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东和茶叶】

茶叶之路上的呼和浩特

一、从召城到商城的嬗变

众所周知,呼和浩特在形成我国北方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之前曾经是以藏传佛教的召庙建筑众多而闻名天下的。民间广为流传的“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免名召”的说法,就是对呼和浩特召庙林立状况的生动写照。从明万历至天启,到清中叶,呼和浩特经历了二次修建召庙的高潮。

第一次是明万历年间到明朝的天启年间;这一时期建造了无量寺、延寿寺、崇福寺、灵觉寺、光化寺、庆缘寺等六大寺庙。再上同时期建造的无量寺和崇福寺的属召藏康庙、察哈尔寺,呼和浩特到明末即已建有十座规模较大的寺庙。

捱至清代的康熙年间,在清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下,第二次建召的高潮在呼和浩特像旋风般地掀起,清政府为此投入大量的金钱与财物。这次建召的范围比第一次大得多,密度加大地域也扩大。这时期所建的召庙计有崇寿寺、中广化寺、广安寺等二十三座。这些召庙除了少数是坐落在城市的四周,绝大部分拥挤在方圆数里之地的城市里。二次大规模的建庙使这里的佛教寺庙总数接近100座,成全了呼和浩特作为整个蒙古高原黄教中心崇高地位。她的影响所及南至五台山北到贝加尔湖西起居延海东到科尔沁,方圆数千平方公里。

捱至康熙年间,连结欧亚的国际商路茶叶之路终于打通,作为茶叶之路的东方的集结点呼和浩特,其商业日渐繁荣,城内城外店铺骤增,鳞次栉比;骆驼日夜穿梭于市。这里作为对俄蒙贸易的华商大本营,迅速走向繁荣。

回族在归化商业史上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一页。数以十万计的回族在呼和浩特北门建起了聚居区,回民聚居的地区遍饰了“牛桥”、“马桥”、“驼桥”、“羊桥、”“草桥”等牲口市场和众多的商业店铺,在城外集中了形成了热闹的新街市。商业使呼和浩特膨胀起来,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正像这里的老百姓说得那样:“驼队一动百业兴”。是茶叶贸易使归化由一座闪耀着圣灵之光的召城迅速嬗变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商业城市,并逐渐形成平和宽容、开放大度的城市性格。一座成熟的商城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

二、空前庞大的商人群体

清代以呼和浩特为中心形成了庞大的商人的群体,其数量之多恐怕在世界商业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在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他们的商业活动遍及整个蒙古高原、西伯利亚以及欧洲腹地。其人数乃以十万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商业大军。他们把成千上万的物资从我国的京津地区、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和江南的两广、福建,由车倒船,船再倒高脚,辗转运到中国北方的商业中心呼和浩特,然后再由驼队运往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直至欧洲腹地。其活动范围之大和商业运作能力之强真是令人惊讶,用气势磅礴来形容实在不过分。时间跨度则是以世纪而论。前后长达两百五十余年,它比任何战争的气势都大,经历的时间都长。其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运货路程之长都是前所未有的。其业绩就是对整个蒙古草原的经济形成了垄断,对西伯利亚的开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由于地理原因,在恰克图展开的中俄双边贸易,最便于介入其中的就是这些商人。据恰克图的一些文献记载,在与俄商打交道的中国商人的群体中来自呼和浩特的商人所占比例是极大的。在恰克图的中国商号的许多总号都设在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呼和浩特这些商人所占据的草原市场就是与俄商进行交易的前沿——只要再向前跨步就进入了俄国的地界。这种方便是其他地方的商人所不具备的。

三、商界巨擎大盛魁

一家民族商业企业能够经历两百多年的漫长历史,她经历的时间之长几乎与大清朝的兴衰比肩了。这本身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十七到十九两个世纪的时间,新大陆的发现引出一场探险风潮,英国的工业革命引发的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变化可谓天翻地覆。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国门。

而大盛魁作为一家商业企业,却能坚挺到最后,原因何在?让我们先来从大盛魁的管理体制入手,来揭开其中的奥秘。

首先大盛魁是一家股份制商业企业。其次大盛魁成功地建立起两权分立的管理体制。这两条决定了它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这种股份制不是从外国人那里学来的,而是从我们中国自己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

她的经营范围之宽广几乎到了无边无沿的程度。过去在草原上流行这样的话:别家的商号是卖什么顾客买什么,而大盛魁则是你买什么它卖什么。上至绸缎下至葱蒜,无所不包。贴在大盛魁大门门柱上的对联很是说明问题:

第二十二省之奇货裕国通商…………步万里之云程披星戴月方能以其所有易其所无。

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大盛魁形成十分庞大的组织机构,在归化,在整个内蒙古,在北京、上海、山东、山西、汉口、杭州、恰克图……等地,分庄、分号、票号、牧场、马庄、羊庄、茶叶加工厂多达几十个。

设在呼和浩特的总号是这个庞大的商业企业集团的中枢机构。她有效地指挥调动协调这所有的分支机构。使之成为一架运转灵活的机器。

我以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清代的呼和浩特象大盛魁这样的商号数以几十计。而且这些商业企业在管理水平上都与大盛魁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她们中间有的商号的历史甚至比大盛魁还要悠久!他们共同的组织通司商会,使这些实力雄厚的众多的商号团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更为强大的战斗力。造就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在我国南方、中原大地几乎所有的市场都被外国资本侵占的严峻情势下,以大盛魁为代表的归化商业群,仍然能够在我国北方的广大市场在与俄国势力的激烈竞争中,奋争坚持许多年,其秘密就在这里。

四、万驼集聚的商城

作为一座商城,呼和浩特在养驼业上创造了另一个奇迹。据有关文字记载,清代呼和浩特拥有骆驼最多的时候竟然达到十六万峰以上!【还有二十万峰的记载】这无疑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尽管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数以十万计的骆驼聚集一座城市,会是怎样一幅宏大热闹的情景,你能够想象得出来吗?

毫无疑问,在完全没有现代运输工具的时代骆驼数量的多寡是运输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那时候呼和浩特的交通也非常发达,驼道遍布,用八方通衢来形容一点不过分。

茶叶之路可以分做茶马大道、京羊道和驼道。

茶马大道是指由呼和浩特通向汉口的专门运送活马和茶叶的道路。由呼和浩特出发穿越整个山西、河北、河南进入湖北,华中重镇汉口是它的终点。这是一条负载量极大的道路。一到春秋两季,归化各家商号的马群就分批发往汉口马庄。少则几十多则数百,一群群的马匹沿着乡间大道向南而去,道路之上黄尘滚滚,骏马嘶鸣。交通的畅通使归化与汉口的距离接近了,即使不是在一年两度的骡马大会上,在汉口的各个马庄也常年有来自归化的马匹出售。呼和浩特成为汉口市面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

其实说汉口是茶马大道的终点只是一种概念性的表述,实际上茶马大道在汉口之后又有若干分支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比如在河南的漯河每年阴历五月都要举办的骡马交易大会上,来自归化的牲畜就是主要商品。山西和河北也有专卖归化的牲畜的交易会。并且都是常年举办,形成了惯例。

由南向北运输的则是以茶叶为大宗的日用百货。其主要运输工具是马车、骡车和骆驼,归化人称之为高脚。两支队伍相错而过,就像逆向流动的河流。车辚辚马萧萧,喧嚣之声日夜不绝,是一条负载量极大的道路。

京羊道是另一种特殊的商道,是指由呼和浩特专门向北京运送活羊的道路。茶马大道是南北走向,京羊道是东西走向。

论说清代归化的商道,还是以驼道的名气最大。驼道是指由呼和浩特出发穿越草原、沙漠的商道。是清代整个北方商道的主体部分,具有着神秘的传奇色彩。

四通八达的商道,使呼和浩特成为八方通衢之地。无论是中原、沿海、南方诸地,那里的人们对呼和浩特这个名字都不感到生疏。仅在北京、天津、汉口每天都可以看到来自呼和浩特的驼队。

呼和浩特的驼队远赴欧洲,莫斯科是茶叶之路的西方终点。前不久还在电视上看到俄国人在举办?驼会。那份情趣显示出极为接近的心理特征。呼和浩特的名字随着驼队而名播四海。除了陆路还有水运,走黄河。归化的码头是河口。从河口逆流而上到达包头、河套、银川、兰州;顺流而下可到达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五、我国北方最大的肉食品加工基地

发达的屠宰业,使呼和浩特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每年呼和浩特内的各家商号包括通司商号和耆老商号,从喀尔喀(今外蒙古)运回的羊都超过三十万只以上。再加上内蒙草原运回的羊,数量就更是庞大。这些羊除了运往北京和华北各地,一到冬季来临就地展开大规模的屠宰。“小雪大雪时,卧牛宰羊时”。归化地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很是说明其时作为北方最重要的肉食品加工基地的情景。

那时候单是登记在册的正式的屠宰行社,在呼和浩特内就有七十家以上。这众多的屠宰行社一起动作,屠宰量是非常大的。号称日宰万牲并非是虚妄之言。牲畜宰杀后少量留下以供当地军民食用,其余大部都经过再加工,冻成卷运往了华北以及河南、山东、汉口等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回族商人经销的羊肉。这样的牛羊冻肉卷每年运往各地的数量都在百万斤以上。由高脚运输。

六、北方最大的皮毛集散地

作为皮毛和药材的集散地,在呼和浩特形成的时间相对要晚一些。大概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在鸦片战争以前这里的皮制和毛制手工业尚不发达,其从业者大都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来的雁行匠人。他们冬去春来并不常住。

繁荣的皮交易对西方的资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人纷纷前来归化,参与这里的皮毛生意。其中有德国的德华洋行和隆昌阳洋行,英国的和记和怡和洋行,美国的慎昌和美丰洋行等都先后在归化设立了分支机构和代理处。洋行挤进归化皮毛市场,争相使用各种手段抢购皮毛,使归化的皮毛市场价格日渐高涨,皮毛之中的大部分由天津港口搬上轮船飘洋过海输往了西方国家。

归化皮毛市场上经营的货色不但数量大而且品种也十分丰富,所有这些皮毛中除了经天津出口外,也有相当部分运往国内其他省作工业原料。皮毛市场设在归化的北沙梁。

繁荣的皮毛市场培育起来一支人数众多的皮毛经纪人的队伍。亦称为皮毛牙纪。相传皮毛牙纪谢子礼,某一天在北沙梁所得佣金高达500两白银。由此一斑可以推算彼时呼和浩特皮毛日常进出量是非常大的。

七、北方重要的药材市场呼和浩特在清代不但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皮毛集散地,同时还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药材市场。其时呼和浩特有专门经营药材的商号,象天元恒、、天元盛、日新公、义成昌、永盛生等。分别从内蒙古、外蒙古、新疆、西伯利亚收购鹿茸、贝母、枸杞、麝香、羚羊角等贵重药材。

上等牛黄和优质的甘草属于这里的特产,每年在市场上成交的数量都在数百外斤以上。运销全国各地。其中名贵药材鹿茸数量也能达到3000斤以上。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汉口、上海等地到处都可以看到来自归化的药材。

八、传统产品长盛不衰

多年的经营是归化市场上许多商品在全国以至国外的消费者中间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培养起了许多经世名牌,象传统的蒙古马、骆驼、骡驴在华北各地深受广大用户喜爱;各类皮毛产品和药材更是信誉卓著。有些产品比如“川”字牌砖茶,至今仍是草原上最受欢迎的商品。

九、众多的行业社团标志着商城的成熟行社众多简直可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耆老商会、通司商会、钱行、当行、马店行、驼店行、靴行、毡行、杂货行、酒饭行、戏剧行……每个行当都有不止一个社团。众多的社团组织是呼和浩特这座商业重镇的成熟的标志。社团使经商者组织化,商业活动规范化。

十、社戏连台不夜城

商业的兴衰必然会带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主要的形式是戏剧。最盛行,最受欢迎的剧种包括晋剧、二人台、八节股。小戏班子戏园子为数不是很多,但是野戏台子多得数不清。野台子戏从腊月一直到来年正月,接连不断。每逢师祖祭日或固定日子,各家商号和工商业社团都要唱戏。

如坐上的耆老商会、通司商会;顶厘股的七大社八小社;还有顶不上厘股的外九社,行商七十二家各有其社,连同理发、鞋靴、烘炉、净发、平安、仙翁、各省同乡会,加起来超过二百多家。每社每年至少要唱一台社戏。单是这些就是二百台戏。

再加上梨园行义务唱的官戏,沿城郊各村社唱的村戏数量就更多。可以这样说,归化人几乎每天都有好戏看。甚至有时候一天之内有好几个地方同时在唱戏,有的地方还会出现唱对台戏的场面。都不用买票。真是热闹非常。

除了职业的剧团以外,还会有许多业余演员张罗起来的晋剧或二人台小班子戏。这些爱好者或五六个人或七八个人聚在一起,随便找个地方弄几件乐器吹打弹起来就是一台戏。这种形式叫“打围子”或“打座场”。这些“打围子”或“打座场”的演员们一般都是为乡下的农民演出。各村各乡也不会让他们白唱。一般都要给些钱财或至少管顿好饭吃。

戏剧在民间唱得欢,官府也不甘寂寞。剧团每年给官府唱戏在归化早已成为众所周知的惯例。新城的将军衙署、旧城的道台衙门、副都统衙门、土默特衙署以及其他的公事机构为酬神都要唱戏,称作拉官戏。一般讲拉官戏都是白尽义务,但事实上官府也总会有所表示,至少会给演员开上等的伙食,有的官员为显大方为表示与民同乐的风度,常常会给演员发赏钱。固定的官戏各衙门每年唱两台。其实说到底做官的也就那么几个人,看戏的多为老百姓。

城内唱乡下就安静吗?非也。那时候单是郊区的东西两个乌苏图、前后巧报、土默特各村庄,也都会在草青杏黄麦收瓜熟时节,由村社邀请戏班子进村唱戏。名堂叫做给龙王唱戏。其实龙王只是担名,看戏的人还是老百姓。如此这般社戏、官戏、酬神戏、村戏……加在一起拼出个天天有戏看的热闹的呼和浩特生活图景。乡下人唱戏城里人跟着沾光,一边看戏一边还做了郊游。可谓一举两得。那时候归化人称乡下戏为外台子戏。把乡下看戏称作踏青。可见清代归化人的生活还是满丰富的,而且观念一点也不落后。

十一、众星拱月城市群

两百年的时间里从贺兰山到大兴安岭,从长城到贝加尔湖,在方圆数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到处都是涌动不息的商潮。商人们用近代中国的物质文明打破了亘古的荒原与沙漠的封闭与平静。商品经济给茶叶之路沿途广大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茶叶之路就象一位母亲,大群孩子——城市,在她的养育下出生和成长起来。它们以呼和浩特为中心,形同扇面铺撒开来,由西往东依次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定远营、包头、河口、集宁、隆盛庄、张家口、多伦诺尔、小库仑、海拉尔、满洲里。以上所列等城市犹如众星拱月一般围绕在呼和浩特的周围。如果把呼和浩特比喻成一个人,那么这个人是以开放的姿态背南面北而立的。呼和浩特作为一座雄踞黄河中游的重要商业城市,亚洲腹地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和西部俄罗斯,这块连接在一起的欧亚大陆就是它无比广阔的市场,就是它活跃的舞台。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茶叶之路繁盛时期呼和浩特的生动的城市形象。

十二、二连浩特的历史责任。

两百年的时间里从贺兰山到大兴安岭,从长城到贝加尔湖,在方圆数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到处都是涌动不息的商潮。商人们用近代中国的物质文明打破了亘古的荒原与沙漠的封闭与平静。商品经济给茶叶之路沿途广大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茶叶之路是双向流动的贸易“河流”,从呼和浩特到恰克图的草原段是茶叶之路的核心地段,我们应该注意到她所覆盖的草原也是茶叶的一个广阔消费市场。草原物产包括各种动物的皮毛、马匹和羊群都是中原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尤其是以二连为中心的锡林格勒草原,当地的蒙古民族人民为茶叶之路的繁荣也做出过巨大贡献。许多资料表明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参与到茶叶之路的商业运作中了。

前面我们说过,茶叶之路的开通和繁荣催生和孕育了许多新兴的城市。沿着长城一线、在内蒙古草原和蒙古国以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至今还有许多这样的城市矗立在蒙古高原的大地上。比如呼和浩特、包头、多伦、乌兰巴托、恰克图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托博尔斯克,……等等。所有这些城市都是中国、蒙古、俄罗斯经济十分活跃的城市。今天新兴的二连浩特恰恰处在茶叶之路关键的节点上,承担着承南接北的重要作用,无可替代。

如今在昼夜繁忙的二连口岸,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满载木材的火车,装满蔬菜的汽车川流不息。有人笑谈:“如今的茶叶之路成了“木材之路”和“蔬菜之路”。这种景象让我想到一句话,就是‘谁也离不开谁’。是的,今非昔比,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已经是一各经济一通的世界,互通有无,相互依赖,已经形成不可逆转的格局。其实也是茶叶之路,茶叶之路只是一种表述,只是一个对贸易通道的符号。是百货运转的大通道。

最后我想说,自古以来中国向国外输出的三大招牌商品,一是陶瓷,一是丝绸,再有就是茶叶。从16世纪国外饮茶之风逐渐兴起时起,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在世界茶叶市场上曾独领风骚。而今一个严重的现实是中国茶叶在欧美市场所占份额微不足道,与茶叶母国的地位极不相乘!可以说是任重道远。

回忆是美好的,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注铸茶叶之路的辉煌,把文明、进步、健康与和谐的旗帜举的更高!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茶叶之路上的呼和浩特》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东和茶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