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白茶与普洱茶】

普洱茶的"春秋"与"战国时代"

普洱茶的春秋时期已过,战国时期已经来临。传统意义上的厂家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在我看来,普洱茶生产企业,不一定要在云南境内,普洱茶的生产者如果思维还停在紧压、拼配、纯料上,未来的路将越走越窄。

那么作为陈年普洱茶推广地的香港人,他们对普洱茶的看法又是如何的呢?在香港茶人陈淦邦先生《专访茗香茶庄负责人陈德及陈政建先生》一文中,有写到“陈德先生指出,在一九六零年代茶叶罐上写的所谓普洱茶,其实只是广西六堡茶,酒楼如是,茶庄门市亦如是,因为当年云南根本没有自主出口茶叶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1960年至1970年期间印尼茶、泰国茶、北越茶、缅甸茶相继供应,这些茶以船运来香港,解决了茶楼用茶的问题“在这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香港人喝普洱的情况大致如下:普洱由酒楼或者茶庄存旧,放到适合品饮的阶段,大量拆散,并进行重新拼配。在过去,由于“云南青”的珍贵和滋味更佳,并难以搞到,茶庄只是把旧云南茶饼拆散后,拼入经过人工发酵的越南青、缅甸青、泰国青中,作为普洱”药引“。可见,普洱茶,到了香港后,由于历史原因和当地习惯,喝着喝这就变成了云南青、北越青、泰国青等的混合定义了。当然,目前,由于云南茶青,茶饼出口到香港已经十分方便,所以除去越南青外,大多数边境青已经推出历史舞台。但当今在许多香港老茶铺店上摆卖的老普洱散茶,其实里面有许多越南青的原料。

通过上述可见,普洱茶从明清时候的凭地域命名到了当前强调后发酵工艺来定义,在跨越几百年后,关于什么是普洱茶,已经有了完全不同的指定。在明清,关于普洱只是由云南普洱府贩运过来的云南晒青,喝法大致和现今的绿茶相差无几,后发酵并未得到特别强调。到了近代的香港、台湾、广东以云南青陈旧后才方大量饮用的喝法迅速蔓延到云南在内的全国后,普洱茶到底如何准确定义才有了现实必要。

我们再回到赵龙飞教授的普洱茶定义中,可以发现,经过经潮水、渥堆、陈化及干燥工艺工序等再加工而成的后发酵茶才为真正意义的普洱。可见,熟茶已经是完全意义的普洱茶。熟茶的出现,无非是为了简化普洱生茶自然陈化工序,或者说通过人为的工艺极大的缩短生普后天发酵过程。所以熟茶的大量出现,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强调了当下的普洱茶消费是基于“汤色栗红明亮,散发独特陈香,叶底褐红色,滋味醇厚回甜这些特征”的,熟茶工艺其实也就是朝着这几个特征为目的设定的,它的最终追求和自然存放的生普一样,无非就是大量缩短了时间而已。

我们再回到普洱茶两个需求概念中重进行探讨。普洱茶为何需要设定消费的两个需求定义呢!它设定的意义在哪里?

首先,在目前大量普洱茶厂生产的产品种类中,晒青(普洱生茶)的量要占绝大部分,这些才出厂后的产品,并不具备作为普洱茶特征中汤色栗红明亮,散发独特陈香,叶底褐红色,滋味醇厚回甜,和:甘、醇、顺、滑、活、厚、浆。而这些要素和普洱茶自然陈化需要长期时间是分不开的,由此可以判定生茶出厂后,并不具备作为普洱茶成熟产品的特征,或者说不能称之为建立在大量品饮基础定义概念上的普洱茶。这些茶不论自然存放也好,人为入仓也好,尚需较常时间才适合推出市场。当然这部分产品刚生产出厂之初并不适合大量进入消费品饮需求为目的的终端市场。

而前几年,晒青新茶在市场上被趋之若鹜又是为什么呢?是说明大量消费者在饮用生茶而供不应求吗?实际上是否如此,假若不是,这么大的需求由何原因产生呢?我们奔走很多城市得出的结论是,普洱茶虽然在概念上很热,但实际消费大大落后绿茶和铁观音。也就是真正被消耗掉的量要小于绿茶和铁观音。但实际上的产量,普洱茶却远远大于铁观音。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云南省生产普洱茶9800吨,2004年达到2万吨,2005年为5.2万吨,2006年达8万吨,2007年9.9万吨。而2007年安溪铁观音产量为5.2万吨。

由上述资料可见。实际调查中,在消费群体数量中,和实际消耗量中,铁观音的品饮消耗量目前暂时还是大于普洱茶品饮消耗量。但以产量统计,普洱茶的需求量却远大于铁观音的需求。为何出现这样的矛盾,皆因为铁观音以新茶消费为主,每年产量大部分在当年消耗。铁观音的当年产量基本等同当年消耗量。而普洱茶却远非这样的情况。大量普洱茶当年并没有被消耗,而被放进仓库进行陈化,或者曰为再生产。只有少量当年生产的普洱茶被当年消耗掉。这里熟茶居多。同时大量当年以前的普洱茶产品进入终端市场被消耗掉。我们因此可以看到,除却熟茶以为,大量被消耗的普洱生茶以当年的少,历年加起来的要多,这就是普洱茶在消耗撒个与其他茶不同之处。为何?前面关于普洱茶的概念解释过程中已经可以给出了原因。

同时,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在品饮消费市场以外有大量资金愿意投入普洱茶领域,以摆放或者陈化为目的。这些投资行为无非是建立在过去存量相对较少和对未来普洱消费充满乐观而产生的。我们有必要把这样的市场行为和真正品饮行为区分开。这就是普洱茶两个需求概念产生的理论基础。

延伸阅读

12亿神秘资本布局勐海,云南普洱茶或迎来“战国时代”


12亿神秘资本布局勐海,云南普洱茶或迎来“战国时代”

日前记者获悉已有12亿神秘资金已经进入云南勐海—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为2014年普洱茶大战备下了“丰厚粮草”。中国著名茶叶营销专家谢付亮称:“中国普洱茶市场混乱,很多产品盛名之下,其实不值那个价,在资本的驱动下,2014年中国普洱茶必然会淘汰一些品质不好价格虚高的普洱茶企,品质好的茶叶受到资金追捧,越陈越香,好的普洱茶就是可以喝的古董,具有非常大的升值空间。”据了解民间茶友一般投资收藏普洱,收藏选择的都是数量有限的山头茶古树茶,一些资本在收购一些山头茶,已经开始不计成本。2013年,古树茶正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度走进普通人的视野,成为当下最值钱、也是涨速最快的“树叶”。目前国内普洱茶企大大小小有数千家,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普洱茶企业如大益、下关、中茶、陈升号、福今、合和昌、柏联、雨林古茶坊、今大福等。“至于这12亿资金是投在一家茶企还是组合投资还有待观察,普洱茶新锐力量想要要想后来居上,必须在高品质和产品差异化方面细分市场,需要高的品质差异化细分市场,个人觉得这是新资本想在高端普洱茶市场分一杯羹。”一直研究普洱茶市场的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周帆如是说。据记者了解,在勐海原生态、高品质的普洱古茶树毛料非常稀缺“价格高起”,如果产品品质不好的普洱茶企业肯定会被市场淘汰,在国内某知名投行的肖先生透露,12亿神秘资本或来自杭州某上市公司,该集团掌门人对普洱茶情有独钟,他可能在电商版图外进军高端普洱茶,以原生态、古树、春茶、手工为制茶理念的普洱茶高端品牌,将打造“奢侈级”的高端普洱茶供朋友圈限量收藏,无独有偶记者在勐海县城发现一栋15层的大楼叫“高顶大厦”,据业界人士透露,高顶古茶是2013年9月份刚成立的一家专做高端古树茶的普洱企业,虽然刚成立,但却已经得到许多茶人的关注与追捧,不知是否与神秘资本有关,广州资深茶友王先生说,2014年的普洱茶市场将呈现普洱茶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

“后消费时代”的普洱茶


“后消费时代”的普洱茶前些天与一个朋友聊天,他说以前茶商卖茶都叫“订购会”,现在叫“茶会”,可不少茶商抱怨,自从叫“茶会”以后,茶叶就不好卖了。这位朋友一针见血回复:“市场不好,叫什么都不好卖,还不如搞点茶会显得雅一点。”细细思量,真的是这样吗?当前普洱茶的市场确实不如前两年热络,也不如过去赚钱快了,也许与当前经济形势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我们试着从更深的层面去观察,从消费心理的角度去思考,或许普洱茶的“后消费时代”已经悄然来临,而茶商们的营销思维还未跟上。

普洱茶的传统营销思维是基于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质所带来的陈化空间和升值空间,以及普洱茶的健康功效与生态价值。然而在“后消费时代”里,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出更加的多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科技进步带来生产能力极大提升,商品的种类极大丰富,商业消费早已脱离纯商品竞争阶段,商品的主要功能在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之外,非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普洱茶的复兴时间虽然不过10多年,但是因为它出现在对的时间、对的环境,所以哪怕经历过2007年的重创,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迎来新的热潮。发展至今,我们可以看到,普洱茶在传统的品饮需求和收藏投资需求之外,又增加了一种非物质性的需求,这也正暗合了“后消费时代”下消费者重视体验式消费、个性化消费、愉悦性消费的心理。

体验式消费要求商家重视顾客的情商,关注顾客购买行为发生全过程中的非真实购买需求,顾客所关注的不只是品牌或产品本身的单方面的物化的价值,更多的时候,需要以超出顾客现实的既有想象,开创并传递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以此建构顾客全新的生活体验。普洱茶可以成为多种生活方式的外化,而如何将普洱茶渗透在各种生活体验中,是“后消费时代”普洱茶营销需要思考的重点。

“后消费时代”是一个个性化经济时代,社会越是发达,物质越是丰富,社会里的个人价值观念就越是表现为个性的,而对商品的需求也越与众不同。这几年普洱茶山头茶概念的兴起,由此带来的无数小微企业开始展现活力,手工制茶坊的复兴,都是个性化消费需求的产物。所以,未来小微企业依然需要“小而美”,而不靠做大做强,才能维持稳定的、有个性化需求的客户。

现代人愈来愈重视健康,“后消费时代”的消费者对产品的内涵有了新的要求——不仅仅重视“身体”健康,而且讲求身、心、灵的健全。这样的价值观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消费者内心深处对一种内涵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体验更精彩、心灵更愉悦的生活的渴望。普洱茶本身的所带来的形式之美,带来了在消费领域中茶席、茶空间的精致化、茶人服的流行等等;而云南普洱茶山的原生态环境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吸引了茶山旅行者的纷至沓来,这些都是愉悦性消费需求的表现,而这种在普洱茶上的消费需求仍待更多的表现形式。

普洱茶的“后消费时代”已经来临,您做好准备了吗?

普洱茶的“互联网+”时代


普洱茶的“互联网+”时代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所谓的“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这样“互联网+”的例子绝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比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的红娘+互联网有了世纪佳缘,传统交通+互联网有了滴滴打车。“互联网+”是一种资源的全面整合,它对传统产业不是颠覆,而是换代升级。

那么,“互联网+”与普洱茶有什么关系呢?普洱茶是不折不扣的传统产业,“互联网+”将会是普洱茶产业换代升级的一条重要路径。也许很多人会认为,不就是在网上卖普洱茶吗?事情真的那么简单吗?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在全国茶叶市场普遍下滑的环境下,普洱茶却逆势上扬,尤其是在电商领域,据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介绍,去年,云南的普洱茶网络销售达到了15亿,其中云南的普洱茶商家卖了10个亿,普洱茶的电商确实演绎了无数的草根创富神话。

这是个“变则通,不变则壅”的时代,成功商业模式的寿命变得越来越多,任何行业都需要不断调整步伐。以我们所见,最近一年以来,普洱茶的电商也大多走向了转型之路,逐渐摆脱混乱、劣质、打价格战的时代。本期的“独家关注”《普洱茶互联网思维》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了普洱茶的电商,2011年2月刊,我们曾做过《普洱淘》的专题,那时的普洱茶电商还犹如新生事物。时隔4年,我们曾经关注过的电商企业,如今大多已经华丽转身了——有的开始控制源头,涉足茶叶的全产业链模式;有的开始深耕产品品牌;有的成为普洱茶行业互联网方案解决商;有的在构建普洱茶的大电商平台;有的正在试水普洱茶的O2O经营模式……但无论如何转型,都是在实现资源的全面整合,也都离不开互联网思维,可以窥见“互联网+”时代的大门已经为普洱茶行业开启。

4月15日的消息,大益集团成立以“定义互联网+时代茶生活,打造全球第一茶人聚合平台”为宗旨的北京益友会科技有限公司,全面开启普洱茶行业的O2O模式。这一事件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喜忧参半吧。我们暂时不做过多评论,至少作为普洱茶行业的龙头企业,敢于大胆尝试新的商业模式,都是值得鼓励的。李克强不是说了嘛:“‘互联网+’未知远大于已知,未来空间无限。”

普洱茶标准缺失的时代博弈现象


普洱茶标准缺失的时代博弈现象

2014年已经过去了好大一截,所谓的春茶市场也开始慢慢的露出了萌芽。春茶上市之前略显闲暇,无聊之余,对某些特定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恍然间发现很多个在这个标准缺失的时代普洱茶博弈的案例。案例如下:1、去年年底在某茶博会上一茶商将一标价8000元的茶最终以80元的价格卖掉。2、寿光的刘先生花1000元钱买了5块普洱茶,春节时用来招待亲朋好友,之后他把其中一块普洱茶送给了好朋友。朋友无意中用手机在普洱茶外包装的二维码上扫过后,却发现这块普洱茶的价格仅为25元。当我看到这两个例子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行业标准的缺失。回头过来看外界的评论,还有人破天荒的怀疑普洱茶的价值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存在很久了的话题,普洱茶真的能值那么多钱吗?在我看来这种问题不值得回答,因为我会觉得这种人一点都不懂茶,不懂茶的人你如果跟他讲普洱茶的价值问题那就是对牛弹琴。说的重了一点,其实道理还是一样的,对于产品来说,有的不仅是使用价值,还有外带的额外效应以及精神需求。再来说说普洱茶的价值体系,对现在的市场来说,普洱茶的价值体系确实混乱,毕竟普洱茶还是处于襁褓的孩子,需要在外部资本资金的搀扶下缓缓移动,不过如果外部动力太大,会对这个孩子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在中国来说,对于一个行业如果没有政府的参与,要想有多进步真的很难。不过好消息是从去年年底开始国家开始参入标准修订和市场推广以及行业维护上来,这至少说明着茶行业开始有起色了。在当前这局势来说,中国普洱茶行业的标准和市场价值体系确实存在这很大的漏洞,这对处于襁褓的普洱茶行业来说就是痢疾,如果不能治好,真的会要命。现在行业内普遍的现象是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标准,比如古树茶的定义标准:有的地区是200年以上才算,有的是300年以上才算,文件形式的只有《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明确界定保护范围和对象:即自治州行政区域内野生型茶树和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栽培型茶树。说到古树茶的定义,不得不提2013年全云南的古茶树资源普查统计。古树: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即为古树,并分三级保护。树龄500年以上的,定为国家一级古树;树龄在300年至499年的,定为国家二级古树;树龄在100年至299年,定为国家三级古树。。古树树龄测定有不少方法,包括年轮测定鉴定法(钻孔,砍树)、碳14精确测定法、胸径测量推算树龄法、访谈调查估测法、文献追踪调查法、实地勘测调查法等。年轮测定鉴定法和碳14精确测定法的结果相对准确,但均要从树干上取样实验,对古树生长百害无一利。一般都只会采用估测方法,目测云南古树茶主要涉及访谈调查估测法和实地勘测调查法两种,但测定的树龄都存在误差。传统和物理的测定茶树年龄都有利弊,而目前最先进的无损伤鉴定树龄基因分析法对于古茶树来说还很遥远,也许未来能用上。“采集树叶样本,用锡纸包裹并用液氮封存,回到实验室提取基因。树龄信息会在树叶基因中有所体现,后期实验将通过对基因链长短、基因排序等领域的研究和分析,建立某个树种的树龄基因模型和曲线。也就是说,此后判断该树种树龄时,只要将树叶的基因数据代入模型,便可知道较为准确的树龄。标准都没有跟上时代的进步,导致很多标准无法适应现在的市场关系。除此以外,更多的是很多小型的茶企在标准这方面没有跟上最新的国际标准,导致茶叶质量方面的不被认可或者流窜到行业市场扰乱价格体系,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归根结底来说还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市场价值体系,正是因为没有形成统一,才导致各地茶行业发展不均和市场混乱等问题。要想真正的解决市场混乱等问题就必须对标准进行同意、对市场价值体系进行透明和明确化。行走在普洱茶行业成长前进的路上,我们需要好好的呵护她,看守她,让她越走越远。

故事时代下,普洱茶消费的前提


故事时代下,普洱茶消费的前提

随着接触普洱茶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这个行业的卖方很会讲故事,有些只是在产品宣传上造概念、讲文化、说背景等,这都无可厚非。更有甚者,将消费者进行品饮体验时的不好感受都归咎于消费者本人,比如:我怎么觉得我喝了茶之后舌头发麻呀?

可能你本身寒气比较重吧!寒气较重会影响……

只能说碰见这样的卖方,还是果断离开吧。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讲故事了,而是进了一家“诊所”呀。许多人刚喝普洱茶时,会觉得普洱茶很遥远,因为它五花八门的“包装”。这个包装可能只是肉眼可见的绵纸包装,不同品牌、不同产品绵纸包装上的图案,包含的元素都不一样;也有可能是“文字包装”,卖方会用不同的文字,组成不同故事、文化、背景等,将之捆绑在产品销售上。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有时候茶品本身并不重要,谁的故事更好,更能吸引人才重要。于是不同的产品有着不同的故事,故事多了,消费者就像是走进一本故事百科全书,长此以往这难道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诚然普洱茶是一片叶子,也是一种文化,当这片叶子穿上文化的外衣后会更加有利于销售,因此在销售过程中,包装产品本身并没有错,现在市场上没有一款茶是不需要经过包装的。但过分夸大“包装”的比重,强调茶品背后的“故事”强过它本身的口感时,是否有些舍本逐末、欲盖弥彰?最后消费者拿到一款茶:嗯,包装不错,吸引人。拿到另一款:嗯,这个“故事也不错”。结果一喝,两个茶的口感没什么区别,甚至原料都是一样。试问,这是在卖茶?还是在卖故事?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没办法决定一款产品的“故事”成分该占多少?因为我们不是产品的生产者,但我们能做到坚持自己的购物前提——口感体验。与其辨不清故事真伪,为选择谁而纠结,还不如坚持适口为珍,如果你觉得这款茶给你不愉悦的体验,那就果断放弃。

当然,有些茶因为自身工艺、仓储等原因,可能造成它短期内口感并不是很好或最佳,需要时间的力量,如果你有时间去等待去验证,那你可以尝试购入一两饼,看看是否后期转化真的如此,而且这也算品茶路上的一种乐趣。但是懒惰是人的天性,大部分人是没有时间与条件去等待这个验证的过程,也许当时是抱着试试的想法购买了,然后回家一放可能就忘记,浪费了钱财不说,也占了地方。与其以后懊恼,还不如遵从自己当初的感受,不好喝就不买,不要听着卖方的“故事”而忘记你的口腔感受,还是坚持适口为珍,追求茶叶的品饮属性。

当把茶叶的品饮属性作为自己消费选择时的首要条件时,你就会觉得,其实喝茶这件事真的很简单。一个人时,舒适的口感愉悦了你自己;一群人时,这种口感愉悦了周围人。而且你可以置一方小茶席,或者入手一个简易的飘逸杯,也可以用水杯泡上几根,没人说过,普洱茶必须在茶台上泡。你选择什么样的冲泡方式,都是你的自由。以这种简单、轻松的方式对待普洱茶时,于消费者而言,它可能不再离生活很遥远;于市场而言,可能这种方式才是它最理想的发展方式。试想一下当消费者与卖方以这种简单心态对待普洱茶时,普洱茶是否不再那么复杂?消费者不用面对五花八门的“包装”而左右为难,只要自己适口就好;对卖方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督促,因为当你再拿故事、文化等来试图为此款茶加“筹码”,抑或试图掩盖它的缺点时,你会发现这种手段已经失效,取而代之的是,如果你的茶真的品质很好,不用你费尽心机去“包装”,它的品质就是你最亮眼的“包装”。

方一知:茶话普洱茶的大盘时代


方一知:茶话普洱茶的大盘时代

所谓茶话,就是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下,一边喝茶,一边与友人对话。方一知所尊敬的一位前辈称之“茶聊”,漫谈式聊天,更显得一份自然、一份自在。茶企外脑的工作特点之一,便呈现为茶聊——与茶界、投资界、媒体及社会各路朋友,因茶而聚,谈天、说地、聊茶。而近期大家的话题,不约而同地谈及大环境的影响与行业周期性洗牌。也许是外脑职业的敏感性使然,方一知意识到未来三五年,普洱茶行业要走进一个“大盘时代”。

来自原产地的茶企老总,与从销区飞来昆明的茶叶经销商,汇总了2018年颇为诡异的现象:某些产区的古树茶原料上涨了50%,而某些销区的市场销量下滑了50%;勐海、易武等茶区,投资二千万左右的茶厂、茶庄园纷纷大兴土建,而县城的茶城和昆明的专业市场却是门前冷落茶客稀;等客上门的茶商一声叹息生意不好做呀,忽然传来某商家出售高价老茶的消息。逢八之年,普洱茶世界悄悄发生了许多的变异,两极分化尤为突出。

与投资公司的总裁交流,目前投资普洱茶的门槛大大提高,数亿投资或许在2013年拔得头筹,五年后情况变了,几十亿的上市公司甚至上百亿背景的财团,都在紧锣密鼓的布局普洱茶产业链。或者没有找到切入点,尚未发力市场,或者正加快推进速度,早晚一日会在普洱茶正面战场上取得突破。普洱茶企业满天星的局面,将要彻底改变。现金流吃紧的茶叶实体,因撑不下去而一个个倒掉。将来小而美的茶企还是会有生存空间,难过的是那些不大不小的中型茶厂,以及成本高昂的二线茶企。

2018、2019年,将是普洱茶行业产生又一次巨变的关键节点。

虽然主题不太轻松,气氛倒是欢乐而有趣的。我们畅谈行业趋势,屈指历数茶界做得优秀的标杆茶企。与诸位企业首脑的头脑碰撞,深度涉及了若干话题:关于平台,关于运营,关于模式,关于策略,关于转型,关于竞争等等。现将主要观点及其外脑思考整理如下。

(一)

方一知与某茶厂董事长一起探讨,基础生产平台建设成熟之后,运营下一步怎么搞?

该茶厂抢得普洱茶的第一波先机,2004年在勐海建厂。茶厂董事长深谙普洱茶的商业本质,一手主抓熟茶发酵,保证生产加工常年不断;一手抓原料的低买高卖,靠地缘优势赚上游的钱。几万元起步,而今资产上亿,10年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然而时势变了。2006年,投资千万的茶厂是普洱茶舞台的明星,大客户、走大货,好不风光。2013年,投资上亿的茶庄园和古树茶,变成明星、主角,站在聚光灯下,让吃瓜群众好一番羡慕。随着年份茶与仓储陈化的被认知,原料、工艺、仓储,普洱茶价值链纵向打通。普洱茶行业步入整合期。茶厂开始被经销商绕开走,古树茶的明星光环不再耀眼,金融资本已契入普洱茶内部,推动着普洱茶产业链的深度整合。该茶厂董事长说:“过去市场不好,我们会等等看,现在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我们必须自建运营团队,到市场中去为自有产品找出口”。

这里岔开一笔。为什么很多小微茶企和创业实体赚不到钱,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找对立足点,没有搭建真正能够立住脚跟、提供稳定现金流的生产基础平台。忽而做勐海茶,忽而做易武茶,忽而做临沧茶,就是不知道茶事业的根基建在哪里。偌大的云南普洱茶三大茶区,你没有发现自己的原料领地和产品特区,根本挖掘不到产品的利润空间,也就走不出令人困顿的生存期。

该茶厂董事长前10年赚到了普洱茶的第一桶金,早已无生存之忧,他探讨的是未来10年、20年,运营平台怎么搭建,组织架构、营销模式、经理人激励、团队管理等等,如何构成一个循环运转的系统。

以茶厂为圆心的年代成为过去式,茶厂利益导向和产品思维,让渡与用户导向、市场为中心。如何进行服务升级?如何创新终端销售模式?看来,生产型茶企必须要迈出这一步了,从原产地的茶厂走出去,广招人才建立运营中心。不然,便沦为代工厂、加工点,最终走向相对封闭、没有人才流动的家族式茶企。

(二)

某茶企掌门人向方一知诉说了心中的烦恼:因为错过了跨越式发展的机会,这两年的销售不温不火。有心从目前的困境突围,可企业缺少市场推广的资金。问有没有办法破这个局?

普洱茶行业的格局变了。从前会与同类茶厂比,琢磨他们做事的套路,可以说长论短;如今进入茶界的大资本越来越多,茶企竞争上升到产业链整体竞争的层面,自然和行业大鳄不在一个重量级上,怎么比呀?游戏规则变了,小微茶企只能自己与自己比,努力奋斗今胜昔!但空喊口号没有用,关键在盈利模式的优化与升级。

未来五年,普洱茶产品的标准化,包括仓储标准化,会建立公认的行业规范,这预示着普洱茶将告别初级阶段,进阶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此之前,品质体验仍是普洱茶产品力时代的核心,产品模式依然是普洱茶企业的核心盈利模式。赚产品的钱,赚产品创新的钱,赚品类创新的钱,仍有大把的操作空间。

方一知担任茶企外脑的10几年中,提炼出了通过产品模式的创新,为茶企业赚取利润的几种范式。其中也存在规律与套路。举例说,某茶企要推广晒红。如果直来直去推晒红的概念,那是为整个茶行业做好事。你要搞清楚,你们企业的晒红是什么?要发掘和创造超级IP,要塑造拥有企业知识产权,自带流量、超高人气的明星产品。这是其一;其二,营造体验空间,打造战略营销道具;其三,市场推广的艺术,引爆点、持续性、节奏感。操盘者要把握市场推进过程中的节奏感,时间的火候、推广的力度、节点把握的分寸感,不然策划方案写得再明白,操作结果事倍功半。

企业超级IP的设计与孵化,产品品牌的诞生和推广,务必保持连续性,切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为什么?起初它表现为一个小小的创意点,就像幼苗一样脆弱。你要浇水施肥、赞美表扬,从而蜕变为一个盈利点。而从一个盈利点壮大成一个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的盈利模式,还要渠道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等等为之配套,为之保驾护航。一个企业的产品盈利模式不是一天形成的,它由一个小小的盈利点经过放大而成型的;倘若没有常年不懈的持续优化和市场策略的灵活调整,盈利模式也是难以成活的。

我们要看到,普洱茶的产业整合,不完全针对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同样,大资本、大投入,其投资回报,也不仅仅考虑单一的产品利润,单一的产品模式。产品利润、资产利润、资本利润,甚至一个卓越企业的最高利润——组织利润,将被一体化统筹考虑。这样一来,普洱茶的盘子玩大了。如是三五年后,普洱茶企业的体量、规模,将远远大于茶厂鼎盛的时期,古树茶走红的时期。引用房地产语言表述,茶厂是小盘,茶庄园是小盘,而不远的将来,正向我们走近的,则是普洱茶的大盘时代。

(三)

方一知近期接触的茶厂、投资机构、上市公司的老板群体,几乎不约而同说的一句话:“下一盘大棋”。

尽管他们的起点不一样,来路不一样,资源、资金和实力也不在一个等级,但并不影响各自怀着一颗大心。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尽管经济下行、市场低谷,而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绝不是一味的消极等待,而是站在现在看未来,主动布局。方一知谓之“经营逆境”。因为逆境为我们腾出了时间,正好是布局运子、就势转型的恰当机会。只是这个转型是“拐大弯”。少则两三年,多则三五年。

新茶网从架构至面世,用了三年时间。新茶网创始人付颖讲,他们有一个5人的核心团队,三年专注于这一件事情。近两年茶叶电商业绩大幅萎缩,扛不住的纷纷关门停业。而茶叶电商从业者大多年轻,大多思维活跃,肯定设想过打提前量,提早谋划市场突围之路吧?

破局之道,有的是智造产品磨具,有的是打造体验平台,有的是创造新的业务系统,有的是产业链的整合与重组。所以大喝一声,你的产品模式是什么?你的价值平台是什么?你的突围方向在何方?你的创新之路在哪里?!无论选择产品的端口,还是对接平台的端口,抑或打造吸引客流的战略营销道具,都要从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尤其是小微茶企,应遵循“稳中求进”的发展模式,“守正出奇”的运营策略。

方一知20年的外脑实践经验是,如果只听从企业首脑一面的豪言壮语,有可能开错药方、下错药。人性的奥妙在于,很多老板的小农经济心态与枭雄气质融为一体,雄心勃勃的情怀是一回事,实际操作时的斤斤计较又是一回事。其做事的习性,其经历与格局,都会影响项目的进程。企业首脑果决,推进速度会快;小老板舍不得金钱的投入,会在思疑不决、试错和纠偏之间,花费大量的无效时间。更多的情况下,老板踢过来的是假球——畅谈构想时激情澎湃,但真要付诸实施却是无能为力的。企业大夫,能不慎乎?一定要量体裁衣,智造适合该企业的实战型实用方案。

平心而论,对于草根创业者,逆境是常态。失败是普通人的常态,困境是老板的常态,生意清谈是市场的常态。方一知有个不成熟的划分法,以此区别我们面前的老板群体。大致三类:一千万;一个亿;五个亿以上。做到一千万,突破生死线。做不到一千万,就很难预留出一定比例的市场推广费用。做不到一千万,多半会在逆境中挣扎。而做到一个亿,则上了一个层次,登高望远,境界与视野浑然有别。五个亿以上,十几亿、数十亿,一直做到行业之巅,你便拥有了充分的话语权,拥有了制定行业标准和市场规则的权利。

其实茶企业无论大小,背后的参照系是一样的,即市场与销售。产品、平台、营销、服务等等一切动作,都是为了从传统市场突围,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切割市场,细分市场。通过创造新的细分市场,争夺细分市场的第一,最终切割一块属于自己的市场蛋糕。

老板们百忙之中,为啥愿与外脑茶聚、茶叙、茶聊?除去交流信息,无非是探讨常规销售之外,应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和方略——创造市场,开创面向未来的市场战线。

(四)

普洱茶的整合期,金融投资者之所以参与到产业链条的整合与重组中去,其背后的商业意图是,花钱买时间,最终向市场要空间。

所以未来三五年普洱茶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与融合性。过去我们划分一线、二线、三线茶企,茶企掌门人大都为茶人出身,而今行业门槛提高,竞争强度加大,多种类型、多种成分的茶企参与其中。从前的茶叶市场竞争主体,以6070为代表,现在8090赶上来了。他们拥有互联网、大数据、新营销,他们团队作战、执行能力强。关键是80后、90后的打法变了,这让很多60后、70后看不透。80版的润元昌茶业,90版的吉普号茶业,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70后茶企老总跟方一知坦陈心迹,说感觉压力很大。一边是行业标杆,老树新枝,比如澜沧古茶的杜春峄,60几岁了,仍然活力十足的创造佳绩,把企业带上新台阶;一边是行业新锐,后起之秀,他们了不得!他们掌握着未来,不能只拿掌握资金、资源多少来衡量他们。大家的共识是,未来三五年,大国八百、小国三千的局面肯定被打破。伴随资源配置和市场分割的渐趋完成,产业集中度会指向行业内少数企业。可能大多数弱小茶叶实体不是被打败的,而是撑不下去因此自我淘汰的。

那么,不能架构独立品牌的弱小茶叶实体,包括茶农建立的合作社,就要未雨绸缪,提早与平台嫁接,与协会、学院嫁接,与实力茶企嫁接,与利益联盟嫁接。另外与资本对接,进行资源与资金的置换。过去茶厂与经销商结成统一阵线,因为普洱茶红利的转移,如今很多经销商瓦解了,有的摇身一变为茶庄园主、茶叶投资者、茶叶品牌商。普洱茶产业链的整合期,也即普洱茶行业走向大盘时代的过渡期——变,是唯一的不变。

方一知多年站在茶企的幕后,从各个角度向诸位老总表述外脑的观点和理念。而文章多属“马后炮”。这一回,我们站在现在看未来,超前感知,超前预见,超前托出了将来还未来的普洱茶的大盘时代,目的呢?为茶行业今后三五年的变迁,为茶企业的谋变图强,一定程度上起到备忘录和启示录的作用。

普洱茶进入醇化气养时代


普洱茶进入醇化气养时代

普洱茶大趋势:由纯料时代向2008年古纯热起来之前的醇化时代回归。

2008年之前,普洱茶的主导工艺是拼配与醇化普洱茶。

2008至2018,是绿茶化的纯料时代主导时期。2019年起,普洱茶将重回拼配与醇化时代。就高端普洱茶市场而言,消费者对拼配茶、发酵茶、醇化茶的品鉴与养生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谈醇化,只是基础分够,不代表能力分强,未必能讨嘴巴刁钻,体感敏锐的专业茶客喜欢。

自邓时海的《普洱茶》一书问世,普洱茶,尤其是老茶与古树茶一直跟茶气联系在一起。许多人以为是江湖大师的忽悠。其只在少数玩家圈子里流传,而没有得到全面普及。抛弃门户之见,回归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本源,“精气神”是人体之三宝,是中华源远流长的养生文化内核,有一套完善且经过实践证明的人体气脉学说。普洱茶的茶气说,虽然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搞得玄之又玄,用来忽悠套现,但不能否定普洱茶气说有一定科学合理性。我们要做的是,去伪存真,在新时代弘扬普洱茶优秀的醇化气养核心价值。在高端普洱茶的2.0时代,对于升级的刁钻茶客而言,在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气养的妙用,则使普洱茶的品鉴与养生进入全新的境界,推动着高端普洱茶消费升级与产业进步。 用“气韵足与否”建立高端普洱茶的简单大一统标准

普洱茶的气养源自两方面,一是先天的自然之气,这是生态环境优异的古树普洱带给我们的感受。二是加工与仓储的醇化之道带来的,历史上留存下来的一些老茶,我们品鉴时会感到明显的气化形象。也就是,先天自然之气与后天的醇化之气,共同决定了普洱茶气韵的层次感与强度。

醇化气养的普洱茶之效用有二:

一是高端普洱茶品鉴的升级,气感强的普洱茶能带给资深茶客非一般的体验。不太懂茶的,通过专业引导,也会体会到有气感的普洱茶带来的喉韵与体感之一斑。我们常说,古树茶缺乏判断好坏的标准,也很难断其真伪。用气韵足还是弱,搞一票决定制,经过专业训练,其实不难断品质。

山头标准太多,很难建立统一的评判品质的标准。气韵茶作为山头茶的升级版,一气化三清,再化万物,万物的品鉴都可以回归到气这个本源,只要消费者经过喉韵与气感的训练,是不难从市面上的海量普洱茶中选出“气韵强的普洱茶”。二是,更进一步,气韵强的普洱茶,还有精益身体之大用,养生价值高。喝茶,不就图个嘴巴舒服——品鉴,身体舒服——健康。醇化气养的普洱茶,有极高的品鉴价值,而且养生保健效果显著。虽不是包治百病的神药,但大益于身心是跑不了的。

从产业开发角度来讲,水太深的纯料,容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而容易建立标准,特别是高端品牌标准的醇化气养普洱茶,可以茶为媒介,将懂茶的消费者选出来。在这些品牌专业粉丝的口碑作用下,又可以扩大品牌气韵茶品的影响力,将好茶与好品牌优选出来并推荐给更多人。

总言之,醇化气养普洱茶有优选机制,消费者用手中的货币投票,并告知其身边的朋友圈什么是好茶,好茶应该怎样品!有了上帝之手,坚持做“气韵强的普洱茶”的高端品牌,很容易被消费者选出来。就像我们去吃饭,街上的那家餐馆好吃,是很容易分辨与达成共识的……

“只做气韵强的普洱茶”,开启高端普洱茶新玩法

普洱茶新锐品牌一任天真,就是醇化气养普洱茶倡导者与践行者,其从2017年起“只做气韵强的普洱茶”,总结提炼出了“气韵拼配技术”“气韵熟茶工艺”,研发与生产建立在醇化气韵体系上的全新普洱茶精品,开启了高端普洱茶新玩法。

其按照“气韵足”这个核心去重构普洱茶的传统制造过程。

传统普洱茶虽然也讲气韵,只是附带讲讲,而且争议很大,许多人以为江湖派的忽悠,远未成为行业的主流。传统普洱茶的制程的主流价值观是醇化。

中低端普洱茶可以只谈醇化,但就高端普洱茶而言,不能离开气韵光谈醇化,茶气不足的茶,醇化十年也只是普通的“小甜水”。而且,普洱谈气韵,其实醇化已经自动包含在其中,因为优质原料与醇化是两大基础,离开醇化谈气韵是谈不通的。站在好原料与醇化这个地基上,从气韵这个更高的维度来理解普洱茶的品质,按照生产“气韵足的普洱茶”全新的品质要求,从选料到加工与仓储重构普洱茶整个生产链条。

一任天真认为,气韵是拼配之魂。普洱的气韵源自两个方面,一是优异的生态环境与树龄树种及土壤气候种植管护模式等综合因素,无农残,干净,造成的先天自然之正气。二是有了先天气感足的鲜叶,后天的加工与仓储也要得法,即按照醇化型普洱茶的方式去加工与仓储,如果用绿茶化、红茶化、黄茶化的方式去加工,就是绿茶化、红茶化、黄茶化的普洱茶,而不是正宗的醇化生香普洱茶。

简言之,气韵强的普洱茶,既要先天禀赋足,又要加工与仓储符合醇化之道。醇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资深老茶人常提到的品鉴老茶时的气化现象。

钻研气韵制茶技术,做技术原创型公司一任天真为东莞普洱茶资深研究专家李桂荣创办,其长期深入云南古茶山探究茶叶采造之道后,于2014年开始做自己的茶,靠古树纯料起家,2017年开始转向以熟茶、拼配茶为主,总结、倡导与践行气韵制茶技术。

作为曾经的顶尖纯料玩家,李桂荣是这样看待纯料与拼配之争,以及某某地方的茶没有存放价值的:

首先,要确定做茶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追求浓强度,放十年转化了再喝,要拼。如果追求清爽,可以做纯料。广东以外的消费者喜欢清爽,纯料茶也有很大市场。好的纯料茶气韵也很强,但喝惯拼配茶的会觉得单薄。

其次,要根据原料地域风格来决定是以拼配为主,还是纯料为主。“要挑料,不是所有的茶都要拼。做茶要做出醇和度、干净度。拼配讲层次感、丰富度、浓强度。勐海茶区的茶,做成纯料长期放下来会偏淡。古六山的茶,以纯料存放,会转浓。勐海以拼配为主,古六山可以多做纯料。”

再次,要用正确的工艺做,普洱茶才有存放价值。

“业界常说某某地方的茶没有存放价值。其实不是茶不好,而是工艺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用爆炒的方式来做,只杀青7到10分钟,因绿茶化导致没存放价值。我不主张新茶追求某种香,因为片面追求的结果,往往会改变正确的工艺,用绿茶化等工艺来做。普洱茶内敛,才做出来的茶,口感要不燥,香气要能沉在茶汤里,而不是轻浮的飘香。普洱的香型,会随存放每个阶段有变化,出不同的香型。”

对于纯料有没有存放价值,也要辩证的看:“许多纯料摆下来有问题,不是所有的纯料茶都适合存放。许多人说,纯料茶越放越没味。纯料能不能放的关键,要看用料跟工艺,也就是选适合存放的料,用正确的普洱茶工艺来做。”

最后,纯料是拼配的基础。“我2017年开始做拼配茶,以前做纯料。如果不懂纯料,就不要去拼配,懂纯料才懂茶性,拼配是建立在懂茶性的基础上。”

由山头纯料,到山头拼配,再到山头气韵,无疑是李桂荣做茶的三个关卡与境界。只有搞懂了纯料茶,才能将不同山头茶拿来拼配好。有了山头拼配的基础,才能最终上升到气韵拼配的全新高度。

在钻研气韵拼配技术的过程中,李桂荣从气韵这个核心价值原点出发,对普洱茶的制程进行精细化重构,形成了自己的气韵普洱茶生产体系与质量控制要点。

现将其制茶藏茶经验兹举一二:

许多做纯料茶的,喜欢用石模松压茶饼。我压茶,都是压紧,追求一个相对的紧度。好茶要相对压紧一些,果胶经高温,经挤压,茶叶会更醇厚。

苦、涩散得开的茶,最好放勐海县城,不要放在山上,山上潮气太重。好茶适合自然条件仓储。勐海大热天,房子里是凉的。雨季天,关门窗,房子里不会潮。在勐海放十年,品质会非常惊艳。

古树茶,十五年到二十年前,就把它喝完,不用留。十年就非常好喝,没必要一直放下去。

发酵有气感的熟茶,关键是选料、拼配、配方。选料,要看茶的生长环境,用干净的茶,没农残。

一些优质熟茶出凉感,喝了喉咙苦凉,有层次感。森林多,植被好,背阴的地方的茶,用来发酵,容易出凉感。这种茶单独喝,寒性重,适合做拼配茶、发酵茶。……

由于掌门人痴迷于提升制茶技术,一任茶业是技术专家型企业,实施技术创新领先战略,以“精品工厂,新技术”的生产定位,做技术型原创公司。其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核心资产。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引领茶界消费新潮流。

一任天真在纯料的基础上探究山头茶的拼配与发酵之道,经过对山头拼配进行提炼与升华,找到山头气韵这个古树茶最核心的价值点,构建“气韵拼配”体系,形成一套高标准的气韵茶品生产流程,生产气韵强的拼配生茶。同时,将“气韵拼配”理论与勐海最成熟的高端熟茶发酵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发酵出才出堆,气韵就很足的高品质熟茶。并建立“食饮拼配”体系,将普洱茶与药食同源的食材,按照健康配方进行拼配,调配出品鉴价值高、养生效果好的陈皮普洱、绞股蓝普洱等混搭茶,开启了普洱茶的大健康产业开发新思路。

普洱茶收藏能否进入云时代?


普洱茶收藏能否进入云时代?

往年双十一,在电商平台上大放异彩的是打折促销的中低端产品,今年双十一以大益1901沧海为代表的高端普洱茶竟然在短短几分钟内被抢购一空。

对于如此火爆的行情,不少普洱茶藏家都在关心一个问题:普洱茶收藏能否进入云时代?

长久以来,普洱茶投资市场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交易市场仅仅局限在广州芳村茶叶市场,昆明几大茶城、北京马连道等少数几个大型茶叶市场内。这也是普洱茶收藏圈子难以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两年普洱茶电商市场发展极为迅速,不少收藏级的普洱茶也开始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在几家大店的带动下,电商平台已经出现了一个线上的投资茶交易市场雏形,可以预见,如果继续保持交易的高增长,投资茶线上交易将会成为常态。到那时,普洱茶投资市场必然会进入云时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尽管前景美好,但还有许多障碍需要突破。首先产品的真实性,一旦线上投资市场发展起来,必然会有人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对于买家来说,一旦产生了不好的购物体验,必然会远离这个市场。外加互联网的放大作用,很有可能会出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的局面。所以在做大网上投资茶市场之前,去伪存真是当务之急。

现在线下的投资茶市场还有一个特征,除了少数明星产品,大部分茶的价格都不透明。同样一款茶,不同店铺的报价能相差数千元,一旦投资茶市场搬到线上,所有茶的价格都会变得透明起来,这对一些茶商来说无疑会失去很多利润。如何消除茶商们的抵触情绪,也是普洱茶投资茶进入云时代的关键所在。

普洱茶投资市场进入云时代是大势所趋,但想要让这个愿望快点实现,还是需要藏家与茶商共同努力。美好的未来取决于市场当中的每一个人。

普洱茶投资分析:后大益时代的来临


普洱茶投资分析:后大益时代的来临

中国普洱茶网讯(独家):从2004年大益改制到2014年,刚好是第10个年头。在这10年的时间里,大益集团在吴远之先生的领导下坐上了普洱茶企业的头把交椅。同时在大益集团“茶有大益”的宣传下,普洱茶在中国茶的地位也是直线攀升。在这10年里,普洱茶完成了复苏到兴盛的巨变,普洱茶投资市场也已初具规模,市场的成熟也预示着普洱茶投资暴利时代的结束,那么也就意味着过去大益茶的投资方式整个都要发生改变。普洱茶老茶开始丰富88青的神话不可重复,现在太多人动辄拿88青来说普洱茶的投资暴力性。88青的成功在于88青开启了拼配的先河,而且同一时期内没有其他茶和他竞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88青的产量,其主要年份加起来的产量不过几十吨。当市场大量需求的时候,百十件的存世量价格不上天才奇怪。但是,现在再好的普洱茶都有10款以上的接近产品,几年的存世量很轻松在百吨上说话,所以即使是纯料老班章也很难再现88青的神话。产品开始具有传承普洱茶投资将从单选时代变成多选时代,比如大益99绿大树对于易武老茶来说,基本就是单选题了。但是从04至今,大益的易武正山基本每隔2年就会出一次。那么也就是说近10年某一款大益易武正山几乎没有上天的可能,一旦价格起飞其他同类产品会迅速拉低。这也意味着,产品暴跌的可能性也很小。一款茶会被其他茶价格支撑起来。山头和拼配技术得到极大的开发大益的黄金10年带来普洱茶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发云南的普洱茶资源。从老班章村被福今何氏兄弟的发掘,到整个茶山古树茶资源被茶人消费者接触,各山头茶树的情况和口感现在已经被认识的非常透彻。同时不同山头的古树茶不断被拼配,茶商和茶客对普洱茶的认识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接下来要做的,只是根据茶山的口感和拼配茶受众,根据转化来定价而已。在后大益时代,做普洱茶投资应该是力求一个稳字。单靠概念和炒作很难再重复过去老茶那种高达几百倍的投资收益。吞下一批货的绝大部分,然后通过炒作的方式抬价分批出货已经很难实现了,可替代的普洱茶太多了。文/天火,中国普洱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大滇说茶:普洱茶走向精制时代


大滇说茶:普洱茶走向精制时代

今天所说的题目,普洱茶的精制时代,是大滇飞扬在2014年春茶季的反思与总结。茶山上的喧嚣已经落幕,茶叶市场的冷清才刚刚开始。一直以来,大滇冷眼看市场。茶山和茶市的反应,正不断验证着大滇对普洱茶的观点:普洱茶正在走向一个新的时代。请大家参阅:《大滇说茶1001夜》之二的实体书序言。这个新的时代来得那么猛烈,如果还抱着陈旧的眼光看市场,就不仅仅是朽木不可雕也,你会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普洱茶行业如同其他任何行业,都在走向正规化和现代化。一切神秘论都将在科学的体系碾压下碎尸万段。普洱茶正在走向精制时代。精制的含义,并非传统意义上,把毛茶到成品这个环节称为精制,它有如下含义:一、总体品质上的精制从鲜叶到毛茶、从压制到包装、从卫生和环保各个环节,普洱茶的品质正在突飞猛进。市场最初对普洱茶的印象,是粗茶、低档茶。多年前,我对普洱茶的印象就是烟味,以及冲泡后,杯子底部的一层灰。在中茶公司期间,也曾有经销商谈对于烟味的特殊偏好。也曾有茶友认为烟味是普洱茶的必然标志。但现在的好茶,罕有烟味。鲜叶的采摘在大幅进步,虽然有些地区采摘过嫩,但总体比胡乱采摘要好。鲜叶到毛茶的初制环节,我们看到,原来普遍摊晾于地上的鲜叶,现在普遍盛放在簸箕里或者篾笆上。甚至有了专门的萎凋槽。杀青的锅具,从起初与猪食同一口锅,到专门的炒茶厚锅,甚至用了铜锅。晒茶的地方,从水泥地上晾晒到了普遍的竹席晾晒,更为讲究的,还架空了竹席晾晒。从毛茶到成品,除了传统的人工挑拣杂物、老梗,还加上了静电除杂。压制的布袋定期清洗,机器每天打扫,锅炉蒸汽的温度,烤房的适宜温度,各个环节都有人开始研究采用。不断有人查阅历史典籍,从古人的制茶经验里效仿一二;不断有人去研究福建人、台湾人、印度人、斯里兰卡等外部力量的制茶工艺;同时,还有人跨界从法国红酒的经验里学习一二。这些,都是普洱茶正在进步的正能量。二、山头、季节的细分是精制的典型做法所谓爆炒山头茶的说法,我一直不敢苟同。在大滇第一届普洱夏令营期间,滇粉在老班章村,普遍价格是1800元每公斤,我就直言,老班章过万,是未来3~5年必然会达到的高度。山头茶代表了什么?代表了一种特定的口感。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普洱茶的千变万化,从无数山头茶之中,你总能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口感。山头茶代表了什么?代表了可靠的、有继承性、可以PK的、有标准的口感。茶友可以从不同厂家的同一山头茶里,衡量出厂家的品质以及制茶的态度。不用再道听途说,从十个不同厂家的同一个山头茶,比如麻黑里,茶友可以喝出什么是正宗的麻黑,从而推断这个品牌的真实性。不用再说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山头茶,意味着大体唯一的口感。这就是标准。真伪善恶立刻分辨出来。所以,我喜欢研究各厂家的山头茶,从中读出制茶者内心的语言。进而,推断出哪些是大滇号强劲的竞争对手,哪些对手只是为了赚点钱,根本不足为虑。山头茶,也是制作拼配茶的基础。如果没有详尽了解无数山头茶的特点,怎么可能找到适宜的材料来做拼配。熟读唐诗三百首的结果,即便不会写出流传千古的好诗,也会拿出些过得去的,及格线以上的作品。山头茶,正好验证了制茶者的基本功。同样,另外一个细分的方向是季节。春夏秋茶的细分,目前已经是公认的标准,然后又有了明前明后的划分,虽然不尽合理,但这毕竟也是一种进步。相比1980年代的时候,不分春秋,不分产地,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些细化,起码对消费者是有利的,春茶比秋茶贵,秋茶比夏茶贵,成为基本常识。三、量越来越小,茶越来越精普洱茶行业进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单批茶产量越来越小。极端表现就是单株茶的制作。我虽然不推崇单株茶,但仍然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力量。普洱茶正在走向极致,单株茶的兴起,表现出消费者对极致的追求。单株茶的质量未必是最佳的,但跟数字茶时代(75**)相比,品质提升无数倍。这些量越来越小的茶,包括了老班章、冰岛、昔归、茶王树、弯弓、白茶园、薄荷塘……。范围越来越小的茶区,产量越来越少,这些理论上最不可能成为经典老茶茶区的崛起,其实意味着,普洱茶真正走向品饮时代。要炒作,必须有量,是一个常识。一个88青,可以炒作很多年。几百公斤级别的茶,瞬间被茶友瓜分,喝掉的概率高达99%以上。在几百公斤这个级别,享受茶叶带来的快乐,这个力量完全超越了传统炒作的力量。这些越来越精制的茶,带来了普洱茶的正能量:没有人关心未来升值的空间,买茶不是为了升值,是为了愉悦。精制,从另一个角度,让普洱茶回到了正确的方向。很多人不知道,大滇飞扬真正的痛苦在哪里?迄今为止,大滇飞扬亲手监制已经近千吨,但每当深夜的时候,静静喝茶,我仍然在纠结:脑海里浮现出50~70种茶的品类,不知道如何制作成品。每个品类,有的多达上吨,有的只有十几公斤,总不可能每种都生产制作吧?每一种原料在我心中浮现出来,举例说,同样是麻黑,仓库里就有N种,春天的高树茶,矮化的纯大树茶,混采茶,麻黑基地茶,去年的秋茶等等,有的十多公斤,有的上百公斤。我的烦恼在于,如果不分别制作,就会对某些茶不公平,不能把它的优点展示出来。让一个优秀的茶和平庸的茶混合在一起,简直是暴敛天物。我会听到高树茶的哀鸣。也会听到大树茶的不甘。也许整个市场都在走向混采,但我总有一种难言的心情。由此,大滇号的茶不断细分,麻黑分成了4~7星,某一地区的茶不断细分。有些时候,我也想少些麻烦,把同一地区的茶制作成一个茶,但是,内心的声音,总是那么不屈。四、饮茶者体验的精细,推动了市场走向精制时代无数的发烧友走进茶山,深入了解普洱茶,对制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发烧友都在影响着周围的茶友。作为一个茶商,无法漠视这些力量。大滇号也是如此,滇粉们专业的提问经常让我内心叹服。遵循着发烧友的要求,实际上推动了自己的进步。把每一个消费者当做专家,制茶的时候就不敢苟且,精益求精,自然成为一种习惯。当精制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普洱茶的精制时代,已经默默走来。

普洱茶行业将进入品质时代


普洱茶行业将进入品质时代

2013年下半年开始,我的主要精力由行业评论转向了行业记录与小微茶企品牌营销推广,有关茶行业的独立分析评论文章写的极少。2014年的春天,普洱茶行业最火热的时候写过一篇《走出老班章,掘金普洱茶第三次浪潮》,提出了普洱茶将进入品质时代的观点,我们正处于第三次浪潮——“云茶超级大盘时代”的前夜。旋即普洱茶从5月份开始骤冷,茶价冲高回落,渠道与终端普遍反映生意难做,而茶农也积压了大量的高价春茶苦寻买主。一夜间,彷佛回到了2007年下半年,但历史未必会重复昨日的故事。首先,这次炒作是局部炒作,盘子有限,普洱茶市场不会整体崩盘,但名山古树茶、价格虚高的品牌茶会挤去一定的泡沫。当然,去泡沫化的过程是相当痛苦不堪的。

其次,普洱茶从2002年底兴起以来,已经走过十余个年头,拥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这是普洱茶市场很难崩盘的根本原因。普洱茶市场会面临一次探底,但行业机会远大于危机。洗洗更健康,为这几年浮躁的行业来一次深度洗牌,行业结构将得到治理,资源将得到优化配置,进而能开启全新的普洱茶时代——品质时代与超级大盘时代。

再次,当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中国因货币超发而四处泛滥的资本将苦苦寻求全新的投资机会,可以预期将来会有天量的资本投资农业,有人已经在鼓吹“农业:未来的房地产”之观点。而普洱茶作为云南生态农业的投资高地,在未来将成为资本的吸金窟,天量资金的进入,不但使得普洱茶受益,也会惠及滇红、滇绿,甚至是云南乌龙茶。从而使得云茶由普洱茶一枝独秀,变成三驾马车并辔齐驱,甚至是加上云南乌龙茶在内的四轮驱动。纵观普洱茶从十余年前之兴起,可以分为大盘时代、小盘时代与未来的超级大盘三个阶段。大盘时代是普惠主义的时代,只要说是普洱茶就不愁卖,其已于2007年下半年结束。小盘时代是炒作稀缺资源的时代,大益等品牌与古纯被挖掘出来,变成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一登龙门,价格牛气冲天,而更多的台地茶没有交到这样的好运,价格一直低迷,大面积的茶园因茶价不理想而乏人采摘,甚至被抛荒。小盘时代已于今年上半年冲高回落,目前正处于痛苦的调整期,而面向未来的超级大盘时代就在这长达一两年的调整中将喷薄而出。

以笔者的漏见,未来的基本面大抵如此。但普洱茶要真正走向超级大盘时代,还需做两个艰巨的功课——品质与专业市场的培育。

品质,大家都能理解是怎么一回事。而对于专业市场就有必要进行概念界定。专业与非专业是针对消费者而言的,懂茶的就是专业茶客,针对专业茶客进行开发就是做专业市场。开发,或者说培育专业市场不仅仅局限于懂茶的消费者,因为专业茶客本身是喝茶的意见领袖,茶生活方式的传播者,他们会影响自己圈子内许多不喝的人来喝茶,进而来喝普洱茶。抓住专业市场,也就是抓住了行业的价值高地,抓住了普洱茶的意见领袖,以粉丝经济的形式来拓展市场。要赢取专业茶客的信赖,茶叶品质与品牌感化力是关键。因为这些都是懂整的人,没有真功夫与硬品质,是很难整合的。

为什么品质与专业市场在未来如此重要?

因为这两个东西能把代表未来的企业选出来。对于新兴的普洱茶行业而言,每一次市场大变局,都流行某种观念,并在这种观念的关照下把代表行业发展趋势的企业选出来。

首先,我们来看2002年到2007年的疯狂普洱茶时期发生了什么?这个时期,茶叶被当成了炒作获利的工具,是普洱茶的金融属性说了算的时代,谁会作秀,谁会炒作,谁具有先天可资炒作的基础的企业与产品,受到市场疯狂的追捧。在这个年代,产品品质不值得一提,垃圾也能被炒作大风吹上天。而到了2008年以后,茶行业垃圾茶尘埃落定,一地鸡毛,炒作已经被千夫所骂、百夫所指,炒不动了,要卖品质差或者品质一般般的茶,连自己的嘴巴都通不过,又怎么诱导消费者喝呢?这时,品质得到了空前的强调。你做的茶品质牛算什么,我的是用稀缺的古树茶做的,不是比你的更牛吗?于是,一场建立在品质基础上的稀缺性资源被挖掘出来了。但遗憾的是,回过头来看,2008年到2014年,我们挖掘的是伪品质时代,即打着品质的旗号,做不够品质的勾当。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此阶段市场流行的概念,是建立在稀缺性品质的基础上:古纯强调的是自然的稀缺性,大益强调的是品牌的稀缺性。一种稀缺的东西,产量自然有限,那么就给B货、C货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大益茶倒是A货居多,但随着产量剧增与价格飙升,大益茶的含金量急剧下降,成为著名的注水品牌,其的玩法跟B货的境界差不多。

这是一个品质全面装“B”的时代,笔者将之命名为“伪品质时代”。忽悠的中国式营销盛行这一阶段,这个阶段跟大盘炒作时代一样浮躁,稀缺性品质成了炒作的标的物,或真或假的古树茶与品牌茶经过盛大的包装,粉墨登场,价格可谓见风涨,短短数年其价格最高涨了10倍,甚至数十倍。

其次,我们来看,古纯与品牌茶的泡沫已经中度破灭(之所以用中度,因为市场的信心还在,许多人手握重金等着抄底,泡沫的破灭程度有限),装“B”至少该暂时停歇一段时间,要装的话至少要等到数年后市场再次火热再装吧。当泡沫退去,哥喝的不再是人民币,而是茶。既然是茶,那就要回到茶本身,对茶的品质的强调会空前重视起来,这就是普洱茶行业进入品质时代的根本原因。

在这个时代,市场会把专心做品质的茶企选出来,就像在小盘时代把大益跟古纯茶选出来一样。而茶企光注重品质化产品的生产就够了吗?显然不是,还需要加大推广的力度——酒香也怕巷子深。推广的落地之举就在于专业市场,我们说好东西是为知音而作,专业茶客就是好产品的知音,这些人是喝茶的意见领袖,是新时代茶生活的倡导者,他们会把好产品与口碑企业从同质化严重的一般茶品与企业之中选出来。有好茶品,就有专业市场的知音,有忠实的意见领袖的存在,就会给茶企带来巨量的粉丝,那么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专注于品质的茶企,可以打造像苹果、小米那样的粉丝品牌。何以故,因为高品质可带来深度体验,产生口碑传播,从而成为粉丝品牌。

我们最后来梳理一下品质时代的思路:

1、以品质为主线来给普洱茶十余年走过的路程断代,可以分为前品质时代、伪品质时代、品质时代。

前品质时代,赚钱太容易,投资者、经销商与消费者好忽悠,所以极端不重视产品品质,而去疯狂追求产品产量。在伪品质时代,茶叶卖不动了,就去寻找产品的稀缺价值,这时古树与品牌茶的稀缺性被挖掘出来了,被包装成天下最牛“B”的品质,可惜是装“B”。装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做假冒伪劣古树茶利润空间太大,被誉为“卖白粉的价,而不用操坐牢与杀头的心”;二是稀缺的资源难找,也难控制,被逼装“B”。而到了品质时代,行业真正有抱负的企业,不再只把目光盯向古树茶,而转向了品质二字。难道只有古树茶才有品质吗?显然不是,台地茶经过生态改造也会拥有良好的品质。加上普洱茶行业经过草根发展的创业期,一方面一批优秀的草根企业已经发展起来了,他们有能力做更大的事,另一方面行业外的大资本也纷纷进入,从而推动着行业资源的集中与快速发展,古树纯料对这些想做大做强的企业而言,盘子太小,只能做为品牌高端价值的一个卖点,要做量的话,还需要开辟庞大的台地茶资源,对之进行高投入式的品质提升改造,让其由名声不好的台地茶转化为人见人爱的生态茶园。

在品质时代,行业的稀缺性资源会继续受到各路资本的宠爱,但行业更多的优秀资源将被发现,或者通过高投入的改造而创造出来,做稀缺性不再是行业的唯一选择,把不稀缺性的东西做出品质才是真正牛气的事,才是未来的主流。曾经建立在稀缺性基础之上的品质,走向了伪品质的邪路,而不以稀缺性为卖点的品质,将真正开创未来的品质时代。

2、经销商与消费者在进步,茶企的经营思路要跟得上时代,不能老用垃圾茶或者品质一般的茶来忽悠。

3、布局面向未来的品质时代,或应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重金布局茶山,打造第一流的茶园基地。我与许多人的观点不一样,布局茶山才开始,而不是已经结束了。

第二、严格把控生产质量,加大产品研发的投入,不但要将传统做到极致,而且要不断进行创新。

第三、重视专业市场与专业茶客的开发,开展体验式营销与口碑营销,做粉丝品牌。

第四、商业模式、人才与融资将成为茶企决战未来的终极武器。

第五、布局仓储中心,用年份茶来兑现普洱茶最大的投资价值与品饮价值。

第六、云茶大产业将出现,将从普洱茶延伸到绿茶、红茶、乌龙茶,同时茶叶地产、茶庄园、茶快消、茶山旅游、茶媒体、茶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等将纷纷涌现,并大行其道。

普洱茶产业将进入群雄并起时代


普洱茶产业将进入群雄并起时代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洱茶品茗会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国内行业协会主管领导、著名普洱茶生产企业、业内专家学者及普洱茶爱好者,共同就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业态及高端品牌的打造进行了广泛交流和研讨。

市场回暖

营销多元化

普洱茶是我国独有的茶叶品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自2007年以来,由于普洱茶的投机致使其价格虚高泡沫出现,产业受到了严重冲击,经过为期两年多的探底与整理之后,逐步走出谷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普洱茶的产量是147.5万吨,位居世界第一位,印度居第二位是90万吨。普洱茶的加工量在近5年中经历了一次大变化,在2005年为5.6万吨,2006年8万吨,2007年9.9万吨,2008年5.28万吨,2009年4.5万吨,2010年5.08万吨,2011年预计在6万吨到7万吨。目前,产业规模以20-30%的幅度增长,产业逐渐进入良性发展期。

业内人士指出,普洱茶市场再度稳步回升得益于五大原因,一是新兴茶区不断出现。以往普洱茶消费以珠三角、香港和台湾等地为主,这些市场的消费成熟也稳定。但是,目前北方一些新兴市场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还有待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其二,结构日趋合理。经过2007年动荡之后,普洱茶市场逐步走向以饮品消费需求为主体,投资与爱好型收藏为补充的发展方向。其三,主要龙头企业着眼于大众市场,中小型企业关注利基市场,形成互补局面。其四,茶叶加工水平得到提升。在生产上更加讲究食品和质量安全,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以往初制环节的质量。其五,在渠道建设上从相对单一依赖批发市场,发展为批发市场和零售终端并重。如七彩云南、大益等知名品牌都进行了营销策略调整,走出批发市场,积极在各地开设专卖店,打造终端快捷销售渠道,培育真实的市场需求。这对于消费者对普洱茶市场的信心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产品结构分层

追求特色服务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吴锡增表示,自2007年以后,普洱茶市场的结构日趋合理,产品层次更加清晰,不仅有生熟差异、年份差异,还有地域差异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需求,这得益于企业对于产品品质和服务的追求。他强调说,“龙头企业着眼于大市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中型企业满足地市级市场,更有企业致力于高端特色的品牌打造。普洱茶的培育受到区域、时间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使品牌具有不同的风格,消费者在品茗时常常不会在意其所含物质的差异,但是,却喜爱追求品质和个性化上的不同点,因此,有些品牌以此而吸引了一批具有地域品鉴能力的高端消费群体,并逐渐形成满足‘发烧友’的高端品牌。如,致正茶行所生产的致正·宋,其产品主要采摘自西双版纳六大茶山里的原生古茶树,品质优良,制作者希望挖掘出普洱茶的真正灵魂,追求回甘、生津、喉润、韵美等特别的感受。就像法国的葡萄酒一样,每一个庄园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个性化的产品,有自己的消费群体。”大众化加上高端特色,还有为了方便品饮而出现的袋泡茶、小金砣等新的产品形态,均使普洱茶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最终有助于做大做强普洱茶行业。

以科学为标准

推进清洁化生产

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规范普洱茶生产流程以及建立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是目前整个普洱茶行业最为关注的话题。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刘勤晋教授从2009年就开始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攻关项目“普洱茶安全性评价”的研究,目前已经进入验收阶段。其课题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进行了基因检测,特别是将真菌和细菌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尽管生产过程长,但是,在制作中并未产生超过具有国际标准的毒素,说明云南普洱茶基本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刘勤晋表示,云南省各大厂家都在通过QS的市场准入认证,推进清洁化的生产方式,即从采摘到加工生产再到包装成品全过程,不会有茶叶散落在地的现象出现,这样就保证了茶叶里面不会含有泥沙灰尘等不良杂质。产品的卫生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安全性得到保障。课题组下一步将依次制定普洱茶的安全生产标准,全面监督和规范企业的生产流程,使加工、粗制、采摘均在品质上得以控制。

提高保健因素

提升茶饮功能

创新产品的服务功能一直是普洱茶产业追求的目标,特别是普洱茶有一些特殊的功效,如提神醒脑、降低胆固醇、抗粥样硬化、降血压、降血糖、通便降脂肪,近期的一些研究还表明,普洱茶可以抗癌、减缓艾滋病发展、提高骨密度。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理事长张顺高谈到,要加大科技来创新普洱茶的新品种,使之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切实的保健功效,这些新的功能化产品所带来的市场必将是巨大的。

作为普洱茶生产的第一大产地,云南省十分重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2010年省政府出台了《云南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发展的意见》,提出2011年底将投入5000万元作为茶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重点用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科技研发、质量安全、品牌打造、市场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广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乌梦兆表示,这预示着好的未来,普洱茶丰富的资源和逐渐稳定的良好市场环境将为产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目前,高端品牌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大众化市场更有待开发和完善,结合科技研发,依据制作工艺,普洱茶的各类功能特性正逐步被有效地挖掘和合理利用,整个市场表现出巨大的潜能。乌梦兆认为,普洱茶正在进入群雄并起的时代。(吴红月)

闲话普洱:普洱茶行业将进入品质时代


闲话普洱:普洱茶行业将进入品质时代2013年下半年开始,我的主要精力由行业评论转向了行业记录与小微茶企品牌营销推广,有关茶行业的独立分析评论文章写的极少。2014年的春天,普洱茶行业最火热的时候写过一篇《走出老班章,掘金普洱茶第三次浪潮》,提出了普洱茶将进入品质时代的观点,我们正处于第三次浪潮——“云茶超级大盘时代”的前夜。旋即普洱茶从5月份开始骤冷,茶价冲高回落,渠道与终端普遍反映生意难做,而茶农也积压了大量的高价春茶苦寻买主。一夜间,彷佛回到了2007年下半年,但历史未必会重复昨日的故事。

首先,这次炒作是局部炒作,盘子有限,普洱茶市场不会整体崩盘,但名山古树茶、价格虚高的品牌茶会挤去一定的泡沫。当然,去泡沫化的过程是相当痛苦不堪的。

其次,普洱茶从2002年底兴起以来,已经走过十余个年头,拥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这是普洱茶市场很难崩盘的根本原因。普洱茶市场会面临一次探底,但行业机会远大于危机。洗洗更健康,为这几年浮躁的行业来一次深度洗牌,行业结构将得到治理,资源将得到优化配置,进而能开启全新的普洱茶时代——品质时代与超级大盘时代。

再次,当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中国因货币超发而四处泛滥的资本将苦苦寻求全新的投资机会,可以预期将来会有天量的资本投资农业,有人已经在鼓吹“农业:未来的房地产”之观点。而普洱茶作为云南生态农业的投资高地,在未来将成为资本的吸金窟,天量资金的进入,不但使得普洱茶受益,也会惠及滇红、滇绿,甚至是云南乌龙茶。从而使得云茶由普洱茶一枝独秀,变成三驾马车并辔齐驱,甚至是加上云南乌龙茶在内的四轮驱动。

纵观普洱茶从十余年前之兴起,可以分为大盘时代、小盘时代与未来的超级大盘三个阶段。大盘时代是普惠主义的时代,只要说是普洱茶就不愁卖,其已于2007年下半年结束。小盘时代是炒作稀缺资源的时代,大益等品牌与古纯被挖掘出来,变成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一登龙门,价格牛气冲天,而更多的台地茶没有交到这样的好运,价格一直低迷,大面积的茶园因茶价不理想而乏人采摘,甚至被抛荒。小盘时代已于今年上半年冲高回落,目前正处于痛苦的调整期,而面向未来的超级大盘时代就在这长达一两年的调整中将喷薄而出。

以笔者的漏见,未来的基本面大抵如此。但普洱茶要真正走向超级大盘时代,还需做两个艰巨的功课——品质与专业市场的培育。

品质,大家都能理解是怎么一回事。而对于专业市场就有必要进行概念界定。专业与非专业是针对消费者而言的,懂茶的就是专业茶客,针对专业茶客进行开发就是做专业市场。开发,或者说培育专业市场不仅仅局限于懂茶的消费者,因为专业茶客本身是喝茶的意见领袖,茶生活方式的传播者,他们会影响自己圈子内许多不喝的人来喝茶,进而来喝普洱茶。抓住专业市场,也就是抓住了行业的价值高地,抓住了普洱茶的意见领袖,以粉丝经济的形式来拓展市场。要赢取专业茶客的信赖,茶叶品质与品牌感化力是关键。因为这些都是懂整的人,没有真功夫与硬品质,是很难整合的。

为什么品质与专业市场在未来如此重要?

因为这两个东西能把代表未来的企业选出来。对于新兴的普洱茶行业而言,每一次市场大变局,都流行某种观念,并在这种观念的关照下把代表行业发展趋势的企业选出来。

首先,我们来看2002年到2007年的疯狂普洱茶时期发生了什么?这个时期,茶叶被当成了炒作获利的工具,是普洱茶的金融属性说了算的时代,谁会作秀,谁会炒作,谁具有先天可资炒作的基础的企业与产品,受到市场疯狂的追捧。在这个年代,产品品质不值得一提,垃圾也能被炒作大风吹上天。而到了2008年以后,茶行业垃圾茶尘埃落定,一地鸡毛,炒作已经被千夫所骂、百夫所指,炒不动了,要卖品质差或者品质一般般的茶,连自己的嘴巴都通不过,又怎么诱导消费者喝呢?这时,品质得到了空前的强调。你做的茶品质牛算什么,我的是用稀缺的古树茶做的,不是比你的更牛吗?于是,一场建立在品质基础上的稀缺性资源被挖掘出来了。但遗憾的是,回过头来看,2008年到2014年,我们挖掘的是伪品质时代,即打着品质的旗号,做不够品质的勾当。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此阶段市场流行的概念,是建立在稀缺性品质的基础上:古纯强调的是自然的稀缺性,大益强调的是品牌的稀缺性。一种稀缺的东西,产量自然有限,那么就给B货、C货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大益茶倒是A货居多,但随着产量剧增与价格飙升,大益茶的含金量急剧下降,成为著名的注水品牌,其的玩法跟B货的境界差不多。

这是一个品质全面装“B”的时代,笔者将之命名为“伪品质时代”。忽悠的中国式营销盛行这一阶段,这个阶段跟大盘炒作时代一样浮躁,稀缺性品质成了炒作的标的物,或真或假的古树茶与品牌茶经过盛大的包装,粉墨登场,价格可谓见风涨,短短数年其价格最高涨了10倍,甚至数十倍。

其次,我们来看,古纯与品牌茶的泡沫已经中度破灭(之所以用中度,因为市场的信心还在,许多人手握重金等着抄底,泡沫的破灭程度有限),装“B”至少该暂时停歇一段时间,要装的话至少要等到数年后市场再次火热再装吧。当泡沫退去,哥喝的不再是人民币,而是茶。既然是茶,那就要回到茶本身,对茶的品质的强调会空前重视起来,这就是普洱茶行业进入品质时代的根本原因。

在这个时代,市场会把专心做品质的茶企选出来,就像在小盘时代把大益跟古纯茶选出来一样。而茶企光注重品质化产品的生产就够了吗?显然不是,还需要加大推广的力度——酒香也怕巷子深。推广的落地之举就在于专业市场,我们说好东西是为知音而作,专业茶客就是好产品的知音,这些人是喝茶的意见领袖,是新时代茶生活的倡导者,他们会把好产品与口碑企业从同质化严重的一般茶品与企业之中选出来。有好茶品,就有专业市场的知音,有忠实的意见领袖的存在,就会给茶企带来巨量的粉丝,那么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专注于品质的茶企,可以打造像苹果、小米那样的粉丝品牌。何以故,因为高品质可带来深度体验,产生口碑传播,从而成为粉丝品牌。

我们最后来梳理一下品质时代的思路:

1、以品质为主线来给普洱茶十余年走过的路程断代,可以分为前品质时代、伪品质时代、品质时代。

前品质时代,赚钱太容易,投资者、经销商与消费者好忽悠,所以极端不重视产品品质,而去疯狂追求产品产量。在伪品质时代,茶叶卖不动了,就去寻找产品的稀缺价值,这时古树与品牌茶的稀缺性被挖掘出来了,被包装成天下最牛“B”的品质,可惜是装“B”。装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做假冒伪劣古树茶利润空间太大,被誉为“卖白粉的价,而不用操坐牢与杀头的心”;二是稀缺的资源难找,也难控制,被逼装“B”。而到了品质时代,行业真正有抱负的企业,不再只把目光盯向古树茶,而转向了品质二字。难道只有古树茶才有品质吗?显然不是,台地茶经过生态改造也会拥有良好的品质。加上普洱茶行业经过草根发展的创业期,一方面一批优秀的草根企业已经发展起来了,他们有能力做更大的事,另一方面行业外的大资本也纷纷进入,从而推动着行业资源的集中与快速发展,古树纯料对这些想做大做强的企业而言,盘子太小,只能做为品牌高端价值的一个卖点,要做量的话,还需要开辟庞大的台地茶资源,对之进行高投入式的品质提升改造,让其由名声不好的台地茶转化为人见人爱的生态茶园。

在品质时代,行业的稀缺性资源会继续受到各路资本的宠爱,但行业更多的优秀资源将被发现,或者通过高投入的改造而创造出来,做稀缺性不再是行业的唯一选择,把不稀缺性的东西做出品质才是真正牛气的事,才是未来的主流。曾经建立在稀缺性基础之上的品质,走向了伪品质的邪路,而不以稀缺性为卖点的品质,将真正开创未来的品质时代。

2、经销商与消费者在进步,茶企的经营思路要跟得上时代,不能老用垃圾茶或者品质一般的茶来忽悠。

3、布局面向未来的品质时代,或应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重金布局茶山,打造第一流的茶园基地。我与许多人的观点不一样,布局茶山才开始,而不是已经结束了。

第二、严格把控生产质量,加大产品研发的投入,不但要将传统做到极致,而且要不断进行创新。

第三、重视专业市场与专业茶客的开发,开展体验式营销与口碑营销,做粉丝品牌。

第四、商业模式、人才与融资将成为茶企决战未来的终极武器。

第五、布局仓储中心,用年份茶来兑现普洱茶最大的投资价值与品饮价值。

第六、云茶大产业将出现,将从普洱茶延伸到绿茶、红茶、乌龙茶,同时茶叶地产、茶庄园、茶快消、茶山旅游、茶媒体、茶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等将纷纷涌现,并大行其道。(转载请注明:白马非马2015年4月1日于中国普洱茶网原创投稿平台发表)

普洱茶该如何把握互联网+时代?


普洱茶该如何把握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众多普洱茶企除了要稳固传统线下各渠道的经销商发展,还要积极开拓线上资源,渴望在不甚景气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新突破。然而,面对激烈的电商竞争及尚未完全成熟的茶叶线上销售市场,普洱茶企该如何把握?

品质为基础

在茶叶消费越发理性的前提下,严重脱离产品品质、一味低价的促销活动再也不是电商的奏效法宝。而且一般线上茶叶消费者以相对年轻的群体为主(也正是各大普洱茶品牌努力争取的潜在粉丝),尚不明确的品牌识别度使得此类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较为敏感,毕竟是品牌印象体验。而且互联网具有快速传播的特点及跨越时空的较高关联性,一旦因为产品品质出现问题,负面传播也较广,对品牌形象损伤较重。所以品质为王时代来临。差异化竞争

普洱茶产品同质化问题由来已久,放在互联网环境下这个现象凸显得更为严重。如何让屏幕的另一方在千万家茶店铺或令人眼花瞭乱的产品中锁定你的品牌?良好的市场口碑或高识别度的产品定位都能让普洱茶企脱颖而出,如润元昌率先提出春茶发酵的熟茶产品理念,迅速与市面上传统的夏秋茶发酵熟茶品牌区分开来,如今春茶发酵的熟茶俨然已成为润元昌熟茶的代名词。另一方面,尝试赋予产品贴近当下生活方式的文化理念也不失为一种亲近消费者的方式。因为长期以来普洱茶营销更倾向于是一种原料性的营销,品牌宣传注重原料产地、山头、树龄、纯料等,各种概念也炒作了不少,却始终缺少生活气息文化,难以引起消费者共鸣。多领域开拓

投资界定律“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同样适用于普洱茶的互联网拓展。因为消费者都是分散的,无论是自营品牌旗舰店还是通过第三方平台合作推广,特定的某一领域平台消费者流量总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开拓新客户尤为重要。但要在确保专注的前提下开拓新领域,如做好了自己的品牌旗舰店运营,再花时间与精力去开发会员积分商城或其他符合自己品牌定位发展的线上渠道。多领域开拓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开展的,只追求数量不求效益的做法只会造成庞大的资源浪费和资金浪费。

愿每个普洱茶企都能以品质为基础,通过差异化品牌文化及产品来丰富普洱茶市场,立足已有的线下资源,寻求合适的线上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抓住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遇。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茶的"春秋"与"战国时代"》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白茶与普洱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