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普洱茶】

普洱茶加工:普洱茶初制所的技术含量

2010-7-30

经过2009年,2010年的毛茶经验总结,初制所还有细节需要不断完善。好原料,决定好的生茶,这句话更有实际意义。

1、红梗的关注

有某些茶会有少量的红梗,引起茶友的关注,这本身不影响茶的质量。主要原因是采下鲜叶后在竹箩里放置时间过长,有些凋萎;毕竟采茶的茶山离初制所有段距离,还有就是采茶一般是在早上,中午才杀青,有的甚至到下午。如果鲜叶本身就不值钱,那茶农兴趣更不大了。好在古树茶对茶农很重要,他们用心对待。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多找几个采茶人,采完后全部收集起来马上人工杀青。基本可以避免红杆和红叶问题。

2、手工炒茶的效率

传统的手工炒茶远远胜过机器杀青;这个问题的争论已经是多了,书本上的理论是偏向机器,我个人还是比较赞成手工杀青,而且是比较厚的铁锅,这样低温杀青,更均匀,更精细。这就需要当地老茶农,比较有经验,唯一的问题是效率一时无法提高。只有增加铁锅。

3、火候的把握

就像手工炒龙井茶一样,普洱茶的温度控制也是需要经验,一般茶农土灶烧的都是木柴,有时火大,有时火小。如果火太大,人手就翻不过来,有的晒青茶就会有糊边。如果温度太低,前面说的炒成半生熟,杀青没有达到效果。后面饼刚出来,感觉草青味重,茶饼放上半年才回到正味上来。

4、清爽度的争论

清爽度和杀青确实有关注,但并不是立即采立即杀青就叫清爽。而是茶叶本身的品质,就像喝刮风寨,有的茶友说很清爽。或许我们称之为喉韵,是感知的结果,而非闻起味的结果。如果光闻茶表面,那烘青茶更香,但这不是清爽,而是工艺的造假。

延伸阅读

平和白芽奇兰茶初制加工技术


前言:

白芽奇兰茶的加工程序包括初制加工和精制加工。初制加工后的产品俗称“毛茶”,毛茶经过精制加工后,其产品称为“精茶”或“商品茶”。

白芽奇兰茶属中国六大茶类中的“青茶”(乌龙茶)类,其初制加工方法与乌龙茶大体相同,经过采青、萎调、做青、杀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足干等十道工序,加工制成毛茶。

1

采青

白芽奇兰茶制作严谨,技艺精巧。高山有机茶分为春秋两季采摘,谷雨至立夏为春茶,秋分至寒露为秋茶。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好;秋茶次之,其香气特高,俗称“秋香”。手工采茶宜采用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茶果与老枝叶。

1操作方法

白芽奇兰茶手工采摘取上一芽两夜或一芽三叶作为合格鲜叶标准。

采摘时不能用指甲去“掐”断叶梗。正确的手法是:拇指捏住三叶的梗部,食指弯部托起茶梗,用巧劲迅速“蹭”断茶梗。

2采摘要求

1)晴天的正午10:00至下午15:00采摘的鲜叶质量最好也就是午青;早青和晚青次之。

2)早青、午青、晚青要严格分开;

2

萎调

贮青结束后,茶青根据天气情况进行以下不同方式的萎调。其中,利用日晒进行萎调(又称为“晒青”)最为常用。

1日光萎凋(晒青)

1)时间:应避免强阳光曝晒,视萎凋程度,历时20min~40min。

2)温度:叶面温度控制在35℃以下。

3)摊叶量:每平方米摊叶量为0.5kg~1kg。

4)操作:把茶青均匀薄摊在竹席、水筛或铺“谷达”的水泥地面,及时轻手翻动。

2室外自然萎凋

1)温度:气温22℃~30℃。

2)摊叶量:每平方米7kg~8kg。

3)操作:把茶青均匀薄摊在竹席、水筛或铺“谷达”的水泥地面,30min翻动一次。

3室内自然萎凋

1)温度:室温22℃~28℃。

2)摊叶量:每平方米1kg~1.5kg。

3)操作:把茶青均匀薄摊在竹席、水筛或铺“谷达”的水泥地面,40min~60min翻动一次。

4加温萎凋

1)温度:视送风量大小,热风温度控制在32℃~40℃。

2)摊叶量:建热风萎凋槽,槽面安竹筛,萎凋槽每平方米摊叶7kg~8kg。

3)操作:把茶青均匀摊在萎凋槽内,每10min~20min翻动一次。

茶青经过萎调,当叶青转暗绿色,叶面光泽消失,微带青香,顶二叶下垂,稍有弹性,茶青失水均匀,减重率9%~12%时为萎调适度。这时要把萎凋后的茶青移入室内,翻动后均匀摊放,散热凉青,防止风吹、日光照射,凉青时间0.5h~1.5h。

3

做青

1操作方法

茶青投入摇青机转动,每次摇青后都要进行凉青,摇青、凉青反复进行3次~4次。每次摇青先轻后重,凉青时间先短后长,凉青摊叶量先薄后厚。最后一次摇青完成后将茶青租稍加厚摊、静置,至“发酵”适度即可转入下个工序。做青整个工序历时约10h~18h。

做青一般在傍晚开始进行。一般来说,第一次摇青时长为2~4分钟,凉青时长1~1.5h;第二次摇青时长为4~8分钟,凉青时长为2.5~3h;第三次摇青时长为10~20分钟,凉青时长4~5h;第四次摇青时长为10~20分钟,凉青时长4~5h。具体操作要视茶青、季节、当天气候等多种因素灵活掌握。

2技术要求

摇青完成后,茶青减重率为萎凋叶总重的8%~15%。感官要求:即叶转黄绿色,叶缘红变(红变面积约占叶片面积20%),叶脉明亮,均匀适度,透发青香和品种香味。

3摇青注意事项

1)青房温度18℃~23℃,相对湿度70%~80%为宜。春茶低温多雾须关闭房门窗户,可配备抽湿机抽湿降低湿度;夏暑茶气温高可配备空调机,温度控制在18℃~20℃。秋冬茶气温低,应设法提高室温。

2)第四次摇青后,若逢气温低于18℃,可于杀青前期1h左右把茶青倒入大筐内,堆成“凹”

形,上盖茶袋,以提高叶温,促进发酵。但这种处理时间不宜太久。

3)夜间观察茶青色泽、叶绿红边程度,要掌握比白天红点明些,各次观察应眼看、手摸、鼻闻三结合综合判断,以提高准确性。

4)摇青应根据次日杀青先后顺序,分批掌握摇至不同程度,一到程度,即投入杀青。这样便于流水作业,平衡生产,提高厂房机器设备利用率。

4

炒青

1操作方法

当滚筒杀青机的筒壁温度达到200℃~240℃,或110型液化气杀青机温度达到220℃~250℃时,即可将茶青投入进行杀青。每筒的投叶量为10kg~20kg,杀青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温度,要求“适当高温,先高后低”,每筒的杀青历时长为10~15分钟,具体根据茶青原料的老嫩程度灵活掌握,幼嫩茶青要稍“重杀”,粗老茶青要稍“轻杀”。

2技术要求

杀青完成后,茶青减重率为做青叶重的18%~22%,含水率小于60%。感官要求:叶转暗绿色,叶质柔软,梗折弯不断,带有熟香味。

3注意事项

1)要适当高温,以投入青叶后连续发出“噼啪”声为准,如果声音大而密,是锅温太高,反之锅温偏低,杀青后期适当降低锅温,以避免产生焦梗焦叶。

2)投叶量要适宜。太多,翻炒不匀,茶叶带闷味,杀青历时长,投叶太少,既易炒焦,又不利揉捻成形。

5

揉捻

揉捻是促使白芽奇兰茶形成紧结弯曲外形的塑形工序。一般采用揉桶直径为30~40厘米的揉捻机。杀青叶趁热装上揉桶,30型的揉捻机投叶量为7-10斤,边揉边加压。要掌握“趁热、少量、快速、短时”的原则,加压时先中压后重压,揉时不宜过长,一般时长为4~8分钟。揉捻完成后,杀青叶扭曲成条,即可下机解块,进行初烘。

6

初烘

初烘即将揉捻叶进行第一次烘焙。初烘采用烘干机烘焙或手工焙笼烘焙。

1操作方法

烘焙时掌握“高温、薄摊、快速,适当保持水分”的原则。采用烘干机烘焙,温度控制在100℃~110℃,摊叶厚37.5px;手工焙笼烘焙,温度控制在100℃~110℃,摊叶厚50px~75px,焙笼烘焙过程中需进行2~3次的翻拌。初烘历时10~15分钟。

2技术要求

初烘结束时,减重率为揉捻叶重量的25%~30%(含水率45%~50%)。感官要求:叶色转暗绿,干湿一致,手摸不粘手且有湿润感。

7

初包揉

初包揉是塑造外形的重要手段,可用手工包揉或机械包揉,目前多采用机械包揉。

1机械包揉操作方法

用特种尼绒布(规格1米×1米),投叶量5kg~7kg置于包揉机(又叫速包机)上包揉打包约10秒钟,使其成“南瓜状”的茶包,然后将1个~3个茶包置于平板机上平揉3~5分钟,将茶包从平板机上取下,用松包机或用手工将茶包内的茶叶翻转,再次进行机械包揉、平揉,如此反复5遍~8遍。

2技术要求

采用速包机速包后经平板机包揉挤压成形,速包、平板反复5遍~8遍,使茶条形成紧结或弯曲成形。包揉结束后,茶团要及时解块散热进行下一道工序—复烘。

8

复烘

经过初包揉后,茶坯叶温下降,不利于塑形,需进行复烘提高叶温。可采用烘干机复焙或手工焙笼复焙

1操作方法

复烘时要掌握“快速、适温、适当保持水分”的原则。采用烘干机烘焙,温度控制在90℃~100℃,摊叶厚25px~50px;手工焙笼烘焙,温度控制在约70℃,投叶量0.7~1公斤。复烘历时10~15分钟。

2技术要求

复烘结束时,茶坯失水率为10%~12%,此时含水率为30%左右。感官要求:手摸茶条微感刺手为适度。

9

复包揉

1操作方法

茶坯经复烘后,要趁热进行复包揉。其操作方法与初包揉相同,但投叶量可比初包揉稍多。包揉用力要先轻后重,前几次速包后,不经过平板机直接进行松包、复揉,以避免出现条形扁、碎末多的现象。后几次进行速包、平板机平揉、松包,反复进行共5~8遍。

复包揉结束后,将茶包布巾捆紧,静置定型。茶包搁置定型时间要恰当,太早解松茶巾不利于定型,反之,条形虽好,但色泽红褐,有闷味。一般静置定型约20~30分钟为宜。

2技术要求

经复包揉后,茶叶外形条索紧结、重实、卷曲呈“蜻蜓头”或稍圆形,色泽油润。

10

足干

将定型后的茶包及时解开进行烘干,可用烘干机烘干或手工焙笼烘干。

1操作方法

采用烘干机的,茶团要充分解开,摊叶厚度375px左右,温度控制在90℃~100℃。

采用手工焙笼的,要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每笼放入3~4斤茶团,温度控制在60℃左右,烘焙至茶团松开,手工将茶团解成散状,继续烘焙至茶叶气味清纯(此时含水量约15%)时,下烘摊凉1小时左右后进行第二次烘焙。第二次烘焙每笼投叶量4斤左右,温度控制在50℃~60℃,其间翻拌2~3次,历时0.5~1小时。注意翻拌时要将焙笼移离焙屉,以防茶末掉入焙屉内产生烟气。

2技术要求

足干后茶叶水分含量为4%~6%。感官要求:色泽砂绿乌润,香气纯正清香,无异味,手握之有刺手感,捏之即成粉末,折梗即断。

茶叶足干后,摊凉40~60分钟,即可收起装入茶袋、茶箱中收藏。至此,白芽奇兰茶初制完成,其产品称为“毛茶”。

普洱茶传承的中国制茶史上的经典技术


普洱茶传承的中国制茶史上的经典技术

普洱茶传承中国制茶史上的经典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普洱茶的采制技术、包装风格是最古老的制茶工艺的延续。

茶青采摘后,经杀青、手工揉捻,再行晒干以及用绵纸、笋叶、竹篓包装,这种制茶和包装茶叶的方式,在中国制茶历史上是最古老、最传统的,普洱茶的生产工艺,给人以“朴素”、“自然”的亲切感。

第二,“饼茶”、“砖茶”,保留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及唐代、宋代的制茶形式,承载着中国最为古老而悠远的制茶文化。

唐人陆羽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叶加工、消费、品饮的鼎盛时代。就制茶形制来说,宋代是一个以“龙团凤饼”为代表的饼茶时代。尽管宋代茶“饼”的形状大小、对茶叶原料的处理和今天的云南饼茶有很大差别,这并不影响云南七子饼茶作为最具历史文化底蕴茶品的地位。

第三,“饼茶”、“砖茶”,继承和发扬传统制茶理念。“饼茶”寓意“天”,“砖茶”寓意“地”,地、人和的制茶理念的体现。

这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意识形态领域的道教、儒家思想,是指导和创造中国各种璀灿文化的“思想基础”。“天圆地方”是中国人最古老、最典型的宇宙观。它直接作用于汉文字的起源、中国制币技术、中国建筑学(如中国特色建筑的“四合院”)、中国的逸乐和教育(如中国的古琴、围棋、象棋)等领域。“天圆地方”思想同样浸透在中国民间的饮食文化中,“民以食为天”,所以锅、碗、瓢、盆等很多与“食物”有关的容器和器皿都是“圆”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见“天圆地方”思想是中国文化中最朴素、最古老、影响最广、最深远的思想,也是“饼茶”圆形形状诞生的思想基础。

可以说:“饼茶”“砖茶”是最能代表中国茶文化的载体实物!

普洱茶的加工工艺


一、晒青毛茶加工

1、杀青:茶农大多采用铁锅或半自动滚筒杀青,而茶厂则用滚筒杀青,因大叶种茶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鲜叶失水均匀,达到杀透杀匀的目的。

2、揉捻:茶农制作这道工序时是用手直接搓揉已杀青的茶叶,现在很多茶农也自己购买了半自动的揉捻机械,而各大茶厂则是用大型揉捻机。最初茶农揉捻茶叶要根据茶叶原料的成分灵活用手及经验掌握力度,嫩叶要轻揉,揉时短;老叶要重揉,揉时长。揉至茶叶基本成条索状为适度。而机揉则没有那么多讲究。但因为手工茶条索揉捻充分且适度,条索松紧适中,空气流通性大,而机制茶条索紧凑,相对来说没有手工茶发酵快,所以市场上还是以手工茶更为走俏。也有很多茶人潜心钻研,用半自动揉茶机控制时间及力度来达到手工茶的效果,有成功案例,但掌握其技术的为数不多。

3、晒青:茶农晒干是利用阳光晒干茶叶水分。一般利用篾席将茶叶薄摊在阳光下凉晒,晒至茶叶干至90%左右为适度。雨季,茶叶总是晒到一半下雨,茶农把未晒干的茶叶收集起来,等到雨晴时候再抬出去晒,如果雨一下几天,茶农们就习惯把茶叶凉在农家的火塘上方,或者制作一个烘茶小灶把他们用烘干。各大茶厂则一律用脱水烘青的机械完成这道制作工序。

4、筛分:用筛分机械筛分等级,手工簸、捡等方法扬去细片碎沫,捡剔老梗进行分档,分出粗细、大小、长短后,根据所作商品茶要求的花色、口感进行拼配,再加工制作成型。比如普洱圆茶、饼茶、砖茶、沱茶等紧压茶。

二、传统普洱紧压茶加工

传统普洱饼茶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开始生产至今,饼圆寓意团圆,中国人讲究多子多福,故而七片一筒,七子饼普洱茶之名由此得来!制作时选上好茶叶为原料,放入铜蒸锅中,使散茶就蒸气受蒸而柔软,再将蒸柔软散茶倒入特制的三角形布袋中用手轻揉,并将口袋紧接于底部中心,然后放入特制的园型茶石鼓中,压制成四周薄而中史厚,直径宽约七八寸的圆型茶饼,既为传统普洱饼茶。

传统普洱紧压茶有各种花色品种。传统普洱紧压茶的制作工具主要有特制的铜蒸锅、茶袋、梭片、精工打磨过的揉茶石,加热产生集中蒸汽和盖实严密的铁锅、锅盖、凉架、竹箩、压茶石鼓、包装纸、笋叶等。操作中使用木贡杆、棒锤、石鼓、铅饼、推动螺杆等为手工工具。制作过程分六个步骤:

1、称重:把茶青具饼型沱型大小而定量,称重;

2、蒸茶:把茶叶具拼配师傅的要求撒面,放上内飞,而后放到一个铁皮做成的圆桶里,桶底有漏蒸汽的小孔,放到特制的铁锅上方蒸软。因为茶叶晒干后很容易脆断,且无一定水分的话茶叶压不成型,所以这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

3、装茶:蒸软的茶叶放到一个定型缝制的布袋子里,裹口定型,这道工序需要工人技术含量很高,才能做出来饼型圆润,厚薄适中,茶窝端正的茶饼,否则茶饼压制出来厚薄不均匀,茶窝歪斜,饼型不圆且茶面条索非常难看。

4、压茶:装袋的茶叶定型完毕放到干净的石板上,压上手工刻琢,内稍微圆弧型的石模!手工力压制十几分钟;各大茶厂则用机器压制!相对来说,机压茶和石模茶最大的区别是机压茶特别是普洱铁饼,紧凑,相对石模饼发酵慢,但饼型保持时间较长;而石模茶较松,发酵相对比机压茶快,但饼型边缘容易松散开来!

5、晾茶:压好的茶饼放到竹子钉做的竹子架上摊晾;

6、包茶:除去外包布袋,用手工绵纸包装,而后用竹壳笋叶、铁丝七片一筒进行包装,传统普洱饼茶十二筒为一篮,又称“一打装”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一件,两篮为一担,一匹马驮运一担,约重70公斤。

民间手工茶一般由多人组成一个加工组,家庭作坊则分工明确!手工茶装茶和揉茶的技术要求较高,传统普洱紧压茶这两道工序由茶号茶庄专门聘请的加工师傅制作完成。“普洱饼茶”多销往香港及国外。

三、传统普洱方砖茶制作

传统普洱砖茶制作选晒青毛茶作原料,传统普洱砖茶的制作加工同饼茶基本一致。加工制作时原料茶放入铜蒸锅中蒸软,然后倒入砖形模型和方型模制中压制。传统普洱砖茶的模制上有凸型的“福”、“禄”、“寿”、“禧”、等字样,紧紧施压后便制成压印有各种文字的传统普洱砖茶。传统普洱砖茶每四块包作一包,外用竹笋叶包装,每篮十六包,两篮为一担,“普洱砖茶”销往藏区为最多。

四、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

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以普洱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方法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有着浓厚的民族风味。制作时将一级普洱晒青毛茶放入底层装有糯米的甑内蒸软后,再放入竹筒内,边装边压紧打实,放在烘架上以文火徐徐烤干,冷却后割开竹筒,外用包装纸包装。这种传统的普洱竹筒茶既有茶香,又有竹香和糯米香,竹香和茶香交融。传统普洱竹筒茶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是待客的普洱茶珍品。

五、普洱心型紧茶制作

普洱心型紧茶制作过程分称茶、蒸茶、压制、定型脱模、干燥、包装等工序。传统普洱紧茶选晒青毛为原料,蒸至柔软后倒入紧茶布袋之中,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按顺时针方向紧揉袋中之茶,使之形成—心脏形茶团,即制成传统普洱心型紧茶。传统普洱心型紧茶每七个以竹笋叶包为一包,称之为一“筒”,十八筒装一篮,两篮为一担,约重110斤,昔日传统普洱心型紧茶主要销往西藏,少数外销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

六、普洱沱茶制作

传统普洱沱茶以晒青毛为原料,制作成圆面包状而中间下凹成坨的称传统普洱沱茶。传统普洱沱茶的制作工艺分称茶、蒸茶、袋揉压制、定型、脱袋、干燥、包装等工序。将蒸热后变柔软的散茶倒入圆底三角型小布袋,把袋口收紧,在压制过程中放入模上加压成型,压好成型的沱茶还需连布袋一起放在盘架上散热冷却,待后才取出脱袋定型。经干燥后进行包装即制作完成传统普洱沱茶,传统普洱沱茶主要专销藏区。

普洱茶传承了中国制茶史上的经典技术?


普洱茶传承了中国制茶史上的经典技术?

普洱茶传达承中国制茶史上的经典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普洱茶的采制技术、包装风格是最古老的制茶工艺延续。

茶青采摘后,经杀青、手工揉捻,再行晒干以及用绵纸、笋叶、竹篓包装,这种制茶和包装茶叶的方式,在中国制茶历史上最古老、最传统的,普洱茶的生产工艺,给人以“朴素”、“自然”的亲切感。

第二“饼茶”、“砖茶”,保留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及唐代、宋代的制茶形制,承载着中国最为古老而悠远的制茶文化。

唐人陆羽《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全书共十章,其描绘的是一部唐代和唐代以前饼茶的生产历史,尤其是在第三章所记载的“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是今之云南饼茶古代生产工艺的写照,可以说,云南饼茶,淋漓尽致的继承和发扬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制茶风格和形制。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叶加工、消费、品饮的鼎盛时代。就制茶来说,宋代尽管宋代茶“饼”的形状大小、对茶叶原料的处理和今天的云南饼茶有很大差别,这并不是影响云南七子饼茶作为最具历史文化蕴茶品的地位。

第三,“饼茶”、“砖茶”,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制茶理念。“饼茶”寓意“天”,“砖茶”寓意“地”是天、地人和的制茶理念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意识形态领域的道教、儒家思想,是指和创造中国各种璀灿文化的“思想基础”。“天圆地方”是中国人最古老、最典型的宇宙观。它直接作用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制币技术、中国建筑学(如中国特色建筑的“四合院”)、中国的逸乐和教育(如中国的古琴、围棋、象棋)等领域。“天圆地方”思想同样浸透在中国民间的饮食文化中,“民以食为天”,所以锅、碗、瓢、盆等很多与“食物”有关的容器和器皿都是“圆”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见“天圆地方”思想是中国文化中最朴素、最古老、影响最广、最深远的思想,也是“饼茶”圆形形状诞生的思想基础。

可以说:“饼茶“砖茶”是最能代表中国茶文化的载体实物!

普洱茶加工: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


普洱茶加工: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

普洱茶膏又称速溶普洱茶,最早起源于何时无史料记载;唐宋以来普洱茶就久享盛誉,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花色品种最多。清·张泓在《滇南新语》中记载:“……普洱茶最粗者熬膏成饼摹印,备馈遗。而岁贡中亦有普洱茶膏,并进蕊珠茶。”早在18世纪,欧洲的茶商就从中国进口一种用普洱茶浸提液浓缩制成的深色茶饼,每块重6—7克,溶化后可供10份早餐用茶,这便是当时的普洱茶膏。主要是靠手工熬制而成。“每年人贡,民间不易得也。”(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

现代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使用的技术主要是速溶咖啡制造技术,包括萃取、浓缩、干燥等。普洱茶膏的品质特点是冲水即溶,杯内不留残渣,浓淡易调节,方便卫生,保健及药用功能较强。还可加各种配料进行调配等。

普洱茶膏的制作下工艺主要包括采摘、处理、浸提、净化、浓缩、干燥、定型、烘干、包装等步骤:

1、采摘及处理普洱茶膏制作所用的茶叶原料可以川鲜叶、生茶、熟茶。原料的采摘、选择和适当拼配很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普洱茶膏的品质汤色而且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一般多选用7~9级:普洱茶或茶叶副产品作原料。为了提高品质及经济效益,可适当地加入20~30%的小上档茶,则可在很大成度上提升终极产品的品质。普洱茶原料在浸提前应进行适当的粉碎,一般通过40~50目筛或轧碎度掌握在0.35mm左右。

2、浸提浸提时一般选择水作溶剂。浸提时要综合考虑茶和水的比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次数和萃取液品质之间的相互影响。浸提用水量不可太多,否则茶汤浓度太低,不利于后期浓缩加工,能耗也大。常用的茶和水的比例为l:9~1:l5之间。萃取的温度也要把握好,水温在100℃左右,浸提的茶水汤色和香气较好,但茶叶苦涩:水温在90℃左右,浸提茶水的味道较好,但汤色、香气较淡。浸提普洱熟茶时,选择温度大约为85℃。浸提普洱生茶时,选择温度大约在95℃。浸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为宜,浸提次数—般为1—2次。

3、净化净化是指除去茶叶浸提液小杂质和沉淀物的过程。在浸提液中常会含有少量茶叶碎片;悬浮物,冷却后时常会产生沉淀物,这些物质必须除去。净化的方法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技术方法三种。

4、浓缩净化后的浸提液浓度较低,须先纤浓缩。使固形物含量增加至30%~50%。即提高了干燥效率,以利于获得低密度的颗粒状普洱茶膏。浓缩的方法有蒸发浓缩,冷冻浓缩和真空浓缩等几种方法目前人多使用高温蒸发浓缩,但使用真空浓缩方法的越来越多。从保证普洱茶膏浸提物的汤色、香气、品质方面而言,冷冻浓缩和真空浓缩是较佳的方法。

5、干燥干燥工序对普洱茶膏的内质、外形及可溶性都非常重要。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真空滚筒干燥和发泡干燥等。喷雾干由于具有干燥效率高,普洱茶膏制品的溶解性好、质量小、体积小、成本低,在定型包装中能获得充满度等优点,因而是首选的方法。

6、定型干燥后制出的是普洱茶膏颗粒状半成品,不易存放,容易吸潮而结块变质,损失香气或汤色加深,所以要加以定型。普洱茶膏定型常用的有两种方法,高压定型和常温风干定型,可将将颗粒普洱茶膏半成品及95%的酒精以100:6的配剂放到模具中高压定型或常温风干即可。

为了提高普洱茶膏的抗吸湿性、保健性及色彩和香型的多样化,亦可添加乳糖、磷酸钙盐、植物胶、糊精、各类营养强化剂、食用色素及食用香精等添加剂。传统的普洱茶膏贡品每为6~7克,呈正方形,由锦匣装盛。现今市场上的普洱茶膏样式较多,小的1克装,大的几十千克,而且包装比较现代,各式各样、丰富而多彩。

举世公认,茶树的栽培与茶叶的利用始于中国;举世公认,中国的古茶树发祥地在云南普洱,现今的云南省境内澜沧江流域。1950年美国及许多西方国家开始研制茶膏(速溶茶)的制作工艺,并不断在设备、技术、生物上加以改进的制作工艺,其实早在明清时期我们云南茶人就已掌握和制作了。1729年普洱茶膏作为“八色贡品”而“瑞贡天朝”,普洱茶膏是贡品之首。普洱茶膏由于制作工艺的现代化、科学化、多样化,使得普洱茶膏形成了冲泡方便、科学卫生、变化多样(可制作各种口味、各种形状)的特点,目前,国内外许多普洱茶学研究专家在茶膏制作方面发明了许多专利技术,普洱茶膏又是可乐、冰茶、果茶、保健茶、奶茶茶及很多药品的原料之一,相信随着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壮大,神奇的普洱茶膏也将再现辉煌。

普洱茶资料:普洱茶的加工和分类


普洱茶资料:普洱茶的加工和分类

普洱茶的加工: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加工而成,分传统和现代两种制作工序。

1、传统普洱茶制作工序:杀青(生晒、锅炒)揉条(手工揉团)晒干

2、现代普洱茶制作工序(人工熟化):杀青(锅炒、滚筒)揉捻(机器加工)干燥(烘干)增湿渥堆(洒水、茶菌)干燥

普洱茶的成型过程:

采茶—杀青—揉捻—晒干—渥堆—晾干—筛选分类—紧压成型.

普洱茶的分类:

(一)依制法分类

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茶性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会转温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种制法。

熟茶:以科学加上人为发酵法使茶性温和,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以1973年后为分界点。

(二)依存放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指存放于通风、干燥及清洁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10~20年为佳。

湿仓普洱:通常放置于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湿仓普洱陈化速度虽较干仓普洱快,但容易产生霉变,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我们不主张销售及饮用湿仓普洱。

(三)依外型分类

1、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75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2、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3、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4、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5、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6、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分为用整张茶叶制成的索条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7、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普洱茶加工:传统普洱茶的制作方法


普洱茶加工工艺:传统普洱茶的制作方法

普洱茶的保键功效、美容作用、收藏价值、营养价值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可,所以普洱逐渐占领市场成为了主流产品。普洱有分生茶、熟茶、紧茶、散茶、圆茶等,而每种茶的制作工艺都有所不同。而一款好茶,在制作上是不容许出错的,今天小编为大家讲解传统普洱茶的制作方法。其实不同历史阶段的普洱茶加工工艺是不同的,传统普洱茶的加工,主要由茶号茶庄的制作坊制作加工,形成了普洱茶独特的加工制作风格。

1、传统普洱紧压茶制作方法

传统普洱紧压茶有各种花色品种。传统普洱紧压茶的制作工具主要有特别的铜蒸锅、茶袋、棱片、精工打磨锅的揉茶石,加热产生集中蒸汽和盖实严密的铁锅、锅盖、凉架、竹箩、压茶石鼓、包装纸、笋叶等。操作中使用木杠杆、棒锤、石鼓、铅饼、推动螺杆等手工工具。制作过程分装茶、蒸茶、揉茶、称重、压茶、解茶、晾茶、包茶等工序。一般由多人组成一个加工组,装茶和揉茶的技术要求较高,传统普洱茶紧压茶由茶号茶庄专门聘请的加工师傅制作完成。

2、传统普洱沱茶制作方法

传统普洱沱茶以普洱散茶为原料,制作成圆面包状而中间下凹成坨的称传统普洱沱茶。传统普洱沱茶的制作工艺分称茶、蒸茶、袋揉压制、定型、脱袋、干燥、包装等工序。将蒸热后变软的散茶倒入圆底三角形小布袋,把袋口收紧,在压制过程中放入模具加压成型,压好成型的沱茶还需连布袋一起放在盘架上散热冷却后才取出脱袋定型。经干燥后进行包装即制作成为传统普洱沱茶。

3、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方法

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以普洱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方法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有着浓厚的民族风味。制作时将一级普洱晒青毛茶放入底层装有糯米的甑内蒸软后,再放入竹筒内,边装边压紧打实,放在烘架上以文火徐徐烤干,冷却后割开竹筒,外用包装纸包装。这种传统的普洱竹筒茶既有茶香,又有竹香和糯米香,竹香和茶香交融。传统普洱竹筒茶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是待客的普洱茶珍品。

4、传统普洱圆茶制作方法

传统普洱圆茶于清雍正十三年开始生产至今。传统普洱圆茶制作选上好茶叶为原料,放入铜蒸锅,使散茶受蒸汽蒸而柔软,再将蒸柔软的散茶倒入特制的三角形布袋中轻揉,并将口袋紧接于底部中心,然后放入特制的圆型茶石鼓中,压制成四周薄而中央厚,直径宽约七、八寸的圆型茶饼,即为传统普洱圆茶。包装时每七个圆茶以笋叶包作一包称为“筒”,传统普洱七子圆茶之名由此得来。传统普洱圆茶十二筒为一篮,又称“一打装”,两篮为一担,一匹马驮运一担,约重120斤。

5、传统普洱砖茶制作方法

传统普洱砖茶制作选晒青毛茶作原料,制作加工工艺同圆茶基本一致。加工制作时原料茶放入铜蒸锅中蒸软,然后倒入砖形模具和方形模具中压制。传统普洱砖茶的模具上有凸型的“福”、“禄”、“寿”、“禧”等字样,紧紧实压后便制成压印有各种文字的传统普洱砖茶。传统普洱砖茶每四块包作一包,外用竹笋叶包装,每篮十六包,两篮为一担,此茶销往藏区最多。

6、传统普洱心型紧茶制作方法

传统普洱心型紧茶制作过程分称茶、蒸茶、压制、定型脱模、干燥、包装等工序。传统普洱紧茶选普洱散茶为原料,蒸至柔软后倒入紧茶布袋之中,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按顺时针方向紧揉袋中之茶,使之形成心脏型茶团,即制成传统普洱心型紧茶。传统普洱心型紧茶每七个以竹笋叶包装为一包,称之为一“筒”,十八筒装一篮,两篮为一担,约重110斤。

以上是六种传统普洱茶的制作方法,希望本文的简介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一款好的普洱茶必须经过严格的工序才能制作出来,如果想进行购买普洱的朋友,一定要认清普洱的品质。建议大家选择有品牌、有信誉、有口碑的专卖店进行购买。

普洱茶独特的传统加工


普洱茶独特的传统加工

从普洱茶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不同历史阶段的普洱茶加工工艺是不同的。传统普洱茶的加工,主要由茶号茶庄的制作坊制作加工。清代及民国期间传统普洱茶的加工逐渐成熟完善,形成了普洱茶独特的加工制作风格。可谓包罗万象、异彩纷呈、多姿多彩。

传统普洱散茶加工

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普洱散茶茶农家家户户可加工制作。

杀青。大多采用锅式杀青,因大叶种茶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鲜叶失水均匀,达到杀匀目的。

揉捻。揉捻先用手直接搓揉已杀青的茶叶。揉捻要根据茶叶原料的成分灵活用手掌握力度,嫩叶要轻揉,揉时短,老叶要重揉,揉时长,揉至茶叶基本成条索状为适度。

晒干。晒干时利用阳光晒干茶叶水分。一般利用篾席将叶薄摊在阳光下晾晒,晒至茶叶干至90%为适度。

渥堆。渥堆即将晒干毛茶堆积保温5至6天或更多的时间,这是普洱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一般是先将茶叶泼水吸水受潮,然后堆成一定厚度,让其自然发酵。经过若干天堆积发酵后,茶叶色泽变褐,有特殊陈香味,滋味变得浓而醇和。

晾干。渥堆达到适度以后,用篾席在室内摊开晾干,使渥堆后的茶叶散发水分,自然风干。

筛分。经渥堆干燥以后的茶叶,先解团松散,用筛、簸、捡等方法扬去细片碎末,捡剔老梗进行分档,剔成普洱散茶。

传统普洱紧压茶加工

传统普洱紧压茶有各种花色品种。传统普洱紧压茶的制作工具主要有特别的铜蒸锅、茶袋、棱片、精工打磨锅的揉茶石,加热产生集中蒸汽和盖实严密的铁锅、锅盖、凉架、竹箩、压茶石鼓、包装纸、笋叶等。操作中使用木杠杆、棒锤、石鼓、铅饼、推动螺杆等手工工具。制作过程分装茶、蒸茶、揉茶、称重、压茶、解茶、晾茶、包茶等工序。一般由多人组成一个加工组,装茶和揉茶的技术要求较高,传统普洱茶紧压茶由茶号茶庄专门聘请的加工师傅制作完成。

传统普洱圆茶制作

传统普洱圆茶于清雍正十三年开始生产至今。传统普洱圆茶制作选上好茶叶为原料,放入铜蒸锅,使散茶受蒸汽蒸而柔软,再将蒸柔软的散茶倒入特制的三角形布袋中轻揉,并将口袋紧接于底部中心,然后放入特制的圆型茶石鼓中,压制成四周薄而中央厚,直径宽约七、八寸的圆型茶饼,即为传统普洱圆茶。包装时每七个圆茶以笋叶包作一包称为“筒”,传统普洱七子圆茶之名由此得来。传统普洱圆茶十二筒为一篮,又称“一打装”,两篮为一担,一匹马驮运一担,约重120斤。

传统普洱砖茶制作

传统普洱砖茶制作选晒青毛茶作原料,制作加工工艺同圆茶基本一致。加工制作时原料茶放入铜蒸锅中蒸软,然后倒入砖形模具和方形模具中压制。传统普洱砖茶的模具上有凸型的“福”、“禄”、“寿”、“禧”等字样,紧紧实压后便制成压印有各种文字的传统普洱砖茶。传统普洱砖茶每四块包作一包,外用竹笋叶包装,每篮十六包,两篮为一担,此茶销往藏区最多。

传统普洱心型紧茶制作

传统普洱心型紧茶制作过程分称茶、蒸茶、压制、定型脱模、干燥、包装等工序。传统普洱紧茶选普洱散茶为原料,蒸至柔软后倒入紧茶布袋之中,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按顺时针方向紧揉袋中之茶,使之形成心脏型茶团,即制成传统普洱心型紧茶。传统普洱心型紧茶每七个以竹笋叶包装为一包,称之为一“筒”,十八筒装一篮,两篮为一担,约重110斤。

传统普洱沱茶制作

传统普洱沱茶以普洱散茶为原料,制作成圆面包状而中间下凹成坨的称传统普洱沱茶。传统普洱沱茶的制作工艺分称茶、蒸茶、袋揉压制、定型、脱袋、干燥、包装等工序。将蒸热后变软的散茶倒入圆底三角形小布袋,把袋口收紧,在压制过程中放入模具加压成型,压好成型的沱茶还需连布袋一起放在盘架上散热冷却后才取出脱袋定型。经干燥后进行包装即制作成为传统普洱沱茶。

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

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以普洱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方法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有着浓厚的民族风味。制作时将一级普洱晒青毛茶放入底层装有糯米的甑内蒸软后,再放入竹筒内,边装边压紧打实,放在烘架上以文火徐徐烤干,冷却后割开竹筒,外用包装纸包装。这种传统的普洱竹筒茶既有茶香,又有竹香和糯米香,竹香和茶香交融。传统普洱竹筒茶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是待客的普洱茶珍品。

普洱茶加工: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加工步骤


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的加工步骤

生普和熟普的加工步骤:

生普:云南大叶种茶鲜叶——摊凉——杀青——揉捻——晒干——蒸压——干燥

摊凉:散失鲜叶中一部分水分。在走水过程中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部分大分子酯容性糖水解为小分子可容性糖。

杀青: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条。

揉捻:让茶叶细胞壁破碎,使茶汁在冲泡时易溶于茶汤,提高浸出率。使茶叶成条。

晒干: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

蒸压: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

干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熟普:云南大叶种茶鲜叶——摊凉——杀青——揉捻——晒干——湿水——渥堆发酵

湿水:将晒青毛茶洒入一定比例的水,为微生物提供生长条件。

渥堆发酵:将湿水后的茶叶按一定厚度堆积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湿热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风味、品质。

现代普洱茶渥堆技术


现代普洱茶渥堆技术

传统普洱茶虽有对人体立即性的正面功效,但比起一般绿茶,其强烈的口感有些令人却步。所以普洱茶在“文革”时期有了重大改变,现代普洱茶渥堆技术的出现。

现代普洱茶渥堆技术形成,是在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在2O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期,吸取广东省与香港茶商人工加温加湿、快速陈化的湿仓观念,加上原先内地炒青后、干燥直接竹篓装的微湿后发酵做法,不断加以改进,利用微生物促进茶叶人工发酵的工序。

普洱熟茶与滇青最人的差别在于渥堆,渥堆工序也左右着质量优劣的关键。每次取用青毛茶十公吨为一渥堆单位,潮水量(洒水)视季节、茶箐级数与发酵度而定,通常是茶量的30%~50%左右,毛茶堆高度在一米左右。茶堆内部温度不可过高,视制作当地的温湿度与通风情况来进行翻堆,使茶箐充分均匀发酵,若堆心温度过高会导致焦心现象,即茶叶完全变黑焦炭化。经多次翻堆后,茶箐含水量接近正常时,便不再继续发热。整个渥堆工序时间,视所需发酵度状况不同而异,一般传统做法约四至六周。近几年厂家为减轻堆味、增加口感而改良工艺,低温、少量多次潮水、长时间发酵,已将渥堆时间增长至八至十二周。

渥堆人工熟化除了氧化作用外,其发酵基本上是利用湿度来培养微生物,再藉微生物产生大量的热能与分泌的酶来进行化学反应,使儿茶素与多醣类氧化降解,除了让茶汤有特殊香气与口感醇化外,许多抗氧化性成分更有益人体健康。在制作过程中,不同的温度、湿度及酸碱值,会产生不同的菌种,也因此对普洱茶质量会有绝对性的优劣影响。

目前,在云南某些民间茶厂利用特定微生物进行渥堆发酵,与国营(国有)厂使用传统潮水方式不同,其产品差异性甚大,发酵后半成品与红茶的香气口感有些类似,而没有明显堆味。未经潮水增湿,直接以菌类发酵的制作工序,至今仅少数厂家与个人在少量生产,并未普及,市场接受度与质量优劣还待后续观察。

以上就是具体介绍现代普洱茶渥堆技术,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能更好的了解普洱茶。

普洱茶加工:普洱茶为什么要拼配?


普洱茶加工:普洱茶为什么要拼配?

拼配是茶叶精制加工厂毛茶验收定级,精制加工,半成品拼配三大环节之一。产品质量的优劣,原料的使用价值发挥得如何,通过拼配体现出来;通过拼配使茶叶的色、香、味、形符合标准,符合贸易样,成交样;通过拼配才能做到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才能以质量创品牌,增效益。

1、拼配的技术要领

普洱茶体形粗壮肥实,不像红茶、绿茶那样苗条紧细,拼配时除应注意运用常规的拼配技术达到拼配的目的外,还要注意扬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之长,凸托出普洱散茶粗壮肥实的外形风格和内质风味,使产品别具一格,称雄于国内、国际茶叶市场。我们认为:普洱散茶的拼配技术要领可归纳为12个字:即“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

所谓“扬长避短”主要是指发挥云南大叶种粗壮肥实、苗锋完整的产品风格,使原料经济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因为,每一个厂的产品,由于原料的特点和所采用的工艺不同,都有长处和短处。如某厂生产的普洱茶,他的原料来自多个茶区的春、夏、秋茶,从总体上讲,春茶生产出来的精制茶身骨重实,滋味浓醇,而夏、秋茶生产出来的精制茶身骨轻,梗长条泡,净度差,滋味欠浓,且各茶区之间、同一茶区范围内不同时间地点的茶,它的香气、滋味和外形的塑造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长处和短处,拼配前要把各茶区的在制品分开,春、夏、秋茶分开,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尽量发挥长处,克服短处,以长盖短,突出自己产品的风格。

所谓“显优隐次”主要是指半成品品质的“优”、“次”调剂。因为半成品品质都是单机筛号茶,由于原料的地区之别、级差之别、季节之别、山区和坝区之别,发酵程度轻重、好次之别、各筛号茶又有大小、长短、粗细、轻重之别,其品质有高有低,有优有次,对其中某一筛号茶来说,用茶叶审评八项因子全面衡量,可能某几项因子较好,具有这几项因子的优势,另几项因子较次,成为劣势,拼配时要尽量把筛号茶的优势显现出来。同时要尽可能地减少劣势茶的拼配比例,使成品茶显现出优点,隐去缺点。如用某一茶区原料生产的7级3号普洱茶,条索松扁,多梗含片,但汤色红浓,滋味醇厚,拼配时可选用另一茶区条索紧实的大号茶或该地区上一级的大号茶做面张,拼入下一级的中下段茶,这样外形的缺陷就被“隐去”,内质的优势就显现出来。

所谓“高低平衡”就是以标准样或贸易样、成交样为依据,把品质高的调低,低的调高,使之平衡。同级各筛号茶,由于茶区不同,季节不同,山坝区不同,加工来路不同(本身路、圆身路、轻身路),拣剔净度不同,品质参差不一,需要平衡。并且普洱茶的初制(渥堆)由于受温度、湿度、空气、海拔、水质、茶叶含水量、原料储存时间长短的影响,在发酵过程尚未用仪器、电脑控制的今天,发酵程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忽轻忽重,品质忽好忽次,香气、滋味、汤色、叶底一批与一批不一样的情况,有的会造成滋味上的干差万别,更需要平衡。高低平衡贯穿整个拼配的始终,各级半成品品质高与低,以及成品茶八项因子的高与低达到了平衡,就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

2、拼配应注意的调剂

(1)条索与外形的调剂

条索是外形四项因子中的一项最主要的因子,拼配时要首先掌握条索符合标准,特别是面张茶的条索要符合或稍高于标准,只要面张茶的条索用得好,中、下段茶的条索稍次也无碍大局。如拼配某一级别主茶的面张条索松泡或较松,就应不拼和少拼,可选用高一级的面张茶降低使用,然后拼入稍次的中、下段茶,抓住了面张茶的主要因子,就抓住了外形的整体。

(2)半成品原料的季别调剂

普洱茶原料来自春、夏、秋茶。春茶由于茶树生长旺盛,芽叶肥壮,内含有效物质丰富,果胶质含量多,加工出的半成品,条索紧实,身骨重,滋味浓醇,叶底较嫩;夏、秋茶由于气温较高,茶叶生长快,对夹叶多,易老化,果胶质含量少,加工出的半成品,条索较松,身骨较轻,多梗含片,滋味稍淡,外行内质都不如春茶好。不同季节生产出来的茶叶质量不同,春、夏、秋茶必须分别发酵,分别堆放,按照本企业产品特点,合理调剂拼配比例,使成品品质均衡一致。

转自:石昆牧

拼配概念

1季节拼配(春雨秋).........春茶拼配秋茶为增加口感、降低成本与量产,拼入雨水茶为降低成本与量产。

2茶种拼配(台地古树)........降低成本与量产、增加口感、稳定批次品质。

3级数拼配(盖面)........降低成本与增加美观。

4年份拼配.......稳定品质、增加口感、量产。

5发酵度拼配(少见,包括生熟拼配).....增加、改变口感。

所谓纯料,所辨识的是其缺点而不是优点,因为优质茶的取向非常一致,走向终极,味道都差不多,「香气饱满」、「韵底长而深」、「层次感」、「穿透性」、「香甜苦涩酸的均衡」等等。所以在拼配概念中,要先有「互补」、「强化」概念,也就是扬长补短,而不能出现拼配杂味。在这基础上,可以了解到并非使用最好最贵的料就能拼配出最好的茶,时常好茶之间都有相互?触与矛盾。香型、苦涩、柔滑度、留存度、广度、深度等,都不容易并存,甚至会相互抵销,这也是拼配难度所在;简言之,拼配须达到一加一要大于二的效果。

这几天的纯料辨识与拼配教学,由斗记所提供原料共十六茶山十七款茶(一款巴达荒地)。让大家最感兴趣以讶异的,就是茶菁之间的相互矛盾,尤其是优质茶品之间对等拼配容易出现杂味与水味,竟有种一山不如二虎的感觉,「主次」的观念在普洱茶中也能体现。反而,个性不是很显露的茶菁却时常能对等相容、互补。有些茶适合当主料,有些适合当配料,有些只适合当螺丝钉、当铺底(量大之次料),有些原料连我也掌握不了。?与学,大家继续学习,永无止境的学习,共勉之!

普洱茶传承的经典技术


普洱茶传承的经典技术

现在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很丰富,那么普洱茶传承的经典技术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普洱茶传承的经典技术。

普洱茶传承的经典技术一,普洱茶的采制技术、包装风格是最古老的制茶工艺的延续。

茶青采摘后,经杀青、手工揉捻,再行晒干以及用绵纸、笋叶、竹篓包装,这种制茶和包装茶叶的方式,在中国制茶历史上是最古老、最传统的,普洱茶的生产工艺,给人以“朴素”、“自然”的亲切感。

普洱茶传承的经典技术二,“饼茶”、“砖茶”,保留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及唐代、宋代的制茶形式,承载着中国最为古老而悠远的制茶文化。

唐人陆羽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叶加工、消费、品饮的鼎盛时代。就制茶形制来说,宋代是一个以“龙团凤饼”为代表的饼茶时代。尽管宋代茶“饼”的形状大小、对茶叶原料的处理和今天的云南饼茶有很大差别,这并不影响云南七子饼茶作为最具历史文化底蕴茶品的地位。

普洱茶传承的经典技术三,“饼茶”、“砖茶”,继承和发扬传统制茶理念。“饼茶”寓意“天”,“砖茶”寓意“地”,地、人和的制茶理念的体现。

以上就是具体介绍普洱茶传承的经典技术,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解读普洱茶加工的工艺原理


解读普洱茶加工的工艺原理

关于普洱茶的渊源有多种传说,我只愿相信其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清朝年间,一次云南人送茶去京城进贡,没有等到毛茶完全晒干,就急急忙忙压饼、装驮,上路。在漫长的旅途中,原本绿中泛白的青茶饼变成褐色。送茶人吓坏了,贡茶变质这可是欺君大罪呀。但又不能不往宫廷里送,第二天,送茶人做好了杀头的准备进了宫。可没有想到,这变了色的茶饼竟然得到了皇帝的赏赐。原来这茶冲泡后,汤色红浓明亮,色泽如红宝石一般,很是抢眼。

端起一闻,一股醇厚的香味直沁心脾,喝上一口,绵甜爽滑,好像绸缎被轻风拂过一样,直落腹中。于是从宫廷传到市井,打造饮普洱茶的时尚,也为中国的茶文化添了一道风景。

传说就是传说,真伪是说不清的,只是这故事讲出了近代普洱茶加工的工艺原理。普洱茶是以云南特产的大叶茶为原料,经过蒸揉、运输、贮藏等综合因素作用产生的产品。通过这个故事,我才明白为什么经年的普洱茶才是上品。茶艺师告诉我,上好的普洱茶饼一定是纹络清晰,不能死板一块,要通空气,因为茶饼中还有微生物继续发酵。她还向我推荐了一本关于普洱茶的著作--云南大学教授周红杰主编的《云南普洱茶》。书中对高品质普洱茶的特点概括了四个字:顺、活、洁、亮。顺是茶汤通过喉咙时有圆润、亲切、自然的感觉,对身体无刺激作用;活是普洱茶优质原料、良好工艺、科学贮藏综合水平的真实反映,是普洱茶有效成分保存量的真实反映;洁是洁净、卫生、安全,是鉴评普洱茶品质的重要因素;洁是普洱茶养生的根本,只有洁净的普洱茶,品饮者在品饮中才能体会其甘、滑之美,醇厚之味,顺柔之态,甜活之质;亮是衡量普洱茶内含生化成分含量高低及协调性的重要指标。它既是鉴评普洱茶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又是鉴赏普洱茶内在美的标志。好的普洱茶其汤色就其品质不同呈现宝石红、玛瑙红、石榴红、陈酒红、琥珀色等颜色。

这些年来,关于普洱茶的保健功能说法很多,总结起来不外美容、益寿、减肥三大作用。至于是否如一些作茶人宣传的那样神乎其神,不敢妄信妄言。但随着临床医学实验的开展,普洱茶的某些保健功效也逐渐得到了验证。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和性能,赋予其特有的养生保健效用,这一点当然是肯定的,但这些功能还是由饮用者根据自身的经验来体味和总结更为合适。如同世间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样,也没有任何一种饮品能满足所有人对提高自身健康指标的要求。

对于普洱茶,不少人追求年代的久远和价格的?贵,以为年头越长,价格越贵就越好。其实也未必。红普普洱茶专营店润和轩的茶艺师介绍说,最适合饮用的普洱茶,生茶的年限是3年到15年间,熟茶应该是3年至8年间。至于百年老茶,实话实说,卖点在于收藏,而非饮用价值了。而对饮茶人来说,适合自己口感和喜好就是最好。有人喜欢年深日久的醇厚,也有人喜欢年份较浅的淡雅,孰高孰低实在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过初饮者还是从较低的品级开始,逐渐向高品级过度。普洱茶以形式可分为散茶、饼茶、沱茶、砖茶等。以加工方式可分为青茶(晒青茶)、熟茶(后发酵茶);以年代分可分为一年普洱、二年普洱乃至陈年普洱。饮普洱茶重在掌握一定的冲泡技巧,冲泡时以相对多的投茶量、高温和较长的浸泡时间为基本原则。多量:取茶5至10克置于壶中;高温:使用沸水冲泡;长时:3至5分钟后倒出茶汤。只要按照以上方法冲泡普洱茶,品饮普洱茶时,色、香、味、形俱佳,就是品质好的普洱茶。选购这样的普洱茶,消费者就可放心饮用了。

品普洱茶在某种意义上是品人生,品历史,品文化,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沉进去才能体会出来。饮普洱茶又仿佛是交朋友,要用心灵一点点相互走近,相互感应。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茶加工:普洱茶初制所的技术含量》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