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

河北茶人开启“苍松六堡”、“德高信红茶”游学之旅

为了进一步加强河北省与广西、广东的茶文化交流,让更多的河北省茶馆业主、茶文化爱好者了解“两广”茶文化历史和茶产业发展状况,12月11日,由河北省各地市燕赵茶人组成的河北省茶文化代表团50余人正式启程,前往广西梧州市与广东英德市开展为期一周的茶文化之旅活动。在茶文化“游学”期间,燕赵茶人主要了解“苍松”六堡茶和“德高信”英德红茶的茶文化历史、茶产业发展状况,深度体验“两广”茶文化南国魅力。本次活动是继河北省茶文化学会组织福鼎白茶文化之旅、武夷山茶文化之旅、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之旅、浙江湖州茶文化之旅之后,再度探源茶产区交流和学习的茶文化游学活动。

广西六堡茶历史悠久,地位独尊,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遗存。据悉,在广西的活动将在梧州市和六堡镇与广西梧州市茶文化协会、苍梧县六堡镇政府、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等当地茶文化、茶叶社团组织共同举办“‘品苍松·话六堡’燕赵茶人六堡茶文化之旅品鉴交流大会”、“情系六堡山水·竹筏烛光普茶会”、“冀桂两地‘苍松’六堡茶山水茶席普茶”活动。

在探源广东英德红茶之际,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将联袂广东英德市茶文化协会、广东岭南茶叶经济研究院、广东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院、中山大学茶叶联合实验室等茶事机构,举办“冀粤两地‘德高信·英德红茶’品鉴交流大会”和“情系洞天仙境游学茶席互动”等活动。cY260.com

此外,代表团所到之处均参与采茶、制茶、品茶和茶席互动等体验活动。

本次“两广”茶文化之旅是由河北省茶文化学会、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河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吃茶去》杂志社主办,石家庄市茶文化协会、唐山市茶文化学会、保定市茶文化学会、张家口市茶文化学会、秦皇岛市茶文化学会、衡水市茶文化研究会、邯郸市茶馆行业协会、邢台市茶文化学会、廊坊市茶人联谊会、承德市茶人联谊会、沧州市茶人联谊会等协办,广西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广东德高信茶业有限公司参与承办。

CY260.com扩展阅读

“苍松”六堡几度茶


“苍松”六堡几度茶

沉淀在我眼中的六堡小镇印象,是一座隐匿深山还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六堡镇的山山水水体现了自然而又原始的乡村之美,漫步于静谧的乡间小路,处处皆景,风光绚丽,雅人深致的还有那六堡河的人文与风情,山水怡人,相得益彰。

寻根六堡茶、问源六堡镇,是我多年愿望。七月初,初夏的六堡镇,气候有些闷热,从梧州驱车到六堡镇要经过180多道弯,蜿蜒盘旋,六十公里的路,让小车开了足足有二个小时。一路上,溪流、茶园、翠竹、青山,加上阳光在飘绕的云海中折射,让六堡乡村的青山绿水完全绽放出它的妩媚。

官营坪、盆龙有机茶园基地是我的访问首站,这里不仅是六堡镇上唯一一块六百多亩有机茶园,还是六堡镇最大的六堡茶苗的培育基地。

官营坪是出入六堡镇的唯一的山门要道,恰巧在这要道口上,有一家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国营苍梧六堡茶厂的厂房,如今虽然已发展成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但当地人还是习惯于称谓“六堡茶厂”,在六堡人的心目中,自五十年代以来“六堡茶厂”四个字是一种难以割舍和挥之不去的情结,它是真正意义上六堡镇上生产“六堡茶”的标杆。老茶厂是老建筑,因其老,故而为六堡镇上留存了唯一的一处蕴含着浓厚六堡茶文化底蕴的历史痕迹。如今老建筑的主人叫黄利华,是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也许当地人并不知晓处事低调的黄总,但却知晓六堡镇上有个顶呱呱的“苍松牌”六堡茶,这是镇上最大的六堡茶生产企业,而官营坪、盆龙有机茶园基地和六堡茶苗培育基地均是“苍松”的杰作。2006年5月,黄利华以振兴六堡茶的宏愿进驻六堡镇,并于2006年投资重组苍梧六堡茶厂——创建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六堡茶厂是经历了近四十年岁月变迁的老茶厂,也是六堡茶走出六堡镇最为耀眼的品牌。

阳光下,时隐时现、时明时暗的变幻,让山上的有机茶园蕴含饱满的色泽和秀美。黄总驾车带着我和无显茗茶的金牛兄从官营坪有机茶基地向位于山顶的盆龙有机茶基地一路盘旋,大有“小车颠似荡轻舟”的感觉。幸亏是越野车,淌水过河,颠车飞石,艰难地在山道上察看了有机茶园。越野车停在半山,没有车路可走,只好徒步登上山顶。看到一块一块茶园生长在大桂山延伸出地峡谷、峻岭里,不由令人感叹:在大自然如此宁静的背后是茶农的不易啊。从山顶茶园向下俯瞰,银白色的溪流如同一条飘带,沿岸的田野、村庄,仿佛在茶丛的睡眠里,披着山野赐予的绿色的薄纱,美丽的村寨,处处是初夏的静谧,世外的桃源。黄总说,每逢茶花盛开季节,六堡茶厂周边茶花争艳,花香弥漫,风景这边独好。

几年前,当六堡茶还未确认“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时,六堡茶的产地复杂而令人纠结,桂江、浔江、贺江、郁江、柳江以及红水河两岸的二十多个县均盛产“广西六堡茶”,邻近的广东罗定、肇庆等地产的是“广东六堡茶”。只到2011年,正式明确了六堡茶产地范围为广西梧州市所辖行政区域。当然,惟核心产地是在苍梧县的六堡镇。六堡镇共有六堡、合口、大中、高枧、梧桐、大宁、四柳(芦荻村)、理冲、不倚(恭州村)、塘坪(黑石村)、公平村、山坪瑶族村、蚕村、普旺、九城、首溪等十六个行政村,几乎所有寨都产茶。其中,不倚(恭州村)、塘坪(黑石村)、四柳(芦荻,又名罗笛村)蚕村、和山坪瑶族村的品质最佳。此时此刻,我站在六堡茶核心产地的山顶上,脚下这片风化变成黄赤色的沙土地,位于北回归线北侧,溪流纵横,水清山秀,长年云雾缭绕,大桂山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小气候,造就了其茶叶厚而大,孕育了茶果挂枝的“六堡本地种”。

午饭后,我们一起走进六堡茶厂的制作车间参观。有关六堡茶的制作方法和流程,早在1937年出版的《广西特产志略》曾如是描述:“日间将茶摘取,放之于篮,入夜置釜中炒至极软,视茶内含粘液,略起胶时,即提取,乘其未冻,用器搓揉,搓之愈熟,则叶愈收缩而细小,再用微火焙干。转为黑色,成为茶叶。”当下聊及此事,黄总言简意赅地介绍,如果是鲜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步骤必不可少;如果是原料毛茶,筛、风、揉、拼配、初蒸、渥堆、复蒸、压萝、晾置陈化、灭菌、成品包装等则步步严谨。当我看到制茶工人按照精制的工艺流程细心操作时,不得不佩服黄总为传承老六堡茶厂制茶传统工艺,为开创“苍松”、追求品质的良苦用心。

在从山上回来的路上,聆听黄总介绍,作为当地家喻户晓的老六堡茶厂,随着六堡茶产业不断深化发展,拥有自己的有机茶园才能拥有高品质和高品位的六堡茶。近几年,六堡茶厂在六堡各村拥有一千多亩茶园,还在厂区加强了茶树种苗基地发展,用于扶持六堡茶种苗的繁育,每年供应各个村寨几十万株,来支撑茶园面积的扩大,逐步成为“苍松”品牌原产地资源的保证。

当晚,黄总邀我们到六堡茶厂品茗茶叙,有了茶便也忘却了一天的疲惫。黄总拿出了平时舍不得奢侈的看家老六堡茶和亲自熬制的六堡茶膏款待。十几年的老六堡茶色泽依然黑褐光润,及至冲泡入杯,汤色红浓明亮,细呷一口,滋味醇和而甜滑,醇陈中的槟榔香扑鼻而来。虽然我对任何茶从未有过分别心,但对六堡茶而言,“红、浓、陈、醇”四大特点,厚重的“槟榔”香韵打动我的则是岁月的沧桑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不是茶的“青春”的滋味。

仙岭灵株生六堡,茶船古道下南洋。合口码头是六堡镇的“天然博物馆”。六堡镇位置偏僻、陆路交通极为不利,惟以水路运送茶叶外出至梧州,然后经西江换船顺流到珠江,再从广州口岸随海上丝路外出南洋诸国。当地人把合口码头运茶的河道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茶船古道”。时过境迁,如今的茶船古道码头水浅、河流窄,非当年可以走船,这个曾经运输茶叶而喧嚣的地方,现成为一种历史的回忆。不错,当你坐在当年收茶的“合口茶亭”仔细品味一杯老六堡茶时,六堡茶历史的“时光隧道”在你的“触摸”间徐徐打开——

苍梧县的六堡茶,产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根据清代同治《苍梧县治》记载:“昔苍梧赵光始居此土。其后汉置郡县交趾刺史因之。考其旧基,依茶山,傍桂水,大江绕其前。赵宋加筑,始甃以甎,作五门。至明总督建牙(衙)开府。”据此推出,汉初,南越武帝赵佗封赵光为苍梧王,赵光即位,便兴建苍梧王城。先考其旧址,却是“依茶山”而建,证明当初梧州一带茶山遍布状况。

根据《广西通志》记载,明代时,梧州之茶被正式确立以多贤乡的六堡为最:“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清同治十三年版《苍梧县志》则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而1937年版的《广西特产志略》则表述:“在苍梧之最大出品,且为特产者,首推六堡茶。”……

回首“茶船古道”史话,悄然走进了六堡茶的历史长河。应该说,历史上六堡茶兴衰历经几度回合,原因诸多,不一探究。但六堡茶的衰落应该是在抗战以后,这一点可以从1945年的《广西农业通讯》上得到考证:“苍梧茶尚多,尤以六堡乡为最。六堡茶(又名垌茶),颇负盛名,其余所产品质亦佳,战前(抗日战争前)交通便利,所产茶除本县饮用外,全部销售港澳等地,自抗战后,交通阻塞,销售范围日形缩小,一般茶农生活无法维持。多弃茶而经营其他,于是茶叶衰落矣。”

自从2013年10月5日,中央电视台《一锤定音》栏目中,一个藏客拿着七十年代的大箩装六堡茶老茶拍卖,最后成交价10万元一公斤。引起了人们对六堡茶的极大关注。至此,让众多爱茶人眼光重新投射到六堡茶的光环中来。

行进在黑石村、不依村、山坪瑶族村的“苍松”茶园基地路上,常常被清粼粼的六堡河所吸引。六堡河是一条长长而又弯曲的河流,连接着一个又一个村寨,一派地道的山水风光,构筑着一幅幅如诗如画的迷人景色,这一切犹如静怡如水的星空,装点一帘幽梦。这自然之美,悠闲之美,怡静之美的溪流,让我们时常下车驻足,心境豁然开朗,心旷神怡。村寨与村寨邻里关系和睦可亲,行人路过,面带微笑。过去无路可通时,村民全凭着河道坐船走亲访友,如今虽然村寨已经有了路,但狭窄的进山小路上汽车很少,一旦遇上对向会车,友善的当地人显得彬彬有礼,主动倒车避让到一个大致能够错车的地方,让外来的车先通过,然后挥着手礼貌地答谢。我们在黑石村和村民们一起采茶,在不依村享用一餐农家饭,在山坪瑶族村和村支书一起聊茶,穿寨走村,静静的田园旁,水牛安静地吃着草,鸡犬悠闲地在溜达,山野的余晖,透着树荫的柔光,显得格外的宁静,多么美的大自然环境,总让我情不自禁地按下快门。我想,大抵在山.

邢台茶文化代表团探访“苍松”六堡茶


邢台茶文化代表团探访“苍松”六堡茶

由茶馆精英、文化学者、爱茶者组成的邢台茶文化代表团,今日启程远赴广西开启探访千年中国名茶“苍松”六堡茶的茶文化之旅。

六堡茶是中国有名的历史名茶,属黑茶类,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此茶泡出的汤色红浓剔透犹如琥珀(野生的汤色金黄通透),入口甘绵软滑,温润如玉,韵味十足。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醇素高于其他茶类,特别适合长期熬夜、喝酒过度、口气重(湿热)的人,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健身减肥。南宋诗人杨冠卿《咏六堡茶》诗赞曰:“遥远苍梧野,莽莽六堡山。山水美且秀,名茶出此间。雾云传质气,晨露润叶尖。饮之香在口,神爽意怡闲。”清同治十三年版《苍梧县志》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

寻根六堡茶,问源六堡镇。刚刚荣获“邢台茶文化贡献奖”的河北宋茗茶园是“苍松”六堡茶邢台总代理,联合河北省茶文化学会邢台分会、邢台市商业联合会茶文化分会开启探访千年中国名茶“苍松”六堡茶的茶文化之旅,深受赞誉。被誉为“燕赵茶坛三剑客”的著名文化学者、茶文化专家尹纪周将随团前往。

据茶文化之旅代表团团长、宋茗茶园总经理任英丽介绍,此行不但感受六堡镇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传统的淳朴民风、品味六堡茶的浓香和悠久的历史,还将体验置身茶园采新茶、慢炒细焙制香茗、劳作过后尝油茶、于天地间布茶席等环节。

茶人心情:感受六堡茶山歌


茶人心情:感受六堡茶山歌

位于苍梧县西北部的边远山区小镇———六堡镇,不但出产遐迩闻名的六堡茶,而且聚居在那里的汉瑶同胞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六堡茶文化,六堡茶山歌就是其中之一。1985年夏,我带队去六堡镇指导农业生产,切身感受了六堡茶山歌。

那一天,烈日当空,我和镇政府一位姓郑的同志冒着酷暑走在浓荫遮蔽的山间小道上,边走边察看山冲稻田的种植情况,来到六堡茶发源地———黑石村的时候,已是晌午了。接待我们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小组长。大叔领我们进了家门,厅屋里摆放着一张木制长沙发,七八张小木椅,一张四方桌,还设有神台,是典型的农家布置。我们刚坐下,大叔便端来两大碗茶汤,说:“同志—路辛苦了,解解渴,”并说:“这是地道的黑石老茶婆汤,解渴清热最好。”我端起茶汤咕噜咕噜地一饮而尽,顿觉喉润口香,精神清爽,不由赞叹:六堡茶真是名不虚传!

在大叔家里吃了几碗白粥加酸菜充饥后,我们决定先休息一下。见我不时看看挂在厅屋墙上的那把二胡,同行的老郑解释道:“大叔不但是一位生产能手,而且是唱六堡茶山歌的能手呢!”

“能手不敢当,我们这些山沟沟,没什么文化娱乐场所,拉二胡不过是自娱自乐,调剂生活罢了。”大叔笑着说。

我好奇地说:“歌曲我听得多,可是六堡茶山歌我从未听过,大叔唱一首吧!”

“那我就献丑啦!”大叔也不推辞,取下挂在墙上的二胡,调了调弦音,接着边拉边唱道:

“六堡塘坪黑石茶,

三春芳艳吐新芽。

其味清香供解渴,

祛风除腻殊可嘉。

男女携筐去采茶,

从朝到晚始回家。

云深不识人何在,

只听园林笑语哗。”

大叔唱完一首,呷了一口茶汤,接着又唱:

“茶林四处郁青青,

黑石山茶更有名。

王母娘娘亲选种,

仙茶难怪石缝生。

黑石名茶满山岗,

止屙去腻有专长。

请君泡碗今宵喝,

明日犹闻齿颊香。”

大叔洪亮动听的山歌声在这小山村回荡,左邻右舍听闻歌声纷纷聚集到他家里,一下子来了七八个青年男女。大叔指着这群青年人说:“他们这帮年轻人正是唱六堡茶山歌的能手啦!曾多次到镇里参加过文艺汇演呢!”

不愧是多少见过世面的人,大叔的话音刚落,当中一男青年便爽朗地说:“难得县里的同志来我们山村,大叔你拉二胡,我们唱一首四季采茶歌吧!”

大叔拉起二胡,众人唱道:

“春季采茶茶嫩芳,

姑娘采茶轻轻装;

手采茶叶心欢畅,

担担茶叶堆满仓。

夏季采茶茶叶甜,

姑娘采茶喜连连;

边唱边采颂党恩,

欢歌笑语庆丰年。

秋季采茶茶叶青,

姑娘采茶更热情;

茶叶一筐歌一曲,

站在茶山望北京。

冬季采茶茶叶香,

姑娘采茶特认真;

岭南茶香飘四海,

六堡名声日日新。”

曲终,兴致未尽,一女青年临场发挥,即席又唱道:

“哎哟喂哎哟喂,

请你喝杯六堡茶。

六堡茶香飘天下,

飘到长城国内外。

请到茶乡来做客,

敬你一杯六堡茶。”

优美动听的山歌伴着清清茶香飘进我的心扉,是啊!在勤劳聪明的茶乡人民的努力下,六堡茶香必定飘扬天下,造福广大群众。

寒冬献爱心 温暖六堡老茶人


寒冬献爱心温暖六堡老茶人

六堡茶作为有1500多年历史的名茶,其传统的制茶工艺能够得到承传与发展,与一群老制茶人的兢兢业业种茶、制茶是分不开的。

1月1日,和隆六堡茶厂及六堡农家茶协会、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和相关茶业界爱心人士为了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得以宣扬传播,也让更多人了解熟悉深厚的六堡茶文化内涵,和隆六堡茶厂在义卖活动中捐献200份茶饼,为制茶老人共筹得2万元整的爱心善款,心存感恩,回报制茶老人,以使六堡茶制作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

当天一大早,六堡镇40多位高龄的老茶人就来到了六堡新茶街的活动举办地点,他们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但个个都精神奕奕,应了那句“喝六堡、身体好”的口号。此次活动中亮点多多,有苍梧县技工学校的学生们向老人们展示茶艺表演;六堡镇理冲小学的学生为老人们诵词歌唱;最激动人心的是捐赠环节,老人家们接过一份份爱心礼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老茶人都是从十几岁就开始种茶、制茶到现在,他们希望年轻一辈能守护六堡茶业并且推广六堡茶文化。

据了解,2009年6月,自治区文化厅把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农家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10月,中国茶叶学会命名苍梧县为“中国名茶之乡”。2014年7月,文化部把六堡茶制作技艺(农家茶)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公示。

冀桂两地“苍松”六堡茶席普茶会在梧州举行


冀桂两地“苍松”六堡茶席普茶会在梧州举行

初冬的梧州,细雨朦胧。河滨公园内,满枝翠绿,秀色可餐。一夜间,天气放晴,望江楼广场忽然催开了“人间芳菲”,绽放出“冀桂两地‘苍松’六堡茶席普茶”的风和日丽。从望江楼上放眼望去,只见广场上两地茶人共同铺设出六堡茶韵里南国春天的故事。蓝天白云,翠竹摇曳,庭前树木,回廊宁静,跳跃出几分诗意:面水临山望江楼,燕赵茶人下梧州。茶席共享河滨翠,香出苍松意更幽。

雨后的梧州河滨公园,柔软的树枝在微风中摇曳着生机,含情脉脉地张望冀桂两地茶友,似乎在说:大好景色,切莫辜负六堡茶香。性急的茶席主泡早已露出俏丽容颜,用自己最丰富的“茶语”,将望江楼前妆点成茶的世界,一席席悠然于山水间的茶席,让游人大开眼界、驻足难舍。一样的茶韵,别样的体验,大家一起来品茶,河北茶友与梧州市民在环境优雅的自然中,一起演绎那迷人的六堡茶香。

细心的你可以看到八个茶席,遥相互望。东道主“苍松”四席,河北茶文化代表团四席。准备就绪,主泡、助泡如约而至,如魔术师巧手翻飞,素衣、素茶、素花、素香温馨组合,如天人合一,煮水泡茶,温盏取茶,新老六堡,味道怡然。认认真真地泡茶,小心翼翼地端茶,让一缕茶香成为你我的笑容——浪漫纯洁。

聆听鸟鸣悠扬,细闻茶香沁心。雨后“春色”惹人醉,最是茶席弥香处。不经意间,四十多位河北茶人成为两地茶席互动的“东道主”,令人不由感慨,梧州六堡茶的纯韵,真的驻足在河北茶人的烟雨长廊。

此时此刻,拥有一双发现美景的眼睛,最美的去处就在身边的茶席天地。哦,陌上六堡茶,望江暗香来。端起茶杯,唤醒周边每个人共同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眼前的跳跃,是你举着茶杯的浮动。茶人们的问候,飘洒着诚挚的温情,青瓦下的生活,是彼此的追求,架起生活的风炉,煮一壶你我的流连。秀美河滨公园,12月14日这天的主打,非冀桂两地茶人铺设的茶席莫属。这一天,两地茶友的朋友圈被河滨公园的茶席刷屏;这一天,两地茶友的朋友圈被一缕友情刷屏。(舒曼茶话于2015年12月14日梧州之夜)

茶人茶语:一曲茶歌咏六堡


茶人茶语:一曲茶歌咏六堡

前段时间喜闻梧州市的一首关于六堡茶的歌曲———《天上桂花酒,地上六堡茶》获得“采风杯”第十二届全国词曲作品比赛二等奖,并且,这首歌曲在全区文艺调研中也获得了铜奖。据悉,这首歌是目前为止由梧州市本土创作的第一首歌唱六堡茶的歌曲,歌曲由梧州市文联副主席李秀维和市老作家陈汉泉作词,广西电台的省级音乐家农礼生作曲,由梧州市歌舞团卢红萍演唱。

记者采访李秀维的时候,从制作好的VCD中欣赏到了这首歌曲,歌词大意如下:

长在大山里,出自咱农家。四季长青绿常在,三春芳菲吐新芽。红浓醇美真绝妙,延年益寿岁如花。啊……延年益寿岁如花,入口常回味,当品六堡茶。千年历史细品尝,幽幽清香飘万家。

家藏六堡茶,珍贵又高雅。一杯佳茗人心暖,漂洋过海走天涯。吴刚捧出桂花酒,嫦娥把盏六堡茶。啊……嫦娥把盏六堡茶,宁可月无酒,不可日无茶。一片茶叶一片情,茶乡情思牵天下。

李秀维常常是边写作边喝茶

“为什么会想到创作关于六堡茶的歌曲呢?”说起这个问题,李秀维颇有感触:“梧州市有许多很有特色的、比较出名的东西和景点,例如宝石、鸳鸯江、骑楼城、狮王等等,以前也有不少的歌曲予以赞颂,先后创作了《迷人的鸳鸯江》、《东方狮王》、《故乡骑楼城》等歌曲,就连宝石、荔枝也创作相关的歌曲了,惟独就是六堡茶没有创作歌曲”。李秀维说到,六堡茶作为梧州市的一种特产,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宣传方面却没有歌唱六堡茶,确实是不足之处,所以就想到创作这方面的歌曲了。

李秀维谈到了自己关于创作歌曲的心得和体会,查阅资料,了解、研究六堡茶是必不可少的。他介绍了六堡茶的一些特点:特殊的种子、特定的生长环境以及特殊的加工。六堡茶多生长在崇山峻岭之中,树木翳天,且生命力强,所植茶树得水分足,且高山得雾独多,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叶子水分蒸发少,故其茶叶厚大,味浓而香。而且地处南方,气温适宜,所以六堡茶一直都保持常青,所以首句便写到“长在大山里……四季长青绿常在,三春芳菲吐新芽”。

随着创作的深入和对六堡茶逐渐的了解,李秀维不禁喜爱上了六堡茶,“只有喜爱才会产生创作的动力,才会把创作看成是一种内心享受而不是被迫的工作”,李秀维说。在歌曲中,李秀维写出了六堡茶的特点:红浓、醇美。为什么六堡茶会有如此与众不同的特点?除了创作之外,他还进入了一种求知的境地:六堡茶是如何制作?

于是他多次去到茶厂,去到六堡镇,去到种茶基地,走访茶农和制茶者。李秀维说,到了六堡镇才知道,这个山清水秀的小镇,正是孕育六堡茶的好地方。他还感叹,通过多次的走访求知,知道制作六堡茶要经过初制、复制、精制等复杂的工艺工序,而且每步都有复杂的工作,例如在初制工序中要经过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等,复制阶段则要对茶叶过筛整形、拣梗拣片、拼堆、冷发酵、烘干、上蒸、踩篓等。走访中,一些老茶农和一些专家还向李秀维介绍了很多有关茶叶制作的专业知识,令他大开眼界。

他知道了六堡茶要经过沤堆、凉置陈化才达到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他说,沤堆的作用是进一步促使茶叶内所含物质产生变化,使茶叶内的有色物质增加,使其色、香、味加厚,达到六堡茶的特有的品质风格。“六堡茶的品质要陈,要经过凉置陈化”,李秀维说,“我曾经看过陈化茶叶的库房,加工后的成品六堡茶,必须经散发水分、降低叶温后,踩篓堆放在阴凉湿润的库房内进行陈化,经过半年左右,茶水颜色变得更红浓,有清凉口感,且产生陈味,形成六堡茶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茶叶清香甘醇,而且历时长久也不易变色变味。”

李秀维还笑着介绍,对于像他这样一位创作文学的人来说,当精神疲倦时,喝六堡茶确实有明目清心、提神养生的作用,而且六堡茶有帮助消化、消滞去积的功效,他也是亲身感受体会到。一些科学和医学实践证明,六堡茶具有分解油腻的物质,可以降低人体脂肪、胆固醇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健身减肥。他还提到,天热的时候喝六堡茶,更具有清热润肺、消暑祛湿的作用,特别适合在炎热闷湿的气候下品饮。“我已经养成了喝六堡茶的习惯了,特别是出外采风旅行时,身边带上六堡茶,在旅途上喝上一口,可以提神解渴。”

“同时,六堡茶还是赠送友人的佳品,可登大雅之堂,可进贫陋之家”,李秀维说,“茶文化不分贫穷或富贵,也不分国界地域。近年来六堡茶远近闻名,已经远销海内外。”为了写好梧州市第一首六堡茶歌曲,并突出歌曲的宣传效果和视听效果,还和电视台的摄制人员到六堡镇制作了VCD。“当地镇政府非常配合工作,马上召集了有关人员进行拍摄,主要拍摄了种茶、采茶、制茶和收藏,目前该歌曲在六堡镇以及梨埠、沙头、狮寨等地广为传唱,还有老师在学校里教学生们唱,苍梧县文化局还在演出中多次演唱了这首歌。”李秀维说。

谢善高到六堡镇就六堡茶产业发展和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调研


谢善高到六堡镇就六堡茶产业发展和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调研

1月19日,县长谢善高到六堡镇就2018年六堡茶产业发展和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调研。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六堡茶产业发展指挥部指挥长覃学海,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茶叶局等单位负责人陪同调研。

谢善高一行首先深入六堡茶产业园区二期选址地点,根据图纸仔细对照每个区域,实地察看该地点的现场地形、周边环境、交通运输、水资源等状况,并听取相关部门对选址的意见建议,认真了解项目建设所需用地、道路走向、环境保护等相关情况。谢善高指出,六堡茶产业园区要进一步抓好项目落地建设,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助推项目落地,早日启动建设,增强园区产业发展的后劲。随后,在六堡镇政府会议室召开2018年六堡茶产业发展和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听取了六堡茶产业发展指挥部关于2018年计划实施项目的汇报。

据了解,六堡镇于2017年8月被住建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为做好小镇建设,2018年我县在六堡镇计划实施项目18个,项目总投资59896万元,其中2018年投入资金30190万元。前期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1443万元,分别是投资343万元的六堡派出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和投资1100万元的六堡茶旅游度假区4A级旅游景区创建项目。一产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1400万元,分别是县茶业公司投资100万元的2500亩标准茶园、100亩苗圃基地及茶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投资400万元的苍松600亩标准茶园、70亩苗圃基地及茶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产项目(包括六堡茶加工区二区基础设施建设、六堡镇5个特色村屯建设在内的8个),计划总投资35210万元,其中2018年计划投资18090万元。三产项目(包括苍梧六堡茶博物馆及文创中心、棚户区改造在内的6个),计划总投资21843万元,其中2018年计划投资10700万元。

▲六堡,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古镇

谢善高强调,我县2018年六堡茶产业发展和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工作任务艰巨,指挥部和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各司其职,加强协作,认真谋划好相关工作的开展。六堡茶产业发展(特色镇建设)指挥部要尽快研究拿出2018年的征地红线图,为六堡茶加工园区、六堡茶产业园区等项目的建设打好基础。国土和林业部门要马上着手开展项目用地报批工作,力争在春节前完善相关手续。要紧紧抓住当前茶园建设的有利季节,搞好茶园建设,力争在5月底前完成大部分的种植任务。同时还要加强项目资金筹集,进一步完善六堡茶产业发展指挥部的建设。

六堡茶生产企业要有战略眼光,在高起点高水准


中国“国酒”茅台酒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并以酱香突出、酒体醇厚、回香持久等特点而名扬海内外。然而茅台酒的发展壮大也曾经历过一段阵痛,出现过严重亏损。逆境中,“茅台”大胆创新,大力实施“绿色茅台、人文茅台、科技茅台、品牌茅台”的发展战略,闯出了一条全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00年后,茅台酒年销售收入从原来的8亿元增加到40多亿元。

与茅台酒有着相似特点的梧州六堡茶也因其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据考证,六堡茶的产制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因生长在北回归线附近低纬度、气温适宜、雨量充沛、云雾缭绕的山上,茶叶鲜嫩品质好,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被列为中国24种名茶之一。早在清代嘉庆年前后,六堡茶就远销日本、东南亚、港澳、两广等国家和地区,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香港市场仍占主导地位,盛时年产1500吨左右,曾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但之后,由于营销观念老化,缺乏干劲与闯劲,六堡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停滞不前,质量不稳定,品牌没打响,因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六堡茶在国内外的销售量逐年降低,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六堡茶厂难以为继、发展艰难。

茶为国饮,国盛茶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方重视与支持,随着观念转变,消费需求量逐步加大,茶叶生产得到较快发展。著名的六堡茶因其特色明显、品质特好、发展较快,效益显著。目前,人们对六堡茶的认知度高,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机遇期。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稳打稳扎,做强做大。各级各方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真抓实干,促其发展。

六堡茶生产企业要有战略眼光,要站在高起点高水准上谋求大发展:

一要借鉴“茅台”经验,特别是敢闯敢干的精神,抓住良机,加快发展,创造辉煌;

二要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坚持开放搞活,大胆开拓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要用好用活六堡茶国家地理保护产品这一标志,努力打造“六堡茶”知名品牌,让六堡茶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马来西亚资深茶人寻根梧州六堡茶文化


马来西亚资深茶人寻根梧州六堡茶文化

六堡茶的浓香、悠久的历史不但吸引着国内广大的茶客,还引来了外国客人的关注。4月20日,来自马来西亚的六堡茶资深茶人黄锦照专程造访梧州,品茗地道的六堡茶,“寻根探源”六堡茶的文化和历史渊源。

马来西亚人喜爱六堡茶

当天上午,位于洞天商场的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会所内浓浓的茶香伴随着阵阵的笑声,黄锦照与梧州市六堡茶爱好者们围坐一起,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据了解,黄锦照祖籍广东江门市,在马来西亚出生,并在吉隆坡从事茶叶推广工作10年,今年进入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自修“茶学”。

马来西亚华侨的祖先大多数来自早期中国大陆的广东、福建、海南。当年这些华人去到异国他乡,带去了中国的风俗、文化以及宗教信仰,也带去了对茶叶绵绵的眷恋之情。

“六堡茶伴随着我长大,小时候爷爷买一大筐六堡茶,家里人能喝上大半年。生活的滋味,在每日一杯的六堡茶中感触最深。”说起往事,41岁的黄锦照记忆犹新。

茶文化是马来西亚当地华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闲暇时泡上一壶茶,与朋友品茗谈天,是马来西亚当地华人生活写照的必不可少的镜头。此外,茶在当地华人的宗教活动中也必不可少。马来西亚华人有信佛、信道的传统,在用茶水贡奉神佛之后他们会将茶水拿来饮用,以图得驱邪保平安的好意头。

“当地华人爱茶叶,深知茶叶所具有的独特药疗功效,当地的中药店也收藏六堡茶做为药材。六堡茶已成为马来西亚华人消费和收藏的宠儿。”黄锦照介绍,现在吉隆坡有50多家茶行,大部分有六堡茶销售,价格也一路攀升,最贵的六堡茶已从十年前每斤100元飙升到现在的6000元。

“寻根”之旅收获巨大

20日上午的品茗聚会中,梧州六堡茶爱好者们拿出今年新鲜的明前茶、珍藏十年、二十多年的六堡茶、紫芽茶、老茶婆,让黄锦照品尝。每当品尝不同年份的茶叶时,黄锦朝都举杯嗅香、调整呼吸、饮茶汤、咀嚼茶叶、吞咽、回气、闭嘴回味。期间他还拿出手机,虚心地将“老师”们讲述六堡茶历史,品茗技巧心得,制茶工艺的话语一一录下。

黄锦照过去十年来一直从事六堡茶推广和销售工作。但采访中,他一直强调自己从事的是“推广”,而非“销售”工作。“与中国大陆不同,很多马来西亚华人对茶叶抱着虔诚的态度,茶叶在马来西亚人心中有极高的分量,因为我们觉得茶叶脉络的尽头,是神农疲惫的身影。‘售卖’二字,有些亵渎茶叶了。”黄锦照说。

据了解,马来西亚政府部门大力支持茶产业发展。每年,吉隆坡当地的茶叶行业协会都组织不少公益活动,让茶叶更亲近青少年和市民群众。如每逢假期,组织大批中学生参加“茶叶生活营”,免费教授茶学;又如每年组织“晨光茶会”,邀请当地上千名市民一起享受早餐及品茗美茶。黄锦照介绍,“晨光茶会”共有5个品种的茶叶供品尝,其中三个就是六堡茶。

在推广工作中,时常有马来西亚人向他提出疑问,六堡茶是不是普洱茶?六堡茶有没有生茶熟茶之分?六堡茶和普洱茶谁优谁劣?不少问题让喝了几十年六堡茶的黄锦照回答不上,这让他感到惭愧。“一个真正爱茶、有茶德的人,是不能轻易地将不熟悉的茶叶推广给茶客的。抱着这种想法,我决定来到六堡茶的故乡——梧州‘寻根溯源’。”

22日,黄锦照又深入苍梧县六堡镇的茶山和茶厂,继续“寻根”之旅。黄锦照表示,在梧州的收获巨大,他希望梧州市的六堡茶爱好者能到马来西亚,两地茶叶爱好者以茶为媒,共叙友谊。

马来西亚资深茶人寻根梧州六堡茶文化

茶人茶语:杨冠卿的 《咏六堡茶》诗


茶人茶语:杨冠卿的《咏六堡茶》诗

苍梧县六堡镇的六堡茶,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该茶以红、浓、陈、醇、槟榔香味、隔宿而质不变且无茶膜而著称。自古以来,六堡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历代不少文人墨客品尝、吟咏,宋代著名学者杨冠卿就是其中的一个。

杨冠卿,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宋代举进士,曾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编有《群公词选》三卷,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宋淳熙年间,杨冠卿在广州做官。有一年夏天,他走水路回四川老家,乘船从广州溯西江而上,到达梧州时,夜幕已降临。当晚,杨冠卿兴致勃勃地游览梧州夜景。美景令杨冠卿赞叹不已,而熙熙攘攘的茶市更使他惊喜。这小小的山城水都,街上茶楼、茶摊比比皆是,人们三五成群品茗聊天,休闲消暑。好些茶店还打出“正宗地道六堡茶”的招牌,以招揽顾客。杨冠卿心中大喜,快步向—间茶楼走去。

杨冠卿在茶厅坐下,店老板看他似大官的模样,便亲自来到他的跟前,问:“请问大人,您品什么茶?”“来一壶六堡茶吧!”杨冠卿回答。

“来一壶六堡茶啦!”店老板大声呼喊。

片刻,一壶热气腾腾的六堡茶汤端来了。

店老板是一位热情好客的生意老手,不失时机地宣传六堡茶。他指了指那壶六堡茶汤,然后对杨冠卿说:“本店经营的六堡茶,产自深山老林的苍梧县六堡,那地方峰峦叠嶂,清泉长流,终年云雾缭绕,生产出来的茶叶最上乘……”

杨冠卿听着店老板绘声绘色的介绍,仿佛亲临六堡茶乡。他细细斟啜,一股槟榔香气扑鼻而来,一杯落肚,心情舒畅;两杯落肚,神昏顿醒;三杯落肚,疲劳倾消。杨冠卿大喜过望,叹道:“六堡茶名不虚传,不愧是华夏名茶!”并吟《咏六堡茶》诗一首加以赞之。诗曰:

遥远苍梧野,莽莽六堡山。

山水美且秀,名茶出此间。

雾云传质气,晨露润叶尖。

饮之香在口,神爽意怡闲。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河北茶人开启“苍松六堡”、“德高信红茶”游学之旅》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