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普洱茶膏】

普洱茶膏的产品“基本面”

普洱茶膏的苏醒,绝不是生产茶膏那么简单。它需要建立自己独特的产品体系、价值体系和信息结构。确立自己独立于茶之外的基本面。

普洱茶膏的基本面,是茶膏的神经系统。它使得茶膏比它本身更加吸引人。我们的社会是知识型社会,是智慧型社会,是信息型社会。茶膏的内涵知识相对匮乏,是阻碍茶膏发展的重要因素。知识就是力量,现在知识真的成了力量,我们应该绝对相信这个事实。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茶膏的劣势是市场关于茶膏的知识太少,也恰恰如此,我们唯一可以用来竞争的就是知识。我们的社会是知识型社会,或者是智慧型社会,市场是自由选择知识的年代,不是单纯选择产品的年代。巨大的知识追求,是驱动茶膏市场化的最大驱动力。

在信息过剩的时代,茶膏的错误信息也在过剩。所有茶膏经营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茶膏的宣传,是愉悦消费者,而不是控制消费者。E(情感化)商业时代,茶膏渴望被关注,消费者是在用情感或感受处理信息,我们需要用理性过滤我们制造的过剩。敢于质疑自己,不能自我陶醉,不能像波音飞机那样,由导航仪自动驾驶。

普洱茶膏有其独特内质特征。茶膏的知识和茶膏的问题,支撑着茶膏的研发。茶膏是十万个为什么,不是一次性消费品。因此,茶膏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内在的知识体系,在于茶膏的思想。茶膏给人的乐趣,不能仅仅是答案,应该是更多的问题。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我们需要新的发展,新的扩张。

普洱茶的文化,其实就是问题的文化。它的无常,带来的就是无休止的问题。消费者在对问题的探索中,享受着茶的愉悦和乐趣,支撑着普洱茶经久不衰的荣耀。因为它的不确定性,才使得它具备迷人的色彩和无穷的魅力。茶膏的生产、宣传,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当你接触到茶膏后,你就不得不思考关于它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并沿着问题一步一步进入茶膏世界。茶膏提出的独特与聪明的问题,才会从根本上驱动茶膏的未来。

对普洱茶膏的认识,是在个性化基础上的价值体系为特征的,是创造真实的完全不同的新的价值体系。只有完成了这个价值体系的创建,茶膏才完全走向成熟。而这个价值体系的核心,就是不断的提出茶膏的不确定性,然后又不断地降低茶膏的不确定性。茶膏伊始,就把茶膏美化成为无可挑剔的神仙,是极端短视行为。而事实上,初期的茶膏,的确存在太多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内涵。恰恰是这些,消费者才能在不断的追求中享受其中的乐趣。

普洱茶膏产品的成功,来源于对消费者的塑造。茶膏的成功,不是茶膏本身的成功,而是消费者的成功。茶膏的进步,不是制造者的进步,而是消费者的进步。因此,提供给茶膏受众的信息结构要极具引力。充满智慧和传统文化内涵的茶膏,会被消费者看重。一旦接触了茶膏的信息,就无法回头。

初识普洱茶膏的人,自然不自然的都要跟茶做感官比较,像某款茶,不像某款茶。这样的比较会扼杀茶膏。茶膏有茶膏独特的感官特征,但又不能完全脱离茶的感官特征。追求茶膏的独特,保留茶的特有。是茶膏,不是茶;是茶膏,又是茶。这就是茶膏的感官特征。只考虑茶膏的个体特征是不对的,只考虑茶的复杂特征而忽略茶膏的特有特征也是不对的。不能让自己高高在上,从而脱离开茶,也不能让自己委曲求全,而丧失自我。

普洱茶膏的多样性存在,是茶膏存在的必然,也是茶膏存在的危险,茶膏需要的是一个梦想,需要的是一个理念,需要的是统一的全新形象。如果用单个茶膏生产企业的局限视角来处理茶膏的生产、销售、宣传,来对待茶膏面临的关键问题和大好机遇,肯定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对茶膏这个古老茶种负责、对广阔的茶膏市场负责,单一企业的努力,就像重大手术使用创可贴一样无济于事。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唯茶膏而茶膏,茶膏休矣。(作者系“力道”茶膏品牌持有人)

cy260.com小编推荐

普洱茶膏的养胃功能


普洱茶膏的养胃功能

茶膏的出现,表面上给人带来比茶叶更便捷的冲饮的方式,现代人称其为“速溶茶”。从唐代到宋代,再到清代,从雏形到成熟,茶膏的制作工艺历经千年。其留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代道光年间生产的普洱茶膏(距今100年以上),至今仍然没有霉变、碳化。从中国古代到近代,凡是称为茶膏的都被冠于“贡品”的头衔,游荡于皇宫之内,成为历代皇室的“奢侈品”,历经千年而不衰。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养生文化与养生方式。

2002年,一批有生物医药研究背景的科研人员,利用工作之余,将古代留传下来的各种制膏工艺进行实验比对,得出了清朝宫廷的制膏技术是将茶叶精华尽最大可能保留的最佳方法,故将这种方法第一次定名为“低温压榨制膏模式”。

2005年,他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专业生产普洱茶膏的企业,注册了“蒙顿”商标,成为第一个延续清朝低温制膏的传承者。随后,他们又借力现代生物技术,将传统的工艺通过现代生物医药制备不断提升,其主导工艺“低温螺旋冷榨技术”为国际领先。同时,蒙顿的科研团队又依托自身医药研发的背景,独创的多种发酵模型,开发了多种茶膏类的产品。使茶膏的品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毅部长在外交部蓝厅推介云南的时候提到“普洱茶对胃非常有好处”,其实普洱茶膏的养胃功能也非常显著。普洱茶膏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可以空腹饮用,既不伤害人的胃肠,又可起到养胃的功效。这是因为:

一是普洱茶膏经发酵后,其大量的衍生物质,基本上属于小分子,有利于人体的胃肠道的吸附,刺激性小。自然发酵并达到20年以上的普洱生茶和陈化3年以上的普洱熟茶同普洱茶膏一样都具有“暖胃”的功效,只是普洱茶膏的表现要优于它们,其主要原因都与小分子有关。

二是普洱茶膏内含的果胶物质远高于其他茶类。它不仅体现在有很好的吸附性,又能黏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起到解毒作用;同时又能保护胃黏膜,帮助消化。对患有胃溃疡或胃炎的人而言,普洱茶膏果胶类物质可形成薄膜状态附着在胃的伤口,促进溃疡面愈合,适宜于胃病患者饮用。

三是普洱茶膏内含的咖啡碱可以中和人体的胃酸,进而改善消化功能。

我们提倡普洱茶的饮用者每日早晨空腹饮用一杯温热的普洱茶膏。特别是对胃酸过多,或者患有胃炎及胃溃疡的人而言,饮用时如果再加上一勺蜂蜜,其养胃的功效更是明显。

这里需要声明的是养胃的关键在于“养”。这个“养”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持续的“坚持”才能显现出来的结果,当然还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普洱茶膏与普洱茶的区别


普洱茶膏与普洱茶的区别

茶膏是普洱茶家族的重要成员,历史上云南普洱茶包括团茶、饼茶、沱茶、砖茶和茶膏五大系列,可见茶膏也是普洱茶家族的一员,同样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普洱茶膏是普洱茶深加工出来的,是茶产品与原料的关系。

普洱茶膏是速溶茶的一种,是固态的,冲泡出来没有任何茶渣,普洱茶膏精选优质普洱原茶,高纯度萃取精华,连茶渣都没有,何况杂物!但茶多酚最高可达60%。好的普洱茶膏和普洱茶一样,能够长期保存,而且越陈越香。

普洱茶膏是从普洱茶中萃取的精华,它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品饮价值。同普洱茶相比,茶膏的营养价值更高,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在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对普洱茶膏的介绍胜过普洱茶,虽然描述得有点夸张,但恰恰证明了茶膏的珍贵价值。

相比普洱茶,茶膏的便携性非常好,冲泡过程简洁方便卫生;在口感上,茶膏温和厚重,更像是品饮老茶的感觉,层次感丰富,汤色诱人。

茶为国饮,从采摘到入口需要数十道工序,除解渴外,被人们赋予越来越多的属性。唐刘贞亮曾言茶有十德:散郁气、驱睡气、驱病气、养生气、尝滋味、可行道、可修身、可雅志、表敬意、树礼仁。

茶膏为国礼,从原茶到成膏需72天186道工序。两个世纪以来,被冠以“国礼”称号。21世纪以前,普洱茶膏为皇室御品,为皇室和贵族专享,它不仅继承原茶的基本属性以外,更有许多独特的地方。

普洱茶加工: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


普洱茶加工: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

普洱茶膏又称速溶普洱茶,最早起源于何时无史料记载;唐宋以来普洱茶就久享盛誉,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花色品种最多。清·张泓在《滇南新语》中记载:“……普洱茶最粗者熬膏成饼摹印,备馈遗。而岁贡中亦有普洱茶膏,并进蕊珠茶。”早在18世纪,欧洲的茶商就从中国进口一种用普洱茶浸提液浓缩制成的深色茶饼,每块重6—7克,溶化后可供10份早餐用茶,这便是当时的普洱茶膏。主要是靠手工熬制而成。“每年人贡,民间不易得也。”(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

现代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使用的技术主要是速溶咖啡制造技术,包括萃取、浓缩、干燥等。普洱茶膏的品质特点是冲水即溶,杯内不留残渣,浓淡易调节,方便卫生,保健及药用功能较强。还可加各种配料进行调配等。

普洱茶膏的制作下工艺主要包括采摘、处理、浸提、净化、浓缩、干燥、定型、烘干、包装等步骤:

1、采摘及处理普洱茶膏制作所用的茶叶原料可以川鲜叶、生茶、熟茶。原料的采摘、选择和适当拼配很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普洱茶膏的品质汤色而且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一般多选用7~9级:普洱茶或茶叶副产品作原料。为了提高品质及经济效益,可适当地加入20~30%的小上档茶,则可在很大成度上提升终极产品的品质。普洱茶原料在浸提前应进行适当的粉碎,一般通过40~50目筛或轧碎度掌握在0.35mm左右。

2、浸提浸提时一般选择水作溶剂。浸提时要综合考虑茶和水的比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次数和萃取液品质之间的相互影响。浸提用水量不可太多,否则茶汤浓度太低,不利于后期浓缩加工,能耗也大。常用的茶和水的比例为l:9~1:l5之间。萃取的温度也要把握好,水温在100℃左右,浸提的茶水汤色和香气较好,但茶叶苦涩:水温在90℃左右,浸提茶水的味道较好,但汤色、香气较淡。浸提普洱熟茶时,选择温度大约为85℃。浸提普洱生茶时,选择温度大约在95℃。浸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为宜,浸提次数—般为1—2次。

3、净化净化是指除去茶叶浸提液小杂质和沉淀物的过程。在浸提液中常会含有少量茶叶碎片;悬浮物,冷却后时常会产生沉淀物,这些物质必须除去。净化的方法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技术方法三种。

4、浓缩净化后的浸提液浓度较低,须先纤浓缩。使固形物含量增加至30%~50%。即提高了干燥效率,以利于获得低密度的颗粒状普洱茶膏。浓缩的方法有蒸发浓缩,冷冻浓缩和真空浓缩等几种方法目前人多使用高温蒸发浓缩,但使用真空浓缩方法的越来越多。从保证普洱茶膏浸提物的汤色、香气、品质方面而言,冷冻浓缩和真空浓缩是较佳的方法。

5、干燥干燥工序对普洱茶膏的内质、外形及可溶性都非常重要。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真空滚筒干燥和发泡干燥等。喷雾干由于具有干燥效率高,普洱茶膏制品的溶解性好、质量小、体积小、成本低,在定型包装中能获得充满度等优点,因而是首选的方法。

6、定型干燥后制出的是普洱茶膏颗粒状半成品,不易存放,容易吸潮而结块变质,损失香气或汤色加深,所以要加以定型。普洱茶膏定型常用的有两种方法,高压定型和常温风干定型,可将将颗粒普洱茶膏半成品及95%的酒精以100:6的配剂放到模具中高压定型或常温风干即可。

为了提高普洱茶膏的抗吸湿性、保健性及色彩和香型的多样化,亦可添加乳糖、磷酸钙盐、植物胶、糊精、各类营养强化剂、食用色素及食用香精等添加剂。传统的普洱茶膏贡品每为6~7克,呈正方形,由锦匣装盛。现今市场上的普洱茶膏样式较多,小的1克装,大的几十千克,而且包装比较现代,各式各样、丰富而多彩。

举世公认,茶树的栽培与茶叶的利用始于中国;举世公认,中国的古茶树发祥地在云南普洱,现今的云南省境内澜沧江流域。1950年美国及许多西方国家开始研制茶膏(速溶茶)的制作工艺,并不断在设备、技术、生物上加以改进的制作工艺,其实早在明清时期我们云南茶人就已掌握和制作了。1729年普洱茶膏作为“八色贡品”而“瑞贡天朝”,普洱茶膏是贡品之首。普洱茶膏由于制作工艺的现代化、科学化、多样化,使得普洱茶膏形成了冲泡方便、科学卫生、变化多样(可制作各种口味、各种形状)的特点,目前,国内外许多普洱茶学研究专家在茶膏制作方面发明了许多专利技术,普洱茶膏又是可乐、冰茶、果茶、保健茶、奶茶茶及很多药品的原料之一,相信随着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壮大,神奇的普洱茶膏也将再现辉煌。

普洱茶的基本味觉因素


普洱茶的基本味觉因素

普洱茶生长于高海拔地区,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环境非常好。普洱茶也就是选用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从茶树上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三叶等采摘,经过加工制成毛茶、再把毛茶按不同比例的搭配,再次经过工序制成普洱茶饼,因内含物质丰富,就形成了普洱茶多变的口感。我们一开始喝茶的时候,其实从茶汤进入口腔那个时间,是可以感觉到茶汤给我们带来的滋味,有的茶是先涩后苦、也有的茶是先苦后涩,过一会还会有甜味,不管怎么样,茶与水相融后,的确是有了不一样的味道。那这些味觉是怎么来的呢?有哪些因素能使茶汤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今天简单的先来了解下:

普洱茶的基本味觉因素

苦味

主要由茶多酚、咖啡碱构成茶汤的苦味,苦味是所有的茶都不可缺少的滋味,如果没有苦味,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涩味

涩味是口腔中感到干燥、收敛的一种感觉。主要是茶多酚在起作用。苦味、涩味共同形成了茶汤的浓度、刺激性。鲜味

类似味精的鲜爽味,主要由茶中的氨基酸构成。鲜味能缓解茶的苦涩味,增强甜味,嫩茶的鲜味尤其明显。

甜味

主要由茶中的氨基酸、糖类物质构成。甜味是人人都喜欢的味道,苦与甜的平衡是茶最让人着迷的因素之一。

看了以上几点,也大概知道了会产生这些滋味是因为茶叶的内含物质在起着作用,所以我们喝茶时候才会有这些味觉存在。

云南普洱茶:普洱茶产品的多种形式


云南普洱茶:普洱茶产品的多种形式

云南是普洱茶的故乡,普洱茶源自云南茶叶发源地的一定区域,有其不可替代的地域、自然环境、品种、生产及加工技术等综合因素而形成的品质风,并有着其特定历史进程所创造的人文背景,在我国众多的茶叶产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现就市场上的多种普洱茶产品形式作些简要介绍:

一、散茶

1、常规的普洱散茶

普洱(熟茶)散茶按品质特征分为特级、一级至十级共十一个等级,是指晒青茶经后发酵、干燥、精制、分级、包装后的产品。

2、袋泡、速泡纸杯普洱散茶

袋泡茶是将茶叶装入滤纸(无毒尼龙)袋中,连袋冲泡的茶包,要求这种滤纸(无毒尼龙)袋冲泡时不漏茶渣、不破损、无异味,并适宜于机械化热封包装。速泡纸杯茶是将普洱茶和一次性纸杯融合为一体,经加工处理后,用滤纸将普洱茶隔离、隐藏在杯底和杯壁,冲泡时不漏茶渣。

这种形式的普洱茶具有“定量、卫生、方便、快速、质量相对稳定”等特点。

二、紧压茶

普洱茶紧压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散茶或普洱茶(熟茶)散茶为原料经蒸压成型、干燥后而成的,分普洱(生茶、熟茶)紧压茶两大类。

1、传统的普洱茶紧压茶

砖、饼、沱等紧压茶是普洱茶最常见的产品形状,一般传统的普洱茶饼茶每饼重量为357克,普洱茶砖茶每块重量为250克,普洱茶沱茶每个重量为100克。

2、小型化、微型化的紧压茶

为了使普洱茶适应大众消费、方便消费,将紧压茶小型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小沱茶、小砖茶的形状多种多样,每个小包装产品的重量一般为3-6克,市场上也可见到有2克的和10克的。

三、浓缩茶与速溶茶

1、浓缩普洱茶

是以成品或半成品普洱散茶为原料,以水为溶剂,通过萃取获得茶叶水可溶物,经浓缩而成;如目前许多茶厂加工的普洱茶膏。

2、速溶普洱茶

浓缩后再经冷冻或喷雾干燥而成,称之为速溶茶。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是萃取、过滤、浓缩、调制造型、干燥等工序;如普洱茶粉。

浓缩茶与速溶茶具有方便、无渣、卫生、速溶、便于调制等特点。既适合清饮又适合调饮,调味型的产品既具有茶叶原有的滋味,又具有添加果类和香料的独特风味,香甜可口。

四、普洱茶液态饮料茶

液态饮料茶是20世纪80年代新兴起的液态茶叶饮品。包括纯液态茶和调味液态茶两类。加工基本工艺是提取、过滤、调配、灌装、灭菌、检验喷码等工序;包装形式有易拉罐装、利乐包装、PET瓶装和BOPP瓶装(双向拉伸聚丙烯瓶)等;如云南映像普洱茶、天喔茶庄普洱茶等。

五、花香型普洱茶

依据普洱茶和香花具有吸香和吐香特性的原理,经两者并和窨制,再压制成普洱茶紧压茶;如普洱茶(熟茶)茉莉花味、玫瑰花味等。

六、普洱茶食品

普洱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等元素,利用超细粉碎技术将普洱茶制成超细粉体后,再添加到蛋糕、饼干、面条等食品中,使普洱茶从传统的“饮茶”向“吃茶”的转变。

普洱茶作为大众化的产品,必须选择大众化的渠道和终端,才能完成它的使命。因此研制、开发、推广多种安全卫生、方便消费者饮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多种形式的普洱茶产品是目前我省普洱茶企业需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俞永明等,说茶饮茶金盾出版社

2、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

清宫御制普洱茶膏的特点


清宫御制普洱茶膏的特点

1、制作工艺的严谨与考究

清宫御茶房的制茶工匠们在考查大锅熬制茶膏的过程中发现,这种高温提取的方式对茶叶所含的诸多有效成分破坏严重,使其后续陈化产生障碍。他们借鉴宋代制作茶膏的工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酿酒工艺的精华,形成一套工艺考究、工序繁杂又十分合理的制膏方法。大体归纳,有如下几个环节:

①轻蒸、解块、淋洗。将云南上贡来的顶级团茶和饼茶进行蒸湿,然后解块,再进行淋洗,去除茶叶表面的灰尘及杂物;

②?用传统酿酒工艺中的厌氧发酵方法,对茶叶进行发酵,促使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与分解;

③小榨去水、大榨出膏。采用压榨技术,先将水分挤出不用,然后再全力将茶叶内存的茶汁压出,并反复压榨,收汁;

④将压榨出的茶汁放在开口的容器内,使其自然沉淀,并分层析出;其分层不同,品级也不同;

⑤收膏、压模。将分层析出的茶汁经低温干燥,获得稠密度高的软膏,再入模干燥后成形,但绝大部分是收成自然的散块,放入高档瓷瓶中。

这种工艺的好处是:一方面尽最大可能保留茶叶中原始的有效成分,使获得的茶膏保留了茶叶中的精华;另一方面也为茶膏后续的陈化提供了“动能”,使茶膏的品质向更高层次转化。

这种工艺严谨苛刻,工序繁杂,费时费力,非一般作坊所能承担。它有点近似我们今天最先进的生物工程——低温状态下的萃取工艺。这在当时科技落后,没有先进的化验仪器及提取设备的前提下,已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

2、超贵族身份

从唐宋的茶膏到清代的普洱茶膏,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沿着贡品的这条线一路走来。几乎没有在社会上流通。这就使它从一诞生到后来的发展,极少被世人所了解。

造成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它的出产量极少造成,平民百姓极难得到;二是封建社会的皇权意识,既皇室使用的物品绝不允许在民间流通,显示出一种至高无上的等级观念。就如清朝皇帝使用的瓷器,一旦打碎了,也在宫墙内掩埋,就连碎片也不允许流入宫外。同样,普洱茶膏的制作也成了对外保密的品种,特别是在清朝乾隆年间以后,除了宫廷御茶房,没有发现第二个生产普洱茶膏的地方。在清朝,能够得到它的唯一途径,是皇帝每年拿出极少部分赏赐身边有功大臣。而那些得到赏赐的大臣也轻易不舍得饮用,把它当成高级药材存放,只是在自己和家人偶感身体不适时,才拿出来饮用,以达到驱病和强身之功效。这种作法实际上已经超出普洱茶膏本身的价值,赋予更多的等级色彩,是一种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因此,如果说传统的贡茶在向朝廷进献后,而使其茶品在民间流通时具有“贵族身份”的话,那么,普洱茶膏则属于贡茶中的贡茶,享有“超贵族身份”,非一般贵族及王公大臣所得,更是普通百姓难得一见的珍品。

3、差异化及多样性

很多人对普洱茶膏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普洱茶膏就是黑色的膏体。

玉龙胜雪其实,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指出:“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直接点出了普洱茶膏的两款产品,一个是黑膏,一个是绿膏(呈墨绿色)。

就黑膏而言,普洱茶膏也不是就一款产品,而是由“黑珍珠”、“玉龙胜雪”、“红运当头”等若干个品种组成。且每款产品的品质与外观差异极大。

如“黑珍珠”是膏体本身排列出有规则的蜂窝状,且每一个蜂窝眼都极为光滑,反光性极强,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射出一个个亮点,犹如镶嵌的珍珠整齐排列。它是我们目前已知的香气最足,口感、汤色最佳的茶膏。

“玉龙胜雪”又称普洱茶石乳,是受宋代名茶“龙园胜雪”启发,因云南有玉龙雪山,加上此品膏体外观显出重度白霜,似雪覆青石。故名“玉龙胜雪。”此品为原云南思茅地区(现为普洱市)所产普洱茶原料制膏所得,其转化率为15%左右,汤色呈宝石红,厚重感极强,是内含天然药物最为丰富的保健佳品,其品饮药用价值极高。

“红运当头”又称上投茶,其膏体极轻,可悬浮在水上端。它在冲泡中与其它茶膏不同,其它茶膏都是先放茶膏,红运当头后冲水,但“红运当头”则是先倒水,后放茶膏,使茶膏飘浮在水面上,茶膏的红颜色由上向下呈雾状弥漫,极具观赏性。

普洱茶绿膏(也称普洱绿膏)代表产品为“易武春晓”。易武是指采用易武地区的茶叶;春晓是指春茶。此品表面呈墨绿色,但冲泡后,汤色黄中带绿,滑感极强,没有苦涩味。

当然,清代普洱茶膏还有十几种,这里不一一赘述。

现代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


现代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

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采摘、处理、浸提、净化、浓缩、干燥、定型、烘干、包装等步骤:

1、原料的采摘、选择和适当拼配很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普洱茶膏的品质汤色而且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一般多选用7~9级:普洱茶或茶叶副产品作原料。为了提高品质及经济效益,可适当地加入20~30%的小上档茶,则可在很大成度上提升终极产品的品质。普洱茶原料在浸提前应进行适当的粉碎,一般通过40~50目筛或轧碎度掌握在0.35mm左右。

2、浸提

浸提时一般选择水作溶剂。浸提时要综合考虑茶和水的比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次数和萃取液品质之间的相互影响。浸提用水量不可太多,否则茶汤浓度太低,不利于后期浓缩加工,能耗也大。常用的茶和水的比例为l:9~1:l5之间。萃取的温度也要把握好,水温在100℃左右,浸提的茶水汤色和香气较好,但茶叶苦涩:水温在90℃左右,浸提茶水的味道较好,但汤色、香气较淡。浸提普洱熟茶时,选择温度大约为85℃。浸提普洱生茶时,选择温度大约在95℃。浸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为宜,浸提次数—般为1—2次。

3、净化

净化是指除去茶叶浸提液小杂质和沉淀物的过程。在浸提液中常会含有少量茶叶碎片;悬浮物,冷却后时常会产生沉淀物,这些物质必须除去。净化的方法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技术方法三种。

4、浓缩

净化后的浸提液浓度较低,须先纤浓缩。使固形物含量增加至30%~50%。即提高了干燥效率,以利于获得低密度的颗粒状普洱茶膏。浓缩的方法有蒸发浓缩,冷冻浓缩和真空浓缩等几种方法目前人多使用高温蒸发浓缩,但使用真空浓缩方法的越来越多。从保证普洱茶膏浸提物的汤色、香气、品质方面而言,冷冻浓缩和真空浓缩是较佳的方法。

5、干燥

干燥工序对普洱茶膏的内质、外形及可溶性都非常重要。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真空滚筒干燥和发泡干燥等。喷雾干由于具有干燥效率高,普洱茶膏制品的溶解性好、质量小、体积小、成本低,在定型包装中能获得充满度等优点,因而是首选的方法。

6、定型

干燥后制出的是普洱茶膏颗粒状半成品,不易存放,容易吸潮而结块变质,损失香气或汤色加深,所以要加以定型。

贡润祥普洱茶膏将建玉溪茶膏研发中心


贡润祥普洱茶膏将建玉溪茶膏研发中心

近日,记者从第二十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获悉,玉溪市高新区管委会与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贡润祥普洱茶膏将在玉溪高新产业园区兴建3000平方米的茶膏研发中心。

据介绍,经过前期大量的考察研究后,贡润祥茶膏决定将新的生产基地放在玉溪高新区。贡润祥普洱茶膏将在玉溪高新产业园区兴建3000平方米的茶膏研发中心,欲将普洱茶膏研究中心建成国内设备最先进、技术最前沿、研究成果最丰硕的国家级茶膏研发平台;同期建成一个厂区占地200亩,厂房规模10万平米的茶膏生产基地,中期茶膏年产值30亿,远期茶膏年产值数百亿规模的现代化高新技术新工厂。

据了解,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经营普洱茶膏等高科技养生产品的现代化新型企业。公司现拥有1000多名员工,总资产5亿,年营业额过亿。业务遍及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拥有上、下游合作企业20余家。旗下“贡润祥茶膏”市场份额超过70%。

普洱茶膏的制作七步走


普洱茶膏的制作七步走

普洱茶膏又称速溶普洱茶,最早起源于何时无史料记载;唐宋以来普洱茶就久享盛誉,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花色品种最多。清·张泓在《滇南新语》中记载:“……普洱茶最粗者熬膏成饼摹印,备馈遗。而岁贡中亦有普洱茶膏,并进蕊珠茶。”早在18世纪,欧洲的茶商就从中国进口一种用普洱茶浸提液浓缩制成的深色茶饼,每块重6—7克,溶化后可供10份早餐用茶,这便是当时的普洱茶膏。主要是靠手工熬制而成。“每年人贡,民间不易得也。”(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

现代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使用的技术主要是速溶咖啡制造技术,包括萃取、浓缩、干燥等。普洱茶膏的品质特点是冲水即溶,杯内不留残渣,浓淡易调节,方便卫生,保健及药用功能较强。还可加各种配料进行调配等。

普洱茶膏的制作下工艺主要包括采摘、处理、浸提、净化、浓缩、干燥、定型、烘干、包装等步骤:

1、采摘及处理普洱茶膏制作所用的茶叶原料可以川鲜叶、生茶、熟茶。原料的采摘、选择和适当拼配很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普洱茶膏的品质汤色而且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一般多选用7~9级:普洱茶或茶叶副产品作原料。为了提高品质及经济效益,可适当地加入20~30%的小上档茶,则可在很大成度上提升终极产品的品质。普洱茶原料在浸提前应进行适当的粉碎,一般通过40~50目筛或轧碎度掌握在0.35mm左右。

2、浸提浸提时一般选择水作溶剂。浸提时要综合考虑茶和水的比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次数和萃取液品质之间的相互影响。浸提用水量不可太多,否则茶汤浓度太低,不利于后期浓缩加工,能耗也大。常用的茶和水的比例为l:9~1:l5之间。萃取的温度也要把握好,水温在100℃左右,浸提的茶水汤色和香气较好,但茶叶苦涩:水温在90℃左右,浸提茶水的味道较好,但汤色、香气较淡。浸提普洱熟茶时,选择温度大约为85℃。浸提普洱生茶时,选择温度大约在95℃。浸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为宜,浸提次数—般为1—2次。

3、净化净化是指除去茶叶浸提液小杂质和沉淀物的过程。在浸提液中常会含有少量茶叶碎片;悬浮物,冷却后时常会产生沉淀物,这些物质必须除去。净化的方法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技术方法三种。

4、浓缩净化后的浸提液浓度较低,须先纤浓缩。使固形物含量增加至30%~50%。即提高了干燥效率,以利于获得低密度的颗粒状普洱茶膏。浓缩的方法有蒸发浓缩,冷冻浓缩和真空浓缩等几种方法目前人多使用高温蒸发浓缩,但使用真空浓缩方法的越来越多。从保证普洱茶膏浸提物的汤色、香气、品质方面而言,冷冻浓缩和真空浓缩是较佳的方法。

5、干燥干燥工序对普洱茶膏的内质、外形及可溶性都非常重要。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真空滚筒干燥和发泡干燥等。喷雾干由于具有干燥效率高,普洱茶膏制品的溶解性好、质量小、体积小、成本低,在定型包装中能获得充满度等优点,因而是首选的方法。

6、定型干燥后制出的是普洱茶膏颗粒状半成品,不易存放,容易吸潮而结块变质,损失香气或汤色加深,所以要加以定型。普洱茶膏定型常用的有两种方法,高压定型和常温风干定型,可将将颗粒普洱茶膏半成品及95%的酒精以100:6的配剂放到模具中高压定型或常温风干即可。

为了提高普洱茶膏的抗吸湿性、保健性及色彩和香型的多样化,亦可添加乳糖、磷酸钙盐、植物胶、糊精、各类营养强化剂、食用色素及食用香精等添加剂。传统的普洱茶膏贡品每为6~7克,呈正方形,由锦匣装盛。现今市场上的普洱茶膏样式较多,小的1克装,大的几十千克,而且包装比较现代,各式各样、丰富而多彩。

举世公认,茶树的栽培与茶叶的利用始于中国;举世公认,中国的古茶树发祥地在云南普洱,现今的云南省境内澜沧江流域。1950年美国及许多西方国家开始研制茶膏(速溶茶)的制作工艺,并不断在设备、技术、生物上加以改进的制作工艺,其实早在明清时期我们云南茶人就已掌握和制作了。1729年普洱茶膏作为“八色贡品”而“瑞贡天朝”,普洱茶膏是贡品之首。普洱茶膏由于制作工艺的现代化、科学化、多样化,使得普洱茶膏形成了冲泡方便、科学卫生、变化多样(可制作各种口味、各种形状)的特点,目前,国内外许多普洱茶学研究专家在茶膏制作方面发明了许多专利技术,普洱茶膏又是可乐、冰茶、果茶、保健茶、奶茶茶及很多药品的原料之一,相信随着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壮大,神奇的普洱茶膏也将再现辉煌。

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膏制作与保存


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膏制作与保存

在茶友叶雨晴川写的《普洱茶寻源》那本茶书里知道普洱茶膏,但是他只是轻描淡写,为了弄明白这一回事,我曾经多方咨询和查找资料,但是很不齐全。去年我有幸在北京的一个朋友那里品饮到普洱茶膏,更幸福的是我在云南寻访茶缘时,有位不知名的茶友送我一小盒茶膏,至今还寄存在寺院里的茶房里!

普洱茶膏除了口感润滑厚重,入口即化,沏水后汤色浓艳,呈宝石红和玫瑰红色彩外,最重要的是它的特有药效成分。清朝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曾这样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普洱茶膏其保健功能主要体现在: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改善微循环,抗衰老;具有显著的醒酒功能;具有抗疲劳作用;对亚健康状态有调整缓解作用。

前一段时间在深圳,接触普洱茶的机会较多,期间很多茶友和我谈起普洱茶,老是问起福寿膏一事,也就是所谓的普洱茶膏。我就有一个突发念头,想亲自煎熬普洱茶膏。有了想法那何不如行动下做个实践嘛,正好今天有时间我就来亲自制作了!其实制作的茶膏的原理不是很复杂,只要肯花时间和精力慢慢去熬制,都可以制作的出来,难度并不是很大的。

普洱茶膏是云南历史上普洱“八色贡茶”之一,曾是清朝宫庭贡茶。其原料一定要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或晒青副茶(茶叶碎片、梗)熬制出来的固体茶汁产品。据我掌握的资料和调查,1950年,为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凤庆茶厂(原顺宁茶厂)、下关茶厂曾受命加工生产普洱茶膏。仅产一年,此后再无生产。茶膏的熬制,常采用土法加工。其制造工具和工艺如下:

工艺原理:大锅熬煮原料→细布袋过滤茶渣→大锅复煮茶汤→剔除浅黄色漂浮物→中型铜锅煎熬→小型铜锅煎熬→盛入成型模具成型→储膏器盛装→包装出厂茶语清心。

云南普洱茶:蒙顿--普洱茶膏的陈化机理


蒙顿--普洱茶膏的陈化机理

内容简介:普洱茶膏是中国独有的养生文化,有上千年的制作历史。从茶膏的诞生伊始,它就成为皇家独享的养生御品,是中国古人发明的世界第一款“速溶茶”,也是中国古老而庞大的茶产业中的一朵奇葩。

本书是史上第一本关于普洱茶膏的专著。作者从唐宋茶膏的产生到清朝普洱茶膏的确立,依据掌握的史料和生物学的常识为我们梳理了一条清晰的普洱茶膏发展的历史过程。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站在生物学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为什么历史上虽然有多种茶膏出现,却唯独只留下了普洱茶膏的原因。

我们知道,普洱茶是需要一段时间的陈化周期,才能使品质趋向“成熟”。这是一个丑小鸭向白天鹅转变的过程。

普洱茶膏也需要陈化的过程,与普洱茶不同的是,它不是“巨变”的过程,而是内部的成分组合产生“细化”的过程。

我们也可这样认为,普洱茶膏的陈化也属于“变的艺术”,只是这个“变”不似普洱茶那么“剧烈”,犹如“脱胎换骨”。一饼生茶在自然存放50年之后,其外观颜色与冲泡后的汤色口感都与50年前截然不同。普洱茶膏的“变”,则是在原有物料基础上逐渐拔高的过程。它最初的汤色也是红色,但是呈褐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汤色越来越红亮、通透,口感更加醇厚,香气更丰富。

当然,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必须作一个说明:我们这里探讨的普洱茶膏陈化机理只涉及现代普洱茶膏,即靠低温过程生产出的普洱茶膏。而“大锅熬制”与“速溶茶粉”之类凡是高温过程生产的普洱茶膏,由于“酶”及茶叶中的一些营养物质被破坏,缺乏陈化的基础,更没有陈化的“动能”。它们只有保质期的概念,不具备陈化的物质条件。虽然陈化与保质期同属于时间概念,但陈化是缓慢发酵所需时间的特殊表达,它不仅包含时间概念,还有陈化方法与品质提高的综合内容。而保质期表达的时间概念相对单纯,是纯粹的时间界限,过了规定的时间,就意味着保质概念的失效。

一、普洱茶膏陈化的“路径”

普洱茶膏的陈化,就其内部的化学变化而言十分复杂。它是分子的一次次分解、聚合、再分解、再聚合的过程。说得通俗点,是大分子物质向小分子转化的过程。普洱茶膏中的多种生物酶参与了这个过程,并成为这个过程的“主力军”。

以茶多糖为例。

所有茶叶及茶叶深加工的产品,包括各种方法制成的普洱茶膏。其最初的多糖成分一般都是粗多糖。粗多糖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酸性糖蛋白。绝大部分是由多糖、蛋白质、果胶、灰分和其他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粗多糖具备人体需求的部分营养源,但对儿童、老人而言,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粗多糖是禁忌的。

茶多糖是由粗多糖纯化的精细多糖,优于粗多糖。其蛋白部分主要由约20种常见的氨基酸组成,糖的部分主要由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及果糖等,矿质元素主要由钙、镁、铁、锰等及少量的微量元素,如稀土元素等组成。它的营养成分较高,可谓老少皆宜,对糖尿病也有辅助治疗功能。

普洱茶膏,无论是低温还是高温,其加工制成的最初,都具有粗多糖的组分。但不同的是:前者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多糖,后者则是没有生物活性的粗多糖。

普洱茶膏的粗多糖向茶多糖(也称精茶多糖)转化,必须达到两个条件:

一是制备过程必须是低温或常温的条件,保证粗多糖这种复合多糖的生物活性,这是粗多糖向茶多糖的转化基础。反之,如是高温的过程,像“大锅熬制”,会使茶膏内含的复合多糖失去生物活性。同时也失去转化的“动能”。我们常见“大锅熬制”的普洱茶膏黏性很大,含糖量较高。只要是在多雨季节,空气中湿度加大,茶膏的黏性也会加大。如果裸露在空气中,就会滋生细菌而生成绿毛菌与黄褐色霉斑。其原因是粗多糖在高温中已被“恒定”,没有转化基础。容易变质。

二是陈化。低温过程制作的普洱茶膏在经过一段时间陈化后,一般最短为三个月(必须是厌氧环境),利用粗多糖的生物活性,加上生物酶一次次将其降解,自然纯化,才能纯化出茶多糖。没有陈化的过程或是陈化的基础,茶多糖是很难出现的。这与普洱茶的陈化如出一辙。因此,无论是一款陈化时间较长的普洱茶,还是陈化一段时间的普洱茶膏,我们都会在品饮中发现其特有的润滑,好的产品有入口即化的感觉,这个“滑”是果胶类物质“放大”的结果。

同样,我们在品饮这类产品时,会感到一种醇厚,杂气味不重或者说没有杂气,是因为茶多糖本身就是影响茶品的滋味与香气物质之一。

再以茶红素为例。

茶红素是一类复杂的红褐色酚性化合物,包括多种相对分子质量差异极大的异源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00~40000,至今还未能分离纯化出单体。我们现在说的茶红素实质是茶红素的分子团,是茶色素中的某种混合物。

茶红素在红茶、黑茶及普洱茶中普遍存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茶叶中最宝贵的营养物质之一,未来可能对治疗癌症都会有突破性的医学发现。

一段时间以来,科学家依照红茶的发酵模型研究茶红素形成的“路径”:

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这个演化过程告诉我们,红茶的发酵是先产生茶黄素,然后是茶红素。但茶红素极不稳定,随即向茶褐素转化。因此,目前对红茶的检测中,只能检测到茶褐素。不能检测茶红素。因为目前还没有建立检测茶红素的方法,更没有这方面的标准。红茶中的色素演化到茶褐素时就完结了,再往后的演化就是霉变的过程。因此,很多茶叶专家都以红茶的色素演化为标准,进而提出普洱茶不存在越陈越香的概念。更不赞同普洱茶存在陈化一说。

但普洱茶(包含普洱茶膏)的茶红素生成机理与红茶不同,它的前半段色素的演变与红茶相似,可后半段却与红茶的色素演化不同,是经过了一个“回车键”再析出的过程,即:

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茶红素

这是笔者的一个观点。也是笔者和几个研究人员正在做的课题。这种观点的依据有两个:

①普洱茶在陈化过程中,其色素的演化过程与红茶不同。红茶的发酵在进入到茶褐素后就终止了,再往后就是霉变的过程。因此,红茶的保质期相对很短。但普洱茶却不同,普洱茶由最初的茶黄素(汤色为橘黄)到发酵一定程度演变为橘红色、玫瑰红色,然后进入褐色阶段,汤色呈暗红色。随后,伴随陈化时间的延长,其汤色竟一点点红亮起来,通透度及红亮度都明显提高。实际上是茶褐素经氧化析出的茶红素所致。因此,普洱老茶,汤色的红亮度一定高于年份低的普洱茶。这一现象为我们提出普洱茶独有的色素演化机理提供了实物基础;也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化学证据。

②普洱茶膏的色素变化也证明这点。普洱茶膏最初的制成,其汤色也是偏暗,茶褐素的含量在色素检测中高达66.6%(蒙顿茶膏2006年委托“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报告数据)。但随着陈化时间延长,短的在半年左右,其汤色的红亮度明显好于最初。同普洱茶一样,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汤色的红亮度愈来愈高。也与普洱茶的陈化机理趋同,呈现品质整体向上的趋势。

实际上,这一切都与陈化——这一特有的后发酵有关。

这个陈化机理再一次证明,低温萃取的方法是构建现代普洱茶膏品质的基础,而陈化的过程则是提升品质的关键。

二、普洱茶膏香气的生成“路径”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先讲一个蒙顿茶膏的轶事:

2005年,当蒙顿茶膏第一批产品面世时,就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阻力。很多人在品饮了茶膏之后,第一个感觉是无味。很多经销商多次建议通过添加香精类物质,改变这一在他们看来无法说服消费者品饮习惯的问题,没有香气或者说香气不足,能算是好茶吗?这是蒙顿茶膏当初经常听到的声音。于是,要求企业通过技术手段,添加香精类的建议便成为那时市场反馈的主流。

但蒙顿企业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可随后的一年时间,提这类问题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他们发现,一年前他们购买的蒙顿茶膏,由原来的无味开始逐渐转化出一些香气,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香气竟呈上升趋势,且没有杂气。口感不仅醇厚,汤色也向红亮转化。这个过程不是厂家宣传的结果,而是茶膏存在他们自己身边,自己体会的一种变化。以致到了2009年,很多人最喜欢品饮的竟是2005年、2006年出厂的产品。这是为什么?

如果不是产品放置在他们身边,他们也许真的会怀疑企业在添加剂方面做了什么手脚?

这种香气从无到有,令很多人在兴奋之余,发出另一种疑问:这种香气是怎么来的?当然,这种疑问不是针对厂家的怀疑,而是感到不可思议。

其实,这仍然是普洱茶膏陈化的机理所致。

我们知道,茶叶的鲜叶最初是不含香气的。只有在后续的加工中,由于制作方法的不同,茶叶的香气也不同。说白了,茶叶的香气来源,取决于不同工艺的结果。简单归类,可分成两大类:

一是高温提香的过程。绿茶与乌龙茶基本都是沿袭这条思路。只是过程与手法略有差异而已,但是高温是必备的主要条件。如有的铁观音,为了达到高香或奇香的效果,在烘焙一段时间后,出锅前,瞬间将温度提升到105℃,用高温将茶叶内含的芳香类物质激活,然后出锅封装。

二是酶降解产香的过程。也是常温状态下,通过生物酶降解产生芳香类物质的过程。这是一条与高温提香截然相反的“路径”,即:

微生物—→酶—→脂—→芳香类物质

这种微生物产酶,酶产脂类物质,脂又产芳香类物质的“路径”,是忌高温的过程,突出体现普洱茶独有的陈化机理。也是普洱茶膏的产香过程。这就是普洱茶膏为什么由最初的“无味”到后来逐渐有“香气”的原因。

因此,蒙顿茶膏投放市场的产品,基本上是以“无味”的为主。

很多人或许对这一点仍有疑问,既然蒙顿企业知道这一点,为什么不将茶膏先陈化一下,再拿到市场上去卖呢,那样不是会减少很多麻烦,甚至质疑吗?

这是蒙顿企业的故意行为。有三点原因:

一是让经销商或者消费者自己体验香气变化的过程。因为人们相信自己的发现胜于企业宣传;

二是不同的存放环境,其香气的形成与香气的类别也是不同的。虽然这种差异可能会很小,但细心的人和对香气敏感的人一品便知。这个过程与普洱茶陈化过程一样,也是品质再造的过程,与存茶人参与的“劳动”是密不可分的。蒙顿茶膏欢迎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人参与。因为不同地区、不同存放环境陈化出的普洱茶膏,会因微生物优势菌群的不同,打造出不同香气与口感的普洱茶膏。蒙顿企业始终相信,普洱茶膏未来的极品出现,一定不是蒙顿企业一家所为,而是集合了社会群体智慧的结晶;

三是更重要的一条,是蒙顿企业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消费者放心,蒙顿茶膏是不含任何添加剂,包括色素类、香精类的产品。如果添加一些色素类与香精类的物质,茶膏的最初不会是“无味”,而且汤色也会非常漂亮,并且在一段时间内都会保留“恒定”的特点。蒙顿企业更愿让他们的茶膏在消费者手里,明显感到其陈化的过程,品质曲线是逐渐向上递增的趋势。其原因除了低温过程之外,更重要的是没有添加剂的结果。

三、普洱茶膏陈化的环境要求

普洱茶膏的陈化环境有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分。

所谓专业的陈化环境要求较高,成本较大,不适合个人消费者。它的要求有三点:

一是厌氧环境。既空气中氧离子含量不高,人工造成无氧或缺氧的环境,适合厌氧菌的生存与繁殖;

二是湿度与温度。湿度分为三级,即干燥、中湿、高湿。可交替转换,不能一味高湿,使茶膏因湿气太重产生软化;又不能一味干燥,会使茶膏酥松、散掉;温度的控制一般在35~55℃之间,并要与湿度呈一定的比值关系;比值关系不恰当,也会造成茶膏陈化效果不理想;

三是严格控制空气中的有害菌。避免二次染菌,造成茶膏的霉变。

专业的陈化环境必须参照生物工程的发酵模式。这种模式快捷、卫生。效果极佳。

非专业环境指自然条件下的居家、办公室或库房。可将茶膏放置在容器内,或紫砂罐、陶瓷罐,也可是高档瓷器,尽量是密闭状态。

非专业环境存放茶膏需注意两点:

一是忌高温高湿。夏天应经常将茶膏放置在阴凉处风干,避免湿度过大,温度太高。最高的环境湿度不要超过80℃,最高的温度不要超过40℃。一般的居家与办公室都可做到,唯独库房的条件,在夏季需格外注意;

二是忌过分干燥。过分干燥的环境容易造成茶膏的酥松与自然解块。

非专业环境虽然不如专业环境陈化速度快,但它便于消费者自己掌控。如果消费者想在家里或办公室(包括店铺)模拟专业陈化环境,可选择医用厌氧袋或将存放茶膏的容器封闭,可形成小型厌氧环境。其效果也是不错的。

作者简介:陈杰,从事近三十年微生物研究工作,曾任美国凯耐特生物制药研究员。2002年开始转向普洱茶深加工的研发,任蒙顿茶制品(香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参与创建中国大陆第一个专业生产普洱茶膏的企业。完成了中国古代普洱茶膏的破译工作,制定了第一个现代普洱茶膏企业标准和检测标准,主导研发了系列普洱茶膏精品,成为现代普洱茶膏的拓荒者。2006年1月6日,其研发的代表普洱茶膏最高境界的“普洱茶母”(非卖品)被云南省博物馆收藏。近几年,其又从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角度尝试搭建普洱茶的价值链,并先后发表了《普洱茶四大价值》、《普洱茶未来五十年》等系列专业文章。

经典产品之于普洱茶品牌的价值


经典产品之于普洱茶品牌的价值

总有些普洱茶产品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成为了一些普洱茶品牌的代表,行业内一提到7572就知道大益,说到沱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下关,经典产品对于普洱茶品牌的影响就是如此深远。今天,笔者来说说,经典产品对于普洱茶品牌的价值影响。

1、标杆作用,消费者更容易读懂品牌

标杆作用的影响有多大?别人家出一个同类型产品,消费者自然而言地就会拿这个产品跟品牌的标杆品作对比,即从一定程度上讲,品牌的经典产品已经成为同类产品的一种标准,可以根据这种标准对比评判同类其他产品的优劣。当然,因为这个标准是非官方的,只是来自消费市场约定俗成的一致认定,因此更能让消费者读懂品牌,同时也更能说服、吸引消费者。前有老大哥大益下关,后有新品牌发力,润元昌企下的布朗之春已经成为春茶发酵的熟茶经典之作,乌金号也俨然成为浓强饱满型大树茶的新标杆。不同品牌的经典之作,让市场惊艳的同时,也意味普洱茶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2、持续稳定品质,可塑造强化口碑

经典产品的市场标杆地位一经确立,品牌方往往每年都会出新品,而且除了每年的天气等非可控因素对茶叶原料影响甚微之外,其他的一切都遵循经典产品的加工方法,保证了持续稳定的产品内质。所谓“同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说的就是经典产品。因此,经典产品对于新消费者起到塑造品牌印象与口碑的作用,对于品牌粉丝则起到强化口碑、巩固品牌形象的作用。3、直观体现普洱茶陈化的魅力,经得起时间的推敲打磨

因为有不同年份不同批次的经典产品对比体验,消费者可以直观地体现到经典茶品的陈化变化与价值,同时强化了品牌茶品经得起时间推敲打磨的印象,这对于注重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品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同时也为品牌的行业形象加分。4、见证品牌发展、传承品牌的价值内涵

一个经典产品的打造并非来得轻而易举,用春茶发酵的熟茶除了要有领先行业的市场嗅觉,还要有开拓创新的勇气与实践,在传统以夏秋茶发酵熟茶的主流加工领域,成功打造的布朗之春焉知背后经过了多少次的加工探索与调试?而成功面市之后延续经典之作的用心与坚持,让广大消费者共同见证了品牌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增加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让消费者产生亲近感。自然,经典产品也非常成功地传承了品牌的价值与内涵,并以产品品质和市场口碑传播出去,加强品牌在市场的影响力。所以一个品牌有让市场高度认可的经典产品非常不易,坚持传承、用心创造经典产品的品牌也让人肃然起敬。经典产品,既要有,也要守得住,并以此为基础持续创新开拓,品牌才能不断焕发新活力。(风寒澈/)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茶膏的产品“基本面”》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膏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