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云南古树白茶】

云南西双版纳十二古茶山介绍

在云南西双版纳澜沧江两岸,分布着十二版纳的十二座古茶山,江左、江右各有六座。由于各茶山的茶树生长环境各异,土壤所含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因而十二版纳的十二座茶山所产的茶叶在口感上也就各有所不同。

江外六大古茶山

1、南糯山

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透着蜜香、澜香,谷花茶淡香如荷。南糯山历史上就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2、巴达山

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此山茶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3、布郎山

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香气独特,有美子香、花蜜香、兰香,布郎山所产的茶品,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4、勐宋茶山

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5、南峤茶山

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6、景迈山

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苦涩重、回甘生津强,汤色桔黄剔透。这里的乔木茶树上还生长着一种寄生物俗称“螃蟹脚”,可消炎怯痰、对治疗胃病和糖尿病较有效。

江内六大古茶山

1、曼撒山(易武山)

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兰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在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2、革登山

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3、倚邦山

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兰,汤色深桔黄。

4、莽枝山

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5、蛮砖山

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在历史上就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6、攸乐山

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目前,江内六大古茶山的产茶量已逐渐减少,产茶的重心已经移至江外。

延伸阅读

解读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解读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手头有一份西双版纳州关于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文件,还有一大堆收集来的关于西双版纳普洱茶历史、文化的资料,如何来解读西双版纳的普洱茶?

2011年广州茶博会,给了西双版纳一项荣誉:“最具中国茶文化魅力地区”。无论是从历史的普洱还是从近代普洱或是现代普洱来看,西双版纳历来都是普洱茶的核心产区和重点产区,她不仅是中国茶树原产地中心之一,是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成就了普洱茶,也造就了普洱茶历史的辉煌。人们说普洱、言普洱,始终绕不开西双版纳这个历史基点,包括古六大茶山在内至今依然遗存在西双版纳州的十二座古茶山,既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西双版纳现代茶产业不可复制的十分珍稀的历史文化与产业资源。如果说,那十二座古茶山,书写了古代及近代普洱茶历史里程碑式的精彩华章的话,那么,一个易武乡,一个勐海县,加在一起完全可以构成大半部近代普洱茶史和现代普洱茶史。那些被茶友们津津乐道的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都是由胎生于易武古镇的商号和一个勐海茶厂所创造。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普洱茶又盛传天下,“大益”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大益”、“七彩云南”两家茶企荣膺2011年度“中国十大著名茶企业”。能在普洱茶市场叱咤风云的品牌依然是版纳的血统,普洱英雄出自勐海。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圣地,是最具中国茶文化魅力地区,版纳普洱以品质以规模以历史文化的影响力而成为超过一般品牌意义的品牌。

“我们不能沉浸在历史的辉煌中,我们需要为西双版纳茶产业的未来制造新的辉煌”,主管茶产业的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发展生物办公室李庆友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并向记者全面介绍了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纵向去总结历史、设计未来,更需要从横向来寻找与先进省市兄弟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以科学发展观来创新文化、创新品牌、提升产业。李庆友主任如是说。

2011年,西双版纳全州茶园面积73.2万亩,产量为2.8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3.7亿元,其中茶叶农业产值不到4亿元。综合效益无论是从茶园平均亩产值,还是茶农人均纯收入两项指标来看,无论与福建安溪铁观音比或是与先进的名优绿茶的产区比,差距依然很大,盛名天下的普洱茶没有造就茶产业的强势,历史的普洱、文化的普洱,甚至科技的普洱,成就了普洱茶品牌,但声名在外的普洱茶公共品牌的价值溢价没有让处于种植业的版纳茶农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受益最多的是全国的茶商、经销商及少数境内的品牌企业。一个产业,如果处于最前端的种植业,如茶农不能受大益是需要值得反思的。农民在产业比较效益中,如果选择放弃了茶,没有种植业作支撑的产业,就如空中楼阁,又如何言及产业的发展及产业的辉煌呢?

分析其中原因,传统的带有小农经济的落后的生产制造方式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最主要的根源还是茶农商品意识、思想观念的封闭与落后,“十一•五”期间,西双版纳州启动了“万名茶农培训工程”,先后培训茶农达六万余人次。开展了无公害茶,有机绿色茶园认证,狠抓了低产茶园的改造,推进了初、精茶厂的标准化生产改造,等等,这些举措为“十二•五”西双版纳茶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的扎实的基础。自己比自己,现在比过去,“十一•五”期间的成绩是显著的,仅茶叶综合产值和茶叶农业产值这两项,五年间分别增长了161.4%和83.5%。茶价,尤其是古树茶的价格上涨了,茶农收入有了稳定和大幅度的提高。

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主任说,要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茶园为主功方向,着力科技创新,在推动茶园优化改造的基础上,强化在种植、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与品质提升,构筑版纳茶文化新体系,探索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以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化模式,加大对履行社会责任感和行业使命感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全面推动西双版纳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把西双版纳建成全国最优质普洱茶基地的目标,以勐海县为重点,把勐海县打造成普洱茶生产、加工、贸易集散中心,打造以易武为中心的古六大山及以景洪、勐海、大渡岗为中心的普洱茶文化体验与旅游相结合的茶旅游精品线路,以“文化普洱”来谱写西双版纳茶产业的新篇章。

具体目标:

至2015年末,全州茶园面积稳定在73万亩,基本完成生态茶园建设改造,以生态茶业、效益茶业、文化创新来促使西双版纳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力求亩产达60kg/亩,产量达到4.5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其中茶叶农业产值达到10亿元,培育产值1亿以上的规模龙头企业3—5家,创立全国知名的主导品牌2—3个。启动并打造西双版纳州的公用茶叶品牌。通过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来延长茶产业链,发展包括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叶籽油加工在内的茶叶深加工、精加工项目,最终实现西双版纳州茶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具体的措施:

1.实施现代生态茶叶生产的“十化”建设

一是队伍专业化,需加大茶叶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同时继续加强对茶农的专业培训。稳住培养现有人才,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构建包括茶叶种植、生产、加工、营销在内等方方面面的稿水平的专业创业团队。二是品种良种化。目前全州茶园的无性系良种仅占总面积的2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要主攻茶树品种的无性系改良,加大茶园换种改植力度,促进茶树良种化建设,通过良种来提高茶园的单产水平。在古茶山的发展与保护上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三是基地生态化。全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为生产有机茶、绿色和特色产品打下坚实的物质生产基础,走“高产、优质、高效、绿色、低碳”的生态茶业之路。规划期内建设15-20个生产集中连片,基地规模大,实行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示范效果好的高效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四是采摘加工机械化。在州内的产茶区进行茶园机采、机剪等试验工作,提高茶叶采摘的机械化水平;同时加强名茶机械加工、茶叶精深加工等实用新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提高茶叶的产量以及经济效益和附加值。五是生产标准化从茶园种植的标准化入手,以建设标准化名茶加工厂为载体,改善茶叶的生产环境,全面推进茶叶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强茶厂改造与加工环境整治,加快推行QS产品认证制度,加快ISO9000、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步伐,确保茶叶优质、安全。建立从茶树育苗、茶园肥培管理、采摘、初制、精制、包装、仓储到销售各环节的技术标准,实现茶叶生产的标准化,从茶叶生产、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产品标准、出厂检验等方面保障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六是产品系列化在生产传统的名优普洱茶、绿茶、红茶的同时,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进行保健功能茶、袋包茶、茶粉、茶食品、茶药品以及茶叶内含物的提取(茶多酚,茶皂、茶多糖、咖啡碱和色素等)等系列茶产品的开发工作,延伸茶叶的产业链。同时丰富人们的饮茶方式,以满足多层次消费者的需要以及人们向“营养、方便、快速、天然、多样”消费观念的转变的需要。七是企业品牌化。对全州已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年生产能力达500吨以上的企业,重点扶持和鼓励茶企创新产品、创立品牌。以全州的十二座古茶山为主题,全力打造茶叶产品的“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和“原产地品牌”。加大宣传,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的同时,重点打造西双版纳州的茶叶公用品牌。以名茶、名乡、名牌完整的品牌体系,提升版纳普洱、人文普洱的新形象。八是产业组织化。兼并、重组生产规模小的制茶厂家,重点培育规模型、带动型、科技型的茶叶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引导、鼓励工商企业投资茶叶龙头企业。同时认真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政策,使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茶农的娘家,成为一方面联系政府和龙头企业,一方面帮助茶农解决卖难、帮助茶农提高种茶以及采制技术的中间纽带。九是营销网络化。以连锁专卖店建设和茶叶市场建设为突破口,运用现代营销和管理手段,拓展市场,做到茶叶销售网络化。提高西双版纳州茶叶的品牌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区域辐射力。把西双版纳茶业融汇到国际茶业的大市场中。重点打造以勐海为中心的普洱茶生产、加工、贸易、品牌集散中心。十是管理规范数字化。对全州茶叶生产基地的户主姓名、生态环境条件、茶树的种植时间、品种、面积、产量、品质等进行数字化动态跟踪,导入现代农业良好农业规范GAP等先进管理;同时对每一家企业的产品品牌、标志(或防伪标志)、产品标准、生产动态、加工设备和手段、销量等信息录入计算机,建立全州茶叶信息档案,实行数字化追踪管理。

2.启动4项科技支撑研究项目

1)茶叶优良品种选育研究。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区,主要利用全州境内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进行茶叶重要功能性状相关基因遗传改良研究和优良品种的选育研究,有针对性培育出能进行不同茶产品加工的优良品种。

2)生态茶园试验示范研究。在全州2县1市的重点产茶乡镇组建不同类型的生态茶园试验示范模式并进行推广;同时在茶园中进行禽畜的养殖,如鸡、鸭、鹅、猪等,实现以养禽积肥,禽肥培茶,种养结合,以短养长,茶园内物质循环再生利用,达到以园养园的目的。提高茶叶品质,增加以绿色产品为主导的优质茶叶数量。生态茶园的试验示范研究,将为全州的生态茶园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科技支撑。

3)茶叶、茶籽和茶花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主要进行茶叶系列产品(保健功能茶、袋包茶、茶粉、茶食品、茶药品)、茶叶内含物的提取(茶多酚,茶皂、茶多糖、咖啡碱和色素等)和茶籽油以及茶花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工作。为延伸茶叶产业链提供科学依据。

4)不同年龄茶园产量与营养平衡诊断研究。

3.创建4个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中心

1)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及优良品种繁育研究中心

2)茶叶信息动态管理中心

3)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4)茶区气象服务中心

4.构建2个产业发展支撑平台

1)西双版纳茶叶交易平台。在勐海建立一个茶叶交易中心,集中展示、批发、销售西双版纳的优质名茶。吸引工商资本及全国普洱茶品牌落户勐海,使勐海成为普洱茶加工的中心,成为普洱茶交易的集散中心,成为普洱茶文化体验与旅游的茶文化展示中心。

2)西双版纳茶产业形象宣传平台。以西双版纳的公用茶叶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启动西双版纳茶叶公用品牌形象塑造工程,开展茶叶公用品牌征集策划。并以全州的十二座古茶山为主题,并录制西双版纳茶叶形象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进行西双版纳茶产品的原生态品牌宣传,以品质普洱、生态普洱、文化普洱、人文普洱等来全力打造西双版纳普洱茶的新形象。策划旨在宣传版纳宣传普洱的全国性的重大茶事活动。

原载于《茶博览》杂志2012年第3期总107期

云南西双版纳州加强对古茶树资源工作的保护力度


云南西双版纳州加强对古茶树资源工作的保护力度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认真实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的法规和政策,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和宣传培训及管理,使群众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古茶树资源资料档案不断完善,茶园、古茶树的科学管理和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州的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古茶树的法律保障体系。西双版纳州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据2004年的全州古茶树资源普查结果显示,西双版纳州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分布面积达13万余亩,古茶园面积达8.46万亩,是西双版纳州悠久植茶历史的见证和“活化石”。2011年2月25日,经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2011年5月26日,经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于同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2012年11月28日,州人民政府发布了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相配套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明确了行政执法主体、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了政府领导、各部门协作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古茶树资源的格局,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古茶树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为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加强宣传,不断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西双版纳州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在全州掀起学习《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的热潮,使广大群众学习和了解《条例》内容,理解和掌握《条例》的立法精神,营造学习贯彻《条例》的浓厚氛围,增强了社会公众的古茶树资源保护法律意识。确定2011年8月为《条例》宣传月,将《条例》刊登在《西双版纳报》,印发《条例》读本,发放宣传单,勐海县在古茶树(园)周边张贴宣传材料500多张,勐腊县制作安装永久性保护宣传牌,扩大了宣传范围,增强了群众对资源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西双版纳州还通过“勐海县茶王节”“易武茶叶商品展销会”“七村八寨斗茶大赛”“贡茶现场认购会”等活动,促进了外界对古茶山、古茶树资源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当地群众对保护古茶树资源的意识。

加强培训,不断提升群众的保护技能。西双版纳州认真落实《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的意见》,组织人员深入古茶树保护区域调研考察,制定出台相关古茶树资源保护实施方案,实施“万名茶农”培训工程,精心组织技术力量,在全州古茶树分布区涉及乡镇,以普洱茶国家标准、古茶树资源保护,普洱茶原料加工管理与规范、病虫害防治、栽培与管理技术、中低产茶园改造等为内容,开展茶叶科技培训。《条例》颁布以来,培训茶农近5000余名,发放材料5000份,有效提高了茶农对茶园和古茶树科学管理保护的技能。

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整体管控水平。西双版纳州积极开展古茶树资源建档工作,协助云南省茶叶协会、省茶科所、省档案局积极开展全州古茶树资源建档工作。对全州典型古茶园、古茶树进行实地勘查,掌握古茶园、古茶树环境条件和地理位置,了解古茶树形态特征及生长情况,同时形成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建档。资料档案不断完善,为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措施及对古茶树资源加强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准确的档案资料。

云南曼撒古茶山


云南曼撒古茶山

曼撒古茶山为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所辖茶山均在现今的勐腊县曼腊乡境内。曼撒地名改为“曼腊”,正因为其盛产茶叶而得名。“曼腊”系傣语地名,“曼”为村庄;“腊”指茶;“曼腊”即茶村之意。曼腊东与老挝、丰沙里省接壤,南与易武乡相连,西与象明乡毗邻,北与江城县整董镇毗邻,群山连绵,河谷纵横。

据史书记载,曼撒茶山是最早发展的六大茶山之一,域内拥有古老茶园l万余亩。《云南经济滇茶概述》中载:“镇越县即六大茶山的易武茶乡,曼撒茶山茶质优良,远较佛海为胜,年产茶约200吨,清朝乾隆(1736年)前已有汉族在易武曼腊制团茶。乾隆年间(1736~l795年)石屏一带的汉族就纷纷迁居曼撒茶山,开发茶园,致使茶叶产量大增”。曼撒茶山茶叶以品质好、香高味浓而享誉国内和国际茶叶市场。清末民初,茶山所产茶叶主要经老挝运销越南莱州,再转销南洋诸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当时较有名的商号有张家湾的“张正号”、曼乃旧庙的“胡记号”茶,闻名遐迩的易武“元宝茶”有相当一部分出自曼腊。曼撒村是古茶山的中心地带,南起茶王树寨,西至曼撒寨,北到曼乃寨,东迄黑水梁子都是茶山,茶叶年产量曾经达到70多吨。据史载和口传,茶王树寨原有一棵茶王树,老树直径为1.2米,树龄千年以上。1918年前,这株茶王树一次可采鲜叶100多公斤。1926年,茶王树主干枯死,后从树桩根部萌发出3枝新枝,新枝直径分别为36、43、26厘米。

曼撒茶山海拔在750~1958米之间。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17.2℃,年降雨量l600毫米,茶区土壤属砖红壤性红壤,局部地区黄壤和紫色壤土。PH值在5-5.5之间,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曼撒古茶园几经沧桑,大部分荒芜衰败。通过普查队实地考查测量,古茶山古茶园面积仅存2500余亩,分布于曼撒、曼腊、曼乃、倮德。由于长期无人管理或是只采不管状况,相当一部分茶园荒芜、树势衰退,有的变为林茶混杂的树林。茶园单产低下。单产仅为12公斤左右。杨家寨的一片林茶混交林。由于土壤肥沃、自然环境适宜于茶树生长,地处偏僻,罕有人迹。茶树生长茂盛,树势强壮,树干基围140厘米不等,而且密度较大。其中,在杨家寨海拔1060米的多依树山上,保存有一株高23.5米,基部围粗1.44米,树龄在500年左右的古茶树,是当地发现的野生状态下最高的栽培型古茶树。

古茶树均属云南大叶种,古茶树茶种群体较集中,叶型分为长叶型、椭圆形两种;从芽叶上可分为红梗绿芽、绿梗绿芽两种;另外在张家湾茶园中尚有少许的中小叶茶树分布。

清朝乾隆年间,曼撒茶山开始进入最辉煌的时期,据史料记载,年产达万担以上。当时生产出茶叶,多集中在曼撒老街进行交易;曼撒在鼎盛时期有300多户居民。同治十三年,曼撒老街遭遇关键性的第一次大火;光绪十三年,曼撒再次遭遇第二次大火,无情的大火瞬间毁灭繁荣的小镇,而第三次火灾与疫病,更是将曼撒成为颓圯之荒城。此时,离曼撒20千米外的易武,立即取代曼撒的地位。这也说明为何清光绪以后的《普洱府志》上,易武替代曼撒,成为六大茶山中重要的茶山。古代行政区域划分,曼撒属易武土司管辖,并且易武与曼撒茶区相近,因此很难严格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异。以致在坊间,有不少厂方与业者将茶区所产茶菁同属“易武”。

实际上曼撒古茶山包括易武茶山,是普洱茶最早的集散地,唐代时被称为“利润城”,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清道光年间(1821—1850)莽枝、架布、习空、倚邦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易武茶,茶质优良,远销佛海,年产茶约4000担,以加工团茶(砣茶)为主,乾隆年间(1736—1795),许多石屏人纷纷迁居易武种茶树,用传统方法制作的“七子饼茶”作为贡茶,加工精细。《云南经济滇茶》说:“于二月间(农历)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茶”。七子饼茶,采用的是上等好茶,要讲究花色,共计八色贡茶。乾隆六十年(1796)易武、曼腊茶山所产的团茶(砣茶)也定为贡茶。李佛一《十二版纳志》载:“清道光同治间,易武产茶额七万担,光绪三十年间,因战乱易武区茶产额减为二万担”。易武在几个世纪前,它就是云南为数不多的富庶之地,因盛产大叶种茶,唐时就被称为“利闰城”。据说车家祖上敬奉贡茶有功,皇帝品茗之余,龙颜大悦,特赐“瑞贡天朝”匾,以诏后人。明清时期更为朝廷关注之地,既是普洱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

曼撒古茶山普洱茶的特点与口感:

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扩及两颊,近年因过度采摘与季节因素,汤质较薄。

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11年,西双版纳州茶叶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狠抓优质基地建设

开展了无公害茶园、绿色食品茶园、有机茶园认证工作,完成认证面积40.34万亩。开展了3184亩标准茶园创建工作,完成1881亩低产低质茶园改造和540亩茶园喷滴灌示范园建设,稳步推进大渡岗500亩低产茶园改造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景洪市启动了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大益勐海茶厂完成了包装流水线、原料静电拣剔处理、色选机、新型液压压茶机及成型饼茶自动生产线等5个项目的技改,实现车间内部物料搬运机械化。

着力进行市场营销和品牌打造

“大益”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西双版纳州中国著名品牌零的突破;“陈升号”获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大益”、“七彩云南”两家茶企荣膺“中国十大著名茶企业”称号,西双版纳州成为“最具中国茶文化魅力地区”。

积极走出去加强区域合作

大益集团在韩国釜山成立了大益国际韩国株式会社;在老挝北部琅勃拉邦、丰沙里等五省试种95亩星油藤;组团参加越南首届国际茶文化节活动;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期间,开展了普洱茶文化展示与体验活动。

积极推进生物产业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去年,西双版纳州制订了茶叶产业“十二五”规划,多形式宣传《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部分茶企业重视并加强了新产品研发及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大益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启动,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按相关要求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为广大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农资供应、技术辅导、信贷资金和产品加工、贮藏、营销等方面积极发挥服务作用。

云南六大茶山古茶园的兴衰历史


云南六大茶山古茶园的兴衰历史

普洱茶名重天下。清朝中前期,即1662—1870年,是普洱茶的鼎盛时期,是西双版纳六大茶山产茶最高峰的时候,可年产干茶8万担,茶叶产品的品种也很多。但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变迁,以及战争、瘟疫等诸多原因,普洱茶几经沧桑,几度沉浮。

从明末清初到现在的300年间,六大茶山随着时代的变迁共经历了三次大的起落。

第一次衰落:清朝中后期,清政府不断加重农民的负担,使农民不堪重负,茶农的经济利益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损害,茶商也无利可图,许多茶商和马帮只好另走他途,茶农们纷纷丢弃茶园另谋生路,六大茶山的茶叶产量逐年下降。到了清朝末年,由于地方混乱,盗匪蜂起,交通阻塞,商旅畏途,茶叶经营无销路,制茶商号纷纷倒闭,过去那种茶商云集、马帮络绎不绝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六大茶山的茶叶贸易也一蹶不振。

第二次衰落:到了民国二年(1913年),内地的汉族商人又逐渐进入茶山购买茶叶运至越南的莱州销售,运输全靠马帮和牛帮,牛帮运送一次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随着茶叶销量的逐年增加,六大茶山才慢慢开始复苏,过去的一些茶号又开始恢复了茶叶加工。在倚邦,除了过去已经有的庆丰号、庆丰益号、元昌号、恒盛号等老茶庄外,又新增加了园信公号、惠民茶庄、升义祥号、鸿昌号等茶庄。但是,老茶园没有完全得到恢复,茶号虽多,但产量有限,每年只有两千担左右,茶号之间相互抢购毛茶,一些茶农为了眼前利益,乘机制造了部分假茶,被买方发现,名茶倒了牌子,销路再次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是六大茶山第二次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六大茶山的“普洱茶”第二次兴起后,产品主要是运到越南的莱州进行销售。当时越南被法国占领,法国人看到中国的“普洱茶”在越南很受欢迎,唯恐市场被中国人控制,便任意加重了“普洱茶”的进口关税,引起了中国茶商的抗议。随之,法国人即下令禁止中国的“普洱茶”在越南销售,并强迫中国商人将运到越南的“普洱茶”全部原路运回。中国商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私下与当地华侨商人协商,勉强将茶叶收下,仅收取了一点返回的旅费。茶商回国后,马帮和牛帮的主人又来追讨运费,茶商们只好变卖家产还债,茶号再次纷纷倒闭,茶市一派萧条。至此,六大茶山出现了大萧条。这就是六大茶山“普洱茶”第二次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二。

在六大茶山“普洱茶”第二次兴旺的同时,勐海茶区的茶叶贸易也处在热火朝天之中,其产品主要是通过缅甸销往印度、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国内的四川、西藏等地。二战期间,国内局势不稳,道路运输困难,极大制约了茶叶的销售。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占领了缅甸,勐海茶区的外销通道被堵死,刚刚建成的佛海茶厂不得不忍痛撤离,私人茶庄多数也倒闭。

从民国二年到民国二十四年,六大茶山的第二次兴起走过了二十余个春秋,最后还是在时局和天灾人祸的影响下,再次走入其生命的低谷。

第三次衰落:1949年以后,内战结束,国内形势趋于平稳,各级政府对恢复老茶园,促进茶叶生产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从1952年开始,茶叶生产开始再次复苏,一些老茶庄又开始了“普洱茶”的加工。到了1953年,全国进行了工商业改造,私营茶庄实行了公私合营的运行体制。由于受到国家计划经济的控制,茶叶被列为统购统销的商品,六大茶山和勐海茶区所生产的“普洱茶”由政府统一收购,并按照上级的计划和指令进行调拨和销售。私营茶庄的茶叶只能零售,不得批发。1955年农村实行合作社,1956年底至1957年农村纷纷成立了人民公社,六大茶山的私人茶庄被彻底解散,随之而来的是遍及所有产茶区的国营茶叶收购站、初制所。1958年,茶区所有的茶叶几乎都是用来制作绿茶和红茶,主要供应国内市场,部分红茶也出口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传统工艺加工的“普洱茶”已经很少有人问津。6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传统的“普洱茶”加工工艺被放弃了,对“普洱茶”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停止了,六大茶山的古茶园大多数被荒废,靠近村寨的老茶园被进行改造,按照规定的标高进行砍伐,使之符合新式茶园的高度,六大茶山的生态茶产量在逐年下降。

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保障市场的需要,从1964年开始,西双版纳开始种植高密度的新式茶园。1975年,西双版纳又开发了一大批新式茶园。到1982年,全州的新式茶园已经达到了32000亩。由于新式茶园产量高,老茶园的生态茶产量低,所以老茶园慢慢的也就无人过问了。到目前为止,在六大茶山范围内,仍有老茶园16000余亩,新式茶园8000余亩,仅勐腊县的易武、象明、曼腊就有老茶园13873亩,新茶园6100余亩。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六大茶山古茶园在休眠了30多个春秋以后,再次焕发出了它独有的光彩。如今的六大茶山是家家采茶,户户卖茶,茶商络绎不绝,茶叶成了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西双版纳拟打造中国普洱茶总部基地


西双版纳拟打造中国普洱茶总部基地

近日,记者从“中国·西双版纳2012勐海嘎汤帕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12月31日起勐海县将举行为期4天的“中国普洱茶栽培型古茶园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签名活动,拉开勐海原生态民族茶文化体验之旅系列活动的序幕。这将是西双版纳打造中国普洱茶总部经济的开始。

今年12月下旬开始,勐海县相继推出“2012嘎汤帕文化节”、“中国·2012勐海国际茶王节”等集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傣族4个少数民族和勐海春茶上市茶事有关的重大节庆活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文化、民族茶文化和普洱茶文化节庆盛典。届时,“拜千年茶王、品陈香茶韵、探神秘古寨、游古茶胜景、体民族风情”将成为活动特色。

目前,勐海普洱茶产品畅销全国,远销英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介绍,在“生物富州”的各项产业中,普洱茶产业处于支撑地位。此次嘎汤帕节日活动期间,将为来自海内外的茶界人士、涉茶企业和普洱茶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促进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打造绿色、健康、和谐的普洱茶生活方式。

十二版纳、生态环境、普洱茶


十二版纳、生态环境、普洱茶

良好生态环境,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基础。说到云南,都会说到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西双者,十二也,版纳者,傣语意为“千亩田”,为一个“行政区域”,即一个“勐”。历史上,十二个“勐”,组成了西双版纳;今天,西双版纳由二县一市组成,二县:勐海县(释义,勇敢者居住的地方),勐腊县(释义,产茶的地方),一市:景洪市(释义,黎明之城)。

澜沧江源于青藏高原,在云南怒江、迪庆州形成了“三江并流”独特世界奇观。澜沧江下游,就到了西双版纳,出境后就是著名的湄公河,“金三角”就在离版纳不远的湄公河畔。

澜沧江(过去称为九龙江)进入版纳,由于地势开阔,江面骤宽,加之奇特的热带雨林,版纳的澜沧江,没有了狂野,而变成了壮美。由于澜沧江把版纳一分为二,就有了江北与江南之说(以及,江内江外之说)。以澜沧江为界,江北六大古茶山,江南六大古茶山,创造了普洱茶的神话。

良好生态环境,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基础。说到云南,都会说到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西双者,十二也,版纳者,傣语意为“千亩田”,为一个“行政区域”,即一个“勐”。历史上,十二个“勐”,组成了西双版纳;今天,西双版纳由二县一市组成,二县:勐海县(释义,勇敢者居住的地方),勐腊县(释义,产茶的地方),一市:景洪市(释义,黎明之城)。

澜沧江源于青藏高原,在云南怒江、迪庆州形成了“三江并流”独特世界奇观。澜沧江下游,就到了西双版纳,出境后就是著名的湄公河,“金三角”就在离版纳不远的湄公河畔。

澜沧江(过去称为九龙江)进入版纳,由于地势开阔,江面骤宽,加之奇特的热带雨林,版纳的澜沧江,没有了狂野,而变成了壮美。由于澜沧江把版纳一分为二,就有了江北与江南之说(以及,江内江外之说)。以澜沧江为界,江北六大古茶山,江南六大古茶山,创造了普洱茶的神话。

站在澜沧江江北,景洪港堤畔,思绪随着江水在澎湃!澜沧江造就了云南普洱茶,造就了版纳的十二古茶山!

江北(江内)版纳者,清朝设立普洱府,改土归流较早,在普洱茶领域,成就了著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倚邦、攸乐、蛮撒、蛮砖、革登、易武)。

而江南之勐海,早期隶属车里,随着勐海打洛海关的开放,对东南亚及海外的交通与交流,实现了便捷,以及汉人、粤人对勐海的开发,“侨销圆茶”得以名扬海外。随后的“七子饼茶”,作为云南普洱茶的代表风靡世界,更是勐海茶产业创立的丰碑。

勐海茶区古六大茶山:勐海、勐宋、南糯、布朗、巴达,以及景迈(属思茅澜沧县),这里的普洱茶以其浓郁刚烈的风格,有别于江南古六大茶山,成为老茶客与收藏客的挚爱。十二茶山,粗浅分析,江南“清甜柔美”,江北“浓厚刚烈”,细论则非三言两语能讲清,不同山头,其滋味、香气有所异,特殊地域或品种,特质异常突出的如“易武”,“布朗”,“南糯”等,则韵味大不同也。

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西双版纳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感知的,昨天外出,练习拍照,随手拍来两幅照片,不知名的小花与小虫。

雨季到来了,外出的路虽然泥泞,又充满了危险,但美景的吸引力,让人们停不下脚步。近来,越来越多茶人涌入勐海,涌入茶山,则不止是美景的吸引了,他们怀着的是憧憬,抑或是梦想,普洱茶的又一个春天来了。

近来读李佛一先生的著作,涉及十二版纳以及勐海改土归流的历史、汉商在勐海发展历史等。李佛一先生记述,

外地商人在雨季是要离开勐海的,因为“瘴气”(科学证实为微小安蚊所传染的恶性疟疾),当时的傣族民谚就说“青蛙一叫,汉人心跳”,意思泼水节后,雨季即将来临,“瘴气”将至,现在这种状况不复存在了。

困鹿山古茶山介绍和普洱茶品质特色


困鹿山古茶山介绍和普洱茶品质特色

困鹿山地理位置介绍:困鹿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县宁洱镇宽宏村境内,距离普洱县城31公里,困鹿山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海拔在1410米—2271米之间,是普洱境内较高的山峰之一。这里生长着万亩野生古茶林,属较完好的原始茶树林群落,总面积10122亩,是目前发现的县境内最大的茶林群落体。

困鹿山的历史:

美丽的传说——

遗落深山的皇家古茶园

据《世界茶乡,普洱茶都》记载,神农氏在普洱困鹿山发现、训化了野茶。据载神农氏在山野采药时,尝到一种有毒的草后,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于是背靠大树作休息时,一阵清风吹过,大树上的绿叶飘落下来。神农把这种绿叶带回家仔细观察试用后,发现了它的饮用和药用价值,并在困鹿山上进行种植,于是留下了大片大片的古茶园。

据专家考证:困鹿皇家古茶园被清政府定为皇家御用茶园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即清雍正七年公元一七二九年)。当年,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宁洱镇建立了贡茶茶厂,精选当年最好的春芽女儿茶,精制成团条砖和茶膏,仅贡朝廷,云南产的普洱茶在一夜之间就成了进贡朝廷茶产品中的新宠。

“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醉,京师尤重之”,更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宫廷美谈。

当时,每到春天,官府都派兵上山监督春茶采摘、生产。把所有制好的紧压茶全部运抵京城,进贡朝廷,普通百姓根本喝不到这里上好的春茶,困鹿山大片古茶园就成了皇家御用茶园。

关于困鹿古茶历史上一直是秘而不宣的,只是因当初云南生产贡茶很少,根本满足不了皇宫贵族的需要,更进不了寻常百姓家庭。每年到春茶采摘时,都是官府派兵镇守监制,极其保密,自然不见诸于史籍。因此,这神秘的古茶园也给世人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困鹿古茶山普洱茶品质特色:用困鹿山原料制成的普洱茶,优点是:口感滑、回甘好、香气浓郁;缺点是:茶汤不厚重,不经泡。

西双版纳召开座谈会 探讨普洱春茶价格飞涨问题


西双版纳召开座谈会探讨普洱春茶价格飞涨问题

近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物产业办召开全州茶产业发展专题座谈会,围绕当前古树茶、小乔木茶春茶价格飞涨的情形进行讨论。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古树春茶价飙升,实际是把“双刃剑”,虽然一时使茶农收入剧增,同时加重了茶企、茶商和爱好者承受的压力,高端消费者减少和购买率下降,市场萎缩。尤其是市场投机行为,导致最终受伤的还是茶农和整个普洱茶产业。

各方人士希望政府能够引起重视和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在政府主导下,由相关部门、茶业协会和茶企、茶农代表共同商定出每年各类春茶的指导价,公开发布,引导市场,有效遏制投机炒作行为和茶价虚高。并整治茶企、商贩无序进入古茶山、古茶园乱建茶叶初制所、小作坊,扰乱鲜叶市场的行为,遏制恶性竞争。职能部门加强对干毛茶市场监督检查,打击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快有机生态茶园建设,扩大生态、绿色、无公害的优质有机茶叶的市场供给,满足中高端消费的需求,促进普洱茶产业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云南西双版纳十二古茶山介绍》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云南古树白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