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七子饼是普洱茶最具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形态。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茶经茶马古道而名扬天下。普洱府早在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而得名,在官方文书中第一次使用“普洱”这个地名。普洱成为了当时生产、加工、集散茶叶的重要集镇。所产的蒸青、炒青、晒青团茶和散茶赢得了许多客商的亲眯。到万历年间,朝廷在普洱设官府管理茶叶贸易,封疆大吏们把普洱茶区的茶叶运到北京,献到宫里,普洱茶开始得名而风靡天下。谢肇制著《滇略》中就有“世蔗所用,皆普茶也”之说。

“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的圣喻。普洱紧压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时间下诞生的。在老的度量衡一斤有十六两,当时为了运输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团之,紧压成型。”因七两重一片,七片装一筒(笋壳包)。七子饼从而得名,现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七子饼茶形似圆月,是云南传统出口品种,畅销港、澳和东南亚一带。过去民族,儿女亲事,非送七子饼不可,相传至今,旅居东南亚一带的侨胞,现在也很盛行。

为啥七子饼只装七张饼,而不装八张或六张呢?一种说法是七子饼茶原先是打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简称茶马市,交易的时候是七张饼捆扎好外加一张饼一共八张过数的。另外那张分离的饼做啥用咧?是用来上税滴。还有另一种说法: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扩展阅读

权存安:情倾“七子饼茶”的山里人


“现在,山里很多人都外出打工或是经商挣钱去了,真正会做‘七子饼茶’的人越来越少了!”满脸沧桑的权存安一边给“七子饼茶”用黄竹笋壳打包,一边颇有感慨地说。

2月下旬的一天,路过象明乡曼庄村委会八总寨村民小组,听说村里有一家人会做“七子饼茶”,并做了多年,我们当即停下了行程,到这位名叫权存安的人家拜访。权存安家的房屋非常普通,就在公路旁,得知我们专程拜访,50多岁的权存安老远就来迎接,满脸挂满了山里人朴实而热情的微笑。在一番真诚的问候中,权存安把几杯热气腾腾的春茶端到了我们面前。

谈起做茶,权存安一脸兴奋:他从小就是闻着悠悠的茶香,看着祖父辈们采茶、做茶长大的,老茶园和老茶树装满了童年的美好记忆。2000年,从当时曼庄村公所支书的职位上退下来后,他满怀信心投入到了祖父辈传下、自己喜爱的“七子饼茶”活计中。半野生的人工栽培老茶树无疑是名副其实的有机生态茶,是当今茶叶消费的主流和时尚。但是,“七子饼茶”闯市场并非一帆风顺,当年生产了很多茶叶没有人要,他看着上好的茶叶直发愁。倒是在省茶科所工作过的大儿子权晓辉风风火火的一番闯劲,为这深山佳茶打开了市场。那一年,权晓辉背着5公斤样品茶“闯世界”,被一位精明的茶商看中,声称“就照这样的样品生产,有多少,我要多少”。销路打开,让满脸沧桑的权存安眉开眼笑。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权存安首先领着我们参观老茶园。沿着墨绿的森林向前穿行,不久就来到了老茶园,看那一棵棵老茶树,寄生的树衣和老裂的树皮使其更显古朴苍老。权存安说,这片老茶园少说也有上百年的历史,现存下来的只有10多亩了。其中,他承包了4亩,为了不伤老茶树和方便采摘,他和其他人一样,在老茶树旁搭了采摘架。要货的商家要求不能给茶树施化肥和农药,这些茶树多年来基本都处在半野生状态中。

回到权存安家,一家人已经忙碌着生产“七子饼茶”。只见权存安一家人和请来的几名小工,或蒸茶、或压饼、或包装、或加盖标识,忙得不亦乐乎。权存安说,做“七子饼茶”有很多讲究,首先原料要正宗,必须是老茶园采来的茶叶,来不得半点虚假。同时,蒸茶要讲火候,压饼后要凉干才能包装,包装要先用绵纸包,再用牛皮纸包,最后还要用黄竹笋壳将七饼茶捆包在一起,就成为“七子饼茶”了。如果能在干燥荫凉的地方存上5年以上,让茶叶自然发酵,“七子饼茶”独特的风味才能完美地显示出来。

现在,权存安为他的茶庄取名“权记号茶庄”,并打出了“倚邦普洱茶青饼”的品牌,但就是产量较小,每年至多生产6吨左右,且没有存货,生产出来一批被商家拉走一批。每年来订货的商家很多,但由于产量小,无法为很多商家供货。权存安说,即使这样,他也决不弄虚作假,“七子饼茶”就是靠着老茶树的茶叶为原料、靠着独特的制作工艺,才使其在香港和广东一带长期走红不衰,只有茶真,才会有好生意。

泰山女儿茶的来历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泰山扇子崖附近住着一对姓单的夫妻,他们年过半百,膝下无子,两人相依为命,靠种山上的几亩薄地维持生活,日子虽过得清苦,却也算安稳。

人老了,七病八灾的就来了。有一年,单老汉的妻子得了一场重病,经过千方百计地救治,虽然保住了性命,却欠下了山下米财主的五两银子。单老汉本以为秋天收了庄稼,再打些柴草卖掉,也就把债还了。谁知屋漏偏逢连阴雨,船破又与顶头风。那一年到头,老天几乎滴雨未下,地里的庄稼基本上颗粒未收。到了年底,米财主派人来催债,单老汉连饭都吃不上,哪里还有钱还债?只好到米财主家去求情。米财主在泰城心狠手毒是出了名的,只要有人借了他的钱粮,就像见了阎王爷差不多,他不仅要把你的油榨干,而且还要敲骨吸髓,所以,人们又都叫他“活阎王”。

单老汉来到米财主家,把他的难处向米财主说了一遍。米财主不但毫无同情之心,而且把三角眼一瞪,恶狠狠地对单老汉说:“如果到明年还的话,驴打滚种滚利,连本加利要还二十两,你看着办吧。”单老汉一听,自己辛辛苦苦干一年,还不够他的利钱,心里顿时像是压上了千斤称砣,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从米财主家出来,单老汉跌跌撞撞地来到黑龙潭附近,突然听到前面有人在哭,寻声望去,只见一个年轻女子,边哭边往黑龙潭里走。单老汉见状,知道是有人要寻短见,便不顾一切地跑上前去,把那女子拉回岸上,对她说:“姑娘,有什么事想不开,年纪轻轻的可不能寻此短见。”

一开始那姑娘只是哭泣,不言不语,她见单老汉一脸诚恳的样子,才对他说:“大伯,我本姓叶,家住汶河南岸吴家庄,从小没了爹娘,跟着哥嫂生活,心狠的嫂子见我长大了,便和哥哥商量,要把我卖给人家做妾。我死活也不从,逃了出来,实在无路可去,便到泰山三阳庵出家做了道姑。谁知出了苦海又跳进了火坑,不仅庵中最苦最累的活全都让我干,而且有几个地痞恶少时常来纠缠我。教门之地尚不清静,我还有什么活路?还不如死了干净。”

“姑娘,你的命确实苦。可是,人活一世,谁没个七灾八难的,你年轻轻的就想走绝路太可惜了。你要确实没有去处,不怕受苦的话,就跟着我吧。我的家住在山上,家中无儿无女,只有一个老太太,生活虽然清苦,却还不至于饿死。”

"大伯,只要你肯收留我,我愿做你的女儿,就是累死饿死,也心甘情愿。”说着,姑娘就给单老汉跪下磕头。

单老汉赶紧扶起姑娘对她说:“孩子,你愿做我的女儿,这是我的福气,快起来,咱们回家。”

姑娘起来,刚才一脸的愁容早就飞到九霄云外了,她甜甜地叫了一声“爹”,便挽着他往家走。天上掉下这样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单老汉心里乐开了花,刚才的烦恼也烟消云散了。他领着女儿回到家里,见过了妻子,一家人过起了平静的生活。

自从姑娘进了单老汉的门,家中顿时充满了生气。姑娘整天有说有笑,侍候爹娘做家务,把整个家收拾得干干净净,有空还帮着爹爹下地。家里添了个如此勤快的劳力,里里外外有了帮手,单老汉不仅心情舒畅,而且身体也觉得轻松多了。可是,每当他想起米财主那还不清的阎王债,就又愁眉不展了。

姑娘看在心里,急在心上。她暗暗地想为爹爹分忧。她知道扇子崖下青桐涧里的青桐叶子有清瘟去火、利尿解毒的作用,如果用它制成茶叶,一定又好喝,又能去病。况且,每天到扇子崖附近砍柴挖药、进香许愿的人很多,如果在门口摆个茶摊,说不定还能卖几个钱呢!

姑娘主意一定,当天就去采来一筐青桐叶,试着制成茶叶,单老汉一尝,还真有个茶叶味,清香甘甜,绵软爽口。单老汉高兴地对女儿说:“好茶,好茶”,“是好茶就该给它取个名字。”姑娘得到父亲的夸奖,在一旁抿着嘴说。

“人家富贵人家喝的茶叶都有个文绉绉的名字,什么西湖龙井、碧螺春的,我看咱这茶叶来自泰山,又是你制出来的,干脆就叫泰山女儿茶吧。”

姑娘创制了女儿茶以后,由于茶叶香气纯正,再加上用泰山的泉水浸泡,口感特别好,爽气提神,那些拜佛烧香、砍柴挖药的都争相饮用,有钱的扔下几个铜子,没有钱的姑娘也照样让他们喝。那些经常饮用女儿茶的,头痛上火的少了,体魄强健的多了。后来,姑娘见喝茶的人越来越多,干脆多制一些,让父亲到泰城去卖。由于茶叶物美价廉,又能去病强体,深得百姓们的厚爱,每次单老汉下山,无论带多少茶叶,总是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就卖完了。慢慢地,女儿茶在泰城出了名,叶姑娘也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单家的生意也越来越火起来。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米财主听说单老汉做火了茶叶生意,而且家中还有一个心灵手巧、如花似玉的姑娘,就生了歹意。他想,那女儿茶是单老汉的姑娘一手所制,如果把姑娘弄到手,不仅可以饱了艳福,而且让姑娘加工茶叶,也多了一条财路。他打定主意,第二天一早,带上了几个狗腿子便上了山。

米财主来到单老汉家,正巧单老汉挑上茶叶,准备到山下去赶集,他见米财主带了一帮人来,便知是夜猫子进宅凶多吉少。只见财主三角眼一瞪,对单老汉说:“单老头,听说你卖茶叶发了财,怎么,借我的银子也不还,想赖帐吗?”

“财主老爷说哪里话,小女有点手艺,刚开始制茶叶,这半年总共攒了不到十两银子,一旦凑够了你的数,我一早准给你送去。”单老汉谦恭地回道。

米财主一进门就盯上了姑娘,见她虽然衣着朴素,却掩不住天生丽质,而且正值二九韶华,浑身上下都透也一种青春的朝气,米才主的眼早就看直了。他听说单老汉无钱还债,便皮笑肉不笑地对单老汉说:“你要是真没银子,我也不难为你。我看你闺女长得还算标致,就给我做五姨太吧。以后咱们成了亲戚,就是一家人了,什么钱不钱的。再说你闺女也不用再在山里受苦,你也可以跟着享享荣华富贵了。”

单老汉早就知道米财主的德性,他一听就气炸了肺,闺女是不愿给财主做小才逃出来的,怎么能再把她往火坑里推?就是拼掉身家性命,也不能让姑娘去顶债。他趁米财主不注意,抓起扁担就去拼命。他这把老骨头,哪里是那几个狗腿子的对手,他们三拳两脚就把单老汉打倒在地上。

“哼!不识抬举的老东西。把人给我带走。”米财主气急败坏地说。

这时,叶姑娘沉着镇定的走上前来,扶起单老汉,对米财主说:“你不是要人吗?我答应你。即然我们要结为夫妻,即使做小,也要明媒正娶,起码也要有抬花轿来聘。如果你同意的话,三天以后可以成亲,不然,你就等着给我收尸吧!”

米财主一听姑娘如此爽快,喜得眉开眼笑,便顺水推舟地说:“好,三天以后我来抬人。”

米财主走后,单老汉对姑娘哭道:“你好糊涂呀!米财主心狠手毒有了名,你这不是去送死吗?!”

“爹爹不要难过,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现在制茶的手艺你老也学会了,今后的生活,不会有什么难处了,两位老人家不要为我担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米财主那里也该有报应了。”

三天以后,米财主带了一帮人,吹吹打打地来娶亲,单老汉夫妻两个挥泪与姑娘送别。姑娘一上轿,天上一阵风刮来一片乌云,那乌云越聚越浓,越聚越黑,不一会,瓢泼大雨便下了起来,等娶亲的队伍来到黑龙潭畔黄西河临时搭起的桥上,山洪恰好也来了。只见山洪一泻而下,冲毁了小桥,把米财主和他那些狗腿子都冲进黑龙潭喂了鱼鳖。就在米财主葬身鱼腹的同时,有位在附近树下避雨的樵夫看见洪水之上腾起一片祥云,姑娘坐在云头之上朝着扇子崖乘风而去。这时,雨敛云收,天空复又晴朗,山涧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从此以后,单老汉便以制茶为生,老两口过起了平静的生活。再后来,泰山女儿茶的名气越来越大,越传越远,传到了济南,传到了京城,以至《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在喝醉了酒以后,还要用咱们泰山的女儿茶解酒呢!

据说,单老汉的那位姑娘,根本就不是什么汶河南岸吴家庄的人,而是泰山上的青桐仙子,她是受碧霞元君之命,来扬善惩恶,帮助单老汉的。

七碗茶诗


《七碗茶诗》

(唐·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这首诗即有道家羽化成仙的浪漫主义情调,又有儒家的治世精神。茶人即使在羽化成仙的意境里,也不忘为民请愿,想的是茶农的辛苦和国家的兴衰。当时贡茶使用量之大,让茶农与督茶都身感疲备,“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所以又有了许多正直的督茶为民请愿,在送去贡茶的同时,也送去了规劝皇帝的诗文,减少了贡茶的数量,也减轻了茶农的负担。这就是茶人精神的伟大之处。

新手拆分普洱茶饼指南


经常喝普洱茶的人快到知道,普洱茶的形态不一,有茶饼、砖茶、沱茶等等,而且大多都很紧,对于一个不经常喝普洱或者自己从未动手拆分过得人来说这是个很大的工程。下面小编给大家搜集了两种办法,大家对号入座吧!

一、暴力撬取

普洱饼多是泡饼型,就是不带饼窝的一面其实是有一定弧度的,我们可以借助这个球面弧度来拆茶。

选择平整的桌子,把饼纸展开,于饼纸上进行。或找个开茶盘一类的能放下整饼亦可。

普洱茶饼怎么弄碎?教你两种方法

双手在茶饼两侧向下压,身子重心向下,瞬间的力量把饼折为两断,够暴力。

这是断开后的茶饼断面,相信你已经明白如何轻松拆饼了吧?

借助茶针,从茶饼断面插入慢慢将茶撬开。

此时从断面入刀,你所要掌握的就是一定不可再暴力,饼要扶好、刀要稳阿,小心手。茶刀从外层向里层,逐层把茶条索橇下来,此时橇下来的茶多是大片块。然后,再两手向两边撕开,而不是折断,保持条索的完整性。

常见的两种茶刀茶针:

茶百科试过多种茶刀茶针,还是上图这种细尖利的茶针好使。下两图别看漂亮,但感觉真心不好用。粗笨,不好入刀。

二、温柔式

最常见的拆茶饼的方式是这样的。

也是从茶饼背面开始橇茶。从接近饼边缘处茶针横向连续插入多刀,同时稍向上抬茶刀。然后向饼中心后退一寸多的距离,再横向连续插入多刀,同时稍向上抬茶刀。然后再向饼中心后退,连续横向插入多刀,同时稍向上抬茶刀。

如此拆饼法,如果一刀不行,两刀不行,你所能做的就是,再抽刀重来,以最温柔的方式,一刀一刀的重来,直至条索松散。

具体哪种方式你更喜欢,是暴力式的壮士断腕,还是温柔一刀?有时候,平日里喝茶,并不需要完全把饼拆的太散,避免氧化太快。可以先拆成块状,喝时再细解成散条索状。

小编选取两种方式就是为了方便你们可以因人而异,性格缓和的人可以选用温柔式的,性格稍微急躁的呢,则更适用简单粗暴的方式。

茶马古道 马锅头与马脚子


在茶马古道上,人们习惯于将赶马人叫“马脚子”(藏语叫“腊都”)。马脚子们大多出生贫寒,为生计所迫才走上赶马的路,因为走茶马道不仅艰苦异常,而且还十分危险。在当时,赶马人可以说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在有些人眼中,他们就是些出卖苦力的人。

马脚子必须听从马锅头的指挥,马锅头就是他们的头儿,是一队马帮的核心,他负责各种采买开销,联系事情,甚至在野外开梢吃饭时,也要由马锅头掌勺分饭分菜。赶马人只是马锅头雇用的小工。但马锅头和马脚子之间并不单纯是雇主与雇工的关系。马锅头,尤其是一些小马帮的锅头,大多是自己参加赶马帮的劳动者,与众多赶马人同吃一锅饭。锅头的名称也就由此而来。有的赶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两匹骡马,上路时将自己的骡马加入马帮,赚取自己的一份运费;如果再有些本钱,更可以备上一些货物驮上,自己也就有了一份利润。这样发展下去,一些马脚子就成了小马锅头或小老板。

在滇藏一线经营的大商号和马帮都有这么一种扶持赶马人的规矩:给商号马帮赶上3年马,就要分一匹骡子给马脚子,这匹骡子的开销费用归商号出,而这匹骡子挣得的钱全归赶马人。这样有了几匹骡马后,赶马人就会脱离马帮不干马脚子了,而是自己赶自己的马,做起锅头来。那些大掌柜、大马锅头也是这么一步一步发达起来的,他们知道这其中的艰辛和不易,知道这是用血汗换取的,所以才有了这么一种关照赶马人的规矩。

走西藏的马帮一般找滇藏边沿的藏族作马脚子,这样就不存在语言和习俗的障碍。一个马脚子最多可照看12匹骡马,那要极能干的赶马人才能做到,一般的马脚子就负责七八匹骡马。一个赶马人和他所照管的骡马及其货物就称为“一把”。这样几把几十把就结成了马帮。

日本禅语茶事七则


佛教自6世纪传入中国后,逐渐与本土的儒道思想相融合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禅宗。8世纪,佛教由中国传入日本。9世纪初,中国的饮茶风尚开始影响日本,但种茶、饮茶在日本真正形成风尚是在1168年入宋僧荣西从中国带茶种回国种植之后。到了中国的元代(1271-1368年),有高僧古林清茂等将中国的茶禅一体哲学思想传入日本,并在京都、镰仓等地传播临济宗的禅道、王羲之等人的书道以及末茶之法。到明代,日僧村田珠光(1423~1502年)来华就学于高僧圆悟克勤禅师,进一步学习中国的茶理与佛理。村田回国时,圆悟克勤禅师以“茶禅一味”4字相赠,村田将其藏于奈良大德寺中。从此,茶禅一体、茶禅一味思想在日本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并形成了源于中国而又具有自己特色的日本“茶道”。以下释录的是日本禅语茶事七则。

1、和敬清寂

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核心思想,可浅近解释为“酷爱和平,清心宁静”。和敬清寂源出村田珠光“谨敬清寂”之说,后来千利休(1521-1591年)将其改为“和敬清寂”。“和”与“敬”是强调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有的精神、态度和辞仪,“清”和“寂”则强调茶室庭院应当清静和典雅。其本质就是“和美”、“清心”,是禅心与茶道之心。

2、不风流处也风流

不风流处也风流的意思是“看似不风流倒也风流”,这与禅语的“无轨道即轨道”的说法是相通的。有的人故意在品茗会上使用有缺陷的茶杯,以钓风流之名,此举其实并不风流。而真正懂得茶道的人,能在悠游之中,不刻意于风流之中,从被舍弃的不能表现风流的茶杯中发现真和美,这才是真风流。风流之道称之为“奇”。数学上的奇数是不能被除尽的,它奇就奇在不能除尽。人生假若都能合理地被除尽,也就无可言趣了。有不合理和矛盾才存有风流韵味。一味地追求风流、迷恋风流,反而不风流。能从不风流的茶杯中看到美的东西,对它产生爱意,并将它当作风流而加以珍惜,其人、其举动就是风流的。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刻意风流者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反倒衬映出不经意于风流者之风流来了。

3、吃茶吃饭随时过

禅门认为,佛法原无秘密,只和喝茶、吃饭、穿衣一样平凡。想喝茶就喝,想吃饭就吃;喝茶时全心全意地喝,吃饭时全心全意地吃,这是心地澄清人的生活;它与时空、地位、吃的动作无关。这里有一则“赵州吃茶去”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天某和尚去拜访赵州,赵州问:“以前来过没有?”回答是“来过。”赵州说“吃茶去。”接着又一和尚来访,赵州同样问“以前来过没有?”回答是“没有来过。”赵州仍说“吃茶去。”寺院院主有些不解,便问赵州,“你对两个不同回答的人为何答以相同的‘吃茶去’?”赵州忙叫了一声“院主”,院主应答“是!”赵州接着还是说“吃茶去。”赵州对三个不同的人都答之以“吃茶去”,不正反映出赵州在时空上的宁静、清心、无欲和对不同人的平等态度吗?东方浅草观音堂有一副柱联说:“佛身圆满无背相,十万来人坐对面”,它反映的是一种境界,就同吃茶吃饭随时过一样,对于原先有没有来过此处、原先是否彼此认识都无关紧要。能做到真心诚意(就象喝茶吃饭)就能进入茶禅一味的境界。

4、甘味,苦味,涩味

日本的“煎茶道”源于中国。先泡后饮的茶饮方式,在日本是从江户中期才开始的,它是茶道的一个分支流派。《神奈川新闻》总编西岛芳二先生在介绍某僧的《煎茶训》时说:“一杯有清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涩味。这茶的味道不正和人生的过程一样吗?”据说有个叫肯德的法国神父,在一风雅和尚那里尝过“煎茶”时也同样有人生三味(即青春时的甘味,中年时的苦味和老年时的涩味)的感受。这里所说的青春甘味是指青春的浪漫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其味自然是甘甜的;到了中年就会尝到道路、事业以至生活的艰苦,故曰苦味;一跨入老年便有日薄西山之感,如再加子女无孝心,其味自然便是苦涩的了。不过话虽这么说,但实际上并非全然如此,相互交错也是有的。就如江户时期出云松江城主不昧公(不昧流的鼻祖)所说的:“红叶落下时会浮在水面,而那不落的反而沉入水底”(倒映在水底),这不就是人生的哲理吗?

5、村田株光悟茶道

日本茶道鼻祖村田株光是京都大德寺一休和尚的门下。他因经常打瞌睡而自感不安,于是便向医生求药方。医生劝他喝茶治疗。此后他就不再有瞌睡恶习了。然而他觉得喝茶要有一定的规矩,故而便逐渐定下规矩,这就是日本茶道的开始。有一天,一休问村田:“要以怎样的心境来喝茶呢?”村田回说:“可以模仿荣西《吃茶养生记》所说的为健康而喝茶。”一休又说:“某和尚问赵州佛法的大意时,赵州回答‘吃茶去’,您对这种回答有何意见?”村田默然。一休便叫侍立一旁的和尚端来一碗茶递给村田。村田恭敬地端在手上。一休突然大叫一声随手将村田手中的茶杯一掌劈倒。村田不吭声,对一休行了个礼后转身就走。走到门口时,一休喊了一声“村田!”村田应答:“是。”一休说:“刚才我请教你喝茶的心得,现在我们撇开心得不谈,只喝茶怎么样?”村田平静地答道:“柳绿花红。”一休听后颇为满意。村田珠光自此悟出了茶禅一味的真谛,创造并完成了含有禅心的茶道。

6、茶味,禅味,味味一味

“茶味,禅味,味味一味”是京都建仁寺创立者荣西的遗训。竹田默雷禅师(1929年殁)非常喜欢该字句。他说:“若一杯茶让众人轮流喝,可有说不尽的禅味。”他认为一杯茶轮流喝与“经行”(诵经行走)具有同样的情趣。茶道的奥妙是无法之法,妙在乱中有序。千利休(1521~1591年)说过,茶道的奥妙就象夏天时使人觉得凉爽,冬天时使人觉得温暖。”话虽平常,但不是人人都能体会的。茶道本不脱离生活,禅行亦本平凡,能在平凡中找到真实,即表示深奥的心已被启发。因为茶道、禅理都是既奥妙而又平凡,并且需要有同样的心境,故而茶味、禅味、味味一味。

7、摘茶更莫别思量

当我们看别人采茶时,好象很悠闲。其实并非如此。所谓“摘茶更莫别思量”,意即摘茶时不能有杂念,要全身心地采。做其它工作也一样,倘能在工作时不去烦恼别的事,而是专心致志的工作,就会有快乐的感觉,工作效率也高,意外事发生的可能性也小。饮茶亦然。摘茶更莫别思量,正是我们工作应持有的态度。

茶马古道的七主干线


雪域古道。由云南南部的产茶地大理、丽江、迪庆经西藏,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国家。这条主干线还有两条岔道,一条由云南的德宏、保山经怒江到西藏,与雪域古道会合;另一条由四川雅安、巴塘、理塘经西藏与雪域古道会合。

贡茶古道。从云南南部经思茅、大理、丽江到四川西昌,进入成都,再到中原。其岔路一是从大理、楚雄到昆明、曲靖,从胜景关进入贵州,经湖南进中原;二是从云南曲靖、昭通进入四川宜宾,经水路或旱路到内地。

买马古道。在古大理国的时候,开辟了由广西进入云南文山,经红河、昆明再到楚雄、大理的买马古道。

滇缅印古道。这是史书记载时间最早的一条古道,从四川西昌经云南丽江、大理到保山,由腾冲进入缅甸,再进入印度等国家。这条主干线的岔道由兰坪、澜沧江,翻碧罗雪山,跨怒江,再翻高黎贡山进缅甸、到印度。马铃薯、玉米很可能就是由这条古道最早进入中国的。

滇越古道。从云南昆明,经红河,由河口进入越南。

滇老东南亚古道。由云南出境后,从老挝再到东南亚。

采茶古道。各地客商来云南茶区收购茶叶的古道,它连接了包括西双版纳、思茅、临昌、德宏等主要产茶区。

潮汕茶配 糖饼和蜜饯


1949年中秋节,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上海一家叫“源诚”的潮式饼食店,写下了“茶食泰斗”这样的题词。当年潮商在上海经营的土行、当铺、糖行和饼食都很出名,潮汕出产的蔗糖大约占了上海市场的八成左右,经营潮州饼食的店家不下20家,最老的元利号创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由潮阳和平人马义宗和庄姓同乡合伙开设。潮式茶食与上海传统的茶点如苏州糕团、糖粥藕、糖炒栗子等有不同的风味,深为当地人士喜爱,而且品种极多,大概是这样的缘故,梅兰芳才会用泰山北斗这种溢美之词来评论潮式茶食。

按潮汕的茶配,大概可分为糖饼和蜜饯两大类,驰名的糖饼品种有:老婆饼、朥饼、腐乳饼、糖葱薄饼、鸟饼、桃饼、束砂、酥糖、淋糖(南糖)、豆仁方、芝麻条、明糖、姜糖、糖狮(注模糖)、米糕、豆沙糕、老妈糕、芋泥月糕、米润、兰花根、蒌花、斋五牲、蛋黄酥等。在潮汕,几乎每县每乡都有不同特色的传统产品,比较出名的有:仙城束砂、达濠米润、海门糕仔、贵屿朥饼、田心豆贡、靖海豆辑、隆江绿豆饼、龙湖酥糖、棉湖糖狮、和平葱饼、黄岗宝斗饼、苏南薄饼等。

蜜饯是我国具有民族特点的传统食物。由于原料不同,口味各异,我国的蜜饯分为京、苏、广、福四大流派。广式蜜饯实际是以潮州蜜饯为代表,驰名的品种有:柑饼、老香黄、冬瓜册、山枣糕、黄皮豉、老药桔、黄梅、化皮榄、苏州橄榄、甘草油甘、柿饼、五味姜、加应子等。地方名产则有:隆都柑饼、潮安老香黄、棉湖瓜丁、饶平山枣糕、庵埠五味姜、桥柱柚皮糖等。

潮州茶配之所以出名,与潮州在清代中期之后成为全国的蔗糖生产中心有直接的关系。从茶配的成分来看,蔗糖在里面所占的比重还是很高的,糖饼类特别是糖葱、酥糖、南糖、明糖等品种,基本就是用蔗糖做成的;束砂包住花生仁的那层糖皮,实际是由纯净白糖制成的反砂糖霜。蜜饯品种的含糖量也同样很高,比如糖渍类的黄梅、蜜桔和化皮榄的成品要浸渍在浓稠的糖液中,反砂类的柑饼和冬瓜册经糖渍糖煮后表面还附有白色糖霜,果脯类的菠萝块、杨桃示和姜糖片也要经过糖渍糖制并晒干,凉果类的苏州橄榄和加应子在糖渍或糖煮后甚至还需添加甜味剂。

潮州的茶配,有些品种制程技艺是很高超的,比如糖葱,在明代就已经很出名,被认为是全省第一。当时担任潮州知府的郭子章在《潮中杂记》中这样说:“潮之葱糖,极白极松,绝无渣滓。”达濠苏州街原裕号饼食店姚香庭父子是潮汕糖葱绝艺的传人,糖块他们通过手拉之后,会像变魔术一样生出16个大孔,256个小孔,因为孔多,所以显得极白无滓,入口酥融如沃雪。云片糕又叫书册糕,片片相贴如书册,旧揭阳“万源斋”和“香泉庄”号的云片糕,据说揭下一片可卷成戒指,点上一根火柴可化为火焰。

“茶癫子”简伯华其实我只是太爱茶


——访湖南怡清源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简伯华

简伯华,湖南怡清源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1964年出生于湖南常德桃源县农民家庭,1988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1999年成立湖南省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他风趣地将自己比喻为“三农”:出身农家、毕业农大、从事农业。

他自号茗疯逸士,人送别号“茶癫子”。茶行业人士说,“茶癫子”这个别号用在简伯华身上再适合不过了。“不做别的,一切为了茶”的理念在他的心里早已根深蒂固。顾名思义,“茶癫子”爱茶爱到疯癫,爱茶爱到不顾一切。而他与茶又有怎样的渊源呢?又是什么缘故让他如此爱茶?

在今年6月的北京国际茶业展上,简伯华走进《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访谈室,讲述了他的人生和故事。

【疯癫:说不清道不明就爱茶】

在茶界内,简伯华爱唐装是出了名的,无论是平时办公还是出席会议,他总是以一身简洁大方的唐装出现在大家面前。采访当天,简伯华与往常一样,身着橙色唐装,无论是衣着或是谈吐都颇具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当记者问到为何他如此爱唐装时,他说,文人好茶,茶人好文,唐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所以,将唐装与茶相结合可以将传统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简伯华农大毕业后,被分在长沙卷烟厂工作。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简伯华听后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将会给民营经济带来大展宏图的舞台。善谋者谋势,他果断选择在1992年下海寻找新的商机。那么当初他为什么选择茶行业呢?他说,首先,因为茶已被联合国卫生组织誉为世界第一大保健饮品,是中国最适合打造世界品牌的产业。其次,受到人生另一半的巨大影响。上大学时,他结识了他后来的夫人张流梅。说到这里,简伯华笑着告诉记者:“我们相互帮助和学习,她早年是湖南省边销茶质检科长,现在是湖南,也是全国最著名的黑茶女专家。”

创业起初的阶段,简伯华一个人在茶业市场摸爬滚打,资金成为一大问题。为了节省开支,简伯华没有请帮工,自己既当老板,又当员工。当时他看到有一家茉莉花茶企业在北方做得很出色,他毅然决定在离首都不远的石家庄做起了茶业生意。白天,他与当地客商洽谈生意;晚上,他住在四壁漆黑的平房里,就着个煤炉子做饭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在石家庄及周边地区打开了局面。1996年,简伯华回湖南创办公司。他在长沙高桥大市场开了3个门面,茶叶生意越做越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暴发,市场普遍不景气,很多商人因找不到未来的方向,看不到发展前景而退出市场。但简伯华凭着一股韧劲,硬是坚持了下来。对此,简伯华说:“我的夫人在那个时候对我的帮助太大了,她经常鼓励我,只要人勤奋,失败了就算擦皮鞋也无所谓。所以,我就凭着‘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斗志’这句话坚持下来。”

他对茶有一种心无旁骛的喜爱,也正是因为他爱茶爱到如此疯癫,他成功了。1999年,他与夫人共同创建了湖南省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目前,怡清源茶业已成为“中国茶叶知名企业”、“全国百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7年,“怡清源”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湖南第一个获得该项殊荣的茶业品牌。

【颠覆:企业管理、弘扬茶文化缺一不可】

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简伯华不顾一切去爱茶。在企业管理方面,他有着一套独到的见解:“先建市场拓网络,再建茶厂拓基地;先做品牌拓形象,再做产业拓规模。”

简伯华告诉记者,当产品供过于求时,“先建市场拓网络,再建茶厂拓基地”的战略,就是积极抢占市场先机和主动权。由于对市场的敏感,怡清源确定了“以国内为主,大力拓展国外”的市场战略。这也是由茶叶的消费习惯决定的。因为在所有农产品中,只有名优茶,国内比国外售价更高。

在拓宽市场方面,简伯华步步为营,环环相扣。首先,扩宽加盟连锁。怡清源“立足湖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连锁网络每年以100家左右的速度扩增。其次,发展团购业务。面向茶叶经销商、中小超市、商场、茶馆,扩大批发业务。再其次,商超战略联盟。与国际国内大中型超市、商场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业务开展以“及时配送,定期结算”方式进行。最后,涉足电子商务。在2007年底,怡清源在淘宝网开办茶叶旗舰店。目前,仅怡清源淘宝旗舰店CTOC店铺就已累计总会员数是十万人。

在注重企业管理的同时,简伯华还颠覆了传统茶人的形象,通过“触电”,将湖南深厚的茶文化与电影电视结合起来,用影视推动茶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他第一触“电”是参与张纪中导演的茶电影《菊花醉》的拍摄。今年9月,湖南卫视将拍摄安化黑茶大戏《古道茶香》。简伯华说,“怡清源”黑茶产品“黑玫瑰”将以剧中女主角名字的身份出现,同时也是这部电影唯一一家安化黑茶战略合作企业。他还积极参与到“重走茶叶之路”活动中。

【巅峰:为企业最终上市准备着】

简伯华说“茶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茶叶是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我的祖祖辈辈是茶农、茶商,因为我对茶文化的喜爱,对茶产业的喜爱,所以湖南农大毕业后,我又回到了茶叶身边,发誓此生不做别的,一切为了茶,这就是我一辈子的一个执著。”

正是为着这个执著,简伯华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在世界范围做出一个中国的茶品牌。简伯华说,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却没有一家叫得响的茶叶企业或。”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七子饼茶的来历》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