比较廉价。最重要的一点呢,这种包装透气性非常好。但我们也说了,越陈越香。但是陈香后续还要氧化。陈化过程都属于氧化的过程,竹叶包装的透气性比较好。氧化要和氧气接触,所以透气性比较好有利于我们普洱茶后发酵,这样有利于提高普洱茶的品质,就是我们的第六个特点。

第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特有性,云南民族比较多,各种少数民族在长期的饮茶用茶过程当中形成了各自的一种差异比较明显的文化习俗,形成了我们丰富多样性的民族茶文化,比如说我们的布朗族,哈尼族彝族傣族的,少数民族在普洱茶的加工品饮、茶艺及茶具等方面存在诸多的不同。这些生生相关的文化形成了各民族对普洱茶的不同理解,构成了我们个性鲜明的茶文化背景,这是其他茶类不能比拟的。

普洱茶加工:浅谈采用对冲法辨普洱茶优劣


普洱茶加工:浅谈采用对冲法辨普洱茶优劣

近日总有普洱茶友问起对茶质分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针对目前普洱茶部分爱好者采用对冲法选茶,是否简单有效,我想对这个对冲评茶法说一下个人的见解和分析一下利弊,供读者自己思考。

对冲法源于古代的斗茶,最早文字介绍是宋代蔡襄的《茶录》一书,就是专门讲斗茶艺术的著作。对冲,是一种实时斗法,茶的优劣在相同条件下可立马分出胜负,这类评比方法一直延用至今。

目前茶叶评审的办法多用传统法,对冲评审,是基于传统法的冲泡方式下,也即是两款以上的茶叶按相同条件进行泡出茶汤,通过评审人员轮流试喝,按五项因子评茶法从中分出优劣。

传统法:也即是五项因子评茶法,运用110毫升的钟形杯和审评碗,茶量为5g,茶与水之比例为1:22。审评次序: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一般会分冲泡3次,其中头泡2分钟,第二泡3分钟,第三泡5分钟,每次都在未沥出茶汤时,手持审评杯盖,闻其香气。在同一香味类型中,常以第3次冲泡中香气高、滋味浓的为好。

另外,有还有部分地区运用更简便的方法150毫升的审评杯和容量略大于杯的审评碗,冲泡用茶量为3g,茶与水之比为1:50,浸泡5分钟后,次序为:评汤色--闻香气--尝滋味--看叶底。

对冲评审一直有效用于绿茶、青茶、黄茶、红茶、白茶和黑茶(包括普洱茶熟茶),为何适用以上几种,简单地说,以上几类茶都是以即时品茗为目的而产出,成品即饮品,茶性稳定,风格稳定,只需对待进行比较的茶在相同的环境下按相同条件冲泡,然后按色、香、味、型等几个特点就可大致分出胜负,几款茶对冲法,还可以通过后一泡的滋味风韵如压过上一泡茶的滋味风韵,也即算为胜出,斗茶一直让爱茶者乐此不疲。

从以上可看出,茶性稳定、风格稳定的茶品方能进行对冲斗茶,但对于普洱茶的生茶,真的合适吗?

普洱茶的生茶,按目前的茶区区分,有勐海茶区、临沧茶区、思茅茶区、保山茶区、德宏州茶区;按茶树类别分,有野生、大树、小树、基地茶园茶;按茶滋风格分,有苦感重、涩感重、有香扬、有甜顺等等,云南各茶区的茶树因环境不同而茶性万千,无法一一言明。风格不同,茶性不同,每一位喝茶人都会有较主观的喜好,也即有风格偏好,如果待对冲的茶品风格不一样,那也就很难从中分出胜负。所以这是第一个不适合对冲的原因-----不同茶区不同类别的茶品风格不同,因口感主观性,对冲法不能客观辨别。

普洱茶生茶是后发酵茶,也即是动态茶,动态即在较长时期内茶性都不稳定,在存放过程中,因时间的作用下,茶叶进入一个后发酵阶段,时间的不同,存茶环境的不同,茶叶的转化效果也不同,所以茶品如果不是相同年份甚至不是相同季节出品的,或者地域气候及存茶环境有较大差异的,也不能进行有效的对冲评审。这是第二个不适合对冲评茶的因素----不同陈化时间的茶,不同的陈化环境条件下,后发酵效果状态不同,不具备茶性相同对冲条件。

众所周知,普洱茶生茶的优秀茶品,均具备了强烈持久的回甘生津、余韵悠长的特点,这也是普洱茶生茶的优点。通过几年与各地茶友交流经验,用一些方法可以测量出茶的作用力在身体的持久性达到几小时以上,优秀的老生茶更可达到十余小时,(这个结论可从数字评价体系的H图值得出,对此如有异议,有机会可以实践进行,这里不详述)。

如果大家都能理解到优秀的普洱茶生茶有着强烈持久的滋感和余韵悠长,那么,在同一时间段内,按五项因子评茶法斗茶,如何对以上优点进行比较,难道评审一款好的普洱茶,不需顾及普洱茶的最优胜的强烈持久的回甘生津和余韵悠长?只单纯地用色美、香浓、味重、型好来进行主观判断?如果不否认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就应该认同普洱茶的茶质是其转化基础,再加上适当的陈化环境和时间才能有效转化成为一款优秀的普洱茶生茶。如果,对茶的评审只在新茶时的香气、滋味刺激、外型条索等,是否就能有效评选出优秀的普洱茶生茶?动态茶是指什么?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可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如同有着生命力一般。每个爱好者都会观察到,普洱茶新生茶的香味是最容易变化的,几年后,再也找不到新茶时的香味,口感刺激性也一样,无论什么类的茶,在时间的作用下,所有新茶时的口腔刺激性都会减弱甚至消失。在老茶中,还能找到新茶时的香气和滋味吗?再也不能。这就是动态的特殊的普洱茶生茶。

如果在同一时间段内的对冲评审中,两款茶或几款茶同时开汤后,每一款茶的茶性持久力在身体会留存较长时间,不同的茶品的作用力在嘴腔和身体里交叠作用,互相影响下,感官自然会出现混淆,回甘的强度是现喝的还是之前的?持续的生津感是第一款还是第二款或者是第三款的?茶的余韵是哪一款的就更谈不上了,以上的感觉谁优谁劣能有效分出吗,不能,因为茶叶的浸出物在相近的时间内都在身体里。这就是普洱茶生茶第三种不能进行对冲辨别优劣的原因------优点因为同时交叠混淆一起,不能有效区分。

只有茶质差异较大的茶,可以有效地进行对冲辨别,通过对冲,把很好的茶和很差的茶立马区分,但是如果是比较好和好的进行实时对冲,这就是会产生很多漏失的地方,不能有效辨别。

假设老班章和易武麻黑这两款目前红火的古纯茶,茶质基础一致并具备相同转化能力,老班章的茶汤和易武麻黑的茶汤放在一起时,先喝老班章,那易武滋味就会淡薄无味,易武输;先喝易武再喝老班章,老班章茶味浓郁盖过易武,也是压倒性地胜出,在实时对冲中,茶力刺激性强的总是胜方。正确吗?如果它俩同条件下陈化了十年,它们的区别也只是风格区别而不是品质区别。

题外话:近十年来,云南及各地都有大量的对普洱茶生茶进行评比活动,特别是云南省,从各大茶厂,名优茶号里的抽选茶品进行现场评比,选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金奖、银奖、铜奖,几年后的今天,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手里,有没有这类金奖银奖茶,这些茶转化了几年后,还有多少款能在品感上获得心目中的金奖和银奖,如果不能,为什么?当初的评比是否忽视了普洱茶的后转化能力。这里不是在批判一些评审专家和什么名人名嘴,这里只想提问一句:按绿茶的评审法进行对冲去辨别普洱茶优劣,是否正确?如果认同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对冲法对茶的断定,是否能起到确定其为转化基础的作用,还有,这几年内,易武茶鲜见能在各茶区茶品中斗茶胜出,是否新茶时柔顺的易武茶在斗茶中,色、香、味、型总逊色于漂亮浓郁的勐库茶?茶友们看到这里,笑笑过了。

同台对冲辨普茶,是否存在问题,读者自己思考。究竟如何才是最有效的细辨茶质,这里不表,有缘共同探讨。

2011年4月24凌晨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茶独特的传统加工》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的茶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