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普洱茶的茶叶】

17个影响普洱茶品质的因素

喝茶不仅仅身体需要水分,也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现在喝茶是一种保键养生的简便方式,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在快节奏的生活下,生活与工作压力让人无法放松、无法内心平静,而品茶是一种慢节奏的享受,更能让你内心得以平静。而茶友对茶的品质要求相当高,普洱茶是当下热门茶品,很多人都选择这种具有独特保键功效的茶,那普洱茶品质如何呢?有人说普洱茶品质相当不错,无论是从原料还是产地上来讲都占据优势,是真的吗?下面为大家介绍17个影响普洱茶品质的因素,希望能避免的尽量避免,这样有利于提升茶品质。茶叶品质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茶叶成分、制作方法、栽培都会间接或直接的影响茶叶品质。影响普洱茶品质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17个方面:

1、茶种。茶叶种类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都会有别。如大叶茶和小叶茶有别,龙井茶与乌龙茶有别等。六大茶山茶种除了大叶茶、中叶茶、柳叶茶、小叶茶、红茶、紫茶外,还有椭叶茶和嫩红茶等。

2、土壤。唐代陆羽的《茶经》载:“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其余小山甚多而以蛮松产者为上。大约茶性所宜,总以产红土带沙石之阪者多清芬耳”。土壤是影响普洱茶品质的因素之一,早在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也载:“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即使是同种类的茶,其所生长的土壤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会有别。

3、气候。生长在同类土壤的同种茶,所处的气候不同,其茶质也不同。而气候又受所处的纬度与海拔的影响,相同的土壤与纬度下,生长在海拔较高地带茶的质量,优于生长在海拔较低地带的同种茶的质量。“古六大茶山”所处经纬度范围内的茶,其苦涩味普遍平衡而适中,而且耐泡。

4、其树型与生长的自然度。同山坡、同树龄的同种茶,受修剪成灌木者和散放而自由生长的乔木者,其茶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有别。有性繁殖的茶苗,本性是乔木;无性繁殖的茶苗,本性是灌木。

5、生长地之背阴与当阳程度。其它因素相同,则当阳者的比背阴者优良。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性凝滞,结瘕疾。”

6、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种类。密度稀、与其它多种树木自然和谐地杂生者,自然养分充足,其生长与抽芽健壮;密度大又不与其它多种树木杂生,确与草莽杂生者,往往营养不足而引起所抽之芽的病态,甚至多虫。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野者上,园者次。”

7、树龄。茶树的年龄也是影响普洱茶品质的因素之一,在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茶之嫩老又则别之”。同山坡、同树种和树型、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都相同的高龄老树茶之味,比低龄嫩树茶纯厚又甘甜,也更耐泡;而低龄嫩树茶味,比高龄老树茶苦涩。

8、采摘时节。晴天采者比阴天采者优良;阴天采者比雨天采者优良。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春茶的色泽、茶味都比谷花茶(即秋茶)优良,谷花茶又比小满茶(即夏茶)优良。

9、生态性,包括茶树所吸收的养分的生态性及茶树保健的生态性。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自然地与其它杂木混居,完全以多种腐殖质组成的有机肥为养分,或人工施放畜肥或绿肥者的先天茶质,远比施放化肥者优良。全靠鸟类、寄生蜂蝶等虫敌除虫,加上边采边修叶,不喷洒点滴农药也能够健壮生长抽芽者的茶质,远比因生态失衡而多虫,不得不喷洒农药者优良。

10、是采摘的老嫩长短与健康程度。其它因素相同的茶,采得越嫩而短,其形状、色泽等越理想,但其涩味越重而且更不耐泡;采得越老而长,其形状、色泽等越差,但其味越纯厚,尤其是其甘甜味和香气越浓而且更耐泡。因而茶尖采摘的老嫩长短要适当,一般以一芽二叶为宜,能兼顾滋味与外观。

11、是茶林及其周围的气味,茶林及其周围有芳香者,其茶叶气味尤佳;茶林及其周围有异味者,其气味劣。故茶林周围不宜种橡胶。

12、杀青与揉作技术。杀青方式分为农家的手工炒青、毛茶厂的蒸青、烘青和晒青4种。杀青程度与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的长短有关。杀青不熟,不仅所加工成的干毛茶形状、色泽差,茶汤带绿色,其味还会带有生气味。杀青过甚,色黑且不易抖散,甚至炒焦而带糊味,故宜在适温下延长炒青时间。

13、干燥的方式、及时程度及其场所的卫生状况。茶的干燥方式主要有晒干、烘干和烤干3种。晒干者远比烘干者理想;烘干又比烤干者理想;及时干燥者比延时干燥者理想,但隔日干燥者比当日及次日干燥者陈化快。有烟的火烤干者会使茶带上烟臭味;3日后的延时烤干者会带上馊味或酸味。烘干室温不宜偏高,约32℃至36℃左右为宜。

14、选料与制作标准。选料与制作要求越高,成品质量越优。选料包括收购何种毛料和筛选时选取何料。制作要求包括筛选、配料、蒸压、干燥、包装等工序。筛选是关键而又艰苦的工序,低要求者只须基本拣尽黄片与渣滓,筛尽碎沫;高要求者除此以外,还须拣尽因受闷或杀青不匀等造成的色黑而无光泽者、色杂者、色褐者、色黄者、色红者、色绿者以及发霉者、疙瘩茶、碎片、老梗等。茶饼的薄厚应基本匀称,松紧适度,窝深,周边光滑。

15、加工与再干燥环境。加工与干燥是影响普洱茶品质的因素,也属于后天因素,厂房内外无污染者的质量较优。

16、储存环境。其它因素相同的茶,保存在透气而避风、透光而避晒、温热避烤、干湿适度又无任何污染的场地而无霉烂者的质量,比保存在闷气或吹风、暴晒或阴暗、寒冷潮湿又有污染的场地而有霉烂者优良。气温和湿度分别宜为约24℃至36℃之间和50%至65%之间。

17、发酵的种类与单纯度。目前为止,发酵总的分为人工发酵和自然发酵两类。其中人工发酵分为毛茶前发酵和成品后发酵,自然发酵除了成品后发酵,还有成品前发酵,即妥善保存毛茶以使之自然适度发酵后再压成饼。相同条件下,前者的速度比后者快。其中自然发酵者往往比人工发酵者的质量优良,饮用也更安全;而两者中纯发酵而不发霉者的质量,又远比有霉烂者优良。

这就是17个影响普洱茶品质的因素,当中有些是可以尽量避免的。茶叶品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其茶价值,同样也影响其口感与滋味。品茶之人对茶汤的颜色、茶气、茶性、茶香有着高标准,都希望品尝的茶在口感上略胜一畴。而口感的好坏、外形的美观与茶叶制作过程、茶叶原材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好茶必须有好的原材料。

cY260.com编辑推荐

影响渥堆熟茶品质的因素


影响渥堆熟茶品质的因素

影响渥堆熟茶品质的因素包括:原料、水质、发酵场所环境状态、发酵技术控制(洒水量、温度控制、翻堆时机等)。

这中间最需要处理好一对矛盾是:发酵度轻新发出时酵味重但后续变化大,发酵度重新发出就酵味不重但后续变化空间小。

过去如勐海茶厂熟茶发酵度轻,新出时不好喝,要存放几年后才好喝,但茶叶保存较多内含物和活性。近年为了快速上市很多厂家发酵度重,新出就酵味不重,但内含物分解过多,存放变化空间变小。其实所谓发酵度六成、七成大约就是茶的内含物分解了六成、七成。

判断熟茶的发酵度可以看干茶和叶底的完整度,条索越完整就说明发酵度越轻。判断熟茶好不好,一是看干茶和叶底的完整度;二是看汤色明亮度、色度,汤色应该红亮,汤色灰、黑、不亮就不好。

三是品茶汤滋味,汤中有香、甜、滑就好,汤中有怪味、酸味不好,发酵三年内有酵味(也称堆味)也算正常,发酵轻的三年后有酵味也算正常;

四是饮后口感,饮后囗腔咽喉甜滑好,饮后口干舌燥,咽干(锁喉),口回苦的不好。

影响普洱茶浓淡度的因素


影响普洱茶浓淡度的因素

普洱茶汤浓了,生茶会出现这种情况:

1、苦涩感非常强烈,浓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会令人反胃呕吐。

2、普洱茶的生津回甘时间会延长。

3、其他杂味会出现,如果是经过仓储的普洱茶,如果淡泡或者正常泡的时候没有仓味或者仓味很弱。那么在浓茶下,仓储情况是完全呈现的。

4、新茶则是能检测出工艺和原料是否优秀。

熟茶会出现这种情况:

1、甜度会有一定的下降。

2、经过仓储的熟茶,仓储情况完全呈现。

3、新熟茶的燥感、杂气息会增强。

我们知道普洱茶汤过浓的情况下会出现上面这些感觉,而这些感觉,有些是令人反感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一定要喝淡茶呢?

答案是不一定,记住,你喝的是茶,不是水也不是药。所以,我们可以自己选择适中浓淡度的普洱茶。而且希望喝普洱茶减肥人,太淡根本就没效果。

影响普洱茶浓淡度的因素主要有:

1、投茶量,

2、冲泡时间/出汤时间,

3、茶水比。

投茶量,在同一冲泡用具下,根据不同的茶叶,投茶量需要自己去摸索,什么茶需要投入多少,每种普洱茶的溢出特性不同,所以并没有一个标准。

茶水比,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跟上面的投茶量有关系,一般绿茶(注意不是所有绿茶标准)的茶水比是1g茶:50毫升水。也就是说1克茶用50毫升水泡就行了。而普洱茶的茶水比是没有标准的,一般一泡7-8克的普洱茶冲泡到10泡以上,按每泡用水100-150毫升来算,一泡普洱茶真实的用水量则达1升以上。大约算下来茶水比是1:140以上。

在了解了投茶量和茶水比之后,那就是冲泡时间/出汤时间。这两个时间的区别在于:冲泡时间计时是茶叶冲入水到要出汤之间的时间。而出汤时间则是从冲入水到出完汤的时间。虽然差异不大,但是当我们用的冲泡道具出汤口小,这时出汤的时间就会很长,区别就出来了。

冲泡用具不变,投茶量越大,茶汤越浓。茶水比越小,茶汤越浓。冲泡时间越长,茶汤越浓。当然,茶叶溢出特别、尾水等特殊情况不在此例。(资料来源:普洱茶吧)

储藏普洱茶:关注温度、湿度、异味因素影响


储藏普洱茶:关注温度、湿度、异味因素影响

普洱茶在储藏中应注意:温度、湿度、异味等因素的影响。

1、温度应以当地环境为主,不刻意的人为干扰温度,自然为主,可长年保持在摄氏20~30度之间,太高的温度反而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

2、湿度应人为相应控制,最大湿度不要高于“75%”。

由于华东一带温暖的海洋性气侯,湿度在梅雨季节会高于75%,华南一带,在“回南天”,空气里都“挤得出”水来,空气相对湿度会高达95%,所以应更加注意,及时降低湿度。一般的文章会建议:开窗通风,散发水份,和新鲜空气的交换,其实是不对的,开窗,湿度可能更大,要密闭存茶房间,加一些吸潮的东西,如生石灰、栗炭等,严重的话,就要加抽湿机了。

少量存茶,在高湿天气出现之前,用完好塑料袋套紧,套双层,干燥天气再打开,这也是个简易有效的存茶方法。

东北、华北、西北,以及昆明地区存茶,要适当增加湿度,尤其是冬季,更要增加湿度,北方、西北冬天有暖气,温度很适合茶的转化,但很干,增加湿度到50%左右,就很好了。

在夏天,长江流域,雨水很多,要防止茶叶受潮,高处存放,最好在二楼以上,离墙堆码。

3、不可放在有生活异味和工业异味的环境,如有单独的存放环境就更加理想,保证无异味侵扰。家庭存茶,要远离厨房、卫生间、化妆品、肥皂洗衣粉,以及吸烟环境。

4、干仓茶:干燥仓库存放的茶,转化缓慢,保留茶叶的本身香气,茶面光泽度好,是购茶首选,此类茶,存放过程中,每半年翻动一下,有利于转化,干仓茶转化自然,香气保留得好,苦味、涩味慢慢转化,变得协调,品饮时,滋味不会大起大落。

普洱茶的陈化贵在自然,无需人为的“拔苗助长”,茶中的有益成份经过长年的转化,对人体有刺激性的茶碱,多酚类物质趋于平和,喝来顺口甘甜,但作为茶,苦和涩为本,老茶之所以能生津回甘,就是这些成份并非消失,而只是减弱。

湿仓茶:在高温和高湿的南方仓库存放,过去还存放在四壁流水的防空洞里,霉菌大量滋生,茶表面有可能产生过霉变,这样的茶,经过干仓退仓后,茶表面黯淡无光泽,嗅干茶,“呛”的感觉明显,开汤,汤色转红,甚至很透亮,但无香气,滋味中,有明显“挂喉”的刺激,很不舒服,轻度感冒的人,饮后,咳嗽加剧。

高温高湿双重刺激下,茶叶中本该保留的成份却损失殆尽,留下一些多分子糖类,喝来软弱无力,生津回甘全无,只有些仓味,谓之“老茶”,不过是些有色的,溶解了霉菌代谢物的,无口味的,很“软”的,很“陈”的纤维水而已。湿仓茶已为市场所抛弃,仅在南方局部市场销售,多拿来冒充老茶,茶友们要注意。

所谓的樟香、药香、参香,大多在湿仓茶里才有,干仓茶极少见。

湿仓茶,结块严重,不人为解散的话,泡到尾水也不散开,这一点,很好辨认。

普洱茶在经历岁月的洗礼之后,最终留下的就是“精”(茶滋,茶韵),“气”(茶香),“神”(茶味,茶本质)。

只有干仓茶才能如此“长命百岁,还能活力依旧”。

普洱茶贵在自然,存放亦然。

决定普洱茶生茶品质的几个因素


决定普洱茶生茶品质的几个因素

作为云南人的我,平日接触得最多的自然是普洱茶。日积月累,喝的茶多了,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味不同的价,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茶。有的茶价格适中,好喝又对味儿,有的茶纵然价高昂贵,不是自己的那个味儿喝着也怕咂嘴。看着眼前明黄透亮的普洱茶汤,不禁想,普洱生茶的品质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于是想到在《普洱》杂志上看到的一句话:一款好的普洱茶,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仓储是升华。原料篇

宏观来看,云南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差异明显,垂直变化十分显著。且云南气候环境特殊,高纬度、高海拔,低纬度、低海拔的立体性气候,常年温差小,雨季分明,降雨量北少南多分布不均。况且部分茶种与生长形态不同,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同地域、山头的茶口感不尽相同,各地域茶山茶质有着各自的显著特点。故总听人言“勐海味”“思茅味”“临沧味”;缩小范围来看,又有不同的“山头味”,如“冰岛”“昔归”“南糯山”等。

总体来看,若在茶种、生长形态、制作工艺同等条件下,云茶品质总体呈“北苦南涩”“东柔西刚”的特点。若按树龄大小来看,一般茶树树龄越大刺激性就越低,汤质越柔,香型越宽广,茶汤入口后,口腔对应点越往后往下,茶气越强。反之,茶树树龄越小刺激性就越强,汤质越烈、越薄,香气集中在舌面上下,口腔对应点越往前,茶气越弱。

近年来,名山头茶的价格居高不下,且有节节攀升之势。现在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已经超越了古树纯料的范畴,上升到追求“单株”普洱的境界了。前不久,一位班章单株铁粉就单株的稀有和滋味口感等方面同笔者侃了大半个中午,具体谈到“班章”单株,这位茶客更是喜形于色,认为“能做单株的大茶树,茶树树龄相对较长;其次,茶树必须足够生长茂盛;第三,采摘必须足够细心;第四,炒制杀青必须专用锅灶。”通俗地讲,有的茶树树龄虽然老,但树势弱,生长不旺盛,根本做不了单株。

人们为什么对“名山头茶”“古树纯料”“单株”如此热衷?正因为单株的稀有性,加之市场上对古树纯料的盲目追捧,名山头古树单株价格的“火热度”就可想而知了。甚有外地茶商上茶山“包养”茶树,每年采茶季又满怀期待的不远万里驱车赶来,无非是想在制茶这场马拉松中有个好的“起点”,毕竟制作一款好茶,好的鲜叶原料是基础,也就显得情有可原了。

工艺篇

如上文所述,要打造一款高品质普洱茶茶品,得先有高品质的鲜叶作底子。然而,如何保证在拥有好鲜叶原料的基础上,制作出好茶?这自然和后期的加工工艺有关了。

普洱茶生茶的加工,分为毛茶初制(初制工艺)和成茶精制(精致工艺)两个环节。毛茶初制,就是将鲜叶做成晒青毛茶的过程,其工序为摊晾、杀青、揉捻、干燥几个步骤。一款成品茶的品质特征,在加工过程中制茶人用心与否,做工火候如何,开汤品饮便可揭晓。比如,我们喝生茶时说的“腥味重”“青草味重”,通常是杀青不足的表现。反之,出现“焦糊味”,叶底整体现鲜亮度低,光泽暗沉、叶片有焦斑,通常是过度杀青的表现。

在普洱茶晒青制作过程中,揉捻也是很有讲究的一道工序。揉捻力度的轻重视鲜叶的老嫩而定,一般而言,较细嫩的鲜叶在揉捻时力度不宜过大,需保证叶片的完整性,揉捻时间可加长,采取一次揉捻即可。相反,粗老的鲜叶或老嫩不均的鲜叶需加重力度揉捻,否则达不到揉捻成茶品质的要求,可进行两次揉捻。

再者,揉捻工艺不仅关系到成茶外形、冲泡滋味,而且还会影响到茶叶后期仓存的转化情况。比如,经轻度揉捻制成的茶制品,条索相对粗松、紧结度较小,成品茶耐泡度相对较高。由于干茶条索相对粗松,其成品茶的内部空间透气性较好,在后期存储中陈化速度也就相对较快。相反,揉捻的程度较重成品茶,耐泡度也相对较低,在后期存储中陈化程度较轻、陈化速度也较慢。

总体来说,揉捻程度不同的晒青毛茶制成的成品普洱茶,在相同的存储时间空间里,陈化效果大不相同。故制作一款茶,加工的每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环环相扣。

在成茶精制过程中,主要加工工序分为原料拼配、筛选、半成品拼配、蒸压、干燥、包装等。其中,“拼配”这一工序对品饮口感起关键作用,这也是评判各大茶厂软实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故笔者在此着重描写拼配这一环节。

“拼配”是计划经济时期,为了使茶叶大众化而衍生出的技术,故国营茶厂时代的常规茶以拼配茶为主。在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出于经济性,产品结构多样性,口感要求等诸多因素的考虑,成茶既可以是纯料也可以是拼配,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制茶过程中,各大厂商结合现在市场上消费者对普洱茶的偏好,和现拥有的制茶技术,同早先的拼配工艺相结合,不断革新茶叶的拼配技术,以此来打造出更高品质的茶。故拼配是很多大厂的秘密武器,配方从来不会告诉别人。目前流行于市场上的很多“号级茶”“印级茶”等传世经典茶,都是靠老一辈茶人丰富的经验和严谨的作风制作出来的,故如今勐海老茶厂的老技术员工身价百倍也在情理之中。

拼配茶最大的优势在于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通过纯熟的拼配技术拼配出来的茶,通常能使茶品滋味丰富,层次感明显,稳定性更高,香气更加馥郁持久。比如,某种原料耐泡度不足但香气高扬,另一款耐泡度高但香气弱,两相结合即可互补,制出来的茶,不仅香气好,还耐泡。此外,拼配还能大幅增加产品产量和消耗掉不同级数不同时期(春茶、夏茶、秋茶)的原料。

之前提到过“纯料茶”“单株茶”,当然,拼配茶和纯料茶到底哪个好?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得根据个人喜好而定。但单从拼配这一环节就可以看出,工艺对普洱茶品质优劣、口感风格起关键作用。

其后的蒸压、包装环节,可以说是成品茶的“面子工程”,把控了消费者对茶制品的第一印象。外包装设计美观、饼型周正(以饼茶为例)、厚度适中、茶条完整匀称的茶制品,自然会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仓储篇

新制的普洱生茶严格来说,只能算是半成品,经过后期陈化才是成品。普洱新生茶滋味浓强,香气馥郁,特点突出,别有风味,被部分消费者追捧。但由于其滋味太过浓烈,苦涩味过于明显,香气青涩,因此部分茶企或个人会选择将生茶存放一段时间再抛售或品饮。经过这一段时间存放的生茶,滋味会向着醇厚适口的方向转化,茶汤颜色变深,口感更加醇厚,苦涩味减弱,香气由原先的青涩逐渐向沉香的方向发展。

《云茶大典》中有记载:“生茶,自然陈化缓慢,视环境条件,至少需要10-15年,在一定期限内,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生茶,以第七泡汤色为基准,由最初的黄色(1-5年)→橘黄(5-10年)→玫瑰红(10-15年)→褐色(15-20年)→葡萄酒红(20-25年)→宝石红(25-30年)。”

故好的普洱茶,除了需要好原料、好工艺外,优质的储存环境更足以决定性的改变一切。温度、湿度、通风性、光线、杂味等,无不在影响茶叶陈化速度和陈化品质。一款好的普洱茶,在良性的仓储条件下存放几年后,其品质得到一定升华,身价也翻倍式的增长,这种情况在市场上屡见不鲜。也正因为普洱茶后期品饮、收藏价值高,导致现在市场上普洱茶收藏过犹不及,呈现出“普洱茶不是用来喝,而是用来存”的现象。

按照环境的干燥度,茶叶含水量及作用时间,普洱茶陈化的方式可分为湿仓陈化和干仓陈化法两种。后根据实际存茶需要,也可采用湿干仓轮转模式法。所谓“湿仓”,是源于香港早期存放茶叶的方式,利用香港大环境本身就存在的“高温高湿”的自然特性,有意识将普洱茶存放在更潮湿的仓库,甚至还不时地洒水,增加“高温高湿”,目的是加速普洱茶的陈化,缩短陈化时间,但太过潮湿,茶易霉变。

所谓“干仓”,是相对“湿仓”而言,即普洱茶在干燥(相对湿度较低)的地方存放。干仓贮藏法是云南传统的贮藏。经干仓陈化的茶叶,陈化速度明显慢于湿仓陈化,干茶结实有光泽,叶底活性柔软,汤色栗黄。说到“干仓”“湿仓”,如今市场上大多数普洱茶采用干仓储存,湿仓储存慢慢淡出市场。

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总的来说,在南方仓(主要样本是广东仓)存储的茶,老茶茶韵和汤感厚度方面胜过北方仓(主要样本是北京仓)。而北方仓在香气和活性的保存上远胜过南方仓,且有利于保持茶品本身的优点,后期稳步转化。而对于高级的纯料茶和注重香气转化的茶,更适合放在北方仓,有利于保持住茶本身纯正和清透的特点,无杂气杂味;对于拼配和注重滋味的茶,更适合放在南方仓,有利于促进不同茶性间的融合,使得汤感醇厚和滋味一体化,且茶的先天缺点(如化得慢的苦涩味,烟味甚至些许杂感)会更加容易被时间消除,假以时日便能转化出既有老韵又活性十足的香气。

基于现在的存茶热,未来市场上大量成品普洱茶将会井喷式涌现,所以就要清醒地明白成品普洱茶中,有仓储好茶的同时也会有废茶出现,并不全都是好茶,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普洱茶的甄别眼力了。且值得注意的是普洱茶并不是一味的储存时间越久越好,普洱茶是在一定时期内储存最好。此外在原料、工艺上有所欠缺的茶,即使仓储到位也很难转化成传统老茶。

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普洱茶储存的影响


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普洱茶储存的影响

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所以有很多人存放普洱茶,为了升值、自己喝、纪念一些事等。然而并不是有好原料的茶叶放哪儿就能达到转化期望的,外部环境也是后期转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温度应以当地环境为主,不刻意的人为干扰温度,自然为主,可长年保持在摄氏20~30度之间,太高的温度反而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

湿度应人为相应控制,最大湿度不要高于“75%”。由于华东一带温暖的海洋性气侯,湿度在梅雨季节会高于75%,华南一带,在“回南天”,空气里都“挤得出”水来,空气相对湿度会高达95%,所以应更加注意,及时降低湿度。一般的文章会建议:开窗通风,散发水份,和新鲜空气的交换,其实是不对的,开窗,湿度可能更大,要密闭存茶房间,加一些吸潮的东西,如生石灰、栗炭等,严重的话,就要加抽湿机了。

少量存茶,在高湿天气出现之前,用完好塑料袋套紧,套双层,干燥天气再打开,这也是个简易有效的存茶方法。东北、华北、西北,以及昆明地区存茶,要适当增加湿度,尤其是冬季,更要增加湿度,北方、西北冬天有暖气,温度很适合茶的转化,但很干,增加湿度到50%左右,就很好了。在夏天,长江流域,雨水很多,要防止茶叶受潮,高处存放,最好在二楼以上,离墙堆放。

不可放在有生活异味和工业异味的环境,如有单独的存放环境就更加理想,保证无异味侵扰。家庭存茶,要远离厨房、卫生间、化妆品、肥皂洗衣粉,以及吸烟环境。

干仓茶:干燥仓库存放的茶,转化缓慢,保留茶叶的本身香气,茶面光泽度好,是购茶首选,此类茶,存放过程中,每半年翻动一下,有利于转化,干仓茶转化自然,香气保留得好,苦味、涩味慢慢转化,变得协调,品饮时,滋味不会大起大落。

普洱茶的陈化贵在自然,无需人为的“拔苗助长”,茶中的有益成份经过长年的转化,对人体有刺激性的茶碱,多酚类物质趋于平和,喝来顺口甘甜,但作为茶,苦和涩为本,老茶之所以能生津回甘,就是这些成份并非消失,而只是减弱。

湿仓茶:在高温和高湿的南方仓库存放,过去还存放在四壁流水的防空洞里,霉菌大量滋生,茶表面有可能产生过霉变,这样的茶,经过干仓退仓后,茶表面黯淡无光泽,嗅干茶,“呛”的感觉明显,开汤,汤色转红,甚至很透亮,但无香气,滋味中,有明显“挂喉”的刺激,很不舒服,轻度感冒的人,饮后,咳嗽加剧。

高温高湿双重刺激下,茶叶中本该保留的成份却损失殆尽,留下一些多分子糖类,喝来软弱无力,生津回甘全无,只有些仓味,谓之“老茶”,不过是些有色的,溶解了霉菌代谢物的,无口味的,很“软”的,很“陈”的纤维水而已。湿仓茶已为市场所抛弃,仅在南方局部市场销售,多拿来冒充老茶,茶友们要注意。所谓的樟香、药香、参香,大多在湿仓茶里才有,干仓茶极少见。湿仓茶,结块严重,不人为解散的话,泡到尾水也不散开,这一点,很好辨认。

普洱茶经过后期转化,留下的就是“精”(茶滋,茶韵)、“气”(茶香)、“神”(茶味,茶本质)是普洱茶独特口感的必要条件,也是吸引众多普洱茶爱好者收藏的原因。

普洱茶层次感受哪些因素影响?


普洱茶层次感受哪些因素影响?

前面我们整理了如何去感知普洱茶的层次感,今天我们来看看普洱茶层次感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普洱茶百山百韵,不同茶区、不同环境、不同树种所产出来的茶叶不一样,所以,不同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层次感不明显;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原料

首先,普洱茶有“一山一味”的特点,说的是茶树的品种独特的韵味,加上生态环境(光照、降雨、气温等)对茶叶的影响形成的茶叶风味。其次,茶树生长状态良好,内含物质含量高,才能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制茶工艺

纯料茶品如果原料本身内质丰厚,则工艺环节需要掌握尺度,保留茶叶的活性物质。

拼配茶则可以利用不同茶叶的优势互补,如产区不同、年份不同的原料拼配使其融合,呈现出丰富的层次。

冲泡

常规泡茶过程中,注水出汤的速度快慢、浸泡茶叶的时长、水温、泡茶的节奏等因素都会影响茶叶内含物质的析出量,表现出不同的口感滋味。

如何体验层次感?

可能对于有些喝茶的新手来说,层次感不容易被捕捉到。

想要体验到一款茶的层次感,需改掉一杯接一杯连续喝的习惯,每一口喝完可以静待片刻,让茶叶的滋味在口腔中完全散发,就会有更明显的感受。

这样,不仅每一泡茶,从茶叶整个冲泡过程中的滋味浓淡、香气变化也能更清晰地感受茶叶的品质。

不论是欣赏一幅作品,还是品一杯茶,没有层次分明的感觉,就会显得乏味。

茶汤带给口腔的层次感是重要的品饮感受,丰富的层次感则有助于提升品饮体验。

只要注意品饮方法,就很容易感受到,凭借这些多方面感受来判断一款茶的品质。

全面分析影响普洱茶茶质的多种因素


全面分析影响普洱茶茶质的多种因素

茶的质量包括其先天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及化学变化类型等。影响茶质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17个方面:

一是茶种。茶叶种类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都会有别。如大叶茶和小叶茶有别,龙井茶与乌龙茶有别等。六大茶山茶种除了大叶茶、中叶茶、柳叶茶、小叶茶、红茶、紫茶外,还有椭叶茶和嫩红茶等。

二是土壤。唐代陆羽的《茶经》载:“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其余小山甚多而以蛮松产者为上。大约茶性所宜,总以产红土带沙石之阪者多清芬耳”。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也载:“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即使是同种类的茶,其所生长的土壤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会有别。

三是气候。生长在同类土壤的同种茶,所处的气候不同,其茶质也不同。而气候又受所处的纬度与海拔的影响,相同的土壤与纬度下,生长在海拔较高地带茶的质量,优于生长在海拔较低地带的同种茶的质量。

四是其树型与生长的自然度。同山坡、同树龄的同种茶,受修剪成低矮扩散型和散放而自由生长的高大直挺型,其茶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有别。有性繁殖的茶苗和无性繁殖的茶苗,本性也有不同。

五是生长地之背阴与当阳程度。其它因素相同,则当阳者的比背阴者优良。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性凝滞,结瘕疾。”

六是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种类。密度稀、与其它多种树木自然和谐地杂生者,自然养分充足,其生长与抽芽健壮;密度大又不与其它多种树木杂生,确与草莽杂生者,往往营养不足而引起所抽之芽的病态,甚至多虫。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野者上,园者次。”

七是树龄。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茶之嫩老又则别之”。同山坡、同树种和树型、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都相同的高龄老树茶之味,比低龄嫩树茶纯厚又甘甜,也更耐泡;而低龄嫩树茶味,比高龄老树茶苦涩单薄。

八是采摘时节。晴天采者比阴天采者优良;阴天采者比雨天采者优良。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春茶的色泽、茶味都比谷花茶(即秋茶)优良,谷花茶又比小满茶(即夏茶)优良。

九是生态性,包括茶树所吸收的养分的生态性及茶树保健的生态性。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自然地与其它杂木混居,完全以多种腐殖质组成的有机肥为养分,或人工施放畜肥或绿肥者的先天茶质,远比施放化肥者优良。全靠鸟类、寄生蜂蝶等虫敌除虫,加上边采边修叶,不喷洒点滴农药也能够健壮生长抽芽者的茶质,远比因生态失衡而多虫,不得不喷洒农药者优良。

十是采摘的老嫩长短与健康程度。其它因素相同的茶,采得越嫩而短,其形状、色泽等越理想,但其苦涩味越重而且更不耐泡;采得越老而长,其形状、色泽等越差,但其味越纯厚,尤其是其甘甜味和香气越浓而且更耐泡。因而茶尖采摘的老嫩长短要适当,一般以一芽二叶为宜,能兼顾滋味与外观。

十一是茶林及其周围的气味,茶林及其周围有芳香者,其茶叶气味尤佳;茶林及其周围有异味者,其气味劣。故茶林周围不宜种橡胶。

十二是杀青与揉作技术。杀青方式分为手工杀青、机器杀青,工艺好坏各有优劣,但高端普洱必定是手工杀青。

杀青剧烈度是指鲜茶一开始受杀青时的温度是低于温准、高于温准、还是恰到温准。始温偏低则受闷;始温偏高则易糊,而且往往杀青不均匀。杀青的及时度是指鲜茶采下时起,至杀青时,所间隔的时间是否过长。隔夜以后才杀青者色黑;夏茶表面水未凉干就杀青者色泽也黑。当日杀青后就晒干者色黄。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所谓:“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

杀青程度与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的长短有关。杀青不熟,不仅所加工成的干毛茶形状、色泽差,其味还会带有生气味。杀青过甚,色黑且不易抖散,甚至炒焦而带糊味。

十三是干燥的方式、及时程度及其场所的卫生状况。茶的干燥方式主要有晒干、烘干和烤干3种。晒干者远比烘干者理想;烘干又比烤干者理想;及时干燥者比延时干燥者理想,但隔日干燥者比当日及次日干燥者陈化快。有烟的火烤干者会使茶带上烟臭味;3日后的延时烤干者会带上馊味或酸味。烘干室温不宜偏高,约32℃至36℃左右为宜。

通常所说的“烘青”、“晒青”,并非杀青方式,而是指炒青以后的干燥方式。

十四是选料与制作标准。选料与制作要求越高,成品质量越优。选料包括收购何种毛料和筛选时选取何料。制作要求包括筛选、配料、蒸压、干燥、包装等工序。筛选是关键而又艰苦的工序,低要求者只须基本拣尽黄片与渣滓,筛尽碎沫;高要求者除此以外,还须拣尽因受闷或杀青不匀等造成的色黑而无光泽者、色杂者、色褐者、色黄者、色红者、色绿者以及发霉者、疙瘩茶、碎片、老梗等。茶饼的薄厚应基本匀称,松紧适度,窝深,周边光滑。中心部厚度宜23-24毫米,周边厚度宜12-13毫米。松紧度宜稳固而不易脱落,但表面条索仍清晰可辨。

十五是加工与再干燥环境。若其它因素相同,厂房内外无污染者的质量较优。

十六是储存环境。其它因素相同的茶,保存在透气而避风、透光而避晒、温热避烤、干湿适度又无任何污染的场地而无霉烂者的质量,比保存在闷气或吹风、暴晒或阴暗、寒冷潮湿又有污染的场地而有霉烂者优良。气温和湿度分别宜为约20℃至30℃之间和50%至80%之间。

十七是发酵的种类与单纯度。目前为止,发酵总的分为人工发酵和自然发酵两类。其中人工发酵分为毛茶前发酵和成品后发酵,自然发酵除了成品后发酵,还有成品前发酵,即妥善保存毛茶以使之自然适度发酵后再压成饼。相同条件下,前者的速度比后者快。其中自然发酵者往往比人工发酵者的质量优良,饮用也更安全;而两者中纯发酵而不发霉者的质量,又远比有霉烂者优良。

普洱茶的17个谎言,我几乎都中招了!


谎言一:云南普洱茶有大叶种和小叶种之分

一些商人为了掩盖自己茶叶的假冒伪劣问题,拿大叶种还是小叶种来做文章,甚至宣称,小叶种的也有普洱茶。

真相:只有云南大叶种的晒青毛茶才能加工成为普洱茶,小叶种做的茶饼根本不叫普洱茶。

谎言二:皇帝喝的宫廷普洱茶

事实上远在深宫的皇帝们从没有喝过宫廷普洱,宫廷普洱也从未进贡给宫廷。市面上见到的宫廷普洱普遍为选料非常细嫩的熟茶。

真相:最早的熟茶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般认为宫廷普洱这一概念首次出现是在1999年之后。

谎言三:生茶会慢慢转化成熟茶

“生茶几年能转成熟茶?”“生转熟”这一概念在坊间流传已久,滥觞甚至直追普洱茶刚刚兴起时的几位台湾茶人。

真相:事实上生普洱茶怎么存都不会变成熟普洱茶,生茶存久了,只会变成老生茶,而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的工艺而制成,老生茶和熟茶他们只是在性质上有了一些重合点:不苦涩,汤色红浓。但时间并不能替代工艺,就好像大米放旧了只会变成陈米,而永远不会变成大米饭。

谎言四:云南普洱茶分乔木和灌木两种

在云南普洱茶区,茶叶仅有老树、大树和台地之分,并没有像北方所说的乔木和灌木的区别。一些前卫的观点甚至认为,普洱茶全是乔木茶。从茶树和根茎上来看,台地茶也应属于乔木茶。

真相:乔木和灌木无非茶叶经销商为了区别自己的不同产品而演绎出来的观点,甚至是一厢情愿地把台地茶作为灌木茶,目的只有一个,抬高乔木茶的价格。

谎言五:普洱茶都是普洱市产

普洱茶,全部产自云南普洱市。

真相:普洱茶主要产区有:普洱产区、临沧茶区、保山茶区、西双版纳茶区。

谎言六:台地茶就是不如大树茶,更不如老树茶

又陷入了时间、地点的茶区的无底洞中。任何比较都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在那里。不能笼统地讲一种茶不如另一种,这中间能够产生影响的因素实在太多。

真相:在不足以辨别台地茶还是大树茶、野生茶的前提下,选对的,别选贵的。

谎言七:台地与老树的价格差别在品质上

同时期班章台地茶的价格可能高于其他一些茶区大树茶的价格。这里面一个是茶青本身的品质问题,另一个就是产量的问题。大树茶之所以价格高,主要是因为他的产量比较少。

真相:管他老树大树还是台地,喜欢就好。追求口感与健康之外的精神满足就买量稀少的老树茶、大树茶,只是这必须有个前提是,你得懂普洱;如果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那就台地吧,毕竟工薪阶层是要靠节衣缩食过日子的。

谎言八:野生茶一定优于野放茶

所有的概念都是为区分出品质与价格的高低而设定的,由于野生茶的数量实在有限,于是后来又发明了一种做法,把人工栽培的茶园进行野放。一般说来,野放茶比直接的栽培茶园具备更优品质的客观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真相:野生也好,野放也罢,还是那句话,概念的东西不重要,好茶是要用来喝的,适合才是好的。

谎言九:普洱茶的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从概念上讲,这句话没有问题,但多雨的云南要保证所有杀青后的原料都自然晒干,实在有些不太可能,很多茶青是经过烘干或蒸干的,因此,晒青毛茶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真相:了解了普洱茶的工艺流程才能品味得出在各个环节上的差异性,这也更显示了普洱茶做工的重要性。

谎言十:普洱茶的茶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

普洱茶的生茶和熟茶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习惯上把经过渥堆发酵的普洱茶称之为熟茶,而没有渥堆的茶叶称之为生茶,两者仅仅是在制作工艺上的区别,对品质会产生影响,但是,如果不是工艺出了很大问题,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真相:渥堆发酵后的普洱茶加速了普洱茶的陈化,渥堆夺去了普洱茶的一些东西,也赋予了普洱茶一些有益的元素;生茶则是保持了传统普洱茶的一些优势,通过时间的转化来感悟普洱茶的厚重。生茶与熟茶没有绝对的界限,仅是工艺上的差别而已。

谎言十一:大厂必定优于小作坊

这是一个伪命题,只能说大厂具备做出好茶的设备条件,但这些条件不是做好茶的必要条件。比如在大酒店能做出好菜,在家里也一样能整出宴席来一样。只不过QS认证严格实施以后,大厂更加名正言顺,小作坊则处在了被取缔之列。小作坊想要生存下去,需要进行很多的调整与改善,以适应整个的发展需求。

真相:传统的普洱茶加工工艺是以纯手工或小作坊为主,但现代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必须有一个整洁卫生的操作环境。特别是这种直接入口的食品。从品质上来讲,大厂做出的茶叶未必优于小厂,关键看厂里采购了怎样的原料,烂菜叶子是炒不出美味佳肴的。所以,选茶不能只看出身,最主要还是要看一看、喝一喝、品一品。

谎言十二:普洱茶分为干仓和湿仓两种

普洱茶的存放将直接影响到茶叶的陈化。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只有干仓没有湿仓,湿仓是不法茶商急功近利而产生的,湿仓是一种人工催熟的过程,违背自然陈放规律,是不该被提倡的做法。而干净、通风的存放环境是普洱茶得以很好地转化的前提条件。

真相:宁选干仓便宜茶,不买锁喉湿仓货。

谎言十三:普洱茶原料急缺,很多厂家抢不到原料

一种非生活必需品,一个市场刚开始成长成熟的产品,远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到奇货可居的程度,个别厂家拿不到一定级别的特优原料实属正常,但还不至于紧张到买不到原料。在经济富裕的时代,普洱茶不是一种无可替代的茶叶,因此也就不存在无货可用的情况。

真相:炒作原料奇缺无非是给自己的茶口涨价寻找更为充裕的理由,不可不当回事,也不可太当回事。

谎言十四:普洱茶越陈越香,越陈越值钱

投资股票不如投资普洱茶,普洱茶是惟一没有保质期的茶叶,越陈越值钱。

真相:普洱茶因其自身的特珠属性,在一定年限内可以做到越陈越香,但普洱茶不过是一种饮品,不是可以用来(或者不太适合)当成一种赚钱的工具来炒作。有人能通过收藏普洱小赚一笔,但这不代表普遍的普洱茶就可以当股票来买。

谎言十五:普洱茶的身价长期与其价值不符,所以才会暴涨 

品质优良的普洱茶长期以来一直在低位徘徊,如今已经开始回归到他的真正的价值。

真相:如同怀才不遇一样,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不是由价值决定,而是取决于供求关系。以往喝普洱茶的人少,市场供大于求,贱卖自然也属正常。如今普洱茶火了,少量稀缺的茶品卖个好价钱也在情理之中——价值不符不能成为身价暴涨的充分必要条件。

谎言十六:普洱茶的保健功效是因为选料上乘

普洱茶的良好的生长、生态环境,造就了普洱茶的优秀品质,渥堆和后天发酵保持了普洱茶的特色,也带来了很好的保健功效。

真相:任何茶叶发酵后都能产生有益成分。降血脂、降血压、减肥、美容、防止动脉硬化等等这些作用也并非普洱茶所独有。

谎言十七:普洱茶年份越老保健功效越大

存放越久的普洱茶具有越好的品质,各种的老茶是保健养生的首选。

真相:有关专家认为,超过40年的老茶,有效成分已经消失殆尽。而现在市场上老茶满天飞,30年、40年、70年、80年的老茶比比皆是。“可以说市场上卖的老茶99%都是假茶。”油盐酱醋茶,普洱茶只是一种普通的民用品,在市场上存在很多这样以次充好的普洱茶,甚至很多地区销售的普洱茶是用报废的绿茶、红茶、乌龙茶来冒充的。”

光照情况对普洱茶品质的直接影响


光照情况对普洱茶品质的直接影响

茶树生物产量的90%~95%是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构成,所以,光照情况对普洱茶品质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一、光的波长

红外线端使新梢生长变缓,叶面减小,叶片变厚,滋味厚重。紫外线端使新梢生长加快,叶面增大,叶片薄而柔软,含水量提高,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下降,滋味鲜爽。云南地处高原,较平原地区光的波段更加完整,特别是紫外线丰富而强烈,所以云南的茶树叶片较大而厚,滋味浓酽,甘甜生津。

二、光照强度

光照程度是物体被照明的程度,也即物体表面所得到的光通量与被照面积之比,单位是Ix(l勒克斯是l流明的光通量均匀照射在l平方米面积上所产生的照度)或英尺烛光(1英尺烛光是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照射在1平方英尺面积上所产生的照度),1英尺烛光=10.761x。光照强度的测量用照度计。

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照强度有关。普洱茶产区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光照强度足够并且有富裕。比之光照强度过高的茶树,光照强度适中的茶树芽叶中带来涩味的茶多酚会有所下降,而带来醇厚和鲜爽口感的各类氨基酸有所上升。

三、光照时长

光照时间对茶树的生长周期有很大影响,日照时间越长,生长周期越长。云南茶树一年可以有春、夏、秋三季可持续生长供人采摘,与充足的日照时间有直接的关系。

买的普洱茶不耐泡?论影响普洱茶耐泡性的5大因素


买的普洱茶不耐泡?论影响普洱茶耐泡性的5大因素

一款茶的耐泡性好不好是很多购茶者会考虑到的因素之一,很多人认为不耐泡的茶就是不好的茶,尤其是购买普洱茶的时候,更会格外的注重耐泡度。那么都是什么在影响着普洱茶的耐泡性?

茶叶的耐泡程度主要取决于茶叶浸出物含量的多少,普洱茶耐泡性与原料的老嫩、茶树树龄及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01、普洱茶原料的老嫩

同一生长环境下,一般嫩度适中的芽叶比还未完全长开的芽茶及粗老叶耐泡,还未完全长开的芽茶及粗老叶因内含物质不够而表现为不耐泡。

同时梗也对耐泡性起重要作用,茶梗看起来似乎既不美观又是茶叶粗老的体现,但其实茶梗中含有很高的氨基酸和香气物质,它的质地比叶片硬,相对于叶片来说耐泡度却更高。

不同生长环境下,持嫩度高的茶叶因积累的内含物质高会比持嫩度底的茶叶耐泡。

海拔高的地方尤其明显,一般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茶树生长缓慢,纤维素不易形成,鲜叶在长时间内保持鲜嫩而不易老化。加之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积累了丰富的内含物质,所以经常有高山茶比平地茶耐泡的说法。

大班章茶区之坝卡囡,海拔1650米

02、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树龄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茶树生态环境才是决定性因素,所谓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说的也就是茶树的生长环境的重要性。茶树周边的生态好、海拔高、土壤肥沃,所产的茶叶芽叶肥厚,内质丰富,也就更耐泡些。

同等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所产芽叶滋味越浓厚,耐泡度越高。这也是很多茶客追捧古树茶的原因之一。但如果老到一定程度,茶树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到衰老期的茶树就另当别论了,其长出的芽叶单薄,内含物质少,耐泡性差。

03、普洱茶初制过程的揉捻度和发酵度

一般地,揉捻程度与耐泡度成反比,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程度越高,水浸出物溶出的速度也会越快,耐泡度就会相应降低,泡出的普洱茶滋味会比较浓重。

反之,揉捻程度低,耐泡性高,但内含物质浸出所需时间更长,这也很容易导致冲泡人误解这是一款不耐泡的茶。

对于相同茶树品种相同工艺制作,一般发酵程度越高的茶因发酵过程中水浸出物含量降低会表现得更不耐泡。目前市场上大多为适度发酵熟茶,轻发酵熟茶很少,其对于原料的要求特别高,要求是大树甚至是古树料,而这种料大多都用来制作成生茶了。

润元昌适度发酵熟茶,保持熟茶活性的同时也保证了现喝舒适纯正的口感。

04、普洱茶的整碎程度

大家应该都有过冲泡较碎普洱茶的经历,冲泡后发现并没有平时冲泡的那么耐泡。这是因为茶叶越碎,与热水的接触面积越大,茶叶的溶出速度也便加快了,很快水浸出物便浸出到其最大能浸出的上限,便开始呈现出水的颜色。

而像老茶头之类的产品,因颗粒紧结,耐泡性很高,需要用持续的高温才能真正浸出它的内含物质。

05、普洱茶的冲泡方式

普洱茶的耐泡性与茶叶的冲泡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冲泡温度越高,内含物质越容易浸出,茶叶越不耐泡。同时,投茶量越少,而注水量越多,茶叶也就越不耐泡。反之,投茶量越多,水量越少,则越耐泡。

耐泡度是判断茶叶质量的一个方面,体现了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经得起冲泡,但是与茶叶好坏并无绝对关系。像润元昌推出的宫廷熟茶,选用高等级的原料制作而成,相对润元昌其他熟茶来说,在耐泡性上虽比不上,却实为精品好茶。

有时候对耐泡性的过于追求,反而会影响我们对所试茶品的体验,忽略茶叶的真正品质,然而,普洱茶的品质由原料、工艺、香气、口感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因此我们采购的时候也不必过于究于耐泡性,适口即为珍品。

决定普洱茶香气的因素


一、茶叶的香气取决于香气的前体物质

香气的前体物质主要是指茶鲜叶中所含萜烯类、芳香烃及其氧化物、类胡萝卜素、氨基酸类、糖类等以及加工过程中形成香气的必须酶类。此类物质种类和数量多寡,是影响茶叶香气的物质基础。而影响此类物质的因素主要为茶树的品种、地区差异、温湿度、光照强度、光质强弱、季节变化、生长环境、土壤环境、叶质的老嫩等等因素。例如阿萨姆种和中国种,南糯茶区与布朗茶区、帕沙与班章、正常芽叶与紫芽(绿色芽叶中挥发油的含量要高于紫色芽叶)。二、制程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A.不同茶叶的加工方法决定了茶叶香气的不同;

例如:以同一片茶园的景迈茶制作出的普洱茶与月光白、古典美人这三种茶在香气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B.加工方法中制程的差异(温度、受热时间、萎凋时间、干燥方式、干燥温度)也影响了香气的不同;

例如:杀青(温度、时间),杀青温度过高、杀青不足、正常杀青在香气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杀青过高(类似绿茶的荳香)、杀青不足(青茶气)、正常杀青(清香/新茶香)。这是因为在杀青不足时顺-3-已烯醇(具有强烈青草气)保留过度,但顺-3-已烯醇能在酶或热的作用下起加成反应生成正已醇,也可以在酶和热的作用下发生异构反应生成反-3-已烯醇(清香/新茶香)。

C.加工中新香气的形成;

维生素A源-类胡萝卜素经过酶和空气的氧化转化为新的茶叶香气物质。三、仓储的不同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湿和感染异味的特点,与普洱茶而言温度、湿度、异味对茶叶的香气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茶叶内的多酚类物质、氨基酸、脂类、芳香物质等有机物质在氧的作用下极易氧化。不同仓储条件将决定这些香气类物质的变化方向。

例如:高温高湿、低温低湿、高温低湿、低温高湿对茶叶香气的影响和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在高温和有氧的情况下,脂类会发生水解生成过多的游离脂肪酸);通风、密闭对茶叶香气的造成的结果也会不同。四、沏泡方式的不同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以新生茶为例:香气浓淡与水温成正比,高冲有利于香气的突出等等。

注水方式对普洱茶茶汤品质的影响


注水方式对普洱茶茶汤品质的影响

注水和出汤的方式是对茶的品质影响最大的软性因素,也是泡茶过程中唯一需要人工完全控制的环节,当然也是最容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环节。注水方式主要关乎以下变量:

注水的快慢

主要影响到浸泡过程中水温的高低,且顺便影响到水流的急缓,除了跟茶汤滋味的浓淡相关以外,也影响到汤感和香气的协调性。

水流的急缓

主要影响到滋味和香气和汤感之间的协调关系,急的水流令茶叶旋动,茶和水在接触第一时间的相对高温下浸出融合度高,且和空气摩擦程度增加,令香气高扬,茶汤的厚度和软度则会相应下降。而缓慢的水流则令茶保持相对的静止,接触水的茶底缓慢的溶出,在出汤的时候再一次在较低温度下融合,令茶汤的厚度和软度上升,层次感加强,同时令茶汤的香气下降。

水线的走势

主要关系到茶底和水流的动静比例以及茶底接触水的均匀程度,通常在泡普洱茶的时候,有意控制注水方式的人们常用以下的四种方式:

螺旋形注水:这样的水线令盖碗的边缘部分以及面上的茶底都能直接接触到注入的水,令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增加。

2.环圈注水:这样的水线令茶的边缘部分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水而面上中间部分的茶则主要靠水位上涨后才能接触到水,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稍欠。

3.单边定点注水:这样的注水方式,令茶仅有一边能够接触到水,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较差,单边定点注水的点若在盖碗壁上则相对于在盖碗和茶底之间的点要融合得稍好一些。

4.正中定点注水:正中定点的注水方式是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通常和较细的水线和长时间的缓慢注水搭配使用,令茶底只有中间的一小部份能够和水线直接接触,其它则统统在一种极其缓慢的节奏下溶出,令茶在注水的第一时间的溶合度达到最差,茶汤的层次感也最明显。很多有发酵现象的茶会因此出现滋味过于凝聚,和茶汤分离的情况。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17个影响普洱茶品质的因素》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的茶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