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广西的茶叶】

广西梧州:“飘着茶香的工会”成致富引路人

在茶乡广西梧州市六堡镇,每天,多数人的生活从采茶开始。12月9日,国家级非遗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韦洁群,与黑石山茶厂员工石濡菲依旧繁忙,在有机茶园安排好工作后,又匆匆赶回茶厂的创新工作室,为几十名年轻茶农作制茶演示。“我们都是六堡镇六堡茶行业工会会员,互相学习提高制茶技能,提升茶的品质,我有一份责任。”石濡菲说到做到,1年多来,“石濡菲创新工作室”为六堡镇新组建的16个基层工会的800多名农民工会员进行了培训。

六堡茶产业是梧州的特色产业,梧州市总工会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将六堡茶基层工会建设成为茶企职工、农民工信赖的“职工之家”,更好地服务六堡茶行业发展。

今年以来,梧州市总选择小微企业和农民工相对集中的乡镇(街道)建立工会工作站,从源头吸纳农民工入会,打造了六堡镇六堡茶行业工会工作站和万秀区富民街道片区工会工作站两个示范点。同时,先后在梧州工业园区、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不锈钢产业园区等工业集中区、乡镇总工会建立了10个工会工作站和“职工之家”,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近两年来,市总联合市六堡茶协会,共同组织了两届大型的六堡茶行业技能竞赛,增强了工会服务效应,打造独具梧州特色的“飘着茶香的工会”。

同时,针对万秀区富民街道办事处动迁人口和灵活就业人员较多的特点,设立富民片区工会工作站,以一站多点的形式实现工会服务全覆盖。富民街道工会联合会建立健全了11个社区工会,开展的工会爱心超市、云家庭服务、职工子女四点半课堂、下岗人员就业技能培训、灵活就业人员入会等特色服务,成为工会工作亮点,受到职工赞誉。(记者庞慧敏通讯员邓健民/工人日报)

CY260.com扩展阅读

广西梧州:古老非遗成产业龙头


广西梧州:古老非遗成产业龙头龟苓膏历史文化考古廊道、生产原材料展示柜……1月19日,梧州市中恒集团内的龟苓膏文化博览园,在讲解员的引领下,10多名远道而来的游客参观了园内陈列的各类展品。透过玻璃窗,游客们还现场目睹了龟苓膏的自动化生产流程。龟苓膏是梧州的传统药膳,具有独特的食用价值。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梧州民间一直沿袭着古代龟苓膏的制作工艺。2006年,梧州龟苓膏作为梧州市特色饮食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广西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梧州制药类龙头企业——中恒集团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龟苓膏生产基地,以弘扬龟苓膏文化、打造工业文化旅游品牌为宗旨的龟苓膏文化博览园也在基地内顺势而建。中恒集团执业药师莫桂坚对记者说,在这个集游览、购物、品尝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博览园中,游客可以“走”过梧州龟苓膏始于秦朝的历史长河,听到龟苓膏的“两文钱”“秦始皇南寻长生药”等故事之余,还能够购买、品尝到地道的龟苓膏。据悉,每年有将近10万的游客从这条龟苓膏文化长廊中走过,大大拉动了龟苓膏产品的销售。如今每逢周末,在梧州市新建起来的富民特色文化街里,梧州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六堡农家茶商陈伯昌边张罗着茶庄的生意,边与一众茶友交流茶经。走进陈伯昌的茶庄,横杆、茶炉、竹篮、簸箕、木桶、干葫芦等五花八门的六堡茶制茶器具古色古香,老茶婆、社前茶、明前茶等名茶品种琳琅满目。茶庄内的六堡茶文化墙上,详尽展示着传统六堡茶制作工艺的采摘、杀青、揉捻等9项工序。陈伯昌是梧州市六堡乡人,祖父辈都是以种茶、制茶为生的茶农。他向记者介绍,从1500多年前起,产自梧州六堡茶的传统工艺就一直在梧州地区流传,祖父辈常对他说,六堡茶的魅力在于它原生态的工艺和文化。如今,陈伯昌继承了祖父辈传承下来的传统制茶工艺,尽管打造了一炮红、霜飞红等六堡茶系列品牌,但制茶工艺依然沿用传统。“六堡茶曾几经兴衰,近几年才又得以复苏,我希望它能一直兴盛发展下去。”陈伯昌说,让他欣慰的是,发展至今,梧州全市拥有六堡茶厂38家,六堡茶商260余家,种茶的农户30多户,茶园面积约6万亩,成立了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六堡茶因此在梧州民间焕发蓬勃生机。据了解,近3年,由于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六堡茶的整体市场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13年的产量近9000吨。陈伯昌表示,机械化生产让六堡茶的产量以及销量有了提升,但在市场的冲击下,其制作技艺背后的文化能否保留,是他最关注的问题。据梧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文化遗产保护科科长叶羽脉介绍,梧州有着21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文化遗产丰富,梧州龟苓膏、六堡茶、梧州纸包鸡等制作技艺均是当中的瑰宝。实际上,对这些非遗加快产业开发,实现传承发展,梧州曾进行了可行性的探索总结。今年,梧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计划于4月把梧州纸包鸡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之前,福建商人林艳光看中了梧州纸包鸡的产业商机,2011年,他开始在梧州市投建厂房,批量生产梧州纸包鸡,打造“广西手信”产品。“近两年,非遗产品走市场的环境好了,产品有了销路,一年就卖了2万多件。事实证明,这些有着文化蕴涵的产品,能在市场上打响。”林艳光说。目前,梧州传统技能类非遗的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近两年,梧州全市10余家龟苓膏厂家年总产值以大于16%的速度增长,年销售总额近2亿元;六堡茶年产值超9亿元。2012年,中恒集团广西梧州双钱事业有限公司等4家生产梧州龟苓膏、六堡茶等产品的企业被列入自治区第四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梧州市对纳入文化产业项目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采取投入专项发展资金、建立文化产业项目资源库、编印《梧州文化产业投资项目》等措施,加强招商力度。梧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梧州有着自治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传统技能类占了近1/3,这些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尚有许多待挖掘的空间。“但对于非遗技艺的开发与利用,当地的文化部门尚未有明确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大多数当地百姓对此的认识也不足,这还需要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该负责人称。

广西梧州: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建设拓宽茶农致富路


广西梧州: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建设拓宽茶农致富路

去年12月22日,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在苍梧县六堡镇理冲村开工。“茶旅融合”的产业发展规划,让当地茶农对家乡日后的开发充满信心。现有六堡镇茶园茶农采茶图片

这片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总规划面积2000多亩,选址紧邻即将开通的G355国道。基地一期工程计划建设观景台、景观道路、观赏植物带、优质茶业种质资源圃展示区。同时,采用“深种低覆盖”种植、“低位压枝”高效栽培等快速成园技术,使茶园能够在三年内投产,每年还可降低管理成本近五成,该模式经推广普及后,效益会更加明显。

理冲村村民谢勇劲对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开工期盼已久。从去年年中以来,他已经投资60多万元在基地旁建设家庭农场。近日,农场配套的果园、鱼塘、养猪场、酿酒厂已投入使用,餐饮和旅宿等设施也在加紧修建。

六堡镇山色

早年,谢勇劲曾在广东创业,参观过当地不少市郊标准化农场。订单农业以及“农游合一”的经营模式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去年初,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在村里调研时提议流转土地建设标准化茶园,推广种植利于机械化采摘的良种茶苗,还要把茶园打造成为景区,村民既可以参与务工也可以自己投资搞农家乐。这让谢勇劲很动心,他毫不犹豫流转了20多亩林地,还动员亲戚们参与进来。

谢勇劲介绍,理冲村种植的六堡茶面积虽广,但各茶园栽植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人工采茶成本高、利润微薄。建设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不仅可以带动茶农优化种植结构,还能通过开发旅游增加收入来源。

理冲村党支部书记黎炳祥同样看好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的发展前景。他认为,基地由国有企业投资建设,给村民吃下了“定心丸”。村集体未来还可以通过成立土地合作社,统一流转村民的闲置农田、林地给企业开发,提高茶园效益,增加村集体收入。

加快推进标准化茶园和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是公司去年主抓的一项重点民心工程,寄希望从国营茶园建设入手,推动全市标准化茶园基地建设。公司联合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广西绿异茶树良种研究院等多家科研研究机构,建设茶树种质保护圃和六堡茶优良种苗繁育基地以及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和梧州茶树品种园,加强试验示范,扩大优质种苗资源储备。当前调整生态公益林2000亩,预计年内出圃优良六堡茶种苗超500万株。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拓展协议原料基地,计划在5年内在长洲区和苍梧县六堡镇建设茶园种植面积近万亩,通过科技引领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提高生产效率,不断助力六堡茶产业扶贫。

六堡茶香 梧州广西著名商标再添新成员达到38件


六堡茶香梧州广西著名商标再添新成员达到38件

1月24日电日前,“茂圣”“天誉”“好丽士”“龙鱼”“Guinox”“寿之元”“金铁士”“旭平首饰”7件注册商标喜获“广西著名商标”认定,这标志着梧州市拥有的广西著名商标达到了38件。

据梧州市工商局统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有效注册商标达4280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件,中国地理标志商标1件,广西著名商标38件,再次刷新了全市有效注册商标量。

据悉,近年来,梧州市工商局加大商标培育力度,大力推进商标行政指导工作,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次发展、整体推进”的品牌创建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加快品牌创建步伐,深入服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起“注册商标-广西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商标培育梯队,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精准发力,形成了层层递进的驰(著)名商标创建格局,推进行业商标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同时,安排专人负责对相关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一对一”的指导,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商标管理制度,提高商标的运用和保护能力。调动了全市各企业争创著名商标的积极性,也使商标培育工作再创佳绩。

“下一步,我局计划重点开展‘商标品牌富农’、‘商标品牌强企’、‘商标品牌保护’等行动,推动我市特色产业品牌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特别是加大对‘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的帮扶力度,加强与市茶业办对接,积极取得自治区工商局、国家商标局的帮助,扶持我市特色产业品牌,全面提升梧州企业竞争力。”梧州市工商局商广科负责人介绍。(文波、陆燕人民网梧州)

广西梧州六堡茶加工工艺


广西梧州六堡茶加工工艺

[农广天地]广西六堡茶加工工艺(20110804)

六堡茶原产于广西梧州市六堡镇,历来深受国内外的客商的喜爱,它属黑茶类,因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形成了独特的品质。它外形粗壮,色泽黑褐油润,汤色红浓,有槟榔味,耐久藏,越陈越好。

相关知识:

六堡茶是条形黑茶之一。毛茶为粗长条形,原产于广西梧州苍悟县六堡乡、贺县、恭城、富县、钟山等县。六堡茶品质特点有槟榔香,茶汤深红浓,味陈和适口。叶条粘结成块,间有黄色菌类孢子。成品茶分1-5级。六堡茶以陈茶为优,越陈越受欢迎。

六堡茶的制法分鲜叶加工和毛茶加工。鲜叶加工为以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的鲜叶,经杀青、揉捻、汇堆、复揉、干燥等工序。杀青、揉捻与其它黑茶做法基本相同。汇堆是形成六堡茶品质的重要过程,用锣筐盛叶(每筐25kg左右)进行汇堆,一般堆高30-50cm。堆温应控制好,中间倒(扒)堆一、二次,堆温过高,容易烧堆。汇堆时间一般为10-15小时,当叶色由青黄变为深黄带褐色、出现粘汁、发出醇香,即为汇堆适度。复揉前低温烘一次,复揉时间为5-6分钟。复揉后进行干燥,用松柴明火烘焙(也可用七星灶烘)。毛火温度为80-90℃,摊叶厚3-4cm。勤扒(翻)快烘(每隔5-6分钟扒一次),使茶条受热均匀,吸附松烟味好。烘到六、七成干下焙摊放后,再复焙(足火),烘温为60-70℃,烘干为止。

六堡茶在六大茶类中与其他茶类不同,一般茶类以新茶为贵,而六堡茶则越陈越好,愈陈愈香。如果说绿茶是清纯的仙子,那么欣赏六堡茶黑褐光润的外形,只觉得是面对一位历经沧桑的故人,您看他茶身条索肥壮,呈圆柱形,外形匀整尚紧,结成块状,干茶色泽黑褐光润,内质汤色红浓,叶底呈铜褐色,香气醇陈,滋味浓厚醇和,感觉爽口回甘,略感甜滑,并带有松烟香和槟榔味,风味十分独特。其品质素以“红、浓、醇、陈”四绝而著称,“红”是汤色透彻,深红明亮;“浓”是汤色红浓,滋味醇厚;“陈”是香气陈醇,具有槟榔香;“醇”是滋味甘醇,口感爽滑。

六堡茶的制造工序依次为: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千燥。

(1)杀青

六堡茶的杀青特点是低温杀青。但相比较而言,全程温度大致有一个从低—高—低的变化过程,其他要点和绿茶杀青相同。杀青方法有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手工杀青用60厘米的口径铁锅,斜装30度,每锅投叶量3-4公斤,投叶前锅温约80-90℃,投叶后,先闷炒,后抖炒,然后抖闷结合,动作是先慢后快。约炒2分钟,逐步提高锅温达140℃左右,翻炒2-3分钟后,再降低锅温炒2分钟左右。翻炒时注意:老叶多闷少扬,嫩叶多扬少闷。炒至叶质柔软,叶色变为暗绿色,略有粘性,发出清香为适度,全程约5-7分钟。机器杀青,锅温160℃左右,投叶量一般为5公斤左右。投叶量多少因杀青机大小而异。杀青时间5^-6分钟。如果鲜叶过老或遇高温干燥气候,可先喷少量清水再杀青。

(2)揉捻

六堡茶的揉捻以整形为主,细胞破碎率为辅。因六堡茶要求耐泡,细胞破率不宜充分,细胞破碎率掌握在65%左右为宜。杀青叶揉捻前须进行短时摊凉,以半小时为好。粗老叶则不必摊凉,须趁热揉捻,以利成条。投叶量不宜过多,以加压后占茶机揉桶容积2/3为好。杀青叶子装机后,先轻揉5分钟左右,待叶子基本成条时,再加压15分钟,揉出茶汁,卷紧条索,再松压轻揉5分钟,回收茶汁。下机后进行解块筛分,再上机复揉10-15分钟。揉捻时间较长,一、二级茶约40分钟左右,三级以下茶约45-50分钟。

(3)沤堆

沤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其目的是通过沤堆的湿热作用,促进内含物质的转化,减除舍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发展特殊香气,破坏叶绿素,使叶色转变为深黄褐色。

二叶以上的嫩叶,揉捻后先经低温烘至五、六成干再进行沤堆,否则,容易沤坏或馊酸。沤堆厚度视气温高低、湿度大小、叶质老嫩而定。原则是嫩叶薄堆,老叶厚堆;高温高湿薄堆,低温低湿厚堆。一般堆高33-50厘米。堆温控制在50℃左右,如超过60℃,要立即扒堆散热,以免烧堆变质.在沤堆过程中,一般要扒堆1-2次,把边上茶坯翻入中心,使之沤堆均匀。沤堆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10-15小时。沤至叶色变为深黄带褐色,茶坯出现粘汁,发出特有的醇香,即为沤堆适度。

(4)复揉

经沤堆后的茶坯,有部分水分散失,条索回松,需复揉一次,使条索卷紧;沤堆后,堆内堆外茶坯干湿不匀,通过复揉使茶汁互相浸润,于湿一致,以利干燥。复揉前最好烘热一下,用50-60℃的低温烘7一10分钟,使茶坯热化回软,以利成条。复揉方法要轻压轻揉,时间约5-6分钟,使条索达到细紧为止。

(5)干燥

六堡茶的干燥是在七星灶上采用松柴明火烘焙。烘焙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毛火焙帘烘温80-90℃,摊叶3-4厘米,每隔5-6分钟扒一次,使受热均匀,干燥一致,烘至六、七成干时下焙。摊凉20-30分钟,待水分布均匀后再打足火。足火是低温厚堆长烘,烘温50-60℃,摊叶厚35-45厘米,时间2-3小时,烘至含水量在10%以下,即为干燥适度。

六堡茶干燥切忌以晒代烘,所用烧柴切忌用有异味的樟木、油松等柴火或湿柴,以免影响品质。

广西茶叶频获奖却成贴牌原料 全国市场无广西招牌


广西茶叶频获奖却成贴牌原料全国市场无广西招牌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无论是出于对功效的看重,还是为了口感的享受,抑或是执着于意境的追求,茶在国人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虽历经千载而未减分毫。

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全国茶的年产值为100亿元,罐装茶饮料的年产值也是100亿元,茶艺馆行业的营业额同样接近100亿元。而以茶为载体,经深加工而进入旅游、化工、食品、轻工等行业所产生的年产值,几乎又是100亿元。

在这四个100亿中,广西茶叶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茶博会上频获奖

在不久前结束的2013中国茶叶博览会上,广西的品牌茶叶大受青睐,与会的部委领导、有关专家和商家、消费者、媒体等,无不表现出对“桂茶”的浓厚兴趣和赏识。

这是近年来我国最具权威、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茶业博览会之一,在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家知名企业参展的情况下,广西的茶叶品牌获奖比例最高。其中2家企业荣获“优秀品牌”企业,获奖率达10%,高出全国平均5个百分点;6家企业被评为“最具发展潜力品牌”,获奖率占参展企业数的40%,获奖率位居全国第一,比整个展会平均获奖率高出28个百分点;9家企业的茶叶生产基地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认定为第一批“优质茶园”,获认定率占广西参展企业的45%,在各个参展省份中排名第一,且远远高于整个展会平均9%的认定率。

好山好水好茶叶。良好的生态环境,成就了广西茶叶的优秀品质和独特品味。无论红(茶)绿(茶)、还是黑(茶)花(茶),在俘获人们视觉、嗅觉和味蕾的同时,也令商家信心倍增。茶博会短短4天,广西参展企业销售额便达80多万元,签订采购订单和意向合作协议20个。

广西茶叶在此次茶博会上的表现,在业内人士看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某地茶商江女士表示:“广西这么多好茶新茶新品种,我还是蛮感意外的。”而老茶民韦先生则认为,广西茶叶本来就好,获奖不奇怪,以前也没少获得,但多是“墙内开花墙内香”,知道的人不多罢了。

据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王健介绍,广西是全国茶叶主要产区之一,茶叶种植环境十分优越,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拥有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名优茶。至2012年,全区茶园面积突破百万亩,达105万亩,茶叶产量4.65万吨,毛茶产值达18.6亿元,产销两旺。如果按完整的茶叶产业衡量,将花茶与六堡茶加工计算在内,则广西再加工茶产量为6.865万吨,扣除毛茶进价成本再加上茉莉花的产值,广西茶产业产值总量应为33.65亿元。

“贴牌原料”好憋屈

虽然广西茶叶产业优势显著规模较大,但与全国先进产茶省区的发展情况相比,却存在效益不优、竞争力不强、效益提升不快等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区自选良种种植面积少、繁育体系建设不完善,茶园标准化生产普及率低,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化程度不高、新设备新技术应用率低,初级产品比重过大,利润空间被挤压。”广西农业经管总站有关专家如是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广西茶叶产业链一般分为:种植-加工-收购-精制包装-批发-零售等六个环节,前面两个环节在当地农民中完成,而收购至零售环节却基本掌控在区外商家的手上。统计数字显示,本地茶农与茶厂所得只占终端价格的20%,另外80%流到产地之外的各个环节。纵观整个产业链中的收益,种茶(做茶)的明显不如收茶的,收茶的不如拼茶(包装)的,拼茶的不如卖茶的。

由于广西目前的茶叶产品大多模仿区外产品,缺乏具有自身鲜明地方特色的茶叶产品,在市场上一直处于劣势。明明产品规模大、产品种类多、品质好,却难逃作为外省高端产品的“贴牌原料”之命运,这一现象已成为广西茶业挥之不去的痛。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就拿红茶来说,与广西红茶生产的快速发展形成相比,广西红茶至今未能形成自己的知名品牌,也基本上没有本土的营销力量推广,大多由外省茶商收购之后再加工包装,以外省的品牌上市。”

红茶如此,花茶又如何呢?据了解,横县茉莉花茶生产绝大多数属于贴牌加工,6万吨花茶中自营品牌只占20%左右,有4.8万吨产品是代外地企业加工。尽管横县茉莉花茶在区内几乎无人不知,但目前在销区市场的知名度还是比较低,产业链的包装仍未跟上产业发展的要求,只能以低端产品生产为主。随着销区消费水平的提高,原来一直以低档产品为主的山东、北京等市场,如今对低端产品的需求不断减少,导致我区花茶市场连续5年没有得到拓展,销量难以增加。与此同时,生产资料和采花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也挤压着本来就单薄的花茶生产利润空间,企业盈利不断减少,使得经营品牌、提高产品品质的动力进一步丧失,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补齐短板拓市场

茶叶是商品化率最高,市场发育最早的农产品之一。在茶叶市场早已形成成熟格局的形势下,地方产品要想突出重围,必然要使出非常之力气推介,采取非常之手段营销。

家喻户晓的福建“铁观音”,风靡全国,最关键的经验被认为是其拥有12万营销大军和遍布全国各地的数万家企业直营店、连锁店、加盟店。

广西由于意识和观念的原因,包括茶叶在内的诸多产品都存在有品无牌,重产轻销的现象。有业内人士指出,是营销能力太低影响了产业的发展,“营销能力才是这个产业最严重的短板。”

在南宁“十加一”茶叶街开店的梧州人张先生同意以上观点。在他看来,广西目前已有茶园百万亩,生产能力基本形成,而营销网络建设却连构想都没有形成,甚至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长长一条“十加一”茶叶街,集中了350家大大小小的茶叶店,而像张先生这样的广西本土老板却不足十分之一,以广西本土茶叶为招牌的更是不超过5家。走遍全国茶叶市场,基本上看不到广西招牌的店铺。

在横县西南茶城从事茶叶原料和成品茶调运、包装的,也大部分是外地商家。来自横县有关管理部门的报告显示:常年在横县经营茶叶的外地茶商达5000-6000人。横县所产茉莉花茶80%以上是代加工,即使有几个自有商标的茶厂,所产茶叶除极少数能在固定客户市场销售外,大部份仍为外地客商经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尽管横县生产了占全国80%的茉莉花茶,而销区的大多数消费者仍然以为他们喝的花茶产自福建。

不应否认,广西近年来也在努力打造和扶持自己的品牌,无奈广西人卖茶叶的少,卖自家品牌茶叶的就更少,而外省人卖茶叶不会打广西的牌子,这被认为是广西品牌树不起来,广西茶叶只能沦为其他品牌原料的根本原因。

值得欣慰的是,广西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而且正在采取措施,补齐这块短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柳州市农业部门为了扶持茶叶营销,决定对在柳州、南宁等城市开设茶叶店经销本地茶叶的企业每个新开门店补助3万元。贺州也积极鼓励茶叶企业重组,与有实力的专业营销公司组建茶叶营销网络,如上市公司桂东电力收购了象棋茶叶公司,正在策划筹建大型的茶叶营销企业……这些都为广西茶叶营销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积累了经验。

评论:好茶还需勤吆喝

木土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火前茶又称明前茶,指的是寒食节禁火以前采制的新茶,自古以来便是春茶中的珍品,也是广西茶叶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在2013中国茶叶博览会上,广西的主打品牌早春茶倍受关注。

广西不乏好茶,但好茶也怕巷子深,好茶也需勤吆喝。一直以来,“桂茶”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低,营销短板限制了产业整体效益。而据业界权威部门公布的资料,新世纪以来,茶叶消费市场的年均增长幅度在2-3%之间,而我国的茶产业产量增长已经多年平均达到5%以上,2012年更是达到9.7%,国内茶叶市场供大于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国内茶叶产品的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大力调整产品结构,补齐营销短板,拓展市场渠道,是广西茶叶产业的必经之路。

这也是微笑曲线原理给我们的启示:微笑嘴型所显示的,是一条两端朝上的曲线。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综合分析目前广西茶业发展的现状,受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产业间的相互约制,以及茶叶市场的容量限制,不宜采取简单扩张规模的手段,而是该更多地将精力聚集在现有茶园改造升级,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产品向高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政府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扶持措施,如集中财力人力,重点放在营销环节,搭建统一的品牌推介平台,借鉴云南普洱、福建金骏眉、河南信阳红、四川竹叶青等品牌建设推广的成功经验,分阶段分步骤打造若干广西知名茶叶品牌,如广西早春茶、广西六堡茶、凌云白毫茶、广西茉莉花茶、桂林毛尖茶等。

同时,组织企业加强地方营销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茶商走出去,开设形象店专卖广西茶,对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广西品牌茶叶的营销模式给予补贴,逐步提高广西茶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同时建立健全广西茶叶电子商务平台及相关信息服务站点,搭建广西茶叶品牌营销网络。

此外,还应整合扩大广西各地茶事活动的影响力,并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广西茶叶产品推介会,营造“广西人喝广西茶”、“广西人推介广西茶”的氛围。

广西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参加第二届农业科技成


6月23日,广西第二届农业项目合作洽谈暨科技成果展示对接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次农业科技成果展共设立396个展位,参展单位达到135个,参展成果达到800项以上,集中展示我区农业科技成果和名特优农产品加工产品,全方位展示了广西农业发展潜力,让参展人员更直观的亲身体验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的魅力。展会还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海南、云南、福建、浙江、江苏、江西等7省农业科学院及海南大学、海南海洋与渔业科学院、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等高校、农业科研院所参展,区外的许多创新成果也亮相本次展会。

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广西农业科学院梧州分院)院长马士成率队参加此次展会,展示了六堡茶、茶树花、茶籽油等6种科研产品及六堡茶专著及地方标准5项,现场播放了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宣传片,并发放相关宣传资料、手册等,在此次展会上绽放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展览期间,我院展位参观人员络绎不绝,不少观展人员对六堡茶等科研产品和六堡茶科技成果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一边品尝着六堡茶一边咨询了解六堡茶文化及最新资讯,来自台湾、韩国等地的客商和观众也来到我院展位,了解六堡茶文化、六堡茶产业发展状况。

梧州市副市长荣志晓、市农业局局长赵春宝也到六堡茶研究院展位参观走访。荣副市长对我院的科技成果表示赞赏,并指出我院要继续做好六堡茶等农业科技研究工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我市六堡茶产业和“三农”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台湾客商到六堡茶研究院展位交流了解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副市长荣志晓、市农业局局长赵春宝到六堡茶研究院展位走访调研三三三精品推荐三三三江苏大闸蟹产地直

梧州:千年六堡茶 香飘致富路


梧州:千年六堡茶香飘致富路

从梧州市中心出发,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翻越288个弯道,便来到了苍梧县六堡镇。

“南方有嘉木,香茗出苍梧”。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六堡茶正是原产于六堡镇,当地大多数农户祖祖辈辈靠种茶为生。然而,传统种植六堡茶的方式规模小、产量低,难以带动农户增收。

近年来,梧州以打造百亿元产值茶产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六堡茶产业基地规模化、加工园区化、产品标准化、品牌国际化、文化普及化建设。在此背景下,六堡镇打出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茶旅牌”,并于2017年获评“全国特色小镇”。

如今,六堡镇已吸引来自深圳、北京的10多家企业入驻投资,今年计划投资3亿元发展六堡茶产业与六堡特色小镇。“我们一直在做的事,其实就是推动六堡镇实现乡村振兴。现在六堡茶产业链已逐步形成,对于未来我们很有信心。”六堡镇党委书记张浚铭说。

创新发展模式农户抱团发展茶叶收购价上涨15%

每天一大早,郑爱英和郑爱花姐妹便会“扎”进茶山,翻土除草。“一天做下来有200块钱收入呢!”郑爱英乐呵地说。不久后,在她们劳作的地方,一个种植面积达3000亩的生态茶叶公园将诞生。

近年来,六堡镇着力打造集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加快建设标准茶园,推进产业富农和茶旅融合,该县成立茶产业发展局及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土地应用开发、融资和品牌打造。

“我们将农户集中起来抱团发展,以此实现茶叶标准化种植和集中销售,在提升茶叶品质的同时掌握定价话语权。如今,农民的茶叶收购价格平均上涨了15%,达到180至200元一斤。”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黄位明说。

目前,六堡镇共有1.8万多人从事茶产业相关工作。黄位明介绍,六堡镇有农村合作社40多家,吸纳贫困户种茶摘茶,从事开茶梯、除草等劳作。公司主要和农村合作社合作,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创新六堡茶产业发展。

近两年来,随着六堡镇茶产业链如火如荼地发展,当地农户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张浚铭算了一笔账:六堡全镇居民2016年12月在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额为1.6亿元,2017年12月达到2.03亿元,一年增加了6000多万元。

像六堡镇这样的农业示范区,在梧州市已经普遍推广。2014年来,梧州市共获认定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7个,引进经营主体272个带动农户29967户,其中贫困户9210户,经营总收入25.56亿元,39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梧州市副市长徐文伟表示,要扎实推进全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产业扶贫、农业招商引资等工作,把“产业富民”落到实处。

打造全产业链“接二连三”的六堡茶新布局

“2016年,是铆足干劲、里程碑式的一年。”那年,张浚铭来到了六堡镇,见证并参与了六堡镇的快速发展。

“目前六堡茶产业还没发展成为创税创利的支柱产业。”张浚铭分析称,这是因为六堡茶产业仍处于较初级的发展阶段,产品标准、质量尚未统一,品牌影响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我们希望以茶叶种植为基础,带动仓储、加工、物流和商贸旅游等二、三产业发展,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进驻,形成全产业链。”张浚铭形象地把这一布局形容为“接二连三”。

为把六堡镇茶产业做大做强,当地已规划建设茶叶集散区、功能服务区、加工配套区、生活配套区等四大服务区。

如今,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已基本建成,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产业园区景观中心酒店、接待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正在建设当中,连接六堡镇的苍梧梨埠至昭平马江的G355国道正在建设,计划明年建成通车。

同时,当地结合六堡茶存放时间越长,价值越高的特点,延伸发展出“茶银行”这一类似仓储集散中心的金融产品,其借鉴期货贸易模式,将新采摘的茶叶处理后进行仓储,待其升值后再卖出。“一般来说,六堡茶每存放一年,价格会增长20%。”张浚铭介绍,六堡镇计划以此为基础,衍生出更多金融产品。

梧州市农委副主任林英介绍,为更好促进六堡茶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梧州市还专门成立了茶叶办树立企业供货品牌,并通过大型茶业集团公司引领带动,推动产业加快发展。

目前,梧州六堡茶种植面积已达到8.8万亩,产量约1.35万吨,产值14亿元。

深挖文化资源“茶船古道”再起航开拓东盟市场

对于普洱茶“茶马古道”很多人耳熟能详,而六堡茶的“茶船古道”却长期湮没在历史中。据史料记载,过去六堡茶正是从六堡镇出发,经东安江,走贺江,入西江,直达广州,最后销往南洋和世界各地。

如今,六堡茶特色小镇已吸引飞尚集团、千山茶仓等10多家企业入驻投资,并计划重走“茶船古道”,继续开辟东盟市场,深挖旅游文化资源,预计用3年左右时间建设全县茶产业发展面积达1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达30亿元。

“现代农业只是一个模式,生态农业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林英介绍,六堡镇其实是梧州探索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本。深度挖掘乡土文化,梧州万秀区发展“红色旅游”,蒙山县长坪村“水韵瑶寨”,藤县象棋镇道家村创建石表山旅游景区,往绿色、优质、生态、健康的全产业链方向发展。

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梧州还有更长远的打算。除了依托荔枝、沙糖桔等特色农产品发展现代化农业外,梧州计划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加工业和服务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旅游风情小镇等。以蜂产业为基础,梧州规划有4个“蜂情特色小镇”,100个蜜意小村。

在梧州市美丽乡村办综合协调组副组长廖冰看来,只有农民参与和主导的乡村振兴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离开了农民,即使将乡村建设成花园,那也只是增加了一个旅游景点。

“打造百亿元茶产业有个过程,特别是市场培育阶段。目前,苍梧县与深圳飞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计划投入30亿元打造六堡特色小镇。我们相信未来一定是美好的。”梧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张远说。

开拓粤港澳“朋友圈”

梧州奏响“东融”序曲

“现在,我每周乘高铁往返梧州与佛山,连列车时刻表我都烂熟于心了。”自公司入驻梧州藤县以来,广西新舵陶瓷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根铨便开始了长达9年的“双城”生活。与他相比,广西锂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王娟尚属“新人”。今年3月,锂霸新能源产业基地在梧州投产,王娟的梧州深圳“双城”生活由此开启。

梧州是广西“东大门”,每天往粤港澳大湾区方向的高铁多达70对。便利的交通,使得梧州与珠三角之间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交互变得更为密切。梧州逐步成为吸引粤港澳产业转移的“磁场”。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正如火如荼建设中。为抢抓机遇,梧州的发展战略也由“向东”变为“东融”。

“向为融之本,心向而身作,承接而配套,同盟而共赢!”梧州市副市长徐文伟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梧州将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等合作平台加强产业合作,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粤港澳“朋友圈”,探索合作共赢、利益共享新模式。

市场先行产业转移六成来自粤港澳

距离藤县高铁站仅3公里,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正成为越来越多佛企产能转移的目的地。

早在2008年,广东提出要“腾笼换鸟”,推进产业转移,梧州便“嗅”到了这一机遇。“藤县有着丰富的陶瓷生产原材料,那时已经有很多佛山陶瓷企业从这里购买原材料。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把佛山陶瓷企业引进来呢?”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李勇辉说。

从瑞远陶瓷、金舵陶瓷,到欧神诺、蒙娜丽莎,经过9年的发展,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已从一片荒山变为拥有21家陶瓷企业、工业总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园区,被当地媒体称为“南国新陶都”。

随着陶瓷产业的集聚与壮大,相关配套企业也陆续进驻园区。“科达机电目前也已经入驻,年底营业。釉料研发企业也同步进来,年底之前已对接2家。”李勇辉表示,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下一步目标,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将坚持走提档升级之路,把招商重点放在引进知名陶瓷企业上,以带动整个园区发展。

梧州连三江通两广,是广西与珠三角距离最近、联系最紧密的城市。便利的交通、丰富的生产要素以及相似的文化,使得越来越多企业从粤港澳地区转移至梧州。

据不完全统计,梧州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60%来自粤港澳地区,其中不锈钢、陶瓷产业完全由广东地区转移过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机制创新打造跨省合作试验田

随着广东、广西市场交流日益频繁,两省区开始探索推进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合作。2014年10月,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启动建设,面积140平方公里,广东、广西各70平方公里,成为中国唯一的横跨东西部省际流域合作试验区。

“到2030年,试验区要达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工业产值3000亿元以上!”在试验区规划展示厅内,硕大的标语抒发着这座城市的豪情壮志。“试验区肩负改革使命,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志在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探索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探索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新机制。”徐文伟说。

历经3年努力,试验区“开疆拓土”、运行管理架构建立等任务圆满完成。试验区在两省区协调下,肇庆、梧州两市共同派员负责具体建设、管理,已经建立了两省区联席会议、肇梧市长联席会议、试验区管委会和开发建设公司四层管理运营架构,跨省合作机制创新初步取得成果。

机制创新带动下,试验区招商引资呈现出良好势头。徐文伟介绍,截至今年4月,试验区入驻重点企业达到338家,中兴、比亚迪、大华、国光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进驻试验区,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同时,试验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达20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10亿元,两项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我们‘三年打基础’的阶段性目标已基本实现。”他说。

“东融”战略拟携手佛山探索开展“飞地经济”

“梧州与广东的合作,比自治区内其他城市更为密切。而广东各地市中,梧州与佛山的合作最为紧密。”梧州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市驻广东的招商办事处就设在佛山。就在记者调研期间,多个佛山政企代表团正在梧州考察调研,洽谈合作。

在梧州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向东”一词颇为关键。早在“十二五”期间,梧州便提出并践行“向东”,且成效显著。2011年以来,梧州先后与广州、佛山、肇庆等城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每年定期召开市长联席会议,共商粤桂合作项目和事项。7年来,肇梧、梧云、梧佛、广梧、梧茂共同推进183项重点合作的项目和事项,总投资2093亿元。

今年6月5日至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赴梧州调研并提出,梧州区位条件好,历史底蕴深厚。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东融”,全面对接大湾区,深度融入珠三角,提升珠西经济带,建好广西东大门。

从“向东”到“东融”,一字之差的背后,是梧州深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决心。

下一步梧州将如何加强与粤港澳地区的合作?徐文伟表示,接下来梧州将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珠西经济带等合作平台,继续加强产业合作。

聚焦佛山,梧州将深化与佛山陶瓷产业、家具产业的合作,并共同开发农副产品销售市场,推动梧州特色农副产品打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此外,制造业是推动梧州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双方将探索开展“飞地经济”模式,达成制造业方面的深层次合作,实现产业利益共享。

816个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目前,梧州861个行政村均制定了村级经济发展计划(2017—2018年),其中655个行政村发展或引进了1个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31个行政村建有电子商务服务点,建成816个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39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330家企业入驻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

3年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达20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10亿元。目前,入驻试验区的企业达到330家(其中广西方270家),年工业总产值200多亿元(其中广西方155亿元),中兴通讯、国光电子、大华企业等一批知名企业已落户试验区

183项重点合作项目

2011年,梧州先后与肇庆、云浮、佛山、广州、茂名等城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基础设施、产业、旅游、环保等方面开展合作。7年来,肇梧、梧云、梧佛、广梧、梧茂共同推进183项重点合作的项目和事项,总投资2093亿元

60%产业转移项目来自粤港澳地区

梧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60%来自粤港澳地区,其中不锈钢、陶瓷产业完全由广东地区转移过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不锈钢产业力争实现年产值超1000亿元

“十三五”时期,梧州将重点发展不锈钢下游产业,力争实现年产300万吨不锈钢上中游(冷轧带钢、高速线材和不锈钢管)及150万吨不锈钢下游(制品)的产业规模,把梧州不锈钢产业打造成年产值超1000亿元、利税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

台湾媒体聚焦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


台湾媒体聚焦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

12月2-3日,台湾TVBS电视台、旺报记者走进广西梧州,了解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及规划,实地了解六堡茶产业在梧州的发展状况,重点采访梧州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下“茶船古道再扬帆”的做法。

在梧州茂圣六堡茶业公司、梧州茶厂、梧州中茶公司、六堡镇八集茶园、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台湾记者实地拍摄六堡茶制作工艺,从茶叶的采摘、陈化、工艺和包装等环节,记录工人的日常生产场景和六堡茶现代化生产流程,全方位采访报道梧州六堡茶“茶船古道”的历史、加工技术等,突出反映六堡茶生产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讲述梧州人与六堡茶密不可分的关联。在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台湾记者还兴致勃勃地拍摄了该公司特色六堡茶全茶宴,以六堡茶为原料,创新烹饪手法,无论是蒸煮,还是焖炖,都用简单的六堡茶,配以或荤或素的食材,菜式创意层出不穷,令人耳目一新,让人不得不惊叹于茶与食材相互搭配的神奇效果。

台湾TVBS电视台记者高嘉甫说:“这次以六堡茶为线索的拍摄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梧州市民很懂得享受生活,这是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地方。”台湾旺报记者许昌平说:“对于梧州的美食,在来之前就听说跟粤菜的风格很相似,毕竟受岭南文化的影响。来了之后,发现茶叶不仅仅是用来喝,还可以用来做菜,变成食物的一部分,比如有一个用六堡茶茶叶做的一道鸡汤,非常的鲜美,还有用茶叶炒制的河虾,吃起来的感觉也是非常的好。”

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唐云凯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表示,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因其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红、浓、陈、醇”四绝及独具槟榔香味而位列全国24种名茶之一。近年来,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和发展六堡茶产业,使六堡茶产业发展迅速,至2016年,全市六堡茶年产量已超过1万吨,六堡茶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15.79亿元。(中国台湾网广西梧州市台办通讯员吴洁)

梧州市委书记刘志勇到广西梧州茶厂调研


梧州市委书记刘志勇到广西梧州茶厂调研

市委书记到梧州茶厂调研并召开食品医药企业座谈会6月1日,梧州市委书记刘志勇到广西梧州茶厂调研。刘志勇深入企业生产车间、陈化仓库、六堡茶陈列馆,详细了解梧州茶厂生产经营情况。随后,刘志勇在茶厂召开梧州市食品医药产业重点企业座谈会,听取梧州茶厂、双钱实业有限公司、梧州冰泉实业有限公司、梧州嘉进药业有限公司、梧州甜蜜家蜂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情况汇报。

梧州茶厂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企业近年来抓质量、扩产能、塑品牌的主要经验,汇报了下一步重点推进“六个一”文化宣传工程和“三基地一改制”的工作思路,请求政府尽快落实“三鹤”牌六堡茶新加工基地的土地选址。

刘志勇对梧州茶厂等企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表示满意。他强调,梧州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梧州茶厂等食品医药企业要以质量作为发展的根本,继续提升产品档次和品质;要注重企业文化的打造,提升企业的品牌内涵;要将企业自律与行业协会有效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企业“抱团”发展的合力。各级各部门要以奋发有为的姿态,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要尽快成立六堡茶、龟苓膏等产业振兴领导小组,抓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原料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研发和检测检验平台建设;要抓好六堡茶、龟苓膏等产品的整体宣传推广,打造梧州六堡茶、龟苓膏等品牌的新优势。

市委常委、秘书长吴浩岭陪同调研并主持座谈会。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广西梧州:“飘着茶香的工会”成致富引路人》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广西的茶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