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

什么是金花六堡茶?

喜欢喝六堡茶的茶友,大多都听说过金花,有人当其是宝,高价追捧,也有人不以为然,甚至说其乃致癌的黄曲霉菌而远远避之。“六堡茶的金花是什么东西?”“金花有什么作用?”“六堡茶的金花是怎么样的?对品质有什么影响?”接触过六堡茶金花的茶友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疑问。

金花到底是什么?

当前,有关研究者一般将六堡茶金花与茯砖茶等黑茶的金花等同,而且也形成了一定共识。就从其金花外观及分布情况、形成机理上看,几种金花虽略有差异,但基本上是相同的。

六堡茶上产生的金花外形似缩微的“米兰”。四川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付润华等的《黑茶渥堆作用的研究》一文对金花“优势菌种名”的论述比较详细:“对发花中微生物研究主要是优势菌种名的研究,且长期存在分歧。1981年仓道平等鉴定表明优势菌是灰绿曲霉群中的谢氏瓦曲霉,由于缺乏扫描,对有性孢子的表面未能观察清楚,1986年温琼英通过电镜观察将该菌初步定为冠突曲霉,1990年,温琼英又与齐祖同对该菌鉴定为冠突散囊菌,无性型名称为针刺曲霉,异名为冠突曲霉。王志刚等也持此观点;这也是大多数学者认可的名称。但刘作易等研究表明该菌是灰绿曲霉群谢瓦氏曲霉变种。”

我们平日说到的六堡茶“金花”,这种金黄色的小圆球是指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俗称“金花”。闭囊壳是子囊菌门、不整囊菌纲的子囊果(产生子囊孢子的结构),呈球形,无孔口的封闭状。也就是说,这种冠突散囊菌我们是看不到的,我们看见的是其黄色的子囊果。这个其实很容易理解,谁的眼睛像显微镜看得到细菌?我们看见的是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

一些茶人甚至很多学术论文把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的金花(闭囊壳)直接称作冠突散囊菌是不准确的,真正应该这样理解,当我们看到一个六堡茶茶样中长有“金花”时,往往表示这个茶中有冠突散囊菌的生长并分布着。

“金花”对六堡茶的作用

平时,我们通过看到的这些金黄色的闭囊壳——“金花”来判断这个茶中,冠突散囊菌成为了优势菌种,并会促使茶中物质加速转化,茶味变好,会含有更多有益于身体的物质。这种以看“金花”断定好茶做法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早为人们所使用并成为一种经验。

据研究资料显示,冠突散囊菌经其产生各种胞外酶(如多酚氧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等)作为有效的生化动力,去催化茶叶中各种相关物质发生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从而继续催化儿茶素氧化使汤色形成呈琥珀色,红浓加深。灰绿曲霉菌与冠突散囊菌是同族,它在陈化过程也易繁衍,是属于一种无味的霉菌。它可分泌一种氧化酶,也能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苦涩味减少,滋味转为浓醇爽口。还可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汤滋味醇甜,回味生津,使整个茶叶消除粗老味,综合口感变得滋味浓厚、鲜醇,而且带有甜味,汤色变红。

梧州地理环境条件优越,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冷暖干湿变化很适合冠突散囊菌的生长繁殖。在无需过多干预的常规放置的条件下,六堡茶即可得到比较好的陈化,因此,有研究表明,梧州的气候及环境条件很适合六堡茶的生产和存放。在这个过程中,合适的温度湿度环境使得冠突散囊菌迅速成为优势菌种,参与了六堡茶特有的色、香、味物质的形成,并在其中起到了催化作用,也产生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成分。有“金花”的茶,好喝的秘密就在这里。

有金花的六堡茶就好吗?

一般而言,而其他没有“金花”的茶,并不表示其中没有冠突散囊菌,而是有可能是其还没形成优势菌种,或者是没有大量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或者是其“金花”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消失了(很多茶友或会有“金花消失了”的经验),但我们不能因之而说没有金花就不是好茶。

有茶友问起,六堡茶除了有金花,是否还有银花?常看到有部分惟利是图的商人,通过“湿仓”制造高湿环境,促进微生物菌类生长。确实,在湿度温度环境适合的条件下,能促进薛氏曲霉的生长。同时,其他杂菌也会加速繁殖,出现霉变。常见的是我们常常看见的长出白色、绿色或者红色的“毛”(杂菌的菌丝),我们粤语中称之为“发毛”。通过高湿促生的所谓“金花”,由于同时也会有大量其他菌类的繁殖,其会否导致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答案显然易见。

有金花的六堡茶里面的冠突散囊菌经催化并参与了六堡茶特有的色、香、味物质形成,口感会有较大改善,但茶叶本身的品质还是占最主要因素的,一个品质很差的六堡茶不好因为“金花”而脱胎换骨,变成上品、极品,这点很容易理解。

事实上,关键还要分辨这个茶是什么样的金花,有没有杂菌一起生长,干茶干不干净,是不是通过湿仓沤出来的,是不是霉变的茶品等等。这些,我们就需要通过茶的外观以及金花的形态分布加以辨别。

如何分清真正的金花呢?

一般而言,第一,由于高湿造成的霉变,尤其在霉菌群落最密集的地方,茶叶凝结成块、易碎。而有“薛氏曲霉”孢子的茶品,条索清楚、自然舒展,存期长久后茶品易分拆,冲泡后叶形完整,叶有一定强度和弹性;

其他杂霉菌只有黄色粉状孢子,但在生长期一定有菌丝形成,真正的“金花”任何时期都不会有菌丝存在。

此外,杂霉的孢子颗粒极细微且附着不紧,一口气即可以吹散落,真正的“金花”附着紧实,不易掉落;还有,其他杂霉菌是丝状成片分布,为浅黄色,通常分布在茶品局部;“金花”通常在茶块、茶饼或砖、沱的内部,为点状颗粒,呈金黄色,茶面分布时偶有十数个金花同处分布,花体清晰,界面清楚。

霉变茶的汤色偏黑或棕黑,较浑浊,味道有霉变气味,数泡后汤色很快变淡且依然浑浊,而有真正“金花”的茶品,茶色红,且较普通茶品更加清澈透亮,口感圆顺爽滑,一泡就有种特有甜香。以上几个要素须综合一起作判断,不能单看一两个方面便匆匆下结论。

一般茶友假如觉得很难如此专业地鉴别、分辨的话,还是找有经验的朋友分清楚再喝,以免对影响身体健康。

金花六堡茶如何洗茶

知道了何谓“金花”,有茶友担心,既然金花这么有用,那洗茶(醒茶)的时候,洗去了,岂不可惜?我们来说一说有金花的六堡茶该怎么洗茶。

笔者认为,我们平常洗茶(醒茶),也养成了洗茶(醒茶)的习惯,只需要注意怎么样洗茶,对待有“金花”的茶,也是同样的洗(醒)就行了。

“金花”茶的品质好,不是因为其附着的金黄色的闭囊壳,而是有成为了优势菌种的冠突散囊菌在茶的后发酵过程中,起到了辅助、催化的作用,其参与了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了茶中的相关物质,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从而使得茶汤回甜生津、醇厚鲜爽,这些物质已经在茶里面,并不在闭囊壳中。

不过,这些使得茶“回甜生津,醇厚鲜爽”的物质,也同样的可溶于水中(这是当然的,不溶于水我们也品尝不到了),洗茶还是如我们平时所提倡,用热水而不是开水洗茶,洗茶(醒茶)应控制在很短的时间为宜。

实验表明,茶的香气成分以及一些对有益人体的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在第一次加水后3秒即开始大量溶入热水中,若“洗茶”超过3秒钟,这些茶的有效成分就会开始大量损失。因此我们洗茶时,热水注入后应尽快将水倒去,最好控制在3秒之内为宜。

精选阅读

为什么是六堡?


为什么是六堡?

“六堡茶”之名,起于何时?

行内人流行说六堡茶有1500年历史,今天的话题就从这个1500年开始。

我想,如果说梧州产茶的历史有1500年,就茶的采、用(也指采摘野生)而言,这个年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六堡茶,作为梧州区域茶叶的代名词,也就是说梧州区域茶开始称之为“六堡茶”的历史,则肯定没有1500年。

我这个商人也吊吊书袋子,跟大家一起看看有关记载。

我找到的,明确记载梧州茶业有关的史料,有清代同治版《梧州府志》和《苍梧县志》,从志书记载看,当时梧州产茶品种丰富,产茶地域比今天宽广,茶品从名字上看,有多样性,茶叶产销出现兴盛繁荣的局面。

《苍梧县志》成书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其中卷十《食货志·物产》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不变。产长行虾斗冲者名虾斗茶,色、香、味具佳,惟稍薄耳。”

而成书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梧州府志》卷三《舆地志·风俗物产》“货”编属的‘茶’条目则记载:

“茶,梧属山间皆产,种者少。岑溪大岗山巅有之,叶粗味厚,故有岗茶之名。今各乡近山处皆植。谢孟堡山场所植尤多。远近贩鬻,民资以为利。粉泥可作饼饵。”

据此看,其时,梧州茶品种就有多贤乡六堡茶、长行虾斗茶、岑溪岗茶。产茶地域有今六堡镇(多贤乡)、广平镇(长行乡)、岑溪大岗及谢孟堡;其时,茶叶销售出现过“远近贩鬻,民资以为利”的兴盛局面。

尽管能找到的梧州开发、利用茶的史载历史晚(我推测有因历史上岭南苍梧开发与发展时间较晚的因素),但它作为名茶之乡的历史地位素受世人公认。据民国三十六年(1947)十一月由行政院新闻局印行的《茶叶产销》一书记载:广西“浔江茶区:本区位于桂东一带,包括桂平、藤县、苍梧与岑溪分布较多,品质之优者为岑溪之岑茶,苍梧之六堡茶与虾斗茶。”可见梧州名茶凸显之优势地位。

以上资料可见,梧州区域茶叶名称和中国很多茶类的名称一样,是以产地命名的;梧州区域茶叶名称总体代以“六堡茶”之名,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建国之后梧州区域茶叶名称总体为什么是“六堡”,而不是“虾斗”或“岗茶(岑茶)”?

我没有找到民国乃至清朝梧州区域内,这几种茶每一种年销售或产量的统计数字,下面就我能知道的信息,跟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广生祥老茶票

广生祥老茶票

这是广生祥当年总号和分号的茶票,从茶票上看,广生祥总号的“虾斗茶”曾经也是在六堡选料的。

这里就有两个问题:曾经的“虾斗茶”、“岗茶”和“六堡茶”按目前的六大茶类来分,是一类茶吗?广生祥当年为什么去六堡选料做“虾斗茶”?

我没有查到明确的文字资料,提供两个经历,跟大家交流这个问题:

一是2016年6月20日,受广州作家、苍梧广平乡(古长行)人李庆林先生之邀,和香港陈克伦先生(梧州人)等,到广平乡李传武先生(现镇民政干部)家。从李传武先生的太太口里得知,她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广平茶厂的工人,询问当时做茶的工艺,和我掌握的“虾斗茶”工艺近似,广平的茶厂七十年代关停了。当天,李传武先生带领我们大家,去到一处当地人称之为“虾斗冲”的地方,看了当地的茶树,也特意和李传武先生攀到山顶的“茶岭”(其一侧属广西,一侧属广东)看老茶树,也专门看了当地目前栽种的茶树,询问了山的另一面广东的茶树,得出的结论是:茶树是原种六堡茶树。但是,时人做茶的工艺早已面目全非了。

“茶岭”老茶树

以下几张图片是当地目前种植的茶树,实地查看,当属原种六堡茶树。

李庆林先生介绍这里说我们“吃饭的那个村叫旺洞,爬的那个山叫旺洞界(茶岭)。但在300年前这个村还是荒芜人烟的,而在它前面的小村庄——下冲己有人居住,并开始采摘旺洞岭原生茶制茶”,李庆林先生说:“我估计,旺洞岭也属下冲范围,因当时旺洞尚未有人居住,现今下冲还有200多亩山地在旺洞界上。”

二是从苍梧文化学者、也是土生土长的广平人黎军先生处得知:“广平还有另一处叫“虾斗冲”的山冲,该冲极深长,有梯级水塘从冲口叠连至冲笃,共72张,清末以来一直养鱼,产虾极多,当地人群汇该冲以竹蔑织成的虾狗(又称斗)装虾,故得名。冲两面坡岭过去多野生茶,亦或人工种植过。但因世纪沧桑,……茶业亦沉落了。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造田造地,茶资源更毁了。”

从以上信息推测(期待苍梧及梧州政府有关部门的后续调查信息),广平乡规模化加工制作“虾斗茶”,应当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断掉啦,有点可惜!

古长行即今日的广平乡,产“虾斗茶”推测应该属实,从苍梧县志和当年广生祥茶票看,“虾斗茶”亦当属上品茶。

“虾斗茶”、“岗茶”和“六堡茶”一样是目前的六大茶类的黑茶类吗?

“虾斗茶”肯定是的。前面已经提到,李传武先生的太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广平茶厂的工人,她叙述当时茶厂做茶的工艺,和我掌握的“虾斗茶”工艺近似,与目前六堡茶的地标和国标基本一致,只存在制程细节的个性化差异。“岗茶”我本人没有见过,也没有什么资料,但按照梧州区域的气候特点推测,应该也是黑茶类,因为这一带按照目前六堡茶的地标和国标加工制作茶叶,才最合天地之道,法阴阳之理:北回归线横贯梧州区域,常年温度高、湿度大、多雨,山里人最方便的加工茶叶的方法,就是目前六堡茶地标和国标里的方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479—2014》的《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第2-3页

那么,广生祥当年为什么从六堡选料做“虾斗茶”呢?(这个弯子绕的有点远,但愿大家没有被绕晕!)

我推测起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志书上记载的六堡的料“味厚”,这一点我本人也有切实的感受;二是六堡当年外运(主要往港澳东南亚)茶叶比这一带的长行和岑溪更便利。

茶船古道图

方便的水上交通,优良的原料和丰富多彩的工艺,成就了一代茗品六堡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梧州区域弃“虾斗”、“岗茶”而用“六堡”,是有彼时六堡茶比其它两个影响更大之故,抑或还有其它因素?比如计划经济的需要?仅仅就我了解的“虾斗茶”做个分析:当年长行虾斗冲的“虾斗茶”,选料精细,一般只选春社时令的“茶谷”,先萎凋后罨堆,汤红味甘,故志书有“色香味俱佳唯稍薄耳”之载,是当年主要供销社会上流的茶品;而多贤乡六堡区域内,则是一年四季的“茶谷”、“中茶”、“老茶婆”各种料都选用,工艺亦丰富多彩,普罗大众市场其中特别是港澳东南亚市场,对六堡这个茶区的茶认知更多;六堡茶区,因料内质好、量大,适宜各种工艺,加上有便利的水路交通,广生祥在六堡选料做“虾斗茶”当有其必然。

再推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施行计划经济,梧州区域内的“虾斗茶”、“岗茶”和“六堡茶”都属于黑茶工艺类,随着1953年国有茶厂的建立,规范工艺和统一名称当是当时国家的统一安排。加上当时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封锁和港澳、东南亚各国普罗大众普遍认知也普遍需要“六堡茶”,那么综合出口和统一规范管理等因素,影响力较大的“六堡茶”最终成了梧州区域内黑茶类工艺茶的统一名称,当属必然。

结语

历史的存在,启迪人思考存在的历史。“六堡茶”最终成为梧州茶区黑茶类工艺茶的代名词,经过了数百年的历程,说是历史选择了“六堡茶”倒不如说是“六堡茶”靠自身的优良内质、丰富工艺而最终站在了历史的天平上。是否1500年不重要、是否历史茗茶不重要…,保证自身优良内质、博大工艺、强劲进取才是关键。一个茶品如此,一个茶企也是如此。悠久的历史让自己拥有一个好的“出身”抑或好的名字,只是一个可以借力的助缘,而决定高度和长度的是自我的修炼和成长。——我愿和所有六堡茶同行一起,砥砺操行,自强不息,远博己爱,广大茗品。(人物介绍:四味居士:广生祥公司总经理项广胜先生。特别鸣谢:香港陈克伦先生、苍梧黎军先生为本文提供有关史料。)

金花六堡茶,因为金花,更有营养


金花六堡茶,因为金花,更有营养喜欢喝六堡茶的朋友或多或少都听说过金花六堡茶这么一样东西,关于六堡茶茶中的金花一直是众说纷纭,有人对这金花那是不以为然,也有不少人肯花高价追捧带有金花的六堡茶,那这六堡茶的金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对六堡茶的品质又有什么影响呢?

六堡茶上所生长的金花看起来像是一颗颗散落的米兰花,要是不仔细瞧还以为是六堡茶发霉变质了,虽然这金花还真的是一种真菌的闭囊壳,那种真菌名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statum),这种真菌属于散囊菌目发菌科散囊菌属,可生长在六堡茶等黑茶以及冬虫夏草、中药片、木屑土壤等基物上。

把金花的真身说了出来大家可能会有些担忧,这金花可是真菌到底值不值得我们追捧呢?这种金黄色的小圆球国家已经出了标准了:金花越多茶叶品质越好。

原因在于这金花是有益品质的黄霉菌,它在茶叶的后发酵中不仅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还可以将茶叶中的淀粉催化转化为单糖,将多酚类化合物催化氧化,从而使茶叶汤色变棕红回甜生津,消除茶叶自带的粗青味,简单来说这种金花不仅有益还能改变茶叶的品质。

六堡茶与金花的融合赋予了六堡茶极其特殊的韵味,“金花”能使茶叶物质加速转化,形成芬芳香味,真正带着自然“金花”的六堡茶,冲泡出来的茶汤不仅茶色红浓明亮,且较普通茶品更为透亮清澈,口感也是润醇爽滑,更是具有促进调节新陈代谢和病理预防作用,如清血管、降三高、清毒素、护肝肾等的绝佳保健功效。

很多朋友试过购买了金花六堡茶后会有金花会莫名其妙地消失了的经验,那只是金花在一定温度湿度下消失了,但并不代表这样的金花六堡茶就不是好茶,如上所述金花的作用是在茶叶后发酵时起到的转化催化作用,这些物质已经在茶叶里面,并不在金花中,所以没有金花的六堡茶也不一定是品质不好的茶,或许只是它带着的金花消失了。

六堡茶专家:金花六堡茶与洗茶


话说洗茶

据学者考证,“洗茶”一词始用于北宋,不过原来不是现在这个意思。据说原来是茶叶采摘后制作过程中的用语,根本不是泡茶那一个程序的意思。后来,不知怎么就将这个词用到了泡茶过程中。

唐代,当时人们喝茶是使用“煮茶”的方式,先是“烤茶”,待饼茶冷却后,将其敲成小块,之后就是碾茶了,倒入碾钵碾碎,用箩筛选出粗细适中的茶颗粒,之后才到“煮茶”。由于当时的这种煮茶法,洗茶还未成为一道专门的程序,仅仅是在烹茶时去掉“第一煮”时的水沫,以防“其味不正”,影响品感。这点在陆羽《茶经·五之煮》中有记述:“第一煮水沸,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

最早将“洗茶”单独列为煎茶的一个重要环节见于明代《茶谱》(钱椿年编,顾元庆删校)对前朝及当时有关茶之制造和品饮的方法进行了总结。《茶谱·煎茶四要》有记载:“一、择水……。二、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三、候汤……。四、择品……。”但该书这里提到的“洗茶”仍然只是“煎茶”的一个步骤,不是用于泡茶。在明代,喝茶之法逐步改煮茶为泡茶,在泡茶中加入“洗茶”程序的做法,估计由此“煎茶”移植过去,最早或始于明清。

如何洗茶?

 从明代《茶谱》所载:“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这句话很值得分析,说到了‘洗茶’的点子上,笔者发现,这个关键点被很多现代人忽略了。

古人用字很讲究也很精确:“热汤”与“沸汤”明显的差别,我们现在用沸汤来洗茶,甚至反复洗确实是不正确的。一开始,我们的古人就提出是“热水洗”,而不是“沸水洗了”。其作用是“去其污垢、冷气”,这里“污垢”就不多说了,中国茶叶学会的刘仲华教授认为洗茶不单是洗涤尘沙等附着物,还有除去部分易溶于热水的农残物和重金属物质的作用。而去“冷气”则是指其另一种作用———“润茶、醒茶”之用,主要是为了下一步泡茶时,可更好地体现茶的香气和滋味。

这个“温茶、润茶、醒茶”的作用可以理解为“去掉茶叶中的阴湿之气”。因茶叶有很强的吸湿性、吸收异味性,内含多种“亲水”物质,故在贮放过程中极易吸收潮气和异味。通过洗茶时的热水浇淋,可去掉茶叶中的湿气、冷气和附着表面的少许杂味,并使茶叶舒张,预热以进入“状态”。

有心的茶友不妨尝试尝一下洗茶的茶汤,是不太好喝的,而且味道显得不如后面几道茶汤味道“纯正”,所以也不必担心洗茶把茶中精华都洗去了。有学者呼吁“不洗茶”,倒大可不必,其实最关键是要正确洗茶。至于正名“洗茶”为“润茶”或“温茶”什么的,倒也未尝不可。

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气成分以及一些对有益人体的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在第一次加水后3秒即开始大量溶入热水中,若“洗茶”超过3秒钟,这些茶的有效成分就会开始大量损失。因此我们洗茶时,热水注入后应尽快将水倒去,不应浸泡过长时间,最好控制在3秒之内为宜。

金花是什么?

 “金花是什么?”“金花有什么作用?”“六堡茶的金花是怎么样的?对品质有什么影响?”很多茶友或多或少或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确实,针对六堡茶金花研究者甚少,研究论文也不多,很多研究者将其与“茯砖茶”的金花等同,而且也形成了一定共识。不过,就从其表面形状及分布情况来看,两者还是有一点点差异的。其微生物种类菌种是否一致,还有待专家学者去进一步研究。

这里先用业界研究者大多借用与茯砖金花一致的做法,据四川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付润华等的《黑茶渥堆作用的研究》一文对金花“优势菌种名”的论述比较详细:“对发花中微生物研究主要是优势菌种名的研究,且长期存在分歧。1981年仓道平等鉴定表明优势菌是灰绿曲霉群中的谢氏瓦曲霉,由于缺乏扫描,对有性孢子的表面未能观察清楚,1986年温琼英通过电镜观察将该菌初步定为冠突曲霉,1990年,温琼英又与齐祖同对该菌鉴定为冠突散囊菌,无性型名称为针刺曲霉,异名为冠突曲霉。王志刚等也持此观点;这也是大多数学者认可的名称。但刘作易等研究表明该菌是灰绿曲霉群谢瓦氏曲霉变种。”

学术上最终定名这个事还是留给专家去做吧,我们先说说这个花,这种金黄色的小圆球是指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俗称“金花”。闭囊壳是子囊菌门、不整囊菌纲的子囊果(产生子囊孢子的结构),呈球形,无孔口的封闭状。也就是说,这种冠突散囊菌我们是看不到的,这个很容易理解,谁眼睛像显微镜还看得到细菌?我们看见的是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

笔者认为,很多人甚至很多学术论文把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的金花(闭囊壳)直接称作冠突散囊菌是不准确的。

 金花的作用

 平时,我们是看到这些金黄色的闭囊壳———“金花”而判断这个茶中,冠突散囊菌成为优势菌种,会导致茶味变好,会含有更多有益于身体的物质。这种看“金花”断定好茶做法在少数民族地区早为人们所使用并成为一种经验,这些“金花”提供给我们了解这个茶有大量冠突散囊菌参与了转化而已。

据资料显示,冠突散囊菌经其产生各种胞外酶(如多酚氧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等)作为有效的生化动力,去催化茶叶中各种相关物质发生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从而继续催化儿茶素氧化使汤色形成呈琥珀色,红浓加深。灰绿曲霉菌与冠突散囊菌是同族,它在陈化过程也易繁衍,是属于一种无味的霉菌。它可分泌一种氧化酶,也能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苦涩味减少,滋味转为浓醇爽口。还可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汤滋味醇甜,回味生津,使整个茶叶消除粗老味,综合口感变得滋味浓厚、鲜醇,而且带有甜味,汤色变红。

从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冠突散囊菌参与了六堡茶特有的色、香、昧品质的形成,并在其中起到了催化作用,也产生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成分。有“金花”的茶,好喝的秘密就在这里。

而其他没有“金花”的茶,并不表示其中没有冠突散囊菌,而是有可能是其还没形成优势菌种,或者是没有大量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或者是其“金花”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消失了(很多茶友或会有“金花消失了”的经验),但我们不能因之而说没有金花就不是好茶。

 金花茶的洗茶

 知道了何谓“金花”以及“金花”的作用,也知道了洗茶的方法,我想这位茶友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笔者认为,我们平常喝茶,养成了洗茶的习惯,只需要明确怎么样洗茶,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即可。对待有“金花”的茶,也是同样的洗吧。

“金花”茶的品质好,不是因为其附着的金黄色的闭囊壳,而是有成为了优势菌种的冠突散囊菌在茶的后发酵过程中,起到了辅助、催化的作用,其参与了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了茶中的相关物质,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从而使得茶汤回甜生津,醇厚鲜爽,这些物质已经在茶里面,并不在闭囊壳中。

不过,这些使得茶“回甜生津,醇厚鲜爽”的物质,也同样的很容易溶于水中(这是当然的,不溶于水我们也品尝不到了),洗茶还是如上文所说,应该控制在很短的时间为宜。

六堡茶有金花更显难得!


六堡茶有金花更显难得!

喜欢喝六堡茶的茶友,大多都听说过金花,有人当其是宝,高价追捧,也有人不以为然,甚至说其乃致癌的黄曲霉菌而远远避之。“六堡茶的金花是什么东西?”“金花有什么作用?”“六堡茶的金花是怎么样的?对品质有什么影响?”接触过六堡茶金花的茶友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疑问。

金花到底是什么?

当前,有关研究者一般将六堡茶金花与茯砖茶等黑茶的金花等同,而且也形成了一定共识。就从其金花外观及分布情况、形成机理上看,几种金花虽略有差异,但基本上是相同的。

六堡茶上产生的金花外形似缩微的“米兰”。四川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付润华等的《黑茶渥堆作用的研究》一文对金花“优势菌种名”的论述比较详细:“对发花中微生物研究主要是优势菌种名的研究,且长期存在分歧。1981年仓道平等鉴定表明优势菌是灰绿曲霉群中的谢氏瓦曲霉,由于缺乏扫描,对有性孢子的表面未能观察清楚,1986年温琼英通过电镜观察将该菌初步定为冠突曲霉,1990年,温琼英又与齐祖同对该菌鉴定为冠突散囊菌,无性型名称为针刺曲霉,异名为冠突曲霉。王志刚等也持此观点;这也是大多数学者认可的名称。但刘作易等研究表明该菌是灰绿曲霉群谢瓦氏曲霉变种。”

我们平日说到的六堡茶“金花”,这种金黄色的小圆球是指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俗称“金花”。闭囊壳是子囊菌门、不整囊菌纲的子囊果(产生子囊孢子的结构),呈球形,无孔口的封闭状。也就是说,这种冠突散囊菌我们是看不到的,我们看见的是其黄色的子囊果。这个其实很容易理解,谁的眼睛像显微镜看得到细菌?我们看见的是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

一些茶人甚至很多学术论文把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的金花(闭囊壳)直接称作冠突散囊菌是不准确的,真正应该这样理解,当我们看到一个六堡茶茶样中长有“金花”时,往往表示这个茶中有冠突散囊菌的生长并分布着。

“金花”对六堡茶的作用

平时,我们通过看到的这些金黄色的闭囊壳——“金花”来判断这个茶中,冠突散囊菌成为了优势菌种,并会促使茶中物质加速转化,茶味变好,会含有更多有益于身体的物质。这种以看“金花”断定好茶做法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早为人们所使用并成为一种经验。

据研究资料显示,冠突散囊菌经其产生各种胞外酶(如多酚氧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等)作为有效的生化动力,去催化茶叶中各种相关物质发生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从而继续催化儿茶素氧化使汤色形成呈琥珀色,红浓加深。灰绿曲霉菌与冠突散囊菌是同族,它在陈化过程也易繁衍,是属于一种无味的霉菌。它可分泌一种氧化酶,也能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苦涩味减少,滋味转为浓醇爽口。还可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汤滋味醇甜,回味生津,使整个茶叶消除粗老味,综合口感变得滋味浓厚、鲜醇,而且带有甜味,汤色变红。

梧州地理环境条件优越,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冷暖干湿变化很适合冠突散囊菌的生长繁殖。在无需过多干预的常规放置的条件下,六堡茶即可得到比较好的陈化,因此,有研究表明,梧州的气候及环境条件很适合六堡茶的生产和存放。在这个过程中,合适的温度湿度环境使得冠突散囊菌迅速成为优势菌种,参与了六堡茶特有的色、香、味物质的形成,并在其中起到了催化作用,也产生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成分。有“金花”的茶,好喝的秘密就在这里。

有金花的六堡茶就好吗?

一般而言,而其他没有“金花”的茶,并不表示其中没有冠突散囊菌,而是有可能是其还没形成优势菌种,或者是没有大量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或者是其“金花”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消失了(很多茶友或会有“金花消失了”的经验),但我们不能因之而说没有金花就不是好茶。

有茶友问起,六堡茶除了有金花,是否还有银花?常看到有部分惟利是图的商人,通过“湿仓”制造高湿环境,促进微生物菌类生长。确实,在湿度温度环境适合的条件下,能促进薛氏曲霉的生长。同时,其他杂菌也会加速繁殖,出现霉变。常见的是我们常常看见的长出白色、绿色或者红色的“毛”(杂菌的菌丝),我们粤语中称之为“发毛”。通过高湿促生的所谓“金花”,由于同时也会有大量其他菌类的繁殖,其会否导致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答案显然易见。

有金花的六堡茶里面的冠突散囊菌经催化并参与了六堡茶特有的色、香、味物质形成,口感会有较大改善,但茶叶本身的品质还是占最主要因素的,一个品质很差的六堡茶不好因为“金花”而脱胎换骨,变成上品、极品,这点很容易理解。

事实上,关键还要分辨这个茶是什么样的金花,有没有杂菌一起生长,干茶干不干净,是不是通过湿仓沤出来的,是不是霉变的茶品等等。这些,我们就需要通过茶的外观以及金花的形态分布加以辨别。如何分清真正的金花呢?

一般而言,第一,由于高湿造成的霉变,尤其在霉菌群落最密集的地方,茶叶凝结成块、易碎。而有“薛氏曲霉”孢子的茶品,条索清楚、自然舒展,存期长久后茶品易分拆,冲泡后叶形完整,叶有一定强度和弹性;

其他杂霉菌只有黄色粉状孢子,但在生长期一定有菌丝形成,真正的“金花”任何时期都不会有菌丝存在。

此外,杂霉的孢子颗粒极细微且附着不紧,一口气即可以吹散落,真正的“金花”附着紧实,不易掉落;还有,其他杂霉菌是丝状成片分布,为浅黄色,通常分布在茶品局部;“金花”通常在茶块、茶饼或砖、沱的内部,为点状颗粒,呈金黄色,茶面分布时偶有十数个金花同处分布,花体清晰,界面清楚。

霉变茶的汤色偏黑或棕黑,较浑浊,味道有霉变气味,数泡后汤色很快变淡且依然浑浊,而有真正“金花”的茶品,茶色红,且较普通茶品更加清澈透亮,口感圆顺爽滑,一泡就有种特有甜香。以上几个要素须综合一起作判断,不能单看一两个方面便匆匆下结论。

一般茶友假如觉得很难如此专业地鉴别、分辨的话,还是找有经验的朋友分清楚再喝,以免对影响身体健康。

金花六堡茶如何洗茶

知道了何谓“金花”,有茶友担心,既然金花这么有用,那洗茶(醒茶)的时候,洗去了,岂不可惜?我们来说一说有金花的六堡茶该怎么洗茶。

笔者认为,我们平常洗茶(醒茶),也养成了洗茶(醒茶)的习惯,只需要注意怎么样洗茶,对待有“金花”的茶,也是同样的洗(醒)就行了。

“金花”茶的品质好,不是因为其附着的金黄色的闭囊壳,而是有成为了优势菌种的冠突散囊菌在茶的后发酵过程中,起到了辅助、催化的作用,其参与了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了茶中的相关物质,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从而使得茶汤回甜生津、醇厚鲜爽,这些物质已经在茶里面,并不在闭囊壳中。

不过,这些使得茶“回甜生津,醇厚鲜爽”的物质,也同样的可溶于水中(这是当然的,不溶于水我们也品尝不到了),洗茶还是如我们平时所提倡,用热水而不是开水洗茶,洗茶(醒茶)应控制在很短的时间为宜。

实验表明,茶的香气成分以及一些对有益人体的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在第一次加水后3秒即开始大量溶入热水中,若“洗茶”超过3秒钟,这些茶的有效成分就会开始大量损失。因此我们洗茶时,热水注入后应尽快将水倒去,最好控制在3秒之内为宜。

“金花”成就六堡茶的独特品质


“金花”成就六堡茶的独特品质

“金花”

成就六堡茶的独特品质

导读:

前段时间播出的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娘娘孙俪饰演的周莹一路开挂,不仅因祸得福,发明了一种带有“金花”的新茶,该茶品质更升级,口感香味更醇厚!这种带有“金花”的茶叶完爆市场!并成为娘娘逆袭的一大利器!到底这种“金花”是什么?如何产生?又有什么好处?今天在这里小编和大家探讨一下。

什么是金花?“金花”学名——冠突散囊菌属于优势菌种,对其他杂菌的生长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使黑茶得到更好的储存,只要储存环境湿度不太高,茶叶没有过度潮湿,一般都不容易出现发黑霉等不良现象。一直以来,“茶好金花开”是人们评价黑茶好坏的其中一项重要因素。六堡茶属于黑茶,和其他黑茶一样也会发金花,而且六堡茶的独特品质得益于金花菌。

由微生物分泌的多酚氧化酶,会使茶多酚中的儿茶素成分大幅度发生酶促氧化,转化形成黄色的茶黄色和红色的茶红素,在发花的过程中含量加大,再加上深褐色的茶褐素在后期大量增加,六堡茶红浓汤色快速形成,纤维素、果胶、蛋白质等的大量水解裂解等,增进了茶汤的醇和滋味。

在六堡茶陈化阶段,“金花”分泌出淀粉酶和氧化酶,可以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质氧化,使茶叶汤色变得红浓明亮,消除青涩味,在口味上更加醇厚柔和,甜滑回甘。

金花的成因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茶叶专业农艳芳教授说:“六堡茶的金花是六堡茶加工、陈化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恰到好处’的一个结果,金花的茂盛程度与茶叶原料和发酵工艺、陈化环境密切相关,尤其取决于发酵工艺中对温度、湿度参数点的严格控制。”

有连续47年制茶经验的圣源六堡茶师傅姚静健说,《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吴家东院的茯茶是因为人祸而被水泡过后长出金花,现实制茯茶可不是这样,千万别被误导!呵呵!从古到今,六堡茶的金花都不需要象吴家东院的茯茶那样要“泡过水”的,都是顺其自然,天然生长。

在储存过程中,金花菌孢子囊颗粒的大小会随着湿度等因素变化而发生变化,茂盛的时候似‘米兰’,湿润、新鲜时呈现金黄色;风干、见光后,收缩变小,甚至变成白色、灰色的小斑点,但不影响其品质和功效。

有专家研究发现,不同发酵时期的金花能显著提高蛋白酶的活力,促进淀粉酶对淀粉的酶解、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蛋白质的酶解,有利于淀粉、蛋白质消化吸收,改善人体肠道功能;此外,还能抑制脂肪在消化系统中的降解、吸收。所以带金花的六堡茶具有更强的促消化、降血脂、溶解脂肪、调节糖类代谢等功效。喝“金花”六堡茶,能更好地滋养肠胃、减肥降脂。

彭庆中:金花六堡与洗茶


彭庆中:金花六堡与洗茶

话说洗茶

据学者考证,“洗茶”一词始用于北宋,不过原来不是现在这个意思。据说原来是茶叶采摘后制作过程中的用语,根本不是泡茶那一个程序的意思。后来,不知怎么就将这个词用到了泡茶过程中。

唐代,当时人们喝茶是使用“煮茶”的方式,先是“烤茶”,待饼茶冷却后,将其敲成小块,之后就是碾茶了,倒入碾钵碾碎,用箩筛选出粗细适中的茶颗粒,之后才到“煮茶”。由于当时的这种煮茶法,洗茶还未成为一道专门的程序,仅仅是在烹茶时去掉“第一煮”时的水沫,以防“其味不正”,影响品感。这点在陆羽《茶经·五之煮》中有记述:“第一煮水沸,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

最早将“洗茶”单独列为煎茶的一个重要环节见于明代《茶谱》(钱椿年编,顾元庆删校)对前朝及当时有关茶之制造和品饮的方法进行了总结。《茶谱·煎茶四要》有记载:“一、择水……。二、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三、候汤……。四、择品……。”但该书这里提到的“洗茶”仍然只是“煎茶”的一个步骤,不是用于泡茶。在明代,喝茶之法逐步改煮茶为泡茶,在泡茶中加入“洗茶”程序的做法,估计由此“煎茶”移植过去,最早或始于明清。

如何洗茶?

从明代《茶谱》所载:“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这句话很值得分析,说到了‘洗茶’的点子上,笔者发现,这个关键点被很多现代人忽略了。

古人用字很讲究也很精确:“热汤”与“沸汤”明显的差别,我们现在用沸汤来洗茶,甚至反复洗确实是不正确的。一开始,我们的古人就提出是“热水洗”,而不是“沸水洗了”。其作用是“去其污垢、冷气”,这里“污垢”就不多说了,中国茶叶学会的刘仲华教授认为洗茶不单是洗涤尘沙等附着物,还有除去部分易溶于热水的农残物和重金属物质的作用。而去“冷气”则是指其另一种作用———“润茶、醒茶”之用,主要是为了下一步泡茶时,可更好地体现茶的香气和滋味。

这个“温茶、润茶、醒茶”的作用可以理解为“去掉茶叶中的阴湿之气”。因茶叶有很强的吸湿性、吸收异味性,内含多种“亲水”物质,故在贮放过程中极易吸收潮气和异味。通过洗茶时的热水浇淋,可去掉茶叶中的湿气、冷气和附着表面的少许杂味,并使茶叶舒张,预热以进入“状态”。

有心的茶友不妨尝试尝一下洗茶的茶汤,是不太好喝的,而且味道显得不如后面几道茶汤味道“纯正”,所以也不必担心洗茶把茶中精华都洗去了。有学者呼吁“不洗茶”,倒大可不必,其实最关键是要正确洗茶。至于正名“洗茶”为“润茶”或“温茶”什么的,倒也未尝不可。

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气成分以及一些对有益人体的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在第一次加水后3秒即开始大量溶入热水中,若“洗茶”超过3秒钟,这些茶的有效成分就会开始大量损失。因此我们洗茶时,热水注入后应尽快将水倒去,不应浸泡过长时间,最好控制在3秒之内为宜。

金花是什么?

“金花是什么?”“金花有什么作用?”“六堡茶的金花是怎么样的?对品质有什么影响?”很多茶友或多或少或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确实,针对六堡茶金花研究者甚少,研究论文也不多,很多研究者将其与“茯砖茶”的金花等同,而且也形成了一定共识。不过,就从其表面形状及分布情况来看,两者还是有一点点差异的。其微生物种类菌种是否一致,还有待专家学者去进一步研究。

这里先用业界研究者大多借用与茯砖金花一致的做法,据四川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付润华等的《黑茶渥堆作用的研究》一文对金花“优势菌种名”的论述比较详细:“对发花中微生物研究主要是优势菌种名的研究,且长期存在分歧。1981年仓道平等鉴定表明优势菌是灰绿曲霉群中的谢氏瓦曲霉,由于缺乏扫描,对有性孢子的表面未能观察清楚,1986年温琼英通过电镜观察将该菌初步定为冠突曲霉,1990年,温琼英又与齐祖同对该菌鉴定为冠突散囊菌,无性型名称为针刺曲霉,异名为冠突曲霉。王志刚等也持此观点;这也是大多数学者认可的名称。但刘作易等研究表明该菌是灰绿曲霉群谢瓦氏曲霉变种。”

学术上最终定名这个事还是留给专家去做吧,我们先说说这个花,这种金黄色的小圆球是指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俗称“金花”。闭囊壳是子囊菌门、不整囊菌纲的子囊果(产生子囊孢子的结构),呈球形,无孔口的封闭状。也就是说,这种冠突散囊菌我们是看不到的,这个很容易理解,谁眼睛像显微镜还看得到细菌?我们看见的是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

笔者认为,很多人甚至很多学术论文把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的金花(闭囊壳)直接称作冠突散囊菌是不准确的。

花的作用

平时,我们是看到这些金黄色的闭囊壳———“金花”而判断这个茶中,冠突散囊菌成为优势菌种,会导致茶味变好,会含有更多有益于身体的物质。这种看“金花”断定好茶做法在少数民族地区早为人们所使用并成为一种经验,这些“金花”提供给我们了解这个茶有大量冠突散囊菌参与了转化而已。

据资料显示,冠突散囊菌经其产生各种胞外酶(如多酚氧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等)作为有效的生化动力,去催化茶叶中各种相关物质发生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从而继续催化儿茶素氧化使汤色形成呈琥珀色,红浓加深。灰绿曲霉菌与冠突散囊菌是同族,它在陈化过程也易繁衍,是属于一种无味的霉菌。它可分泌一种氧化酶,也能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苦涩味减少,滋味转为浓醇爽口。还可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汤滋味醇甜,回味生津,使整个茶叶消除粗老味,综合口感变得滋味浓厚、鲜醇,而且带有甜味,汤色变红。

从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冠突散囊菌参与了六堡茶特有的色、香、昧品质的形成,并在其中起到了催化作用,也产生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成分。有“金花”的茶,好喝的秘密就在这里。

而其他没有“金花”的茶,并不表示其中没有冠突散囊菌,而是有可能是其还没形成优势菌种,或者是没有大量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或者是其“金花”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消失了(很多茶友或会有“金花消失了”的经验),但我们不能因之而说没有金花就不是好茶。

金花茶的洗茶

知道了何谓“金花”以及“金花”的作用,也知道了洗茶的方法,我想这位茶友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笔者认为,我们平常喝茶,养成了洗茶的习惯,只需要明确怎么样洗茶,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即可。对待有“金花”的茶,也是同样的洗吧。

“金花”茶的品质好,不是因为其附着的金黄色的闭囊壳,而是有成为了优势菌种的冠突散囊菌在茶的后发酵过程中,起到了辅助、催化的作用,其参与了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了茶中的相关物质,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从而使得茶汤回甜生津,醇厚鲜爽,这些物质已经在茶里面,并不在闭囊壳中。

不过,这些使得茶“回甜生津,醇厚鲜爽”的物质,也同样的很容易溶于水中(这是当然的,不溶于水我们也品尝不到了),洗茶还是如上文所说,应该控制在很短的时间为宜。

彭庆中/文

后记

有感于现在有些茶友对“金花”了解不多,进而凭感觉怀疑是致癌的“黄曲霉素”,笔者撰写此文查阅了大量论及黑茶“金花”及“沤堆”研究的学术论文,欲以这些权威的科学的科研成果还人们对“金花”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过,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对黑茶的研究论文中,专门针对六堡茶的研究是非常非常少的,远远落后于湖南黑茶、四川藏茶等,更别说普洱茶了,六堡茶“金花”也是直接借用“茯砖茶”金花的论述。笔者觉得,在大力推广六堡茶、发展六堡茶产业的今天,有关部门是否应该做点什么呢?

六堡茶的“金花”不是黄曲霉素


六堡茶的“金花”不是黄曲霉素

绵延于深邃的岁月,升华在更迭的时空,延续千年窖藏历史,六堡茶始终以其独特风范吸引着众多茶客。一场漫长的后发酵过程,于六堡茶茶迷是一场变化中获得惊喜的神圣仪式,却又让不懂的人产生许多误解:喝六堡茶皮肤会黑?六堡茶里黄色菌种有霉味,对身体无益?……面对外界对六堡茶中的种种质疑,让我们一探了“金花”的真实容颜。

眼下,很多茶友喝六堡茶都是奔着六堡茶的保健功效去的,但是对六堡茶只是一知半解,正如茶客吴女士对六堡认识仅仅是道听途说一样。她听说喝六堡茶皮肤会黑,六堡茶有霉味,疑似有黄曲霉素,害怕品饮对身体有害。对于不熟悉六堡茶的人,会怀疑是不是茶叶“发霉”了。六堡茶专家解释说,有一定年份的六堡茶,会有吴女士所看到的黄色菌种,其实这是经过岁月转化成的“金花”,这些金花一般存在于茶饼、茶砖的中心,要撬开才能看到;而黄曲霉多数是因为存放的时候导致的,所以通常会在表面。“金花”是一颗颗的,不存在霉丝,在茶叶里比较牢固,不能轻易擦掉;而黄曲霉必然有霉丝,很容易吹走,再者会与白霉共生。“金花”的产生都是零散地分布,茶叶整体都会存在;而因为黄曲霉是外界存放不当引起,会出现某地方成片,某地方没有这种现象。作为有益菌的“金花”,与所谓的“发霉”,是不可混淆为一谈的。

此外,“六堡茶中的金黄色孢子群落普遍茂盛,品质为佳”。《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中“金花”有官方定义。维专家研究鉴定,认为“金花”实为冠突散囊菌,是有益菌种,具有显著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血脂、血压、血糖、胆固醇等功效。它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实现茶叶色、香、味品质成分的转化,在长期的饮用观念中形成了六堡茶以有“金花”为上品的观念。(原题《“金花”绽放六堡茶》)

六堡茶属于什么茶?六堡茶是什么茶?


六堡茶为灌木型中叶种。树势开展。分枝密。从芽色分有四种。即青苗茶占60%。紫芽茶占20%。大白叶茶占5%。米碎茶占15%。以青苗茶产量最高。品质也最好。历史上。六堡茶产区有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蚕村茶等。以恭州村茶及黑石村茶品质最佳。据记载:六堡村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雾独多。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叶厚而大。昧浓而香。往往价格昂贵。其次为黑石村所产之茶。其山为黑石与坭所造成。溪涧之水长流。故茶树得水足。茶叶大而厚。除六堡外。苍梧县的五堡乡狮寨。相邻的贺县沙田。以及岑溪、横县等20多个县市均产六堡茶。邻近的广东罗定、肇庆等地也产六堡茶。六堡大部分为云班石沙岩。风化变成黄赤色沙土。含磷、铁质多。主产茶叶。

六堡茶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和爽口、略感甜滑。香气醇陈、有槟榔香味。叶底红褐。并且耐于久藏。越陈越好;六堡茶价格也会随收藏年份不断上扬。也可以作为一种投资收藏品。如果说对其它茶类人们追求的是“青春的滋味。那么对六堡茶而言。它打动人的则是岁月的沧桑。那愈陈愈香的特质是其它茶类不具备的。

饮用六堡茶时。把六堡茶放在瓦锅中。加入山泉水。明火煮沸后。稍置放。待微温饮用。倍感味甘醇香。有提抻、益脾消滞、生津解暑的功效。若加适量冬蜜搅匀饮之。可治痢疾。储存五年以上的陈六堡茶。可治小儿惊风等症。六堡茶冲泡后隔夜滋味不变。汤色不浊。喝时清凉祛暑。

什么是六堡茶的蒸的发酵工艺?


什么是六堡茶的蒸的发酵工艺?

1、蒸,即是取其蒸汽,予以茶叶加热加湿,利用湿热的作用促使茶叶发酵。

2、蒸分别有单蒸、双蒸等技法,蒸之后一般压篓。

3、古法工艺的蒸的工艺多与外焗结合使用。

4、现代技术利用机器获取蒸汽,操作方便,效率高。

广生祥四味古法六堡茶

广生祥古法六堡茶罨、蒸、焗发酵工艺,在茶叶第一次干燥之前,罨堆、热复揉、热焗等的反复结合,茶叶内在物质转化较好,寒凉温热属性基本定型在“平”的基准线,并完全奠定良好的、后期转化的物质基础与能量基础;茶叶第一次干燥之后,蒸、焗等发酵工艺的反复结合,在丰富的物质与能量基础之上,更易于形成丰富的微生物菌群。

由此两者,广生祥古法六堡茶,茶性平,柔厚绵滑,层次感好,适宜人群广,适饮时间长,茶气足,入肾经走督脉;微生物菌群丰富,温暖小肠,帮助小肠受盛化物,节省肾阳。督脉小肠同时关爱,祛湿调肠胃效果十足!

一泡柔厚绵滑、祛湿功效十足的古法六堡茶,需要的不单单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工艺,更是一颗沉稳不浮躁的心。

金花,是天使还是魔鬼?


“最近查看以前存储的一提普洱茶时,取了一饼试喝,撬开后发现茶饼上有一些像是‘米兰花’一样的金色的东西,这种金色的东西就是传说中的“金花”。那么,‘金花’到底是什么?普洱茶长了金花还能喝吗?所以本期昆仑说茶就为茶虫们详细解析,普洱茶上的“金花”到底是什么?能不能喝?

1、普洱茶上的“金花”是什么?

普洱茶上的“金花”是通俗的叫法,更为专业而严谨的称呼是冠突散囊菌,而冠突散囊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有益菌,在茶叶中一般呈现为类似“米兰花”一样的金色、黄色的菌落。冠突散囊菌较多出现于黑茶茯砖之中,“金花”数量是衡量茯砖品质优劣的一个指标,“金花”的含量越高说明黑茶的品质和保健功效也好。而相对于茯砖,普洱茶的“金花”只有在特定的因素之下才会偶尔出现。

普洱茶上的“金花”是通俗的叫法,更为专业而严谨的称呼是冠突散囊菌,而冠突散囊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有益菌,在茶叶中一般呈现为类似“米兰花”一样的金色、黄色的菌落。冠突散囊菌较多出现于黑茶茯砖之中,“金花”数量是衡量茯砖品质优劣的一个指标,“金花”的含量越高说明黑茶的品质和保健功效也好。而相对于茯砖,普洱茶的“金花”只有在特定的因素之下才会偶尔出现。

2、冠突散囊菌是什么?

稍微了解普洱茶的茶友都知道,普洱茶的后期存储转化是要有相应的微生物参与,冠突散囊菌也是其中一种,而且是特定条件之下才会出现的较为稀少而珍贵的一种有益菌。

冠突散囊菌在茶叶中生长的同时,会分泌一些酶,而这些酶通过酶促作用又会将茶叶中的物质进一步转化,进而提升茶叶的滋味、香气、口感。如纤维素酶能促进茶叶中的粗老纤维转化为可溶性糖类,提升茶汤的滋味;多酚氧化酶能够催化儿茶素类物质氧化为茶红素、茶黄素和其他氧化物,优化茶汤的汤色;同时伴随着儿茶素的氧化,茶叶内的氨基酸等物质也发生氧化,产生各种香气化合物,从而使得茶香更为丰富。

据湖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大学的相应研究报告指出,冠突散囊菌催化茶叶转化所产生的多种物质,具有较强的降血脂、降血压,以及调节人体糖类代谢、新陈代谢,增加人体免疫力功效,冠突散囊菌能够使得茶叶的保健功效更为显著。所以普洱茶上的“金花”不仅能喝,而且还对人体有诸多助益。

3、“银霜可见,金花难觅。”

一些喜欢喝普洱茶的老茶客常说:普洱满地,台地为下,拼配为次,古茶上佳,古纯巅峰,银霜可见,金花难觅。

而普洱茶上比“银霜”更为稀少的“金花”需要在特定的因素与条件下才会形成。首先,在原料方面要求普洱茶的茶菁相对粗老,内含物质丰富。并且在茶菁的加工过程中,要求茶叶内的丰富的内含物质要充分溢出,以便利于形成“金花”的冠突散囊菌生长。

其次,也是最为关键的,要求要么茶茶菁身就存在冠突散囊菌,要么是在普洱茶制作过程中偶然有冠突散囊菌依附在茶菁上。而这一点也是最为困难的,因为微生物极为微小,肉眼根本看不到,难以人为操控,是在极为巧合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偶然事件。

再者,茶品存储时,要求茶品温度外冷内热、湿度外干内湿,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冠突散囊菌才能生长。

如上所述,冠突散囊菌的生长,原料、菌种、存储环境三者缺一不可,所以“金花”普洱极为稀少,故有“金花难觅”之赞誉。一般来说,相对于生茶在一些陈年老熟茶“金花”上相对容易出现。

发霉的普洱

说到这里,茶虫们大概知道,“金花”是普洱中的宝贝,但我们在日常品饮中还要注意的一点是怎样分辨金花普洱和发霉普洱?这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不要错把发霉当金花,否则“良药”成了“毒药”。

金花普洱这些年来一直是普洱茶中身价最高的一种,普洱茶圈内公认金花普洱茶的口感和香气都是最佳的状态,而且极为难得。因为金花普洱茶的产生需要各种极为难得的因素组合在一起,是少之又少的情况下才能出现金花普洱。而发霉普洱产生的黄曲霉菌斑与金花普洱的金花有些相似。

⊙金花普洱的产生是由于一种有益菌冠突散囊菌,在普洱茶的制作过程中,冠突散囊菌在极为偶然的情况下附着在茶叶上,并且这些茶叶正好较为粗老,果胶含量丰富,分泌物较为浓稠,在茶叶被紧压成茶饼之后,冠突散囊菌随着茶叶一块发酵生长,而且普洱茶的陈放环境干燥洁净,这样,普洱茶饼上才有很小的可能出现金花。这种金花普洱在市场上可谓是千金难求。

⊙而发霉普洱则完全没有任何价值。黄曲霉附着在普洱茶饼上,使普洱茶饼的表面也出现了黄色的菌斑,但是这种菌斑会令茶叶凝结成块,茶叶变得松散易碎,而且发粘、霉变。而金花普洱不会破坏茶饼本身的品质,茶叶依然条索分明,茶饼也容易拆开,冲泡开后茶叶也依然完整。金花普洱上的金花是圆形的颗粒,而黄曲霉菌体干瘪、形状不规则,还会有菌丝形成。

分辨金花普洱和发霉普洱,可以仔细观察普洱茶的外形。如果是金花普洱,可以看到金花是存在于普洱茶的内部,是点状的颗粒,金花之间不会粘连,个体清晰。而黄曲霉的霉菌一般附着在表面,摸一下就可以看到手上有粉末附着,闻之有呛人的霉变气味。

发霉的普洱

再比较茶汤,金花普洱的味道醇厚、芳香,入口十分的爽滑,带有独特甜香。而发霉普洱的茶汤暗淡浑浊,呈黑红或者棕黑色,有霉变的气味。

看完本期的昆仑说茶,你对普洱茶的“金花”有所了解了吗?茶虫们在饮用普洱茶时一定要仔细分辨究竟是金花还是发霉,一念之差有可能让天使变魔鬼哦!

六堡茶是怎样做成的


六堡茶是怎样做成的

过去,六堡茶初制由农户手工操作,采摘标准1芽3、4、5叶。其初制方法是:“将叶采下后,放于沸腾的水中,使其叶软而柔即得,约五分钟置于箩中,用脚踩压,至茶叶卷缩为度,然后以火焙干,干燥后以蒸气蒸至柔后,乃置于箩内存放待售。”①1937年,《广西特产志略》载:“日间将茶摘取,放之于篮,入夜置釜中炒至极软,视茶内含粘液,略起胶时,即提取,乘其未冻,用器搓揉,搓之愈熟,则叶愈收缩而细小,再用微火焙干。转为黑色,成为茶叶。”

旧时茶商收购六堡茶分为细茶、元度、粗茶、行茶四个级,收后炊蒸在箩就运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六堡茶初制仍是由农户分散进行。成立了大队和公社以后,在六堡公社的不倚、四柳、高枧、梧垌等大队成立了茶叶初制厂,采用水利带动的揉捻机,将全大队大部分茶叶集中在大队茶厂加工。在60年代初期,六堡公社成立了初精合一的六堡茶厂,既收购鲜叶加工毛茶,又收购毛茶加工精茶,按国家规定:六堡茶毛茶分为1、2、3、4、5、6(级外)、7级(粗茶),每级又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除六堡茶厂加工成品六堡茶外,其余的六堡茶都集中在梧州茶厂、横县茶厂、桂林茶厂加工。现在六堡茶的初制工艺为: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

六堡茶的复制工艺为:过筛整形~拣梗拣片~拼堆~冷发酵~烘干~上蒸~踩篓~凉置陈化。

现在六堡茶的初制工艺是:鲜叶原料多为l芽3、4叶,白天采,晚上制。六堡茶杀青锅温160℃,每锅投叶2~2.5千克,杀青机每次投叶7.5千克,下锅后先闷炒后扬炒,然后闷扬结合,嫩叶多扬少闷,老叶多闷少扬。一般杀青5~6分钟,到芽叶柔软,茶梗折而不断,叶色转为暗绿为适度。摊凉后进行揉捻,有手揉和机揉两种,手揉一次可揉l~1.5千克,机揉依揉捻机的大小而定。

六堡茶揉捻以整形为主,细胞破损为辅,叶破损率在40%即可,揉时加压要适度,其过程大体如下:轻揉~轻压~稍重压~轻压~轻揉,揉后解块。一般1~2级茶揉40分钟,3级以下的茶揉45~50分钟。揉好之后,进行沤堆,即将揉好的茶坯放入箩内或堆放在竹笪上进行沤堆发酵。这是决定六堡茶色、香、味的关键工序。堆高3~5厘米,每箩装湿茶坯15千克左右,堆沤时间在15小时以上,茶堆温度一般在40℃左右为宜。如温度高过50℃,则会烧堆,因此在沤堆过程中要注意翻堆散热。沤堆时温度低,即用60c左右的火温将茶坯烘至五至六成干再沤堆。经过沤堆发酵之后,茶条会轻散一些,因此要进行复揉5~6分钟。六堡茶烘干也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传统的方法是用烘茶?h(烘笼),摊叶3.3厘米左右,最好是用松明火烘,烘温80~90℃,每隔5~6分钟翻拌一次,烘到六至七成干下焙摊凉半小时,即进行打足火,足火温度50~60℃,摊叶厚度6.6厘米,烘2~3小时,茶梗一折即断即可。

六堡茶精制,现在足先进行冷发酵,将毛茶增湿,含水量达12%。堆沤7~10天,以补初制发酵不足,当茶叶水分干到10%左右,即上蒸半小时,至叶全软为度,叶含水达到15%~16%。传统的制法是将茶炊蒸后堆置20~30天,这些沤堆的湿热作用。进一步促使茶叶内含物的变化。由于茶多酚非酶性氧化作用,继续使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增加,使其色、香、味加厚,达到六堡茶的特有品质风格。

六堡茶的品质要陈,凉置陈化,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一般以篓装堆,贮于阴凉的泥土库房,至来年运销,而形成六堡茶的特殊风格。因此,夏蒸加工后的成品六堡茶,必须经散发水分,降低叶温后,踩篓堆放在阴凉湿润的地方进行陈化,经过半年左右,汤色变得更红浓,滋味有清凉爽口感,且产生陈味,形成六堡茶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

六堡茶是什么茶 六堡茶的特征与功效


六堡茶是什么茶六堡茶的特征与功效

六堡茶是什么茶

六堡茶为历史名茶。六堡茶属黑茶类。六堡茶,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西北的六堡山区。苍梧县位于北回归线(北纬23°27‘)上,太阳辐射较强,气温高、雨量丰,年均气温21.2℃,年均降水量1500.7毫米。而六堡山区气温较低,阴凉潮湿,土壤较肥沃,茶树高大,株高数米,叶大质软。制作分为鲜叶萎凋、揉捻、切碎、渥堆、烘干等工序。该茶特色在于"蒸"制,即将烘干的茶叶,分等级再投入大木桶中蒸软,然后摊入特制的方底圆身形竹篓中,进仓自然干燥,最后存放一两个月进行陈化,即为成品。其汤色红浓,滋味浓厚醇和,含槟榔香气,风味独特。该茶具有清热润肺,消滞去积之功效。六堡茶于1983年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

六堡茶的茶史

六堡茶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六堡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清嘉庆年间六堡茶就列为全国名茶。六堡茶原产于苍梧县六堡乡一带。六堡茶汤色红浓明净似琥珀色,香气醇陈,滋味浓醇甘和,有槟樃味。六堡茶的特点是越陈越佳。

六堡茶的特征与功效

六堡茶属山茶科常绿灌木,叶呈长椭圆披针形,叶色褐光润,间有黄花点,叶底红褐。用水泡出的茶红浓有光泽,如琥珀色,有槟榔味,甘醇可口。六堡茶有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成品茶压成块状或饼状。宜久藏,越陈越好,因为久藏的茶叶有“发金花”(一种有益于人体的金色菌类孢子),这种物质能分泌多种酶,使茶叶物质转化,形成芬芳香味,六堡茶有清凉解暑,暖胃提神之功效。六堡茶为县传统出口产品。

六堡茶与普洱茶的区别

六堡茶与普洱茶同属黑茶,都为后发酵的茶类,但他们有许多不同点:

1、制做茶叶的原料来源不同

从原料上比较,六堡茶原料来源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的大叶种和少量中小叶种,多采用灌木型中叶种为原料,所以它们成品茶的内含物不同,六堡茶成份更加多样化。普洱茶的原料有乔木与灌木之分,来源于云南地区的大叶种晒青绿茶但以乔木大叶种为主。因同属于黑茶,因此在制作工艺上,六堡茶和普洱熟茶很类似,但是渥堆法稍有不同,六堡茶是在制作过程中进行渥堆,普洱熟茶是在生茶的基础上再进行渥堆发酵。

2、加工出厂要求不同

普洱茶压制或散茶即可出厂销售,存放在商家或消费者手里。而六堡茶压制或散茶成箩要放在仓库继续发酵,陈化三五年以上待可以饮用时再包装出厂销售。

3、从保健功能上看

六堡茶与普洱茶的品质特点较为相似,均茶性温和,滋味醇厚,且宜久藏,越陈越好,但也有所区别。六堡茶与普洱茶均有很好的药理作用,都是保健佳品。但优于普洱茶的是久藏的六堡茶叶有“金花”(一种有益于人体的金色菌类孢子学名:冠突散囊菌)的,使茶叶物质加速转化,形成芬芳香味,有清凉解暑,暖胃提神之功效,组成了特殊的风味,药效也较显著,是中华药典作为药方的唯一的一种茶叶,且中央电视台也曾经作过报道,六堡茶是中国唯一的一种可以直接药用的茶叶。她挤身于名茶之列,其收藏价值和饮用价值之高可想而知。

4、六堡茶的历史价值与品质并不低于其他茶。

清同治版《苍梧县志》载:“茶产多贤产六堡,味厚隔宿不变”。六堡茶有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宜久藏,越陈越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其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却并不高。何时,喝六堡茶、谈论六堡茶、收藏六堡茶能成为饮茶爱好者的时尚,则当属六堡茶之幸也六堡茶为广西特产,原产于六堡、狮寨、长发、京南等镇。以六堡保镇产的茶著称,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就以其特殊的槟榔味而入中国名茶之列。

简单冲泡技巧喝出六堡茶的真味与特色

泡茶,对水温要求颇高。黑茶类更是要求“水必须大开”。以开水冲泡。因此,冲泡好六堡茶,高水温冲泡是个关键。

备茶具:准备六堡茶冲泡的茶具,如沸水、保温性能好的高身紫砂壶、杯具等。

置茶:把5至8克的六堡茶叶投入茶具中。

高温沸水冲泡:第一泡用沸水冲泡3到5秒后,倒掉,这一步是洗茶;六堡茶头两泡是不入口的,一般是三泡之后才好喝。第三泡再用沸水泡7到10秒后,把茶汤倒入茶杯中,即可品尝。六堡茶需要用沸水冲泡,但却不适合长时间浸泡,如掌握不好时间,很容易泡浓味道发苦。

时间把握: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也越来越淡,应适当延长泡茶的时间。

总而言之,要喝出六堡茶的真味与特色,就需要大家掌握正确的冲泡方法,慢慢体会冲泡技巧哦。

六堡茶毛茶是什么茶?


六堡茶毛茶是什么茶?

如果你喜欢喝茶,那一定常常能听到“毛茶”这个词,又或者是红毛茶、绿毛茶、普洱毛茶等等。那么,什么叫毛茶呢?六堡茶毛茶是什么茶?

一、六堡茶毛茶

毛茶,主要是指鲜叶加工后毛糙不精,还需要再加工的产品。凡是需要再精制加工的,统称为“毛茶”。相对应的,在毛茶基础上再进行精制工艺而制成的茶就是“精制茶”或“成品茶”。六堡茶的再加工,要求严格,各个流程有一定的加工规范和操作,对比绿茶的再加工和精制只需一些整形和捡去碎片来说,六堡茶的再加工需要更加精细。

二、六堡茶毛茶的特点

1、外形

在外形上,一般含有一些不同程度的次茶和非茶类杂物。包括老叶、茶梗、黄片、茶籽等,非茶类夹杂物则是采摘或者加工过程中不小心夹带的东西,如其他作物的叶子、谷壳甚至是砂子等。对非茶类夹杂物,饮食卫生要求不能含有这类物质;对六堡茶而言,等级高的茶叶要求除了茶梗外,其他含有次质茶物质,需要全部剔除。所以,即便你喝到的是最顶级的六堡茶,依然会看到茶梗。

毛茶形态一般复杂不一,条索有紧结的、疏松的、或是变形的等,加工时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才能符合外形要求。比如六堡茶,为了适应市场分级和运输需要,生产需要经过六道精制工艺,通过筛分、捡剔、拼配、渥堆等工序形成其条索紧细匀整、色泽黑褐光润的外形特点,同时,也因为分级和陈化茶窖等工艺形成了六堡滋味醇厚、陈韵馥郁的内质特点。

2、特性

毛茶的特性是成品茶品质的基础,但毛茶也需要根据其特性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达到提高成茶品质的目的。

六堡茶毛茶经过初制,一般会吸收空气中水蒸气的性能,吸湿后,水分含量过大,不但对品质造成影响,还会给微生物创造良好的繁殖条件,形成霉变,所以要对其进行再干燥,以达到保持优良品质的目的。例如六堡茶叶初蒸后需要摊晾,使叶温降到30℃再行渥堆,目的在于透发水汽,保证水分含水量符合标准。

六堡茶毛茶还有吸附性,能够吸附空气周围的气体。例如,精制过程中一般会在毛茶分级拼配后,采取初蒸复蒸、紧压、干燥等工艺生产出茶。

有茶友问了,毛茶能喝吗?

一般现在大家都将六堡农家茶认为是六堡茶毛茶,因为其外形、内质等往往达不到成为商品的条件。但是,在六堡茶界里,农家茶却是个不可忽略的茶。六堡农家茶滋味丰富,混合各种香气,还能实时跟踪茶的品质变化,年份越久远的农家茶越是好喝。

六堡茶是什么茶?六堡茶的特征与功效?


六堡茶是什么茶,六堡茶的特征与功效

六堡茶是什么茶

六堡茶为历史名茶。六堡茶属黑茶类。六堡茶,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西北的六堡山区。苍梧县位于北回归线(北纬23°27‘)上,太阳辐射较强,气温高、雨量丰,年均气温21.2℃,年均降水量1500.7毫米。而六堡山区气温较低,阴凉潮湿,土壤较肥沃,茶树高大,株高数米,叶大质软。制作分为鲜叶萎凋、揉捻、切碎、渥堆、烘干等工序。该茶特色在于"蒸"制,即将烘干的茶叶,分等级再投入大木桶中蒸软,然后摊入特制的方底圆身形竹篓中,进仓自然干燥,最后存放一两个月进行陈化,即为成品。其汤色红浓,滋味浓厚醇和,含槟榔香气,风味独特。该茶具有清热润肺,消滞去积之功效。六堡茶于1983年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

六堡茶的茶史

六堡茶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六堡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清嘉庆年间六堡茶就列为全国名茶。六堡茶原产于苍梧县六堡乡一带。六堡茶汤色红浓明净似琥珀色,香气醇陈,滋味浓醇甘和,有槟樃味。六堡茶的特点是越陈越佳。

六堡茶的特征与功效

六堡茶属山茶科常绿灌木,叶呈长椭圆披针形,叶色褐光润,间有黄花点,叶底红褐。用水泡出的茶红浓有光泽,如琥珀色,有槟榔味,甘醇可口。六堡茶有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成品茶压成块状或饼状。宜久藏,越陈越好,因为久藏的茶叶有“发金花”(一种有益于人体的金色菌类孢子),这种物质能分泌多种酶,使茶叶物质转化,形成芬芳香味,六堡茶有清凉解暑,暖胃提神之功效。六堡茶为县传统出口产品。

六堡茶与普洱茶的区别

六堡茶与普洱茶同属黑茶,都为后发酵的茶类,但他们有许多不同点:

1、制做茶叶的原料来源不同

从原料上比较,六堡茶原料来源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的大叶种和少量中小叶种,多采用灌木型中叶种为原料,所以它们成品茶的内含物不同,六堡茶成份更加多样化。普洱茶的原料有乔木与灌木之分,来源于云南地区的大叶种晒青绿茶但以乔木大叶种为主。因同属于黑茶,因此在制作工艺上,六堡茶和普洱熟茶很类似,但是渥堆法稍有不同,六堡茶是在制作过程中进行渥堆,普洱熟茶是在生茶的基础上再进行渥堆发酵。

2、加工出厂要求不同

普洱茶压制或散茶即可出厂销售,存放在商家或消费者手里。而六堡茶压制或散茶成箩要放在仓库继续发酵,陈化三五年以上待可以饮用时再包装出厂销售。

3、从保健功能上看

六堡茶与普洱茶的品质特点较为相似,均茶性温和,滋味醇厚,且宜久藏,越陈越好,但也有所区别。六堡茶与普洱茶均有很好的药理作用,都是保健佳品。但优于普洱茶的是久藏的六堡茶叶有“金花”(一种有益于人体的金色菌类孢子学名:冠突散囊菌)的,使茶叶物质加速转化,形成芬芳香味,有清凉解暑,暖胃提神之功效,组成了特殊的风味,药效也较显著,是中华药典作为药方的唯一的一种茶叶,且中央电视台也曾经作过报道,六堡茶是中国唯一的一种可以直接药用的茶叶。她挤身于名茶之列,其收藏价值和饮用价值之高可想而知。

4、六堡茶的历史价值与品质并不低于其他茶。

清同治版《苍梧县志》载:“茶产多贤产六堡,味厚隔宿不变”。六堡茶有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宜久藏,越陈越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其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却并不高。何时,喝六堡茶、谈论六堡茶、收藏六堡茶能成为饮茶爱好者的时尚,则当属六堡茶之幸也六堡茶为广西特产,原产于六堡、狮寨、长发、京南等镇。以六堡保镇产的茶著称,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就以其特殊的槟榔味而入中国名茶之列。

简单冲泡技巧喝出六堡茶的真味与特色

泡茶,对水温要求颇高。黑茶类更是要求“水必须大开”。以开水冲泡。因此,冲泡好六堡茶,高水温冲泡是个关键。

备茶具:准备六堡茶冲泡的茶具,如沸水、保温性能好的高身紫砂壶、杯具等。

置茶:把5至8克的六堡茶叶投入茶具中。

高温沸水冲泡:第一泡用沸水冲泡3到5秒后,倒掉,这一步是洗茶;六堡茶头两泡是不入口的,一般是三泡之后才好喝。第三泡再用沸水泡7到10秒后,把茶汤倒入茶杯中,即可品尝。六堡茶需要用沸水冲泡,但却不适合长时间浸泡,如掌握不好时间,很容易泡浓味道发苦。

时间把握: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也越来越淡,应适当延长泡茶的时间。

总而言之,要喝出六堡茶的真味与特色,就需要大家掌握正确的冲泡方法,慢慢体会冲泡技巧哦。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什么是金花六堡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