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普洱茶】

普洱茶品质:古树茶的后期考验(稳定性)

随着茶友对古树茶越来越多的认知,它的后期陈化也是茶友最关注的。普洱茶的灵魂所在也是越陈越香,但就目前的生茶而言比较混乱。看来只有了解了古树茶的其中几个特性,才能把握得更准。我们今天分享的是古树茶的“稳定性”。

如果拿一款古树茶和一款台地茶相比,就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

台地茶刚开泡的前韵和茶味都是比较足的(苦和涩明显),但随着泡数的增加,一泡比一泡微弱,一泡比一泡淡,一般情况下11泡左右就已经没味了。基本上没中韵,后韵之体验。摆放下来的感觉是越陈越淡,我们对05年的台地茶做了细细的研究,发现味,香,韵没有以前好,汤色是偏红了,但这是不够的,也证明后期的价值偏小。特别对一些大厂的烘青茶做了研判,滋味淡得更是快。看来台地茶只能是短期品饮和快速消费。

古树茶,在一般人的理眼是炒作(没有多少古树茶),其实事实不是这样的。只是很多大厂家为了推销自己的大货而故意掩盖。古树茶初入口淡甜,让很多喝茶味重的人误以为这是劣茶,这是对古树的误解,但5泡过后让品茶人感觉到了古树茶的魅力;这才是开始也是“前韵”,还有“中韵”[感觉整个口腔很饱满,淡甜回味在嘴里],最后是“后韵”[喉咙非常舒服,茶的甘甜味到了喉,真正达到韵的境界]。古树茶一般25泡以上,基本有20泡都是稳定的滋味,随着时间的摆放,真正达到越陈越香。后期的色,味,韵达到完美一体,有的人描述说是像泡酒一样的老酒,越是后面越是高潮……

稳定性在所有茶类中,古树普洱茶是出类拔萃的,让我们一同珍视陈香普洱茶。

精选阅读

解读云南古树普洱茶(2)


解读云南古树普洱茶(2)

普洱茶产区独特的地理环境

云南古树普洱茶因为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人文底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普洱茶产业的主要推动力,对行业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普洱茶,并开始收藏一些古树普洱茶。

初学者容易被古树两个字所迷惑,见到大茶树便激动不已,并以此作为自己玩茶的切入点,把树龄大小或者是树的大小作为茶叶品质的评判标准。而茶始终只是一种饮品,最大的价值是靠品质给人们带来健康,藏茶更多的是希望其后续转化能给自己带来惊喜,这就需要对原料的品质作综合分析,成就一款好的普洱茶需要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首先要有先天的地理环境优势,茶树生长在生态优良的无公害茶园,原料得到科学的加工处理以及合理得当的后期仓储转化。普洱茶藏身于云南这片得天独厚的神秘境土,是世界茶树发源地,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密不可分的。

地理环境

云南地理位置特殊,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云南茶区多分布在海拔1200~2000米左右的澜沧江两岸山区丘陵地带的温凉、湿热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不仅为区域内的茶树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也可以说是普洱茶品质化学形成的先天优势。

气候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侯和山原气候的特点,表现为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并且常年雨量充沛,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普洱茶产区的年平均温度在17~22℃,年降雨量在1200~1800毫米,这些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区域内种植的云南大叶种创造了适宜的生长条件,也有利于普洱茶化学品质的形成。所谓的“高山云雾出好茶”,充沛的雨水能促进茶树的氮代谢,使得鲜叶中的全氮量和氨基酸含量提高。

日照

太阳光质与茶叶品质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红光有利于茶多酚的形成,而蓝紫光则促进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像云南的高海拔茶园,特别是古树茶生长的高山密林里,雨量充沛,云雾多,长波光受云雾阻挡在云层被反射,以蓝紫光为主的短波光穿透力强,从而会导致茶叶内的氨基酸、叶绿素和含氮芳香物质较多。

温度

气温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便降低0.5摄氏度。而温度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进而又影响到茶叶化学物质的转化和积累,因此不同海拔最高度的茶叶原料,鲜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等茶叶品质化学成份的含量也不一样。

海拔

可以说海拔是影响普洱茶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茶多酚和儿茶素随着海拔提高而减少,而氨基酸则随着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增加,另外,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空气稀薄,茶树的蒸腾作用相应加快。芽叶本身不得不分泌出一种抵抗素来抑制水分的过度蒸腾,这种抵抗素就是茶叶的宝贵成分——芳香油。所以高海拔地区生长的茶气相对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同时,气候特征也会随海拔变化有所差异,又进一步作用于茶树生长。

纬度

地理纬度不同伴随日照、气温和降水量等气候条件的变化,对茶叶化学成分特别是次生代谢产物有明显影响。纬度偏低,地表接受日光辐射量也较多,有利于碳素代谢,也就有利于茶叶多酚类物质的积累。

所以说云南普洱茶的品质取决于云南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在这片“彩云之南”的美丽国度,曾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美丽传说。独特的地理风貌、复杂的气候类型与丰富的多民族文化,共同孕育出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这是大自然的眷恋和馈赠,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云南的名片,是世界的绿色黄金。

普洱茶“古树茶”滥用的潜在危机


普洱茶“古树茶”滥用的潜在危机

20块钱的古树茶,古树茶太便宜了!是真的古树茶吗?怎么到处都是古树茶?云南的古树茶那么多?古树茶真贱价?是台地的吧?最多是乔木的?也有200块和2000块的古树茶,哪个真的?哪个假的?古树是什么概念……

普洱茶“古树茶”滥用的潜在危机

很多普洱茶客,特别是初喝普洱茶的是新手,面对着纷繁复杂、高深莫测的普洱茶包装,提出无数疑惑。很多人选择了做足功课,再买茶喝茶。普洱茶包装上打着"古树茶"的茶品,几乎随处可见。遇到一个同行的,给我看了他几十元的茶,也打着某茶山古树字样,我对着他的"古树"两字哈哈笑了一下,他弹回一句,是真的。我无语。

云南厂家数以千计,每个厂家不同年份不同批次的茶品几十至几百款,如果把云南的普洱茶包装堆在一起展览,不知可以铺多少公里长的路。要识别各类不同包装茶品质量的差异,估计只有生产者自己最清楚。喝茶者的,凭着卖家的描述,包装打的字,再加上自己的喝茶经验,对茶品揣摩。等揣摩得和自己的心理价位接近,或和自己认知程度吻合,才敢放手买茶。如果是遇到大厂的还好说些,买的人多,卖的人也多,可以找到更多的价格。时常听到一句,买大厂的,放心!除了大厂规范化、规范化的生产,稳定的质量外,还有可以更轻松地购买。

云南有几十万亩的古茶园,不缺乏古茶。古茶园产茶量不大,有的古茶园有些古茶还需要保护。古茶也不至于漫天盖地、堆积如山,白菜价,地摊价,跳楼价的地步。严谨的茶人都说,云南古树不多的。古树茶就是数百上千年前云南的少数民族的先民种植下的茶树。现在也有把百年以上的称为古茶树的说法。百年茶树,感谢大自然对云南的厚爱,赐予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才使那么多古茶树得以生生不息。试搜罗别的省份的,这样树龄的古树茶有多少呢?估计那边的几两古两,就是成了高层来往的珍品。物以稀为贵,云南的古茶长得太多了,所以贵不到哪里去,普通百姓也喝得起。商品的流通规则决定了,好东西不一定贵,贵的不一定好东西,但愿大家在喝着平价而非廉价的云南好茶时,别忘心里另存一份感恩。

滥用"古树茶"作为包装,很多时候并没有给商品带来附加值。如果说商品的假冒伪劣是为了以次充好获得高价,云南的商人在这里表情得"与众不同",好像写的"古树茶"只是一种销售上吸引眼球的字眼,卖的,还是非古树茶的价。并不是说他们不要钱,也许是不成熟的商业技巧,取巧,只取了一半,反显拙了。有时,横横心,倒宁愿得到一种高手段的谎言,换得心里的舒服,也不愿去听一个破绽的谎言。这是无奈的话,还是厌恶说谎的。

貌似得益的作法,亏得多大?首先,消费者心里的抗拒,普洱茶太复杂了,搞不懂,不懂就少买点,尝一下就可以,或者买点低价的。其实,真正古树茶被压在脚下。除了极个别发烧友、行内的识得古树茶,很多人也分不清是否真正古树茶,商家的引导很多时候是太可靠的,要不,有时间琢磨了再买,要不算了,不买了,或买了写了标"古树茶"的低价茶,喝了,哦,原来古树茶不过如此,问题就引到第三个了。第三,对整个普洱茶行业信心的减弱。培养普洱茶群里,这两年在各种炒作、媒体报导之下,已显得很艰难,外部的副作用,内部的问题,真可谓内忧外患了。现在普洱茶行业正处于低谷,能认真坚持下来,做好茶,认真宣传,点滴积累的不多了。但低谷也正是培养喝茶群体的一大好时机,大家都觉得便宜,如果再加上好喝,谁不选择?

普洱茶"国标"出来了,普洱茶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茶才能叫普洱茶。这是个大范围的标准。云南相关职能部门为何不细化相关的小标准,并运用执行呢?比如,什么样的茶才能叫"古树茶"、"野生茶"、"大树茶",平时再应用到包装上,符合什么条件的,才准许使用。不符合的,以怎么的措施整顿使其规范。茶厂家要启用的商品包装,需申报、审核、备案,包装上不作夸大化的宣传、每款产品需要相对稳定的茶品质。包装的纷繁复杂,也是令人头疼的,可以有个性化的包装,图案多样化,没问题。铁观音包装袋各式各样,但他们把层次分得很清楚,几个香型,几个等次,每个店都如此,以喝作为标准,以茶客的品饮感觉作为定价。普洱茶的种类、山头、陈化条件等是要复杂得多,还有历史上遗留的很多问题,所以要学也难。只能从新茶上开始革新。试图包装上如实地、明确地描述着山头、用料、树龄大小,采摘季节等。这也只是个人抛砖的一点小想法。如果职能部门替消费者先清理了认识上的障碍,消费者心理踏实了,喝茶轻松了,整个行业也会无声无息中朝前跨越着。当然,普洱茶业的发展,需要很多方面的完善,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再有探讨式的建议,古树茶现在很多也需要保护,量也极少,可否打造成云南普洱茶业真正的精品高档茶。可否"古树茶"等标识做一个严格的使用标准?任何一个茶品,达到某个标准方可使用相关标识,严把关口,惜墨如金,让普洱茶有一套澄明的产品标识标准。

解读云南古树普洱茶(1)


解读云南古树普洱茶(1)

①什么是古树茶?

古茶树顾名思义,就是栽培年代久远有些树龄甚至已经无法考证的茶树。古茶树上所采摘的鲜叶按标准制作的毛茶称古树普洱茶,是普洱茶的一个细分市场,近年来始终以一种高姿态、高热点受众人追捧。那么,古树普洱茶真的代表普洱茶的最高品质吗?以及多大树龄的茶树才算古茶树?等等一系列问题也随即而来,并在行业内争论不休。

古树普洱

一般人觉得100年以上的就算是古茶树了。骨灰级茶友却认为一百年到三百年只能算“大树”,三百年以上才能称之为“古树”。但古茶树的树龄判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跟植物学、地理地貌、自然气候、历史都密切相关。茶树树龄根本无法明确区分,这样的细分也不太具有实际意义。

其实古树茶树龄的时间界定,是有特殊的历史原由的。

近代云南大量种植茶树,是在清道光之前(1820-1850),从清末开始云南茶区多有战乱、瘟疫等发生,茶树的种植栽培自然陷入停顿;至民国初期(1912),方开始在凤庆地区种植生产红茶;直到新中国成立(1949)后才大规模开辟台地茶园。

由此,按茶园种植年代来划分显得更加合理,在古普会标准:《云南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评分标准》和《收藏级云南古树普洱茶制作标准》中,将1949年前人工栽培的茶园定义为古茶园,1911年前人工栽培的自然状态下生存下来的古茶园成为原生态古茶园。并综合茶园生态、茶叶品质等因素将古树普洱茶分为普世级、品鉴级和收藏级三个等级。根据古普会标准,品鉴级和收藏级古树普洱茶原料应产自1911年前种植的原生态古茶园。

普洱茶古树与小树的比较


普洱茶古树与小树的比较

学过茶树栽培学的人都应该知道,抛开光照、温度、水、肥、土壤、维度、海拔等因素,茶叶内含物质的主要区别在于茶树的新陈代谢不同。茶树处于不同的树龄,吸收和代谢也不一样。

0-30年的茶树,氮的代谢比较旺盛,生成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茶多酚等与氮元素相关的产物,所以树龄小的茶树比较鲜爽但甘甜度稍差。30年树龄以上的树,碳的代谢明显,生产大量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寡糖(如麦芽糖、蔗糖、棉子糖等)、多糖(糖原、淀粉、壳多糖、透明质酸、半纤维素等)、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糖脂等。所以苦涩度低,甘甜度好,醇厚度好。

一般而言,树龄越大,碳的代谢越明显,甜醇度就越好。由于普洱生茶的后发酵与茶叶含糖量密切相关,所以,成熟一些的芽叶和树龄大一些的茶树芽叶陈化更好,因此有人较喜欢古树茶、大树茶。

其实,树龄30年以上的茶树,如果生态环境不差,采摘次数又较少,那么是三十年、五十年还是七八十年的树是比较难区分的。台地、小树、老树、古树、大树、千年野生大茶树的生化区别在于新陈代谢不同,小的时候氮代谢明显,老了的时候碳代谢明显。

结语:就品味而言,较多人喜欢有岁月甘醇之感的生茶,首先是树龄带来的甘醇,其次是岁月陈化的甘醇。对一般茶友,三十年的生态茶树口感已经很不错了。

高品质古树茶的标准是什么?


高品质古树茶的标准是什么?

影响古树茶品质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自然环境、树龄等自然因素之外,原料、工艺、仓储是主要因素。

首先,看原料的真诚度。

因为稀缺内质更丰富,古树茶价格比一般的台地茶要高。又因知名度等因素,名山名寨的古树茶价格会更高些。

高利润的驱使下,古树茶的“纯度”全凭良心了。一个古茶饼357克,如果掺入几十克台地茶,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而一般人根本品评不出来。并且因为云南地质地貌的特殊性,一个片区的古树茶有可能呈现出不一样的口感,所谓纯料是一个比较有风险和有待商榷的事情。云南那么多山头,又细分了如此多的村寨,每一处的原料如此稀少,每一个商家分一杯羹,每一家又可以制作多少纯料的古茶饼呢?去茶山的时候,实地看一下,算一算茶山的实际产量和市场上流通的纯料,心里就有一些谱气了吧。

一般意义上而言,古树纯料还是基于能够提供给小众品饮的商品。所以说比起挂羊头卖狗肉,只要是真古树,“古树拼配”还更靠谱一些。

那么怎样保证你所选择的古树茶,每一片叶子都是真的?鉴于茶农大小树混采现象已经泛滥,选择不收毛料、深扎源头、有采摘标准、纯手工一锅一锅炒茶的茶企业,总是不会错的。

其次,对比制作工艺。

如果说古树茶是一道大餐,那么有了好的食材——古树鲜叶,必须要有好的工艺才能就它的美味。

传统普洱茶加工工艺包括:采摘、委凋、杀青、摊凉、揉捻、太阳晒青、剔捡、称茶、蒸茶、压茶、定型脱模、干燥、检验、包装等数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的细微差别都会造成品质的千差万别。可以说工艺决定了古树茶品质和后期转化的空间。

而古树茶稀少娇贵,要得到高品质古茶,必须全程采用传统手工耐心制作。手工饱含中国人情的温度,与机械化制程的茶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这是无法解释的奥妙,对比一下你便懂得了。

雨林古茶坊:古法手工精制古树普洱茶


雨林古茶坊:古法手工精制古树普洱茶

编者注:本文是编者2014年春季亲赴西双版纳勐海县茶山所见所感,亲眼见证了雨林古茶坊茶人守护古茶园,传承古法手工,将古树普洱茶呈现世间的全过程。雨林古茶坊采茶、收茶、制茶全程无时间限制对外界公开,欢迎全国茶友赴茶山亲身体验。

感恩天赐古茶园

寻访古树普洱茶的源头,看制茶匠人用手心的温度熨烫鲜叶,看雨林古茶坊茶人隐匿在西双版纳茶山深处,对百年古树普洱茶的守护与传承,能感动于古茶树的沧海桑田,便断断容不下速成的口感。“内质丰富,茶汤厚润”,它虽不语,却给予满口香醇。

西双版纳早在1700多年前已种茶,是世界茶树的发祥地之一,亦是普洱茶的故乡。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境内生长着树龄百年以上的古茶树超过5万亩,是先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厚重而珍贵的财富。

树龄的长短对普洱茶品质至关重要。台地茶树龄较短,一般为十余年或几十年种植时间,高密度栽培需要施肥、打农药。台地茶生长周期短,根系不发达,吸收的土壤养分有限,茶碱含量较高。

从植物学上说,任何树种生长超过100年即可称之为古树,雨林古茶坊所采收的都是超过300年树龄的古茶树,它们历经时间的考验,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存活下来。千百年的共生,古茶树已和周围的生长环境、周围生物群落融为一体。古茶树根系发达,内涵物质极为丰富,后期陈化必然优于内涵物质少的。

树龄的长短造就了品质与口感的天差地别,古树普洱茶口感柔和、汤醇厚、内涵物质丰富,生态、好喝又健康。

以传统手工致敬时间

茶山的少数民族茶农是最懂茶的人,他们的先辈种茶制茶,世代守护古茶园、传承制茶工艺,雨林古茶坊将他们当做老师,又和他们亲如兄弟。

走进雨林古茶坊布朗山二十三坊,热火朝天的收茶制茶场面尤为壮观。雨林古茶坊向茶农收取鲜叶的价格是双方共同协商而定,上交鲜叶——现场检验是否符合标准——称重——现款现结,茶农脸上洋溢的是丰收的喜悦,雨林茶人心里感受到的是欣慰。另一边,古茶坊内十余口铜锅齐上阵——古法手工杀青,茶叶翻滚、热浪蒸腾……“春茶季的时候,为了保证质量鲜叶都要及时精制,我们古茶坊里师傅常常通宵达旦奋战”古茶坊坊主说到,此等茶人心让编者感到深深叹服,而更让人震撼的是,像布朗山二十三坊这样的古茶坊雨林人在西双版纳人迹罕至的深山修建了85座!

一款古树普洱茶的诞生,要经历:采摘——自然萎凋——手工杀青——摊晾——手工揉捻——阴凉——晒青——第一次剔捡——原料检验入库——原料出库第二次精挑细选——称重——蒸制——手工包揉——石墨压制——阴凉——第三次检验——低温烘干——第四次检验——包装,全程由当地少数民族师傅手工完成,雨林古茶坊古树普洱茶,呕心沥血之作!

我只见过这一家茶企全程公开

雨林古茶坊茶山行活动,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茶友、媒体团等等共同行山路、访茶园、亲制茶,这种零距离探寻古树普洱茶制作过程的方式比任何有关茶的故事都更动人。茶人的世界没有捷径所以茶路必然不易,雨林茶山行至今已接待全国乃至海外的客人超过4000人次,用坏的轮胎已经堆积成山。雨林古茶坊首家开创了全国最大规模的茶山行活动引领茶友们参观见证古树普洱茶的诞生,我只见过这一家茶企这样全程公开。

真实、公开、诚信、一诺千金,这是我深入雨林古茶坊源头腹地最大的感受,感恩此次茶山行所学、所见、所感,感恩天赐古茶山,感谢雨林古茶坊坚持高标准呈现高品质古树普洱茶于天下茶友!

回程路上,听到当地雨林古茶坊几位发起人早期寻茶的小故事:他们开着皮卡车,带着帐篷、铁锹、面包上路。在一次去勐腊县寻找古茶园的过程中,由于不认识路,又遇到塌方,寻茶人被困在一个村寨里,由于彼此不熟悉,他们没有被邀请住进村寨里。在被困的一周时间里,他们吃住都在车上,寨子里唯一一家小卖部的食品都被他们买光了,在面临断粮的临界点时,大雨终于停了,路通了,几位才得以脱险。

解读云南古树普洱茶(3)


解读云南古树普洱茶(3)

茶园生态环境

上一期我们讲到成就一款高品质的云南普洱茶应具备的几个因素,并对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作了简要介绍。大区域的地理环境是云南普洱茶的先天优势,今天我们来讲讲大环境下的茶园生态,同样对普洱茶特别是古树普洱茶的品质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古茶园形成的时间是漫长的,万亩古茶园积淀的历史也是厚重的,历史上的普洱茶几经沉浮,战乱人祸社会动荡古茶园也随之被几度沉静几度重视,少数民族茶农种植茶树大都采用最原生态的方式管养,茶市不好便“放荒”修养生息,茶市好便上山采茶。这让古茶园的生态环境一直保持在最有利于茶树生长的环境中,植被、土壤、以及伴生的植物在最佳“平衡且可持续生态循环”状态下。

一、土壤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地,茶树所需的养分和水分,都是从土壤获取的,因此,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与茶树生长紧密相关。云南普洱茶产区土壤多为赤红壤、红壤、黄壤,pH值在4~6之间,更适合茶树生长。

《茶经》有云“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高山古茶园土壤风化比较完全,石砾较多,土壤通透性好,而且有机质和各种矿质营养元素,包括茶树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各种微量元素一应俱全,以致茶树有效品质成分和各种保健营养物质丰富。

二、植被

古茶园与台地茶园相比,前者树木比后者多。而植被的繁茂,不但有利于调节空气湿度,增加地面覆盖度,从而改善茶园温湿条件和增加土壤肥力。

三、伴生植物

张顺高老师曾作过“五代茶园”的划分,从中可以看出普洱茶的栽培驯化历史以及茶园发展进程。茶树是一种从森林里走出来的人工作物,以园式栽培相比,最初的驯化栽培是混林共生的。茶树需要一定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但以弱光照为宜,尤其需要较多的漫射光。而古茶园由于被树木所荫蔽,光照达到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茶树在漫射光多的条件下生长,从而给有机体的生化变化带来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含氮化合物的形成和增加,对改善茶品质十分有利。

“茶园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它由以茶树为主体的生命系统和由光、热、水、气、土、生物等因子结合在一起的环境系统所构成,它的结构演变由从事茶叶生产的人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来导向,真正的制导因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人们对三大效益的认识。茶叶生产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受经济规律的严格支配。当人们的认识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与科学知识的限制,尚不能深刻洞察生命系统对环境系统的依存关系时,通过劳动创造的价值(经济效益)表面上高于重于生态效益的现象,会诱导生产活动偏离生态稳定性的运动轨道,最后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这一原理可以为某些文明消亡作出解释,也是茶园历史结构演变的认识根源。”

古树茶之所以如此受亲睐来源于其生态价值符合当下人们追求健康的价值观念,不仅给人以独特的品饮享受也有非凡的经济价值。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们能不能守护好每一株古茶树?自然状态下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是循环往复的,一旦循环被打破,整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将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因此,守护好茶园生态就是守护古茶树。

布朗山著名的古树普洱茶区


布朗山是中国最古老的三座茶山之一,这里生长着古老的老班章正山古树茶。“老班章”所产的茶叶,滋味厚重、浓烈、霸道,初饮如伟岸的汉子,风骨刚健,气势雄浑,回味则有刚中有柔、强中有媚的风情。有茶人称赞老班章茶是普洱茶中的王子,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布朗族是百濮的后裔,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云南“六大古茶山”最早指澜沧江北岸的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易武)江北六大古茶山。到了清朝,随着勐海茶区的逐渐兴旺,茶叶产制中心转移到以勐海为核心的江南古六大茶山,即南糯山、勐宋、巴达、布朗山、南峤和景迈等六大茶山。六大茶山最高年产茶达4000吨。布朗山布朗族乡位于勐海县东南部,东与景洪市勐龙镇交界,南和西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70.1公里,西北连打洛镇,东北连勐混镇。全乡地处山区,境内山峦起伏连绵,沟谷纵横交错,极其适合茶叶的生长。布朗山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也是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布朗族迁到布朗山的历史已有1000年。老曼峨是布朗族在布朗山最早建立的寨子之一,其种茶历史已有900多年。至今,老曼峨寨子共有128户614人,现存古茶园3205亩,分布在该村四周的森林中,海拔在1300米左右,该寨还有新茶园852亩。

老班章、新班章均是哈尼族村,原为一个村,迁到布朗山建寨定居已有200多年。哈尼族也擅于栽培茶树,班章古茶园是哈尼族在布朗山栽培利用的最大、最好的一片古茶园,现存5870亩,树龄200多年。这片古茶园分布在老班章寨子周围及附近的森林中,海拔l700米~1800米,森林植被保存较好。最大的一株古茶树基围1.73米,树高4.35米,树冠直径6.24米。老班章有新茶园720亩,新班章也有新茶园320亩。曼新龙布朗族村寨,位于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上,为大森林所环抱。曼新龙的布朗族曾经居住在景洪曼西里,后沦为傣族土司的奴隶,因不堪忍受奴役而逃离,迁徙到布朗山有200多年。曼新龙古茶园就位于寨子背后及附近的山坡上、森林中,是布朗族的祖先逃到曼新龙后所种植,现存150多亩。古茶树主干基部直径在0.2米~0.6米之间,树高3米,属于普洱茶种,树龄200多年。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茶品质:古树茶的后期考验(稳定性)》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