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

许崇荣:印象六堡四柳情缘

闻名:初识四柳芦笛茶

四十多年前,我正读中学,偶尔随父亲或当时苍梧县供销社收购六堡茶的车,到过六堡镇几次。记忆中当时六堡镇漫山遍野长满了茶树,公社的茶场就六堡镇附近。茶场有近200人,他们都是来自公社下面多个大队的。

茶农老易是父亲要好的朋友,家住六堡镇四柳村四柳峰下(即现在的四柳村村公所旁)。四柳以前叫芦笛或芦荻,是六堡著名的大产茶区,双髻山流下甘甜的山泉水,使得这里的茶远近闻名。配上当地的山泉水泡茶,相得益彰,美不可言。一直以来,我都很想逛逛四柳村,尝尝真正的六堡四柳所产的茶。2009年元旦前夕,有机会专程探访了六堡镇四柳村,圆了我多年的心愿。

重游:六堡邂逅芦笛茶

那天,天还没亮,我和朋友们便与六堡农家茶协会副会长陈伯昌等人一起往六堡镇进发。由于六堡地处丘陵,峰峦耸立,终年云雾缭绕,车子过了一弯又一弯,过了一山又一山,就像腾云驾雾一样,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进六堡,想饱览一下六堡山清水秀的美丽风光,所以司机故意放慢车速。到了山麓最高处干脆把车缓缓停下,那时已经是早上近九点。在稀薄雾海中,大家放眼远眺,杉木林海,竹影婆娑,绿浪涛涛。夹着寒风偶尔传来咕嘟咕嘟的几声鸟鸣,真叫人陶醉。

当天正是“六堡联兴六堡茶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好日子。我们也不禁为六堡茶农感到高兴,理冲,四柳,塘坪等村的50多户茶农入股,大规模种茶做茶。开创了农村发展特色农业的新举措。正如合作社主任黎坚斌所说:我们的合作社把单家独户办不好的事情办了,相信今后也能办好。四柳村党支书韦显芳说:四柳是六堡芦笛茶的原产地,清嘉庆年间就名闻天下。现在四柳峰的漫山遍野都是新种的优质高产茶树。两三年后将会成林。合作社顾问谭立奇也是四柳村人,他用六堡山泉水为我们泡了四柳的芦笛茶洗尘。我对四柳芦笛茶第一印象就是茶汤色通红透亮,茶味特别,品饮后,喉头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感。

感受:山泉水芦笛茶

结束了合作社成立的庆典活动后,我和朋友又驱车直奔四柳村。

到达四柳村村支书家后,支书家里人奉上预先煮好的霜降老茶婆茶汤。当大家看到汤色通红透亮,入口味道甘醇的四柳芦笛茶时赞叹不已。支书用双髻山的好泉水为我泡好梦寐以求多年的正宗地道的四柳芦笛茶谷(当地茶农把初制茶芽叫茶谷),品饮后,和在六堡镇匆匆喝下的四柳芦笛产的茶相比,确实另有一番滋味。支书说那茶叶年份不长,是前些年的社前茶。我细细的端详那芽尖,只见芽后只露一点白,条索整齐均匀干净,看那汤色红浓透亮像琥珀,气味醇香似槟榔,口感甘甜醇厚,闻起来略带松烟气,品过两泡后感觉到了有一点不太明显的槟榔味,四五泡时茶味更浓更醇了。喝后回甘生津如舌底鸣泉,再看那叶底全是整整齐齐的黄褐芽头,随着冲泡的次数增加,黄褐色的茶芽居然逐渐返青。

回顾:兴衰芦笛茶

听说我和朋友们想多了解四柳芦笛的茶,六十多岁的老村长易恳成、七十多岁的老队长易治成也来到了支书家,很多附近的茶农也赶来了。

吃过晚饭,大家围炉夜话,畅谈四柳村多年来的变化。大家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四柳芦笛茶的兴盛衰败。老队长易治成说:黑石、恭州、芦笛,理冲等地方(即现在的塘坪、不倚、四柳、理冲等地)从古到今一直都是六堡茶的最集中的产区,家家户户几乎都种茶做茶。随时代的变迁六堡茶在四柳也经历了几度浮沉,抗日战争前整个六堡的六堡茶年产量就不低于五十万斤,抗战期间及抗战后茶产业有所衰落。年产茶叶估计锐减到7万多斤左右。1949年起直到1957年,六堡茶生产才有所回升,1958年后,成立了人民公社,在六堡公社的不倚、四柳、理冲等大队成立了茶叶初制厂,采用水力带动的揉捻机,将全大队大部分茶叶集中在大队茶厂加工,茶叶生产搞得有声有色。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六堡公社成立了六堡茶厂,理冲加干队就是很不错的一个既收购鲜叶又加工毛茶的点,四柳,塘坪也有这样的点。收购毛茶并进行加工可以说是盛况空前,那时候茶树长满了整个四柳以及整个六堡的所有半山腰。理冲,四柳,塘坪,不依四个主产茶区曾创造了建国后年产五十万斤茶的辉煌的产制历史。70年代六堡茶开始减产,在不能收购到原产地的茶青进行精加工的六堡茶加工粗制滥造,传统风味消失,终于被其他名茶取代。

一些老茶农说,从1981开始到1985年,六堡几个主产茶区茶叶种植逐步走下坡路,收购茶青每市斤仅三毛钱,挫伤了茶农的种茶制茶积极性,茶农大面积种植经济林如湿地松,桂树等,茶树被参天的林木遮盖,自然凋谢,剩下来的是粗老茶树根,珍贵的六堡茶资源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从1985年到2001年整整16年,六堡已经没有了大片的茶林。

期待:传统名茶再度辉煌

第二天天刚亮,我们就起床去参观四柳峰茶林。芦笛村(四柳)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翳天,且终年云雾缭绕,又大部分为云班石沙岩,风化变成黄赤色沙土,含磷、铁质特多,其茶叶厚而大。据介绍,当地的茶传统加工工艺颇有特色,各家各户专设有一火烟楼,也称“烟熏楼”,其设计也有讲究,阁楼用竹竿横担着,可透烟,上面可存放茶叶,也有用作存放腊肉和山货的。书记家的烟熏楼面积很大,大约有近五六十平方吧,分三进,主烟楼副烟搂是紧密相连的,主烟楼下面有明火灶,袅袅炊烟不断,副烟楼下面是储存山泉水的很大的水池,泉水的丝丝凉气透出,形成很大的温差,又保证了六堡茶自然陈化的湿度,半成品最后放到离主烟楼稍远的成品楼进行自然陈化,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独特的松烟味和转化为独特的槟榔香。也只有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用这样传统的工艺多年陈化作出来的四柳芦笛茶使特有的槟榔昧才会浓而香。

在村公所前放眼四柳峰,新种的六堡原种茶树遍布山麓,虽然还没有成林,但其勃勃生机令人欣慰,四柳村家家户户茶农在山前屋后保留下来的零散的茶树均可大批量采摘,蓝青组一带已经有可以采摘的大片茶林,同时茶农还在不断的开发新的茶山,这里已经成为梧州四柳芦笛茶的原生态茶的示范基地,除此之外,茶农们正引进资金,在四柳附近的公平等地开发新茶山。

路通财通,现在正是大好时机,贯通四柳的二级水泥路即将建成,为山区带来了新的希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四柳传统六堡茶将会重新走向辉煌。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许崇荣:印象六堡 四柳情缘》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