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普洱茶】

无锡藏家提前囤货应对普洱茶涨价

在各地纷纷爆出天价春茶的当口,最近市民杜先生却在慌慌张张囤进了10万元钱的普洱新茶,因为他听说今年云南普洱新茶高端品种如老班章猛涨了50—60%,卖到了每公斤2000元,这个价格甚至超过2007年普洱茶泡沫最大的时期。但是记者走访普洱茶本地经销商,却得到库存充足,价格纹丝未动的答案。这轮涨价效应很有可能要拖延到年底才略有体现。

老班章暴涨50%—60%

今年的普洱新茶上市要比往年晚了一些,原本2月里就该陆续面市的,今年却足足拖到了3月底。但这并不是远赴云南收茶的普洱茶无锡总经销商秦女士忐忑的原因。“今年价格高得离奇,不敢收!”普通的普洱茶普遍上涨了30%以上,而其中像老班章这种高端品种更是上浮了50%—60%,涨到了每公斤2000元以上。而去年秦女士亲身前往收购,拿下的价格也不过是每公斤1300—1400元,即使是普洱茶泡沫最高峰的2007年,老班章的价格也没有超过每公斤1500元。而据秦女士了解,一些普洱茶经销公司3月份早早出手,收购价也仅为每公斤1400元。换而言之,以老班章为代表的暴涨也就是3月份一个月之间的事情。价格如此高昂,难免有人鱼目混珠,当地一些号称每公斤2000元级别的老班章普洱,里面也不免掺杂一些每公斤30—40元的便宜小树茶。

无锡人指名要顶级茶叶

“当地一家农户家里就住了七八档人。”让秦女士觉得邪门的是在当地遇到的收茶人,多了很多生面孔,其中甚至也有无锡人。“看着就不像茶商,估计是玩茶的人,但是一开口要的都是最好的茶。”秦女士在当地就碰到一位无锡老乡,一口气就订了100个普洱茶饼,每个200克,指名要的就是每公斤2000元等级的茶叶。而据秦女士估算,经过筛选、压模、压饼等加工和物流费用,茶叶价格又得翻一番,每公斤达到4000元以上。

本地茶客囤新茶10万元

云南普洱收购价涨价的恐慌也迅速传导到了无锡,在一些玩茶人的圈子里引起了震荡。老茶客杜先生是个很讲究的人,春夏喝绿茶,秋冬喝红茶,原本每年到年底的时节才会照例囤上一批普洱熟茶,送礼自饮两相宜,现在却慌慌张张赶紧下手订了价值10万元的普洱新茶,怕的就是年底要涨。但是虽然杜先生已下订金,但是也没有那么快拿到货,订制的普洱新茶茶饼最快也要6月份才能到无锡。而最近不少本地普洱茶经销商纷纷接到老顾客紧急追加的普洱新茶订单,价值都不小,大多在10万元以上。

普洱老茶越囤越值钱

“要囤还是囤老茶。”今年秦女士补仓的100多万元普洱茶囤货,新茶只是囤了一部分。她还是更倾向于囤老价钱的老茶。尤其在今年猛涨的背景下,有些老茶的价格甚至低于新茶。而对于普洱茶来说,如同美酒,愈陈愈香。普洱茶的升值分界点在10年左右,10年以下的普洱茶,三五年才涨一涨,而10年以上的普洱茶,每年都能固定升值10—25%。因此对于本地茶商来说,囤上一些品质优良的普洱茶,加以妥善地保存,收益率胜过炒股。事实上在很多无锡普洱茶茶商的店里,就有着现成囤货。比如普洱茶的“宝塔树”,已经放了5年,当初的价格为300元/公斤,总重量是360公斤。

秦女士收藏多年的一块普洱茶饼,产自上个世纪80年代,原本是生茶,但是经历岁月沉淀,已经自行呈现出熟茶的醇厚颜色,价值目前无法估量。而在近年来一些普洱老茶的拍卖会上,年份相当的普洱老茶最高曾拍出每饼26.5万元的高价。

年底或普涨10%

今年的普洱茶价难道就是这些玩茶人抬上去的?秦女士觉得今年邪门的是,虽然去年云南大旱,但是并没有影响到普洱茶的产量,产量不少,价格却猛涨,让她不敢下手。“昆明三大茶市,茶价全涨。”秦女士目前却不敢跟风涨价,因为产地的高价与本地茶价的平稳,又是一个批零倒挂的古怪格局。秦女士透露,她的库存很充足,基本上都是2006—2010年的货。最近又从一些公司的内部展销会上拿下一批2006年的茶饼,这些茶饼每次都限量出售,仅有几十件,每件15公斤。因此就算是要涨价,起码也得到年底普洱茶旺销的时节,届时的涨幅估计在10%左右。

炒作名山名寨茶

难道又将重演2007年炒茶的疯狂?当年那场炒茶在茶商们地眼中,同样也是相当疯狂的灾难,令人后怕。“普洱茶毕竟还是专业的东西,当年不少人见钱眼红,疯狂购进的很多都是假茶。”很多人因此倾家荡产,据他们所知,最多有人因此亏了上千万元。而今年与2007年普洱茶疯狂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无论茶商还是玩茶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名山名寨茶上,显然这样更有炒作的概念。记者就从不少本地普洱茶经销商那里了解到,今年主推出的新茶品种,更为讲究出自哪片山头,正本正源的古树料;而另一个与当年迥异的地方在于,无论是茶商还是茶农,目前手头库存都相对充裕。因此虽然在产地收购价飙升,但是要真正传导到终端领域还尚待时日。

延伸阅读

家藏普洱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家藏普洱,要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01场所

普洱茶陈化场所十分讲究,室内避免阳光直射,避免雨淋,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为宜,湿度控制在75%左右。

室内要通风,透气、干燥、无污染、无异味、清洁卫生,切忌与其它有异味的物品摆放在一起。陈化室周围应无异味气体污染。

02分类

就目前来说,业界有人建议新茶老茶、生茶熟茶间杂堆放,也有人建议要分开来存放;但都没有一个定论。

其实倒不必那么复杂,家庭藏茶的体量小,本身也是以完整单位藏茶的,比如一筒、一件。这些茶之间本身就有一定的隔绝性,互相干扰不强,所以只要保证大环境下的温度和湿度就好了。

03水分

水分:普洱茶陈化的条件最主要的是水分,水分会直接影响普洱茶品质。

(1)茶叶含水量:是影响品质变化的首要因子,含水量越高,对品质不利的变化速率越大。所以,应保持10%左右的水分。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测量茶饼的含水量比较难以实现。

(2)空气湿度: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因子。良好普洱茶品质的形成需年平均湿度控制在75%以下。所以普洱茶的陈化更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散发水份。

04温度

温度:普洱茶的陈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故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最好保持在25℃—30℃之间。

太高的温度会使茶叶氧化加速,有效物质减少,影响普洱茶的品质。

05光照

光照:光照能使茶叶内部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因光线中的红外线会使茶叶升温,紫外线会引起光化作用,当茶叶受日光照射后,其色泽、滋味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失去其原有风味和鲜度。所以,普洱茶陈化必须避免光线直接照射。

06空气

空气: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普洱茶品质的形成和保持。

普洱茶陈化的条件最忌的是与异味物质一起存放,因为茶叶有吸收异味的功效。因此,在普洱茶陈化室内不能存放其他有异味的物质,诸如香皂、棒脑、油漆、香烟等。

普洱茶今年掀涨价潮


普洱茶今年掀涨价潮

茶博会后总是听到市场行情新消息李秀政摄

本报记者李秀政

5月28日,2012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闭幕。之后,茶叶市场上听得较多的一句话是:普洱茶出现涨价。一段时间以来,记者通过采访本地一些经销商后发现,“大益”、“合和昌”、“老同志”等知名普洱茶品牌,几乎出现10%以上的涨幅,销售情况也比之前好。

普洱茶涨幅

在10~20%不等

程先生近年来年年参加广州茶博会,今年也一样。他告诉记者,上个月20日从云南普洱茶产区回来,今年产区的产量及收成受到一些影响,主要是产区受到干旱的影响不小,因而,普洱茶春茶的价格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大部分普洱茶上涨10~20%左右。随着不少消费者从外行到行家的转变,以“浓、稠、厚、润”的收藏级普洱茶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口感苦涩的消费级产品相比之下受到小小冷落。

早在春节刚过的时候,常先生为普洱茶进货一直奔忙,他曾告诉记者说:“现在有资金不妨多进一些普洱茶,此时的进货价可能是年度的抄底价格,春茶上市时候,市场行情将出现上涨。市道低迷的时候,商机不被人看好,但往往是赚钱的机会来了。我的几个同行朋友进货装满了仓库。”

普洱茶产区涨价信息早于本地市场。从事普洱茶经销10多年的何先生认为,其实普洱茶春茶还没有上市,产区的供货商就给他发来了传真:普洱茶涨幅10~15%。如普洱茶中档次较高的老班章毛茶,去年的销售价格为1600~2000元/公斤,今年已涨至1800~2200元/公斤。大部分普洱茶上涨10%左右,高端新品更是涨了20%以上。

在云南产区有基地的陈先生则对普洱茶涨价显得从容得多。他告诉记者,早年投资茶叶产区的决策被家人反对,现在看来有资源就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行情低迷时也有生意做,行情转好时价格上来了。

不排除市场炒作

又出现反复

“前几年普洱茶的炒作跟风,少数经销商赚了钱,多数跟风接盘的被深度套牢。目前,一些商家借助天气干旱的题材,故意将销售价格推高,尤其是一些消费者片面追求所谓陈茶,在供求关系影响下,一些商家有机可乘,进而大幅拉高销售价格。”从事餐饮行业经营近10年的胡女士认为。

从事沐足行业的王先生分析认为,任何产品被认为过度炒高后,其留下的后遗症是明显的,就如同前几年被深度套牢一族一样,几年都翻不起身。就拿生茶来说,经过若干年存放而自然转熟的生茶是非常珍贵的,甚至是价值连城的,因而有时候也成为市场过度炒作的品种之一。“作为买家,首先自己对行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虽然谈不上行家,但是必备的专业知识不能少。一旦遇到恶炒甚至是疯狂推高价格、市场价格远远超乎真实价值的时候,自己的购买行为首先保持头脑清醒,更不能跟风。”他说。

对此,胡女士认为,跟风一族属于“无利不起早”之类,被表面的赚钱效应蒙住了眼睛,这种不计成本进场的做法,往往是行情掉头下跌时候,拦腰砍半成为无奈之举,有的甚至本钱都没有了。

家藏六堡 茶随日月涨


家藏六堡茶随日月涨

六堡52101

六堡11207

■《食尚》记者覃希云

在茶行茶馆转悠,爱好六堡的人会发现,那些大小竹篓里,或是大砖方砖中,陶罐土罐间,满身醇香充满着诱惑,让茶人茶客的藏家看到茶龄“已高”六堡的魅力所在。今日,《食尚》与您一起去探访专家卖手,为何慢慢变老的六堡,越老越有价?◎藏家中茶茶行唐桂平◎藏品50公斤竹篓筐紧压六堡92101◎藏经:对于从事茶行业,又好茶的唐女士,喜欢收藏茶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唐女士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50公斤竹篓筐紧压六堡92101,一直是出口主打产品,少有在市面上销售。每年节庆,生产厂家会用竹篓筐紧压六堡1至2筐作为福利,发给职工,当时厂里职工为了变现,通常以每斤10元或是11元不等卖出。当时爱茶唐女士,以11元买进几箩存放。没想到,随着时间推移,当年11元一斤买进的竹篓筐紧压,如今竟然会涨至上万元一斤。不经意间92101变成了“能喝古董”,每年不断地升值。◎卖手指点:可收藏50公斤竹篓筐紧压六堡11207,市面价格120元/斤。市场预估:每年估计有20%~30%递增。◎收藏理由:茶底为正料,发酵适中,茶气足。竹篓茶,乃是用竹篓包装的六堡紧压茶叶,将毛茶经过蒸揉、装篓、踏实,通过后?酵?可形成六堡茶的独特醇、陈香味。◎保健功能: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醇素高于其他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酯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健身减肥。

源链接:/2013-06/27/content_22997.htm

普洱茶如何久藏


都说陈年普洱茶好,越藏的久,茶的口感和其它都越好,那下面我们来看看普洱老茶如何久藏呢?

1、陈化到一定年份的老茶一定要密封,而且量越大越好,每一个老茶仓,每一件老茶,每一筒老茶,陈化到一定时间都会产生一个微生物生态系统,老茶存储最低标准也要一桶一桶收藏,如果一片单独收藏会很危险,茶中的微生物走掉,水会变空洞无味。有人在买几泡红印,宋品收藏,买回来当年品鉴很好喝,放在紫砂罐密封保存,过了些年,与刚买回来天壤之别,为何,微生物跑了,成垃圾了。不要神化茶之储罐有人专门长篇大论过紫砂罐,瓷罐,铁罐,等藏茶之不同,其实都是自我陶醉,只要不产生异味他们的不同主要是密封性有差异罢了。有的一仓库茶,各种器物储仓,总结,一个没有异味的容器,透气性的不同,一样的茶,多少年后完全可以储存出紫砂的效果,瓷器的效果,铁管的效果,陈化差异不是以器物决定而是以通风量调节决定。所以大家重金买的紫砂罐,硒罐,瓷罐,主要差别更多是观赏价值的不同!

2、普洱茶仓储很重要!普洱茶陈化与酿酒一样,酒窖就相似于普洱茶的仓,很重要!但可悲的是,全民藏茶,就如同把五粮液刚做好的新酒从厂里拉到我们家里自己陈酿一样,能成五粮液吗?

3、普洱茶越陈越香,说的是专业仓库出来的。个人收藏普洱茶到头来就是一堆垃圾。也许这话会打击到很多人,很多店,很多品牌,但却是真理。什么叫做普洱茶,云南大叶种,晒青,经过陈化过的。三者缺一不可,才叫普洱茶。可悲的是我们现在喝到的那些成功的陈年普洱,没有一片是家庭收藏,都是香港,台湾,新马泰等地专业仓出来的,个人收藏普洱,越陈越香,历史上没有成功经验可寻。失败案例倒是不少!家庭收藏晒青普洱茶前几年一定要适当通风去青味,最后密封养气。

4、有人买了一仓库普洱茶,一年两年都发霉变质起绿毛了,其实,买的是烘青普洱茶,烘青普洱茶,其实也能越陈越香,但储存与晒青完全不同,烘青普洱茶最怕水分子参与发酵,必须是密封,从头至尾都要密不透风,否则就越陈越垃圾。品鉴老茶是一种修行。

普洱茶出厂价暴涨,北方游资囤货


普洱茶出厂价暴涨2000元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今天我们继续关注疯狂上涨的投资品价格。今天我们关注普洱茶。说起普洱茶想必观众朋友们并不陌生。早在2007年,普洱茶就经历了一轮价格疯涨和泡沫破裂的变局。在普洱茶的泡沫破裂之后,很多投资者手里的普洱茶积压的资金高达百万甚至千万。不光是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整个普洱茶行业也元气大伤。在经过三年的沉寂之后,炒作普洱茶的资金卷土重来。但是记者发现今年的资金流向和以往有很大不同,究竟有什么新变化,我们先跟随记者,去云南昆明的普洱茶批发市场看看。

云南昆明茶叶批发市场,现在正是春茶上市之季,在各地纷纷报出天价春茶的时候,在那个市场记者却看到十分的冷清,全国各地的茶商到底去哪儿了?难道普洱茶还没有走出泡沫的阴影吗?

记者在云南普洱茶批发市场、雄达茶城等茶叶批发市场转了半天,偌大的市场里门可罗雀。除了茶叶店的工作人员,很少有客户来买茶,袁丽是茶城里一个茶叶店的老板,她也对今年的情况感到有些不解。

袁丽云南昆明无量茶缘老板

袁丽:没有人,市场没有人,而且已经持续3个月,3月份开始人就很少,只有有一段时间多一点,3月的第三个星期感觉人多一点,后来就没有了,一直就是处于这种市场比较冷的时候,以前收茶收的比较好的时候,我们门口不可能有空位子的,都停满了。

尽管市场里冷冷清清,然而那些经营茶叶的商家却告诉记者,今年普洱茶都出现了涨价,一些着名茶山的普洱茶涨价更高。

马顺友 云南省茶叶商会会长

马顺友:今年的普洱茶应该出现一个上涨的趋势,一般在20%到30%之间。

王建兵云南茶树王茶叶营销总监

王建兵:景迈的这种茶园茶的话,大概价格跟去年相比有个百分之五六十的增长。

更让袁丽感到奇怪的是,有些今年刚刚上市的新茶,就遭到了疯抢。4月初的一天,她突然接到了外省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说要收大益普洱茶,批号是101-7542。

袁丽:上个星期也是有省外的朋友来电话说要收几件,但是我们统一对收茶这个概念,就是收什么茶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个警惕,毕竟2007年的时候,这种声音太多了让我们觉得还是会有点害怕,我们就会告诉他,你们收个茶是自己喝,还是作为投资,他也没说清。

袁丽于是赶紧联系茶城里的几个大益经销商,没想到那批茶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市场价格不仅从出厂价的1400多块钱涨到了3400块钱,而且还没货。

袁丽:说没货,很多都是说没有货,我们就觉得肯定有资金流进来收购这个茶叶。

难道这批茶叶真有这么炙手可热?记者以外地茶商的身份,走访了多家大益经销商。

经销商 云南昆明大益经销商

记者:你们有大益那个1017542吗?

经销商:没有。

记者:为什么没有?

经销商:卖完了。

记者:一片都没有。

经销商:一片都没有。

经销商:下来的第一批,价位都特别高,像我们货还没订3300,全部都没有卖了

经销商:7542有两件。

记者:有没有多一点。

经销商:没有。

果然,记者走遍了茶叶城里的大益经销店,要么是缺货,要么只有零星一两件货,而且非常抢手,一些经销商老板告诉记者,这批茶在云南当地基本不会喝的,全部销往广州等外地,被很多人囤积起来。

经销商:像我们这边喝茶的人都不喝,都不喝这个茶,我们都不拆开卖这个茶,拆开卖不了,卖不掉,没人喝,没人吃,有点炒作在里面,但是这种像7542找的人挺多,一来各地茶都被收走掉了,广东那边的。

袁丽告诉记者,不仅大品牌茶叶被外地客商囤积,甚至一些名山的茶原料都遭到很多外地茶商的哄抢,一些地方的普洱茶原料价格已经涨到了比2007年还要高。她去了茶山后,终于明白茶叶城为什么这么冷清了,原来收茶的外地茶商都直接跑茶山去了。

袁丽:以前普洱茶好的时候是广州人比较多,但今年很奇怪全是北方口音,哈尔滨的,华南、山东这一块的都特别多,还有重庆的。

主持人:原来市场上难觅踪影的普洱茶并不是销售一空,而是被压根就没有上市销售。那么普洱茶究竟去了哪里?记者在云南茶叶市场了解到,大量的资金越过了终端销售,直奔源头,很多普洱茶还没有出产地,就已经被大量的资金收购。尤其是那些出产名茶的茶山,现在更是客商云集。为了一探究竟,我们记者赶往了普洱八大名山之一的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去看看那边究竟有多热闹。

4月13日记者从昆明驱车8个小时到了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的景迈山,在上山盘旋的公路两侧,都种着成片的茶树,进入芒埂村,山上便是万亩古茶树林,挂着昆明、广东、福建、河南等外地牌照的越野车正源源不断驶进村庄。在茶林里,可以看到很多外地茶商在茶树丛中穿梭。记者来到当地茶农仙贡家,正值中午,在小院的空地上,有5桌外地茶商,正在一起吃午饭,十分的热闹,仙贡正忙前忙后地招呼着客人,仙贡告诉记者,今年来景迈收购茶叶的外地茶商特别的多,从3月开始,基本天天如此。而且来了很多新朋友。

仙贡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茶农

仙贡:像山东这些地方以前很少,以前的话就广东、广西、北京、上海有一些,然后福建这些地方,产茶的地方,他都知道这边有茶,他会过来看看。你像山东,有些没听说,像青岛这些很少,像今年都有了。

一个来自山东威海的女士,正拉着仙贡咨询普洱茶的情况。

山东威海茶商:我姐姐在两年前来过这里,她收了很多的古树茶

那位女士今年就准备开始做普洱茶。

山东威海茶商:我想做茶,但是还没开始,这样准备要做了。

记者:今天专程过来看一看?

山东威海茶商:对。

记者:之前懂吗,对普洱茶?

山东威海茶商:不大懂

老曹是云南昆明的一个茶商,他做景迈茶已经6、7年的历史,今年在仙贡家已经住了两个月,每年他都会带很多他的客户来景迈山够茶叶。很多客户都是原来做铁观音等其他茶叶,现在开始涉足普洱茶。

外地茶商A:我是从福建厦门过来的。

外地茶商B:我是广东汕头过来的。

记者:你是现在想做茶叶生意吗?

外地茶商A:对。

记者:你以前在做吗?

外地茶商A:有在做,我是在福建做了一个铁观音,一直就没有接触普洱茶,

仙贡怎么也没有想到,十年前还是只能买5元钱一斤的茶叶,现在居然翻了上百倍。而且今年的最差的茶叶也比去年最好的茶叶卖的价格高,甚至超过了普洱茶泡沫高峰。

仙贡:一般今年的话就是400到800左右。

记者:400到800。

仙贡:就看你做成什么样的标准。

记者:像往年呢?

仙贡:像往年是400以内,今年就超过了400了。

记者:就是说往年最好的茶也没超过400块钱?

仙贡:对,

记者:当年卖过那么高的价格吗?

仙贡:今年跟2007年差不多。

记者:比他们那时候高?

仙贡:都像超过2007年的时候。

仙贡告诉记者,今年雨水多,茶叶产量并没有减少反而有些增加,现在正值傣族传统泼水节,他们都没休息,一直在摘茶叶。按理说,今年的价格不会高的那么离谱,然而昆明的老曹这两个月在景迈山,亲眼见证了上山的普洱茶价格是如何一路炒上去的。

老曹云南茶商

老曹:老百姓交茶是这种的,你看今天来个大老板收茶了。你要收那个鲜叶,我要抢购这个鲜叶,他再交别家,我要这个现在鲜叶,我就加你多少钱,我一加,别家又收不到,别家再加一点钱,就每家都在加钱,价格就往上涨价,因为现在收茶人越来越多了,它价格是根据市场来的,你来的人越多,价格肯定就往上涨了。

一位广东茶商告诉记者,今年和2007年普洱茶泡沫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大家把炒作目标集中在了名山名寨茶。因为这样更有故事可以讲。

广东茶商:因为现在大家任何一样东西,都是要选最好的,所以就把这个最好的东西炒的确实有点高了。

记者:是不是作为商家来讲的话,越好的东西,它越有概念,它升值的空间会越高,有没有?

广东茶商:这个肯定的,就像股市一样的,现在股指在涨,其实大部分不好的公司股票还在跌,有一些更好的市盈率就高,是一个道理,

景迈山茶叶价格还带动了周边村寨茶叶的价格上涨,景迈山背后山腰上的布朗族村寨的茶叶也在短短1个月时间内,从不到60元涨到了100多元一斤。布朗公主茶厂老板金艳春告诉记者,茶原料上涨的一个重要的推手,就是当地众多中小茶厂之间的恶性竞争,囤积炒作。

责任编辑:NF007{PAGINATION}

金艳春云南澜沧布朗公主茶厂老板

金艳春:我今天收40,他明天收40多,我又跟他收40多,他又收50,我又跟他收50,就这样抬高了。

记者:是你们自己山上的人抬起来的?

布朗公主:是自己山上的人,都是那种做小厂的那些,没有规模的那些,他一旦抬高我们跟着抬就下不了价钱。

要炒作茶叶,需要大量的外来资金。记者在一家茶叶粗制所里见到了老曹的货,一箱茶叶价值20万,仅仅这堆货就需要数百万的资金,这还是景迈山上的冰山一角。朱治是普洱市当地的一个茶商,每年他都会在景迈山收大约一吨的茶叶。然而,今年他收不起,也不敢再收古树茶了。

朱治云南省普洱市茶商

朱治:古树茶因为价格比较高,去年的价格已经比较高了,今年的价格更高,这个价格高大的话,就是收的话,第一个是风险比较大,就是压资金,特别压资金,一斤茶叶要几百块钱,那十斤就几千块,一百斤就几万块的茶叶,所以说像今年这个的话,大量的我们还是只能收一般的茶叶。

就在茶叶价格不断攀升的时候,金艳春却感受到了风险的存在。因为她十分清楚,现在景迈山上很多小厂家手中都囤积着大量的毛茶没有卖出去。

记者:跟当时2007年的时候是不是有点相似?

金艳春:更厉害。

记者:更厉害?怎么讲这句话?

金艳春:因为2007年的话,只要我们当天做的茶叶,客户都会带走,他们都是在收购干茶,收出去比较快,是那些客户去,其实我们山里的人都没压多少,今年所做的茶都没卖出去。

记者:那景迈那个山上会不会也有很多茶叶卖不出去?

金艳春:也有,也多。

主持人:2007年那一轮普洱茶炒作,基本上集中在流通领域,也就是说,云南当地的茶厂并不参与普洱茶囤积。但是现在记者发现,由于大量的客商涌到茶山,让当地很多茶厂也动起来囤茶的念头。尤其是一些小茶厂,不惜血本大量囤茶。这样无形当中就把大量的风险都集中在小茶厂上,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将严重伤害这个行业的健康。实际上,记者在当地了解到,疯狂收茶的不光是景迈山。

主持人:常喝普洱茶的人,经常会挂在嘴边一个词,就是老班章。老班章是云南省勐海县的一个山寨,自古以来,老班章村民沿用传统古法采茶制茶,是最原始的原生态环境产地。对于喜欢普洱茶的人来说,班章二字犹如雷声灌耳,因此,只要名称中有班章二字,价格就是其他产品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茶友都以能拥有一饼纯正的老班章茶为炫耀的资本。因此老班章也被尊为普洱茶的圣地,今年老班章的普洱茶是不是也被提前大量收购了呢?记者又前往老班章去一探究竟。

4月15日,记者驱车前往云南省勐海县老班章村。那个位于大山深处村寨十分偏僻,山路陡峭曲折,蜿蜒盘旋,如果天下雨,车根本进不去。然而,这样仍然无法阻止外地茶商进山收茶的热情,一辆辆高级越野车翻山越岭进入到那个山寨。经过了2个半小时的颠簸,记者终于进入到了老班章村。那个哈尼族的小山村,原来非常贫穷,但因为村里有棵上百年的古茶树王和成片的古茶树林,近年受到了外界的热捧,村民一下子脱贫致富,家家盖起了新房。村民李开华正在翻晒茶叶,那些茶叶虽然其貌不扬,但却价值不菲,仅仅那些茶叶就接近万元。

李开华 云南省勐海县老班章村村民

记者:今年这个茶叶现在价格大概多少钱?

李开华:现在2000了。

记者:2000块钱了。

李开华:对,一公斤2000了。

记者:大概从多少钱开始涨起来了?

李开华:今年1200开始。

记者:1200?

李开华:嗯,涨到2000了。

记者:多长时间涨起来了?

李开华:二十多天吧。

李开华告诉记者,今年的茶叶价格也已经超过了07年普洱茶泡沫高峰期的价格了。

记者:今年价格是不是历年最高的?

李开华:是,今年价格最高,是历年最高的。

记者:比2007年那时候呢?

李开华:比2007年,2007年没有这么贵啊。

记者:2007年多少?

李开华:2007年最高的只有1200。

记者:最高1200,今年涨到2200,2000块钱。

李开华:对

小小的老班章村里,停满了各种各样的高级越野车,外地茶商在茶农的家里看炒茶,买茶叶,非常热闹。

记者:我看你们家来了很多外地的茶商。

村民:是啊。

记者:你们家住了多少人啊?

村民:现在客人有七八个,八九个吧。

记者:天天都有这么多人吗?

村民:是啊,每天都有。

记者:什么时候开始人就很多了?

村民:2007年,2007年开始每天人都这么多,十多个人、二十多个人,有时候回来七十多个人。

记者:今年是不是来的人特别多?

村民:对,差不多跟2007年一样,就是比2007年还要多一点,还有茶价也比2007年要高一些。

记者见到了正在采茶的哈尼族姑娘五一妹,她现在每天要带四五拨客人来看古茶树,由于今年雨水多,茶树不停地发叶,她也不得不放下接待,赶紧采茶,她十分奇怪,往年这时候茶叶价格差不多要往下降了,怎么今年还涨这么高。

五一妹 云南省勐海县老班章村村民

五一妹:今年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一开始就是这个价,市场也是这个价,所以根本没人下,而且一个比一个高,因为他们想收茶,一个比一个高,因为人来得多,根本没收多少,买不到茶,所以一个比一个高,根本就降不下来,就是这样子。

记者了解到,外地客商在老班章买不到茶的根本原因是,老班章绝大多数茶农的茶必须卖给勐海县的陈升茶厂。那个茶厂由一个广东老板投资,2008年普洱茶最低迷的时候,同全村124户村民里的74户签订了30年的购茶合同,签约村民不得私自卖茶给其他茶商,在垄断了资源之后,陈升茶厂便开始了大规模对老班章进行宣传炒作。

销售经理 云南勐海陈升茶厂销售经理

销售经理:我们2008年的时候,统计了100万去做广告,就是包括你上飞机的时候也能看见老班章的广告,到2009年有一点成效,今年更不用说,我们成立了一个西双版纳老班章研究会,然后就是全国各地,全世界就派专家学者过来我们这里开研讨会,就前几天。

李开华:老板不帮我搞一些广告、宣传,那么我们这个茶叶价就顶不上去了。因为他在外面做了好多广告的,所以我们就签了。

记者:以前其实你们老班章的茶叶都卖不起价是吗?

李开华:在2007年的市场,还有再早2003年,2004年那个时候就不是涨一点点了。

记者:当时多少钱?

李开华:那个时候才13块一公斤。

记者:干茶?

李开华:对,2004年我再跟广东老板说了就涨到50块钱了。

陈华亮是杭州和其坊茶行董事长,全程经历了2007年那场普洱茶泡沫的他,感觉现在和当年的苗头有些相识,都是从大品牌茶叶开始炒。

陈华亮 杭州和其坊茶行董事长

陈华亮:也是我们说大货,属于它的市场量也是比较大,大家认知度也比较高,所以大家因为都是买这个,这个价格涨了,其它都开始跟上来,这个也不是说哪个大厂在,到最后大家游资过来,你买我买,我今天买了,明天买回,后天又卖出去,大家都跟着上来了。

据了解,老班章每年产出的春茶古树茶只有500、600公斤,这点量根本无法满足这么多追捧者的需要,因此当地农户就拿其他小树茶叶混在一起,掺假现象在那里司空见惯。

记者:大妈,您现在茶叶多少钱一斤了?

大妈:1500到1600左右。

记者:1500、1600啊,你们家的茶怎么那么便宜,人家都卖2000块钱。

大妈:2000块那个就是大树比较多,1500、1600的这些有小树,然后他们也没有那么资金买那么多大量的,2000块嘛一公斤,然后就是1500、1600就是他们要大量的茶,就这样。1500的多,2000的现在很少。

记者:就是1500、1600的其实不是纯的大树茶有点搀着的。

五一妹:因为我们这边是没有分开小树和大树,

现在不仅是当地村民掺假,周边打着老班章名号的假茶叶更是比比皆是。陈华亮和其他茶商一样,为了能收到纯的老班章茶叶,他在老班章村也住了两个月了,他告诉记者,当年普洱茶泡沫破灭,就是很多劣质茶也炒到了高价,而如果老班章假茶一旦泛滥的话,很可能会重蹈覆辙。

陈华亮杭州和其坊茶行董事长

记者:有风险的话,它的风险会在哪?

陈华亮:风险的话,我认为第一,比如你收的古树大树,不是古树大树,是小树的,我们说树龄不够,或者是台地的那这个是品质上有问题,第二个你收的是老班章,但是有可能是其它寨子的茶,这样对你的这个风险,这里面就很大,包括你以后转化,包括流程化以后的品质,都不会有这么好,那这是就风险所在,

主持人:关于普洱茶的历史,有“武侯遗种”之说,说的是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的时候带领当地人种茶饮用,留下普洱的美名,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岁月流转,普洱茶发展至今已经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典范。然而2007年对于普洱茶的恶意炒作让普洱茶的价格严重背离了价值,最终导致泡沫破裂并让这个行业一蹶不振,低迷长达3年之久,严重损害了普洱茶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来看近年来遭游资炒作的几个投资品种,像红木、黄龙玉等等都是炒家制造一个“稀缺”的概念,然后就大肆收购抬高价格并逐步出货。由于被恶意抬高的价格远远超出了市场的承受能力,最终都逃脱不了价格崩盘的那一天。那些跟风炒作的投资者往往会承担市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大量资金被套牢,自己蒙受巨大损失。普洱茶炒作已经有过一个价格崩盘的轮回,如今又呈现出游资炒作的苗头,我们希望广大投资者千万要谨慎入市,切莫成为新一轮价格泡沫的牺牲者。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普洱茶集体涨价 红茶越刮越烈


普洱茶集体涨价红茶越刮越烈

今年,普洱茶遭遇强势资本介入,价格翻倍飙升,而持续两年的“红茶旋风”则越刮越烈,有席卷全国之势。据了解,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农资、运输等系列生产成本上涨,今年的春茶价格普涨10%~20%。

普洱茶集体涨价

记者了解到,2008年市场低迷时曾经跌至10元以下一片(357克/片)的普洱茶已经销声匿迹,最便宜的小品牌、杂牌普洱茶也卖到几十元一片,两三百元一片的茶饼随处可见,上千元一片的高端产品也有不少。

“气候因素及供求矛盾是造成今年云南春茶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此外,商家为争抢毛茶原料直接上山购茶,因而令原料(毛茶)价格从茶农处就已被人为抬高。加上商家购进毛茶进行加工的环节成本不断上涨,从而使成品茶的上市价持续攀高。”业内人士介绍,3月上市之初,云南的春茶原料价格已经大幅攀升,其中台茶原料较去年同期上涨10%-15%,古茶原料则普遍上涨了30%-50%。

“红茶旋风”越刮越烈

过去,春茶生产以绿茶为主。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红茶的追捧,导致红茶价格持续走高,趋利性使各地恢复、创制红茶的热潮不退,目前各地推出的红茶新品甚至已经弃用夏秋茶,而采用春茶为原料进行制作。来自广东茶叶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今年,广东英德红茶价格上涨30%-40%。

据了解,由于红茶热销使市场预期一致看好,尤其在可观的经济效益刺激下,全国各产茶区纷纷“绿改红”、“乌改红”,从而导致了红茶产量的快速上升。

白水清:普洱茶“教父”教你藏普洱


白水清:普洱茶“教父”教你藏普洱

7月31日下午,宝安区二十多位“茶头”聚集在宝城龙宝轩艺术馆,聆听世界普洱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香港著名普洱茶收藏家白水清先生传授普洱茶知识和藏茶经验。

此次普洱茶专题讲座由宝安区收藏协会主办,区普洱茶专业委员会承办。主讲嘉宾白水清先生被誉为普洱茶“教父”,现任世界普洱茶交流协会会长、云南省普洱市政协常委,他拥有的普洱茶陈货占香港市场60%以上份额。白水清先生说,利用云南一些特定茶种的青毛茶,经过渥堆发酵成熟茶,或经过蒸压、陈化后的生茶便是普洱茶了。陈化时间没有严格限定,一两年就可以称为普洱茶了。普洱茶按收藏仓可以分为三类,即入仓、干仓、湿仓。入仓要靠技巧,经过干湿调配后,入仓茶已受到伤害;干仓是将普洱茶存放在湿度为60%-80%的空气中存放,并进行转化;湿仓是将普洱茶存放在湿度为80%以上的空气中,这样酶化后茶便会产生霉味。印级茶以前的茶品有些制作过程与现在大为不同,如末代紧茶采用炒制工艺,在团压前比较软烂,所以冲泡时茶叶底看不到明显的条索。

挑选普洱茶有一定技巧,普洱茶饼不应有霉味,不应有虫咬。一般来说,生茶没有霉味,熟茶存放久了会有陈香味。新普洱茶闻起来有清新的叶香味,5年至15年以上的普洱茶则转为果糖香型,50年以上的老茶,透出的则是阵阵药香味。陈年普洱茶条索清晰,在自然光下有光泽,芽头可见。

白水清说,收藏时可以将普洱茶放在纸袋里,连同纸袋装进纸箱。由于茶叶春天吸水分,秋天吐水分,因此不适合装在铁罐里密封保存,否则,茶叶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没有变化,也就没有了生命力。如果有仓库存放普洱茶,还要避免阳光直射,并尽可能保持室内阴凉通风。(黄芳)

涨价?假货?班章熟?看普洱茶近期市场乱象


涨价?假货?班章熟?看普洱茶近期市场乱象

春茶来晚了,价格上涨了,茶山热闹了,市场里也不安分了。今年的普洱茶市场好似格外热闹,无论是茶山那头还是市场这边都到处弥漫着不安分的因子,不过这也不见得是见坏事,至少反映了整体市场还是相当活跃的,从上山收料到市场运作再到终端消费市场都比往年要活跃的多。

春茶减产整体价格上涨

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几乎全国大部分产茶区的春茶都受到波及,云南普洱茶今春的采摘时间较去年晚了二十多天,产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很多茶商清明节之前就已经驻扎在茶山等着收料了,而今年直到泼水节前后整体春茶的行情还没有什么动静。今年春茶发芽比去年约晚了半个月,去年春茶发芽已经算是很晚了,但今年更晚。去年的四月初,茶叶基本都制作的差不多了,但今年的四月初,很多山头古茶园才开始发芽。今年大树茶的涨幅目前在10%-20%左右,部分名山名寨的茶涨幅达到50%甚至更高,因春茶产量下滑、价格上涨的缘故,目前,部分商户已将去年的一些普洱茶品,在原价的基础上把价格上调了30—50%不等。

部分假货涌入市场交易需谨慎

据市场反应,近期市场上出现了部分假货产品,正当火热的小青柑首当其冲,大批假冒产品出现,这些假冒新会的小青柑多用福建、广西、湖南等地的柑桔为原料,且都大摇大摆的打着正宗新会柑的招牌。芳村某茶商拉货50吨福建产小青柑,不到短短三个月便销售一空,价格低廉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在芳村QQ交易群里长期有50~60元/斤的小青柑成交。就连某龙头品牌的经典产品也遭遇到了假货危机,芳村很多商家都在开箱验货,大概是由于资本的介入,加上之前其旗下电商品牌某友网多款产品的成功吸引了这批投机者,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冲突,我们还是擦亮眼睛谨慎交易吧。

班章熟茶成为新热点消耗市场依旧是主流

班章熟茶在过去可能听着是个笑话,老班章本就供不应求,根本不愁卖,熟茶卖价便宜,生产周期还长,熟茶制作成本还高,谁会傻到用老班章去做熟茶呢?但这一切在如今已经不成立,各大品牌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班章熟茶,就目前已知的就有润元昌的醉酽之春、澜沧的大班章、合和昌的气韵天成、今大福的班章沱、宝和祥的班字号……

如今班章熟茶已不再是传奇,随着消费市场的升级,熟茶消耗市场的占比早已超过了生茶收藏市场,消费者对精品熟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更多的茶企将重心倾斜到消耗市场类,像润元昌作为业内最早推出班章熟茶(醉酽之春)的茶企,在2012年率先提出了春茶发酵的熟茶战略,凭借多年深耕大班章茶区的积累,如今春茶发酵已经成为润元昌的标志,而大班章茶区也广为人知,精品熟茶势必将会成为未来消费市场的大趋势。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

据史书记载,1951年,中国茶业公司在上海解放日报、大公报刊登启示,征求商标图案。华东公司职工曹承煦设计的商标图案(八个红色“中”字组成圆圈,中间是绿色“茶”字)在众多送选图案中被选中,于12月15日经中央私营企业局核准,发给商标审定书,取得专用权。使用时间从1952年3月1日起到1972年2月28日。

既然20世纪40年代“八中茶”商标和“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子虚乌有,那1951年以前使用什么商标呢?老茶人李钧先生在大炼钢铁时期保留了两片印有“云南中国茶业贸易公司”商标的金属包装材料,我在重走茶马古道途中拍了照。商标呈盾牌型,繁体字,顺序从右至左。上述档案资料找到了铁证。李钧老人告诉我,云南中茶公司统一注册商标,安排顺宁茶厂和佛海茶厂使用。范和钧先生的任务同冯绍裘先生一样,发展云南红茶。他于1939年春,偕同张石城先生由昆明出发,经滇缅公路绕道缅甸到佛海,进行茶叶产制调查,工作半年多,冬天回昆明汇报并得到建厂指令。1940年春,他赶赴重庆,请中茶总公司支援技术力量。1941年秋天基本建成厂房,安装好制茶机具,生产了一批滇红,同时还生产了一些绿茶和紧茶圆茶。建厂期间,收购了私商加工的紧茶经缅甸、印度销往西藏(藏销紧茶为心脏型)。1942年4月景栋被炸,日军逼近缅、泰,茶叶出路受阻,7月省里通知停业疏散。这两年里,范和钧先生够辛苦的,他在昆明组织了90多人,包括泥水、竹木、打铁工人,浩浩荡荡、长途跋涉前往佛海筹备建厂。选定厂址,规划设计,从上海聘请电气工程师,动员在上海医院工作的妻子来云南,采购一批机器设备、医药器材、防疟药品、甚至日用百货,海运曼谷,经缅甸景栋转到佛海。他亲自跑曼谷购买制茶机器,去仰光采购水泥、钢筋,忙得不亦乐乎,不会有时间来替十年后的中国茶业公司构思和设计“八中字”商标,没有心情制作“贡品”,更臆想不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十年后会变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而提前印在“中茶牌圆茶”的外包装纸上。范和钧先生含泪于11月7日率20余职工撤回昆明。1944年,曾一度恢复生产红茶43担,收购当地私商紧茶3268驮。抗战胜利后又告停业,时间长达6年,直至1950年交军事接管。捉弄命运的日军战火,没让辛辛苦苦的范和钧先生同冯绍裘先生一道,成为中国茶叶史上的“滇红”之父。

尽管1951年底有了中茶牌商标,我问1953年奉调离开佛海茶厂(1954年改为西双版纳茶厂)到顺宁茶厂工作的黄方文老人商标使用情况。他告诉我当时没有生产,也没有定牌委托私商生产,商标之事无从谈起。他正在写文字材料来澄清事实真相。黄方文老人随谷应、唐庆阳从昆明乘火车到蒙自,在屏边住了一星期,等护卫的解放军一同赴勐海接收佛海茶厂。另一位汤仁良老人于1950年5月受思普边防军副司令余为民令,武装接收佛海茶厂(后移交唐庆阳)。汤仁良老人说:“国民党军队败走后,茶厂所有可搬动的东西荡然无存,一时无法全盘筹组生产。”那时茶厂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恢复生产,收购和调运晒青毛茶。黄方文老人和汤仁良老人还健在。到60年代,勐海茶厂的包装都还在普洱县印红印云南沱茶也成了神话。40年代康藏茶厂使用的是“宝焰牌”商标。

《普洱茶》里唐庆阳亲口对作者说“打从范和钧时期开始,那种红色茶字的普洱圆茶,一直都是选用勐腊最好茶菁做的,而在勐海一带产的茶菁是作成绿色茶字的普洱圆茶。”这段有悖历史的话于1995年浮现,可惜唐庆阳老先生于1994年去世,有无亲口对作者说过,已死无对证。好在档案馆资料还在,浑浊尚可澄清。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一双眼皮凤凰

我在三醉斋网站上贴了《云南普洱茶产区古茶树考察散记》后,有几个茶友发短信要来昆明与我结识。一天上午,上海的茶友清心居士竟然摸到我的办公室同我饮茶交流。他是从广州芳村过来的。他说,在芳村不敢买茶了。芳村茶市上,要什么标贴有什么标贴,要什么年代有什么年代,要什么茶品可以马上做。清心居士品普洱已有一定功底。我手边没有用来作对比的劣茶。他说不用了,市面上的冒牌货花了他不少冤枉钱,他也熟悉了那些味道。泡了三壶茶,不用我介绍,他和昆明的关燕小姐就认出了陈香味悠的那壶好茶。

我们品茶说茶。清心居士认为台湾普洱茶书的功利意识太强,出书人自己有什么存货就编造什么历史。说话间,公司参加广交会回来的同事送来芳村30元一张的普洱茶图谱。图上的凤凰沱茶,标明是20世纪70—80年代生产的。无独有偶,前些天看到的台湾2000年出版的《普洱茶谱》124页132项标明,早期凤凰沱茶产于20世纪70年代;133项标明后期凤凰沱茶产于20世纪80年代。我告诉清心居士,图谱离谱了。计划经济时代,南涧根本没有茶厂,更不可能生产沱茶。下关茶厂的技术员林兴云八十年代中因故离开了下关茶厂到南涧,1990年南涧县长带人到勐海学习办厂经验,勐海副厂长卢云负责接待。南涧办厂和生产凤凰沱茶应该是八十年代后期的事。下关茶厂原厂长李仕达到省公司告状,因省公司当时还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八十年代后期办精制茶厂还要经省计委批准。宋文庚经理在大会上发火制止了南涧的行为。大理州政府也对南涧生产沱茶一事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清心居士说凤凰沱茶图案上的凤凰都贵得分单眼皮双眼皮了。真好笑,印刷上出现的偶然性问题都有得文章做

晚上我同马来西亚茶人林福南先生和萧慧娟女士话别。聊到白天同上海清心居士的会面,林先生说,马来西亚有一个修自行车的,换对襟衣服后变成茶博士,用耳朵就能听出茶叶好坏。这些年,外行卖外行,热闹;内行卖外行,冷清;外行卖内行,无门;内行卖内行,无聊。看来普洱茶消费者,特别是普洱茶经营者,买茶时不能只靠耳风、诱人的标贴,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嗅觉和味觉,用头脑和知识,品评出岁月,品评出历史.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二银毫沱茶

1984年以前,茶叶属于特控计划商品,邮寄一斤以上茶叶,都要有“省茶司”的放行条。在规划上,临沧被列为红茶生产区,没有紧压茶和普洱茶生产计划,区内所产的晒青毛茶按计划调下关和昆明茶厂。芳村出售的那张普洱茶图谱,既不能反映云南沱茶的整体情况,又不介绍主流茶品——云南沱茶和下关沱茶。除凤凰沱茶外,图谱特意介绍了临沧茶厂的银毫沱茶。图标很清楚,“银毫”普洱沱茶,云南省临沧茶厂出品。文字介绍是“银毫沱210X210MM1973~1985”,标明产于1973~1985年。台湾出的《普洱茶谱》121页将银毫沱茶分为70年代中期的三分熟茶和70年代后期的半生熟茶。有史可查,云南1976年开始生产普洱沱茶,但只有下关茶厂可以生产。有文件为证,云南沱茶只分两类:用晒青茶压制的青沱和用人工发酵普洱茶压制的普沱。《普洱茶谱》是2000年12月31日由台湾盈记唐人出版社发行的,不知这些没有历史根据的荒谬说法源于何处?

邓时海先生于1995年12月通过台湾《壶中天地》杂志社出版发行了《普洱茶》一书。在190页里介绍的银毫沱茶,注明已存仓储藏了20年。按出书前一、两年收集资料时间推算,该产品出产时间为1973年前后。邓老不是云南人,书中的事发生的时候,信息还被海峡里的滔天大浪阻隔。最终的源头不该出在他老人家身上。他或许是找了不该找的人,或许是受资讯传递的限制,在无奈中出了错误。

不知道《普洱茶谱》和芳村图谱的作者去过几次临沧,我们可是几十次往返于无量山通往临沧的公路。记得有一次是从下关茶厂搭乘凤庆茶厂黄方文副厂长的昆明产吉普到凤庆,又从凤庆搭乘班车到临沧,在临沧两元一晚的小旅馆里发热找不到药,睁着眼睛熬到天亮。当时还不是厂长的董家顺来送我上的临沧班车。

临沧茶厂前老厂长董家顺于1990年退休。银毫沱茶的历史就开始于他在任时,时间是80年代中后期。1984年国内茶叶市场放开,但出口尚未开放。为避免发展势头正好的欧洲云南普洱沱茶市场受其它来货的冲击,省里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普沱出口作出禁止转口欧洲的规定,条件谈不好就不签合同。省里同时规定除下关茶厂外,其它茶厂不得生产普沱。董家顺老人在电话里向我详细描述了当年的情形。当时临沧地委有一位领导,在台湾的亲戚要求他帮助购买普洱沱茶。临沧茶厂派人到勐海学习普洱沱茶制作工艺,并开始暗中试生产。后来任销售科长的高军回忆,1987年学生实习时,不让他们进车间看普沱试生产。

将银毫沱茶出产时间提前到1973年,目的是在年份上弄虚作假。认真一点的话,只要把云南的老茶人召集几位,不用几个小时就可理清银毫沱茶的来龙去脉。前面有文人编史造年,后面有商家亦步亦趋按图索骥,普洱茶市场不乱才怪。2004年,云南大友普洱茶博物院竟在云南茶叶界面前展示所谓的“73—77年临沧茶厂生产的银毫沱茶”,依据和胆量来自几本“权威”的普洱茶书。在台湾自己乱,倒也没什么,眼不见,心不烦。跑来云南乱,那些年代的老茶人都还在,这些书还“权威”得起来吗?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三古玩

前些年我陪北京的朋友去逛昆明古玩城时,朋友看中一个小香炉。店主说,至少是汉代中期制造的,时间还可以往前走。店主开价是二万元,最后八千元成交。店主我认识,同意出售好像是因为熟识我的缘故,岂料鉴定结果出来,香炉竟是清代后期仿造的,市价两千多元。我当时很生气,要去找店主理论。北京朋友对我说,别人怎么吹怎么说是别人的事,买古玩是买自己的眼力,走眼了也是自己的事,这可是行规,没得讲的。

此事可隐喻普洱茶。

翠湖宾馆在水一方茶馆开业前夕,馆主章琴女士邀请我去讲讲普洱茶。章女士办事很认真,不懂就学,有这种精神,她开办的茶馆一定会兴旺的。一个昆明的朋友,酷爱摄影和普洱茶,听说在翠湖宾馆茶馆品评普洱,也跑来交流。他前些日子在昆明一家茶馆喝了一壶据说有50年历史的普洱砖茶,消费二千多元。问他味儿如何,他不知道如何回答,看他茫然的表情,知道他对普洱茶的认识还有限。他问我那家茶馆怎么样,我跟他说起在网上认识的一个毕业于云大外语系,做导游的叫做KITTY的女孩。我有她的姓名和电话。她在网上喜滋滋地告诉我,她带一个印度人到那家茶馆去买茶,三筒茶的价格三千多元。印度人前脚走,店主后脚跟上给了她一千多元的回扣。普洱茶是茶中古玩,买陈年普洱需要培养眼力。认识标牌,懂得香气滋味固然重要,但学习历史,了解时代背景知识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芳村卖的云南普洱茶图谱谬误太多,我准备写一系列的云南普洱茶史话来逐一澄清。图谱中的云南普洱茶砖内飞,标明是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分公司1957年生产的38X50MM枣香厚砖。在此我仅指出三点:一是1957年省公司的全称是“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名称中没有“进出口”,也没有“分公司”;二是1972年2月启用“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三是1976年才增加普洱沱茶和普洱砖茶两项生产。1957年到1976年,时间出入达20年之久,生个小孩都成人了。至于价格上闹出多大差距,我就不得而知了。可以想象,有那么长的时间和空间,混水摸鱼者宰客会更加得心应手。标帖弄老弄旧,造假者办法多多,花几分钱的内飞成本,企图换得成千上万的历史价值。

而枣香厚砖的说法,也不知道是怎么“商文化”出来的。或许茶叶容易串味,不小心串出了大枣的味道?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四班禅紧茶

文革时期的政治浮躁,特征是追求某种革命理想而不惜毁灭一切。而市场经济中的商业浮躁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彻底抛弃理想、信念以致信仰,完全忘了还有明天。

我同友人去一家针对旅游者开的云南普洱茶专卖店,货架玻璃柜里有两个心脏形紧茶,边上的文字说明是从云南藏区寺庙回购得来的班禅沱茶,数量有160多枚。

中国名茶网:2002年12月12日文章《普洱茶之名品》,表述班禅礼沱系云南下关茶厂专为班禅大师特制的礼品,压制时采用“牛心”外形,共生产了六件,当时送大师四件,现下关茶厂、我中心各存一件,实为茶中珍品。

在电脑里键入“班禅紧茶”四个字,查找出来的卖货的店家有几十个。龙泉茶庄(中山)最离奇,售卖的班禅紧茶存放期有35年。云南大友在昆明办了一个普洱茶博物馆,2004年8月8日开业时兜售包装上标明于1980年冬天生产的“班禅紧茶”,不知库存有多少,光货架上的数量就远远超过下关茶厂当时送班禅大师的总量。

表现商业浮躁的假货赝品充斥市场,人心变“牛心”,最终摧毁的将是消费者的信念。以史为鉴,看看历史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先说说概念。班禅紧茶不是沱茶,沱茶是“碗臼型”,而班禅紧茶是“心脏型”。“心脏型”紧茶源于唐代的团茶,清代在现今西双版纳的车、佛、南有较多生产。紧茶销往西藏有悠久的历史。藏民向喇嘛敬献哈达,可同时献上四个心脏型紧茶。紧茶带把,献哈达时才可以一只手握两个。滇西北进藏区的路冬天被大雪封闭,进藏的紧茶只得绕道缅甸、印度,因而40年代车、佛、南还保持藏销紧茶生产。藏商到云南收购紧茶,一元一个,贩到藏区,四元一个,茶马古道上的运输成本大大高于茶价。下关离藏区较近,在地理位置上有优势,所以紧茶的生产重心慢慢移到下关。1941年,蒙藏委员会派代表格桑泽仁同云南洽商,各出资15万元成立康藏茶厂,周东白为首任厂长,生产专供西藏(藏区)的“宝焰牌”心脏型紧茶。解放后,省公司指定下关茶厂为“心脏型”紧茶惟一的生产厂家。

1951年12月,“中茶牌”商标在北京注册,中茶公司通知全国国营茶厂使用统一商标。紧茶换商标,藏区却不接受。1953年,省公司通知下关茶厂紧急调运54吨“宝焰牌”紧茶到畹町,经缅甸、印度转运西藏。“宝焰牌”商标保留下来了,商标由红、黄、黑三色和三个部份组成。1.香炉采用宝鼎黑边,黄色金黄色金鼎。2.炉内四个桃形图象系元宝,象征贡茶。3.炉中火焰象征佛光,故为红色。金鼎中元宝的熊熊烈火燃烧正旺,象征着佛光普照,吉祥如意。1966年12月,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部份职工在“破四旧”运动中贴出大字报,批评“宝焰牌”商标带有封建主义色彩。迫于形势,省公司下文同意将“宝焰牌”改为“团结牌”。

解放后,一直有一股力量尝试终止“心脏型”紧茶的存在。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劳动者当家做了主,但“心脏型”紧茶不能机器生产,主人还没有被解放出来;二是创新开发的先驱,前进中总喜欢抛去传统的束缚;三是心脏型紧茶外形特殊,难于包装和运输。1952年3月16日,省公司通知下关茶厂加工200担方砖茶到西康省试销。

1955年4月6日,经省公司批准后,原料配方不变,紧茶规格由心脏型改为砖型,压制十吨到丽江等地区试销。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活动中,引人注目的产品中多了方茶、小砖茶。1963年9月,厂领导李时达带着省公司批准试制的砖型紧茶,率领冯炎培、沙永康等人组成边茶工作组,到中甸、维西征求藏民意见。1966年底,工人“闹革命”去了,工厂请居委会的老太太帮助扎茶、打包,不能机器加工的“心脏型”紧茶自然被丢到一边,有限的劳力用来生产机压砖片型紧茶。“文革”之风愈吹愈烈,茶厂群众组织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抢班夺权,成立了“革命委员会”。1967年,“总公司”正式下文批准,将带把心脏型紧茶改成长方型砖块状。

70年代初,藏区传来饮用方型砖块状紧茶出现不适的消息。不知是拼配比例出了问题,还是销区不对路;是误采误收了“荒野茶”,还是充满了藏传佛教色彩的“宝焰牌”商标和心脏型紧茶消失的缘故,总之云南紧茶逐步退出西藏市场。计划经济时期,边销茶供不应求,人们尚未冥化,没有更多人关心藏民的要求。流年似水,二十年过去了,随着云南紧茶淡出藏区茶市,似乎没有人再记得这象征着“佛光普照、吉祥如意”的“宝焰牌”商标和心脏型紧茶了。1986年10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视察下关茶厂时指出:仍有部份藏族人民喜欢原有带把的心脏型紧茶,希望恢复和生产,以资供应。为迎接班禅大师的到来,下关茶厂选用云南上等原料精心制作100斤礼茶送班禅大师和同来的客人。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中最高的活佛之一,被称为无量光佛的化身。这批经过大师点化重新生产的礼茶,后人亦称之为“班禅紧茶”。视察期间,大师订购了700件传统原料配方制作的“宝焰牌”心脏型紧茶,由下关茶厂加工后运交青海省政协收。从此,下关茶厂恢复生产“宝焰牌”心脏型紧茶,在藏区的销售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班禅紧茶用料极其特殊,与一般“宝焰牌”心脏型紧茶在茶质和外观上有很大的区别。正因为原料上乘、做工精细,没有丁点枯枝败叶,极易对照出赝品假货。

《普洱茶》123页:“左为第一批班禅紧茶内飞”,不符合事实。1967年到1986年都没有“宝焰牌”心脏型紧茶生产,这款内飞用的是50年代省公司名称,却又是简体字。而班禅大师86年到云南,礼茶上宝焰牌商标的落名是“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下关茶厂出品”。

在视察了下关茶厂二年半后,班禅大师圆寂,“宝焰牌”心脏型紧茶是他留给藏区人民的慈悲心。今天的商业浮躁远离了佛的慈悲,如果没有了精神上的信仰与追求,物欲横流的市场究竟能走多远?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五丽江问茶

时逢国庆大假,又来丽江怀旧。观看四方街民族舞和逛街之余,也顺便走走茶铺。普洱茶雄风重振,在古城转前转后,都能见到新开的茶铺。

(一)四方街中部一条小巷里有一家专营台湾某茶商普洱茶的店铺,我们走了进去。包茶叶的纸张,没有印刷任何图案和字样,有散茶,还有沱茶,但都是清一色的熟茶。我刚拿起一个沱茶,还未打开包装,店主已经热情地换上一个去掉包装纸的样品让我闻。

“这是烘焙普洱茶。烘焙后不会有霉菌,常饮不会有害身体健康。烘焙后茶叶由内向外收敛,工艺特殊。”

闻起来有一股明显的烟焦味。“普洱茶是茶马古道上走出来的,过去自然陈化,没听说过烘焙的说法,现今的人工发酵,也没有烘焙这道工序......

“那只是你的看法,”店主打断我的话,脸色已由晴转阴。

我不想惹事,更不想再继续说下去,便招呼几个同伴离开。这个茶我喝过,是张国立先生送来品尝的。一小块长条砖,装在蜡染布袋里。烘焙后不再有后续陈化,凝固的苦涩味伴着烟焦味,辛辣地刺激味蕾和喉头。好友国立没有继续喝这个茶。大家知道,烘焙茶快要“流芳百世”了。

(二)又进一个茶铺。店主是福建人,但卖的不是乌龙茶。

他介绍了一个15年的普洱茶饼,开价是180元。包装是机制纸,印有“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分公司”字样

“电脑字是95年以后的事,机制纸……”

不等我说完,他抢着说:“包装是新换的。在窑洞里存放了15年,旧包装不能用了。”

“放窑洞?”我们一副疑惑的表情往外走

福建人追到店外,“别走嘛,你们出个价。”

我们头都不回。

生活在云南高原和珠江流域的人真不知道窑洞是怎么挖出来的。

(三)店铺的醒目位置,展示着一块长方形的大块“建国茶砖”,生产时间1949年,用熟茶压制。

造假的人不知道试验生产小块边销砖茶是50年代后期的事,人工发酵普洱茶是1974年以后的事,当然更不会知道生产普洱砖茶是1976年以后的事.

我们没有进店,只摄了一张有趣的“建国茶砖”。

(四)在货架上发现两块白纸盒装“普洱方茶”。这家茶铺,半边卖古玩,半边卖陈年普洱茶。

80年代初安排生产普洱方茶时出了两个差错:一是包装上印的是“普洱方茶”,但茶体却是晒青方茶,名不副实;二是计量单位表述有误。广州交易会上,陆伟镇老先生和香港负责供应零售商店的中国国货有限公司的采购员都说,放到市场上会闹笑话。计划经济时期,生产与销售脱节,改动很难,业务员只好将“普洱方茶”销往日本或其它地区。而这些细节,造假者是不会知道的。

眼前的“普洱方茶”,茶体是地地道道的人工发酵茶,计量单位表述准确,原来光白的盒底还加上几排说明文字。名副其实了,然而却假了。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六云南熟茶

众所周知,云南生产熟茶始于1974年。普洱茶历史上,何年何地开始生产熟茶,书本上没有较为明确的说法。最早的说法见于台湾出版的《普洱茶》一书,称为末代熟紧茶。作者在1993年4月4日于云南思茅举行的中国普洱茶国际研讨会上展示。末代,指的是清末民初。思茅当地报纸亦报道展示的末代熟紧茶生产于1927年。记得八十年代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香港茶人陆伟镇先生说过熟茶生产50年代初才在香港出现。为搞清熟茶的历史,我最近到香港走访了现年八十六岁高龄的陆伟镇老先生。

我同陆伟镇老先生于1982年在杭州茶叶出口洽谈会上相识,他16岁在广州当茶叶学徒,后移居香港,毕生做茶叶生意。我们多年不见,相见分外高兴。他虽然退了休,还在为元亨茶行顾问茶事。他生命中的70年,是同普洱茶连在一起的,他是普洱茶历史变迁的活见证。陆老先生提供了一份文字材料。1948年以前,云南只有紧压茶到港。50年代初云南货到港大部份改为散茶。老先生不知道的是,建国初期内地土改,茶行老板成分高,正在运动中,故而紧茶加工中断了。云南山高路险,旅途遥远,茶行雇佣马帮,一匹马只能驮运50公斤散茶,紧压茶却可以驮运70公斤。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运输方式,决定了紧压茶的身世。我查阅了与紧压茶生产有关地区大理、版纳和思茅的文史资料,1974年以前都没有熟茶生产的记录。没有熟散茶,自然不会有熟紧茶了,因为生紧茶不可能再人工发酵为熟紧茶。是时香港经济发生变化,地价高涨,散茶体积大,存放成本高,人们发明了发水便利快速生产普洱茶的方法。又一个历史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50~70年代香港人工发酵加工云南普洱散茶有如下数家:联兴隆、南记、生记、林记、宝泰、同安及长洲福华等。50年代,内地同香港几乎没有沟通,但香港人工发酵普洱茶的消息还是传了进来。1955年11月2日,省公司通知下关茶厂对出口紧压茶进行后发酵实验。由于缺少资信,试验不了了之。1973年4月3日,“省公司”召开茶叶加工座谈会,上午传达外贸部李强副部长讲话,下午讨论,下关茶厂的代表林兴云问李强副部长讲话中提到的“普洱茶”是指什么茶。事实上李强副部长讲话指的就是今天所说的人工发酵普洱茶。

许多普洱茶书对熟茶一贬再贬。当我写了云南普洱沱茶在法国大行其道后,有人专门问我,到法国的云南沱茶是生普还是熟普。回答是肯定的:熟普!云南普洱沱茶是用人工发酵普洱散茶压制的,法国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对云南沱茶进行的系列研究和药理实验,对象都是熟茶。法国人与我们不同,注重药理结果而不过分注重过程。话又说回来,等几十年的陈化期,法国佬可没有那么好的耐心。云南1974年开始试验人工发酵普洱茶,几十年来基本上出的是熟茶,生茶出口比重不大。尚未陈化的生茶,不是定义上的普洱茶,在外贸部的出口统计和海关的分类上都列入了绿茶类。人工发酵普洱茶是发明创造,与自然发酵异曲同工。当然,人工发酵做出的普洱茶并不等于陈年普洱,陈年是需要岁月洗礼的,只是人工发酵普洱茶的陈化时间大大少于自然发酵。人工发酵普洱茶品质的好坏,既决定于渥堆技术,又决定于存放时间。发酵时出现黑霉和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就报废了。熟茶的优点是立竿见影,存放五年以上就能喝到一杯醇和的普洱茶,缺点是渥堆发酵茶身受损,不耐放。生茶的优点是自然底气足,在陈化过程中茶味变化多端,耐放,待醇和时,茶汤中还有一股活力;缺点是陈化周期长,老子存茶儿子喝,会渐渐脱离现代人的生活意识。市场上有人提倡喝尚未陈化的生饼,那不是喝普洱,是喝绿茶,一是浪费,二是喝不出普洱茶特有的滋味和陈香,喝不到历史、喝不到普洱茶奉献给人类有益健康的微生物创造的另一个奇妙世界。有一个茶友说得好,霸气大的新的生茶,现在喝一是口感不好,二来也是浪费;没霸气的新的生茶,尽管口感还行,但是达不到甘纯滑陈的口感;没霸气的新茶,存放也没用,不如现在喝。

云南大叶种茶苦涩味重,太霸气,对味觉的刺激太强,生产的滇青茶和滇绿茶口味不适合已适应小叶种绿茶口味的许多销区。二十多年来,我们邮寄大量云南绿茶样品到非洲绿茶销区,甚至组团到摩洛哥等国推销,但一点回应都没有,一斤茶也卖不出去。普洱茶的“醇”是由生涩对应来的,越生涩转化得越“醇”。小叶种“普洱茶”不耐放,不出“醇”,因为它不够苦涩。正如食用葡萄太甜,也不出“醇”,又如同酿酒葡萄,苦涩味极重,当水果吃,味则不对路。云南大叶种茶在自然演化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通过后发酵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独特价值。若要喝绿茶,有龙井,有碧螺春,小家碧玉,性柔味薄,没必要去会五大三粗、生涩刺喉、还不会温顺体贴的高原汉子。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七“干仓”砸“湿仓”

云南省标准计量局2003年3月5日公布了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茶。

这个定义,既包括了历史上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及制成品经自然发酵而来的普洱茶(存放也是一种加工方式),也包括现今人工发酵和自然发酵的普洱茶。烘青毛茶,130度以上的高温烘烤,使其丧失后发酵有利条件,最终加工成一至四级等滇绿茶系列产品。晒青毛茶,未经后发酵,传统上加工成云南人熟悉的属于绿茶范畴的滇青茶,系列产品有春蕊、春尖、春芽、春玉、滇配茶等。普洱茶之绝,在于她的后发酵。先人没有烘干机,只得依赖自然。柔和的阳光没有使青茶定格,不经意间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普洱茶区别于滇青茶,在于他的后发酵,滇青茶不能叫普洱茶,因为没有后发酵。如晒青毛茶及制成品未经后发酵(包括人工和自然)也纳入普洱茶概念,那可是天下乱弹琴了。

微生物的繁衍过程叫发酵。发酵的先决条件:一定的水分、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氧气。没有水,就不会有发酵,道理同星球上没有水就不会产生生命一样。同港九茶叶商会小聚时,说到几十年前有人用塑料纸密封生茶饼,后来打开,变化很小。我们平常说的“干仓”,是指茶品熟化后放置的相对干燥的周转仓。许多普洱茶书,把“干仓”捧上了天,殊不知没有一定的水分湿度,哪来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环境。

新认识的茶友作家吴合对请我同台湾来的江先生在他的《知轩斋》品茶,我们在干仓和湿仓问题上意见相左。他一味扬干贬湿,我却有不同认识。干仓水分越少,茶叶陈化速度越慢。发酵陈化的目的,是散除杂味涩味,引导出醇和平滑,陈香久驻,充盈饱满不锁喉的感觉。存放地点间歇保持一定的水分是必要的。香港南天贸易公司周琮先生应邀来云南交流普洱茶发酵工艺,他讲了普洱茶在加工和保管中需要一热一冷、一伸一缩的道理。云南是高原立体气候,有几个特点:白天和夜间温差大;室内和室外温差大;山顶和山脚温差大。晒青毛茶水分一般保持在12%以上,为防止破损,马帮捆扎运输前还要再撒清水回软茶包。走入干热河谷气温颇高,走上山顶空气凉爽,加上白天升温,夜里降温,茶胚在不停的一伸一缩。运输方式改变后,时间大大缩短,在存放中继续保持正确的发酵陈化尤为重要。江先生试验过,一块茶饼在干燥地点存放了十年,变化不大。片面强调干仓,结果是老子存茶,儿孙辈享受,意义有多大?因工作关系,我经常在昆明茶厂、下关茶厂和勐海茶厂的发酵车间观察。技术掌握得好,出正常的白毛,堆子温度高了,茶胚烧掉,温度低了,堆子表面出现黑毛。后两种情况茶叶都做坏了。对湿仓有争议,是因为部份货品有时会出现黑霉和绿霉,笔者认为还是技术掌握不当,或湿度过高,或温度不适。以此全盘否定,不让茶叶置放地点间歇保持一定的水分,甚至装上除湿机,在观念和做法上都是错误的。只要方法正确,控制好温湿度,适时通风透气,让货品在存放中有伸有缩,湿仓一定能够陈化出好茶品。最后,江先生和我统一了认识。江先生的湿仓概念是因为个别商人为了商业目的通过往成品普洱茶上大量泼水或施放其他变色物质,或直接摆放在潮湿之土地上,生长出其他种类的霉菌,以达到普洱茶所谓的陈化和年份。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这样的茶自然就没了存放的韵味,也就没了普洱茶保健的效果,反而伤害人体。这很容易鉴别,人为的“湿沧”开汤后会有刺鼻的气味,汤色黑混,锁喉,干茶见红色霉斑,冲泡后叶底发粘稀烂,而自然的仓管置放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此仓非彼“沧”。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八 铁饼神话

传统加工圆茶的模具,原是石质的。加工时,布袋里装上茶叶,袋口打个结,置入木模或石模压制。袋口打的结,正好在底部留个坑。技术革新的热潮,一直在鼓励改进模具,试图用机器替代笨重的手工操作。50年代中,铁制模具出现了,但只试验,没有正式生产。70年代初,开始用机压模具生产饼茶,因未使用布袋,压出的饼茶底部无坑,边缘平直,与传统的泥鳅边大不相同,被称为“齐边”七子饼茶。机压同人压完全是两回事,紧结度比正常饼茶高了许多倍。机压铁饼难掰难陈化,入市后没有受到消费者青睐,生产没有继续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铁饼的优点。这批前所未有的茶品,成了普洱茶历史上的一段奇闻逸事。同时,也有人出来编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故事。

普洱铁饼的佳话成了普洱茶文化的一部份,以至于网上有多名茶友嘱我一定求证核实。我三进三出下关茶厂。应我的要求,罗厂长走访了退休老职工,原供销科长及技术员李鸿基、马俊堂等人,详细了解下关生产铁饼的时间、过程及加工模具情况。经回忆和查实历史资料,60年代前只有石头模具生产的饼茶,没有生产过铁饼。70年代改进模具后只生产过一批。我从厂里送来的十几箱历史样品里,找到了1972年的铁饼。装铁饼样品的纸袋上还有72年和机压字样。这款茶较特殊,内飞没有压进茶体,从外型、茶质、色泽、松紧和尺寸来看,正是香港新界茶博会展出的铁饼。《普洱茶》154页上那图茶,内飞压进茶体,不要说不是50年代初期的产品,连72年那批独一无二的铁饼也不是。圆茶是出口产品,不知为什么会在书里被立即运销西藏和新疆。下关茶厂志130页,圆茶“注册商标统一为‘中茶牌’,开始是红印中茶牌,就是中茶的‘茶’字是红色的,到了50年代末改为绿印。”邓先生照片里送给冯厂长的“铁饼”是绿印,文字说明又是50年代初从勐海调原料来压制的,前后矛盾。台湾另外一本书《普洱茶谱》(发行人黄键亮)69页也做了假。悬挂于各茶庄店铺上的百年普洱茶图谱又多了一个赝品。生产“最普通下关茶”的下关茶厂,沾了六大茶山原料的光,压制了空前绝后的茶品,殊不知香港茶客赞誉的铁饼,原料来自澜沧江两岸的勐库、博尚、凤庆和景谷。

有一次在广州芳村见到皱先生和邓先生,入到一条是叫云南一条街的云南茶叶区,居然见到有人冒充他老人家的茶叶照片挂在墙上,而云南籍店主居然连皱老先生都未能认出来,呜呼,后进到原广州本地人最早的真正芳村,受到老茶商的热情接待,真是什么才是爱茶人,洞企石茶叶市场是顶起云南茶叶的中坚呀。

看来藏送云南茶叶的未来不止是广东省某些地方的人,还有云南的本地人呀。

藏普洱茶为何不宜入沱茶


普洱茶市场有一大怪现象,那就是沱茶特别不受藏家待见。客观来说,决定一款老茶价格的高低就几个因素:仓储、品牌、陈化品质,存世量的多少。但沱茶确实一个例外,同一个品牌的普洱茶,沱茶升值的幅度远低于饼茶,砖茶。

我见过最离谱的大益茶非熊猫沱茶莫属。论用料熊猫沱属于大益茶中的佼佼者,论口感熊猫沱也在大益茶中属于上乘。但是价格么,只能用“呵呵”两字来形容,它甚至可以作为大益藏品中的反面教材。

2003年的熊猫沱,当前价格每件在8万元左右,一件200个,单品价格400元/个;03年的大益茶,还是生茶,价位在百元的也就熊猫沱了。2012年的熊猫沱,现在一件就4500元上下,每件100个。单个茶的零售价不超过50元,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当年收藏熊猫沱的人恐怕连仓储的成本都不够。

熊猫沱价格便宜不是因为口感不行,相反它在大益茶中口感算非常出众的一类。茶气足、入口滑、甘甜、耐泡,如果是饼茶价格早就飞天了。可能大益自己都后悔,这么好的原料做沱茶干嘛啊?

沱茶之所以升值乏力,我觉得就一个原因:颜值不行。收藏饼茶无论是在柜子里还是放在架子上,彰显的是主人的气质与修养。沱茶这个,一个个摆在那里,放在箱子里像小商贩,摆在外面像开杂货铺。完全跟收藏普洱茶的艺术范儿不搭,这藏家一嫌弃,价格能上升才怪。

不适合收藏不代表不适合品饮,对于只在乎口感不在乎外形的老饕们,熊猫沱真的是不二选。

最后再提醒诸位新茶客,收藏普洱茶能不入手沱茶就不入手沱茶。藏沱茶真的很难赚钱啊。

普洱茶涨价的原因:是收藏者推动普洱茶新茶价格普涨


普洱茶涨价的原因:是收藏者推动普洱茶新茶价格普涨

收藏者推动新茶价格普升20%至30%

近日,在云南各产茶区了解情况的困鹿山茶厂潘总告诉记者,集中在2~4月的采摘已经基本结束,部分春茶陆续出现,而压轴部分预计在5月底的春季广州茶博会时露面。

在2007年风波后,普洱茶市场元气大伤,是否已经一蹶不振?潘总告诉记者,其实那场炒作风波给了市场大教训,让普洱茶收藏者重新认识普洱茶。事实上,他了解到,2007年市场启动时和尾声时入市的收藏者并没有什么亏损,只是最高峰时期贸然入市的还没恢复原价:“那个时候1~2个月内价格就涨好几倍,买错的或者老是急着套现的人怎么可能不亏?”

记者向多名茶商了解情况,商家们均表示春茶价格与去年比的确涨了20%~30%左右。潘总告诉记者,自去年起,大树茶和小树茶的价格差距在不断拉开。比如去年易武地区的大树毛茶价格约为450元/公斤,小树毛茶50~70元/公斤;南糯山产区的大树毛茶价格为300元/公斤左右,而小树毛茶50元/公斤左右。

老茶价格未跌涨幅不大

而在2007年前后,大小树毛茶的价差并不大,两者最多只有1倍的差距。潘总透露,云南的普洱茶年产量最多也不过10多万吨,但市场最高峰的时候,市场流通的量却达20~30万吨,其中不少“来路不明”!

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广韬有多年举办茶叶博览会的经验,对茶叶市场有全面的了解。“现在是市场对普洱茶信心的重建时期”,李广韬认为,2007年至今已有4年,市场正在平稳回升,而今年的状况也给了市场信心。他强调,老茶的价格其实未下跌过,2007年时主要是新茶跌了个大跟头。

去年春茶今年涨价三成

事实上,就算是去年上市的新茶,今年的市场价格也已经不同。陈升茶厂林总透露,去年的春茶至今涨幅已经超过30%了。而今年部分毛茶价格已经回升至2007年水平,市场的收藏理念也未被颠覆。

“普洱茶的玩家们从未离场”,李广韬表示,只是那些当时跟风想浑水摸鱼的炒家们因为市场冲击而失去信心。收藏者的理智回归,给普洱茶市场的继续上升带来动力。

“普洱茶买家的水平自2007年后越发提高了”,林总发现,买家们不再把投资升值放在嘴边,而是只挑选自己喜欢喝的普洱茶。他建议收藏者要以普洱茶的价值为标准收藏,而不是以价格为标准。

李广韬认为,目前老茶的升值幅度还不大,现在出手正当时;否则当老茶市场成熟时,价格就难以追上。有收藏者认为新茶收藏门槛低,性价比比较高,李广韬建议收藏者把老茶和新茶进行搭配收藏,既可以享受两种茶趣,又可以恰当应用手上的资金。

普洱茶故事:听邹家驹讲述普洱茶的奥秘


普洱茶故事:听邹家驹讲述普洱茶的奥秘---微小生命的篇章

邹家驹讲述普洱茶的奥秘---微小生命的篇章(一)霉茶的故事

(一)霉茶的故事

(二)日本霉鱼与普洱茶

(三)法国霉奶酪与普洱茶

(四)不发霉的克林顿与普洱茶

(五)沉寂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一)霉茶的故事

春天来了,中国沉浸在粉碎“四人帮”的欢愉中,几十年连续不断的政治热情还在惯性中继续,人们在认真清理失败者阵营中的残渣余孽,暂时忘记了经济指标和火车时刻表。云南却一如既往,从未中断向西藏调拨茶叶的任务。1979年5月,景谷茶厂生产的901批和905批边销紧茶,先后装入封闭车厢,由昆明发往青海湟源车站中转西藏。火车离开昆明后,不知什么原因,两节车厢先后失踪了。青藏铁路于1970年由西宁前进到湟源后,云南调藏茶叶不再经兰新铁路柳园站而改由兰州转青藏铁路的湟源站交货。同年7月1日,成都至昆明铁路建成,从此调藏茶叶即可在昆交运,经成昆、宝成等铁路线直达湟源站交货。走成昆线,比原经贵阳、重庆绕道至成都缩短了500余公里。这批货走的成昆线还是贵昆线,铁路方面没有人说得清楚。有消息称,这段时间成昆线云南段塌方中断。整个夏天,电报和信函在西藏驻成都采购站和云南“省茶司”之间来回飞舞,可失踪的车皮始终没有找到。入秋,青藏高原的草开始变色了,那两节不知在那个车站滞留了几个月的车皮又先后出现在湟源车站。进藏物资转运站仓管人员点清数量后按程序抽样检查。茶叶发霉了,黄色的霉斑,有的连片,有的状如散沙,斑斑点点,令人害怕又令人心痛。西藏方面坚决要求退货。

历史上由云南产区运往川康、西藏等销区的茶叶,全靠牲畜驮运,运距长,在途时间久,加上使用的包装是竹篓、笋叶、竹丝、棕(麻)绳等简易物料,牢固性差,运输过程中多有破损,茶叶也易受潮霉变。为避免损失,云南将不带把心脏形紧茶加上一个小柄,成为一个完整的心脏形,包装时七个紧茶首尾相连,用糯笋叶卷成一个长筒(净重5斤),再用篾丝捆扎牢固后,两个紧茶之间形成一定空隙,有利于通风透气,减少茶叶受潮霉变的可能性。由于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原来的牲畜驮运逐步为现代运输工具所替代。1967年,茶厂在技术革新中提高工效,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将心脏形紧茶改为长方砖形,每块净重250克,五块一包,白纸包裹,麻绳捆扎,24包一篓,净重30公斤。砖形紧茶体积小,既便于装卸车和堆码,也适于用机械加工压制,但透气性比心脏形紧茶差得多。景谷茶厂发出的货,正是改形后由圆变方编号为901批和905批的青砖紧茶,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生砖”。

云南进藏茶叶从未出现如此大规模的霉坏变质情况。解放初,丽江贸易公司售给昌都合作社“宝焰”牌紧茶一千担,在德钦完好交货。从1953到1956年共转运西藏茶叶二万余担,不管运经丽江,还是经由畹町、缅甸、印度,以及经昆明、泸县、成都,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从1957年起藏销茶即改由国内公路和铁路联运至甘肃武威车站交货,到1960年共安全调西藏紧茶8.53万担。1967年以来,云南调西藏的茶叶任务由年供1.96万担猛增到1973年的3.85万担。为充数应卯,云南收购野生茶(荒野茶)拼配紧茶进藏,藏民饮茶量大,喝多了野生茶出现头晕头痛、腹胀抽缩呕吐等症状,反映不适。受野生茶影响,云南进藏茶叶越来越少,现在又发生茶叶霉变事故,真是越冷越刮风。

霉茶的故事——景谷风云(连载二)

青海湟源传来的消息在景谷县掀起轩然大波,社会上议论纷纷。有人说,崔兴财厂长造反起的家,早就对粉碎“四人帮“不满,故意搞破坏,这么些年出了这么多茶,好好的怎么就霉了呢。茶厂职工更有说法,县委刘国祯书记早对崔兴财不放心,从北京开会回来就布置成立县委“揭批查”办公室,开展揭发、批判林彪、“四人帮”,清查与“四人帮”阴谋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县公安局新调来茶厂的支部书记准给崔兴财好果子吃。崔厂长有如热锅上的蚂蚁,寝食不安,六神无主。他听说省公司分管生产货源的冯治民副经理强调质量出问题责任在厂家。冯是战场上“解放”过来的战士,文革中大气都不敢出。现在碰到茶叶变质出事,自然是事情越少越好。崔兴财顶在风口浪尖上,不知道关口能不能过去。许多人都说,事情处理不好,崔兴财可能去坐牢。

省里来通知了,让茶厂来人同去湟源。谁去呢?县里的意见是崔兴财去,解铃还需系铃人。公路上沙土飞扬,对头车过去车厢里就象面粉厂,气都憋不过来。崔厂长一路想不明白,这几年计划8000担,都是一样的原料,一样的加工,一样13%的出厂水分,怎么单单这两批货出问题。两千多件近百吨计两千来担茶叶,价值20多万元可是个天文数字。59年以前,景谷所有茶叶原料调昆明下关,人们说景谷是原料殖民地,争办精制加工。县外贸站和茶厂原是一个单位,搞茶叶的有意见,认为领导关系不明确,站里又抠门,建厂以来办公室、宿舍只拨了八千元钱,职工宿舍是茅草房,办公室安在临时货棚里,收茶没地点,送茶赶马人没住处。茶厂连年亏损,没基建款,烘房几次几乎失火,想改蒸汽干燥却没能力。76年外贸站升格为局级单位,属县革委会的职能部门,管理全县茶叶生产采购,茶厂行政仍属商业局领导,业务与外贸局双重管理。世上的事,争不如不争,茶厂争得自立归了商业,却争来争去争得个祸端,体制上属外贸,或许还有个靠山。这些年,党政一体,粉碎“四人帮”前称呼第一把手县革命委员会主任,粉碎“四人帮”后称呼县委书记。73年春,厂里垃圾堆起火,烧毁分筛车间房屋和制茶机,损失8万元,公安局查里查外,要找出县革命委员会主任谴责的破坏文化大革命的阶级敌人。这次茶叶霉变出事,县委书记又……..。往事像荧屏,一直不停在崔厂长脑际里浮现。1959年末,精制茶厂建成了,第二年初投产,靠手工和半机械加工心脏形宝焰牌紧压茶,产品全部调省里边销。67年革新制茶工具,改制长方形砖茶,供应西藏及省内藏民区。这几年景谷茶厂都是执行72年地区革委会下达的通知。去年,省定景谷边茶为政治任务,年加工成品250吨,调供下关茶厂原料150吨。当年实际加工了441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或许不应该太急,或许走得快了点,或许不应该争前争后。为打发长途时光,崔厂长一路在背景谷紧茶原料配方比例:3级4级各2%,5级6级各4.5%,7级8级各10%,9级10级各15%,粗茶31%,付脚6%。想前想后,他始终想不出问题出在哪个环节上。

崔厂长来到昆明华山南路113号“省茶司”与调供科李永友汇合后,第二天登上了北上的火车。李永友是部队转业干部,75年到省茶司工作,负责安排省间调拨计划,看崔厂长一路上心神不定,总找话稳定他的情绪。“这几年景谷茶叶情况如何?”李问。“县革委会主任蔡远明亲自到永平公社主持召开135人的茶叶工作会议,落实五万担县的规划,会都开了15天。全县办了社队联营茶场50个,有专业人员八、九百人,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三万亩。”崔厂长回答时没有因为三万亩而情绪有所提高。“茶厂同外贸站分开,很多问题没法解决,吃住都有困难。原来以为分开好,分开后,原定的一台烘干机和两部汽车都落实不了。省公司也有毛病,分批小样没有及时确认,时间来不及只有请求电话答复,现在文字根据也没有,事都成了我的。”说着说着,崔厂长要掉泪了。李永友继续安慰崔厂长,尽量找话说:“我省小叶种茶区选用昭通茶样,大叶种茶区以景谷茶样为收购标准样配发各地。景谷样是中央掌握的,勐海那套样在景洪、勐腊和勐海三县转来转去对照收购,由于保管不善,部分样丢失了。72年勐海恢复审检室,唐庆阳厂长不敢自己配样,还通过公司来找你们。景谷茶叶在大叶种茶区是有代表性的。”此时的崔厂长,已无心去听这些了。

启程前,李永友同成都联系过。成都说他们湟源不去人了,让云南先去,若茶叶确实发霉了把货发回去。临行前,省公司有几条意见:一是先搞清楚情况;二是尽量做工作不要退货;三是能否在西北寻找市场处理。茶叶确实发霉了,李、崔二人束手无策。崔兴财试图说服转运站清理挑选一遍,将未发霉部分继续发往西藏。湟源转运站的人生气地说,别说这两车货,西藏自治区商业局受野生茶影响,决定退货六万担,并要求云南方面承担退货运费每担20元。不知是青海海拔更高更干燥,还是李永友心急如焚,他流鼻血了。问题解决不了,李、崔二人垂头丧气返回云南。

霉茶的故事——寻找出路(连载三)

滞留青海湟源的茶叶既进不了藏,又没有退回昆明。东西只要没有退回景谷茶厂,崔厂长的日子会暂时好过一些。省茶司专门开财务会研究过几次,同时通过供销合作总社做西藏的工作,争取已经进藏的6万担和滞留湟源的货不要退回来。73年进藏茶叶出事后,云南已经全面停止收购和使用野生茶,74年以后调出的紧茶已经没有野生茶掺杂问题。由于野生茶影响面广,藏民对云南茶叶仍有顾虑,新调进藏的紧茶销不出去,西藏商业局一直坚持退货并要求云南承担相关费用。解放后,云南进藏茶叶的高峰出现在1973年,统计实绩3.85万担。数量上去了,质量却出了问题。西藏一方面要求退货,一方面控制云南茶叶进藏数量,1976年云南仅调西藏紧茶1.51万担,滑坡百分之六十多。经过供销合作总社的斡旋和解释,西藏自治区党委终于开会拍板,决定六万担茶叶不再退回云南,对藏民的解释工作和推销工作由西藏自己解决。对湟源发霉的茶叶,西藏方面却态度坚决,让云南再次来人清理解决。

省公司办公楼是两层青砖简易房屋。那年茶叶从土产公司分离出来,没有办公地方,宋文庚副经理一不做二不休,反正文革已经乱了套,没有请示谁就在华山南路113号后坡属于省政府的地盘上盖了办公室。宋副经理是山西的放羊娃,十几岁参军当了陈庚虎将周希汉的警卫员,根红苗正,文革中负责业务时常卷起裤腿露出当年要饭被狗咬的伤疤同不懂业务的造反派吵架。野生茶出事,文革中受过冲击的经理于力已经提心吊胆,茶叶到湟源发霉,他更是大气不敢出,正好业务分工由宋负责,事情都到了宋文庚头上。宋的魄力,在茶叶界是有名的,他虽然没有读过书,只在当警卫员时补习过一些文化,但他脑子灵,首长在里屋谈情说爱,他会在外屋装睡打酣。处理景谷紧茶的会议在简陋如人民公社驻地的经理办公室进行,参会者还要自带凳子。宋文庚开场就一针见血,说边销茶连续出事是王洪文搞的鬼,话讲得颇有政治高度。大家想起来了,王洪文和李德生到新疆和西藏阿里地区转了一圈,回来说边销茶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要求敞开供应,否则帝、修、反就会乘机捣乱。经王洪文捣鼓施压,1973年年初匆匆召开了全国边销茶工作座谈会。72年全国生产调拨边销茶65.3万担,其中收购修剪茶17万担,占边销茶原料的24%。边销茶敞开供应,总量需要100万担。会议在严肃的政治气氛中下达了73年任务75万担,按王洪文要求先保证边疆第一线敞开供应,供应量由每人每年限量4至5两提高到8斤。为争政治表现,各省预报75年可提供数量90万担。云南采摘、收购和在边销茶中使用野生茶,就是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中发生的荒唐事。

审检科茶叶工程师谭自立随后发言:“紧压茶一点霉没有是不可能的,整理景谷901是为了减少茶厂损失,整理的原则是黄霉、白霉、绿霉刷刷就行了,黑霉不行,这是有根据的。我亲自去整理现场刷了个样子。去年西藏有领导同志参加的会上,我说了黄、白霉不影响卫生,可以饮用,不能说有霉就不行。”谭自立说的“有根据”,指的是1951年一批茶叶在青海发霉后的调查实验结论。宋副经理插话:“派人去现场了解霉变情况,能否饮用?能否在西北地区推销?实在不行只有拿回来,损失省里只能负担来回的运费,产品的数量损失由茶厂承担,该关门的关门。”宋接着说,“谭工程师头发都快掉光了,去青海太辛苦,但还是得亲自出马,责任重大啊。”于经理自然同意宋副经理的意见,还加了一句,“定了以后要赶快办”。否定“两个凡是”的学习解放了思想,冯副经理说话的口气已经大不一样:“同意宋的意见,确实不能接收可以推销,降价可以研究,没有使用价值的销毁”。事故发生后,经济、政治和人事搅在一起,景谷茶厂边销茶已经停产半年多,崔厂长在等待不知会向何处游荡的命运。大家都清楚,事情没有结果前,县里不会动崔兴财。撤了他,那堆霉茶谁来兜。

霉茶的故事——抗菌保绿(连载四)

(彭承?)

那些年头,除“四人帮”外,最邪恶的东西算是霉菌了,搅得茶叶系统上下不得安宁。1975年中,调往云南寻甸、会泽和禄劝的茶叶发现五层以上全部发霉,有白、绿、黑、黄霉,销售地纷纷要求退货。湟源霉变,影响扩大到了省外,特别是到了敏感程度特高的藏域。防霉抗霉成了茶叶公司日常工作中的大事,具体任务交到审检科科长彭承?手上。

霉菌挑战,事发前看不见摸不着,轻轻走来却强烈冲击消费者的视网膜。找出霉菌演化发展的规律,是所有工作要走的第一步。彭承?科长将视野聚焦在1952年初的北京实验上,他拿到了第一手资料,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北京实验基本摸清了白、绿、黑、黄霉形成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为生产加工、水分掌握、仓储置放和环境设置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但没有对黄霉和白霉的菌种有益性进行过一丁半点的探讨。北京实验基本上停留在对霉菌防御性研究上,是一个消极应付的结论,只对黄霉和白霉定义了一个不影响卫生的模糊概念。

彭承?老先生当年所做的茶叶仓储实验,对正确储存茶叶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老先生以被动防御的态势走进微生物领域,提供的可贵经验却可以帮助后人以进取革新的态势找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子。彭先生发现:1.容器愈大,装的愈多,则抗力越强,否则易于速变;2.在不十分严密的包装中,四至九月份吸潮,十至三月份回燥;3.包装中的茶叶劣变,温度越高越显著,每年以六至九月为剧;4.贮藏耐久力茶叶结构松紧有关,即越紧越易劣变。在彭承?老先生的工作日记中,甚至记录了早期浆糊防霉剂的配制、成分使用量和使用方法。

依据工艺不同特征形成的流行茶叶分类,,渐渐在茶叶生活中固定了一种思维模式,不经意地模糊了茶类之间发展变化的过程脉络。换个角度,茶叶又可以分为发酵茶和不发酵茶。发酵类有红茶、乌龙茶、黑茶、黄茶和或许将来能自立门户的普洱茶。白茶和绿茶不发酵,他们是茶叶工艺史上的始祖,白茶据说只有二百来年的历史,但工艺特征或许折射出了最原始的茶叶加工过程。几千年来,绿茶洁身矜持,漠视发酵,不与霉菌为伍,长期抗菌而保留了零发酵的英名。然而社会生活多元发展的必然性,最终促使较为保守的茶叶家族衍生出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发酵工艺,虽然离经叛道,但却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为茶叶发展注入了革命性的元素与活力。云南对晒青绿茶后发酵中微生物积极作用晚到的认识源于当地人不喝发酵茶。因陈化或发酵而成的普洱茶已经在沿海地区形成社会生活习惯,长期饮用零发酵绿茶的云南人还在奋力反击微生物的入侵,但他们在艰苦的抗菌战役中逐步接近了那条通往另一片天地用微生物筑就的通道。

霉茶的故事——再上湟源(连载五)

谭自立和李永友二人先来到成都。按宋副经理的意见,这次去,一定说服西藏驻成都采购站的同志一同去。采购站领导陈得福最终同意后来成为采购站经理的业务主管熊良枢同去湟源。他们在湟源整整呆了一个星期。三人对901批扦样17件,几乎接近商检规定,全部打开后按霉类分别统计,黄霉和没有霉的占64%。905批开检384包,扦样16件,其中黑霉31包,绿霉4包,杂霉21包,黄黑霉混杂的12包,黄霉240包,黄霉和没有霉的占80.2%。经同转运站的同志座谈商量,大家一致认为该批茶不进藏为好,理由有三:紧茶不要求有黄花霉;从政治形势上看对当前和长远利益不利;降价销售也不行,没有人去做工作。转运站的同志还反映,四川糠砖用竹蔑裹扎,包装改进得好,适于长途运输,而云南1967年改制砖片紧茶后,内包装没有问题,外包装以竹片花篮内衬笋叶,牢固性差,搬运几次就坏了,不适于人力畜力长途运输,不受藏民欢迎。看过样品,西北各省有不同反应。青海、陕西表示不能销。甘肃销茯、花砖,称黄花霉“金花”,认为紧茶有黄霉可以销,但市场已经呈饱和状态了,要求将紧茶打烂,改变形状重新订价卖,还要求云南提供1至2千担中下挡绿茶,以弥补紧茶销售损失。谭、李表示,价格可适当降低,如甘肃全部接受价格可降30%,但最终没有说死。宁夏主要销茯砖,不要紧茶,反过来要求云南支援几担“春蕊”晒青绿茶。

按照昆明的指示,谭、李二人携样来北京向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汇报情况。晚上二人特意去看望时年已经83岁高龄的吴觉农老先生。吴老仔细看了样品,对谭自立说,“小谭啊,你是学茶叶的,茶做成这个样子,不应该啊”。“前年我到昆明,反复讲了质量的重要性,还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两批茶叶,经过茶厂审检和公司审检两道关口,怎么还会出问题?”吴先生叹了一口气接着说,“1951年我任中茶公司总经理时,一批茯砖茶发到青海,结果霉变了。西北区公司派员携带茶样来京化验,虽然认定黄霉可以饮用,但建国初人们谨小慎微,毕竟是入口的东西,谁敢负这个责,最后还是一把火烧了,造成社会损失。”吴老查阅了资料,1951年11月27日中茶总公司召开专门会议,贸易部监察局和对外贸易司的领导参加,检查青海市场茯砖茶霉变事故原因。当时落实的情况是,在茯砖“发花”上,温度、湿度难以控制,温度过低产生“绿霉”,过高则出现“黑霉”,都属霉变产品(以发黄花为好)。会议决定处理意见:一、总公司设立专门技术小组,由中南、西北区公司派员参加,在京进行茯砖茶加工发花试验。二、泾阳、咸阳加工茯砖技术落后,应组织私营厂商逐步转向运销。三、霉变砖茶停止出售,由私商赔偿部分损失。茯砖发花试验技术小组由总公司处长方翰舟、副处长陆松侯主持,后来调到云南工作的谷应等和中南、西北区公司技术干部共同组成。小组还邀请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人员参加研究。经过一个多月共试制6l片茯砖。初步结论是,茯砖发花关键在于掌握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两人第二天晚上又来到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茶叶顾问、高级茶叶技师、全国政协委员黄国光先生处。黄顾问表示砖茶历史悠久,黄霉是好的,不影响人体健康,历史上唐、宋时代就有了。他谈了几条意见:1.水分标准13%是高了,保证不了质量,建议修改成11%,保质水分10%。2.对西藏市场销售习惯组织力量进行调查。3.云南自己要有主意,西藏市场是要占领还是退出?包装差,必须改进。4.茶厂审检制度不健全的要停产。为防止再次出现茶叶霉变事故,他要求回去后给省外贸局写个报告,由外贸局加按语转发各边销茶加工厂。

霉茶的故事——霉的启示(连载六)

同样是1973年春,云南还发生了一件茶叶发展史上重要的事。在长达7天的茶叶加工座谈会上,传达了李先念副总理和外贸部李强副部长有关国际形势和茶叶发展的重要讲话,李强副部长讲话中特别强调了要发展普洱茶。云南是普洱茶的故乡,云南人认为普洱地区产的茶都是普洱茶,对李强副部长讲的普洱茶茫然了。在4月3日下午的讨论会上,后来生产了凤凰沱茶的原下关茶厂技术员林兴云发问:“李强副部长的讲话中提到‘普洱茶’是指什么茶?”问题的原因是海外的普洱茶指向已经发酵质变的晒青茶品,而在此之前,云南当地人生产、见到和品饮的是零发酵的绿茶。李副部长这时讲普洱茶有着深刻的国际形势变化背景。那时北越还没有攻陷西贡,下关茶厂还在准备接待越南茶叶实习生,但越共政治上已经完全倒向苏联。抗美援越战争中,香港港九茶叶业商会动员茶商购买北越茶发酵应市。北越茶发酵后苦不回甘,爱国茶商和港澳同胞忍受了。见越南忘恩负义,商会又动员茶商抵制北越茶。云南省人民政府收到外贸部电报,安排省公司发酵生产250吨普洱茶应急港澳同胞。这一年,云南获得了普洱茶的外贸出口经营权。

第二年黄又新带来了春交会客商对普洱茶品质要求的信息:红汤,叶底黑,有陈味。黄又新特意带回一包老茶,喝惯晒青绿茶的宋副经理说有霉味,按红、绿茶的审评味感,肯定要打入冷宫,定为过失茶,不予收购销售。黄又新接话,“会喝普洱茶的说陈味,才接触普洱茶的说霉味。没那味,又不是普洱茶了,晒青茶可是一点没那味。"霉或陈,或许是一个东西,认识不同,心境不同,经验不同,感受不同,情绪不同,表述不同罢了。霉是霉,怪是怪,出口必须搞,宋副经理让将成品放入地下室做储存试验,并提出压制加工前进行渥堆处理,还说库存的一千多担里,少量放一点到防空洞试验。

宋文庚副经理和调供科敖奇富同志拿着交易会带回来的普洱茶样品来到昆明茶厂李希金厂长办公室。李厂长叫来审检股股长吴启英,让她看样品。此茶外形粗壮,色黑褐,原料相等于9-10级青毛茶。受野生茶和湟源霉茶影响,昆明茶厂积压了400多吨9-10级青毛茶,只能慢慢拼入青砖(生茶)使用。搞普洱茶,可以消化积压,昆明茶厂巴之不得,可云南从来没有见过和做过这种茶,急得老实巴交的李厂长团团转。茶厂托公司业务员黄又新帮助了解广东人工发酵普洱茶方法。交易会上,黄又新向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提出参观生产特种茶的茶叶三厂,遭到特种茶科连少利科长的拒绝。解放以来,广东三厂一直用北越茶、广东茶和部分云南晒青茶拼配发酵普洱茶,除原料欠佳外,他们工艺成熟,经验丰富。云南自己开埠出茶,广东是不满意的,自然不愿施教。黄又新碰了钉子,正发愁,云南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负责烟叶和茶叶转运工作的施敏说他有办法。施敏是上海来云南的知青,人极聪明,来广州两年学会了广东话,还同三厂的职工交得朋友。黄又新偷偷进了三厂的车间,听了加工过程又看了现场操作。

看是看了,听是听了,喝也喝了,所有信息汇成一体传到了昆明茶厂,但茶厂上上下下还是对首次发酵茶堆面层上长出的白霉顾虑重重。人们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在茶叶加工历史上,霉变始终在扮演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我们还要理解的是,臭豆腐、豆豉和咸菜发生的霉变,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甚至是痛苦的认识过程,才会飞跃出一个褒义的表达。随着出口正常进行和收汇安全稳当,茶厂上下和公司职工尽管自己不喝,但在他们眼中,茶堆上的霉层同臭豆腐上的霉层一样,已经没有害人的差别。

省公司调供科分两个部分,黄又新、敖奇富、朱震平、邹家驹和广州办事处回来的施敏负责出口工作,李永友一人负责省内外调拨。得知青海湟源的情况,科内议论开了,何不用这批茶揉碎试试发普洱茶。潘意如科长向主管业务的宋文庚副经理汇报了科内的意见。宋副经理还是不放心,专门将埋头在茶区搞红碎茶转子机实验的谷应找回来询问。谷应明确回答,1952年2月北京试验结果证明黄霉没有问题。

霉茶的故事___柳暗花明(连载七)

1980年8月中旬,公司再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霉茶办法。在听完谭自立、李永友的汇报和公司各科的意见后,宋副经理果断地说,“发电:901、905全部回运昆明,重新加工后改制普洱茶”。冯副经理也附议:“拉回来,改制普洱茶,争取少亏或不亏。黄霉挑出来,单独给香港寄样”。于经理也说,“根据汇报情况拉回来,回来后的处理意见第二步再定。拉回来经济上少受损失,换回政治上影响,第三可增加出口货源。今后不能再发生类似问题。通报茶厂。”

景谷茶厂如释重负,崔厂长彻底解脱了。普洱茶制作需要发酵长霉的信息在厂里掀起了普洱茶制作热。事实上,徨源出事的当年茶厂苦于边茶停滞,原料积压,已经在用5—10级晒青茶发酵试制普洱茶。历史上,景谷人李文相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创办制茶作坊,用晒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压月饼形团茶,又名谷茶。两年后被下关“茂恒”、“永昌祥”商家仿制成“碗形茶”,经昆明、昭通运到四川叙府(今宜宾)、沱江一带销售。景谷团茶的加工,奠定了云南沱茶的雏形。民国期间,景谷有私人茶叶加工作坊15家,加工品种有团茶(分四两装、五两装),小饼茶(二两装)、大饼茶(八两装)、方茶、茶膏等。古往今来,当地所有茶品加工,都同发酵无缘。景谷没有红茶生产,连酶促发酵也没见过,因而省公司1965年(65)滇茶土生第134号通知说明部分第三条规定:“景谷紧茶因缺红脚茶,配料可增大五级原料补足”。无怪乎一朝霉变,有如天陷地裂,慌了手脚。新认识开辟新天地,80年景谷茶厂发酵生产了18吨普洱茶调昆明茶厂拼配出口,两年后产量达180多吨,获得对外贸易部“出口产品,质量优良”荣誉证书。

秋交会前,青海湟源的货还没有发回来,秋交会不可能带样去征求客商意见。那年货源偏少,又增加了两家新客户,香港东荣茶叶贸易有限公司的合同数比上年少了许多,意见颇大。同香港总代理德信行(中资机构)茶叶部林圣光先生商量后,将景谷紧茶的情况告诉了东荣郭宏隆先生。郭先生仔细询问了霉变颜色,程度和数量,说好春节前后亲自到昆明商定。计划经济时期,香港茶商统由德信行通过商会组织同来同去,一般不会单独行动。为避非议,郭宏隆先生先飞成都旅游,顺道转飞昆明。科里安排黄又新和邹家驹负责接待和进行商务洽谈。游完西山和大观楼回来,我们带郭先生到昆明茶厂抽样看货。香港民众不是从书本,不是从理论概念来认识普洱茶,而是从生活,从长期的茶叶饮用实践中来认识普洱茶。在他们的概念里,云南晒青茶叶正常发霉同其他有益发酵食品一样,是一个生活实践已经肯定的合理过程。他们累年冲泡和喝掉的不知数量为多少的普洱茶水,已经把贬义的“发霉”清洗为褒义的“陈化”或“发酵”。看过样品,郭先生说黄霉茶可以要,他全部要。数量100多吨的合同签订了,茶砖解碎后再发酵,霉上加霉,茶号定为散茶75021。

百来吨紧茶蒸软揉散,工作量大。茶厂原准备安排分两班生产(25人),每天加工30担,预计2个月完成,加上发酵时间两个月左右,争取9月底按合同交货。大锅饭时期,人们工作热情不高,出工不出力,一天搞不了几担。茶厂锅炉又坏了,只得另外打个灶,用大锅蒸。为赶合同,公司同意茶厂组织工人晚饭后加班,实行定额制,每人每晚任务一担,支付工资外加工费3.50元。工人揉完一担,各自堆个小堆待验收。车间组长秦瑞瑶负责验收,发现堆里普遍有鸽蛋大的疙瘩,可工人手都麻木了。返工不可能,重怒难犯,秦瑞瑶得罪不起这么多人。担心发酵不匀,加上剔除其他霉变茶后原料不足5百来担,经公司同意拼加20%的9级茶参与渥堆发酵。

一百来吨75021普洱散茶,在周游中国西部地区、经历三年多是是非非和继续发酵修炼升华后,终于来到认识和欢迎它的地方,终于找到了它的最佳归属。这批茶,汤色透亮,滋味醇和,不苦不涩,是云南历年普洱茶出口品质最好的一批,到港后立刻被抢购一空,成为香港茶叶界的美谈。原本被诅咒被排斥的霉菌,表明了它们是我们的朋友而非敌人。当朋友伸出有善和有益的双手时,我们为什么不紧紧握住它?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无锡藏家提前囤货应对普洱茶涨价》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