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里的绒毛】

和亲公主和上门女婿,安化在姻亲制度里走向万里茶路

40.06°N,111.12°E

内蒙古呼和浩特

距呼和浩特城十公里左右就是青冢的所在地,那里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长眠之地,也有史料指出那只是昭君的一个衣冠冢。浩瀚大漠,经历了上千年的反复确认,那个荒冢已经成了一个象征和地标。在青冢还没有受到保护的时代,当地老百姓信奉,凡是女孩子到青冢能够带一捧青冢的土带回家,那个女孩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此,史籍文献中的青冢很高大,被旧社会的老百姓这么一扒,就变矮了。

独留青冢向黄昏

如今的青冢,已经成了和亲文化的象征。在文学作品里,和亲是一种情绪,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在中国古典政治语境中,和亲是一种委曲求全的牺牲与耻辱,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如今,历史的视线距离拉得比较远的时候,我们重新来看待和亲,那种敌对和仇恨都已经消弭,草原子女身上也流淌着中原的血液,这种漫长的姻亲历史,构成了民族融合,把众多族群都纳入了中国这个想象共同体中,草原民族也成了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参与了中国整体历史的塑造与演进。

和亲泥塑

就生活方式而言,通过姻亲,草原与中原之间在饮食、服饰、建筑、音乐、宗教乃至审美习惯上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在和亲公主身上,流传着很多具有开创性的典故。例如文成公主把茶的品饮带进了雪域高原,远嫁乌孙的解忧公主也带去了汉朝的生活方式,凝结在王昭君身上的开创也有很多。贵族在姻亲往来中在生活方式上的开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贵族,从而直接影响到普通民众。我们现代人做产品,习惯一出来就将自己的产品定位高端,这个定位其实就是源于这种自上而下的传播习惯。

大清的孝庄太后就是蒙古族

和亲在汉唐之后一直都没有绝迹,大清的崛起过程中也不断与蒙古诸部有姻亲往来。不管是中原还是草原,大家已经形成了这种在姻亲中获取资源和结为联盟的默契机制。通过姻亲,把两大部族变成“一家人”,一致采取行动,在乱世中占据竞争优势。中国古代婚姻里有所谓“门当户对”的观点,其实就是为了保证联姻所形成的资源对等。这种交换,中国人驾轻就熟,元代以后的古典戏曲中就表现了老百姓的生活空间里,因为这种观念对一些自由恋爱的扼杀所形成的悲剧。

晋商学徒学习蒙语的小册子

在晋商留下来的一些日记中也记录了很多这方面的故事。一个打长工的小伙子在老东家快速成长,所担当的事情越来越多,能顶半边天。到最后小伙子极有可能就变成了这家商号的上门女婿。不管他和东家的闺女有没有爱情,小伙子也明白,他需要通过姻亲的方式来完成身份确认,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更多的权利。当然,老东家也不吃亏,这种现象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外部费用的内部化”。

湖南安化一家居民的神龛

​这种姻亲对于没有契约概念的古代跨空间商号意义重大。连接草原与湖南中西部山区贸易的晋商集团,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在上游的优势,就广泛采取了这种手段。如今,定居在湖南安化茶乡里的很多晋商后裔就是那个年代通过姻亲巩固家族贸易的结果。山里亲历过这段历史的老人是越来越少了,岁月留在他们内心的回忆即将成为一个永远无人知道的谜底。像这座塞外的青冢,独自面对着清风明月日出日落。

我在2015年的时候,曾经与一位在世的“和亲”老人做过交流,那时候她已经96岁了,当年老茶行留下的大院子里住满了人,都是他们这个家族的人。正面堂屋中间供奉着家族里已故的先人,神榜上写着“太原堂上”,距留守在老屋的人讲述,至今山西和台湾还有很多亲戚会时不时的走动走动。

藏在安化山里的禁碑

这家茶行在当地也算是小有规模,我们回到几百年前的安化,一个缺少耕地的农耕区,深山里的居民还需要依靠进山打猎下河捕鱼来维持生计。这种社会结构并不需要换取更多的黄金、白银乃至只有晋商才能理解的金融财富。茶山里,没有更多的证据指出,农民在放弃耕种粮食而选择种植茶叶之后,是如何解决粮食问题的。因此,晋商与当地土著的矛盾在无意之间形成。在安化深山里,矗立着当时政府各级机构立起来的禁碑,这些禁碑都是在试图协调各种矛盾。其中有一块被世人遗忘了的“奉上严禁”碑,碑上有“下不许停晋痞匪”的字句。山里各头人在碑的最后做了落款,茶山与山外的茶行之间,以这块禁碑为契约,达成了和解。

禁碑中暴露的晋商与山民的矛盾

山里的矛盾有很多,简单来说,就是当年快速增长的茶叶贸易反而给茶农带来了困苦。茶价上涨但粮食稀缺,粮食稀缺造成粮价上涨,经营茶山的茶农最后发现,茶行赚得盆满钵满,自己却入不敷出。因此山民展开了一场与茶商旷日持久的博弈。这种博弈,给晋商造成了一定的原料危机,也促使他们思考如何系统性的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解决问题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把一船船茶叶拉出去之后,换一船船粮食回来。在商品物流很不发达的时期,中原山区和草原部族一样,金元宝有时候还不如一块茶,一斤大米。血的教训促使晋商做出了改变,巩固茶叶贸易形成了一些列的周边贸易。这种大宗往来到后期金额巨大,以至于在安化黄沙坪,出现了一个为贸易支付结算做服务的金融机构。

晋商的账本及各类笔记

晋商与茶山的承诺依然无法用合同来兑现,契约是有的,不过违约成本太低,别无他路,最后双方达成默契,将产业链以姻亲的形式合并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至此以后,不知道有多少梅山女子远嫁三晋,也不知道有多少三晋女子远嫁安化。当年跟随老掌柜的青年,也许熬成了茶行的上门女婿。他们的日记笔记潦草,没有章法,想到哪写到哪。但出远门经营茶叶的青年男女时常两地相望,距离沿着万里茶路超乎我们的想象。特别是有刚刚新婚就加入旅蒙商的青年,那一场场长途跋涉,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来。外蒙古独立的时候,有十多万旅蒙商滞留在外,他们再也没有回来。当新中国的外交大使抵达蒙古的时候,他们还留着辫子,给大使行跪拜礼,开口还称拜见钦差大臣。

蒙古国哈拉和林城遗址

和亲之所以会在文学作品中演变成一种情绪,主要是因为在姻亲之间还肩负着双方组织交付的任务,很多时候,和亲的两个主角,即便是十分相爱,但也身不由己。和亲之所以会被视为一种政治悲剧,因为它需要通过这种手段,跨越世俗间“门当户对”的共识,逼迫一方做出让步,最终达成一个共赢的结果。无可厚非,当我们把历史视角放长远之后,这个制度安排还是具有其深刻的历史影响力。我从巴彦淖尔边境口岸进入蒙古国,在蒙古国的哈拉和林城遗址遇见了一个汉裔蒙古居民,他们就是滞留的旅蒙商之后,一个世纪之后,他们依然在从事边境贸易。历史的轮回里,祖先留下的事业还在他们手上继续。

从边境上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万里茶路可能不仅仅是我们在地图上画出来的一根冰冷的线条。那是有血有肉的几代中国人奋斗的缩影,是故乡与远方的跋涉,是爱与恨的人生选择,是叛逆与顺从的态度,是大漠黄昏中不断被后人想起的中国故事!

“等你到春暖花开”,我根据晋商的姻亲故事,和黔阳美协主席李冰花老师合作,由她执笔绘制。

茶路行者在大同

接下来您可以在:

雁门关、太原、祁县、北京、承德、武汉、长沙

与他约茶!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和亲公主和上门女婿,安化在姻亲制度里走向万里茶路》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里的绒毛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