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现状】

漫话茶席美之一:起源、定义和现状

关于茶席起源,古今中外,从来就没有纠结。也就是说茶席源于我国唐朝的事实,算得上是茶道中最肯定的事实了。大唐盛世,四方来朝,威仪天下。茶,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由一群出世山林的诗僧与遁世山水间的雅士,开始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悟道与升华,从而形成了以茶礼、茶道、茶艺为特色的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

关于茶席概念的表述,可能是因为近代中国饱经沧桑、无暇静心喝茶的历史缘故,在茶席设计方面,一直没有出现权威人士,也就没有形成一言九鼎的权威定义了。于是乎,对于茶席的描述存在很多种文字版本,视野角度不同,但内容大体一直。我更喜欢以美学的角度来表述:茶席,是人、茶、器、物、境共存的茶事美学空间,意在品茗,旨在静心,是茶道存在的方式。

在我看来,没有权威当道不失为一件好事。至少对有思想的茶人而言,可以天马行空地实践和体验是件幸福的事。茶席美从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去刻意渲染。多元化载体的特性,赋予了茶席美除普遍美之外更多的个人情绪感受。不同的美学素养,不同的教育背景,乃至不同的欣赏角度会折射出不同的美感特征。正是茶席美这种浓郁的个性化情绪,赋予了茶席美幽静多感的思绪变化。

印象中,国人爱茶、品茶、分享茶的热情始终是全世界之最的,但对于茶席美的发声多来自日本人和台湾人。难怪中国茶史学者朱自振先生直指,国人茶道之名实际上是“有道无学”,只存在事实的茶道。我很懂朱自振先生的情绪,他不过是期待国人肯如唐人一般将茶道发扬光大,不愿意看到仿佛茶席的风光只有外国人在宣泄。

我倒不愿意如朱自振先生般悲观。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事实茶道”才是当年山水雅士们的初衷。同样的“茶道”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叙事与情境,这正是茶道的多元演绎。唐代皎然所言“茶道”,似指饮茶的幽趣和奥妙。封演所指的茶道,主要形容饮茶或讲究饮茶的风气。明清“茶道”一词,系有关采茶、藏茶、烹茶,由生产、品味到收藏一贯全程的精妙。茶道尚且会因时而变,茶席美也应该与时俱进才好。

当然,我们得承认日本人的专注和执着。对于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唐风宋遗,日本茶道也最讲究。可惜我并不欣赏,应该是我不肯用心去理解的缘故。我不大相信一个不肯反省的民族会真正懂得我们祖先的思绪。他们不过是深谙中国的茶道寂静之法,他们更注重于茶席的形式和让自己安静下来的背景,为此他们不惜以宗教的高度神圣化所有的细节。这些看起来服务于茶的细节,其实并不可能提升茶的口感与体感高度。或许他们的目标不在茶,更在于一个让自己内心平息下来的仪式。而最容易让人内心平息的方式莫过于演绎中国的茶席美了。

台湾人对茶的喜爱,应该跟当年蒋公将当时众多国学大家带进台湾的历史背景有关。他们爱茶的情结和渊源跟国人无异。因为茶叶资源无法跟大陆相提并论,相比起大陆茶人,他们更用心;因为他们毕竟也是华夏子孙,相比于日本人,他们更关注于茶本身。

我常想,如果中国的茶事可以多吸引些美学、心理学、哲学、理学、乃至工程学方面的人士,等他们成为了中国的茶人,或许会给散落在民间的、处于无序状态的茶席美标定一个高度,注入一股力量,营造一个氛围。

我知道,随着人口老龄化结构的变化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这种可能正在慢慢实现。如茶香氤氲,寂静有序。

(《茶席美漫话之二》内容预告:茶席美的本意)

《漫话茶席美》文序:这次着笔于茶席美,虽有匆忙而不够夯实之感,且文章的认知纯属我个人的心绪,但也算得上兴致所及。笔者打算以连载的方式慢慢铺成开来,每篇的结尾会预告下一篇的内容。同时欢迎有共同爱好的茶友们踊跃投稿!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漫话茶席美之一:起源、定义和现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现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