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的文化】

“茶叶之路”有十大文化内容

"茶叶之路"是继"丝绸之路"之后的又一条重大的国际商业大通道,近年来,以中国、俄罗斯、蒙古国为核心的研究机构甚至政府机关对"茶叶之路"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茶路文化"成为国际商业文化的一张金字招牌,这是商业界、文化界值得庆贺的一件盛事、喜事。

遗憾的是,无论是电视专题片,还是图书、画册;无论是研讨会还是"重走茶路"的实际行动;无论是国内研究机构、实业机构还是国际相关机构;无论是南方各省、中原各省,还是内蒙古各地,都有一个遗憾:站在各自的领域、各个地方利益、个人研究领域、各机构的角度,去看待"茶路文化",还没有形成一个接近完整的文化体系,甚至也没有统一的、接近事实的口径。

由此,探讨完整的"茶路文化"体系成为"茶叶之路"的研究者、关注着、参与者、经营者、弘扬者的重要课题。

根据历史及现实的基本事实以及文化体系应当具备的基本的软、硬条件,"茶路文化"至少有10大文化内容,缺一就显得不够全面、不够厚重。

一、商路文化

茶叶"商路文化"是指"水路"、"海陆"、"平原路"、"草原路"、"山路"、"沙路"及其沿途的关口、城堡、山寨、驿站、车马大店等相关事物的特殊文化符号的综合。

路途不同则文化不同,例如:海上茶叶之路与平原茶叶之路、草原茶叶之路、山地茶叶之路的"商路文化"是不一样的。中原地段的城堡、关口与草原上的驿站、驼店也不一样。活跃在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与北方草原的"茶叶之路"的文化元素也不同,驼道、马路、水道、航线各有文化特色。

"商路文化"是"茶叶之路"的第一文化载体,承载着"茶路文化"的酸甜苦辣、波澜壮阔。"商路文化"体系中会有不同的交通工具,云南的马与蒙古马有区别,南方的马与北方的骆驼更是不同;养马与养驼、驯马与驯陀都有很大差异;南、北方的车、船也不同。这就决定了茶叶"商路文化"的多样性。

二、茶品文化

"茶品文化"既是世界茶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是"茶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品文化至少包括:1、茶的品种背后的种植文化和习惯,例如:普洱、滇红、大红袍、龙井等;2、茶叶企业的品牌文化,例如;"川"字号砖茶、大益普洱茶等;3、原产地品牌文化:例如,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信阳毛尖等;4、茶的分类文化,例如:红茶、绿茶、黑茶等。

三、茶器文化

"茶器文化"主要是装茶、运茶、煮茶、泡茶、喝茶等各个环节的器具背后的文化。自从人类发现并使用了茶,"茶器文化"就诞生了。在"商路文化"体系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茶品,"茶器文化"是不同的。例如,喝奶茶与喝龙井的器具有区别,北方人喝茶与南方人喝茶的器具有区别;不同的茶品往往有不同的茶器。

"茶器文化"也包括装茶、运茶的工具;茶叶包装的器具以及生活中的各类茶台、茶杯等,每一个茶具的背后都有天南海北、百花盛开的文化。CY260.com

四、商号文化

"商号文化"是"茶路文化"最鲜活的动态承载体。不同的商帮、不同的商人组成的不同的"商号",其文化性格截然不同。

以"大盛魁"为代表的旅蒙商、晋商、蒙商与徽商、京帮等商帮形成的商号的文化元素很有区别。谈到"茶路文化"人们往往以"大盛魁"为例,其实,千百年来,活跃在"茶叶之路"上的商号知名的有100多家,每一个商号都有创业、立业、兴业的文化过程,使"茶路文化"丰富多彩。

五、城市贸易文化

"商路文化"之所以自成体系主要原因与"茶之城"有直接的关联,没有"茶之城"就没有"茶叶之路"的辉煌,当然,"茶叶之路"也创造了"茶之城"的繁荣与文明。

从商业角度讲,河北省的张家口市、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山西省的大同市、内蒙古的多伦县城、海拉尔市、二连浩特市;蒙古国的乌兰巴托市、买卖城;俄罗斯的恰克图等众多的国内外城镇,都与"茶叶之路"的兴衰同呼吸、共命运。

例如,今日的张家口、大同、呼和浩特等城市作为经济城市就是在"茶马交换"、"马市"过程中形成的。

六、经济制度文化

对于"茶路文化",对于"茶叶之路",区内外、国内外、业内外的研究者、参与者人云亦云,各有真知灼见,各有立场,但是有一点大家是息息相通的:没有国家层面的经济制度就不可能形成跨国的"茶叶之路"。

我认为,形成"茶叶之路"、"茶路文化"的国家层面的经济制度历史上至少有4个阶段:1、宋辽金夏时期,公元1004年,契丹国和北宋签订了"澶渊之盟",宋朝同意开放北部边界的五个永久贸易点,契丹王国则相应地开放它自己的三个贸易市场,茶为贡品,(公元1059年),宋又废榷茶改行通商法。公元1074年"天下茶法既通",并且打开中国南方与北方的贸易,"路上茶叶之路"初步开始;2、元朝统一中国后,中国与欧洲的国际贸易"形同一国","路上茶叶之路"正式形成;此后没有中断,只是在明朝初年规模受限制;3、明朝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在土默特俺答汗王的促成下,张家口"茶马互市"的设立,标志着横贯欧亚大陆的张库商道诞生,也标志着"茶叶之路"迈上新台阶,4、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茶叶之路"走上新的征程。

七、民族民俗文化

由于"茶路文化"是国际文化,因此,民族、民俗文化成为动人的一章。汉族、契丹族、蒙古族、藏族、女真族、俄罗斯族等古往今来几十个民族的人民编制的多彩多姿的茶叶民族民俗文化。每个民族对茶叶的理解都有自己的性格与想法。这值得仔细研究。历史上,契丹族、蒙古族等北方民族是促成"茶叶之路"的主力军,没有这些少数民族的市场需求与开放包容,就没有"茶叶之路",这都值得业内人士仔细研究。

八、文献文化

"茶路文化"的历史文献隐藏在茫茫历史典籍、官方文件、民间故事、文物古迹、古墓壁画等文献、文物中,遗憾的是,这方面的第一手研究材料很少,现在的一些研究者"引用来引用去"的文献都是大家熟悉的,真正去历史典籍、文献资料、官方文件、古迹中考证的很少,使得目前的"茶路文化"很单调。例如,大多数的关于"茶路文化"的研究成果中很少有少数民族的贡献,岂不知少数民族是"茶叶之路"的主要促成者。例如,在赤峰市、张家口市的契丹辽墓穴中发现的"备茶图"是"茶叶之路"最早的实图记载;例如,成吉思汗创立大蒙古国、忽必烈创立元朝是茶叶大规模、无限制进入国际市场的真正开始。

"茶路文化"中的文献文化是一笔富矿,等待去挖掘。

九、制茶文化

"制茶文化"是"茶路文化"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古代手工业作坊制作工艺的重要战线。各类茶都有各自的制作工艺,体现了各个地方的手工业水平和工艺流程。这方面的文化能看到的多,记载的也少。

简言之,如果单方面研究"茶叶之路"文化,始终形不成体系,那么,复兴"茶叶之路"的辉煌就会落后于时代。

十、边贸文化

“边贸文化”是“茶路文化”的重要特征。1000多年来,在中国、蒙古国、俄罗斯的统一、发展过程中,“茶路文化”是见证者。“茶路文化”之所以令人揪心、令人神往、令人思考,主要原因在于始终贯穿着“边贸文化”的显著特征。“茶叶之路”形成时还没有今天意义的俄罗斯国、蒙古国,但是,就是在今天的中、俄、蒙的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及在现在的欧洲国家的形成过程中,“茶叶之路”就是欧亚大陆桥、中欧友好贸易的重要经济纽带。

“边贸文化”包括异域风情文化、语言文字文化、边关文化、通关制度文化、票证文化、政府间交流方式文化、使团文化、戍边文化等,也是一个十分多姿多彩的文化。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茶叶之路”有十大文化内容》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的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